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6 16:04: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企业经济评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技术经济效益双重特征客观评价误区
科技型企业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科技型企业的产品主要是科技人员所创造的智力成果,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工业产品。因此,与工业产品生产型企业相比,有其独特的企业产品形态和技术经济形态。具体地说,科技型企业不仅具有广义的企业经济价值,而且具有科技型企业所特有科技人才价值。简言之,科技型企业技术经济的效益形态,具有科技型企业所特有的科技人才价值和企业存在价值的双重特征。这一效益形态的双重特征,对科技型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科技型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特征是科技人员所创造的智力成果及其货币化价值
作为技术经济实体的科技型企业,其产品的载体是科技人员所从事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科研项目(以下简称“四技”项目)和承揽的一些技术工程服务项目等,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科建设和技术研发。其目的是通过发展企业自身所特有的科技生产力和不断提升技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科技型企业的人才价值和企业价值。客观评价科技型企业的经济效益,至少必须把握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客观评价科技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把握科技型企业技术经济活动形态及其运作机制
以某科技公司技术经济活动形态及其运作机制为例。该科技公司通过设立“专业技术研究中心”,并构建以专业研究所和科研项目(课题)为技术经济活动载体的技术经济运行机制,使科研项目(课题)所蕴涵的科技应用价值及其利益关系等核心要素,设置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位置上,以绩效挂钩的利益分配关系为纽带,最大限度地释放和创造科技型企业基础生产力的能量,使专业技术研究机构始终处在能够自我发展的最佳状态,并通过创新学科和科研项目(课题)的技术成果,去创造技术经济效益和科技型企业的社会存在价值。
考察科技型企业这一经济活动形态,就不难看出,科技型企业中的专业研究中心,相当于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一个“车间”;合格的学科带头人(或专家)就可能创造一个高科技的品牌产品,其产品形态就是这个专家或由他领导全体科技人员所共同创造的智力成果。能够向当今社会展示的价值,就是智力成果被货币化了的价值量。这是科技产品社会认可价值的基本特征,也是科技型企业生产力的基本特征。蕴涵在科技型企业基本特征中的经济效益,也就具有货币化的人才价值和企业存在价值的双重特征。
(二)评价科技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把握科技型企业技术经济效益所特有的科技人才价值和企业存在价值的双重特征。
上述分析,使我们看到了科技型的科技人才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并存关系。评价科技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当首先从科技型企业经济效益这一双重特征(即人才价值和企业价值)入手,即要既考察人才凝聚能力(即企业特定的科技人才货币化价值对科技人员的激励能力)和人力资源储备能力(即为企业未来储备的人力资源预计创造货币化价值的能力)所表现的货币价值量;又要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对投资者的贡献能力。这应当成为科技型企业、企业员工和企业投资人所共同追求的效益评价目标。
就近期情况看,人才凝聚能力与人力资源储备能力,仍然是科技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在稳定前者的同时,应通过对科技型企业发展前景和技术经济状况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积极探求合理的企业、员工与投资人利益共享的目标和效益评价体系,应当成为科技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重点关注的问题。否则,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将有可能步入误区。
二、客观分析科技型企业经济效益的双重特征,是把握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尺度的切入点
科技型企业是现代企业形态中的特殊形态,没有现成的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可供借鉴。必须在把握其经济效益特征的前提下,寻求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尺度的切入点,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分析科技型企业“科技人才价值”货币化特征,是评价科技型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切入点。
考察科技型企业转制后走向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科技型企业彻底打破了原来的科研事业单位“平均主义”工资制度和利益分配方式,真正实现了“科技人才价值”货币化。并依此调整企业、专业技术研究部门、科研项目组及广大员工的利益关系,走出一条通过解放科技生产力发展科技生产力和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生产力能量的新路子,从而凝聚了一支学科和专业基本配套的科技人才队伍,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激活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和科技人员开拓技术市场的潜力。
据某科技公司的一组统计数字表明,统计年度内,技术专家年收入为一般管理人员年收入的7至8倍;专业技术人员年收入为一般管理人员年收入的2至3倍,在工效挂钩的激励机制推动下,当年的技术经济创收总量较往年增长了50%。并在此后三年创造了连续递增50%的技术经济创收业绩。
就单纯的科研创收财务总价值而言,另一组统计数字则表明,由于体制的转换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列举的科技公司3年所创造的技术经济总量,等于改制前15年所创造的技术经济总量的1.75倍;经营利润则为前15年的近3倍。
科技型企业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走出了一条具有科技经营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关键在于激活和释放科技生产力,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而科技人才价值难以货币化,正是多少年来科学技术生产力绩效倒挂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科技型企业通过变革企业生产关系,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一现象也充分证明了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客观真理性和时代实践性。
(二)把握广义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和科技型企业特有的技术经济内涵指标,是评价科技型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主线。
这里提出的广义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就是指企业财务报告的各类评价指标。也是一般意义上的评价指标。比如说,销售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以及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经济评价指标。
这里提出的技术经济内涵指标,就是指对科技型企业进行效益评价应当所特有的技术经济指标。从科技型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形态分析,至少需要建立以下几大类指标:
第一类,人力资源储备指标。即依据企业技术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所确定的年度人力资源储备的增长和调整指标。其资源结构与人员分布及其预计产生的货币化价值指标,如某一类专业技术人力资源预计给企业直接创造或能影响团队创造的货币化价值量;
第二类,以技术市场为导向的学科建设指标。即科技型企业依据自身的技术市场领域设置的专业技术研究中心、这些专业技术研究中心又依据各自的专业技术特点、进行具有某一技术领域的方向性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而应当实现的科研成果项目数和预计产生的货币化价值量;
第三类,技术储备指标。即通过对未来技术市场进行长远规划或阶段性的计划投入、或年度计划完成的技术创新项目前期研究经费投入的货币化价值量;
第四类,技术平台建设指标。即支持科技型企业技术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实现所必须的成套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手段的货币化投入量;
由此形成具有科技型企业特点的持续、递进的指标评价体系。
列举某科技公司初始的年度经营业绩指标评价体系如下:
科技公司年度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科目比重指标内容比重考评结果
年度经营业绩40%技术合同总额40%
承担主业技术项目30%
员工收入增加30%
财务指标30%主营业务收入30%
现金流量30%
利润10%
净资产收益率10%
资产保值增值保值额10%
增值率10%
持续发展能力30%、获奖成果、专利30%
年度科研经费自投入30%
培训经费投入20%
人力资源储备、结构优化20%
不难看出,上述指标体系虽带有科技公司起始时的年度经营业绩指标评价体系形态,但已具有明显的科技型企业的业绩指标评价的特征,即:所表明的技术经济效益特点可描述为:力求企业、科技人员及广大员工、投资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各方利益和价值综合性提高。
所表明的利益分配关系可描述为:激励“多盈”的利益驱动机制,使科技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经济充满活力。
其揭示的重要内涵可描述为:追求科技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科技人员及广大员工、投资者利益最大化,并依此实现企业的社会存在价值和愿景目标。
而原来的科研事业单位的技术经济基本特点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即“事业收入-事业支出≥0”;其利益分配关系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乏足以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力的“平均主义”。
上述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计划经济体制下科研事业单位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不仅差别之大,而且具有本质的不同。这为客观评价科技型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经济学的理性思维。同时,也为把握科技型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尺度找到了切入点。
三、当前,在科技型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及其对策提出
误区之一:综上所述,科技型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特征是科技人员所创造的智力成果的货币化价值。因而人力资源成本在科研项目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而具有“四技”服务特征的科技型企业,在科技体制转换的过程中,一般都进入了集团型企业,成了集团型企业的成员单位。如果用企业集团中工业产品生产型成员企业的单一的平均人力资源成本指标,来评价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指标,就意味着将科技人才的“货币化价值”量与一般产业人员的薪酬价值量相提并论,并依此得出评价结论,容易步入“平均主义”的误区。
为此提出:科技型企业与企业集团中工业产品成员企业的单一的人力资源成本,无横向的直接可比性。
误区之二:科技人员往往以地区同类层次薪酬与消费水平为参照系。要定位科技人员和员工的人才货币化价值,从科技型企业以往流失人才的教训看,应以能够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留得住人才”为前提,防止偏离地区性薪酬与消费的参照水平,单纯以科技人才货币化价值某一增长因素去评价科技人员的薪酬水平,容易步入“薪酬孰高”的误区。
为此提出:应以企业所处的地域经济区的中、高层次人才的薪酬水平为参照系。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企业信用是指企业在商品生产、运营、交换及相关合作中所履行的承诺。电子商务作为市场商业活动,具有可更改性、复杂性等特点,间接突出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评估中小企业信用,不但能促进企业双方建立良好关系,还可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商业风险,意义重大。下面,本文将从诸多角度出发,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
一、企业信用评估含义
企业信用评估是指企业在一般性的商业交往过程中,对投资合作、信贷等活动进行的信用评估。该信用评估活动主要将独立经营的企业或经济主体作为研究对象,对经济活动期间所产生的信用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也就是对企业生产、运营、发展、经济现状等进行的综合性考察。
一般来说,在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各种各样,包括:模糊数学、计量统计等,通过基本数据的统一分析、计算,得出最终的评估数据,形成交易标志码,通过系列整合后形成最后的信用评估报告。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所使用的交易额度相对较大,间接导致所需数据、资料较为全面,这种情况下的信用评估报告则需包括:企业经营现状、企业目前竞争力、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等内容,同时,还应包括企业规模、流动资金等实际内容,以便综合评估。
二、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众所周知,良好的信誉是企业双方共同建立的,象征着合作双方的良性循环现状,该信誉需要合理、准确的标准体系。若利用相对传统的企业信用指标对其进行评估,会发现企业经营现状、盈利状况、企业人员素质、文化程度、企业产品市场前景等为评估电子商务企业所需标准。然而,针对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估而言,只是单纯的需要企业经营状况、盈利现状、企业发展等主要指标即可,同时还包括企业网络营销、网络客服、网络管理等。
(一)企业经营效率
评估企业经营效率指标为:企业资产、企业存货、企业所收款项等周转率。企业资产周转率指企业某段时间内总收入额度和平均收入额度比,该周转率是评估企业经济现状的重要指标,不但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期间资金流动现状,还可反映出企业资金管理质量;企业存货周转率是评估企业现存货物周转速度的指标,借助针对性措施提高企业货物周转率,缩短企业经营时间,可提供其货物变现能力。企业存货周转率可反映出现存货物管理质量,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货物流动性越强,所收资金越多;企业所收款项周转率越高,说明资金回收速度越快,反之,说明企业资金运营滞后,影响企业其他商品资金的正常运转。
(二)企业盈利现状
评估企业盈利现状指标为:企业主要业务利润率、资产净收益率和资产报酬总率。企业主要业务利润率是指企业某段时间内主要业务所占利润和业务收入比,该利润率可表明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每单位所获得利润,能充分反映企业主要经营业务能力,是评估企业经济水平的主要指标;资产净收益率是指企业某段时间内经营产品所获得的净利润和平均净收入资产比,该收益率可体现企业投资人员投入企业经营后获取经济效益能力,是评估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资产报酬总率是指企业在某段时间经营内获得的总资产和平均总资产比,该报酬总率说明企业含有的全部资金,是评估企业现有资产运营现状的重要指标,同时,该报酬总率还可反映出企业资产收入水平,从根本上体现出企业经营现状。
(三)企业偿债现状
企业偿债现状指标包括资金流动率、负债率等,企业现有资产流动负债率是指经营期间现金流动量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可反映企业经营现状;流动性比率为企业流动性现有资产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反映企业短时间内可偿还负债的能力;企业现有资产总额率是经营期间存留资产流动额度和负债总额度之间的比例,该比例能充分体现企业总负债情况,并反映企业是否有能力偿还总负债。
(四)企业发展状况
企业发展状况指标为: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比、企业利润增长比、企业资产增长比等。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比是企业该年经营业务收入总额度和上年收入总额度比,该比例可反映出企业是否出现资金增减变化,是评估企业成长现状的主要指标;企业利润比、资产增长比是指该年利润、总收入和上年增减比,也是评估企业发展现状的关键性指标。
针对扩张性指标而言,大多数中小企业均配置电脑等先进设备,然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却不尽然,如:有的企业销售渠道为网络,有的企业销售渠道为网站宣传,有的企业则为内部管理系统等。总之,该选择怎样的模式进行销售,需根据自身企业实际情况而定,以免适得其反。另外,还需选择较为合适的信用评估模型,相关资料显示,借助层次分析法评估中小企业信用,解释性强,方法简便,可快速消除电子商务环境下不适合中小企业的评估指标,削减影响信用评估的人为因素,提高企业信用评估准确性,为该信用评估提供更高的说服力,可作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常用方法。
三、结语
总之,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获得诸多商业机会,不但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还在无形中降低了企业交易风险,提高利润率。因此,根据中小企业建立信用评估体系、模型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研究发现,从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信用评估体系和模型,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李菁苗,吴吉义,章剑林,等.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03:555-560.
[2]陈勋亚.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J].科技致富向导,2013,33:151.
Kaplan和Norton提出平衡记分卡的原始构想主要是用作业绩评价工具,近年来已经逐步演变为一种战略管理概念。平衡记分卡目前在我国企业和学术界都有所研究和应用,它帮助企业以战略为中心,将战略落实到互为关联、相互支持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此来推动公司员工有的放矢地去实现预定的绩效记划,从而确保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平衡记分卡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平衡记分卡本身就重视非财务业绩的评估,生态环境指标易于引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经营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变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加剧,以财务指标体系形成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这三个非财务指标的引入,弥补了原单一财务指标评估体系的缺陷。生态指标也是一个非财务指标,可以通过平衡记分卡引入绩效评估体系中去。
平衡记分卡将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具体化,鉴于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复杂性,可以通过平衡记分卡将环境战略具体细化,环境战略目标得到清晰的描述,进而环境战略目标就容易实现了。
平衡记分卡注重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均衡,这与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设置的环境绩效评估在思想上是一致性的。财务指标体系绩效评估下,经理人员面对当期利润目标的压力,容易采取企业经营的短期行为。环境绩效评估这样的非财务指标可以对于未来的企业业绩因素进行有效衡量,从而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平衡记分卡以战略的视角,重视各个方面的业绩考核,环境指标一旦引入就会得到重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环境绩效评估平衡记分卡的构建方法
(一)全线纳入法 全线纳入法就是不改变常规平衡记分卡本身的四个视角,将环境指标整合到各个视角当中去。企业的环境战略因素通过四个视角,落实到常规的平衡记分卡中,在各个视角中,制定环境因素相应视角的影响指标。
全线纳入法要求企业管理者对环境对企业的各方面影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进行自上而下的推演,合理地选择环境指标,并将环境指标融入到四个视角之中去。如在财务视角,应该考虑环境因素对企业股东最终的结果有何影响,投资者关注企业的价值,而且越来越具有战略目光,偏好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在顾客视角,顾客越来越青睐环保产品,环保产品的市场份额必然会越来越大;在内部流程视角,关注的是促使企业发展的关键内部流程的业绩,当企业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时,企业的环境成本大大降低;在学习与成长视角,员工增强环保意识,基础设施向环保方向改善,使企业立足于长远发展。
(二)添加法 添加法就是在常规平衡记分卡的四个视角基础上,新添加第五个视角――环境视角。企业生态环境因素影响着企业的业绩,单独列示一个环境视角更能突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而且也方便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环境绩效,也利于企业管理者设记一个专门的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环境绩效评估体系由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定,环境因素不仅通过四个视角影响着企业业绩,本身也直接影响着企业业绩。当环境战略与其它四个视角的战略相结合时,环境战略单独列示就显得非常重要。环境业绩衡量指标可以反映企业减少使用的材料、能源、降低废弃物比例,也鼓励了环保的生产流程,生产环保产品。
三、企业环境绩效评估平衡记分卡的指标体系
(一)评估指标的选择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外学者对环境绩效评估指标进行了不断的研究。Daniel Tyteca(1996)认为应从三方面来考虑环境绩效指标:输入,产品输出和污染物(非产品的输出)。Ditz Daryl(1998)讨论建立四方面的环境绩效指标:原物料的使用,能源消耗,非产品的输出和污染物排放。Johan Thoresen(1999)建议企业环境绩效评估应基于生命周期的观点,其指标应分为产品生命周期绩效,操作绩效和环境状况指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环境绩效评估指标分为组织内部的环境绩效评估指标和组织周边的环境状况指标。环境状况主要指水的质量和空气的质量等。组织内部的环境绩效评估指标可再分为管理绩效指标和经营绩效指标。
在环境绩效平衡记分卡的指标中可以引入经济――让态效益指标,表示为:经济―生态效益=财务业绩指标/环境业绩指标,也可以表示为:经济――生态效益=产品与服务的价值/环境影响。
(二)环境绩效平衡记分卡的构建 参照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环境指标,再根据经济――生态效益指标构建的思想,现从环境经济分析的三要素环境损失、环保投资和环保投资效益出发,拟定我国平衡记分卡下环境绩效评估指标。如表1:
(1)环境损失指标的选择。由环境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比较难量化,这里针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音污染引起的损失的可计算部分进行指标设置。环境损失指标包含:每亩耕地损失的效益(s1)、污染前后渔业产量的变化(s2)、新增处理污染设施费用(s3)、人类发病率的增加(s4)、人们对改善噪声环境的支付愿望(s5)等。“该期间企业营业额与环境损失比”指的是多少单位营业额就需要一单位的环境损失作为代价,计算式为:该期间企业营业额与环境损失比=该期间企业营业额/环境损失∑sn。式子中分子越大越好,分母越小越好。
(2)环保投资指标的选择。环保投资是企业计划或实际用于环境资源的治理、恢复和保护而进行的投资,可以分为为了环保生产而进行的新建项目投资和为了环保生产而进行的技术改造项目投资。
(二)企业评估资本利润率的作用 首先,企业资本利润率越高,则表明其资本投资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越高,其经营状况越好。其次,企业资本利润率水平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资本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权益。投资者所投资企业的资本利润率越高,面临的投资风险就越小,即资本利润率越高的企业越值得投资者进行投资和追加投资。因此,资本利润率是决定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当企业以资本金为基础,吸收一部分负债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资本收益率就会因财务杠杆原理作用得到提高,虽然这部分提高的利润不是资本金直接带来的,但可视为有效利用资本金的结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管理者善于利用借入资本进行运作,进而为企业增加盈利。投资者进行资本收益率分析的作用可以概括为:第一,对投资效益进行评估和判定。资本收益率高低是投资者检查和判定投资效益好坏的基本指标,也是其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第二,客观评价企业管理者工作能力。资本收益率的高低,是企业管理者经营管理工作好坏、效率高低的集中反映,通过资本收益率分析,投资者可以得到对企业管理者能力高低的客观评判。第三,资本收益率越高,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通过对资本收益率指标的评估,投资者能够检验其投资是否获得良好回报,即其资本是否实现了保值和增值。
二、资本利润率指标的构成要素
(一)实收资本利润率 实收资本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是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实收资本利润率越高,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实收资本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弱。对于企业而言,影响实收资本利润率的因素除了影响净利润的因素外,企业负债规模的变化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通常来讲,负债增加会导致实收资本利润率指标的上升。如果企业在短期内出现资本利润率指标的大幅提升,也许并不意味着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的提升,或许仅仅是由于大笔投资的注入而已。特别是对上市公司而言,一些具有投机性的短期投资导致的资本利润率上升很可能是利益相关者恶意操作所致,投资者应谨慎详细地分析和评估企业近期财务报表,以便能够客观评价核心指标的变动原因,理性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二)自有资金利润率 自有资金利润率是净利润与平均所有者权益的比值,能够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是投资者的关注焦点,其水平高低往往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最终决策。在进行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计算之前,首先要明确自有资金所指的究竟是哪一类资金,根据有关部门出台的流动资金管理办法,将企业自有资金测算为企业自由流动资金,即所有者权益扣除固定资产等其它资金占用后的,用于营运周转的自有流动资金。这样的测算方法是基于理想企业财务报表基础之上的,即认为除了存货、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科目,其他的流动项目如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付票据、应付薪酬等在报表中占比极少。而在实际中,企业报表中这些不被考虑的科目往往占到很大的比例,因此,对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进行客观分析时,不能单纯地按照理性化的公式进行计算,还需要根据企业实际财务状况进行通盘考虑,扣除借款人自有资金中用于流动资金的部分所得到的数值往往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自有资金水平。
(三)总资本收益率 总资本收益率是指企业总资本的收益能力,其中包括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两者的综合收益水平。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看,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同属企业可利用资本的范畴,因此无需进行明确的区分,而只需考虑企业总资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即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与总资本比较的收益额应采用扣除借入资本利息前的利益额,因为企业所使用的资本除自有资本之外还包括部分借入资本。把借入资本的利息当作费用是因为把借入资本视作自有资本。因此,客观地计算总资本收益应是将损益表上的利润总额和借入资本利息相加所得的结果。而在借入资本利息中除利息支出、贴现费用、企业借债利息之外,还应包括企业发行债券之后折价摊销的数额。
(四)经营资本收益率 经营资本收益率反映了经营活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贡献,反映的是企业税后经营利润与平均净经营资产的比例。经营资本收益率的高低是企业所有者评估企业经营的最直接依据。通过对企业经营资本收益率的评估,企业管理者能够快速获取企业当期经营状况,一旦发现该指标快速下滑,即可通过对影响因素的排查及时找到原因和解决对策,可以说经营资本收益率的变动是最为灵活和快速评估企业当期经营状况的指标。
(五)人力资本收益率 近年来,人力资本在企业资本体系中所占的权重日益增大。未来对人力资本收益率的评估将成为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人力资本占比的增加主要源于人力资本在无形资产创造过程中的贡献大小,在高新技术领域内,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志不是企业资本的多少,而是其无形资产价值的高低。这些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几乎都是人力资本投入所带来的收益,而其中除了无形资产当期利润之外,无形资产价值中的新增价值部分也是由人力资本投入所获得的。因此,企业要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必须重视对人力资本投入的分析,将人力资本投入纳入企业经济指标体系中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评估和分析。
三、企业资本利润率的评估思路与提高方法
(一)资本利润率评估的基本思路 实收资本收益率、自有资本收益率、总资本收益率、经营资本收益率、人力资本收益率等指标都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状况,但这些指标对企业经营状况反映的深度、广度和时效性是存在一定差别的。根据这几个指标的特点,在对企业进行经营状况评估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一定的思路来进行分析。第一,通过实收资本利润率和企业负债率的对比来洞悉企业的资本结构,了解企业资本实力。如果企业负债水平较高,则其资本利润率并不能作为判断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就要进行谨慎的考虑,因为过高的负债水平使企业经营风险增大,其获利能力的稳定性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第二,通过自有资金利润率来评估企业经营过程潜在的风险,很多企业陷入困境都源于其缺乏充足流动资金,当这一比率有所下降的时候,很可能该企业正面临经营困境,而当该比率降低到较低水平时,则作为投资者不应贸然对其投资,因为将资金注入这样的企业往往意味着要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第三,通过经营资本收益率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管理者经营能力,通过人力资本收益率判断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及其远期发展能力。
(二)企业资本利润率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方法 主要包括:
(1)控制企业负债规模,走低杠杆化发展之路。低杠杆化就是要不断降低财务杠杆,即降低负债在经营资本中的比率。综前所述,短期内负债的增加能够快速提高企业资本利润率,但是这种方式并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因此,企业要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走低杠杆化经营之路,通过合理融资和有效运作来实现企业利润的稳定增长。首先,企业要对自身资源和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分析,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制定总体发展战略,其发展战略不仅包括融资战略、资本运营战略、产品战略,还包括在低杠杆化原则下建立一套能够有效保障企业战略实施的支持体系,其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计划预算、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品牌文化建设、企业流程标准化管理等。其次,要确保企业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对企业内部各类资金进行统一化的管理,由财务部门分离出独立的资金管理部门,以便明确内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建立规范的内部资金借贷制度,确保企业每一笔资金都有明确的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