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4-04-18 09:56: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区别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区别

篇1

在当今工业科技快速发展中,精细化工成为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点项目,无论是在政策还是资金都是重中之重。但至今唯一的不足就是精细化企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善,还是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面对这些不足和缺陷,国家已经实施了三年计划来弥补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改革和防护,并进行精细化工列入研制目录之中。将《化学工业区精细化工项目消防安全技术咨询报告》作为一个模子,来完善细化工的特性与防火间距的首要标准。

1 精细化工与基本石油化工

精细化工产品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精细化工产品,第二类是基本石油化工产品。第一类精细化工产品首要是对于石油的特定功能和用途进行划分,多种技术密集,额外附加值,小量批量,较多品种的精细化工产品,这类精细化工产品为了不一样的工业区所大量应用的必要的消费产品和辅助产品,这类产品有医药及涂料、试剂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内。基本石油化工产品这一类产品主要是原料经初级或者次级制作成大吨位重要化工产品,比如苯、乙烯、甲醇、丙烯、环氧乙烷、醋酸等等产品,是制作很多大吨位重要化工产品的中间体或者原料。精细化工产品和这些石油化工产品虽然都是化工产品,但不同的是一者是上游产品另外一者是下游深加工产品,两者相互依赖又有一定区别。精细化工和基本石油化工之间是延伸关系,精细化工和基本石油化工既有相同的部分,又有一定的区别所在。

2 火灾危险程度

在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或者副产物的成分或者原材料决定了火灾危险级别。在一些大的工园区精细化工项目中,例如上海化工园区精细化工项目,火灾的危险属性甲、乙类各占80%左右。有机精细化工产品基本是将石油化工进行深加工作为原材料,一些工业精细化工加工的原材料有五百种之多的划分,甚至一个产品原材料就多达十几种,主要是聚氨酯、醇、烯、酮、氯、烃、烷、醚、氟、等,有的产品还包含了一些试剂、助剂以及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等等一些易燃的有机溶剂材料。还需要注意的一点事原料火灾危险类别即使不属于高级别,但是副产物归类为甲类或乙类,所以需要一视同仁。很多爆炸案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基本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都是易燃易爆的产品,这是制定探析精细化工的特性与防火间距的重要环节。

3 精细化工的特性

3.1 多品种

我国目前的精细化工产品已有十万多种,精细化工产品具有不同的特点,根据《关于精细化工产品分类的暂行规定》,精细化工产品包括了染料、农药、颜料、涂料(包括油漆和油墨) 及高纯物和试剂、磁性材料、感光材料等等)、日用化学品、化学药品和功能高分子材料、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等十一大类,两万至三万的品种合计三十多个类别划分,超过了我国的四万个化工行业产品品种一半之多。企业其精细化工产品包含农药、医药、涂料、表面活性剂、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粘胶剂、阻燃剂等六十多个品种,十四个大类。

3.2 小规模

(1) 当今的工业精细化产品的用量不大、专用性强、效能高,在市场中寿命比较短、有十分快的更新速度。较小批量的化工工业试剂较少,跟较大吨位规模基本化工相比较不一样,基本只是较大化工试剂的很少一部分,例如上海一家精细化工企业,这家小工业的试剂仅8t左右,却是数千吨级的大生产规模。

(2) 一些精细化工企业设置容量较小的可燃液体储罐,位于上海某地区的一家化工园区包含甲和乙两种类别液体储罐,甲、乙两种储量只有200m3左右,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来区分,只相当于条例规范的装置储罐。但是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划分可燃液体的容质量。

(3)精细化工企业占地面积相对较小,据统计一般精细化企业占地面只有积2-3ha左右,更小的精细化工企业才1ha,大的精细化工企业不到5ha,场地都留有一定的发展用地。

3.3 操作条件温和

相比石油化工的高压高温的特点,精细化工企业操作条件更加温和。而且多为间歇式、复配型生产。大量采用不同剂型和复配技术及其商品化的物理过程,且精细化工企业多以封闭式厂(库) 房建筑形式为主,这几点特征是制定精细化工设计防火标准的基础方面。

4 精细化工防火安全间距的思考

4.1 目前状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这一类的规范没有十分清楚的区分精细化工企业之间的防火安全间距条例,留有一定的问题和漏洞,但是在《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于石油化工企业与其他企业和相同企业间的防火间距划分了条文规定。不足的是只是对于石油化工厂、石油生产化纤厂或储运各种石油化工产品的炼油厂等等之类的工厂进行了区分。没有较明确规划出相关内容区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附近工厂之间的防火间距大于40m,相比占地少、较小规模的一些精细化工,太大的间距导致没有很好利用可用面积。《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中相关的投资力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等各项指标要求也没有达到标准,显现出制定精细化工设计防火安全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2 建议

(1)品种多,范围广,对精细化工企业定性明确的同时,还需要针对定量界定,如罐区总容量和单罐容量界定设置应该参考液化烃和可燃液体储罐的工厂。

(2)除了制定精细化工企业之间防火安全间距外。还应该制定出精细化工企业与园区外部公共设施的防火安全间距确保附近环境的安全,是我们义不容缓的责任。

(3)工厂平面布置应根据不同的生产建筑形式,即按厂房之间、厂房与开敞式生产建筑含半开敞式/全开敞式) 之间、开敞式生产建筑(含半开敞式/全开敞式) 之间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参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制定。对于甲类厂房的划分,不应该不小于12m。厂房与开敞式生产建筑之间,按照相关防火规定,之间距离不应小于15m。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产业结构处于整顿大好时机,精细化工产业也是大好发展前程。在发展精细化工同时处理好防火间距,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李鑫,顿文涛,郭延廷,李勉,谢黎霞,李伟,郭海燕,袁超.《精细化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01)

篇2

从整个世界国际市场来看,由于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分工的细化,国际上化工物流产业已经发展成熟。国外生产型企业专注于生产,将绝大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

而我国的化工行业产业分工还处于发展进行当中。当前,我国化工物流企业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类是石化生产或贸易企业的自营,这其中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化集团等国有企业,由于生产或贸易的需要,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物流体系;第二类是综合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向化工行业的延伸而形成的,代表企业包括中外运长航、中远物流、中信物流和招商物流等,随着对化工行业的渗透,已经成为我国化工物流行业中的重要力量:第三类是一些依托于化工园区的物流服务公司也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第三类标志性企业包括本专题提及的一些上海地区专业的危险品化工物流公司,他们依托于上海化工区,为企业提供服务。

我国几乎每个化工园区都有其自身的内部和外部的物流体系,如上海化工区、南京化工园区、大亚湾石化工业区等都是以乙烯为龙头的大型生产型石化工业园区,这几个园区分别有一套大型的合资乙烯联合生产装置,同时也吸引了一些乙烯下游产品生产商和国际知名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投资。例如,液体化工品码头和仓储服务排名世界前两位的荷兰孚宝(vopak)和欧德油储(Oiltanking)分别在上海化工区和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建设了液体化学品服务终端,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化工码头和仓储服务。还有一些以物流服务为主的工业园区,则承担了油品和化工品的物流中转功能。

苏中沿江化工园就是依托于江苏泰兴化工产业的发展而建设发展起来的。江苏泰兴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位于泰兴市中部最西端,距泰兴市城区8公里,依江而建。苏中沿江化工园区隶属于江苏泰兴经济开发区,于2009年2月设立了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危险品化工物流特点

第一,发展危险品化工物流园区应该具备产业基础。石油化工生产的最大特点是产品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由于化工物流高危性的特点,使其与普通货物的物流相比,除了部分普通包装操作与其它行业物流有些类似外,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江苏泰兴开发区化工产业基础给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江苏泰兴经济开发区内现有氯碱、医药农药、油脂化工、石油化工、塑料及增塑剂等五大化工产业链,经过统计计算,五大产业链在2010年运输总量为4000万吨。泰兴经济开发区2002年被中国石化协会命名为“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2005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泰兴精细与专用化学品产业基地”;2010年被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授予“全球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合作基地”;2013年4月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评价为“全国化工园区二十强”列第10位。

第二,化工业以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腐蚀、剧毒等特性,使其物流对高安全、高科技、高效率和高管理的要求更甚于其它行业。石化物流的安全措施是最严密的,部分石化产品具有毒性、腐蚀性,属于危险化学品。它们的化学和物流性质使得全世界都小心翼翼,国际上就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进行了分类,并严格制定了仓储和运输注意事项。目前,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内各化工企业、仓储企业已建有各种类型的仓储设施,总的储罐容量近500万方,可存贮近千种化工原料、食用油、燃油等化学品。2011年拟建的浙江港湾石化公司投资的沥青仓储项目将新建50万方沥青储罐,香港新昌源国际集团投资的化工储罐项目将新建25万立方罐100多个。经济开发区内建有专职消防队,服务区内企业。

第三,石油化工需要原料的大量输入和产品的大量输出,物流量相当大。例如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巨型国企,每年采购供应额就达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元,工业物流成本的静态资金量也达几百亿元。仅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每年投入产出的物流资金量,就可高达近千亿元人民币。

篇3

刚到神木的第一天,推开丈夫租住的房子,迎面的场景让她愣住了!满屋到处扔的是脏兮兮的工作服,鞋子和袜子在黑乎乎的椅子底下乱扔着,被子也随意的散在床上。平时就爱干净的张珍,真是看不下去了,饭都不想吃,不顾丈夫阻拦,伸手开始拾缀起来。

一个下午的时间,床展了,鞋子衣物也各就各位了。屋子里也亮亮堂的。到了晚上,又一个让张珍难以入目的“景象”出现了,不禁心里一酸,眼泪掉了下来。这些年来,从来没有仔细打量过老公,黑眼圈,黑鼻孔,耳廓周围象发霉了的白面饼,尽是黑点点,每个汗毛孔都象钻进了小蚂蚁……“矿上没有浴室吗?”张珍哽咽着问。“有啊,矿上呆的时候长了,都这样,拿“白猫”都洗不净!”

这一夜,张珍几乎没有合眼,为了这个家,丈夫付出的太多了,而自己除了给他关爱,又能做点什么呢。

他们租住的房子周围居住的大都是矿工家庭,闲时,张珍经常与其它家属聊天,谈到老公洗不净的身体,其它矿嫂都有同感。“没办法,干这种活儿都这样,这辈子,注定跟黑鬼过了。”“又能怎么样,我给老公买了安利浴液,都不管用,挺贵挺贵的呢。”“看得时间久了,习以为常了,唉,也就不当回事了。”“不当回事可不行啊,据说时间久了,容易得恶性皮肤病的呐。”同伙伴的交流中,张珍感受到,如果有一种天然无毒无害高效的浴品,这将是矿工的“贴身保镖”,所有矿工家庭都需要!如果能找到这种产品,不仅能解决所有矿工的皮肤健康问题,而且,也能改善自己家的经济状况。本就有经济头脑的张珍更是把这事放在了心上,她不想让老公做一辈子“黑鬼”,不想因此让老公得上什么毛病,更不想让老公一个人独自承担家庭的负担。

张珍来了到网吧,在网上搜寻关于矿工身心健康的相关知识,并有针对性的专门找了特效无毒的洗浴用品。一则消息让她眼前一亮!

“液体澡巾、瑚 浴 粉上 市 公 告”――历经两年技术攻关和市场调研,我公司协同韩国洗化专家在陕西日化研究所的通力支持下,国内首款集洗涤、护肤、润肤为一体的“珊瑚浴粉”近日在鄂尔多斯分公司投产下线,这是我公司继珊瑚洗手粉后,对市场经缜密分析,精确判断隆重推出的又一填补空白性实用产品。它有搓澡巾的作用,但无需用力,不伤皮肤,就能轻易去除老化角质。它有沐浴露的功能,但除油、除污、去汗渍更为彻底。它有护肤液的功效,但护肤、润肤远不是唯一的功效。天然成分成就卓越品质,非凡功效成就市场未来。“液体澡巾、珊瑚浴粉”的出现,凭借神奇的功效在试点城市已经上市便引起轰动,凡用过的人无不称赞。最能概括消费者切身体验的一个字就是“爽”。贵族品质,平民价格是消费者追奉的又一理由。在鄂尔多斯、榆林产煤区,煤矿工人拿它当宝贝,多年的“包黑脸”变白了,皱纹的碳黑素不见了。舒肤佳香皂两遍洗不干净的油,它一遍搞定;玉兰油沐浴乳洗不去的瘙痒,它一洗通身舒爽,去除油污、死皮、汗渍只需轻轻一搓便统统拿下,再也无需用搓澡巾死命的摧残自己,就能洗的一身玉洁冰清,身清气爽。

在时尚与理性共存,流行与实用相依的今天,一个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产品无过于此。完美如雪的外观,全新梦幻般的体验,非凡神奇的效果,既能让上帝满意,又能让上帝掏钱。使用方法:沐浴冲水,取本品适量抹于全身,轻轻揉搓2--3分钟,用水冲净即可。

这是一个人不分老少,地不分南北、季不分春夏,平民和贵族、居家和外出都必须的产品,市场不可谓不大;这是一款庞大的市场与迫切的需求共同召唤,脱俗的概念与实在的功效完美结合,今天与未来不可或缺的产品,市场不可谓不好。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无论企业和个人若想创造或得到一个有创意的新品绝非易事,要想得到一个有创意又实用而且能惠及千家万户,受益男女老少,百姓通用的产品更是难上加难。

看到这里,张珍一阵心跳,不禁感慨现代的信息时代就是好!让自己轻松的如获至宝!

平静下来,张珍想,说得再好,也得看实效。于是,按照网上的地址,联系到山东临沂轩龙洁品有限公司。花了一百五十元邮寄了样品。

一周后,拿到样品的张珍迫不急待,让老公一试。让她惊喜的是,这种叫珊瑚浴粉的东西完全“还原”了老公的真面目,连指甲缝里常年积淤的黑印儿都不见了!张珍兴奋不已!实践证明她的另一个计划可以实施了。

情感营销 专卖液体澡巾、浴粉发了

张珍与轩龙公司通过谈判取得了区域权。她没有摆摊儿,也没有设专柜,而是通过情感营销,曲线销售法,把液体澡巾、珊瑚浴粉卖火了!

矿工家属是她的第一销售群体,平日里常来常往的姐姐妹妹,听说这种产品后,都来她这里拿产品,一传十,十传百,张珍就坐在家里把产品卖出去了。一个月下来,张珍算了一笔账,竟然比老公一个月的工资还要高!七千多元的纯利!

张珍没有满足,她打算把液体澡巾、珊瑚浴粉卖到榆林地区所有的矿区,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液体澡巾和浴粉的,不再受煤粉的侵袭!

她有一个更大的想法,在朋友的帮助下正在实施,如果有可能,液体澡巾、珊瑚浴粉将做为劳保用品,为每一个矿工,免费发放。

珊瑚浴粉与液体澡巾的区别:两新品基础原料相同特点相似。其中浴粉为35克袋装粉状物,珊瑚粉含量比例大,较适合男性及油性皮肤使用;卖场主要为洗浴中心、宾馆、酒店等;液体澡巾为350克膏体软管包装,适应所有皮肤,手感更柔和,其包装形式较适合居家和旅行的沐浴使用。

企业与产品简介:轩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研发与生产的高新企业,为中科院精细化工研究所陕西石油化工研究所指定试验生产协作单位。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16日,前身为“三源日化公司”经多年发展与积累,目前公司拥有4大系列,30多款产品其中国内首创或专利产品有:

厨房油污干洗剂、管道疏通剂、多功能无水清洁膏、油烟机过滤膜、无水洗车液、纳米大分子洗车液(母料)等十余款产品。

目前在国内销售领先或十分畅销的产品有:

珊瑚洗手粉、油污一喷净、(油烟机专用)、电磁炉清洗剂、四合一地板净、厨卫专用清洗剂、水垢清洗剂、天然皂基洗手液、天然皂粉、汽车内饰无水清洁膏、浓缩洗车液等进20多款产品。

在工业洗涤方面公司还拥有液体和固体两大系列专业除油、除垢清洗产品,目前在全国有2千多大型企业在合作使用。其功能、效果和性价比方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

珊瑚洗手粉的加盟:近年来我公司珊瑚洗手粉已热销全国,倍受商和消费者欢迎,在产、销量方面已跃居全国首位,为使这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我公司决定在符合条件地区,做加盟合作(含技术转让),每地一家,商标、包装、技术、原料可同时提供,这一举措将为有志于搞产业发展的创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平台。

注:索取样品只需150元,便可得到18种左右的单品。望广大客商先验证产品功效,满意后再洽谈合作。

篇4

梅松:实际上,“大北京”是一个可以参考的规划设想。这个方案提出,大北京地区包括由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等城市所构成的京津唐和京津保两个三角地区,当然还可以覆盖石家庄、张家口、承德、衡水等城市,这与京津冀在地域划分上是一致的。“大北京”提出以北京、天津“双核”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疏解大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中等城市,增加城市密度,构建大北京地区的城市群,也称为首都都市圈。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京津冀地区应从资源共享、要素互动、产业集聚、特色错位、生态同保、规划协调六个机制的建立上入手,构建好分工合理、布局得当、结构优化、优势突出的区域发展格局,实现城乡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和环保一体化,推进该地区的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合理化进程。

记者:在这六大机制中,为什么会提出特色错位发展机制?京津冀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其运行?

梅松: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中,一体化不是泯灭各个城市的发展个性与独特优势,而是强调各个城市形成各具优势和特色的产业。要鼓励京津冀地区的差异化发展,把鼓励政策、限制政策和诱导政策结合起来,促进各个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错位发展,建立起符合市场竞争规律又能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形成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促进城市之间的平等合作和优势互补。这就是我提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因。

要实行特色错位发展,首先要明确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界定主要城市和区域的产业定位。充分利用京津冀资源丰富多样、经济基础良好、科技实力较强、文化底蕴深厚、陆海空交通发达的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功能和作用,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将京津冀地区建设成发达的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京津冀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和各类产业的协调发展。

北京已将其城市功能确定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软件为主的高技术产业,以汽车制造、装备制造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以文化创意、现代金融、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民营企业总部的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特别是随着2008年奥运会举办,奥运经济效应将会进一步提升北京经济发展水平,使北京率先进入工业化后期;天津乘滨海新区开发之势而上,主要发展以电子、汽车、化工等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港口为主的交通运输业,并充分利用天津沿海区域盐、油、气资源丰富的特点,积极发展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多种化工工业,大力开拓离岸金融业务;河北省应利用冀东丰富的资源与良好的港口条件,积极发展钢铁、化工、建材等资本密集型重化工工业,并大力发展食品、纺织、服装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同时主动接受来自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

其二,要推动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充分利用京津两市科技人才众多,科技创新能力较强、金融支持基础雄厚的特点,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做大做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整个京津冀应该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能源、钢铁、建材、有色冶金、化工、电力等传统产业,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三,要将北京一些失去竞争优势的产业转移到河北发展。从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提高等综合因素出发,应考虑将北京能耗高、物耗多、水耗大的产业如钢铁、化工、纺织等类工业转移到原材料丰富和自净能力强的河北地区,并按照环境准入标准对产生环境污染的老旧工序与环节进行更新改造。同时,也有利于河北省做大做强重化工工业。

其四,要提高河北企业的配套服务能力。在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关系中,京津两地的电子、汽车等产业规模大,产业链条长,零配件需要多,但是目前它们零配件的配套仍然主要在南方省份,究其原因,是南方企业的交货快、价格低、市场反应快,零部件质量高。河北企业要想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就必须提高主动服务意识,降低服务价格,提高产品质量,遵守合同约定。只有提高配套服务能力,才能在配套服务的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其五,要在河北建立面向京津市场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要面向京津地区生产粮食、蔬菜、水果、肉类,为京津居民提供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为京津食品加工工业、餐饮业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要重视河北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的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城郊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记者:实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主要难在何处?

梅松:我一直在呼吁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目前也有一定的进展,但与我们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我认为还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树立城市群双赢共好发展的理念。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势所趋,经济发展已突破了国界的限制,何况一国之内的省界、市界,因此行政区划不应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屏障。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无一不是通过城市群带动整个区域发展,例如纽约城市群、东京城市群,不能依靠单个城市单独打拼,孤军奋战。对京津冀而言,尤其需要团体作战,共荣共存。实际上京津冀都可以为本区域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过去京津发展特别是北京对本区域是发挥着“极化功能”,也就是本区域的资源、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以及项目向北京集聚,加速了北京的发展,这是经济发展必经的阶段;那么现在北京对本区域已经发挥着“扩散功能”,北京的技术、项目、资金、信息、服务等明显呈现出向河北、天津等地扩散、转移的态势,唐山、廊坊快速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要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还必须加强规划和协调。当务之急是建立协调和推进的机制,如建立京津冀发展联席会制度;最好的办法是设立“首都地区(京津冀)规划与发展委员会”,可以是轮值制,也可以提升到国务院这个层面。

记者:在国务院已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中,明确提出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城市定位。为什么会将天津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

梅松: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和规模得到快速提升和改善,经济总量2006年跃居全球第四,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源,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区差距也越来越明显,东发达西落后、南快北慢,尤其是京津冀环渤海相对实力还比较弱,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GDP总量与珠三角广东一省相比持平还略差一点;长三角由于区域面积大,江浙沪GDP总量则是京津冀的两倍。所有这些不仅影响国家整体资源配置的效率,也给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甚至影响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在继珠三角、长三角开放开发战略之后,提出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发展战略,发挥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资源优势,提升区域经济第三极的带动作用,促进其产业分工合作,是实施该地区充分释放潜能、更好更快发展,逐步融入国际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记者:北方经济中心究竟其核心内涵是什么?

梅松:按照区域经济学定义,区域经济中心即经济活动的高度积聚,在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组织中起决定作用的地方,为外区域提品和服务,为腹地提供服务。有的专家则简化为五个基本条件:即物流中心、制造业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文化中心以及金融中心。其主旨是天津要有足够的大经济总量规模,在华北乃至环渤海区域内能发挥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并能够为区域内的城市或区域提供相对应的各项服务。

记者:将天津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后,将对北京主要产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梅松: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考虑历史的基础和多年的累积,已经形成国家的重化工业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这与该地区相应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优势是相对应的。目前,北京钢铁、化工产业的转移,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是为了适应该区域经济的有序调整和优化发展要求。目前,该区域已形成包含钢铁、石油、化工、能源等产业经济基础,而且各个城市和地区还存在一个基本的分工。如北京的优势行业和产品是高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移动通信、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生物工程和软件;天津的优势行业和产品是手机、电子元器件、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等;石家庄的优势行业和产品是化学原料药、纺织服装;保定的优势行业和产品是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输变电设备制造;张家口的优势行业和产品是矿山设备、钢材、葡萄酒和果汁饲料;唐山的优势行业和产品是钢材、建材、煤电能源、海洋化工等。这种各主要城市间的专业化分工,基本上是建立在各主要城市资源差异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尽管某些产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但在许多情况下,竞争还是错位或适度的,合作成为主流。就京津而言,产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竞争主导性的产业领域和共赢主导性的产业领域这样两个方面。

记者:这两类关系都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梅松:我详细说明一下。在京津间竞争主导性的产业领域方面,将具体表现为:其一,汽车工业外资企业间竞争明显。汽车工业是北京工业的第二大支柱行业,从2003年以来一直增长较快,目前在总量和比较优势上都强于天津。尽管汽车市场的竞争比较充分,但区域品牌的市场份额的相互影响还是存在的;其二,石化的竞争主要在工业增加值。石化工业是北京工业第三大支柱行业,天津石油化工产业也有雄厚基础。天津“十一五”期间,借国家批复将100万吨氮乙烯、1000万吨炼油落户天津的契机,规划建设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等大型化工装置和渤海化工园、中化工新材料基地,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高原油加工能力,扩大乙烯生产规模,打造石油化工、海洋化工、一碳化工、能源等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国家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这些举措将帮助天津石化工业快速发展,对北京大炼油和大石化产生强有力冲击。但天津石化工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大炼油和大石化,而北京则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两市分处产业链条的两端,形成错位发展格局。作为石化产业链条的下游,北京精细化工可以借助天津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壮大自己,但前者的产值基数大。考虑到北京石化产业的结构调整,从工业增加值看,京津的石化工业增加值的变化可能是北京小幅增长,天津快速增长的格局。

在京津间共赢主导性的产业领域方面,将具体表现为:其一,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在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同为京津工业的第一大支柱行业,近年来呈现稳步共同增长的趋势。但无论从产业规模还是比较优势,北京都要优于天津。从主要产品看,北京在程控交换机、微型电子计算机等这些高端产品与天津相比具有优势;天津则在电子元件、显示器等产品上具有优势。另外,在微型电子计算机领域,北京依然占有绝对优势。其二,北京金融业市场份额和利润将受到影响。天津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为突破口,金融业正酝酿跨越式发展。对北京的金融业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和挑战;其三,北京物流业份额、第二机场的选址将受到影响。天津致力于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并作为区域经济辐射、带动、服务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天津正在加快改造滨海国际机场、港口及配套设施,成本的优势和延伸的服务将消弱北京的物流市场份额。航空货运机场是发展临空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依托,天津以货运为主的机场实力的扩充,在临空经济的发展上直接与北京形成竞争。同时,依托港口建设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有利于国际转口贸易、出口加工等的发展,也可能会对北京在相关产业和投资上形成潜在竞争;其四,北京的总部经济吸引力将被分化。北京是我国总部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北京与天津之间也初步呈现出“总部――生产制造”的产业链分工。天津尤其是滨海新区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的进一步崛起,将继续强化与北京这一基于产业链的分工合作,促进总部管理、研发、营销等高端环节和高端生产者服务业在北京的集聚,有利于北京占据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有利于北京总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天津服务业发展环境的改善,跨国企业地区业务量的增加,对北京的总部经济将是一种分化力量;其五,北京中介等服务业的地位将相对比较稳定。对于会计、咨询、法律等中介服务业,北京具有较强的实力和人力资源聚积效应。未来天津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会通过服务业市场需求层次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展,促进北京相关服务产业的延伸和辐射,提高北京服务业的市场总量,从而有利于北京中介服务业优势的进一步提升。但是,信息服务业将对北京形成一定竞争。

篇5

自成本会计诞生以来,“标准成本”、“预算成本”、“差异分析”、“量本利分析”等多种成本核算法相继推出,各种成本都有其适用的范围。但从二十世纪八十以来,各生产领域逐渐实现自动化生产,经济也逐渐实现全球化,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成本核算的精度也遭到质疑。基于此问题,不少企业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是由美国学者罗宾?库伯与哈弗大学教授卡普兰提出的,随后这种方法迅速被西方许多先进企业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作业成本法也成为ABC成本法,其中A是指成本管理中的重点,B是次重点,C类也就是一般作业,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按照巴雷托曲线所示意的曲线对各种作业进行主次管理,它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商业、人口、物资等行业,在管理过程中它既能兼顾到重点问题,也能兼顾到一般性问题,从而实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实现最高效的管理。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

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也就是以生产中的各作业单位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生产需要作业,作业需要资源”,作业成本法通过对各个作业所需资源的核算,能够帮助企业将更多的间接成本合理的分配到产品的生产中,使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计算更加准确,从而为企业的成本控制,业绩评价、单价的确定、战略决策提供有效真实的信息。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法的区别就在于作业成本法能够将更多的间接成本有效的分配到生产环节中,同时在分配过程做使用了多种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标准,而不是单纯的机器小时或是人工小时,因此得到的结果更加合理也更加准确。

2.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量的多少决定着资源的消耗量,产出量的多少决定着作业的消耗量,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2.1确定各种资源的整体消耗量,将资源的消耗量归纳到各资源库中

2.2确定主要作业单位,并建立作业单位成本库

2.3确定作业单位的资源分配动因

2.4根据各作业单位所消耗的资源动因数,将个资源库中的资源平均分配到各个作业单位

2.5确定各作业单位的成本动因,再根据各作业的成本动因计算动因分配率

2.6根据各作业单位的成本东因数将作业单位成本库中的价值分配到各个成本计算单,完成产成品的成本计算

3.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作业成本法被认为是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的产品需求而设计的做业集合体,各个作业单位相互串联形成作业链,生产中的各作业单位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然后这些资源形成一定的价值并且传递到下一个作业单位,最终形成产成品提供给客户。在作业成本法中,作业的资源消耗与作业产出的结果就是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企业为了达到经营目标,就有必要对这个作业链进行控制,因此充分认识到企业的作业过程,并从作业中找出调整企业的途径,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也就是作业成本法的最终目标。作业成本法依靠作业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成本信息,使企业可以有效的区分哪个作业环节是增值作业,哪个作业环节是贬值作业,从而安排生产环节的取舍;以价值链为分析依据的作业分析,能够以客户为导向,帮助企业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改造,从而将资源浪费降到最低。

二、成本作业法在化工企业应用的现状及环境

1.化工行业的特点

中国化工行业经过长达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度,尤其是近几年,中国的石油化工业、精细化工业、农药化工业等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通过一世界同行的交流合作,中国化工企业与世界领先化工企业的差距在逐渐减小,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化工行业发展得尤其迅猛。化工行业属于连续性较高,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复杂的生产企业,而且各作业环节间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因此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就相当合适。作业单位的生产特点如下:物料采购,化工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其实并不复杂,为了方便原材料及时稳定的供应,一般每种原材料都会有多个供应商,而且化工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物料运输,化工企业的原材料一般都是液体、气体、粉状物质,而且运输量较大,因此化工行业的材料运输一般都会选择水路运输;工艺流程,化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产品的品种较为固定,生产设备的投资较高,生产过程是靠调节工艺操作参数来确定的,生产流程的高效、连续、高产是化工企业的重要保障。

2.中国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上世纪80年以前,中国的化工企业只注重生产量的提高,对环境保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时人们眼中只有经济概念没有环保概念,工厂的废水废气、废渣等随意排放,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污染。当中国的太湖、长江、黄浦江等数不清的河流被污染后,政府才注意到事情的严重性,因此现在的企业在环境保护这方面的投资也加大了。进20年来,中国化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它主要表现在:对成本管理观念的改变,现在人们普片认识到,进行成本管理应当认真学习和借鉴发到国家的企业管理思路,同时结合我国的经济体制与国情,对优秀管理经验进行吸收;对传统成本核算进行了改革,一些化工企业推行了严格的成本制度,根据西方的标准制度与中国的国情,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成本制度,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不少化工企业运用了逐步结转与平行结转相结合的方法,它能够保证成本核算的及时性,不仅可以计算出成品的成本也可以计算出半成品的成本,同时也简化了成本核算的步骤,便于企业进行成本分析与成本考核,对成本指标灵敏度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不少企业也划分了小核算单位,通过成本责任单位的划分,有效的组织各个单位进行成本核算,这也是对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的有效监控。

三、总结

各种法律因素、竞争因素都要求现在的化工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充分利用资源,在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的同时是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业成本法就是当前最适合化工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通过化工企业引入成本核算的分析与具体的计算实例,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能够充分考虑到多重因素,计算出最精确的资源利用情况与作业成本值,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做有效的数据信息。

参考文献

[1]沈建华.作业成本及作业成本管理在化工企业的应用探讨[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03、12、01.

篇6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9-0012-04

一、滨海新区与浦东新区经济基本面比较

滨海新区和浦东新区均位于沿海,毗邻大城市。临海位置便利了两个区域与国际间的交往,而依靠大城市的区位,为其接受大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自身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滨海新区和浦东新区都具有广阔的腹地资源,两区的发展有着更广阔的辐射空间。当然,两区在区位、开局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同,见表1。

(一)整体经济情况比较

1.经济总量。

滨海与浦东的国民经济均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在经济总量方面,统计显示,到2008年滨海新区与浦东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102.24亿元和3150.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23.1%和11.6%。

2.经济发展水平。

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时,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比反映经济过程的指标占据更重要的权重。2007年,按户籍人口计算,滨海新区在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工业总产值、这3项主要反映经济过程的指标上均高于浦东;浦东新区在人均社会零售总额和人均存款余额这两项指标上超过滨海,而这两项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均生活水平的经济效益指标,说明目前浦东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滨海。具体数据详见表3。

(二)产业结构比较

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速度看,两大区域平分秋色,接着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比较一下滨海新区和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

1.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演替跨度更大,且更具合理化和高度化。浦东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94年的1.10:67.70:31.20到2008年调整为0.2:45.4:54.4,第三产业在13年中较1994年增加了23.2个百分点。而滨海新区产业结构演替变化不大,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94年的1.99:67.92:30.09到2008年调整为0.2:72.4:27.4。

2.浦东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优于滨海新区。浦东新区金融、保险业、物流、软件服务及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第三产业贡献度大,其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近60%。相比之下,滨海新区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且第三产业多集中于批发零售和仓储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

3.滨海新区工业发展与浦东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从1994年至2008年滨海工业增速年均超过20%,远高于浦东,且重化工业发展特征明显,其工业基础主要是石油开采与加工、电子信息业、海洋化工以及航空产业。而浦东新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明显,工业基础主要是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产业、钢铁业、家用电器业、医药制造业。

以上分析表明,在经济基本面上,滨海与浦东总量上的差距并不十分明显,但人均指标上的差距表明滨海经济在效益上还有待提高,且滨海新区的最大弱项在于第三产业,其第三产业相对浦东新区总量小,比重低,基础较为薄弱,尤其缺乏像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那样的功能服务区,故滨海新区应将未来发展重点放在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上。

二、滨海新区与浦东新区金融发展状况比较

(一)金融机构种类与数量比较

截至目前数据显示,浦东新区内共集聚各类金融机构493家,其中银行类机构166家,证券类机构188家,保险类机构139家。在陆家嘴聚集各类外资金融机构216家,其中外资银行65家。65家中有10家成为外资法人银行对外营业,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数的一半。基金公司27家,占全国基金公司数45%。在新兴金融产业领域,如基金、保险资产管理等资产管理行业,浦东新区发展迅速,目前浦东的基金管理公司数量接近全国一半,全国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5家落户浦东。

滨海新区共有银行类分支机构55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外资银行7家,证券类金融机构4家,保险类金融机构7家,其中包括2家外资银行机构,各类金融机构网点共415个,金融从业人员5418人。同时,滨海新区金融机构的存贷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总额达到1631亿元,贷款总额达到1427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1532.4亿元,同比增加399.5亿元。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虽然滨海新区近年来金融业整体规模迅速扩张,但在总量上仍无法与浦东新区相比。同时,滨海新区在吸引金融业外资注入方面也有较大差距。

(二)金融市场发展状况比较

浦东新区目前集聚着证券、期货、金融衍生品、产权等国家级和市级金融要素市场,市场层次丰富,市场容量不断增大,金融要素市场体系在国内最为完善。其拥有众多国家级的要素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钻石交易所等。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已成为亚太地区第四大证券市场,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规模超过全国期货市场份额的60%。这些交易所为确立浦东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吸引了诸多的国内外金融企业在陆家嘴地区的聚集。

目前天津滨海新区仍没有建立自己的金融要素交易市场,这是与浦东相比一个较大劣势所在。

(三)融资与金融服务功能比较

浦东新区逐步健全完善自身融资体系,开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通过办理银行或银团贷款、争取国债转贷资金、发行建设债券和企业债券、申请证券市场上市、利用外资等为浦东的发展建设筹集了充分的资金。另外,浦东新区还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增加自身的金融服务功能。从个人理财产品到再保险服务,门类非常齐全。浦东的金融机构可以提供投资基金、信托基金、境外投资产品(QDII)等个人理财产品,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指数期货产品等直接投资产品,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农业保险、再保险等保险产品,能为企业融资提供包括贷款服务、上市服务、风险投资、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服务等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最后,在引进外资的方式上,除了传统的“三来一补”方式,浦东新区也不断进行创新,积极引入了BOT等项目融资方式。

目前,滨海新区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和政府信用融资(国债)、银行提供的各类型的贷款、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或股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企业内部融资等。各种融资方式以一定的规模和结构结合,形成了滨海新区的融资体系。从2006年开始,滨海新区进行了一系列金融改革创新,已基本打破了原有仅仅依靠财政投资和银行借贷的单一融资方式。在融资渠道方面,滨海新区近年来已经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投资基金以及积极引进外资银行等方式对原有渠道进行扩充。

以上比较表明,目前浦东新区金融企业数快速增多,已经成为国内外金融机构的集聚地,初步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投资、财务、金融租赁和汽车金融等为主的金融市场体系。滨海新区金融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行业总体规模及金融机构数量和产品种类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三、滨海新区金融业优劣势与发展策略

(一)滨海新区金融业优劣势分析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总体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与浦东新区相比,滨海新区金融业的发展整体上还是存在很多优势的。首先,滨海新区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近年来滨海新区经济始终保持较高增速,可以为新区金融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其次,在金融业发展方面,滨海新区虽然与浦东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近几年在金融创新与产业基金发展的不断推动下,新区金融业已初见规模,使其具备成长为北方金融中心的行业基础。再次,为了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的增长,政府已经为新区提供了涉及金融业及相关产业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为新区金融业发展增添了助推力。

但也必须指出,滨海新区金融业想进一步发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劣势。如在金融服务体系上,尚未形成像上海浦东新区那样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产品的发展格局;在引进国际直接投资的结构方面,滨海与浦东有明显区别。入驻浦东的以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研发机构为主,“总部经济”加速集聚,而在滨海新区扎根的更多是制造业基地,另外其吸引外资的方式主要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而浦东新区除了直接投资之外,金融业外资的投入更是滨海新区望尘莫及的;同时,与浦东新区相比,滨海新区的金融产品从种类上和数量上都难以满足现今企业融资的需要,且除传统金融机构外,金融体系中缺乏新型金融机构。

(二)加大滨海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

1.加快银行类金融产品的创新。

首先,积极设计符合中小企业特征的金融产品。建议商业银行总、分行研究和落实针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个性化的信贷政策,认真分析不同特征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以指导下属机构业务实践。其次,通过定价机制创新“定制”金融产品。新区金融机构应走特色服务的发展道路,并通过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和财政支持覆盖风险。按照滨海新区产业布局,细分市场层次,为高新技术、海洋化工、石油化工企业以及科技型、风险投资型小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再次,建立健全产品创新机制。建议尽快在滨海新区论证并设立滨海新区金融产品创新中心。该中心应被赋予仅次于分行的行政级别,将有利于金融产品创新的资源统一起来,扩大授权范围,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2.加快保险类金融产品的创新。

首先,新区战略定位的确定,必将极大地促进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优质钢材深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巩固和发展,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集聚区、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保税区海空港物流等六大物流基地将逐步形成。而在运输工具险、货物运输险、海上保险、工程保险等险种方面新区目前还存在很大的空白,建议在这些方面开发产品,为新区的发展提供保障。其次,要针对三资企业保险意识强、管理规范的特点,设计符合企业特点的保险建议书,实施不同的保险服务举措。在确保老客户业务如期续保的同时,注重新的跨国大企业的保险业务。

3.加快证券类、信托类金融产品的创新。

首先,在滨海新区选择适合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资产,如房地产、地铁、轻轨、高速公路、水、电等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其次,大力发展基金产品,积极推动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和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创新,鼓励更多的基金产品在滨海新区推出。

4.依托天津港,发展贸易结算服务。

滨海新区具有优越的港口条件,天津港位列世界深水大港20强,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港。滨海是华北、西北地区通向世界各地最短最好的出海口,也是国外客商进入中西部市场的最佳通道,加上拥有的保税区在贸易服务领域的特殊优势,这里正成为中西部地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因此,滨海新区的进出口数量巨大,其应该在此基础上,以金融业的发展为支撑,为进出口贸易提供结算服务。

(三)建立创新型的金融市场

1.逐步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目前天津市已有产权交易中心,在交易系统和人员上具备了创建金融市场的基础。在试点先行的优惠政策下,新区可逐步尝试建立场外交易市场(即OTC市场)、创业板市场以及以新区高科技企业为主体的三板市场,为自主创新型工业服务。

2.立足北方物流中心优势,恢复天津期货交易所。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的设立将进一步确立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地位,保税港实施的政策综合了国家对港口、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依托上述北方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优势,新区可为贸易区内的企业提品套期保值服务,恢复天津的期货交易所,其交易品种可选择进出天津口岸比重较大的可设计标准化合约的商品。

(四)健全融资渠道,完善金融体系

篇7

【中图分类号】G710

中国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一文别强调,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这方针的指导下,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也循着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工学结合”的思路,展开了一系列的有关职业教育的论证和求索。在此,笔者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是:为什么当前的高等职业学院需要引入“师徒文化”?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到底在哪儿可以体现出来?它对现在的职业教育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循着这些问题,笔者首先对当前重庆地区化工类企业目前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做了小小的调查,发现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硬件――学历和技能要求

对企业而言,高职学生的学历基本符合企业的要求。其一因为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老师能力、教授方法等诸多方面已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高等教育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们有能力去实现学校以及企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设定。我院高职生所学专业――诸如分析化工、应用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物流等专业,紧密贴近化工企业需要,因而这些专业大多是人才市场急需的就业“热门”。

二、软件――企业文化建设要求

如果说以上学历和技能两项是我院高职生的硬件建设的话,那么在“软件”建设上,还稍显不足。依据工学结合的理念,化工类高职院校的课程学习――包括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要尽可能的向企业贴近,以使我们的学生一毕业就完全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其次,我们现在的就业教育课程存在针对性偏弱的问题。如前所述,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类型,它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它与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等特点。

因此,笔者在对本院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时,深感目前专门针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教育书籍短板在于:第一,现今的就业教育课程的教材对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职业环境介绍不够。其二,职业教育课程对个别特殊行业的职业教育或者职业特性展开不足。

因此,基于以上的问题和分析,笔者以为,在“硬件”建设上,我们希望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让高职学生在学院接受更加职业化的技能教育;在“软件”建设上,针对具体的就业课程来看,我们则希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更多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即企业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经过对比分析,笔者以为选择“师徒文化”作为就业教育课程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因为首先“师徒文化”①是大部分企业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我市的化工企业也概莫能外,它主要以“师徒制”的制度形式广泛地被企业所运用。其次,从管理的角度看,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工作岗位处于工厂管理的基层,因此讲授“师徒文化”就更具有针对性的特点。第三,从“师徒文化”的渊源而言,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我国具有久远的历史。

我们将要进行的“师徒文化”课程教育的框架大致以下四个部分:

从教学设计上来说,第一部分是从词源考察“师”“徒”二字的出处,那么在古代的经典著作里,常可以寻觅到它们的踪影。比如《韩非子•诡使》:“私学成群,谓之师徒。”《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传诸其徒。”《百喻经•蛇头尾共争在前喻》:“师徒弟子亦复如是。言师耆老,每恒在前;我诸年少,应为导首。”而在《梁传•昭公十九年》中,“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这大概是师傅之名的最早出处。这里的师徒意为师生,特指师父和徒弟。

第二部分就是简要的叙述了“师徒文化”发展的脉络。从历史的经验看,“师徒文化”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知识可以传承发展创新的条件。毫不夸张地说,以“师徒文化”为代表的教育形式,成为中华文明可以生生不息的保证。封建时期,师徒传承的方式更为普遍,它是学徒制教育模式在封建时代再次发展和丰富。在封建时代,由于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或家族传承技艺的迫切需要,一些较大规模的手工业作坊②,如铁铺、裁缝店、泥木工匠、手工艺人等作坊,都会相应地招收适量的青少年甚至儿童充当其学徒。他们当中有的既是自己的子嗣也是自己技术独一无二的传人;有的虽然是外姓,但由于从小就寄养在师傅的家中,耳濡目染,自然也就成为其师傅技艺的接班人。青少年学徒的成长,主要靠师傅在生产实践中点拨和自身经验积累逐步得到提高。师傅的职责则是传授技艺,徒弟则一心学习,以求掌握技术。及到青年学徒们能独立工作后,便称之为“出师”。在理想状态下――即满足家族内部传承的条件,师傅(祖父或者父亲)会把他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徒弟(儿子或者孙子),徒弟成为师傅以后,又把他的知识和技艺传授给他的徒弟,可谓“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③。由于当时社会和国家并没有形成今时今日之各种社会保险福利制度,因而就算徒弟有强烈学习技艺的要求,但是师傅处于上述的一律,其断然不会把所有的技术传给徒弟。这就构成了师徒关系之间的矛盾,甚至是两者之间利益的零和博弈。最终的结果不外乎是徒弟对技艺的学习只能另辟蹊径或者干脆放弃,由此也就成为古代诸多技术失传的根本原因,更成为今人之憾事。

第三部分,我们着重地研究了“师徒文化”在现代工业社会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师徒文化”在当今化工类企业的施行情况。

第四部分则是总结,在此,我们将鲜明地指出“师徒文化”是历史的传承,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管理的基层节点,它是相互的、动态的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文化,它是教育文化在企业中的延伸,它仍然在企业之中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当前的《关于“师徒文化”课程进高职院校的探讨》从对高职人才培养现状入手,论述了当前就业教育的美中不足之处,并详尽地讨论了当前开展“师徒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开设“师徒文化”课程教育的必要性。

注释

①笔者以为作为一个概念“师徒文化”应该说是成立的。从文化的角度考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认为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师徒文化”恰可包含于其中,它是教育过程所采取的一种有效形式,然后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一个特有的文化现象。

②作坊在中国古代有官办和民办之分,大型的官办作坊规模较大,主要为国家掌握,为皇室家族以及国家生产包括日常生活用的器皿、服装、祭祀用品、建筑宫殿、造币乃至军队的武器等等。比如在西汉时期,盐铁主要就由国家控制。简而言之,此类官办作坊主要涉及封建时代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深远。

③比如中国清朝皇家园林的修缮均出自于“样式雷”家族,它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雷发达,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廷昌等。

参考文献

篇8

近些年的资料清楚地表明,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发展最快、最活跃、最具热点的一个行业。物流专业也在许多、市、地区的不同高等院校相继开设,国家教育部和各高等院校所在省、市、地区都对物流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非常重视。本文就面向广东及珠三角物流的发展,培养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的高职物流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改革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1 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对高技能物流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城市发展战略指导下,广州的物流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现已基本形成了北部空港、中部信息港、南部海港的物流发展格局。而且广州拥有工业39个大类中的34类,是华南地区工业体系最完善的城市,尤其是十一五以来,为提升工业产业竞争力,广州重点发展七大重点产业:汽车等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钢铁、制药、轻纺等,随着广州南沙地区以汽车、钢铁、造船、石化等龙头项目及其相配套补充的工业、物流业项目的落户开工,为广州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充实的产业集群货源,高歌猛进的广州物流业急需更多的高技能物流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而且还要在物流企业能独挡一面,直接可以进入企业胜任关键环节岗位的工作。高职教育具有极强的地域发展特点,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要服务于当地地域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特点十分适合物流业的产业要求,故在广东省也有几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 物流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多元功能,因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需求。高职院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满足社会的这种多元动态需求。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主要包括三方面:通用能力、职业素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通用能力是除专业以外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也称关键能力);职业素质能力是从事专业职业工作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客观条件;专业核心技能就是本专业的关键技能,是其他专业所无法替代的,必须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训练后才能获得,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实质就是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它为高职学生毕业后打开了“零距离”就业的大门。

作业一名物流专业的学生,主要服务领域为进出口货物的物流,要全部掌握这些能力就学生个体而言,显然有些困难,而不分专业方向,同一年级几百个学生都拥有相同而无特色的职业技能,显然也难以适应广东及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因此,改革物流专业培养方向及改革相应的课程设置,改变现有培养模式显得尤其突出和必要。

3 物流专业分方向发展的专业设置模式

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设置就是一种“大而全”甚至是大本的压缩版,几百个同年级的学生学习、训练的内容与模式完全一样,毕业时,几百个这样的学生携带着基本无差别的技能走向社会,走向职业岗位,造成就业岗位竞争异常剧烈,而用人企业单位又普遍反映毕业的学生不好用,许多学生不具备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特色职业技能,例如,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外贸一直迅猛发展,几占中国半壁江山,但是适合的国际物流人才却十分紧缺。

笔者认为,为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应该就物流专业方向进行细分,在基础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机制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同学期设置细分模块化课程和实训,使学生既有扎实全面的专业基础,又有胜任某工作岗位的明显特长和核心技能。在一年级、二上为统一的“基础平台课程”,这种课程可以大班上课,在二下、三上学期上午可设置为专业平台课,下午或晚上可设置模块课程及实训,这种课程可采用小班上课。针对广州及珠三角的产业经济的发展特点,笔者认为可优先向最为紧缺的港口物流、国际物流、汽车物流、珠宝物流等方向细分,并且能适时地根据物流企业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既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4 物流专业细分化课程设置模式

物流专业细分化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也应相应地发生变化,在按物流大专业招生后,通过通用的专业平台课程学习,使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然后再根据细分的专业方向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

4.1 物流专业平台课程建设

根据“普高生“和“三校生”两类生源的不同,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学时等方面使部分专业课程有所区别,但专业平台课程基本应保持一致,主要应包括《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供应链管理》、《运输组织与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设施与设备管理》、《客户服务与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8门课程,抓好这8门课程的建设,将会为学生打好专业基础,进一步深入专业学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顺应全国高职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和发展,抓紧建设物流专业精品课程网显得尤其必要,这既能使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师生共享优秀教学资源和成果,明确该课程的目的和需求及相关联的知识,同时通过教法、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物流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推动和促进全国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建设,从而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高技能物流专业人才。

4.2 物流专业细分课程设置

以国际物流方向为例,其细分模块课程紧紧围绕进出口货物通关业务的具体要求来设置,主要课程应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运输与保险》、《报关实务》、《国际货运实务》、《报检实务》、《集装箱运输实务》等。

以港口物流为主要发展方向的课程设置,则按港口物流的流程业务,加设细分课程:《集装箱运输实务》、《国际货运实务》、《集装箱码头操作与管理》、《港口物流设备与设施》,《国际航运实务》等。

汽车物流方向,其细分课程根据汽车物流的实际运作,可加设《汽车市场营销》、《客户关系》、《汽车构造》、《汽车配件管理》、《汽车维修及配件销售管理》、《汽车商务礼仪》、《汽车保险与理赔》等

珠宝物流方向主要考虑珠三角的珠宝加工经济产业的要求,加设《珠宝原理》、《珠宝市场营销》、《珠宝鉴定学》、《珠宝货物跟踪管理》、《珠宝商务礼仪》、《珠宝保险实务》等。

5 物流专业实践环节的改革

学生的专业对口技能必须通过反复实训才能充分掌握,因此加快建立设备设施先进,配套完善的实训室及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和重要途径,许多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实训只是在校内物流实训室进行模拟的物流软件的操作实训,实际的运作流程和核心技能却十分模糊,因此,改革实训室实训内容,加快实训室软、硬件的建设是众多高职院校迫在眉睫之事。现提出建设设想如下:

(1)基本专业技能模块实训。根据课程内容,实行模块实训,可以系统建立模拟的第三方物流实训环境。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物流行业的专业公司向供货厂商统一采购而储存于配送中心,通过配送送货到超市、用户,从而实现商品的流动,同时结合港口码头集装箱货物的运输,海关报关、报检以及电子订货活动(EOS)等进行多方位物流活动,通过该实训系统可以模拟全球网络系统(一个局域网络)来贯穿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模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设计成为有一个业务中心,一个财务中心,一个配送中心(包括电子标签货架甚至全自动立体仓库)。

(2)细分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根据物流专业的各细分方向,在已有的第三方物流实训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核心岗位技能的实训,为国际物流方向为例,就可以结合国际运输、仓储与保险、国际货代及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报检在进出口货物物流管理流程及进出口货物物流信息等进行多方位的物流活动实训。

(3)毕业实习。根据已建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逐一按物流专业细分的专业方向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安排教师定期前往进行指导,并与企业就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和更进一步的技能要求进行沟通。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分散安排,即每个企业的顶岗实习的学生5~10人即可,这一做法即可减轻企业负担,又使学生得到实惠,但前提是需要加强物流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与业界的合作和联系,推动校企合作内部机制的改革。

6 物流专业细分方向发展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双师型”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是专业资深人员是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关键。物流专业教师除必须具备该专业核心技能所要求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外,还必须具有物流行业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水平,并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现今有不少高职院校教师直接从高校毕业,在企业从业的经验几乎没有,因此,为满足教学及专业建设的需要,需要专业教师加强与物流企业的联系,在可能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下到企业进行实践,同时还可适当不定期聘请在物流企业一线具有长期实践经验的专业从业资深人员进行讲座或授课,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坚持以“双证书”制度作为物流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导向。双证书制度是在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劳动部门、人事部门或行业协会所进行的职业技能鉴定,为物流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指明了方向,通过加强学生对“双证书”的认识引导,物流专业细分方向后其课程的设置要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融通,同时通过一定的强化培训,提高学生双证书持有率,为其走向工作岗位实现就业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来建良,管平,杜红文.高职机械类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及其培养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6(6)

2 陈宇.中国高技能人才开发[J].中国培训,2005(3)

3 张海峰.论高职专业开发的目标、原则与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3(07)

篇9

一、离子液体的组成及其种类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 )是在室温或接近室温呈液态,并且完全由阴阳离子组成的盐,也称为低温熔融盐(Low temperature molten salt)。这是因为大多数阴阳离子组成的盐一般都是离子化合物,其具有较强的作用力。如果把离子之间的作用力破坏或者减弱,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就可以呈现液态,这样就将其称为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的种类较多,一般情况下,离子液体有换杂环的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组成,主要从离子液体的组成形式分类,阳离子类离子液体主要有4类,是季胺盐阳离子、咪唑盐阳离子、吡啶盐阳离子和季鏻盐阳离子,其结构如图 1 所示; 阴离子主要有卤素离子、四氟硼酸根离子和六氟磷酸根离子:

图 1 常见四种离子液体的阳离子

二、离子液体的性质

(一)熔点。

熔点是区别其他物质的重要性质,一般情况下,对称性越低,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越低,离子液体的熔点就越低。

离子液体的熔点的影响主要从组成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着手,阴离子的尺寸越大,其离子液体的熔点就越小,阳离子一般是组成其的基团的大小来决定的,基团越大,其结构对称性就越差,这样就使阳离子组成的离子液体的熔点越低。

(二)粘度。

离子液体的粘度比水大得多,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离子液体的粘度主要与范德华力、离子间的库仑力和氢键的作用有关。阴阳离子的结构对其组成的离子液体的粘度也有很大影响,其中阴离子影响较大,主要随着阴离子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三)热稳定性。

离子液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热分解温度在300 ℃以上,离子液体的稳定性受到杂原子-碳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和杂原子-氢键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与阴阳离子的结构和性质影响较大,例如,阳离子的碳链越长,其稳定性就会越差。

(四)密度。

密度也是离子液体的重要参数性质之一,一般离子液体的密度比水大,离子液体的密度是以阴阳离子的类型而定的,离子液体的密度随着有机阳离子的体积增大而减小,然而阴离子的影响更大,所以在一般的研究中,确定了阴离子的类型,密度的大小就可以确定在一个范围之内。

(五)溶解性。

离子液体能够溶解大多数有机物、无机物、高分子化合物、金属化合物。离子液体的溶解性与其阳离子、阴离子的特性密切相关。阳离子对离子液体溶解性可由正辛烯在含相图甲基苯磺酸根阴离子的季铵盐离子液体的溶解性看出,随着离子液体的季铵阳离子的侧链变大。因此,改变阳离子的烷基可由调整离子液体的溶解性;阴离子的溶解性可由水在含不同bmim+阳离子离子液体中溶解性来证实,大多数离子液体的介电常数超过一特征值时,其与有机溶剂是完全互溶的。

(六)酸碱性。

离子液体的酸碱性由阴离子的本质所决定的[7],对于同种离子液体[bmim]Cl/AlCl3,当x(AlCl3)=0.5时,离子液体为中性,当x(AlCl3)=0.5时,离子液体表现为酸性,且随着x值的增大,离子液体的酸性增强;在甲苯选择性羰基化反应中催化剂的Lewis酸性是最主要的影响[8]。甲苯的转化率与Lewis酸的强度是一致的,进一步说明离子液体具有较强的酸性。

(七)电化学窗口。

离子液体的电化学稳定电位窗口对其化学应用非常重要。电化学稳定电位窗是离子液体开始发生氧化反应的电位和开始发生的还原反应的电位之差,大部分离子液体的电化学窗口在4 V左右,这与一般的有机溶剂相比,具有较宽的电化学窗口。离子液体的电化学窗口与其组成的阴、阳离子的稳定性有一定关系,阴、阳离子越稳定其点化学窗口就越宽。

三、离子液体的合成

(一)一步合成法。

直接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或季铵化反应一步合成离子液体,操作简便,没有副产物,产品易纯化,并且原子利用率高,经济性好。例如,硝基乙胺的离子液体就是用乙胺与硝酸的中和反应制得。

(二)两步合成法。

如果一步法难以得到目标离子液体,就必须使用两步合成法。首先先有叔胺类与卤代烷合成季铵的卤化物盐,然后再将卤负离子交换为目标阴离子。两步合成法是先季铵的卤化物盐合成,然后再离子交换,以咪唑盐类离子液体为例:

先通过季铵化反应得到含目标阳离子的卤盐( [ 阳离子] X型离子液体) , 然后用目标阴离子Y-置换出X-离子得到需要的离子液体。如图2所示,咪唑盐类离子液体的合成路线:

图2 为两步法合成含烷基铵阳离子的离子液体的路

(三)其他辅助方法。

大多数采用常规加热就可以完,这种方法需要加入有机溶剂,从而造成环境污染。且反应的时间长,产率较低,这种方法一般不采用。其它辅助方法如微波强化、超声波强化、和电化学等手段可以加快离子液体的合成速度和降低反应的成本。

微波辅助合成和超声辅助合成也被应用于离子液体的合成研究。液体均在微波辅助合成和超声辅助合成应用于离子液体的合成,具有无需有机溶剂,减少合成过程中的污染,且应速度快,产品收率高,纯度好等特点。

微波辅助合成法:有温度、压力测量的商用微波反应系统,几乎所有常见的烷基咪唑类和烷基吡啶类离子液体的合成的反应时间都可以大为缩短,收率不低于传统的合成方法。微波辅助法在显著缩短反应时间的同时却容易发生副反应。微波辅助合成离子容易控制、有副反应发生、微波反应器价格昂贵,只能限制在实验室小规模合成上,难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离子液体。

超声波辅助法:超声辅助合成离子液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同样可以在不降低收率的情况下明显缩短反应时间。超声辅助合成离子液体目前的研究都针对的是常见的烷基咪唑类和烷基吡啶类离子液体,如以超声波辅助法合成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该合成方法具有合成条件简单、反应时间短、能耗低、易纯化等优点。

四、离子液体的应用

(一)离子液体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离子液体具有较宽的电化学窗口,电导率高和热稳定性较好的特性,因为具有较高的导电性,所以常用来作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不需要高温,现在可以制造新型高效性能的电池。如Doyle. M等用离子液体BMI . BF4、BMI . CF3SO3等代替水与Nafion 膜复合制备了快质子传导复合膜。该膜克服了吸水质子交换膜高温下因水的挥发而导致电导率下降的缺点。在180 ℃电导率可以达到0.1S/cm。Sato 等研究将一种新型离子液体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四氟硼酸季铵盐用于电化学电容器,制备了一对活性炭电极的双层电容器并以DEME-BF4作为电解液。此外,离子液体在抗静电、金属电沉积、传感器等电化学方面的应用。

(二)离子液体在绿色化学的应用。

离子液体在室温下呈液态,能够溶解很多化合物 ,而且还是“零”蒸气压,正因为用离子液体作为溶剂不仅消除了挥发性有机溶剂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催化剂能回收重复利用,所以离子液体越来越广泛地被认为是一种在“清洁生产”和“绿色合成”中最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型溶剂和反应介质。

(三)离子液体在分离萃取方面的应用。

离子液体选择性的溶解性能力,使其在液-液萃取何分离当中应用广泛,被称为液体“分子筛”。如在离子液体在水相值中萃取苯的衍生物、金属离子、核废燃料的萃取等。离子液体萃取水中多环芳烃时,可以避免传统的液液萃取中挥发有毒性有机物,从而导致二次污染 。Liu Jingfu等报道了利用离子液体并采用液相微萃法可以萃取一些典型的环境污染物。证明了1-烷基-3甲基咪唑烷鎓六氟磷酸盐可以萃取45种典型的环境污染物,包括苯胺、乙苯、二甲苯等。

(四)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中应用。

离子液体可以作为反应溶剂存在多相系统中,也可以作为溶剂和催化剂存在于单相系统,近年来离子液体作为反应溶剂和催化剂应用甚广。根据反应形式可分为3类:①催化加氢和重排反应,包括催化加氢和Beckmann反应;②C-C,C-O键的断裂反应,如C-C双键的加成反应、C-O-C键的酰化反应和环氧化物的开环反应。③ C-C 、C-杂原子键的耦合反应,如如Diles-Alder反应,Friedel-Crafts 烷基化反应,Huck 反应、Suzuki交叉耦合反应,聚合反应,氧化反应、亲核取代反应、自由基反应、醇解、胺解、酯交换反应等,其中在第三类的应用中最为广泛,如Friedel-Crafts反应在精细化工, 石油化工等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较成熟的催化剂有沸石、固体酸和分子筛等。但是出于绿色合成和成本的考虑,许多学者已经开始在离子液体中进行研究。

(五)离子液体的其他应用。

离子液体具有低毒性Perank等在在最近研究中报道咪唑类离子液体具有低毒性的特征,他利用(3-烷氧基-1-甲基咪唑烷鎓四氟硼酸盐和六氟磷酸盐)成功地制成新型的杀虫剂,可以有效地保存木材。

离子液体可以作为剂,离子液体几乎没蒸汽压、不挥发,不燃,高的稳定性,低熔点、宽的液相温度范围。中国科学研究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承锋等研究用离于液体[C6MIM]BF4、[C6EIM]BF4作为万能剂,因为它们的熔点低于-55 ℃,在320 ℃无失重,具有低温流动性和高温稳定性,几乎无蒸汽压,有好的性能,所以可以作为性能较好的剂。

此外,离子液体还可以溶解纤维素,还可以用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增塑剂,还可以在质谱中的应用,在质谱中可以用来做基质,并用于蛋白质等高分子的摩尔质量的测量。

参考文献:

[1]Welton T.Chem. Rev,1999.99.

[2]Zhao, H. Phys. Chem. Liq,2003,41.

[3]Ngo H l, LeCompte K, Hargens L, et al. Thermal properties of Imidazolium Ionic Liquids [J].Thermochim.Acta,2003,357.

篇10

一、引言

湖北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全长1061公里,它位于通江达海的长江黄金水道和国家经济布局中最大的东西向产业主轴线的中央地段,是整个长江流域的“腰杆”部位,不仅是连接长江下游和上游经济的重要走廊,更是全国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2009年7月,湖北省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这标志着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进程全面启动和湖北省“两圈一带”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2010年8月,湖北省发改委了《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计划把湖北长江经济带建成引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现代产业密集带、新型城镇连绵带、生态文明示范带。

产业发展是区域发展水平的内在标志,而产业协调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产业协调不仅是从区域的整体协调角度来审视区域发展,而且以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整合化为目标来促进区域发展的。在这个意义上,研究湖北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思路,对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的现代产业密集带建设,以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分析

1、产业结构良好,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2008年湖北长江经济带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9.5∶46.7∶43.8,湖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15.7∶43.8∶40.5。由此可见,湖北长江经济带的第一产业比重要低于湖北省平均水平,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要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整体而言,湖北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体系要优于湖北省的平均水平。

湖北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区别,各区域发展不均衡(见表1),产业发展具体表现为鄂东段优于鄂西段,而鄂西段地区优于荆江段。从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鄂西段、荆江段和鄂东来看,湖北长江经济带鄂西段的产业结构为10.61∶56.41∶32.98,其工业比重最大,占到三次产业的56.41%,但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荆江段的产业结构为30.11∶33.84∶36.05,其农业比重过高,占到30.11%,是湖北长江经济带三段中,农业比重最高的,其原因一方面与江汉平原良好的农业基础有关,另一方面与荆州工业发展的动力不足密切相关,其工业的比重只占到33.84%,同时其200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为190.13亿元,仅占鄂东段工业增加值的8.7%,工业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鄂东段的产业结构最优,三次产业比重为7.03∶46.71∶46.26。同时,湖北长江经济带的三段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从人均生产总值来看,鄂西段与鄂东段分别是27010元/人和30458万元/人,差距较小,但荆江段较为落后,人均生产总值不及鄂东地区的1/3;从经济密度来看,鄂西段和荆江段均落后于鄂东段。

2、工业集群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但缺乏分工协作

湖北长江经济带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水电、汽车、钢铁和化工为主的主导产业,同时,以电子信息、生物、光机电一体化和磷化工等为主的新兴产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工业发展空间上的轴线初步建立,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例如以武汉和荆州为核心的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基地;以武钢、鄂钢、新冶钢三大钢铁企业为主的鄂东钢铁工业走廊;以武汉8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为主,在鄂州、黄石、黄冈等地延伸其产业链所形成的石油化工基地;以宜兴、兴发、沙隆达、葛化、楚源等化工企业为龙头的磷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聚集区;以武汉、宜昌、鄂州、黄冈等地区为主的沿江船舶工业走廊,在武汉、鄂州、黄石、黄冈、荆州、咸宁等地形成的纺织服装基地。据统计,湖北省52家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其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及其腹地,合计共有27家,其中食品加工企业7家,汽车制造企业2家,纺织服装业3家,机械装备制造业3家,化学制品制造业2家,电子设备制造业4家,医药制造业3家,非金属制品业1家,金属加工业2家,印刷业1家。

但是,湖北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的产业集中度整体水平居中,且各行业集中度高低不一,缺乏分工协作成为其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整个湖北长江经济带的产业集群还处于雏形阶段,大部分企业只是简单的扎堆,企业间的竞争情况多于合作,产业关联的外溢机制和协同效应缺乏,尚未形成前、后向关联的产业链条。同时,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不强,缺少龙头企业,如荆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000余家,但90%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3、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整合

湖北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风景秀丽,风景如画,以武汉、宜昌和荆州等重点旅游名城为代表,具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湖北省旅游资源聚集地重点区域,且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旅游特色。湖北长江经济带鄂西段,以山水旅游等自然景观为特色。如宜昌的三峡,屈原故里;巴东的神农溪、河石林等等。湖北长江经济带荆江段地区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以历史人文景观为代表特色。荆州是著名的历史古城,具有纪南城、关公庙、章华寺、乌林古城场、华容道等观经久不衰的人文景观。鄂东地区形成以武汉为核心的都市旅游区,如黄鹤楼、东湖和磨山;三国赤壁等等。湖北长江经济带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湖北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07年,湖北长江经济带接待旅游人数6700万左右,创旅游收入450亿元以上,分别占全省的66%和74%。

湖北长江经济带旅游业虽然资源丰富,但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条块分割严重,缺乏合理的旅游线路安排,使得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影响了湖北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以三国旅游资源为例,湖北长江经济带是三国遗址和文化密集的区域,荆州是以楚文化为代表,三国遗址最多的地区,拥有荆州古城墙、关羽春秋阁、公安孙夫人城、华容道等重要遗址,其次是赤壁,拥有赤壁古战场、陆逊营寨、黄盖湖和陆水湖等资源。同时在宜昌、武汉和鄂州都还有诸如长坂坡、当阳桥、孙吴故都等重要遗址。而这些资源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各个地区仅从自身的角度对资源进行开发和宣传,缺乏区域合作,极少与其他城市共同开发项目,使得各个城市对于三国品牌的开发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

4、农业基础良好,但市场化不足

2007年湖北长江经济带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547亿元,占湖北省的39%,是湖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整个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以优质粮、优质棉、双低油菜、蔬菜和水产品为主体,注重特色,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格局。长江中游地区的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种植业以优质水稻、棉花、双低油菜和蔬菜为主的,养殖业以淡水鱼、肉猪和家禽养殖为主。宜昌和巴东的农业也具有一定的特色,以种植水果、茶叶和中药材为主。

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生产大部分停留在传统农业生产地基础上,农业产业化明显不足。以荆州为例,其2008年的农业产值占到了整个长江经济带的1/3,是湖北长江经济带,乃至湖北省的农业大市,但是其在农产品深加工表现出明显的“腿短”。据统计,荆州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0.7∶1,水产片的加工部分占其总产量的9%,畜牧产品占6%。而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均在80%以上,加工产值约是农业产值的1.5―2倍。同时缺少农业产业化的大型企业,目前仅有福娃为代表的少数几家农产品加工企业。

三、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机制

1、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协调机制

产业链是对产业发展中的生产、研发、营销、总部管理与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实现地域上的分工,从而使区域总体上呈现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促进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目前,湖北长江经济带的产业链配置已初见端倪,在部分地区初步形成了相关的产业集群,如武汉―荆州的汽车产业链;武汉、宜昌、鄂州和黄冈等地的船舶制造业产业链等等,但产业链之间还存在着诸如产业联动较差,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较弱等问题。湖北长江经济带应以核心企业为主干,积极发展配套企业,实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不同区域的有效协作,建立产业联系,推进产业链的前向、后向关联,形成产业集群。

2、以产业转移为基础的协调机制

产业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实现资源和要素由发达地区向较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转移的经济行为和过程。通过产业转移,接纳方可以增强产业发展实力,更好地发展转入产业,而输出方则可以腾出空间和经历,积极发展高端产业,从而实现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湖北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湖北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加上依托长江这一“黄金水道”和湖北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的区位条件,更是奠定了其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不仅有助于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实现整个长江经济带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二是经济带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武汉作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和增长极,发挥其扩散效应,成为产业输出的核心区域。

3、以竞争合作为基础的协调机制

如果说产业链实现的产业间纵向的协调发展,那么竞争合作则实现的是产业间横向的协调发展。竞争是通过差异化、技术创新等手段来实现不同区域间产业的良性竞争,通过这一竞争来进一步提高不同区域产业发展水平的潜力,促进各地实现依托各自优势的错位发展和水平分工。合作指不同区域间的产业主体联合进行科技研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行为,进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多赢的状态。如以武钢、鄂钢和新冶钢为主的钢铁行业,可依据自身的基础来发展不同的产品,推进各个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步伐,可建立钢铁研发中心,为各个钢铁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再如以三国为主题的旅游资源,可在赤壁、荆州、开发不同类型的三国旅游主题,形成一个统一的主题旅游线路,促进旅游业的整合,避免资源的恶性竞争。

4、以组建集团为基础的协调机制

组建集团是将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转换为企业内部协调发展的一种途径。各个区域的企业采取入股、投资等多种方式,有效地将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多种资源和要素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跨区域的大规模集团。企业对于市场需求更为敏感,能富有成效地对不同区域产业发展明确方向。湖北长江经济带目前还没有这样的集团,可先依托其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小区域范围内的集团式企业组建,实现由小向大的转变。

四、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思路

1、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加快区域产业发展合作

区域功能和定位与产业协调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区域产业的基础确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明确区域所承担的功能,另一方面不同区域间功能定位的明确,有利于各区域产业之间形成合作,促使上下游的产业链形成或是实现产业间的错位发展,避免产业严重趋同。

湖北长江经济带应统筹规划区域功能,明确各个区域重点发展的产业。按照地理区位和经济条件,将湖北长江经济带划分为三段。鄂东段是长江中游地区实力最为雄厚的地区,依托其工业和服务业的基础,将其建设成为外贸出口商品综合性生产基地;江汉平原所在的荆江段的农业基础和纺织等轻工业基础良好,将其建设成为以出口创汇农业和轻化纺织出口加工为主体的综合性商品创汇基地;鄂西段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水电供应中心、综合性原材料生产基地和世界级旅游区。

2、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推进沿江产业带形成

积极完善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政策。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和扶持优势企业联合重组,组建区域性的集团。将全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安排在沿江地区。二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补贴等力度,简化融资担保手续,鼓励全民创业。三是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度,整合各类财政投资资金,支持长江经济带主导产业内的企业产品技术研发及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企业产假产业会展等活动。

在产业政策支持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沿江产业带。通过企业兼并和重组等手段,发展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来延伸其产业链,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在整个流域形成生产要素互补、产业布局合理、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湖北长江经济带应依托现有资源基础和产业优势,重点打造沿江五个产业带,具体包括: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沿江高技术产业带、沿江现代物流业产业带、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带和沿江旅游业产业带。

3、营造良好投资环境,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转移

以产业园区为重要载体,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优惠政策,提供服务保障,建立“资源共享、利益分享”的园区发展机制,实现优势互补、集聚发展、合作双赢。同时,积极建设临江临港工业园和物流园,以长江为纽带,实现各个园区的互动合作机制。

产业转移是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当前,国际资本转移和沿海产业转移的两大浪潮加速推进,并在中国内陆地区汇合,并呈现出规模扩大、范围拓宽、层次提升的强劲势头。湖北长江经济带拥有“承东启西”的区位条件和“黄金水道”的交通优势,可率先接受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资金、技术和产业的转移,这对于湖北长江经济带大力发展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湖北长江经济带必须科学地承接产业转移,不能盲目承接,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在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生态以及劳动力等这些方面的承载能力的同时,应根据产业的运行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来选择,主动承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来推动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二是各地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明确自身的优势产业,以发展和壮大主导产业、培育和引导潜导产业为原则,在充分考虑全省其他地区相关产业发展状况的同时,选择性地承接转移,避免各城市间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和各地区产业发展趋同。

4、加强与武汉产业发展联系,发展各区域的领头城市

加强沿江城市与武汉的经济联系,充分发挥武汉增长极的核心作用,实现各地区产业与武汉产业的对接。一方面依托沿江各城市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围绕武汉的主导产业,延伸其发展的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构建产业集群;也可与武汉的主导产业实现竞争合作关系,实现产业的错位发展和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江汉平原和鄂西地区积极承接以武汉市为核心的鄂东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加工业,推动武汉和沿江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淘汰技术工艺落后、对环境污染大的产业。

在发挥武汉这一核心扩散效应的同时,积极培育各区域的中心城市。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鄂西段以宜昌为中心,使其真正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恩施、神农架等周边地区发展,成为辐射鄂西渝东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荆江段以荆州为核心,充分发挥其扁担作用,带动湖北长江中游沿江地区的协同发展。鄂东段以黄石为核心,建设成为辐射鄂东赣北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参考文献】

[1] 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宜昌市、荆州市市委办、农办联合调研组调研材料:加快宜昌荆州区段开放开发推动湖北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建设[Z].

[2]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3] 彭智敏、汤鹏飞:打造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新亮点[N].湖北日报,2010-08-12.

篇11

第二条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 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努力扩大就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章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第四条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料草场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推广绿色渔业养殖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养殖业。因地制宜发展原料林、用材林基地,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以大型高效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煤电,在生态保护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加强电网建设,优化电网结构,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建设大型煤炭基地,调整改造中小煤矿,坚决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浪费破坏资源的小煤矿,加快实施煤矸石、煤层气、矿井水等资源综合利用,鼓励煤电联营。实行油气并举,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力度,扩大境外合作开发,加快油气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扶持和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鼓励石油替代资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以扩大网络为重点,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等运输方式优势互补,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加快发展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建设客运专线、运煤通道、区域通道和西部地区铁路。完善国道主干线、西部地区公路干线,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集装箱、能源物资、矿石深水码头建设,发展内河航运。扩充大型机场,完善中型机场,增加小型机场,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完备、协调发展的机场体系。加强管道运输建设。

加强水利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统筹上下游、地表地下水资源调配、控制地下水开采,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加强防洪抗旱工程建设,以堤防加固和控制性水利枢纽等防洪体系为重点,强化防洪减灾薄弱环节建设,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干流堤防、行蓄洪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城市防洪骨干工程建设,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加大人畜饮水工程和灌区配套工程建设改造力度。

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第六条 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装备制造业要依托重点建设工程,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合作开发、联合制造等方式,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特别是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控制、集成电路设备、先进动力装备、节能降耗装备等领域实现突破,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鼓励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端产品比重。根据能源、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着力调整原材料工业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支持发展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高浓度磷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乙烯、精细化工、高性能差别化纤维。促进炼油、乙烯、钢铁、水泥、造纸向基地化和大型化发展。加强铁、铜、铝等重要资源的地质勘查,增加资源地质储量,实行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

第七条 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增强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加快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按照产业聚集、规模化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等生物产业。加快发展民用航空、航天产业,推进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及机载系统的开发和产业化,进一步发展民用航天技术和卫星技术。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支持开发具有技术特色以及可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光电子材料、高性能结构和新型特种功能材料等产品。

第八条 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加强分类指导和有效监管,进一步创新、完善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发展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地位,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增加服务品种,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就业能力,提升产业素质。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会计、知识产权、技术、设计、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加快教育培训、养老服务、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规范和提升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制、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

第九条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和产品,重点推进钢铁、有色、电力、石化、建筑、煤炭、建材、造纸等行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对消耗高、污染重、危及安全生产、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淘汰制度,依法关闭破坏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调整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规模,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约性能好的各类消费品,形成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为重点,强化对水资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的生态保护。

第十条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加快大型企业发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分工协作关系,提高生产专业化水平,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西部地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健全公共服务,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部地区要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出发,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有区别的区域产业布局。

第十一条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带动国内产业发展。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增强国内配套能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继续开放服务市场,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吸引外资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开发区,要着重提高生产制造层次,并积极向研究开发、现代物流等领域拓展。

第三章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第十二条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引导投资方向,政府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由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经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进行部分调整时,由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适时修订并公布。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原则上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各类企业。其中外商投资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主要依据之一。《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执行中的政策衔接问题由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研究协商。

第十三条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目录组成。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第十四条 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采取政策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的关键技术、装备及产品。按照以下原则确定鼓励类产业指导目录:

(一)国内具备研究开发、产业化的技术基础,有利于技术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广阔,有利于提高短缺商品的供给能力,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有较高技术含量,有利于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

(四)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有利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高能源效率,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五)有利于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能源、矿产资源与劳动力资源等优势;

(六)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按照以下原则确定限制类产业指导目录:

(一)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工艺技术落后,对产业结构没有改善;

(二)不利于安全生产;

(三)不利于资源和能源节约;

(四)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五)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生产能力明显过剩;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淘汰类主要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按照以下原则确定淘汰类产业指导目录:

(一)危及生产和人身安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二)严重污染环境或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三)产品质量低于国家规定或行业规定的最低标准;

(四)严重浪费资源、能源;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 对鼓励类投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各金融机构应按照信贷原则提供信贷支持;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除财政部的《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00年修订)》所列商品外,继续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在国家出台不予免税的投资项目目录等新规定后,按新规定执行。对鼓励类产业项目的其他优惠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对属于限制类的新建项目,禁止投资。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各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质检、消防、海关、工商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凡违反规定进行投融资建设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对属于限制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改造升级,金融机构按信贷原则继续给予支持。国家有关部门要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

第十九条 对淘汰类项目,禁止投资。各金融机构应停止各种形式的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按规定限期淘汰。在淘汰期限内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可提高供电价格。对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一律不得进口、转移、生产、销售、使用和采用。

对不按期淘汰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企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并采取妥善措施安置企业人员、保全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等;其产品属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有关部门要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督促其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要吊销其排污许可证;电力供应企业要依法停止供电。对违反规定者,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四章附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