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防汛措施范文

时间:2024-04-10 14:43: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水利工程防汛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水利工程防汛措施

篇1

1.1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水库,对水流量予以控制和调节

水库是最常见的水量调节设施。凭借其巨大的水量容纳能力,水库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对下游地区水量、流速进行控制,从而在汛期实现减小洪水流量,降低洪峰威胁的效果。水库一般都是依山而建,利用山谷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拦河造坝,拦蓄河水,形成蓄水湖波。而对于平原地区,要建设水库,就需要建设围堤或控制水闸。水库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居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高度重视水库修建工作。水库度汛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牵涉范围极广,影响因素众多。在建设水库时,既要考虑到水库建设对上下游地区居民生活、工作的影响,又要顾及到周边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水库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对其蓄水能力有个清楚明确的认识,并实施严格的水位限高管理,避免因为水位管理不当导致汛期泄洪水量失控威胁下游地区安全。同时,多个水库互通使用,彼此间补偿调节,可以实现对缺水地区的补偿和对超量蓄水压力的缓解,减少洪涝灾害发生,或者提高抗旱能力。此外,通过水库蓄水,可以将雨季的水用于旱季,即减少洪涝灾害发生,又提高了降水利用效率,支持了农业生产。水库的建设涉及因素很多,在具体实施时要充分结合当地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情况和自然气候条件,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可行性高、效果好的防洪蓄水方案,从而保证水库能够充分发挥起防洪兴利的作用。

1.2水利设施配套修建堤防,实现对水流的合理分配和约束

堤防常见于河道、渠道、湖泊、海岸或行洪区、围垦区附近,其功能主要是用来挡水,避免汛期洪水冲击、损坏周边工程设施,为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活动提供防水安全保障。堤防已经在人类历史上有了较长的发展时间,技术相对发展较为成熟。施工建筑材料种类较多,随着材料科学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截至目前,根据建筑施工用料不同,堤防可以分为土堤、石堤、土石混合堤以及混凝土防洪墙等多个类型。堤防的功能主要包括控制水流方向和流量,确保周边地区,特别是平原地区的居民人身安全和正常生活不受水害威胁,保障当地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堤防可以用来蓄水节流,提高河道泄洪排水能力;可以用来在沿海地区防范海浪和大风对沿岸的损坏,保护海岸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堤防的建设,必须要在对当地自然气候和地质、地理、水文条件的充分了解基础上,结合明确、切实的防洪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只有这样修建出来的堤防工程才能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实现利益最大化。

1.3水利设施配建建设防洪排涝水闸,提高防洪抗涝能力

水利工程中,经常通过控制水闸开关的方式进行泄水、排涝,提高防洪能力。水闸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自身独特的功能。比如分洪闸的功能主要是分流,当上游水位过高时,启用分洪闸,将过多的水量引入预定的滞洪区、蓄洪区以及临近低水位河流,减少了进入下游的水量,防止下游因流量过大发生洪灾。挡潮闸则主要用来避免海潮倒灌现象发生,故而一般常建设于感潮的河口处。因为这个功能,挡潮闸在涨潮时处于关闭状态以阻挡潮水灌入,退潮时则开闸排水。节制闸则是用来对上游水位予以调整,对下游泄流量予以控制。当河流流量过大时,开启节制闸进行泄洪,防止洪灾发生,当河流水量偏小是则关闸蓄水,为当地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水源。排水闸的功能与挡潮闸类似,其主要功能是防止河水倒灌,通过水闸的开启和关闭状态来实现对堤内水位和河流水位的调节,从而达到防洪的目的。

1.4水利设施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排水系统提高对洪水的抵抗能力

水利工程依水而建,多数位于水中,要提高水利工程对洪水的抵御能力,除了要减少洪水对工程本体的直接冲击外,还要具有足够的排水能力,可以在汛期迅速释放掉进入水利设施内部的水量,缓解洪水对设施的压力,从而提高洪峰来临时设施的生存能力。水利设施排水系统根据排水机理不同,一般分为自排工程和机电排水工程两类。其中,自排工程是利用水位差的原理,让洪水区水流沿着人工建造的通道自然流到水位较低的水域,从而达到排洪的目的。而机电排水工程则是利用机电设备进行排水。机电排水工程主要应用于自排工程无法满足排洪要求的地区,一般要配套建设水站,两套设备交替使用。

2汛期防洪抢险应对办法

2.1认真做好汛情检查工作

汛期水情千变万化,只有持续保持对现场汛情的检查,才有可能作出准确、及时的防汛抢险决策,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抢险方案并顺利加以实施,充分发挥其应有效用。汛情检查的内容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坝体本身和相关设施的安全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秉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深入、细致地调查现场情况,尽可能收集信息,掌握水文数据变化,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2汛期抢险应急措施

根据汛期险情发生的原因、形成机理、发展状况和造成的影响不同,汛期抢险主要包括塌坑抢险、管涌抢险、裂缝抢险、滑坡抢险和渗漏抢险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的处置,由于险情的复杂性和变化速度快等原因,同一种类的险情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往往有所不同,在具体实施时要高度注意,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篇2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不断出现,自然环境给人们带来的灾害越来越多,为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定,我国很重视对防汛抗旱措施的实施。水利工程在我国的防汛抗旱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它可以蓄水、放水,调节雨季降水量大对农作物和人民的伤害。

1.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低

目前,我国很多水利工程项目都比较旧,很多是在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限于当时的情况能力,这些工程的建设标准及建设质量都不是很高,而且配套设施也相对落后,加上这么多年的运行,很多都存在年久失修、工程老化的情况,且安全隐患很多。另外,我国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且分布不均,加之本就落后的水利工程设施,更加重了防汛抗旱工作的难度。水利工程的落后,汛期排水泄洪受阻,而到缺水时候,抽出来的水经过落后的工程设施,跑冒滴漏严重,造成巨大浪费,大大降低了抗旱能力,这对于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1.2思想保守,缺少责任意识

虽然很多地方遇水则涝,缺水则旱,但对于防汛抗旱工作,仍有部分干部群众存在侥幸心理,总认为没什么事,存在思想情况,对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明显不足,缺少责任感和紧迫感,特别是乡(镇)、村领导由于调动更换相对较频,往往出现新手不熟悉工作,刚刚熟悉工作,又调换了,工作衔接不够,而且多数防汛工作的人员都不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实战经验,工作在落实上大打折扣。

1.3人为障碍多,清障难度大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都大力进行城镇化建设,少数群众在水利工程设施附近取土、种植、建房、圈地等现象屡有发生,有的地方在行洪河道植树、设障、建厂,有的还破坏防洪设施,这些事件都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有的已存在多年,历经多任领导更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梳理清除这些违规建筑、障碍杂物等在执行上有一定难度,需要多部门配合才行。

1.4资金短缺,预警水平低

很多地方在经济发展中,都主要侧重于能在短期内产生效益的工程项目,而对于防汛抗旱这些不能明显见效益的项目,虽然知道重要性,但却往往不够重视,在资金投入上明显不足,多数地方防汛抗旱资金都十分有限,加上水利工程的落后,人员专业水平的不足,所以一些先进的科技设备难以采用,这在预测预报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

2.防汛抗旱措施

2.1通过修水库来对洪水进行调蓄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水库就是在山谷上建造拦河坝,用拦截径流的方式来抬高水位形成蓄水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工湖泊。而对于平原地区来说,水库是以洼地、湖泊等作为基础,通过在这些洼地、湖泊等地的周围修建控制闸、围堤等来形成水库。水库的防汛工作必须要顾及到上游和下游两方面。

为了确保水库上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不受威胁,必须要加强对水库内的蓄水高度管理,严格限制其高度,确保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水库泄洪量的大小要视下游的河道实际的情况而定。假如在一个流域中建有多个水库,就必须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使用,使其能够发挥干流和支流错峰以及补偿调节的作用。水库不但要能够及时的调整库容来存放洪水,还必须要具有能够长时间保持定量的需水量的能力。总而言之,在防汛的相关工作中,水库既要兼顾上、下游,还要对一部分洪水实施拦截并将其转化为可供使用的水资源,供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使用。

2.2建造水闸,控制洪水

水闸是一种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它的作用既能挡水,又能泄水,按其防洪排涝作用可分为:

2.2.1分洪闸

它是分泄河道洪水的水闸。当河道上游出现的洪峰流量超过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时,为保护下游重要城镇及农田免遭洪灾,将部分洪水通过分洪闸泄入预定的湖泊洼地(蓄洪区或滞洪区),也可将洪水分泄入水位较低的邻近河流。

2.2.2挡潮闸。

它是设于感潮河流的河口防止海潮倒灌的水闸。涨潮时,潮水位高于河水位,关闸挡潮;汛期退潮时,潮水位低于河水位,开闸排水。枯水期闸门关闭,既挡潮水,又兼蓄淡水

2.2.3节制闸

它是调节上游水位,控制下泄流量的水闸。天然河道的节制闸也称为拦河闸。枯水期,关闭闸门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兴利要求;洪水期,开闸泄洪,使上游洪水位不超过防洪限制水位,同时控制下泄洪水流量,使其不超过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

2.2.4排水闸

它是排泄洪涝水的水闸,一般是指洪涝地区向江河排水的水闸。当外河水位高于堤内水位时,关闸挡水,防止河水倒灌;当堤外江河水位低于堤内洪涝水位,开闸排水,减免洪涝灾害损失。

2.3利用蓄滞、分洪区,减轻河道行洪压力

大江大河中下游两岸常有湖泊洼地与江河相通,洪水期江河洪水漫溢,这些湖洼起了自然滞蓄洪水、降低河道水位、减轻洪水对下游威胁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沿岸湖洼调蓄稀遇洪水的作用,现在许多流域都有计划地用围堤将大部分沿岸湖洼与河道分开,建成为蓄滞、分洪区。在水位到达一定高度时采取自流分洪、水闸控制分洪或人为开口分洪等措施,以临时蓄、滞洪水,减轻河道的行洪压力。由于蓄滞洪区、分洪区一般使用机会不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蓄滞洪区、分洪区内居民日益增多,这就造成了需要分洪时的困难和巨大损失。因此,尚需要有一系列的非工程措施与之配合,才能使蓄滞洪区、分洪区的作用得以发挥。

2.4水利工程防洪抢险的策略

2.4.1裂缝的抢险措施

对于裂缝的抢险措施,通常使用的是开挖回填。即开挖前先用石灰水灌入裂缝之内,对裂缝的走向和深度进行初步的调查,而后在开挖时,采用梯形断面,开挖的深度要在裂缝之下的0.3~0.5 m的地方,底宽以0.5 m为宜,而边坡只要能保持稳定且不对施工造成影响即可,两端的长度要超过裂缝2.0 m。回填时所用土料要保持和原坝体一致,并没回填20 cm厚的涂料就要进行一次全面夯实。要特别注意的是回填顶部需要高出3~5 cm,以此来防止雨水的灌入。

2.4.2渗漏的抢险工作

对于渗漏的抢险工作可以分为2种情况:第一,若是上游坡产生裂缝且水位比裂缝高,则应在裂缝下端适当的位置防治竹桩或木桩且保持间距为1.5 m,横栏框架必须要采用竹片制作,并在背后扎芦苇,而后往里填土,并要逐层压实。在这方面,横向的宽度的间距必须要在3.0~5.0m,纵向的长度的间距必须要在超出两端5.0 m之上,填土必须要高于水面。第二,对于下坡的开导渗沟来说,必须要处在湿润处的0.5m之上,每隔5.0~8.0m就由下向上进行挖掘,深度为0.5~1.0m,宽度为0.3~0.8m,并要依次将粗沙、碎石以及片石填入,其厚度为15~20cm。

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中,在蓄水和排水上对于我国的防汛抗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水利工程中修水库来对洪水进行调蓄,利用不同的闸门对水库中的水进行调控,在雨季可以放水,旱季可以蓄水,这不仅能有效防止洪灾和旱灾,还能根据不同需求满足人民需要。

篇3

中图分类号:TV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4

水利建设中着重有以下几个方面:清淤工程与护岸工程,其中新建护岸的根本目的在保护防汛墙并新建生态型护岸,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上海位于北亚热带南缘,为东亚季风盛行地区,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受海洋影响较明显,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湿度适中等特征。但由于地处中纬度大陆东部沿海,冷暖空气交替明显,气候多变,存在旱涝、低温、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在此防汛墙的稳固与安全显得格外重要。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保证防汛墙功能的正常发挥,并承担相应的养护责任始终是施工中管理方应该坚持的中心原则。

1 保护原则

严格按照施工图组织施工,满足施工图中的设计要求;施工期间确保防汛墙的安全使用;施工期和工后一个月内持续监测,并按照设计提供的防汛墙监测要求进行控制;如监测中发生报警,则根据预案及时进行防汛墙的保护,并通知监理单位、业主单位、设计单位以及当地管理部门。

2 防汛墙监测

2.1 依据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的掌握防汛墙的情况,更好地对于防汛墙进行保护,我们必须对施工区域附近的现有防汛墙进行位移、沉降和裂缝观测以及对周边环境(建构筑物或地面)进行沉降监测。可能用到的依据规范及资料如下:

(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7)《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8)《基坑工程设计规范》(DBJ08-61-97)

(9)《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

(10)《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11)《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

(12)相关工程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及施工技术要求

2.2 监测目的

工程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原有防汛墙和周边环境(建构筑物或地面)等有影响,为确保现有结构安全,在施工过程及施工后实施监测。

通过监测可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防汛墙和周边环境变形的发展趋势,一旦出现险情,可采取有效的预备方案,控制施工对原有防汛墙和周边环境(建构筑物或地面)等结构的影响,监测结果如有异常,作为监测主体的施工单位应及时反馈给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及设计单位,并根据破坏程度上报相关主管单位,使各单位了解工程发展情况,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围内。

2.3 监测内容

对于较为常见的新建护岸、原有护岸加固和河道疏浚过程中,须对现有防汛墙进行保护工作,因此须进行以下内容监测:

(1)现有防汛墙位移、沉降、裂缝监测;

(2)周边环境(建构筑物或地面)沉降监测。

2.4 监测时间、频率及布点原则

2.4.1 监测原则

如业主委托第三方单位进行监测则以业主方委托的第三方数据和施工方监测数据相结合作为依据的方式进行监测保护,若无则以施工单位监测数据为依据进行监测保护。

2.4.2 监测点布设

(1)防汛墙观测点应布设在原有裂缝或新出现裂缝处。

(2)现有防汛墙每个分缝段布设位移及沉降监测点。

(3)周边环境(建筑物或地面)按照实际情况具体布置。

2.4.3 监测时间与频率

(1)如有围堰施工则各项检测点均在围堰降水前布设完毕,并在施工过程中,与施工同步进行监测。

(2)施工期位移和沉降观测每天两次,施工完成后每周一次至竣工验收。

(3)防汛墙原有裂缝或新出现裂缝观测2~3次/周。

(4)周边环境(建筑物或地面)沉降监测可适当放宽监测频率,2~3次/周。

(5)若发生异常情况,应增加监测频率。

2.5 防汛墙的监测报警参数

根据松江区境内黄浦江上游等支流沿线的防汛墙防护要求,总结出以下数据供参考,不同地区防汛墙保护参数应视当地的防汛墙结构、水文地质及防汛等级

确定。

如监测结果符合下列其中一项,即可认为发生报警,如表1。

2.6 监测人员安排

施工期间,对应范围内的防汛墙监测,人数应视监测范围而定,检测人员负责防汛墙的监测和记录。施工结束后一个月内,对应范围内的防汛墙监测,酌情减少人员及观测频率。对于施工岸线较长的工程,在工程开始阶段如监测工作量不大,可在工程前期减少观测人数,待工程后期随着施工段和施工结束段的增加,根据实际工作量,增加相应的监测人员,监测频率和内容不变。

3 防汛墙保护方案

松江区境内黄浦江上游等支流沿线的大部分防汛墙本身结构基础不深,为保证防汛墙安全,严禁超过限载的车辆或机械接近防汛墙前后2 m范围内,对此我们应当将加强监测,如超过限载车辆(机械)进入2 m范围内应采取防汛墙保护方案。为防止防汛墙的位移、沉降甚至倾覆,可以根据防汛墙结构形式选择不同的防汛墙保护方案。

3.1 基础埋设较浅的防汛墙

此类防汛墙(图1)由于基础埋深较浅、断面小,基槽开挖后,如开挖线距防汛墙较近,则可能造成两侧的地下水水位位差所引起的压力差及主动土压力共同作用可能造成防汛墙的位移甚至倾覆,为此我们应当在危险段采用槽钢支护的施工工艺以保护现有防汛墙。

采用此类基础埋设较浅的防汛墙,基础一般较好,可采用少量槽钢简单支护的方式进行保护(图2)。

3.2 基础埋深较深的防汛墙

此类防汛墙(图3)基础埋深较大,在疏浚及护岸工程时极易出现墙前开挖过大,造成防汛墙两侧的地下水水位位差所引起的压力差及主动土压力共同作用可能造成防汛墙的位移甚至倾覆,为此应在此类型挡墙与防汛墙较近的区段采用槽钢支护的方式进行保护,槽钢支护范围的划分原则为:

的区段。

其中:L―现有防汛墙前沿线到基槽开挖线距离;

h―防汛墙基础埋深;

φ―基础所在土层土的内摩擦角,松江境内流域范围内取值约17.5 °。

槽钢支护方法(图4)为在防汛墙的前侧1.0 m插入槽钢进行保护,防汛墙后侧底板边线后0.5 m处插入槽钢进行保护,前后槽钢间应加拉杆以加强其整体稳定性,槽钢横向间距3.0~5.0 m,槽钢入土深度应大于对应防汛墙结构的底板入土深度1.0 m以上。

此类型如防汛墙距开挖面大于计算的最小安全距离的区段,可采取防汛墙后侧加木桩拉铆的方式,保证防汛墙的安全。

3.3 带有桩基的防汛墙

此类防汛墙为带有桩基的防汛墙,本身结构较牢固,且埋深较大,我们可采取防汛墙后侧加木桩拉铆的方式,保证防汛墙的安全。

此类方法为在防汛墙上设置保护钢帽,可采用钢板焊接或弯曲成“Π”型,套于防汛墙顶,并在防汛墙后侧4.0 m处打入斜拉木桩,木桩长2.0~4.0 m,木桩顶端露出土面0.5 m,采用斜拉铆将木桩顶端与保护钢帽连接,以保护防汛墙安全(图5、图6)。

4 制定并落实防汛墙报警抢险预案

按照防汛墙监测的要求,施工单位在日常监测中如遇报警情况,应及时通知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并采用行之有效的预案进行保护,具体方案可如下

实施。

(1)停止相应范围的施工,立即通知现场的监理,并再次测量,确认报警;

(2)及时通报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必要时通知当地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

(3)如开挖过程中报警,且墙前暂无结构施工,可先将断面回填,并利用现有设备尽量夯实回填土;

(4)如因降雨排水不畅,由墙后积水引起,则在积水区开挖排水明沟,将墙后积水排掉;

(5)如报警段原方案中为槽钢支护方案的,则按照防汛墙保护措施,采用木桩拉铆的方式进行防汛墙抢险;

(6)如报警段原方案中为木桩拉铆方案的,则按照防汛墙保护措施,采用槽钢支护的方式进行防汛墙抢险;

(7)增加报警段的监测频率,不管施工中还是施工后都应增加观测频率;

(8)除报警段外,其上下游两侧的岸段也需加强监测,如接近报警值,也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9)报警后的措施方案和措施后的监测结果提交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待确认防汛墙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

5 材料要求

防汛墙保护所需槽钢可采用槽钢围堰中的槽钢,也可根据保护深度,调整槽钢的尺寸,但应保证槽钢质量,外观应无明显弯曲变形。

应在每处材料堆场预留部分槽钢,以确保及时进行防汛墙的保护,并在发现报警后及时增加槽钢的储备量。

篇4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防汛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1.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的基本情况

横排头枢纽工程始建于1958年8月,为淠史杭灌区的淠河灌区渠首,位于六安市苏家埠镇以南5km的淠河河道上,距上游东淠河与西淠河汇合处的两河口约9km,来水面积4370km2,是淠河流域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拦蓄和调节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响洪甸等四大水库下泄水和横排头坝上1130km2的区间来水,并在溢流坝上形成了库容约900万m3的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约34.2亿m3,其中区间径流约7亿m3。

该枢纽工程由进水闸、冲砂闸、溢流坝、非溢流土坝及船闸五部分组成,全长1174米。其中,进水闸为淠河总干渠渠首引水建筑物。闸室型式为钢筋砼开敞式,长31m,宽18m,共5孔,每孔净宽5m,高6.6m,闸门为钢制平面闸门,闸底板高程46.50m,闸上设计水位52.75m,闸下设计水位52.5m,设计流量300m3/s。下游渠底高程47.5m,渠底宽50m,边坡1:2.5,设计水深5m。冲砂闸主要用于排泄进水闸前引渠沉积的泥沙,闸室型式为钢筋砼开敞式,长23.6m,宽18m,共4孔,每孔净宽5m,高3.3m,闸门为钢制平面闸门,闸底板高程46.50m,闸上设计水位52.75m,设计流量320m3/s。溢流坝主要拦蓄抬高水位引灌及下泄洪水,长500m,结构为粘土斜墙砂心钢筋砼滚水坝。坝顶高程52.75m。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流量为8100m3/s,3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流量为10700m3/s。土坝主要拦蓄抬高水位引灌,长600m,坝宽6m,坝高6-7m,坝顶高程为58.50m,防浪墙高程59.60m。沿坝轴线为粘土胸墙,上、下游做多头小直径。

以横排头枢纽工程为渠首的淠河灌区是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航运、水产养殖、城市供水、旅游、生态等综合利用功能,灌区从渠首年均引水20.1亿立方米,保障了灌区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防汛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

该工程除了上文所说的用途外,同时承担着淠河流域特别是下游距枢纽37KM六安市的防汛抗旱任务,发挥了重要的防洪综合效益。在汛期,大别山区六大水库有四大水库来水经由横排头枢纽,向下游控泄,工程枢纽承受巨大的防洪压力。

横排头枢纽建成后,改变了河流的天然状态,建库后径流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淠河总干渠引用灌溉,另一部分则是洪水期的弃水,从横排头枢纽溢流坝下泄至老淠河河道。据水文资料统计分析,建库后横排头向老淠河下泄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12亿m3,其中最多的年份为43.6亿m3(1991年)。根据近35年来(1971-2005年)的资料统计,横排头溢流坝多年年平均溢流时间为89天,占一年的24.4%,其中日平均流量大于500m3/s的天数为4.4天,占一年的1.2%。水量较丰的年份溢流时间在3-6个月,水量较枯的年份溢流时间不足1个月。由此可见,该工程全年有近四分之一时间处于溢流分洪状态,工程防洪压力巨大。但是,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建于1958年,由于受当时国民经济条件限制,设计防洪标准已满足不了现在实际的防洪标准(下游新建工程阶段度汛标准低于原河道防洪标准)。众所周知,一旦发生了洪水,后果将十分严重,人们的财产甚至是生命安全都会受到严重危害。所以,如何保证工程自身安全和下游工程施工安全是至关重要。我们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汛措施才能保证度汛安全,总的来说,一个科学、合理的防汛措施是水利枢纽防汛安全管理的技术支撑,是保卫人民安全的根本保障。

二、横排头枢纽工程防汛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横排头枢纽工程管理单位为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横排头管理处。作为承担渠首枢纽防汛任务的工管单位,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防汛措施体系是工程防汛安全管理的技术支撑,是保卫人民安全的根本保障。防汛措施需要从三点做起,即健全防汛机构、健全防汛管理制度及汛前防汛准备,这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做好这三点,工程防汛安全管理将会获得很大的效果和进展。

1.健全防汛机构是组织保障

健全防汛机构十分重要,它是工程防汛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保障,工程防汛工作应当建立一个防汛领导小组,并且在防汛领导小组领导下,实行行政正职领导负责横排头枢纽工程防汛工作,工程现场还应当设立防汛指挥部,防汛指挥部具体负责现场指挥调度。不仅如此,防汛机构中还应当设立抢险专家组,抢险专家组可以协助防汛指挥部制定防洪抢险技术方案,防汛指挥部下设防汛办公室和防汛抢险队分别负责防汛调度和实施抢护。防汛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工作要求高,因此建立分工协作、职责明确的组织机构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领导机构还应该科学配置、科学分工,这样做是做到“反应迅速、指挥得力”的组织保证,也是防洪抢险方案能否落实的决定因素。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把“坚持方针、力保目标,注重实效”作为我们的工作准则,在防洪工作上我们要坚持把生命安全作为首要原则,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全力抢险,并且在抢险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保证遭遇设计洪水不垮坝、不漫坝,在遭遇超标准洪水时,应有应急措施,尽量把损失减到最低限度。除此之外,我们在防洪时还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机构,并且机构之间的责任要明确,指挥要统一,措施要到位,最重要的是,我们遭遇洪水时要发现及时、反应迅速、指挥得力、处置得当,做好以上几点,是防汛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防汛管理工作的组织保障。

2.建立防汛管理制度是体制保障

除了要健全防汛机构外,我们还要建立防汛管理制度。防汛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防汛工作管理制、防汛组织机构工作制、防汛工作汇报制、洪水调度现场管理制、洪水调度会商制、洪水调度联系制、对外报讯制、坝区暴雨巡检制、汛期灾情报告制、防汛工作总结制、防洪人员培训制度等,防汛管理制度体系应从防汛工作的管理内容、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程序一级管理要求五方面入手,才能制定出一个完整的有效率的防汛管理制度体系,才能将工程防汛安全管理制度最终运用到实际中去,才能全方位的将防汛贯彻到实际中去,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总之,建设健全的防汛机构是防汛安全管理工作的体制保障。

3. 汛前防汛准备是基础保障

横排头枢纽工程的防汛管理制度除了要健全防汛机构和建立防汛管理制度外,还应做好汛前防汛准备,要把洪水带来的危险从根本上解决。汛前工作是工程管理单位贯彻的“以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汛前防汛准备要深入细致开展日常巡视检查和汛前检查维护工作,日常巡视检查十分重要,它是确保险情“及时发现”的主要措施,日常巡视检查主要针对挡泄水建筑物和闸门启闭设备,要专门设立岗位,每天定点巡视,及时发现问题所在,确保挡泄水建筑物和闸门启闭设备完好无损,能够正常运行,建设工程防汛安全管理工作最好定员定岗,这样才能推进管理制度加快进行,落实管理与维修经费渠道。总之,汛前防汛准备是防汛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是保障人民财产与生命的根本保障。

总结

篇5

1 基层水利防汛的意义及特征

1.1 基层防汛的意义

在我国一个重要的自然灾害就是水灾。因此,一方面防汛工作能够保护农业生产,另外一方面,防汛对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具有复杂的地形与多样化的气候条件。基于具体地形与气候进行防洪设施的建设,能够对洪涝灾害进行有效预防。基层地区防汛工程的意义在于,基层水利工程能够确保洪涝灾害时减少农作物的毁坏,预防由于洪涝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问题,确保社会稳定。基于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强化,加强防汛工作,使得洪涝灾害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降低,同时,使得排水引水工作得到强化。

1.2 防汛的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水灾的发生具有频繁的特征,并且其破坏性比较强。我国政府历来重视防汛工作。基于政府的投资,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做好防汛工作。政府对基层水利工程首先给予资金的支持。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资金,政府拨款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同时,政府为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持,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得到改善,确保防汛工作的进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得到保护是防汛工作的根本目的,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基础上,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得到保障。

2 基层水利工程防汛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层水利工程质量存在不足。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不断得到强化,国家增加了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无疑极大地促进了水利水电工程企业的发展。但是,基层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有限,水利水电工程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大,为了使企业的占有率提高,争取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机会,水利水电工程企业通常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竞争力,当企业基于价格优势获得水利工程建设的机会,出于提高企业收益的目的,企业将尽可能降低建设施工成本,从而不能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

第二,物资储备数量不足。突击性是开展防汛工作的重要特征。基于此,防汛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是物资储备的充足。基层水利站的物资登记中物资储备足够,然而,实际上物资不够。由于物资储备不充分,造成了一旦发生紧急灾情,那么防汛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从而造成的损失巨大。

第三,基层水利工程防汛工作重视建设,对管理重视不够。对基层水利工程设施的质量问题,通常基层水利站负责人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防汛工作的有效开展只要有质量好的水利工程设施就可以,但是,实际上防汛工作的有效开展,其前提是水利工程设施的质量,而管理工作则为基层水利工程的防汛工作提供保障。目前我国大部分基层水利站工作制度与标准都有待于完善,对管理重视不够严重阻碍了有效开展防汛工作。

第四,防洪意识有待于提高。因为洪灾没有固定的出现时间,有时候可能多年出现一次,或者十多年出现一次。所以,防汛工作存在松懈的问题。洪灾具有突发性的特征,因此,必须提高防洪意识,否则,一旦防洪意识薄弱,就有可能因为准备的不充分,造成了洪涝灾害的范围与深度扩大,使得损失非常严重。

3 优化基层水利工程防汛的策略

第一,加强基层水利工作建设的质量。一方面,政府加大对基层水利工作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另外一方面,对市场上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企业,通过专家组加强考察。对建设基层水利工程企业进行考核与对比,选择最优企业。为了确保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得到保障,进行水利建设之前,签订详细的协议,建设过程中加强管理与监督。

第二,加强物资储备工作。一方面,平时加强防汛的常规工作,另外一方面,发生洪灾时的防汛工作尤为重要,需要足够的防汛物资作为保障。基于此,必须在平时就要做好防汛物资的准备工作。首先,对防汛物资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确保防汛物资的数量;其次,对防汛物资机械等进行定期的维修,确保防汛工作中物资支援能够及时。

第三,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要强化。基层水利站负责人一方面要重视基层水利基础设施质量,另外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加强有关制度与规章的建设,从而确保防汛工作的进行能够有条不紊。基于防汛工作的经验,负责人对健全的救灾工作流程进行建立,对防汛工作预案进行构建,从而具有充足的方案应对洪灾事故。

篇6

我国各项的基础建设工程中,基层水利工作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影响颇深。在开展防汛工作的同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我国详细的水灾害状况,以便于水利防汛工作的开展。

1.1我国水利防汛工作的特点。我国水灾害爆发的频率比较高,破坏程度及破坏范围都相当大,因此我国对水利防汛工作的重视度较高,基本上属于高投资、高重视。由此不难发现,我国水利防汛工作的建设资金大部分依赖于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财务支持,还有小部分来源于私人资金。与此同时,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方面等都高于其他同类工程,基础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也得到提高,全面推动了水利防汛工作的进行。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是防汛工作的首要目的。

1.2我国防汛工作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水利防汛在实际运行中仍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尽管降低了经济损失的程度,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天气带来的灾害。天气灾害严重影响了水利防汛工作的运行,增加了防汛专业人员的工作困难性。而且我国目前的生态系统已经不完善,并且持续遭到破坏,地表的植被状态较为贫瘠,这就使得水灾爆发的频率逐渐增多。专业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水灾进行预防控制。

2.我国基层水利防汛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基层水利防汛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通过对其现状的深入分析,来寻找其应对措施。

2.1工程质量的安全。国家对基础水利工程的建设重视度逐年增高,对其资金的投入和技术的支持不断增加,使得相关工程建设得到了发展良机。由于工程建设规模的庞大性,造成了复杂恶劣的竞争局面。相关人员应该加强对水利防汛建设工程安全方面的重视程度提高,假使水利水电的相关工程部门为争取建设工程的资格而刻意压低价格,那么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企业自身的利益,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本相应的就会大幅度的降低,那么严重受到损害的则是基础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其工程的安全质量必然会遭到破坏。

2.2储备的物资数量问题。防汛工作的开展特点在于其先发性,其开展过程中需要储备充足的物资以提供防汛支持。目前我国基层水利站存在的弊端在于物资的真实储备数量和物资登记中的数字严重不符,造成了物资储备的数量不足,在灾害来临时,由于物资紧缺导致防汛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3对管理的重视程度过低。基层水利工程站的相关负责人员普遍只对基础水利设施的质量安全问题的关心程度较高,固执的认为防汛工作的顺利开展赖于基础设施的质量安全。忽略了管理工作在基础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只是保证了水利建设工程的开展进行,而管理工作的全面完善则利于提高水利防汛的效率性。当前我国基层水利工程站大部分对于管理体制并不重视,其传统落后的管理体制长期得不到改革创新,导致水利防汛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难免遇到状况。

2.4防汛工作人员的相关技术不专业。我国的基层水利工程站普遍面临相关防汛工作人员技术不够专业的问题,在防汛工作的开展中,防汛工作人员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技术专业程度的高低对水利防汛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专业技术低则相对的水利防汛的工作效率也会降低。我国对于基层水利工程站的防汛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方面仍然不够重视,所以导致我国防汛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并不能达到要求,阻碍了水利防汛工作开展的效率性。

3.关于基层水利防汛的研究措施

3.1对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进行严格把握。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在对基层水利建设工程进行资金支持的前提下,派出相关人员具体分析考察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相关部门企业,通过严肃的考核对比将项目工程投放给合格优秀的企业。同时要将协议规定进行精细的制定,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问题,然后才能开展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

3.2将物资的储备量准备充足。日常生活中就要严格注意防汛工作的运行,为面临灾害发生时的突发状况做好充分准备。防汛工作的紧急应对措施要做好,其中高数量的防汛物资由于要不断投入,所以在日常中就要做到对物资的高储备准备工作。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和相关私人企业部门都要提高最大限度的资金支持,以做好购买大量物资的准备,并且不定期的检查物资的储备情况,进行维修。与此同时,要适当的寻求物资的后续资源储备,以用来保证在面临突发性的大型灾害时可以提供充足的物资资源,保障水利防汛工作的高效率运行。

3.3随时保持水灾的警觉性。由于水灾的先发性比较强,所以在平常的防汛工作中要随时保持超高的警觉性。在平常的工作开展中,要大力的宣传防灾意识,宣传手段主要包括在宣传栏张贴标语、将相关的宣传册进行发放等,采取一系列措施将相关工作人员的警觉程度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在平常还可以演练相关的防灾预警工作,将防汛工作落实到个人,使得相关防汛工作人员在面临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展开防汛工作,其警觉性得到高幅度的提升。

篇7

(一)积极主动,做好春季抗旱工作

抓好春季抗旱是当前防汛抗旱的首要任务。自去年11月以来,我市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偏高,截止2月10日,全市平均降水量不足3毫米,比常年偏少80%以上,是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第三少雨年,也是1999年以来同期降水最少值。根据我市《抗旱预案》中的有关规定,蓝色预警信号,并启动了抗旱应急Ⅳ级响应。10日以后,降水显著偏多,气温偏高。截止到2月底,*降水量33.2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30.2毫米,是1963年以来同期最多值。由于气温偏低大田作物没有开始播种,3月份我市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目前全市因旱人饮困难人数由2月份的21.36万人下降到16.07万人,人饮困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旱情并未完全解除。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迅速升高,如今后一段时间未有有效降雨,旱情还会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密切关注旱情发展。要密切关注并及时掌握当前旱情及发展趋势,提早预测预报,印发相关信息简报,为各级政府指挥抗旱和春耕备耕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并适时组织开展春灌,指导农民主动抗旱,科学抗旱,努力把干旱缺水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是认真解决好群众临时性饮水困难。各县区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群众饮水困难放在首要位置,对已经和可能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的地区,进行调查登记,摸清饮水困难群众的底数,并根据饮水困难程度,提前制定相应措施。必要时组织抗旱服务站,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为旱区群众拉水送水,确保旱区群众不因饮水出现大的问题。

三是因地制宜地搞好抗旱工程建设。各县区要结合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地制宜增建各种抗旱应急设施,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北部山区、长城沿线要以国家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建设为龙头,带动广大农民因地制宜建设塘坝、水窖等集雨工程。同时要对现有小水库、塘坝、水池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配套、除险加固,提高蓄水能力;对老化失修的机井、泵站和灌溉设施抓紧修复配套,提高提水、引水能力。

四是科学调度好现有抗旱水源。各县区要统筹安排城乡用水、工农业用水,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优先利用地上水,合理开发地下水。灌区要结合现有水源和受旱情况加强用水管理,提早谋划,协调水量分配,制定科学合理的放水计划。

五是充分发挥抗旱服务组织作用。要加强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他们更新抗旱设备,更新抗旱技术,提高抗旱能力。各县区抗旱服务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早储备抗旱物资,检修抗旱机具,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提早动手,做好防汛准备。

我市距“94.7”滦河大水已经过去15年了,从水文规律上讲,“久旱之后必有大涝”,洪水间隔时间越长,发生洪水的几率越大。国家防总反复提醒我们,海河流域已多年没有发生大水,发生流域性洪水的几率在上升。对于今年的防汛工作,我们必须保持高度清醒,切不可麻痹大意。我们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坚持预防为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全面做好迎战大洪水的各项准备。

一要抓好责任制落实。实行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各种责任制,是多年来防汛工作形成的基本经验。要及时调整指挥部组成人员和分包重点工程人员,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要提前向防汛抗旱责任人提供所包防洪工程的概要情况,并及时提醒防汛责任人上岗到位,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要及时安排部署,明确部门责任。要加强与驻军和武警部队的联系和协调,一旦发生大的洪水,及时通报汛情、险情、灾情,做好军民联防工作。

二要抓好防洪工程建设。积极响应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快我市防洪工程建设。根据水利部初步安排,将下达海堤工程建设计划,要求三年内完成并启动中小河流治理和小(二)型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工程。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我市防洪工程建设步伐。各县区要加大配套资金筹措力度,加紧前期工作,一旦项目成熟,要精心组织好招投标、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快工程建设速度,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特别是2008年第四季度下达的扩大内需项目,完成时限国家有明确要求,务必要按时完工。

三要进一步抓好防洪薄弱环节。一是抓好“三小”工程防汛。我市中小河流、小水库、小塘坝分布面广、涉及人口多,“三小”工程防洪标准低,病险率高,我市有131座小型水库鉴定为三类坝,河道还存在120个险工、险段,18座水闸鉴定为三类闸,同时应急抢险手段不足。在工程措施不能及时显效的情况下,要重点加强非工程措施,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强汛前检查、汛中监测和防守,强化各项度汛措施,确保安全度汛。二是抓好山洪、泥石流防御。在目前我市防御措施、预警手段、群众安全防范意识都还不强的情况下,各县区要制订紧急转移方案,落实预警人员和设备,遇有紧急情况,能及时转移群众,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三是抓好风暴潮防御。沿海县区要进一步完善防风暴潮预案,落实预警预报措施,规范防风暴潮工作程序。一旦遇有大的风暴潮出现,及时启动预案,转移安置人员,确保不出问题。四是抓好在建工程的安全度汛。今年是我市水利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在建工程线长点多。要把加快工程进度和落实度汛方案作为汛前工作的重点。

四要进一步抓好“三预”建设,增强水旱灾害防范能力。多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实践表明,预案、预报、预警等“三预”建设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汛抗旱工作的成效。在预案方面,各县区要继续推进预案编制,有条件的县区要注意抓好街道社区、乡镇及重点行政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单位防汛抗旱预案的编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要不断加强防汛抗旱预案的动态管理,加强预案演练和评估工作,及时修订、完善预案,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预报方面,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雨水情的预测预报工作,密切关注每一次天气过程。在预警方面,要大力加强预警系统和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山洪灾害易发区和人口密集区的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机制,为及时转移安置群众,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五要进一步抓好抢险队伍和物资、通讯设备管理。落实好抢险队伍和搞好防汛物资的筹集储备,是夺取抗洪抢险全面胜利的重要保证。各县区要从实战要求出发,落实专业抢险队、巡逻队和民兵队伍,以备急需。同时,要明确防守堤防的具体任务,并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实战水平和抢大险的能力。各级防汛部门要根据我市抗洪抢险的实际需要,抓紧制定和落实防汛物资储备计划,使之及早到位。重点险工险段、病险水库的抢险物资要定点存放在现场,以备抢险急需。防汛通讯设备要早安装、早调试、早检查、早维修,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做到通讯畅通。大、中型水库要严格执行汛期调度计划,科学控制库容,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六是要做好防汛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由于我市多年没有发生较大汛情,人们普遍存在侥幸麻痹思想,防汛意识比较薄弱,我们要争取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全力配合,做好防汛宣传工作,多搞一些有关防汛工作的专题宣传栏目,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汛意识,增强他们的防灾避灾意识,提高自救、自保和逃生能力。

二、深化认识,强化基础,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水平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2009年全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隐患的处理和病险工程的除险加固,切实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工作思路是:围绕全市水利发展目标,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入手,紧紧围绕工程安全和生产安全,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全市水利工程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提升工程防洪和水资源调度管理能力,规范和强化涉水事务的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工作目标是:巩固水管体制改革成果;推进水利工程规范化、现代化管理达标建设,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保障水库安全运行;加强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好务。

工作重点包括三个方面:

一、安全工作。水利工程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安全。一是确保工程安全度汛。二是狠抓工程运行安全。要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契机,做好管理设施建设等工作。运行中要及时组织工程隐患的排查工作。三是认真做好生产、运营等安全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水管单位工作有序开展和安全稳定。

二、改革工作。全面推进水管体制、水价、确权划界、产权制度等改革,确保“十一五”时期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管理工作。一是加强水利工程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二是完善规章制度,推进规范化、现代化管理。三是按照水利部水建管〔2003〕208号文精神,积极开展水利工程达标升级考核工作。

(二)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1.要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确权划界颁证工作。各县区要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勘界颁证工作。一是水利工程勘界。水利工程批准的设计方案中有明确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各区县国土部门根据其明确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进行勘界;没有明确规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勘界。今后凡是新建、续建和更新改造工程,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明确水利工程用地权属,并依法完善土地使用权与有关手续。二是产权界定。三是水利工程颁证。

2.巩固水管体制改革成果,深化管理单位内部改革。

经过市、县、区的共同努力,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任务,我们要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引入竞争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体制不顺、重建轻管、权责不清、机制不活等问题,真正建立充满活力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篇8

水利工程运行与我国经济发展直接相关,其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逐渐增加,为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就要重视水利工程的防汛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防洪能力。

1 智慧水利概述

智慧水利的特征是: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深度挖掘、智能应用。透彻感知依托水利感知网实现,水利感知网是智慧水利的“感知系统”,实现了水利大脑对涉水对象及其环境信息的感知与接收,是水利大脑获得信息输入的渠道;全面互联依托水利信息网实现,水利信息网是智慧水利的“神经网络”,建立起大脑与“感知系统末梢”的连接;深度挖掘依托水利云实现,水利云是水利大脑的“物质基础”,负责对海量感知数据进行大规模存储和计算,是水利大脑进行记忆和思考的载体;智能应用依托各类智慧化的业务应用实现,这些应用是水利大脑的“功能表现”,水利大脑具备的智慧能力将通过这些业务应用来得到发挥,支撑水资源保护、水灾害防御、水工程运行、水生态修复、水利综合监督、水行政管理和水公共服务的智慧化[1]。

2 水利工程防汛工作的作用

在开展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其在防汛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

第一,水利工程中的水库处理发挥着发电和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具有防汛能力。我国夏季降雨分布集中,为了确保山地地区的百姓能够正常生活,这时就需要使用水库处理雨水,发挥其防汛的作用。第二,在洪水灾害来临时,河坝是确保百姓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通过河坝可以对洪水进行疏导,达到防洪的目的。第三,我国为农业大国,为了确保国家经济稳定运行,要确保粮食产量的稳定性,旱灾是威胁农业的主因,而通过水利灌溉工程,可以确保我国农业稳定发展[2]。

3 水利防汛信息化技术应用重要性

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促进水利项目的顺利开展,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还能带动其他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改革和进步。现阶段树立项目建设当中的信息技术属于新兴产业,仍然处理发展阶段,作为相关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和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和理论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水利事业发展下去[3]。

4 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特点

(1 )精确性。信息技术的兴起,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微型同步功能,对水利工程建设防汛的精准性和准确性都非常高,这对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 )抗干扰性。信息技术的抗干扰性与其他设备相比,在技术行有着非常明显抗干扰性特点,比如通过信息技术,对员工的身体健康程度,职工的能力素质等综合指标进行科学的数据采集,并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从而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出现的隐患,以免耽误工程的进行,影响工程质量。

5 水利工程防汛信息化需求

水利工程防汛信息技术由天气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采集等多种专业板块构成。一直以来,各个板块都根据各自的实际需求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并开发出了相应的应用系统,然而,在信息系统的总体建设上还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较大,需要相关人员在技术上和管理策略上进行提升。

(1 )监测感知平台。围绕水利业务需求和水利监督工作要求,利用物联网传感器、视频图像捕捉、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提升综合感知能力,建设视频、提防安全监测体系,接入已建水雨情监测信息,建成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为水事活动提供基础、准确、可靠的数据源。

(2 )防洪数据中心。实现各级水利部门、各类业务系统的综合管理相关水利数据及部分其他行业涉水数据全部汇集,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体系,实现涉水数据计算存储的成本降低、业务效率提升、应用创新的前提保障。

(3 )业务智能平台。建设具有水利模型、三维虚拟仿真、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支撑功能的业务使能平台及应用支撑平台,全面支撑各类水利应用的信息化基础支撑体系。

(4 )智能应用系统。以防洪能力提升为重点,建设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防汛物资动态管理与调配、综合办公、智慧运维、移动服务支持、公众服务系统等系列智能应用。

(5 )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各业务应用系统的需求,充分利用通信专网资源,结合租用公网链路,在现有流域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光纤、4G/5G、卫星传输等有线、无线、近距离、中距离、远距离各种不同的组网方式,规划建设覆盖全流域的高速互联信息网络,依托省政务云统一的机房、网络、计算、存储、安全等资源开展信息化建设,建设统一的调度指挥及会商环境。

(6 )安全保障系统。围绕信息化建设需要,构建覆盖智慧水利综合感知、分析处理和智能应用全过程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建设、網络安全服务能力建设、网络安全预警与响应能力建设。

6 水利防汛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1 )感知体系。新形势下建设防汛信息化管理,可以利用各种高新技术快速确定灾害发生的具置,有效支持灾害防御业务。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防汛排涝工程等,可以实时监测到雨水情和工情信息,实现智能化感知,提前预警水汛灾难,降低灾害的影响力。利用新媒体的传播能力,可以及时向群众更新汛情的发展情况,推广应急处理措施,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应急通信体系。利用5G网络技术和大数据平台等,实时共享洪水灾害防御重点领域等信息,利用网络技术连接各个平台,保障应急通信质量,工作人员需要利用通信运营商和光纤网络等,再结合卫星网络组建应急通信网络,保障平台的适应性,利用多种通信模式,提高通信的便捷性,提升应急通信体系的可靠性和抗毁性。

(3 )大数据信息技术。在信息化时代,水库防汛工作过程中也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大数据技术分类处理有关灾害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等,考察历史水汛灾害数据,精确把握灾害防御事件的特征和实际情况等,结合风险监控数据等,确定风险发生条件,实现情景感知,提前识别各种不利条件,有效预防灾害,掌握突发事件的发展范围,自动感知重点部位和重点领域的运行情况,及时排查洪水灾害,降低灾害的影响力。结合监测结果,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确定洪涝发展形势,及时确定应急预案,调度抗灾需要的物资,降低灾害的影响力。

(4 )强调人机智能协调。要发挥人机智能协同作用,建立信息化平台,模拟人类智能行为,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在智能识别重要的地区,结合数据信息积极排查风险的发生,建立多种策略降低灾害事件的影响力。针对突发性灾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匹配应急预案,工作人员接到方案之后需要立即调度物资,为抗灾做好准备,使处置方案不断优化,减少灾害损失。通过智能分析,可以确定风险发生的规律和条件等,实现情景感知,提前预防灾害,提高防汛工作现代化水平。

(5 )信息多元表达。新形势下需要充分发挥出高新技术的优势,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及时分析各种信息。结合新媒体的宣传作用,积极推广相关科普知识,综合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等,及时信息,更大范围的覆盖预警信息,多渠道的表达预警信息,提高预警信息传输的精准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可视化技术等,可视化呈现空间信息资源数据。利用电子标签和北斗定位系统等,实时统计救援物资的出入库情况,自动统计库存状态,实时定位救援物资,保障应急培训效果。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发展进步,对社会中各个行业的要求都在不断提升。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开展水利防汛工作時,将实际工作状况与防汛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在防汛工程建设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防汛工程对信息的准确性掌握,大大降低汛期时所带来的经济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识码:A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不仅关系到水利工程建设目的的及时、准确和持续实现,而且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又由于对水利工程的管理行为会非常直接的影响到水利工程现在的运行使用和在未来的经济效益,所以随着我国的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业也逐渐变得更加重要,国家也大力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本文就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一下有关水利工程管理相关知识。

1、我国水利工程的现状

自建国以来,我国水利工程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我国大多数普通的水、旱灾害,基本上能够保障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城乡地区的用水需要。

虽然成绩喜人,但是我国的水电工程在日常的使用过程当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我国长期以来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忽视了对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利工程缺乏必要的管理维护制度和措施,也缺乏充足的资金和专业的人才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很多水利工程携带安全隐患运行。在这种状况下运行,水利工程非但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工程作用以及经济效益,而且一旦隐患导致事故,还会对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重大负面影响。所以,必须加强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

2、水利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2.1水利工程建设不是很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1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政府进行了过多的行政干预,违反水利工程建设的程序,为了政绩而肆意压缩工期,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

2.1.2相关人员思想意识薄弱,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缺失,导致水利工程的质量受到负面影响。

2.1.3施工资金难以到位,水利工程建设方往往要求工程的承包方垫资施工,甚至拖欠施工款项,导致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的质量投入被压缩。

2.1.4有些地区对招投标的管理工作不够规范。首先是建设方对投标单位不进行有效地资格审查,其次是招标文件的编制水平过低,不符合规范,最后是少数地方存在人为干预投标结果和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

2.2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行业信用体系,也无法实时全面的掌握信用体系,所以缺少必要的行业监管。由于此项漏洞的存在,给了个别的设计、施工单位和个人以可乘之机。有些水利施工项目缺乏有效地监督机制,缺少对相关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有效管理监督。有些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在一个地方多次违规失信,而换到另外一个地方或者行业之后并不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和制约。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2.3水利工程施工不规范导致工程整体质量不过关

2.3.1有些工程承包商将工程划分为若干部分进行了二次承包甚至多次承包,终极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弄虚作假。

2.3.2部分施工人员业务素质低下,技术水平落后,工作经验不足。

2.3.3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缺少必要的控制施工质量的手段,施工管理水平低下,质量管理体系缺失,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日后的安全使用。

3、水利工程管理

所谓的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其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的合理应用、工程的观测、工程的养护维修和工程的防汛抢险等几方面的内容。为了使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更加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我们就需要对管理体制进行严格的制定,做到从中央到达地方的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做到各个时期的这个项目都有人负责,有人管理。

4、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4.1 水利工程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为了转变水利工程粗放的管理方式,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是我们在以水利管理体制中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我们要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工程管理标准和规范,并且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加强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加大检查和考核力度,始终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良性运行,同时还要促进信息化建设,使我国水利工程走上信息化的管理道路,做到防汛指挥,水利发电等工作,此外,根据科技的不断创新,信息水平也要不断加快,以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4.2 做好维修养护工作。由于各种各样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存在,水利工程在进行整体规划、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就会有薄弱环节存在,如此一来,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缺陷和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强降雨或者局部台风的出现,使得长期处于水下的水利工程在使用不当连同自然环境的改变,一些本就脆弱的水利工程设施发生意料之外的变化。见于次此现象,我们需要对水利工程根据水利工程所在的地域、功能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长期地日常监督和维修养护,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水利工程发挥其正常作用,保证国家财产安全。

4.3 做好检查和观测。水利工程建筑物以及设施、设备的检查和观测工作,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具有前瞻性以及预防性的的基本工作。建筑物以及设施、设备在运用过程中,其工程本身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有些是变化明显(例如:堤防雨淋沟、闸门漏水等)对建筑物安全影响不大,但是有些是用肉眼观察不出来(例如:工程沉降),对设备运行会产生极大隐患。所以为了能及时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变化状况、性质及其规律,我们应对建筑物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全面的检查和观测,并及时分析处理,改善和提高工程运用条件,验证设计情况,从而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

4.4 提高资金投入 。早些年间,由于资金的不到位导致水利工程存在各种管理问题,因此,现在我们就应该重视水利工程中的资金投入问题,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同时有责任和义务管好并用好现有这部分水利资产,建立健全严密的资金监督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以通过这些资产的管理和创造的收益,来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4.5 做好防汛抢险工作。我国的多部法律都对防汛抢险有明文规定,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就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动员社会力量,做好防汛抗洪和洪涝灾害后的恢复与救济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防汛抗洪的义务”,所以在水利工程的防汛管理行为当中,防汛地方首长责任部门以及防汛职能单位应该充分掌握责任范围内水利工程河道、穿堤涵闸的基本情况,随时掌握工情、水情、险情的变化。对于那些仍在使用的具有大中型病险的工程,我们则更加需要注意日常的管理工作,因为水利工作一旦出事,就必将引起大范围毁灭性的事故,并必将带来难以估量的人员与财产损失,对于防洪抢险工作,应当做好抗击大型洪涝灾害的准备,防患于未然。

4.6 加强组织管理。为了能正确处理水利管理单位、用水单位之间在用水利益上的关系,合理使用水利设施,水利工程管理组织一般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专业管理机构和地方性管理组织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要加强管理技术自动化、现代化的研究,加强科学调度和运用管理;要积极培养引进有水利专业知识、组织管理经验、法律意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达到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目的。

5、 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

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要以能够保证工程安全、能够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为前提。结合水利工程的管理,一方面是针对用水管理开展的综合性利用、多项经营以及征收水费等工作,另一方面是在水利工程管理区域内,开展为服务社会的旅游、观光以及群众健身为主题的发挥社会效益经营模式。经营管理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土资源和水利工程设施来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从而促进水利工程的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等必要环节的强化。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所以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中也应该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可续发展观,此举既可以利用环境又有利于保护环境,既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利用水资源,又能实现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同时实现最大化。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在新形势下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把水利工作的重点由建设转移到管理工作上,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安全运行和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采取与之对应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水利工程才能为我们所用,造福于人类。

篇10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061

基层水利防汛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建设工程,防汛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全面做好基层水利防汛工作。当前淄博市的基层水利防汛工作,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水利防汛预案,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到防洪工程效益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防洪工程的作用,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全面做好水利防汛工作。

1 淄博市基层防汛现状

重点水利项目的实施。淄博市实施了“8河连通、6水共用、清水润城”生态水系建设。完成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城区河道打井及闸坝维修工程、新区防洪河下游治理工程、主城区南部水系连通工程、漫泗河人工湿地及生态治理工程、萌山水库增容工程,部分工程投入使用,发挥效益;实施了防洪排涝等工程。完成了桓台县乌河、孝妇河河道治理27.86km;完成了淄川、博山、沂源山洪监测站点升级维护;完成了沂源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16个项目区实施方案批复,累计开工10个项目区。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近年来,淄博市实施了5座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有效带动了“百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顺利完成。虽然新建设了一批水利工程,但是原有的很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随着基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防洪工程的长期运行,基层防汛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2 淄博市基层防汛问题表现

防汛管理方式多样化。淄博市地区近年来建设了一些水利工程,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增多,相应的对基层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防汛管理方式比较多样化,容易造成基层水利站管理松懈甚至无人管理现象的发生,从而难以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作用。

防汛管理的经费问题。经费不足是当前基层防汛管理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经费不足,直接导致了当地水利站缺乏资金保障,防洪工程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得不到有效的完善。防汛工作需要众多人力资源,经费不足,工作人员待遇比较低,他们都不愿意投入到水利防汛工作中来。人力资源的不足,导致水利防汛工作就难以做到位。

水利防汛管理的安全问题。水利防洪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增加安全风险。在水利防洪工程投入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基层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起不到防汛作用。

3 淄博市基层防汛应对措施

合理设置基层防汛管理机构。为了更好地发挥防洪工程的功能,政府要合理设置防汛管理机构。根据基层防洪工程规模,合理设置基层防汛管理机构。要保留乡镇现有的水利站;还要根据其他水系流域、水利设施的分布状况以及防汛任务,设置新的水利防汛管理站,并配齐人员。

加大资金投入。防汛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防洪工程功能的发挥需要资金来提供保障。因此,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还要争取多渠道筹集资金,为防洪工程提供资金保障。

做好防洪工程管理。对水利防洪工程中的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管理,要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定期对防洪工程进行检查, 以防出现安全隐患。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向上级单位汇报,并做好记录。

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制定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部门责任制、包工程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技术责任制等各项防汛责任制。淄博水利部门组织成立了5个防汛综合检查组,分别由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国土局、市交通局和市农业局的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别对全市防洪重点区域和相关行业单位开展了综合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逐一登记造册,并责令限期开展整改工作。市水利与渔业局成立了由市局领导班子成员任组长,分别带队到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的区县、局属单位检查落实情况,检查组成员从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管的科室、单位抽调。针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安全度汛问题进行检查督导,找准防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研究确定了推进工程进度的措施和跨汛施工安全度汛方案。

4 结语

基层水利防汛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工程,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根据基层水利防汛工作来完善水利防洪工程,要合理设置管理机构,明确相关责任,加大水利防汛工程的投入,从而更好地发挥水利防洪工程的功能,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

篇11

【分类号】:TV523

一、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容

水利工程,是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其工程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管理工作。

1、合理运用

水利工程与河川往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河川往流一样其变化是随机的,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但往流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要根据其变化规律,对工程进行合理运用,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工程的合理运用主要是制定合理的工程防汛调度计划和工程管理运行方案等。

2、养护和维修

对水利工程而言,由于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水工建筑物在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存有薄弱环节,使其在运用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问题。特别是水利工程长期处在水下工作,自然条件的变化和管理运用不当,将会使工程发生意外的变化。所以,要对工程进行长期的监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消除隐患,保持工程的完好状态和安全运行,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检查和观测

水工建筑物的检查和观测工作,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耳目,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工作。建筑物在运用过程中,其状态和工作情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有的是正常变化,对建筑物安全影响不大,但是,也有的属于异常现象,一旦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会引起失事。为了及时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变化状况、性质及其规律,应对建筑物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全面的检查和观测,并及时分析处理、改善和提高工程运用条件,验证设计情况,从而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

4、防汛抢险

防汛抢险工作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对于存在隐患的建筑物,应及时做好防汛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大中型病险工程,更应该注意日常管理,因为水利工程一旦失事,将引起毁灭性的灾难,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防汛抢险工作中,应立足于大洪水,做好防汛抢险的各项准备,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的安全运用。

5、扩建和改建

对于原有水工建筑物不能满足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管理水平的要求时,在运用过程中发现建筑物有重大缺陷需要消除时,应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改建和扩建,从而提高工程的基础能力,满足工程的运行管理的发展和需求。

二、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目前很多水利工程为综合利用工程,有经营开发功能,又有公益,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混合在一起,无条理性。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管理关系不顺,权利不明确,内部也缺少约束机制和激励,致使大多数管理单位亏损经营。

另外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经费不到位,严重影响正常运行,在工程建设中,有些小型的水利工程缺乏维修,老化严重,还有的工程没有管理人员,个别工程没有建完就遭到破坏,管理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使工程效益锐减。工程的配套不全,严重影响发挥工程效益。只重视建设枢纽工程,配套工程被忽略,导致受益面积较小,影响灌溉面积的正常发挥。

三、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管理是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兴利除害功能的关键,是整个水利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不仅关系到水利工程建设目的的及时、准确、持续实现,而且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水利工程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工程管理的主客体和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当前,水利工作处于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农村水利向都市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关键时刻,水利工程管理更要适应变化。

四、强化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1、一步完善分级管理体制,建立法人管理责任制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内水利工程统一管理,进一步划分事权,落实管理法人,形成行政管理与法人管理相结合,以法人管理为主体的管理体制,迅速建立起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法人管理责任制。

2、继续坚持群专结合的路子

水利工程不论大小,都要走群众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道路,充分发挥受益区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增强服务功能,树立良好形象,建立融洽的群专关系,切实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确保水利工程可持续利用和良性运转。

3、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要按照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明确增值保值责任和奖惩办法,实行竞争上岗和各种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4、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电价的形成机制

对公益性水利工程实行成本价,非公益性水利工程实行“成本+合理利润”的水价政策,放开小型水利工程水价,实行最高限价。应将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工资、维修费用纳入成本,建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5、贯彻《水法》和有关法规,依法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

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管理各项水事活动,严禁在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内进行危害水利工程安全的行为。新建、扩建、改建水利工程,必须遵守统一规划,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按规定的建设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在施工中对水利工程造成损坏和永久性失效的,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并赔偿相应的损失。要加快水利工程管理的立法步伐和制度建设,强化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依法维护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水利工程管理法人的合法权益。

6、加强科学管理,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

要加强管理技术自动化、现代化的研究,加强防汛、供水工程的科学调度和运用管理,加快工程管理预警系统建设,对国有水利工程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努力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科技含量。要积极培养和引进既懂水利又懂管理,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加强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育一批技术管理队伍,通过提高管理者素质和管理水平,达到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目的。

7、大力开展水利综合经营

各级水利管理单位要依托工程资源优势,围绕主业,积极开展综合经营,兴办实体。要进一步增强水的商品意识,挖掘水土资源潜力,认真做好项目包装,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水利二、三产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职工福利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增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后劲。

8、开展好建设监理工作

建设监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强调市场之间的合同关系及监督、制约与协调的机能,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通过监理的有效工作,从而保证投资方投资效益的发挥,同时也通过监理的监督,来保证承包商的利益不受损害,维护合同的严肃性。

9、加强政府的管理

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类水利工程的宏观调度和动态管理,加强水利工程在防洪、抢险、抗旱救灾、应急调水等事务中的统一调度和指挥。要通过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检查督促等手段,教育、引导、督促水利工程管理法人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力度。

五、结语

根据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把水利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管理工作上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提高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是水利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

篇12

即墨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2℃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652.8毫米,全市河流属于季风区雨源型,大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河流。主要河流14条。除五沽河、流浩河、桃源河汇入大沽河入胶州湾外,其余10条河流均单独入海。

建国5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不懈,大搞水利基本建设,全市共建成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52座,塘坝500余座,总库容122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780万立方米。并通过采取疏河筑堤、裁弯取直、除险加固等措施先后对全市14条主要河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治理。与此同时,实行拦、蓄、引、提并举的办法,修建拦河闸(坝)100余座,在全市范围内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大大减轻了洪涝灾害,为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防汛减灾工作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洪水灾害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依然严重。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如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防汛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一、防汛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汛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经过多年的不断建设,全市防洪减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解决。一是大多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建设标准低,且老化失修严重,安全隐患突出。二是仍有部分河道防洪能力较低,且堤防隐患较多,一旦遭遇较大洪水,难以确保行洪安全。三是防潮堤坝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工程老化严重,防潮标准低,坝体单薄,难以抵御较大风暴潮。四是点多面广的小型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没有得到彻底根治,特别是其中的头顶库(坝)、连环库(坝),一旦失事后果严重。五是田间排水设施失修、阻塞较为严重,造成农田排涝不畅,尤其是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打乱了原有排水体系,而排涝工程又不配套,一遇发生暴雨极易造成内涝。

2、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目前,大沽河、城区河道、四座中型水库的管理已日渐完善,但中小型河道、小型水库的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中小型河道、小型水库多数未确权划界,无专门管理机构,乡镇水利工作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设施不配套、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成为制约乡镇防汛工作发展的“瓶颈”。

3、防汛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目前,我市的防汛自动化建设虽然有了长远发展,实现了适时水雨情搜集和传输、无线通讯、防汛会商,但是防汛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一是防汛决策支持系统没有完全建立,无法实现水资源的实时优化配置;在水资源管理调度方面,防洪除涝与供用水、水环境改善之间的矛盾突出,区域、行业之间的利益、权限分配等有待协调,长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建立;防汛调度会商系统还不完善,基层防汛能力较低,部分乡镇防汛预案编制不完善,有些预案缺乏可操作性,村(居)级预案尚未建立。

4、部分群众防灾意识薄弱,自救能力不强,一些群众认为水库除险加固后就安全无夷,对水库防洪工程期望值过高。

二、探讨防汛思路,把握防汛工作的主动权,实现人水和谐。

加强防汛能力建设,保证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既是当前全市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又是一项长远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全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管理理念,不断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防汛工作思路,努力实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

1、加快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提高防洪标准。

一是切实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病险问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小型水利工程,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全面解决,逐步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二是强化田间排涝设施建设,重点搞好中西部低洼易涝区田间道路整修和排水沟疏浚开挖工作,不断提高农田排涝抗灾能力;三是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坚持治理与管理同步,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确权划界,落实管理责任和管理人员,健全工程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2、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实现洪水资源化管理

即墨市“三河五库”(大沽河、流浩河、五沽河、王圈水库、宋化泉水库、挪城水库、石棚水库及普东水库)是全市重要水源地,目前已初步建成了防洪与水资源调控的工程体系,初步实现了从洪水调度向洪水调度和水资源调度结合起来转变。为此,还需要制定和完善洪水调度方案和水资源配置方案,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实时性,延长预见期,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水资源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充分利用洪水资源。

3、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提高防汛现代化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提高工作效能、实现防洪救灾各项目标的重要手段。现代化的防汛指挥系统可以更加快捷、准确地收集雨情、水情、工情,对洪水的发展趋势及时准确地做出预报,对可能的洪水调度方案进行模拟和综合评价,提高信息采集、传递的时效性和分析、决策的科学性,为科学防控洪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