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

时间:2022-02-13 18:34: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

篇1

北师大版和苏科版数学教材的信息技术应用入手,在教材中根据这一案例简要的分析北师大版和苏科版数学教材的异同。

(一)信息技术与教材的融合的相似之处

在对信息技术与教材共同运用整合上,北师大版与苏科版都采取图文并茂结合方式教学,使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学内容融合自然,在教科书中这门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很有特色的版块,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并且两个教材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所涉及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有函数作图且其分析的功能、计算器与计算机符号的代数功能、Excel电子表格的各种功能等。

(二)信息技术与教材的融合的不同之处

北师大版开设“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这样特别的栏目,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并学会利用这一技术知识解决有关数学问题,并且在合适区域旁注好或者设置有“信息技术知识建议”这一信息,以此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学习以及理解。

而苏科版教材和北师大版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明确设置“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这一栏目,但是设置有专门供其他自主学习的其他栏目,比如阅读、思考、链接等,并且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到很具有创新的问题环境中,让学生有把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用于学习新知识的其他有用工具。

二、两种教材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区别

(一)硬件的比较

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虽然都融合了“科学的计算器”以及“计算机”。但北师大版对“图形计算器”进行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不过因为我国现阶段正处在起步的阶段,所以,更多是从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角度出发,而且侧重电视如何使用“图形计算器”来演示数学教学。

(二)软件使用的比较

两套教材都有介绍“Excel”软件的使用,但苏科版的侧重点在于“Excel”本身所自带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VBAC(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的实际案例运用,而且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部分相关知识,并且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部分程序如何编写及运行,这样可以极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而北师大版则注重介绍国外几款较为优秀的软件,并且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学数学课堂上也开始流行“几何画板”,而现今的教师们对“PowerPoint”与“几何画板”的使用也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使用这些软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功能的比较

总的说来,不同教材对于各软件功能的使用尽不相同,因此对于北师大版教材与苏科版教材来说,各学习软件也有异同,因此如下图所示,对两个教材版本的软件功能做了一个简要比较:

三、北师大版教材与苏科版教材的特点

篇2

1、课堂渗透

小课堂可以看到诸多的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字的发展变化是同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步的。语言中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是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每一个侧面都会反映到文化中来。在谈到 dragon(龙)时,龙在我国是吉祥的象征;但在西方它却是邪恶的象征,是不幸与厄运的预兆。再如,教到 green、blue,black 等有关颜色的词时,我向学生拓展一些与颜色有关的英语习语。例如,black tea(红茶)学生对英语词汇有了正确认识,才能了解英美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才能避免“中文思维。词汇教学时,tea这个单词实际上还和闽南语有很大的关联。当时大量茶叶从福建泉州港运往世界各地,tea的发音就是根据闽南语中茶的发音来的,当然现在只有爱尔兰保留了古英语中tea的发音,和闽南话是十分贴近的。介绍词汇的来源也可以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致。

2、情景创设

创设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在两种文化中找到差异,排除学习过程中的文化障碍,获得言语交际的文化敏感度。中国与英美国家在地理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都存在着鲜明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一定的差异性,比如不同民族在对待同一种动物的态度是各不一致的。比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还有 you are a lucky dog.而在汉语中狗却有一些含有贬义的意思,比如癞皮狗,落水狗,狗腿子之类的话。北师大版必修一Unit3 Lesson1 Festival,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到搜集各种节日的内容,甚至课外举行有关圣诞节,万圣节的庆祝活动,并与中国传统节日做比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进对西方传统节日的了解。

3、多媒体网络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借助多媒体,借助网络技术,尽可能多的接触和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这个部分很大程度是对学生加以引导,课后完成。甚至可以鼓励学生给英美国家的人士发电子邮件,语音聊天等形式。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北师大版的教材高一英语必修二Unit4 Auckland,除了课本的内容外,上课前,我还到网上搜集了大量的奥克兰的图片,视频以及文字资料,让学生充分领略了新西兰的风情。得到了很好的关于奥克兰的信息

4、课外阅读

这是一个更能原汁原味近距离接触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课外阅读的内容包括报刊选读和经典英文原版书籍阅读。报刊选读可以了解到现代英美国家社会中的点点滴滴,以及正在发生的事件和人们对它的看法。而经典英文小说的阅读,则更多的是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等深层次方面的内容。

总之,英语的学习,绝对不是单纯的语音,语法。而应该是以语言为载体,以历史文化为灵魂的一种综合性的学习,中学英语老师应该多方位的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各种机会,全方位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英语。

篇3

简单地说,历史就是过去客观存在的事实,它不可能再现、重演。那么,我们学习它、研究它只能通过历史遗迹、遗物、各种文物、文字及音像资料,而传统历史教学往往忽视这一方面的展现,把生动有趣的历史变成干巴巴的讲述,使学生误以为学习历史就是死记硬背,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而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可以改变这一状况,实施再现式教学。

开课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好日子》,同时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银川市貌发生变化的图片,银川市的变化日新月异,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由此导入新课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教材重点要求学生理解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为此,我精心挑选了一段的历史视频资料,让学生走进历史(视频结束后)结合课本归纳的内容、意义。

如此一来,既可以大力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解答材料题型的能力。

可见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多种形式,实现更为逼真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其中认知历史、感悟历史,成为直接的观察者和参与者。学生既可以带着问题去看精心剪辑过的录像、图片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录像、图片发现问题进行思考,达到知识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再者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大量板书时间,同时容纳大量史料,做到知识重点清晰,从而扩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这些都是传统历史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二 在网络历史教学中运用内容丰富的历史网站,大大扩展教学空间

如何让学生感知丰富的、有血有肉的历史呢?单凭教师所掌握的那点有限史料,根本无法满足对历史学科有浓烈兴趣的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无法很好地实施教学。那么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就可以改变这一状况。

首先,利用网上的资源教师可以大大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还可以学到很多历史教学的方法,下载很多教学用的图片和课件。网上的资源虽不能说应有尽有,但可以说极为丰富。在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我通过互联网查找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的伟大历史作用。在《在希望的田野上》,我补充了从网络中搜索到的有关史料图片和在时期的农民有这样的顺口溜――“头遍哨子我不买账,二遍哨子我伸头望,三遍哨子我还慢慢晃”。使学生充分理解“穷则思变”,小岗村农民是采取什么方式来摆脱困境的?看看这些网站,不仅可以学到外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看到外地的试题试卷,下载现成的课件,还可以学到制作课件和网页的技术。其次,众多的网站为教师提供了个人业务进修的平台,也为学生课余了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以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

三 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

篇4

设计合理的问题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问题可分为四种类型:对背景知识的提问,对文本知识的提问,对文章深层内涵的提问,开放式问题的提问。前两种问题学生运用低层次的阅读技巧便可解决,后两种问题通常可以提出推断型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高层次的阅读技巧。

以北师大版新教材九年级(全一册)Unit5 lesson15 A Famous Writer为例,我提出了以下问题:1.what do know about J.K. Rowling?(基于学生的背景知识储备的问题提问,引发学生阅读兴趣);2.How was her life in 1993?(基于文本字面信息层面的问题提问,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捕捉信息的能力)3.what made her so successful? (基于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问题提问,引导学生由文本信息层面的思考转入文章深层内涵的思考);4.why are there few fictional writers like J.K. Rowling in China? Will we have such a famous fictional writer in the future?( 基于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水平的问题提问,将文本阅读与现实现象相结合,在讨论中寻求答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反思现实、反思社会。同时引导学生要学习作者不怕艰难、不畏困苦、勇于奋斗战胜困难的精神)。通过有层次性和开放性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读能生悟,悟能生用,用能生巧,巧能出新,且能了解作者真正要传达给我们文章深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也能真正地实现阅读的目的。

二是将阅读教学方式活动化。

在英语阅读课上,使阅读教学方式活动化,如表演、辩论等。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学生做积极的阅读者,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让阅读教学方式也随之活动起来,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养成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

篇5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迅速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引起了人类社会全面、深刻的变革,人类因此迈进了 “信息社会”的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讨论已久的问题。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真谛是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使之成为激励他们学习的手段。但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只是孤立传授些技能技巧,简单的技术展示,而没有真正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笔者就以上存在的问题,从一个信息技术教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数学知识。

二、本人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课本中的Excel的使用这个课时为例,结合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中的第一章第五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统计,让学生充分将信息技术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有效工具。以下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2.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这里使用Excel2003)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信息技术的作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

内容:1.概念(略讲)。2.处理电子表格(讲授知识点)。

方法: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践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有一句名言:“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因此,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采取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

(三)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据信息尤其是表格信息的处理。高中学生在高中数学当中学过统计这一章节,对表格数据有一定了解。本节课想从学生对数学学科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对本节进行讲解,并将数学学科知识融入教学设计当中来,也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理念。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分钟)

向学生展示用Excel软件处理过的数据。结合普通高中数学课本必修3第一章统计的内容,展示内容是第四页表1-1的内容。以激发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问题的兴趣。通过这个实例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无处不在,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1)简单展示Excel的启动及如何进行数据和公式的录入。(3分钟)

(2)布置任务及完成任务。(30分钟)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准备好一些导学案供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参考。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任务:高中数学必修3课本37页习题1~5中的第1小题。将这一任务分给一个小组并由组长带领组员共同探究完成。

为了了解面包的销售情况,面包店随机选取了24个营业日,分别记录下每天销售的新鲜面包的数量:

53 49 27 48 60 52 44 38 47 52 82 46

55 31 39 54 51 47 50 61 43 64 43 64

(1)请用不同的方式分别表示上面的数据;

(2)分别计算以上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根据以上结果,你认为该面包店每天应该生产多少新鲜面包?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通过整合数学相关知识讲解表格数据的加工,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是引导和协助学生,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模仿。通过分组完成任务,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篇6

自2002年至今,初中历史教学的新课程改革已在我国全面开展了近十年,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在此期间,我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领会新课程精神,多次参加河南省和洛阳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班,从中我受益匪浅,在头脑中形成了许多新的理念,并将之运用于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使我产生了许多困惑和不解。在进行了大量反思后,特总结概括如下:

一、各版本新教材之间的差异:自2003年9月至今,洛阳市已经使用了四种版本的初中历史新教材,它们分别是:人教版、岳麓版、川教版、华东师大版。此外,全国尚有北师大版等诸多版本的初中历史新教材在各地使用。虽然这些版本的初中历史新教材都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2001版)编写的,但其对《历史课程标准》(2001版)的解读必然有所差异,甚至迥然不同,这将使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例如:人教版初一历史(上)中,明确指出“武王伐纣”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而川教版上却写着“约公元前1046年”,一个“约”字将明确的时间变为模糊的时间,其意义大不相同,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此外,人教版将“牧野之战”的地点定为“今河南新乡”,而川教版却说“牧野之战”发生在“今河南淇县”。还有,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发动兵变的地点“陈桥驿”,人教版认为在“今河南封丘”,川教版却认为在“今河南开封”。凡此种种,不一一枚举,无论谁对谁错,这无疑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困惑和不解。

二、新旧教学手段的运用:有人认为,没有多媒体的课就不是好课,没有声电光影的课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实在是一种对新课程改革的误解。一位优秀的教师,通过流利的教学语言,优美的板书,优雅的教态及出色的组织能力,能上出一堂令人终生难忘的好课,这难道是多媒体所能取代和比拟的吗?笔者认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要因地制宜,当用则用,不能每节课都用。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以前相当长的时间全校仅有三间多媒体教室,根本无法满足每节课都上多媒体课的需要,笔者所在学校还是洛阳市经济状况相当不错的一所学校,其他学校是何状况可想而知了。当然,自去年政府加大了教育设施的投入,已经将大部分学校安装了电子白板。但若以“没有多媒体的课就不是好课”为准,新课程改革恐怕到现在才能开展了。

三、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定位:在新课程改革中随着学生自主性的增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增加,教师往往有“拢不住”之感,你千方百计向某个方向引导,学生偏与老师想得不一样,甚至离题万里。例如,笔者在讲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主持修建者——隋朝著名工匠“李春”时,学生偏说“李宇春”(注:2005年超级女生第一名);讲南宋与金议和后,金将都城迁至“燕京”,改名“中都”,有学生就惊呼:“那时就有燕京啤酒了!”凡此种种,令人哭笑不得。另外,由于初中学生没有学过理论知识,在需要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时(例如:评价秦始皇或汉武帝的功过是非),学生更难引导,但教师又不能用唯一的答案来强制学生接受,教师要当好这个“导演”还真不容易。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尚需在新课程改革中继续探索。

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讨论的内容很多,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更强调和重视这一点。但课本中一些题目的设置偏难,超出了初中学生的知识范围,加上现在初中学生大多历史知识贫乏,许多历史知识来源于课本之外的电视剧和电影,而影视剧大多加入了许多艺术和娱乐成分,对于不辨真伪的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误导。于是学生在讨论时,要么加入一些影视剧里的故事,要么就拿着课本照本宣科,能够独立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很少。加上一些学生趁机作些小动作,说笑打闹,或偏离主题,教师的引导往往是不上劲,许多讨论题流于形式,一带而过,许多学生感到没有多大提高。

五、教学资源的获取:现在各个学校基本上都有图书馆和电脑室,网络也基本普及。但中学里的图书馆藏书较少,适合学生阅读的更是寥寥无几,而且有些学校的图书馆仅对教师开放,不对学生开放。虽然网络已经在各个中学普及,但青少年上网依然是玩游戏的多,真正用来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的少。加上一些乡村中学,经济条件差,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课外查阅资料既无时间,又无稳定的来源。所以新课程倡导的开放性、自学性、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就难以实现了。

六、教学评价:课堂评价按评价的目的的不同,一般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诊断性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的提问或测验,目的在于明确学生的起点水平,确定教学的难易度。其次是形成性评价,它伴随着教学过程展开,以强化、引导、鼓励学生,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最后是终结性评价,是一堂课、一个月或一个学期的学习活动完成后进行的结果评价。这三种方法效果较好、操作性强、评价全面,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试卷分数评价方式,但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无疑增加了老师的负担。尤其是一些骨干优秀教师长期从事毕业班教学,学校也以毕业班中招成绩对教师进行考核,中招就像绳索一样勒在教师脖上,中招还忙不过来,哪来的时间和精力去搞这么多“花哨”?

总之,历史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十年,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将用一句名人的话来勉励自己:“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所有新课程研究的成败,都将为我们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令人欣慰的是《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已经制定出来,它会为我们提供新的帮助,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相信我们一定会在下阶段的新课程改革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7

近年来活跃在教室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个被喻为21世纪课堂的教学工具,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整合展示平台。它以其灵活多变的界面,简单实用的操作,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带来第二场教室革命。

那么,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会为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焕发出什么新的活力呢?

一、视频素材,再现情境,突破重难点,丰富情感体验

(一)、再现情境,拉近文本距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意义总是存在于情境之中的。当遇到课程内容发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与学生生活的环境有较大的差距时,利用影视片段,新闻报道等形式做背景介绍,可拉近学生与文体的距离。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对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的介绍语言简洁,内涵丰富。但因为当年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营造课堂气氛,可以点击白板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通过现代科技技术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随着影片的深入,学生在视频中领略了圆明园众星捧月的布局,体验到风格各异的建筑,感受到收藏文物的珍贵,惊讶于古人的鬼斧神工。这时画面定格,教师轻点白板的毛笔按钮,用红色的毛笔书写“昔日辉煌”四个大字,既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作用,又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1]。

(二)、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规律,或是要向学生讲述不可见的事物变化过程,或者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甚至是“越说越说不清楚”的情况,这些内容往往形成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这时候,借助电子白板的环境,播放相关的视频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飞夺泸定桥》时,学生对文本中描述的如何从桥的这段到达桥的对面难以理解,这时播放电影《飞夺泸定桥》里的片段,化抽象为文字为直观的影像,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而学习人教版第9册《落花生》一文时,鉴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什么是落花生,老师可以通过视频让学生观看花生的生长过程,体会花生为什么会叫“落花生”。电子白板不同于PPT演示,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它强大的交互性。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停下,用白板笔在画面上进行勾画圈点,课堂的主动权,课堂节奏的控制始终掌握在老师的手里,真正做到了多媒体辅导教学,白板让课堂更精彩。

(三)、学以致用,动手操作,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电子白板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展示生动的图片、播放鲜活的视频,或摘录催人奋进的事例,很容易帮助他们了解外界的状况,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把课堂所学化为生活所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时,观看了视频《启功先生书法作品欣赏》后,打开白板的毛笔功能,让几个学生轮流上台用这个毛笔功能写字。因为白板上的毛笔功能是根据中国书法特点开发的,具有古朴考察的效果。学生用这个功能写字,比用传统的毛笔加墨水更有新鲜感,也更加便捷,干净。看着自己写的字特别具有古韵神彩,那种得意之情在孩子脸上表露无遗。由课本延伸到生活,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大大丰富了孩子的情感体验。

二、巧用小功能,设置游戏氛围,活跃课堂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贪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巧妙地利用电子白板的小功能,把电子游戏融入到课堂里面,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互交式电子白板在创设电子游戏情景方面显得更有优势,不但可以用电子笔在白板上自由板书,还可以对书写的内容进行拖拽、放大、旋转、擦除、遮罩等[2]。

如《和时间赛跑》,为了让学生感受时间的珍贵,我利用白板工具里的数字时钟倒计时模式开展一分钟书写汉字练习。白板上显示倒计时钟,学生拿出文稿纸和语文书抄写《和时间赛跑》指定段落。那一刻,每个学生都认真投入,争分夺秒地抄写。一分钟后,白板上的倒计时钟停止了,学生也立马停笔数字数,最多的同学写下了54个字,最少的也有36个。可见,白板中的“倒计时”对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克服拖拖拉拉的坏毛病很有帮助,同时也增强了游戏比赛的激烈程度。

复习课上,利用白板的刮奖器功能,把答案覆盖起来,等学生报出答案后再刮出答案。为了增加刮奖的趣味性,可以连同题目一起覆盖,运用白板的“骰子”工具进行旋转,确定参与学生的先后次序。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很容易便会在充满新奇效果的白板上以游戏的心情,轻松地学会知识。

三、批注阅读,放飞妙思,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批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个性化阅读的外显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北师大版第五单元的语文天地中有一个“金钥匙”,主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写批注笔记。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环境下,十分适合开展批注式的阅读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电子笔有普通笔、毛笔、荧光笔等多种。其中普通笔书写整齐平滑,适合书写字母、数字。毛笔就特别具有中国书法的色彩,适合写题目。荧光笔和我们平时用的荧光笔差不多,覆盖一层色彩,起强调作用。

如教授《成吉思汗和鹰》前,我在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前把下列问题出示在白板上: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题目中写“成吉思汗和鹰”而不是“成吉思汗”或“成吉思汗的鹰”?文中提到几次鹰打翻了毒水?找出每一次鹰的动作以及成吉思汗的心情。文中说“成吉思汗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君王和勇士”,那么,历史上的君王一般有什么特点?问题用上白板自带的幕布功能处理,点击白板时才出现,问题出现后,我用荧光笔划出问题里的关键词,再转用普通笔在旁边写下我的观点,供学生参考。这样用一系列问题进行引领,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带着问题思考,做到有的放矢,细细品味,不断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3]。

综上所述,交互式电子白板通过书写、音乐、视频等多种结合,表现力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教学行为,弥补了播放PPT教学不灵活的一些缺憾,弱化了课堂预设性,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师和学生从传统课堂中的板书和笔记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互。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并且避免了传统课堂中平淡、粗浅的弊端,是构建阅读教学活力课堂的强有力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篇8

1多媒体能提供大量生动形象教学素材,让历史教材活起来

据心理学资料统计,人在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在历史教学中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让学生获取历史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十四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中,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背景,学生对此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上两句话,对其统一蒙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特地播放了一段视频《十二世纪的蒙古草原》,并展示了一段材料“星天旋转,诸国征战,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战争的场面和材料的直白使学生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前的背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也体会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更了解了成吉思汗的伟大,对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多媒体有利于开展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它既不能演示,也不能重现。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堂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之无味,毫无兴趣。但是用电子白板,通过图片展示或者通过播放音像资料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犹如穿过时光隧道,亲身感受和体验到真实的历史,那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强。如:我在上七年级上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我特地准备了学生分组比赛活动,破解甲骨文,以90秒为限,然后评出最佳小组。通过活动,既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又使学生对甲骨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在介绍青铜器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减少课本上几段文字和一张图片的枯燥和乏味,我改变了策略,设置了一个情景:“一个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他对这件文物产生了兴趣,但他不认识这个鼎,也不知道它的来历,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能不能为他解说一下呢?”结果同学们来劲了,一个个争先恐后的上来解说,通过活动,学生深入了解了司母戊鼎名称的由来、下落及意义,学生也在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由以前被动的学转变为主动的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增加。由此可见,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化学生被动为主动,集图像、动画、视听技术以及师生互动于一体的电子白板在这方面恰巧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3多媒体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教学流畅起来

突出重、难点是教学中的关键,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老师也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如:《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课标要求解决的难点是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先是展示了几幅图片如下,通过让学生猜甲骨文获得了感性认识: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之后我又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计算制造一个鼎需要多少个坩埚需要多少个人,通过计算,学生体会到青铜器铸造的不易和商朝国力的强大,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增加了民族自豪感。

4多媒体让教学效率高起来

篇9

要合理开发并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首先须转变“课本即教材”的陈旧教学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内涵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包括教师手头的指导用书、挂图、生字卡片、图书、报刊等“图书教材”,也包括电影、电视、广播、VCD、录音机等“视听教材”,还有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等“电子教材”与“网络教材”……因此,教材应成为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学生可以随时分享这些资源。试想一下,当学生学到安徒生童话《丑小鸭》时,有关安徒生及其童话,以及与他同时代的童话作家、作品的声像简介能够多样化地展现在师生面前,供师生欣赏与选择,那将大大激发学生对童话世界的憧憬和热爱,满足学生对童话世界的了解、探究的欲望。其次,须转变“课堂即教室”的狭隘教育观。从语文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来看,教室仅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放眼四周,广播、电视、书籍、报刊、典雅美丽的校园风貌、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等这些无一不是我们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

二、挖掘语文教材资源。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实验教材和大修订教材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有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办小报、演课本剧,调查社会上的用字情况、调查“人与环境”问题,等等。如为低年级学生学习之一的识字并不单纯围绕课文进行,而是从学习实际出发,把识字面扩展到他们所接触的广阔的生活空间,北师大版第一册就在教材中设计了在生活中识字的开放性识字活动。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五册的《收集小笑话、小幽默》此类收集整理的活动怎样开展才更有效呢?现在的孩子,家长给孩子买的幽默读物较多,报刊杂志上笑话也随处可见,一方面学生能轻易收集到笑话、幽默,但另一方面学生如何去优化选择,提高鉴赏能力则是难点。针对这种情况,搜集活动可以这样进行:让学生在各类书刊中找有价值的笑话、幽默记录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令人发笑,笑过之后有什么收获,完成收集的任务;在班内展示后,只要用一两句话说明收集它的原因即可。老师梳理学生的评价,使大家都明白优秀的幽默笑话的共性;老师再提供图片,学生进行笑话创编,还可以针对班级的一些问题以幽默化的提示语来提醒、启示同学们。学生搜集整理信息是初级阶段,为他们今后进行选择、提高鉴别力、与学习生活实际联系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到有趣,还增长了许多课外知识,也增识了不少汉字。因此利用好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体会到语文有用,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景中生成,解读教材。

虽然我们在课前对教学进行了精心的预设。但在操作过程中仍会有一些“意外”发生,别小看这些“意外”,适时利用它们会使教学别有风味。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孔隙”部分时,大部分学生对孔隙的概括是:“小”,虽经反复读仍说不出更为精确的“窄”,于是我让学生再读这段文字,并试着画一画孔隙的样子,通过不断的研读,修改,学生们在画中得到感性认识,受到启发:“小”主要指体积而言;而“窄”是指横向的距离。这一教学环节的处理使我意识到:学科之间的整合能够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使各门知识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篇10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让学生学会看图和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读图能力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读图要注重情感培养

一般来说,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广泛地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一定基础。到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可爱的校园”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图中画着1头大象、2只兔子、3座房子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形象和直观的画面,来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

二、读图要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要求学生对画面所做的表述要动脑思考,促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提炼有用的数学信息。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可爱的校园”时,可让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按一定的顺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头大象?(指导完整回答:图中有一头大象。)有几只兔子?几朵鲜花?……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数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感知能力。

三、读图要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性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可以交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7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5头牛,右边有2头牛,合在一起共有几头牛?或者5头牛在吃草,又跑来了2头牛,现在一共有几头牛?在教学“可爱的企鹅”时,又可以教学生这样读图:南极洲的冰面上有一些企鹅,左边有3只企鹅出来晒太阳,一共有9只企鹅,冰山后有几只企鹅?解决“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这类题,学生的难点在于不知道要求什么,常常出现只要看见大括号就列式为3+6=9(个)的典型错误。所以要求学生必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教师一定要讲清大括号的意思是“总共、一共”问号表示问题,它所在的位置不同其含义也就自然不同。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我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在讲解题的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从而也练好了语言的一些基本功。

四、读图要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以新教材主题图为基础,指导学生边读图边操作,动手操作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整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措施手段,学生一边读图,一边操作,就是调动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探究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可以让学生摸一摸自己收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品。再根据自己的认识分一分、说一说分类的标准,比一比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别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征,最后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图形,接触具体物体,进行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完整的几何形体概念。

五、读图要图文相结合理解图

随着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断增加,图文相结合的题目也就相应增多了,但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看图而忽略读文字。比如一年级上册第68页第3题,图上描述的是左边有3辆小汽车,从左向右数第3辆是大客车,大客车右边的车被大树遮住了,题上文字叙述,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一共有几辆车?很多小朋友不去看文字,不结合生活经验,于是就列式为“3+5=8(辆)”。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读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再去读文字,接着分析已知那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图和文字是有联系的,要把图文结合起来读,再结合生活经验画一画,摆一摆,想一想。通过认真读图,说出图意,理解图文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问题就有理有据了。

六、读图要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现在很多学校已有了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视频、动画、投影,可以把抽象静止的主题图画变得直观形象灵活,通过声音、图像等信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能迅速的感知信息,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从而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教学二年级“方向与位置”时,可以使用投影将课本的插图放在电子白板上,使主题图更加直观形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再设计动画方案,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想、用手比划,他们就不会觉得内容与生活相隔遥远,而是生动有趣,从而使理解思考分析有一个质的飞跃。

篇11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或是从观察实验现象得到的,或是从实验间接推出来的,或是利用前面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推理,并同时用实验进行讲解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而是通过实验间接推出的结论。而推论这部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借助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把推论这部分转化到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去,从而降低教学难度,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所举的实例,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抽象的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借助于该设备,可以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最后回到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确信这一规律的正确性。

3凸显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演示实验是在特定条件下,有目的进行的,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全班学生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观察,直观性强,使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过程有清晰和深刻的了解。例如,大气压强对初中学生来讲,本身就抽象难理解,通过马德堡半球演示实验,使学生切实感觉到了大气压的存在,但是座位靠后的学生就看不清楚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实物投影以及动画模拟,不仅能够使演示实验更加的直观清晰,而且可以借助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观察的基础上做思维的加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或找出它的规律。当然,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深化和凸显课堂演示实验的同时,必须要目的明确,措施得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促成师生课堂互动性和生成性

从物理概念的形成发展来看,物理学家在形成新概念时,会和真实的经验情境(如家庭、社会、政治、经济、地理等)、个人认知水平和固有观念或信念等方面联系起来。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他们对同一问题或领域进行研究时就会形成不尽相同的理解,创造出的概念所反映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甚至可能是互相矛盾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切以多媒体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的生成性,是有违学生认知规律的。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概念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必须结合学生上课的实际,根据学生互动情况和随机生成的知识逐步深化。也就是说,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不能一次求成,各个概念又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关系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处理师生课堂互动性和生成性上有天然的优势。例如,北师大版教材的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7节《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的“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用书中,建议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安排实验来探究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但是初中学生可能会把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的导体的横截面积理解成“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的电阻也越大”。笔者借助于实验给学生讲解,然后让学生讨论:电阻可以“类比”成什么来理解?其中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导线比做道路,电流通过导线就好比人沿着道路行走。道路长短宽窄一样而路面状况不同时,人在泥泞的路面上难走些,在砂石的路面上好走些,在水泥路面上更好走些。这好比“长度、横截面积相同,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其他条件相同,道路越宽行人越容易通过。好比“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对于这个类比,实际上比较贴合教学的实际,如果用常规多媒体教学可能就有点手足无措了,但是借助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把动态生成的实例加到刚才的课堂教学中去,使教学过程更加完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可以及时地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教学反馈和总结,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5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做好归类练习

在学生练习题方面要有计划地把解题原理、解题方法相同或相似的问题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组织起来,让学生掌握规律性的东西。在做法上,一般是精选一道典型的范例或练习题,通过分析、讨论或课堂练习,得出结论,再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把同类型的问题通过电子白板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最后得出答案,教师根据做题的情况利用电子白板做必要的启发、引导、补充和总结。这样学生做完一道题后,通过解题后的思考和联想,解决了相关联的许多问题,收到“练一题通一片”的效果。下面举出这一类型的一组题目作为例子。

(1)讲解题目如果由两个动滑轮和若干定滑轮组成滑轮组,有几种联结方式?该怎样装配?并分别画出示意图。如果动滑轮的重量以及各种摩擦忽略不计,试分别说明各种情况的省力情况。比较几种联结方式的省力情况。

(2)扩展一用1个动滑轮把70kg的重物提高0.5m,作用在滑轮组的动力把绳子向上拉动2.5m。问:①需要多少牛顿的动力(不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和摩擦);②请你设计出滑轮组,应该如何装配。

(3)扩展二某人所发挥的最大动力为42on,现在只有两个动滑轮和若干定滑轮,假设动滑轮的重量以及滑轮的摩擦忽略不计。问:①假设4种不同的连接方式,要提起200kg的重物,应该怎样装配;②分别讨论利用你设计的滑轮组最多能提起多重的物体,为什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做好练习的归类,可以轻松调用前面例题和讲解的内容,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篇12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在发生着令人欣慰的质的变化。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教学习惯乃至评价标准不可能随着课程的改变而彻底改变,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益的低下。因此,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进一步改变课堂教学中“少”“慢”“差”“费”的现状,成为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几乎为零。强烈的好奇心、模仿力是他们显著的特点,因而构建高效课堂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逐渐渗透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力争课堂教学高效化。

一、利用文本,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教学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兴趣。教师要创设情境,有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低年级的导入应该侧重趣味性和简易性,因为低年级的知识积累比较有限。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优美生动的导语设计,创设了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了学生心灵的窗口,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导入时我先出示了配乐雪景,让学生具体感知大雪后银装素裹的世界,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雪景的美丽,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然后适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看看雪地小画家是谁?他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水乡歌》时,这样设计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到祖国南方去看一看,请大家随着聚光灯看图,看图后你发现水乡有什么特点呢?”此处我利用电子白板聚焦等功能显示一组水乡的图片,并配了视频资料把我们北方的孩子带入了四季如画的江南水乡,优美的画面使好多学生情不自禁的发出轻声的赞叹。可以看出他们很向往,这样我顺势引出课题并口述本节学习任务,孩子们很期盼地纷纷打开课本读了起来。

2.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到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用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如学习一年级语文上册《人有两件宝》一文时,我先播放配乐视频手影舞,还有舞蹈《千手观音》,看完之后引导学生感受手和大脑的重要性和神奇性,顺势引导学生带表情和动作朗读文本,让学生想象自己的手和大脑能做什么,并请学生带动作表演朗读出来,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有了学习的兴趣。还如在学习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天的手》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抚摸”、“掠过”“拂过”“拍”学习提手旁的这些字时,我利用汉字表意的特点,引导学生知道提手旁的字都与手有关,都可以用动作表达出来,我就进行了“我做你猜”,帮助学生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很轻松的帮助学生记忆了这些词的意思,分析字形帮他们记住字形,并且我率先带动作地朗诵了课文,然后用挑战赛形式激发学生表演欲,这样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低年级高效课堂学习效果的实现的难点也就在这一环节。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低年级的自主学习环节需要教师先引导甚至是手把手教会学生如何预习自学。这一环节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就演变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师从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抄写生字,如何提问,如何做各种学习标记符号开始,包括用“.”圈画不认识的字、拼音,用“―”画不理解的句子,甚至学习标记自然段序号,都需要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教师必须有俯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心态循循善诱,做好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帮助者的角色。

三、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围绕在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同伴互助等形式,实现“兵教兵”,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一环节对低年级教学来说也是较难实现的。低年级学生无法顺利实现群体交流,一旦放手让他们交流,以他们的年龄特点来说势必会使整个课堂陷入混乱,因为他们还不具备主动思考的能力,他们不懂得学习上的交流是让他们交流什么。我们可以采取让他们两人对学的模式,这样的课堂秩序较好管理,也可以逐步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合作。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是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很好平台。很多时候我们害怕因展示而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又担心学生展示效果的有效性,亦或担心达不到我们预期设想的效果。其实我们在展示环节可以让他们先进行较为简单的生字展示,分角色课文朗读,分段朗读,课本剧表演等,逐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朗读能力。力争做到每个学生都展示,每个学生都参与。这也是学生合作能力锻炼的有效时机。

四、有效使用媒体资源,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目前我们主要使用国家教育资源网的相关资源,适时播放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还使用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生字教学,为学生书写提供良好的示范,规范学生的书写。使用本软件的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对文本、课文插图、生词等适时呈现,就会节约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五、当堂检测,力争实现学习任务堂堂清

检测可分为两部分,对于学生不易掌握的部分,可先训练、再检测;对于相对容易掌握的知识,可直接进行检测。比如生字的书写,练习册的完成,都应力争在课内进行,不留课外作业。训练检测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要适合不同学情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