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0 14:42: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环保产业运营模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9—0103—04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作为基础保障和必要支撑。环保产业指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们的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环保产业对一国经济的贡献不仅体现为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其在增加就业、升级产业结构、提升贸易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环保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重点培育和扶持的战略性产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采取何种模式发展环保产业,对环保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保产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合作模式
根据政府在环保产业发展中不同的角色定位,以及相应的市场因素对环保产业发展的贡献程度,可将环保产业发展模式划分为三种类型: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主导型模式和混合型模式。政府主导的环保产业发展模式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环保产品与服务具有公共物品性质,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使环保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不能单纯通过市场机制解决,需要政府积极参与环保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投资来主导环保产业的发展。在政府主导的环保产业发展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立法和相关制度建设,引导和规范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还要直接或间接地以多种方式参与环保产业的相关建设,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财政金融方面的支持,推动环保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单一的政府主导的环保产业发展模式难以解决环保产业投资主体的激励问题,相对低效率和资源浪费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赋予环境质量的市场价值和市场支付意愿也将相应的提高,市场自发的对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的需求也能够引导环保产业的产生和成长。此时,环保产业的发展就应该主要以市场主导型模式为主,政府尽量退出对这类环保产业的直接参与和干预。但市场主导的环保产业发展模式也不能脱离政府的引导和规范,此时,政府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培育多元化的产权主体、有效的市场结构、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订市场准入制度等。
理论与实践表明,单纯的政府主导或市场主导的环保产业发展模式都存在弊端,如政府主导的模式没办法解决环保产业发展中的激励问题,市场主导的模式在那些前期投入大和投资风险高的环保行业面前也无能为力。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环保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作用,市场主要解决环保产业的激励问题,政府除了通过政策法规引导和规范环保产业的发展外,还需要分担部分环保产业发展的成本和风险,这种“市场与政府”的模式就称之为混合型环保产业发展模式。
混合模式指政府介入环保项目(介入方式多样化),但不完全依靠政府,而是同时引入市场机制,结合政府与市场两种手段共同发展环保产业。在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在一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特别是西部地区,由于政府财政资金不够雄厚,尤其适合采用混合模式。就已有经验看,环保产业发展的混合型模式主要包括BOT模式、TOT模式及其衍生形式。
二、环保产业发展的BOT模式
(一)BOT模式及在环保产业中的应用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是政府和私人企业签订特许权协议,规定由私人企业承担项目的建造、经营,并在约定的期限之后将项目的所有权无偿移交给政府,私人企业在约定的经营期限内收回投资成本并赢得利润。BOT被视为一种非常好的融资方式,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财政资金有限,许多基础设施项目亟待建设,而政府却无力提供,于是BOT方式应运而生。这种方式作为一种吸引外部资金的方式,在交通、通讯、电力、环保、市政建设等领域内得到广泛运用。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BOT融资方式,目前在许多交通、市政设施建设项目中广泛使用。
在环保领域,尤其是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污染物处理(如污水处理厂)等方面BOT模式应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环保产业中的污水处理等都具有公共事业性质,政府必须从财政资金中拿出款项进行建设,之后还得投人资金进行运营。虽然这些设施建设在以后的运营过程中能够带来收入,但成本回收过程比较漫长。而政府经营的这些企业常常还可能亏损,需要政府进行补贴。尤其我国西部省份经济不发达,政府的财政资金需要在很多领域进行配置,经常捉襟见肘,那么此时在环保产业中引人BOT模式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方式。
在BOT模式发展环保产业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政府首先需要明确所需建设的项目(如污水处理设施),最关键的是招投标工作和特许权合同的谈判工作。如果最终签订特许权合同,那么接下来就可以成立项目公司,然后进行相应的融资并建设项目,当期限届满后,将项目设施完全移交给当地政府。BOT项目运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主体包括政府、债权人、供应商、保险公司、运营商、建设商、产品购买者及独立第三方(法律、会计等等),整个过程的协调工作非常复杂,而相应法律法规的健全及协议的完善就是BOT模式成功运作的保障。
在实践中,BOT模式也逐步衍生出其他一些方式,如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Build—Own—Operate,建设一一拥有——运营)、BTO(Build—Transfer—Operate,建设——移交——经营)等,在不同情况下各自发挥其积极作用。各种衍生方式在本质上与BOT模式的基本内涵取向是一致的。
(二)BOT模式在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能够筹措更多的建设资金。在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些项目的投资非常大、周期非常长。单独由政府或一般的私人投资者进行投资非常困难,利用BOT方式筹措资金能够有效解决财务问题。实际上,由于利用BOI、模式建设的环保项目具有比较稳定的预期回报,能够吸引私人投资者,而且常常作为吸引外资的重要方式。尤其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政府财政资金短缺问题,因此常常无力提供大量资金建设这些环保项目,而利用BOT模式则是缓解财政资金紧缺的重要手段。
2.效率较高。在BOT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招标投标,从投标者中选择理想的项目运营商。这类似于管制理论中的特许投标,虽然最终只能由一家企业来经营,但通过投标的方式引入市场竞争,只有高效率的企业才能在投标中获胜,并最终获得经营权,虽然事后是没有竞争的,但事前的投标机制使得竞争机制在发挥作用,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经营的企业是有效率的。相反,如果政府投入资金建设项目并运营,经常出现项目运营亏损,政府需要拿出更多的财政资金弥补项目亏空,给政府财政带来更大的负担和压力。如,垃圾处理等环保项目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政府不得不维持相关环保设施的运营,而政府直接经营管理的项目又常常效率低下,不能维持自身的经营运转,使这些环保产业项目陷入恶性循环。但BOT模式由于具有强有力的法律约束,使得政府无须投入任何财政资金,仍能够提供政府所希望的公共服务,而且还比政府经营更有效率。
3.能够较好地满足居民的环保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众对环保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尤其在西部地区,虽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是对相关环保产品的需求很大。BOT模式建设环保项目能够更好、更多地为民众提供相关的环保产品或服务,弥补政府因财力不足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缓解政府环保产品供给的压力。
三、环保产业发展的TOT模式
(一)TOT模式及在环保产业中的应用
TOT即Transfer—Operate—Transfer的英文缩写,意为移交——经营——移交。TOT模式和BOT模式都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项目融资方式。在环保产业的发展中,都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与BOT模式不同的是,TOT模式在运作过程中不涉及项目的建设问题。TOT模式以现有的项目为基础,将现有项目的经营权从政府手中移交给私人主体,私人主体获得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但必须以支付政府一笔资金作为代价,然后通过未来一定期限内对项目进行运营以收回成本和获得利润,当约定的经营期限届满后,私人主体将项目移交给政府。这种发展模式能够为政府带来更多的资金继续发展环保产业,同时也能够改善既有项目的运营效率,不必对既有项目继续投入财政资金,从而缓解政府的资金和财政压力。因而,在一些环保基础设施和具有公共事业性质的环保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TOT模式能够发挥其特殊作用。
TOT模式运用的领域必须具有一定自我运营能力,这样才能保证项目能够最终收回成本和盈利,这和BOT模式一样,如污水处理、垃圾发电项目等领域比较适合。但TOT模式的运作比BOT模式要简单得多,所涉及的利益主体更少、TOT模式省去建设环节,也自然避开建设环节中的所有风险和程序,而BOT模式的建设部分和前期准备比TOT模式复杂得多,所耗费的资源也有很大差别。
TOT模式作为与BOT模式并列的在国际上得到广泛采用的融资模式自然有其独特之处。在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在盘活存量并筹措建设资金、提高项目运营效率以及减少风险和满足环保需求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二)TOT模式在环保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1.可盘活存量并筹措大量建设资金。TOT模式以现有项目为起点,运营商拥有现有项目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但同时给政府支付一笔资金,这使政府的环保项目能够发挥融资的作用。而在此过程中,政府不仅能够将获得的资金用于新的环保项目建设,还能够盘活现有存量,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能够提高既有项目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在政府运营的各种项目中,容易存在低效率和亏损的现象,但如果通过招标由私人机构来运营,私人机构为了盈利,必然需要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提高管理水平。而TOT模式能够通过私人机构的引入,提高政府运营项目的管理水平,提高既有项目的效率。与BOT模式一样,TOT模式下政府不需要对亏损但又必须坚持的一些公益性项目投入更多的财政资金。
3.较BOT模式风险更小且程序相对简单。TOT模式相比BOT模式面对的不确定性相对更小,因而风险更小,程序相对简单。TOT模式着眼于既有项目,省去BOT模式中的建设环节,而建设环节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建设风险等都不再需要考虑。建设环节需要一定的时间,免去建设环节也减少了项目面临的不确定性及利率和通胀等风险。TOT模式的操作较BOT模式简单易行,相关利益主体更简单,使得TOT模式的操作成本更低,引发纠纷的可能性相对更小。
TOT模式与BOT模式都能更好地满足公众的环保需求。利用TOT模式不仅能够通过现有环保项目融资建设新的环保项目,满足公众的环保需求,而且能够改善既有项目的管理水平,提高效率,进一步提高供给能力。这些都能减缓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压力。在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TOT模式应能够在更好的服务民众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尤其在西部地区由于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环保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大,TOT模式更能发挥其功效。
四、TOT模式与BOT模式的融合
TOT模式与BOT模式都能够在环保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资金融通、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满足公众需求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TOT模式更注重盘活现有存量,而BOT模式更多的是引进新资源,进行增量投资。当然将两种模式进行融合操作,既能够利用TOT模式盘活存量,又利用BOT模式吸引新资金投入环保产业的发展也值得研究。
节能环保产业在迎接发展的巨大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受到很多深层次问题的制约,比如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体系不清晰,大、中、小企业提供的技术和产品缺乏系统、集成和整合,同一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同一层面过度竞争,没有形成分工协作、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大多数节能环保企业仍以模仿和国外技术或设备为技术战略,尚未真正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市场运作不够规范,包括企业的诚信问题、融资问题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涉及到产业引导、政府监管、技术创新、市场机制等诸多方面。其中,利用好市场机制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市场机制主要涵盖了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这几个方面相互融合、互相作用,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想要推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就要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地位,形成企业为主导、政府加强服务和监管的良好局面。
从国外发达国家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利用市场机制突出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节能服务的市场化。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节能服务公司,这些以营利为目的的专业化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基本运作模式是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与能源用户签订节能项目合同,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投资、设计、施工、监测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能源用户利用项目实施后的节能效益支付服务费用及设备改造成本。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节能服务已成为一项新兴产业,节能客户也由工业企业扩大到机关、团体、学校和私人住宅。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低炭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与此相对应的是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保护的投入越来越大,环保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BOT、TOT、BT、BOO等投资模式的出现,环保产业投资模式日趋多样、投资价值日益高涨,环保产业的投资在新的形势下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二、新形势下环保产业投资趋势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科技创新、研发产品、提供信息、物流运输、爱护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活动,以达到环境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
(一)环保产业投资模式向国际性商业投资转变
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民众对环境的重视程度加深,环保产业指令控制投资模式逐渐被企业市场调控投资模式取代。企业市场调控投资模式形成之后,国际跨国公司寻找到此间商业讯号,将积极投资环保产业并促进环境产业的集约化,如西欧、美国及日、韩公司为了在竞争化程度增强的环保产业中获得生存,积极投资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环保产业,谋求发展机会。同时,由于这些跨国公司所在国家的环保产业受政策影响较深,民众的环保意识增强,政府监控和民众监督加大,只有借助国际性商业投资来进行融资,才能顺应环保政策和民众监督,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做大做强。
(二)环保产业投资重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目前,发达国家国内环保市场需求已经饱和,发展中国家的环保市场逐渐开放,由于发展中国家环保市场广阔、需求旺盛,世界环保投资重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2006~2012年间,APEC和OECD国家向中国、墨西哥、巴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输出的环保投资占整个投资支出的90%。放眼中国,国内环保市场增长迅速,德国凯萨咨询公司在2012年全球环保市场的调查研究中指出这种趋势。
(三)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投资前景广阔
在环保产业领域,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最具投资价值,具体来说,制造环保设备位于环保产业链上游,建造环保基础设施位于环保产业中游,经营环保设备是环保产业下游。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是环保行业中最具投资价值的细分行业,城市污水处理投资机会处在产业链上游,尤其是污水处理BOT项目更是如火如荼的开展,垃圾处理固废处理在整个产业链上游,尤其是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投资潜力巨大。
三、新形势下环保产业价值分析
国家“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表明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环保产业涉及面广,与国民经济的很多行业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关联作用。环保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增加了污染治理能力,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带动了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机构调整、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此外,对于我国来说,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前景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1)中国当前环境代价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环保产业的边际效益高,市场空间大; 2)环保产业技术安全可靠,易于实现,对环境没有副作用,边际成本低;3)环保产品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由于环保产业同时能为使用者创造经济效益,不易受到使用者抵触,推广容易。4)环保产业具有显著的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节能能有效提升劳动生产率,并对于碳减排的潜在贡献非常大,同时很多环保措施自身具有很好的经济回报。(如到2020年,单纯提高能源效率就可以减少20%~24%的能源需求,减少79亿当量的排放.麦肯锡);5)传统产业的环保改造是我国经济转型和拉动内需的重要突破口,市场空间广阔:中国现有的粗放式、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受到资源约束等的挑战,必须转型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节能改造需要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拉动内需,且不会产生产能过剩,如根据中国水网的数据统计,污水处理BOT项目极具应用和商业价值,全国建成并运营的污水处理厂中,BOT模式占到了31.8%。同时,近几年来,许多城市采用BOT方式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推动电力产业发展的同时,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
四、结语
部分发达国家在上世纪末到现在的环保产业情况,已经说明了环保是世界所有国家无法回避的发展过程,这对我们国家也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我国是生产大国,过去几十年,我国环境遭到巨大破坏,当前遭遇的可持续性发展压力,必须强化环保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只有准确判断了环保产业的价值所在,全面了解环保产业投资发展趋势,环保产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才能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仁.环保产业投资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山东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当作新的支柱产业,作为山东经济由大转强的新动能。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一是制定了培育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工作任务台账,强化了目标责任考核,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二是加大资金投入,2016年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6.2亿元,实施省级以上节能环保重点项目256个,拉动投资630亿元。三是提高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和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实施了《燃煤发电机组能耗限额标准》等18个行业25项节能减排地方标准和《工业锅炉系统节能量和验证技术要求》等4项基础性节能标准。四是创建了1660户重点企业统计报表系统,做好运行监测、调研分析。
二、实施示范带动,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打造产业基地。依托节能家电、高效电机、高效泵、绿色建材、变压器等优势产业,重点打造了青岛节能家电、威海高效电机、淄博高效泵业、德州功能糖等32家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引导技术、人才、资金和重大项目向基地集聚,推动产业集群集聚链条化发展。2016年,32家基地节能环保产值达到2080亿元,约占全省节能环保总产值的1/3。二是突出抓好示范企业,发挥骨干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培育了青岛海尔、烟台杰瑞等200家节能环保示范企业,这些企业发展迅速,带动作用明显,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成为各自领域里的领军企业。景津集团是全球规格最全、产量最大的压滤机专业制造商,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三是着力培育示范县。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础好、积极性高的5个县区重点培育,2016年合计实现节能环保产业产值1070亿元,占GDP的比重平均达到8 %以上,成为县域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典范。
三、搭建合作平台,着力解决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瓶颈
一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了六批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推广重点技术产品装备310项。围绕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水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成功举办22场供需对接会,组织国内外近200家技术供方单位与2000余家技术需方单位进行精准对接,推动了生产企业、科研单位与用户之间的供需深度融合。二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2016年,联合人民银行、金融办举办节能环保产业银企对接会,推介节能环保产业项目147个,总投资369.8亿元,融资需求179.8亿元,目前资金到位率达到77.6%。省工行、建行等6家金融机构与省节能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十三五”期间为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提供授信额度3400亿元。三是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在节能装备、污染治理等领域重点培育了5家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新产品研发、产品检验检测以及标准制(修)订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其中,博山区政府投资1.2亿元建设的节能泵业检测技术服务平台,是国内规模最大、涵盖种类最多、检验能力最强的水泵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累计为同行提供技术研发、产品检测等服务8000多次。
1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
1.1我国环保产业的定义范围
我国环保产业的概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比如前一两年,环保产业仪指专门从事环保没备生产和其它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企业单位。现在,随着国家对利,研院所的企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环保产业还包括诸如国家各部委直属的研究院所和生态建设的企业单位等。
1.2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
总结中国环保产业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技术服务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针对某个环保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方案,组织规模小。二是项目承接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为环保项目提供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营等一揽子服务,组织成规模化发展。三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产品营销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依托,以项目融资、项目承接、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为内容。这一阶段将是市场洗礼的结果,也是目前中国环保企业努力的方向。
1.3我国环保产业的特点
1.3.1进入门槛不高
十多年来,中国的环保企业通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洗礼,现有一万家左右。由于环保产业相对于其他的行业而言,整体利润比较可观,而且进入壁垒并不是很高,因此,就不断有新企业加盟,且呈方兴未艾之势。
1.3.2企业分布的分散性
因为我国的环保产业广泛分布在各个产业部门,导致了环保产业管理上各自为阵、政出多门,使得国家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投入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监督协调,综合管理的力度不大。
1.3.3企业规模多为中小型
据资料表明,大型环保企业只占全国环保企业总数的2.8%,近90%都是小型企业。到2000年底,全国已有1万多家企事业单位专营或兼营环保产业,职工总数180多万人,固定资产总值800亿元。2000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1080亿元,其中,环保设备(产品)产值300亿元,占27.8%:资源综合利用产值约680亿元,占63%;环境服务产值100亿元,占9.2%。环保产业总产值已占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77%。
1.3.4中国的环保产业还很稚弱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环保产业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一方面,中国的设备制造业与国外的差距由来已久,因此,这种差距在环境污染治理设备、在线监测仪器的制造方面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中国环保企业在转化、引进、吸收国外成熟环保技术和设备以及在技术工艺的开发方面远远低于其它行业的转化、引进、吸收程度和开发程度,当然就无法提供满足中国闩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需要的技术工艺和缺乏解决日益扩大的环境问题的综合实力。
1.4我国环保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4.1我国环保产业的主管缺位
我国环保产业没有主管、只有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对环保产业进行规范和约束。由于我国环保产业协会对各地环保产业的指导缺乏行政上的监管,从而导致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缺乏一种强有力的指导和管制。
1.4.2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的规范问题
我国的环保产业是伴随着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但目前就国内的环保市场而言,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和约束机制。一方面,市场准入的条件没有限制,另一方面,环保的市场资源比较分散,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1.4.3资金短缺的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尽管投资多元化趋势已初露端倪,但资金短缺仍将是一段时期内的主要矛盾。
1.4.4环保产业仍未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行业
因为环保产业目前还未列入国民经济的行业之中,致使目前环保产业缺乏一个规范的统计、研究、政策指导。
1.5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因素
谈到制约我国环保企业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制约我国环保企业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一是新生的公司没有资金、技术及资质优势,老牌的公司技术、资质占有绝对优势,但又没有市场主动性。二是新老公司都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没有大的综合实力强的公司形成,无法与国际环保公司抗衡。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5.1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显示出来,环保产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还没有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导致环保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由于产业政策不到位,缺乏吸引人才、技术、资本资源投入的市场氛围。如火电厂烟气脱硫,“七五”期间国家开始安排重点攻关项目,“八五”开始实施示范项目,“九五”制定了宏大的实施计划,但由于配套的政策不落实,造成实施计划难以落实。例如:目前,安装脱硫装置的火电装机容量只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1.2%,很有发展前景的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难以形成。
1.5.2环保基础设施投资渠道窄,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足
据有关研究表明,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的投入应占GDP的1.5%,而我国到“九五”后期虽然达到1%,但还不能满足建设所需。资金缺乏直接限制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建设6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后经调整为52个,但截止到2000年底,全流域只建成运行10个,未动工建设的10个。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几乎全部依靠财政投资进行建设和运行维护,致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发展滞后,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率不足15%,一部分污染处理设施难以运行下去。
1.5.3市场混乱,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这是我国环保产业和环保企业都长不大的一个原因。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现象严重,采取所谓的市场准入制度,造成市场割据。有的地方片面强调当地环境保护建设项目所需的设备和产品要在当地生产,造成了新一轮低水平重复建设。个别省市制定的环保产业政策中,明确提出承担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单位必须持有《当地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资格证书》。另一方面,不正当的市场竞争依然存在。有关部门指定产品准入、虚假鉴定等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山于环保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缺少必要的标准、技术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混乱,严重阻碍了环保产业技术进步,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2环保产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
资金缺乏一直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尤其是环保企业。由于环境保护是一个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和收益较低的公益性的行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往往与巨额的资金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国内的环保企业与金融资本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
2.1我国环保治理现有资金来源分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己形成了八条环境保护的资金渠道,这八条资金渠道是:基本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环保投资:更新改造投资中环境保护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环保投资:排污收费补助用于污染治理资金部分:综合利用利润留成用于污染治理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用于治理的投资;污染治理专项基金和环境保护部门自身建设投资。
2.2我国上市环保企业的现状及特点
目前沪、深两市与环保业务有联系的公司有30多家,但有相当多的公司环保业务占总业务比重较小,环保业务比重较大的公司只有7家,它们是:环保股份(0730)、清华紫光(0938)、凯迪电力(0939)、首创股份(600008)、武汉控股(600168)、创业环保(600874)、龙净环保(600388)。这7家公司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环保产业基本上是其唯一主业,它们是:环保股份、凯迪电力、龙净环保,它们的“环保血统”更纯正一些:另一类是环保产业是其主业之一,但不唯一,它们是:清华紫光、首创股份、武汉控股、创业环保。
2.3风险投资与我国环保企业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十二五”节能环保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要形成20个产业配套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服务保障水平高的节能环保集聚区。深入推进节能环保服务模式创新,培育新业态,拓展新领域,凝聚新动能,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充分激发节能环保市场活力。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也先后出台了《环保服务业试点工作方案》、《环保服务业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同意开展环保服务业试点的通知》等多项政策,不断推进环保服务业试点工作,目前已陆续开展了五批试点,为探索创新环保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和机制提供有力参考。我省环保“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大对环保产业集聚区支持力度,支持环保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积极开展产业集聚区环保服务业试点。
2.产业规模快速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环境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环保服务业在国际环境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高,已成为环保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根据环保部科技标准司《中国环境服务业发展报告》,我国环保服务业发展迅速,2004-2014年的十年间,营业收入规模年均增长率为30.6%,2015年环保服务业全年营业收入约4900亿,首次超过环保产品,在环保产业中占比达到51.04%,占据环保产业的“半壁江山”,成为拉动环保产业成长的核心力量。作为新兴经济支柱产业,辽宁环保产业近年来呈现喷井式发展,产业总产值每年以30%增速递增。2014年10月,环保部下发《关于同意开展环保服务业试点的通知》,把辽宁、江苏作为全国第一批开展环保服务业试点省,我省环保服务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3.技术创新实力增强。辽宁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的环保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国家水专项等重大项目开展过程中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环保技术公关能力,而且积累了经验,奠定了辽宁环保服务业转型发展的技术基础。
4.地缘优势比较明显。辽宁濒临渤海与黄海,是我国东北地区和内蒙东部的唯一沿海省份;背幅广袤的东北老工业腹地,机械、电子、医药、化工、汽车、航空、纺织、轻工、石化,电力、钢铁、建材,煤炭等工业门类齐全,环境污染历史欠账多、环境治理力度大、环保产业发展迅猛,为环境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示范空间。同时,集聚区坐落在辽宁身行政文化办公中心——沈阳市皇姑区,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近百家;自然环境优美,是投资兴业的绝佳之地;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也给予皇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我省环保产业优势,逐步形成机制活跃、政策充分、结构优化、自主发展的环保服务业体系,建设成为具有国家示范作用的节能环保服务业集聚区。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节能环保服务产值不断提高;初步完成环保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基本实现产业集聚效益,加快现有企业整合力度,引进国内外优秀环保服务业龙头企业。
三、规划设计方案
基于“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的重点和要求出发,结合辽宁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的基础和优势,围绕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生态省建设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题,以打造环保产业强省为目标,以节能环保服务业为突破口,以建设“东北最大、全国最好”的节能环保服务业集聚区为定位点,以7920平方米省环保厅原址办公楼为载体,打造三个平台(“互联网+”节能环保服务平台、节能环保投融资服务平台、节能环保检测认证平台)、三个中心(技术成果展示中心、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环保管家服务中心)的“3+3”产业发展模式。按照“政府指导、企业承担、市场运作”原则,通过政企合作、内外互通、上下联动,打造一体化、多方位、全链式节能环保服务业集聚区。
1.“互联网+”节能环保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重点建设网上环保博览会、环保产品交易、环境信息、排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等服务平台,面向政府、企事业及公众提供环境公共服务,实现互联网与节能环保产业的深度融合。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节能环保技术咨询服务、成果转化和孵化、实体环博会、环保装备研发基地等线下环保服务线上化、平台化、可视化,打造线上展示交流、线下洽谈交易的节能环保解决方案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2.节能环保投融资服务平台。引入金融服务机构入驻集聚区,以国家资金和本地配套资金为母基金,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战略投资者,建立环保投资基金,促进环保投资基金、银行贷款、民间资本、融资租赁等各种融资平台建设,为集聚区内企业提供直接的投融资服务。环保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于集聚区内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等领域,为环保企业搭建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桥梁。
3.节能环保检测认证平台。引入国家级的检测认证机构,按照“产品检验+工厂(现场)检查+认证后监督”的模式,针对水污染治理产品、空气污染治理产品、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产品、环境监测仪器、环保药剂及材料等各类环保产品提供全方位认证服务。
4.技术成果展示中心。以水专项技术为主体,兼顾节能环保领域其他技术成果,设立节能环保特别是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先进技术展示中心,通过图片、立体沙盘、视频演示等,同步实体展示节能环保相关技术、设备、工艺、示范工程、产业化推广等成果、业绩。同时还可利用中心开展产学研活动交流,探讨环境科研相关问题,组织召开论坛沙龙、成果推介等公益或商业化活动。
5.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成立由科研专家、产业专家、企业专家等联合组成的技术专家委员会,以节能环保领域技术需求为出发点,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村镇污水治理技术、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等成果技术和代表节能环保行业市场发展需求的污染治理技术为重点,建立从孵化—成果转化—展示、从技术—产品—产业的科研成果转化商业模式,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创新创业企业落户中心。中心将不断扩大孵化基地规模,建立环保科技工业园区,引领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升级,为建立产业联盟、打造高精尖骨干企业提供支撑。
6.环保管家服务中心。以省环保集团为龙头,以环保特色优势企业为依托,采用合作联盟的组织机制,集成与整合人才、技术、项目、资本等要素资源,构建从环境诊断、方案计划、工程总承包到运营管理“一站式”环境综合服务的环保管家服务中心,对接区域节能环保市场,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促进节能环保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态。用户可将节能环保问题直接或通过产业化推广平台向管家中心寻求解决方案,中心通过咨询专家库特长专家、企业联盟、产业集聚区创新骨干企业、科技论坛、设置专项攻关课题等方式,为用户提供“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
四、工作计划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0-0097-02
当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已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大量有关环境破坏的公共事件亦时常见诸各大媒体。经济越是发展,公众越是重视环境问题。集合了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发展模式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改变这种发展模式刻不容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呼吁不绝于耳。传统工业化遭到了破坏环境的残酷惩罚,新型工业化要逃离来自大自然的惩罚就必须把发展环保产业作为重点项目。处于这种背景之下的环保产业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将会给社会、环境等带来重大的利好影响,一方面,减少大量经济损失和维护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此外,能够成为平衡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方面的维系纽带。在受到全世界关注及举国上下瞩目的十上,我党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望,同时,再一次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显要地位,着重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目标。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的重中之重,这个重要事业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环保产业的良好发展,这就意味着在现实中继续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
在几十年的不懈奋力发展下我国的环保产业已取得了大量令人满意的成果,其中,尤其自实施“十五”“十一五”规划之后,伴随国家不断加大的环境保护力度和环保产业政策的不断健全,环保产业处于加速发展的状态,总体规模呈现急速拓展态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获得良性发展,产业内整体水平取得大幅提高。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此举意在持续推进环保产业良好发展。根据《中国宏观战略研究》的报告分析,到“十二五”末,我国环保产业的总产值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2020年初步成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然而,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之路并非是一路坦途的,主要受到残留的传统理念与陈旧制度的无形影响,造成了现阶段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依然存在诸多现实困境,资金不足、创新不多、市场混乱、规模不大、管理陈旧、技术落后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已初具规模的我国环保产业继续向前发展,这些困境极大阻碍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前进道路。因此,我们可以从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机制、疏通环保投融资渠道增加环保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等各方面着手推进环保产业良好发展。
一、加强政策引导,拓宽融资渠道
环保产业的良好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其有力支撑,企业环保技术创新受到所投入资金的影响不可低估,客观上,由于环保技术创新有着较长的周期,资金需求量自然也就需要较多的投入。所以,一般来讲,企业要进行环保技术的创新,即使做好研发失败的准备也无济于事,还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源源不断投入。在资金引导上,逐渐提高环保产业投资水平,发挥政府在环保产业投资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力争到“十二五”结束时,环保产业的资金投入占GDP比重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环保产业投资的担保基金,大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环保产业的信贷规模,一旦出现到期无法偿还的情况,由政府担保基金给予补偿,同时,也可以发挥环保企业自我融资的能力,允许其进行企业债券的发行,赋予其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的合法身份。对民营企业及民营资本涉入环保产业技术中介服务领域进行激励,经过一番优化整合和兼并重组,达到服务功能综合化、服务质量标准化、运营服务信息化。除此以外,环保产业还需充分利用外资,有针对性地制定部分鼓励外国资本投资我国环保产业的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
二、重视技术创新研发,加强创新主体合作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现实推动力,体现了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充分重视并鼓励环保企业发挥在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中应有的主体作用,大力建立并推动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为主要方式的环保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此同时,鼓励已经形成规模的大型环保企业集中力量发挥资金及生产条件等方面的优势,主动联合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全方位合作,发挥合力优势,切实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力,推进环境科技资源配置的最大优化,促进环境科技在环保产业中的实际运用。对于已经建立的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相关部门应该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其与高校研究团队的合作,力争集合各方科研力量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期降低研究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建立产业协同机制,发展信息共享平台
国家需要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并建立健全产业协同配合机制,对国内各地区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使节能环保项目获得良好的发展,避免各地区各行其是的现象,如此可以提高国家战略指导与各地区政府部门节能环保规划的协调性。与此同时,政府要牵头促进各地区节能产业的协同配合,使各地区的节能环保领域进行跨地区与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沟通与交流对产业的专业技术进行交流与共同开发,并在积极合作的过程中促进各方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进而提高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整体发展。建立发展信息共享平台,以行业组织为载体,建立面向社会、辐射全国的环保产业信息网络,通过信息网络及时重点最新环保技术成果、政策信息、研发信息、项目信息、市场信息、企业信息等,为环保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单位提供一个信息互通的平台。大力推动环保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面向中小环保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发挥专业信息服务企业的优势帮助中小环保企业低成本、低风险地推进信息化,利用各类环保技术创新计划带动环保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加快信息技术在环保产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四、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产业发展
尽快实施对《环境保护法》的修订事宜。全方位地对环保产业从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标准认证到监控、惩处等的所有环节进行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环保产业起步较早于我国的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持续良好发展主要就是凭借了不断趋于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以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发展环保产业的保障,才能真正规范并促进其良好发展。同时,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通过环保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和规范约束,为环保产业营造发展空间,促进环保产业的长足发展。地方政府除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外,还应建立环保产业政策的地方性法规,通过规定严格的地方环保标准和产业发展标准来提高环保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五、永葆产业创新精神,培养产业创新人才
人才是所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保产业也不例外。企业应对充满创新灵感、全身心投入到创新的人员高度注意和重视,因为他们是推动企业环保技术创新最活跃的人才,是创新的主要创造者和推动者。企业要想获得环保科技创新就必须依靠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企业的科研创新人才队伍是企业进行创新的攻坚力量,可是,大多数的我国环保企业,尤其是民营的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鲜有属于本企业的人才队伍,除部分上市企业和大型国企外,多数环保行业很难培养自己的科研队伍。这种情况使得我国环保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步履维艰。鉴于我国的科研创新力量主要集中于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等事业单位,不能与环保企业很好地连接,所以企业应该主动到这些单位挖掘潜在人才。再者,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家也要保有创新精神,他们是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不可或缺。那么,唯有通过不断学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了解行业内最新最前沿的专业信息来达到这个目标。在我国,目前大部分重点高校都开设了针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培训班的开设不仅为企业家提供了新的交流沟通场所,更使企业家通过系统学习开拓了眼界,培养企业家创新精神。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家应该积极参加这类培训班,除此之外,企业还需经常性地组织企业管理层人员对先进环保技术进行参观考察,强化与行业内技术先进企业的交流学习。企业家是企业的带路人,他们的创新精神可以有效地引领企业走向持续自主创新的道路。
综上所述,环保产业在现阶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面对当下的这种情况,只要根据实际采取适当并且行之有效的对策便能推动其良好发展。只有环保产业良好发展,才能切实建立生态文明社会,推进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关系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
参考文献:
[1]尚杰,王峰.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路径的选择[J].学术交流,2009(3).
[2]林萌.我国环保产业法律制度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06.
[3]王公玉.浅谈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措施及市场前景[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10).
关键词:
环保产业;人才需求;秦皇岛市
环保产业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环境产品和服务活动、为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1]。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环保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显著扩大,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此背景下,环保人才的需求应该更为迫切,但环保类专业的学生实际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被网络评为就业最差的十大专业之一[3-4]。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以培养环境保护专业人才为主的全日制高等院校,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高校之一,被誉为中国环保系统的“最高学府”和培养环保人才的“黄埔军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关系到学院未来的发展,因此,新形势下了解与环保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对环保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其对于制定环保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秦皇岛市环保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对环保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了解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发展对环保人才未来的需求状况,弄清目前环境类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与部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访谈结果,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为学院制定环保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提供建议。
1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发展及环保人才现状
1.1环保产业发展状况秦皇岛市环保产业从1990年开始迅速发展,在秦皇岛市环境保护事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5]。目前,秦皇岛市环保产业类型已涵盖环保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洁净产品生产四大类,主要以环保产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其中,环保产品是指用于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设备、药剂和材料、环境监测专用仪器,包括大气污染治理设备、水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环境监测分析仪器仪表、环保药剂和材料等,秦皇岛市环保产品生产目前主要集中在前两方面;资源综合利用是指对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的加工处理,利用废弃物生产各种产品;环境保护服务是指与环境相关的服务贸易活动,主要包括环境技术与产品研发、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监测、环境咨询、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废旧资源回收处置、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等,秦皇岛市的环境服务业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洁净产品是指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新产品的生产、消费及使用后的回收与再利用)对环境友好的产品。1997—2011年全市环保产业产值增长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秦皇岛市的环保产业在1997—2011年发展迅速。产业产值从1997年的3.30亿元增长至1999年的3.73亿元,产值增长速度为6.28%;从1999年的3.73亿元增长至2004年的7.20亿元,产值增长速度为14.07%;从2004年的7.20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14.24亿元,产值增长速度为10.23%,由于2011年的产值是部分产值,所以此期间的产值增长速度较慢。2004年,秦皇岛市GDP为443.56亿元,其环保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1.62%。同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80%。说明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环保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1.2环保人才现状2010年,秦皇岛市环保产业从业人员7105人,其中,获得高级技术职称、中级技术职称从业人员数量分别为242人、465人。具体从业人员职称所占比例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秦皇岛市环保产业从业人员中获得高级技术职称、中级技术职称的比例分别为3.41%、6.54%。2011年我国环保产业从业人员中获得高级技术职称、中级技术职称的比例分别为2.10%、5.10%[6]。说明秦皇岛市环保产业技术优势明显,环保人才技术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环保产业获得认可的技术及相关职称评定人员数量依然较低,总体人才结构层次偏低。
2秦皇岛市环保人才需求分析
2.1从业单位性质分析对2013年秦皇岛市环保产业进行调研,共有35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其中,事业单位3个、国有企业1个、集体企业1个、中外合资企业2个、私营企业28个。具体从业单位所占比例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秦皇岛市环保产业从业单位中大多为私营企业,占从业单位总数的80.0%,且以中小型环保企业居多。这与河北省的基本情况类似。河北省环保产业中企业单位占93%~95%,事业单位占5%~7%,企业中国有企业占的比例不到10%[7]。郝英君[8]通过调查发现,高职环保专业毕业生就业更青睐国营企业,占毕业生总数的50%以上;其次考虑的是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占毕业生总数的30%以上;最后才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等。但由表1可知,国营企业仅占从业单位的2.86%,事业单位仅占从业单位的8.57%,这与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存在矛盾,也是环保人才的需求迫切但环保类专业的学生实际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原因之一。这需要各高校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和人才需求状况,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2.2人才数量需求预测2004年,秦皇岛市环保产业从业单位数量从1997年的21个发展到55个,从业人员为5812人[9-10]。到2010年从业单位数量为61个,从业人员为7105人。具体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秦皇岛市环保产业从业人员从2004年的5812人增长到2010年的7105人,平均年增长速度为3.40%。同期全国环保产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速度为10.4%[6],可见目前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仍然不足,环保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
2.3人才类型需求预测2015年6~7月份各大招聘网站中,秦皇岛市对环保人才的招聘信息共有222个职位,其对环保人才的学历层次需求、工作经验需求和职位方向需求状况如图3所示。学历层次需求方面,222个职位中对环保人才的学历需求以本科、大专学历为主,分别为83个、79个,占全部职位的37.4%、35.6%;硕士学历需求仅为2个,占全部职位的比例不足1.0%;不限学历的职位有58个,占全部职位的26.1%,多为环保销售类职位。这说明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对环保人才的学历需求以本科、高职为主,本科略占优势,所以环保专业高职学生通过“专升本”、“专接本”等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工作经验需求方面,222个职位中明确表示接收应届毕业生的有26个,占全部职位的11.7%;需要1年以下工作经验的职位有26个,占全部职位的11.7%;需要1~3年以下工作经验的职位有52个,占全部职位的23.4%;需要3~5年工作经验的职位有49个,占全部职位的22.1%;需要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职位有22个,占全部职位的9.90%;不限学历的职位有47个,占全部职位的21.2%。这说明秦皇岛市需求环保人才的职位大多需要工作经验,有149个,占全部职位的67.1%。这就要求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该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位方向需求方面,环保人才招聘较多的职位方向有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环保销售、环境影响评价等。其中,环境工程技术人才指的是掌握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等污染控制技术,具备环境工程基本设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操作、环保项目施工与管理及一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222个职位中需要环境工程技术方向的职位最多,有76个,占全部职位的34.2%;其次是环保销售和环境监测,分别为37个、35个,占全部职位的16.7%、15.8%;环境影响评价等方向需求较少。这是因为在环保产业的环保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洁净产品生产四大领域中,秦皇岛市的环保产业主要以环保产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为主。我国环保产业从业人员年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为环境保护服务,年均增长速度为17.3%,远高于同期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6%的年增长速度[6]。近几年秦皇岛市环境保护服务发展较快,秦皇岛市环保产业的发展,将会带给环保专业学生更多的职业方向选择。
3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保专业学生培养的建议
3.1依托企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需求环保人才的单位包括: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大专院校与研究机构、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目前,需求高职毕业生最多的是私营企业,大部分高职毕业生是在环境治理、监测、管理或技术服务的第一线工作[11]。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知,当前秦皇岛市环保产业中私营企业居多,而且多为中小型企业。所以,依托企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更能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学院环保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当时时关注秦皇岛市环保产业的发展及其人才需求状况,根据工作岗位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在课程考核上,学院环保专业学生的课程考核应与本市企业要求的相应职业技能标准相融合。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学院环保专业的专职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密切关注本市企业技术动态,灵活运用包括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把最新的知识、最实用的技术传授给学生,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学院还应该依托本市企业,通过外培内引等多种途径建立一支具备“双师”能力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3.2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实训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今后对环保人才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高,特别是一线的环保技术人才。通过与秦皇岛市环保企业负责人的访谈得知: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希望毕业生不但要掌握环保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但目前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环保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实践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通过校内实训基地能够再现生产过程或工作岗位的需求,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利用现场的生产设备和员工培训条件,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缩短书本知识与具体生产的差距,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1-04-05).
[2]丛丽娜.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4(4):67-69.
[3]耿世刚.我国环保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及展望[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1):1-3,22.
[4]顾玲,崔迎,娄绍霞.高职环保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7):5727-5729,5732.
[5]劳期团.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1(1):56-57.
[6]吴舜泽,逯元堂,赵云皓,等.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综合分析报告[J].中国环保产业,2014(8):4-17.
[7]刘建秋,兰国谦,郭利键,等.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调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131-133.
[8]郝英君.高职院校环境专业就业情况调查———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2014届毕业生为例[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4(6):84-88.
[9]张敬宇.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1999(2):43-44.
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节能减排形势较为严峻,同时我国资源能源利用率长期处在利用效率较低的层面上,造成众多环境问题。虽然我国在节能环保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就意味着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7月12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进行了总体部署,“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要达到15%以上,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4.5万亿元的产值如果实现,毫无疑问最终必须要落实到消费市场上。根据《意见》,到2015年,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提高15%以上,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节能产品的消费市场得到扩大。
根据《意见》,“十二五”期间需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领域包括:节能产业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领域、环保产业重点领域、节能环保服务业等。在节能产业重点领域,《意见》指出,要重点发展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设备等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照明产品、节能汽车等节能产品;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业。
意见》还提出,到2015年,分别形成20个和50个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环保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
在环保产业重点领域,《意见》明确,要发展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危险废物与土壤污染治理和监测设备为主的环保技术和装备。同时,要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为重点,推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
对于《意见》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有关专家表示,“在支持政策方面,鼓励节能环保产业装备及产品发展,引导各种资本投资建设先进生产能力;研究制定出台先进节能环保产品和消费的激励政策;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环保产业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调整节能环保专用设备优惠目录和进口免税目录等。
另据了解,尽管该意见并未对国家在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规模做出具体安排,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该产业的投入,以有效带动产业发展。”
“《意见》对金融财税、土地等方面支持政策进行了规定,下阶段,国家有关部门还将从金融财税等方面进一步推出具体工作细则,包括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和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等。”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地政策方面,对于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集中资源化处理中心等国家支持的项目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中给予重点保障。
政策指出,各级政府要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和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安排中央财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严格落实并不断完善现有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改革资源税。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
民生证券则认为,节能环保主要涉及大气治理、固废处理、污水处理、生态修复以及合同能源服务等子行业或方向。从受益程度和时间来看,大气治理下半年将迎来一系列政策催化剂,预计下半年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行业排放标准提升、限煤等能源结构调整、汽车尾气治理等领域会将有进一步政策细则出台。
固废处理尤其是垃圾焚烧市场空间巨大。保守预计“十二五”垃圾焚烧市场容量近800亿元。
专家:加强对环保企业税收优惠才能促发展
虽然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巡视员冯良表示,“环保产业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环保产业成长性强,就业机会多,市场机会大,亦将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但我国目前与环保产业相关的政策还有很多欠缺,环保科技创新型企业普遍遇到资金、政策等瓶颈。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武汉云鹤定宇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掌握着世界上热能化学制冷的核心技术,员工只有22名,是典型的环保小微企业。该公司董事长程秋海称,他们眼下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资金。从银行贷不到款,而国家有关奖励资金也不知找谁能要到。由于没有钱,几项关键性的研发只能搁置。
“地方的水厂本身规模就不是很大,微利的。税收部分占了总收入的5%到10%,压力很大。”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说,在税收政策方面,环保行业和企业没有专门的优惠政策,“我们只能往高新技术企业方面靠”。
有鉴于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贾康撰文指出,作为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税收优惠助推环保产业发展较为直接、有效,可以缓解环保企业长期以来的投资回报不足问题,增强民间资本对环保产业的投资热情,同时减轻政府对环保经济的支出压力。
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加快研究完善和落实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对于节能、软件等产业,已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但在贾康看来,国家对于环保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力度还嫌不够。
具体而言,一是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门槛偏高。目前,我国环保企业中,所得税税率为25%,优惠政策主要为“三免三减半”,这对于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回报期限较长的环保产业来说,作用不够明显。
2.环保企业缺乏科技开发能力,多数产品高科技含量少,科研成果转化缓慢。环保产业已被我国纳入本世纪优先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哈市也把环保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来加以培育,但是,哈市多数环保企业只是靠灵活的经营机制抢先占领了一些环保产品的经营阵地,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后备技术力量和设备,后续发展乏力。在哈市的环保产品中,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不到2%,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不到4%,80%以上的产品仅是发达国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哈市“三大”开发研制的科研成果,由于观念、利益、机制等诸多因素,产学研之间很难结合,致使一些环保科研成果长期束之高阁,科研成果的应用率为38%,转化率仅为10%,造成许多环保企业长期处于因袭别人落后技术的生产状态。其产品技术含量低,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产品标准化、系统化、成套化程度低。
3.融资渠道不畅,对环保产业的投入不足,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营机制。哈市环保产业缺乏一个多元化、多层次、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尚未形成自我发展的资金运行机制。一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用于环保产业的专项资金投入匮乏,给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制造了“瓶颈”,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哈市环保产业总的投入仅占GNP的1.5%,而深圳市已超过3%;另一方面,缺乏一套环保产业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致使一些企业生产技术已经成熟的产品到外地去开拓市场。
4.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监督管理措施薄弱。哈市的环保产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分散于各个行业,隶属关系复杂,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现在的产业格局大体是靠自发形成的,致使有一定市场潜力的产品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环保市场的效应和规模,尤其是环保产业市场管理滞后,造成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如:虚假广告、高额回扣、压价竞争等行为盛行,以致把假冒伪劣的环保产品通过非正当竞争的手段进入环保市场,直接影响了环保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5.缺乏完整配套的环保产业政策,没有形成有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宽松的政策环境。哈市的环保产业基本上是以政府投资为主,特别是环境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渠道单一,实行的是单纯的行政手段,缺乏利益驱动。政府在信贷、税收、技术创新、市场培育等方面没有一套有力的鼓励扶持政策,不仅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发展,还使一些有成形产品的企业易地南迁,寻求新的发展环境。尽管制定了一些政策文件,落实起来不到位,在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上力度不够,同时,也缺乏鼓励外资和本地资本向环保产业投资的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影响了各种资本在哈市向环保产业投资的积极性。
最近几年,哈市经济增长率都保持在10%左右的速度,它既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环保产业虽然产业规模不大,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对环保产业需求的日益增多,环保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数量的增长已是必然趋势。哈市地处高寒地带,每年采暖期达180天,又是老工业基地,能源结构是以原煤为主,年耗煤量1000万吨左右,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为60%,冬季居民取暖锅炉的防尘设施多数都达不到环保标准,所以,防治原煤散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及优化城市能源结构的任务就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哈市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布袋除尘器具技术及除尘设备,在防治大气污染领域有其技术上的优势;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的处理及松花江段污染严重的治理等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哈市地域广阔,总面积5.32万平方公里,平原占较大比例,其中有耕地2008万亩、草原370万亩,在发展无公害农业及绿色环保食品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哈市在全国处于中心城市的地位日趋明显,在城市噪声的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理、建设建筑材料的提升等方面,对环保设施及材料的需求将大大增加。最重要的是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及政府对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已营造了一定的环保产业市场,使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壮大成为可能。
二、加快发展哈尔滨市环保产业的对策
1.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要根据哈市环保产业特点及优势产品,确定鼓励发展的项目及配套政策,引导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在财税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的优惠政策,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领域,重点培育和扶持。在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环保产业的意见及政策的基础上,明确把环保产业确定为哈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制定可能实现目标的规划。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保证列入目标计划环保产业项目的资金需求,并制定环保投融资政策。优先安排流动资金、专项资金,采用低息、贴息贷款支持环保企业,特别是具有高新技术的环保企业。同时,建立环保产品、环保科技开发创新风险基金,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对从事环保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生产的环保企业实行减免税优惠政策,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培育规范的环保产业市场。从一定程度来讲,环保产业市场是政府行为造就的一个市场,政府行为在该市场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可形成宏观层面的调控。针对哈市目前环保产业中存在的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政府应明确哪些项目是优先发展的,哪些项目是属控制发展的。对于优先发展的项目,可以在投资、税收等方面扶持,还可以通过对环保产品的认定和新技术的推广等途径来规范市场,并在这个市场中建立环保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从哈市目前状况看,规范环保产业市场体系包括三个领域:一是城市环保设备制造业,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环保监测仪器仪表等;二是环保技术服务,主要包括环保咨询业、环保设施运营业、环保污染治理服务业、环保事故责任保险业、环保投资风险评估业等;三是环保资本和投资领域,即通过资本运作,形成多元化投资体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流入环保产业。新晨
2.环保企业缺乏科技开发能力,多数产品高科技含量少,科研成果转化缓慢。环保产业已被我国纳入本世纪优先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哈市也把环保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来加以培育,但是,哈市多数环保企业只是靠灵活的经营机制抢先占领了一些环保产品的经营阵地,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后备技术力量和设备,后续发展乏力。在哈市的环保产品中,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不到2%,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不到4%,80%以上的产品仅是发达国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哈市“三大”开发研制的科研成果,由于观念、利益、机制等诸多因素,产学研之间很难结合,致使一些环保科研成果长期束之高阁,科研成果的应用率为38%,转化率仅为10%,造成许多环保企业长期处于因袭别人落后技术的生产状态。其产品技术含量低,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产品标准化、系统化、成套化程度低。
3.融资渠道不畅,对环保产业的投入不足,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营机制。哈市环保产业缺乏一个多元化、多层次、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尚未形成自我发展的资金运行机制。一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用于环保产业的专项资金投入匮乏,给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制造了“瓶颈”,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哈市环保产业总的投入仅占GNP的1.5%,而深圳市已超过3%;另一方面,缺乏一套环保产业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致使一些企业生产技术已经成熟的产品到外地去开拓市场。
4.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监督管理措施薄弱。哈市的环保产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分散于各个行业,隶属关系复杂,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现在的产业格局大体是靠自发形成的,致使有一定市场潜力的产品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环保市场的效应和规模,尤其是环保产业市场管理滞后,造成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如:虚假广告、高额回扣、压价竞争等行为盛行,以致把假冒伪劣的环保产品通过非正当竞争的手段进入环保市场,直接影响了环保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5.缺乏完整配套的环保产业政策,没有形成有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宽松的政策环境。哈市的环保产业基本上是以政府投资为主,特别是环境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渠道单一,实行的是单纯的行政手段,缺乏利益驱动。政府在信贷、税收、技术创新、市场培育等方面没有一套有力的鼓励扶持政策,不仅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发展,还使一些有成形产品的企业易地南迁,寻求新的发展环境。尽管制定了一些政策文件,落实起来不到位,在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上力度不够,同时,也缺乏鼓励外资和本地资本向环保产业投资的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影响了各种资本在哈市向环保产业投资的积极性。
最近几年,哈市经济增长率都保持在10%左右的速度,它既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环保产业虽然产业规模不大,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对环保产业需求的日益增多,环保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数量的增长已是必然趋势。哈市地处高寒地带,每年采暖期达180天,又是老工业基地,能源结构是以原煤为主,年耗煤量1000万吨左右,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为60%,冬季居民取暖锅炉的防尘设施多数都达不到环保标准,所以,防治原煤散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及优化城市能源结构的任务就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哈市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布袋除尘器具技术及除尘设备,在防治大气污染领域有其技术上的优势;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的处理及松花江段污染严重的治理等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哈市地域广阔,总面积5.32万平方公里,平原占较大比例,其中有耕地2008万亩、草原370万亩,在发展无公害农业及绿色环保食品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哈市在全国处于中心城市的地位日趋明显,在城市噪声的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理、建设建筑材料的提升等方面,对环保设施及材料的需求将大大增加。最重要的是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及政府对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已营造了一定的环保产业市场,使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壮大成为可能。
二、加快发展哈尔滨市环保产业的对策
1.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要根据哈市环保产业特点及优势产品,确定鼓励发展的项目及配套政策,引导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在财税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的优惠政策,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领域,重点培育和扶持。在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环保产业的意见及政策的基础上,明确把环保产业确定为哈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制定可能实现目标的规划。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保证列入目标计划环保产业项目的资金需求,并制定环保投融资政策。优先安排流动资金、专项资金,采用低息、贴息贷款支持环保企业,特别是具有高新技术的环保企业。同时,建立环保产品、环保科技开发创新风险基金,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对从事环保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生产的环保企业实行减免税优惠政策,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培育规范的环保产业市场。从一定程度来讲,环保产业市场是政府行为造就的一个市场,政府行为在该市场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可形成宏观层面的调控。针对哈市目前环保产业中存在的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政府应明确哪些项目是优先发展的,哪些项目是属控制发展的。对于优先发展的项目,可以在投资、税收等方面扶持,还可以通过对环保产品的认定和新技术的推广等途径来规范市场,并在这个市场中建立环保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从哈市目前状况看,规范环保产业市场体系包括三个领域:一是城市环保设备制造业,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环保监测仪器仪表等;二是环保技术服务,主要包括环保咨询业、环保设施运营业、环保污染治理服务业、环保事故责任保险业、环保投资风险评估业等;三是环保资本和投资领域,即通过资本运作,形成多元化投资体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流入环保产业。
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也进入了一个新常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新常态必将对我国的环保产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未来环保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进入全面升级阶段。
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绿色化”理念,不仅使环保融入企业的基因,而且也让“绿色化”成为助力环保企业升级提速的引擎。“绿色化”概念的提出让环保产业的发展步伐更加坚定,让原本就倡导绿色理念的环保产业 “绿上加绿”。在“绿色化”助推下环保产业也将迎来发展上的飞跃,实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环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绿色化”下环保产业升级提速的根本体现
每一个产业的成熟都是从简单的资源开发到资源的加工利用,到成熟的产品,再到依托在这个产品上的基于知识的高附加值;环保产业也一样要遵循这个规律,因而基于知识的环境服务业的比重决定它的产业成熟度,所以说环保产业成熟的标志就是环境服务业比重的增加。
环境服务业的产生、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环保发展的阶段相适应,体现的是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绿色化”推动下的环保产业必然迎来环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而反之环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正是“绿色化”下环保产业升级提速的根本体现。
大力倡导服务业的发展,正是因为其无上限,还能产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涌现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增值服务。环保产业正从资源、资本密集型,逐步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这种转变产生的价值无可估量。
以国家高新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正在组建的中宜环境医院为例,其正是依托宜兴丰富的中小环保企业集群,整合国际国内领军专家、领先技术和优势企业,以环保产业集团为龙头,以产学研创新平台为支撑,以PPP、第三方治理服务为模式,为国内外的区域环境治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及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的超级环境服务商。
宜兴“环境医院”的模式,对接区域性环境治理市场,提供区域性环境治理系统解决方案,促进了环保产业业态变革与转型提升,是促进环保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从未来环境市场的发展趋势看,“第三方治理”将主导环境治理市场,服务方式将从“谁污染谁治理”向“谁污染谁付费”转变。这一转变必然催生环境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也为“环境医院”的出现创造了机遇。“环境医院”模式正是满足了由单项技术到集成技术的转变,由技术服务提供方的直销向专业营销机构进入方向的转变,顺应了环境治理市场的发展趋势,可谓应运而生。
而未来类似“环境医院”的服务体系将在环保产业更多涌现,其发展速度更会在“绿色化”理念引导下快马加鞭,一路长阳。
科技创新的发展是“绿色化”下环保产业升级的根本途径
要提高环保产业的整体实力必须依靠环保企业的创新发展。目前,科技滞后是制约生产方式“绿色化”的主要瓶颈,必须整合现有的绿色技术创新要素,建立面向人才、研发、产品、市场的支撑体系,让创新驱动在绿色转型中成为强劲、持久的推动力。
如何有效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展机遇,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对环保产业的推动牵引作用,推动环保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成为当下环保领域迫切考虑的问题。企业要不断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担当起行业技术先导的重任;要认真分析环保产业需求方与供给方的责权利,聚焦难点问题,促进环保产业由传统的装备制造为主逐步向服务业为龙头的转型升级;同时要探索新的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通过新的金融帮助,来推动环保产业做大、做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在刚刚闭幕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之创新创业引领生态文明”论坛上,宜兴市委常委、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表示,宜兴环科园一直以国家环保产业创新发展为己任,就是要构建环保产业创新创业“大森林”,以科学的发展机制为保障,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以中宜“环境医院”为牵引,打造集经济增长和生态文明共赢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帮助创新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经济,进而充分发挥环保产业对生态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
宜兴“环境医院”的模式,不仅是环境服务领域发展的典型,也是一种创新机制。环境政府和排污企业是“患者”,具体的环境问题是“疾病”,环保企业是“医生”,各种环保设备是“药品”,并设土壤修复部、化工废水部等专科门诊。通过一站式综合“医治”,达到解决各种“环境疑难杂症”的目的。
而在创新理念上与“环境医院”异曲同工的还有面向未来的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的建设。2014年年初,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等六位国内知名专家联合提出了《建设面向未来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目标就是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座(批)面向2030-2040年、具备一定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这座污水概念厂将扎实践行低碳绿色的国际先进理念,集中应用与展示已经和即将工程化的全球先进技术,充分满足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力求成为国际水处理界的最新标杆。作为我国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其建设正是依托技术创新,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引领中国水处理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尝试,并将成为中国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样板。
绿色投资将成为“绿色化”下环保产业升级的重要资金来源
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随着各个环保政策密集出台,环保产业成为景气度最高的新兴产业之一。国家已经和即将出台的大气、水和土壤三大环保行动计划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PPP模式,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所有这些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不竭的动力。这些都让社会各方将目光聚焦到环保产业领域,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注入。
然而随着行业的竞争加剧和产业升级,众多环保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寻求快速发展的需求加剧。在行业的兼并、整合大潮中,一部分强势企业往往能够凭借自身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积极寻求破局,突破区域瓶颈、规模瓶颈,或扩展产业链,或丰富产业结构、布局新的细分领域,寻求业务转型。诸侯并起,群雄逐鹿,这些拥有较强融资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拥有良好项目运作经验、能够主动布局新业务结构的企业将在行业整合中迎来新的增长。
同时,环保投融资主体多元化也已经成为新常态,环保产业的市场活力进一步得到激发。事实上,环保行业的蓝海效应正在显现,除了行业内整合并购日渐增多,非环保企业跨界整合也在提速。从把厕所污水变成饮用水的神奇发明到清洁能源汽车技术,比尔·盖茨最近也将投资的目光锁定到绿色环保概念上。同样关注环保的另一个超级富豪就是刚刚砸了2300万美元买下布兰登公园的马云,用他自己的话讲,环保是他的另一个信仰。餐饮业的大牌“湘鄂情”近年也在不断加码环保产业,越来越多的主营非环保类的上市公司通过收购、设子公司、资产置换等方式跨界进军环保行业。
而绿色投资基金的发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政府加强了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使得公司不得不为它们的污染环境付出更高昂的代价。同时,越来越多的公众更加关心环境问题,使得那些从事有关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方面的公司,如再生能源公司的声望得到提高,人们更愿意向这些公司投入资金。所谓绿色投资正是指在获取财富的同时,又能为改善地球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投资,当前全球范围内绿色投资势头正劲。绿色投资已成为社会责任投资的重要关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