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2-04-23 23:50: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顶岗实训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顶岗实训报告

篇1

下面对我们的热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5阶递进”进行一个说明:将学生三年的学习内容在“2+1”的总模式下按照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五个阶段来进行组织和实施,分别是:认知实训、专业基础实训、实境实训、集控仿真实训、顶岗实习。(1)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认知实习: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参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设备真实环境,重点参观热能动力设备模型室,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热能动力设备这种具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的整体结构、型式及其工作特点,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2)专业基础实训:第二至第四学期,学生分别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钳工、电工、车工、机械测绘、焊工和水处理实训,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部分专业知识有综合的了解,并通过各种的实验实训与实际相结合,将各种类别的基础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掌握本专业未来就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3)实境实训:第三至第四学期,在校内锅炉实训室和校外相关设备企业交叉进行。通过校内锅炉实训室一台实体4吨蒸汽锅炉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在线运行锅炉的实境训练,使学生对本专业的3个核心岗位操作、检修、安装有清晰的认知,熟悉热能动力的主体设备———锅炉的安装、操作、检修工艺流程。(4)集控(运行)仿真实训:根据宁夏及周边地区火力发电企业集中的特点,在第四学期通过校内火电厂集控运行仿真室进行实训,同时配置了锅炉模拟仿真运行软件和200WM、300MW、600MW等三台火电机组集控运行仿真软件,利用虚拟的仿真技术实现事故和故障的演示、防止和应急处理,使学生对火电厂的集控运行有全面的认识,并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5)顶岗实习:第五至第六学期,是本专业的综合实践课程,通过在企业顶岗实习,熟悉热能动力设备的生产工作过程,基本掌握热能动力设备制造(销售)、安装调试、安全管理、运行操作、检修维护等相关基本技能,真实体验实际工作现场环境,了解企业的生产控制和管理情况,为毕业后顺利上岗就业打好基础。

可以看出,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专业学习的深化与升华;它既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又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进行认定的重要依据。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岗位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顶岗实习是热动专业“5阶递进,3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安全生产意识”人才的必要步骤之一。顶岗实习使高职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社会经验,增加工作经验,转变观念,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以便与将来的工作岗位实现对接。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是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实施的基本保障。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热动专业在顶岗实习中,所需要操作的设备是锅炉等压力容器,属于具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上岗操作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上岗证。如何才能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安全实习,并且通过自我学习、师傅帮带的渐进过程,直到能做到在监控下的亲自动手操作,这也是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所关注的内容。

另外,如今的顶岗实习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顶岗实习的学生多被企业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使顶岗实习脱离这种困境,淡化顶岗,突出实习,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真正的让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又从实践中得到新的体验,总结自己的理论,在如此的反复中,让学生掌握真正的技能。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要廉价劳动力,而为了理论结合实践,学生要顶岗实习。企业给学生一定的报酬,虽能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要求,但是太少,产生的结果就是在准社会化的顶岗实习期间,如果学生所得报酬相对在同岗位工作的企业员工来说过低的话,也会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为了让学生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学校可在签订合同之初,就尽可能多地掌握企业的生产实际,根据企业的初建情况制定学生的顶岗实习计划,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在签订校企合作的协议的时候就先要挑选有责任心的企业,并且必须加入有关顶岗实习的可操作性条款。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可根据已有条款规定,检查学生,更重要的是检查企业的执行情况。如何保障条款对企业的约束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得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成为抢手货;其次是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权益;再次利用市场机制,让学生走进人才市场;第四、在现有的体制和大环境下,利用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发现高职教育,重视对技能的掌握;第五、让校内教师参加企业课题中去,帮企业做技改,让企业有得可图。

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效果是顶岗实习的关键。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顶岗企业的一名员工,要服从企业和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尊重企业的各级领导、实习指导教师和其他员工。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自觉遵守企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按时作息,不迟到,不早退,不误工,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校声誉的事情;按照顶岗实习计划、工作任务和岗位特点,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谦虚好学的精神,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写好顶岗实习鉴定表的自我评价,交由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签署鉴定意见,顺利完成学业;并考虑如何在顶岗实习中给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经济效益),让企业欢迎自己,乐意接收自己。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顶岗实习是热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和有意向录用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毕业生的企业进行,每10-20名学生聘请一位企业兼职教师。学时为34周,学分为34分。在顶岗实习结束后由企业出具顶岗实习鉴定报告,学生撰写顶岗实习报告书。具体组织与管理如下:①顶岗实习工作由学校教务处总负责,由系部设立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并安排组织、由专业教研室与系部学生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②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校在三方中处于主导的地位,是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是三方中最关键的一方。③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是顶岗实习的具体管理组织者。小组成员由企业管理人员、学生处、学生管理办公室、教研室、专业教师共同组成。④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指导等工作,保证每名学生有专人负责。⑤安排教师对每位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管理,一般每名教师负责管理的学生不多于20名。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或称实习员工),要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进行,它的考核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并以企业指导教师的考核为主。所以顶岗实习的考核由以下两个内容组成:实习报告和企业鉴定报告。实习报告是全面反映学生在一年的实习期间将学校所学知识技能与实际生产环境相结合的真实写照,实习报告评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标准。学生实习企业鉴定报告是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期间德、技、勤、能的全面考核,考核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标准。学生要完成以上两项报告的考核,合格者获得学分,完成顶岗实习。学生要通过顶岗实习明白,获得学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学生要能在顶岗实习中体会到工人的劳作的辛苦、生活的艰辛,完成从学生到工人的巨大转变,从身份到心理上接受这一变化。企业为顶岗实习场所,并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工作上的管理和实践知识的教学。我们对合作企业适时进行有目的的筛选,为学生提供代表区域行业先进技术的工作岗位,配备具有一定职业教育能力的企业技术指导教师,具有较好的后勤保障,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生活;紧随现代热能动力一线生产技术发展要求所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结合“5阶递进,3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学结合,最终完成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我们致力于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拓宽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训渠道,增加学生的行业环境认识,提供锅炉及其辅机的生产、安装、运行、检修及水处理等岗位实习机会,为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提供基本保障,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合作企业要能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机组运行、安装与调试、检修等生产实训场所、顶岗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还有提供有经验、技术好,品德高、善沟通的企业师傅。平时也可以支持企业内部的优秀技术专家参与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参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工作,并接收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企业要有充分的宽容心。企业常常为了利益最大化,就想使得岗位上的顶岗实习生对企业效益产生积极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忽略了基础素质的教育,只说有专业方面的培训就行了。基础课程是很重要,不可以一边用学生,一边说学生没用;企业还要有责任心,要让学生在有限的顶岗实习期间内,接触尽可能多的工作岗位,不要说为何学校三年都没有把学生培养成功,而企业只用几天的入职培训,就能让学生“融入”的企业,还要能为学生就业后在企业内部提供有效的升迁路线;企业更要有事业心,要明白学生不能光为了一间工厂而培养,企业正在做的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培养技术人才。

篇2

摘要: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校外实习有必要进行改革。本文主要指出了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改革的方式,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习;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0引言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和其他(对外)贸易企业(公司)进行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查,是衡量高等教育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随着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不断开放开发,广西与世界其它国家特别是东盟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加强,社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校外实习有必要进行改革。本文主要指出了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改革的方式,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1存在问题自从2000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以来,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习始终以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为主,而且,实多与就业不挂钩,致使就业率低,学生也采取敷衍了事的应付态度,甚至出现伪造实习材料的现象,而已经与学院及系签订协议的校外实训基地却没有得到真正而合理的运用,有名无实。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步入社会之际,将校内所学的专业知识得以实际应用,有必要对以往陈旧的校外实习方式加以改进,而组织学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是目前进行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2校外顶岗实习方式的研究2.1顶岗实习的指导思想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校内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和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实训基地及企业实习相衔接的原则进行校外顶岗实习,使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有机衔接,充分有效地运用现有的已经签订协议的校外实训基地及其它(对外)贸易企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国际贸易操作技能和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校外实习,使学生能够:①了解本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工作任务。②提高商务英语写作交际能力(包括函电和应用文)。③提高商务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包括接待和谈判)。④提高商务英语翻译能力(包括口译和笔译)。⑤熟悉并掌握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增强从业素质,树立良好的人生观。2.2顶岗实习的改革之处①到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②到(对外)贸易企业顶岗实习。③校外实习与就业挂钩。④实习岗位尽量贴近所学专业的就业岗位群。⑤校外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指导老师既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同时也指导校外顶岗实习。2.3顶岗实习的时间每年的2月25日至5月25日为实习时间。学生得到实习单位认可的实习时间累计至少2个月,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前延伸校外实习时间。2.4顶岗实习的方式①安排部分学生到已经签订协议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与本专业就业岗位群相关的顶岗实习。已签订协议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广西北海利博盛安全用品有限公司,《中国-东盟博览》编辑部,广西双高文化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和南宁吉宝利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②安排部分学生到其它(对外)贸易公司进行顶岗实习。③由学生自行联系校外实习单位,最好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对外)贸易公司或企业。2.5顶岗实习的组织形式①用人单位同意聘用学生实习,并给学生发实习聘用函。②学生凭实习聘用函,到辅导员处领离校审批表填写。③学生按离校审批表的具体要求,办理离校实习手续。2.6顶岗实习的内容实习内容主要根据校外实训基地、(对外)贸易公司所安排的实习岗位和学生自行选择的实习单位的工作岗位内容而定。要求毕业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所掌握的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交际能力和进出口业务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实习内容主要涉及:商务英语写作(函电和应用文)、商务英语口语(接待和谈判)、商务英语口笔译、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及工作任务、商务文秘、商务礼仪。2.7顶岗实习的成绩评定依据①实习鉴定。实习结束时,除实习生本人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自我鉴定外,校外实习单位还须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工作态度、组织纪律和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鉴定和评分。该实习鉴定将作为实习生实习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之一。②毕业实习报告。实习结束时,每位实习生必须提交毕业实习报告,着重总结实习生在实习工作岗位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收获和体会。该实习报告将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之一。③实习考勤(实习工作量)。由实习单位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考勤。该考勤将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之一。2.8顶岗实习注意事项由校外实习单位填写实习生的实习鉴定表和实习工作量表(实习工作量日志表或实习工作量周志表),如果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有多个校外实习单位实习经历的,应由各实习单位分别进行实习鉴定、评分和盖章,同时还应由各实习单位分别填写实习工作日(周)志表及盖章。实习工作量日志表或实习工作量周志表选择其一填写。如果一周内每天工作内容相同,则可填写实习工作量周志表,如果一周内每天工作内容不相同,则填写实习工作量日志表。要求实习生拟写毕业实习报告。2.9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办法各项目成绩及综合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分数,满分100分。毕业实习成绩=毕业实习报告(50%)+实习鉴定(30%)工作量日(周)志(20%)。

3具体实施措施3.1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相衔接为了使学生在开始进行校外实习前能够尽早地接触社会,了解贸易公司业务情况,了解即将从事的工作岗位环节,衔接好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非常必要。具体办法:[1][2][][]3.1.1发放调查问卷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授课教师及企业发放问卷了解各方对进行商务英语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方式的建议及企业对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商务英语交际人才需求情况的反馈意见。3.1.2开展课堂实训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工作环节或情景为导向,编写融合商务英语函电、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交际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内容在内的实训手册,将其在相关课程课堂教学中运用。做到教、学、做结合。3.1.3开设课程实训周以工作环节或情景为导向,编写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训指导书,在相关课程教学进度中专门利用一到两周的时间进行集中实训,强化一学期所学知识。3.1.4开设中国-东盟博览会实训周编写中国-东盟博览会实训方案及实训计划。每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之际通过担任志愿者、翻译和设计问卷等形式,组织学生参加博览会中的办证、布展、投资促进会议等具体商务活动,直接接触东盟国家的外商。3.1.5开设商务英语综合技能实训课程制作实训方案及计划。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实训模块,实训内容紧贴国际贸易出易环节,提供真实的任务和情景,目的是训练学生办公文字处理、涉外接待和谈判、函电和合同拟写、信用证审核和修改、制作全套结汇单据以及财务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能力。安排在配有计算机设施的实训室授课。通过开设此课程,增强学生的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提升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3.2拟写暑假公司(企业/机构)调查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模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并记录关于某个(些)贸易企业具体的业务经营情况。3.3召开校园企业招聘会邀请各相关企业前来参加,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并能提前就业。4实施进展情况以上方案及办法已经在07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实施。共5个班,235人。目前校园招聘企业招聘会议已经连续召开了两年,前来参加的企业累计达100多家。到目前为止,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就业的毕业生达6人。安排到其它贸易公司实习就业的毕业生大约50人左右。5结束语组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毕业生商务英语综合交际能力及进出口业务操作技能的不可缺少的方法,但在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参考文献:[1]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探讨,/jiaoxue/090624/15350997.html[2]广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englisheducation/lw200909051025449884.html[3]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探讨,/Yingyu/Jiaoxue/45472.html[4]丁红朝.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训方式探索[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2007,(1).[5]饶玲.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型人才实训教学初探[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6]隆平,陈志雄,夏丰.高职生实习实训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26).

篇3

实训教学将学生从书本带到工作情景之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具象的操作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并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这是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旅游管理专业通常会在第一学期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一次实地考察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2.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未来的就业实况,树立职业观

高职教学不能将学生关在学校里,而是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的环境和氛围,掌握实践本领,树立职业观念。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也是目前市场急需的,所以学生在学校教学时间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非常必要。

3.以实践检验学习效果,及时纠错补漏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能力”,任何理论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增加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而已,还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长见识和才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实践是学习的很好检验。目前公认的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能力衡量标准是“必需”和“够用”两大指标。何为“必需”,多少“够用”?只有让学生通过实训教学进行检验,才能在实践操作中找到差距,及时纠正错误,弥补漏洞。每一次实训课都是一次机会,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实训过程中找出问题并帮助解决。

4.接受真实工作环境的考验,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后离职率高的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其原因在于大学生难以适应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学校应充分利用假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从心理辅导和实训指导两方面入手,为学生适应从学校到社会的环境变化提供一个缓冲区,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调整心理状态,完成角色转变。

5.为学生就业作好准备,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实训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环节。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训教学效果对学生动手操作水平高低的影响更加明显,而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高操作水平的学生将在就业过程中将更具竞争力。实训教学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完成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实训手段有限,效果欠佳

课程内实训由教师依据该门课程的《实训大纲》制定实训内容,利用校内的实训室等场所,组织学生开展实训活动,学生提交实训报告给教师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课程内实训在情景教学方面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更加形象和生动,但是其所能使用的教学手段有限,实训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前厅客房实务》一般在客房实训室进行做床实训,学校的客房实训室在设施设备上往往比较简陋,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范围受到限制。

2.校外考察时短人多,效果无法保证

实地考察可以补充课程内实训的不足,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然而,外出考察多是同一专业一个年级或若干班级的学生同时前往,参加学生人数多,在有限时间内的集体参观难免走马观花。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外出考察第一站通常是参观酒店实景,包括前厅、客房、中西餐厅等场所。参观客房时,一次进入二十几名学生就足以把房间站满,要看清酒店工作人员的操作演示并不容易。而外出考察通常都是几十上百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工作场所的参观,其效果无法保证。

3.假期社会实践岗位单一,质量不高

根据对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2011和2012级学生的调查,有60%左右的学生选择寒暑假社会实践内容是在餐饮企业打工,其中以肯德基、麦当劳餐厅和社会餐饮为主,工作岗位包括服务员、外卖派送员、收银员等。餐饮企业对学生假期工的要求不高,通常在进行简单的培训后就让其上岗,学生经过这样的假期实践活动能够积累一些社会工作经验,但在专业技术技能上得不到提高。还有30%的学生在超市、商场从事食品、日化产品、电器等商品的推销工作,因为缺乏必要的培训和科学的指导,学生们在推销技能、对客服务技巧等方面的收获有限。

4.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考核困难

顶岗实习是目前实训教学中最重要、最有效的形式,然而,高职各专业顶岗实习的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后提交的《顶岗实习报告》是学校认定其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这样单一的考核机制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实习效果。有些学生以工作忙为由不能按时按量完成《顶岗实习报告》,导致学校对其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困难。顶岗实习质量评价需要学生、教师、企业三方参与,综合考评,不能以一份报告来评定学生的成绩。

(二)实训教学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有限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对实训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名师出高徒”放在高职教育中名师之“名”在于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事实上,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是经大学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教的,他们缺乏专业实践经验,技术技能水平有限。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利用暑期举办各专业“双师”素质培训,以达到提高教师技术技能水平的目的,但是“双师”素质培训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考察参观为辅,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空间十分有限。

2.推行“双师制”重形式而轻内容

虽然高职院校普遍采用“双师”制,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实训教学,但是来自企业的教师真正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往往是一学期办一场讲座,“双师”教学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培训时间相对充足,但大多为就某一实习岗位提出的具体要求,如果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没有得到轮岗的机会,那么其所获得的企业指导教师实训指导内容是非常有限的。

三、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课程内实训采用分组教学,确保质量

小班教学、分组教学有利于使学生充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量的最大化。课程内实训应采用分组教学法,每组学生数在5-8人,操作演示以小组为单位,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实训活动中得到锻炼。例如《中国旅游地理》课堂实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某一景区或旅游区的旅游宣传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们在查找资料、搜集图片、编写说明稿、制作幻灯片、展示作品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又实现了团队合作,既得到了锻炼又熟悉了办公软件,课程内实训教学事半功倍。

(二)外出考察做足功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

学生参与外出考察可以从制定计划开始,根据专业特点和未来就业方向选择考察目的地,设计考察路线,确定考察内容,完成考察活动。学校和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协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每一次外出考察的价值充分利用。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将外出考察设计成一次团队旅游,由学生制定旅游线路、落实交通工具、参与景点讲解、撰写游览日记。外出考察的过程就是一次专业实践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消除分歧、完成考察,这将大大提高学生专业认知度和自信心。

(三)加强对假期社会实践的指导,利用好校企合作的平台

高职院校对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应给予积极的指导,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符合专业特点且具有实践意义的岗位,提高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质量。学校推荐学生参与假期社会实践将有效防止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并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可以选择去作为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星级饭店或旅行社,这些旅游企业会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有助于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同时,学校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确保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高效。

(四)完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优化考核项目

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主体包括实习学生、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学生以《顶岗实习报告》记录实习工作内容,指导教师(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分阶段对学生实习表现进行评分,实习企业在实习结束时对学生作出鉴定。在具体的考核项目上,既要有学生在实习期的出勤情况、工作表现、考核成绩,又要有师傅的评语、专业教师的评语和企业人事部门的鉴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最终成绩是基于以上各项考核的综合评定结果,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采用分数制或等级制。对于进入星级饭店顶岗实习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其顶岗实习考核项目包括:第一项为平时表现,占20%,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由企业人事部门和实训小组组长打分;第二项为工作技能,占30%,考核预设任务的完成情况,由企业“师傅”打分;第三项为实训成果,考核实习周记和顶岗实习报告,占40%,由专业教师打分;第四项为自我评价,占10%,由学生本人打分。

(五)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引进企业导师进课堂

教师实训教学水平的提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校为教师参与专业技术技能实践提供条件,鼓励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水平;二是从校企合作单位引进企业一线工作人员进课堂参与实训教学活动,提高实训教学的实践性和实效性。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每年应有两个月的时间在星级饭店或旅行社挂职锻炼,挂职前要搜集整理平时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带着任务去企业,找到答案回课堂。企业指导教师进行的校内实训教学应当占到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总量的一半,从数量上得到保证,才能在质量上真正提高。

(六)将就业指导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和内容

就业指导课应当被纳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符合专业特色的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选用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教学团队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分模块确定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统筹兼顾国情省情教育、职业规划教育、求职技能教育、职业观念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五大方面的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将就业指导课教学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课教师应包括饭店前厅部、餐饮部、客房部、人力资源等部门的主管,还应有旅行社经理和专业导游。

篇4

我国目前推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培育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目的是使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拍,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顶岗实训是校内实训向校外的延伸,是各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一门课程,有明确的学分要求和教学内容要求,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

顶岗实习模式是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而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说,顶岗实训模式就是在三年完整的教学中,两年在学校组织,半年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最后的半年为综合应用。两年的校内教学以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为主,学生在企业的半年以顶岗实训为主,同时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所在岗位选择实训报告或论文的题目,在学校、企业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

二、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角度――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正确

顶岗实习是一个将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一个过程,让学生能够提前适应即将走上的工作岗位。但是学生总是把顶岗实习与就业划等号,错误的认为实习与就业就是一回事,对顶岗实习的单位过分的挑剔。企业性质、工作地点、待遇等等问题都成了他们考虑的重点,却丝毫没有从所学专业和个人特长出发来考虑是否适合自己。

2.企业角度――为顶岗实习提供的岗位层次不高

因为企业能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有限,所以一部分学生所从事的实习岗位会与自身所学专业不相符。在加上企业对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能力的不信任,部分学生被安排在简单、重复性劳动较多的岗位上,使得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没能得到施展,实习效果不理想。

3.学校角度――管理落实不到位

顶岗实习涉及到学校、学生、企业以及指导老师,关系到学习、安全和生活等多方方面面的因素。再加之,学生实习地点有零散,流动性大等特点,使得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变成了电话指导或者网络指导。由于土建类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特点就是偏僻、交通不便使得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鞭长莫及。

三、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模式

1.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各环节的管理,努力形成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学校需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以确保实习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给学生以充分胜任未来工作岗位中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双重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能够对两年来所学的课程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一次综合系统地应用,一方面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验,另一方面也使每个学生在实训期间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更是培养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施工顶岗实训,了解道路桥梁及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熟练应用常规的公路或其他相关工程的工程施工技术、工程检测技术、工程养护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掌握公路工程相关的基本规程和方法,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或其他相关工程的施工工艺和相应的施工、检测、养护、监理等基本专业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沟通、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等社会能力。使学生的顶岗技能达到专业技术员级水平,并结合实训情况完成高质量的实训报告(或论文)的撰写。

2.加强企业与高职学校合作的意向

企业要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产生的积极、正面的影响。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不能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尽量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上,让学生尽情发挥他的所学所能。企业认真对待学生,学生一定会真诚的予以回报,这样才能如鱼得水,互惠互利。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提供岗位,获得的是技术上的进步,校企合作是一个长期的合作,最终受益的是企业和学生。

同时,企业也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需根据顶岗实训的教学任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并对学生进行工程技术指导,监督学生实训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解答学生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加强实训学生的日常管理,做好监督和记录工作;定期与校内指导教师及校方进行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并就实训情况进行交流。

3.成立校外顶岗实习工作组

篇5

企业顶岗实训是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以其工作岗位的针对性、工作环境的真实性、工作体验的必要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企业顶岗实训是强化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推行高职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我院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企业顶岗实训运行情况分析,结合园艺行业特点和园艺领域企业特征,在对学生企业顶岗实训教学环节提炼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初步构建了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企业顶岗实训管理评价体系。

一、建立企业顶岗实训运行机制

校企双方相互配合,主动适应对方需求,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见下页图),保证学生顶岗实训的顺利进行。成立以企业厂长、经理和学校系部主任为首的领导小组,以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班主任和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为首的工作小组,共同完成对实习学生的管理、考核。

二、建立校企双重管理制度

校企双重管理,是指学生在实训企业中,要接受企业和学校两方面的管理。企业负责学生的技能培训、考勤、绩效、评价;学校负责学生的再教育,包括思想、理论知识的再学习、检查、考核评价。对企业而言,学生身份是员工,要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对学校而言,学生身份是学生,要完成企业顶岗实训的学习任务。

学生走进企业,充当的是企业的员工。企业按照员工管理制度管理考核学生,能够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同时,学校委派专业教师或学生班主任管理教育学生,能实现学校对学生企业顶岗实训的管理。过去领学生在企业实训,大多是老师管理学生,企业一般不参与直接管理,只是在上岗前对学生有一定的培训,后期的企业实训主要是学生操作、老师管理,有问题时企业会与老师协调,学生对企业绝对服从的力度不够。现在,由于企业对学生直接参与管理,并且与考核制度和薪金发放挂钩,所以效果要远远好过从前。

通过学生企业顶岗实训使企业与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用人与培养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一边在企业中实践,一边在企业中学习。要做到校企职责分明、相互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企业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充分利用企业行家能手、培训资源,根据生产环节,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建立技术专家带学生的企业导师制。校企合作应编写顶岗实习指导手册,在顶岗实习期间开展镶嵌式教学,为学生及时提供专业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形式既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又是中国的高职特色。 转贴于

三、建立校企双评考核制度

参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出发,要科学制定各种质量标准,不断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结合国家示范院项目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企业顶岗实训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过程监控、信息反馈、考核评价机制,从而真正实现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企业顶岗实训期间职业素质、专业能力的提高。

学生企业顶岗实训,学生以员工身份承担具体岗位工作,要以企业为考核主体建立顶岗实训管理制度。我们制定了“实训管理办法”,做出了“学生企业顶岗实训考核评价表”、“企业对学生顶岗实训的评价”。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的部门领导或者企业导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把阶段性考核作为实训期总考核的基础,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等都有了一定的约束力,也给校企双方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方便。

在学生的考核成绩中,企业与学校的分值是同等的,各占总成绩的50%,并且出现任意一方不及格的现象即表示该生企业顶岗实训不及格,需要重修。

四、建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制度

吸收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原则和方法,校企共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吸纳行业专家成立园艺技术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每年定期举行会议,对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并制定整改方案。根据行业人才需求规格,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训质量。根据企业绩效考核目标,校企共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学生档案。

五、建立企业实训经历认证制度

通过设置企业实训经历证书,记载学生在企业顶岗实训期间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个人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表现,并有依照企业标准确定相应的实践考核成绩。企业实训经历证书作为工作经验的证明,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力的帮助。

通过建立企业顶岗实训运行机制、校企双管双评制度、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制度及企业实训经历认证制度,借助规范的学生顶岗实训报告单、记录表、考核表以及顶岗实训单位的评价表,明确、理顺了学生顶岗实训工作流程、管理职责、评价标准,从实操层面改善了当前校企合作中企业态度冷淡的局面,务实操作,为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企业顶岗实训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篇6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实践教学;工程能力进阶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设计和开展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对隶属于高职高专工程类范畴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其实践技能尤为重要,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尊重学习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

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工程类专业较多采用了“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和实践,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仍有许多高职院校把实践教学视为培养学生技能的手段,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影响了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第二,由于教学水平和实践条件差异化,部分院校往往弱化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的教学,甚至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与顶岗实习培养阶段混为一谈,并将其移交实习企业代为实施,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第三,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适用于各种职业教育类型,无法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自的特点。针对上述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对“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出包含“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四步的“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这是从工程类专业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做出的改变,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相比,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将以行业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做到校企双方直接接轨,其中,调试验证能力阶段强调专业技术点的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工程能力阶段强调实际工程训练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角色分配。因此,四步“工程能力进阶”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分类组织和实施,有利于实践与知识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要求。

二、“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

(一)“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

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既应有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或部门的专家与教育部门研究人员参与,也要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的参加,前者提供与专业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职业素质结构与职业技能的要求,后者既是制定目标的参与者,又是目标的实施者。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应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因此,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首先也应以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职业领域职业岗位的生产活动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本岗位职业活动的能力要求,分析和归类能力构成,同时兼顾职业能力进阶培养、技术能力培养及职业素质培养,形成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体系。通过分析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技能体系要求,按照能力培养进程规律将技能体系序化为“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基础能力包括电工工具和仪表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建筑识图与制图能力、建筑电气工程图的识读及绘制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包括建筑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电气消防系统调试、建筑弱电系统调试;工程能力包括智能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电气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筑电气工程造价与招投标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包括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

(二)“工程能力进阶”的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序化结果,构建符合“工程能力进阶”要求并进行能力训练的专业课程体系。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构造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调试验证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电气消防技术和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建筑电气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电气工程计价和建筑电气工程设计;顶岗能力主要通过顶岗实习进行培养。同时,在“工程能力进阶”的课程中相应序化基础能力实训项目、调试验证实训项目、工程能力实训项目和顶岗能力训练项目。

(三)“工程能力进阶”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基础能力实训项目、调试验证实训项目、工程能力实训项目、顶岗能力训练项目规划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基础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气基本技能实训室;调试验证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实训室、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室、电气消防实训室、建筑弱电系统实训室;工程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建筑电气施工实训室、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实训室、建筑电气工程计价实训室。职业顶岗能力主要通过具有生产实践性、顶岗实习性、技术服务性的校外实训基地得以培养。

(四)“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文件的制定

在“工程能力进阶”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相应阶段的能力训练要求制订实践教学文件。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训项目单、实训项目报告和实训项目卡。实训项目单是指学生完成某一实训项目的任务单,内容包括实训目的、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及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学生据此可进行单独的学习和训练。实训项目报告是学生实训项目完成后需交出的规范化报告,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能力测评(如分析、思考)的基本依据,并最终给出学生完成该项目实训的考核成绩(评价)。实训项目卡主要用于教学管理、实训室教学安排和指导教师实训指南,内容包括实训对象、地点、条件(场地、仪器设备)、耗材、经费、指导教师数及指导要求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五)“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只有建设一支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才能很好地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方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与校内教师形成互助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向校内教师传授实践经验,从而建设一支“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六)“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组织

“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组织,教师角色从“教师”变为“导师”,从“授”转变成“导”,即进行引导、指导和教导。首先,学生按照任务要求,以小组、分工合作等形式进行工作任务的解读;然后,查找技术规范和图纸资料,制定工作方案;最后,领取工具和器材并完成训练任务。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实训设备、专业规范等各种教学资源完成项目任务,掌握任务中的基本知识,训练相应职业技能;最终的学习成果包括各项技术图纸、各项施工技术方案文本、施工组织和管理文本、质量目标、成本控制、安全管理措施、项目验收报告等文本及工程的施工现场和调试成果。学生在“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学习环境中,个性定制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方向,选择性地定位自己在任务中的角色,如团队的组织者、设计师、造价员、施工技术员、施工监理、甲方验收代表等,实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训练。此外,实践教学组织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实践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保证专业适应性的基础上,兼顾学生未来岗位转换和终身教育的需要。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也必须是动态发展的,跟随社会对岗位技能的需求,与时俱进地优化课程体系及实训项目,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作者:王玲 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

篇7

一、全面创新培养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本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保障。目前会计学新理论、新经济法律法规层出不穷,合格的会计教师必须不断地吸收新观点、学习新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最新的会计知识和信息,使学生能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说,应多渠道创造条件,多形式开拓途径,不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改革传统课程模式,为实践性教学打好基础

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首要工作是明确实践课程,保证实践课时,这必然引发课程改革,其实施要点有:

1.模块划分及课时(学分)比例

新的课程模式设置三大模块:文化基础课模块(必修课),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模块。各大模块的课时(学分)比例大体为3:6:1。

2.模块地位及主要课程

(1)文化基础课模块(必修课):包括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就业指导、计算机基础、体育、音乐。主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并为实现自我发展打下基础。

(2)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训练课、实践课。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训练课是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成为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核心课程。实践课包括实训课、实习课。实训课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专业技能,这是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实习课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实际生产活动的重要步骤,是学生上岗就业的必经阶段和桥梁。

(3)任意选修课模块: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现代人才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是实现自我的良好机会。

通过专业教学计划改革,落实实践课程及时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为1:1,为实践性教学打好基础。

三、加强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基本胜任实际工作

中职学校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经营和服务第一线、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熟练专业操作技能的中初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模拟实验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模拟实验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后,通过模拟实验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使学生一出校门就基本能胜任实际工作。

1.综合模拟实验

综合模拟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可靠手段,对于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模拟实验:此实验安排在全部会计理论课学习完,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安排3~4周时间,以一个一般纳税人的企业一个月的业务量作为蓝本,利用手工模拟实验室提供的各种教学设备,完成会计的整个业务处理的全过程。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结合起来。同时为会计电算化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供精确且系统的实验数据,从根本上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上岗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关键是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有会计专业,几乎都没有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大多数软件为演示财务软件或盗版财务软件,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经常出现系统过期、数据库无法打开等故障,教学设施根本无法保证实训需求。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即做到全方位地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有利于实践教学。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通过会计软件,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资料转换到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操作,这样,使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很好地衔接起来。通过操作,使学生对实际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了如指掌,体会会计电算化的方便与快捷,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缩短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四、拓宽实训途径,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中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熟练掌握未来职业所要求的各项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可采取多种训练途径和方法,具体应做到:

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实习制度

可通过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使校外实习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保证校外实训基地良好运行,保证实习期间实习生的人身安全。

2.采取顶岗实习方式

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顶岗的方式,参加企业的工作,严格实习过程管理,明确校企双方管理职责,强化企业考核,确保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在一年以上。

3.实行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与指导

学校于学生顶岗实习时安排专业老师深入实习单位,会同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根据实习要求,共同制订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案,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各种情况,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撰写实习报告

在一年的顶岗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上交实习报告,报告内容可包括一年的实习体会、专业知识的巩固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等。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学生对一年的实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及教训,并结合实习过程中碰到的业务谈谈会计教学需要改进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5.规范实习考核

主要依据顶岗实习报告及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

总之,加强实践性教学,更能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培养适应社会、具有较强实操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

篇8

一、实训教学模式的含义

所谓实训教学模式,是根据实训教学的需要,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教学的方法论对策系统,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实训教学任务,经由逻辑归纳概括而成的比较稳定、简明、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它是实训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训教学的中介性环节,是介于实训理论和实训行为之间的一种衔接、贯通、接壤的中间地带。换言之,实训教学模式是对实训教学方法的概括化和理性化的提升,是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是指导教师进行实训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二、实训教学模式的建立

(一)校内实训室模式。这一阶段的实训主要针对新生,新生刚刚来到职业学校,对所学的专业都还很陌生,这时候主要开些专业基础课程如《旅游概论》《酒店概论》等,让她们对专业知识有个感性的认识,另外可带领她们到酒店,旅行社进行参观,让她们对将来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有所了解。对于所学知识需要实训的部分,主要在校内的实训室进行。实训室模式是旅游专业学习专业技能的基础模式,需要在专业指导教师的安排下,到实训室进行练习。在实训前,教师在黑板上详细写清楚每一项技能的操作程序和细节要求注意事项,然后反复的操作给学生看,边操作边讲解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学生认真揣摩教师的演练过程后就要反复练习,直到掌握基本的动作。这种模式要求实训方案设计科学合理,目的明确;要求实训指导教师认真耐心,能及时解决学生实训中所遇到的问题;要求老师对学生的操作做好监督,对学生不放任自流,以确保学生能达到训练的预期效果;要求学校能保证实训室设施齐全并能及时更新,做到实训活动安排的有序性。通过在学校实训室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餐厅及宴会的服务程序,掌握酒店前厅及酒店客房对客服务工作的服务程序,掌握导游带团的服务程序。

篇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77-02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因此,加强职业教育品牌建设,探索和实践基于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的校企合作协同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推进校企深层次协同,完善“校企融接、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共同参与,校企共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职业教育集团、行业协会及相关合作企业共同有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改革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产业(行业)需求为目标校企共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职业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同时联合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及教材与讲义。从而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优势互补,校企共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选择发展稳定、用工需求旺盛、产品竞争优势明显、技术含量较高、管理规范、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对口企业,按照学校、企业定目标、定标准、定规模、定质量、定就业的“五定”要求,与用人单位共同选拔学生组建以各品牌命名的“订单班”开展的校企合作。

“五定”的具体内容是:一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二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三是根据企业需求和教学条件确定培养规模;四是通过核心教师认定、“订单班”学生选拔、校企共同参与“过程与结果、知识与技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的考核,确保“订单班”学生的培养质量;五是在学生完成预定学习任务后,由企业负责对学生考核,学校负责组织专场招聘会,学生、企业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学生的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并由企业培训顾问和核心教师进行实习指导。

2 协同完善职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的全面对接

职业资格证及相关技术证书是衔接的标准。所以,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行业协会应根据相关岗位群的发展,按照职业标准和岗位群,确定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政、校、行、企根据相关岗位群的分析,按照国际(行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要求,制定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相关层次的资格证标准,设计并实施。针对不同层次的职业资格证组织学习、培训教育,行业部门积极协同,加强对职业资格的考试、考核、认定和管理。这样的职业教育体系内,课程衔接才会取得成效。

3 “过程共管”形成“协同办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在完善原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课时补贴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重视校企“过程共管”,为工学结合规范有序地进行提供制度保障。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还需注意的是,要从传统的以院系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渐调整为以校企合作平台为依托、以项目为牵引、人员可交叉流动的横向协同创新教学管理,创新新型教学管理机制。

4 协同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实训基地

依托职业教育集团、行业协会及相关合作企业建设实训基地项目,加强建设校内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强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依托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完善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将课堂建到服务管理一线,与产业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同时注重引入行业企业投资,重点建设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育人,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

校企深度合作,引进业务项目,优化业务操作平台,带领学生参与真实的业务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引进企业资源和真实的业务项目,真实呈现“厂中校、校中厂”,共建专业课程与教学实景实训的“课程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实训”模式。利用学校资源吸引企业入校园,与企业共建,以此为平台和合作对象,为学生创造实际参与操作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岗位职业操作技能,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构建实训基地群,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实训长效机制,形成实习实训规模化,打造专业学生整班实习模式,探索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无缝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完成从“专业入门”阶段到“胜任岗位”阶段的跨越。

提升专业学生的整班实习率,整合现有实习实训资源,在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实习基地群的基础上,借鉴该基地群的建设经验,结合本地特色,重点整合本地实习基地群,服务本地经济,为中部外贸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信息、资源、项目、政策、管理咨询、人才的引进输出、培训等多种服务平台,实现成员间互利共助,同时拓展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真正做到服务本地经济,助力产业行业发展。

建立多元化实习实训管理制度体系,完善专业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制定校企合作企业筛选评价为核心的多元化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推动优质实习就业。在已有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性监控和评价体系。形成学校和企业主体共管机制;建立调动教师顶岗实习指导的有效激励机制,对专业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评价考核;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考核体系,注重顶岗实习的总结与评价,完善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5 促进就业,形成“协同调配”的用工机制

成员企业需定期向成员学校公布用工需求及用工标准,学校将岗位标准、生产规范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针对企业岗位要求,与企业共同开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办企业“订单班”等,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性较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篇10

(二)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行业调研和与行业专家研讨,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主要为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会计、出纳、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等岗位,在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结合会计工作任务的特点,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具体包括:珠算技术与点钞技能实训;手工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出纳基本技能实训;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手工会计单项岗位技能实训;手工会计混合岗位综合技能实训;会计电算化维护管理技能实训;电算化会计综合技能实训;校外实践培训;多证强化训练;顶岗实习。按照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标准,结合毕业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建立各门课程的质量标准。

(三)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与运作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是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情境式教学,传统的教室往往难以满足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最好场所就是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让行业企业专家走上课堂,指导学生实训实习,投入资金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室建设方案制订和建设过程指导,确保实训基地建成企业化、岗位化、模块化,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企业工作氛围,强化职业素养。目前我们已建成“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手工会计实训室”“纳税申报实训室“”财务咨询公司”等实训基地。制定《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训教师岗位职责》,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管理细则》,建立满足实训用的资料库、编写会计模拟实训指导书等,开发了仿真度高、职场氛围浓的虚拟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成,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创造了良好条件。2.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始终把学生综合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放在企业、放在职场,同时不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重庆市涪陵水利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财瑞财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正凯空调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场地的建成,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校外实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顶岗实习奠定了企业平台,也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常规教学相比,顶岗实习教学学习场地在企业,学校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学生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指导,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的各自责任。针对顶岗实习学生,除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教师外,还安排足够的校内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管理。学校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要与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使其加强对学生岗位技能的指导、答疑。学生实习期间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写出顶岗实习报告。

(四)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技能,必须优化教学手段。我院教师从传统教学法中脱离出来,进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初步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即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岗位技能三个层次;手工做账和计算机做账双轨并行;单项岗位实训+混合岗位综合实训+技能竞赛+考证强化+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六位一体”。同时,我们创新了“教、演、学、练、做”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定学、多证培养、教学做一体、理实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上方法,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课证融合,保证了学生顺利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五)加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尤其重要。我院一是让教师“走出去”,即鼓励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或财务公司等机构兼职,为企业做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税务咨询等;也让教师轮流到企业顶岗实践,开展产学研合作,为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提供支持;同时还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这些措施,来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双师队伍素质。二是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即聘请校外行业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指导实践教学。

(六)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考评机制检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效果,就是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以职业能力考核为要素,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与标准体系,主要包括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试与终结性考试两部分。形成性考试对于学生行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考核,包括作业、实训过程、实训结果、实训报告、单元测验、学习态度、进步系数等。终结性考试分为笔试和实务考试。(1)笔试主要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固化在试题库中,理论知识的试题库全部采用客观题。试题库按照教学大纲组建,题库系统可以通过对考核范围、难度系数、分值分布等进行定制的方式自动组建试卷并评卷。学生随时可以申请在机房参加考试。(2)实务考试主要针对课程教学目标中职业技能进行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珠算技术与点钞能力;手工会计基本技能;出纳基本技能;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手工会计单项岗位技能;手工会计混岗综合技能;电算化会计综合技能;顶岗实习报告;技能竞赛;多证强化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标准分为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几个等级。

篇11

技工院校、企业和教师作为顶岗实践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各方在顶岗实践活动中就推动力度、施行质量和执行效果如何考评和管理是落实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关键环,科学、合理的考评管理体系反过来又会成为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活动的指挥棒。为此,做好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工作,能有效的保证技工院校教师到企业、行业实践锻炼的实效性。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是推进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要求技工院校积极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技工院校教师通过企业顶岗实践,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和教材,使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将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的内容,必将进一步促进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和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

1.2 是推动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技工院校的改革发展,必然要求技工院校教师具有一体化教师的素质水平,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是根据客观的考评管理体系,运用全面、系统、规范的技术手段,对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情况和成果作出公正、合理、科学的考核和评判。因此,积极落实技工院校教师到相关企业、行业参与生产、服务、管理活动,并对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进行有效考评,是推动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1.3 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有力推手

技工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是校企合作的纽带,是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更是提升技工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技工元宵教师通过企业顶岗实践,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改造、专业知识培训、科技攻关、产品研发,能有效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服务平台。技工院校教师通过企业顶岗实践,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最新动态,大大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因此,通过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能有效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2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的现状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是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技工院校培养一体化教师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多数的技工院校都能按照人社部文件精神要求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但是,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监管却不太规范,顶岗实践的过程管理和成效评估还存在很大漏洞,譬如,前往企业、工厂的教师,是迫于形式下去挂职,还是真正地顶岗实践;顶岗实践的效果如何,对于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是否有提高,对于学院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科研水平的提升是否有帮助等等。由于大多数的技工院校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全面的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使得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反馈,顶岗实践的效果不太理想,很多流于形式,一些学院仅简单地以实践日记、单位评价等来验收,其中的水分可想而知。

为了防止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活动这一工作流于形式,规范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整个过程,有必要构建一套针对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实施性强的顶岗实践评价机制,对顶岗实践教师进行跟踪管理评价,并对后续的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工作起到很好的督促导向作用,真正实现以企业顶岗实践来提高教师理论教学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尽可能地提升技工院校的师资水平。

3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的制定和构建

3.1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应当公平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教师顶岗实践情况,应当真实的反映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效果及成果。为此,考评管理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3.1.1 科学性原则

技工院校在制定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时主要依据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标准建立考评管理体系,要保证考评管理体系能够准确、全面的反映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真实情况,考评管理指标要客观公正,要排除个人因素和个人情感对指标的影响。一套公正和科学的考评管理指标,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考评管理体系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3.1.2 激励性原则

一套公正、科学的考评管理体系,能够对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活动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通过考评管理,使教师在顶岗实践时明确考评管理标准、奖惩标准,最大程度的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完成顶岗实践,充分发挥考评管理体系的激励功能,提高教师参与企业顶岗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效果和质量。

3.1.3 导向性原则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要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要能够切实引导教师真正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将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通过企业顶岗实践,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现场最新的生产经营动态信息,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新标准的应用,真实体验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的实际过程,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以点带面,影响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顶岗实践活动。

3.1.4 可行性原则

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指标在制定时,要清晰明确,层次简明,评价标准易于教师把握和度量。对于能反映评价对象本质,但又难以量化的指标,可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3.2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体系构建的步骤

技工院校教师顶岗实践过程时间跨度较长、涉及的范围面较广,因而对其成效的考评管理要依据不同的环节建立不同的指标,并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在构建考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召集相关人员开会讨论并征集考评管理指标内容,在讨论征集时应尽可能的考虑到教师顶岗实践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指标内容应尽量广泛、全面。其次,依据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对所征集的指标内容进行必要的归类和筛选,以保证评价指标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经过这两个阶段得到的评价指标内容,必须经过必要的实践检验,以确定考评管理体系的合理性。

3.3 技工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考评管理的内容与指标

根据人社部《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要求,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设三级、二级、一级,最高级为一级,三个级别的标准依次递进。三级一体化教师,主要通过考察观摩、岗位操作、技术演练,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工艺流程、生产组织方式、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企业顶岗实践后能完成中、高级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教学班级管理和一体化教学场所设备维护与管理等典型任务。二级一体化教师,主要开展规划设计、技术革新、技术服务和企业员工培训等工作,并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企业顶岗实践后能完成一体化课程教学活动策划、预备技师一体化课程教学和企业学员中、高级工培训等任务。一级一体化教师,主要担任企业顾问,参与企业管理决策、产品技术研发、科研项目攻关、企业技术咨询指导等工作,并参与企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及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开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课程体系。企业顶岗实践后能完成学习任务设计、三级及二级一体化教师指导和一体化课程教学综合评价等任务。

考评管理体系的内容与指标根据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后的能力要求,主要指标内容包括:

1)教师自我评价:教师本人对顶岗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自我考核评价。每一位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结束后,都要按时上交顶岗实践工作日志,撰写顶岗实践总结、调研报告,开展专题报告会汇报实践心得,同时填写《顶岗实践总结表》。

2)顶岗实践单位评价:在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期间,由企业负责教师顶岗实践期间的具体工作,协助教师制定并完善顶岗实践工作计划,对教师顶岗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并对其顶岗实践过程进行考评管理。主要包括教师顶岗考勤、顶岗态度、生产任务考核、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实践技能提升情况等方面。

3)同行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否引入企业一线案例、教研活动中是否提出建设性意见、实训教学中的动手能力是否提高和是否能带动教学团队共同提高等方面进行评价。

4)学生评价: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效果如何,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学生评价主要从顶岗实践后的教学水平是否提高、课堂教学中是否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实训教学中技能水平的高低等方面进行评价。

篇12

作者简介:胡新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4-0050-02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了大量机械类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但为什么我国机械类人才仍然严重短缺?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条件、师资队伍等难以满足实际训练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使学生具备了不同程度的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机械和电气基础理论知识、一定的数控编程和操作能力和CAD/CAM软件应用能力,但由于在校期间难以积累工艺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脱离了行业和企业,难以满足企业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使得培养质量大打折扣。鉴于此,要提高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起能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通过积极探索,提出了校企合作“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进行了试点,为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一、校企合作“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核心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强化与企业合作,校内引入真实产品进行生产性实训,校外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全过程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同时,企业的职工则到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实现“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使企业和学校真正实现双赢。第一学年,学生首先到企业进行电动工具的认识实习,然后在校内进行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和引入真实产品的电动工具装配实训,暑期到电动工具企业进行电动工具装配顶岗实习,而被顶岗的企业职工到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第二学年,学生在校内进行CAD/CAM软件应用和数控加工专业技能训练,进行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并引入真实产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暑期到电动工具企业进行电动工具机加工顶岗实习,而被顶岗的企业职工到学校进行培训;第三学年,学生在校内完成引入真实产品的专业技能实训,并进行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然后到电动工具企业进行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顶岗实习,并进行毕业综合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按认识实习、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六层次进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递进式地引入电动工具认识实习(第一学期)、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包括金工实习、机械零件测绘)、专业技能实训(包括CAD/CAM软件应用实训、电动工具检测与维修实训)、生产性实训(包括校内电动工具生产线装配实训、数控加工实训)、顶岗实习等,使学生从认识电动工具到逐步掌握电动工具设计、制造及检测与维修的相关技能,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质量、成本和效率意识,以及合作精神,实现从学生到职工的“无缝”过渡,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技能资格考证,进一步强化“双证制”,引入数控操作工、CAD/CAM软件应用、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电机实验工等考证。

二、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与考核体系构建

为保证顶岗实习的有效进行和学生实习质量,制订相应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规范。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和专业主任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最终综合学生平时考勤、实习日记、实结对学生进行评分,合格后由校企双方共同签发工作经历证书,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同时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考核体系。具体过程管理流程见图2。

三、校企合作“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践行“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目前机械类专业已与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与浙江皇冠电动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组建了七个“订单班”,同时充分利用我校的优势,由我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引进电动工具生产线一条,为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时间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培训需求,掌握企业用人信息,制订“互换式”工学结合培养计划。由于不同企业对培训要求不同,各有侧重。我校采取由企业提出培训内容和要求,学校负责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暑期,同时学生被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践发现,采用该模式可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使自身能力素质得以提高,比如职业道德的建立,协作精神的培养、意志力的锻炼,工作环境的了解,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同时企业的职工也进行了培训,并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到真正的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詹忠根.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研究,2006.8上,14-15.

[2]赵浩兴.校企联合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6-68.

[3]黄亚妮.国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的评析和启示[J].高教探索,2005.4,69-71.

[4]付涛.高职实践教学的模式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6.4,85-8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