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范文

时间:2024-04-13 09:13: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

篇1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194-03

作者简介:亓小涛(1978-),男,硕士,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

1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是当今社会对所有大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当前,计算机和网络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随着整个社会对计算机和网络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本身的缺点所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①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以及相关其它硬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②网络是开放的,由于人们对网络知识的缺乏,在人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网络不畅、病毒攻击等问题。

因此,让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培养,学习相关知识,进行上机实验操作,掌握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的基本方法,对于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后,在工作中就能及时解决计算机和网络带来的相关问题,从而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2)是提高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流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与专业课教师、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各级电教馆/政府的电教管理人员、影视制作及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员、企业公司员工(主要是IT产业中教育产品的开发人员)。经过亲身的工作实践体验,绝大多数的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对自己都有了比较客观的评价:①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知识面广、掌握教育技术等基本理论、有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劣势是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硬件方面)、媒体资源开发技术掌握不够全面;②在校时动手实践太少,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知识掌握广而不专、专而不精,工作中容易眼高手低;③在工作过程中感觉到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网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相当欠缺。同时,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和在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扩大专业口径,培养全面的人才,学生所学知识要广而专、专而精,特别要加强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上可知,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很多情况下都涉及到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因此,给在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开设像“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这样的技术技能类课程,进行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可以改变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存在的“广而不专”的弱点;另一方面,通过上机实验操作使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其以后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核心能力加强了,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在工作中具有更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容易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从而为即将毕业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就业环境。

2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现状及解决方案

目前,很多设有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高校院系已经意识到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是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薄弱环节,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开展了相应的教学工作。在具体实践中主要采用分散渗透和开设专门课程两种方式。

分散渗透是指要求相关课程的老师能在教学中渗透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内容。这种方式表面看起来省时省力,然而实际的情况是:整个培养目标被分散到了不同的课程中变成了一个个次要的分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时,往往只是简单提及或不提,更不会设计相关实验教学环节。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一是学生可能学不到相关的知识,即使学到也没有什么系统性和针对性,二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培养变成了一句空话。显然,分散渗透只能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而开设专门的课程(制定明确教学目标、建立完善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体系)才是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然而大多数高校院系并没有为此开设专门的课程,因此,该课程能否在教育技术专业中开设、何时开设、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体系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首要问题。

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开设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了解计算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应用操作(如TCP/IP设置),掌握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在大多数的高校院系中,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前3年就已经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内容,并开设过一些类似的实验,了解了计算机的软硬件构成和功能、网络软硬件设备的类型和功能,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具备开展新实验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能在此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相关的若干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可以开设此课程,但不宜开设过早,建议在大四上学期开设为宜。

2007年8月,在对部分用人单位和近几年的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这门课程。近年来笔者对课程的定位、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3能力培养课程的定位及内容需求分析

为避免该课程的体系结构过于庞大,出现广而不专的老问题,在充分了解了近几年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流向和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将培养的对象主要定位在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师、电教管理人员和在其它行业中从事计算机和网络相关工作的人员等三类,同时兼顾将来从事其它非以上三类工作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专门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和负责学校课件制作任务外,通常还兼有机房的管理和维护、学校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等工作。有一部分在各级各类单位的电教管理人员和在其它行业中从事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的人员通常主要负责网络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以及为本单位提供技术支持等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将来要从事以上三类工作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局域网技术、Internet接入技术、各类网站构建与开发技术等,具有不同规模的网络的设计管理与维护、计算机软硬件日常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的常见故障检测与排除、网站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等能力。另外,对于从事其它非以上三类工作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来说,尽管从事的工作与计算机和网络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由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本身的专业特点,往往会被单位和同事认为是精通计算机和网络的高手,因此在工作中应具备计算机软硬件日常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的常见故障检测与排除等基本能力。

4能力培养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只有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适时地调整课程设置,不断更新课程与实验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社会适应需求的合格大学生。基于上面的分析,同时考虑到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特点、学生的认知和知识结构特点,在综合大量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上,笔者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几年的反复教学实践,构建了一个模块化、分层次的课程内容体系,如表1所示。

课程体系共分为5个模块,5个模块呈现的是一个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分层式结构,各模块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如图1所示。

每个模块既有理论讲授又有实践操作,二者紧密结合,共培养学生5个方面的能力。理论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切实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授课中首先介绍与实验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然后进行演示实验操作,最后结合日常应用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许多实验为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基础性实验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方法来完成,实验指导书上只写明实验目标、要求,提供相关设备及部分相关资料,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步骤,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环境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5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实践验证

上面构建的能力培养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中几年的反复教学实践证明是一套较为科学的适合教育技术专业的内容体系结构。在实践中,虽然该课程作为一门任意选修课开设的,但绝大多数学生都对该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每年学生的选课率都达到了95%以上。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加大了实验环节的比重,着重加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亲自动手设计与实践,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洋,付强.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流向问题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7).

[2]沙景荣.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6).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10-02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信息化技术的核心,要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提高信息化水平,必然要大力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互融性和应用普遍性,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创新意识。教学应突出适应社会、应用广泛的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培养。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计算机网络及通信领域方面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为适应市场对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学校要根据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及技术的发展,加强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建设,形成一个科学而规范的体系。

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科专业”,而是一个“技术专业”,计算机技术平均3~5年一次技术更新,因此整体师资队伍如何评建首先关系到专业的课程设置。

1.岗位群A:网络管理技术人员,系统集成技术人员

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局域网网络管理的能力。

针对性课程: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实训、网络安全。

2.岗位群B:网络设备销售及售后服务技术人员

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系统集成的能力。

针对性课程:网络组建技术、网络设备实训、局域网组建技术实训、合布线技术实训。

3.岗位群C:网络工程施工管理员

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网站开发制作能力、企事业单位微机常规操作能力、网络设备销售及售后服务能力。

针对性课程:网页设计/XML、网站建设实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

二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应具备的基本结构

根据以上毕业生岗位群职能分析,专业师资团队应具备一个基础的框架,形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模式。

1.专业带头人

培养一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通过培养锻炼使其在技术应用、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成为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从知名企业中聘请两名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的网络工程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通过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和课程建设学习培训,提高其职业教育和课程开发能力。

三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

1.国内高职院校网络技术师资专业团队组建现况及存在问题

目前,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主力军仍是校内专职教师,如何快速提升专职教师的水平是专业师资建设的重中之重。

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历结构方面的本科学历占本专业师资学历的80%,大专学历占20%,无研究生学历教师。(2)职称结构方面,缺乏高级职称教师,教员职称所占比例较大。(3)技能结构方面,教师取得技师职业资格所占比例大,但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数为零,专兼职教师比例偏差过大,兼职教师人数为零。(4)教学能力方面,能上好一体化课程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少。(5)教研能力方面,教师的教材、学材编写能力需要提高。(6)职业指导能力方面,本专业职业指导师资欠缺。(7)其他方面,部分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不足。需要重点培养的方向为:学历、职称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加大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以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一专多能教师的大比重培养。

2.目前各院校的解决方案

目前,各院校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短期培训、下企业实践锻炼、访问交流或者出国进修等,但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很多都是时间短、内容浅,而下企业实践锻炼难以进入开发岗位,访问交流止于表面,难以在根本上提升校内专职教师的水平。因此,在求知培训不力的背景下,实践难达实效成为亟待解决的矛盾所在。

3.拓宽视野,展开新思路

依托学校和教师自身的投入开展大量围绕专业实训环节和课程建设的教育教学研究会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以昆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建院就开始招生。本专业现有校内专任教师副高以上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助教以下2人,另有校外兼课老师9人,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从2008年起,该院组建了一支专兼职的专业师资队伍,逐步建立起专业水平较高、科研成果显著、中青骨干为主、结构层次合理的高素质校内专任师资队伍。2009~2010年,通过引进和自主培养,使该院本专业校内专任教师队伍达到1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助教以下2人,建成了在云南地区高职教育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专业造诣较深、谙熟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具备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以上资料数据表明,建设一支相对优良的师资队伍,重点则是大比重地培养兼师型教师,深入企业技术基层进行实践,干出成果,最终在教学中做到实战讲解。要保证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及高质量展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基本要求,即培养既有高校教师资格和专业职称又有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的“兼师”型师资队伍。在开辟渠道和实现人员双向交流的基础上,为教师到企业见习锻炼、挂职实践、参与员工培训提供平台,也为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实践专家来学院兼职任课、当好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参与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创造条件,真正形成能作为“兼师”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和素质提升机制。

四 结论

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简称网构,即网络构建,经过三年学习和实训,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一线网构工作,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需要学校、教师、企业三方共同投入,将校企“师资互嵌”落到实处,不能简单地搞“企业工程师请进来,学校教师派出去”的模式。通过拓展团队建设,深入专业实践环节,一定能从制度、科研应用、教育教学多方同步推进,真正解决实践难达实效的矛盾问题,最后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多方共赢。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4;TP3-4

以计算机的发展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使用能力就像是通向这个社会的一张入场券。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处处都离不开计算机,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信息化社会,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广泛的就业领域和更多的工作机会。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重点学习内容。从社会工作的需要来看,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缺口还是很大的,但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就业情况并不是很乐观。虽然专业与工作需求都能够对上口,但企业还是倾向于选择大专或本科的毕业生,原因就在于中职的教学以及学习效果不够好,在根本上不能与大专和本科生竞争。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薄弱,这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表现得不够理想,学习的主动性也较差。但这些都不是造成中职生竞争能力小的最主要原因。其实,在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方面,普通文化课程的基础水平并不会对它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也就是说,学生们原本的文化课基础水平的差异可以降低,甚至可以忽略了。那么对学生们产生重要影响的就是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努力方向。下面我将以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为例,结合本人的一些教学实践,对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效果进行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不仅是教师要备好课,做好准备,学生们也是一样要充分的做好准备。任何一方不做好准备,课堂教学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在教师方面,备好一堂课首先就要认真分析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这是备好一节课的关键。在备课本的教学对象分析这一栏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惯例比较笼统地去填写,而没有真正地对学生们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比如说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备课过程中,教学对象的分析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进行,如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了解有哪些,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否有接触过?或者说对上一节课、前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如何,掌握情况及掌握人数都要有了解。在所学习的内容中,哪些是学生们可以自学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和引导的,学生们对哪些知识会比较有兴趣。如果教师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清晰的答案,那么就可以说对学生们有了充分的了解,在课堂上才能够收放自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备课中除了要对学生们有充分的了解之外,还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钻研,制定好合理的课堂教学计划,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着手。第一,深入钻研教材,明确重点难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第二,深入了解学生,能根据所掌握的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来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设计;第三,注重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突出重点难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另外,学生们也要对课堂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学生主要是通过预习的方式来进行准备的。现实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做不到课前预习,教师可以从要预习的内容中总结出一两个比较基础的问题,布置在上一节课的课后作业中。那样,学生们在巩固上一节课的知识时,又能带着一两个问题去新内容中寻找答案,达到了预习新课的目的。

只要学生和教师都能够从各自的角度积极、充分地去准备好课堂的教学与学习,那么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能更加高效。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有责任心,不能任由学生们养成懒散的学习态度和风气。

2 把握好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方面,有几个是不断强调和讨论的问题。我觉得现实的教育中,越到高年级,学生的年龄越大,很多重要的方面越是不被重视,很容易被教师忽略。比如说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获得高效教学的重要方法,这个理论可以说很简单,但在一些高年段的教学中却很少见到,很多教师似乎完全忘了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么一回事,上课就按照教学大纲讲解内容。反观小学阶段的教学,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教师都很积极去激发小孩子的学习兴趣,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而高年段的教师,好像都认为学生们年纪慢慢长大了,懂事了,会自觉去学习,而不用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靠学生们自主的学习。其实,只要是学习,就会涉及得到学习兴趣的问题,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同样需要学习兴趣的支持,兴趣甚至比基础更加重要。

对于中职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这个专业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可以说大家都是比较相当的,也是比较缺乏的,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么兴趣的重要性就超过了基础的重要性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兴趣的引导,学生们在兴趣的引导下就能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技能。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来选取一些课堂上使用的素材,可以根据时下的热点信息和新事物进行筛选,巧妙地引入到课堂之中。教师可以多上网看新闻、时事热点,看微博热点,甚至看看八卦内容等。能在课堂上巧妙地导入这些的话,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一定会被调动起来。

教师还要注重采用多元、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实验和实训环节的训练。特别是对于一些相对抽象和枯燥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将它转化为生动易懂的知识。比如说在学习IP地址时,按教材的定义来讲解,这一块是非常难接受和乏味的。如果用幻灯片来增加其直观性,再举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或实现项目,比如说局域网内的IP规划和设定及相关命令操作等,那么就可以很好地配合它的理论教学了,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掌握了知识的应用。

3 课后检查是保障

在中职学校的教育中,很多教师在课后检查这个环节都做得还不够到位,就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方面一样,教师对学生们的课后要求也逐渐放松了。学生们的态度也更加懒散了,有些学生甚至不交作业。这种问题在低年级是将受到严肃处理的,反而在高年级,教师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为此,教师还需要严肃对待课后作业的问题,做到严格要求学生们的作业,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把平时的作业成绩和表现计入学期末的考核中。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作业并不是一个例行的教学环节,而是一个重要的反馈方式。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业当中了解到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再根据作业中反馈出来的信息调整教学,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重新讲解,对个别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外对学生们进行辅导,或者在课堂上提出来,让学生们能都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另外,学生们对上机都表现出比较大的兴趣,对理论课的积极性都相对比较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养成在课堂上做笔记的习惯,学生们在理论课上做好了笔记,在上机课中也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定时检查学生们的笔记,督促学生们做好笔记,并不断复习笔记。做笔记可以让理论课堂不那么枯燥,边听边记不但可以让学生们的精神更加集中,还能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到课堂中的知识。因此,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督促学生们写好作业,做好笔记。中职的学生年龄上还不算大,自律能力还比较差,还需要教师的严格监督和管理约束,教师要有充分的责任心才能搞好教学。

总之,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们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严格要求自己,定期总结和反思,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就一定能够把中职的学生教好,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程教好,让学生们真正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能,让学生们在就业中能够提高综合竞争力,成为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等相继出现、更新,这些技术不知不觉中已经使社会大众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社会大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并且在这些新技术的推动下,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领域,电子信息工程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电子信息工程,本质上看就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系统,其涉及网络通讯以及计算机软件两种技术,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当下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才刚刚起步,在这个领域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鉴于这种现状,有关人员需要在这个领域中开展更多的研究工作,以便电子信息工程变得更加完善,进而为我国经济的提升献出更多的力量。

1 计算机网络技术

这种技术是在两种其他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是网络通讯技术,另一种是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让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分享信息。和以往的信息技术对比,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应用这种技术不需要投入大量经济资源、信息的传递更加快速、适用情况较多等等。

2 电子信息工程

2.1 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

电子信息工程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种电子系统,该系统主要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我们使用这种系统可以更加有效地处理数据,并且能够对位于其他区域的终端进行远程操控。生活中利用到了该系统的设备比比皆是,比如说我们手中的智能手机,我们办公用的电脑等等,这些都涉及了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利用。

2.2 电子信息工程的特征

电子信息工程的体系结构复杂程度非常高,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主要涉及如下几个层面:其一是信息链接,其二是信息共享,其三是数据分析,最后是数据的输入、输出。在将通讯技术引入到这个系统中后,该系统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方面就出现了如下几个特征:

2.2.1 应用范围广

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能够发现电子信息工程的身影,比如说日常生活、工业领域、商业领域等等,并且其在历经几年时间的发展之后,已经变得较为成熟了。比如说,在机械制造领域,普遍都利用电子信息工程来进行控制;在废弃物的自动处理中往往也应用到了电子信息工程;当下高楼越来越多,在电梯的自动控制中也应用到了这种技术;我们进入到图书馆查找所需要的文献时,这种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在海量的资源中快速查找。

2.2.2 将通信变得更为迅速

电子信息工程还涉及到另外两种技术,其一是光纤,其二是无限电磁波。将这两种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可以使得信息传递的更快,并且能够使用少量的节点传递大量数据。在信息技术还没有推广开来的时候,大众都是依靠收音机来获取信息的,使用这样的方式,从信息到公众需要历经较长的时间,信息的时效性也就丧失了。但是如果我们使用电子信息工程,社会大众可以说是在某个信息刚出现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了,其在满足社会大众信息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计算机网络科技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应用

3.1 信息传输功能

在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由于不熟悉那个地方的地形,救助人员的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之后有一位网络用户将那个地方的区域分布图利用互联网发送了出去,在收到这些信息之后,志愿者们及时达到了灾难现场,救出了很多灾民。除了突发事件以外,信息传输的实现也使得不再同一个地理位置的个体能够视频通话。我们现在所享受到的许多便利,都是网络科技和电子信息工程带给我们的。

3.2 使得更多的终端设备能够联网

最近这些年以来,技术研发人员对电视做了更多的研究工作,增加了它的功能,将网络机顶盒研发了出来。利用网络机顶盒,电视机就可以连入互联网了,这样一来,社会大众利用电视就能够获取各种视频资源了。再者,我们手中的手机,很多功能也是网络科技和电子信息工程为我们提供的。

3.3 研发新型虚拟设备

尽管仙子信息技术在持续发展,但是我们对这项技术的需要总会高于它现在能够带给我们的。任何一种虚拟设备的开发都不能没有科技的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研发者们就需要将计算机网络科技和电子信工程这两者进行完美融合,向社会大众推出更为便利的虚拟设备。在当下,主要以这两种技术为基础研制出的虚拟设备主要有两种。其一,通信干线,广域网的连接必须要用到通信干线。有关人员应该区别对待公用线和专用线,并且制定不同的保护方案,但是国内在这个问题上还未出现一个标准化的体系或者流程,这也是以后的工作重点。其二,信息传播媒介。计算机网络科技,为社会大众处理电子邮件、查找网络数据等众多活动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下,国内许多企业都青睐于以信息传播媒介的方式来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自己。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信息传播媒介,在当今无疑是一种传输数据的高效途径。

4 结语

当下全世界都步入了网络时代,社会大众渐渐习惯了有互联网而生活,非常享受网络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便利性。然而将计算机网络科技和电子信息这两者综合到一起之后,可以为社会大众带来的好处就不止如此了。笔者相信,在以后的日子中,这项技术会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

[2]秦嗣文.试论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J].科技向导,2013.

[3]刘沛佳.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4]张霄.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

作者简介

篇5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极其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讲究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主要通过老师与学生的相互合作,在实践中不断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不断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这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有着密切关联,因为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因此学校的学生最主要的竞争力便是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较强。尤其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今后从事的工作内容考验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极其注意教学的实践性,通过项目式教学方式,严格控制课堂实践在整体教学中的所占比例,以此实现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教学弊端,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技能掌握水平,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来说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与企业需求相脱节

(1)教学目标重理论轻技能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宗旨便是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技能型专业人才,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学重点却与办学宗旨产生了偏离,教学目标重视理论教学而对技能操作重视度不足。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这是一个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的实践性专业,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只有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才能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对教学课程的设计却没有体现出科学性,将大多数课程设置为理论学习,只把一小段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操作,而且在有限时间内,学生的操作不可能都会得到老师的指导,因此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偏低。比如,在教授与“数据库”有关的知识时,老师往往会花费大量时间让学生记忆有关数据库的理论知识点,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的检测,因而造成了大多数学生虽然熟练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无法真正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再学习。最终的教学效果虽然完成,但是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却是相背离的,长此以往,学生的技能水平便无法实现有效提升,也就自然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优势。

(2)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水平

高职院校的学生之所以选择到职业性技能学校求学,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自身学习能力较差,无法进入本科院校进行深造,因而选择这种注重技能培养的学校,希望掌握一门技术,在今后的求职之路有自己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水平都处于较低水平,需要学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能够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进而使得教学过程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需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制订的教学目标却远远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水平,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许多负担。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涉及的理论知识极为复杂,而且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水平日新月异,需要学生不断关注技术的革新,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架构。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学校将此作为教学目标,难免会脱离实际状况,学生也无法完成,难免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的是老师一人讲述,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点多而且十分复杂,不同知识点之间会产生诸多联系,因此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存在困难,难免会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此时老师的教学又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与参与兴趣,所以学生在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时间睡觉、玩手机或者看课外书也就不足为奇。

二、项目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影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项目式教学,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1.项目的选择

项目式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能够实现自身操作能力的提高,并且还会对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自主更新,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断加深。项目的选择应避免与书上的理论知识相同,那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应该选择具备一定实践难度的项目,学生依据所学理论知识以及自己的思考,才能完成相关操作,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准备工作:

①人员分组

为了达到最真实的模拟实践效果,项目式教学要采取分组的形式,按照实际企业实践操作需要,每组由3~5人组成,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分工协调工作,实施分工到人,确保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部分,并能够实现问责到个人,以增强成员间的归属感和责任心。小组成员要通过对项目的前期分析调查、活动策划以及最后的实施效果进行详细阐述,完全按照企业实际操作来进行实践活动,确保小组成员能够通过一次项目式实践能够真正有所收获。

②教学设施分配

由于学校的教学设施有限,而学生所需要用的设备大致相同,因此要对教学设施进行合理安排分配,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够获得设备的使用权,因此,设备的划分要根据小组的分配来划分具体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时长,并且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设备对小组的辅助作用,合理分配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比如,实践设备只能满足10人的需求,那么,可以将设备划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获得两台设备,并且使用时间依据整体实践时间进行平均分配。设施的布局应该秉承方便、快捷的设置原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设备统一集中在一起,便于学生节约更多的时间。

2.项目式教学实践

项目式教学实践将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老师只需在课前将实践内容、方式以及注意事项讲解给学生,学生便可进行自主组队,在老师规定的课时内将项目完成。通过这种教学实践,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分组,并且小组实行责任到人,每位成员都可以按照自身优势所在选择自己擅长的部分进行操作,即使被分配的任务不是自己擅长的,在经过一次的参与负责后,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肯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且,当今社会是讲究团队合作的社会,分小组进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有利于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项目式教学实践实现了以生为本,将课堂交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另外,项目式教学注重教学实践,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为学生提供进行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通过对真实企业的项目操作的模拟,能够让学生提早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对于学生今后的求职之路增添了竞争砝码。

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具备有效的竞争力。项目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尽情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尽快熟悉计算机的物理结构,并能够通过与人合作,不断交流经验,获取灵感,进而实现创新,真正使自己成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篇6

一、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类

 

计算机网络是由一系列计算机、终端、节点及连接节点的线路组成。一般情况下,两台计算机的连接要经过多台网络互连设备,通常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信息传输。从逻辑上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看作由资源子网,通信子网构成的两级结构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标准很多,比如按拓扑结构、介质访问方式、交换方式以及数据传输率等,但这些分类标准只给出了网络某一方面的特征,并不能反映网络技术的本质。事实上,确实存在一种能反映网络技术本质的网络划分标准,那就是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按网络覆盖范围的大小,我们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是网络分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度量参数,因为不同规模的网络将采用不同的技术,计算机网络按网络覆盖范围划分的种类也是不同的。

 

1.局域网

 

局域网(LAN)是指在几十米到十几公里的较小范围(如办公楼群或校园)内的计算机相互连接所构成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局域网被广泛应用于连接校园、工厂以及机关的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以利于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之间共享资源(如打印机)和数据通信。

 

2.广域网

 

广域网(WAN)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如一个国家。广域网包含很多用来运行用户应用程序的机器集合,我们通常把这些机器叫做主机,把这些主机连接在一起的是通信子网。通信子网的任务是在主机之间传送报文。

 

3.城域网

 

城域网(MAN)所衷用的技术基本上与局域网相类似,只是规模上要些城域网既可以覆盖相距不远的几栋办公楼,也可以覆盖一个城市。

 

二、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

 

计算机网络控制首先从系统的角度来研究网络对象,把网络对象的某些属性、某个过程或某种问题放在一定的网络范围内来研究,以便能更好地描述网络、研究网络和控制网络。概括来讲,网络控制论是研究各种网络系统内部通信、控制、协调、组织、平衡、稳定、计算及其与外部环境相互反馈作用的科学方法论。

 

在早期,远程控制技术主要用来进行一些简单的远程通信、系统管理员进行一些远程系统维护等。当时,计算机网络并不发达,而且市场没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远程控制技术没有引起更多人的注意。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和管理的重要性日显突出,对网络安全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分析方法已难以满足要求,必须用控制论的方法来研究网络管理和控制问题,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便逐渐发展起来了。那么远程控制技术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公司员工,如技术服务人员、顾问及其他人员经常不在公司总部工作,远离总部的部门办公室工作,有些则在家里工作。如果需要使用他们在总部的计算机或对某台主机进行系统维护,他们便需要使用本地计算机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2.随着移动办公设备(出门在外的公司职员因为商务方面的原因,经常要与公司其他职员或公司网络进行互联,笔记本计算机就成了首选)的普及,移动办公也就变得日益普及,正是因为这种移动办公的需求刺激了远程控制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3.远程控制方式降低了网络设备维护成本,减少了售后服务时间,避免工作人员的舟车劳顿,同时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如今载很多条件的刺激下,便携式计算机更容易被人接受,这样,公司更倾向用移动访问设备装备它们的雇员。在许多公司中,便携式计算机已经成为雇员使用的惟一计算机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目前,远程控制理论已冲破工程技术领域延伸到生物神经网络领域、信息网络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等,显示出该项技术的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景。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论趋于成熟,并已经应用于各种网络系统:空间飞行器和地面相应设施构成的空间信息网络系统,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组成的交通网络系统,为电力供应形成的供电网络系统,天气预报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等等。

 

三、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异常迅猛,特别是宽带时代的到来,让网络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计算机网络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日见紧密,普通用户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网络不仅渗透到工业、银行、大专院校等各个领域,且正走入千家万户。人们都说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而信息社会是离不开网络的,因此,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有研究表明,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一个普通的局域网在一年中平均出现重大故障二十次,由此产生的服务失效时间长达十六小时。虽然,计算机网络使企业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但是企业也不得不承受这些故障带来的损失。而一个优秀的网络管理系统可以给网络管理员提供良好的信息来源,减少网络故障,缩短网络失效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效益。所以,明智的企业在架构良好网络设施的同时,也会选择优秀网络管理系统使网络提供最好的服务,发挥最大的价值。

 

四、结束语

 

篇7

0引言

目前在大数据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的环境下,基于企业调研数据的人才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正在进行研究的一项热门课题。市场调研是构建高效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解决专业的岗位定向问题[1]。调研旨在依托行业企业需求数据,校企共同探讨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质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如何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情况,人才需求结构,就业情况等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质人才是专业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专业必须面对的挑战。教育事业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和教学这一途径来实现的[2]。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显的尤为重要,它是我们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科学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

1基于企业调研数据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调研需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数量和规格的需求,掌握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职业发展情况,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⑴调研对象:近三年接收我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珠江三角洲范围内的65家企业。学校派出了全体专业教师到企业实地调研,与企业部门负责人、技术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我校毕业生进行座谈、讨论,参观企业现状,现场提问并发放调研问卷。此次调研中,共发出65份调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92%(以下数据分析限于有效问卷)。⑵调研目的:了解企业对信息与网络专业的需求数量、品学要求、招聘途径、内部人才培养途径以及与学校合作意向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摸清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薪金水平、岗位职责、职业生涯发展情况等。通过对调研问卷的汇总和分析,得出了以下调研结论,为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基础。⑶调研结论:我们在企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调研表中,列出了未来三年企业需要招聘的职业岗位以及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应届生毕业酬薪水平等,以下数据表示选择该选项的企业家数。未来三年主要招聘职业岗位:①网络运维52家;②系统集成44家;③售后服务24家;④售前技术支持20家;⑤信息安全8家;⑥项目管理8家;⑦云计算4家。网络运维,系统集成工作岗位未来三年需求旺盛,可作为本专业人才重点培养方向,售前和售后技术工程师也有一定的需求,其他需求相对较少的职位可作为未来继续跟踪调研方向来研究。招聘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①2000元以下4家;②3000-4000元40家;③4000-5000元12家;④5000元以上4家。薪酬调研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给出的待遇在3000-4000元之间,作为应届大专毕业生,这个待遇算是比较合理的,与其他行业比较而言算是好的待遇,也说明网络专业毕业生是目前市场需要且相对紧俏的。胜任上述岗位所需要的知识:①操作系统60家;②硬件维修38家;③程序设计48家;④平面设计2家;⑤数据库59家;⑥网页设计51家;⑦电子商务8家;⑧网络协议48家;⑨网络互联60家;⑩网络安全44家;11网络管理60家;12网络优化48家;13专业英文6家;14云计算18家;15办公软件60家。如图1所示。以上知识点除平面设计,电子商务,专业英文等知识低于10家,别的都高于40家。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涵盖了上述15个知识点,通过这次调研后平面设计方面课程将取消,电子商务,专业英文等知识将适当减少课时量,适当增加网络管理、网络互联、数据库等课程学时。对于企业提出的服务器虚拟化,存储系统知识等,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如果合适将放入明年调研的知识点。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①网络联接配置60家;②撰写工程方案42家;③综合布线施工56家;④网络故障处理58家;⑤网络优化工作44家;⑥网络平台推广12家;⑦网站开发42家;⑧项目管理16家;⑨网络共享及安全55家。如图2所示。企业要求人才有比较强的技能在40家以上。对于企业提出的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如果合适将放入明年调研的知识点。小结:网络技术专业技能的培养方向主要技术技能的培养。

2基于企业调研数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企业调研数据分析,与企业共同开展专业及课程体系的建设,总结出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网页设计四大职业岗位群。在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原有的的基础上,从确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案、课程体系四个方面探讨基于企业调研数据的课程体系的构建。⑴确定职业岗位计算机网络建网、管网、用网工作过程为导向,本专业的职业目标主要定位在职业岗位群中要求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及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中、低职位。与此同时,专业还因材施教,推行学生创新工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争取获得CCIE、HCIE等高级乃至国际顶级IT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使得部分能力较强学生可以因此获得高级职位。⑵典型工作过程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是对某一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掌握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3]。典型工作过程是指职业活动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工作行动,并能反映该职业最主要的本质特征工作过程,而且反映该职业典型工作内容,应包括完成至少一项工作任务计划,以及实施和评估等完整工作过程。对该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准确地分析,并以此作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本研究通过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网络综合布线、常用网络设备安装和配置等12个典型工作过程。⑶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案高职教育课程应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有其独特的结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合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关键[4]。高职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它是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群及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归纳到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和职业成长的规律,把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再根据学习领域为主题的学习单元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学习领域的表现形式为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来构成,因此,设计学习情境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学习领域的设置原则是:每个学习领域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各个学习领域要遵循职业的成长规律排序;学习领域组成生产经营过程。⑷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彰显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能力培养,体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围绕建网、管网、用网来设置课程。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也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其实质就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5]。在管网、用网模块中开设了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库应用、网络操作系统配置、网络安全综合实训等主干课程,使学生掌握网络管理及应用基本理论,具有比较强的网络操作技能,具有网络安全分析与实施等能力。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系中,其课程体系设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内容,并为他们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理论基础[6]。坚持课程教学体系必须基于职业岗位的理念,由职业岗位对网络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来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架构构建如图3所示。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集成、网络工程管理、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网络集成综合实训网络技术工程师实践项目体基础技能实验课程实训教学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网络操作系统配置、网络设备配置管理、服务器技术安全审计与风险分析、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静态网页设计、网络数据库、动态网页技术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网站设计网络管理与综合实训网络安全综合实训网站综合项目实训图3课程体系构建架构

3结束语

基于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数据的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解决高职网络专业学生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通过企业调研数据分析岗位需求以及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能较大的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较易获得好的教学效益。由于经费和时间的问题,我们所获得数据仅来自于珠江三角洲的60家接收我校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企业,这些数据未能反映更广泛区域的需求。未来我们将进一步获取研究珠江三角洲更多的企业人才需求数据,以及跨区域、跨国界的企业人才需求数据,为培养符合悉尼协议按国际性工程技术人才做好准备。

作者:吴国立 单位: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与商务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Reference):

[1]王玉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信息化建设,2015.204(12):203

[2]龙春阳.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0.56(2):139

[3]苗晓锋.“校企共建,岗位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7(2):35

篇8

婚姻状况: 已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通过认证 身 高: 190 cm

诚信徽章: 未通过验证 体 重: 75 kg

求职意向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生产计划/物料管理(PMC):物料计划员,生产经理/车间主任:,生产经理/车间主任:

工作年限: 5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2000--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广州,广州

工作经历广州市**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05-10-01 ~ 至今

公司性质: 中外合资 所属行业: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担任职位: 计划员

工作描述: 1.依据公司年度计划及市场预测计划,并考虑到车间的生产能力及均衡生产因素制定月度滚动计划,根据月度计划和生产进度下达批量装测工单,依据订单以及相关的技术文件的要求,下达临时生产工单并跟踪该月所下达生产计划指令的完成情况每月制做月生产计划表。

2.负责跟踪和调控生产进度,对生产进程中出现的不平衡现象及时进行协调和调整,确保生产进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按质、按量、按期完成生产任务。

3.根据生产计划安排产品的材料齐套进度,确保满足生产及销售订单的物料需求,安排外协厂生产加工返回总装,对仓库发料、生产、外协等部门的直接领料、物料调拨、间接领料、超领和退料进行监督和控制。在材料齐套跟催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以及对计划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处理。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 广东工业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09-07-01

专 业 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 业 二: 计算机网络技术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2-09-01 2006-07-01 广东工业大学(夜大专科) 计算机及其应用(网络技术) - - 语言能力外语: 英语 一般 粤语水平: 精通

其它外语能力:

篇9

近年来随着分析技术的自动化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检验学科的广泛应用,临床检验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医学学科,而是一门集医学、理学、工学及计算机和网络新技术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独立应用性学科。随着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的进步,本学科发展迅速,对隶属于每一个医院内的检验科技术人员来说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这样的一个计算机和网络新技术不断涌入的新形势,临床检验科传统的知识及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为了迎接本学科迅速发展的挑战,我们临床检验科针对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在职继续教育及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检验科技术人员的计算机和网络新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收到良好效果。

1 检验科技术人员计算机和网络新技术知识水平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临床检验科作为医院内的一个医技科室未受到应有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之前,本学科的人才培养没有形成体系,一般由医疗、护理系人员改行或以短训方式,甚至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直接参加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起虽然在本学科兴起了一些专业训练课程,但多为大、中专学历。我科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人才梯队仍以中专学历占主体,高达90%,10%的大专学历也是医疗体系人员改行或在职工人经夜大学习而来的。虽然在当时我国的特定环境下已完全能够满足本学科的需要,但随着改革开放,本学科发展迅速,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量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自动化分析仪器和新的分析技术涌入本学科,临床检验科专业技术人员传统的知识及知识水平结构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造成了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先进技术设备和分析技术与落后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巨大矛盾。这种检验科技术人员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的现状,使先进的自动化分析仪器只能简单地替代部分手工操作,使先进技术的高效率不能充分发挥,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

2 解决措施

根据检验科技术人员人才梯队状况,针对其所掌握的传统的医学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的特点,我科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在职继续教育的措施。

2.1 促进知识结构合理化

由于本学科是一个复杂的交叉学科,涉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众多,在继续教育内容安排上囊括了相关医学知识、英语、自动化分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因此,检验科技术人员的知识培训应当在重点进行医疗知识系统培训的同时,也要注重自动化分析技术、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等的培训学习。

2.2 以在职学历教育为主

本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为了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通过在职继续教育获得一定成就感,科室要求所有40岁以下人员限期通过自学达到本科学历,同时为自学者创造条件,且在获得学士学位后重奖。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和网络新技术的培养。工作中不以学历论高低,促使大家既要重视学历,更加重视工作能力和效率。

2.3 以在职技术培训为辅

在检验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注意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新技术,在这方面科内应当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采取多种多样方式,可以采用请(老师)进来,也可以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外出学习)。

2.4 鼓励创新、提高效率

在鼓励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同时,强调获得学历和学位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要求全科工作人员不断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新技术,完善工作流程,紧紧围绕如何使实验室先进的分析仪器充分发挥作用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这个中心工作展开学习和探索,使全体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

3 效果

3.1 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水平大幅度提高

通过多年的努力,检验科技术人员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学科梯队更加完善,为先进技术的引进奠定了基础。

3.2 先进技术不断引进

随着语言障碍的消除,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速度加快,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实验室信息网络等管理方式的应用使科室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电化学发光、实时荧光定量、生物芯片、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及特种药物分析等项目的开展和应用,使科室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得到加强,服务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

3.3 创新意识加强

通过不断的在职继续教育,全体技术人员在掌握了医疗知识的同时,也基本精通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结合医疗工作,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使工作效率不断得以提高。

篇10

1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档案信息化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的工作。具体的可以理解为档案信息实现“三化”:一是档案信息数字化;二是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一体化;三是档案信息网络化。

1.1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作息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二是可用翔实的档案信息支持决策和管理。决策及时正确,管理措施得当,要靠完整、可靠的信息和快速的综合分析能力来保证。对此,档案信息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可为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提供智能化服务。档案信息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远程服务,资源共享;可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编著时间,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可提供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四是可避免出现“时空黑洞”。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将日趋普及。档案人员要管好档案,就是提前介入电子文件和管理工作中,以管理档案的形式管理电子文件等有用信息,使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益。

1.2 档案信息化建设现实意义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可以给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带来显而意见的效果和收益。

一是档案管理不再费时费力。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提供单位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实行信息化后,档案管理达到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可以多次利用,即可在档案管理内部进行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数据录入后,可以方便地打印出相关的收发文单据、汇总表,打印出档案的背脊、封面、案卷目录、文件目录、备考表等。档案库中的信息需要统计,并形成报表,由计算机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率。

二是检索查询方便。传统的检索方式,档案管理人员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记录到库房中查找,费时、费力。档案管理信息化后,可以实现即时查询,管理人员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三是档案查借工作可控。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查借阅采用计算机管理,操作方便,可以自动产生催还记录,对过期不还的借阅者进行有效的催还。

四是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实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后,部门管理员工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不再是目录的打字员和档案的保管员,可以更好地从事档案的收集和编研工作,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五是有效的提供服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科技人员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查阅档案资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档案资料的电子化更便于科技人员的二次利用和开发,提高了研究院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使档案管理的职能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而是公司内部的信息中心。

2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

2.1 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包括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存储器,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其核心是计算机网络。只有建设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连接的距离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三种类型。

2.2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现有馆藏档案(包括纸质档案、缩微胶片的景像、录音档案和录像档案等)的数字化;二是收集和接收各种形式的电子文件,然后集成到统一的档案数据库中。

2.3 标准规范建设

这是档案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障。管理规范包括数字档案相关要领定义、移交、整理、价值鉴定、存储、著录、安全性保证、原始性保证、检索途径、利用方式等;业务规范包括数字档案的术语标准、资源描述、数字档案的文件格式、元数据、对象数据格式标准等;技术规范包括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软件系统工作平台技术标准、存储压缩格式、数字水印、加密算法等。

2.4 应用系统建设

这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保障。我们将依靠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科研院所和技术力量,选用先进、适用和可靠的档案管理软件。

2.5 人才队伍建设

这是档案信息化的成功之本。要始终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第一位,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档案人员要边学边实践,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正确处理好“路、车、货、交通规则和驾驶员”的关系。“路”,是计算机网络,“车”是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货”是档案数据库,“交通规则”是标准规范,“驾驶员”是现代信息技术人员。有路无车不行;有了路和车,没有货不行;路修得再好,车再先进,没有优秀的驾驶员,仍是行不通的。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并坚持把档案数据库作为核心要素来抓。

3 档案信息化建设举措

档案信息化,其核心是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保护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档案存储环境控制的科学化。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要拓宽各级领导的知识领域,在提高领导信息化水平方面多进行一些培训工作,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2 加大投入,增配软、硬件设施

篇11

明确中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一致性,同时也要体现职业教育不同层次的差别。在终生教育的理念下设计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参考国家职业资格的五个级别和企业岗位级别的设置,将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作为每个阶段的能力测试。中职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应知应会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主进行组合。具体描述为:能适应地域专业发展要求,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人才。了解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动态,熟悉计算机的组成、能进行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能从事网站的建设和管理、熟悉广域网的常用技术和网络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高职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岗位的发展能力,以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现行的应用技术为进行组合。具体描述为:能适应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集成、网络管理和应用、网站建设的理论和技术,具有网络设计、设备调试、综合布线、网络管理、小型企业网站开发的能力。

(二)人才培养规格衔接

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要根据实际教学任务明确中高职各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1.中职人才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基本的公民道德、遵纪守法的意识和文明礼貌的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基本的人文知识、科学素质、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正确的就业观念,吃苦耐劳、积极肯干的意识;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2)知识要求。①具备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必备的数学、外语和其他科技文化知识;②具备一定的美工基础知识;掌握动画制作、图像处理等媒体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③具备一定的数据库原理基本知识;④具备一定的网络和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⑤掌握网页的制作基本知识,掌握流行的开发工具;⑥具备一定的编程理论,了解程序设计的开发工具;⑦掌握网站服务器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⑧具备动态网页程序设计的知识,了解WEB应用程序设计;⑨具备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网络的管理和维护;⑩具有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策略。(3)能力要求。①具有较强的媒体制作和处理能力;②具有数据库应用和维护的能力;③具有局域网布线、管理和维护的能力;④具有网络服务器暗转、使用、维护的能力;⑤具有一定的网站规划、设计、管理、维护的能力;⑥具有基本的英语翻译和日常交流的能力;⑦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掌握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系统的能力;⑧具有完成工作任务、团队合作、良好沟通的能力。2.高职人才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一定的人文、科学素质、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产品竞争意识和工程意识;奉献意识和创业意识;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2)知识要求。①具备高等技术人才必备的高等数学、大学外语和其他科技文化知识;②具备美工知识;掌握动画制作、图像处理等媒体处理技术的相关知识;③具备数据库的理论知识;④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⑤掌握网站、网页设计的相关知识和开发工具;⑥具备一定的编程理论知识和项目化程序开发知识;⑦具备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相关知识;⑧掌握动态网页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⑨具备网络安全的知识和相关维护策略。(3)能力要求。①具有较强的媒体制作和处理能力;②具有利用各种开发工具编写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程序的能力;③具有利用各种开发工具编写WEB程序的能力;④具有数据库规划、设计、应用和维护的能力;⑤具有局域网规划、设计、规划和组建的能力;⑥具有网站和网页设计、规划、管理和维护的能力;⑦具有一定的英语翻译、会话能力和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⑧具有自我学习新知识的能力;⑨具有完成工作任务、团队合作、良好沟通的能力;⑩具有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学制的衔接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中高职学生都有半年至一年的定岗实习教学任务的要求,目前中职教育普遍实行2+1的模式,高职普遍实行2.5+0.5的模式。其中,中职教育的第三年定岗实习时间长、学生流动性大,是中高职衔接中的重要阻碍。因此在参考多方建议和中高职升学考试现行机制的前提下,提出中职教育实行1+0.5+1+0.5的学制,第一个“0.5”为第三学期,按照教育部规定实行三个月至六个月的工学结合,完成工学结合科目的教学任务。第二个“0.5”为第六学期(最后一个学期),按照学生毕业意向调整:欲就业学生实行工学结合、欲考大专学生实行高职预科。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又能为欲升学学生提供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篇12

身份证号码

性 别

年 龄

23岁

政治面貌

其它

婚姻状况

未婚

视 力 状 况

正常

身高(厘米)

167 cm

体重(公斤)

54 kg

民 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南昌市(含区市县)

技术职称

程序员

最 高 学 历

大专

现居住地

南昌市(含区市县)

毕业时间

2009

求 职 状 态

目前正在找工作

电话、手机

15170064xxxx

EMAIL

个人主页

地 址

南昌市

邮编

受教

育及

培训

状况

2007年9 月 至 2009年6月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 大专

专业描述:

任职公司名称: 江西掌讯科技公司 。

软件工程师

工作职责和业绩:

移动和电信 企业软件开发和维护

任职公司名称: 江西铭天网络公司 。

软件工程师

工作职责和业绩:

一个负责开发和维护

求职意向

现从事行业:

IT/信息产业

现从事职业:

计算机软件

现职位级别:

中级职位(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期望月薪:

面议

目前月薪:

2000-3000元

可到岗时间:

一个月以内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欲工作地区:

南昌市(含区市县)

欲从事行业:

IT/信息产业

欲从事职业:

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开发工程师、网页设计/制作/美工

技能特长

精通: Html , javascript , css, B/S ,php系统开发 熟练: Div+css ,photoshop, 技术, T-SQL语言(能熟练的编写子查询,内外连接查询) 掌握: jquery框架,ajax技术 了解: ling语言, actionScript语言,flex技术,linux 熟练使用Dreamweaver,VisualStudio2008,Sql servers 2005/ Sql servers 2000/mysql,oracle了解myEclipase等开发工具

外语水平

第一外语:英语 一般

第二外语:英语 一般

兴趣爱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