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4-04-22 15:20: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

篇1

1 病情简介

患者,曹××,男,56岁,以“头痛、间断恶心呕吐15天”为主诉于2010年1月1日19:20入院。15天前外出时突然出现头痛、意识不清,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SAH,对症治疗后神志转清、头痛减轻,为求进一步治疗来诊,查CT示大部分出血已吸收、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入院时患者神志清,言语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颈强明显,克氏、布氏征均阳性。医嘱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防治脑血管痉挛等治疗。于1月5日行CTA检查示前交通动脉瘤。于1月7日09:10咳嗽后出现面色青紫、意识障碍、呼吸心跳骤停,立即给予心肺复苏,5分钟后恢复自主呼吸、心跳,神志转清,给予留置导尿。1月8日复查CT示:第三四脑室新鲜出血,轻度脑水肿。1月11日在介入科行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示左前交通动脉处动脉瘤大小约4mm×3mm。现患者神志清,精神差,诉头痛可忍受,体温波动在36-39.4℃之间,颈强,克氏、布氏征均阳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食欲好,每日间断睡眠约6-7小时,小便正常,大便干结,必要时给予开塞露应用,应用后能自行排便,于1月19日再次出现头痛后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经心肺复苏神志转清,于1月20日转往神经外科行脑室引流术、动脉瘤夹闭术。

2 护理诊断及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

2.1急性意识障碍

2.1.1预期目标 病人能够保持良好的意识水平。

2.1.2要点 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

2.1.3措施 (1)评估和记录意识障碍的程度;(2)病床安装床档,加强基础护理;(3)必要时使用约束带;(4)保持呼吸道通畅;(5)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做好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

2.1.4效果评价 患者神志清楚。

2.2疼痛

2.2.1预期目标 病人主诉疼痛缓解或能应付尚未完全缓解的疼痛。

2.2.2要点 疼痛的性质、部位、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应用止痛剂效果。

2.2.3措施 (1)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3-4周,减少探视,保持情绪稳定;(2)评估和记录疼痛发作的部位、时间、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3)对病人主诉疼痛立即给予反应,表示关心;(4)尽可能减少刺激,减轻疼痛;(5)提供安静的病房环境。

2.2.4效果评价 患者主诉头痛减轻可忍受。

2.3体温过高

2.3.1预期目标 患者的体温保持正常。

2.3.2要点 热型伴随症状降温后的效果。

2.3.3措施 (1)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下降时应随时测量记录,遵医嘱静脉补液;(2)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3)定时翻身叩背,做好尿管护理,应用抗菌药物时注意霉菌感染;(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保暖;(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协助口腔护理。

2.3.4效果评价 体温趋于正常。

2.4便秘

2.4.1预期目标 病人排出成形软便,能掌握预防便秘的措施。

2.4.2要点 患者排便的次数、性状、量及应用缓泻剂的效果。

2.4.3措施 (1)进食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早餐前半小时喝一杯热水刺激排便;(2)鼓励病人多饮水;(3)每日顺肠蠕动方向按摩腹部数次;(4)遵医嘱使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5)排便时勿过度用力,以防意外。

2.4.4效果评价 患者每4-5天排大便1次,能掌握预防便秘的措施。

2.5生活自理缺陷

2.5.1预期目标 患者能接受长期卧床的生活方式。

2.5.2要点 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及心理接受能力。

2.5.3措施 (1)向其讲解绝对卧床及在床上进食,大小便、洗漱的必要性;(2)帮助其接受必要的辅助;(3)在病人大小便时提供隐蔽性环境,并在大小便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体征;(4)根据病情为病人制定相应的饮食原则;(5)协助洗漱、梳头。

2.5.4效果评价 患者能接受长期卧床的生活方式。

2.6恐惧

2.6.1预期目标 患者主诉恐惧感较少或消失。

2.6.2要点 及时了解病人的感受,重视病人的主诉。

2.6.3措施 (1)给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诱发再出血的因素,使病人得以了解,从而减轻心理压力;(2)给病人讲解DSA检查的必要性及DSA的相关知识,减轻恐惧感;(3)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4)鼓励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5)在病人恐惧时或治疗过程中,留在病人身边以增加安全感;(6)在诊断性检查或手术过程中,简明扼要的进行解释。

2.6.4效果评价 患者主诉恐惧感减少。

2.7潜在并发症

2.7.1要点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有无突然出现再出血的表现。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83-01

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创伤等原因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

1.2手术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增加胃肠张力,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

1.4 年龄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中饮食过于精细,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老年新入院、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超过4天未排便者,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保护其隐私,用屏风遮挡;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避免在排便时急于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教育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引导病人排便。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教育 指导患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多添加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

2.5.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

3 小结

近年来对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护士应转变观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预防便秘教育。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篇3

心功能不全又称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故亦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上按心功能不全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42-68岁,32例心功能不全患者经治疗和精心护理,临床症状减轻28例,加重2例,死亡2例。现将临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2 护理要点

2.1合理安排作息。对心功能Ⅲ级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2.2 护士应了解病人入院原因,引起心衰的诱因,如有无发烧、咳嗽、咳痰;询问病人既往史,包括是否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等;是否有夜间睡眠中憋醒,日常生活及体力活动后心慌、气短甚至休息状态下也会发生呼吸困难;是否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以上症状常是左心衰病人的主诉。对于右心衰的病人,应了解是否有食欲不振、体重增加及身体低部位如双下肢、腰骶部水肿。

2.3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也是引起心衰的诱因,护士应询问病人近期生活中是否有较强的应激原和较大的生活事件发生。慢性心衰病人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体力活动受限,心衰程度越重,体力活动受限越严重,甚至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因此,久病的病人常易处于绝望、不安、悲观等心理状态。而长期活动受限也易使家属忽略或漠视病人的病情。

2.4对于左心衰病人应评估是否有紫绀、双肺底湿啰音,心脏向左扩大、心率增快等体征;对于右心衰病人应评估颈静脉充盈情况、肝脏肿大、水肿的部位及程度。

2.5了解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有助于判断病人是否有心衰客观的证据。对使用利尿剂的病人还应定期评估电解质平衡问题。

3 护理措施

3.1休息: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心功能I级者应避免重体力活动;心功能

Ⅱ级休息应充分,增加午睡及夜间睡眠时间;心功能Ⅲ级以卧床休息为主,可下床排尿、排便;心功能Ⅳ级应绝对卧床休息,自理活动需他人照顾。卧床期间大多数患者愿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缓解呼吸困难。

3.2饮食护理:以低盐低脂软食为宜,少量多餐,在服用排钾利尿剂时,若排尿过多,限钠不要过多,每日钠盐摄入

3.3吸氧:遵医嘱给予2~4L/min低流量持续吸氧。

3.4长期卧床的护理:长期卧床者应鼓励经常变换,在床上做深呼吸运动及下肢被动或主动性活动,以防止褥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3.5病情好转后活动量的护理: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长期卧床者可首先坐起或床边静坐、几天后可室内活动、室外活动的顺序以锻炼活动耐力。病人每次活动时间、每日活动次数要依据病人对活动的反应及病情决定。活动中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应即刻停止活动,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休息,且向医护人员报告,便于调整活动量。

3.6药物护理:遵医嘱给病人服用地高辛、利尿药,以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活动耐力。服用地高辛注意事项:①护士发给病人地高辛时,应先数心率,若

3.7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向病人、家属说明心力衰竭是引起活动无力的原因,心衰是多种心脏病的最后发展阶段,重视治疗原有心脏病,减轻心脏负担(如低盐、休息、服利尿剂等)、加强心肌收缩力(服强心药)是治疗心衰的基本原则。此外,避免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过度体力活动等诱因,可预防心衰再犯。

3.8出院指导:坚持低盐饮食、休息与适量运动相结合,遵医嘱服用地高辛、利尿药、定期门诊复查,有纳差、恶心、心悸、视觉改变应及时来院就诊。重视预防心衰诱因。

4 健康教育

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不佳,患者应注意治疗、控制原发病,防止心衰的反复发作。避免引起心衰的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过度激动,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钠盐摄入过多等。应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活动与休息。对于需长期服药的患者,护士应在病人出院前列出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并嘱病人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当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尿少、体重短期内迅速增加、浮肿等表现时应及时就诊。

参 考 文 献

篇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21-01

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 骨科患者由于创伤和手术部位的持续牵引、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发便秘。

1.2手术因素 骨科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术后镇痛泵中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可刺激胃肠道的收缩,增加胃肠张力,增强肠腔内压,使胃肠推进性蠕动减弱,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骨科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同时大部分患者由于生活不能自理,怕麻烦别人,尽量少进食或少饮水,时间久了极易引起便秘。

1.4 疾病因素 骨科多数为骨折病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由于疼痛,患者惧怕活动,害怕排便,同时大便器的使用不当使疼痛加剧,这些均使患者抑制排便,引发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科新入院或骨折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1.6 环境因素:骨科卧床病人面对生活方式的改变,由如厕用坐式或蹲式改为卧式,不适应床上排便而容易造成便秘。的改变,使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的便意 。

1.7年龄因素 骨科卧床病人中,老年病人占了很大一部分。饮食过于精细少渣,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使患者尽快地熟悉环境,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其解决方法。指导患者如何床上排便,如何正确使用大便器,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如潘泻叶泡茶饮,每日三次,口服果导片等预防便秘。大便干燥不易排出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对于上述方法仍不能排便者,可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注意保护其隐私,可让其他人暂时离开或回避,必要时可用屏风遮挡或拉床帘;打开窗户和收音机、电视机,利用芳香剂除臭剂,避免患者因担心排便声音及气味影响同室其他病人而抑制排便;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排便,避免在排便时因急于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宣教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安排病人排便,即使患者无便意仍要定时给患者大便器,尤其是早餐后,“胃- 结肠反射”最敏感,最易建立生理条件反射,引发排便 ,可使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合理膳食结构;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以促进排便,防止便秘。 晨起和晚餐前各饮水300ml温盐水以清洗肠胃,促进肠道蠕动。

2.5 按摩

2.5.1穴位指压按摩法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于每日排便前10 分钟进行, 取穴位天枢穴( 位于脐中旁开2寸)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由轻而重, 逐渐加重,3~5分钟后可有酸胀酸痛感和肠蠕动, 每次按压可持续数秒至1分钟。支沟穴( 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 尺桡骨之间) 手法同上, 3~5分钟后见效, 如一次按压效果不佳时, 可反复交替按压, 直至排便[3]。

2.5.2 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4]。

3小结

以上简单介绍了便秘发生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骨科护士应转变观念,预防便秘健康宣教应放在首位。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物理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1] 石敏.骨科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J].护理杂志,2004,21(5):21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本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共165个病人,男96例,女69例,年龄57-93岁,平均(67.6±5.8)岁;脑出血55例,脑梗死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脑萎缩伴痴呆症3例,患者有0级―4级的肢体活动障碍,生活自理困难。用抽签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83例;对照组82例,住院达到1个月及以上,平均住院天数43天。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除观察指标,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采用护士认真督促家属干预护理卧床病人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按摩肢体:双手放于踝关节,由下至上环形向大腿根部按摩10分钟,后握病人小腿,夹稳膝盖,做伸膝、屈膝运动10-20次,增加肌肉收缩;行伸足背、勾足背活动,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旋转踝关节运动,每环20次,可牵拉、锻炼肌肉[4];之后用40-45℃的温水浸泡双脚30分钟,浸泡的同时用毛巾揉搓病人双脚。3次/天,1.5小时/次。对照组护士将健康教育内容对病人家属宣教和指导,靠家属自觉遵护嘱行为去落实。两组患者入院后评估病情平稳后四肢行彩色B超检查观察观察入院前有无静脉血栓,入院前无静脉血栓才例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每周行彩色B超检查,观察一个月。

1.3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资料不满足X2检验标准,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或秩和检验进行假设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情况: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P=0.03),见表1.

3 讨论

静脉血栓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具备血流缓慢、高凝状态两大因素,静脉血栓10%~17%的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足背屈痛、局部深处压痛,下肢肿,病人形成静脉血栓后,少部分可以局限在发生部位或者自行消融,大多数要扩散到四肢深静脉主干,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多会演变成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如果并发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多数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就死亡[2],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占 68.75%[5]。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容易形成静脉血栓,预防方法有:不能在小腿下垫物品,因为小腿深静脉回流会受影响;要主动或被动按摩并活动病人肢体;指导病人多做咳嗽动作和深呼吸运动;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低脂肪食物,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严格戒烟;药物降低血液黏度[3]。

3.1 病人住院期间,家属主要关心疾病治疗和恢复上,忽视对病人的精心护理,护理依赖病房护士,医务人员宣教的健康教育、护理知识内容不认真掌握;在临床护士超负荷劳动强度下,要让护士去完成健康教育内容中的工作是很困难的问题,特别是要落实神经内科瘫痪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内容就更困难,所以临床工作中健康教育大多数流于形式,落实情况差;病人出院后,家属未掌握对患者的疾病护理要点,患者出院回到家庭康复,家庭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疾病护理知识掌握少;病人回家后,家庭护理者因为对疾病康复护理知识了解太少,导致病人疾病康复护理措施落实不好,病人就会发生护理并发症,从而使病人的痛苦增加。医务工作者应该让家属在医院认真落实健康教育内容,病人回到家庭生活护理、疾病康复护理落实才能到位,最终达到病人、家属观念及行为的转变[6]。

3.2 观察组护士认真督促落实家属干预护理能降低卧床病人静脉血栓形成,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家属护理患者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降低卧床病人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从而减轻病人痛苦,也降低病人医疗费用,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形成“一人生病,全家防治”的家庭康复支持促进体制[6],使家庭康复促进工作发挥极大的作用。

3.3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病人及家属对医生更加信任,病人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知识由医生查房时多次进行宣教指导效果更好,医生与护士互补,健康知识宣教水准得以提高。资料中病人和家属疾病健康康复知识和病人自我护理及家庭护理能力的提高,与医生和护士认真督促和指导相关,研究人员在落实家属干预护理卧床病人健康教育知识内容时,不但把专科理论知识和自我护理办法教给病人及家属,主要是让病人和家属意识到病人健康康复知识内容措施的落实对他们的责任,这样既使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应用和推广,又让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得到社会认可。

3.4 护士的整体素质、专科护理知识得到提高。健康宣教和指导工作可以促进护士认真学习,提高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做好疾病健康教育宣教者,卫生保健知识指导者。

3.5 希望通过我院神经内科护士认真督促家属干预护理降低卧床病人静脉血栓形成,减轻病人痛苦,节约并发症发生产生的医疗费,而且让健康教育内容在病人家属心中根深蒂固,让健康教育走进病人家庭,为病人提供具有专科特色护理,降低病人家庭护理并发症及由此为病人带来的痛苦。此项工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知音, 陈小平.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9:92.

[2] 王琴琼,杨丽君.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7:79.

[3] 段冬梅.剖宫产产妇行护理干预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意义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5 :79.

篇6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29-01

压疮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增加了医疗需求、治疗难度和住院费用[1]。压力、剪切力、摩擦力的直接作用联合其他内因、外因共同导致了压疮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我科为老年骨科,收治的均为老年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大多合并内科疾病,加之骨折后长期卧床,大多数病人在家卧床时间已形成压疮。2010至2011年我科共收治院外带入压疮患者36例,年龄60~90岁,均为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有30人,其中Ⅳ期压疮2例,Ⅲ期压疮26例,Ⅱ期压疮8例,经过采取综合处理措施,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控制内科合并症,并结合压疮新型敷料的使用,有30例痊愈出院,还有6例因各种原因未愈出院。

2 护理

2.1 正确评估病人:我院成立了压疮小组,小组成员都经过系统培训,每个科室设有联络员。病人入院后由本科室责任护士及责任组长评估,再经本科护士长审查后上报至压疮小组,压疮小组成员下到科室进行评估及制定护理计划。

2.2 评估方法:我院采取的是改良式诺顿评分表,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活动能力、灵活性、大小便情况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每项5分,小于14分为中度危险,小于12分为重度危险,分值越小危险越大。

2.3 制定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

2.3.1 应用气垫床,减轻皮肤局部受压。因老年人有些合并老年痴呆症,经常大小便失禁,这就增加了护理难度,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及时进行清洗和更换,保证床单位的干燥、整洁。

2.3.2 严格交接班,建立床旁翻身卡,每两小时翻身一次,详细检查及记录皮肤情况。

2.3.3 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压疮各期的进展规律、临床表现及治疗、护理要点,使之重视和参与压疮早期的各项护理,积极配合治疗。

2.3.4 饮食护理。做好饮食调护,根据病情适当增加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特别是合并糖尿病患者,要少量多餐,控制血糖。

2.4 压疮新型敷料的应用

2.4.1 对我科带入的2例Ⅳ期压疮,因压疮部位在骶尾部,病人较瘦,皮肤完全缺失,骶骨已外露,病人非常痛苦,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予病人左侧及右侧卧位交替,对压疮伤口给予藻酸盐敷料及泡沫敷料的共同应用,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因病人渗出液较多,一般我们每天要换药一次。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压疮伤口被肉芽组织填满后在手术治疗骨折同时给予了臀部皮瓣折叠缝合术,术后骨折及压疮伤口预后良好,并痊愈出院。

2.4.2 对我科带入的26例Ⅲ期压疮,因患者大多合并糖尿病,伤口渗出液较多,刚开始选用水胶体敷料,伤口渗液反而增多,改用泡沫敷料后伤口渐渐好转,一般无特殊情况予3~5天换药一次。有20例患者经过这样换药压疮伤口已愈合,但还有6例未愈出院。

2.4.3 对我科带入的Ⅱ期压疮8例,其中6例采用用碘伏消毒,生理盐水冲净后,用氧氟沙星或诺氟沙星粉末进行涂抹一周后压疮完全愈合。还有两例为石膏及支架摩擦足后跟所致,采用每日氧疗2次,用雷夫奴尔纱布包裹后一周也痊愈出院。

3 体会

篇7

护理工作是一项既平凡又伟大的工作,但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工作中细致精心,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多,这些并发症与原发病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影响治疗,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预防并发症是治疗长期卧床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临床情况,本课题对一组病例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通过对20位病例的观察、访谈、调查、总结,对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发现这些病人的手术及药理治疗很重要,而护理工作也同样不能轻视。只有护理得当才能为他们的康复创造更好的条件。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病历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4—46岁6例,55—80岁14例,腰椎骨折10例,髌骨骨折6例,颈椎损伤4例。

2、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截瘫病人由于病程长,恢复较慢,常常对治疗缺乏信心。要经常与病人谈心,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病人早日康复创造条件。

2.2 对心理障碍严重的病人,护理工作应有所侧重,对拒绝治疗和护理有轻生念头的病人,应根据其心理状况,耐心讲解、劝慰、多方面关怀,请恢复较好的病友言谈互教,取得家属的共同支持,让病人面对现实,鼓起生活的勇气,坚持康复训练,早日重返社会。

2.3 应加强“暗示”的心理引导。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动仍是消极的,只是作了某些掩饰,有很大的可塑性,可向积极转化,也可一直为消极。因此,通过暗示来引导心理状况的转化是重要的。

2.3.1 有计划地同病人谈话,接受他们的要求,理解他们的苦衷,引导他们的发泄,了解他们的困难,借助语言的直接暗示来解除其思想苦闷,安抚其思想创痛。

2.3.2 有步骤地安排病人的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的阳光、新鲜空气、花草树木,以转移其注意,舒畅其胸怀,激励其对生活的向往。

2.3.3 有意识提供有积极意义的文艺作品给病人阅读,从美的形象中得以启发,从英雄形象中求得学习的目标。

2.3.4 有组织地解决好病人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消除某种歧视与情感的疏远,解决朋友之间的矛盾,消除夫妻之间的误解与隔阂,动员其亲友给予他热情与温暖,通过组织给予解决某些经济困难与家庭纠纷,这些都是促进心理积极转化所不可少的。

3、预防各种并发症

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时翻身,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等并发症。

3.1 预防肺部感染。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受限,血液循环差,机体免疫力下降,咳嗽咳痰无力,坠积的痰液不易咳出,易造成坠积性肺炎。老年人发病率高,愈后差,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要预防肺部感染,应及时翻身,扣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吸痰。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增加抵抗力,鼓励患者深呼吸,逐渐增加胸廓运动,增加肺活量,促进痰液排出,每日行雾化吸入2—3次(0.9%生理盐水50mL庆大4万U,地塞米松5mg,沐舒坦15mg,)。注意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进行空气消毒。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后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生理盐水漱口。

3.2 预防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并发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统结石。应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防止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统结石,长期下尿管的患者,应给予膀胱冲洗,每日1—2次(9%生理盐水500mL、庆大8万U)。

3.3 预防褥疮。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引起的皮肤红斑、破溃、甚至坏死,严重者可深达肌层或危及生命。定时翻身,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1小时翻身一次,并用手按摩受压部位及骨突出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经常擦浴、更换清洁衣裤,使用便器时动作要轻,避免损伤皮肤,如有皮肤损伤,要及时清创换药。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经常用温水清洗会阴、,然后涂油性软膏给予保护。使局部保持干燥。

3.4 预防便秘。截瘫病人由于括约肌不协调,加之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常发生便秘。所以要从饮食上进行调节。患者应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不能依赖缓泻剂和栓剂。另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及营养,防止暴饮暴食,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导致腹泻。因为截瘫病人对大便失去控制能力且行动不便,一旦发生腹泻,会给病人及家属造成很多麻烦。要安排病人进多种纤维素饮食;训练病人定期排便,以养成习惯。适当做腹部按摩,以刺激增加肠蠕动。

3.5 预防关节挛缩。由于长期卧床,患者四肢关节长时间不活动,易出现挛缩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对肢体不能自主活动的病人,我们每天协助患者做被动运动,锻炼肢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群无力和萎缩。对肢体能够活动的病人,指导在床上加强自主运动,每天坚持做屈、伸、旋转、手的握力、抬离床面等功能锻炼。帮助患者建立起康复的信心,以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

3.6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发生静脉血栓,应早期做主被动功能锻炼,即有利于关节的功能位恢复,也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必要时使用下肢功能锻炼仪或足底静脉泵辅助治疗,主要是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上述20例患者,由于我们护理措施正确及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对这些病例的成功护理,也为如何正确做好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更多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彩云,赵银连.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心理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02年06期.

篇8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8月—2011年2月收治住院的颈椎损伤病人7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在21岁~62岁之间,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绝大多数为青年,45岁以下的有5人。4例系从高处跌下所致,3例系车祸伤所致,其中有2例是颈椎骨折合并截瘫。7例中有1例颈椎骨折伴滑脱,经积极抢救,给予手术治疗,生命存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四肢瘫痪,意识清楚,能够语言沟通;另有1例颈椎骨折伴不完全瘫痪,双下肢功能丧失,给予手术复位后行牵引,对症治疗,患者双下肢功能未恢复,仅有触觉和痛觉;其余5例给予颈部制动、牵引、康复功能训练等对症治疗,生活自理能力恢复,但不能负重。

2 护理

2.1卧位的注意要点 除尾骨外,颈椎是诸脊柱中体积最小但活动最灵活的椎节,在搬运中和翻身减压时告知病人有效配合,操作者用手固定患部成板壮型,使椎体保持直线位置,防止颈部震动和扭曲。颈椎骨折患者不可随意垫枕头,如高位损伤者,宜平卧不用枕头,根据病情,可在颈部或肩下加枕使颈部后伸。

2.2牵引的要点 对于稳定型颈椎骨折,压缩移位轻者,用额枕吊带卧位牵引复位;有明显压缩脱位者,采用持续颅骨牵引复位,牵引重量可增加6-10kg,复位后用头胸石膏固定3个月,寰椎骨折行枕额带牵引或颅骨牵引者,颈椎应放置于过伸位复位,要随时观察患者牵引后生命体征的变化,一般牵引重量为3-5kg。对于不稳定枢椎骨折行颅骨牵引采取中立位,不能过伸或过屈,牵引重量不宜随意增大,以免加重分离移位。在采用牵引时根据骨折的类型掌握好位置,如屈曲型骨折,在伸直位牵引;伸直型骨折,先于中立位牵引,逐渐改为稍屈位牵引;纵向挤压造成颈椎裂开时,其前后纵韧带未损伤,在较大重量牵引下可使韧带拉紧,骨折随之复位,宜采用中立位颅骨牵引[1]。

2.3皮肤护理的要点 颈椎骨折和脱位的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合并截瘫更是如此。牵引期间应在头后放置气垫和气圈,并保持头后受压部位干燥、通气,随时观察颅后受压局部的皮肤变化,以防压疮,并要注意身体其他部位骨突处的皮肤,如双肩、尾骶部及双脚足跟。翻身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解除压力的方法,每2小时翻身一次,每日酒精按摩受压的骨突部位两次,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这样可有效防止压疮。

2.4防止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 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和适当的正确咳嗽;痰粘稠不易咳出时,给予药物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3次;在给患者翻身后用空心掌拍背部两侧,减少肺不张的机会。对于保留尿管的患者,每日用碘伏擦洗尿道口2次,行膀胱冲洗2次;需长时间保留尿管者,定期更换尿袋和尿管;对短期内导尿管者要尽早拔尿管,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1500-2000ml,以达到内冲洗的目的。

2.5功能锻炼 久病卧床会引起全身气血流通不畅、腑脏功能失调、骨质疏松、关节不利、肌肉拘挛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自卧床开始,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自主活动,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简单的扩胸(练心肺功能)、鼓肚(练肝、脾、肾功能)锻炼和活动关节、肌肉收缩练习[2],督促患者做腰背肌锻炼。对于截瘫患者每日被动关节松动锻炼3次,行肌肉按摩,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指导和帮助截瘫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和心理康复,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使之尽快适应出院后的生活及工作。

3 结果

经过专科护理和康复功能训练,1例患者完全截瘫,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1例患者不完全截瘫,几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仅能活动上肢,下肢瘫痪,其余患者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7例颈椎损伤患者均无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因此对颈椎损伤病人实施正确合理的专科护理和功能锻炼可明显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患者的生活、工作适应能力。

篇9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期;护理

脑卒中是一个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疾病。很多脑卒中患者因为没有及时治疗或者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护理而死亡或者留有不同程度的语言、肢体运动等功能障碍。客观地说,及时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虽然不能避免某些后遗症的形成,但是,精心而得当的护理却是大大降低卒中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手段,对卒中急性期的患者而言,精心而得当的护理可以积极预防和及时发现早期并发症,以便进一步抢救和治疗;对康复期的患者而言,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消除悲观情绪,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可以较好避免诱发再次中风的不良因素。

1 脑卒中急性期应当采取的护理对策

脑卒中急性期的抢救和护理是关键,如果护理不够精心或者护理方法不当,也会影响甚至加重患者病情。从意识体征上分,急性期卒中患者意识体征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没有意识或者意识模糊的患者;二是意识清楚,语言和肢体出现严重障碍的患者;三是意识清楚,语言和肢体无大碍的患者。这三种患者生命体征有很大区别,中风程度也有轻重缓急之分,护理方法也要因病因人考虑。

1.1 对急性期意识模糊患者的护理: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当中,有些患者的意识是模糊的,他们不但失去了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甚至感知不到痛苦。对于意识清醒的人来说,可以通过语言或者动作表情告知护理人员对他进行必要的帮助或对疼痛不适之处进行恰当的处置。而对于没有意识和意识模糊的患者来说,他们的生命体征普遍处于垂危状态,护理当中的某些不恰当动作患者感知不到到或者能够感知到却无力告知护理人员。此时,如果护理不当,很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护理更需要精心。护理人员或家属要侧重关注各种监护仪的状况,对患者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但是,为了促进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应在患者头部放一轻枕,抬高幅度15~30度为宜,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护理人员及其看护家属要密切注视患者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出现明显变化时要立即通知医生;患者意识恢复后,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尽量把患者安放的较轻松一些,并做好常规性的护理工作,预防便秘、褥疮以及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1.2 对意识清楚,语言和肢体障碍较大患者的护理:有些患者中风后,“心里”明白,却是想说不能说,想动不能动。此时此刻,病人需要的是理解和同情,在帮助他们消除疾病痛苦的同时,心理安慰就显得更为重要。要设法让“心里”明白的患者消除悲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来说,为防止脑血流量减少,急性期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取平卧位,避免活动量过大,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做好大、小便等常规性护理工作。常规护理侧重以下三点:

①保持良好的功能位,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

②按摩。适当用手掌对病人的肢体及卧床皮肤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③被动运动,在生命体征平衡后,无进行性卒中发生,除了注意良肢位的摆放,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病人,都应早期进行被动运动。

1.3 对意识清楚,语言和肢体无大碍患者的护理:有些患者中风后,虽然口眼歪斜,但意识尚清楚,语言和肢体功能虽有障碍,但尚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这部分患者由于意识清楚,不仅会感知到明显的肢体痛苦,患病初期的悲观情绪和心理压力也十分突出。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要让他们体会并认识到在脑卒中疾病群体中,他们的症状是最轻的,是最容易治愈的。大量脑卒中临床治疗实践证明,患者的信心是疾病治愈的前题。在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要教给病人主动说话、主动活动或运动。说话由简单的提问式到认字读书;活动和运动训练由简单的握手到自己吃饭或拿摸物品,再到站立和步行。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

2 脑卒中康复期应当采取的护理对策

脑卒中患者经过抢救度过危险期后,生命体征渐渐趋于平稳,意识及感知能力也会渐渐恢复。此时,对患者的护理就要从康复期的护理要点入手。具体要点如下:

2.1 启发策略。当今社会,脑卒中康复后智能和体能完全恢复的人并不少见,要启发和鼓励病人有勇气有信心坚持用药和康复锻炼。尽管有些患者无论通过怎样的治疗和锻炼都无法治愈脑卒中留下的残疾。但是,得当的护理方法和患者自身的意志力是创造生命和健康奇迹最有效的方法,而患者意志力的形成和产生普遍来自于护理人员的启发和干预。

篇10

        本组14例病人中,男9例,女5例,伤后入院时间:1小时~2天,合并肝损伤2例,肋骨损伤及四肢骨折3例。 

        2  病情观察

        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患者入院后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等,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进行性血压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皮肤潮湿等休克体征。一旦发生立即手术治疗。

        2.2 腹部体征观察:了解受伤史,详细询问腹痛的部位、程度及性质,检查有无压痛、反跳痛、腹部包块、移动性浊音及腹膜刺激征情况。详细记录病人腹痛腹胀程度,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3 不同临床类型的观察要点:

        (1)脾真性破裂占脾破裂85%,左上腹痛(可有左肩背放射痛)、出血量大、血性腹膜炎征(即较轻的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固血液,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比较容易确诊,关键是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者要及早发现,紧急处理。

        (2)被膜下及中央型破裂者,因被膜完整,出血量受到限制,故临床上并无明显的内出血征象而不易被发现,但在某些轻微外力影响下,可以突然转为真性脾破裂,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外伤后的1―2周内,为迟发性破裂,应予以警惕,应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当钡餐检查胃向右前移位、胃大弯受压和结肠脾曲下降,对被膜下脾破裂有诊断意义。

        2.4 密切观察病员尿量变化,我们的体会是怀疑脾破裂病员应常规留置导尿管,观察单位时间内的尿量,如尿量>30ml/h,说明病员休克已纠正或处于代偿期。如尿量<30ml/h甚至无尿,则提示病人已进入休克或肾功能衰竭期,应及时报告医生。

        2.5 复合伤患者的观察要点: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变化、有无血尿等。在病人不能准确反应伤情的情况下,理化指标的观察应放在第一位。及时测量,反复比较,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变化,为抢救治疗赢得时间。

       3  护理要点

        3.1 护士接诊后,一旦确诊,立即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为大隐静脉或头静脉,另一条为表浅静脉),快速输入平衡盐水及血浆代用品,尽快扩充血容量,改善休克状态,为手术治疗赢得时间

        3.2 及时吸氧,改善因失血而导致的机体缺氧状态,将氧气湿化吸入改善有效通气量,并注意清除口腔中异物、假牙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3.3 被膜下脾破裂保守治疗时,患者应绝对卧床3―5天或更久,以防由于血液积聚、压力升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被膜突然破裂。

        3.4 绝对卧床,避免随便搬动病人以免加重病情,抗休克同时做好术前准备。插胃管,按医嘱给予胃肠减压,并保持通畅,在避免腹胀的同时减轻腹部闭合损伤的进行性损害,利于肠功能的恢复。尽快完成交叉配血、及麻醉前用药。 

        3.5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对于意识清楚者,加强心理护理,脾破裂的病人大多病情严重,病人有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和恐惧心理,护士应对病人给予同情,对患者及家属疑问应及时解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重要性、意义和目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待患者,消除其因害怕手术而产生的恐惧、焦虑,同时做好家属指导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

        3.6 术后护理

        (1)定时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脉搏、呼吸、血压每30~60min测1次,待病情稳定后改2~4h测1次并记录。测量时要定、定部位,同时要注意测量顺序,应先测脉搏、呼吸后测血压,以利病情的观察。在观察病人出现烦躁或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呼吸加快、四肢厥冷多为休克表现。每4h测体温1次,术后3天内体温升高多为手术热,如术后持续高热提示有感染可能,应查看伤口有无红肿或渗液,切口敷料有浸湿时要及时更换防止感染。

        (2)卧位与活动:术毕回房给平卧位,接好各种引流袋,术后6h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以利引流或减少毒素吸收,防止膈下积液,减轻腹部张力,增加肺活量,促进排痰减轻腹胀。同时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利胃肠功能的恢复,防止肠粘连、肠梗阻发生,但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再出血。

        (3)各种导管的护理:了解施行手术的方法及导管的作用,妥善固定各种导管,避免脱落扭曲、堵塞,保持引流通畅。同时应严密观察引流量及性质。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一旦病人恢复肠蠕动,排气通畅,应通知医生停止胃肠减压并做好拔管后观察护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给予湿化氧气吸入。鼓励病人深呼吸,叩打背部,协助咳嗽、咳痰,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5)切口疼痛的处理。病人感觉切口痛不能忍受,可予镇静止痛剂,放置合适的,以减轻患者的不        适。

篇11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86-02

肾损伤是常见的泌尿科急症之一,其主要原因有交通事故、高处跌落、挤压伤 、局部打击等。由于肾损伤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病情重,如诊断、观察、治疗、护理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密切的观察病情,细致周到的护理非常重要。大部分闭合性肾损伤可以通过非手术获得治愈,做好非手术治疗期的护理使患者免于手术创伤和保全患肾。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32例肾损伤患者。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20-48岁。左肾15例,右肾16例,双肾1例。肉眼血尿19例,镜下血尿11例,无血尿2例,所有病例伴有外伤史和伤侧腰痛,给予保守治疗,无感染,均治愈。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床上活动,防止患侧受力、受压,轻微的移动是允许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1)。患者在进入保守治疗后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卧床休息,一般来说卧床休息的时间在2周至4周之间,在血尿状况稳定后可允许患者慢慢的离床运动。病人因卧床、输液等不能独立进餐、洗漱、沐浴或入厕。在护理上护士必须给予细心周到的生活护理,以减轻患者的活动量,利于患者休息。

2.2 病情观察

2.2.1 生命特征的观察 对肾损伤患者,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伤后每隔1~2h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必要时30min测量1次。如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速等休克表现时提示病情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2.2.2 观察血尿变化 血尿是肾损伤最明显的常见症状之一,血尿的严重程度往往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不能单纯以血尿程度判断肾损伤的轻重。每4h留1份尿标本,进行动态观察,以判断血尿有无进行性加重。如血尿较重、颜色新鲜、出现血凝块,提示有较大活动性出血,结合血红蛋白、血压、心率等指标,决定是否手术治疗。留尿比色、用试管留取每次排出的尿液观察血尿的变化情况,教会病人及家属观察尿液的方法。 鼓励多饮水,遵医嘱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足够尿量。

2.2.3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监测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颜面、眼睑、口唇、甲床及末梢循环,同时注意血压、心率指标,决定是否继续保守治疗(2)。

2.2.4 痛疼的观察与护理 肾挫伤患者大多数主诉肾区疼痛或不适,痛苦表情,烦躁不安,,活动受限或保护性。应立即给予有效的止血药物,以减少继续出血的可能,由于肾损伤出血引起肾周血肿、肾纤维膜及肾周筋膜受牵拉而出现腰部胀痛或出血进入集合系统,血凝块引起输尿管梗阻,出现肾绞痛。故肾损伤患者多有明显的疼痛表现,而疼痛又会引起患者烦躁不安进而加重肾脏出血,因此,应给予必要的镇静处理。

2.2.5 感染的防治及补液:应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防止血肿感染形成脓肿,并注意补入足够的能量、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补充机体在非常态下的代谢需要。向病人解释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指导病人掌握预防感染的措施。

2.2.6 保持两便通畅,严重肾损伤患者应立即给予保留导尿,一方面有利于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另一方面能防止患者排尿时加重肾脏损伤。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帮助患者通便。防止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引起继发性出血可能。

2.2.7 非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①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在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特别是第1周,应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②绝对卧床休息,对于防止再出血至关重要。③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如果尿液逐渐转清,局部症状逐渐改善,提示出血停止,若尿液突然转清,而出现腹部疼痛加重。可能是血凝块堵塞输尿管所致。而不能盲目认为出血停止。④观察局部包块大小,对于可触及肿块的患者,入院时及时给予标记肿块范围,并观察其大小的变化(3)。

2.3 治疗配合

2.3.1 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换药,防止感染,如有感染表现,遵医嘱使用敏感的抗生素

2.3.2 保持导尿管通畅,做好引流管护理

2.4 健康教育

2.4.1 向病人解释,在尿液变清并检查无异常后,仍需继续绝对卧床休息2周以上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不做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因为肾组织较脆弱,愈合坚实需较长时间,以免发生再次出血。

2.4.2 加强个人健康防护。

2.4.3 鼓励病人选择营养丰富的饮食。

2.5 心理护理

2.5.1 给予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2.5.2 指导病人通过看书、听轻音乐、与病友聊天等分散注意力,减轻疼感。

肾脏损伤患者经过积极的保守治疗和密切的临床观察护理,其中大部分患者病情可以渐趋平稳,血尿停止,肿块缩小,并发症少,一般无重大后遗症,有效的保守治疗,不仅可降低肾脏切除率,而且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186-01

胶原酶溶盘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新的、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科采用本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例,疗效满意,现将术前的心理护理、训练、防过敏的准备及术后的饮食、疼痛、、并发症、功能锻炼等护理重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7年9月~2009年3月,用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0~60岁,平均39岁,病史为1~16年,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无胶原酶溶盘禁忌症,除1例肠涨气、肠麻痹,1例尿潴留外,无其余并发症发生。

2 治疗方法

选择适应症的病人,排除有禁忌者,术前检查准备完善。进入CT室,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注药。根据突出物的部位选择椎间孔、侧隐窝、骶前间隙等穿刺入路,当穿刺针进入硬膜外间隙后,先注射试探剂量局部,确证未入蛛网膜下腔后,注入需要的胶原酶于硬膜外间隙突出物周围。必要时也把针穿刺进入椎间盘髓核内行盘内注射或把针刺入突出物作突出物内注射。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要点

3.1.1 心理准备:大多数病人处于青壮年,由于病程长,症状重,多方求治未愈,严重影响其工作、生活,加之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病人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反映,尤其对于新的治疗方案心理问题更为突出。他们既想积极接受短程、创伤小的手术,又唯恐手术失败。针对这些特殊的心理问题,我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文化程度等,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耐心地向病人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此种手术方法的优点、适应症和手术方法,使病人了解此法较其它方法痛苦小、不开刀、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心理上积极配合,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1.2 术前训练:由于术后需卧床3d,大多数患者不能适应床上大小便,而易导致尿潴留及便秘,故术前应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进行有效的咳嗽及深呼吸训练。

3.1.3 抗过敏的准备:抗过敏药物的选择,因胶原酶为生物制剂,本身没有特异性的拮抗药物,术前无法进行过敏实验,所以,术前3d须嘱患者禁食高蛋白食物,禁用未曾用过的化妆品。术前3d口服息斯敏9mg,或克敏能10mg。术前半小时遵医嘱常规静脉注射50%GS+地塞米松20mg,并准备好抗过敏休克的药物,及抢救物品,一旦出现过敏,应给予抗过敏治疗。

3.2 术后护理

3.2.1 饮食的护理:术后患者须绝对卧床休息3d,相对卧床7~14d,肠蠕动减慢,加之穿刺注射后椎间盘内压增加,可刺激窦椎神经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易出现肠麻痹或便秘[2]。术后应及时指导病员的饮食,嘱病员不吃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多吃易消化及富含粗纤维食物,增加肠蠕动,使排便通畅,减轻肠压对椎间盘的影响。

3.2.2 的护理:术后用平车硬板将病员送回病房,取俯卧位于硬板床上,6h后,取绝对卧位3d,每2小时翻身一次,注意翻身的技巧,不可让脊椎扭曲,用轴线翻身法。3d后带腰围下床,且站立时间不宜过长,2周内尽量多平卧休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