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0 14:43: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水利工程防汛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1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水库,对水流量予以控制和调节
水库是最常见的水量调节设施。凭借其巨大的水量容纳能力,水库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对下游地区水量、流速进行控制,从而在汛期实现减小洪水流量,降低洪峰威胁的效果。水库一般都是依山而建,利用山谷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拦河造坝,拦蓄河水,形成蓄水湖波。而对于平原地区,要建设水库,就需要建设围堤或控制水闸。水库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居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高度重视水库修建工作。水库度汛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牵涉范围极广,影响因素众多。在建设水库时,既要考虑到水库建设对上下游地区居民生活、工作的影响,又要顾及到周边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水库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对其蓄水能力有个清楚明确的认识,并实施严格的水位限高管理,避免因为水位管理不当导致汛期泄洪水量失控威胁下游地区安全。同时,多个水库互通使用,彼此间补偿调节,可以实现对缺水地区的补偿和对超量蓄水压力的缓解,减少洪涝灾害发生,或者提高抗旱能力。此外,通过水库蓄水,可以将雨季的水用于旱季,即减少洪涝灾害发生,又提高了降水利用效率,支持了农业生产。水库的建设涉及因素很多,在具体实施时要充分结合当地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情况和自然气候条件,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可行性高、效果好的防洪蓄水方案,从而保证水库能够充分发挥起防洪兴利的作用。
1.2水利设施配套修建堤防,实现对水流的合理分配和约束
堤防常见于河道、渠道、湖泊、海岸或行洪区、围垦区附近,其功能主要是用来挡水,避免汛期洪水冲击、损坏周边工程设施,为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活动提供防水安全保障。堤防已经在人类历史上有了较长的发展时间,技术相对发展较为成熟。施工建筑材料种类较多,随着材料科学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截至目前,根据建筑施工用料不同,堤防可以分为土堤、石堤、土石混合堤以及混凝土防洪墙等多个类型。堤防的功能主要包括控制水流方向和流量,确保周边地区,特别是平原地区的居民人身安全和正常生活不受水害威胁,保障当地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堤防可以用来蓄水节流,提高河道泄洪排水能力;可以用来在沿海地区防范海浪和大风对沿岸的损坏,保护海岸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堤防的建设,必须要在对当地自然气候和地质、地理、水文条件的充分了解基础上,结合明确、切实的防洪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只有这样修建出来的堤防工程才能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实现利益最大化。
1.3水利设施配建建设防洪排涝水闸,提高防洪抗涝能力
在水利工程中,经常通过控制水闸开关的方式进行泄水、排涝,提高防洪能力。水闸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自身独特的功能。比如分洪闸的功能主要是分流,当上游水位过高时,启用分洪闸,将过多的水量引入预定的滞洪区、蓄洪区以及临近低水位河流,减少了进入下游的水量,防止下游因流量过大发生洪灾。挡潮闸则主要用来避免海潮倒灌现象发生,故而一般常建设于感潮的河口处。因为这个功能,挡潮闸在涨潮时处于关闭状态以阻挡潮水灌入,退潮时则开闸排水。节制闸则是用来对上游水位予以调整,对下游泄流量予以控制。当河流流量过大时,开启节制闸进行泄洪,防止洪灾发生,当河流水量偏小是则关闸蓄水,为当地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水源。排水闸的功能与挡潮闸类似,其主要功能是防止河水倒灌,通过水闸的开启和关闭状态来实现对堤内水位和河流水位的调节,从而达到防洪的目的。
1.4水利设施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排水系统提高对洪水的抵抗能力
水利工程依水而建,多数位于水中,要提高水利工程对洪水的抵御能力,除了要减少洪水对工程本体的直接冲击外,还要具有足够的排水能力,可以在汛期迅速释放掉进入水利设施内部的水量,缓解洪水对设施的压力,从而提高洪峰来临时设施的生存能力。水利设施排水系统根据排水机理不同,一般分为自排工程和机电排水工程两类。其中,自排工程是利用水位差的原理,让洪水区水流沿着人工建造的通道自然流到水位较低的水域,从而达到排洪的目的。而机电排水工程则是利用机电设备进行排水。机电排水工程主要应用于自排工程无法满足排洪要求的地区,一般要配套建设水站,两套设备交替使用。
2汛期防洪抢险应对办法
2.1认真做好汛情检查工作
汛期水情千变万化,只有持续保持对现场汛情的检查,才有可能作出准确、及时的防汛抢险决策,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抢险方案并顺利加以实施,充分发挥其应有效用。汛情检查的内容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坝体本身和相关设施的安全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秉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深入、细致地调查现场情况,尽可能收集信息,掌握水文数据变化,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2汛期抢险应急措施
根据汛期险情发生的原因、形成机理、发展状况和造成的影响不同,汛期抢险主要包括塌坑抢险、管涌抢险、裂缝抢险、滑坡抢险和渗漏抢险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的处置,由于险情的复杂性和变化速度快等原因,同一种类的险情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往往有所不同,在具体实施时要高度注意,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不断出现,自然环境给人们带来的灾害越来越多,为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定,我国很重视对防汛抗旱措施的实施。水利工程在我国的防汛抗旱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它可以蓄水、放水,调节雨季降水量大对农作物和人民的伤害。
1.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低
目前,我国很多水利工程项目都比较旧,很多是在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限于当时的情况能力,这些工程的建设标准及建设质量都不是很高,而且配套设施也相对落后,加上这么多年的运行,很多都存在年久失修、工程老化的情况,且安全隐患很多。另外,我国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且分布不均,加之本就落后的水利工程设施,更加重了防汛抗旱工作的难度。水利工程的落后,汛期排水泄洪受阻,而到缺水时候,抽出来的水经过落后的工程设施,跑冒滴漏严重,造成巨大浪费,大大降低了抗旱能力,这对于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1.2思想保守,缺少责任意识
虽然很多地方遇水则涝,缺水则旱,但对于防汛抗旱工作,仍有部分干部群众存在侥幸心理,总认为没什么事,存在思想情况,对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明显不足,缺少责任感和紧迫感,特别是乡(镇)、村领导由于调动更换相对较频,往往出现新手不熟悉工作,刚刚熟悉工作,又调换了,工作衔接不够,而且多数防汛工作的人员都不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实战经验,工作在落实上大打折扣。
1.3人为障碍多,清障难度大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都大力进行城镇化建设,少数群众在水利工程设施附近取土、种植、建房、圈地等现象屡有发生,有的地方在行洪河道植树、设障、建厂,有的还破坏防洪设施,这些事件都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有的已存在多年,历经多任领导更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梳理清除这些违规建筑、障碍杂物等在执行上有一定难度,需要多部门配合才行。
1.4资金短缺,预警水平低
很多地方在经济发展中,都主要侧重于能在短期内产生效益的工程项目,而对于防汛抗旱这些不能明显见效益的项目,虽然知道重要性,但却往往不够重视,在资金投入上明显不足,多数地方防汛抗旱资金都十分有限,加上水利工程的落后,人员专业水平的不足,所以一些先进的科技设备难以采用,这在预测预报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
2.防汛抗旱措施
2.1通过修水库来对洪水进行调蓄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水库就是在山谷上建造拦河坝,用拦截径流的方式来抬高水位形成蓄水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工湖泊。而对于平原地区来说,水库是以洼地、湖泊等作为基础,通过在这些洼地、湖泊等地的周围修建控制闸、围堤等来形成水库。水库的防汛工作必须要顾及到上游和下游两方面。
为了确保水库上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不受威胁,必须要加强对水库内的蓄水高度管理,严格限制其高度,确保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水库泄洪量的大小要视下游的河道实际的情况而定。假如在一个流域中建有多个水库,就必须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使用,使其能够发挥干流和支流错峰以及补偿调节的作用。水库不但要能够及时的调整库容来存放洪水,还必须要具有能够长时间保持定量的需水量的能力。总而言之,在防汛的相关工作中,水库既要兼顾上、下游,还要对一部分洪水实施拦截并将其转化为可供使用的水资源,供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使用。
2.2建造水闸,控制洪水
水闸是一种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它的作用既能挡水,又能泄水,按其防洪排涝作用可分为:
2.2.1分洪闸
它是分泄河道洪水的水闸。当河道上游出现的洪峰流量超过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时,为保护下游重要城镇及农田免遭洪灾,将部分洪水通过分洪闸泄入预定的湖泊洼地(蓄洪区或滞洪区),也可将洪水分泄入水位较低的邻近河流。
2.2.2挡潮闸。
它是设于感潮河流的河口防止海潮倒灌的水闸。涨潮时,潮水位高于河水位,关闸挡潮;汛期退潮时,潮水位低于河水位,开闸排水。枯水期闸门关闭,既挡潮水,又兼蓄淡水
2.2.3节制闸
它是调节上游水位,控制下泄流量的水闸。天然河道的节制闸也称为拦河闸。枯水期,关闭闸门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兴利要求;洪水期,开闸泄洪,使上游洪水位不超过防洪限制水位,同时控制下泄洪水流量,使其不超过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
2.2.4排水闸
它是排泄洪涝水的水闸,一般是指洪涝地区向江河排水的水闸。当外河水位高于堤内水位时,关闸挡水,防止河水倒灌;当堤外江河水位低于堤内洪涝水位,开闸排水,减免洪涝灾害损失。
2.3利用蓄滞、分洪区,减轻河道行洪压力
大江大河中下游两岸常有湖泊洼地与江河相通,洪水期江河洪水漫溢,这些湖洼起了自然滞蓄洪水、降低河道水位、减轻洪水对下游威胁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沿岸湖洼调蓄稀遇洪水的作用,现在许多流域都有计划地用围堤将大部分沿岸湖洼与河道分开,建成为蓄滞、分洪区。在水位到达一定高度时采取自流分洪、水闸控制分洪或人为开口分洪等措施,以临时蓄、滞洪水,减轻河道的行洪压力。由于蓄滞洪区、分洪区一般使用机会不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蓄滞洪区、分洪区内居民日益增多,这就造成了需要分洪时的困难和巨大损失。因此,尚需要有一系列的非工程措施与之配合,才能使蓄滞洪区、分洪区的作用得以发挥。
2.4水利工程防洪抢险的策略
2.4.1裂缝的抢险措施
对于裂缝的抢险措施,通常使用的是开挖回填。即开挖前先用石灰水灌入裂缝之内,对裂缝的走向和深度进行初步的调查,而后在开挖时,采用梯形断面,开挖的深度要在裂缝之下的0.3~0.5 m的地方,底宽以0.5 m为宜,而边坡只要能保持稳定且不对施工造成影响即可,两端的长度要超过裂缝2.0 m。回填时所用土料要保持和原坝体一致,并没回填20 cm厚的涂料就要进行一次全面夯实。要特别注意的是回填顶部需要高出3~5 cm,以此来防止雨水的灌入。
2.4.2渗漏的抢险工作
对于渗漏的抢险工作可以分为2种情况:第一,若是上游坡产生裂缝且水位比裂缝高,则应在裂缝下端适当的位置防治竹桩或木桩且保持间距为1.5 m,横栏框架必须要采用竹片制作,并在背后扎芦苇,而后往里填土,并要逐层压实。在这方面,横向的宽度的间距必须要在3.0~5.0m,纵向的长度的间距必须要在超出两端5.0 m之上,填土必须要高于水面。第二,对于下坡的开导渗沟来说,必须要处在湿润处的0.5m之上,每隔5.0~8.0m就由下向上进行挖掘,深度为0.5~1.0m,宽度为0.3~0.8m,并要依次将粗沙、碎石以及片石填入,其厚度为15~20cm。
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中,在蓄水和排水上对于我国的防汛抗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水利工程中修水库来对洪水进行调蓄,利用不同的闸门对水库中的水进行调控,在雨季可以放水,旱季可以蓄水,这不仅能有效防止洪灾和旱灾,还能根据不同需求满足人民需要。
中图分类号:TV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4
水利建设中着重有以下几个方面:清淤工程与护岸工程,其中新建护岸的根本目的在保护防汛墙并新建生态型护岸,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上海位于北亚热带南缘,为东亚季风盛行地区,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受海洋影响较明显,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湿度适中等特征。但由于地处中纬度大陆东部沿海,冷暖空气交替明显,气候多变,存在旱涝、低温、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在此防汛墙的稳固与安全显得格外重要。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保证防汛墙功能的正常发挥,并承担相应的养护责任始终是施工中管理方应该坚持的中心原则。
1 保护原则
严格按照施工图组织施工,满足施工图中的设计要求;施工期间确保防汛墙的安全使用;施工期和工后一个月内持续监测,并按照设计提供的防汛墙监测要求进行控制;如监测中发生报警,则根据预案及时进行防汛墙的保护,并通知监理单位、业主单位、设计单位以及当地管理部门。
2 防汛墙监测
2.1 依据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的掌握防汛墙的情况,更好地对于防汛墙进行保护,我们必须对施工区域附近的现有防汛墙进行位移、沉降和裂缝观测以及对周边环境(建构筑物或地面)进行沉降监测。可能用到的依据规范及资料如下:
(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7)《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8)《基坑工程设计规范》(DBJ08-61-97)
(9)《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
(10)《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11)《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
(12)相关工程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及施工技术要求
2.2 监测目的
工程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原有防汛墙和周边环境(建构筑物或地面)等有影响,为确保现有结构安全,在施工过程及施工后实施监测。
通过监测可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防汛墙和周边环境变形的发展趋势,一旦出现险情,可采取有效的预备方案,控制施工对原有防汛墙和周边环境(建构筑物或地面)等结构的影响,监测结果如有异常,作为监测主体的施工单位应及时反馈给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及设计单位,并根据破坏程度上报相关主管单位,使各单位了解工程发展情况,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围内。
2.3 监测内容
对于较为常见的新建护岸、原有护岸加固和河道疏浚过程中,须对现有防汛墙进行保护工作,因此须进行以下内容监测:
(1)现有防汛墙位移、沉降、裂缝监测;
(2)周边环境(建构筑物或地面)沉降监测。
2.4 监测时间、频率及布点原则
2.4.1 监测原则
如业主委托第三方单位进行监测则以业主方委托的第三方数据和施工方监测数据相结合作为依据的方式进行监测保护,若无则以施工单位监测数据为依据进行监测保护。
2.4.2 监测点布设
(1)防汛墙观测点应布设在原有裂缝或新出现裂缝处。
(2)现有防汛墙每个分缝段布设位移及沉降监测点。
(3)周边环境(建筑物或地面)按照实际情况具体布置。
2.4.3 监测时间与频率
(1)如有围堰施工则各项检测点均在围堰降水前布设完毕,并在施工过程中,与施工同步进行监测。
(2)施工期位移和沉降观测每天两次,施工完成后每周一次至竣工验收。
(3)防汛墙原有裂缝或新出现裂缝观测2~3次/周。
(4)周边环境(建筑物或地面)沉降监测可适当放宽监测频率,2~3次/周。
(5)若发生异常情况,应增加监测频率。
2.5 防汛墙的监测报警参数
根据松江区境内黄浦江上游等支流沿线的防汛墙防护要求,总结出以下数据供参考,不同地区防汛墙保护参数应视当地的防汛墙结构、水文地质及防汛等级
确定。
如监测结果符合下列其中一项,即可认为发生报警,如表1。
2.6 监测人员安排
施工期间,对应范围内的防汛墙监测,人数应视监测范围而定,检测人员负责防汛墙的监测和记录。施工结束后一个月内,对应范围内的防汛墙监测,酌情减少人员及观测频率。对于施工岸线较长的工程,在工程开始阶段如监测工作量不大,可在工程前期减少观测人数,待工程后期随着施工段和施工结束段的增加,根据实际工作量,增加相应的监测人员,监测频率和内容不变。
3 防汛墙保护方案
松江区境内黄浦江上游等支流沿线的大部分防汛墙本身结构基础不深,为保证防汛墙安全,严禁超过限载的车辆或机械接近防汛墙前后2 m范围内,对此我们应当将加强监测,如超过限载车辆(机械)进入2 m范围内应采取防汛墙保护方案。为防止防汛墙的位移、沉降甚至倾覆,可以根据防汛墙结构形式选择不同的防汛墙保护方案。
3.1 基础埋设较浅的防汛墙
此类防汛墙(图1)由于基础埋深较浅、断面小,基槽开挖后,如开挖线距防汛墙较近,则可能造成两侧的地下水水位位差所引起的压力差及主动土压力共同作用可能造成防汛墙的位移甚至倾覆,为此我们应当在危险段采用槽钢支护的施工工艺以保护现有防汛墙。
采用此类基础埋设较浅的防汛墙,基础一般较好,可采用少量槽钢简单支护的方式进行保护(图2)。
3.2 基础埋深较深的防汛墙
此类防汛墙(图3)基础埋深较大,在疏浚及护岸工程时极易出现墙前开挖过大,造成防汛墙两侧的地下水水位位差所引起的压力差及主动土压力共同作用可能造成防汛墙的位移甚至倾覆,为此应在此类型挡墙与防汛墙较近的区段采用槽钢支护的方式进行保护,槽钢支护范围的划分原则为:
的区段。
其中:L―现有防汛墙前沿线到基槽开挖线距离;
h―防汛墙基础埋深;
φ―基础所在土层土的内摩擦角,松江境内流域范围内取值约17.5 °。
槽钢支护方法(图4)为在防汛墙的前侧1.0 m插入槽钢进行保护,防汛墙后侧底板边线后0.5 m处插入槽钢进行保护,前后槽钢间应加拉杆以加强其整体稳定性,槽钢横向间距3.0~5.0 m,槽钢入土深度应大于对应防汛墙结构的底板入土深度1.0 m以上。
此类型如防汛墙距开挖面大于计算的最小安全距离的区段,可采取防汛墙后侧加木桩拉铆的方式,保证防汛墙的安全。
3.3 带有桩基的防汛墙
此类防汛墙为带有桩基的防汛墙,本身结构较牢固,且埋深较大,我们可采取防汛墙后侧加木桩拉铆的方式,保证防汛墙的安全。
此类方法为在防汛墙上设置保护钢帽,可采用钢板焊接或弯曲成“Π”型,套于防汛墙顶,并在防汛墙后侧4.0 m处打入斜拉木桩,木桩长2.0~4.0 m,木桩顶端露出土面0.5 m,采用斜拉铆将木桩顶端与保护钢帽连接,以保护防汛墙安全(图5、图6)。
4 制定并落实防汛墙报警抢险预案
按照防汛墙监测的要求,施工单位在日常监测中如遇报警情况,应及时通知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并采用行之有效的预案进行保护,具体方案可如下
实施。
(1)停止相应范围的施工,立即通知现场的监理,并再次测量,确认报警;
(2)及时通报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必要时通知当地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
(3)如开挖过程中报警,且墙前暂无结构施工,可先将断面回填,并利用现有设备尽量夯实回填土;
(4)如因降雨排水不畅,由墙后积水引起,则在积水区开挖排水明沟,将墙后积水排掉;
(5)如报警段原方案中为槽钢支护方案的,则按照防汛墙保护措施,采用木桩拉铆的方式进行防汛墙抢险;
(6)如报警段原方案中为木桩拉铆方案的,则按照防汛墙保护措施,采用槽钢支护的方式进行防汛墙抢险;
(7)增加报警段的监测频率,不管施工中还是施工后都应增加观测频率;
(8)除报警段外,其上下游两侧的岸段也需加强监测,如接近报警值,也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9)报警后的措施方案和措施后的监测结果提交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待确认防汛墙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
5 材料要求
防汛墙保护所需槽钢可采用槽钢围堰中的槽钢,也可根据保护深度,调整槽钢的尺寸,但应保证槽钢质量,外观应无明显弯曲变形。
应在每处材料堆场预留部分槽钢,以确保及时进行防汛墙的保护,并在发现报警后及时增加槽钢的储备量。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防汛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1.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的基本情况
横排头枢纽工程始建于1958年8月,为淠史杭灌区的淠河灌区渠首,位于六安市苏家埠镇以南5km的淠河河道上,距上游东淠河与西淠河汇合处的两河口约9km,来水面积4370km2,是淠河流域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拦蓄和调节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响洪甸等四大水库下泄水和横排头坝上1130km2的区间来水,并在溢流坝上形成了库容约900万m3的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约34.2亿m3,其中区间径流约7亿m3。
该枢纽工程由进水闸、冲砂闸、溢流坝、非溢流土坝及船闸五部分组成,全长1174米。其中,进水闸为淠河总干渠渠首引水建筑物。闸室型式为钢筋砼开敞式,长31m,宽18m,共5孔,每孔净宽5m,高6.6m,闸门为钢制平面闸门,闸底板高程46.50m,闸上设计水位52.75m,闸下设计水位52.5m,设计流量300m3/s。下游渠底高程47.5m,渠底宽50m,边坡1:2.5,设计水深5m。冲砂闸主要用于排泄进水闸前引渠沉积的泥沙,闸室型式为钢筋砼开敞式,长23.6m,宽18m,共4孔,每孔净宽5m,高3.3m,闸门为钢制平面闸门,闸底板高程46.50m,闸上设计水位52.75m,设计流量320m3/s。溢流坝主要拦蓄抬高水位引灌及下泄洪水,长500m,结构为粘土斜墙砂心钢筋砼滚水坝。坝顶高程52.75m。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流量为8100m3/s,3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流量为10700m3/s。土坝主要拦蓄抬高水位引灌,长600m,坝宽6m,坝高6-7m,坝顶高程为58.50m,防浪墙高程59.60m。沿坝轴线为粘土胸墙,上、下游做多头小直径。
以横排头枢纽工程为渠首的淠河灌区是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航运、水产养殖、城市供水、旅游、生态等综合利用功能,灌区从渠首年均引水20.1亿立方米,保障了灌区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防汛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
该工程除了上文所说的用途外,同时承担着淠河流域特别是下游距枢纽37KM六安市的防汛抗旱任务,发挥了重要的防洪综合效益。在汛期,大别山区六大水库有四大水库来水经由横排头枢纽,向下游控泄,工程枢纽承受巨大的防洪压力。
横排头枢纽建成后,改变了河流的天然状态,建库后径流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淠河总干渠引用灌溉,另一部分则是洪水期的弃水,从横排头枢纽溢流坝下泄至老淠河河道。据水文资料统计分析,建库后横排头向老淠河下泄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12亿m3,其中最多的年份为43.6亿m3(1991年)。根据近35年来(1971-2005年)的资料统计,横排头溢流坝多年年平均溢流时间为89天,占一年的24.4%,其中日平均流量大于500m3/s的天数为4.4天,占一年的1.2%。水量较丰的年份溢流时间在3-6个月,水量较枯的年份溢流时间不足1个月。由此可见,该工程全年有近四分之一时间处于溢流分洪状态,工程防洪压力巨大。但是,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建于1958年,由于受当时国民经济条件限制,设计防洪标准已满足不了现在实际的防洪标准(下游新建工程阶段度汛标准低于原河道防洪标准)。众所周知,一旦发生了洪水,后果将十分严重,人们的财产甚至是生命安全都会受到严重危害。所以,如何保证工程自身安全和下游工程施工安全是至关重要。我们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汛措施才能保证度汛安全,总的来说,一个科学、合理的防汛措施是水利枢纽防汛安全管理的技术支撑,是保卫人民安全的根本保障。
二、横排头枢纽工程防汛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横排头枢纽工程管理单位为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横排头管理处。作为承担渠首枢纽防汛任务的工管单位,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防汛措施体系是工程防汛安全管理的技术支撑,是保卫人民安全的根本保障。防汛措施需要从三点做起,即健全防汛机构、健全防汛管理制度及汛前防汛准备,这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做好这三点,工程防汛安全管理将会获得很大的效果和进展。
1.健全防汛机构是组织保障
健全防汛机构十分重要,它是工程防汛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保障,工程防汛工作应当建立一个防汛领导小组,并且在防汛领导小组领导下,实行行政正职领导负责横排头枢纽工程防汛工作,工程现场还应当设立防汛指挥部,防汛指挥部具体负责现场指挥调度。不仅如此,防汛机构中还应当设立抢险专家组,抢险专家组可以协助防汛指挥部制定防洪抢险技术方案,防汛指挥部下设防汛办公室和防汛抢险队分别负责防汛调度和实施抢护。防汛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工作要求高,因此建立分工协作、职责明确的组织机构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领导机构还应该科学配置、科学分工,这样做是做到“反应迅速、指挥得力”的组织保证,也是防洪抢险方案能否落实的决定因素。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把“坚持方针、力保目标,注重实效”作为我们的工作准则,在防洪工作上我们要坚持把生命安全作为首要原则,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全力抢险,并且在抢险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保证遭遇设计洪水不垮坝、不漫坝,在遭遇超标准洪水时,应有应急措施,尽量把损失减到最低限度。除此之外,我们在防洪时还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机构,并且机构之间的责任要明确,指挥要统一,措施要到位,最重要的是,我们遭遇洪水时要发现及时、反应迅速、指挥得力、处置得当,做好以上几点,是防汛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防汛管理工作的组织保障。
2.建立防汛管理制度是体制保障
除了要健全防汛机构外,我们还要建立防汛管理制度。防汛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防汛工作管理制、防汛组织机构工作制、防汛工作汇报制、洪水调度现场管理制、洪水调度会商制、洪水调度联系制、对外报讯制、坝区暴雨巡检制、汛期灾情报告制、防汛工作总结制、防洪人员培训制度等,防汛管理制度体系应从防汛工作的管理内容、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程序一级管理要求五方面入手,才能制定出一个完整的有效率的防汛管理制度体系,才能将工程防汛安全管理制度最终运用到实际中去,才能全方位的将防汛贯彻到实际中去,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总之,建设健全的防汛机构是防汛安全管理工作的体制保障。
3. 汛前防汛准备是基础保障
横排头枢纽工程的防汛管理制度除了要健全防汛机构和建立防汛管理制度外,还应做好汛前防汛准备,要把洪水带来的危险从根本上解决。汛前工作是工程管理单位贯彻的“以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汛前防汛准备要深入细致开展日常巡视检查和汛前检查维护工作,日常巡视检查十分重要,它是确保险情“及时发现”的主要措施,日常巡视检查主要针对挡泄水建筑物和闸门启闭设备,要专门设立岗位,每天定点巡视,及时发现问题所在,确保挡泄水建筑物和闸门启闭设备完好无损,能够正常运行,建设工程防汛安全管理工作最好定员定岗,这样才能推进管理制度加快进行,落实管理与维修经费渠道。总之,汛前防汛准备是防汛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是保障人民财产与生命的根本保障。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