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征文范文

时间:2022-11-25 18:15: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普征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普征文

篇1

科普征文:探秘喷泉 关于科学,我就像一个刚从妈妈肚子里出生的婴儿看神秘世界一样,充满了陌生和好奇。

每当夜幕降临,我都会陪妈妈去唐苑酒家附近散步。因为酒店前面那迷人的喷泉把我吸引住了。每次经过我都忍不住用手去触摸那一条条从地而起,又从天而降的“白线”,那感觉暖暖的,很舒服。每每看到这神奇的喷泉,我都会百思不得其解:这么美丽的喷泉是怎么形成的呢?

去年暑假,我从同学那借来一本《探秘天气》的书。真幸运,这本书里有关于喷泉的小实验,原来喷泉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我兴奋极了,决定做一次小喷泉实验。于是我开始准备材料:一个大大的盛汤的盆子、一个汽水瓶、一根吸管、一块橡皮泥、一壶开水和一瓶番茄酱。一切准备就绪,我就迫不及待的做起实验来:首先把一勺番茄酱倒入汽水瓶内,再加半瓶自来水搅拌成红色,用橡皮泥把瓶口封死,然后,在橡皮泥上插入吸管,最后把瓶子放进盛有开水的盆子中。等了一会儿,红色的水从吸管里一涌而出,我欣喜万分,正当我准备把这喜讯告诉妈妈时,谁知那红色的水只冲了几下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只顺着瓶子向下流。我失望极了!难道是番茄酱出了问题?我取出放大镜仔细观察起来,我发现汽水瓶中的水里有许多小颗粒。我想:可能是这些颗粒阻挡了水的冲力,使水喷不出来。于是,我决定再重新做一次实验,这次我把番茄酱改成红墨水。果然汽水瓶里喷出一条条优美的抛物线。我成功了!我高兴得一蹦三丈高······

在这神奇的科学世界里,我终于成了开始走路的小孩,我一定要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成为神秘莫测的科学世界里真正的主人!!!

篇2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节约,从点滴做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同学们,当你们吃着碗里香喷喷的米饭时,你们是否想到了这诱人的粮食从哪儿来的呢?

有一次吃饭,我感到饭菜很不好吃,刚进嘴里就吐了出来,弄得满地满桌子都是掉落的饭菜。爸爸见了,很是生气,质问我说:“菲菲,你知道我们碗里的饭菜从哪儿来的吗?”“从田地里种出来的呗。”我满不在乎地说。“难道你不知道这粮食是农民伯伯历尽辛苦才种出来的吗?”我摇摇头。于是,爸爸决定周末带着我去农村,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爸爸带我来到了农村的田地里,我看到一位五十多岁的老爷爷在拿着锄头吃力地锄草,汗流浃背,衣服已经湿透了,喘不过气来。我想:农民伯伯真是辛苦啊!能在这样的天气下干如此劳累的活儿,真不容易呀!老爷爷把杂草清理得那么干净,再看看他那双长期劳作的手,早已成了黑黝黝的,结满了厚厚的老茧,这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粮食真的来之不易啊!对自己以往浪费粮食的行为我倍感愧疚。

篇3

    二、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编写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简单化”“生活化”,造成实质上教科书的“繁、难”、缺少知识铺垫我们知道新课改倡导融知识与生活中,倡导教材的“生活化”。这种对教学方式、知识生成过程的要求却被片面而简单的呈现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中。思想政治课中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其理论性强、内在联系的逻辑性强,学生本来就难理解,而新教材中对很多这样理论性逻辑性强的基本知识做简单的处理,简单的抽出“条、点”呈现在教材中。虽达到了形式上的简单,但却破坏的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使知识点之间的跳跃性增大,缺少过度和铺垫,再加上新教材中各框题的独立性和跳跃性,这实质上是形式上的简单造成事实上的繁和难。这就使得学生对知识无法透彻理解,教师上课时必须对这些基本理论做大量的补充。2?教材知识体系不够清晰,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逻辑性按理说来,各框题内容之间应该有其严密的逻辑性,但教材中却出现了很多的混乱。比如《经济生活》第一课中,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放在一般等价物概念后面讲,这种安排不够严谨。从知识的逻辑线索看,应该是: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两种基本属性———商品交换的发展———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三、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篇4

关键词:教材资源;思想政治课堂;情境;重难点

进入新课改之后,《经济生活》教材的内容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有大量的资料呈现。但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更愿意用自己找的材料,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笔者听过很多这样的课,往往在喧哗热闹的课堂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推敲与深思的“问题”。例如,选材是否合适,材料呈现方式如何取舍,提问方式是否恰当,与知识点的联结是否契合等等,当然还包括由于材料呈现之后可能带给学生的负面作用。而教材中的许多材料都是经过众多专家精挑细选、反复推敲后才最后定夺的。从这个角度讲,如果可以巧妙利用课文原有的材料与表述,那么既可以省时省力,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利用情境,整合知识

在《货币的基本职能》这一目题中,有这样一段材料: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问题:为什么“摔坏”的是商品所有者?摔坏是什么意思?那么商品所有者如何让自己不摔坏?

这个案例中对“摔坏”做了抽象的理解。而商品所有者被“摔坏”的意思学生也通过“商品―货币”这一过程的想象能很好地理解,即商品被大量积压,商品所有者的资金链可能发生断裂而导致可能破产的境地。至此,摔坏也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接下来的问题是最关键的,商品所有者如何才能使自己不被

摔坏?这里就涉及“商品―货币”过程的顺利完成,即把商品顺利地卖出去。而作为商品所有者要做到这点,就必须生产适销对路的商

品,在这里就可以把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整合

进来。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但作为商品的所有者和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作为商品所有者想要完成“商品―货币”这惊人的一跃,顺利地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把商品的质量(使用价值)提高上去,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使用价值的需求,让其心甘情愿地付出与商品价值相应的钱,而商品所有者也可以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

二、设置情境,突破难点

在《价值决定价格》这一目题中,“专家点评”中提到:

商品是劳动产品,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因而它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换句话说,衡量商品的价值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越长,生产出来的东西就越贵。此时设计一个情境,比如生产一双鞋子,甲乙丙三个人分别用2、4、6个小时来生产一双一样的鞋

子,那么哪双最贵?按照“劳动时间越长的东西越贵”这句话,最贵的鞋子应该是丙生产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三双鞋子应该是一样贵的。

问题:应该如何来界定劳动时间?

这个案例中很简单地呈现了现实生活和思想感觉相矛盾的地方,在这个矛盾口,学生可以找到突破口,即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才是真正的“劳动时间”即价值量,而某一个生产者的劳动时间属于个别劳动时间,接下来理解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也显得顺理成章。通过这样一个很简单的情境,学生很轻松直观地掌握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这一难点。

三、“质疑”教材,掌握重点

在《价值决定价格》这一目题的最后,教材是这样表述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

容。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问题:照理说,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在这个表述中,为什么两者恰恰是“矛盾”的?如何理解等价交换?

按照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格与价值相等才是等价交换,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却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教材所呈现的图表中,只有9个点是完全相等的,用数学的逻辑来说,一条线上有无数个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恰恰与基本内容相“矛盾”。

此时,适时引入等价交换的表述: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时涨时落,但从较长一段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

等价交换不是指每一次交换都必须等价,还包括“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交换。因为受到供求关系因素的影响,价格经常会出现波动,但从长远来看,价格与价值仍然相符。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是不相符的。通过此次质疑,学生再一次复习了前面学习的内容: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并且深刻理解“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恰恰就很好地表现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形式与内容是相一致的。

篇5

选取2013年6~12月普通外科病房实施手术的患者50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52.3岁,男38例,女12例。患病的情况大致可分为:胃癌16例,直肠癌12例,急性胰腺炎2例,结肠癌12例,胆道结石8例。实验过程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则选择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再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提出循证问题

结合临床上普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如患者术后饮食情况、术后并发症、伤口疼痛、健康教育及患者心理状态等,提出实验中需要循证的问题。

1.2.2寻找循证实证

依据所提出的术后并发症、伤口疼痛及术后饮食等问题,查阅有关的文献和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对所需要循证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方案。

1.2.3实施护理循证

按照所制定的循证护理方案的实施步骤对患者进行护理,从而达到缓解患者恐惧焦虑心理、减少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等目的。

1.2.3.1合理饮食护理

一般患者手术后,胃肠消化功能较弱,因此应根据医嘱给予合理的饮食护理,禁食结束后根据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饮食等。

1.2.3.2适当的心理辅导

术前患者会对即将实施的手术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术后又会因为疼痛而情绪焦躁。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尝试与患者多进行交流,耐心引导安慰,以缓解患者不良的情绪。

1.2.3.3正确的药物治疗

对于无痛及微痛患者可以不给予或遵医嘱给予适当止痛药物,对于其他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遵照医嘱及疼痛程度合理给予患者疼痛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给患者带去的痛苦与不良情绪。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比组4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实验组则未出现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此次实验研究中,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组则是采用普通常规的护理方式。在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后,实验组在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比组;并且在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方面,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也同样高于对比组(P<0.05),可以说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篇6

教学是双边活动,是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师学生是平等互助关系,教师不能独霸课堂,要与学生一起建构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政治教师的共识。在教学实践中,却经常出现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意图,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就若干问题去读讲,讨论,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热闹,表面看起来效果不错,但此时教师只作为发问者、点名者、旁观者、旁听者,由过去的主人变成了陪客。把课堂由“一言堂”一下子变成了“大放羊”,改讲述式的“满堂灌”为提问式的“满堂问”,甚至在学生出现了错误结论时,教师要么不过问,要么模棱两可,有的老师全堂课下来没有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必要的指正和批评,滥用赏识教育。例如,在本人所听的许多公开示范课中,几乎都能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通过观察,发现其中有不少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或六人小组里,每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讲什么。类似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少,有的把几乎没有什么思考价值的问题放在小组里讨论;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讨论:没有提供足够的讨论时间;学生不会倾听和补充,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正确的评价;时间和效率失调:教师调控、指导不及时:不善于捕捉讨论中出现的新“问题”,这都是没有发挥好教师主导作用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实际上,“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中的平等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并不是地位和作用上的平等。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果说教师在教学中按照设计的问题和步骤,让学生去完成是履行了组织者职责的话,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凭借自己深厚的专业素养,对教材的独特体验、感悟、把握和可能高于学生的深刻理解而对学生正确导向,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高效对话,就是履行了引导者的职责。所以,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使得教师主导地位削弱,就会严重损害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这样的教学也必然是无序低效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时,也必须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的作用。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与学生一起去寻找真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二、强调追求探究式教学,却忽视其他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重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倡导以科学螺究为主的多样学习方式”,将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意图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因而探究式教学成为当前政治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在课堂教学中,为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改变过去那种按部就班的教学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情景剧、开展时政知识竞赛等。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问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但有些教师片面追求探究式教学,既不管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适用于探究,也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似乎一提到政治新课程,就是探究式教学,其他教学形式都过时了。这种认识和做法是极端的,是对探究式教学认识的偏差。

“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学习方式”,并非将其它方式一概否定。原先政治课常用的讲授式、启发式等,与探究式教学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彼此取长补短,不可偏废。我们既要看到探究式教学是师生在课堂中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又要看到这是一种受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制约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不能普遍适用于任何内容的教学方式。因此,只有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灵活与综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让政治放发出生机和活力。

三、强调教学的情境化,却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有时候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老师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教学形式,如一会儿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又合唱等等,把课堂搞成杂乱的“集市”;有的教师则运用了幻灯片、多媒体影象放映等多种先进教学手段,视听画面过杂,晃动频繁,让学生眼花缭乱。教学情境多和教学方法杂,一方面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有位老师在讲授“影响价格的因素”时,教师一开始就播放录象“中国楼市变化的背后”,然后提出价格多变的问题,接着让学生自己看书5分钟,再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探究教材上的5个问题,然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最后老师用2分钟作了总结,一堂课一个框题的教学就完成了。然而这框教材涵盖了大量的经济学基础知识,有供求关系与价格的相互制约、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我在现场观察发现,小组探究活动开始的几分钟,学生还能热闹地讨论一下,其余更多的时间学生开始聊天,不知该作些什么,而教师又缺少必要的指导,学生代表的发言也是文不对题。这样的小组活动、探究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过高估计了高一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必要的讲授分析又被抛弃了。结果课后我找学生一调查,发现许多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都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但在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探究能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甚至放弃基础知识的讲授和积累。殊不知,必要的知识积累也是政治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说,当前的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从哪里来?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做依托,能力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知识与能力,恰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合则齐美,分则两伤。

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中“政治素养”的含义。一方面要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另一方面也要克服追风逐浪的浮躁心理。引导学生老老实实地积累知识,从而为学生政治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把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四、追求教学手段现代化,却忽视教学的实效性

篇7

除具备传统科教片“以科学为内容,运用多样的电视传播手段,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以及弘扬科学精神”的特点,。科普影片不仅讲述知识,还关注科学事件的发展和人物。它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叙述故事。然而,单一遵循纪录片“客观、真实”的纪实主义风格,再加上原本就显得枯燥乏味的内容,必然出现情节牵强附会、科学知识难以普及、受众不满意等情况。因此,创作科普影片时,坚持知识的科学性以及秉承纪实主义风格的前提下,融人表现主义会使科普影片更具观赏性。

一、纪实主义风格VS表现主义的特征

科普影片作为纪录片的一种。主要运用的是纪实方法。在我国,说到纪实方法,一般指的是巴赞的理论。巴赞认为纪实主义是“存在先于含义”。纪实主义反对主题先行,导演只需“把事实交给大家”。它只是客观存在,主题就已在其中了,并非导演赋予的。纪实主义所表达的意义,则来自现实本身,它是现实说话。

巴赞的纪实理论是建立在摄影影像本体论的基础上的。他认为影像“按照严格的决定论自动生成,不用人加以干预,参与创造”。“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他还认为“摄影的美学特性在于揭示真实。”而主体的人,对客观世界往往有成见和偏见。只有把人排除出去,客观世界才能真实地呈现出来。在表意方面,他反对“含义先于存在”,主张“存在先于含义”,要求“仅仅通过对现实表象的展现揭示出现实的含义”。在结构方面,他反对人为地戏剧结构,要求具有“具有更多的生物学的特点”,“故事的发生与发展具有生命般的这是与自由。”在镜头方面,他反对理性蒙太奇,倡导长镜头。

对于科普影片,纪实手法是其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客观跟随拍摄、长镜头记录已经是纪录片屡见不鲜l的方法。以事实为主体的科普影片虽然有众多风格、样式差异,总体属于影视纪实艺术是事实。然而摄影师要选择被拍摄对象、角度等,纪实主义“不让人介入”却是很难达到的。有相当一部分纪录片还是坚持主题先行的,然后再根据主体表达选择素材,结构情节。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的。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的。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

表现主义艺术观念渊源于德国文化精神。虽然它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动,其成员的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大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

总体上来说,表现主义在各个领域中的影响是融会贯通的。表现主义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前途有很大的关注,显现出一股干预生活的热情,但他们重视主观世界,特别是精神、情绪、思想的的强烈的呈露。创作者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表现主义,以其极大的主观性着眼于人类精神与体验的直接表现。在抗衡着印象主义客观性的同时,追求形式上的最大自由,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囿限,显示其表现主义的共性特征。

二、表现主义在科普影片创作中的运用

表现主义作为科普影片除纪实主义外的创作理念,在内容确定的前提下应用于科普影片的表现手法、画面拍摄及“再现”手法、解说词的行文用词等方面。

基于表现手法的动画形式,既可准确地表达深奥难懂的科学内容,更适合给知识水平较低的受众。

科普影片《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该作品由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制作,荣获北京高教学会电化教育研究会2009年度“金烛奖”一等奖及第十届北京科技声像作品“银河奖”三等奖)正是以一个动画短剧作为开场阐释了动画里的主人公种植棉花失败的原因。表现主义的“主题先行”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正因为创作者要表现当下很多棉花种植者共同的忧虑——棉花如何成功种植、如何高产,片子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必然会引起观看此片的棉花种植者的共鸣。另外,贯穿整个作品的两个对话人物,除了真实的以记者身份出现的解说员,还有一个就是自始至终的动画虚拟人物——种植棉花的老爷爷。即该作品中出现了棉花种植者的代“言”人,借这个虚拟人物的口,代表普遍棉花种植者说出了他们遇到的问题,似乎有悖于科普影片遵循的纪实主义风格,在作品中植入了主观意识,加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念,但是这些所谓的“主观意念”正是创作者调查研究了众多棉花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后,将具体的问题总结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将棉花种植者这个群体化身为一个生动的虚拟人物,使内容具有科学性的同时,更具实用性、艺术性及观赏性。

在《热带人工植物群落》中有一组动画,在讲了一大堆人工森林在科学上的可行性后,以动画展现未来人工森林的宏伟壮观的创面结束全片,它是通过动画手段模拟移动镜头与推进镜头的形式进行表现。画面横移,转过一榕树,沿着一条伸向银幕纵深而永远走不到头的森林大道中前进,加上以主观镜头的方式,使观众好似乘坐未来的交通工具畅游浏览未来科学世界。从而将影片情绪推向。

由于并不是所有科普影片都需要动画,在不该用动画时就不该强行植人动画,否则不仅在科学内容上造成混乱,而且对整个影片艺术效果也是极大的破坏。

在画面拍摄手法上,运用“画面再现”既可使普及的科学知识更丰富,也可使画面更具艺术观赏性。

北京科影摄制的《钙与生命》,里面拍摄的人物环境并没有以纪实手法表现,而是带有较强的表现主义风格,使人物环境处理有了人为制造的象征性,使科普影片更富想象力及内涵。在保证科学内容真实的情况下,创作者用于突破表现形式上的束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赵立魁在拍摄《第十三片绿叶》时便谈到:“我与摄影在开拍《第十三片绿叶》之前便统一思想,决定对影片的微观部分(科学内容的核心)一定要真实地‘再现’,使其可信;对于外在部分,即小麦形态和科学实验的环境背景,光线色彩等等一律进行加工‘表现’……”由于小麦的自然状态是丛生的,叶片交错拥挤在一起,实拍出来显得很杂乱。创作者将它一棵一棵分离出来,栽在土箱里,再用灯光从逆侧方向打透,于是我们可以在片中观赏到绿叶在暗背景下格外醒目,主体突出,一目了然,深色的环境基调又造成一种莫测的神秘感。在《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拍摄过程中,由于没有到播种期,创作组在当地专门开辟了一小块实验地,进行了播种演示,而每个关键步骤可重复演示,便于拍摄者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展示播种细节。播种“画面再现”不仅弥补了因植物生长期时间限制造成的画面缺失,更呈现了较为完整的细节。

在运用“画面再现”这种表现主义手法时,需注意尊重客观事实,科普影片只有在做到内容符合客观真实,才可在这个基础上探讨“画面再现”手法的成功与否。

在解说词的行文用词上,从说明文到记叙文的转变中,“戏剧化”的语言不仅可生动表现科学内容,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加深受众的理解与记忆。

在科普影片《抢救大白鲟》的开篇是从“人”切入,而不是从“事”切入的叙事结构,改变了原本开篇解说词设计的初衷。钟倩在《用“故事”去包装科技影视作品——<抢救大白鲟>创作体会》中指出原本关于白鲟的知识介绍是:白鲟是什么科、什么属、为什么这么珍贵、濒危到什么程度,然后再是发现到抢救。而改变后的叙事结构是:先讲危教授这个人物辛苦寻找白鲟多年,再引出白鲟这种生物,于是全片很自然地就从“介绍白鲟”的说明文变成了以“向往白鲟”开头的记叙文。

富有表现主义的“戏剧化”手段也被运用在了科普影片《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中,在作品开篇,虚拟人物——种植棉花的老公公与记者的对话,即是一段解说词的“戏剧化”变身。将原本要说明的内容以生动的对话形式展开,引出了棉花种植者的疑惑,求知欲。

当然,解说词的行文用词不仅在作品中体现为具体文字、语言,也可抽象为画面,用画面中自带的文字来表现。例如在科普影片《珍惜土地》。中,有一组镜头。采用人、土地、指示灯示意动作与电子跳字的方式表现我国土地、人口粮食三十年的变化。数字跳动很快,令人眼花缭乱。而具体数字却无法让人看清。这些快速运动的数字变化,正是创作者用“戏剧化”的表现手段,给观众造成一种速度惊人,问题严重,刻不容缓,不能等闲视之的紧迫心理。于是在视觉上形成撞击,敲响警钟。在受众思想上造成一种紧迫感,从而激发受众的情绪,与影片产生共鸣,加深受众的记忆!

可见,在表现主义应用于科普影片创作过程中,既要考虑一个科目内容讲清楚适当的空间,又要考虑语言环境遣词用句本身对表达科学内容的衰减作用,只有把握到位这两个方面,才可在行文用词上做到炉火纯青,恰到火候!

三、表现主义在科普影片创作中的发展趋势

科普影片作为纪录片的具体类型,纪实手法是其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客观跟随拍摄、长镜头记录已经是纪录片屡见不鲜的方法,以事实为主体的纪录片虽然有众多风格、样式差异,总体属于影视纪实艺术是事实。然而摄影师要选择被拍摄对象、角度等,纪实主义“不让人介入”却是很难达到的。有相当一部分纪录片还是坚持主题先行的,然后再根据主体表达选择素材,结构情节。

纪录片不允许虚构,但需要想象。伊文思曾经说过:“有人认为纪录片不是艺术,因为它没有想象,这个看法不对,从拍摄之前到最后的剪辑完成,自始至终不能脱离想象”。

表现主义的多种手法与纪录片的纪实风格在很多科普影片得到了完美结合。

篇8

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思想必须与时俱进

全民普法二十多年来,人民法律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国家民主与法治进程取得了巨大进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思想,做到与时俱进。一是树立正确的普法观念。普法工作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伟大事业,其长期性、艰巨性和渐进性是不言面喻的,尤其是我们这样长期浸透在封建历史长河中的国家,更是如此。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吃苦耐劳、默默无闻、坚忍不拔的思想,克服一切可能的急功近利和悲观情绪,把功夫下在对广大群众的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上。二是树立科学的普法理念。要从侧重普及法律知识,转到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法治精神和法律信仰上来;

要从侧重履行法律义务方面教育,转到增强公民积极的法律意识上来,尤其是要用现代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公民的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

要从侧重法制教育的普及率,转到强化公民自觉自愿参加法治实践活动上来。

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形式必须不断创新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将普法活动有机地融入到公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使普法的单向灌输关系变为双向互动关系,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惯性思维,进一步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尤其要更加注重法治文化的熏陶。一是加大法制文艺的创作和演出。充分挖掘城市街道、社区民间文化资源,鼓励支持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各具特色的法制文艺节目,让群众在日常文化活动中实实在在感受法律的存在。二是加强与现代媒体联手。法制宣传教育主管部门要全力利用影视、报刊、网络和广告载体等资源,以法制主题词句、动漫图片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还可以尝试市场化运做的方式,组建法制文化艺术传媒公司,编写拍摄播出法制文化艺术影视作品和组织舞台演出活动,编导有关法律与政治、法律与民生、法律与文化、法制史与社会发展等专题电视记录片,着力解决法制文化节的社会性、参与性。好的影视作品既可以产生社会效益,也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有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就可以使法制文化艺术的创作活动产生良性循环,就可以产生更多的有影响力的法制艺术影视作品。

篇9

此次“科普红包大拜年”活动,是借助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新年,将科普活动巧妙融入到新年红包的习俗中,把新年、祝福、科普等元素有机结合起来,从全新的视角拓宽延伸,丰富和充实青少年春节假期活动。据悉,此次共印发科普红包3000个,乌鲁木齐市的青少年可在活动期间到乌鲁木齐市科技馆领取“科普红包”,并可参加新年大抽奖、填写科学知识“心愿卡”和“挑战自我”等活动。

在乌鲁木齐市科技馆的序厅装有一面高2米、宽2.4米,以“科普红包、新年祝福”为主标题的背景墙。背景墙上粘贴了300个科普红包,以以国学启蒙经典《弟子规》为内容,每一个科普红包上面均写有《弟子规》中的一个字。科普红包的中奖率是100%,分别设有一、二、三等奖。乌鲁木齐市第3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李洪大声的说:“我要选取写有‘善’字的红包!”当科普辅导员老师问他为什么要选取写有“善”字的科普红包,他说:“我要帮助别人,做个善良的人”。辅导员老师帮他抽取夹在红包中的奖项标签,告诉他抽中了三等奖,奖品是万用作业本。李洪用笔在作业本上写了几个字,按照辅导员老师告诉他的方法,用少量的水轻轻涂在字上,这些字全都消失不见了,本子也和新的一样。“这个本子太神奇了,以后用这个本子练字也不用浪费那么多纸了!”辅导员老师告诉他,用这个本子可以节省很多纸张,既低碳环保,又经济实惠。“这个科普红包是我今年收到的第一个红包,也是最有意义的一个红包,让我既学到了科学知识,又得到了新年礼物。”小李洪高兴地对其他小朋友说。

心愿墙――解答青少年心中科学疑惑,

书写2012年新年愿望

在乌鲁木齐市科技馆一楼科技体验展厅有一面大的“2012科学知识心愿墙”。持有科普红包的青少年朋友领取一张“心愿卡”,写下最想了解的科学知识或新年愿望,留下联系方式,并自己动手将心愿卡片和吉祥挂饰粘贴在心愿墙上。市第3小学三年级的孙浩翔在“心愿卡”上这样写到:“祝愿农村的小朋友都能过上好生活。”第50中学初一的赵晋菱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可以了解有关百慕大三角洲的知识。第31小学五年级的周冬冬希望能够了解关于UFO的知识,还想知道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正上学前班的6岁小朋友张含韫用拼音在“心愿卡”上写着:“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到科技馆当讲解员。”

据悉,乌鲁木齐市科技馆还将在2012年陆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心愿答复”主题活动。同时通过“心愿墙”收集和统计全市青少年最希望了解和学习的科技知识,为下一步做好未成年人科普教育工作摸清底数、打好基础。

挑战自我――鼓励青少年从“听科学”

转变为“讲科学”

在“挑战自我”活动中,科普辅导员和小小科普讲解员进行示范讲解,参加的青少年选择指定的展品进行“挑战讲解”,主持人点评,挑战成功者赠送一套科普图书作为新年礼物。通过这种形式,鼓励青少年开口“讲科学”,在自己“讲”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自信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27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杨志是众多参加“挑战自我”活动学生中的一个,他选择了“污水处理”进行挑战,在阐述了展品原理后,他告诉在场的观众,新疆是一个缺水的地区,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同时他还告诉大家一些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比如淘米用过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洗脸用过的水可以用来冲卫生间等等。

科技征文――读科技好书,学科学文化,树科学精神

篇10

我们学校成立了科技创新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赵尚校长任组长,由理化生组牵头,组织班主任和科学课教师参加,领导小组负责活动安排,制定计划,总结经验。同时配套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各项活动都做到了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有计划、有安排、有过程记录、有经验总结。完善了过程管理和档案资料管理,总结了经验教训,促进了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明确目标内容,科学组织各项活动

在宣传活动中,我们始终以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良好风气为指导思想,以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核心,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深挖活动内涵,务求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一)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利用学校创办的期刊开辟“科普园地”、利用国旗下讲话、科学课、悬挂的有关科学的名人名言向学生广泛宣传科普知识,比如,我国取得的一些科技成果(如神舟系列飞船升空、两弹爆炸、水稻大王袁隆平、超导、纳米技术等)、最新科技动态等,并召开科普知识专题讲座。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科技知识,营造了浓郁的科技氛围。

(二)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

1、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展览活动。利用学校橱窗开展科普图片展览;利用各班黑板报科学知识;利用学校广播普及科学知识,多渠道、多形式地在师生中倡导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利用学校优质的多媒体资源,根据学校计划在电教室播放了科普知识宣传影片。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科普知识和科普技能,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

篇11

一、学习贯彻科普法,努力开展各种环境科普活动。学会办公室、市环境宣教中心、市环保监测站等单位会员多次参加区、市组织的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活动,宣传、印发环境科普知识宣传材料。

1、5月份,在全市开展的“生态·科学”科普活动月中,组织会员参加了全市在县的启动仪式和科普宣传,印发环境科普材料,挂宣传板报。接着到宾阳县进行“生态·科学”宣传。

2、参与市科协举办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普报告会。

3、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中,全市数百名会员在环保行政部门领导带领下积极参加宣传世界环境日主题和节能减排科普知道,印发科普材料20万份,组织节能减排板报100多块进社区展览,有效地提高市民的环保科普知识。

4、7月25日,以市环保监测站会员为主的20多名会员参加了赵其国院士的专题学术报告会。

二、开展环境科技征文活动,繁荣环境学术园地。今年以来,组织本学会会员结合环保工作拟写学术论文外,3月19日,还与市环境学会、绿世纪环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市甘蔗学会等学会联合开展《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征集学术论文。把征集学术论文工作扩大开来,使征集面有市扩大到市和糖业集团、大学和区外有关单位。论文作者有大学教授,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环保系统科技人员等,论文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全年共征集环境科学学会论文60多篇。

四、组织评选优学术秀论文、激励会员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在参加征文,学术交流后,论文作者还有一个希望,就是想知道自己的学术论文是否有一个评价,有个好的收获。为此,在市科协的关心下,本学会牵头邀请专家对《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的论文进行评选,经过申报—评选—公示—审查等程序,评出一等奖优秀论文二篇、二等奖优秀论文6篇、三等奖优秀论文10篇等优秀论文共十八篇;并报送市科协审定、发文通报表彰,发给证书,以资鼓励。计有30多名会员获奖。另外,编印《节能减排,科学发展—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论文集500本;出刊《环境科学》1期3000册;60多篇。

六、办科技实事,认真落实环保科学技术研究,并应用到生产。

1、《电镀》科研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资料收集整理、电镀废水综合治理小试、电镀集中园区选址研究等。年底将完成全部研究工作,报请验收。边研究、边将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现市电镀集中区筹建工作已在区五合工业区起动,取得实际应用成果。

2、积极推广落实《论坛》会上宣读交流推广的腐植酸新技术,综合利用榨糖滤泥和废糖蜜。经过介绍、宣传,上林县接受了这项新技术。济世兴农腐植酸肥业有限公司在上林县白圩镇投资1000多万建设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半年,今年底将投入生产。使《论坛》会推广的新技术在我市开花结果。

3、开展卷烟厂《节能减排》课题研究,已进行结题。

4、7月24日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学习培训班。全市有关企业,县、区、市环保行政执法人员共150多人参加培训。

七、学会自身建设工作。在上级的关心下,在各理事、各会员共同努力下,学会工作得到了新的发展。

1、召开理事会两次,分别于3月4日和6月23日各召开一次研究学会有关工作和进行学术交流。

篇12

(温馨提示:先拨前10位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面5位分机号,专业客服将为解答相关课程设置、师资、收费标准相关情况,仅供咨询相关课程)

招生说明:招生范围:初一到高三

辅导课程:

初一数学、英语、语文

初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

初三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一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二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三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政治、生物、历史、地理

*************************************************************

课程的优势:

创新: 独创UMS教学管理系统,一个孩子一套提分方案

品牌:十九年新东方品牌见证,千万家长学子一致信赖

师资:资深学科名师磨砺沉淀,打造出一对一课程

特色:家长会反馈阶段性进步,励志教育铸就学员未来

服务:免费学科讲座早晚自习,免费心理专家咨询辅导

效果:8%学员提升80分以上,17%学员提升50-80分,56%学员提升30-50分

师资: 19年培训经验积累,历年中高考提分高手、奥数精英、全国数学物理竞赛获奖者、海归双语教学人才组成的精英教学团队:4位博士生,115位研究生,90位来自于复旦交大同济,31位来自于华师大,30位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金牌校区===

【徐汇区】 万体馆中心:徐汇区天钥桥路811号2楼

           番禺中心:徐汇区番禺路900号2楼

【普陀区】 曹杨中心:普陀区曹杨路333号2楼

【闸北区】 沪太中心:闸北区沪太路799号2楼

【黄浦区】 新闸中心:黄浦区黄河路355号1号楼3楼

【杨浦区】 复旦中心:杨浦区国权路561号

           五角场万达中心:杨浦区政通路177号万达广场C座8层

【浦东新区】八佰伴中心:浦东新区浦东南路1036号隆宇大厦13楼

=========================================

上海市同类优秀课外辅导机构有哪些可以比较下呢?

上海昂立智立方:400-0066-911转分机89476

上海精锐教育:400-0066-911转分机99724

上海昂立新课程:400-0066-911转分机89521

***********************************************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