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19 10:39: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

篇1

关键词

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改革

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隶属于运动人体形态科学范畴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随着体育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本课程的越来越为学界重视,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因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更好地将运动实践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育专业后继课程的学习。

1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现状所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单调重复。长期以来,受到传统学科教育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往往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运动解剖学亦然,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一般通过文字、图片等对器官的形态结构等内容进行描述,而在实验教学中则主要是观察模型或标本,将理论课中学过的各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进行验证性观察,实验类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内容上则是理论课程的重复,学生难免觉得枯燥乏味,不利于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从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传统的实验项目和内容以观察为主,按照教师要求,在标本和模型上观察组织细胞以及人体各系统的结构特点。实验类型多属于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如此安排,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禁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3)不能很好地与运动实践结合。学习运动解剖学是为了更好地用理论知识指导运动实践,同时也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目前,运动解剖学实验基本套用医学模式,通过实验,重点是观察和识记人体骨骼、关节、肌肉、内脏等结构,而如何将解剖学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结合却很少提及。且运动解剖学任课教师多为毕业于医学院校或医学专业,多数教师缺少运动相关经验和相关知识,从而造成在运动解剖学课程和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对人体结构的讲述,缺少与运动实践的结合,但解剖学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运恰恰是动解剖学的重点,只有将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与体育运动专业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运动实践服务。(4)考核评价方式有待改革。学生最终考核成绩,以理论考试为主,重理论,轻技能。实验成绩所占比例不高,而实验成绩的评判依据,主要根据学生所完成的实验报告,此种考核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重结果而轻过程,学生为了获得实验成绩,常更注重如何完成实验报告,而忽视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缺乏对如何完成实验的思考,书写实验报告基本上是重复书本知识,很难考量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能够融会贯通,从而应用于指导运动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2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2.1教学方法(1)理论课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中,不应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截然分开,不应将实验教学看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可以将实验教学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教师在讲述人体基本结构的同时,结合标本、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注意以运动实践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将所学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2)实验课程与运动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积极性。运动解剖学实验应该以解剖学知识为基础,将解剖学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以解决体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门课程。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不仅要充分利用标本和模型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更应该结合运动实际情况,通过实验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体育实践中,用理论知识来指导体育教学和训练。例如:在研究运动系统时,对于骨和骨连接,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观察相关骨骼和关节的结构特点,结合运动实践阐述各关节可做哪些运动,在运动中各关节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在研究骨骼肌时,让学生观察各主要骨骼肌的起止点,走行方向,更应该结合运动实际,让学生思考,在实际运动中,不同的动作主要由哪些肌肉来完成,这些肌肉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增强肌力,各种训练方法有什么样的注意事项,教师可先出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检索设备搜索问题,积极思考,然后在实验课上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讨论,最终由教师总结,如此,原本枯燥的实验课将变得生动活泼,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文字叙述必不可少,但若只是文字叙述,难免枯燥乏味,学生往往无法及时理解,故而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料或动作示范来演示骨骼肌训练的过程,通过运动实践让学生自己感受肌肉的收缩,将多媒体,运动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将枯燥、抽象的理论赋予直观、生动的形象,将静态的书本理论转化为动态实践,动静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将解剖学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让教学过程活起来,从而增强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的趣味性,丰富了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可以视频动画资料演示血液流动的过程,包括血管、心房、心室的舒张和收缩以及瓣膜的开启和关闭等,直观而形象,让抽象的知识更易掌握;例如:讲动作分析实例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动作或让学生反复观察实际运动中的动作视频资料,让学生自己做动作,仔细体会动作细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体会、思考,学会把握动作要领,学会划分动作阶段,进而对各阶段的运动环节的受力情况和各关节的运动作出分析,找出原动肌、弄清肌肉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性质等。整个分析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教师对分析结果进行指导和纠正,指出训练中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掌握运动训练规律和避免运动损伤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2.2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如前所述,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任课教师多是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具有丰富的人体解剖学知识,但缺乏运动相关经验和相关知识,故要将运动解剖学相关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紧密结合有一定困难;由此看来,作为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任课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加强对于运动训练相关知识的学习,积极与术科课教师沟通,并适当参与运动实践,利用自身解剖学理论知识优势,指导自己的运动实践,这样在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才能更好将理论知识运动实践相结合,才能让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更生动。

2.3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传统的运动解剖学考试。一般是采用一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算出期末总成绩,而实验成绩主要评判依据为实验报告的完成程度,学生为获得实验成绩,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而忽略了实验过程,失去了实验课的意义,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建议期末总评成绩加大实验成绩比例,而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技能成绩和平时实验成绩两部分(各占50%);其中实验技能成绩又包括实验课上对实验过程的设计和思考能力以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而平时实验成绩,则考查课余时间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的完成情况和对所学知识的思考情况,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将所查阅的资料和思考的心得以及思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于教学论坛中,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与教师能利用网络渠道探讨相关问题,期末根据发言情况评判平时实验成绩。这样能有效考核学生应用解剖学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3小结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后继课程的学习。一直以来,运动解剖学都被体育专业学生视为极易“挂科”的难点,究其原因,是因为运动解剖学知识量大,而传统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然而,对运动解剖学课程深入了解后不难发现,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运动解剖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要端正教学的态度,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让解剖学实验教学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更好利用解剖学基础知识指导运动实践,将学生培养成为在教学、训练和科研等方面具有坚实基础的复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国栋,袁琼嘉.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2]程志清,孙国生.关于改革运动解剖学成绩评定方法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1):66.

篇2

[中图分类号] R322-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85-01

Research and Design on Experiment Course and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Anatomy

Wu Long1 Zhang Zhigui1Li Liying1Gao Jinsong2*

(1 Le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eshan, Sichuan 6140002Changsha Med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219)

[Abstract] Based on its characterizes and target, the content of nursing anatomy course was discussed and the arrangement and measurement method of experiment course and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anatomy were investigated. In practice it i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Keywords] Nursing Anatomy; Design; Teaching system; Research; Experiment course

1 课程性质与任务 护用解剖是高等护理职业教育的专业核心课程,集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于一体。为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综合能力、学习后续课程以及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内容选择上,兼顾护士执业证书考试的需要,以实现双证融合。该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描绘出器官的位置、形态、毗邻,并了解其功能。能够对护理技能操作相关的血管、神经准确定位。合理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为正确操作奠定解剖基础。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对于这门专业核心课程,各大专院校的相关教师对护理解剖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程的内容结构、实施的手段、方法、模式等在进行着不断地摸索与探讨。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通过理论和实验的学习掌握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及注射应用解剖、穿刺应用解剖、引流应用解剖、插管应用解剖、急救应用解剖的相关知识。其中,理论课程58学时: 1)绪论:2学时;2)基本组织:6学时;3)运动系统:8学时;4)内脏:12学时;5)脉管系统:8学时;6)内分泌系统:2学时;7)感觉器官:4学时;8)神经系统:14学时; 9)胚胎学总论:2学时。

3 实训课程 实训内容涵盖基础护理解剖、应用解剖两个层次。

3.1 基础护理解剖实训 22学时,包括基本组织、运动系统、内脏、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人体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微细结构特点和重要毗邻关系及其功能关系。

3.2 应用解剖实训 18学时,包括肌肉注射术、浅静脉穿刺术、股静脉及股动脉穿刺术、颈内静脉及颈动脉穿刺术、锁骨下动脉、静脉穿刺术、心肺复苏术、腹部的应用解剖、腹腔引流术、会的应用解剖。实训目的:掌握各种注射、穿刺、引流、插管、急救的解剖学应用知识。

4 实训教材 自编教材《护理解剖实训教程》。内容包括两部分:

4.1 基础护理解剖实训概述 实验一:基本组织实训;实验二:运动系统实训;实验三:内脏实训;实验四:脉管系统实训;实验五:内分泌系统实训;实验六:感觉器官实训;实验七:神经系统实训。

4.2 护理应用解剖实训概述 实验一:脉管系统注射、穿刺实训;实验二:肌肉注射实训;实验二:心肺复苏术实训;实验三:腹部应用解剖实训;实验四:会应用解剖实训。

5 方案实施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讲解、学生预习、实训和考核的环节。要求学生预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中的思考题,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合理解决,学生完成实验后,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现象。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子教案于实验教学中,它将护理解剖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内容及要求、注意事项等直观地、动态地展示给学生。

6 课程考核 实训课程不仅体现对人体基本结构的掌握能力,同时要体现护理解剖临床应用实践能力,因此课程的考核分为:

6.1 基础护理解剖实训测试

6.1.1 实训报告 包括实训目的、实训步骤、实训内容、实训结果(绘图、填图)等。

6.1.2通过自制基础护理解剖多媒体标本测试软件测试学生实践能力。

6.2 护理应用解剖实训测试 通过选取20个标本测试题,测试学生识别标本能力。

实训成绩依据每次完成实验的情况、实验报告的优劣给出一个成绩,所有实验成绩汇总核算占60%,多媒体考试占20%、标本考试成绩占20%。

参考文献

[1] 井西学,王金民,等.基于医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医学教育[J].基础医学教育,2002,4(3).

[2] 谭立文,李震强.解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组建[J].解剖学杂志,2003,26(2).

篇3

1.1教学材料

主要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脉管系统的塑化标本。

1.2教学方法

依据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解剖学教材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下达的专业实际课时开展解剖学实验教学。在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脉管系统实验中,主要以塑化标本为主,配合少量带有标示的瓶封标本和多媒体课件开展实验教学。实验课安排在每章理论教学完成后,每次实验2课时,教师示教后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教师全程辅导、点评。每次实验课都进行实验教学标本操作考试,并布置和评价课后作业。

1.3教学效果评价依据

1.3.1实验教学标本操作考试成绩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标本考试内容和数量,满分10分,8分达标,课后进行成绩统计、分析。

1.3.2实验教学评价调查表

通过分析学生填写的实验教学评价调查表,评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1.3.3作业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提问,课后批改实验报告等,对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作出综合性评价。

2结果

2.1改善实验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塑化标本无味、无刺激性,减少对眼睛和鼻腔粘膜的刺激作用,避免流泪、恶心现象,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促进学生主动接触标本,乐意完成实验任务,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2.2形态结构清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塑化标本较轻便易操作,可以徒手触摸,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示教,还是学生自己辨认,都可从不同层面、角度进行展示和观察,故实验内容更直观、形象、入微,尤其是关节标本、头颈部正中矢状面标本、肾切面标本、心腔结构标本、纵隔标本等所显示的形态结构完整清晰,便于观察辨认,利于完成实验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见表1、表2)。

3讨论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26-02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理论课程。运动解剖学知识结构来源于实践。通过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可促进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今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解剖学专业术语多,逻辑推理少,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点太多不好记。为此,笔者对2012年运动解剖学实施改革和创新,以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为突破口,结合教材和授课大纲,寻求一种新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应用于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以探求PBL教学法在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济南大学体育学院2012级体育教育本科1、2、3和4班为研究对象,1班和2班为实验班(48人),男生各24名,3班和4班为对照班(49人),3班男生25名,4班24名。两班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按照从高到低蛇形排列分入4个班级,运动解剖学的授课时间为第一学期,对其进行运动解剖学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授课教师为同一任课教师,资料具有可比性。

2.教学实施。《运动解剖学》实验课采用的教材是李世昌主编的《运动解剖学实验》,授课学时28学时。实验班采用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授课,授课教师进行过专门的PBL教学法培训,具有丰富的PBL教学经验。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由授课教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制定授课内容及重点、难点,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将规定的内容详细讲授给学生,并进行示范分析,学生在授课教师的示范下模仿教师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课堂考试成绩进行测定,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PBL教学法在《运动解剖学》实验课实施的具体步骤。(1)课前准备。在《运动解剖学》授课过程中,在实验课开课前对实验班学生介绍实验课的上课方法、手段、目的及PBL教学法优点、上课组织实施过程的介绍,为PBL授课法在实验课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2)学生分组。实验班学生按照其所在宿舍分为6个小组,每组8人(宿舍不足8人者可联合宿舍),各组组长由舍长担任。小组长按学生特长进行任务分配,如哪几位同学搜集资料,哪几位同学整理资料,哪几位同学完成最终报告等。(3)问题设计。授课教师在深入分析实验大纲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前两周将拟定的下次实验课紧扣实验教学内容的相关问题分发给各实验组组长,便于他们组织本组同学有充足的时间提前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授课教师给出的问题不但要符合实验课教学的目标,而且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同时,给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特点并具有可操作性。如在“人体肌肉名称、位置及功能”这一节实验课前,教师给出的问题可以是:原地推铅球动作发挥力量的肌肉有哪些?用哪些训练方法可以发展这些肌肉的力量?这样学生围绕教师确定的教学实验目标,认真记录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老师要对实验组的同学强调,必须通过图书馆、互联网、仔细研读课本等方法来查询“原地推铅球动作”的相关材料,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4)小组合作。PBL教学法的组织原则是学生以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学、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小组制定的目标进行自学,记录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各自小组交流讨论,并最终确定各小组的最终报告。这个过程主要在实验课之前由实验小组自主完成。(5)课堂讨论。首先各小组的选派代表要对本小组的讨论结果、重点和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阐述,其他小组及成员认真聆听并做记录。然后各小组间进行信息的交流,达到彼此资源共享,时间约50~60min。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只能作为“配角”适时参与讨论,起到纠正、启发作用,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根据现有的设备条件,自己动手操作解决讨论中遗留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最终将实验结果以实验报告形式呈现。这一过程着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6)归纳分析。此阶段需要大约30分钟时间。首先授课教师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并总结,然后再针对学生在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以便学生能够完整、系统地掌握本次实验课的全部知识。实验课后,授课教师要将本次实验课中同学们反馈的信息进行记录与总结,并找出此次实验课在授课方式上存在的不足之处,避免后面实验课中类似的情况发生。

评价方法。(1)考核评价。为检验PDF授课方法的有效性,授课教师在第17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成绩考核。试卷分值设为100分,试题内容涉及全书各章内容,题型分为选择、判断、填图、简答和论述题。(2)问卷调查。评价量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完成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问卷从6个角度24道选择题进行设计:“能提高学习兴趣、能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激发学习动机、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学习效率”。可选项有“完全符合”、“比较符合”、“比较不符合”、“说不清”和“根本不符合”5项,计分方法采用5点计分法,评价方法采用10分制。本量表的克龙巴赫系数为0.893,符合信度检验要求。(3)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中P

二、结果

1.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考核成绩比较。对两班考试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考试平均成绩(78.9分)与对照班考试平均成绩(69.3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2.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比较。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教学评价效果的统计结果显示(见表2):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实验班评价得分(7.23分、7.29分)明显高于对照班(5.64分、4.56分),且统计结果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

三、PBL教学法的教学思考

1.PBL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在授课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体育院校《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程中实施PBL教学法,不但可以全面提高学生效果、提高学生上课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学等能力,而且可以拓展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体育运动结合的空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促进了学生终身学习方法的建立。

2.PBL教学法在体育院校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正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首先,要明确的是使用PBL教学法的核心是授课教师提前精心设计的针对本课程内容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对该课程专业知识掌握的特点,又要具有很强的可操控性。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建立一种适合他们逻辑思维方式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精诚合作”的默契度,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在PBL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恰当地处理“放”与“收”的关系,就是授课教师在整个授课学习过程要始终创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是上课的主体,通过他们之间广泛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问题。而授课教师要做的就是在维持课堂秩序的同时,使课堂讨论开放且能使学生正确围绕“教学内容”这一主线,而不致偏离主线。

3.为适应时展对体育创新人才的要求,在体育专业的其他专业理论教学中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支撑,遵循PBL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开展运动解剖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Oneill P A.The role of basic sciences in a problem -based learning clinical[J].Med Educe,2000,34(8):608-613.

[2]宋卫红.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7):729-731.

篇5

根据国内农业院校动物解剖学课程设置尧动物医学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尧饲养动物品种发生较大改变等方面的变化,相应调整及优化动物解剖学的核心内容。

1.1完善课程设置,突出解剖学的重要性

为使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国内农业院校课程设置模式,经课程组的申请和学院的慎重考虑,将合并在一起的家畜解剖学及组织学课程再次分开设置成为2门独立课程,更加突出了动物解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1.2准确选用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首先,考虑到饲养动物的种类多与范围广的特点,及时更新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国家野十一五冶规划教材畜禽解剖学,教学内容能适应和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其次,以常见的大家畜和家禽解剖学内容为基础,考虑到牛尧羊尧马等家畜的饲养逐渐增加,相应深化牛尧羊尧马等家畜的系统解剖构造曰同时,随着宠物行业的迅速发展,选择性地将部分宠物与小家畜解剖学作为辅助和参考学习内容,适当增加兔尧犬和猫的系统与器官结构的比较解剖学内容,上课时尽量结合目前宠物饲养与动医行业的特点,讲解相关的教学内容[5]。最后,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深入,散养役用家畜的饲养比例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伴随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肉用畜禽依然是养殖的主要对象,适当增加学时,加强讲授家畜的运动系统内容。

1.3优化教学大纲,及时更新教案

针对理论课程学时合理编排动物解剖学大纲,并依据教学大纲重新修改和完善教案,将教学内容尧学时分配尧重点难点及其他教学细节安排更为准确和清晰,让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变得更为明确和具体。

2努力改善教学手段,注重加强实践教学

2.1针对动物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完善实验内容和教学手段

实验课教学强调以实物标本为主,结合使用教学模型尧解剖视频尧多媒体图片播放等多种方式作为直观形象教具,从眼观尧手触尧心想尧脑记多方面结合增强学生记忆,启迪思维,提高教学效果[6]。首先,为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实验课程尽可能少用福尔马林浸制标本,逐步增加更多其他标本类型,包括塑化标本尧干制标本尧新鲜标本及标本模型。其次,购置了畜禽解剖学的教学录像,视频可以更加全面和清晰地显示畜体的系统组成结构与器官形态特征,教学实习期间每天均会播放至少2个学时的录像,通过解剖录像弥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对畜禽解剖有全面和整体的认识。

2.2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解剖实践

实验课期间教师示范解剖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解剖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验能力。购置鲜活小家畜与家禽供学生亲自动手解剖,通过亲身操作不仅能让学生熟悉畜禽解剖的过程和必要的准备工作,使学生深刻记忆畜禽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可让其掌握一定的解剖技巧与技能,将畜禽解剖学知识深深烙入学生的心里。

2.3延长教学实习时间,增加鲜活畜禽解剖内容

考虑到理论课时的缩减,有针对性地增加了教学实习时间。将原本3d的解剖学教学实习延长至5d,这样便可以将原来安排辅助或选取的部分理论教学同容通过以实习教学的形式加以补充,从而拓宽了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习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原来品种单一的畜禽解剖转变为现在品种多样的畜禽解剖实习。

3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提升教学效果

动物解剖学重点讲解畜禽有机体结构与器官解剖特征,理论课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强化课堂得到的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课采用观察和解剖畜禽实物尧课堂问答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尧主动获取知识与掌握技能的能力。

3.1及时改进教学课件,提升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点,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强化畜禽的形态与结构性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整体想象力,将被动尧传统和生硬的教学变得更为积极尧现代和鲜活的教学。当前,学校均采用多媒体形式对学生进行授课,学生上课时在很多情况下主要通过老师制作的CAI课件来获得信息,CAI课件质量成为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以常见畜禽解剖内容为基础,强化核心内容,根据畜牧兽医职业的内容进行适当修正,对CAI课件加以完善。

3.2增加标本种类

考虑到福尔马林浸制标本的刺激气味对学生的影响,陆续购置了猪牛的教学模型及塑化标本尧畜禽解剖学录像,不断增加标本种类,既有家畜浸制标本和解剖模型,也有塑化标本和新鲜标本。教学模型和塑化标本可以清楚地显示家畜机体的结构和系统的组成,便于加强学生对家畜的机体结构尧器官形态与位置关系的掌握。新鲜标本既有系统器官标本,也有零散器官标本以及鲜活畜禽,运用新鲜标本便于向学生清楚显示系统的组成及器官的形态特征,可以强化学生对畜禽器官大体解剖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篇6

[中图分类号] R32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a)-199-02

人体解剖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入校学习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具有显著的直观性和实践性,笔者在多年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学习解剖学兴趣有余,方法不当,甚至有的学生感到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僵化,在中专护理学生整体素质下滑的形势下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护理专业的学生改不了中学时的学习方法,学习解剖学的目的不明确,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1 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1.1 以课题研究形式引导教学

对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教师要掌握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出来自于实际生活带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消化系统消化道的教授时,设置“某幼童误食一小玻璃珠,最终随其粪便排出,请问玻璃珠在其体内经过哪些结构” ,在感觉器官章节中设置“为什么痛哭流涕”等有趣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2 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位优秀的教师也是一名优秀的艺术表演家,教师在讲台上抛弃严肃不苟言笑的形象,适当的肢体语言,既形象,又生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如标准姿势与立正姿势的对比表演。讲解肌肉收缩引起肢的哪些运动时,结合健美运动表演主要肌肉的作用,等等,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教师通过表演式的教学把自己的知识、修养和智慧融入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兴趣。

1.3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既保留了进行“三基”教学不可缺少的传统教学法,又为学生建立空间和立体概念,充分理解解剖结构,融入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板书加讲授的教学模式,对于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思维能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理解深入,记忆深刻,但是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有些教学内容用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表达或无法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其优点很多:第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片、动画、视频影像、声音等多样化的表现手段,使授课内容形象生动,不再抽象枯燥,可提高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第二,运用扫描仪、数码照相、视频影像等手段,可以将标本的实物照片、解剖操作或手术过程转化为多媒体课件的素材。授课过程中,将示意图与真实照片对照,可使解剖学理论与实际联系更紧密。第三,多媒体课件可取代大量的投影片、挂图,轻巧易携带,同时查阅方便,调取迅速,从而节省教师备课、授课的有效时间,使课堂有效时间大大增加,提高了教学效率。第四,有利于强化教学,实现互动教学。由于节省了大量绘图讲解的时间,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了解每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单独辅导,重复讲授,使多媒体教学成为真正的互动式教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让计算机与其他常规手段有机结合。

1.4 加强实验教学

1.4.1 提高实验课的开课率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形态科学,在护理专业中更要适应护理专业的要求和特点,注重实践。基于此,其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一般不小于2∶1。通过实验把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在标本上不能辨认结构的现象。应尽量增加实验课的比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解剖学知识。

1.4.2 丰富实验课教学内容实验教学中最主要是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如模型、标本、图像和板画等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实用、能够“耳闻目睹”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从而可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以将其与讨论式教学法网、学导式教学法等有机结合,从而丰富实验课教学内容。

1.4.3 实现实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验课时,切不可放任自流,期盼护生能够研究自学,要做到教师首先引导讲授,集体探讨解决疑难问题,然后设置问题分组研究讨论,观看模型与实体标本,让学生讲述差别,实验课后并要求写实验报告,经过反复强化,重要知识点即可让护生牢记于心。

2 护生学习的方法要点

2.1 全面理解,及时复习

护生要学好人体解剖学,不但要听、要读、要看、动手解剖,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这是学习解剖学的最基本方法。要做到认真听课,事先做好预习紧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课过程中要尤其对难点和重点做好课堂笔记,及时复习记忆。将相似的概念归纳在一起,然后进行比较,找出其规律的东西,以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对不同系统相似知识点进行归纳后,掌握起来容易,也不容易混淆,如食管、输尿管、男性尿道等均有三个狭窄,分别出现在消化、泌尿、生殖系统里;“左二右三”既能概括左肺分两页右肺分三叶,也可帮助记忆左房室隔是二尖瓣右房室隔是三尖瓣。

2.2 理论联系实际

2.2.1 联系实践,丰富教学人体解剖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直观教材,如图谱、挂图、电教片模型、标本到活体,要善于多观察、多接触、多思考。充分利用视、触、听觉对大脑通过手、眼等不同的感受器将刺激传人大脑皮质,使相应的脑细胞兴奋起来,产生多种形式的印象(触觉、视觉印象),再通过大脑的整理与归纳(即多思考)才能真正记住。

2.2.2 联系临床,学以致用在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适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教材中提到的临床问题并加以引伸扩展,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学习了消化系统的“麦氏点”为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后,联系到急性阑尾炎疼痛临床表现及手术切口的部位,可以帮助记忆重要知识点;在学习了运动系统后,就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同学分析,如“举重”时,分析全身各关节的运动形式及主要肌肉的运动;“游泳”为什么可以让全身的肌肉得到煅练而使体形匀称。这样,就可对提高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关节运动和参与运动的各肌之间的协调关系,可巩固理论知识,也避免了死记硬背。

3 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互动

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离将是解剖学教学的灾难,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接受,学生再刻苦却不接受教师的引导把握不住重点和方法也无法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互动,笔者将互动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3.1 教师多问为什么,学生多提为什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一个知识点中都可设置问题,如器官结构与名称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某个器官或结构为什么用这个名词称呼它;器官的结构特点与易发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幽门括约肌如果肥厚可造成什么疾病,前列腺肥大引起尿道狭窄导致什么结果,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堵塞引起组织器官的什么病理表现,胰头癌时胰头增大可压迫胆总管可引起的什么样临床体征等等。除此之外,鼓励学生提与当堂课程相关的疾病,教师从结构上去解释疾病的发生原因及简单过程,即便当堂课不能解答课后查阅资料后也应给予解答,可达到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效果,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师生互动互乐

教师在讲课时注意适当地表演,前文已经讲述,老师表演的同时也可请同学作为人体模特帮助老师展示肢体活动,在学生模特身上指认体表标志等,或者老师演示、学生模仿,把课堂的氛围调动得宽松活跃、人人参与其中。

3.3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章节系统的总结和回顾中不妨让学生走上讲台,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总结和重点回顾,既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又积极督促了他们学习。最后,教师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点评和补充,并给予高度的表扬和鼓励。

3.4 引导学生自创顺口溜

解剖学中有很多记忆口诀,但由老师直接板书要求背诵记忆效果很差,不如引导学生参与到顺口溜的编写中,一人一言一人一句,如十二对脑神经的记忆口诀,老师引导一句“一嗅二视三动眼”,而后让学生总结直至“迷副舌下十二全”的完整引出,寓教于乐,学生参与多,记忆效果会很好。

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教不好的教师,只有不努力提升教学能力的教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愿意学的学生。教师要适应不同形势下的不同学生对象,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解剖学产生兴趣,勤于学、乐于学,这些初学医者就能学好解剖学,为以后的医学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梅,龙武安.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关系与整合实施[J].教学与管理,2008,(5):6-8.

[2]林海林.浅谈教学情趣的创设[J].新教育,2008,(1):24.

[3]冯永华.信息技术支持下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5,(2):78-79.

[4]邝廷舜.从顿悟谈学习迁移[J].教育与管理,2009,(3):88-89.

篇7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145-02

人体解剖学是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主要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必要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基础,以便进一步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判断人体正常与病理状态,更好地预防和诊断治疗疾病。据统计,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源于解剖学,是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必修课[1]。要明确学习解剖学的目的和意义,学以致用,结合实际,联系临床。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改革教育方法,既强调加强基础,又注重临床应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高素质为目的,运用系解-局解相结合[2],临床运用解剖学教学模式,重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知识的教学观念。

1 理论教学

1.1 应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擦除,费时费力,粉尘也严重危害师生的健康。因为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针对人体解剖学以形态特征为主,知识内容多而教学时间缩短的情况,可在教学中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解剖学是形态学科,图片、动画、影像展示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制作课件时,选择相应的图片,以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把解剖知识形象、生动、直观、快速呈现出来。在课件中要体现出多媒体的特点,必须控制文字的使用量,多运用图片、动画、影像资料,特别是一些传统挂图难以表达的复杂图形,如脑血管、心血管血流示意图等,可通过不同的色彩、有层次的显示、闪烁、图形旋转、整体或局部缩放等手段,较为清楚地展示出来[3]。使原来很难讲清楚的结构一目了然,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通过调查研究在解剖学教学中设定一个实验室,选取4个不同本科专业117名同学作为互动教学法试点,选取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其他4个不同本科专业的114名同学做对比,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如下:在接受互动教学的117名学生中,对解剖学感兴趣的有100人,占总人数的85.5%,对解剖学一般感兴趣的有17人,占总人数的14.5%;在79道问卷题中分数最高的是72分,最低是29分,平均分数是53.7分。接受传统教学的114人名同学中,对解剖学感兴趣的有74人,占总人数64.9%,对解剖学一般感兴趣的有33人,占总人数的28.5%,不感兴趣的有7人,占总人数的6.6%;在79道问卷题中分数最高的是59分,最低的是8分,平均分数是40.6分。从调查结果看,两种教学方法间有显著差异,说明在解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具优势[4]。

1.2 采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医学生最先接触的医学课程。医学生对解剖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对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在解剖学习时间缩短了,是为了减少理论上实验上不必要的重复。传统教学模式是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改革教学模式,采用系解-局解-系解的循环教学方式[5],有机地结合和传承局解和系解的分离,减少不必要重复。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三段组织安排教学,使学生在解剖科学环境中学习解剖,掌握解剖学知识;教学内容上要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描述法、图解法、释喻法等教学手段,如讲述法是教师向学生叙述、描绘事物,学生听,记笔记,使学生容易接受。

1.3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学。其做法是:课堂上主要讲思路、讲重点,其余内容留给学生自己去消化。并通过课内外作业、临床病例讨论和指定参考书等,让学生自学和巩固知识。如:《医用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6]、《中国人体解剖学名词》等。在课前自学,可提高教学起点,更深入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在自学中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习质量。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解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紧密结合临床知识,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十二指肠球部出血的病人,如果在右侧大隐静脉注射止血药,药物经过哪些途径才至出血病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分析讨论,理论联系实际,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2 实验教学

2.1 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方法

解剖实验是学习解剖学的重要环节,是认识和研究解剖学的重要手段。实验课前的预习,明确实验内容、目的和操作步骤也很重要。实验标本多,结构多,名词多,难记忆,老师要多给予引导、改进,比喻也要确切。如听小骨的锤骨,形状好象锤子的骨头。要提高实验课的兴趣性和积极性,提高实验学习效果,爱护和保护标本,要动手观察标本,用以掌握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

在实验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思考,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结构和功能紧密联系起来。如运动系统对身体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为什么翼点骨折会引起颅内血肿?这样联系临床,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在实验课时除要求学生在标本上指出结构外,重要是学生利用自身的活体标本,找出有关结构的准确位置,把知识落实到应用上,为临床课打下基础。如胸骨角,是胸骨柄和胸骨体连结处形成向前微凸的角,与第2肋平对,常做计数肋序数的标志。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先整体后局部,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一些具体的观察活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各种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具体的指导,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在泌尿系统实验时,用猪肾进行实验,先外到内,由表及里,先对猪肾的外型观察,然后把猪肾切开,观察其构造,最终达到解剖猪肾的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有错误或观察判断不正确时要及时启发学生纠正。

实验课后,要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指导学生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可加深记忆。要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加以完善,提高综合素质,实现知识、能力全面发展。

2.2 完善实验建设

加强设备管理,增加设备购置投入。实验用物属于消耗性物品,应每年采购一批,对实验室建设进行补充。增强实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实验技术水平,为实践教学提供物质上的保证。

只有在正确认识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判断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打下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根据医学发展的趋势,坚持教学改革,只有把素质教育、知识创新教育放在培养学生的重要位置上,采用新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大批合格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严振国.正常人体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姚志彬,阮奕文.局解-系解相结合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解剖科学进展,2001, 7(1):90-91.

[3]李亚洁,华艳萍,方玉桂,等.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0,7( 5):53-54.

[4]彭东,王伟,牛松青.互动教学法在解剖学实习课中的应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 ,26(3):179-181.

篇8

关键词: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Key words: human movement science;experimental teaching;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255-02

0 引言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是体育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学和运动心理学等多学科实验内容,是体育专业都要涉及的专业基础教学内容。然而,现在各体育院校或院系中,除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以外,其他相关专业都未能全面、系统地安排这些实验,运动人体科学类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几十年没有变化。

1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1.1 实验教学依附理论课程教学、各成体系,实验教学内容交叉重复 在运动人体科学的平台上,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基础课与体育保健学、运动损伤等专业课各自强调体系的完整,相近的课程彼此独立,导致有些实验教学内容重复。例如:PWC170的测定,体成分分析、心肺功能测试等,这些实验在生理学实验指导书、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书上同时出现。

1.2 实验项目设置和教学方法陈旧、滞后 实验项目的设置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之一,而目前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的实验项目还是以基础性和验证性的实验项目为主,没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1.3 实验教学考核体系不完善 与理论课相比,实验教学不受重视,没有完善的考核标准,考核形式单一,目前很多院校的实验考核是以学生的考勤和实验报告作为实验成绩标准,考核成绩所占比例很小。

2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

根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教改工程》关于对高校实验室进行重点建设和改造的要求,以加强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为出发点,提高投资效益,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与创新的能力,为培养从事体育教学与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

3 构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

3.1 优化实验内容 新的教学体系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目前,黄淮学院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提高了综合性、设计性的项目设置,运动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的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所占比例达到100%。运动解剖学和体育心理学在基础实验项目的基础上也增设综合性实验。

3.2 实验项目的调整 我系新制订的2013级人材培养方案,在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所有运动人体科学教师进行探讨,将实验项目进行整合,注意学科间的衔接,避免实验交叉和重复,减少非教学重点、非实用性的实验项目和教学时数。

3.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也应进行教学改革。强化预习提高实验课质量,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来多方位呈现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看到了规范的实验操作过程,这样就大大提高和强化了实验课的效果。

3.4 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估体系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重要的是要对操作进行考核,并加大操作考核的权重,重点考核实验技能、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系实验考核是实验技能操作、自评、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实验报告和出勤的综合成绩。

3.5 实现实验室的统一管理和开放 实验室统一管理是指对实验室人员、账目、物资、药品、仪器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优化资源,为实验教学服务,实验室管理要规范,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我系建立了较全面的管理制度,并对大型仪器建立专门的档案,保证大型仪器的使用率。

4 小结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提高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质量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环节,使实验教学走出实验室,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努力探索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的新途径,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必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晓兰.浅析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实验室的重要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5):35-39.

[2]朱玉华,杨正宏.改革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117-120.

[3]丁筱玲,赵立新.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搭建创新实验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3):16-17.

[4]李明.实验室改革及发展趋势[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149-151.

[5]林华,聂金雷.创新教育与高师体育实验教学改革[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10-312.

篇9

1 课件制作环境

1.1 硬件系统:计算机、数码相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等。

1.2 软件系统:(1)操作系统:Window2000/XP;(2) 文字处理软件:office2000/XP;(3)图像编辑软件:photoshop、CoreDraw;(4)声音编辑软件:WavestudiosoundEdit;(5)动画编辑软件:Flash、 3D SMax;(6)CAI制作软件:Authorware等工具软件进行制作。

2 软件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2.1 软件的内容:多媒体系统设计的医学影像教学过程分为:实验教学和实验考试两个方面,因此设计的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由主控系统和数据库两部分组成:(1)主控系统分为实验教学系统和考试系统。①实验教学系统:在实验教学中把人体的6大系统,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X线、CT、MRI、超声、核素显像的图片分别制成6个多媒体课件,独立挂在实验教学系统下,代替教师完成实验教学;②考试系统:把影像试验设计若干套试题,存入考试系统中,设定密码,期末考试每个学生随机抽取实体进行考试。(2)数据库:由影像图片库、临床资料数据库和相关理论知识数据库构成。①影像图片库存放X线光、CT、MRI等各系统的教学片、录像片及影像说明,供学生实验时使用。②临床资料数据库存放各种疾病的病理基础、生理变化参数、临床表现以及体征等数据,供试验过程中参考使用。③相关理论知识数据库存放各个疾病的基本理论、要点、思考题以及本学科的科研动态和最新进展。此外还存放一些标准的试验报告样板,供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时参考。

2.2 软件制作方法:(1)文字输入:文字资料用文字处理软件制成纯文本文件。(2)图像采集:①将平时收集的影像资料(教学片)通过数码相机摄像后,用photoshop7.0工具软件进行编辑生成MP、JPG文件后存储。②直接利用一些数字图像,如DR/CR图像、MRI图像、DSA图像。③通过Internet获取。(3)声音录制:腹部和心脏的彩色多普勒检查所采集血流声像图和心音声像图等声音资料制成WAV文件,通过压缩软件对文件进行压缩成MP3存储备用。(4)最后按教学软件制作脚本进行各种素材对象的连接,并进行调试修改,形成聚文字影像、动画、声音为一体的交互式多媒体实验教学软件。

3 结果

本设计最终生成应用软件,可脱离开发环境,在Win95/98/2000/XP下运行,系统总容量为800MB,可以光盘或拷贝到硬盘使用。可用于实验演示教学、学生自学或实验测试。根据目前使用情况,本软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能直观、形象、动态地观察人体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同时也方便了教师,有利于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授,使教学质量走上一个新台阶。

4 讨论

4.1 运用多媒体课件作为影像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手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如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1)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的使用应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合理安排,决不能用课件完全取代教师胶片示教,对于那些重点掌握的内容,需两者结合进行;(2)制作课件所选用的工具软件以易学易用为宜,最好是教研室教师都会使用的软件,这样可以集体参加设计制作,既保证了课件质量,还可以提高教研室的整体教学水平。(3)画面背景以深色为佳,文字要少而精,字体宜大,这样可减少学生长时间使用引起的视觉疲劳;(4)注意多媒体播放速度,应以学生能看得清、听得见、记得下为标准,留给学生充分地观察时间。(5)注意师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验速度,有针对性地进行重复示教和多角度观察。(6)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最配套的内容和形式,这样可以减少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学生更容易学习和掌握[2]。

4.2 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学涉及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对实验课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够适应、熟悉和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把课件中的教学信息以最佳方式传授给学生[3],并且要定期修改、不断完善课件内容,开发出更多、更适用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

[1] 何家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影像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19(1):88.

篇10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实验课包含在理论课中,教师时常因课时紧而挤占实验课的时间。如宁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体育测量与评价。除体育测量与评价属于选修课之外,其余5门课程都属于必修课程,所开的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教学中,六门实验课程的学时分别为17学时,学分为0.5个学分。由于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程的总学时大大缩减,理论课的学时也需压缩,一些实验项目只在理论课教学上简单介绍,并没有真正开展实验教学。

(二)实验项目设置缺乏科学性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实验项目设置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的论证,再加上教学大纲的编写由老师自主设计,各成体系,导致有些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重复,实验项目在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且实验类型以验证性居多,综合j!生和设计性实验比例缺乏。J实验项目的确立需要有科学的评审程序。不但要从教学目的、方法、教学效果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审查项目的科学性,还要从实验设备、师资、教材等方面确认开设实验课的可行性,此外还要考虑项目设置的合理性以及项目之间的系统性等。

(三)实验教学方法落后

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固定模式,即在固定的时间内,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及实验步骤,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按照既定的模式完成实验,且实验过程中没有实行分组教学或分组实验,大多和理论课的教学形式一样,集中讲解。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在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之下,对实验课的兴趣逐渐丧失。

(四)缺乏专用的实验教材和考核体系

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缺乏专用实验教材。实验教材依附于理论教材之中,理论教材中对于实验教学的内容介绍相对简单。虽然每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比较完整,由各课的主讲教师撰写,但随意l生大,缺乏科学性。实验课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考核手段单一。学生完成实验课后,填写实验报告就能获取成绩,且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很少。

二、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整合资源,设立独立实验课程体系

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各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建议将体育教育专业的实验独立设课,将各门理论课的实验内容统一起来,设立《体育教育专业实验课程》,整合实验体系与实验室资源。对实验室人员、药品、仪器设备等进行统一优化管理。重新分配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时数,增加实验课的比重,调整实验项目,编写实验教材,制定考核方法,为实验课的开设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合理设置各种类型实验的比例

在实验课程中把实验设计成三种类型:即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并按一定的比例合理设置。验证性实验是基础性实验,是学生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是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此类实验在实验课程设置中应比例最大。综合性实验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实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综合知识解决问题,这类实验比例不宜太大。设计性实验是给学生指定实验题目或让学生自选题目进行实验,实验时学生需要查阅资料,阐明原理,选择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安排好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过程。这类实验可以适当安排。

(三)编写统一的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是学生实验前的第一任教师,因此,要统一编写体育教育专业实验课程教材,配套编写实验指导书和实验讲义,明确各类实验的目的、意义以及基本操作程序,使学生在上实验课之前就能预习,熟悉整个实验过程。

(四)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由浅人深、由简单到综合,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具体表现为:

(1)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

(2)对在实验课程中要使用到的仪器应单独在课前进行培训;

篇11

【中图分类号】R16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1-0078-021

中职护理学专业人体学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

1.1现行教材情况: 为了满足中等职业护理教育的教学要求,一门新型课程应运而生---《正常人体学》,这是一门涵盖了人体解剖学、细胞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多门学科的新课程,一般要求在第一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136学时,一周为8学时。近几年我们先后使用了于晓谟主编的《正常人体概论》、王之一和冯建疆主编的《正学人体学基础》等相关教材,纵观这些教材,虽然各部分学科的内容比传统独立教材是简化了、简单了,但是没有突出“理论实用、够用”的职业教育理念,牢牢贯彻传统教材的“细胞—组织—系统”这一理论主线,没有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课时分配不合理,实践能力培养不够。

1.2教学对象分析: 中职护理教育的教学对象是初中起点的中专生和高考落榜生,学生底子薄,学习能力不高,学习的主动性不强,面对《正常人体学》全面的多元知识体系,学生“茫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头绪,感觉处处是重点,处处要掌握,要记的东西太多且抽象难记;一周8学时的教学进度,学生感觉进度太快,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加上学生自学能力不高,没有及时去预习和复习,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1.3理论教学情况: 受传统教材的影响,现行的中职护理《正常人体学》教材编写和实际教学一般是围绕“细胞—组织—系统”这一主线来开展的,理论教学内容偏多偏重,重难点突出不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教而教,往往采取 “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中细胞学、组织学都是显微结构,对中职护理学生而言简直是“天书“,听不懂记不住也不实用。由于细胞学、组织学占用了太多课时,使教学重点---系统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不够。

1.4实践教学情况: 《正常人体学》的实践分形态实验和功能实验,当前人体学实践课开展的现状是:由于实验组织切片没有很好地显示组织的典型结构,学生实际观察到的切片效果和教材插图差别太大,感觉不同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都很相似,导致组织实验成了走马观花,效果不佳;大体标本实验主要依靠教师画图、模型、挂图、多媒体幻灯片,甚至完全依靠教材上的插图,学生很难接少到尸体标本,感性直观认识难以真正建立;功能实验绝大多数是单纯的验证性项目,实验方法以教师先示范、学生照着做为主,学生主观性没有发挥。另外,由于实验师资不足,任课老师兼任实验老师,师生比太大,实验效果不理想;同时理论内容“太全面”“太繁重”而挤占了实验课时,使得实践课程开展很困难,这些因素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中职护理学专业《正常人体学》实用型教学改革思路

2.1构建新的实用型人体学教学体系: 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应对《正常人体学》的授课内容和授课顺序作必要的调整、删减和整合,构建新的实用型人体学教学体系。新的学科体系以培养护士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为重点,围绕“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调节”知识主线,注重和临床护理操作对接,充分体现课程的实用性。主要变动有:(1)将运动系统编排在绪论后,首先帮助学生建立起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2)把人体的两大调节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编排靠前,为以后学习器官功能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打下基础。(3)将细胞学和组织学内容大幅度压缩和调整作了解为主,编排到系统解剖学之后。(4)编写教材时,以理论“实用、够用”为原则,注重和临床护理操作如注射、插管、穿刺对接,使学生提前进入护士角色,提高学习兴趣。在阐述人体结构的同时联系临床护理技术,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学习。

2.2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2.2.1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人体学实验体系: 针对中职护理教育要求,应对《正常人体学》实验内容作整合、删减和调整, 合理安排实验。对基础性实验作保留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大体结构和微观结构;积极开展综合性实验,将“形态-结构-功能-调节”这一主线紧密联系起来,如将原开设的呼吸运动的调节和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两组实验重新组合为神经体液调节对动脉血压和呼吸运动的调节.这样既提高了动物的利用率,节约了经费,也提高了实验的开设率,同时, 也强化了学生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2.2.2开展多种实验教学形式,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实验教学形式:对细胞学和组织学实验,采用多媒体示教为主,使学生对组织结构有一定了解即可;对大体标本形态学实验,在用多媒体或模型讲解的基础上,再用尸体标本展示,建立感性认识;对功能学实验,可以采用“设疑法”,教师在实验前设疑,如在“家兔尿生成的调节”实验之前,首先让学生思考下列常识问题: 大量饮清水、快速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尿量各有何变化?为什么? 然后进行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这样不仅激励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 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3改革考试制度,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改革创新考试形式,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兼顾理论知识、实训技能、行为素养三个方面。理论知识考核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实训技能考核采用标本或模型考核、实训报告考核、提问抽考等评价指标;行为考核方面包括纪律、态度等职业素养评价。这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充分反应了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强化能力训练与培养,打破以往的一考定论的模式,符合本职业教育的学生定位。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师资队伍是课程改革和实施课程教学的主力军,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护理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果教师只重视传统人解剖体学理论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不懂相关的护理技能,就难以满足护理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应健全和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加大教师培养计划的投入,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综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法先进的教学团队。

总之,根据 “理论够用为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理念,我们应打破传统“研究型”教学模式带来的影响和束缚,与时俱进地对人体学进行教学改革,构建新的实用型学科体系;加大实验教学的的投入和改革力度,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更好的服务于中职护理教育。

参考文献

[1]唐成和,常唐喜,杨留才,郝玲.护理实用人体学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33-34.

篇12

实验教学改革必须打破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传统观念,改变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根据实验课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将分散在各学科中的实验课从理论课中独立出来,统筹建立实验教学课程,使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成为基于理论课基础上的独立的教学体系。将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推拿与按摩实验等进行全面的整合打通,打破体育专业一直以来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程零散、课时不集中,内容交叉重叠,实验项目缺乏层次要求的现象,将分散于各课程的经典实验项目或精简、或新增、或合并重组、或重新设计,整合成一门实验课程,独立设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进行实验教学的科学化和整体化设计,建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这样既打破了各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减少重复内容,又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地位。

1.2整合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开设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项目内容陈旧,实验项目设置不合理,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过多;单一学科性的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脱离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运动相关性较差,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设计能力,制约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着“务实创新、学有所获、学能有用”的实践应用原则进行实验课程内容整合优化,将分散于各分室的实验项目或精简、或新增、或合并重组、或重新设计进行整合为两个实验模块,即基础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每个实验模块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其实验项目由各分室精选组合而成,避免实验项目重复交叉,课时浪费在无畏的低层次循环中,从而节约实验成本。这既体现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整体性和均衡性,又实现了教学的集约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1.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实验室是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教学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重视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水平。目前,玉溪师范学院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先学理论再上实验,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按照教师的讲解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式化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实验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理论课上穿插讲授实验内容。理论课与实验课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穿播讲授实验内容。如肌肉的受力分析,知识点多、抽象,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模拟进行。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和了解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演示,看到了规范的实验操作过程,也看到正确的实验现象,其实验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实验效果更好。

(2)打破“封闭式”实验教学,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开放式”是给学生提供充分开放和自由地进行实验的环境,既是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也是设备和项目的双重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做实验,自行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宽松的实验活动中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并逐步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对学生实验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只有开放实验室,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

(3)实验与健身社团挂钩。将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放到健身社团完成。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突出了实践应用。帮助学生联系具体实例,发现、分析与解决全民健身、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实践中的问题,这样既可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又能缩短学以致用的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并为后期的毕业论文(设计)奠定基础。

1.4完善考核机制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考核方式是将学生的实验成绩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计算在理论课的总成绩中,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的评分方法即考勤占30%,实验报告占70%,这种形式不能对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做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建议:

(1)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单独设课。

(2)以必修课程或必选课程形式推出,让学生进行选修,成绩合格,记2学分;成绩不合格,重修。

(3)成绩评定可参考考勤、实验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合作精神、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设计等方面综合评定,以提高实验考核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使考核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具体标准为考勤(20%)、实验操作(20%)、实验报告(30%)、实验设计(10%)、考试(20%)。

1.5加强学科建设,改革实验室体制

在实验室体制改革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科建设应该应该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学科建设应该引导和带动实验室体制的改革,而现状不容乐观。注重技术、运动队训练,轻理论和实验课的思想还很严重。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没有专门的实验室负责人,没有专职实验员,实验课由上课老师自行安排完成;实验设备陈旧,好多实验无法完成。建议:

(1)学校加大实验室资金支持,增加投入,改善实验场所和设备购置。

(2)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实验人员待遇。

(3)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有计划地吸引博士、硕士等科研水平高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