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6 16:04: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经济的持续发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筑行业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行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而且,也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建筑行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这就要求加强对建筑经济的控制,通过分析当前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与建筑行业概况
满足社会生产、发展及环境完好基础上,对各种资源进行有节制的利用,同时坚持新能源开发策略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所谓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的基本工作包括勘察建筑地址、研究设计建筑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维修、竣工建筑物的装修与安装,其本身及生产经营行为既与其它行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存在紧密关联。建筑主体施工、安装及建筑材料安装等是其经营活动的主体内容,建造娱乐场所、公共场所、基础设施、高楼大厦、桥梁、铁路、公路、住房,其它相似工程的勘探与设计等均涵盖其中。建筑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提高国内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同时,能有效提升各类建筑投资的水平与力度,加大资源利用量。因此,必须要保障建筑经济具有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以便其可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相对有利地位。
二、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第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逐步涌起,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加剧,各国各地区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及发展规模空前,建筑业发展同样日臻成熟。不过,从实践来看,三大产业发展均程度不同的忽略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性,资源利用总量、不可再生能源开采量不断提高,不可再生资源已濒临枯竭。而由资源利用导致的环境、空气、土壤、水体等方面的污染日益加剧。全面发展绿色经济、可持续经济不但是时代课题,也是现实所需,势在必行。建筑行业有必要也有义务坚持创新型建筑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环保、绿色、低碳的建筑产品,推动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友好发展,以便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共同、可持续发展。第二,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各行各业有必要从自身做起,主动发展可持续经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尽早形成,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由于建筑业在社会百业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与社会各方面几乎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建筑经济必须要首当其冲,坚持走可持续化发展之路,以此奠定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推动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第一,既有建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转变现有的建筑施工及建筑工程安装方式。建筑领域必须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与资源、环境发展概况,完成施工、安装方法的制定与实施,形成资源与成本节约,从本质上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呈集约化发展态势,逐步转变进入和谐经济、可持续经济、绿色经济发展轨道。从根本上实现建筑经济的健康、环保、节能及低碳目标,让建筑标准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相吻合,推动建筑经济发展更具可持续性。第二,坚持持续不断的发展创新。着力进行建筑模式、技术创新,研发环保、节能、高效建筑材料。建筑行业有必要全面普及新型环保、节能建材应用,致力于新型建筑技术研发,建筑实践中主动采用沼气、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资源,将环境污染程度减轻,提升公众生活质量,形成资源节约、资源利用率提升这一良好发展业态,推动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真正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健全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的合理的制度体系及监督制约机制,由此确保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过程不可以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而采用不合理、不科学的偷工减料手段,必须坚决杜绝对公众生活质量及环境有害的设备与建材利用,这就要求,建筑行业必须全面遵守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同时,政府有必要强化行业监管,使建筑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均与建筑标准相吻合,从本质上促进建筑行业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四、结论伴随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各行各业的环保要求也逐渐提高,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建筑行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必须加强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消耗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芬.关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企业导报,2011,(21):112-113.
[2]尹书.浅谈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04):244.
[3]王璇.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4):250.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098
1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及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
11内涵
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代人基本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要满足现代人对房地产品的要求,同时不能损害子孙未来发展需求的实现。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做好开源节流工作,减少房地产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第二,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要满足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不能阻碍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也不能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
12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
第一,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平台。比如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解决家具业、装修业、中介业、保险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问题,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第二,拉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住宅建设每上涨十个百分点就会带动一个国民经济的生产总值,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商品房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房价上升过快
商品房设置的合理比例结构是:经济适用房、一般住房∶商品房=1∶3。但是,现阶段商品房的开放商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一窝蜂地进行商品房的开发,由此导致社会中出现了大量的高档用房,使得商品房的房价增长快速,不利于社会大众买房。
22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定位和决策机制不完善
房地产项目在开发前期阶段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因而,在开发房地产的时候无法做出可行性的报道,不利于房地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决策的不合理、不科学会影响房地产的项目建设、市场销售,甚至对房地产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损失。
23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项目开发采用的粗放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为主要目标不加节制地对土地资源、能源进行开发利用。这样粗放化的房地产经济项目发展模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造成了资源、能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
24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没有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现阶段,房地产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了节省空间,现阶段建筑建设的密度和容积率较高,出现了“钢筋混凝土”丛林的现象。同时,城市房屋建设缺乏必要的绿色空间,房地产项目发展建设中产生的污染不利于散发,长此以往导致城市空间的质量变差。在进行房地产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企业操作人员在自然河流中肆意排污,对整个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3实现房地产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加强对房价的合理控制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快速,但是却缺乏合理的调控,很容易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为了缓解这种问题,需要有关人员采用科学的手段来控制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加强对房地产房价的控制。加强对房价的合理控制,一方面,需要我国中央政府部门深刻认识到房地产经济发展面临的社会危机,通过强硬的宏观调控实现对房地产经济的控制,将房价限定在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本身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房地产经济的微观调控,减少房地产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安全隐患,尽可能地规避发展风险,实现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平衡稳定。
32提升房地产市场规划的科学性
在政策上,需要限制粗放化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促进房地产经济从粗放化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提升社会土地、能源、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另外,在房地产项目正式施工建设之前,需要相关人员对房地产项目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实现房地产经济发展和其他行业之间的协调,进而发挥出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33减少房地产项目发展中资源浪费的现象
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为此,在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在开发房地产项目的时候,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需要严格限制开放商对人均居住地的应用。对于我国土地资源价格没有
底线,甚至存在土地资源低价或者无价出售的现象,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实现房地产经济从粗放化管理到集约化管理的转变,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34在l展房地产项目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注重
房地产经济是城市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为此,在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决策的时候需要相关人员认真听取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专家的意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开发房地产经济,加强对低碳环保材料的应用。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一个人居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房地产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实现和周围绿化、园林、小品之间的和谐配合。
35合理处理房地产土地空置问题
从土地、房屋存量角度来处理房地产项目土地的空置问题。在房地产经济招标之后需要还原原有的闲置土地。同时,为了规范房地产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需要完善和房地产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关部门通过土地回收、收购、兼并、拍卖等方式来实现国家对土地的垄断,让真正有能力的土地开放商来规划土地,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另外,有关部门要从房地产行业自身发展情况入手,加强对国土资源管理监测体系的规范,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避免房地产交易的违规行为,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36加强完善金融体系,合理防控房地产信贷风险
第一,结合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实现对房地产信贷结构的调整,结合实际适当地调高消费信贷所占比重。第二,合理防控房地产信贷风险。加快对房地产信贷结构的调整,对一些发展规模小的房地产项目和客户,要对其采取劝退。第三,实现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把控。加强对自主性住房需求的支持力度,严格执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审查程序,减少“假按揭”现象的出现。第四,根据房地产行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在房地产经济发展开发、投资、管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4结论
综上所述,房地产经济的稳定发展对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相关人员结合房地产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对房价的控制、科学规划房地产项目、提升房地产项目开发资源利用率、房地产项目开发环保措施、完善金融体系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来为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彭勇,盛宝柱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1-32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房地产产业也进步高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之一。特别是近些年的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条件。同时,房地产业也是一个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很大一个产业,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关联性,与国民经济中各行业息息相关。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保持房地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影响子孙后的重大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是指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方而的含义:一是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房地产产品的消费需求,不对后代人的消费需求能力造成损害。包括土地资源、空间资源、建材资源等利用的可持续性。二是要保持房地产产业自身的发展进步,实现房地产经济与人口、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在处理好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基础上,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达到房地产建筑的规划形态、环境效益、住宅功能、人文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产业飞速发展,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增长,为我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近几年,房地产话题已成为各种媒体和人民大众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房地产经济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应该认识到房地产经济出现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必然矛盾的出现,会逐步得到完善,房地产业仍然是我国未来支柱性、基础性产业之一。
1、 房地产业的发展拉动其他行业部门的发展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龙头产业,本身的发展不仅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还推动了与它有关联的其他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关联性,与国民经济中许多行业紧密相关。它与建材、冶金、机械、设备、五金、玻璃、陶瓷等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行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对这些部门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据统计,每100元的住房资金投入可创造70~220元的相关产业的需求;每100元的住宅销售能够带动130~150元的其他商品销售。因此房地产经济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房地产消费带动生活消费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整体增长的最终动力。住房问题历来是我国人民所关心的问题,房地产消费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住房消费,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对我国大多数人来说住房消费是其一生最重要的一笔消费。因此房地产业的增长不仅可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拉动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此外,房产业的最终产品为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场所,房屋能为商业、餐饮业、家用电器业、房屋装修业、房屋买卖中介业等行业提供发展场所和前提。如果房地产业不景气,这些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3、房地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就业增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问题一直是广大人民所关心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但是,经济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高就业的局面,相反,就业问题日趋严重,中国的失业问题已成为最重大的社会问题。房地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容量很大,同时,房地产业对其他相关行业和部门的就业增长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据统计,房地产业每吸纳100人就业,可带动相关行业150~200人就业。因此,房地产业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问题。
三、我国房地产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房产结构性失衡, 房屋空置率高。目前,全国大中城市空置房面积正在大幅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过去在房地产暴利驱使下,许多企业一窝蜂地投入到房地产开发行列,使住房建筑面积出现严重集中过剩,市场供求暂时失衡。二是住房价格与百姓收入差距太大,虽然有需求,但由于价格太高,许多购房者望房兴叹,放弃购买,造成需求大量减少,使得空置面积大量出现。据统计,北京、天津等地的商品房的空置率高 达40%,远远高于10%这个国际通常认可的警示线标准,并且情况仍呈上升趋势。一方面是大量的空置房屋无人居住,令一方面却是大量的人无房可住,这种情况回严重影响房地产经济的正常发展。
2、房地产开发无序发展,规划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长期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偏重粗放发展,主要依靠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过度消耗为代价实现经济效率的增长,房地产开发者不重视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开发。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土地资源更是严重短缺。我国近十年来耕地大约以每年960万亩的速度减少,很大程度上都与土地的使用及管理不当,开发失控有关。
3、房地产开发对环境造成破坏。许多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开发前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随意毁林毁草,减少公共绿地,破坏人文景观。有的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开发时人为增大房屋密度,导致容积率过高,缺乏绿色空间。有的开发商甚至私自围湖造田,开发房地产,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与房产发展相配备的金融基础体系尚不完善。我国的房地产金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已建立起了基本制度,但还不完善。特别是房地产资金来源结构单一,开发商自有资金比重低,房地产市场资金严重于依赖银行贷款,缺乏二级市场,给银行资产安全带来隐患。
四、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的职责在于制定科学的能够有效保护竞争的规则。目前房地产市场问题突出,这要求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法律制度,既防止垄断,又防止过度竞争;既促进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又有效地防止其盲目性,以确保房地产市场能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有序运行。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对土地等资源使用的管理和审查,避免资源的浪费。此外,政府要充分运用经济手段调节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完善保障性住房服务体系,抑制价格的过快上涨,对投机性需求或炒作性需求进行抑制。
2、重视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房地产经济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房地产发展开与人口发展、环境发展、生态资源的关系。因此,在项目开发前应对环境和生态保护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房地产开发时也要注意对周围生态和文化环境的保护,房屋的风格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还要注意绿色建筑的开发,节约资源,注重绿化,为人们营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3、建立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
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完善的金融体系对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健全住房金融机构,丰富住房金融工具,完善住房金融市场。调整房地产贷款结构,增加消费贷款比重,建立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实现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增加房地产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
1.1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当前,伴随着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乡村经济也有所发展。然而,在我国一些乡村、区域存在着产品过剩的现象,尤其是季节性产品过剩问题突出,产大于求。主要由于生产科技水平不高,使农作物质量得不到保障,质量还处于低档次阶段,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乡村产品存在着质量问题,使产品销售不出去,制约着乡村经济的发展。
1.2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欠缺
乡村信用社、邮局是乡村主要的两大金融机构,其网点在各大乡镇分布也比较多。然而,因乡村生产的固有特性,获益时间较长,产量受天气、市场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以盈利为目的的信用社、邮局,常常将风险调整至可接受的区间内,从而使供需关系不协调,产生“贷款难”与“难贷款”的现象,进而影响到了乡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变革。
1.3农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乡村的产出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它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石。在乡村,缺乏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要实现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设施跟不上的原因是乡村整体经济实力不够,使基层服务大众的能力不足,进而乡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1.4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乡村的服务系统缺乏,不够完整。此外,管理体系及职责划分也较模糊。特别是乡级服务站因人力、物力、财力均分至乡村管理,而相关主管机构的主要工作为业务指导,其余事情很少涉及,因此,管理工作难以进行。
2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2.1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大部分乡村具备大规模生产及运营的基础,农业生产化能不能够实现,主要看市场需求及资源优势,只有实现生产化,才能降低产品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而提高产品的额外价值,增加产品带来的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生产化的进一步应用,能够带动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所以,这种模式肯定会带动生产方式的改变,自由将粗放型转变成集约型,农业的产出速度和经济效益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2.2提高农业产品信息服务
创建乡村信息服务场所,增加生产、销售的相关信息量,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加大宣传力度,最大程度地提供不同渠道的信息服务,使农民获得更多的信息及技术支撑,促进经济发展,并借助信息服务,增加收入,提高效益,间接改变以往大部分农业从业者的售卖观念及模式,拓宽农民的增收途径,有助于农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有助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新乡村信息化的创建。
2.3打造名优品牌,走品牌带动之路
创建具有地区特征的农业优势品牌,增强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经济走上高速发展之道。目前,品牌的创建是我国新乡村创建的关键,要满足市场发展所需,提倡品牌农业发展,增加产出收益,加快以品牌特征产品为基础的农产品生产,并制定与产品生产相关准则,借助品牌建立拓宽生产基地、品牌公司和国内外国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打下基石。
2.4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
相关部门要制定出强制性财政估算政策,确保乡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投入。此外,还应改善乡村贷款管理体制,增加信用贷款的额度,明确抚农资金的比重,拓宽供货途径,保证金钱到位的有效准时。通过这些方式确保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喜英.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建设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1
房地产业不仅仅要合理利用每一份宝贵的土地资源,还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合理的发展道路。 房地产不是单单盖房子与卖房子这么简单,还要考虑到其是否会影响环境、资源、金融等相关问题。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它的暴利性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人民大众、专家、媒体都对其批评与赞扬争论不休。我们不能否认房地产经济在十年来带给国人经济的提高。它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满足了当代人对房屋的需求,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要顺应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发展,更要适应生态的发展。过度的地产行业发展势必将导致地产行业经济的衰退,从而制约多方面行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房地产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性与结构性的供求失衡,导致了大量的商品房空置
从目前的房地产业发展来看,一个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商品房未得到有效的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商品房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开发商资质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有问题、销售不畅,或缺乏自身特点导致的空置等等。空置商品房不但占用大量宝贵的资源,长此以往,还将影响到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无序的开发与发展,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房地产业发展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房地产业要想持续长久发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及有效的保护环境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房价过高导致贫富悬殊的加剧,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房价的超高上涨,使中低收入人群很难拥有一套房子,一般的老百姓买不起房,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导致社会失去和谐。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各阶层间严重对立就不可避免。房价不和谐导致了社会底层涌动大量的不满及愤怒情绪,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也致使社会稳定的成本过大,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四)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过大,造成金融潜在风险及行业不平衡
我国房地产金融虽已完成基本制度的建设,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及良好发展态势的金融体系。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房地产的投资过大,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将给银行资产带来安全隐患,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低进低出运营的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且有失公平。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影响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
(五)在房屋的开发建设上科技含量低,新材料、新技术使用量小
某些开发商为了节省资金,在房屋建设过程中,不愿意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房屋建设的科技含量较低、质量较差。因此,房地产业要想长久发展,在建设上必须走上高科技、低消耗,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市场监管及宏观调控,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公平、高效的监管与宏观调控是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与监督,减少或避免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或腐败与暗箱操作现象,相关部门应严格执法,并力求不断的完善房地产经济的法律法规,创造一个公平与透明的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使房地产项目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并在开发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在房地产建设中的科技投入,提高城市住房的科技含量。将新科学知识运用于住房建设实践,不断的开发新材料代替有限的自然资源,重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和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房地产业是城市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时,要进行充分的调研,科学的进行规划,树立“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的利用及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房地产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类生存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房地产与环境因素的衔接应自然优美,房地产建设应当以低消耗、高效率为根本,确保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及有效提高。
(三)逐步完善相关金融体系,建立与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
当前,房地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房地产金融基础支持,这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我国当前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来看,必须要加强房地产贷款结构的调整,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对于房地产金融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期限错配问题及资产流动性等问题,房地产金融业就必须研究并进一步建立起住房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逐步实现抵押贷款证券化,打通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有效的分散了银行贷款的风险,房地产金融的市场化程度得到提高,加快了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的步伐,提高了整个房地产金融的实际效率。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深刻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经济面貌。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的环境和资源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社会经济所依赖的资源基础、生态环境已进入“向未来借债而生活”的时代。面对如此困境,我国政府已颁布各项保护自然、改善环境的法令法规。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扭转生态恶化趋势,必须走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要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企业入手,把企业从原来只关注自身的利益不关注对环境资源的破坏的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转变为把资源环境包括在内的绿色会计核算模式,从而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概述
(一)绿色会计产生的背景。任何社会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由其相关环境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外部环境,就必然要求有相应的会计理论和实践。绿色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也不例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切促使西方国家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自然资源长期处于被极度开采的状态。特别是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使能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不仅动摇了有关国家发展经济的自然物质基础,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使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出现了紧张局面,迫使人类反思:如此下去,人类将自食恶果,社会经济将不能持续发展。人类开始改变过去单一追求经济利益的方式转变为追求三个目标的平衡发展,即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平衡发展。于是,环境会计应运而生,从20世纪九十年代起,在西方的会计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会计专家把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会计理论。其核心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二)环境会计的含义。关于绿色会计的概念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解释为:绿色会计,也称为环境会计,是将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
(三)环境会计的特点。绿色会计因将环境因素纳入核算范围因此也具有了以下特征:1、经济业务不确定性。环境问题具有多样性,在资源利用方面也非常复杂,由此绿色会计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周期难以计量性。涉及环境因素的经济业务不像一般的经济业务周期很短、业务较为单纯。环境经济业务的周期很难计量并且具有很大的复杂性。3、研究方法多样性。绿色会计不再仅仅涉及经济学与数学的计算,还涉及到社会学、环境学等学科。4、报告信息多面性。环境会计报告既应揭示财务信息也应揭示非财务信息,如企业的环境目标及执行情况,企业对于治理环境所采取的措施等。
二、绿色会计核算模式与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模式的区别
(一)绿色会计信息受益范围大于传统企业财务会计。传统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一般是与企业有着紧密经济联系的单位或个人。这些单位或个人不仅人数少,而且仅仅只是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绿色会计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要求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进来,因此也就要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所有相关人员都能了解企业经济、社会与环境方面的成本和效益。因此,绿色会计信息服务的范围要大于传统会计的服务范围。
(二)绿色会计核算目标范围大于传统企业财务会计。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不考虑社会效益和自身的非经济效益。而绿色会计的目标是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改善整个社会资源环境,提高社会总体效益的目的。
(三)绿色会计成本范围大于传统财务会计。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的成本核算仅限于企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具体来说就是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和部分自然资源成本,没有或没有全部反映由于经济活动而带来的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源成本,从而导致了虚夸的收益,进而鼓励了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而取得当前利益的做法,导致企业只考虑眼前利益、短期利益,而无视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的成本范围是按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确定的。它不仅反映了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成本,也反映了经济活动所产生的非经济成本。如,某些企业由于生产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也要量化计入企业成本。
(四)绿色会计效益范围大于传统财务会计。传统的财务会计认为,企业最大的目标就是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对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影响到社会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非经济效益则不予考虑。而绿色会计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认为只有实现三者效益的最大化,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中存在的绿色风险
(一)企业员工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绿色风险。在一些生产型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粉尘、高分贝的噪音,有毒的废水和废气等现象,因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及意识,职工极易因暴露于危险的物理、化学或生化风险之中而产生各种职业病,给员工造成健康及身心上的伤害,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因违反《劳动法》有关条款而遭受民事或刑事处罚的风险。
(二)企业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对公众及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绿色风险。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是公众,生产的过程必然与环境发生联系,环境又最终影响公众。因此,产品的原料、包装、工艺流程等方面若存在有毒、有害成分,那么受伤害的将是公众。这种产品的“绿色”意识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如,国家质量监督局和环保局通过媒体的每周质量调查及环境监测报告,就是为了满足公众对环境及自身绿色安全认知的需求。除了我国,目前国际贸易中越演越烈的“绿色壁垒”,就是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而产生的。固然“绿色壁垒”有时也有被利用行贸易保护之嫌,但WTO的有关规则是非常透明、公开的,执行起来也相当严格。所以,企业的产品及生产将面临此种绿色风险。
(三)企业资源利用不合理,破坏生态环境而产生的绿色风险。我国目前已取得的经济发展是以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高能耗及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国家已充分认识到这一严重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期间将“抓好资源节约工作,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特别是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二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各行各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同时,“抓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环境和生态保护执法检查,健全环境保护的监测体系、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这些政策表明,企业必须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单位生产能耗以及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否则将面临相应的绿色风险。
四、实施绿色会计的优势
(一)绿色会计有利于建立内资企业的竞争优势。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内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竞争压力,内资企业引入绿色会计,在短期内可能会因对环境治理的投入而出现成本增大的情况。然而,换个角度来思考,这样的企业就可以首先在这场必然到来的绿色革命中成为标杆企业,为整个行业确立一个绿色标准,而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往往会以行业标准作参照,这样确立标准的企业在政府制定政策的时候就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可以使政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符合的国家政策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大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此外,在社会上开始广泛关注环境的时候,具有“绿色先锋”形象的企业会得到社会上广泛的认可与赞许,在与外企竞争时,绿色的因素会为企业添加筹码,从而大大提高内资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绿色会计有助于改善我国环境现状。我国经济处在飞速增长期,对资源的需求是巨大的,在这同时出现的严重浪费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国环境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应该由制造污染的企业来负责,因此有必要强制企业实行绿色会计核算与披露,并加以制度管理来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从而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要按照强制性原则。把绿色会计作为一项新制度推行,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具有一定约束强制性。一旦推行绿色会计制度,制造污染型企业必须披露尽可能多的环境资源信息,政府部门必须对企业最低限度的披露做出明确的强制性规定。
(三)国际化发展形势的需要。绿色会计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而在国际上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进入了较深入的研究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都意识到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成为了最热门的国际话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贸易范围在不断扩大,经济往来也在日益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环境的恶化,因此很多国家都希望政府出面干预本国对外的贸易往来,但是单凭干预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制定一些协调环境与经济贸易的法规势在必行。绿色会计正符合这种大国际背景,因此很多国家政府将“绿色”强制性地引入企业,并且纳入企业管理中。而绿色会计就是这样一个管理工具,不仅可以强化产品的绿色工艺,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绿色管理意识,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地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企业生产的产品才能真正走向国际。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与环境的联系会越来越强,绿色会计正是基于企业与环境长期互利和共存关系,着眼于企业在环境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实现持续经营。所以,倡导绿色会计,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M].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旋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是人类反思文明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反思工业革命以来现代文明的发展实践的重要成果。作为现展观,它不仅是发展观上的一次革命,而且可持续发展战略从理论到实践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使社会发展与科技发展处于一种矛盾的关系中。因此,如何规范和控制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协调人与科学技术的矛盾,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回顾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科学、技术和社会,是三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科学被认为是高尚的,而技术则被认为是“工匠”的活动,是低贱的。科学是社会上一群特殊的人游离于社会活动之外的一种行为。欧几里德认为,科学是理性的、是纯理论的东西,不依赖于技术而存在。这种观点,在18世纪以来已经被大多数人所否定。18世纪在英国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中,其主要技术――纺织机和蒸汽机所依赖的基本力学原理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了;19世纪后期第二次产业革命中的主要技术――电动机所依赖的科学原理――电磁感应原理是在法拉第发明电动机57年前发现的;无线电的发明距麦克斯韦建立电磁波理论只有35年,这种从科学原理到技术应用时间间隔的迅速缩短现象,在20世纪更加显著。原子弹、激光器等技术的实际应用与其理论发现年代的时间间隔已经只有短短几年乃至一、两年。在今天的高科技领域中,从科学研究到技术发明有时已很难说出时间间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界线也已模糊不清。今天,科学技术已经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时候甚至很难加以区别;同时,科学技术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
工业革命以来,传统的科技与经济发展观一直占主导地位。传统发展观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财富的无限增长。这种高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但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增长第一”的发展战略不仅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而且加剧了社会不平等,使不少国家出现了“高增长,低发展”或“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进一步加大了南北差距和矛盾。这一切促使人们开始反思传统发展观。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概念产生于自然科学。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外林业等学科中出现了可持续发展一词,意思是说,由于砍伐、火灾、虫害等因素产生的森林蓄积量的减少不能超过森林的自然生长量,否则,林业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之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被延伸为:“特定区域的需要不危害和削弱其它区域满足其需求能力,同时当代人的需要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可持续性在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上对发展本质的限定。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是以对科学技术价值的全面认识为基础的。正是在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浪费、资源损耗等一系列全球问题的反思和研究中,人们开始认真反思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发展机制、发展模式,使得可持续发展思想日益明确化、系统化、理论化。同时,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内在地包含着现代科技观。因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明确以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同时,从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来看,也只有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子系统之一的科学技术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才能说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面的、根本的和现实的。
二、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双向作用
(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是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经济发展,其次是这种经济发展应该是可持续性的,前者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从内部来看,发展所需的要素供给能得到保证,即突破生产资料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从外部来看,发展所需的条件能得到满足,即为研究科学技术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作为人类改造世界,解决生存、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在这两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主要的作用。
1、科学技术可以突破劳动者自身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约束
经济作为生产关系的范畴,它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主要受生产力的约束。这种约束来源于生产力的两个方面,即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中由于受人类自身物质条件限制,个人的体力是有限的,对其进行的开发也只能达到一定程度。而人类的脑力却有很大的开发余地。所以就劳动者本身而言,对经济发展构成的约束基本上来自劳动者的脑力方面。劳动者的脑力包括知识和各种技能,脑力的功能是使人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为自己服务。而从根本上说,科学是关于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关于如何运用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手段的总和。因此人类脑力的发展,突破其对经济的约束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
2、科学技术可以突破生产资料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约束
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它是生产力的物的因素。其中劳动工具决定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手推磨和蒸汽磨都是劳动工具,前者的出现决定了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后者则宣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将诞生。受手推磨这一劳动工具的限制,封建社会的经济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而蒸汽磨的出现突破了原有劳动工具对经济发展的限制,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发生了飞跃。
劳动对象是人类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要指人类能够利用的自然资源。事实上在自然界中还存在大量的人类目前还未能认识,或是无法利用的资源,这使得劳动对象的扩大成为可能。人类的生产过程,或者说是经济活动,是一个转化、消耗劳动对象的过程。然而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可被人类利用的劳动对象是有限的,这便构成了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这种约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的数量,一是自然环境的容量。人类的经济活动作为一个系统行为要从外界吸取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同时向外界释放物质和能量,也即消耗资源同时排出废弃物。自然界能提供的并且可被人类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对废弃物的容量也是有限的,这二者构成了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不断开发可被人类利用的新的自然资源,扩大劳动对象;另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容量是有限的,需要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减少废弃物。这两方面的实现都要依靠科学技术。
以人类的能源使用为例,在工业化以前,人类所使用的能源以人力、畜力为主,技术含量低,消耗自然资源较少。随着蒸汽机的发明,煤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但煤的燃烧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烟尘和有毒气体,1952年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迫使英国政府不得不下决心减少煤的消耗,同时开发了一系列提高煤燃烧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技术,来避免超越环境容量的限度。伴随经济增长而带来的环境恶化降低了人类的生活质量,部分抵消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对美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作为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的阿拉伯国家为了抗议英美对以色列的支持,宣布停止向英美出售石油,同时将石油价格提升数倍,从而造成英美等国经济界的一片恐慌,股市大幅下挫,经济面临崩溃。在经济的发展面临受石油数量制约的情况下,科学技术又一次发挥了作用,在两个方面做出贡献。一是在开发新资源上,采油技术的发展,使英国北海石油的开采成为可行,在短期内缓解了石油的短缺危机;二是在减少消耗和开发替代品上,大力开发内燃机节能技术,电动汽车和燃氢汽车也开始问世。虽然这些科学技术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石油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但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必然继续寻找新的替代能源,这依然要依靠科学技术。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案是利用核能。然而即使人类获得了利用核聚变能的科学技术,不必再为能源的短缺而发愁,也会有其他的资源短缺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例如土地、大气……人类还需要不断利用科学技术来突破约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
科学技术对人类及人类社会所引起的积极社会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社会化的进程贯穿于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之中,在当今世界尤为显现。但是,在这样一个科技与社会一体化日益凸现的时代,无庸讳言,科学技术的传播也带来了一定范围的反功能、负价值。事实上,科学技术每将人类带向文明一步,人类都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网络技术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却增加了高科技犯罪。计算机病毒、恶意网络攻击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社会经济;能源的开发为人类提供了动力,但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类自身生存空间的明显恶化;原子核裂变在为人类开辟了一种新的能源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毁灭性的核危机;克隆技术的发明和运用,虽能为人类医学带来新的希望,却也带来了更多关于伦理与道德方面的问题……科学技术越发展,科技传播越迅速,科技消极的社会功能暴露得就越明显。
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和多种社会因素的作用。就认识根源来看,现代科技的负面效应首先要归咎于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于受实践水平的限制而导致的对自然过程的复杂机制认识不足;其次是价值观上的原因,即人们在选择、运用科学技术时的某些短视行为,只顾眼前的效益和具体的、局部的或个体的利益满足,而忽视了人类长远的、整体的基本利益。就社会因素而言,科技所追求的目的、实施方式和后果,都要受科技主体所处的社会关系的制约,在当今大科技的时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已不再是个人行为,需要各方面的协作。这迫使科技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必须符合为他们提供科研条件的集团的价值取向。而某一社会集团在做出决策时总是从本集团的利益出发,这使得科技成果在价值取向上很难顾及其它社会团体,从而很容易产生对集团外的不良影响。
三、小结
综合以上论述,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双重影响,即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有无法估量的价值,但同时也包含带来某种消极后果的可能性。科学技术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这样一个相互关系: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发展,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消极作用损害了经济发展的持续性,而经济可持续发展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可见,科学技术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是相互依存和影响的关系。在人类历史上,一切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都是依靠科学技术来解决的。科学消极影响引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也不会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在积极推进科技进步的同时,有意识地将科技社会化过程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限制在最小范围,并综合利用各种科技知识的进步加以彻底解决。
参考文献:
1、周毅.21世纪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
2、张汉萍,周世平.科学技术发展走向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6).
3、李建华,辛勇飞,许正良.科学技术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技术经济,2000(8).
4、潘家华.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尚勇.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M].2001.
6、路甬祥.科学技术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N].中国教育报,2005.
建筑是城市的标志,可以反映城市发展历程。房地产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引航,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房地产企业需要掌握市场发展规律,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加强市场宏观调控能力,有效地指导房地产经营状况,推动房地产行业的长远发展。
1. 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1.1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是指要求人们关注未来的发展需求,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指导房地产经济长远发展的思想。房地产经济可持续是对科学发展的延续。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方面:对于房地产经济来说,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解决人类的居住问题,同时也能满足后代人的居住需求;不仅需要推动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需要推动与房地产经济相关的行业的发展,加强各行业间的交流和协作,实现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在发展房地产经济过程中,需要逐步完善市场机制、行业间的竞争机制以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涉及到众多其他行业,所以应该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分析,关注社会经济最新发展动态,实现各行业间的协调发展,完善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1.2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房地产行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近几年,房地产经济的不正常发展,出现了泡沫经济。所以盲目发展房地产经济,或者急功近利,不利于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的龙头产业,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发展房地产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玻璃、五金、建筑和机械等行业的合作,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直接推动着这些产业的发展。另外,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场所方面的需求,使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目前,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利因素,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改革房地产经济,巩固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2. 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包含着社会全面进步、经济稳定增长以及资源充分利用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社会、政治、科技、文化、自然以及经济等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房地产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第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建筑容积率和密度过高,占用大量绿化地,大大缩减了城市绿化地面积,导致市区污染严重,人们在生活中很少看到大自然风光,基本与自然相隔离,生活比较压抑。
第二,忽视文化环境建设。随着房地产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文化出现埋没危机。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城市文化底蕴,城市气质和城市精神被埋没,城市特色、乡土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文化特色逐渐消失。
第三,资源利用不合理。我国房地产经济是粗放型房展模式,忽视了空间资源的价值,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消耗土地资源、水资源。我国地势复杂,人口基数大,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有限。随着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可利用的各种资源锐减,在资源匮乏地区,已经无资源可用。在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低,不仅影响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
第四,空置压力增加。出现空置房地产的原因如下:与外部环境不适应造成房地产空置,具体包括为了经济利润,建设大量房屋,导致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内部因素造成房地产空置,具体表现是房地产开发商资质较低,所开发的房地产质量不合格,销售量不高,或者房屋建筑缺乏特色、功能不全、或存在重复建设项目等。
第五,金融基础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房地产信贷结构不够完善。由于住房消费发展比较缓慢,为银行信贷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我国房地产贷款主要是开发贷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筹资难度大,贷款资产流动性较差,金融二级市场还不够完善。另外,受到宏观经济的制约,住房公积金比率和缴纳范围有限,资金使用效率低。
3.加强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第一,加强规划的有效性,充分利用资源。应该据此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粗放型的房地产经纪发展模式进行限制和整改,转变发展模式,逐渐向资源集约型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妥善处理资源和房地产发展间的关系。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进行系统和科学的规划,让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努力挖掘房地产经济的作用,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减少资源浪费,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对居住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降低建筑的容积率。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尚未进行价格底线的严格设置,资源价格较低,但是产品价格过高,使得对资源进行再利用、再生产的积极性较低,对资源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所以,需要转变房地产经济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开发资源价值。另外,需要大力监管住宅使用率,打击胡乱哄抬地价的行为。按照成熟规划需求,合理配置新住宅,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三,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发展房地产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口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能充分体现房地产经济的价值。因此,在发展房地产经济的过程中,准确核算环境价值,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将房地产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是实现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四,加强市场调控和监管。政府是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房地产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创建和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首先,政府需要建立和完善与房地产经济发展相关的制度和规范,从制度上为房地产经济发展提供保障,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干预行为,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从根源上杜绝腐败,精简流程中的环节,及时发现和根除不合理收费环节。其次,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进行健全和完善,对当中详细的细则进行具体化,避免法律出现真空地带,营造一种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从根本上提升房地产企业员工的技能与素养,让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能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房地产经济、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以及人口间的科学发展,避免开发过程中的短期行为和投机行为。
第五,完善相关金融体系,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房地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是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较慢,需要合理调整房地产贷款结构,适当提高消费贷款比重,有效地防范风险。由于房地产企业筹资难度大,资产流动性大,且存在期限错配问题,因此,我国房地产金融业需要深入研究房地产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实现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将一、二级市场纳入到金融大循环中,加强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间的联系,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加快房地产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转变商业银行性质,提高房地产金融业的工作效率。
4.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较多,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忽视文化环境建设、资源利用不合理、空置压力增加、金融基础体系不够完善等。因此需要提高城市规划的有效性,充分利用资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 加强市场调控和监管,完善相关金融体系,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安丘市房产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业
为了提升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除了需要提升资源利益率,同步应当提升其环保及社会效益。笔者将通过本文就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入手,将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1当前保证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关注与了解
就目前而言,很多建筑企业对于自身经济的发展往往局限于经济收益方面,而对于持续发展往往缺乏明确的理念以及认知度,而且无法对于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行深刻理解,进而对于自身在经济持续发展方面的关注度较少,甚至无视长远经济发展,局限于短期利益最大化。
1.2缺少专业的理念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要保证自身行业的经济长远发展,除了需要贯彻高效运作的理念,同时应当注重对于社会效益以及环保效益的相关理念学习,同时了解社会效益及环保效益对于自身行业经济效益持续提升的影响,但是在当下,很多建筑企业往往缺少对于这些专业经济理念的认知,开展经济战略改革,存在盲目性与局限性。
1.3缺少技术资金支持
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理念,更是建筑行业现下乃至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因而相应的技术支持与资金支持也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前,很多建筑企业虽然意识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往往缺少对于施工技术绿色化改革或者引入新的科学技术,再加上投入改革的资金严重匮乏,导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仅仅成为一句“形式化”的口号[1]。
2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方向
2.1提升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知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要真正实现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则优先应当提升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知,而且需要与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因而对于后者而言,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效益是对市场经济完成宏观调控的过程,而且单凭建筑行业自身提升在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度,往往存在局限性。政府部门针对这类观念进行认同和提倡,才能同步提升整个社会公众的认知度与理解程度。建筑企业能够于详细的流程周期中按照具体需求完成政府部门的政策目标与需求时,则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政府部门需要明确和限制建筑企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再者,需要为建筑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优惠政策扶植,从而最大程度保证企业自身的利益,并且增强其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同度与支持度,拓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范围及社会公信力[2]。
2.2改良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技术
对于多数建筑企业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存在局限性,而且在实践流程中缺乏关键性的经验,从而导致经济长远发展无法满足预期的需求。因而要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则需要不断强化施工技术的工艺与技术手段,如材料选择方面,应当重点选一些环保型、绿色类材料,如可降解材料、人工合成材料等等,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
2.3推进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宣传
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不仅仅是多数建筑企业应当了解的理念,也是整个社会公众应当了解的理念。强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宣传,施工企业与政府部门应当组织相应的活动,即如施工企业可以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同时培训过程开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讲座,同时可以收集更多媒体、网络视频资源作为培训的关键材料,通过不断提升整体施工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最终保证整个企业企业经济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3]。
2.4推进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培育
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属于一个循序渐进的改良与发展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更多专业人才作为技术支持,当然,在当前条件下,多数建筑企业的技术施工人员往往在职业素养方面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因而推进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培育,也是刻不容缓的过程。具体落实可以从专业素质以及职业能力的同步培养入手,首先是专业素质培养,可以通过对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同时通过激励机制,保证所有技术施工人员能够自主提升自身素养;其次,应当对当前人才队伍进行扩充,特别是对于高素质、高文化人才的社会招聘,降低录用门槛,并且将这些优秀人才作为引导整体人才队伍素质提升的力量;最后,应当对所有人才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除了包含基本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还需要带入一些现实的案例,特别是一些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的行为,即如为了提升施工效率,随意堆放施工废料废渣;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更多经济收益等等。而通过对于这些行为的客观判断与分析,则可以保证所有人才均能够清晰了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思想[3]。
3结语
总体来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不仅仅体现在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方向方面,更体现出社会未来发展的核心思想,而且无论是对于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亦或者社会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均体现在节能与环保两个方面,而唯有将这两个方面的理念进行结合,方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保证社会与环境效益的提升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祖达,梁俊强,李宏军,李勇.我国绿色建筑的经济考虑——成本效益实证分析[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3,4(04):24-26.
引言:
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城镇化的本质来看,城镇化是农业生产方式向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无论是生产方式的转变,还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城镇化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城镇化是农民的城镇化。农民可以通过进入城市、融入城市而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镇化的本质与农村的发展
根据我国对经济的调查,我国近一半的地区已接近城镇化,预计几年后大概五分之三的地区实现城镇化。这说明了我国的城镇人口在逐步增加而农村人口在减少,农村人口愈来愈向着城镇迁移,标志着我国的人口由最先的以农村人口为主转变为了以城镇人口为主,分布格局和发展速度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城镇化就是一个整体性、综合性、全面发展的一个城乡转型问题,其中包括经济、文化、人口、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经济转型。对于我国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研究最早是在发展经济学里面提出来的,国外学者提出来的发展模式与国内的发展模式在本质上有区别,我国农村城镇化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本质其实就是城乡转型的问题,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农村,例如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村人口大面积的向城镇迁移,这样可以使农村的经济不断的流向城镇与此同时农民的经济也得到了提高。然而新农村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城镇化,例如城镇交通道路延伸、城镇的工厂扩大等都可以给农村的经济带来收益。
二、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一)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经济的正面影响
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协调而统一的,他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必然会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反过来,城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1.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的就业率。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减少,导致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在增加。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入城就业,农村特色产业的加工行业形成,为农村人口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城镇化促进了城镇内需,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扩大了城市衣食住行、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先进的生产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城镇化优化了农业结构。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注意到小城镇的人文和自然优势,很多投资者投资小城镇的原材料产业,农村私营企业不断崛起。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提高了农村产业竞争力。
(二)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
1.农村耕地面积在日益减少。城镇化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由于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政府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用地,使得农村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利用率低。
2.农村资源不断流失,导致环境不断恶化。城镇化的发展促使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农村资源大量流失,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同时,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农田弃耕抛耕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
3.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后继乏人。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种田者多为老人和妇女,科学文化素养较低,不能利用先进的现代生产技术来耕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一)认识上有差距,小城镇发展目标不够明确
个别乡镇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进行必要的指挥与协调,许多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个别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有的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甚至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二)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
一个地区的用地结构直接反映了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而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大多数小城镇的用地现状中,居住用地比例偏大,居住建筑层数普遍偏低,容积率小,绿化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比重较小,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导致这样的用地结构无法将小城镇的功能和定位承担下来。此外,小城镇内部各项用地功能分区混乱、相互穿插、土地利用无序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也会造成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偏低、生态环境变差、土地利用率低下等后果。
四、促进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农民这一生产主体的支撑与保证,其中农民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故而,也就要求充分重视农民在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保持和贯彻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诸如更加强大的发展动力。农民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是多方面,其中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就业和创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都是关键部分。
(二)对小城镇合理规划
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布局,构建个性化城镇。各地政府在小城镇的数量、规模和功能定位上,要认真把握,进行调控,促进城镇第二、三产业发展,聚集人口,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以规划为龙头,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威。与此同时,还要有经营城市的理念,强化规划和经营,城乡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农村城镇的规划,不能只着眼于单个城镇的发展,而是要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来设计规划,只有将局部的、个体的城镇放到区域经济的整体中建设发展,才能形成区域内合理有序的城镇群体结构。否则,即使单个城镇规划得再好,也会限制区域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在城镇发展的同时,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三)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农民这一生产主体的支撑与保证,其中农民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故而,也就要求充分重视农民在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保持和贯彻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诸如更加强大的发展动力。农民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是多方面,其中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就业和创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都是关键部分。
(四)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
目前,乡镇工业的污染排放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的极大的破坏,直接威胁到当代人与后代人的生存环境和资源基础,如此方式的乡镇工业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为了实现我国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依靠科技进步相结合的举措。加大环境保护制度,促进环境监测模式的两个转变,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开征可再生资源利用补偿费,提高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型技术的竞争力。
(五)改革小城镇建设投资
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投资主体主要为政府,投资方式多为行政性的,因而具有一定的无偿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这种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城镇建设。因而,应当将市场机制引入小城镇建设中,改革现有小城镇建设投资模式,并建立开放性、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各类基础设施应由企业进行商业性投资,企业筹资建设后,通过经营管理或其他合法手段收回投资。由于纯公共设施项目无法实施商业化投资和经营,则由小城镇政府集资建设。
五、结束语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农村人口的就业率:扩大了城市内需,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但也为农村发展带来很多弊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资源流失、环境恶化、劳动力缺失等等。因此,在加快城镇化快速发展时应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劲松.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出路[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02:12-14+18.
房地产业不仅仅要合理利用每一份宝贵的土地资源,还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合理的发展道路。 房地产不是单单盖房子与卖房子这么简单,还要考虑到其是否会影响环境、资源、金融等相关问题。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它的暴利性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人民大众、专家、媒体都对其批评与赞扬争论不休。我们不能否认房地产经济在十年来带给国人经济的提高。它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满足了当代人对房屋的需求,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要顺应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发展,更要适应生态的发展。过度的地产行业发展势必将导致地产行业经济的衰退,从而制约多方面行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房地产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量性与结构性的供求失衡,导致了大量的商品房空置
从目前的房地产业发展来看,一个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商品房未得到有效的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商品房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开发商资质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有问题、销售不畅,或缺乏自身特点导致的空置等等。空置商品房不但占用大量宝贵的资源,长此以往,还将影响到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2、无序的开发与发展,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房地产业发展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房地产业要想持续长久发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及有效的保护环境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3、房价过高导致贫富悬殊的加剧,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房价的超高上涨,使中低收入人群很难拥有一套房子,一般的老百姓买不起房,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导致社会失去和谐。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各阶层间严重对立就不可避免。房价不和谐导致了社会底层涌动大量的不满及愤怒情绪,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也致使社会稳定的成本过大,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4、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过大,造成金融潜在风险及行业不平衡
我国房地产金融虽已完成基本制度的建设,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及良好发展态势的金融体系。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房地产的投资过大,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将给银行资产带来安全隐患,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低进低出运营的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且有失公平。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影响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
5、在房屋的开发建设上科技含量低,新材料、新技术使用量小
某些开发商为了节省资金,在房屋建设过程中,不愿意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房屋建设的科技含量较低、质量较差。因此,房地产业要想长久发展,在建设上必须走上高科技、低消耗,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加强市场监管及宏观调控,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公平、高效的监管与宏观调控是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与监督,减少或避免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或腐败与暗箱操作现象,相关部门应严格执法,并力求不断的完善房地产经济的法律法规,创造一个公平与透明的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使房地产项目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并在开发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在房地产建设中的科技投入,提高城市住房的科技含量。将新科学知识运用于住房建设实践,不断的开发新材料代替有限的自然资源,重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和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房地产业是城市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时,要进行充分的调研,科学的进行规划,树立“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的利用及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房地产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类生存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房地产与环境因素的衔接应自然优美,房地产建设应当以低消耗、高效率为根本,确保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及有效提高。
3、逐步完善相关金融体系,建立与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
当前,房地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房地产金融基础支持,这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我国当前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来看,必须要加强房地产贷款结构的调整,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对于房地产金融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期限错配问题及资产流动性等问题,房地产金融业就必须研究并进一步建立起住房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逐步实现抵押贷款证券化,打通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有效的分散了银行贷款的风险,房地产金融的市场化程度得到提高,加快了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的步伐,提高了整个房地产金融的实际效率。
4、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有效利用各种有限的资源
引言
随着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环境与资源开始受到与其重要性相对等的对待,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随之提出。房地产行业在总体经济中占的比重非常大,房地产经济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应当受到更多重视。
一、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房地产业在满足现在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要保留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二是房地产要与其他的行业实现合作发展。房地产行业需要占用大量的物质资源,比如土地空间、能源,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这些占用关系到其他行业以及子孙后代的发展。因此,房地产经济发展应当与地区的人口,经济相协调,不盲目发展,才可实现可持续。
二、房地产经济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房地产经济的现状
房地产经济每年增加值全国经济GDP中比重超过十分之一。房地产经济发展是具有连锁效应。一个环节的改变可以给家居,园林,化工,能源等提供发展的机会。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如果有两百元的住房资金投入,直接带动三百元左右的相关行业需求,每解决两百人工作,就可带动相关行业三四百人就业。房地产上每投入2个百分点,可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因此,尽管近几年来房地产的负面话题层出不穷,我们仍要认识到它的产业价值。房地产可以扩大内需,满足社会需求,是我国基础性产业之一。
2.2房地产经济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市场过于迅猛的发展,产生了许多问题。比如在大城市中房价高,涨幅大;保障性住房量少,不能满足需求;城市建筑拥挤,空气污染严重,不适合居住;土地、水、能源等被过度的消耗;房产质量差导致空置;同时,过大的利润范围使大量企业涌入,产生泡沫经济。这些问题在都在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埋下了炸弹,一旦爆发,将撕开现代经济看上去健康良好的发展局面。
三、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建设和谐文明的居住环境
居民与所居住的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因此,在房地产建设的时候要保护好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合理建设周围绿化、园林,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住户提供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也同样重要。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下了厚重的文化,在城市建筑规划上为现代留下无数宝贵财富。房地产开发应当保留这些文化遗产,借鉴西方建筑文化的同时,保留当地特色,使建筑的风格材料与环境相协调,建设有当地文化特色与乡土气息的现代社区。
3.2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各种资源
我国目前的粗放型经济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是不相适应的。政府应当对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管制,使用前考虑到各方面因素,谨慎开发。发展计划的制定要长远考虑,资源的利用在满足现在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要保留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
3.3国家宏观调控市场
政府应当对房地产发展的大方向进行宏观的控制,首要任务是建立严厉制度。只有根除腐败、暗箱操作等破坏市场规则的行为,严格遵照法律法规执行,在大方向上把握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如果能保证公平透明,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地产开发商水平将大幅提高,投机行为消失,房地产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可持续。
3.4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
我国当前的房地产金融体系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贷款年龄限制问题,市场的不稳定等等,都急需建立适合的规范。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应根据现状,增加消费贷款的比重的同时特别注意防范存在的风险,建立住房抵押贷款机制,将房地产金融与资金市场有效的联系起来,使资金来源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分散银行贷款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化。
3.5发展新兴技术
新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新材料可使房地产行业开发过程中的污染减少;新能源的开发缓解资源对未来发展的限制;而现代交通的日益发达,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的普及,缩短了人与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使社区可以向城市的边缘地区发展。新兴技术的开发将大幅度推动房地产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房地产经济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命脉与人民的生计,因此一直备受关注,它的可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因此,我们应当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结合如今和谐发展的社会趋势,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实施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晓峰.关于我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几点建议[J]理论界, 2008,(09)
[2] 俞露.我国房地产市场中政府调控的效应分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