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2-08-29 16:57: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校内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校内工作经验总结

篇1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上级禁毒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面向全民、突出重点、形式多样、注重生产工作总结实效”的工作方针,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禁毒预防暨外流贩毒重点整治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禁毒意识,努力营造浓厚的禁毒舆论氛围,推动我镇禁毒斗争的深入开展,为创建“四无”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内容

(一)禁毒办:

(1)每月同“在册吸毒人员”“重点关注人员”,电访一遍,随时掌握情况。

(2)走访慰问镇上困难吸毒人员家庭,确保吸毒人员家属思想稳定,让吸毒人员家庭感受到政府和社会大家庭对他们的关心。

(3)与“在册吸毒人员”、“重点关注人员”,进行谈话教育,从心理上进行疏导,从而充分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性,加强戒毒的决心。

(二)派出所:

(1)在观音中学、观音一小、二小、阳光小学准备一堂“禁毒”有关知识的法治讲座。

(2)加大辖区内的治安巡逻,确保禁毒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与外地的派出所的衔接,及时掌握外流贩毒的情况,确保我镇在2018年取消警示。

(三)学校:

(1)撰写“一封家书”,主要介绍的危害、《禁毒法》等相关知识。特别是有外务工人员的家庭。

(2)每个班开展一次主题为“禁毒”的班会,让学生认识到的危害。

(3)“LED”循环播放“禁毒”相关的标语,校内的广播也应在休息时间播放“禁毒”相关的知识。

(四)各村(社区)

(1)各村和社区应组织开一次党员会,集中收看一次有关“禁毒”警示片(如《凤凰花开》)。

(2)利用“”、“党课”、“党员活动日”“农民夜校”做常态化宣讲“禁毒”知识。

(3)同“在册吸毒人员”、“重点关注人员”每月取得电话联系一次,掌握基本情况。

(4)再次排查高危人员。

以上工作内容均要求在9月30日之前完成。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广泛深入地开展禁毒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禁毒意识和抵制能力,关系到禁毒人民战争的成效,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各单位、各村(社区)要充分认识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的重要性,精心组织、广泛发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禁毒宣传预防教育工作。

篇2

(二)为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有利的条件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运用校企合作模式能够让高校了解到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而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将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人才为目标,对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改变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通过对企业运营的分析,将与企业有关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审计、企业战略管理等相关的知识和实践加入到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基于企业需求角度创新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培养具有综合性能力素质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二、校企合作模式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的路径选择分析

(一)建立企业和高校合作交流的平台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主体共同参与,因此要在企业和高校之间建立一个平等、便利的信息交流沟通平台,为相关合作工作的开展和细节的商定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校企合作委员会是最常见的平台,通过这个委员会将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桥梁。学校开业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获得经济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和改革的资料,对相关经济管理教学项目的优化,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掌握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企业要为高校提供真实的经济管理教学案例,选拔优秀的企业人才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提供雄厚的实践经验传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育。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前景,为企业的宣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校企合作模式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将企业引入到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制定过程中,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作为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切入点。高校要根据企业经济管理岗位职责、岗位能力要求等作为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校企双方通过沟通交流制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课程、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而且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夯实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经济管理教学应当对高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积极的整合,结合企业工作实际情况,建设校内经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基地教学背景、企业仿真环境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要体现出经济管理教学的实践操作、工作体验等功能。同时,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需要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实训环境,要派专人负责学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联合培训,促使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四)建立综合性专业教师队伍首先,高校需要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要建设一支理论知识能力强、实践操作能力高的经济管理教学队伍,高校教师可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通过挂职、短期学习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对经济管理专业内容进行改进,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能够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充分的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供科学的指导。其次,企业可以选拔一批优秀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到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将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总结作为教学案例提供给学生。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建设一支综合性的教学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好地更专业的指导。

篇3

教育科研资源涵盖广泛,可以是前人的成果,也可以是自己的经验总结;可以是校内图书室中的书籍、报刊,也可以是网络上的繁杂信息;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本身。笔者曾走访和调查了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80余所,从物质层面看,这些学校的教育研究资源内容不可谓不丰富,种类不可谓不齐全,设施不可谓不完善,可是从实效性上看,真可谓是整合不充分,挖掘不彻底,利用不到位。教师面对排列齐整的书报架无从下手,对大量的音像资料和调研数据也找不到共同特征,抓不住共性规律,而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更是摸不清头绪。

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可按照自己适应的分类方式对资源整合分类,注重平时的积累和整理,注意收集和记录自己及他人闪光的思想碎片。

方法多、运用少

教育科研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面向被研究者的行动研究,也有关注教师自身的教育叙事研究;有总结经验、理论探讨的定性研究,也有通过图表数据统计分析的定量研究;有观察法,也有文献法;有访谈法,也有问卷法。每一种研究方法都在长期的教育科研过程中显示出了其独有的优势,但是科研方法单一化也逐渐成为解决教育科研问题的瓶颈,制约着中小学教科研的发展。

教师们往往只钟情于一种或少数几种方法,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但往往是在研究过程中明明看出了问题却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找不到一个直接的、有效的、根本的解决办法,阻碍了教科研的前进。目前我国大部分教师运用较多的是对现象的观察,对问题的描述,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却在更深层次上忽略了教科研的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这里突出强调教师对于事实描述、经验总结等定性研究运用的泛泛,并不是全盘否定观察法或坚决排斥描述方法,一味地推行问卷法或盲目地崇拜实验法,而是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基于学校,从问题出发,面向不同的研究对象,注重定性、定量相结合,感性、理性相交叉,描述、推理相补充,观察、分析相支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多种科研方法,使科研成果同时具有可读性、科学性、规范性、前瞻性和时代性,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从本原上有效解决教育疑难或预见性地对潜在的问题敲响警钟,防微杜渐。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说:“研究方法只有综合运用,才有效力。”

课题多、研究少

现在各个中小学不论是示范校还是一般校,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或多或少地承担了一些不同级别的课题,有条件的学校甚至还设立了以学校命名的校级课题和项目,教师也因此分了一杯羹,“被科研”了一把。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一下课题的产生和发展,课题应该来源于问题,是基于问题的课题研究,同时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是一个真问题,并且一旦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就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研究完成后得出的结论或产生的成果能够使学校工作、教师行为和学生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这样的课题才有价值。很多教师不了解课题情况,不了解自身能力,不了解研究对象,却盲目地参与课题或申报立项,最终导致课题成果质量不高,甚至不能按时结题。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搞研究;二是很多中小学教师自身并不具备进行科研的能力及条件。这一方面要求学校管理者要给予教师进行科研的宽松政策,“请进来,送出去”,加强教师科研培训,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从事科研活动;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立于实践,用于实践,尽快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素质。

成果多、转化少

每到年终,中小学的年终总结或评优申报材料中都会有一连串让人振奋的数字,教科研部分自然也是其中的闪光点,可是我们能从中得到多少“干货”呢,又有多少可以带来学校教育质量的改善,教师行为的改变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呢,教师在申请课题、撰写论文、总结成果的时候是否着眼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为促进中小学教科研成果转化,学校要定期开展成果汇报会和推广会,使课题、研究、成果不再神秘;支持成果转化,给予一定财力和时间保障;出台相关制度,定期检查转化效果并提出改进策略。教师要始终以成果的最终转化为衡量标准;要坚持读书学习,阅读教科研论文和书籍,充分理解和消化其中的本质,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再外显为能够解决问题的具体时间方法和手段。

篇4

为了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基本目标,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融入到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笔者根据在学校内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一些实际的教学案例,对在技工院校内推行结合型教育模式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结合型教学模式的含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即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授一些基础性知识,根据学生基本的学习情况,制订出一些有效的课外学习计划,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结合型教学模式是将传统三步骤学习法转换成六步骤学习法,即转变为提出问题―学生探索联系―回答问题―示范讲解答疑―纠正错误、巩固提高等五个阶段,以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结合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1.提出问题阶段

教师要对学生提问:一些关键的篮球技术要领,如篮球的关键技术是什么?此时,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的答案可能比较多,如:配合、传球、运球等。或者让学生思考投篮的方式,以及如何进行投篮更容易得分等问题。

2.学生探索联系阶段

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练习,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对于篮球运动而言,需要找出最佳的投篮时间与投篮点。而后,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对自己的答案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同时,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谊不断增加。

3.回答问题阶段

教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篮球运动中,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有:对罚球线、篮圈正面以及45?角的认识。对于女生,需要将手举到胸前投篮,而男生则是将球举过肩投篮。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示范讲解答疑阶段

教师需对整个投篮过程进行讲解,将每个动作进行示范,以便让学生完全明白动作要领,从而使运动技能不断提高。

5.纠正错误、巩固提高阶段

教师提供平台,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清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错误,并且在练习巩固中提高运动技能。比如,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投篮的方法、关键性动作、如何进行投篮以及投篮角度等,让学生进行比对,然后在运动中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巩固提高投篮命中率。

三、结合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总结

笔者将结合型教学模式应用于2013届技校学生,经过实践后,对于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了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全校学生进行期末短跑测试中,整体合格率较上几届学生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如男生千米跑步的及格率得到提升。二是在出勤率方面,与往届学生相比,体育课出勤率明显提高。三是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更为活跃,结合型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实施结合型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教师根据课程改革的主题内容,用新颖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代替这部分传统的、通俗化的问题,使学生整体思维更为活跃。教师根据实际特点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使整个教学过程丰富,也可以将一些与实际联系密切的问题渗入其中。

二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套完整的篮球动作。对于篮球,学生掌握一套完整的动作技巧是做好篮球运动的关键,教师应当根据实际的动作对整个运动过程做出适当的调整。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兴趣小游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篇5

“教学工厂”( Teaching Factory)是南洋理工学院在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将两者紧密融合,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型工厂。 这种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工作不依赖于企业界,在校内即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项目非独立法人,承担的项目经费由学院支出,盈利归学院所有。学院的设施设备布局合理,便于教学,便于生产,便于设施更新,便于校企衔接。“教学工厂”以学院为本位,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既不象学校的实验室,也不象企业的工厂,是企业的真实设备、场景在学校的再现。

“教学工厂”的特性:“教学工厂”的环境与企业环境一样。南洋理工学院的使命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学院资源、专才、创意及创新能力来支持企业之发展需求,以支持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学院不惜投入巨额资金把工厂目前使用的先进的机器设备装进实验室,让学生去学习,去操作,并能生产出合格产品。“教学工厂”的设施设备非常先进,主要靠学院购买,也有企业免费赠送,而且随市场的变化,设施设备更新换代也快,需要学院大量的投入。“教学工厂”、项目部(中心)办公室、经理办公室、学生课堂等连在一起,便于项目设计开发。“教学工厂”的教师是教师也是工程师。学院招聘的教师不仅要有大学以上学历,而且要具备5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具有项目开发能力。这些教师不仅带来了他们的学识,带来了他们的工作经验,而且带来了企业的人事关系,带来了企业项目。正是有了这些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才保证了“教学工厂”企业项目教学的实施。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提出了“终身学习、无货架寿命”的组织(企业)文化,使教师能力多元化,以适应新领域及多岗位的工作需求,实现了教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工厂”根据企业用人岗位需要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并随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修正。南洋理工学院采用“教学工厂”的理念来编制课程,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第一学年为专业基础课,第二学年为专业课加学期项目,第三学年为专向课加学期项目(企业实习+毕业项目),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实践的要求,第三学年分为两组交叉进行。学生在这些学期项目中必须想方设法解决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磨炼的机会,学院的老师也能从中获得企业界科技需求动向。

“教学工厂”对IT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

建立公共实训基地是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供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培训为出发点,不但担负职业教育,而且肩负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重任。我国各地区基本都建立了公共实训基地,有的是独立机构,有的是和技师学院融合在一起。IT公共实训基地是公共实训基地中的一部分,主要培养IT行业的高技能人才。

首先是课程体系的改革,基地可以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员开发不同的课程,课程体系要与企业的实际接轨,所以课程开发,一是要满足当地IT行业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信息科技发展需求,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划开发专业、设置培训课程。二是要满足IT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开发课程时第一件事就是做市场调研,了解IT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情况,然后成立有企业人员参与的专业课程开发小组,实施专业课程开发。三是课程开发工作完成后,要提请有IT企业资深人士参与的课程指导委员会论证、报请上级部门批准。这些措施保证了培训课程内容能够满足IT企业岗位需求,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在课程实施之后,还要定期研讨,随时根据信息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修正。

其次是通过项目开发学生的潜能,在企业和科学界,项目指的是一种针对特定目标,不同的人或部门因需要紧密合作,依照慎密的计划,从事研究或设计,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作为IT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应该是实际的产品。项目可以分为毕业项目和学期项目、短期培训项目;而毕业项目可以分为企业创新项目和科研创新项目,科研创新项目又可以分为专利项目,竞赛项目,专能开发项目;学期项目可以是模拟企业项目。IT公共实训基地的项目开发顺序应该是先进行学期项目,开始可以先模拟企业项目进行开发,然后是技能竞赛,专能项目;毕业的时候完成企业项目。

教学模式可以借鉴“教学工厂”信息系的教学模式,即第一年学习基础课,让学生掌握宽口径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二年学习专业课并配合适量的模拟企业项目;第三年采用双行模式,即将学生分成两组,第三年第一学期第一组进行专项培训,第二组再分成两个小组,第一小组前半学期进行企业项目,第二小组前半学期去企业实习,到第二学期再将第一组和第二组调换,这样做的目的其一是保证教学资源的均衡配备,其二配合企业项目的开发,使学生毕业后就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建立IT公共实训基地信息科技创新中心,管理项目开发,部门项目协调和师资的引进和培训,由专人负责,类似南洋理工学院的项目经理。实训基地结合学院实情,可以抽调全系20%的信息系教师从事项目开发,项目开发必须要有学生参加,项目可以是学院项目,模拟企业项目,企业项目,企业项目经费由学院承担,研发的成果和收入归学院所有,定期输送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到IT企业的一线去工作学习,锻炼企业项目开发的能力,教师的薪酬由学院承担,不低于在学院工作标准。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培训,包括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包括世界先进的计算机资讯等。教师的引进可以参考南洋理工学院教师引进制度,学历不要太高,本科及以上就可以,但必须在IT企业工作4年以上,有一定的企业项目开发能力。

建立IT公共实训基地经验积累与分享系统,将IT工业案例,项目的知识产权,开发的过程,项目开发的经验总结,项目开发的源代码,教师外出学习的内容,资料,教学中的讲义,课件,教师下企业实习的工作经历等保存到经验积累与分享数据库中, 供教职员工和学生学习,同时也保证项目开发过程中资源的重复利用。

建立长期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将企业的项目引入IT公共实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提供免费的实施设备让IT企业的工程师进入校园研发自己的产品,但研发的过程中必须有学生和计算机专业老师参加,学生可以观摩或者但任项目工程师的助手,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研发能力,学生也能学到一技之长。

小 结

“教学工厂”理念在IT公共实训基地中的应用研究是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期间,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运用到我院IT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中,“教学工厂”是南洋理工学院的前任院长林靖东先生创立的,今天已经成为南洋理工学院最大的财富,也是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作者文采有限,不到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篇6

一、前言

目前,许多学校对教学督导机制的建立都十分重视,但由于众多原因,一些高校的督导机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导致教学督导的功能不能得到正常发挥 。这样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于高校教学督导机制工作进行新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工作经验总结中对教学督导机制的实际实施方略进行有利的探索。[1]

二、高校内部教学督导机制实施方略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特别是随着教学督导与经济进步、社会需求的联系更为紧密,使得新时期教学督导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督导的任务不再局限于对教师专业水平、课堂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进行检查、指导,而是更为广泛的延伸到对学校总体教学工作运行状况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监督、咨询以及对教风、学风、校风建设进行监督。要真正让这样的教学督导付诸实践,必须有良好的督导机制实施方略。下面即针对如何保证教学督导机制高效工作做出几点思考。

1.明确教学督导内容,建立长效督导机制

教学督导的内容纷繁复杂,涉及到学生、教师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也涉及到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以及一体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因此开展督导工作必须做到全面、细致,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督导内容的确定要根据不同的主体单位与特定的教学形式进行重点取舍,设计出与实际情况贴切的考核表格,进行公正客观的审定。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由此将其作为督导评价的可靠依据 。同时,需要认识到督导工作是一项稳定的常规工作,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的临时组织。因此,教学督导需要建设长效机制,使教学督导工作能够更加深入生活,让被督导者不再有对督导者的戒备心理,真正的让他们感受到督导服务的益处。[2]

2.健全督导工作制度,加强督导队伍建设

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督导工作制度,该制度应主要包括督导评估制度、督导档案管理办法、岗位责任制、教育督导规程、规范督导工作人员行为的工作守则等。健全督导工作制度,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完备性以及可检测性。

教育督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对督导人员的素质以及督导队伍结构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教学督导工作的实效与成败。首先,高校在选用督导工作人员时就需要设定严格的选拔条件,做到宁缺毋滥,坚持择优录取的原则。为保证教学督导能够深入到学科领域以确保其更加专业化,尤其要注重教学督导员在教学督导方面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其次,对于督导队伍的建设应该实行专兼结合、老中青结合的模式,实行任期责任制,使督导人员要十分明确各自的责任与权力,从而更有利于督导员做好为广大师生的服务工作。最后,要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对督导员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使督导员能够在学习与培训的过程中明确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动态,不断吸取高校教育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与信息。同时,督导员需要结合所学内容开展专题调研,使得督导行为能够更加符合学科专业建设与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着力将这支高效内部的教学督导队伍打造成为素质过硬、工作效率显著的行家队伍。

3.采用人性化的督导模式,注意督导的方式方法

教学督导工作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要进行换位思考,从被督导者的角度出发认真思考自己的工作行为。要尊重对教师渴望被他人认可、被社会肯定的心态,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去是实现自我价值 。督导工作应从原来的以监督、检查为主转变为以帮助、指导、鼓励为主,将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以提高其教学质量作为督导目的而不是仅仅去发现不合格教师并将其解雇。通过督导工作的开展,为教师的职业成长建立档案,从教师的专业、进修、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创新等各个方面记录教师的职业成长与发展状况,对教师的个性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与此同时,将教师的职业成长档案进行电子、网络化管理,以便于教师网上查阅、正视自己的职业成长过程,有利于其进一步提高其教学积极性。在新教师、年轻教师间开展“听课”观摩课进行互动,督导人员需要提前一个学期通知即将授课的教师,让其有充分的时间对下学期所要授课的内容进行精心准备,长时间的授课准备能够不断修炼与提升其业务水平。此外,通过这样的听课活动,能够为师生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避免首次接触时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

除此之外,还要讲究督导工作的方式方法,其中包括深入学生与教师内部的检查方式、与教师和学生个人进行沟通的方式以及对教师的评价和督导意见的反馈。督导人员要注意讲究沟通的艺术,使教师能够愉快地接受督导意见或建议,避免督导人员高高在上的错觉,从而使教师深入认识到督导工作的服务性。

三、总结

相信,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关于教学督导工作的努力与探索,以及各项方略与措施的认真落实,一个“以督促导,以导为主”的新型服务性教学督导机制作用下的教学管理新局面一定会实现。这无疑预示着高效的教学改革又向前迈出了光辉的一步,展开了一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教学领域取得重大进步的新篇章。与此同时,服务型的教学督导机制也最终会成为高效教学管理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也是高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和基本保障。因此,教学督导在整个高校教学管理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且意义十分重大。[3]

参考文献

[1]孙敏,谢露静,喻敏霞.高校内部建立教学督导机制的实践与探讨.《管理观察》.2010,9(5):94

篇7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139-02

经管类专业因其就业面广、开办成本相对较低而受到国内众多院校青睐。一些原来只开办理工科专业的职业学院,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增加也都开办了经管类专业。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的开办存在盲目上马、遍地开花现象,存在专业设置过急、新专业发展缓慢以及专业定位不准等问题。在工科类职业学院里,经管类专业因不是主体专业往往不受重视,学校投入较少;与经管类院校相比,其师资与实训条件相差甚远。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工科类职业院校经管类专业要在校内站稳脚跟,在国内众多经管类专业竞争中突围,就得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专业建设之路。笔者总结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总的专业建设思路应是先外延再内涵,以就业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校外顶岗实习为着力点,以专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以专业内涵建设为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本。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以高就业率为立身之本 纵观历史,事业成功者皆为顺应历史潮流者。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要发展,首先要分析国家形势和自身情况,明确任务。从国家形势看,十七大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就业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就业问题始终应作为职业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从经管类专业在工科职院面临的形势看:校内大多数教职工是理工科出身,甚至大部分学校本身是行业学校,对经管类专业不太了解,觉得工科专业技能性强,招生就业不愁,似乎没有必要开办经管类专业。从生源状况看,由于工科职院的校名带有鲜明的工科特色,报考者多冲着学校特色专业而来,传统的重理轻文的思想更加剧了经管类专业的压力。工科职院的经管类专业必须力抓就业问题,以高就业率来获得校内教职工认可和吸引优质生源,这也是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开办之初的首要任务。

将营销观念应用于就业工作 有些工科职院,全省一个行业只有一两所同类院校,与行业联系紧密的特色专业就业竞争相对较小。而经管类专业几乎所有职院都已开办,而且就业面广,批量用人的单位很少,联系就业单位难度较大。要提高就业率,需“走出去,引进来”,系部领导和教职工要转变观念,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将自己定位为推销员、业务员角色,实行“全员营销”。只是推销员通常推销的是公司产品,而教职工推销的是“毕业生”。应将4P营销理论(4P,即Product,Price,Promotion和Place)应用于就业工作,先作就业“市场调查”,进行对口就业单位和就业区域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带上名片和专业介绍资料,上门到各企业进行推介,暂时没有用人需求的也留下联系方式,以期日后有合作机会。同时应号召教职工联系同学、亲友,引进就业单位,介绍学生就业。在初期全面出击后,根据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再开始筛选就业单位,提高就业质量,逐步建立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进入“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更深入的校企合作阶段。

以校外顶岗实习为着力点

以校外实习弥补校内实训条件不足 工科职院在教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一般主要建设特色专业实训室,而缩减经管类专业实习实训投资,很多经管类专业开办之初是空手办学,实践课流于形式。在校内实习实训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只有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搭建校外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岗位实习、顶岗实习平台。校外顶岗实习既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显著提高,又可以让教师下企锻炼,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技能标准。校外实习表现好的学生可能会被企业留下直接就业,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有很大促进作用。

做好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点往往比较分散,管理难度大。应认真研究顶岗实习中的问题,作好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推行校外顶岗实习程序化管理:程序一是系部选择确定实习点。实习点的选择对整个顶岗实习任务能否圆满完成至关重要。管理混乱、员工素质差的实习单位会使学生很难适应,导致学生在实习中途“开小差”或与实习单位员工起冲突。如果学生都在一个实习点实习,看起来容易管理,其实同班学生容易因岗位安排问题起矛盾。所以,系部至少应确定两到三个管理较规范的实习单位供一个专业的学生挑选。程序二是学生顶岗实习意向调查。强制学生顶岗实习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实习前应对学生进行调查,征求学生意愿,在专业大部分学生愿意顶岗情况下,统计学生愿意去的地区和想从事的岗位。程序三是引进实习单位宣讲招聘。虽然是顶岗实习,也应让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程序四是签订实习协议,包括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协议书、学生顶岗实习申请书、承诺书和家长知情书。程序五是顶岗实习前的教育与动员。应将顶岗实习教育真正作为一门课程写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顶岗实习教育教材和实习指导书。程序六是顶岗实习的追踪与监控。应制定和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做好顶岗实习安排,制定出顶岗实习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明确顶岗实习中系部、专业教研室、专业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辅导员和实习点学生负责人各自职责,师生定期联系,做好工作记录。程序七是顶岗实习考核与总结表彰,学生在顶岗实习工作中要填写实习日志,撰写实习报告,由本校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进行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顶岗实习结束后,及时做好实习经验总结与交流,表彰优秀实习生和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从而,以严密的程序化管理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以专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

以专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加强对外交流 在提高就业率来确立校内地位,以顶岗实习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还应加强对外交流,以期在对手如云的经管类院校中占据一席之地。策略就是以专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让其他经管类院校或专业认识、了解自己。应选取师资队伍最强的项目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专业技能比赛,通过在比赛中崭露头角赢得关注。同时,应力争主办省级赛事、参加本省专业技能竞赛和技能状元比赛,首先在省内取得一定影响。

以专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在参加高层次技能竞赛、熟悉技能竞赛评比标准后,应在校内指导学生成立专业协会,开展一系列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如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竞赛、会计科目扑克大赛、营销案例大赛、商务谈判竞赛等。通过比赛,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做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对接。

以专业内涵建设为根

专业内涵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之根 开展校外顶岗实习、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算是专业的外延建设。高职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最终取决于专业内涵建设。做好专业内涵建设,才能大幅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才有可能扎实深入地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专业技能竞赛才能有更好的成绩。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就是专业的“产品”,“产品”契合社会要求,质量提高了,同其他“产品”相比才更有竞争力,才更容易“推销”。所以,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加强内涵建设,建设成为省级、国家级重点专业。

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内涵建设要以特色取胜 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加强专业建设也势在必行,但各院校、各专业的改革,应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和外部环境条件来组织实施。经管类专业绝不能看别的学校有什么就办什么,最忌战略定位不清晰、不准确。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招生规模相对而言不会很大,在专业就业面广的情况下教学难以面面俱到,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情况,以及院校依托的行业特点,进行专业定位,确定专业方向和特色。要把经管类专业的设置和本校的特色结合起来,不能照搬经管类职院的专业设置模式,也不要致力于发展专业齐全的经管学科体系,而应坚持重点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方针,对经管类专业设置进行合理布局,在坚持整体性的同时走特色发展道路。如建筑类职院会计系开设工程会计方向、工程造价方向等,可依托行业优势寻求实习就业渠道。要充分认识外界环境的作用,既要认清学校的层次,找准发展的方向,并充分体现出自身特色,又要认真研究市场周边环境,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政府、社会和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多方面争取各种发展资源。同时,要加强校际间合作的力度,增长见识,拓展思路,从而缩小和优势院校的差距。要善于总结提炼,丰富工学结合的内涵,使专业内涵建设以特色取胜。

以点带面做好专业内涵建设 专业内涵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这四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创办历史不长的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而言,可选取重点,以点带面促进专业内涵建设。首先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着课程体系的构建,因此,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改革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应首先解决的问题。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核心都是工学结合,但对于经管类专业而言,工作过程不太好明确划分,应探索各有特色的工学结合模式,如选取典型企业进行工作过程分析。其次是课程建设。经管类专业的课程建设应抛开本科重理论的模式,实实在在地到企业和同类院校进行专业调研,做好毕业生信息反馈,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提炼典型工作过程,提炼职业素质,来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确立核心课程,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三是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作好校内实训室规划,让实训室能各专业共用,不重复建设。要遵循“生产性”的原则,尽可能和生产实际相一致,如建设仿真、模拟、生产工艺型实训室。其四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考虑团队的职称、学历、年龄等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本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关键要素 教育要以人为本,而专业内涵建设的“本”在教师。要加快专业内涵建设,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没有先进的理念,就不会有好的思路。专业建设和改革同其他改革一样,会有阻力和困难,这需要从领导到教师都转变观念,并加强学习和实践。特别是广大教师,专业的各项建设,如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师资队伍既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者。经管类专业的中青年教师多来自普通本科院校,没有或很少接触生产实际,实践能力较弱,很难在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和开发行动导向的课程,难以开展“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因此,加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将校外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室建设与教师技能培训相结合,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并广泛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工作,是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鼓励、引导教师教研、科研一体化 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内涵建设要以特色取胜,须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这就必须发挥教师的开拓创新精神。应鼓励、引导教师自觉学习职业教育理念,多参加对外交流,了解职业教育先进教学方法,吸收其他职院专业建设经验。在专业建设中善于思考,不断发现和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将专业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下企业锻炼中遇到的企业技术难题申报成科研项目,从教学研究中发现科研热点,以科研推动教研,使教研和科研一体化发展,形成专业内涵建设的特色。

总之,提高就业率可以提高专业地位,吸引生源;校外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竞赛获奖证书能使学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三者都可以带动专业内涵建设。同时,专业内涵建设是根,专业内涵建设好,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而更好地推动实习、技能竞赛和就业。工科职院经管类专业应始终以就业工作为中心,以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确立校内地位,以校外顶岗实习和专业技能竞赛加强校企合作和对外交流,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最终回归“根”“本”,做好专业内涵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力争将弱势专业建设成重点专业。

参考文献:

[1]李永刚.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OL].(2011-06-27).省略/jy/zt/zyjn/rdjj/200806/t20080627_

504996722.html.

[2]解瑞红.对理工类高校发展人文专业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探索,2010,(11).

[3]梅爱冰,严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育[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4]梅爱冰.高职就业工作中的“营销策略”[J].职业技术,2009,(3).

篇8

作者简介:谌莉(1975-),女,湖南益阳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动力系,副教授,工程师。(广西 南宁 53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编号:2010JGA182)“立足广西,辐射东盟的发电厂运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88-03

2010年5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承接了第一个海外培训项目――越南某自备热电厂的岗前培训。本次培训受广西第一安装公司委托,由我院根据受培方的要求组织、策划和实施。

此次培训的目的是使受培方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岗位的基本技能,为该厂的生产试运做准备。因此在培训准备期间,我们随广西第一安装公司的生产技术人员多次进入越南的生产现场,与受培方的生产技术人员进行充分沟通,了解生产现场的生产安装进度及生产准备人员的基本情况(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在经过充分地调研之后,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完成教材编写15册,为培训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受培人员的专业基础及该自备电厂的实际情况,将培训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培训,第二部分为现场实习,第三部分为热电机组的仿真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锅炉运行及管理、汽机运行及管理、电气运行及管理、辅机运行及管理、煤气站运行及管理等理论课程、下厂实习及12MW循环流化床仿真机组运行。

2010年7月顺利地完成该培训项目,受到委托方及受培方的高度评价,体现了我院在电力类培训项目上的优势。通过此次培训积累了海外培训项目的一些经验,引发了对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一些思考,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开展与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交流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在此次涉外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电力行业的职业特点,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前期的准备,培训过程中的监督及培训考核制度,同时注重为外籍学员提供生活上便利,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保证整个培训顺利地展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培训工作。

一、认真准备,精心组织,确保培训的顺利开展

在师资力量上,我院拥有强大且专业的培训团队,有着多年的办学历史,在热能动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及运行专业教学上有着雄厚的师资及实训资源。由具有丰富现场工作经验并熟知电力生产准备人员培训规律的双师担当该培训教学总负责人,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及教授担当培训讲师,通过较长时间的充分准备,完成了前期课件制作、培训教材的编订以及培训考核的出题工作。

同时为保证此次涉外培训的效果,我们提前半年启动了翻译的培训工作。由于培训的内容涉及到的基本上是电力类专业英语,因此我们首先对翻译进行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主要是一些专业术语的讲解,在越文与中文对接不了的时候,我们将英文作为另外一种沟通方式,保证了翻译的准确性。之后组织教材编写人员与翻译一起进行教材的翻译工作,在教材翻译的过程中,翻译的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以后教学的同声翻译中翻译都能较好的把授课老师的内容传递给越南学员。

此外,为了做好此次培训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的服务管理工作,我们还专门编写了培训班《学员指南》,为学员的培训学习、生活提供了帮助和指导。同时,为使学员的人身安全有所保障,在学员入境前还购买了相关保险,保证其在中国学习待得安心、放心。

二、理论教学贯彻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原则,保证学员学有所获

由于越南本土热能动力专业稀缺,本次来培训的27名学员中,没有一人的专业是与热动相关的,也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他们对热电厂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建设单位交付的相关技术资料、图纸及设备说明上。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首先对学员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强化。

在培训开始之初,对学员进行了考试摸底,以便授课老师进一步精确掌握学员的专业基础,从而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学员工作岗位的不同,将学员分别安排在锅炉、汽机、电气、辅机、煤气站五个班级里,实行小班上课。在教学方法上,讲师采取了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并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将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贯穿到教学实施过程中,令学员受益匪浅。

三、下厂实习有计划性、针对性,达到预期实习目的

(1)热电厂岗位的培训人员在田阳县广西银海发电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岗位认识实训。首先结合学员自身工作的运行区域,对学员的实习岗位、实习时间进行了不同的设置与安排,分批次进入现场进行学习。

实习期间,由当天运行值班师傅对岗指导学员实习,对现场的设备进行巡检,对运行参数进行记录。学员们均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能主动向师傅提出各种问题,虚心向师傅请教;师傅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能认真耐心地指导学员,与学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实习按计划顺利开展,圆满完成了此次实习任务。

(2)煤气站岗位的培训人员在德保县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岗位认识实训。实习期间前两天主要进行“四级安全教育”及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组织管理、生产情况介绍,使学员了解安全规程,掌握安全措施。跟班实习教学均能按每岗配一名技术人员,会同当班的班长作为主讲老师,通过现场讲解、现场操作观摩、现场技术分析会和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生产技能的学习。期间分别安排由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分析、答疑会及主题为两票三制和岗位职责管理的专题讲座。之后组织由企业厂长、生产相关车间(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管理经验交流会。多方面、多形式的学习使学员巩固、加强和拓宽了运行管理知识,提高了运行技能,如期完成培训计划,确保了其效果。

四、仿真特色教学,彰显行业特点,教学效果突出

12MW循环流化床机组仿真机培训是本次越南林同培训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学员们可以通过机组的仿真操作去了解和熟悉热电厂生产的整个过程:从厂用电的倒送到辅助系统的投运,到锅炉点火、汽轮机冲转、发电机并网接带负荷,锅炉压火、机组停运及机组的事故处理。这对于本次之前从未接触过热电厂运行岗位的学员来说是获取相关职业技能和经验的最有效的手段。

在学习中,学员们对仿真操作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经过了理论培训及下厂实习等环节后,仿真培训更凸显了其教学效果,这也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学员们不仅从仿真机组运行中获取了循环硫化床机组运行的操作技能,同时在整个机组的运行中还能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各自岗位的岗位职责,各岗位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生产试运中开展工作。

五、生活管理细心周到,为学员培训提供后勤保障

(1)饮食方面,考虑到卫生问题,我们安排学员在校内食堂就餐,并保证菜色丰富,营养均衡。此外还适时听取学员饮食习惯方面的建议,对饮食作出适当调整,学员整体反映饮食条件比在本国内好。

(2)住宿方面,为确保学员的人身安全,我们派遣两名保卫人员对学员所住宾馆进行安全巡逻。同时,负责生活管理的老师每晚10点都会对学员进行点名。

(3)为了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在校期间,学院组织了一次南宁夜景游,并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由各组翻译老师带领学员到南宁市各景点进行游玩,真正做到劳逸结合;在广西银海发电有限公司实习期间,厂方还安排厂部行政管理干部与学员举行了一场足球友谊比赛,加深了中越人民的感情与友谊。

(4)由于热电厂学员此次来华的签证办的是短期签证,需要在广西为他们办理续签,后勤保障组的老师及时到当地派出所办理学员的暂住证,并向教育厅、区政府外事办申请17名学员的访问批文,使本次培训得以顺利进行。

六、经验总结

总结此次培训,学员通过理论培训提高了专业的理论水平;通过下厂实习加强学员对热电厂及煤气站工作环境、工作岗位、性质及运行管理的认识;通过仿真学习使学员能在虚拟的热电厂运行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行操作有效地结合,提高了学员们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

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

(1)个别学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够强,因病请假不能正常参加学习,影响了学习效果;(2)某些学员不能及时调整角色、摆正心态,致使出现急躁心理而好高骛远;(3)实习过程中,由于所在厂里的机组运行正常,设备缺陷异常较少,因此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学员无法在厂里观摩到电厂机组的启动和停运操作(当然这些知识在仿真机培训中得到加强),学习的重点主要是在机组的正常运行调整,参数记录及设备的巡回检查,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经验需要在今后的生产试运中进一步积累。

通过此次培训项目的实践,可以知道,若想成功的实施一个涉外的职业培训项目,需做到以下几点:

(1)项目的前期需开展广泛的调研、做好完整的项目策划;

篇9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实践技能,仅仅凭显性知识的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来实现。顶岗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学期间与企业、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顶岗实习这门课程又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顶岗实习的教学活动的实施场地不在学校,学校的教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学生处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使得这项教学工作的管理变得非常复杂,而且效率不高。如何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确保顶岗实习各项任务按质按量的完成,是目前高职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有不少高职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了有关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管理的研究,但研究成果主要还是局限在制度管理的大框架内。

一、顶岗实习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管理主要是制度管理模式。全国每所高职院校都制定了相当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形成了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整体性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包括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书、教师实践教学指导工作规范、安全管理制度等。这种管理模式在制度上是完善的,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根据调研,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工作难度大

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信息传递困难,同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在实习单位,管理主要由实习单位负责,学校基本上处于遥控管理状态,这样,往往会出现学校与实习单位脱节现象。例如顶岗实习工作单位变更申请,学生往往是先斩后奏,给管理带来很多麻烦。再如实习过程中,需要传递学生的信息和文档,由于受学生获取相关信息和文档渠道的限制,传递非常麻烦。尤其是部分学生责任心不强,教师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相关工作,同时学生容易养成懒惰、依赖的职业工作习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发了专门的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

(二)重视程度不够高

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还是倾向于将课堂传授知识作为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任务,而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学生找到了工作,不需要什么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企业、实习情况及实习效果不闻不问,很少到顶岗实习企业进行现场指导。

(三)考核标准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内容分为实习纪律、实习内容、实习报告等几个方面。程序是首先学生自我评价,然后学校指导教师参考企业指导人员的意见综合打分。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合理,考虑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但实际上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人员沟通很少甚至不沟通,导致考核方式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

二、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专门的顶岗实习网络教学平台。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17个专业均建立了顶岗实习网络课程,具体功能如下:

(一)总体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网络课程平台查看消息、新闻,提交月结,提交更换实习单位申请等资料;可以给教师、同学发信息、在线交流等;指导教师可以查看信息、新闻,监控学生实习情况,批阅月结,发送或者回复学生信息、申请;网络课程管理者可以信息、新闻、管理本班学生的实习、就业资料,监控学生实习情况。

(二)模块功能

1、顶岗实习工作计划提交平台

要求学生在到达顶岗实习单位后,要在企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照本专业实习指导书要求,在一周内完成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并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给学校指导教师。工作计划至少包括各阶段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结束后应该形成的工作效果。教师在一周内必须与学生沟通交流,完善工作计划,形成切实可行工作计划,作为学生实习结束后考核的依据。

2、月结提交平台

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与记录,要求学生每一个月上交一份月结,月结至少包括学生的实习地点、单位与岗位,实习内容,工作经验总结,是否达到实习计划预期目标,下一月的工作计划。

3、实习单位更换申请平台

学生调换实习单位的审批程序,学生在向实习单位提交辞职申请前,需先向学校指导教师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向实习单位提出辞职申请。严禁“先斩后奏”,对于不履行手续的学生予以通报处理,通过网络课程使每一个学生明白制度的严肃性。

4、教师与学生交流平台

包括及时通知、公告、自由意见的论坛和方便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的平台。要求教师在一个工作日内必须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

5、顶岗实习考核平台

方便校外指导教师查看学生实结报告,保证报告的真实客观性,杜绝学生抄袭,真正参与到学生考核当中,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避免传统考核方式中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价考核互相脱节的弊端。

三、顶岗实习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管理方便有效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交流方便及时,能够随时掌握学生工作状况,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可以准确掌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单位,杜绝私自更换实习单位的情况。

(二)总结报告客观真实

学生将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经验体会等整理成一份技术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必须与实习月结的内容相一致,使得学生必须认真总结实习期间的工作岗位、体会,从而避免传统顶岗实习考核中月结与总结报告同时上交,造假抄袭严重的现象。

(三)生产实践密切结合

学校教师通过批阅月结以及实习报告能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等,有利于教师更加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动态,积累实践教学素材。

虽然我们开发了顶岗实习网络教学平台,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他也有自身的缺点。因此我们还要积极配合实习单位工作,加强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表现情况、工作完成情况等。同时,教师要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巡回检查,与企业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不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中不足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峰,张岸杨.基于三层体系结构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04).

[2]罗金梅,罗恩华.高等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026-02

一、前言

随着大学扩招,我国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2014年本科毕业生数量达700多万,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引人关注。一方面,应届毕业生就业难,难以找到理想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专业对口、技能突出的毕业生,高校向用人单位输入人才的渠道不通畅,用人单位出现用人难的现象。本文从该现状入手,从毕业生职业胜任能力角度对高校会计本科实践教学进行分析,反思现阶段会计本科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探索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增强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效果,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参考。

二、会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

会计是门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学科,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在实践中熟练地进行操作。本文选取应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求职过程中的现状。

(一)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用人单位对财务岗位设置了笔试环节。财务与营销、技术等其他岗位不同,财务必须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来展开工作。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问卷访谈,我们得知用人单位要求应聘人员掌握的财务知识是每个会计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也是日后工作中经常碰到的常识性知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笔试环节成绩很不理想,被用人单位淘汰。可以看出,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会计基本技能缺乏。

(二)应用技能薄弱

笔试中不仅考核专业知识,还考核一些应用技能,比如办公软件,特别是excel的使用,以及财务软件的使用技能。这主要是考察毕业生的平时积累,是否接触或者使用这些软件、是否熟练掌握常用功能、是否能应用于实际,为完成日常工作提供便利。但是,从获取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毕业生这方面的应用技能相对薄弱,很多毕业生对常用的软件了解甚少,对常用功能也不能准确使用,使得用人单位对此类应聘者并不青睐。

(三)面试技巧不足

有些用人单位没有设置笔试环节,通过层层的面试环节选拔其最满意的人才。用人单位常用的面试方式分为集体面试和个体面试两种,不同的面试方式有不同的面试技巧,毕业生常常由于面试经验不足,面试时太紧张等原因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很多毕业生海投海捞,没有针对性地进行认真准备就参加面试,从而给面试官带来随意散漫、态度不好、准备不充分的第一印象,导致面试结果不理想。

会计本科毕业生存在种种的就业现状引起了大家对会计本科实践教学进一步优化的思考和讨论。

三、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不足

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令人堪忧,为解决该状况,必须深入分析会计本科生四年的实践教学,反思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缺陷。

(一)会计本科教学的目标制定与社会就业现状无法完全地契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也需要做出改变,与时俱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校的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较为模糊,多是对管理方面能力的培养,由此忽略了大学生就业应从基层做起的事实。基层工作对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知识要求比较高,对于管理知识方面,学生在毕业后几年内都难以得到发挥,极有可能被遗忘。

(二)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实践教学尚未形成系统化

从毕业生求职过程来看,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应用技能,而这些应用技能是在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的。会计本科实践教学是一个有效提升学生应用技能的平台,如学生在校内的上机实习。但是,目前教师的教学重点依旧放在理论学习上,实践教学尚未系统化,且实践教学考核标准的不完善也导致无法形成约束力,使得实践课程多流于形式。根据毕业生反映,校内实习有数量、没质量、实习任务重的现象导致学生常常为了完成任务而忽略了经验总结,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实质性的收获。

(三)针对会计学生的就业能力没有重点培养,各个学科的教学重视度有待商榷

高校会计专业针对会计学生的就业能力没有重点指导和培养,抑或是就业能力指导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除了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外,其他课程如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理应得到重视,这些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熟悉企业的整体财务运作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却忽略了这些课程的教学。

(四)基地建设和财务软件的运用不够完善

由于学校缺乏经验和指导,实习基地建设无从下手,校企联系不够紧密,很多学校没有条件组织实习活动且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实习机会,学生的实习效果不佳。同时,随着企业对会计人才办公软件运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校对财务软件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导致学生对于办公软件和财务软件的运用不够熟练,毕业后进入企业后出现无法快速上手或是操作不熟悉的现象,使得企业后期需要花费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精力。

会计本科毕业生在就业中普遍存在的职业能力缺陷现象,充分折射出了高校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不足。

四、优化的措施

认识到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不足,为更好地促进毕业生就业,学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毕业生能在将来严峻就业形式中占据优势地位。

(一)制定明确的目标

福建省高校的培养目标都大同小异,各大高校要想取得突破,应该体现出侧重点。培养全能的人才与名牌大学毕业生比起来缺乏优势,各大高校会计专业应该把会计本科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使得学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有较好的解决方法,那么会计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将有所提升。

(二)增加实践机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或是利用学校的财务处等发展校内外的实践平台

目前,就福建农林大学为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局限于校内实习平台,上机操作实验课程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得不到真正的思考和体验,故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是有必要的。

另外,随着企业对学生的办公软件运用能力越来越看重,学校应重视会计本科学生对办公软件的操作,加大培训力度以保证学生能真正熟悉掌握。利用学校的财务处,安排会计学生在固定时间内到校计划财务处实习,对学生来说不仅能够了解会计工作性质和流程,对于正确树立就业观和就业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与校外的企业、事业单位合作,构建稳定的实习基地,拓宽实践渠道,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既锻炼了学生自身能力,又为企业减轻一定的培训负担。

(三)改善实践教学任务量,制定适应的考核标准

上机操作实践课程中的许多案例存在一定的重复性,造成了学生缺乏思考,为了赶进度而在后期敷衍了事的情况。因此应适当调整实践任务和时间的分配,并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例如,可以通过课堂作业来取代实习报告;适当缩短实训时间;挑选重点案例进行练习,并在实践课程前进行一定的辅导和讲解;对实践课程进行考核以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任务。

(四)倡导系统化、个性化的教学及案例教学

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鼓励系统化、个性化的教学。例如,改变课堂上仍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模式,布置案例作业,学生组队完成作业后向全班同学作汇报,以老师和学生共同考核的模式来带动学生积极调整身份,主动学习;进行问题式的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接受知识,形成良好的互动;倡导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提早接触真实的会计实务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对理论的应用能力。而在实践教学设备方面,学校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引用3D效果的趣味性软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提高对关于财务知识比赛的重视度

紧张刺激的比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调查中发现,很多毕业生虽然都参加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知识竞赛,但参赛过程中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而无法及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学校应该鼓励会计学生参加财务知识比赛,并在赛前做专门的辅导,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巩固和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对财务系统运作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六)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篇11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08年资助项目《水利类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成果(关于批准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2008]53号,项目编号:0837035,主持人:李前杰)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国发35号)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1]。这一规定符合职业教育完整体现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有利于造就高职高专学生全面人格发展。

本文结合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实际,研究学生顶岗实习的含义、顶岗实习的意义、顶岗实习的管理模式与组织、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以及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通过对顶岗实习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旨在对今后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1、顶岗实习内涵

1.1、顶岗实习的含义

顶岗实习最早是在2006年5月,河北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实施的“顶岗实习”工程,旨在破解农村教育“人才荒”,实现师范院校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统一。后来发展到了全国的高等院校,从师范类扩展到了各类高等职业教育。

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实习基地从事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生产实践活动[3]。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生产性工作,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学到相关工作经验,还可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在顶岗实习期间,参加实习的学生仍是学校的在校生,只是教学形式和教学场所发生了变化。

1.2、顶岗实习的意义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2]。目前,我国各类高职院校运用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其意义归纳为:①顶岗实习促使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办好高职教育;②促使学校强化了师资力量,建立了实习指导教师库;③促使企业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较稳固的劳动者;④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自身能力;⑤促使学生边学技术、边获工资,实现了提前就业;⑥促使院校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得以提高,社会声誉得以提升。

因此顶岗实习实现了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赢局面,是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3]。

2、顶岗实习管理实践

2.1、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与组织

2.1.1、建立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正确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3]。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在长达半年的实习时间里,学校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顶岗实习很容易失去有效监控,形成"放羊"现象,难以实现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为此,我院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企业等"多方联动"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养成、职业纪律约束和技术安全等多方面进行有效监控,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保证了顶岗实习的质量,缩短了学生的就业准备期。图1为我院顶岗实习的具体管理模式。

2.1.2、顶岗实习的组织

顶岗实习组织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院与企业共同参与、周密筹划和准备,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并设计相关管理制度,才能保证顶岗实习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我院将顶岗实习工作划分为前期计划准备工作、中期过程管理与控制、后期考核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由多个工作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相应质量标准和责任人,才使顶岗实习有条不紊的进行,达到实习的教学目的。

2.2、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

2.2.1、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的意义

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学生顶岗实习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富有成效,建立健全和遵守《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学生完成顶岗实习的保障。在我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中规范了各方的职责,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能持续改进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机制,为参与三方提供指导,保证了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2.2、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我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分析,其主要内容归纳为"六个明确,一个签订"。

"六个明确"是指:①明确了顶岗实习的意义和要求;②明确了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和活动方式;③明确了顶岗实习的课程体系和学分体系设置;④明确了"行校企"三方执行主体的主要职责;⑤明确了各参与者的主要职责;⑥明确了顶岗实习分"五步"走的实施程序过程。

"一个签订"是指顶岗实习协议的签订。包括:《毕业生顶岗实习提前离校申请书》、《毕业生顶岗实习安全承诺书》、《毕业生顶岗实习教学承诺书》,以及学院、企事业单位、学生三方签订的《顶岗实习协议书》。

明确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权责,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实习工作的管理,确保实习质量,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2.3、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及应用

2.3.1、远程管理平台开发背景

目前,职业院校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通常是由实习干事、顶岗实习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通过巡查、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了解一些宏观的情况,然后将信息进行手工数据统计上报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再落实解决。这样一来,数据信息少、中间环节多,导致沟通不畅,学生的实际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院系管理部门难以对顶岗实习实行质量监控,有时甚至与学生失去联系,致使学生顶岗实习缺乏过程管理,实习质量不高。

我院顶岗实习缺失过程管理,就其原因,一方面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互动模式,导致企业难于真正参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学生实习点多、面散的现状,学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甚至造成从实习点流失。我院开发的学生顶岗实习远程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顶岗实习管理瓶颈问题。

2.3.2、远程管理平台功能简介

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由我院与至善在线教育联合研发,不仅能满足学生实习信息记录的传统功能,还能实现学生动态跟踪、教师工作考核、远程教学辅导、即时数据汇总等更高级功能;同时本平台还能实现实习单位评价数据共享、实习学生数据共享、各学校数据横向比较等完全超越传统管理的功能,便于管理者掌控全局。

平台功能图形解如图2。

2.3.3、远程管理平台应用

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紧紧围绕学生,通过平台来促进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联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生产性职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如图3所示。管理平台包括:学生管理模块、校内指导教师管理模块、辅导员管理模块、校外指导教师管理模块、校内职能部门管理模块。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了各模块相关人员的职责,如"校内指导教师、辅导员必须定期登录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至少每周登录1 次,每个月不少于6次)"等。

3、结束语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方式,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高职高专学生管理的瓶颈。建立以行业为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融入的"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建设校内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网络,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等措施,将为顶岗实习的管理创造出良好的平台,将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12

一、高度重视,机构健全

学校的公共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对于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我校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将其列入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校长孙传贵同志任组长,副校长刘友铁同志和黄汉军同志任副组长,学校行政办、教育处、教务处、总务处、保卫处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小组成员。学校还设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由唐欢同志具体负责。学校定期召开工作专题会议,全面落实应急管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制,校长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切实承担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学校还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中学关于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中学学生春游秋游活动预案》、《****中学师生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中学预防传染病工作预案》、《****中学学生急病、重病预案》、《****中学消防安全应急预案》、《****中学地震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措施。通过建章立制,保障了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教育为先,以防为主

应急管理是安全工作的最后一道“保险阀”。经验表明:当我们真正启动应急管理预案的时候,安全早已经离我们很远了。因此,我校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教育为先,以防为主,在努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完善各种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构建平安、健康、和谐校园”。

(一)师生共同参与,注重安全教育的普遍性

师生共同参与,形成构建和谐校园的合力是安全教育的基础。我校长年聘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座,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消防、地震、食品安全,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应急管理措施;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消防或着地震疏散演习;工会和团委定期组织全体师生参加应急管理知识的竞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在全校营造一种“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安全防范氛围,提高全体师生面对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当机决断能力,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二)安全教育进课堂,注重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安全教育进课堂,营造构建和谐校园的氛围是安全教育的保证。我校长期坚持安全教育“进课堂”,利用学校资源的本身优势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一方面,学校利用政治课和各种选修课,适当地增加安全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以主题班会、队会、团会的形式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这既有助于我校课程改革的进步,又丰富了我校校园文化生活,还把安全教育落到了实处,让学生受益非浅。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安全教育的特殊性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构建和谐校园的机制是安全教育的重点。孩子的心理问题日益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不断的校园暴力和安全问题升级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校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烦恼,帮助学生快乐成长。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配备了两名专门从事心理辅导的心理学教师,添置了心理健康辅导器材和仪器,组织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互助小组等学生社团,定期组织各种报告专题的心理知识讲座,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辅导网站。5年来,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一共组织讲座70余次,接受学生咨询千余次,成为学生信任、依赖的爱心港湾和学生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四)开展周末活动,注重安全教育的多样性

开展周末活动,创新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路是安全教育的亮点。做为寄宿制的学校,周末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点,很容易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一个弱点。如何开展周末的生活和学习,把学生引向积极健康的轨道,并促使学生在自律自觉中成材,这是摆在学校及全体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经过不断地探索,利用学科知识节、校园兴趣小组等形式,逐渐丰富了周末留校学生的在校生活,变过去一味的“堵”和“防”为现在的“引”和“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引”,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充实自己,学生可以去图书馆自学,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聆听各种知识讲座,这既有利于知识的扩展,又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放”就是大胆让学生自己动起来,真正释放学生的全部压力,让学生唱响自己的主旋律,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主角。本学期,我校成功举办了语文和英语的学科知识文化节,时间就定在周末,这不但让留校的学生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还吸引了不少本地学生周末也不愿意回家,从教育处的日常记录显示,周末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各种违规违纪明显减少。

三、完善设施,保障物资

根据上级主管单位的指示和要求,我校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在应急管理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抓全体师生的安全教育这一软措施,又抓学校各项安全保卫物资设施这一硬措施。我校坚持内外兼修,软硬皆施,双管齐下,逐步完善,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已经具备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良好能力,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学校由刘友铁副校长主管应急管理的物资设施工作,保卫科、总务处的负责同志,定期对学校外部环境、内部设施进行认真的清理整顿,与公安、交警、工商、文化部门及当地村、组综合治理小组联系,清理整顿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如摊担、摩的、违规经营的商店等等。对周边流动人员进行摸底排查,杜绝一切安全隐患。每月对校内学生公寓、教师公寓、教学楼、信息楼、实验楼、食堂、图书馆、楼道的水电线路进行一次排查,消防设施每月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卫科、总务处分别每周召开一次例会,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卫科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巡逻队24小时轮流值班巡逻,确保校园内外稳定平安。为了确保应急管理物资设施到位,学校按时更换水枪水带,并补充灭火器60个,新装防盗窗125个、防盗门20张。到期灭火器按时换粉,有安全隐患的水电线路进行了整改和维修。20****年,学校再次加大对综合治理工作的投入,安装了校内外电子监控系统,严格把好安全关。四年来,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共投入100余万元。

同时,学校坚持在整改中进步,主动联系上级主管单位的领导、专家到校检查和指导工作,通过专家的眼睛来看问题,通过专家的建议来促进自己的进步,通过这样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再发现问题、再整改,学校应急管理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四、加强管理,积极应对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我校师生人数逐渐递增,目前已有在校师生4400余人,这对我校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变化,我校积极拓展应急管理新思路,寻求应急管理新方法,力求把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抓重点时段,抓重点位置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实行的是全日制封闭式管理。在晚就寝、午休、第八节活动课、周末和长假的重要时间段内,学校加大力度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晚就寝的时候,班主任、年级组长和教育处值班人员都会准时下到各间寝室;本学期,学校实行午休静校措施以来,在年级组、教育处、行政值班老师的通力配合下,成绩斐然;活动课,教育处、年级组、体育组和医务室都安排有专人值班,专人负责;周末,学校已经形成并完善了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学校围墙、校门和贵重物品存放处这些重要位置,学校设立专岗专人,并加强检查和监督的力度。

(二)坚持有章可循,依法办事

学校完善各类应急预案10余个,通过建章立制,明晰责任,做到有章可循,依法办事。学校完善了意外灾害的应急预案,通过各种地震、消防疏散演习做到有条不紊;完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集会安全等应急预案,严格各道程序,在细节上发现问题,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控制疾病传染上,学校组织医务人员和相关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和相关法令的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