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0 17:54: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税收筹划及风险控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税收政策不断变更
税收政策是政府相关机构对于社会经济和税收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国家需要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进而相应更改税收政策,进行新规章政策的推出。同一时间,对现在实行的税收法规继续进行完善、修订以及补充。每当税收政策进行更改的时候,就会非常容易的给企业带来未知的风险。
(二)税收筹划实施不当
在税收筹划实行任务当中,最多见的错误就是仅从企业财务和税收角度为出发点,没有观察到企业经营长期发展战略,损失巨大。税收筹划是一种通用的手段和方法,他并不是企业成长的最终目的。此外,税收筹划是根据对税法的理解而对企业生产经营提前做出合理的安排,这种预期性的判断要求企业对以后经营的模式具有精准的眼光,但是现实情况往往与预期判断存在着较大差异。
二、税收筹划风险怎样形成的
(一)内外部环境的不稳定
税收筹划计划方案是在企业既定的环境设计的,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既定的环境很有可能发生变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有关的税法法规持续不断变化,宏观政策可以用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相应变化,税收法规也会适当进行一些调整。企业税收的筹划时间和实施时间存在较大差距,企业符合制定计划时对于税法的要求,但是等到实施计划方案的时候,企业的当前情况可能已经不适合税法条款的使用,这样公司将会面临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灵活性,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能够在变动空间中发生灵活的变化。由于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会导致税收筹划在实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风险。
(二)财务工作质量影响
税收筹划的基础就是公司财务会计基本工作,各种税负所需要的计算都会由会计部门核算,假如会计工作质量不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低下,那么肯定会造成财务工作信息失真,导致税收筹划方案实施失败。
(三)受到成本效益的影响
企业的目标就是使利益空间最大化,税收筹划工作属于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是相同的。税收筹划的根本目的是要使企业税负能够减轻,以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税收筹划工作的实施,企业一定要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方法加以控制,用来预防或者减少税收筹划风险,这实际上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质。由于企业内部的控制都是固定的限制,也就是在税收筹划企业内部控制实行的过程里受到了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所以税收筹划的风险是具有主体观念的存在性。
三、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控制
企业税收筹划所具有的风险是有必然存在性以及不可避免性的,但我们可以对这种风险加以有效的控制,所以企业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做好管理策划和程序有效控制,力求让税收筹划风险能够降到最低。
(一)增加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有关人员尤其是税务筹划人员,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强度可以直接决定税收筹划的成功与否。所以税务筹划工作人员要清晰的认识到风险存在与否的必然性,在进行税收筹划工作的时候要做到以法律为主要基础。
(二)税收筹划计划要符合企业规划
企业在策划税收筹划方案的时候,不仅要充分理解国家税收法规和行业发展信息,而且还要以企业整体利润为出发点,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实行恰当的统筹安排,降低税负。
(三)实现信息共享
为了减少税收筹划风险,需要做到信息的流畅,这就要求企业要和政府相关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都要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税收筹划工作人员必须对当地现今税收政策有足够的了解,掌握企业所经营的活动都涉及哪些税种。所以,企业要根据信息共享来制定相符合的措施,实现企业各部门员工之间的互相配合以及信息的沟通,这样才可以保证税收筹划计划的实行效果,减少风险。
(四)加强税收筹划工作人员素质培养
税收筹划工作人员的临时应变的灵活性要强,不间断的学习有关知识,加强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让他们有辨别风险的能力,训练税收筹划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提高企业综合水平和员工业务素质,满足多样化的企业税收筹划工作。
税收筹划风险是指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涉税行为没有正确有效的遵守税法的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可能损失。它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企业税负成本的同时,也有可能使企业陷入税收筹划的风险。下面我们就从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成因和特点,及其防范控制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税收筹划风险的成因
1.1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涉税风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使企业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通过多种经营举措,达到迅速扩大资本规模,实现跳跃式发展。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税收筹划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
1.1.1投资环节
企业从设立到运营的整个过程都涉及投资决策的问题,投资决策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广泛。其中就有对国家税收政策的把握,国家对产业进行扶持或限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税收政策。在税收政策中,最重要的是所得税政策,因为所得税是直接税,国家减免所得税,其利益就直接进入了企业或个人的腰包。因此,企业自身不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所设定的条件,为了享受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想尽办法创造条件进行筹划。这种所谓“挂靠”筹划如果形式与内容不一致则会给纳税人带来税务风险。此外,企业也可能因为在税收筹划中缺乏全局观念,忽视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特殊规定和限制条件以及资金需求量等因素,这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1.1.2融资环节
融资决策是任何企业都需要面临的问题,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对经营收益的影响主要是借助于因资本结构变动产生的杠杆作用进行的。企业融资分两大类,即负债融资和股权融资。负债融资与股权融资相比较,其融资速度快、成本低,不会分散企业的经营控制权,而且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支出不高于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的部分可以税前列支,有一定的抵税效应。所以企业一般会选择负债融资。但是企业并非借款越多越好,如果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比重高于股权资本比重,就有可能被认定为资本弱化。现行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从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其比例规定为: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因此,企业资本弱化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可见税收筹划在融资环节将产生一定的风险。
1.1.3销售环节
在集团企业内部销售时,也会通过内部转移价格手段来进行税收筹划。内部转移价格的形式有三种:以市场为基础的转让定价、以成本为基础的转让定价和协商价格。企业可以通过定价转移利润、分摊费用,获得税收收益。但是内部转移价格税收筹划是否可行,取决于关联方的业务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如果不符合,税务机关有权对关联方交易进行查处和调整,同时对纳税进行调整补征税款。并且从税款所属纳税年度的次年6月1日起至补缴税款之日止的期间,按日加收利息,利率按税款所属纳税年度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与补税期间同期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加5个百分点,加收的利息,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可见如果企业选择的方法不符合税法的规定,将受到补税及支付高额罚息损失的风险。
1.2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
现行会计准则对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这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但是,我国会计政策和税法规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性的原则,不得随意变更,同时也规定了变更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企业通过会计政策进行税收筹划能否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还取决于税务机关。企业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税收筹划,如果得不到税务机关的认同,可能会因当期会计政策少计收入,多计成本费用在次年所得税清算时需要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增。
1.3税收政策的不稳定性
税收筹划是由企业主观能动的利用税收政策的漏洞、空白来进行筹划,从而获取企业更多的利益。随着税收筹划的不断推陈出新,税收政策针对其变化,也将不断完善和健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征纳双方博弈的行为。税收筹划方案尽管符合现行的涉税政策,但是税收政策一旦发生变化,不管是税法的“漏洞”被堵住了、税法的“空白”被填补了,都会使原来的筹划方案失败,从而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
1.4会计核算与税法确认的口径不一致
我国目前采用同财税分离的纳税模式。会计强调投资者的利益,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税法强调以纳税为目的,向税务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纳税是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根据税法要求进行调整。两者的差异表现为:会计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遵循谨慎性原则,而税法则是不完全的权责发生制,遵循部分的谨慎性原则。会计是以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历史成本等做为计价依据,而税法则只以历史成本做为计价依据的。基于以上这些差异,使得税收筹划可能会产生涉税风险。
1.5企业自身内部对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意识的缺失
从企业自身来看,税收筹划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对政策的整体把握和运用欠缺。在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与税务机关存在偏差,使得税收筹划得不到税务机关的认可。而且现在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者都认为只要和税务机关处好关系就能解决税务问题,因此对税务工作不重视而带来风险。
2.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主要特点
我国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大概有以下几个特点。
2.1系统性和综合性。税收筹划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风险的一种综合转化。
2.2时效性和可变性。税收筹划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发生的,这些条件包括
企业内部环境,又包含政策及社会环境。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税收筹划的效果也将发生变化。
2.3多样性与层次性。税收筹划的规模较大、周期较长、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面临的风险也是层次各异,种类多样。
2.4客观性与普遍性。税收筹划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同时,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它是普遍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的。
3.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针对税收筹划风险的成因和特点,企业应在管理上尤其是财务管理上做好涉税策划 ,防范其风险并控制风险。
3.1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企业应正视风险的客观存在,并在生产经营过程和涉税事务中保持对筹划风险的警惕性。首先了解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的内、外部关键因素,再根据自身经营活动,建立一套科学,快捷的税收筹划风险预警机制,形成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对税收筹划中潜在的风险进行监控。
税收筹划活动首要环节是收集信息,充分了解和掌握筹划主体的过去、现状及其所处的环境。再由相关的专业人员为实现既定的筹划目标来制定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内部也应建立健全的纳税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生产经营中涉税环节的计划、审核、分析和评价,使企业纳税活动处于一种规范有序的监管控制中,以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在税收筹划方案完成后,通过效益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提高税收筹划的管理水平。
3.2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提高涉税人员素质
对于企业,财务基础工作是基础中的基础。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是以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为基础。因此,企业应当规范会计核算,合理设置会计科目,做到账目清楚无误、税款计算申报无误、纳税及时足额。与此同时,还应该提高企业涉税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加强其税法和会计知识的学习。不断了解,更新掌握税法和会计的新知识,提高规避税务风险的能力。只有自身业务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运用和选择会计政策,为企业做好税收筹划进而获得税收利益。
3.3加强与税务机关的协调与沟通
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不同,税务执法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企业不仅要加强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还应主动学习税法的最新动态,特别是企业发生重大经济事项时,以保证企业所进行的税收筹划行为合理合法化。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的处理上要得到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认可和支持。能否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也是税收筹划方案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机关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也是规避和防范税收筹划风险的必要手段之一。只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筹划,这是税收筹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3.4严守底线,保证税收筹划的合法性
合法性是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准则,也是税收筹划风险的基本要求。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必须严守底线,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规范的要求,保障税收筹划活动的合法性。其次,企业还应考虑国际相关法规及行业准则的约束。同时,还应密切关注国家法律环境的变化。总之,企业税收筹划要避免各种风险的发生,就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摒弃侥幸心理,将税收筹划工作与法律靠拢,进而保证税收筹划的合法性。
企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是企业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它表明企业利益主体采取合法合理的手段来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这是企业不断走向成熟、走向理性的标志。在进行税收筹划活动中,企业管理者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仅要着眼于税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总体管理决策。企业只有正确使用这些经济手段,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尹芳.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2]过燕琴.现代企业税收筹划见险的防范与控制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2(1):113-114
[3]张云华,陈海啸,石勇.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风险解析[J].财务与会计,2011(12):45-47
[4]赵伟.企业税收筹划见险及其防范[J].西部财会,2012(8)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税收筹划风险也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都会对其税收筹划风险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行。因此,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必须要科学、合理、正确的管理和控制税收筹划风险,以减少和防止企业因税收筹划风险带来的各方面损失。本文通过对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成因的分析,就如何强化企业对税收筹划风险的控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便促进企业对税收筹划风险的控制能力和水平,推动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1. 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影响因素
目前,影响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
1.1企业风险意识不足
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中的一种,因此,它也是客观存在的,即只要企业发生财务活动,就必然会存在税收筹划风险。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税收筹划风险的意识不足,认为只要掌管好资金的使用情况,就不会出现税收筹划风险,这是错误的观点。对税收筹划风险的认识不足是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重要成因之一。
1.2流动资产不足
充足的流动资产是企业在到期偿还借贷债务时的重要保障和物资基础。如果企业的流动资金的变现能力不强、流动速度过慢或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债务,则会导致企业的信誉形象受损,在造成企业过重债务负担的同时还会对将来的资金借贷产生不良的影响,进而引发企业的财政危机。
1.3缺乏合理的资本结构
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根据其资产负债表分为三类。即:固定资产由大部分长期负债和长期自有资金筹集;流动资产购置由流动负债筹集;亏损造成全部自有资本以及部分负债的消失。这三种情况若在实际操作中处理不好,就极容易引发财务危机,继而威胁到企业的发展。
1.4缺乏科学的财务决策
税收筹划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务决策的失误。而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正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基本原因。当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普遍存在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的现象,使得决策常常发生失误,从而引发税收筹划风险危机。
1.5过高的资产负债率
目前,有些企业的资产负债过多,导致企业无法顺利的进行债务的偿还,从而导致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严重影响和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 加强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的措施
针对上述文章中提到的关于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影响因素,要想加强企业对税收筹划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
2.1要增强风险意识,注意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化
企业要在进行业务共享协作时,要注意供应链给企业内部带来的外部威胁,增强对外部风险的抵抗和控制意识,注意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化对企业内部造成的影响和威胁,从而避免外部风险对企业内部造成的冲击,提高企业的内部税收筹划风险控制。
2.2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加大力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定期的对企业内部的资金往来账目进行审计和检查,以避免由于企业监管部门的管理不善而导致的资金挪用、资金体外循环以及等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同时,要强化业务应收账款的核算工作,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科目,要设置相应的辅助措施及时地反映应收账款所含内容的变化与更改。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对于业务发生单位的付款办法、资金归还方法、资金归还期限及违约后的责任划分做出明确的规定,以此增强企业上下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
2.3加大企业融资渠道的扩展力度
目前,很多企业由于流动周转资金的不足,造成很多大型业务和项目无法顺利的开展,严重影响着企业在行业内的声誉和信誉。因此,企业要加大融资渠道的扩展力度,及时的、保量的为企业进行融资,以缓解企业周转资金的紧张。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企业可以利用所开展的业务项目,选择加速折旧的方式,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发行企业债券,针对一些周转资金不足的情况,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解决。此外,企业也可以与业务当事人或投资者进行BOT形式的合作,实现多方面的资金筹措。
2.4加强资金全面预算机制的建设
企业要大力加强资金全面预算机制的建设,积极制定企业内部的资金全面预算制度,以防范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风险。例如,在财务业务发生之前,控制好资金的使用方向、范围和金额,预算机制的编制要坚持以收定支的原则为指导,并对业务开展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以便减少资金的盲目投入和增加,降低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
2.5加强统一的资金结算管理机构的建设
企业要加强对统一的资金结算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健全,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资金结构,达到控制和管理税收筹划风险的目的。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完善资金结算管理机构的建设。
2.5.1要在资金结算机构的内部,建立统一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划拨审批制度以及资金管理风险预警制度等等。
2.5.2企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业务管理者的设置以及财务业务的分布状况等方面来构建资金结算机构。
2.5.3要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以便于管理人员对结算机构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统一的监督和考查,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2.6加强财务信息化的建设
企业应从上到下的认识税收筹划风险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以及经营发展的影响,明确财务信息化对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性。要加大对财务信息化系统(如ERP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技术保障,统一企业各项管理政策、工作流程等方面的指导思想,加强全体员工对财务信息系统的认识学习和与理解掌握。同时,要注重风险数据的准备收集工作,规划和统一各项税收筹划风险数据倒入和核算等工作,以避免出现税收筹划风险数据收集的失真性、错误性和延时性。
结语:
总之,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虽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同时还具有一定程度的预见习和可控性。因此,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中,要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加强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从而确保企业平稳、快速、持续、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焕玲,孙志亮,郑少锋. 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分析及其控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2] 邵明媛.基于企业筹资行为的税务筹划风险问题与应对策略探讨[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08(03).
[3] 杜东华. 浅议企业如何控制“特别纳税调整”引发的涉税风险[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4).
税收筹划的风险,通俗地讲就是税收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筹划失败所付出的代价。由于税收筹划是在经济行为发生之前作出的决策,而税收法规具有实效性,再加上经营环境及其他因素的错综复杂,使其具有不确定性,蕴涵着较大的风险。
美国著名保险学家特瑞斯、普雷切特将风险定义为“未来结果的变化性”,这里强调的是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另一位美国学者威雷特则强调了风险的客观性特征,他把风险定义为“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中国许多学者认为,风险是事件出现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更广义地认为是事件实现收益的不确定性。税收筹划风险也同其它许多风险一样,具有不确定性和客观性两个不对等的特征。税收筹划风险可以通过筹划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变动程度来衡量,变动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
(二)税收筹划的风险存在性分析
从我国税收筹划的实践情况分析,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包括税务机构为纳税人筹划)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1、税收筹划的主观性引致的风险
纳税人选择筹划方案的形式,以及如何实施筹划方案,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包括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与判断、对税收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等。通常,税收筹划成功的概率与纳税人的业务素质成正比例关系。全面掌握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政策与技能,有相当的难度。因而,税收筹划的主观风险较大。
2、税收筹划的条件性引致的风险
税收筹划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选择与确定的,并且也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实施的。税收筹划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纳税人自身的条件,主要是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其二是外部条件,主要是纳税人适用的财税政策。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纳税人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对财税政策的灵活运用,有时是利用政策的优惠条款,有时是利用政策的弹性空间。而纳税人的经济活动与财税政策等条件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税收筹划的风险也就不可避免了。
3、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引致的风险
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应当具有合法性,纳税人应当根据法律要求和政策规定开展税收筹划。但是税收筹划针对的是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而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都有其特殊性,而且筹划方案的确定与具体实施,都由纳税人自己选择,税务机关并不介入其中。税收筹划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税法规定,是否会成功,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税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法的认定。如果纳税人所选择的方法并不符合税法精神,诸如一些“打球”的做法,税务机关可能会视其为避税,甚至当作是偷逃税,那么纳税人会为此而遭受重大损失。
4、税收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化引致的风险
税收筹划利用国家政策节税的风险,称为政策风险。政策风险包括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政策选择风险是指政策选择正确与否的不确定性。该种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筹划人对政策精神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所致。例如某服装厂接受个体经营者代购的纽扣,但由于未按要求完成代购手续,在税收检查时被税务机关确认为接受第三方发票,不仅抵扣行为被撤消,而且还受到相应的处罚。政策变化风险是指政策时效的不确定性。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及时调整经济结构,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总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补充,修订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的税收政策总是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例如,从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为了抵御1997年席卷全球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刺激外贸出口,国家税务总局先后6次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全国平均综合退税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从1999年到2001年3年内,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内外各种经济贸易形势的发展,我国出口退税率政策变动了11次;据《财经时报》透露,为了有利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税收再分配,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缓解目前人民币所面临的市场升值压力,逐步削弱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影响,中国政府从2004年开始调低出口退税率,即从目前的平均15%下调到11%;同时,羊毛、铅、焦炭、稀土、钨的出口退税率被首次取消;预计在2010年前后,国家将全面取消出口退税率政策。从实践上看这项政策一旦实施,那些依赖出口退税率生存的企业将面临一场厄运,有的甚至是灭顶之灾。
二、税收筹划风险的规避与控制
(一)提高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
1、健全税收筹划风险防范体系
税务机构要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立足于事先防范。在接受委托时,要告知委托人(纳税人)税收筹划必须合法,只能在一定的政策条件下、一定的范围内起作用,不能对其期望过高;要向委托人说明税收筹划的潜在风险,并在委托合同中就有关风险问题签署具体条款,对风险有一个事先约定,减少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在具体筹划过程中,要注意相关政策的综合运用,从多方位、多视角对所筹划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企业的综合效益进行充分论证。
2、建立税收筹划风险评估机制
要事先对税收筹划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综合考虑的因素有:客户要求是否合理、合法;客户对筹划的期望值是否过高;企业对筹划的依赖程度有多大;过去及当前企业经营状况如何,所处行业的景气度如何,行业的总趋势是否发生不良变化;以往企业纳税情况如何,是否对税务事项过分敏感,以前年度是否存在重大税务、审计问题;税务管理当局对该企业依法纳税诚信度的评价如何;事务所及注册税务师对筹划事项的熟练程度如何;等等。最后评估出一个较为客观的风险值,然后再决定是否接受委托,或决定如何进行筹划。
3、建立完善的税收筹划质量控制体系
执业质量对中介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生死攸关,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更是如此。税务机构要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对业务质量的三级复核制;设置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如技术标准部),依据统一标准,对所内各业务部门及下属分所、成员所进行定期质量检查,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要制定税收筹划工作规程,对于具体的筹划项目要确立项目负责制,规定注册税务师与助理人员的工作分工、重要税收筹划文书的复核制、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审核等。要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划分事故等级,通过教育、解聘甚至机构调整等办法予以纠正。
(二)提高税收筹划执业水平
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税收筹划人员业务素质
税收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是评价税收筹划执业风险的重要因素。注册税务师资格是税收筹划人员必须具备的执业资格。在此基础上,税收筹划人员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税收政策水平和对税收政策深层加工能力,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税务机构当务之急是加强人员培训,吸收和培养注册税务师,建立合理有效的用人制度和培训制度,充分挖掘人的潜力。要使执业人员除了精通法律、税收政策和会计外,还要通晓工商、金融、保险、贸易等方面的知识,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客户的基本情况、涉税事项,筹划意图等,在获取真实、可靠、完整的筹划资料的基础上,选准策划切入点,制定正确的筹划方案。
2、建立完善的税收筹划系统
提高税收筹划水平,除了有优秀的人才外,还应有完善的税收筹划数据库和信息收集传递系统,使之能及时收集到准确的筹划信息,建立一套包括资料库、人才库、方案库、客户档案等在内的完善的筹划系统。
3、及时、全面地掌握税收政策及其变动
税收政策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总是处于调整变化之中,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难度,甚至可以使企业税收筹划的节税目标招致失败。税收筹划从某个角度讲,就是利用税收政策与经济实际适应程度的不断变化,寻找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利益增长点,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因此,税务机构进行税收筹划就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时刻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及时系统地学习税收政策,全面准确把握税收政策及其变动,从而避免和减少因税收政策把握不准而造成的筹划风险。
(三)加强税务业的管理和自律
1、制定注册税务师执业准则
到目前为止,我国税收行业尚未制定具体的注册税务师执业准则,面对日益加强的税收征管和稽查,一旦筹划被查出问题,注册税务师就必须承担因筹划失败而被追究的责任。税务业可以参照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尽快制定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注册税务师执业准则。
2、规范税务机构内部运行机制
税务机构要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强化内部管理。脱钩改制的税务中介要独立面向市场,参与公平竞争,提高水平。要完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不符合要求的从业人员要及时调整或清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树立质量意识,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抵制各种违规违纪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业信誉。
3、加大对注册税务师行业自律
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实施同业复核制度,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力量。行业协会除履行服务、协调等职能外,重点是充实管理职能,制定行规行约,加强自律管理。对进入本行业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资格预审,防止非执业人员从事执业活动,对执业质量进行检查督促,并对存在问题实行行业惩戒或提请政府部门进行行政处罚等。
税收筹划产生和发展的根因是能降低企业的赋税,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从而实现理想的经营目标。税收筹划在帮助企业节税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果不对这些风险及时加以控制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以税收筹划风险为切入点,提出风险控制措施,以期有助于充分发挥税收筹划的职能作用。
一、税收筹划存在的风险
(一)实施者素质较低
纳税人业务素质的高低对税收筹划是否成功具有重要影响,如果纳税人的主观判断错误则会导致税收筹划失败。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纳税人对税收、会计、法律方面的政策、知识掌握程度不高,严重影响了税收筹划的质量。受素质条件的限制,即便一些纳税人想通过税收筹划达到节税的目的,但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税收方案的不确定性
税收筹划方案是在特定的环境产生,要想实施也必须要有特定的环境,税收筹划的环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纳税人的内在环境,二是外部环境。首先企业要想获取某项税收利益,就要针对税收政策进行筹划,抓住税收变化方向,享受税收优惠带来的经济利益。一旦对预期的经济活动判断失误,就会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其次,国家会针对外部市场经济的改变不断调整税收政策,无形当中增大了企业税收筹划的难度和风险。
(三)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
纳税人作为税负的主要承担者,有权利进行经济利益的自我保护,通过一系列措施保护自身的权益。而税务机关是征税的主体,有征税的权利,但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之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双方主体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权利与义务并不对等,主动权掌握在立法者的手中,一旦调整和改变税法,就会给纳税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税收筹划风险控制措施
(一)避免税收筹划风险
税收筹划风险避免策略是目前为止避免风险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能使企业因为税收政策改变而造成的损失为零,有效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根本不从事可能会发生税收变化的经济活动。;二是一旦某项经济活动存在特定风险就选择中途放弃。但两种方法的实现有一定的条件限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出现较小的风险,在企业承受范围之内不需要中途放弃经济活动,只有当风险较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时才选择中止经济活动;如果规避税收筹划风险的成本较高,甚至高于实施经济活动时,则不需要放弃经济活动;要根据风险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决策,不能一味的规避风险而错失发展机遇;规避某项风险时不能保证不会遇到其他方面的风险,要对风险进行仔细甄别,选择恰当的规避风险的方法。
(二)控制税收筹划风险损失
税收筹划具有前瞻性,控制税收筹划风险主要集中在事前和事中两个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管理
第一是筹划主体的信息,要分析筹划主体过去和现在的经营状况,根据信息梳理预测未来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第二是税收环境的信息,筹划者在具体筹划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纳税人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将各个税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提高整体的节税性能。还要掌握有关的税务行政制度,以便自身权益收到侵害时能够及时维护。第三是政府涉税行为,税收筹划者的方案既可能满足法律要求,也可能违背立法,所以筹划者要抓住政府涉税行为,提高税收筹划方案实施的可能性。第四是反馈信息,税收筹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具体实施时要根据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消除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2、人员管理
税收筹划是集税务、会计、财务等多项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活动,对税收筹划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业务素质。税收筹划人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筹划经验,同时还知晓国外相关税收筹划知识,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高效、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第二是职业道德。税收筹划处于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焦点上,既不损害国家利益也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税收筹划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维护税法的权威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税收筹划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企业要高度重视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面临的风险,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保证税收筹划的顺利进行。不仅能够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同时也能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在风险较低的环境下开展收税筹划,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书彩.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12):66-67
股份公司的财务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途径是提高报酬率和减少风险,公司报酬率的高低和风险的大小又决定于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因此,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决策三项。筹资决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公司所需要的资金:股利政策是指在公司赚得的利润中有多少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有多少留在公司作为再投资,股利政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保留盈余决策,是公司内部筹资问题:投资决策是指以收回现金并取得收益为目的而发生的现金流出决策。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政策有密切关系,筹资数量的多少要考虑投资需要,在利润分配时加大保留盈余可减少从外部筹资。对于创造价值而言,投资决策是三项决策中最重要的决策,筹资的目的是投资。投资决定了筹资的规模和时间。所以,当公司面对众多的投资机会,应如何有效地控制每一项投资中所蕴含的风险,如何合理地确定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以及如何合理地解决投资中的税收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一、实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任何投资收益都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取得的,在当前资金运用所处的市场环境下,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资金运用的成败和效益,因此,加强资金运用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对资金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从2004年爆发的中航油事件来看,中航油最大的失误就是涉足不熟悉的石油指数期货交易,同时又没有严格的风险限额控制措施。如果中航油能够准确评估石油指数期货头寸的风险,并将风险控制在与资本对应的最大风险限额内,就不会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损失。中航油事件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从中也可以看出总风险限额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就应将这些风险控制在总风险额度范围内。从而达成风险控制的总体目标。要想有效地控制每一项投资中所蕴含的风险就应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好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风险预算管理、信用管理、内控管理和绩效评估五个部分组成的风险控制体系,同时,为了更有效地发挥风险控制体系的作用,还必须建立一个能够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组织架构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将总风险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二、科学预测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
在企业的投资决策尤其是长期投资决策中,准确识别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大小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现金流量预测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决策的质量。但是,与单独实施的新建项目不同的是,公司投资的项目总是与本公司现有的经营业务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费用和效益往往不易直接确定,这使得项目现金流量的识别工作变得非常困难。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应遵循实际现金流量原则和增量原则来识别公司投资项目的费用和效益,正确区分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相关费用和非相关费用;正确处理折旧费、税金和融资成本;合理解决费用分摊等问题。对上述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后,剩下的任务就是按照常规做法和税收的规定,分别估算项目的增量年经营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然后编制现金流量表。
一、企业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及其风险概述
随着我国税收政策的日益完善,中国税种和税目繁多、税负较高的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采取措施对税收进行筹划。所谓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实际纳税行为发生前,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一切可选择性条款,实现节税、减税目标的一系列活动。但现实中,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往往只片面追求降低税负,而忽视了税收筹划风险的存在,这就极易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最终得不偿失,甚至给企业带来名誉上的损失。具体而言,税收筹划风险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其未来的筹划结果的不确定性;二是指损失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及时识别风险,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制定风险控制方案,实现税收筹划的目标。
二、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类型
(一)企业自身因素带来的风险
1、对税收筹划概念认识偏差的风险
目前我国部分公司对税收筹划的认知尚处于摸索和学习阶段,为了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采取了偷税、骗税等不法手段,违背了税收筹划是以遵循税法为前提的实质。另外由于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企业税收筹划人员如果不能全面及时了解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就会失去很多应享的待遇,增加企机会成本。比如,某企业的分公司属高新技术产业,则该公司可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将总公司的部分收入转入该分公司,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对税收政策操作不到位,也会导致税收筹划方案的失败,从而产生风险。
2、税收筹划实施者能力水平有限的风险
制定、选择什么样的税收筹划方案及其最后的实施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认知与能力水平,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对税收筹划的成功与否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说,如果纳税人的业务素质较高,对税收、财会、法律等方面的政策与业务有较透彻的了解,那么其税收筹划成功的可能性会相对较高。反之,失败的可能性也会较大。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纳税人对税收、财会、法律等相关政策与业务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因此,税收筹划的风险较大。
3、税收筹划方案不科学导致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税收筹划方案严重脱离现实,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体性把握不够,缺少全局观念,政策理解不准确,导致税收筹划的成本大于收益,违背了成本收益原则。如在企业改制、分立、合并过程中涉及多种税收优惠的操作问题,是选择总分机构的形式还是母子公司的形式,需要企业进行分析。如果不能从企业的全局出发,就容易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
(二)企业外部因素带来的风险
1、税收政策变化的风险
我国的税法尚不完善,国家常通过企业的税收筹划了解税法的缺陷所在,制定一系列的反避税措施。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变化或为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税收政策也要不断修正和完善。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如果纳税人无法正确的理解新调整的税收政策,并及时针对这些调整公司的税收筹划方案,就有可能使原来的筹划方案由合法变为违法,这样不但不能给公司减轻税负,甚至使企业的纳税信誉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税收筹划风险。
2、税务执法不规范的风险
税收筹划的合法性需经税务机关的认可,因为税务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由于税收筹划实质上是企业与税务机关间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税务机关与企业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税务机关与企业对税法理解存在差异。
三、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
1、加强税收政策学习,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概念。首先,企业应进行税收政策的全面学习,了解税收筹划必须是合法的,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方案可以缩小税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但不能通过违反税法的手段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再者,应加强对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特定条件、空间和时间的界定条件的理解,以免错过了递延纳税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成本。
2、加强税收筹划人员管理,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及税收政策复杂多变,企业税收筹划人员不但要求掌握当前的税收法律法规,还要随时关注国家对相关税法条例的补充修改,因而税收筹划对企业相关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应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须积极组织筹划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再教育,这样才能在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选择和实施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筹划风险。
3、遵循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原则。首先,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应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纵观全局,考虑企业长远发展,避免产生筹划风险;其次,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有成本小于收益,筹划方案才有意义。
4、树立敏感的风险意识,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调整。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进行税收筹划的人员都应正视税收筹划风险的存在,加强税收筹划信息的管理,包括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传递及对税收政策变动的及时了解,合理预测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并及时制定出合理的税收筹划调整方案以预防风险损失的产生。
5、要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筹划人员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与联系,熟悉税务执法机关的工作程序,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没有分歧,培养良好的税企关系,使筹划方案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合理防范风险。
总之,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正视风险的存在,逐步完善对税收筹划风险的识别机制,建立严格的内控体系,将税收筹划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企业应做好税收筹划风险的事前和事中控制,保证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方案的有效实施,从而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蔡昌.蔡博士谈税收筹划[M].东方出版社,2007
从我国税收筹划的实践情况分析,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包括税务机构为纳税人筹划)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1)税收筹划具有主观性。纳税人选择筹划方案的形式,以及如何实施筹划方案,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包括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与判断、对税收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等。通常,税收筹划成功的概率与纳税人的业务素质成正比例关系。全面掌握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政策与技能有相当的难度。因而,税收筹划的主观风险较大。
(2)税收筹划具有条件性。税收筹划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纳税人自身的条件,主要是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其二是外部条件,主要是纳税人适用的财税政策。
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纳税人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对财税政策的灵活运用,有时是利用政策的优惠条款,有时是利用政策的弹性空间。而纳税人的经济活动与财税政策等条件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税收筹划的风险也就不可避免了。
(3)税收筹划存在着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应当具有合法性,纳税人应当根据法律要求和政策规定开展税收筹划。但是税收筹划针对的是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而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都有其特殊性,而且筹划方案的确定与具体实施都由纳税人自己选择,税务机关并不介入其中。税收筹划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税法规定,是否会成功,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税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法的认定。如果纳税人所选择的方法并不符合税法精神,诸如一些"打球"的做法,税务机关可能会视其为避税,甚至当作是偷逃税,纳税人将为此遭受重大损失。
(4)税收筹划本身也是有成本的。任何一项经营决策都需要决策与实施成本,税收筹划也不例外。税收筹划在可能给纳税人减轻税收负担,带来税收利益的同时,也需要纳税人为之支付相关的费用。
纳税人的筹划成本主要包括办税费用、税务费用、培训学习费用、税收滞纳金、罚款和额外税收负担等几个方面。进行筹划也应该遵循成本收益原则,这是一种成本约束。
2.税收筹划的相关风险及其计量
税收筹划主要有两大风险: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税收政策变动的风险。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不能准确预测到经营方案的实现所带来的风险,实质上是一种简单的经营风险,即经营过程未实现预期结果而使筹划失误的风险。如果方案涉及筹资决策,则税收筹划风险还包括财务风险。政策变动风险与税法的"刚性"有关,目前中国税收政策还处于频繁调整时期,这种政策变动风险不容忽视。例如,原来许多企业通过变相的"公费旅游"为雇员搞福利,避税现象严重。为弥补政策漏洞,国家规定公费旅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个筹划方案的实施一般要经过一定时期,所以我们在评价收益效果时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与期望投资报酬率密切相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风险越大,期望投资报酬率越大,节税价值就越小。
例如,A方案年净现金流量为20万元,经营期为10年;B方案的年现金净流量为25万元,经营期为8年。无风险报酬率为4%.筹划者判断,A方案的筹划风险为5%,而B方案的筹划风险为8%(经营期限短,经营风险小,但税收政策变动的风险大)。8年期4%的年金现值系数为6.7327,10年期4%的年金现值系数为8.1109,8年期12%的年金现值系数为4.9676,10年期9%的年金现值系数为6.4177.
其一,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两方案的净现金流量相等。
其二,不考虑风险,只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A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值:20×8.1109=162.218(万元)
B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值:25×6.7327=168.318(万元)
显然B方案净现金流量折现值大于A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值。
其三,考虑风险、资金的时间价值:
A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值:20×6.4177=128.354(万元)
B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值:25×4.9676=124.19(万元)
显然A方案净现金流量折现值大于B方案净现金流量折现值。所以,在做筹划时,经营期限仅是考虑风险的一个因素,风险才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税收筹划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经济主体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及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控制、规避或减低风险损失的一种管理活动。
1.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模式
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的基本模式可以分为四种,即风险规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1)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为避免风险的发生而拒绝从事某一事件。可见风险规避是避免风险最彻底的方法,但其只能在相当窄的范围内应用。因为企业不能为避免税收筹划风险而彻底放弃筹划思维与筹划行为。
(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那些用以使风险程度和频率最小化的努力,风险控制在于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轻风险损失的程度,包括风险防范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税收筹划更多的是事前筹划性,即采取事前风险防范;对于事中、事后风险只能是补救或减小风险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转嫁到参与风险计划的其他人身上,一般通过合约的形式将风险转移,譬如纳税人可以与筹划者签定最终筹划风险责任约定以及其他形式的筹划损失保险合约等风险转移合约。
(4)风险保留。风险保留是风险融资的一种方法,是指遭遇风险的经济主体自我承担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保留重心在于寻求和吸纳风险融资资金,但这取决于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一种是风险承担,在风险发生后承担损失,但可能因为须承担突如其来的巨大损失而面临财务问题;另一种是为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准备,在财务上预提风险准备金就是常用的办法。
2.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1)密切关注财税政策的变化,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税收筹划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税收政策。但税收政策层次多,数量大,变化频繁,掌握起来非常困难。因此,笔者建议企业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对适用的政策进行归类、整理、学习掌握,并跟踪政策变化,灵活运用。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政策是开展税收筹划、设计筹划方案的前提条件,也是衡量税收筹划水平的重要标志。
对于企业来说,有效开展税收筹划风险防范能够降低企业税收风险,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其税收筹划风险的影响因素也逐渐变化,加之企业税收工作人员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税收筹划风险问题不断出现。对于这一情况,企业应当提高自身重视,完善相关防范对策,合理的控制税收风险,促进企业自身健康发展。
一、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在企业内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税收筹划的实施方案以及具体的实施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自身所决定,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企业内部的税收筹划工作主要由财务工作人员或者会计人员负责,但部分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难以提高税收筹划工作的效率,而部分工作人员相关职业道德素质有所欠缺,导致企业税收筹划涉税风险不断提高。同时,有的工作人员由于自身信息局限性,无法实时了解国家税收政策的转变,故难以提出有效降低风险的应对措施。
(二)税收政策的转变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税收政策为适应市场变化在不断改变,税收法规的不确定性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一般来说,企业税收筹划一般是在具体项目实施之前进行,而面临国家税收政策的多变性,很容易导致在项目未结束时,由于政策的转变影响到项目开展前的原始税收方案,导致税收筹划工作的不合理化,甚至违法。然而,大部分企业未提高对于这一现状的重视,不能实时掌握我国税收政策的动态变化,未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导致税收筹划风险的不断提高。
(三)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
税收筹划的根本目的是降低税负,其基本手段与避税、漏税存在实质性差异,税收筹划在本质上属于合法手段,需要取得税收部门的批准,但是在实际的批准过程中,由于相关税务部门的不规范执法手段导致风险的产生,税法无明确的执行政策,执法人员通常根据自身经验判断税收筹划的合理性,由于存在较大的主观原因,加之某些税务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很容易导致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失败。
二、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防范对策
(一)兼顾合法性与收益性
从纳税人的角度来看,税收筹划的两个主要原则为收益性、合法性。合法性指的是税收筹划工作符合国家相关制度法规,以此保障纳税人税收筹划行为不跨越法律范围,同时,合法性也指税收筹划在立法精神层面受到相关法律的鼓励以及支持。而收益性指的是税收筹划能够提高企业的税后收益,减轻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收负担,另外,税收筹划是企业会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战略,税收筹划的合理性有利于企业经营策略的提出。需要指出的是,收益性是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主要目的,但是企业不应仅仅看到收益性,否则容易误入非法途径。纳税人要取得税收筹划工作的成功,应当兼顾合法性与收益性,以此有效降低税收筹划工作的风险。
(二)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意识
从税务机关的角度来分析,在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成功的情况下,税务机关的税收收入会大幅减少,因此,某些税务机关管理人员比较注重于其自身利益,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支持企业的税收筹划,主要原因在于这些部门干部并未真正理解税收筹划的实际内涵和主要作用。严格来说,税收筹划是受到法律鼓励与支持的,但是其标准与国家立法意图不一致,国家政策主要是为了完善税法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发挥税收的经济作用等。所以,税收筹划并不是由税务机关全权控制,而是与国家政策体系以及发展思想有着紧密联系,税务机关应当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意识,认清自身的服务地位,积极参与纳税人的税收筹划,唯有如此,才能推动国家立法政策的有效落实与贯彻,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
(三)建立税收筹划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税收筹划制度以及相关预警体系是降低税收筹划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纳税人应当全面掌握税收筹划的基本流程,并在此前提下,建设合理、高效的税收筹划预警体系,以此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控。税收筹划风险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三个方面,即预知风险、信息采集以及控制风险等,信息采集也就是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了解,积极分析市场的供需、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动等情况,实时掌握市场状况。预知风险是税收筹划预警系统的主要作用,旨在通过预警及时提醒纳税人风险的存在,使其能够尽早提出具备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顺利避开风险。而风险控制则主要负责找出风险根源,以此从根本上控制税收筹划风险[1]。
(四)建立税收筹划绩效评估体系
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并非静态过程,在实践税收筹划的方案过后,企业应当针对方案的实践水平以及风险控制管理水平进行评价,为税收筹划的二次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阶段,企业税收筹划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利润、收入、资产以及成本等基本指标进行实践,同时,这类评定指标也是税务机关开展核查工作的重要体系,因此在评价税收筹划的实践效果时,应当保障评价指标均处于合理范围内。另外,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收筹划的工作时,应当了解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具体即为纳税人对税收筹划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纳税人对税法的了解程度等,若 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较高,则可支持其进行税收筹划,并引导其采用合理的方案。
(五)发挥政府税收职能
降低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不仅要靠纳税人的高度配合,政府也应当充分体现其基本职能,在规划税收制度以及执行税收政策时,应当通过对市场的实际了解进行论证与筹划,选择有效的方案来提高税收政策的效益。在筹划税收政策时,政府应当将执法理念融入其中,其税收统筹对纳税人有一定的控制引导作用,具有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通过税收的适当优惠,有效调整税率。方能达到其立法目标,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换句话说,只有政府本身希望纳税人的税收筹划取得成功,才能有效降低涉税风险,而如果纳税人的筹划方案失败,不仅无法凸显税收筹划方案的收益性,还容易对纳税人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政府在开展税收统筹工作时,应当把握筹划方案的可操作性,在兼顾纳税人运行成本的同时,兼顾税收政策的根本目标,降低税收筹划风险,保障政策的落实[2]。
(六)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
提升税收筹划人员素质是降低税收筹划风险的必要途径,筹划人员的实际能力与筹划风险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一名优秀的筹划人员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当具备一定职业道德素养。所以,在企业中,管理人员应当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求其学习我国税法的基本政策,掌握立法知识。另外,企业应当保障税收筹划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其资料应当包括会计资料、申报信息、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票据等,这是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前提,是筹划行为的合法依据。同时,企业可以与专业税务机构合作,利用其专业化的技术降低企业筹划风险,一般来说,税务机构具备专业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科学合理的筹划流程,企业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可避免由于涉税造成的税收处罚,实时了解国家税收优惠政策[3]。
三、结束语
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可能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应当完善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的防范对策,准确分析引起税收筹划风险的主要原因,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意识,有效建立建全税收筹划风险预警系统以及评估体系,降低税收筹划的风险,以此提高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梁晓萍.供电企业税收筹划与涉税风险应对探讨[J].中国市场,2015,11(03):157.
企业重组与纳税筹划的结合运用使企业重组的效益更高,它的优势一方面体现在税收筹划可以提高企业对国家宏观政策的整体把握并对其很好的运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纳税筹划,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降低税务成本,进而降低其的重组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重组风险,更好的实现企业重组的目标。
一、企业重组的纳税筹划
1.企业重组概述
企业重组是企业遵循经济、法律原则,按照市场规律对企业的各类资源及本省进行的优化企业结构、再造企业组织形式的行为,实现企业产权或经营权的改变,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定义,企业重组可以按照产权或经营权的改变进行分类。按照企业产权的改变,企业重组可以分为六种形式:合并、分立、清算、股权重组、债务重组、股份制改造。按照企业经营权的改变,企业重组分为资产转让、企业租赁、企业托管。
2.纳税筹划概述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根据税收法律制度统筹安排企业的纳税活动,从而为企业谋取最大的税后收益。纳税筹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节税筹划、避税筹划、转嫁税收筹划、涉税零风险筹划。纳税筹划是合法的,指纳税筹划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纳税筹划的筹划性指的是可以为企业提供纳税前的筹划安排,从而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为纳税人取得节税的收益。
3.企业重组的纳税筹划
企业重组中的纳税筹划是指企业根据税收法规统筹安排企业重组中的涉税活动,从而为企业谋取最大的税后收益,达到减少企业纳税额、降低重组风险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的税收成本只是经营成本中的一部分,所以企业纳税筹划时,除了要争取税收优惠或者用财务安排降低税收成本外,还要考虑到企业整体的经营成本。
二、企业重组纳税筹划的基本途径
1.利用税收政策导向
税收法律中存在多种倾斜政策,例如惩罚性税率、税收优惠政策等,这些就是税收政策导向的体现。进行纳税筹划的基本途径就是以国家现行税收制度中的税收政导向为指导,而对投资活动进行选择。在实际工作中,这是最常用的纳税筹划方法。
2.利用税收法律条文中的差异
税收法规对同一征税对象作了若干不同的规定,纳税人的不同选择对应着不用的税负,纳税人可以自主选择任一条款。所以,纳税人可以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条款执行,从而减少税负。税收法律条文的差异可以表现为多个方面,如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优惠政策、不同的水中之间也可以进行优势组合、同一税种内(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计税依据等)也可以进行纳税筹划。
3.利用税法中的税基临界点
在税收法规中队不同规模企业的起征点或免征额、优惠税率不同,所以,纳税人往往采取变通手段(如:企业分立等),降低税率或计税基础,减轻税负。
三、企业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1.增强纳税筹划重要性的认识,打造专业筹划团队
税收筹划人员必须具备财务会计知识和税收法律知识,这样税收筹划才能成功。此外,税收筹划人员还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重组中的税收筹划关系到企业重组的结果,税收筹划人员应该运用专业技能,将税收与企业的财务会计相结合,为企业做出最成功的税收筹划。税收筹划还涉及到守法的问题,因此,税收筹划人员必须坚守职业道德,依法进行税收筹划,避免为企业带来涉税风险。
2.根据不同的重组方式确定不同的筹划方案
企业重组有着多种不同的方式,每种方式涉及不同的交易活动,每种获得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同,税收筹划方案也随之不同。比如,在资产重组中,税收筹划不是重组的首要目的,但税收筹划可以减轻纳税人在企业重组中的税收负担,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但这个项目中的纳税筹划必须注意支付方式的选择和重组后税收负担的大小。而在分类重组中,纳税筹划要考虑到分立后企业的业务范围,由于经营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会变得比较简单,应该重点关注针对特别税种的专属方案。而在债务重组中,因涉及到自己的时间价值,需要针对坏账和重组损失的程度进行税收筹划。另外支付时间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支付时间推迟会给企业延迟纳税提供机会。
3.事前筹划与事后筹划相结合
纳税筹划是事前管理行为,但是在企业重组中会随时出现新的问题需要调整,所以纳税筹划不仅包括事前指导措施,还包括事后筹划。事前知道措施可以给企业作出明确的指导,企业从而可以往既定的目标前进。事后筹划方案指的是设计周密的纳税对策,在意外事件发生时减弱其对企业经营效益带来的冲击,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所以事前筹划与事后筹划必须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税收好处,企业才能成功度过重组期。
4.制定规避纳税筹划风险的对策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风险控制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纳税筹划中,许多企业贪图纳税筹划带来的效益,而随意套用筹划案例,结果并未减轻企业的税负,还诶企业带来了风险。所以,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树立风险意识,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特点,根据税收法规,在税收筹划的同时制定出风险控制策略,加强风险控制,根据筹划进程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修订完善。
5.加强与外部的沟通
企业重组中涉及到的经济主体比较多,而且关系复杂,每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在企业重组的纳税筹划时,筹划人员对重组企业及其相关联的企业的各种业务及经济行为都要有清晰的了解,他们可以与这些企业公开交流或者私下交流,还可以与他们的税务部门进行直接联系,从而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作者单位:福建瑞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高允斌.企业重组的会计处理与纳税处理[J].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一、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完善,使得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十分重要。税收筹划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方面,是财务工作的基础,加强税收筹划管理和实践,能够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税收筹划,即纳税人通过一定的手段在国家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减轻税后负担,可以促进利润的相对提高。税收筹划不仅没有违背国家税法精神,还是顺应国家税收政策导向的重要手段。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能够增强企业自身的税法意识,并通过对相关筹划方案的审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实际上,税收筹划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始终。企业的税收筹划还能促使国家完善税收制度,实现税收政策,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表现。本文基于税收筹划的含义,从管理实践和风险控制两个方面对企业当前的税收筹划问题进行了剖析,尝试从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通过税收筹划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税收筹划工作:原则及管理实践
税收筹划工作包含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从其含义出发,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纳税人被允许在税法范围内,通过事的安排筹划,制定最优的企业纳税方案,减轻税收负担,节省企业资金。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的税收筹划已经得到初步发展,且良好的外部环境将促进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发展。同时,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要在国家税法范畴内并保证诚信度。进行税收筹划时,企业要保持谨慎的态度。二是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税收政策,又要合理运用税收优惠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经济效益。对于企业而言,要统筹生产经营和理财投资活动。实际上,企业的税收筹划对于实现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产业和地区发展十分重要。从管理实践来看,我国企业的税收筹划管理工作体系逐步走向完善,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税收筹划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税收筹划的效果。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税收筹划需要多方面知识,涵盖了税收、法律、会计等综合内容,对于企业的税收筹划人员来说,既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当前,我国税收法律逐步完善,税收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企业也要为员工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发挥各种资源优势提升税收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二是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要进行事前设计,并需要具备大量特定信息的支持。实际上,在制定筹划方案前,税收筹划人员要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包括经营情况、产品状况等;筹划方案制定完成及实践中,相关人员要注意国家政策、考虑到信息的变化并对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科学管理信息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税收筹划。
三是企业的税收筹划要设立独立的筹划部门。单独由财务人员来进行筹划工作时往往限于业务知识的局限性,税收筹划不能实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税收筹划机构,招聘专业人才进行筹划方案制定。不过,成功的税收筹划方案需要不同部门的配合。高能力、高素质的财务人才要充分掌握税收知识,并能够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税收筹划方案要能真正减轻企业的税收压力、提高经济效益。
四是做好风险监控。风险监控制首先要有预见能力,即通过对税收筹划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以实现风险的提前监控,并根据风险点及时调整方案,从根源上有效控制和防范危险,减少风险损失。
总之,以上的管理实践过程在我国已经展开,企业大都开始重视税收筹划,并采取有利于税收筹划管理的政策。可以说,成功的税收筹划管理能够有限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从长远看来,税收筹划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今后还要积极实践。
三、税收筹划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类型及应对
当前,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主要包括:一是企业对税收筹划概念认识偏差,企业存在故意少纳税、偷税、抗税、骗税等问题,违背了纳税筹划的实质。同事,税收筹划有一定的时效性,由于当前企业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各项优惠政策下财务人员制定出的税收筹划方案不能获取有效的节税收益。二是税收政策变化风险普遍存在,如果企业无法有效的理解和领悟,就可能使原有的筹划方案导致利益冲突。三是税收筹划基础不稳,专业素质的筹划人员的缺乏往往导致筹划失败。四是税务执法不规范。税收筹划要经税务行政执法部门认可。五是税收筹划目的不明确,往往导致效果的不确定性。
总体来看,企业进行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包含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理解税收筹划,规范基础工作,建立一定的风险预警体系和科学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体系,降低风险损失。二是要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共同创建和谐的纳税筹划氛围。三是要树立敏感的风险意识,关注政策变化调整,适时调整方案。四是要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使他们更好的理解税收政策,降低税收筹划风险。
参考文献:
[1]张菡.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纳税筹划之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5(1).
(一)税收政策理解偏差导致的风险
税收作为经济调节的杠杆,总是在不断地适应经济活动的变化,因此,税收政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经常会有一些税收政策进行更新和调整,这种不稳定性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风险:筹划期间依据原有税收政策设计的节税方案,由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很有可能变为不合法。因此,对企业财务人员、办税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政策更新培训及继续教育很有必要,中小企业财务主管人员必须对税法规定与会计制度的差异给予足够的关注,及时了解掌握税收政策变化信息,出现税收政策理解方面的问题,要及时向当地税务主管部门咨询,尽量规避因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及时,理解不透彻,把握不全面而导致的税收筹划风险。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的风险
内部完善的管理控制制度体系是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基础。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制定是否合理科学,执行是否到位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程度。税收筹划都是建立在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充分执行前提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财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如果本身存在缺陷,或者制度完善而没有切实执行,都是导致税收筹划风险发生的隐患。比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不相容业务没有完全分离,会计核算混乱,必然会导致作为筹划依据的会计信息失真,从而使税收筹划方案很难取得实效。
(三)筹划方案不严谨导致的风险
通过对税收筹划失败导致风险发生的多起个案进行分析,过分追求节税效益,降低税收成本而忽视对税法的遵从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规范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这些不严谨的税收筹划方案严重脱离企业实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和企业整体经营战略,没有从全局发展战略的角度策划设计,缺少税收筹划必备的全局观和战略观,往往导致税收筹划风险的发生。
二、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规避
(一)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控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