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6 11:25: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日常管理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准确把握任职教育学员日常管理的新特点
任职教育培训工作,主体在学员,管理是手段。必须深入分析学员的思想和特点,深度了解学员所思所想,才能提纲挈领、事半功倍。通过调研任职教育培训学员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学员现实情况差别大
从管理实践看,参训学员不同班次的差别大,有的专业领域同一班次的学员差别也很大。1.年龄级别差别大。部分同班次学员之间的年龄可能相差几十岁,有五十多岁的,也有二十多岁的;有专业技术五级的学员,也有刚毕业的年轻干部。2.文化程度差别大。学员中有博士毕业的,有本科毕业的,还有个别大专毕业的。3.工作经历差别大。有从事几十年工作的老专家、“老靶场”,也有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同志。4.从事工作内容差别大。有具体岗位的操作手,有总体专业的谋划人,也有各级机关的工作人员,岗位多元。5.学员个人面临的实际情况差别大。有的学员已成家立业,家庭稳定;有的学员刚刚结婚又面临着房贷、小孩上学等问题;有的学员还在恋爱或寻觅对象中。多层次、宽领域复杂的现实情况给学员队日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参训学员动机多样
任职教育学员最大的特点就是入学动机多元。学习目的不同,造成学员对自身的定位和要求也不同,有的将任职培训定位为开拓思路、学习经验的大好时机,有的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与其他单位学员的交流上,把结交朋友摆在了第一位置,等等。调查发现,大部分学员能够端正学习态度,以学习岗位知识、提高认知能力、提升任职岗位素养为目的,但也有学员被动接受教育,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敷衍了事。
(三)学员自我要求普遍较高
学员主要来自基层部队,大多是部队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世界观人生观成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有着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对部队和院校各种管理规定、法规政策理解透彻,入学后能够较快地实现角色转变,主动摆正位置,自觉服从管理,甚至不乏有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对部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非常熟悉,自我要求严格,能够主动担当起“队干”的角色,协助学员队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当然,也有极少数学员不能正确定位自己,认为任职教育没必要管得“过严”、统得“过死”,认为可适当放宽标准,降低“红线”,让其自主管理。
(四)对领导威信关注度较高
任职教育的学员绝大部分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多数具有部队机关或基层领导岗位任职经历,来源广、层次多、熟悉部队,阅历丰富。再次来到院校培训,不仅是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能力素质,也是来学习借鉴院校先进的管理模式。学员队干部是学员直接接触的管理者,队领导能力的强弱、威信的高低是学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谈到、议论的话题,也是学员对学校管理水平认可与否的一面镜子。
二、适应特点规律创新任职教育的管理理念
必须主动创新管理理念,理清管理思路,有针对性的采取一系列措施,才能使任职教育管理工作有的放矢,努力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的目标。
(一)把严格管理和以情管理结合起来,突出刚柔相济
准确把握“严”和“宽”的尺度,在坚持按制度办事的同时,着力给学员营造宽松和谐的管理氛围,做到宽严并济、不搞极端。要始终如一的按照条令条例管人管事。突出纠治与军人身份不符的言行举止,重点规范学员的课堂秩序、军容风纪、队列纪律、内务秩序等,牢固树立条令条例就是法律的意识,使遵守条令条例成为行动自觉,不断强化学员的法规意识、军人意识、军官意识。要建立宽松和谐的管理氛围,重点在讲清道理上下功夫,争取学员的理解、信任和配合,不断促使学员形成自觉约束自我、自觉服从管理、自觉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要加大解决实际困难的力度,尤其是正确对待学员个人和家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学员的实际困难,确保他们能够放心、安心、舒心的学习。
(二)把领导管理与自我管理结合起来,突出自我管理
任职教育的学员多数担任过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希望在管理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处于被动的支配地位。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人翁作用,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积极性,有效消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对立情绪,提高管理实效。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让学员在管理过程中提高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要坚决克服制度约束式的领导管理模式,有效消除学员的逆反、对抗心理,不断激发学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把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结合起来,突出服务育人
坚持把服务学员作为管理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实做好,把服务贯穿于管理教育的全过程,结合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对象进行跟踪问效服务。做好个性化服务,全面了解学员生活需求、个人困难、家庭情况,针对学员在教与学、管与学、教与管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多渠道借助部队、社会和家庭力量,为学员排忧解难,消除顾虑,及时做好减负、减压工作。要理解、尊重、信任和依靠广大学员,广泛听取意见,及时将学院有关规定和相关情况向学员宣传讲解,积极协调机关业务部门解决学员提出的相关问题。坚持把管理教育的“根”延伸到部队,掌握学员单位的管理教育情况,及时研究部队出现的新情况,吸取部队管理教育的新经验、新方法,更好的指导学员队管理教育活动。
(四)把院校管理与部队管理结合起来,突出合力育人
任职教育培训有着时间短、节奏快的特点。部分学员认为院校只是个临时单位,表现好坏与调职晋级、评功评奖无关,存在“临时”思想,离开了直接领导的视线,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给任职教育学员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要坚持合力共管,双向把关。制定出具体的奖惩措施,通过在院校与部队建立沟通机制,定期向单位领导或干部部门反馈学员各方面表现,着力打破院校只管培训,部队只管使用的狭隘思想,树立合力育人的“大管理”观。要健全考核管理机制。把参与日常表现纳入评估内容,将考核成绩作为毕业鉴定的重要参考和依据,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着力提升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管理者素质决定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影响管理权威和管理效果。在准确把握学员特点的基础上,管理者的能力素质也要随着管理理念的创新而“水涨船高”。
(一)要全面过硬,用自身形象树立标杆
任职教育学员多年的工作、学习生活经验,使他们形成了独立的价值评判标准,学员队领导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员的一言一行。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领导者在自身养成上,必须要求更严、标准更高、行动更自觉。要以成熟稳重的性格、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过硬的作风感染学员、争取主动、赢得认可,不断在工作中树立威信。要努力去提升、塑造大公无私、严以律己、忠于职守的高尚品格,宽厚仁义、公正民主、文明包容的处事风格。强化岗位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自觉树立为组织和学员服务的“公仆”形象,不断实现人格魅力向管理效果的良性转化。
(二)要完善知识结构,用宽阔视野提高层次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A-0051-03
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密切配合。2016年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要“发挥家长的专业和资源优势,支持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借助家长资源,试图鼓励家长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但在实践中,家长义工资源的运用却面临着形式主义、走过场、利用率低等问题。那么,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发挥家长资源优势?这已成为亟须思考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家长义工资源现状分析
(一)家长义工资源分布不均
家长义工资源是一种隐形资源。发现并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而且也能有效促进亲子关系提升,密切家园合作。如邀请这些家长以助教、志愿服务等适宜的形式参与幼儿园教育服务活动等等。但现实生活中,每个班级的家长义工资源分布是不均的,比如像一些警察、消防员等专业性较强的家长资源并不是每个班级都有,而且这些资源也需要教师充分调查每个家庭后才能掌握。各个班级家长资源类别的分布不均,极大影响到了家长资源有效利用,也限制了优质家长资源的有效运用。
(二)家长义工资源利用率不高
在幼儿园的家长义工资源中,大部分是以家长助教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家长助教集中于医生、警察、糕点师等职业,常常是以讲座、上课的形式参与“一日活动”中。这导致很多家长带有“完成任务、走过程”的心态,主动性参与度不高。这大大降低了家长资源的利用率。
(三)家长义工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调查发现,在幼儿园举办的各种家园共育活动中,无论在次数还是总人数上,妈妈到场的概率要大于爸爸出场的次数。不少老师反映,有一些家庭,父母经常以工作忙为借口,让祖辈参加幼儿园全部的家园活动。不少家长是走过场、任务性地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家园活动,有的甚至在活动中途就匆匆离场,这大大降低了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二、家长义工资源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家长义工资源库
针对幼儿园班级家长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我园就通过家访、访谈等各种形式了解家长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和兴趣爱好,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班级内的家长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家长义工资源库,为以后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打好基础。比如我们根据全园的家长资源,将家长可利用资源进行分类统计:1.专业助教服务类(医生、教师、警察等);2.志愿服务类(志愿值勤、传承民间文化等);3.质量监督类(观摩、评价我园的保教质量等)。根据家长义工资源的不同类型,邀请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园所的日常管理,提高园所的保教质量。
(二)探索家长义工服务模式
“家长义工队”服务模式,就是家长义工(优质家长资源)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何运用的一个流程。包括“团队组建―流程制订―层级培训―激励提升”环形服务模式(见图1)。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参与家长由教师指定的被动参与模式,家长从“要我参加”的被动参与逐步走向“我要参加”的主动参与。
1.团队组建
首先我们进行了“班级家长资源”的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个人意愿等对家长义工资源进行不同的分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家长的优势,激发他们的内在需求。比如,教育程度较高、比较热心的家长,我们会邀请他们参加义工顾问团;社会经验丰富、参与热情较高的家长,我们会邀请其加入家长义工策划团;专业性强(警察、医生、教师等)家长,根据他们的个人爱好和个人意愿邀请他们加入助教服务团。分工明确的家长义工资源团队不仅扩大了家长资源的范围,而且也激发了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日常管理的内在需求。
2.流程制订
幼儿园的家长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其职业、年龄、爱好、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有一些家长因为不了解家长义工团的工作流程,或者觉得工作流程过于繁琐,就会对家长义工活动持观望的态度。为了能让所有的家长义工都能以较快、较容易的方式了解工作流程,我们特别制定了简单的家长义工工作流程(见图2),让家长能主动、顺利地加入到我园的家长义工团。
3.层级培训
家长加入幼儿园义工服务队后,幼儿园以层级培训的方式帮助家长逐步了解幼儿园的文化、义工的职责、主要工作流程等等。这些层级培训不仅能让家长清楚了解本园开展家长义工服务的意图,而且也能提升家长参与义工服务的专业性和主动性。
(1)入门培训。入门培训主要是针对刚加入义工志愿队的家长进行统一培训,从幼儿园文化、义工工作职责、义工资源小组构成等方面进行一些介绍。入门培训结束后,幼儿园发放义工志愿服务聘书及义工工作证,让家长持证上岗。
(2)实践培训。随着幼儿园义工服务队平台的搭建,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加入、参与到了幼儿园的各项义工服务活动中。比如在“家长接送护卫队”、“图书义卖会”、“爸爸运动会”等活动中,不少的家长义工从原先单一的体验者变成了活动的发动者、策划者、组织者。针对具体的每项活动,幼儿园都会在活动前展开有针对性的实践培训。如“爸爸运动会”之前,幼儿园会对家长义工开展环境创设、着装要求、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指导与培训。由此,家长义工对自己现场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工作职责能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
(3)管理培训。管理培训主要是针对一些热心且长期参与家长义工服务队,并且乐意参与到优化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的家长。对这部分家长可以就家长义工队的服务模式、管理机制、幼儿园质量监督等各方面进行培训,吸引家长义工的一些热心人士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从而进一步优化、推动幼儿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激励提升
通过建立幼儿园星级激励机制来进一步激发家长自主参与家长义工队的服务意识。幼儿园开展每月家长义工之星、星级家长义工评选,并为当选的家长义工进行现场颁奖,给予鼓励。
(1)每月家长义工之星评选。幼儿园会根据家长参与义工服务的时间、服务的质量、现场的反馈情况来评选出当月的家长义工之星。并会将评选出来的义工照片、姓名张贴在幼儿园的“家长园地”里,激励更多的家长志愿者主动加入到家长义工的队伍里来。
(2)家长义工星级评选。每学期,我们会根据家长义工的服务时间、服务质量累计评选出不同星级家长义工:累计服务时间达到4小时的可以评为“三星家长义工”,累计服务时间达8小时的可以评为“四星家长义工”,累计时间超过48小时的可以评选为“五星家长义工”,并在现场颁发奖章及证书。
1、遵守公司规章与制度;
2、对授权及资源合理运用,确保达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
3、接受OTC部的业务领导及省区经理或区域经理的日常管理;
4、依据销售政策和省区行动计划合理制定OTC行动计划,分解省区下达的销售指标;
5、负责重点OTC商业客户及连锁药店的协调工作;
6、积极响应公司的主题活动;
7、承上启下,有效沟通;
8、负责省区内OTC销售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9、定期与OTC代表协调拜访,定期对终端市场进行检查;
10、负责OTC代表的培训、指导、考核与评估,帮助下属发展。
(二)市场OTC经理任务的考核
公司OTC部应该下达任务指标并按季度进行考核。
(三)市场OTC经理日常工作的四项核心内容:
1、区域内OTC商业协调工作,理顺商业渠道,作好通路管理;
2、区域内OTC代表的日常管理培训工作,有效进行工作指导;
3、区域内重点终端拜访工作;
4、区域内所管终端日常检查工作。
(四)市场OTC经理日常工作“369工程”
“369”计划就是市场OTC经理每月必须保证3天的时间拜访商业客户,6天时间亲自陪同OTC代表拜访药店,9天时间独自拜访VIP重点客户,进行工作检查。
目的:保证OTC工作的重点和检查工作落实到位。
落实:
1、3天时间拜访商业客户的要求:
· 建议周二进行此工作;
· 保证商业客户让公司的OTC品种齐全;
· 保证季度主推产品的进货量;
· 理顺零售药店的进货渠道;
· 对区域内商业客户循环拜访,重点突出,经销商每月应保证3次以上的拜访率;
· 与商业经理及时沟通公司的销售政策、主题活动。
2、6天时间陪同OTC代表拜访药店
· 建议周1、3进行此工作;
· 每月拜访不同药店数不低于80家;
· 按办事处人员循环陪同拜访;
· 每月必须协助OTC代表理顺5-10家药店进货渠道;
· 与OTC代表一同进行药店拜访的八步骤。
3、9天时间独自拜访VIP重点药店进行工作检查
· 建议周4、5、6进行此工作,将结论在周会讨论;
· 每周拜访6家重点药店,检查5家一般药店(重点药店36家/月,检查药店30家/月;)与重点药店店长进行专题沟通,演讲公司政策及主题活动;
· 检查药店时了解药店人员对公司OTC代表的工作评价;
· 每月循环拜访,重点药店的范围,省区内销售前20-30名的终端药店。
(五)、市场OTC经理管理业务员日常工作的四项核心内容:
· 铺货工作;
· 产品陈列及摆放工作;
· 终端包装工作;
· 客情关系日常建立及维护工作。
(六)市场OTC经理要求业务员日常拜访工作的八步骤
1、 计划与准备;
2、 自我介绍/打招呼;
3、 商店巡视与盘点库存;
4、 商品化陈列;
5、 开场白;
6、 销售陈述;
7、 异议处理;
8、 结束销售。
(七)市场OTC经理要求业务员的店内现场小会
目的:
1、 集中完整演讲公司发展、政策及产品知识;
2、 树立良好的公司品牌及个人形象;
3、 进行店员培训,为客户创造价值。
形式:
早餐会(药店营业前15-20分钟);
夜宵会(药店结束营业后)。
(八)市场OTC经理要求市场产品的陈列规范:
1、 取在药店的最佳位置陈列公司产品:柜台:陈列区第一层,中间位置:货架:陈列区中间位置,视平线15度范围内;
2、 在同类产品的柜台,要抢占中间位置;
3、 获得得合理的销售空间,也就是在货架上反公司产品陈列在营业员举手可及的位置,以便营业员方便向顾客推荐;
4、 随时进行补货、清洁货架、柜台上的产品,使公司产品陈列面始终保持鲜艳色彩;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241-02
一、经济管理活动需要缄默知识
管理学研究从经验取向走向科学取向,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是受西蒙(Herbert Simon)管理科学的影响。西蒙以他对管理世界的理解,为我们提供了一套“价值无涉”(val-ue-free)的探究决策制定(decision-making)和洞察管理现实的规则。西蒙坚信只有科学的方法才能产生值得信赖的知识。但是。他对“价值无涉”的科学追求只可以应用于物理世界对于管理世界却不太适合,因为后者是一个复杂的、谜一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并不存在事实与价值“二元分立”的现象,它们往往是互相缠绕在一起的,主体和客体是互动的。管理者的价值判断常常影响着所谓“科学”的决策。人们并不只是单纯依靠科学理性来解决管理世界的难题,直觉、体验、经验、神圣权威、宗教启示也常常给予管理者直接的启示。
正如巴纳德(C.I.Barnard)所言。组织工作“需要有大量暂时的、局部的、特殊性的,而不是具有一般价值和普遍兴趣的知识。”类似于巴纳德所言的“局部知识”,英国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Michael P01anon)更加明确的提出了“缄默知识”的概念。波兰尼认为知识有两类,一类是可以用书面文字或者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这种知识可称之为“显性知识”;另一类是不能系统表述的,具有非常明显的私人性、经验性、情景性特征,为自己所有,其他人很难真正的共享,这类知识可以称之为“缄默知识”。缄默知识具有以下特征:非逻辑性,非公共性,非批判性,情景性;文化性。层次性等等。经济管理活动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缄默知识,只是因其习而不察的特征常常被显性知识所代替。
就经济管理认识论领域来说,缄默知识是有其重要作用的,“缄默知识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但对人类的认识与活动来说,它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缄默知识可以成为人们荻取显性知识的向导;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干扰人们获取显性知识。一般而言,缄默知识就像‘场’一样弥漫在人的意识活动之中,它是人类知识各层次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关键所在;显性知识则像粒子一样离散于意识活动之中,它像网络一样把认识之网牵引起来。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缄默知识可以转化为显性知识。显性知识的发展也会促进缄默知识的萌生与形成。”近年来,人们日益提倡“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呼吁在理性的科学管理之外能有更多的人性关怀,这就需要我们超越常规的、建制化的管理学知识,立足于每个活生生的管理客体进行管理探索,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才在组织中的人力资本作用。
二、技术取向与艺术取向的管理培训观
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有些活动是经常需要运用缄默知识的。比如对管理世界中偶然性问题或独特事件的把握。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说的就是正确的时机可以促成事物的发展。“错失良机”就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对时机的把握,就是一种缄默知识的运用。对时机的把握往往充满了不可言说的体验。高效的管理者,正是懂得如何把握“势”,如何把握稍纵即逝的时机。对时机的把握需要个人智慧和知储备作引导,这个时候。管理者的缄默知识就显得比显性的知识更为重要和实用,缄默知识增加了对偶然性和特殊性的解释力,而这往往是显性知识所不具备的。
(一)技术取向(scientific/technic的管理培训观
技术取向的经济管理培训观起源于西蒙,西蒙希望管理者通过正规的学院学习可以获得有用的知识,从而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去。西蒙认为,通过学院式的管理培训,能将优秀管理者的管理经验加以模式化,管理知识的传授类似于一种技术的传承。技术取向管理培训观认为,管理技术经过许多代杰出管理实践者及学者的努力。已经形成了标准化的知识。并能将管理经验加以程序化进行教授。这种技术取向的管理培训观,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大工业生产的社会背景,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了管理者的实践水平和能力。至今,西方许多商学院仍在大量沿用技术取向的培训,并开发出管理案例库、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更好的将管理知识传授给需要的经理人员,取得了瞩目的管理教学成就。
(二)艺术(art/craf-type)的管理培训观
这是与技术取向的管理培训观相反的另一种培训观。这种取向的管理培训观,更多的是效法于有经验的管理者而不是程序化知识。在西方教育管理学界,著名的自然融贯主义的代表人物埃弗斯(C.W.Evers)和拉科姆斯基(G.Lakomski)就曾专门论道:譬如格林菲尔德,他反复强调管理活动和问题解决的复杂性,并认为这些问题和管理活动不太可能通过理性的手段来加以解决。所以。在管理培训问题上,他倡导“在真实的场景(比如修道院)中安排一个实习期……或者他们将花一段时间当酒吧招待、保镖或者迪斯科舞厅经理,接着在一所精神病院中当一名勤务兵或者当一名病人……”
艺术取向的管理培训观考虑到了管理的普遍性规律并不对每一个特殊管理现象都十分适切的问题。对此,有管理学者认为要照顾到每一管理现象的特殊性就必须引入一种现象学的视角,具体考察在不同时间、空间、文化背景下发生的现象学现实,而不能用普遍的管理规律解释一切管理现象,解决一切管理问题。
因此,在艺术取向的管理培训观看来,若要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就必须体察多样的生活、主观经验、获得多样的缄默知识,获得一种现象学认知。这种表面看似为主观经验的缄默知识一经训练有素的管理者融会贯通、掌握、内化之后,就会改变管理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新质的知识,提升管理者内在知识的质量,达至缄默知识增长的目的。
三、经济管理培训的目的在于促进缄默知识的增长
如前所述,技术取向的管理培训无法培养出既富有人性又兼具理性的高效的管理者,因为它规避了对组织中价值、道德问题和特殊性的考量,管理者也缺乏不同人生经历的历练,所以这种培训方法对管理者来说是收效甚微的。对此,著名教育管理学者格林菲尔德这样说到:实证科学并无法从事实(fact)中导出价值(value),也无法分辨价值的真伪,如夸我们拥有的是一个只能处理事实甚至忽略人类情感、脆弱、勇敢、坚强、希望、意志、怜悯、软弱、
利他、勇气、罪恶、与道德等等层面的管理科学。
因此,对于技术取向管理培训无法解决的问题,艺术取向管理培训观提出将哲学的沉思运用管理培训中去来。建议将管理者放置于他们所不熟悉的环境中加以锻炼,以亲身体验不同的生活风格,获得难以言状的身心体验,甚至获得超验(transcendental)的超理性经验。这种超理性经验一旦为管理者所获得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便转化为管理者缄默知识的一部分,促进了管理者缄默知识的增长,同时深深地打上了管理者个人特色的烙印,成为自身人力资本的一部分。
同时,艺术取向管理培训观是反理智主义的(anti-intellectual)。它认为,管理者更需要的是从繁杂的日常管理事务中分离出来,并不需要过多的理性。这种分离包括:反馈和行动分离、思考和行为分离、实践和实行分离(praxisfrom the pracdcal)。艺术取向的管理培训观的核心就是退隐(withdrawal)和沉思(contemplation)。管理者通过亲验各种各样的生活、价值冲突而获得一种对人生和生活的洞察;再通过修道院式的静修、参悟,获得一种天启和超验的体验。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管理者跳出技术主义的束缚,跳出个人视野的束缚,获得一种全新的视角、获得更宽广的心胸以及更高的人生境界,以期去思考更为广大的问题、思考管理的本真问题,而不仅仅只是成为一名技术型、操作型经理。
综上可见,艺术取向的管理培训观更多的重视管理者个人的素质,包括性格(character)、魅力(chadsma)和洞见(Vision),认为位于组织中权力顶层的管理者应该具有一种最高的人格和智慧,强调管理者道德领导和艺术领导的能力,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养成构成了管理者缄默知识的一部分,获得管理者自身缄默知识的增长,而这也是艺术取向的教育管理培训观的目的所在。
综上可见,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普遍的人类历程,过去的科学取向的管理培训观重视显性知识在管理中的作用,但是,纵然显性知识在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却仍有文化知识基础的危险。艺术取向的管理培训观的出现弥补了这一危险。艺术取向的管理培训观所提供的缄默知识的培训,就好像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而显性知识是树上的果实。可见,显性知识都是植根于缄默知识的,一种完全明确的知识是不可能的,而忽略了缄默知识的管理培训观更是不可取的。对于管理者来说,忽视缄默知识只能使一名管理者成为一名工匠式的经理,而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艺术家。因此,将缄默知识观引入经济管理培训,可以引发管理者对显性知识的反思、对自己内在心灵世界的探究、对人类信仰、价值观、世界观、道德情感的重视,同时也使管理者更富有人性和哲学洞察力,以便能为组织发展制定满足人类需要与希望的行动方案。
注释:
①C.I.巴纳德著.经理人员的职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2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