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0 14:42: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字媒体技术的含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象形汉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其成熟的造字系统和美丽的笔画结构,被视为艺术性和使用性兼备的文字符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象形汉字在现代艺术作品中存在着相关设计作品数量不多、传播不广、应用水平层次不齐等问题。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体的不断更新,新媒体艺术设计中需要融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元素,以提高新媒体设计作品的文化审美内涵。象形汉字蕴含的独特的结构、丰富的意境、纯朴的视觉语言、神秘的故事都能为新媒体领域提供优秀的设计灵感和素材。
一、象形汉字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古汉字,即指距今两千年至三千年前我国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等处于源头的汉字。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甲骨文和金文是象形汉字中最具文化审美特征的古文字,其中所具有的符号性意义与审美价值能大大地提高新媒体设计作品的质量。
1.提升新媒体设计的艺术内涵东汉文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归纳总结出了六种造字方式,虽然纯象形字的比例并不是最多的,但诸多研究都称象形是造字之本,文化之源。在汉字的造字方法上,象形的造字是更具有意向性,在笔画和构成上都呈现出线条化和图案化的表现①。这种对形态的概括和归纳,形成的既便于记忆的文字,也是具有魅力的符号。象形汉字是东方记录历史、文化的起源,它扎根于三千年前,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它原本在龟甲、兽骨上、在青铜器上被记录。如今进入数字时代,它的呈现媒介更加多样,象形文字具有丰富的元素可以在新媒体设计中应用,它的艺术表现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在新媒体创意设计中形成一种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2.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象形汉字是目前为数不多可以识别、使用的古文字。利用新的形式,象形汉字能够迸发别样的生机和活力。目前,象形文字的研究集中在识别和勘误,象形文字被发现了四千字左右,可识别的一千四百个左右②,这些字多数是多意字,但有关象形汉字的设计研究不多,象形汉字的使用没有与时俱进,不能随着时空变幻下的审美趋向、社会意识形态而变化③,造成了了解象形汉字人群的断层。在新媒体中的运用有利于象形汉字的传播,进入年轻人的群体视野,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传统文化来说,传播=记录=传承,这种“传播”是把过去用甲骨、用竹简、用纸记录的象形汉字,设计在屏幕上、投影中、三维空间等新媒体艺术作品中,使其延绵不息的传承下去。
二、象形汉字在新媒体中的设计原则
1.识别性原则新媒体设计要传达信息,即设计的可识别。多数以汉字为主题的新媒体设计都会涉及到识别性,无论是应用象形汉字的字义、字形还是笔画,都要确定文字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识别。对于观看者来说,象形汉字还是比较抽象的,让观众能够明确地识别出象形汉字元素,才能够帮助建立联想,了解具象的汉字,明确设计的意图,最后引申出观众的思考,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受象形汉字字库的限制,有些字比较相近,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取舍。象形汉字中的月、夕和肉,就只有线条曲折的区别,使用这种能指区别不太明显的字体,就要用笔画取舍以达到准确使用的效果。如在汉仪陈体甲骨文中这三个字的设计(图1),月字选取的是甲骨文中“月”字的写法,夕字是在甲骨文“月”字的基础上去掉一笔,因在甲骨文造字中“夕”代表不全的“月”,所以选取了金文中“月”字的结构,“肉”字则选取了篆文中的结构作为字形,形态上更像隶书中的“肉”字。在甲骨文书法中,已经在字形的处理上达成了共识,在不违反字体的基本结构和造字规律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借用和删减,对不太能区别的字型进行适当地变形,在符合造字规律的前提下增强艺术效果④。
2.交互性原则在可识别的基础上,如果想要受众对象形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可利用新媒体的特征,去设计交互行为,多交互的设计趣味性强,观看者能够直观体验和感受,会调动起来他们的参与感。交互设计里包括沉浸感的体验,利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器官感知一个创造者构建的环境中,增加观赏者的体验感和观赏乐趣。如的设计作品《地书》把参与者输入的汉字变为图形符号,利用计算机的整合把字变成图形,增加了作品的交互性。新媒体注重对接受信息的反馈,这种反馈就把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变为信息的互动传播,在象形汉字的设计运用中利用这种“交互”的联系,可以引导受众持续的参与互动。
3.审美性原则象形汉字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其字体结构都具有很强的艺术特征,在运用中要传承下去。但象形汉字在新媒体艺术中运用并不是拿来主义,照抄照搬,而是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做到把具有审美意蕴的象形汉字和现代化的形式有机结合。同时还要注意,不能是为了使用而使用,造成元素的堆积,这样会使受众审美疲劳。在设计时要考虑作品的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从外形、结构、质地、色彩等多元的视觉要素来考虑其艺术性,从而带来观者审美的愉悦。
三、象形汉字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1.象形汉字字义的应用字义,即把象形汉字作为字体使用,可取字的原意和引申义。在新媒体艺术设计领域中,象形汉字包括单字使用和编排使用。就可识别性来说,作为单个汉字使用比组合更易识别,因为作为一种符号,它的意向比较丰富,一个能指符号的所指范围比较广。如汉仪陈体甲骨文的宣传H5《甲骨也嘻哈》作品,就是以字义为主,“汉仪字库”、“可口可乐”等霓虹灯牌,使用的就是甲骨文字体,创新的基础上有民族传统特色。总之,准确了解字的本意和引申含义,取本义和引申含义是合适的,但只取形态上相似的字却不了解其自身含义的生搬硬套就失去的传达信息的意义。
2.象形汉字字形的应用象形汉字的字形具有鲜明艺术特点,字形在设计中多作为图案使用,可对字形进行重构、组合。因象形汉字独特的造字方法和结构,会使设计通俗易懂,简洁明确。选取象形汉字的字形作元素的设计可对字义进行模糊使用,重视图案化的表达。陈楠设计师团队的《生肖甲骨文》表情包设计作品,充分运用了象形汉字的字形(图2),如“牛气冲冲”的设计就是把象形汉字中牛字的结构图案化变成一只“牛气冲冲”的牛头,强化了组合字的图形化和文字图形象征。另外,象形汉字因其载体的不同,字体的形态也有区别,甲骨文的笔画较细,多是生硬的直线,金文却有流畅的线条和笔触⑤。这种字形上的差异,在应用时具有创意空间。如北京奥运的系列标识设计就是以篆文为基本结构,兼具金文字体特征,通过现代图形的设计简化,使标识容易记忆、方便使用,通过特有形态达到形意统一。
3.象形汉字笔画的应用汉字最小的结构单位是笔画,在设计中的应用也很多样,笔画多数是作为零件来组合使用,可以和其它字体相结合使用,进行变形和套用。如日本设计师井口浩太动态汉字的设计中,“布”字中间的笔画就变成了日本象征性的门帘,镜头推进一个个门帘后面。除了对笔画的变形外,还可以进行笔画的组合。如《我执》的字体设计动态海报,通过钢琴键的弹奏,掉落下一个个书法笔画,利用汉字的笔画和无声的钢琴键的演奏,创造出画面的节奏动感。象形汉字笔画的使用不能生搬硬套,太过浅显的使用会造成“貌合神离”,忽略对象形汉字本身的特点和属性的设计,就像是无本之木,缺乏文化深度。
4.象形汉字载体的应用象形汉字的载体大致分为两种:龟甲、兽骨记录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上记录的金文,这两种文字的载体,也是象形汉字中所包含的元素,它们很具有标志性,观众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该载体的文化寓意。如顾鹏的甲骨文海报设计,运用了甲骨的载体作为主体,此应用方法也出现在标志和会徽设计中,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把中国传统印章作为主设计元素,利用历史沉淀下来的形式进行新的创作。数字媒体设计可以借鉴这些优秀案例,应用象形汉字的载体进行创意。象形汉字的载体除了甲骨和器皿,甲骨的刻法和金文的铭文排列方式也都适用于新媒体艺术设计中。
5.象形汉字故事的应用象形汉字因其久远的历史感和神秘感,具有一些传播已久的故事,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文字开始萌芽,天地神鬼为之震动。以及在民间流传的故事里甲骨文被王懿荣在中药铺的药材里发现时,文化之火的重新复燃⑥。这些故事在新媒体设计中的应用较少。开发中国传说故事用作交互绘本或者游戏的背景,可以引出庞大的故事体系,如在传说中仓颉有四目,造字时引发奇观,故事保留下来的是寥寥数字,所以尚有许多未知可以创作。故事的应用能够充分开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潜力。如何运用中国已有的故事进行创作和延伸才是输出文化的主要手段,如在妇好鼎上歌颂的女性形象“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统帅和女性政治家,她的故事正是象形汉字记录下来的。许多动人的故事在甲骨卜辞上,在青铜铸成的鼎器上被永远保存了下来,但是却在现代人的记忆中遗失。通过把传统的故事和新媒体艺术进行结合,能使这些动人的故事呈现给观者,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新媒体艺术设计才会更具丰厚地文化内涵。
四、象形汉字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展望
象形汉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在设计中,提升了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文化内涵,扩大了自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科技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新媒体艺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体验,传播信息的方式也呈现多元化,从传统媒体静态的传递信息逐渐到注重动态化、交互化的体验,因此象形汉字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也需结合新媒体艺术的特点进行设计。当代文化产业异常繁荣,当代文化产业的繁荣促进了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是我国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寻找符合精神需求的文化内容。象形汉字本身除了形式美以外,也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远的意境,与新媒体的结合使新媒体艺术设计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蕴含了象形汉字元素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作品,不仅使设计的水平提高,更推动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其次,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新媒体艺术设计作品不断冲击人们的眼球,单一媒体的设计作品已经没法满足现代社会审美转变的趋势,象形汉字通过利用新的形式,能够迸发出生机与活力。媒体的不断更新发展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用传统文化讲中国特色的故事,能够打破地域局限,传达给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受众,提高中国传统艺术传播的影响力⑦。利用新媒体艺术的多种形式可以扩大象形汉字的传播范围,象形汉字被遗忘了太久,以新媒体艺术作为载体,不仅仅是记录象形汉字,象形汉字也随着被记录能够持续的传播,有记录有传播就能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
尼葛洛庞帝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为我们描绘了数字化时代的生存图景:“它为我们带来了机器化大生产的观念,以及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以统一的标准化方式重复生产的经济形态。信息时代虽然显示了相同的经济规模,但时间和空间与经济的相关性减弱了。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能制造比特……”
那么对于在数字化技术下的传统媒体――广播媒体的发展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呢?
一、数字化对于广播媒体的含义
“数字化”对于广播媒体而言带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指广播媒体中的个别环节或者某个领域采用数字技术;另一个含义是指整个广播媒介领域,确切的名称为“全数字广播”。
就目前来看,各级广播中心系统数字化程度平均接近50%。广播节目的制作、播出、传输、发射、分配、接收的各个环节都在进行数字化改造。从节目制作环节来看,MD机、数字音频工作站、非线编辑系统、数字录音系统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在播出分配环节中自动播出系统、播出资料库也已实现了数字化……
数字广播是信息服务的新领域,被看做是继第一代音频广播(电台)、第二代视频广播(电视台)之后的第三代广播业务类型,结合了互联网与有线电视的特点,让用户利用已入户的有线电视网络来享受专业化的信息服务。用户利用个人电脑或电视机,加装相应的接收设备,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来享受多媒体信息服务。只要家里已接入了有线电视信号,拥有个人电脑,和一个数据广播的专门接收设备,就可以接受中国数据广播平台提供的信息服务。
从目前发展的情况分析,可以说广播媒体的数字化基本上是遵循先易后难、先部分后整体的策略推进的。由于选择路径的不同,各地区在广播节目的播出和传输系统的数字化方面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
二、广播在数字化背景下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曾几何时,当电视出现以后广播便失去了昔日的光环,无数的广播人对于电视冲击下的广播应如何突围一时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广播并没有像当时的一些学者预计的那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反而以全新的方式找到了适合当下情境的发展出路。接着互联网、手机……新媒体接踵而来,广播在经历过与电视的竞争融合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慢慢的摸索出了一条在新媒体环境中生存的道路。然而我们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必须要认清形势,看到广播业面临的挑战,然后才能针对这些挑战找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
(一)广播面临的挑战
1、首先是广播自身的缺陷。第一、广播相比电视、网络等视听兼具的媒体而言有着与生俱来的劣势――线形传播和非实体的特点。由于线性传播的特点使得所有的广播节目只能顺序收听,无法倒检索,转瞬即逝、过耳不留。非实体的特点主要是指“受众只能听,而不能看到或触摸到它。”但是这些缺陷将随着传输和接收设备的数字化越来越容易得到克服。第二、广播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当前由于媒介间所享有的信息有限而媒体之间竞争压力又都十分的巨大所以很容易出现同质化的现象。第三、广播单位收入渠道单一,多数广播电台主要将广告收入作为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故更多注意销售广告,而面对内容资源及其他经营性资源的多重开发和利用还远不够,电台的产业化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产业链并未得到有效的延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广播台的收入规模扩张和经营的稳定性。第四、广播节目需求还未放量式显现,广播节目的市场化进程缓慢。不少广播电台的直播还没有真正的分离,多以自制自播为主,很少从市场上购买广播节目,结果实广播节目的需求市场尚未真正的形成。
2、其次,推陈出新的其他媒体的压力。相比较而言,广播与电视、互联网、手机在市场占有率、受众影响力、整体竞争力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电视的图画符号具有声情并茂、多姿多彩的优势,另外现代城市中地铁电视、车载电视的大量使用无疑更是对拥有流动性强的优势的广播一大打击。互联网这一第四代媒体的出现更是以它海量的信息、超强的互动性、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吸引了大批受众的眼球特别是青年受众的青睐。手机更是以其便携性的优势而且价格的低廉满足了各个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
3、再者,传受格局的变动。在传统媒体占据主流的媒介环境中,传受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种由传者占主导的格局,受众的被动接收的地位因为传统媒体的特点得不到改变。但是新媒体的出现使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被动受众变成了具有自主性、主动性的“使用者”,这种全新的传受方式让一直以来广播媒介的传统单向传播格局面临着极为尴尬的局面。虽然广播媒体也在不断的试图通过热线电话、短信互动甚至网络论坛的形式进行着互动,但是听众的主动地位并没有网络中微信、手机媒体等等那样的明显显现出来。
(二)广播的发展机遇
虽然上述提到了不少目前条件下广播面临的问题,但是事实一次又一次的向我们证明任何媒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广播也不例外。广播具有东山再起的四个资本:媒介资本――当电视夺走了大部分人之后,广播仍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远不及的优势发挥作用。受众资本--广播是一种个人的传播媒介,是“幻想着的乐园”,精神世界的天使。它可以让人戴上耳塞独自静静地收听、慢慢的咀嚼、自由的想象。收听资本-广播是一个“从不妨碍我们的朋友”,听众可以一边做事一边收听。经济资本――广告客户的小算盘在某种意义上也帮助了广播,因为做广告的人发现,在电视上做广告花的钱多,相比之下,通过广播做广告可以少花钱多办事。
一、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传统的图书馆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是服务于社会的或单位群体的一整套完备的文化设施。多少年以来,它一直承担着文献信息的整理、传递,履行着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储存、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机构,一直是传统信息环境下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因此,其服务也是传统的服务模式。
数字图书馆是高技术的产物,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来说,凡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压缩与传送技术、安全保密技术、可靠性技术、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等。数字图书馆的含义很广,它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上的图书馆主页,而是一整套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数字化资源的集合。广义来说,数字图书馆包括所有数字形式的图书馆资源,经过数字化转换的资料或本来就以数字化加工、数字内容存储管理和使用形式出版的资料等,或经过回溯性加工的资料;各类资源类型,包括期刊、参考工具书、专著、视频资料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传统图书馆的机制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人们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设想。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大量存储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
数字图书馆是将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的数据化、存储管理、查询和集成在一起,使这些信息数据得以在网络上传播,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信息。数字图书馆利用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超媒体技术,针对数字化图书馆中各种媒体的特性,在图像检索、视频点播和文献资料提出等方面提出了一套有效可行的管理检索方案。在当今数字图书馆作为一套完善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无疑创造了一个安全稳妥的环境,方便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它不但包含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如博物馆、档案馆等)的一些功能,提供综合的公众信息访问服务。可以说,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的中心和枢纽,数字化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二、进一步加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服务机构,无疑是服务业的一员。图书馆界已意识到信息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在不断调整思想、改进技术,重塑图书馆在信息环境中的形象。
传统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特点是在自己拥有有限资源环境和条件下,向有限区域的用户提供有限的服务。网络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拥有资源的方式和数量。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拥有大量网站形成的庞大信息空间,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资源有限的局面。如何有效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供新型服务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随着信息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和日益普及,人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向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和纵深化方向发展,而且要求其“新”而“快速”。
今天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各行业的用户都希望迅速获取他们认为有用的、相关的、权威的和可靠的信息或知识。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开创新型的服务为各种用户提供服务。
在数字图书馆中,信息以多媒体形式表达,读者将从文本、图形、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所表达的信息中获取知识。文献信息经过数字化后,利用计算机检索速度很快,不仅可以检索书目信息,也可以全文检索,从根本上改变了落后的手工检索方式,加快了文献利用和信息的传递。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还不受复本的限制,可以同时供多个读者使用,大大地提高了文献利用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能够传输各种各样的数字信息,使异地信息传输和利用成为可能,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图书馆应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
数字化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数字图书馆中的数字化资源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图书馆现有馆藏的基础上,将其中有价值、有特色的文献资源数字化;二是各种形式的电子出版物;三是网络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对数字图书馆来说,网络信息资源必将逐渐成为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主体。
一、引言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为社会生活交流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传播平台,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使艺术创作获得更加持久的生命力。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创作紧密的结合,创新了艺术创作形式,缩短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与商品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艺术的亲和力。
二、 数字媒体技术的含义
数字媒体技术是以信息科学为主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于媒体、教育、娱乐、广告等多个行业的信息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结合了计算机图形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媒体交互、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等多项技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完成对文字、图像、音频等信息的处理,将分散单一的信息组合转换成具备一定观赏性的艺术作品进行传播,是一种兼具操作和实践的应用技术。
三、数字媒体技术的特点及现状
数字媒体技术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比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以网络和计算机为平台,操作更为方便,由于减少了传统传播下手工制作的步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络传播的便捷高效性,使得数字媒体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交互性更高,使得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共享的最大化。数字媒体技术也是一种能够呈现模拟画面,构建虚拟世界的技术,这让很多现实生活中无法达成的设想、构思,能够获得一个具象化的途径。数字媒体技术还是一门具备较强综合性的技术,能够将图形、音频等元素结合起来,创造出多彩的数字影像。
四、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促使艺术作品突破旧有的单一传播渠道,以一种更好的形式被大众所接受,要保持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更为国际化的平台作为支撑,还需要打造好本土化的文化内涵。不再是单纯的抄袭,艺术创作者应该发挥文化产业的特点,同时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创造出富有内涵的艺术作品,不能是简单的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艺术创作变成流水线上平凡的产品。
五、数字媒体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1、丰富艺术形式,拓宽表现形式。传统技术下的艺术创作,很多虚幻、天马行空的艺术概念受限于传统技术而无法得到实现,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这些在过去看似虚无缥缈的想法达以实现。在电影中,各种现实与虚幻,空间和时间的折叠,都能够借助计算机,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融合更多的艺术效果,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场景。
数字媒体带来的多媒体影像处理技术,打破过去受限的表现形式,运用计算机程序将虚幻的场景、角色同现实有序的结合起来,能够更为直观的营造出虚幻的意境。虚拟设计实现的可能性,大大拓宽了艺术创作者的创作思维,能够更加自由的完成各种不受束缚的艺术创作,这无疑增强了艺术作品的设计感和可观赏性。
2、提高艺术创作的效率。艺术创作是个漫长的过程,但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先冗长的人力输出逐渐被计算机取代,数字媒体技术也在不断缩短工作周期。原先需要一整个大团队耗时完成的任务,在现在有了数字媒体技术加入后,可能小团队且耗时不多便能得到解决。
3、增加艺术传播的互动性。艺术的传播在过去存在单一、不灵便的缺点,数字媒体技术有效的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媒介传播形式,增强了艺术创作的互动性,使艺术创作成为一种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可以与受众进行互动的一种艺术形态。数字媒体技术使艺术创作者能够利用数字化的语言形式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不受空间限制的双向交流,这都有助于现代艺术的传播和推广。
4、创新艺术创作。数字媒体技术融合了多领域多学科的技术内容,现代艺术创作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就是将艺术表现形式与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有效的结合起来,既体现了艺术感,又变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艺术创作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艺术形式之间相互独立的情况,突破了不同艺术类别之间的界限,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结合各种艺术形式的优点,创作出一种多元化的艺术新形态。
5、对艺术创作的挑战。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作带来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存在两面性,在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创作时,面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可移植性与艺术创作的原创性之间的矛盾,数字媒体技术世界化与艺术创作本土化的矛盾,技术的刻板与艺术感性的矛盾,都需要在创作过程中做出合理的调整,集众家之所长,融入文化内涵,最终达成艺术创作的新高度。
六、结言
科技的发展,使得科学技术越来越多的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媒体技术无疑对促进艺术创作的突破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艺术作品具备自身的艺术性的同时,结合了商品属性。归根到底,艺术作品的商品性无法替代其自身的艺术性,艺术性作为艺术作品的作品属性,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与时俱进,运用最新技术帮助作品创作无可厚非,但只有深入研究以及了解了艺术的本质之后,才能够自由驾驭,使得科学技术真正为艺术创作服务。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平面设计;元素;多维化;视觉效果
摘要: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是平面设计的视觉信息载体,媒体科技的革新正在影响着平面设计的创作方式和内容。本文阐述了在新媒体时代,平面设计与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融合及创作的现状、前景,媒体科技的迅速发展为传统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平面设计师可以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来发掘新的发展空间,进行艺术设计创新。关键词:平面设计;媒体科技;融合;创作平面设计需要创新。在图像泛滥的年代,媒体科技空前发达,平面设计需要借助新技术突破自己的边界,增加作品的深度以获得信息的有效传达。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的传播媒介范围相当广泛,具有良好的媒体适应性。在传统印刷媒体时代,平面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已形成了完备的系统,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基本成熟。平面设计通过组织文本、图形、色彩等视觉元素的形式与结构,使情感和信息得到有效传达。平面设计是典型的边缘学科,作为设计艺术,以不同形式的媒介为载体,可以进行跨界组合。在传播技术层面,平面设计需要信息载体。现代媒体科技的发展,为平面设计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提供了空间,平面设计所涵盖的范围还会继续拓宽。当前数字媒体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传播全球化时代,艺术设计正在经历“数字化生存”,平面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也会面临变革。“人人都会平面设计”的这样一种说法,体现了平面设计的大众性和广泛性,其实平面设计应有的“深度”更需要研究和探讨,当前也最缺乏具有深度的作品。
一、媒体科技发展与媒体特性
从铅活字印刷,到摄影的诞生和照相排版技术革命,再到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科技从未停止发展的脚步。新技术给平面设计造就了新的可能性,平面设计也参与了人类视觉传达史上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过度。传统媒体是指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前的平面设计媒介,主要涉及书籍和招贴设计等印刷出版物,由于以传统印刷媒介为载体,平面设计也被视为一种传统的视觉信息传达设计。当前信息传播已进入数字时代,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媒体,数字媒体又被称为新媒体(NewMedia)。新媒体同样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计算机媒体、互联网、在线游戏、电脑光盘、交互式网站、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均属于数字新媒体范畴。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交互”“动态”的特征,信息传播时效性更强,而传统媒体具有线性和静态的特点,传播的时效性有一定局限。新媒体最大的特征就是数字化,数字技术把图像、文字、声音进行二进制编码(0和1),这是一种计算机数字语言。所有的素材文件资料都以数字的形式进行存储和输出,形成所谓大数据(Bigdate),应用于艺术设计创作和生产生活。数字媒体技术创造了全新的传播形式。对于平面设计而言,任何特性的媒体都具有可以利用的优势。在媒体科技与艺术设计不断融合的历史语境中,平面设计正在经历着变革和创新,当今的平面设计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觉传达形式,需要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义。
二、平面设计艺术、新媒体科技的融合与创作
现代平面设计是一部不断革新的历史。媒体自身也不断在进行变换、革新,新媒体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数字技术平台上相互交叉与融合,逐步形成功能更加强大的媒体空间系统,对平面设计而言,媒体信息资源不可或缺。新媒体的演变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步,计算机为平面设计师提供了创造性的工作方式。从第一台电脑在平面设计工作室中出现,到当前计算机网络的空前发达,数字化革命为平面设计开辟了新的领域,如互动网页设计、计算机动画、运动图形、实验设计,平面设计师需要学习和认识这些边缘领域。新媒体的出现为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产生了新的创作方向,对于描述这个时代的平面设计而言,“新媒体平面设计”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概念,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网络设计、动态图像设计、印刷品设计等。新媒体平面设计师使用数据库进行创作,有广泛的艺术、人文资源可加以借鉴,自由度和创作空间更为广阔。数字媒体科技介入艺术设计行业,首先引发设计工具、方法的变革,设计作品的形态也变成了一种非物质的数字与信息。因此,设计师需要加深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水平。新媒体平面设计作品会包含更多的内容,更多的可能性,作品的科技和创意含量也会增加,对于平面设计师来说,这是一大挑战。在融合新媒体科技进行设计创作的过程中,平面设计师应发挥媒体特性的优势,探索新的法则,创建具有个性化的、且具有唯一性的艺术设计语言,来彰显自己的设计文化和设计哲学,增加平面设计的深度。媒体技术革命为平面设计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平面设计更需要多元化的想象以及创造性思维,把不同的媒体资源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意过程中,努力保持技术技巧与艺术技巧的平衡。平面设计与媒体科技的融合,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两者互为创新的动力和途径,李政道先生常说:“科学界所有重大难题的解决,都是由艺术想象所突破。”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平面设计还会继续融合各类新媒体资源,艺术设计各领域之间也会打破边界,跨学科、跨媒体设计将是未来平面设计创作的方向。
三、结语
当今媒体科技空前发达,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平面设计不仅要跟上美学的发展,还要能赶上科技的进步。平面设计师需要进行跨媒介设计创作,迅速掌握新工具,去学习新的领域,这是设计创新的前提。没有新事物、新鲜血液的注入,当前的设计就会僵化,新媒体科技正在变革艺术设计行业,这一改变要把我们引向何处?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还在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与新媒体融合有益于平面设计创新。平面设计既然与媒体科技已经发生了联系,就不会再与之分离。
作者:高志国 单位:广东培正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1]罗杰菲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M].华夏出版社,2000.
[2]胡显章、曹莉.艺术、科学与文化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数字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动漫设计产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数字媒体的支撑,换言之,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入为动漫设计融入了新的活力,是动漫产业得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分析动漫设计与数字媒体的必然联系和相互作用将有助于推动动漫产业的改革和创新发展。
1数字媒体的含义
数字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或以数字方式存在和传播的媒体,其信息传递载体为屏幕,如我们目前参加的数字报刊、网络媒体、数字电视及数字电影等。与传统大众媒体不同的是,数字媒体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其具有数字化和双向传播与的特点,正是基于这种优势,使得传统大众媒体逐渐被数字媒体所取代,成为当下时代的主旋律。除此之外,现代艺术同数字媒体相结合使得前者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更为多样化的新型图式混杂模式。数字媒体历经多年发展已经日趋成熟稳定,其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而数字媒体设计作品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协助下得以更好地展现其独特魅力,而其它媒体的作品展示和计划也依赖于计算机,并最终形成多媒体。现如今,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提升,数字媒体也开始吸引大量国外投资者的关注,这得益于我国数字媒体广泛的用户群体以及较大的发展潜力,是国际社会投资者争相竞争的热门市场货领域,我国的数字媒体市场也迎来了发展良机。数字媒体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或辐射了文化产业及其周边附属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整个文化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2我国动漫设计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在文化经济产业的推动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动漫设计产业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积极辐射其它相关产业路服装生产设计、工艺饰品及电影电视产业,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条的迅速发展,动漫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同时,科学技术的融入和动漫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尤其是数字媒体的融入极大地推动了动漫设计产业的改革和创新,让动漫作品得以在社会广泛流行开来。
3数字媒体技术对我国动漫设计发展的影响
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依赖于能记录时间、物质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等储存事件信息的二进制编程,即一种专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者的意识和情感表达得益于数字媒体技术而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如借助动画和视频这两种应用广泛的虚拟化数字来表达。计算机技术通常需要联合特定的辅助函数和计算机编程软件等工具以更好地应用在数字媒体上,而计算机媒体设备即播放器承担者作品展示任务。此外,其在印刷媒体的设计、总体结构布局、标准字体参数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作品展示过程中,可以借助数字媒体技术来表达其独特内涵和文化寓意,是对作品展示的有效创新,能取得更为理想的展示效果。现如今,数字媒体技术在作品设计制造中的应用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大部分动漫设计者都能熟悉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并结合作品主题来融入自身情感和想象力,并处理成不同形式的数字,如3D效果和语音等。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动漫设计行业,使得动漫设计不再受限于有限的生产环境,具有更为灵活的操作空间和更为丰富的表达形式,使得其设计出的艺术作品能表达出更为深层次的寓意,作品魅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4在数字媒体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动漫设计产业
4.1加强政府部门在动漫设计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一部完美的动漫作品需要精心策划的动漫内容的支撑,而后者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动漫设计者能开拓创新、推陈出新、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基于现实生活来寻找创造灵感,力求所创作的作品能更为直观地反应生活现状,提高作品的真实性和广泛性。尽管我国动漫市场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已取得不小成就,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动漫产业仍然面临供需失衡的困境。因此,为了摆脱上述困境,政府部门就应当进一步确立动漫作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其具体寓意,以更好地揭示现实生活,为深入开发和利用动漫作品奠定基础。除此之外,为了维护动漫设计者的知识产权和辛苦付出,政府应当联合司法部门积极打击一切盗版行为,维护动漫作品原始拥有者或创作者的根本权益,营造良好的动漫产业发展环境。
4.2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尽管科学技术和金融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动漫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动漫设计人才才是觉得动漫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动漫产业发展速度迅猛,与之产生的人才紧缺现象日益明显,动漫设计人才培养成为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国家应当鼓励部分高校开设动漫设计专业,并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团队,加大教学投入,鼓励动漫设计人才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不断提升动漫设计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让动漫产业的发展能得到充分的优秀人才保证。
5结语
在新时期,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进步为数字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我国文化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动漫设计产业也应当跟随时代潮流,推陈出新,不断引入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动漫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多元化的动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更多的优秀动漫产品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借助我国文化推动来改进动漫产品,两者相互为用,共同促进,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动漫文化产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二)我国数字电视的现状。数字电视的显著特征之一在于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并进一步优化传统的电视音频业务。例如远程教育、远程购物等,能够让用户足不出户享受到专业的教育服务与购物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除此之外,数字电视集电子商务、音频广播与互联网于一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的数字电视采用DBM-TH标准,是在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电视广播系统融合的基础上所制定出来的。数字电视的DBM-TH标准采用调制解调系统与信道编制,呈现出高清晰度的电视节目。
二、数字电视技术的优势分析
(一)电视画面呈现更清晰。画面呈现更清晰是数字电视技术的直观优势之一,通过对图像与声音的数字化处理,有效过滤图像中的影响因素,并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噪音,音质与画质都得到了优化。传统的电视媒体单一关注信号的使用性,忽视了对呈现效果的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人们对于更高清画质的追求变为现实。
(二)电视信号传输更稳定。电视信号传输更稳定是数字电视技术优于传统电视的重要表现。传统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常发生信号不稳定的情况,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数字电视技术在有效提升信息传输可靠性与稳定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信号的失真,保障了信号传输的质量。
(三)电视搜索频道更广泛。传统电视媒体中用户搜索到的频道有较大的局限,滞后于其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数字电视技术通过对不同电视信号的解析有效扩大了搜索频道的范围,实现了有线电视的跨越式发展。数字电视技术操作更加简便,通过解码与重新编码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四)电视连接网络更便捷。数字电视技术是电视与网络结合的产物,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电视成为了人们网络购物的载体,而视频观看也具备网络观看的优势,如自主选择节目、节目缓存与暂停等。这一优势与现代人紧张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用户可以利用短暂的闲暇时间观看真正喜欢的节目,而不是传统电视媒体之下的被动接收状态。相信电视与互联网的连接必然是今后电视发展的主流方向。
三、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机顶盒在数字电视技术中的应用。数字机顶盒的产生适应了数字电视的发展,通过数字机顶盒用户能够获取到更加丰富的电视咨询与节目。数字机顶盒是数字电视必需的转换设备,有了机顶盒,能够成功实现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化,同时为数字电视的IPIV、视频点播与付费项目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由于我国应用数字电视的时间有限,相关专业技术尚不完善,一体化的数字电视尚未普及,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利用好数字机顶盒就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机顶盒的作用在于接受数字电视广播信号,并体现出图文电视与数据广播等,其原理与数字地面机顶盒、数字卫星机顶盒并无差异,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传输介质的选择上。数字机顶盒技术采用同轴混合网与全电缆网络,从而实现了交互式多媒体在电视中的应用。基于此,用户能够通过电视进行IP通话、邮件收发以及软件升级等。机顶盒与数字电视相结合,所搜索到的电视信号更加稳定与优质。
(二)数字电视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数字电视技术在极大地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其应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传播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与用户量的急剧增加,更加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呈现在用户面前,也给庸俗的、低俗的节目带来了可乘之机。因此,在频道传输之前,无线电视公司就需要对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筛选与把关,并建立起责任到人的制度,一旦出现不合格的节目能够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处罚。二是转变传统的话语权被媒体垄断的局面,要求节目特别是新闻类节目的工作者实事求是进行报道,并充分尊重广大民众的新闻意见与看法,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最佳媒体状态。
四、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
(一)网络数字电视技术水平的提升。当前的数字电视技术已经实现了画质的高清、传输的稳定、选择的自主以及内容的丰富等,但是随着用户要求的不断提高与需求的不断增加,网络数字电视技术的水平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数字电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基于同步数系统、同轴电缆与异步数模式相结合的混合网被逐步建立与完善,用户家中的电视客户端所接受信号的能力将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宽带实现上,当前的宽带兆赫会逐渐滞后于用户的需求,从而需要向更高的带宽转换,并有效实现光电网的传输。
(二)卫星直播技术的发展前景。卫星直播技术是指利用卫星实现信号传播的新型技术,是数字电视技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航天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卫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卫星转发器因其所具备的强功率特性,能够胜任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任务。卫星直播技术的另一显著特征体现在覆盖范围更大,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数字信号都能够进行稳定、优质的传输。除此之外,卫星直播技术操作便捷,所需设备也更简单。基于此,卫星直播技术一定能够在数字电视中广泛应用,并切实推动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94-02
基础会计课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理论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但我们目前的条件状况却并没有使其有发挥的余地,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学生对它的巩固和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在日常授课中注意多加强实践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思维方式,接受会计知识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形成习惯,这对他们会计课的进步是大有裨益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学与教育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化科技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与方法探求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手段(如教学媒体,学习资源,传播手段与方法)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过程。”学习者要真正学到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情境”、“合作”、“学习”、“有意义建构”是环境中的四个要素。现代教育技术的许多特性,完全适合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这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特定环境设计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实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根本的变革,不仅媒体的使用率大大提高,而且媒体运用的设计思想也有了根本的转变。把现代教育技术普遍应用于课程改革之中,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而且也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基于以上的理论,我尝试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在讲解含义的时候采用,使学生对关键词一目了然
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含义占了整本书的一半以上。如何让学生对含义全盘掌握,以前我们可能更注重的是“说”,但现在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来“看”。例如在新授“财产清查”这一含义时,学生普遍反映该含义太长,且不好记,很难一字一句把它背下来。我就在电脑上把这个含义打出来,“财产清查:是指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本单位各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以及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等往来款项的核对,查明某一时点的实际结存数与账面余额数是否相符,即账实是否相符。”同时用不同颜色突出关键词。该含义的关键词为“现金,盘点,银行存款,核对,某一时点,账存数,实存数,相符”。在上课的时候,我先点出这个含义,出来的是两种不同颜色的文字。这样,学生对这个含义中的关键词可以比较直观地掌握。然后,我再隐藏其他文字,只留关键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这个含义。实践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话把整个含义的要点完整地说出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使学生能把冗长的含义抓重点记下来,既提高了效率,又加深了印象,学生们都反映很欢迎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在讲解凭证、账簿时采用,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众所周知,基础会计中的凭证、账簿章节理论性强,可操作性也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只是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学”的模式,学生只能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来了解凭证、账簿的登记步骤,难以直观地掌握。如果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例如,为了讲解好账簿的登记这一章节,我花了两个晚上做好了多媒体课件。运用了“Power point”,对账簿上数字的登入做了很多的预设动画效果,有飞入、空投、打字机等,同时,还对每个数字的登记通过设置文本框,设定了先后顺序,目的是把枯燥的账簿登记工作变得有意思,让学生能在兴趣中学到新的知识。在实际上课时,我运用这一课件,对总账的登记作了详细的阐述。学生通过我演示的多媒体课件,知道了总账登记的具体步骤,即先登记期初余额,然后登记本期发生额,而且对账簿中各个数字的登记顺序也有了清楚的了解,对各个数字的出处也一览无余。在接下来的实践操作中,学生们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更趋完善。
再如,在对外公开课讲授“错账更正方法”一节时,我同样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课件中,我准备了大量的凭证、账簿,运用文字和图表相结合的方式,把每个表格中的数字都设置了文本框,动画效果,并且还用到了超级链接,还用到了幻灯片具体切换方式,有盒状展开、水平百叶窗、横向棋盘式等,让学生对三种错账更正的方法,特别是红字更正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果用以前的教法,对这一节的内容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是绝对不可能的。但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这节课的容量大大增加。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我不仅完成了对三种方法适用范围的介绍,还详细讲解了三种方法的具体做法。并且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没有感到来不及接受,都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透彻了。在接下来的课堂练习中,学生大多都能正确地运用错账更正方法来更正错账,提高了他们的技能,为他们以后踏上社会奠定了基础。从课堂反应来看,看到数字飞来飞去,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整节课一气呵成。在接下来的评课中,很多听课老师都肯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会计学中的运用,纷纷觉得受益匪浅,使我更坚定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信心。
三、在课堂小结中采用,可以让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
在以前的基础会计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视课堂小结的重要性。有很多教师基本上是上到哪儿,就教到哪儿,铃声响了就结束,使整节课有头无尾。还有一些教师认识到了课堂小结的重要性,但通过口头表达,往往起不到较直观的作用。我同样尝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巩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还是举一个“错账更正方法”这节课的例子。在讲完了这节课的内容和学生课堂练习后,我要和学生一起来进行课堂的小结。我通过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学生开始总结,在电脑上显示出了这样的图示:
凭证未错,纯账错文字、科目或数字错画线更正法
凭证错,导致账错证上文字或科目错红字更正法
凭证错,导致账错证上数字错多记红字更正法
【关键词】数字化;媒体;消费者行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数字技术正在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并逐渐适应、习惯、依赖数字环境下的生活。同时,人们的消费行为也正随着媒体的数字化而发生改变。
媒体数字化的含义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今天的数字化媒体是人的心智的延伸,是人的各种感官的全面延伸。
媒体、数字化、媒体数字化的含义。媒体是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所谓“数字化”,是指将文字、数值、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对它们进行组织、加工、存储等[1]。任何形式的传媒内容转化成数字,就很容易进行重新处理和包装,以多种形式或格式传播。
媒体数字化是指将传统媒体的内容、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对它们进行组织、加工、存储、播放等。媒体数字化以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为典型代表。
数字化媒体的特性。数字化媒体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介质数字化媒体,包括软盘、硬盘、光盘、VCD、DVD以及更新的存储介质;另一类是网络数字媒体。数字化媒体拥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新特性,正是这些新特性,引导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变化。
首先,数字化媒体具有流动性。数字化媒体是将信息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上,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一定的方式(有线或无线),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获取。
其次,数字化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大众媒介传播方式不同,数字化媒体不是媒体向接收者传递信息的单向传播,而是二者之间的交互性传播。不仅媒体作用于用户,用户也作用于媒体,如用户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修改、重新组合等。对于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用户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而对数字化信息,用户不仅可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还可改变传输内容和传输形式。用户可以检索所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或者通过反馈,发表他们的意见。由于用户参与了传播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用户的主动使用也影响了传播效果。
再次,数字化媒体具有全面性和及时性。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媒体获得信息由单一方式发展为多种渠道,使受众更为方便、全面、迅速地接触到所需要的信息,为自身消费行为服务,同时,又能将关于消费行为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与其他受众进行交流,真正参与了信息传播的过程。
媒体数字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消费者行为从狭义上讲仅仅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消费资料的实际消费行为,从广义上讲指消费者为索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消费者的整个消费过程可归结为AISAS,即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搜索(Search)——行动(Action)——分享(Share)。遵循这一过程,可以清晰地分析出媒体数字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消费者接触信息的主动性增强。由于数字化媒体方便、快捷的特性,使消费者拥有了更广泛的选择权去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整个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产品或服务进行一系列的资料收集。媒体的数字化,使得关于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变得全面且容易获得,消费者在各类数字化媒体中,更为积极地搜索自身所需的信息。
消费者接收信息的渠道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在数字化媒体融合的潮流中,媒体的形式变得日益多元且丰富,新媒体势力不断增长,信息的接收模式更加多样化。比如一条新闻的获得,在以往,只有通过传统媒体——报纸或电视才能获得,媒体数字化后,消费者可以从互联网、手机报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信息的获取渠道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
消费者的网上购买行为更为频繁。随着媒体的数字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信息通过媒体得到快速传播。电脑的普及,数字技术的推广,使消费者花费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消费者能够在互联网上查找到产品信息,通过购物网站直接从网上订购产品。随着网络购物的逐步成熟,产品的不断完善,消费者的网上购买行为更为频繁。
消费者向碎片化发展。碎片化趋势是消费者行为个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基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人们的生活态度、消费行为就会从大众消费中分离出来,形成无数的个性化趋势。但是人类社会是聚合的社会,因此不同的个性化态度和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又重新聚合,成为特质相同的“片”,从而形成一个个新的聚合。数字技术使碎片化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喷发,而这一转变是不可逆的(比如习惯于点播、博客、网上冲浪的消费者根本不可能再忍受以前单一的、单向的、线性的信息传受方式),这也使得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
消费者与企业及其他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增强。数字化媒体的迅速普及,使受众能够通过多渠道、多模式的数字化媒 介获取更多的信息。数字化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互动体验,任何用户都可与企业及其他用户互动。在未来,互动式体验将跨越娱乐、信息、交易、沟通、教育等多种范畴,同时也跨越不同技术,跨越通信网络和取得内容的装置,我们所选择的数字化媒体将使消费者在多个层次上产生互动。此外,由于产品信息的及时反馈,企业在进一步实现产品优化改进的同时,也能精准地抓住消费群并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
消费者日益成为社会主体,人人都是“媒体”。媒体数字化使消费者进入全民参与的时代,主动权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上,消费者成了传播过程的中心。消费者不仅仅是受众,同样也是创造者,是参加传播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个新的名词叫做Prosumer(Produce“生产”和Consumer“消费”的结合),即消费者亲自参与、分享。比如保洁公司开始让消费者提供创新的创意,意味着在未来的时代将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销合一的时代。
消费者行为变化对媒体数字化的影响
媒体数字化促成了消费者行为的改变,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又进一步刺激了消费市场,企业纷纷调整媒体策略以促进产品销售或服务,加快了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进程以及数字化新媒体的研发。从2007年到2010年,互联网呈现出一个稳步的成长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平面媒体、报纸和杂志则都有明显的下滑趋势。传统媒体为了在未来获得立足发展的空间,不得不借用数字技术,比如数字广播、电子杂志、手机报、移动电视等提高对消费者获得信息的影响,传统媒体加快了数字化发展进程,新型媒体形式不断涌现。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交互性平台,使用户重新找到了失去的个性。同时,互联网基于消费者的访问数据,总结出消费者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并及时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消费者钟情于某品牌,数字化媒体就会及时为消费者提供关于此品牌产品的最新信息,这也使得市场更为精准地接近受众。
媒体数字化的未来之路——媒体大融合
随着以3G网络为代表的核心技术的推广应用,现有的新闻出版发行业、广播电影电视业、网络文化服务业、娱乐业、广告业等多种产业类型将会被整合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产业。媒体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传媒业发展的方向,即实现报纸、广播、电视、杂志、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信等媒体信息跨媒共享、资源跨行配置、文化跨域交流,并且凸显以传媒为核心的关联产业涟漪式发展。在未来,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将以互联网作为传输平台,最后形成一个互为依存的关系网络。所有的媒体都将数字化,数字化媒体会形成一个分散性的消费者行为资料库,这个资料库记录着消费者在不同媒体上面的使用行为,而这些使用行为会在消费者跨媒介使用时产生关联性。媒体数字化环境下的消费者正在经历种种变化,这对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会,促使研究者不断探寻新的范式与方法。总之,未来是一个人与媒体、媒体与媒体大融合的数字化时代。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使传统动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同时建筑动画也出现了新的媒介模式。建筑动画从传统单一的平铺式审美到现在逐步结合数字媒体技术的展现形式,在未来建筑动画也将向电影影像制作形式靠拢,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创作手法多样化、国际化,加入人机交互、平台转换、游戏引入,增强娱乐性、艺术性等数字媒体技术,引入复杂的故事情节来展现更好的建筑设计理念。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传播的载体及各种技术手段在建筑动画中的“虚拟性”表现是本文分析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动画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1-0091-02
一、从“数字化”角度看建筑动画
数字媒体是指传媒的数字化,它是一种传媒发展趋势,是一种数字技术,集中体现了“人文、科技、艺术”的综合性媒体艺术,通过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对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特效编辑、非线性制作及素材进行整合、修改、编辑,对于建筑动画来说所形成的视觉效果比实拍效果更精致,某些方面也达到了实拍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学者尼古拉・米尔左夫(纽约州立大学)曾指出,“要用视觉文化瓦解和挑战着任何想以纯粹的语言形式来界定文化的企图”。由此可见,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在新媒体媒介下,数字媒体技术所生产制作的影视动画、数字媒体平台、网络游戏等视觉文化的主要手段,逐步被社会采用,被大众接受并向往。随着数字媒体综合性的发展,影视特效的制作和质量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电脑3D技术对物理世界的刚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柔体动力学、气态动力学等自然现象的模拟更加成熟,数字电视、手机媒体、数字报纸以都成为新的传播媒介,这些都为数字艺术家的影视创作提供了更便捷的展示平台。
如今,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诞生和飞速发展,数字特效与建筑动画的联姻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数字技术带给建筑动画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最大限度地丰富了动画艺术的创作手法,彻底改变了传统建筑动画制作的方式与流程。
二、 数字媒体技术中虚拟现实对建筑动画的应用
新媒体时代下的硬件更新速度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这种硬件的提升也使数字媒体的载体范围不断扩大,移动终端种类的增多也必然意味着数字媒体技术多样化存在的可行性。观者在观看这种载体所呈现的视觉信息时,注意力只会停留在那些新奇技术所带来的视幻效果中,而虚拟现实技术满足了大众对视觉度的要求。
(一)虚拟建筑场景中的虚拟现实技术
建筑动画又称建筑漫游,建筑漫游作为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形式冲击着消费者的视网膜,且建筑漫游对房地产行业、城乡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行业有着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及颠覆性的影响力。
虚拟场景指现实中不存在的、尚未建成的建筑场景,而虚拟现实技术就是按照要表现对象的尺寸、形状进行场景建模,再根据具体要求设定场景特效如:水景、风吹、雷雨等特效。而目前新媒体技术的空前发展,虚拟镜头得到的视觉效果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虚拟现实技术是针对虚拟场景中消费者可自主观看建筑场景,以自由的角度去观看和审视建筑的外观、内部结构、整体布局特点,在建筑设计还未完工时就可以让消费者去感受真实的建筑环境,不再根据传统的建筑漫游,设计者主观引导消费者、投资方观看视觉效果最完美的宣传影像,虚拟现实技术还原了自主性,为销售方带来了更新颖、更具吸引力的营销手段。
(二)真实建筑场景中的虚拟现实复原
真实建筑场景是指建筑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对场景的复原制作是基于对象的真实数据,例如名胜古迹、胜景,可以满足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了解旅游景点相关内容,以及一些保存不完整但有文字、图片资料可复原的建筑场景,但是大部分消费群体没办法观看的世界各地名胜风光,虚拟现实的真实复原可保存文化的传承。
“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模拟三维环境,对需复原场景进行真实环境仿真,生成逼真的听觉、视觉、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可以不在现场或根本不存在的环境中体验真实存在的虚拟场景。虚拟现实技术场景比传统的建筑漫游、二维图片、视频展示、文字说明更具有吸引力,笔者相信在不久将来,数字媒体技术的多样化、人性化会占据市场,成为主流。
三、 数字媒体技术对建筑动画表现技法的影响
软件的多元化,信息技术处理的多样化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而建筑动画的技术表现同样也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各类软件接口的不断完善也使动画技术表现不仅仅局限于二维或三维,时间空间维度的延展也同样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技术瓶颈。
(一)软件平台与建筑动画相关技术的冲突
以往建筑动画的制作是可以由个人来独立完成,早期建筑动画的制作所需要的软件包括3ds max、Auto CAD、Photo shop、After Effects,只需有图纸、建模、渲染、灯光、材质及后期处理剪辑软件即可,而这些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后期又出现了很多插件制作人物及流水的RPC、建筑生长插件聚光制造、流体插件、种树插件Forest、粒子效果插件以及后期剪辑、调色等插件。
插件的出现使得建筑动画内容更加丰富,优化面数节省渲染时间提高渲染质量,但是同时也出现大量的问题,例如计算机硬件配置与插件版本的不兼容,插件与插件之间的版本也不相同,在制作过程中设计软件与设计插件缺乏统一标准是建筑动画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并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去寻找最匹配的硬件与软件,提高了制作的难度。
(二)重技术轻艺术的表现方式
大量的软件配合、插件介入使得设计者们无暇顾及建筑动画的艺术性表达,一个建筑动画设计师所要学习的内容太过复杂、繁多,数字媒体软件及插件的不断更新,各种特效的绚丽表达,技术的重量已经逐渐超越了艺术的表现,而也有大量的非艺术人员从事着这个行业。
大部分建筑动画设计作品注重视觉、听觉、触觉较为生硬的虚拟场景,缺乏美感,展示界面缺少设计感,对整个设计的整体把握和表现力控制力度有限。在数字媒体的技术下,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制作技术人员与艺术设计人员没有得到良好的分工配合,计算机的应用使得技术人员更加得心应手,艺术创作者并没有参与其中,这也是建筑动画作品缺乏艺术性的必然问题。
(三)设计缺乏整体标准化,对硬件要求过高
对建筑动画展示设计而言,对计算机硬件要求极高,操作系统64位与32位、高版本与低版本都不与兼容,建筑动画的制作在家庭机面前要进行流畅的展示必须保证显示30帧图像画面,最少不得少于15帧,否则会出现不连续及跳动感,像卡机一样的视觉效果,大大降低了演示效果。计算机要求要有中央处理器、独立显卡、良好的现实屏显,才能减少由于数据过大带来的问题。
计算机与个软件平台存在通用性差、易用性弱的问题,在展示过程中,需要展示的内容在不同环境下需安装展示的插件,否则就无法进行,众多的使用标准和操作标准牵制着设计者与操作者的后续内容。也正是因为他们相互之间各自为战让我们看到该行业缺乏整体的标准化,不能照顾到消费者、使用者的利益,也成为其发展上的一大问题。
四、 媒体环境下数字媒体技术运用的现实意义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果要保证信息的精确传播、画面质量的美轮美奂,同时能够使自然界本来并不存在的物体可以为情节发展的主题提供推动力,制作的视觉元素必须非常逼真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数字媒体技术在创作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视觉特效的现实意义,不仅仅在建筑动画领域,而是包括所有传媒体系。因为现在的网络游戏、APP游戏画面更倾向于电影效果,视觉特效制作的内容也逐步扩大化,越来越强调方法的一致性、互通性,所以在许多建筑动画设计作品中,相片级真实度的画面效果也向国际化、影视化迈进。
画面处理的思路以及理性需求都是根据不同的目的而确定的,最基本,也是最广泛的作用就是如何进行色调的调节处理。各种媒体作品经常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调节画面色调的各项参数,作用就在于能够使不同时间和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拍摄的画面,能够在色调上有机统一,同时作品整体色调的处理在表现作品的氛围和情绪特征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再者绚丽的视觉效果和表达特定的情节含义都需要通过单独突出和淡化某种色调来完成。新媒体环境下的观众,视觉经验已经十分丰富,自然常规的画面效果起不到吸引观众视觉注意力的目的,所以特殊视觉效果在媒体作品制作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因为画面需要更具表现力和冲击力。 综上所述,视觉作为一种美学现象,更是各种媒介共享、交融的技术盛宴,能够使创意人员的发散性思维完全释放。
五、小 结
符合观众的正常视听经验、感官体验是数字媒体技术所展现的最基本的内容,而重视观众的文化积淀、审美心理、交互体验也是不可或缺的。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根据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接受程度进行考量,并且能够对他们的审美心理特点予以尊重,在快速的时展过程中,数字媒体技术也必将展现出自身的重要价值、意义和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Ron Brinkmann.数字合成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宋书利,郑周元.浅谈数字特效在电影中的运用[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关键词: 音像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发展;变革;网络传输;应用
Key words: audio and video technology;digital technology;multimedia;development;innovation;network transmissio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P3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196-02
1 概述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一门很强的综合性好的高新技术产物,主要是把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化声像技术等产品有效结合起来。在进入90年代后,各种多媒体的成功研制,使计算机多媒体能够迅速开发应用蓬勃发展起来。因此也被很多行业广泛应用起来,多媒体计算机具备良好的集控制管理多种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于一体的能力,更接近于自然状态,具备了良好的交互性、实时性和集成性,因此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建立多媒体数据库的资料管理方式是现代化电教音像资料管理的趋势。
2 计算机多媒体和音像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我国多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较强的功能极强的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最早的电子游戏,使无数青少年为之着迷。正因为如此,许多企业看到这一行业的潜能,纷纷运用企业宣传途径加入了电子商务行业,以此方便客户同时也增加自身企业的销售量,提升了企业形象,更快地拓展商机,使企业获得很大的收益。
因此不难看出,凡是有进取心的企业都会使用此高新技术产品。因为计算机的普及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以作为企业不会放弃未来这一消费主体的。因此,很多企业面对日益国际化的市场,能做的只有跟上潮流了。
3 声像通视频会议系统
声像通业务包括可视电话和远程视像会议系统。可视电话是使用能直接传输声音和图像的可视电话进行交流,而远程视像会议系统使用的设备较之复杂,其传输的声音和图像的效果也较之清晰。会议电视是一种以传送视觉信息为主的通信业务,是声像通业务的一种。会议电视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可以在两个及以上地点进行传递图和声音的整合,以此传递的还有文件、图表、照片和实物的固定图像等。它能够将彼此相隔很远的很多会议室连接起来,使各方不仅能够听到会议人员的声音,还可以清晰看到图像,实现“面对面”的交谈。
视频卡主要是将电视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此来同时显示应用。因此我们只有同时捕捉视频图像存盘的连续性的工具,使之摆脱程序设计开发以及众多多媒体产品的编程问题。而MIS统称为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计算机运用系统。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成为开发MIS系统的有效软件,目前,很多多媒体可以方便地制作出功能强大的应用系统而不需编写程序。
4 计算机图像压缩技术
4.1 图像压缩技术 图像压缩一直是技术热点之一,它的潜在价值相当大,是计算机处理图像和视频以及网络传输的重要基础,目前ISO制订了两个压缩标准即JPEG和MPEG。JPEG是静态图像的压缩标准,适用于连续色调彩色或灰度图像。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基于DPCM(空间线性预测)技术的无失真编码,一是基于DCT(离散余弦变换)和哈夫曼编码的有失真算法。前者图像压缩无失真,但是压缩比很小,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后一种算法,图像有损失但压缩比很大,压缩20倍左右时基本看不出失真。
4.2 视频技术 虽然视频技术发展的时间较短,但是产品应用范围已经很大,与MPEG压缩技术结合的产品已开始进入家庭。视频技术包括视频数字化和视频编码技术两个方面。视频数字化是将模拟视频信号经模数转换和彩色空间变换转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信号,使得计算机可以显示和处理视频信号。目前采样格式有两种:Y:U:V4:1:1和Y:U:V4:2:2,前者是早期产品采用的主要格式,Y:U:V4:2:2格式使得色度信号采样增加了一倍,视频数字化后的色彩、清晰度及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改善,是下一代产品的发展方向。
视频编码技术是将数字化的视频信号经过编码成为电视信号,从而可以录制到录像带中或在电视上播放。对于不同的应用环境有不同的技术可以采用。从低档的游戏机到电视台广播级的编码技术都已成熟。
5 结束语
多媒体的含义就是把电视式的视听信息的传播能力与计算机能够有效的结合起来,创造出新型的信息处理模式,使计算机具有可控制和传输多媒体电子邮件、电视会议等视频传输的功能,使之完全标准化和实用化,以此成为这场新技术革命的重大课题。
世界很大,却也很小,这句话说得很对,多媒体技术就使人们跨越时空了解到天文地理、古往今来、各地的风土人情。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多媒体的发展不难看出,通讯、数字声像技术、网络电视、3G、MP4、MP5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徐洪珍,周书民.基于MVC的分布式网络付费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01).
[2]顾伟泉.数字版权管理的技术体系分析[J].情报杂志,2004(10).
[3]王法涛.数字权限管理技术(DRM)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
[4]刘飞.基于存储卡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研究及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06.
[5]华宇.J2EE设计模式及其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
[6]陈凯.P2P网络环境中基于文件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07.
[7]刘健.数字音像内容智能终端系统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8.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321-01
在我们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日益繁荣的今天,数字化正以指数增长的形态进入我们的生活,并已经开始深深地影响我们每个人。多媒体等新媒体的应用,使中国设计艺术拥有了一片表现空间丰富、充满活力的新领域。20世纪末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们的信息沟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平面设计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发展
数字化多媒体的出现不断地挑战并充实着传统的视觉传达方式,扩展了当代平面设计外延,视觉传达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从传统的印刷设计产品更多转化到虚拟信息形象的传达。传统平面设计,也在数字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质的飞跃。多媒体的综合性,交互性及其全方位的表现形式极大的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表现能力,使得平面设计师们可以充分的表现自己的设计,众多优秀的设计师应运而生。
二、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对平面设计影响
(一)对平面设计表现形式的影响
1、改变平面设计的创作过程和方法。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日渐普及,各种工作软件陆续被开发应用,平面设计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由计算机所生成的图像的特点自然也变得有时代意义。例如像素化的设计、用三维建模产生立体效果、某些手工无法实现的渐变线条等都成为了设计师钟爱的设计语言。使用电脑工作革除了许多以前平面设计师工作中部分的具体操作,尤其是那些手工过程中采用实物材料的工艺。设计者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创意上,专注于创造性思维。
2、拓宽了设计师的工作领域和手段。近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图形图像表现力的增强和处理手段的日益丰富给平面设计的创作提供了广泛的表现空间。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设计交流和设计展览更加方便。因此,平面设计的表现题材和创意思想上有了更丰富的内容。数字设备和软件利用现代科技的便捷性使设计师对思维的转换的不确定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软件的各式各样的功能使得设计师的设计过程变得方便快捷,减短了设计和创意的修改过程,减少了流程的重复性劳动,从而使设计师的灵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软件强大功能的支持下,一个设计师可以独立完成多方面的创意。这样创作的的作品主观性更强,个性化也更突出。由于电脑呈现的虚拟的数字信息,设计元素均以数字信息瞬间展现于屏幕,设计过程几乎等同于创意的思维过程。可谓“所想即所得”。
3、提供无限创意与设计空间。用电脑进行设计,无须考虑介质的限制,只要设计师的软件和技巧足够好,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创意。电脑设计可以进行零成本修改,无须计算材料成本和制作费用,给创作思维更大的自由度。人类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的巨大变革。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它几乎可以使一切艺术想象变为现实,给新时代的设计师们带来创作上更大的自由度和创作空间,使作品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感染力。毫无疑问,视觉传达将会在不断运用高科技及其新媒体中得到发展。
(二)对平面设计传播方式的影响
1、高效传播的多样视觉传达形式。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是从媒体向受众单向流动,其诉求策略和表现形式因此受到限制。传统的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广播、电视、户外媒体等形式。它们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只能传达有限的内容。随着数字化多媒体的出现,孕育出各种新的视觉样式,视觉表现方式也更加生动和更具渗透力。数字多媒体将印刷、广播、电视、网络、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体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全方位立体地为用户提供双向信息系统。
2、交互传播的人性化视觉传达效果。与受众产生视觉以及心理上的互动,一直是视觉传达设计所追求的。数字化的平面设计十分重视受众和作者之间的互动,并将自己的基点置于受众,从而可以加速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受众对设计作品的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创作者从受众给予的反馈中所收获的信息,对于创作者调整创作方向、确定更好创作目标、提高创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价值。这种作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与反馈越直接、越便捷,对于设计的发展就越有利。交互性或互动性是网络传播最显著的特点,而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使观众的参与和交互达到传统模式所达不到的境界。交互性也是数字化设计艺术发展潜力最大的一项优势特征,也将是未来网络图形发展和变革的主要前进方向。
3、跨媒体传播的整合传达效应。数字化多媒体使现有的各类相互独立的媒体走向融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整合各种传播媒介的跨媒体平台。所谓跨媒体,就是横跨平面媒体(报纸、杂志、图书、户外广告等)、立体媒体(电视、广播、电影)和网络媒体的三维平台组合。跨媒体的实质,即统一所有的信息源与传播媒介,将全面的信息与内容通过各种媒介,及时、快速、低成本地传递给最大范围的受众,以发挥不同媒体之间的协同效应。跨媒体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流布与互动,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相同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其二是指媒体之间的合作、共生、互动与协调。新旧媒体的整合互融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数字化多种媒体交叉的表现形式在我国已逐渐具备了社会影响力,其地位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数字化时代平面设计的未来展望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及数字文明的新社会,需要跨学科、综合型的创新设计人才。人们期盼平面设计在数字多媒体的帮助下给平面设计带来新视野、新思维、新工具、新空间。设计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形态,好的设计将是未来正确价值观的体现。在数字多媒体技术与平面设计发展的大趋势下,设计师在提高生活品质、促进文明进步起着积极作用,平面设计师扮演着视觉文化建设者的角色。在新环境下,对数字多媒体以及平面设计都有了新的认识,并能根据各自特点来设计出更优秀、更符合审美潮流的平面设计作品,推动平面设计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