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范文

时间:2024-05-09 17:05: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

篇1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034-02

医学模式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单纯的疾病治疗与护理扩展到了疾病预防及如何增进健康,“家庭护理”、“社区保健”、“社区康复”、“健康管理”等健康需求方面的干预也成为人们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的医疗服务现状与这些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迫切需要医疗服务领域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健康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以“促进健康、保护健康、预防疾病”为主要任务的社区护理在现代医疗服务中显得十分重要,而专门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就成为社区护理事业长足发展的保证。

1形势分析

1.1社会发展推动着社区护理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多数已具有专门的社区护理机构和比较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网络,约有一半的护士在社区,从事面向社区的个体、家庭、整体人群的护理工作,尤其在对社区的老年人、儿童、慢性病人、残障人等特殊人群的护理中,在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随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对生命质量、健康水平和医疗保健的关注不断增加,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加上人口老龄化,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护理服务需求的范围逐渐扩大,发展以促进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为目的的社区护理,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1.2新形势下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即社区护理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卫生部颁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探索建立针对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扩大护理服务领域,提高医疗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协调性、整体性,面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力量,到2015年,要使在基层从事工作的护士达到30万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比达到1:1~1:1.5;增强医疗机构长期护理服务能力,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和社区。

1.3高职高专层次职业教育的优势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的,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教育体系,《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完善护理教育方式,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加快社区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培养贴近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的专业护士,是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2社区护理教育的问题和现状

2.1

缺乏专业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体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区护理人员培养体系尚不够完善。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以高等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社区护士的学历已经达到本科甚至硕士水平。而我国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仍然以岗位培训和社区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为主,虽然一些院校开展了社区护理课程或护理专业(社区护理方向),但本质上缺乏系统的社区护理教育体系。

2.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学校学习阶段授课教师缺乏社区实践的工作经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照本宣科的问题,不能将社区护理的理念、实质传授给学生。社区实践阶段由于部分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太健全,从而影响了护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准确理解,很难达到在社区实习的预期目的。

2.3缺乏符合我国社区卫生工作特点的社区护理教材

由于我国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的严重缺乏,目前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其社区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均不够丰富,社区护理教材的编写主要借鉴国外、预防医学的教材,所学内容有许多与原有的其他护理教材重复,难以突出“社区”、“护理”的特点,以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内容枯燥,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高职高专社区护理教育教学的思考

3.1加强师资培训

目前在一个以临床护理教学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下,临床带教老师自身观念的转变和社区护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促进我国现阶段社区护理教学的发展尤为重要。带教老师应充分认识到社区护理工作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与社区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中涉及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社区保健内容及保健制度、社区健康与健康促进以及社区重点人群如老人、儿童、妇女、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的保健及护理知识等。

3.2利用多种途径开展社区实践教学

篇2

石油企业的综合治理工作原则上是围绕石油生产与管理开展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石油企业的综合治理工作也出现了新的挑战,石油企业的综合治理工作也从以往只注重自身的内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逐步向所辖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上来。本文对新形势下石油企业所面临的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分析与探讨,为石油企业的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1、石油企业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

1.1单一企业厂区向多功能社区转变

石油企业大都建立在地理位置较偏远、周边交通生活环境不便的地方,以前的石油企业主要是针对厂区方面进行的综合治理,综合治理也大都局限于企业的社会治安方面,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加之石油企业自身内部环境的不断改善,石油企业的社区化功能不断凸显,这就与企业的业务功能与服务功能发生了一定的矛盾。由于石油企业作为一个生产企业,其性质限制了自身的综合治理工作内容,依照市场规律,石油企业只能对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工作进行管理,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由于社区化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了提高了石油企业员工的生活环境,方便了大家的工作,但社区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则强加给石油企业,这就给石油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同时增加了石油企业综合治理的难度,比如社区化后,小区内的闭路电视信号、小区大门外的交通拥堵、小区的盗窃、医疗卫生服务、学前教育服务、老年工作服务等问题,都会让石油企业来解决,这使得石油企业在管理自己的同时,还要承担政府的职能,与石油企业的实际性质冲突较大,也相应地让石油企业的综合治理工作额外增加不少。因此,社区居民对石油企业综合治理寄予的这种高期望,希望石油企业的综合治理工作能够附带解决社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把石油企业的综合治理从“重管理”转变到“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状态,也使石油企业的综合治理工作从以往只注重企业自身的内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逐步转变到社区所辖居民小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治理上来,为石油企业的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与挑战,这一方向性的转变,将很多难题摆在了石油企业综合治理工作者的面前。

1.2 社会治安环境日益复杂

社区化给石油企业周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也让石油企业周边的环境变得复杂,石油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复杂化程度也不断增加。这种复杂化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方面。一是新型违法犯罪案件不断出现。例如近年来出现的短信诈骗、银行卡诈骗,同时,伴随着这些新的违反犯罪案件的发生,在社区发生多发财案件如“盗窃机动车”等也呈现出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等特点。这些新型的违法犯罪不断给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带来新难题。二是矛盾纠纷日趋复杂化。随着石油企业周边环境的好转,社区居住人员的多元化,带来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难度在不断增大,需要协调好的关系更为复杂。三是移交社区负责的特殊群体人数众多,管理难度大。按照石油企业管理的统一部署,社区化后接手管理的特殊群体有:退养家属、协解人员、企业失业子女、改制单位移交油田人员。这些特殊群体在油田每个社区人数都数以千计,是社区在职职工人数的数倍。巨大的人员底数,带来的是管理难度的增大。

2、石油企业综合治理措施探讨

2.1 完善综合治理机构

为适应新形势,保证综合治理工作顺利进行,应改变思想观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成立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班子成员副组长,具体分管这项工作,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人及工作职责,并把综治治理工作作为一项制度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之一。

2.2 加强保卫队伍的建设

加强保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治理工作在新形势下的适应能力。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将综治工作与党政工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经常开展“爱企、敬业、守法”教育。坚持正面引导,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思想教育,尽量多照顾有困难的职工,让他们安心工作,增强保卫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二是加强作风建设,从抓保卫人员风纪入手,严明组织纪律。从军事训练入手,使保卫工作真正成为半军事化组织,把保卫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懂业务,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为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内外治安环境,为构建和谐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2]。

2.3 利用信息化网络辅助管理

由于社区化的功能增加,给石油企业的综合治理工作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因此,石油企业内部的综合管理就相应的会减弱,而在工作人员不能快速扩充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一些高科技的辅助手段来加强综合治理工作,使用信息化的监控网络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也可以利用其他的防控措施,所以我们可以通过:(1)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防联动。石油企业综合治理工作依靠公安机关的支持与配合,增加企业周边联网防控,才能真正震慑犯罪,打击犯罪,确保企业平安(2)加强人口流动密集区域监控。在企业与社区人口流动密集的区域,重点加强视频监控,对可疑人员随时掌握动向,必要时,通过视频锁定可能带来综合治理隐患的人员。(3)与地方政府的联防联动。由于企业在地理位置上隶属于一个地方政府,搞好好社区的综合治理工作,还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并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综合治理工作专项行动。(4)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联防联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本身就是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对象,社区居民是社区综合治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只重要力量,吸引居民参与到社区综合治理工作中来,做到治安一起管,防控一起抓,社区治安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才能真正铸就抵御违法犯罪的铜墙铁壁。

篇3

一、引 言

社区警务社区警务主要是指在社会警察的指导与支持下,社区居民利用各种合法的手段治理社区问题,改善社区治安环境,实现强化自卫互助的目标。它最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在80年代末才被翻译传进我国。社区警务可以说是当前世界各个国家警务改革的主要方向,它不仅打破了过去传统的警务模式,同时也非常有助于减少和预防犯罪,强调警方与社区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就建立互助关系,以促进社区的稳定。

二、新形势下我国社区警务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问题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社区警务在减少社会犯罪问题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社区警务的发展的现状却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

社区警务的中心工作应该是要紧紧围绕社区的管理与建设,面向社会广大群众,加深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与社区群众联成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社会犯罪的铜墙铁壁。但是当前很多社区警务人员并没有正确认识到一点,仍然局限在过去的理念里,认为没有必要做警察破案的事,缺乏基本的服务社区群众的意识,这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区警务的不断改革。

(二)缺乏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

当前社区警务的管理可以说推行的主要还是传统的警务管理方式,其管理结构并没有适应新形势下社区警务的工作要求作出调整,很多的任务指标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社区警务很难持续有效推行,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科学有效的社区警务机制;目前虽然有相关的文件对社区民警的工作职责做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基层民警力量的不足,加上分工的不明确,社区民警经常需要处理一些治安类的刑事案件、突发事件等,严重影响着社区民警主要功能的发挥。此外,在警务开展的过程中,也尚未形成能够对民警工作的监督反馈等机制,群众参与警务工作的也少之又少。

三、新形势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区警务的基本途径探讨

我国社区警务已经获得了初步发展,要促进社区警务改革的深入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区警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创新工作理念

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要去,变革工作理念是首要的一步。社区警务要求民警必须突破传统的坐等群众上门反映的工作思维,主动深入社区,了解社区的基本治安状况,及发现社区存在的犯罪苗头,对可能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与社区群众密切联系,同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安全防范知识宣传,实现群防群治的目标,社区民警与群众联合做好社区的治安工作。社区民警应该要充分掌握社区内各种流动人口、常住人口等相关的信息,对一些可疑的人员应该要加强管理与教育,变“打击”为主的工作方式为“宣传教育鼓励支持预防”的方式,在社区工作中,突出“以人为本、以群众为本”的理念。

(二)创新管理结构

社区警务与传统警务存在着本质的差别,是一种全新方式的社区治安管理方式,要使社区警务有自己的工作特色,必须要在管理结构上创新。首先应该要明确责任区间,使每个社区民警都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责与责任,以方便对社区的管理,其次,要充分发挥各种力量,包括治保力量、社区居民力量以及社区中工厂企业的力量,实现联合管理的目标。最后,实施警务下沉,即充实基层的民警力量,从基层抓好社会治安工作。

(三)打造文明社区,形成防控犯罪的社会化网络

在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要努力以防范为基础,加强对社区的管理,以社区的治安为重点,加强以联防队、治保会、护卫队等为主体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使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 安全小区、社会面以及内部单位相结合的安全防范网络,提升社区预防犯罪能力。此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区警务还可以通过创建安全文明社区的方式来实现社会治安秩序的好转,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寻找社区警务的新形势和新方法,提升社区警务的工作水平,从而形成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社区治安防控社会化网络。

四、结 语

社区警务是当前我国警务改革的主要方向,其改革还在探索阶段,需要社会以及各个社区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推动其改革的成功,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为促进社会治安的好转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重在探讨新形势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区警务的基本途径,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篇4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贯穿到工作之中、贯穿到安全生产全过程,聚焦重点领域、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推动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地方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三个必须”监管责任和社会单位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抓好冬春两季火灾防控各项工作的落实,成立街道冬春火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三、工作目标

依靠党工委、办事处,推动各村、社区、站办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紧盯人员密集、火灾高危、高层地下、“三合一”、养老福利、儿童娱乐、老旧住宅、棚户区、群租房、农村、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公路隧道等重点区域和场所,持续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不断夯实消防基层基础,强化各项防控措施,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及有影响火灾事故发生,确保辖区火灾形势稳定。

四、具体步骤

(一)部署发动阶段(2020年11月20日前)。街道于12月11日立即组织各村、社区、相关站办所召开冬春火灾防控工作会议,制定实施方案,领导亲自部署安排组织实施。各村、社区、站办所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冬春火灾防控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11月21日至2021年3月20日)。按文件要求组织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加大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力度,从严从实细抓好各项责任措施落实。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1年3月21日至3月31日)。各村、社区、站办所要对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情况进行汇总梳理、自查自评,认真总结工作,固化经验做法,立足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进一步健全完善火灾防控工作机制。

五、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

(一)开展消防安全重点整治

1、紧盯大型商业综合体、宾馆饭店、洗浴汗蒸、公共娱乐、学校、医院、养老院、危化品、劳动密集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强化消防安全检查,落实严防控措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2、紧盯高层地下建筑、易燃易爆单位、仓储物流企业等重点场所,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督促落实防范措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3、紧盯冰雪旅游景区、演艺休闲、特色民宿、农家乐、月子中心等新兴业态,指导加强人防技防物防措施,督促单位和主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

(二)持续实施突出领域综合治理。

1、小单位、场所治理。按文件要求街道消防救援委员会组织各村、社区对辖区内“九小场所”、小微企业、群租房、“多合一”场所开展安全检查,重点整治违章搭建、违规操作、违规住人、违规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员工自防自救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

2、消防救援委员会实体化运行。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的意见》,根据文件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统筹研究部署、协调推动街道辖区消防工作。按照消防安委办《派驻乡镇街道消防文员管理规定》要求,建强社区微型消防站,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农村自建房火灾隐患专项整治。

(三)切实夯实基层火灾防控基础。

1、深入贯彻落实安委会办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的意见》,进上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统筹研究部署、协调推动辖区消防工作。建强社区微型消防站,切实发挥作用。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农村自建房、老旧小区火灾隐患专项整治。

2、街道配合行管部门统筹协调增设消防取水口或建设消防水池,全力破解农村消防供水不足问题。

(四)强化消防宣传教育

1、设置消防宣传橱窗、广告栏、农村广播、微信群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引导群众改变不良消防习惯。组织开展以普及消防知识和协助查改火灾隐患为主要内容的“平安消防大走访”活动,提升群众消防安全素质。

2、各村、社区、重点企业要结合冬春季火灾特点,围绕“关注消防、生命至上”主题,加强组织策划,督促企业落实入职必训、定期培训、转岗轮训等要求,全面提升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工作要求

篇5

公安群众工作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维护和实现群众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依法研究、宣传、教育、动员、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好公安群众工作是继承和弘扬党的法宝,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加强公安队伍自身建设,建立和谐警民关系的需要。积极做好公安群众工作,对于确保公安工作的正确方向,牢牢把握公安工作主动权,提高公安工作水平、促进公安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公安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公安群众工作,必须认清当前公安群众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叠加、碰撞加剧、诉求增多,各类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冲突不可避免。公安群众工作越来越复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问题。

(一)从公安内部看群众工作存在不足

部分民警对群众工作不够重视。部分民警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细,对群众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被动应付群众。部分民警没有看到群众工作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更没有认识到群众在国家政权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把广大群众置于无足轻重的位置,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群众工作形式化、表面化、过场化。主要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对群众反映的情况敷衍搪塞,对群众的诉求缺乏聆听的耐心,对群众上门求助冷、硬、横、推,对群众的批评充耳不闻,没有接受的诚意,有的民警对群众工作停留于表面,工作做得不深不细。

部分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不足。部分民警对党的群众工作、公安群众工作的历史、发展、内容不了解,不明白做群众工作的目的,也不注重理论学习和业务提高,对业务知识掌握得不深、不精、不细,工作主观化、经验化,经常出现一些低级错误,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不强,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开展群众工作。不能够把日常工作、本职岗位工作和公安群众工作相结合,导致公安实际工作和群众工作的割裂和脱节。有的民警在调解纠纷中常常存在“调不好、说不过”等问题。部分民警,尤其是青年民警不愿做、不善做也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一些民警出现了“怕接警、怕出错、怕投诉”和不敢做群众工作等畏难情绪。由于很多民警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不会宣传、组织、发动和依靠群众,导致民警无法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工作处处处于被动状态。

民警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公安群众工作。当前,随着社会治安复杂性的增加,公安机关承担的工作任务量越来越大,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目前已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但同时也进入“矛盾的凸显期”:一方面是社会治安形势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案件频发,公安机关打击防范任务日趋繁重;另一方面是警力严重不足,公安民警长期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始终在超负荷运转,加班加点、节假日坚守岗位更是家常便饭。公安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提高群众见警率。现实工作中,基层民警既要处理治安案件、又要值班备勤、参加各种会议、完成大量的常规、临时检查任务,真正下社区与群众打交道的时间难以保障,造成群众在社区“只见照片不见人”的情况。

(二)从群众方面来看公安群众工作的不足

群众对社会治安管理的需求远远高于现实的参与。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加快,原有的家族、地域界限逐渐模糊、人际关系松散、邻里关系淡漠,群众中“事不关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普遍存在,他们对辖区社会治安管理有较高的需求,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漠又让其不想主动参与其中,造成群众对社会治安管理的需求与现实的参与不成正比。

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期望远远高于对警务工作的支持。随着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下岗职工、失地农民、低保人员、农民工等问题不断显现,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很大一部分群众认为警察应该是“万能”的,除了打击犯罪外,还应当承担更多地社会服务功能。一些群众不管是遇到劳动纠纷、民事纠纷或是其他困难与问题都喜欢找公安机关解决。有崇警情节固然有积极意义,但公安机关有其自身的职责范围,一旦民警在某个环节上处理得不够好,或群众的愿望无法及时实现,他们就会转而变成消极的看法,进而转变成对当前警务工作的不理解和不支持。

是群众对民警的依赖远远高于对民警的信任。现实生活中,群众对民警的依赖程度虽然没有以往高,但在危急关头,很大一部分群众首先想到的还是人民警察,首先想到的还是报警,找民警求助。这说明,在潜意识里,群众对人民警察仍存有很大的依赖性。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我们正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但同时也进入“矛盾的凸显期”,各种利益诉求引发的不断增多,并呈蔓延之势。因政府常常在土地征用、旧城改造、折迁、治理环境污染等非警务活动中将公安机关作为解决问题的“法宝”推到第一线、推到了群众的对立面,造成警民关系紧张。加之,群众对警察队伍中出现的个别民警违法违纪现象不能客观看待,对个别民警作风、行为的不满延伸到对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怀疑。特别是随着民警工作任务的加大,部分责任心不强的民警常常放手让协勤、文职人员等独立完成执法工作,造成执法错误频频发生,群众意见很大。外加某些媒体的负面炒作,人民群众更多地表现出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不信任。

(三)从警民关系看公安群众工作的不足

警民关系发生新的变化。部分民警对群众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漠,对群众的事情变得越来越漠不关心。警民关系逐渐由“鱼水”关系向“蛙水”关系转变。具体工作中,部分民警在需要群众支持时,就想方设法联系群众,问题得到解决后就与群众脱离了“干系”,这种做法严重背离了群众路线,人民群众在感情上很难接受。

社会矛盾造成警群对立。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由此产生的种种社会矛盾造成警群对立,影响公安群众工作的开展。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叠加、碰撞加剧、诉求增多,各类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冲突不可避免。尤其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利益诉求引发的不断增多,并呈蔓延趋势。近年来,因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分配不公、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物价涨幅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因拆迁、土地征用、环境污染、企业破产以及农村换届选举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不断出现。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和,公安机关就被直接推到了“第一线”,推到了风口浪尖,稍有不慎警民关系就会引起严重冲突,成为矛盾的焦点,舆论的热点,充当群众发泄不满的“替罪羊”和“出气筒”,造成警民关系的紧张和对立。

这些问题表明公安群众工作的作风、方法、意识、机制等都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的群众需求,还需创造条件抓紧抓好此项工作。

二、新形势下做好公安群众工作的对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机关要更好地履行职责,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公安群众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公安工作全局中来思考,把公安群众工作提升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谋划。要认真总结公安群众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继承传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之更加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一)提高思想认识 更新工作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贯穿于十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强调党的生存基础——只有植根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强调走群众路线,“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公安机关在正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必须清醒认识到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全面贯彻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把群众利益和需要作为公安工作的终极追求,高度重视群众的需求和呼声,以忠诚为民的信念、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业绩满足广大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公安群众工作,公安民警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进一步提高四个理念:

服务理念。十报告强调了“服务”一词,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要建设服务型政党。而群众工作的要点是服务于人民,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要努力实现由社会管理者向社会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从执法“治”民向执法“为”民转变。为民的关键是要增加感情,亲近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而非冷、硬、横、推,甚至。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要增强服务意识,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做到心系群众,立足本职,扎根基层。紧紧围绕户籍、出入境、消防、交通管理等管理服务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推出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安源分局在“民调评警”工作基础上,创新推出以社区民警为中心,捆绑公安各项工作,打造服务型队伍。一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加强防控和打击方面来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把110接处警、案件侦破与社区民警工作捆绑举措,社区民警对于辖区发生的案件,积极与责任区刑警大队、办案单位进行沟通,掌握办案进度,及时向当事人通报案情,切实让群众了解公安机关的工作进度。发案后,社区民警必须在第二天到当事人家中走访,了解当事人有无遗漏线索,通报办案进展。同时,要仔细查看当事人家中具体情况,协助当事人分析防范弱点和改进方式举措,杜绝今后再受侵害现象的发生。再进一步根据受案情况,认真分析辖区发案特点,研究制定和落实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二是从优化为民办事的方式方法教育和引导社区民警,从纠纷化解、办证办照、社区服务、扶贫帮困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最需要解决的“小事”入手,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处做起。善于侦破小案件、调解小纠纷、消除小隐患、平息小、解决小难题,切实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为此分局规范了警务公开内容,完善窗口便民设施,规范民警行为举止,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首问责任、警民关系卡、警方公告、所长接访等制度,推出了“十项上门服务制度”、“民警工作问卷”、免费为残疾人办理二代身份证等。将户政窗口的工作与社区民警工作捆绑。社区民警走访时,详细了解辖区二代证的办理情况,及时督促辖区居民办理二代证,同时实行社区民警送证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和微笑服务,借助互联网资源,将服务向网上延伸,通过微博、qq警务室等手段,广辟途径、广开言路,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力争将每一次接处警、每一次为群众服务、每一次上门走访、每一次帮扶,都转化为密切警民关系、打造服务型队伍的过程。只有真正把服务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才能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才能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是真正为民服务的表现。

法治理念。严格、公正、文明、理性、平和、规范执法,正确运用法律,依法履行职责,是法律本身对人民警察所固有的基本要求。作为执法者,必须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树立起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执法意识。要抱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大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要紧紧围绕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多发财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电信诈骗犯罪等治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打击整治行动;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公正和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创新执法理念、加强执法管理、改进执法方式,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在执法过程中努力做到不失之偏颇,真正做到罪刑法 定、罚得其所,让人民满意、让人民信任。

责任理念。公安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牢记宗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铭记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从发生的事故、事件中深刻反省、吸取教训,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将十宗旨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责任理念,不论是战斗在基层一线的民警,还是机关工作人员,都代表着党和政府形象,必须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每位民警在政治上要有清醒的认识,用心肩负起对党和人民、对公安工作的一份责任,我们才能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望。

创新理念。十报告突出体现了创新的色彩和特征,吹响了“创新”的新号角。当前,我国正面临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刑事案件高发期、对敌斗争复杂的新形势,公安群众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作为公安民警要更好地履行职责,就必须在深入了解世情、国情、省情、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创新公安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把握公安群众工作的发展规律,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要从做优服务上去创新群众工作思路和方法,从涉及群众利益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从关系群众生活的一件件琐事入手,让群众办事快捷、方便。要结合公安业务创新,从解决实际问题,加强防控和打击方面来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紧密结合“整作风、提效能、优环境”、“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民调评警”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愿意不愿意、支持不支持作为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警务运行机制,真正让群众感受到警务活动的效率与效益。要通过创新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此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任。

(二)增强公安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能力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安源分局积极开展了“爱民月”、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宣传、“上门退赃”、警民联欢等活动,开展法律咨询、知识讲座活动等等,编写了《居民安防手册》、《安源公安分局工作简介》等手册分发到社区家家户户,传播安全防范知识,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提供办事指南,印制了18种内容的社区警务宣传单,编写了“四季安防歌”在群众中传播。同时实行“警务公开制度”、“接处警反馈制度”、“群众办事回访制度”,让群众近距离体验警察生活。在破案第一时间将案情在案发地公告民众,在破案中收缴的赃物、赃款,第一时间主动上门送到受害人手中。近5年来,分局上门退赃价值达810多万元,“快速破案与及时上门退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分局机关和广大民警服务群众的质量与水平有所提高。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不少民警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存在进不了群众的门、谈不上话、交不上心等问题。公安机关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就一定得把群众工作作为“看家本领”来掌握、作为“重要法宝”来传承、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努力提升公安机关及民警在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能力和本领;驾驭社会治安复杂局势的能力和本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本领;服务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本领。

加强业务培训。要使群众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民警必须具备相当的感召力,还要具备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创造警民合力的工作氛围。另外,还要有较强的工作魄力,能当机立断处理问题,协调各方面关系、找准结合点、圆满解决各种问题。为此,安源分局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和提高基层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一是按照公安部的要求,开发公安群众工作的课程,编写相关教材,编制教学大纲、计划,把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教育培训及考核纳入民警的年终考核,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培训,尤其要开展“社区民警如何接触群众”、“如何同群众交流”等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广大民警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切实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二是发挥老同志“传帮带”的作用,许多老同志有独到的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技巧,要采取“老带新”的方法,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让他们言传身教,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全体基层民警的财富,从而帮助新民警尽快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方法。

(三)加强公安公共关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公安群众工作氛围

公安机关与公众之间建立良好、互信的警民关系,是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

篇6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建党90周年和建军84周年,也是开埠百年。当前,军地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建设发展时期。市正在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特色鲜明现代化大城市;驻蚌部队着眼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全面推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双拥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和军队建设发展大局。

下面,我就加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誓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政治优势;水融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各级党委、政府和驻蚌部队要倍加珍惜军政军民团结,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共同抓大事,努力办实事,用心解难事,为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双拥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大局的政治任务,是筑牢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钢铁长城的法宝。当今,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世界时代潮流,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局部动荡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要战胜国际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维护祖国团结统一,解决好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切实做好双拥工作,构建牢不可破的军政军民关系,用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统一。

(二)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当前,全市上下呈现出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加速、人民安居乐业、各方共谋发展的大好局面。在当前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趋势下,我们既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处在社会矛盾相对集中的凸显期,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仍然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双拥工作,切实加强军警民联防联治,及时妥善处置危害国家安全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三)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是凝聚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设皖北中心城市的客观要求。多年来,驻蚌部队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支持城市建设、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认真做好“十二五”时期开局工作,不断开创皖北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不仅需要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拼搏奋斗,更需要军政军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这就对全市的双拥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巩固和提升皖北中心城市和区域交通枢纽地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特色鲜明现代化大城市,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皖北领先,尽早进入省综合先进城市行列这一总体目标,不断赋予双拥工作新的内涵,进一步整合军地资源,融合军地力量,拓展工作领域,形成强大合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二、军地携手、服务大局,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

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双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部队各项建设任务都很繁重,军地各级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主动作为,在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上有新成效,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有新建树,在破解双拥工作热点难点问题上有新作为,在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发展上有新举措,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和当前的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创建迎查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解决部队官兵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健全优抚保障体系,抓好各项社会优待政策规定的完善配套。要继续按年调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社会生活水平同步增长。要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制机制,切实解决优抚对象医疗保障问题。要积极稳妥处理优抚对象的要求,想方设法解决优抚对象现实问题。要广泛动员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社会力量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主动帮助部队解决工作、训练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部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要扎实开展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和伤病残退役军人安置、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维护、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保障等工作,尽力解决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要组织定期上门走访慰问军队退役人员,切实帮助他们排忧解困,确保军队退役人员思想稳定。

(二)坚持军民融合,着力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军需与民用一体、平时与战时衔接、经济与战备兼容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搞好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主动支持和配合部队完成训练演习、战备执勤、科研试验和国防工程建设等任务,帮助部队搞好军事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建立完善支前保障体系,协助抓好军事设施保护,深化战时支前工作各项准备。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强军地协作和信息共享,广泛开展科技拥军、信息拥军、法律拥军、文化拥军和教育拥军活动,统筹平战结合、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建设,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确保部队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驻蚌部队要积极参与地方建设,努力在支持配合地方推动经济发展、加强民生社会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等方面发挥优势,在参加抢险救灾、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积极作为。

(三)坚持改革创新,全力誓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开拓创新,是双拥工作不竭的动力。当前,对来说,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活动,就是创新双拥工作的一个重要契机,是推进双拥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有效抓手。我们要抓住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这一契机,着眼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在丰富双拥共建内容、拓宽双拥工作领域、完善双拥工作运行机制上开拓创新,打造新的品牌和亮点,不断提高双拥工作的层次和水平。要继续进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双拥共建工作的研究探索,注意总结与积极推广基层在开展双拥工作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做法,引导军地基层单位大胆创新,为全市双拥工作迈上新台阶提供新思路、探寻新办法。

(四)坚持夯实基础,大力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双拥工作的基础阵地在基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全民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夯实全民支持双拥、参与双拥、推进双拥的思想根基。要结合部队的工作实际,开展军警民共建平安和谐社区活动,为基层双拥共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要切实健全基层群众性双拥组织网络,建强拥军优属服务队伍,推动双拥工作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连队,不断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打牢双拥工作基础。

篇7

社区警务是警察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形式,被称为警务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或者称为第四次警务革命。

我国的社区警务改革进行的比较晚。2002年3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上,确立了到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社区警务的战略目标。2006年9月,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由此拉开了社区警务改革的序幕。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是公安机关对传统警务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是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体现,是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民警是整个社区警务工作的领导者,为了能更好的进行警务改革,推进社区警务的建设,我们这里来探讨一下新形势下,社区民警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所应具备的相关领导能力。

一、 中国社区警务内涵与社区民警领导力的重要性

社区警务是警察机关依托社区,即依赖社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警察与社区组织、社区公众的有机结合,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的治安问题,不仅是一种警务方式,更是一种警务理念和思想。我国由于80年代的改革开放政策,到如今近30年的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与之配套的社会政治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发展到位。最近几年,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突显,犯罪率也有所提升。社区警务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在复杂的形势下,社区警务模式要求民警必须一专多能,具有更全面的综合素质。社区民警对于其管辖社区的所有警务活动处于领导地位,根据伯恩斯的变革型领导理论,领导者的人格及相关能力对于组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社区民警领导力的强弱就直接影响了整个社区警务工作的好坏,所以对于社区民警领导力的探讨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 社区民警应具备的相关领导能力

在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形势复杂的新形势下,社区民警的能力除了传统的对于犯罪的打击与防范外,还应该包括领导能力。

我们首先分析下所谓的领导能力,现代管理理论认为,领导是指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那么领导能力则是指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应具备的能力,对于社区民警而言,则是领导协警、志愿者、保安和全体社区居民进行治安管理和犯罪防范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从斯托格、吉沙利等管理学家的领导品质理论中,我们总结出社区民警应当具备以下方面的领导能力及素质:

1.社区民警应具备有效的沟通及宣传教育的能力。

有效的沟通是开展所有社区警务工作的基础,而公安宣传教育工作是社区警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方面的能力,社区民警可以起到联系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震慑犯罪的作用。社区民警要围绕社会治安防控治理工作,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对社区群众进行有关治安防控的知识、技术技能以及认识观念等基础性、导向性的宣传教育以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自觉性、积极性。

2.社区民警应具备激励他人、培养人才的能力。

相对于社区众多的居民和复杂的治安形势,单靠社区民警个人的能力是不够的。在我国,治安联防队、治保会等辅助警力一直是公安基础工作的依靠力量,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保安公司更为加强社会治安工作增添了新的力量,发掘发挥这些辅助警力的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促进警务主体与警务形式变革的重要途径。

3.社区民警应具备组织、指挥所辖社区进行治安防范的能力。

社区防范是社区民警的中心任务,民警应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地开展治安防范,以防控火灾、爆炸、灾害性事故和可防性案件为主,对社区治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安全防范目标,建立“人防、物防、技防”并举的防范体系,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创建安全文明社区。

4.社区民警应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及快速决策的能力。

社区民警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料,作为社区警务的领导者,社区民警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把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甄别,并且能对于社区里的一些小矛盾快速的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与此同时,社区警务作为预防和打击犯罪的最前沿,社区民警需要有快速决策的能力。面对犯罪嫌疑人,如何做出最好的判断并果断采取行动对于一些案件的侦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社区民警应具有快速学习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产生了巨大变化,对公安工作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为了确保社区民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培养社区民警的创新意识,启迪创新思维,不断提高人社区民警的创新能力,以开创之势迎接公安工作面临的挑战。社区民警应立足于实践工作,培养自我快速学习的能力,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理论,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面对工作。在工作中要勇于开拓进取,打破思维模式,永远保持学习的激情。

参考文献:

[1] Kenneth J.Peak ;Ronald W.Glensor.社区警务战略与实践[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篇8

年我区的宣传思想工作成效显著。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引起了的关注,公民道德月点评活动的经验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百千万”活动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三讲一树”活动受到了市委、市政府表彰,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重点报道了我区文化进社区的经验,其他许多单项工作也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我区宣传思想工作能取得这么多的成绩,充分说明了我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一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善打硬仗、能出精品的队伍。对于去年的宣传思想工作,区委、区政府是充分肯定的,全区上下也是认可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四大班子,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一大传统和优势,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利益而奋斗的强大武器,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一)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从国际形势上看,当前,各国之间以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凝聚力为基本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松过“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运用政治文化、商业文化、价值观等影响我们的意识形态,通过各种途径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从国内形势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的文化产品、文化资本、价值观念对人们思想领域冲击更加复杂多变。要解决这些既有紧迫性又具有战略性的问题,就必须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思想工作,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回答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提高认识中认清形势,在转变观念中与时俱进,在贯彻落实中开拓创新。

(二)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进一步统一全区干部群众思想的迫切需要。立足统一思想,着眼凝聚力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大、届三中全会精神,是今年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条主线,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必然带来思想意识上更深刻的变化,带来利益格局的更大调整,各种深层的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凸现出来。如何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如何把全区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大精神上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是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需要加强理论学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教育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需要加强理论宣传,使大精神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乡村广为传播,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需要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学习贯彻大精神的新举措、新气象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成果、新典型,把群众的热情调动起来、干劲鼓舞起来、信心激发出来,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意识更加自觉,文化需求日益增长,需求总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选择性越来越强,这不仅给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使得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活跃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经成为宣传思想战线当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二、围绕大局,找准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

我们区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宣传思想战线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素质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四以”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提高人的素质。结合当前实际,要突出抓好三个层次的素质教育。一是党员干部的素质教育。要按照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的原则,抓好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副科级以上干部的理论学习。要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党员干部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形势、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拓展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式的能力。二是城乡居民的素质教育。要不断拓宽居民素质教育的渠道和方式,着重抓好以市民教育学校、农民学校、基层党校等为阵地的集中教育,以“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公民道德月点评”等活动为载体的居民自我教育,以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和“全民学习日”活动为载体的学习教育,以群众性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寓教于乐教育,以劳动模范、文明市民、职业道德“双十佳”等评选活动为载体的典型教育,等等。三是外来人口的素质教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区的外来人口会越来越多。提高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抓环境营造。目前区的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要保持当前这种好的发展势头,不仅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扎实工作,还需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努力营造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良好环境。当前,除了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硬环境”以外,我们要努力营造好“四个软环境”。一是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区各行各业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以及实施扩大对外开放的各项举措,增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二是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积极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深入开展“为纳税人服务活动”和评议职能部门活动,规范行政审批制度,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三是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积极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通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设立外商投资中心等措施,从政策咨询、资金融通、人才开发、技术交流创新、信息共享、市场准入等方面,全力支持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四是以创建平安为载体,积极营造安定的法制环境。以治理“四乱”为重点,严肃查处侵犯企业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创造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

(三)抓文化强区。经过文物专家50多年的考古发掘,已经证明我市在3600年前就是国都,是商代的第一个国都,是中国古都之首,而商城遗址的大部分就在我们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区有3600年的悠久历史。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文物遗存是其沧桑变迁的历史见证,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是城市之根。城市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文化的积淀和发展;城市的兴衰,归根结底还是以文化论输赢。目前很多同志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包括一些领导干部,讲旧城改造的多,讲开发保护的少。主要原因是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不知道这件事对我们我市市来讲所蕴藏的巨大效益,这个效益既包括社会效益,也包括经济效益。市委、市政府对纪念我市商都3600年高度重视,准备投资5亿元实施商城遗址保护工程,并举办商都3600年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目的是想通过挖掘历史,弘扬历史文化,打造城市形象,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加快经济的发展。对于我们区来讲,也要以此为契机,搞好我们的文化强区建设。希望大家都要高度重视这个事情。我们既要配合市里搞好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又要结合我区实际,精心策划一些影响大、效果好、群众参与广泛的活动,要把区的历史文化品牌推出去,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打响,使区成为投资的热点、旅游的热点。要通过大力弘扬和宣传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切实增强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把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的热情凝聚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上来。

三、加强领导,努力开创我区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一)要提高重视程度。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党的一条重要原则和制度,必须牢牢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宣传思想工作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深入调查研究,经常听取汇报,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使宣传思想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把宣传和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加大投入,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和物质保障。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重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体现在经费投入上,有的单位一年投入几十万,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而有的单位连订一份党报党刊的钱都不肯花,这就不是真正的重

篇9

根据浙委办〔20__〕79号文件和甬党办〔20__〕2号文件精神,狠抓司法所的组织建设,基础建设、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司法所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推进依法治理、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一)结合我区实际,健全完善组织机构。及时向区领导汇报上级关于司法所建设的指示精神,与有关单位积极协调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具体方案和措施,经过各方努力,先后出台北区委办﹝20__﹞2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意见》和北区编办﹝20__﹞27号《关于江北区基层司法所机构设置等事宜的通知》,全区八个司法所全部明确为派驻所,统一挂牌为江北区司法局××所。司法所继续实行司法行政机关与镇(街道)双重管理的体制。坚持在街道党工委(镇党委)、办事处(镇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运用街道(镇)综治工作中心平台,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二)理顺工作职责,坚持司法行政编制专管专用。按照省市两级要求,管好用好司法行政编制,实行专编专用。北区编办﹝20__﹞27号《关于江北区基层司法所机构设置等事宜的通知》,全区司法行政专项编制人员15名,明确要求落实到各司法所任职。司法所司法行政专项编制人员的任免、调动和录用须征求司法局的意见,确保人员配置稳定。区司法局按照职责要求,突出抓好对司法行政专项编制人员的管理和培养使用。

(三)加强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步伐。街道党工委(镇党委)、办事处(镇政府)以“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高度重视司法所基础建设,将司法所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投入,目前全区司法所共有办公用房38间,面积995米,配有电脑24台,打(复)印机9台,传真机8台,按照《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三类标准的要求,全区司法所达标率为87%。在硬件基本达到了规范化建设要求的同时,各司法所也加强了软件建设,健全和完善了各类规章制度,台账内容丰富标准,墙上公示规范。

(四)努力提高队伍素质,积极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按照有关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注重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工作指导等方式,引导和教育司法所工作人员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今年组织了司法所长参加了市局在绍兴党校的培训,系统学习了司法所建设、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有关法律法规。利用司法所长例会时机,对司法所的工作进行讲评指导。此外,还对司法所有关人员进行数据统计、信息报道、人民调解协议书制作等的培训。保证了各司法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使司法所成为基层“调处纠纷的阵地,法制宣传的课堂,安置帮教的渠道,法律援助的桥梁”。

二、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新发展

随着我区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各种利益格局也进行了调整,社会管理中的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因此,从年初开始就深入基层调研,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经过上下共同努力,今年人民调解有了新突破、新提高。

(一)健全网络体系,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积极抓好百人以上企业调委会建设。今年上半年,在慈城镇进行百人企业建立调委会工作的试点,现有的52家百人企业全部建立了调委会,6月中旬在慈城召开了总结交流大会,在全区推开了百人企业建调委会的工作序幕。截止10月底,全区215家百人以上企业,建调委会的已达131家,占总数的60.93%。二是积极吸纳外来人员参与调委会工作。目前全区吸纳进调委会的有135家,人员达163名;所有街道(镇)建立了外来人员联络员制度,吸

纳人员40名,这对于及时了解、掌握、调解外来人员的情况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积极研究制定成立人民调解联合调委会方案。经过各级努力,联合调委的建立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目前,全区已建人民调解组织285个,从街道(镇)到社区(村),从企业到院校,逐步形成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区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二)加强教育培训,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人民调解员队伍的素质是人民调解工作质量、效果以及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是按照“明确分工,按级培训”的原则,全区各级通过各种形式逐级开展业务培训。十月份区局组织了一次全区街道(镇)、社区调委会主任的业务培训,参加人员160人,进行了人民调解文书制作、准确把握治保(调解)工作新趋势、新特点,筑牢基层稳定防线等课的教育培训。二是各街道(镇)对社区村、企业人民调解员也安排了相应的培训。还通过走出去观摩学习,请进来指导培训,抓典型模范引路等不同形式来提高培训效果,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三是结合法院民事案件庭审,组织街道人民调解员参加旁听,让调解干部了解审理案件的程序和方法,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从而进一步规范矛盾纠纷的调解。

(三)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矛盾纠纷排调进一步加强。一是坚持每月和重大节假日的排查制度。各调委会按排查方案走居(村)入户,广泛收集情况;重大节假日和奥运期期间,根据局的通知要求,集中力量,有针对性的开展排查,对排查出的情况及时上报。二是加强对“热点” 和“难点”问题的排查。在我区大开发、大建设的背景下,对土地征用、村务财务民主化管理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 而可能引发的问题,主动参与,提前排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三是及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对排查出的问题,积极进行调解。基本做到排查数据准,纠纷原因清,调处工作快,化解力度大;截止10月底全区一般民间纠纷排查1425起,调处成功1401起,成功率98.3%;重大疑难纠纷和社会不安定因排查42起,成功调处35起,没有调处成功的都落实了防范措施;避免民转开刑案件3起。

(四)全面推行奖励机制,人民调解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为深化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功能,提高基层调处矛盾纠纷的积极性,今年6月份区政府出台了《江北区基层调处矛盾纠纷奖励办法》,区司法局根据区政府的《办法》,制订了《江北区基层调处矛盾纠纷奖励考核实施细则》。通过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激发了人民调解工作整体活力,激活了广大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大量矛盾在基层及萌芽状态得到了成功化解。从各地人民调解月报数据看,实施前每月为百件余点,实施后第一季达到了月均150件,近期两月每月为230件左右,上升数据非常明显。并且,为进一步提高各级调委会工作的积极性,区还将出台《江北区街道(镇)、社区(村)人民调解工作绩效考核办法》,专门用于对街道(镇)、社区(村)调委会的奖励。努力实现“小纠纷不出社区(村),大纠纷不出街道(镇)”的工作目标。白沙街道还根据区里的奖励政策,规定了对人民调解员调处矛盾纠纷街道实行同等的奖励。

三、夯实基础,不断提高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水平

认真落实省市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司法所建设意见》精神,以浙江省司法行政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范为目标,夯实基础,不断提高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水平。

1、以各级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司法所建设意见为契机,积极协调基层党委、政府对司法所的投入,全面加强基层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办公用房,改善办公条件,巩固司法行政工作的前沿阵地。

2、随着司法所由街道(镇)的内设机构,转为司法局的派驻所,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逐步清理司法行政编制,理顺关系,落实定编定人定位。

3、结合司法所的性质、职责,任务的加强,以新的高度和起点,完善司法所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年度考核制度、廉洁自律制度、档案管理、目标管理制度,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新的司法所管理机制。

4、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引导司法所创造性地开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

四、开拓创新,全面落实区第五次人民调解工作会议精神

认真落实省市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区第五次全区人民调解工作会议要求,强化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功能创新和手段创新,不断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向纵深发展。

1、健全组织,不断拓展人民调解领域和触角。完善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组织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外来人口聚居区、大型商贸市场、消费者协会等纠纷多发的特定区域和行业建立调解组织,努力形成区、街道(镇)、社区(村)、行业协会四级“大调解”网络体系。

篇10

一、以健全组织机构为契机,不断提高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水平

根据浙委办〔〕79号文件和甬党办〔〕2号文件精神,狠抓司法所的组织建设,基础建设、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司法所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推进依法治理、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一)结合我区实际,健全完善组织机构。及时向区领导汇报上级关于司法所建设的指示精神,与有关单位积极协调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具体方案和措施,经过各方努力,先后出台北区委办﹝﹞2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意见》和北区编办﹝﹞27号《关于江北区基层司法所机构设置等事宜的通知》,全区八个司法所全部明确为派驻所,统一挂牌为江北区司法局所。司法所继续实行司法行政机关与镇(街道)双重管理的体制。坚持在街道党工委(镇党委)、办事处(镇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运用街道(镇)综治工作中心平台,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二)理顺工作职责,坚持司法行政编制专管专用。按照省市两级要求,管好用好司法行政编制,实行专编专用。北区编办﹝﹞27号《关于江北区基层司法所机构设置等事宜的通知》,全区司法行政专项编制人员15名,明确要求落实到各司法所任职。司法所司法行政专项编制人员的任免、调动和录用须征求司法局的意见,确保人员配置稳定。区司法局按照职责要求,突出抓好对司法行政专项编制人员的管理和培养使用。

(三)加强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步伐。街道党工委(镇党委)、办事处(镇政府)以“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高度重视司法所基础建设,将司法所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投入,目前全区司法所共有办公用房38间,面积995米,配有电脑24台,打(复)印机9台,传真机8台,按照《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三类标准的要求,全区司法所达标率为87%。在硬件基本达到了规范化建设要求的同时,各司法所也加强了软件建设,健全和完善了各类规章制度,台账内容丰富标准,墙上公示规范。

(四)努力提高队伍素质,积极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按照有关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注重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工作指导等方式,引导和教育司法所工作人员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今年组织了司法所长参加了市局在绍兴党校的培训,系统学习了司法所建设、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有关法律法规。利用司法所长例会时机,对司法所的工作进行讲评指导。此外,还对司法所有关人员进行数据统计、信息报道、人民调解协议书制作等的培训。保证了各司法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使司法所成为基层“调处纠纷的阵地,法制宣传的课堂,安置帮教的渠道,法律援助的桥梁”。

二、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新发展

随着我区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各种利益格局也进行了调整,社会管理中的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因此,从年初开始就深入基层调研,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经过上下共同努力,今年人民调解有了新突破、新提高。

(一)健全网络体系,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积极抓好百人以上企业调委会建设。今年上半年,在慈城镇进行百人企业建立调委会工作的试点,现有的52家百人企业全部建立了调委会,6月中旬在慈城召开了总结交流大会,在全区推开了百人企业建调委会的工作序幕。截止10月底,全区215家百人以上企业,建调委会的已达131家,占总数的60.93%。二是积极吸纳外来人员参与调委会工作。目前全区吸纳进调委会的有135家,人员达163名;所有街道(镇)建立了外来人员联络员制度,吸纳人员40名,这对于及时了解、掌握、调解外来人员的情况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积极研究制定成立人民调解联合调委会方案。经过各级努力,联合调委的建立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目前,全区已建人民调解组织285个,从街道(镇)到社区(村),从企业到院校,逐步形成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区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二)加强教育培训,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的素质是人民调解工作质量、效果以及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是按照“明确分工,按级培训”的原则,全区各级通过各种形式逐级开展业务培训。十月份区局组织了一次全区 街道(镇)、社区调委会主任的业务培训,参加人员160人,进行了人民调解文书制作、准确把握治保(调解)工作新趋势、新特点,筑牢基层稳定防线等课的教育培训。二是各街道(镇)对社区村、企业人民调解员也安排了相应的培训。还通过走出去观摩学习,请进来指导培训,抓典型模范引路等不同形式来提高培训效果,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三是结合法院民事案件庭审,组织街道人民调解员参加旁听,让调解干部了解审理案件的程序和方法,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从而进一步规范矛盾纠纷的调解。

(三)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矛盾纠纷排调进一步加强。一是坚持每月和重大节假日的排查制度。各调委会按排查方案走居(村)入户,广泛收集情况;重大节假日和奥运期期间,根据局的通知要求,集中力量,有针对性的开展排查,对排查出的情况及时上报。二是加强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排查。在我区大开发、大建设的背景下,对土地征用、村务财务民主化管理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而可能引发的问题,主动参与,提前排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三是及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对排查出的问题,积极进行调解。基本做到排查数据准,纠纷原因清,调处工作快,化解力度大;截止10月底全区一般民间纠纷排查1425起,调处成功1401起,成功率98.3%;重大疑难纠纷和社会不安定因排查42起,成功调处35起,没有调处成功的都落实了防范措施;避免民转开刑案件3起。

(四)全面推行奖励机制,人民调解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为深化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功能,提高基层调处矛盾纠纷的积极性,今年6月份区政府出台了《江北区基层调处矛盾纠纷奖励办法》,区司法局根据区政府的《办法》,制订了《江北区基层调处矛盾纠纷奖励考核实施细则》。通过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激发了人民调解工作整体活力,激活了广大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大量矛盾在基层及萌芽状态得到了成功化解。从各地人民调解月报数据看,实施前每月为百件余点,实施后第一季达到了月均150件,近期两月每月为230件左右,上升数据非常明显。并且,为进一步提高各级调委会工作的积极性,区还将出台《江北区街道(镇)、社区(村)人民调解工作绩效考核办法》,专门用于对街道(镇)、社区(村)调委会的奖励。努力实现“小纠纷不出社区(村),大纠纷不出街道(镇)”的工作目标。白沙街道还根据区里的奖励政策,规定了对人民调解员调处矛盾纠纷街道实行同等的奖励。

三、夯实基础,不断提高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水平

认真落实省市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司法所建设意见》精神,以浙江省司法行政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范为目标,夯实基础,不断提高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水平。

1、以各级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司法所建设意见为契机,积极协调基层党委、政府对司法所的投入,全面加强基层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办公用房,改善办公条件,巩固司法行政工作的前沿阵地。

2、随着司法所由街道(镇)的内设机构,转为司法局的派驻所,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逐步清理司法行政编制,理顺关系,落实定编定人定位。

3、结合司法所的性质、职责,任务的加强,以新的高度和起点,完善司法所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年度考核制度、廉洁自律制度、档案管理、目标管理制度,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新的司法所管理机制。

4、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引导司法所创造性地开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

四、开拓创新,全面落实区第五次人民调解工作会议精神

认真落实省市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区第五次全区人民调解工作会议要求,强化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功能创新和手段创新,不断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向纵深发展。

1、健全组织,不断拓展人民调解领域和触角。完善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组织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外来人口聚居区、大型商贸市场、消费者协会等纠纷多发的特定区域和行业建立调解组织,努力形成区、街道(镇)、社区(村)、行业协会四级“大调解”网络体系。

篇11

一、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做好新形势下的消防工作,消防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营造加快发展的和谐环境至关重要。去年以来,发生各类火灾386起,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余万元。火灾事故的频繁发生,充分暴露出一些地方和单位消防安全防控体系薄弱,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消防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消防设施建设滞后,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消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定期分析消防安全形势,及时研究部署消防工作,把消防安全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全力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扎实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

持续开展专项治理,紧紧盯住人员密集、高层地下、易燃易爆等高危场所。认真排查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严厉打击消防违法行为。对城乡结合部、三合一”家庭宾馆、娱乐场所等消防安全薄弱环节,公安、消防、安监、文化、工商等部门要联合开展大规模清查整治,严防小场所发生大火灾。隐患险于明火,排查整治火灾隐患这个问题上,态度一定要坚决,敢于较真碰硬,该关的关、该停的停,绝不手软、绝不含糊。各级各有关单位要当好消防部门的坚强后盾,旗帜鲜明地支持消防部门依法履职、严格执法,绝不允许以任何理由妨碍、干扰、影响消防执法。要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整治,做到督办一起,整改一起,不留后患,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火灾事故。

三、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同步规划建设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通信和消防站,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一步到位;着力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将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分步有序实施;高度重视消防车辆装备建设,尤其要加强扑救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特殊场所火灾的装备配置。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加强农村和社区消防工作,依托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委会、派出所,健全基层消防工作机构,实行“网格化”管理,防止基层消防工作失控漏管;强化社会单位主体责任和“四个能力”建设,提高消防安全自主管理水平。增强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狠抓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让群众更为直观地了解火灾的危险性和危害性,系统掌握消防安全常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消防安全、重视消防安全的浓厚氛围。

篇12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魏迎宁9月12日在北京CBD国际论坛上提出,我国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要求建设城镇和农村相衔接的养老保障体系。利益格局调整决定了不同人群在社会财富分配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必然对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将养老保障体系扩大到城镇新居民,就是要把靠土地养老、靠家庭养老的城市新居民也要纳入到养老保障体系中来,并且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

全面推进新形势下

市县政府行政复议工作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郜风涛9月29日在全国市县政府行政复议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以贯彻落实《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为契机,全面推进新形势下的市县政府行政复议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今年10月底以前对所属市县的行政复议工作状况安排一次专项检查。年底前,力争完成国务院法制办行政复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逾4500万城乡居民已享受低保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超过4500万城乡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包括2236.2万城镇居民和2311万农村贫困人口。我国对农村的低保投入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央对农村低保的支持力度将会逐年加大。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地级以上城市有278个,市辖区789个,全国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18000个,比2005年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深圳事业单位改革:

着眼“去机关化”

深圳市政府近日公布了5项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方案,以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在完成公众质询后,改革方案将正式推出。此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借鉴香港以及国外社会管理的先进经验,推行法定机构试点,依法设立相关机构;事业单位普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理事会、管理层、职工大会相互独立、相互制衡;财政供给方式从过去的“养人”转变为“养事”,对于可由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将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完成;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逐步实现事业单位职级制,推行职员制。

成都市探索以承包地、

宅基地换社保

成都市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在全市范围内不同区、县(市)探索多种形式的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模式,形成了各自的做法和特点。一是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换社保,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二是成都市温江区推行“双放弃”换社保,鼓励农民向城镇集中的模式。三是成都市在全市范围内,对征地农转非人员实行的“土地换保障、退费进社保、政府给补贴、纳入养老医疗社会保险”的模式。四是成都市锦江区探索实行的“工业进园区、农业进基地、住宅进社区”的发展都市观光农业,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农业发展道路的模式。

广西南宁市把非公有制单位纳入医疗互助范围

从2007年起,南宁市把私营、民营、合资等非公有制企业纳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医疗互助范围;凡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的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可参加大病医疗互助,职工或退休人员每年多交纳100多元,患大病最高可报销20多万元。

浙江省推行

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工作

为有效降低养殖能繁母猪的风险,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确保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浙江省下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工作,按照农户自愿参保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原则,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框架下,建立全省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制度。工作在通知下发之日起2个月内完成,最迟不超过10月31日。

重庆市成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