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19 10:39: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篇1

关键词

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改革

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隶属于运动人体形态科学范畴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随着体育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本课程的越来越为学界重视,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因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更好地将运动实践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育专业后继课程的学习。

1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现状所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单调重复。长期以来,受到传统学科教育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往往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运动解剖学亦然,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一般通过文字、图片等对器官的形态结构等内容进行描述,而在实验教学中则主要是观察模型或标本,将理论课中学过的各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进行验证性观察,实验类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内容上则是理论课程的重复,学生难免觉得枯燥乏味,不利于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从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传统的实验项目和内容以观察为主,按照教师要求,在标本和模型上观察组织细胞以及人体各系统的结构特点。实验类型多属于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如此安排,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禁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3)不能很好地与运动实践结合。学习运动解剖学是为了更好地用理论知识指导运动实践,同时也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目前,运动解剖学实验基本套用医学模式,通过实验,重点是观察和识记人体骨骼、关节、肌肉、内脏等结构,而如何将解剖学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结合却很少提及。且运动解剖学任课教师多为毕业于医学院校或医学专业,多数教师缺少运动相关经验和相关知识,从而造成在运动解剖学课程和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对人体结构的讲述,缺少与运动实践的结合,但解剖学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运恰恰是动解剖学的重点,只有将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与体育运动专业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运动实践服务。(4)考核评价方式有待改革。学生最终考核成绩,以理论考试为主,重理论,轻技能。实验成绩所占比例不高,而实验成绩的评判依据,主要根据学生所完成的实验报告,此种考核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重结果而轻过程,学生为了获得实验成绩,常更注重如何完成实验报告,而忽视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缺乏对如何完成实验的思考,书写实验报告基本上是重复书本知识,很难考量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能够融会贯通,从而应用于指导运动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2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2.1教学方法(1)理论课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中,不应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截然分开,不应将实验教学看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可以将实验教学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教师在讲述人体基本结构的同时,结合标本、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注意以运动实践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将所学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2)实验课程与运动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积极性。运动解剖学实验应该以解剖学知识为基础,将解剖学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以解决体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门课程。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不仅要充分利用标本和模型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更应该结合运动实际情况,通过实验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体育实践中,用理论知识来指导体育教学和训练。例如:在研究运动系统时,对于骨和骨连接,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观察相关骨骼和关节的结构特点,结合运动实践阐述各关节可做哪些运动,在运动中各关节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在研究骨骼肌时,让学生观察各主要骨骼肌的起止点,走行方向,更应该结合运动实际,让学生思考,在实际运动中,不同的动作主要由哪些肌肉来完成,这些肌肉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增强肌力,各种训练方法有什么样的注意事项,教师可先出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检索设备搜索问题,积极思考,然后在实验课上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讨论,最终由教师总结,如此,原本枯燥的实验课将变得生动活泼,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文字叙述必不可少,但若只是文字叙述,难免枯燥乏味,学生往往无法及时理解,故而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料或动作示范来演示骨骼肌训练的过程,通过运动实践让学生自己感受肌肉的收缩,将多媒体,运动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将枯燥、抽象的理论赋予直观、生动的形象,将静态的书本理论转化为动态实践,动静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将解剖学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让教学过程活起来,从而增强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的趣味性,丰富了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可以视频动画资料演示血液流动的过程,包括血管、心房、心室的舒张和收缩以及瓣膜的开启和关闭等,直观而形象,让抽象的知识更易掌握;例如:讲动作分析实例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动作或让学生反复观察实际运动中的动作视频资料,让学生自己做动作,仔细体会动作细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体会、思考,学会把握动作要领,学会划分动作阶段,进而对各阶段的运动环节的受力情况和各关节的运动作出分析,找出原动肌、弄清肌肉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性质等。整个分析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教师对分析结果进行指导和纠正,指出训练中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掌握运动训练规律和避免运动损伤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2.2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如前所述,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任课教师多是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具有丰富的人体解剖学知识,但缺乏运动相关经验和相关知识,故要将运动解剖学相关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紧密结合有一定困难;由此看来,作为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任课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加强对于运动训练相关知识的学习,积极与术科课教师沟通,并适当参与运动实践,利用自身解剖学理论知识优势,指导自己的运动实践,这样在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才能更好将理论知识运动实践相结合,才能让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更生动。

2.3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传统的运动解剖学考试。一般是采用一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算出期末总成绩,而实验成绩主要评判依据为实验报告的完成程度,学生为获得实验成绩,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而忽略了实验过程,失去了实验课的意义,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建议期末总评成绩加大实验成绩比例,而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技能成绩和平时实验成绩两部分(各占50%);其中实验技能成绩又包括实验课上对实验过程的设计和思考能力以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而平时实验成绩,则考查课余时间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的完成情况和对所学知识的思考情况,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将所查阅的资料和思考的心得以及思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于教学论坛中,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与教师能利用网络渠道探讨相关问题,期末根据发言情况评判平时实验成绩。这样能有效考核学生应用解剖学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3小结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后继课程的学习。一直以来,运动解剖学都被体育专业学生视为极易“挂科”的难点,究其原因,是因为运动解剖学知识量大,而传统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然而,对运动解剖学课程深入了解后不难发现,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运动解剖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要端正教学的态度,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让解剖学实验教学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更好利用解剖学基础知识指导运动实践,将学生培养成为在教学、训练和科研等方面具有坚实基础的复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国栋,袁琼嘉.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2]程志清,孙国生.关于改革运动解剖学成绩评定方法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1):66.

篇2

[中图分类号] R322-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85-01

Research and Design on Experiment Course and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Anatomy

Wu Long1 Zhang Zhigui1Li Liying1Gao Jinsong2*

(1 Le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eshan, Sichuan 6140002Changsha Med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219)

[Abstract] Based on its characterizes and target, the content of nursing anatomy course was discussed and the arrangement and measurement method of experiment course and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anatomy were investigated. In practice it i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Keywords] Nursing Anatomy; Design; Teaching system; Research; Experiment course

1 课程性质与任务 护用解剖是高等护理职业教育的专业核心课程,集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于一体。为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综合能力、学习后续课程以及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内容选择上,兼顾护士执业证书考试的需要,以实现双证融合。该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描绘出器官的位置、形态、毗邻,并了解其功能。能够对护理技能操作相关的血管、神经准确定位。合理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为正确操作奠定解剖基础。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对于这门专业核心课程,各大专院校的相关教师对护理解剖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程的内容结构、实施的手段、方法、模式等在进行着不断地摸索与探讨。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通过理论和实验的学习掌握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及注射应用解剖、穿刺应用解剖、引流应用解剖、插管应用解剖、急救应用解剖的相关知识。其中,理论课程58学时: 1)绪论:2学时;2)基本组织:6学时;3)运动系统:8学时;4)内脏:12学时;5)脉管系统:8学时;6)内分泌系统:2学时;7)感觉器官:4学时;8)神经系统:14学时; 9)胚胎学总论:2学时。

3 实训课程 实训内容涵盖基础护理解剖、应用解剖两个层次。

3.1 基础护理解剖实训 22学时,包括基本组织、运动系统、内脏、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人体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微细结构特点和重要毗邻关系及其功能关系。

3.2 应用解剖实训 18学时,包括肌肉注射术、浅静脉穿刺术、股静脉及股动脉穿刺术、颈内静脉及颈动脉穿刺术、锁骨下动脉、静脉穿刺术、心肺复苏术、腹部的应用解剖、腹腔引流术、会的应用解剖。实训目的:掌握各种注射、穿刺、引流、插管、急救的解剖学应用知识。

4 实训教材 自编教材《护理解剖实训教程》。内容包括两部分:

4.1 基础护理解剖实训概述 实验一:基本组织实训;实验二:运动系统实训;实验三:内脏实训;实验四:脉管系统实训;实验五:内分泌系统实训;实验六:感觉器官实训;实验七:神经系统实训。

4.2 护理应用解剖实训概述 实验一:脉管系统注射、穿刺实训;实验二:肌肉注射实训;实验二:心肺复苏术实训;实验三:腹部应用解剖实训;实验四:会应用解剖实训。

5 方案实施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讲解、学生预习、实训和考核的环节。要求学生预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中的思考题,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合理解决,学生完成实验后,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现象。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子教案于实验教学中,它将护理解剖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内容及要求、注意事项等直观地、动态地展示给学生。

6 课程考核 实训课程不仅体现对人体基本结构的掌握能力,同时要体现护理解剖临床应用实践能力,因此课程的考核分为:

6.1 基础护理解剖实训测试

6.1.1 实训报告 包括实训目的、实训步骤、实训内容、实训结果(绘图、填图)等。

6.1.2通过自制基础护理解剖多媒体标本测试软件测试学生实践能力。

6.2 护理应用解剖实训测试 通过选取20个标本测试题,测试学生识别标本能力。

实训成绩依据每次完成实验的情况、实验报告的优劣给出一个成绩,所有实验成绩汇总核算占60%,多媒体考试占20%、标本考试成绩占20%。

参考文献

[1] 井西学,王金民,等.基于医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医学教育[J].基础医学教育,2002,4(3).

[2] 谭立文,李震强.解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组建[J].解剖学杂志,2003,26(2).

篇3

1.1教学材料

主要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脉管系统的塑化标本。

1.2教学方法

依据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解剖学教材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下达的专业实际课时开展解剖学实验教学。在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脉管系统实验中,主要以塑化标本为主,配合少量带有标示的瓶封标本和多媒体课件开展实验教学。实验课安排在每章理论教学完成后,每次实验2课时,教师示教后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教师全程辅导、点评。每次实验课都进行实验教学标本操作考试,并布置和评价课后作业。

1.3教学效果评价依据

1.3.1实验教学标本操作考试成绩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标本考试内容和数量,满分10分,8分达标,课后进行成绩统计、分析。

1.3.2实验教学评价调查表

通过分析学生填写的实验教学评价调查表,评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1.3.3作业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提问,课后批改实验报告等,对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作出综合性评价。

2结果

2.1改善实验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塑化标本无味、无刺激性,减少对眼睛和鼻腔粘膜的刺激作用,避免流泪、恶心现象,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促进学生主动接触标本,乐意完成实验任务,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2.2形态结构清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塑化标本较轻便易操作,可以徒手触摸,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示教,还是学生自己辨认,都可从不同层面、角度进行展示和观察,故实验内容更直观、形象、入微,尤其是关节标本、头颈部正中矢状面标本、肾切面标本、心腔结构标本、纵隔标本等所显示的形态结构完整清晰,便于观察辨认,利于完成实验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见表1、表2)。

3讨论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26-02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理论课程。运动解剖学知识结构来源于实践。通过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可促进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今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解剖学专业术语多,逻辑推理少,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点太多不好记。为此,笔者对2012年运动解剖学实施改革和创新,以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为突破口,结合教材和授课大纲,寻求一种新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应用于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以探求PBL教学法在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济南大学体育学院2012级体育教育本科1、2、3和4班为研究对象,1班和2班为实验班(48人),男生各24名,3班和4班为对照班(49人),3班男生25名,4班24名。两班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按照从高到低蛇形排列分入4个班级,运动解剖学的授课时间为第一学期,对其进行运动解剖学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授课教师为同一任课教师,资料具有可比性。

2.教学实施。《运动解剖学》实验课采用的教材是李世昌主编的《运动解剖学实验》,授课学时28学时。实验班采用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授课,授课教师进行过专门的PBL教学法培训,具有丰富的PBL教学经验。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由授课教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制定授课内容及重点、难点,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将规定的内容详细讲授给学生,并进行示范分析,学生在授课教师的示范下模仿教师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课堂考试成绩进行测定,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PBL教学法在《运动解剖学》实验课实施的具体步骤。(1)课前准备。在《运动解剖学》授课过程中,在实验课开课前对实验班学生介绍实验课的上课方法、手段、目的及PBL教学法优点、上课组织实施过程的介绍,为PBL授课法在实验课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2)学生分组。实验班学生按照其所在宿舍分为6个小组,每组8人(宿舍不足8人者可联合宿舍),各组组长由舍长担任。小组长按学生特长进行任务分配,如哪几位同学搜集资料,哪几位同学整理资料,哪几位同学完成最终报告等。(3)问题设计。授课教师在深入分析实验大纲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前两周将拟定的下次实验课紧扣实验教学内容的相关问题分发给各实验组组长,便于他们组织本组同学有充足的时间提前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授课教师给出的问题不但要符合实验课教学的目标,而且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同时,给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特点并具有可操作性。如在“人体肌肉名称、位置及功能”这一节实验课前,教师给出的问题可以是:原地推铅球动作发挥力量的肌肉有哪些?用哪些训练方法可以发展这些肌肉的力量?这样学生围绕教师确定的教学实验目标,认真记录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老师要对实验组的同学强调,必须通过图书馆、互联网、仔细研读课本等方法来查询“原地推铅球动作”的相关材料,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4)小组合作。PBL教学法的组织原则是学生以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学、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小组制定的目标进行自学,记录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各自小组交流讨论,并最终确定各小组的最终报告。这个过程主要在实验课之前由实验小组自主完成。(5)课堂讨论。首先各小组的选派代表要对本小组的讨论结果、重点和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阐述,其他小组及成员认真聆听并做记录。然后各小组间进行信息的交流,达到彼此资源共享,时间约50~60min。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只能作为“配角”适时参与讨论,起到纠正、启发作用,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根据现有的设备条件,自己动手操作解决讨论中遗留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最终将实验结果以实验报告形式呈现。这一过程着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6)归纳分析。此阶段需要大约30分钟时间。首先授课教师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并总结,然后再针对学生在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以便学生能够完整、系统地掌握本次实验课的全部知识。实验课后,授课教师要将本次实验课中同学们反馈的信息进行记录与总结,并找出此次实验课在授课方式上存在的不足之处,避免后面实验课中类似的情况发生。

评价方法。(1)考核评价。为检验PDF授课方法的有效性,授课教师在第17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成绩考核。试卷分值设为100分,试题内容涉及全书各章内容,题型分为选择、判断、填图、简答和论述题。(2)问卷调查。评价量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完成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问卷从6个角度24道选择题进行设计:“能提高学习兴趣、能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激发学习动机、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学习效率”。可选项有“完全符合”、“比较符合”、“比较不符合”、“说不清”和“根本不符合”5项,计分方法采用5点计分法,评价方法采用10分制。本量表的克龙巴赫系数为0.893,符合信度检验要求。(3)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中P

二、结果

1.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考核成绩比较。对两班考试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考试平均成绩(78.9分)与对照班考试平均成绩(69.3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2.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比较。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教学评价效果的统计结果显示(见表2):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实验班评价得分(7.23分、7.29分)明显高于对照班(5.64分、4.56分),且统计结果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

三、PBL教学法的教学思考

1.PBL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在授课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体育院校《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程中实施PBL教学法,不但可以全面提高学生效果、提高学生上课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学等能力,而且可以拓展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体育运动结合的空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促进了学生终身学习方法的建立。

2.PBL教学法在体育院校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正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首先,要明确的是使用PBL教学法的核心是授课教师提前精心设计的针对本课程内容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对该课程专业知识掌握的特点,又要具有很强的可操控性。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建立一种适合他们逻辑思维方式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精诚合作”的默契度,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在PBL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恰当地处理“放”与“收”的关系,就是授课教师在整个授课学习过程要始终创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是上课的主体,通过他们之间广泛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问题。而授课教师要做的就是在维持课堂秩序的同时,使课堂讨论开放且能使学生正确围绕“教学内容”这一主线,而不致偏离主线。

3.为适应时展对体育创新人才的要求,在体育专业的其他专业理论教学中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支撑,遵循PBL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开展运动解剖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Oneill P A.The role of basic sciences in a problem -based learning clinical[J].Med Educe,2000,34(8):608-613.

[2]宋卫红.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7):729-7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