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0 17:54: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医药零售行业现状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3] 中国产业信息. 2016年中国零售药店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EB/OL]. (2016-02-06)[2016-06-14]. .
[4] 全国药品交易会. 中国零售药店的渠道在变革[EB/OL].(2016-02-06)[2016-06-14]. .
[6]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2016-03-11)[2016-06-14]. http:// /zhengce/content/2016-03/11/content_5052267. htm.
[7] 尹子民, 刘文昌. 因子分析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4, 23(3): 29-32.
[8] Niu D, Tian J, Ji L. Research on Chinese cities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in SPSS[C]//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Service Science (ICSESS), 2011 IEE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1: 868-871.
[9] 吕冰, 姚凤, 王璐, 等. 我国与部分国家及地区零售药店监管与药学服务模式的对比分析[J]. 中国药房, 2016, 27(4): 569-572.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2107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医药行业作为朝阳产业也在迅猛发展。总理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从目前情况来看,传统医药企业普遍经受着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例如以天猫医药馆为代表的平台型医药电商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大力整合医药供应链资源;好药师则发力B2C电商,谋求线上线下的高度整合;更有大量的创新移动电商医药渠道、医生P2P平台等,这些无不对医药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产生重大冲击。从长远来看,医药企业未来发展势必应该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做到顺势而动。另外,中国医药市场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知名外资药企,这对国内医药企业又形成了另一重大冲击,大多数中国药企尤其是中小型药企与其相比,明显缺乏竞争优势,尤其在互联网领域,更是难以与发达国家抗衡。因此,中国医药企业如何改善传统的线下经营模式,制定有效的互联网发展对策,从容应对全球化的竞争环境,提升国内外的竞争实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我国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求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行业自身内在规律,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策。这有助于尚未成熟的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认清发展道路和目标,能够有效推动医药企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顾客对医药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以至于有力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我国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本部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从2005年药房网获得第一张医药B2C牌照以来,医药电商经过了十年左右的发展。据统计,2014年我国网上药店总销售额达68亿元,2015年已突破百亿元大关。
现有医药电商模式包括B2B 模式、B2C模式、O2O模式。其中,B2C最多,B2B因企业之间信息化对接难,发展缓慢,O2O处于探索中。B2C模式包括自I式和平台式两种,自营式是企业自营多品种医药,向消费者提供医药电商服务,平台式是第三方B2C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医药交易服务;B2B模式包括政府主导下的B2B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即非营利性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和药企B2B,即生产商、批发商、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易服务平台; O2O模式简言之就是线上下单线下取药,现阶段除医药电商B2C企业提供的O2O服务外,其他医药O2O企业大致分为三类:独立医药O2O企业,如快方送药、药给力等;有传统企业背景的医药O2O公司,如叮当快药、药急送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医药O2O服务,如百度提供的药直达平台、阿里健康提供的医药O2O服务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仅仅提供附近药店信息展示而不提供配送服务平台的医药O2O项目。
据 《2015中国医药电商发展蓝皮书》 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CFDA共发放526 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其中第二方批发交易类B2B证书(即B证)112家、第三方平台交易资格的企业(即国A证)26家、网上零售类B2C证书(即C证)388家,占比分别为213%、49%和738%,C证所占比例最大,获得B证和C证的即传统医药背景的公司共有501家。但是由于医药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具有特殊性,国家法律法规约束性较强,因此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尤其是医药零售行业的互联网发展进程一直比较迟缓。
当前,随着“互联网+”政策的进一步明朗,我国未来医药电商的发展潜力巨大,将呈快速增长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抵挡万亿元级市场的诱惑。2015年12月7日,全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诞生。同年12月10日,“全国首张电子处方”开出,它突破了网络问诊的限制。可以预测,未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将精力更多集中于提供医疗服务,而把药品销售的功能出让给零售药店或网上药店;促进医药、医疗和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企业的共享,推动医药电商加快跨界融合与发展,将是药品零售行业未来服务模式转型的关键。
由此可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传统医药企业纷纷朝互联网方向发展,做起了医药电商。新兴的创业型互联网企业也在不断试水,探索互联网医药快速发展的路径。但我国医药企业的互联网发展之路依然困难重重,与国外互联网医药企业差距巨大。
(二)国内外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对比
关键词:现状分析 产业关联 产业互动
三次产业互动发展正式出现于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是指第一、二、三次产业各自作为平等主体,相互竞争与合作,加强产业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共同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成都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成都市确定了“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指导思想,以三次产业互动发展为机制,加快三次产业互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成都市正围绕建设世界现代化田园城市这一目标,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和境内外新一轮产业转移加快的有利契机,积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扎实推进市区经济发展,强化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如何抓住双契机促进成都市发展,首先要对成都市三次产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成都市三次产业现状
近十年来,成都市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据成都市统计公报数据表明:从2000-2009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310亿元增加到4502.6亿元,第一、二、三次产业产值不断增加(见图1、2)。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1664.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3%;农业总产值达到441.1亿元,比2008年增长3.7%。同时,随着成都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表现出了明显的变化。如表1所示,第一产业占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的;第二产业较为稳定,且稳中有升;第三产业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由此可见,成都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趋于优化。
(一)第一产业现状分析
2009年成都市实现农业总产值441.14亿元,增长3.7%,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23.3亿元,林业总产值5.63亿元,牧业总产值190.9亿元,渔业总产值10.94亿元。粮食总产量278.9万吨,增长1.6%;蔬菜总产量达到484.1万吨,同比增长2.9%;油料总产量26.1万吨,增长10.4%;肉类总产量101.9万吨,增长4.2%。如表1所示,2005-2008年,农业和牧业所占比例都接近50%,占主导地位,而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比例却很小; 2009年,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50.6%,种植业的商品率仍然较低,如图3所示,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一半多,仍超过各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由此可见,虽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不合理的状况还需进一步改观。
(二) 第二产业现状分析
成都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7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全年电子通讯产品制造业、医药工业、食品饮料及烟草业、机械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和建材冶金工业六大重点行业完成增加值11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6.4%。其中食品工业、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工业、医药制造业发展较快,己具备相当规模,优势地位进一步显现。
尽管成都市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水平逐步提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业企业规模小,缺乏大规模的企业和集团;二是传统高碳产业企业居多,高新技术企业偏少,制约产业结构优化,不利于形成低碳产业链;三是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改造资金投入不足,重点行业发展后劲不足,即从成都市2009年六大重点行业来看,工业增加值仅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增加值总量占全市76.4%的六大行业生产增长低于全市1.7个百分点;从投资来看,2009年六大行业工业固定资产投产增长33.5%,比全市高0.6个百分点,但分行业来看,六大行业中仅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学工业增幅高于全市。
(三) 第三产业现状分析
2009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商贸餐饮业、金融保险业和交通通讯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200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2,4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1.8%;各项贷款余额9,869亿元,增长41.7%。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3%。从行业看,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96.6亿元,增长20.8%,增长速度居各行业之首;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61.8亿元,增速仅次于零售业,名列各行业第二;批发业零售额184.7亿元,增长18.3%。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稳定增长。虽然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成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 第三产业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如表2所示)。2005-2009年,成都市第二、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均在50%以上,2007年,城镇就业人员首次超过乡村从业人员,但几乎各占一半,乡村劳动力被吸纳能力不高。第二,成都市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过慢。虽然从2000年后成都市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不稳定,2008年第三产业比重比2007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2009年第二产业比重比2008年下降了2.1。而且与国内较发达地区三次产业比重来看,如2009年上海地区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0.7:39.86:59.4,但成都市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9:44.5:49.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远远低于我国发达地区的水平。成都市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过慢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第二产业的发展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发展后劲不足,即产业的互动性不强;二是受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重在发展工业,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够,致使产业升级较慢。例如,温江依托花卉苗圃基地、区位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具有温江地方特色的旅游观光农业,实现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互动,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因此,成都市还需在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壮大第二产业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
第二,
成都市三次产业互动发展建议
(一)加强成都市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动力不足,招商吸引力不够,产业无法升级。因此,政府应抓住扩大内需、灾后重建和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引导多种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综合交通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二)进一步调整成都市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随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进一步实施,成都经济活力全面释放,政府应该进一步把握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态势,推进农业集体化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集高效、生态、产业化为一体,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观光旅游,促进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实现农民收入与农业经营方式转变。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招商引资政策,健全农业招商引资协调机制,引导和聚集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同时,注重农业产业培育,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现代农业物流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三)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支柱产业的投资力度
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产业转移两大机遇,以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把握产业的链接点,积极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形成产业定位明确、区位优势突出、产业链上协调发展的互动结构体系。同时,加强处于产业链高端部分的六大支柱产业的投资力度,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成都市经济的跨越性发展。目前,成都市正在按照其定制的产业发展定位,积极加快各个区(县)的产业定位及发展,如双流县把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大力培育光伏、光电、光热、核能、风能“三光两能”产业,着力打造千亿元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成都市产业结构合理化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改造后的传统服务业和信息、物流、金融、会计、旅游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对扩大税源、增加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实现高端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成都市中心应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在已有的服务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物流、金融、科技、信息、旅游等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强化和提升其对周边地区的服务能力。在成都的周边地区,自然景观众多,少数民族风情较浓,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应当完善旅游设施建设,进行有效的招商引资,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推动整个成都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参考文献:
1.吴双.重庆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优化思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
一、引言
医药电子商务就是用以Internet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医药行业进行的客观上需要、技术上可能、时机上成熟、政策上鼓励和经济上合理的改造。[1]医药电子商务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对企业的交易,它占整个医药电子商务交易额的85%。二是网上药店对消费者的交易,只占整个医药电子商务的15%左右。[2]由于电商模式省去了中间商等环节,所以医药企业都可以从中获得发展机会并且获利。数据显示:全球有20家大型制药企业已开展电子商务模式,其中欧洲药店90%以上都开展了网上药品预订服务;美国已经有1000多家网上药店,市场规模将近1700亿美元。所以医药行业推行电子商务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3]研究中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存在着重要意义。
二、国内医药电子商务企业现状
在中国,网上药品交易模式还处于发展阶段。随着2006年北京第一家网上药店的资格发放,截至2007年年底,可提供网上药品交易服务的网站全国一共有1257家,而针对消费者的网上药店只有7家。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医药业采购市场总额为280亿美元,到2010年将会达到600亿美元。[3]这其中蕴藏了巨大的商机,如果将电子商务和医药行业有机结合,医药采购市场占有率将大幅提高。以下是目前国内最著名的三家医药电子商务公司。
(1)中国医药(上海)经贸信息网。中国医药(上海)经贸信息网于1999年10正式运营,主要以上海医药为卖方,首期的买方有全国36个网点、36家医院、60家药房。1999年走单量为1200万元。2000年网上走单量突破2亿。
(2)中国金药电子商务网。中国金药电子商务网络系统计划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前后开发了“全国医药技术市场网”“全国医药统计网”“全国中药材信息网”等子网系统。现在已有1000多个单位成为“金药网”的用户。
(3)海虹医药电子商务。上海医药电子商务网是由上海卫虹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的服务于上海市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机构和社会大众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由于工作处于启动阶段,该公司2000年亏损32.25万元。2000年底至2001年初,公司先后各投资80万元成立了山东、天津、青海、云南、贵州分公司,以进一步在全国推广医药电子商务。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 8 019 亿元,同比增长56%,而据中国网上药店理事会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年医药 B2C(business to customer)的规模仅为4亿元,只有5家网上药店销售额超过 5000万元。[4]总的说来,国内目前医药电子商务只是扮演着“集中招标”的角色,但是基于国内消费发展现状,医药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广阔。
三、国外医药电子商务的现状
(1)美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美国是最早在医药商业领域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的国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美国的医药电子商务形成了B2B、B2C、第三方医药电子商务(公共交易平台)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5]
(2)欧洲电子商务的开展。除了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出于消费观念差异的原因对医药电子商务持消极态度,在荷兰、丹麦,处方药与OTC的电子交易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消费者普遍认为,电子商务不仅有好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斯德哥尔摩被作为欧洲的互联网之都,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看法也非常乐观,许多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抱有很高的期望。[6]
通过借鉴他国经验,可以正确认识我国在发展医药电子商务中的不足之处,明确政府推动力量的重要性,使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稳定、健康地发展。
四、O2O 模式在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
(1)O2O 模式在医药领域的应用。O2O电子商务是Online线上网店Offline线下消费,O2O电子商务模式在医药行业的应用具体方式可以是消费者在网上药店浏览药品信息后发出购药需求,并下订单。网上药店确认订单后将向在顾客附近的会员药店提供顾客需求信息,由会员药店的营业员或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物流服务,将药品安全快捷地送达消费者。
(2)医药企业发展O2O模式的合理性。基于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医药流通产业的发展,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鼓励规范经营的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网上药店。很显然,O2O模式使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线上、线下做到有机融合,很好地响应了政府对于药品流通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要求,具备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7]
(3)O2O医药模式发展面临的挑战。从内部看,医药企业现有运作方式传统;信息化程度低;物流配送基础差;配置网络覆盖面狭窄。由于O2O是将整个购药过程分开由不同部门完成,所以如何使不同区域的信息系统有机整合,系统地服务全国消费者进而最快完成交易,以及合理分配利润是医药连锁零售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另外,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是商家必须考虑的:如何实现安全支付,如何完成低成本专业配送,如何实时更新网上信息等。
(4)对策与建议。1)加大企业信息系统整合力度,实现信息化建设。2)完善销售分成模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3)加强人才培训选拔,建立专业性客服体系。4)结成战略联盟,线上线下有机整合。5)在销售终端注重顾客服务。
(5)医药电子商务的未来展望。医药电子商务其本身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我国拥有13亿人口,这是医药行业最大的市场后盾。虽然目前我国拥有6000多家医药企业,但是规范程度较低。而医药电子商务可改变医药行业“多、小、散、乱”的现状,扭转成本高、效益差的局面。
相信在政府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在建立安全、高效的安全认证机制和规范的应用环境下,电子商务可以从各方面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征平.医药电子商务简介[N].医药导报,2001-03-20:3.
[2] 陈朝晖,林万莲.浅述医药电子商务[J].医学信息,2002(10).
[3] 王彦丽,翁苏湘,周姗姗.中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9-08-30:4.
[4]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1年度中国B2C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EB/OL].2012-05-18,201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