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4-10 14:43: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养结合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养结合的重要性

篇1

因此,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神奇魅力,首先要从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入手。而新教材的使用,正是为我们这一做法的实施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与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

一、新教材体现了“动”中学的思想,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遵循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本着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双基”、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传统体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突出了人文主义思想,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充分体现了“动”中学的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自然。如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就是让学生通过模仿、探索身边及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让学生知道音乐每时每刻都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聆听,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最寻常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通过用简单的材料模拟创造各种声音的声响,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给学生创设创造音乐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享受创造音乐带来的快乐,最后,可以把听到的声音和编造出的声响用一种符号表现出来,形成声音图谱,还可以用声音编织成故事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集中体现了编写者用声音启发儿童,发展儿童感受、模仿和创造声音的能力的意图,尤其是“用声音编织的故事”,改变了音乐创作就是作曲的旧观念,有机地将声音、想象、创造、表演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动”中寻找、探索声音,在“动”中加以体验,给初入学的孩子以广阔自由的创作空间。通过一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蕴藏着极其巨大的创造力。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与其拥有的知识量和技能并非一定要成正比的,人知识的多少,智力的高低可以决定的只是一个人在创造中可能达到的层次与深度,知识拥有量不起决定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是创作的动力之源,有了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创造性。

二、音乐与多元文化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2

【关键词】 尿沉渣分析;仪器法;审核;人工镜检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IQ200 automatic urine analysis in audited positive images. Methods 500 cases of morning urine were collected for testing, analysis,and comparison.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fungus,red blood cells and crystallization in urine sediment detected by IQ200 urinary sediment analyzer was 3.8%,13.6%,11.6%,respectively,and 4.0%,13.0%,11.8%,detected by manual microscopic examination.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authenticity and objectivity of urine analysis report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staff and image examination of IO200 urine analysis.

KEY WORDS:Urine analysis;Equipment;Audit;Manual examination

IQ200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具有快速、简便、自动化程度高、适合于大批量样本检测等优势, 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本实验随机选取500例住院患者晨尿标本,用该分析仪对真菌、红细胞及结晶进行检测,并根据图形对其结果进行审核,将审核前、后结果与人工镜检结果对比分析,以了解IQ200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结果审核的重要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随机选取500例本院2008年1~6月住院患者晨尿标本。

1.2 仪器与试剂

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美国产)及配套试剂,均为原装,阳性质控物批号4750046,阴性质控物批号4750058,校准物和调焦物批号均为 4750060。

1.3 检测方法

用一次性清洁尿杯,随机留取住院患者清晨中段尿500份,留20ml。每份尿液检测前均充分混匀,分为2管,第1管作为仪器检测用,第2管作为人工镜检用。所有第1管尿标本均按IQ200尿沉渣分析仪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用质控物对仪器进行质控。由有多年检验工作经验的高级职称人员(事先进行过专门培训,充分掌握了仪器检测图像的识别技术),对仪器检测结果进行审核,分别记录审核前后真菌、红细胞和结晶的结果。同时将第2管尿标本定量离心后进行人工镜检,所用步骤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进行,并记录红细胞、真菌和结晶的结果。

1.4 阳性结果判断

本院用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建立的真菌、红细胞和结晶的正常值范围分别是0~5个/μl、0~15个/μl、0~2个/μl;用人工镜检建立的上述正常值范围分别是0~1个/μl、0~6个/μl、0~2个/μl。超出上述范围即为阳性。

2 结 果

500份尿标本,IQ200分析仪检测审核前、审核后和人工镜检,真菌的阳性率分别是2.8%、3.8%、4.0%;红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17.8%、13.6%、13.0%;结晶的阳性率分别是9.6%、11.6%、11.8%。审核前的结果(特别是红细胞)与作为“金标准”的人工镜检法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 IQ200审核前、后和人工镜检结果比较 与人工镜检比较,*P

3 讨 论

IQ200是最新型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主要特点是采用了高速频闪光源和电视摄像的光学系统,每个检测标本由动力学流动进样到一个流动的标本室,在位相差显微镜下,由数码像机拍摄500帧高位视野照片,再由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尿中有形成份的大小、对比度、形态、质地特征进行提取分类,各种成份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其形态,并可任意选取可疑的成份进行人工复核,是一种全新的分析技术。在含杂质较多的标本如酵母菌、非结晶形结晶多的标本,其出现假阳性比例较高。因标本中杂质太多导致图像模糊,加上真菌、圆形草酸钙结晶大小及形态和红细胞非常相似, 可导致IQ2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误判为红细胞,非晶形结晶易误判为真菌等[2]。

为减少漏检与误判,提高准确性,我们认为应加强对检验结果的审核,特别是误判率较高的真菌、红细胞、结晶等,可很大程度地降低假阳性图像误判的发生。本次实验审核前的结果与作为“金标准”的人工镜检法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审核后的结果与人工镜检法的结果十分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所以,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严格进行尿沉渣分析仪的图像审核,对有疑问的结果必须借助人工镜检和其他特殊化学方法加以确认而不能为追求速度而简单地凭仪器初审核发结果,这对真实和客观的报告尿液分析结果非常重要。

篇3

Effect of nourishing yin and tonifying yang Chinese medicine on serum sex hormone levels and pregnancy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combined infertilityZHANG Xiaofang, ZHANG Yiqun.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Ningb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Ningbo 315010, Zhejia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ourishing yin and tonifying yang Chinese medicine on serum sex hormone levels and pregnancy outcome for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combined infertility. Methods: 98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combined infertility in the gynecology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n=48)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ovulation induction treatment, and study group (n=50) were given nourishing yin and tonifying yang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serum sex hormone levels and pregnancy outco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Nourishing yin and tonifying yang Chinese medicine, Endometriosis; Infertility; Pregnancy

【中图分类号】R711.6【文献标志码】A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占育龄妇女人群的10%~15%,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占30%~50%[1]。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治疗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和难题,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等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但如何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结局成为了临床棘手问题[2]。本研究表明滋阴补阳中药有助于提高不孕症患者妊娠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妇科住院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行腹腔镜辅助下异位囊肿开窗术,穿刺术与异位囊肿剥除术,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妇科检查结果明显改善,B超检查正常,且双侧输卵管通畅患者98例,全部患者对本研究试验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0例,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30.96±5.12)岁,不孕症类型:原发性不孕症24例,继发性不孕症26例,病情分期:Ⅰ~Ⅱ期17例,Ⅲ期17例,Ⅳ期16例,不孕症病程(3.42±0.85)年;对照组48例,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1.11±5.09)岁,原发性不孕症25例,继发性不孕症23例,Ⅰ~Ⅱ期16例,Ⅲ期18例,Ⅳ期14例,不孕症病程(3.51±0.9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不孕症类型、病情分期、病程等基线资料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诊断标准(1)子宫内膜异位症[3]:腹腔镜下盆腔器官(子宫直肠窝、子宫阔韧带、子宫骶骨韧带、卵巢组织粘连处均找到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进一步病理检查证实)。(2)不孕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定义[3],婚后同居≥1年,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不能生育,其中原发性不孕是指一对夫妇暴露于妊娠可能(生育要求而未避孕,性生活正常)≥1年而未成功受孕者,继发性不孕是指具有妊娠史,暴露于妊娠可能≥1年而未成功受孕者(哺乳期闭经期除外)。(3)妊娠:尿妊娠试验阳性即可诊断为妊娠,B超检查显示宫腔内孕囊和胎心搏动,诊断为临床妊娠[4]。

1.2.2纳入标准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的诊断标准,育龄期妇女且具有生育要求的腹腔镜术后患者。

1.2.3排除标准由于输卵管、卵巢、内分泌等原因导致的不孕症,合并高血压、心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造血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男方生育能力异常,合并精神性疾病和过敏体质患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促排卵治疗,即枸橼酸氯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商品名:法地兰,生产企业:CODAL SYNTO LTD(高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91079)75mg,口服,1次/d,或来曲唑(Letrozole,LE)(商品名:芙瑞,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1001)5mg,口服,1次/d,联合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hin,HMG)(生产企业: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40097)75IU肌注,1次/d,当B超显示卵泡平均直径18~20mm时,当晚给予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生产企业: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73)10000IU肌肉注射。研究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采用滋阴补阳中药治疗,卵泡期(月经第5d)服用滋阴奠基汤(菟丝子10g、女贞子10g、山萸肉10g、山药10g、白芍12g、当归10g,熟地黄15g),直至B超监测排出卵泡即将滋阴奠基汤换成补阳助黄汤(巴戟天12g、紫石英10g、杜仲10g、川断15g,党参10g,补骨脂12g),直至月经来潮时停药,经期不服中药。中药1剂/d,分两次口服,服药期间根据中医证型加减,合并痰湿内阻证加半夏10g、陈皮8g、香附8g、苍术15g等,合并瘀血阻滞证加红花9g、丹参12g、赤芍9g、桃仁9g等,合并肝郁证加合欢皮10g、郁金10g、柴胡10g等。全部患者均在B超监测排卵后开始予地屈孕酮10mg,2次/d,连续应用12~14d,治疗3个月。

1.4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治疗3个月,观察随访2年。

1.4.1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评估临床疗效,其中血清β-hCG阳性,B超检查显示孕囊和胎心搏动则为痊愈;治疗周期中B超检查显示有排卵但未成功受孕者则为有效;治疗周期中B超检查显示无优势卵泡则为无效。治疗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全部患者随访至胎儿分娩,记录自然流产、异位妊娠、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比例。

1.4.2血清内分泌性激素水平于hCG注射日8:00~9:00am空腹采集静脉血液标本5mL,低温分离血清,低温冰箱备存待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总睾酮(testosterone,T)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3排卵周期月经周期第9d开始采用阴道B超监测卵巢发育,卵巢

1.4.4妊娠结局采用电话、门诊和家庭等随访方式追踪患者的妊娠情况,统计分析两组妊娠结局指标,比较两组自然妊娠、自然流产、异位妊娠、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率的差异,其中不良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剖宫产率。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结果

2.1组间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组间血清内分泌性激素水平的比较

hCG注射日,研究组血清内分泌性激素(E2、T、L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组间妊娠结局的比较

研究组不良妊娠率为9.52%(2/21),对照组不良妊娠率为60.00%(6/1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子宫内膜、内分泌、排卵、囊肿和输卵管等原因导致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常规采用腹腔镜、促排卵药物治疗、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三部曲”是该疾病的基本原则[6]。但部分患者经促排卵药物治疗仍未能成功妊娠。相关研究显示,滋阴补阳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7]。子宫内膜异位症归属中医“痛经、不孕”等范畴,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生殖,为阴阳之根,胞络系于肾;脾主统血,气血为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脾气虚则运化失职,浊气不降。肝肾脾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肝肾虚而失其所养,肝郁则血气不畅,离经而出血,脾虚而肝郁,肝郁而气滞,气滞而淤血[8,9]。因此,采用益气补肾、散坚软结为治疗该疾病的基本治则。滋阴补阳中药有助于调节细胞因子和激素水平,同时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功能,促进细胞凋亡,改善血液循环,逼近显著改善月经疼痛,月经不调和不孕症等情况,同时,药物无明显不良反应[10,11]。因此,滋阴补阳中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和预防复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关于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甚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用滋阴补阳中药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促排卵治疗患者,显著增加内分泌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量和优势卵泡数量,同时显著增加排卵率和妊娠率,降低不良妊娠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滋阴补阳中药在改善妊娠结局的机制体现在:(1)中医学认为:肾在女性生殖机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滋阴补阳中药以“肾主生殖”、“阴阳转化”等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卵巢周期性变化,建立月经周期规律的中药调整治疗体系。滋阴补阳中药分为滋肾阴(滋阴奠基汤)和补肾阳(补阳助黄汤)两时期,有助于调节阴阳平衡[12]。(2)滋阴奠基汤发挥维护和促进阴长等作用,其中通过维护性激素水平显著增强[13]。同时,阴长主要促进精卵发育和成熟,促进子宫内膜增厚,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和改善排卵状况,增加妊娠率[14]。(3)在阴长精卵发育成熟时,发生阴阳转化,气血变化剧烈排出卵子,此时开始阳长;补阳助黄汤有助于增长阳分,有助于促进经间排卵期卵子排除,促进卵子温氧和输送;通过阳长促进生殖功能的生长发育,降低自然流产、异位妊娠和胎盘早剥等不良妊娠现象,降低剖宫产,改善妊娠结局[15]。因此,滋阴补阳中药有助于改善性激素水平和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滋阴补阳中药有助于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与排卵情况,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Alkatout I, Mettler L, Beteta C, et al. Combined surgical and hormone therapy for endometriosis is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y, 2013, 20(4): 473-481.

[2]Fawole AO, Bello FA, Ogunbode O, et al. Endometriosis and associated symptoms among Nigerian wome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 Obstetrics, 2015, 130(2):190-194.

[3]冯晓冰.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5,30(8):1259-1260.

[4]周芳,周学梅,罗丹枫.亮氨酸氨基肽酶在妊娠妇女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中国妇幼保健,2015,30(9):1335-1337.

[5]萧洁媚,卜亚丽,叶敦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治疗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疗效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3):333-336.

[6]Timoh KN, Canlorbe G, Verollet D, et al. Contribution of sacral neuromodulation to manage persistent voiding dysfunction after surgery for 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 with colorectal involvement: preliminary results. 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2015, 190(1): 31-35.

[7]王敬华,祁建青,任琼珍.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国妇幼保健,2015,30(9):1353-1355.

[8]陈沛明.血府逐淤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0):1712-1713.

[9]陈小平,陈靓芬,黄丽萍.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腹腔镜对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MCP-1,RANTES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4):319-322.

[10]Ahrens T, Silveira CGT, Banz-Jansen C, et al. Evaluation of YB-1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2015(191): 68-71.

[11]田晓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轻型表现患者腹腔镜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对VEGF和IGF-1的影响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9):3112-3114.

[12]沈霞,邹奕洁,谈勇.滋阴补阳中药联合人工授精术对助孕周期卵子绩效的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2049-2052.

篇4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56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量13.26%,预计到2020年,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增长,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主要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建立十分迫切,我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若干意见》(2013)、《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2015)等文件,要求各地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进程最快、高龄化率最高的国家,在养老服务方面起步较早,尤其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上可以为我国的医养结合模式提供借鉴意义。

1日本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国家,数据显示,1985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10.3%,而2013年数据显示该比例已经高达25%以上,日本的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在对待养老问题方面,日本早在1963年就设立了长期照护机构,在2000年开始实施长期照护保险,因此日本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起步较早,值得借鉴,其主要模式包括:第一,日间照顾中心。日间照顾中心的开设主要为一些需要日常生活照顾以及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老人提供,照顾中心责接送老人,由专业人士进行专业的照护。第二,特别养护之家。主要由护士、介护士等人员组成,负责照顾老年痴呆老人以及一些失能老人。第三,老年福利中心。主要对属于本辖区的内的老年人提供体检、保健服务以及健康教育等服务。同时老人可以根据自理程度和患病严重情况选择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需求。

此外,日本的养老机构还将内置的医疗机构外包给医院进行经营管理,可以集中两者的优势,为老年人提供“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老年环境。日本早在2000年就实施了介护保险,介护保险的推出既可以为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介护服务,同时还可以为处于40到64岁之间的疾病患者提供介护服务,日本介护士上岗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且在通过国家的资格考试后才能够正式从事介护这一行业,提高了日本介护服务的质量。

2我国医养结合的主要形式

2.1在养老机构中增加医疗机构

通过政府出资建设,在民间组织的帮助之下,将医疗机构引入到养老机构中或是将医院的资源与养老机构进行整合,可以为老年病人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例如,天津泰康老年公寓、长沙第一福利院等。

2.2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

通过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医疗机构中的医生和护理人员会定期到养老机构为老人进行治疗和护理,并且在老人突发疾病时可以直接与医院直接联系,减少了老年人路途上的奔波。例如河南郑州的第九医院与31家养老机构进行合作。

2.3医疗机构向医养结合机构转型

通过对现有的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对资源进行整合,对医院进行转型和调整,从以前的单纯提供医疗服务转为提供医疗和养老双重服务。通过对医院现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双重需求。例如,北京市化工医院通过转型变为老年护理医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加养老服务。

3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3.1政府多头管理,政策落实困难

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需要涉及到民政部、卫生部、社保部等多个部门,虽然在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中对各个部门都有分工,但是由于各个部门的性质差异,难免会存在部门“多头管理”或是“多头不管”的现象,导致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例如,民政部在进行审核时,需要涉及到对医护人员的审核,但这是卫生部的工作。同时政府为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而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由于涉及到多个部门,容易出现不配合现象,政策落实困难。同时政府对于不同模式的医养结合没有采取公平对待的态度,往往更加偏向于养老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而对医院的转型却缺乏扶持力度。

3.2服务收费水平偏高,服务内容单一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因此在收费上比普通的养老机构费用要高,这与患病老年人、失能老年人等需要照护的老年人的收入状况不符,因此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逐步为转为富人设计的疗养机构。根据调查显示,各个地区的医养结合收费大约是当地人均收入的2到3倍。此外,由于我国医养结合处于起步阶段,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了解不全面,我国医养结合模式提供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无法契合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一些大型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忽视了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和日常体检等工作,而一些小型的医养结合机构只能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

3.3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主体积极性不足

传统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筹资机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由于刚刚起步,并没有形成稳定的筹资来源,社会力量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同时医养结合机构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较高,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工作人员的工资并不高,导致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而且医养结合中通过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协议共同提供服务中,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老年人突发疾病时,不能保证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4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对策

4.1健全政府管理机制,落实各项优惠措施

政府应该意识到多元主体的整合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医养结合的重要性,将之纳入到我国发展规划中。民政部、卫生部、社保部等多个部门应该加强联合,明确自己在医养结合中的地位,打破各机构之间的条块分割,共同参与到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中。此外,政府应该采取各项优惠措施,提高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从社保基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支付医养结合费用。政府部门还应积极进行审核,将优秀的医养结合机构设为医保定点。

4.2多种模式并举,满足老年人多元需求

日本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医养结合体系,老人可以根据自理程度和患病严重情况选择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需求。我国医养结合的三种主要形式分别适合于不同的老年人群,养老机构中增设医疗机构适合于身体较好或是患慢性病老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适合于健康程度较好老人;医疗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适合于身体状况不好、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因此我国在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时应该多种模式并举,加强医疗和养老的联合,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4.3提高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完善服务方式

对于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可以鼓励养老机构参照医院的标准,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同时将医疗机构外包给医院进行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的规范性和效率。对于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可以加强养老机构与周边医院进行合作,解决老年人的治病问题。同时应该鼓励一些医院和符合条件的社区向长期护理、康复等方面转型,不断提高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完善服务方式,满足老年人对于养老和医疗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5

1、“以药养医”问题形成的背景

1.1 以药补医的重要性。“以药补医”是我国在建国初实行的政策。当时国家经济比较困难,无力对医疗机构进行全额补偿,但为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维持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实行了“以药补医”的特殊政策,此政策对中国医疗体系——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构建和发展起了历史性的作用。

1.2 以药养医的形成。我们医疗机构过去有三个补偿形式:财政补助、医疗服务价格收入以及药品加成收入。在前两个补偿不够到位的情况下,并随着政府对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的改变,药品加成收入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在医院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由1980的 39.4%,到1994年变为50.3%,1998年~2005年则变为46.21~42.75%,成为医院补偿的主要渠道,导致医院收入中劳务收入偏低,药品收入过高,以药养医的现象就此形成。

2、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危害

2.1 公立医院医务人员问题

2.1.1 在“养医”的掩护下,一些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盲目追逐经济利益,医疗行为扭曲,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甚至存在擅改化验单、夸大病情、诱骗消费者住院、买药等行为。还有一些医生为获取高额提成,通过多开药,开高价药、进口药,增加不必要检查项目等,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造成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而湖南新化县医生张计平曾无奈地说:“因为没有基本的保障工资,我们在积极诊疗中打起了病人的主意,最终没能守住医务工作者的道德底线。”

2.1.2 二次议价问题层出不穷,如,某中药饮片的公司批发价是5元/kg,医院院长与该公司私下沟通,账单上就是 26 元/kg,然后按国家规定的 35%的利润,患者就承担 35.1 元/kg。若按5元/kg的进价,患者只承担 6.75 元/kg。那么患者多承担的29.35元,有21元是院长一个人获得,医院、医生都得点少数,可医院、医生还背着“操纵看病贵”这样的臭名。所以,如果只取消“以药养医”,而不根除其背后的“开单提成”制度,贿赂、二次议价等问题仍然存在。

2.1.3 因政府投入不足,医院必须靠自己创收。所以只能使用以下的几种方法:①卖贵药,多卖药,甚至收取医药公司的提成;②不合理检查,过度检查;③滥用高端器材。而医院这种创收的方式,不仅严重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2.2 政府管理问题

“以药养医”还淡化了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由于医疗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医生是医疗市场的供给者,同时他们又决定着患者对医疗产品的需求,供给与需求不能相互制约,市场均衡点可以由医生随意决定,从而必然导致效率损失。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在市场监管方面做的不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3、解决措施

3.1 引入市场竞争。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首先,保障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选择权,职工可以在若干个定点医疗机构选择就医,形成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其次,职工可以在医院购药,也可以持医生处方在若干个定点药店购药,形成医院和社会药店之间的竞争机制。

据研究表明,国外以市场经济规律按严格的成本核算办法来确定价格,是把医务人员的劳动报酬和技术服务,房屋、设备、仪器等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水、电、汽、日常消耗品等都计入医疗服务成本,所以西方国家医务人员,特别是医师,其劳动报酬是社会上各行业中最高者之一,技术服务收费昂贵。所以,我们也可以类似的进行以技养医的政策,如,对各岗位的医师进行技术、效益分层。

实行医师多点执业。目前我国对医疗人才是封闭式的管理,医师为医院所有,不能到另一个医院执业。但其实为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可以规范医师多点执业行为,正式实施这个政策。并将医生在各个点执业的绩效一起算入其总的绩效评估中,并影响其职称、能力的评选。

3.2 加强政府管制。有研究显示,每增加对医院100元的外部投入,可以减少社会666元的药品费用负担。但其实,这种财政投入不一定非要通过额外增加财政负担的形式,比如,作为过渡政策,可以考虑把医院从“以药养医”中获得的那部分加成,通过税收的形式收归财政,然后通过转移支付补偿非营利性医院,从根本上实现医药分开,切断导致药价虚高的利益链条。

而医药分开必然涉及药房的改革,药房改革分两步,纯收入要上缴,这是第一步。交给卫生行政部门,建立财政专户,根据医院考核的综合指数合理返还,比如说医院的服务质量、床位利用率、事故率等。但一定不要根据医院其药品收入上缴的多少确定返还数量,这样就切断了药品收入和医务工作者收入的直接利益关系。第二步,医院的药房变成自主经营、照章纳税的法人实体。无论这个实体是否是医院办的,它的财务必须完全独立,要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存在。

实施多种形式办医,满足不同层次需求。要按照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并制定不同的财税、价格政策,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对医疗服务的不同需求。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服务体系,形成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更好的满足不同疾病对医疗服务的不同需求。还有,在大力发展民营非营利性医院的同时,可以通过改制,适当减少过多的公立医院数量,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使后者的药品费用降低,并进而抑制其他类型医院的药品费用,形成社会药品的全面下降。

政府还要对卫生工作实行全行业管理,进行医疗资源优化重组。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调整和控制包括床位、人员、设备已经医疗机构在内的卫生资源存量和增量。逐步实行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

推进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整顿药品流通秩序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加大药品生产结构调整力度,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以产权、产品、市场网络为纽带,组建规范的公司,建立商贸、工贸或科工贸结合的大型企业集团。规范产品供求双方的行为,加强对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执法监督管理。

作为需求方的病患与作为供给方的医疗卫生系统需找到一个平支点,而这个支点不能由医生随意决定,需要由政府掌控。医改方案和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意见提出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在过渡期间改革药品价格管理。在药品定价方面, 实行政府定价、 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3种方式。

总之,遏制“以药养医”问题必须从各方面来做,除了改变从前的弊端,我们还要寻求新的系统,以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以技养医”才能使医院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与一般商品生产和服务相比,医疗服务技术和劳动价值有5个方面特点:(1)培养成本高,知识更新快。 (2)劳动强度大,特别是脑力消耗强度大。 (3)工作时间长且不规律。 (4)技术风险高,工作压力大。 (5)经济风险大。医疗机构是知识密集型单位,且劳动强度大,医疗风险高,而其价值在医疗服务收费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我们目前医疗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药品供应、设备检查和材料消耗上,而不是医疗服务的技术和劳动上,所以导致医护人员劳动价值的扭曲,所以在克服 “以药养医”和“以械养医”的同时,必须加大“以技养医”的力度。按照医疗服务补偿合理成本的要求,结合政府财政投入情况,要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主要是体现技术和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包括诊疗费用、护理费用、手术费、住院床费、药事费等。医护人员劳动价值得到体现,会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从而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但“以技养医”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是真的将药费降下来;其次,进行医疗服务成本核算;再次,培植市场竞争机制;另外,还需要一些听证会等大众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魏祖志 “以药养医”问题的解决路径探索——基于公共产品角度分析

[2]中国社区医师网网友 “以药养医”本身就是伪命题 中国社区医师 管理在线 2012年5月13日

篇6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医疗网底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而服务于医疗网底的乡村医生还处在待遇偏低、老无所养的执业环境中,笔者认为要建设好农村医疗网底,乡村医生的地位不可忽视。为了能够让乡村医生获得合理的待遇,目前有些省市开始尝试“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制”,笔者从事基层医疗工作多年,认为做好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应首先明确以下三点:

一是绩效考核不是绩效工资。目前,村卫生室有多种举办形式,如村委会举办、乡镇卫生院举办、乡村联办、有执业资格的个人承办等,不属于事业单位,不具备实施绩效工资的条件。因此,对乡村医生绩效考核,特别是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不应等同于乡镇卫生院的绩效工资。国家从2009年10月1日起,在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一些有条件的地区也在积极探索在村卫生室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以及“零差率”销售。这样,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下的村卫生室人员工资模式,势必会受到影响。

二是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是减少乡村医生收入,而是奖优罚劣,逐步提高乡村医生工资待遇。目前乡村医生多数仍然“半医半农”,工资待遇普遍较低,主要依靠乡镇卫生院药品“返利”和每月几百元的工资收入,严重影响了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不利于基层医疗卫生的发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明确了村卫生室以及乡村医生的公共卫生职责。对于承担社会公共服务的乡村医生,国家是否可以考虑将其纳入统一编制,明确乡村医生的性质,改善乡村医生福利待遇。

三是绩效考核目的是调动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利用农村有限卫生资源维护广大农民的健康。但是,目前乡村医生面临着收入偏低、政府补助不足、缺乏养老保障的窘境,乡村医生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在此基础上开展绩效考核,无异于“隔山打虎”。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乡村医生上访、事件日益增多,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可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多种方式予以解决。

目前,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制定了乡村医生补助政策的文件。笔者认为,国家应该将乡村医生纳入新农保统一管理,建立乡村医生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问题。

篇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23-02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缓解了这一局面,但国家和个人的医疗负担过重,依然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以下几点是重要因素:①我国在疾病的防治上长期存在着“重医疗、轻预防;重大医院、轻基层医院”的倾向。[1]“重医疗、轻预防”,对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资金投入少,公共卫生职能偏废,防治脱节。对于传染病,我国已经能够对其中的十几种进行疫苗注射等有效预防措施,但对于非传染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预防措施,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不能下降。社会老年化、社会环境变差、社会竞争压力增大等因素,也使得患病率增高。这都使得治疗疾病的总成本上升。“重大医院、轻基层医院”,医疗资源配置悬殊,使得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②诊疗技术快速发展。大型医疗仪器和设备层出不穷,治疗手段日益更新,伴随着的就是医疗费用无上限的上涨趋势,给国家和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③以药养医的弊端。国家对卫生部门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现象屡禁不止,加重了老百姓的医疗负担。

另一方面,亚健康状态一直困扰着人们,现代医学却一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 5%(第一状态),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也只占 20%(第二状态),75%的人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WHO 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2]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感觉倦怠、注意力不集中,或心情烦躁、失眠,或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或腹胀、便秘,或腹泻,或心慌、胸闷,甚至有欲死的感觉,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下降,然而体格检查并无器官上的问题。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包括:心理障碍、胃肠道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下降等。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除了疲劳和不适,不会有生命危险。

基层医院开展“治未病”工作能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疾病防治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四个方面。中医经典中有诸多论述,[3]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素问?八正神明论》谓:“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灵柩?逆顺》也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难经》中就有“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的说法,医圣张仲景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中也说:“见微知著,弥患于未萌,是为上工。”

基层医院开展“治未病”工作应以以下三个方面为主:

(1)宣传养生观念,普及养生知识。目前社会上有股“养生热”,但水平和目的都良莠不齐,人们难以辨别。有的人认为养生很难、很玄妙;有的人认为自己很健康,不需要养生,或不重视养生。医院应利用自身的权威性,以张贴宣传栏、发放养生知识手册、门诊咨询相结合的方式,为群众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和方法。中医养生包括调畅情致、均衡饮食、规律起居、劳逸适度、顺应天时等方面,能做到这些就是养生了。

(2)亚健康的调整。对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首先要让其有正确的养生观念和方法。其次,通过辨证论治,根据其具体体质或证型,开出具体的食疗方、膏方等,有条件的可以结合针灸、艾灸、按摩、推拿等方法,必要时,直接用中药进行调治。根据其实际生活情况,可以推荐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气功等锻炼方法,并提供可靠的学习途径。

(3)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一个特色疗法,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比较旺盛,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阳虚阴盛的宿疾得以恢复,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变异性咳嗽、鼻炎、慢性咽喉炎、咽异感症(梅核气)、关节炎、冻疮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

目前,医疗负担过重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模式已成共识。200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提出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2008年全国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治未病”健康工程旨在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已将“人口与健康”作为11个重点领域之一,明确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4]中医学丰富的“治未病”理论和方法,对于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长,将对我国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0-01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2014年末我国总人口数13.678亿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已超2亿。60周岁以上人口2.12亿人占总人口数15.5%,65周岁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总人口数10.1%。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高速发展阶段。

2010-2014年我国老年抚养比从11.9%上升到13.7%,劳动年龄人口需要抚养老年人数量增多,加重了家庭抚养负担。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却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未备已老特征明显。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重要性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空巢、失能老人分e占老年人口总数51.3%、18.3%。经济新常态下,人口老龄化加大经济发展压力,我国人口红利渐逝成为不争事实。发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多层次养老服务具有现实意义。其一就目前养老服务市场看,老年人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态势,老龄事业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发展老龄事业能够为待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缓解就业压力。其次老年人对家庭依赖重,人口流动性强导致越来越多老人不能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无法得到子女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居家养老是把服务项目延伸进家庭使老人能够得到服务又满足其精神慰藉需求。最后城镇化和现代化推动下,我国家庭呈现出规模微型化、结构扁平化特征,家庭养老功能急剧下降,传统家庭养老方式不足以应对高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

三、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养老设施不健全,养老服务供需不对称

老人对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关爱、文化娱乐服务需求增加,但目前大部分养老服务设施规模小、功能少。有些社区只能提供社区工作人员日常办公用地,没有多余场地建设养老设施。

2.缺乏医养护专业人才,存在医养分离现象

随着养老服务事业逐渐兴起,社会养老领域面临护理与医疗康复专业人才短缺的严峻挑战。虽然有些成功的养老服务试点中逐渐将医疗和养老相结合,但仍然没有普遍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我国养老存在“看病地方不养老,养老地方不看病”现状,不能有效整合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

3.缺乏社区养老服务信息交流平台

社区养老中的信息交流主要以社区管理中心为载体,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向社区提出申请并登记,社区派出工作人员进行上门服务。社区人手不够或可用资源不足不能及时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或者忽略老人需求造成信息交流不畅通、服务不到位等现象,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效开展。

4.政府在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定位模糊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大部分都是政府负责完成建设,基础服务工作也多由政府工作人员从事,政府定位不明确出现大包大揽、越位等现象。不能充分发挥市场对养老资源整合的基础作用、积压了社会组织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市场份额,压抑企业和社会组织活力和积极性。

四、关于完善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

1.合理规划用地,建立配套的养老设施增加有效供给

土地征用方面,政府、国土资源局要合理规划土地将养老公益性用地与商业用地区别对待,政府要求开发商在进行住宅规划时,小区内要建立适应老年人需求的配套养老设施,确保社区养老能够真正从空间层面上落实。

2.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建立医养护相结合的专业化养老服务

第一,通过政府补贴对现有人员进行定向专业培训,提供不同社区服务人员交流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第二,在高校开设与养老、护理相关课程培育专业人才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加强对专业学生培养,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服务团队人员数量和技能的不足。

3.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联动平台,发展智慧化养老

在大数据时代下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平台,逐步建立与老年人沟通便捷、服务及时的信息化服务网络。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OTO)可以使老人足不出户享受居家养老带来的一系列便利服务。为社区中需要提供服务的老人安装一键通电话,设置儿女电话、社区电话、急救中心、报警电话、火警中心等快捷键解决子女上班无人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

4.构建“看护四边形”养老方式,发挥多元主体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通过构建以政府、市场、非盈利组织/社区、家庭四方联动的“看护四边形”养老方式,加强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合作”与社工、义工、护工“三工联动”的整体效果并进一步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从政府角度看,政府要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并分清有效需求与潜在需求。通过制定和提供政策支持、宏观指导、评估、监督等方式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帮助有需要但没能力获得服务的老人获得合适服务,改善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现状。

从市场和社会角度看,要发挥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作用。充分挖掘社会闲置资源,将城镇中闲置的土地等资源经过一定程序,加以改造成养老机构、社区养老设施等增加养老服务供给量。

篇9

(一)医疗卫生公益性缺失分析

在医疗卫生领域,公益性不足一直被视为是多种问题的根源之一。“过去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给政策不给钱’,结果把公共医疗机构推上了市场,把营利驱动逼了出来,最终导致看病难、看病贵。”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医疗机构主要依靠以药补医和医疗服务收费维持运行,从而导致公共医疗机构看似“公益”,实则“盈利”。因此,面对医改困局,回归“公益性”成为破题之选。

(二)新医改的公益化方向

尽管众所期盼的医改最终方案至今“千呼万唤未出来”,但在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被明确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改公益性质渐明晰。

2008年医改新方案同样强调医疗服务回归公益性。今年的“两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副部长高强多次强调,“医改的核心是要体现公益性。”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联合新浪网对3718名公众进行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占94.9%)赞成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回归公益性,看来这的确是一个顺应民意之举。从民调高达94.9%的赞成率来看,大方向是找对了,但在“公益性”的具体落实上分歧还不小。

二、改革路径之争――政府和市场角色的确定

无论从经济学原理还是从公共政策出发,医改核心话题绕不开“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因为它关系到卫生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关于医疗服务应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医疗界和经济学界之间一直争论激烈。各方观点被舆论不断地划分为“政府主导派”与“市场主导派”。尽管学者们都不赞同这种划分,但公众仍可清晰地看到,“政府派”对市场机制在医疗领域严重失灵的担忧,而反对者却担心“政府主导”下是否有效率与竞争公平。

20年前,卫生部高层提出的“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被认为是中国医疗市场化的信号之一。但是,今天的中国医改却被公认“陷入怪圈”――市场化没有带来医疗事业发展,却导致了公众看病难和看病贵。对此方向性之争,最终以官方的明确表态而有了定论。2008年1月8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卫生是公益性事业,不能照搬经济领域的经验和做法。卫生部部长陈竺也明确表态,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

医改方案既要体现政府主导、社会公益性的特点,也应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不能影响医疗科学水平的提高。“我们不能因为一顶‘公益性’的帽子而忽视医疗行业的特点。”中国医改不成功的根源与其说是医疗服务的市场化,不如说是在市场化过程中政府职能的缺位。因此,中国医疗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战略性选择,并不是放弃市场化,而是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探寻国家介入与市场竞争有效结合的新路。

三、医疗体制中的相关利益主体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制度的功能或效果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制度通常是社会行动者的行动背景或者可资利用的资源。在行动者的实践活动中,往往会对制度进行再阐释、改进和创造,从而促进制度的意外功能或效果。正如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所言:“在人的社会关系中,个体行动者是唯一的活动对象。他们有意无意地通过应用各种资源,来左右事情的发生”。另一方面,制度与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它们之间的关系状态会对制度的预期功能或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当环境满足制度的预设条件时,可能会促进制度的预期功能或效果,而当环境不能很好地满足制度的预设条件时,制度的功能或效果就会偏离制度设计的初衷,甚至与制度设计初衷相悖。

“病有所医”是13亿中国民众的殷切期盼,也是政府不懈努力的目标。然而,受制于体制、经费等深层次问题的影响,医改的步伐仍显沉重。对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所涉及利益相关方进行分析,分析其对医改推行的“动阻力”,是我们找出医改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医疗机构

公立医院要坚持实现政府主导这一基本原则。现在医院的定位很尴尬,说是事业单位,可职工的工资不保,要自己养活自己。医院负责人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经营上,医院设立经管处,围绕经营来开展工作。说医院是企业,国家又未按法人治理结构来设置,没有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同时医院还承担着社会责任。

据分析,近年来,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对卫生投入的方向和重点发生了改变,药品加价率低,医疗服务成本未能得到合理补偿。现在,公立医院的支出很大,要补偿其支出,主要有3个来源,第一是财政补助,即政府投资;第二是医院服务的收入,住院费、挂号费、手术费等;第三就是药品批零差价。现在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大概占医院总收入的10%不到,所以公立医院主要靠提供服务和药品来补偿它的支出。这种过度的市场补偿,导致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大处方等种种不规范的行为,造成“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

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院通过药品价格加价收入弥补其财政投入不足所需的运营和发展费用,被称为“以药养医”。 资料显示,医院总收入的50%~70%是药品销售收入,“以药养医”状况严重。现行“以药养医”制度使得定位非盈利性质的医疗机构不得不同时扮演逐利机构的尴尬角色。医院收入、科室奖金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药品创收。

(二)生产销售药品的企业

1.医药生产厂家。厂家的收益几乎完全来自于销售药品的所得。一种常用药品往往有数十上百家生产厂家,它们的差别主要在于品牌和知名度。厂家之间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由于医药市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药品的定价权又通常为物价部门所有。为了让自己的药品有更好的销路,只有出让部分利润给药品销售终端的医生和药店。对医药生产厂家来说,在医药行业的规制中,药品的定价更加透明,利润空间减小,必然面对收益的减少。

2.药房(店) 。医院药房(店) 作为药品销售的终端,对药品的流通往往起着支配的作用。由于药品生产厂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类但不同品牌的药品根本上具有同质性。要打开药品的销路,必然要在药店和药房上多下功夫。药房(店) 采购的具体负责人具有对药品提供商“生杀予夺”的大权。因此,药店动辄收取少则几千,多则数万的“进店费”就不足为怪了。行业混乱由此滋生。其实,药品的利润在出厂后被层层盘剥,而厂商所得,比较药房来说只占少数。这从根本上是由于它们在市场上的地位不平等造成的。这种不平等地位如不改变,局面就难以有所改观。

(三)医生

医生从事的是高脑力、高风险的工作,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思想压力,工作严谨、强度大是其特点。与其付出相比,大多数普通医生的待遇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以药养医”的现象就比较容易出现。

《生命时报》联手搜狐网健康频道、丁香园网站进行了网络调查《中国医生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并在全国8个城市的19家医院的医务人员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一期推出“老百姓如何评说医生”,共2067名网友参与了此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做医生并不被多数人认同,不少百姓认为他们受尊敬程度比过去下降、“收入低”、“没时间顾家”,医生队伍甚至可能“后继少人”。这里面虽然有个别医务人员医德、医风下降的原因,但医疗卫生体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医生也有很多的苦衷和无奈。

因此,应承认医疗服务的应有价值,以及形成与之相对称的制度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工作热忱,杜绝灰色收入。如果医院维持目前的经营模式,自谋发展出路、以药养医,彻底杜绝灰色收入就很难做到,由此加重了患者负担,也加剧了医患矛盾。

(四)患者

篇10

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1-0100-0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近年来,虽有许多新的方法和药物应用于哮喘的治疗,但是其发病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的趋势却并未因此而降低。祖国医学将哮喘归属于“哮病”的范畴,历代医家根据《内经》“治未病”思想,均提倡哮喘疾病防重于治,其思想内涵贯穿于支气管哮喘防治的各个阶段。因此,中医药在防治支气管哮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挥了重大作用,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临床优势。与此同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人口与健康专题中明确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战略要求。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现代医学发展潮流有着理想的契合,因此,开展“治未病”理论在哮喘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至关必要。

1中医“治未病”的内涵

治未病理论最早见于《内经》,发展于汉代《伤寒杂病论》,成熟于清代《温热论》,历代医家对治未病思想均有所丰富和发展,是中医治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精髓所在。具体含义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现代医家认为,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中医药防止支气管哮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治未病”思想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应用

21未病先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灵枢・逆顺》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日: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药王孙思邈亦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由此可见,历代医家均强调未病先防的重要性。祖国医学将支气管哮喘归属于“哮证”范畴,认为哮喘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肺,渐及脾肾,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以痰浊蕴肺为标,以痰饮伏肺为反复发作的“夙根”。而痰饮的形成,是因为人体阳气虚弱,气化不行,水液停聚而致,以脾肾阳虚为根本。究其病因病机总归“宿痰内伏,每遇外感而诱发”。因此,祛除留伏之痰饮,才能拔除“夙根”,预防复发,为求本之治。而在哮喘未发阶段,采取温化痰饮的方法,以达中医防治哮喘的目的。其中,“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服防治哮喘是“治未病”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医温化痰饮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它是运用我国传统中医的“治未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天人合一”“内病外治”的中医理论思想而发展的特色疗法。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以及“天人一体、形神一体、心身一体、天人相应”的特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其理论含义为春夏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秋冬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冬季天气寒冷,人体内阳气下降,对于平素阳气不足、体内潜伏有宿痰的人,此时体内的阳气就更显不足,宿痰乘虚上犯于肺,阻塞呼吸道,引起哮喘病的发作或加重。夏季变暖,体内阳气上升,宿痰潜伏于体内,此时哮喘病人的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但发病之源却没能消除。到了三伏天,这时天气最热,体内阳气最盛,毛孔开张,大量排汗泻热。中医认为,肺与皮毛互为表里,此时如选用助阳开窍、祛湿化痰的药物,经过体表引入经络,透达脏腑,把痰邪从藏伏之处祛出于外,发于体表,由汗而解。“冬病夏治”就是在三伏天,天气最热之时,选择益肺、健牌、补肾等扶养阳气的药物研成细末,调成糊状,敷贴于相应的穴位上,既可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又可使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发挥药物的作用。此法可使自然界的阳气、人体自身的阳气和药物的性能共同发挥作用,纠正人体阳气虚弱状态,祛除体内留伏的痰湿水饮,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以达防治哮喘的目的。

22既病防变《素问・刺热篇》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哮喘是在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发作,患者出现痰鸣气喘等症状。此期治疗的重点在于缓解症状,改善病情。因此在此阶段应在明确哮证的病因病机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采取个体化治疗,同时更应该注意防止喘脱等变证的发生。以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为指导,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树立脏腑的整体观念,及时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使人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此外,明确哮喘发作期群体证候特征,结合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是“治未病”理论应用于此阶段的主要目的。

23瘥后防复疾病治愈以后防止再次复发,即“瘥后防复”,也是治未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气管哮喘在临床缓解期,常常是邪气尚弱或渐退,正气尚强或欲恢复之时,因此扶助正气是“治未病”思想在支气管哮喘“瘥后防复”阶段防治的关键所在[2]。从哮喘的病因病机方面来讲,首先要提高人体正气,尤其是肺脾肾3脏的阳气,以祛痰化饮。平时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因寒冷的刺激而诱发。饮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腻,辛辣甘甜,防止生痰生火,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并根据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止哮喘复发的目的。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其思维及内涵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是当今医学研究的主题,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历代医家防病治病,与现代医学所倡导的对于疾病要采取早期诊断、早期预防的思想不谋而合。是哮喘防治的重要法则,值得大家共同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9)06-1329-02

清代名医石寿棠,字芾南,江苏安东人(今江苏省涟水县),世代业医,至寿棠已历七世。石氏自入塾读书时,其父即授以医家言,命与四子书并读,朝而儒,夕而医,历数十寒暑如一日,虽习举子业,未尝或忘,官至孝廉。著有《医原》一书,写成于清咸丰十一年,岁次辛酉,即公元1861年。

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0篇,皆属医论性质。之所以名为《医原》,乃因寿棠针对当时不少医家对医学“昧于本原,而仅逐其末”为憾,遂著书阐析医原,谓“能达其原,而岐伯之奥旨,仲景之秘思,中法西法之妙用,一以贯之矣”。《医原》其立论在乎先识人身内景、脏腑形质、营气卫气、五行生克、百病提纲及手足经络、阴阳表里之义,次及内伤、外感、儿病、女科,标本虚实,无不洞悉原委,深中病机(本书光绪刊本“张序”)。又次则述及药性,有论无方。其对温热病的病因证治,颇有独到见地。石氏之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颇有启迪,旨在探求医学之原,对祖国医学理论颇多阐发,爱其精华,本文就《医原》一书,将石氏的学术理论及具有特色的临床经验,撷要述之。

1 首创“燥湿二气为百病纲领”之观点

石氏燥湿理论的中心思想,即是强调燥湿二气为自然与人体变化的主导之气,认为自然界阴阳二气上下交流变化就是燥湿二气升降相济的过程。由此,认为疾病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推其致病之原,“总不外天地阴阳之气,即不外天地燥湿之气”,并强调燥湿二气为六气之首,“为百病之提纲”,其论病处治,制方遣药,皆以此为基础。

石氏同时认为肺脏为一身之中心,其具体论证方法,则以“人身小天地”的类比来说明,以天之大,包乎地,肺居膈上,象天,而膈膜下三脏六腑,“主之者地气,而之以运行者,实皆天气”,由此证明肺在人身的中心地位。这种观点也为他的阴阳燥湿论提供了依据。他认为,“凡外感燥湿,种种见证,虽各脏腑本气自病,而要皆关乎肺。以肺为群气之宗,天无二气故也”。

在病因病理基础方面,石氏提出燥从寒热之化,热燥为本气、寒燥为化气、燥属阳中之阴等理论,认为燥湿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外感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风居于始者,风因燥湿二气所由动也;寒、暑居乎中者,寒暑因燥、湿二气所由变也;火居乎终者,火又燥、湿二气所由化也”。这就将外感六之邪都归结为燥、湿所致。外感燥湿与时令气候有密切关系,“在春为风燥,在夏为暑燥,在秋为凉燥,在冬为寒燥”;“在春为风湿,在夏与初秋为暑湿,在深秋与冬为寒湿”,此为时气主令。又如“久早则燥气胜,干冷干热则燥气亦胜”;“久雨则湿气胜,地气不收,溽暑阴冷,则湿气亦胜”,说明气候反常亦可形成燥湿,此乃非时之感。而内伤燥湿多由机体阴阳气血不和所致。燥湿二气在病变过程中,常相互转化,多兼夹出现。如“燥郁不能行水而又夹湿,湿郁不能布精而又化燥”等。其分析人微、立论精当,是对燥气病机理论的突出发展。六气化燥病机的提出,实为湿郁化燥病机之滥觞,也是对前人六气化火病机理论的发展。它突破了前人拘执予“秋伤于燥”的认识,丰富了燥气病机的理论。石氏在燥湿互化、六气化燥、以及燥胜则干等病机理论的发挥中,集各家之说而独述己见,皆有精辟的论述。

2 根据燥湿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在辨证方面,石氏重视天人相应之原则,强调人与自然之整体呼应的关系。在卷上首篇“人身一小天地论”中开宗明义论道:“人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于天地间,元处不与天地合”。重视阴阳五行之道。在此两者的基础上,强调湿、燥二气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揭示了燥、湿之邪致病的一般规律,认为,燥胜则干,“干则必缩,干则必硬,干则必动,干则必痿”,燥邪致病,一般具有“缩、硬、动、痿”等特点;湿胜则滥,“滥则必重,滥则必软,滥则必浑浊而不清明”,湿邪致病,一般具有“重、软、浑浊不清”等特点。诊疗时注重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辨别燥湿的不同,对疾病作出基本的判断。石氏对脉诊尤有研究,认为“病有燥湿,脉有刚柔”,“刚脉者,即古所谓弦、紧、动、涩、牢、革诸脉是也,按之有尖滞弹指之象,主阴虚之燥病”;“柔脉者,即古所谓濡、缓、滑、微、细诸脉是也,按之如丝线,湿泥柔软之象,主阳虚之湿病”。

在治疗方面,燥湿有外感、内伤之不同,治疗亦当内外有别,在外感燥湿的治疗中石氏强调以去邪为主,他认为治外感燥湿之邪无他,使邪有出路而已,邪从外来,必从外去,邪从汗解为外解,邪从二便解亦为外解。这种尽早祛邪,并恰当选择解表、清里、通利等祛邪途径的主张,有利于防止外感病的传变。内伤燥湿,则随病变之所在脏腑分而治之。总的原则是:“燥治以润,湿治以燥”。并且十分强调要分清标本主次而治之。如“因燥化而湿者,仍当以治燥为本,而治湿兼之;因湿化燥者,即当以治湿为本,而治燥兼之”。同时,还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治宜。如“西北地高,燥气胜;东南地卑,湿气胜;阴虚体质,最易化燥;阳虚体质,最易化湿;久旱则燥气胜,久雨则湿气胜”,治当“经权常变,不可执一”,总以燥湿二气为纲,充分体现了治疗学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在儿科学方面,石氏在继承钱乙“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及吴瑭“稚阴稚阳”等学术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小儿体质如花之苞,果之曹,稚阳末充,稚阴未长,脏腑柔嫩。揭示了小儿易于伤阴的体质特点。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认为小儿病不外乎“燥湿”,主要为“燥”的学术观点,并以“润法”贯穿其治疗始终,力求通过“润法”运用,一则纠正当时过用辛温香燥药之弊;二则存阴,濡润小儿病之燥,三则告诫父母们注意调护,顾护津液。此种治疗理念,在儿科治疗学上独树一帜。

在妇科学方面,除论治月经病之常外,更有独特见解。石氏探求病原,辨人气质,提出月经病乃血虚化燥所致(包括经病致血少,倒果为因者),治疗“宜滋燥养营为主。其因虚留滞者,佐咸柔以软之,辛润以通之……”。并且提出滋补肾阴、甘润滋燥,弥补了保胎法中养肾滋水、润燥安胎的内容,为临床的胎前调治开拓了新的眼界。同时根据临证经验,矫枉时弊,针对过用辛温走窜,提出辛润导淤与平润养血相结合的学术观点。反对辛燥破气行血,强调血虚化燥,力主辛润平润,开调治产后病又一有益途径,其润燥一法,足为后学之师。

3 以燥润来类分和认识药物

“病有燥湿,药有燥润”,石氏以燥润为纲,对临床常用200余味药分归两大类,对其刚柔燥润特性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草木虽微,其气味有阴阳之分,体质有刚柔之别”。“凡体质柔软,有汁有油者,皆润;体质干脆,无汁无油者,皆燥”。并进一步细加分析,认为润药有“辛润、温润、平润、凉润、寒润”之殊,燥药有“辛燥、温燥、平燥、凉燥、寒燥”之异,据“润”“燥”强弱程度又有“微润、甚润、微燥、甚燥”的不同。这种分类方法由于着眼点不同,与现在通用的药物分类法有异,足以补充现行的以药物功用分类之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中药理论的内容。

篇12

首先了解一下胃溃疡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溃疡病以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为临床特点,常伴有暖气、返酸、灼热、嘈杂等感觉,甚至还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在胃肠局部有圆形、椭圆形慢性溃疡。上腹痛多次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是典型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来的就是症状。

其次说说胃溃疡的传统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胃酸分泌增加和胃、十二指肠黏膜防御机能受损,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两个主要因素。治疗胃病的传统药物作用机理大多为治胃养胃,比如吃杀菌消炎,中和胃酸,强化胃动力等等。吃药治胃病,虽然可以使胃病症状得到暂时的缓解,但是大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患者多数反反复复,久治不愈。一般药物往往只是将表面症状减轻,只针对胃部疾病多种发病临床表现做应急处理,人们往往忽视病情。在病情稍微缓解时就不再继续治疗,表现为不痛了、不酸了、不胀了、不吐了就以为病好了,不再管它了。这样就造成胃病反复发作,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慢性胃病。

而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胃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分为胃寒、胃热、气滞、血瘀等证型胃病可分脾胃虚寒、脾胃郁滞、脾胃阴虚等症状。主要还是靠慢慢调理,宜少食多餐,以软食为主。

至此,我对胃病有了些最粗浅的认识,也终于明白那“三分治七分养”意义了。

针对患胃溃疡病的病人,如何利用药膳预防或改善

药膳是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

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且春季机体代谢增高、胃液增加,凡此种种,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更易引起或诱发溃疡病。溃疡病人除了应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防寒保暖、稳定情绪之外,更应该合理膳食,于是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整理出以下一些小“药方”【1】,基于药膳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用食疗法进补养胃,饱口福的同时解决困扰多年的胃病,何乐而不为呢。

1、鸡蛋壳焙黄研为细末,每次服6克,温水送服,主治胃溃疡。

2、红茶5克,放入茶杯中加沸水冲泡10分钟,调入适量蜂蜜、红糖饮服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3、牛奶250克,煮沸调入蜂蜜30克,温热饮用,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4、豆浆1碗,加饴糖15克,煮沸后晨起空腹服,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5、每日饭前1个香蕉(以未成熟者为好),主治胃溃疡。

这些都是些常见易得且美味的食物,适合长期食用。此外,我平时喜食汤、粥,对此也特别关注,现也整理出一些,以供参考。

1、 虫草百合鸭肉汤【6】

原料:冬虫夏草3克、百合25克、鸭肉100克。

制法:先将鸭肉炖30分钟,然后加入冬虫夏草、百合再炖20分钟,调味后饮汤并食虫草和鸭肉。

功效:健脾养胃并润肺补肾。适应:脾胃虚弱、肺肾不足,元气亏虚的患者。

2、 牛奶粥 【7】

原料:大米100克,牛奶500克

制法:大米淘洗干净,加水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成粥时,倒入牛奶搅匀,继续用小火熬煮约40-50分钟即成。可直接食用也可根据口味加糖或盐。

功效:补益气津养胃生肌。

适应:适合气阴不足的胃病,即气短、乏力、口干、内热的胃病患者,也适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3、双鱼汤【6】

原料:花胶100克,鲜鱼腥草100克

制法:花胶用水泡半天,切成细丝,加入1500毫升水,旺火烧开后,改小火熬煮约50分钟,再加鲜鱼腥草滚10分钟即可,调味后食花胶饮烫。

功效:清胃生肌止痛。

适应:胃热患者,即经常感觉胃里有灼烧感,及因热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4、胡椒猪肚汤【6】

原料:新鲜猪肚一个,白胡椒15克

制法:将胡椒打碎,放入洗净的猪肚内,用线扎紧猪肚切口,放入沙锅内慢火煮至烂软,汤中放入少许芫荽调味,将猪肚捞起,弃肚内胡椒,食肚肉饮汤。

功效:温中健脾、和胃正痛。

适应:胃寒患者,如经常因为吃凉的食物而腹泻的患者。

5、养胃佛手粥【6】

原料:佛手柑10-15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佛手柑煎汤去渣,再加入粳米、冰糖同煮为粥。

适应:肝郁、胃胀的患者。

6、桂圆松子仁汤 【7】

原料:桂圆40克,松子仁2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桂圆去壳后洗净,松子仁洗净,两者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用中火烧开,改用温火煮10分钟,加白糖,过约10秒钟关火即成。

功效:桂圆肉能补脾益胃、养血安神、益心补气。松子仁能滋阴、熄风、润肺。两者共食,更能起到养胃滋补的作用。

7、香菇粥 【7】

原料:小米50克、香菇50克。

制法:先煮小米粥,取其汤液,再与香菇同煮。

每日服3次,持续服用有效。

功效:大益胃气。适用于气虚食少,有开胃肋食用。

要把养胃当成一项长期的保健事业

保持身体健康是进行一切学习、工作的前提,不要等身体不适时才知健康的可贵,才想到治疗与养护,日常饮食中就该多多注意,现介绍一些养胃食物及相关药膳:

1. 五谷杂粮:梗米、玉米、粟米、高粱、小麦、莲子、荞麦、甘薯等

1)莲肉糕 【7】

原料:糯米500克,莲心肉、白糖适量。

制法:莲肉洗净去心,煮熟压烂碎,糯米与莲肉渣泥拌匀,加水适量,蒸熟,待冷后压平,切块,上盘后撒白糖一层即可。

功效:主治慢性胃炎。

2. 肉蛋类:猪肉、猪肚、牛肉、狗肉、鸡肉、鹌鹑等

1)葱姜养胃肚条【6】

原料:葱50克,熟猪肚500克,生姜50克,植物油9克,盐3克,料酒5克,味精1克

制法:把猪肚切成细条,葱切成段,姜切成丝,锅中注油烧热,爆香葱段,姜丝,烹入料酒,加入肚条翻炒均匀,加入盐烧熟,加味精即成.

功效:适用于胃寒,胃下垂,溃疡病患者

3.水产品类:草鱼、鲫鱼、鳝鱼、黄花鱼、带鱼等

1)鲫鱼糯米粥 【4】

原料:鲫鱼1~2条,糯米50~100克,调料适量。

制法:鱼去肠杂,与粳米煮粥,粥熟后将鱼骨刺去掉,加入调料即可服食。

功效:主治胃病,慢性胃炎。

4.蔬菜类:番茄、红萝卜、白萝卜、生姜、大蒜、大头菜、莲藕、南瓜等

5.水果类:苹果、香蕉、橙子、木瓜、甘蔗、大枣等

1)白玉木瓜汁 【7】

原料:玉米、白扁豆各60克,木瓜15克。

制法:将玉米、白扁豆与木瓜加水煎汁饮服。

功效:主治胃炎。

6.其它类:菌类、蜂蜜等

1)蘑菇养胃菜心【7】

原料:青菜心500克,干蘑菇50克

制法:把蘑菇用温水洗净,菜心根部十字劈开,洗净,炒锅加植物油至六成热放心菜心翻炒,加盐,鲜汤,白糖等佐料继炒至软熟捞出置盆内,再将蘑菇.料酒入锅加鲜汤煮沸加盐.味精.色薄芡,盛入菜心盆上,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胃炎,溃疡病患者适用.

2)淮山蜂蜜煎 【6】

原料:淮山30克,鸡内金9克,蜂蜜15克。

制法:淮山、鸡内金水煎取汁,调入蜂蜜,搅匀。日1剂,分两次温服。

功效:健脾消食。用于脾胃虚弱,运化不健之食积不化、食欲不振等。

对于患有胃溃疡病的病人,无论是治还是养,平时还要多注意调理,一是要放松生活节奏,二是把好饮食关,三是适当进行运动。长期坚持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对于胃溃疡的防治是非常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胃病诊断与中医治疗图谱》作者:姚保泰 郭之平 吕霞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09

【3】好大夫在线:haodf.com/

【4】《家庭医生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