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2-12-16 01:54: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篇1

3、联想想象的基础

经验步骤:1联想是指通过某个知识点,想到另外的知识点,而这两着有种潜在的联系。由某人或某物而想起相关的人或物;由概念而引起与之相关的概念。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应。

篇2

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都是研究变量间关系的统计学课题。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

1、在回归分析中,y被称为因变量,处在被解释的特殊地位;而在相关分析中,x与y处于平等的地位,即研究x与y的密切程度和研究y与x的密切程度是一致的。

2、相关分析中,x与y都是随机变量,而在回归分析中,y是随机变量,x可以是随机变量,也可以是非随机的,通常在回归模型中,总是假定x是非随机的。

篇3

振动与波动的联系:

1.振动是波动产生的原因,波动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2.有波动必有振动,但有振动不一定有波动,因为机械波形成的条件,除了振源以外,还要有传播振动的弹性介质.

振动与波动的区别:

1.运动原因的区别:产生振动的回复力可以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力来提供,而引起波动的力,则总是联系介质中各质点的弹力.

2.运动性质的区别:振动是非匀变速运动,其位移是时间的正弦(或余弦)函数,而波动--振动的传播,则是匀速运动,传播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即 x=vt.

3.运动图景的区别:振动是单个质点(或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而波动则是介质中大量质点依次振动形成的集体运动.

二、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联系和区别

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联系是: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与波动图象(如图2所示)在外形上十分相似,都是正弦(或余弦)曲线,在不考虑介质吸收能量的情况下,平面波中各质点的振幅(A)、频率(f)、和周期(T)均与振源相同.

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区别是:

1.研究的对象不同.振动图象研究的是单个质点;波动图象的研究的是介质中的一系列质点.

2.横轴的表示不同.振动图象的横轴表示时间;波动图象的横轴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距原点的距离.

3.物理意义不同.振动图象表示某一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波动图象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4.变化规律不同.振动图象随时间的推移而延伸,但原有的形状不变;波动图象随时间的推移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且波形一般随之变化.

5.振动方向与图象起伏方向不同.在振动图象中,质点在不同时刻的振动方向与曲线的起伏方向一致;而在波动图象中,由于波的传播总是前带后,后跟前,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越晚,所以,沿波的传播方向,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曲线的起伏方向恰恰相反――即“上坡下,下坡上”.

6.两个相邻峰值间距离的意义不同.在振动图象中表示周期T;在波动图象中表示波长λ.

三、典例分析

例1 (全国高考理综试题)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负

方向传播,图3是 t=1 s 时的波形图,图4是波中某振动

质元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线(两图用同一时间起点),

则图4可能是图3中哪个质元的振动图线?( )

(A)x=0处的质元

(B)x=1 m 处的质元

(C)x=2 m 处的质元

(D)x=3 m 处的质元

解析:在图4的振动图象中可确定 t=1 s 时质元的位

移(0)和振动方向(向下).在图3的波动图象中可确定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时,位于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的是 x=0处的质元.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例2 如图5所示是离振源30 m 处的质点M的振动图象,已知这列简谐横波的波速是10 m/s,试作出这列波在2 s 末的波动图象.

篇4

学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根本要素。然而,随着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很多政治学者逐渐主张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根本要素更改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同时又提出了大量理论性观点。就功能、关系以及本质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情境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从本质看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和环境本质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环境在一定情况下又存在深刻关联性,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有机结合体,两者相互作用与链接,所以逐渐形成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中观环境。就两者性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属于自发与自觉环境混合体,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属于自觉环境。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并非主客观环境的统一、实践主客观的统一,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则是在教育工作者优化、打磨以及改造下,被受教育者所参与、认可以及相应的教育环境。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两者具有本质上的关联性。

2.区别

就广义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和人存在关系而且对人有一定影响的精神及物质条件。就狭义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相关工作人员根据教育目标,选择、创造以及加工能够感染、鼓舞、激励人们的教育环境,这种情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求必须具备充足的条件以及场所等客观因素。而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一种是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创设的情境;另一种是教育工作者依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对受教育者兴趣进行激发为目的,为达到良好教育效果而设置的教育情境;还有一种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所把握与规定的具体教育环境。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情境的概念可以看出,两者存在本质性区别。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情境均属于主客观因素的统一体,然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主观因素比较明显,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客观因素则比较明显。也就是说,多数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时运行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外部条件,尽管其中存在教育工作者大量的主观选择与判断,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却不会受到教育工作者主观意识的控制。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却属于有计划、有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是一种教育工作者精心开发或者设计的教育环境,主观判断色彩非常浓。

二、从关系看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环境的联系和区别

1.就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性质范围而言,两者存在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就本质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教育工作者通过主观判断而形成的、能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环境,此为基本而初步的筛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同时也是对无法影响或者无法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与初步的过滤。也就是说,作为比较宏观的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并非纯粹性教育环境,而且也并非被教育工作人员所掌控与甄别,其客观性因素具有无法预测性,不仅包含自发环境,而且也包含自觉环境,不仅包含干扰环境,而且包含良性环境。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属于环境的一部分,而且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范畴。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其实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领域的自觉环境,同时把自发环境的干扰因素剔除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2.就运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而言,两者存在相互渗透、相互排斥以及相互转化的关系

(1)就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所发挥的作用而言,两者存在相互排斥性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多重性特点,属于先进与落后环境、积极与消极环境的混合体,存在不可预测性、不可控性以及不确定性。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则属于自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人为创设或者开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自觉性、确定性以及可控性特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为有效运转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而服务的。

(2)运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情境与环境存在相互渗透与转化的关系

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情境始终在进行着能量、物质以及信息的交换,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若要对教育系统起正面作用,就一定要由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转换、锤炼与过滤,而若要对教育系统形成一种持久性渗透,则教育情境一定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转化非自觉因素或自觉因素进行不断吸纳。在两者的信息、能量以及物质渗透超越其性质临界点时,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环境就会发生转化。

3.就思想政治教育境遇而言,两者存在相互容含与彼此重叠的关系

就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种时空存在,所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实践均为在具体场域与时空下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实践中的时空存在,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缺乏具体教育活动和实践,则其就只具抽象性。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是一种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实践,就此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环境具有相互容含与彼此重叠的关系。也就是说,两者存在本质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在以下两方面具体体现出来:(1)物理组成一致性。即具体场域中,将在构成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纳入其中;(2)功能性质一致性。

三、从功能看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环境的联系和区别

1.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既具有体验与认知功能,同时还存在共同体形成功能

教育工作者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与受教育者的情境经历经验和身心特点进行有效结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情境开发与创设,承载着能促进人们正确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的符号、信息以及知识系统,具有更为生动、具体、明显以及深刻的体验功能,可以确保受教育者形成某种顿悟,并以此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清晰的认知倾向与情感体验。所以,就某种意义而言,思政教育共同体属于一种教育情境存在形式。开发与运用不同类型的思政教育情境,会思政教育共同体的差异性得以催生。

2.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既存在正面导向功能,同时还具有意义构建功能

对特定社会来说,不管是挖掘历史积淀情境,或是创设现时优化情境,每个情境都会存在一定的符号、信息、技能、知识、观点以及思想内涵,对一定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政治价值导向与信息表征进行传承,暗含统治阶级所制定与要求的道德价值原则与思想规范,以激发、引导并促使社会成员实施统治阶级所规定的道德行为。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在对社会成员道德意识进行隐形灌输的过程中,又在特定情境中促使教育对象通过亲身实践,在真实世界中对实际性问题以及问题情境脉络进行捕获,而后将其转变为自己所创设的问题,并对此问题进行追问、思考及解决。所以,一方面可从教育者处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又可在自身参与构建过程中获取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功能意义。

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环境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全面、深刻的理解是科学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科学化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就本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环境一方面存在共通性,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应该从动态与非线性思维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环境的样态转换进行审视。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本质内涵以及两者的功能厘定与关系转换进行分析与探讨,其主要目的是:一方面,能从理论方面对思政教育情境与环境的研究进行深化,另一方面,可分析与探讨在实践中怎样使思政育人环境得以提升,而这也是本文对比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环境的最终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