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8 22:46: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3—0017—01
校园文化是当前学校管理中的热门话题,这证明了校园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校园文化的实施对学生品德与素质的形成有着陶冶、启迪、塑造的功能。它能不时激发学生的潜能。高标准的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和渗透性,对学生群体及社会道德的提升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它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下面,笔者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谈谈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校园。
一、以先进的理念构筑温馨的精神家园
1.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校。我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学校确立了“达德成才,敬业乐群”的办学理念,从孩子的天性乐群出发,一切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目的。学校在管理上强调宽容、和谐发展,意在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和吐故纳新的创新意识。
2. 以良好的“班级文化墙”装扮学校。学校历届班子都十分重视班风建设,每个班都制订了班级奋斗目标,自己设计了体现班级文化特征的文化墙,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
3. 以浓厚的文化氛围渲染学校。学校从理念入手,加强教师教育,让每一位教师都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每个办公室都有教师精心设计布置的墙面,既有激励上进的名人名言,又有体现教师工作心态的图标,如“大拇指”、“笑脸”、“牵手”、“问号”、“感叹号”,让教师时刻体验新理念带来的快乐。
二、以优美的校园环境构筑多彩的生活乐园
校园环境是学校形象的外显标志,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它不仅以物质的外在形态满足着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还以其外在的形态影响着师生的情感和心灵。为此,我们在校园环境建设上着力建构具有师院特色的建筑群。
1. 晨钟奏响童年的歌声、笑声和读书声。书声琅琅,传承经典。每天早操后诵读5分钟,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遨游书海,走进经典。
2. 主体建筑,彰显文化魅力。仿古建筑的校门,四根紫红色的花岗岩,高大宏伟,象征着畅迎四方学子,青砖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门庭间,孔子画像当坐其中,千年大教育家在笑迎后世学子,门庭两旁,两幅孔子学生端坐听讲、凝思冥想的画卷,告诉小朋友要向两千多年前的学者学习,敏而好学。
三、以丰富的课程构筑学生成长的学园
1. “牵手”架起了师生、生生沟通的桥梁。通过组织学生“牵手同伴”、“牵手家长”活动,让学生在牵手中成长。并开展制度化的联谊活动,每期联合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每期交流学校管理,少先队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师生互访,通过书信、网络等载体,互诉友情、交流思想。
2. “以学定教”,体现活力课堂。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造的基石。我们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以问题为主线,教学目标以问题为取向,教学内容以问题聚焦为核心,教学过程以问题展开为纽带,教学评价以问题解答为标准。这样,在课堂中,学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学习起来自然游刃有余了。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70-01
前言
校园是师生每天学习生活的场所,是培育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塑造学生品行,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条件,然而现阶段的农村小学教育较为落后,阻碍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所以应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使农村小学夯实文化基础,利用先进观念加强农村小学的文化建设。本文对相关问题做了调查,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农村小学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体现学校办学宗旨,能够对学生的教育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农村小学应本着学生身心健康第一的办学宗旨,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构建独具一格的小学校园文化。
二、农村小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村小学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缺乏正确的文化建设理念,需要不断创新,找寻最佳的解决办法进行完善。由于农村小学物质匮乏,经济能力有限,使得多数农村小学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或者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简陋的教学设施和学习环境,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开展农村小学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小学多处在偏远地区,很多观念与时代不相符,这就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将时代的先进思想灌输到农村校园,学校中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将民族和社会文化作为主要的建设核心。我校自2012年集中办学以来,始终秉承“做学生满意的教师、当教师满意的学生、创社会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文化品味。
(1)定期开展主题教育,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教师节、“六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使学校能够拥有自己的文化建设核心,同时也能够保证学校的文化建设与时俱进。(2)重视文化育人,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活动中,各班师生共同参与,自主设计,充分展现了和谐、文明的班级文化环境。达到了年组有主题、班级有特色,形成了“墙壁说话、环境育人”的文化氛围。(3)积极组织文体活动,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共组建了剪纸、绘画、跳绳、舞蹈、乐器、乒乓球等几个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才艺能力的培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4)开展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举办全校性手工制作活动,并对活动结果进行评比奖励,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5)创办校报《曙光》,办校刊校报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师生有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我们创编了《曙光》报,它象征着美好的前景,这也是我们工作的愿景。(6)建设荣誉室,努力把学校历史的变迁,厚重的文化,进行收藏、整理、传承,需要后人一代接一代地发扬。荣誉室可以有效地激活全体师生的荣誉心理和进取心理,可以长期激励他们勤奋工作、刻苦学习。
2.优化农村校园教学环境
目前,有一部分农村学校已经具有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但是多数学校的设施還没有完善。没有达到标准化建设,更谈不上均衡发展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这些薄弱学校的设施建设,增加资金的投入。和有关部门整合现有的资源,不仅要进行完善的建设,还要加强对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标准、达到均衡发展。
3.强化教师总体素质提高
学校的基础建设进行推进,还要增强师资团队的力量,加强教师的整体素质。在整个教师的队伍当中,缺乏思想上进,思想纯洁,思想先进的教师,教师应该弘扬奉献精神,形成良好校园风气。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充分的尊重学生,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特殊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和思想观念,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结束语
农村小学很多观念都不能够与时俱进,虽然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阻碍重重,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向前,秉承健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理念,寓教于乐,积极向上,就能够创办具有独特魅力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减少城乡差距,促进人才发展。
[参考文献]
[1]路永俊.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5).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通过校园精神集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把精神文化建设放在首位,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风貌。那么,如何搞好精神文化建设呢?
一、确立适合校情的“三风一讯”
“三风一讯”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抓“三风一讯”建设就是培养学校精神。一所学校,除了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政策法规外,自身还要具备一种发展的动力、一种内驱力、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三风一讯”正是校园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抓“三风一讯”建设,就是在培养校园精神,培养理想的校园精神文化。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大力倡导“文明、和谐、勤奋、进取”的校风,倡导“严谨、求是、敬业、创新”的教风,倡导“乐学、善思、探究、求新”的学风,并把“尚德、笃学、健美、自强”作为校训,办人民满意学校,不断升华学校精神。
二、建立适合校情的规章制度
一所学校没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各项工作就不可能有序发展。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校制度建设,优质生成,高效执行。德育方面的24项,教学方面有15项,学校管理方面有20项。这一系列制度既独立成章,又相辅相成。我们将各制度汇编成册,形成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制度体系,使得各项制度更加科学、规范,更具操作性,更体现人文性,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为校园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开展适合校情的系列活动
1.大型节日或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凸显教育的实效性。
元旦、“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教师节、“十・一三”建队日,学校都要举办一些相应的庆祝活动;植树节、世界地球日、戒烟日、节水日、防艾滋病日等纪念日在校园广播或橱窗里举办一些宣传活动,防艾滋病日,我们让学生在活动区的树上系上一些红丝带,寄托对全世界人民的祝福。
2.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活动。
3.统一学生着装,四季各一套。要求学生上学穿校服、佩戴校徽,培养集体荣誉感;会唱校歌,以校为荣。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成立“广播站”,各部轮流播放:初中部周一周二,小学部周三周四,蒙小部周五,让学生及时传播校园内的各项文化教育活动及校园新人新事;开设了五分钟点歌台,让悠扬的歌声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人心旷神怡。
(2)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各类艺术作品比赛,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3)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学校采取学生自愿参加的形式,组建了多种课外活动小组,如舞蹈队、合唱队、礼仪队、小主持人组、书法组、篮球队、校报编辑部、英语俱乐部、电脑爱好协会,等等,学生自愿选择参加,也可以随时更换。
5.营造书香校园,开展读书演讲活动。
读书启迪心智,读书滋养心灵,读书涵养人生。我们应努力守住心灵的净土,做到读书与反思相结合,读书与批判、继承、创新相结合。让学生走进名家伟人的精神世界,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陶冶自己,提升自己,以读书丰富校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
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心理进行测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及时解开学生心结,使其健康成长的同时,为周围的人带来好的影响。
(1)开展校本培训,构建教师文化。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教学练兵、课堂研讨”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
(2)开展校本教研,重建教研文化。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落实学校教研组教研制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在自我反思中提高教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克军,文小莉.美国高校的价值追求与校园文化建设[J].现代大学教育,2009(01).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 体育文化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体育文化指所有的学校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运动竞赛及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校园体育文化则指学校师生员工们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主要包括校园体育意识文化、体育行为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意识文化主要反映在体育的观念、精神及道德风尚等方面。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表现包括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及运动竞赛等。校园体育物质文化表现为体育场馆建设、场地设施及器材配备等方面。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时代性和教育性
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演化自己的形态。从50年代的全民健身热到时期的瘫痪状态及80年代的女排热,直至现今所倡导的全民健身计划,每搞一次活动,都深深地影响着学校,甚至成为那个特定时代校园体育文化的主旋律。总之,时代的体育精神特点感染着校园体育文化,而校园体育文化又反映着时代的体育风貌。
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其它文化一样担负着教育学生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掌握一些必需的体育保健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继承性和新颖性
每一项体育活动的开展都会根据其特点来开展,并延续一定的习惯与传统。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会根据学校体育传统和体育风气的影响而有所侧重。新颖是体育活动的一大特点。因此在传承的同时,还要发展,而且要因时、因地、因人而进行体育活动内容的延伸,以普及化和新颖性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形成更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连续性与延展性
由于校园体育活动是一种带有普遍参与、重复出现且相对稳定的集体行为,受“终身体育观念”的影响,它的开展都会围绕一定的主题,具有周期性、延续性,如季赛、年赛、运动会等等。
在讲求合作交流的当今社会,体育活动不再局限于校园内。利用校企间广泛而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将更多有特长的学生推荐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展示自我,校园体育文化的这种延展性效果非常有价值。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一)满足学生精神需求,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够得到锻炼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拥有健康体魄的快乐。学生们还能通过体育文化生活来缓解疲劳、减轻压力,进而达到放松精神、愉悦心情的目的,让自己拥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二)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品质
积极、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生活,处处蕴含着对学生情操的陶冶。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在增强学生体育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思维方式和树立正确的体育审美观及塑造理想体育人格的同时,能够使学生能在体育活动及运动竞赛中用崇高的体育职业道德约束自己,懂得团结协作、遵章守纪、公平竞争、顽强拼搏、严以律己的意义,进而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受到了良好的锻炼。
(三)传播文化,增进交流,缓解压力,消除疲劳
校园体育文化在横向上的传播和交流作用,使个人、群体、地区、民族乃至国家都能分享到校园体育文化的文明成果,并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在纵向上,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使体育文明成果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不息。此外,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手段及各种不同规模的体育竞赛,可以催人奋进,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消除烦恼、缓解精神压力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四)是学校加强对外宣传的窗口
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能充分体现学校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同时还能反映出一个学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风气。因此说,校园体育文化是反映学校校风的窗口,同时也是一个学校加强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如何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一)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意识文化集中反映了文化主体的精神及道德观念等。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积极倡导健康的体育精神,如集体主义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和竞争开拓精神等。思想、行为道德也是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运用各种传媒,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比赛中克服困难,为国争光,挑战人生的事迹,以此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以公平竞赛、公开竞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精神来培养、教育和感化师生。我们要在实施全民健身战略中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通过理论及实践,进行体育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教育,使师生员工们真正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的基本条件,并使之充分了解体育对身体、生活、家庭、社会的影响。通过课堂教学、各种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培养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大家都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二)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
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加强体育文化及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因此,在体育课程教材的选择上,不但要注重所选教材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更要注重加强身体锻炼知识和方法等内容的教学。此外,要丰富师生员工的体育活动,师生学习和工作之余的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育兴趣、能力和观念等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利。学校可通过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和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体育竞赛活动来丰富大家的余暇生活。
(三)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的体育场馆及场地设施等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们是意识文化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对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此外,体育场馆及场地设施等作为一种依托,又承受着师生们体育锻炼的实践。因此,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例如加大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与建设,合理规划和使用现有场地和器材。
(四)有特色的传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由于学校的类型、规模、办学条件及师生构成等不同方面的不同差异,加上学校所处的地区、环境、地理气候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思路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应根据学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发展适合本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
五、结束语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学生成为自我意识的主体,积极参与到校内体育锻炼之中,这也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要在传承和创新中,要保证校园体育文化朝着健康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以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以最大限度发挥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而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才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下面我将从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如何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1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1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如何使校园文化建设的这三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则必须有一支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队伍。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初期,则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设计,出谋划策,建立较为完善的校园文化体制,也就是说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比如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我校积极鼓励教师为校园设计规划方案,道路的命名、校园绿化等等,从中选择优秀方案加以采用;在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征集校训、校歌、校徽、校旗的设计方案,征集校庆徽标,鼓励教师参加每学期的校园文化周等;在校园制度建设中,通过召开教代会、各部门管理人员会议共同制定校园各项管理制度。
1.2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者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特别是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生自创自办了各种社团,由于学生本身生活经验严重不足、知识广度有限、社会阅历浅等原因,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常常力不从心,事倍功半,一旦得到经验丰富、自身素质较高的教师的及时指导,马上就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就会使社团不断发展壮大,并将广大学生吸纳其中,达到丰富校园文化的目的。我校为了保证社团健康发展,为每个学生社团配备一到两名指导老师,并且每年要评选优秀社团指导老师。有了这些老师们强有力的领导,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社团组织建设完善,社团活动更是五彩纷呈,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
1.3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者
校园文化活动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是受社会生活影响也受自我心灵主宰的,同时又充满现代意识,受时代文化潮流影响。扰人心怀,催人思索,引人前行或诱人堕落。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正面引导和激励作用就尤为重要。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校风主要包括了教风和学风,但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育人之人、人才的培养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为了建立良好的校风,我校积极开展文明教工创建活动,通过评选文明教工、师德标兵、文明家庭、师德演讲比赛、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树立良好的教风。进而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建设良好的学风。
1.4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者
校园文化有其历史性、传承性和特色性,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事物,新的问题,教师作为校园文化的设计者和领导者必然要不断的吸纳新事物,创造新的文化内涵。我校在现有的校园文化形势下,不断分析新问题,制定合适的管理办法;不断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理念和管理办法,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加以选择性采用,取长补短,不断创造新的校园文化形式,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
2如何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成果。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教师地位的缺失,作用的弱化现象。如何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2.1校文化活动要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文化的建设方向应该要综合大多数成员的心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他们贴近学校实际,对学校问题有真切的体会,因而学校领导者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具个性色彩,更有生命力。而调动教师积极性,引发其内在激情的关键,在于学校文化活动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学校生存的关键。一个学校要能脱俗于群体,关键的要素还在于其教师群体所体现的各种素养,或者说独特的群体气质。创立学校品牌,就必须要把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作为重要课题加以研究,学校之盛,在于教师之盛,而教师之盛又在于教师学养、师德之盛;再则,从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出发,教师总是希望以自己的专业修养赢得他人认可。因此,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归结点之一。
2.2学校应重视相应管理制度的确立,加强实绩考核等措施
当然,在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后,学校也要重视相应管理制度的确立,比如修订《班主任考核条例》、《优秀教研组评比条例》、《教科研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通过表彰先进,加强绩效考核等措施,促使教师在良性的竞争和工作氛围中,自觉得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优化个性品质,提高教研水平。比如我校在班主任考核方面,制定了详细、量化的考核标准,对于班主任的敬业精神、班级组织建设情况、班级凝聚力、班级活力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规定,使得班主任在执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主动地完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需要。
2.3学校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017-01
一、背景
1. 时展新趋势
网络的快捷便利、实时互动性和实效性,给大学文化带来了挑战。大学文化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加快了改变教育方式的步伐。新的教学模式和文化输入方式可能改变或取代传统大学文化,如何适应新时代下的新教学模式、新文化建设方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2. 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待解问题
传统校园文化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传统校园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不平衡的现象,背离了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手段的宗旨,校园文化建设盲目偏向现代化,却没有在精神上追随现代文明的脚步,有时忽视现代校园文化的多元性。
二、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出现的问题
1. 传统校园文化的单一性和受限性
在传统社会中,主流文化使整个校园的氛围非常团结,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群体文化逐渐踏上社会大舞台,主流意识容易引发小群体的隔离情绪,单一的校园文化在新媒体信息的影响下,可能会使大学生对校园文化产生疲怠心理。
2. 融合现代文化的方式错误
体会到现代文化益处的校园文化建设者,有时急于将传统校园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忽视了现代文化的内在特征,盲目追求现代文明建筑风格或现代文化交流方式。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者多以物质奖励或学分奖励制度作为鼓励方式,容易带给大学生物质文化大于精神文化的错觉。
三、新时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新媒体的种种优势,可能导致传统校园文化无论如何改革都难逃被新媒体取代的结果,使传统校园文化不再作为学生的核心精神支柱。校园文化建设者急于解决传统校园文化出现的问题时,往往不在意对新媒体的有效掌握,盲目将新媒体引进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造成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暴露的问题还亟待解决时,新媒体又出现了不可控的局面。
四、大学校园文化改进的方案
1. 整合新媒体建设校园文化,合理融合现代文化
合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综合性、传播快速性、即时活动性的优点,促进校园自身建设的信息化工作和各项常规工作在制度和机构方面融合。通过新媒体建立师生互动平台,促进师生对科技的理解沟通,同时也避免新媒体鱼龙混淆的信息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2. 扩大校园文化建设队伍
大学要提高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一些有能力的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建设者要适时吸收外校资源建设自身校园文化,鼓励社会权威人士对校园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合理采用外校资源,拓宽校园文化建设者的范围。
3. 提高校园文化的参与度
要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在保留活动背景的严肃性质、校园文化的艺术性的同时,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制作维护中,将优秀的文化活动以不同方式融合到各种活动中,让大学生参与活动本身的制作和维护。
4. 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式
将“翻转课堂”“慕课”等国外教育新形式引入校园,改善“慕课”完成率低的情况。同时,合理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指导大学生自主完成资源的搜集、整合,使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工作方式。
五、结束语
校园文化能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建设好校园文化是任何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者要始终保持校园文化主体以大学生素质教育为主,融合校园自身文化底蕴和校园外界优秀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更顺利地开展,从而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龙海.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实现人本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7(01).
校园是老师和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虽然校园文化并没有明文对其进行规定,但它却是学校办学的特色所在,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校园风纪,学风建设,师生关系以及校园环境氛围等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得好,会对学生提供好的教育环境和平台,能够促进学生自身的文化学习意识,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校氛围中成长并学到知识,同时对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起到推动作用。由此可见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落实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现象,主要包括:
(一)学校规划无主题,配套设施不到位。我国现在虽然存在地区和贫富差别,但应该办校和如何办校已不是问题,现在主要问题是学校建设在办校初基本处于无规划、没主题的状态,思想相对保守,仅仅认识到政府投点资,学校就建栋楼,只要有学生,招个老师就办班;学校把教学楼、图书馆等建得高大上就可作为炫耀的资本,但是它发挥物质文化的作用的效率比较低。例如一些图书馆,没有对学生整天开放,不更新书籍,书籍的类型学生不喜欢等。学校把追求升学率当做办校的目标,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行行出状元的理念。学校建设没有激发老师的潜能,使得老师的教学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有主题,老师和学生对学校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二)学校管理重教育,校园文化不重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中学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形成共识,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是缺乏专门的研究和部署,也将局限于仅仅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受到了显示,存在着计划不能完全实现的情况,因此,教育效果并不明显。例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成立时间,对发生过的一些重大事件也知之甚少。
(三)学校活动重形式,素质教育没体现。校园人更多的校园文化的被动接受,主动消化的比较少。校园文化活动只是一些节日期间组织的活动,一些因为科学知识组织的活动较少,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缺乏系统性和战略性计划,通常是一个临时安排,更少的长期规划战略思想;设计从学校活动的角度,忽视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设计。例如,学校活动大多以特长生参与为主,普通学生参与不多。
(四)学校建设缺特色,历史沉淀实在少。大多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整体设计和长远来看,缺乏长期规划,短期目标和实施计划随意性比较强,建设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三驾马车各奔东西,而不是一个系统。大部分学校没有校园文化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反映学校的特色,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所有学校特色趋于相同。例如,作为校园文化的校训和校徽,大多数校训流于形式,内容相似。
二、如何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落实
针对目前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如下:
(一)明确主题,加大投入。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抓住“投入”和“规划”两个主要方面。首先,增加财政支持,提高物质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通过融资,提高学校的经济实力,以构建一个美丽的校园,实现物质文化的目的。第二,良好的规划和设计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依靠资金支持是不够的,但也应加强内涵的修养,提高物质的品质量实现文化建设的目的。
(二)思想统一,建管共抓。学校党和各级管理机构应当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纳入日常工作当中,整体设计和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校为主要驱动力,形成上下齐抓的新模式。建立和发展一个更稳定的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走向普及,高层次、高质量的健康发展方向。
(三)健全机制,形式多样。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要做到内容丰富和效果长久的目的。首先,学校的丰富的文化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文化活动质量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应该进一步扩大范围和内容,尤其应注意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社会的“走出去”的能力。第二,建立长效机制,听学生的建议,总结活动的效果和经验。努力做每一个活动都能使学生有所收获,组织的每个活动都能使学生得到生长。
(四)特色明显,便于传承。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魅力。决定学校园文化生活的风格,影响学生的气质特征。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结合校园的地理位置、教师教学研究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培养优秀的教学风格,学习风格和学校精神为核心,通过学习,以开放的态度,发展多元化、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创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文化环境,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这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非常大。
参考文献:
[1]陈蕊,马宁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素质拓展为依托[J].科技资讯.2009(01).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校园精神的凝练,是学校潜在的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成熟的校园文化能够积极影响校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并且推动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进步。全面、深入地挖掘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和提高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一、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校园精神的体现,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形成各种不同的具体的实物展示,如校园景观和文化产品等。而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方法、设计手段及成果展示等,可以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景观的营造、文化产品的设计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并能够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国内和国外众多高校都有一定的体现。例如,有的高校为了打破校园固有的边界限制,利用开放式的建筑形式和自然式的景观设计,贯穿于校园的整体规划中,特别注重学校在整体规划、建筑设计及景观小品的表现形式,强调“无边际”或“无围墙”,完全向社会居民开放,让学校融入整体环境中,成为社会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样也无形增加了校园的面积,还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校园文化。如武汉大学的校园内就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氛围,注重学术文化、创新文化、历史文化以及樱花文化的宣传,利用各种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将校园文化的特质进行表达,注重校园内的景观小品和公共设施的设计,充分体现“自强、弘毅、求实、拓新”的校园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自然环境的营造,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风景优美的高等学府。
利用艺术设计增添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校园精神结合,在物质环境中感受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能够有效地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深度挖掘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巨大潜力,能够帮助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二、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元素表现的作用
校园文化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每种表现形式都具有其独特的影响性。文化的表现要经过从意象表达到形式表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艺术设计可以有效地对校园文化元素的提取和文化元素的表现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在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虽然十分注重艺术设计的作用,但是在艺术设计表现形式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充分,单纯地理解为对校园的美化建设。对于如何充分发挥艺术表现形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利用仅仅停留在表象上,没用挖掘其深层利用价值。
针对艺术设计表现手法形式的单一,在校园文化艺术表现的时候,要注重艺术设计与校园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要合理、充分地提取校园文化的表现元素,进而结合校园精神对提取的校园文化元素进行设计与创新,拓展不同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寻求有效的校园文化表现载体。结合艺术设计的方法,将提取的校园文化元素进行具有艺术性与创新性的设计,结合设计元素的表现形式,丰富艺术表现的形式与种类,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元素的表现。
三、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产品设计的作用
合理、合适地把艺术设计作品转换为校园文化产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将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融入校园文化中,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的创新意识和表现能力,树立校园文化品牌,能够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利用校园文化不同的特质进行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再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把艺术设计作品转换为具体的艺术设计产品。这种由提取校园文化元素设计转换而成的设计产品,既是校园文化下的产物,同时其诞生也可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校园文化产品的设计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不仅包括校园文化具有实用功能性的产品,还包括校园景观小品设计、绿化设计、公共设施设计、视觉形象设计及虚拟现实设计等。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和设计手法可以为校园文化产品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和评价机制。注重设计成果转换,将设计作品转变成为设计产品,积极研究艺术表现形式艺术转换方式并进行推广,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表现形式,也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四、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产品展示和推广的作用
校园文化产品的展示和推广能够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在宣传、展示和推广的过程中和方式上,可以充分利用艺术设计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文化产品的展示与校园文化的推广,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根据校园文化产品的设计特点及校园文化精神的展现,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展会,研究校园文化产品和艺术设计的结合方式、展示方式、推广方式和营销方式,积极进行校园产品的营销。这样既宣传了校园文化产品,又传达了校园文化。将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更加全面地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挖掘校园文化形式表现,树立校园文化品牌形象,加强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丰富校园文化产品种类,注重校园文化产品展示,研究校园文化艺术化营销模式,可以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结语
艺术设计产品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把校园文化精神融入艺术设计中,通过艺术表现形式更具象地传达校园文化精神。校园艺术设计和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给艺术设计更好的展示平台。艺术设计专业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存在多方位的联系,如何将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更加全面地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推广价值。
(注:本文为2013年度湖北经济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018)
参考文献: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办出各自的特色。”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我校是一所由原文昌实验中学,桃源县进修学校初中部,桃源九中初中部三校合并组建成的全日制初级中学。全校4000多名学生,近300名老师。要构建特色鲜明的学校,需要融合三校的文化优势,需要共同的校园文化凝注人心、规范人的行为,于是便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课题。
国内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的现状呈现两大特点: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较多,针对中小学的研究很少。在中国知网(cnki.net)“学术文献总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检索,共有文献17000多条,主要集中在高校。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检索,只有86条;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对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与规律、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与方法的深层次研究较少,对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如何促进办学特色的研究更少。
本课题的切入点是,在实践中探索中学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过程,以及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这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性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课题界定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的凝注和外化。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突出“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办学特色是指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突出特点和风格。我校办学特色的定位是:“德能双馨、和谐发展”。“德能双馨”是指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有口皆碑;学生道德品质好,文明程度高,基础扎实,基本能力强、特长突出,誉满三湘。“和谐发展”是指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学生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三、研究目标
1.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能双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的形成。
3.探讨校园文化形成的过程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4.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
四、研究内容
1.制度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2.物质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3.精神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4.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5.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我校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校师生。
2.研究方法。以教育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实践
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1)开展原三校校园文化调研,引发校园文化建设需求。查阅三校管理资料,调查走访三校的管理人员,对三校合并到我校的老师以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各自的校园文化特色。
(2)开展制度文化建设交流,引导启发制度文化定位。先后与桃源县九溪中学等七所中学进行了制度文化建设的交流与探讨,到常德市几所中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参观学习和制度文化建设交流。在全省名优校长论坛上,就“如何唤起老师的工作热情,创建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进行了交流。
(3)管理制度的修订、宣传、学习与实施,实现制度文化的引导、体验与认同。让师生参与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制定,制度体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理念。
2.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1)校园景观彰显“和谐”之美和“发展”的生机。如富有“万众一心,远航”诗意的中心花坛,文化氛围浓郁的勤思园、笃行园、修身园,100余盆高品位的盆景,色彩搭配和谐,高低层次和谐,布局疏密得体的树木花草,整个校园显得优美和谐、生机盎然。
(2)校园宣传展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学校给每栋教学楼安装了一条精铜雕刻的体现校园文化的大型标语,每栋教学楼每层的楼道墙壁上均贴上了精美的、富有人情味的楼道提示语。学校在办公楼前建立了极具艺术色彩的两块大理石墙,墙上雕刻了铜底大字的校训,即“基础扎实,特长突出,身心健康,素质全面”,“追求卓越,创和谐教育,办人民满意学校”。学校在每栋教学楼的走廊,把学生和教师的优秀美术和书法作品用精美镜框固定在墙壁上,并附上作者的简介和创作意境,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校围绕教师的师德、教风和专业技能开展教师德能文化建设。通过师德标兵评选、奖励与宣传、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校内外优质课观摩、参加校内外教学比武、承办教学研讨会、评选教学能手、评选德能双馨教师、教学骨干的奖励宣传等,营造重师德、重教学能力、重教风、重教师自我发展的文化氛围,让“德能双馨”成为教师的追求,成为我校的师风。
(2)加强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
首先,以规范引领学生文化。制定《文昌中学学生行为规范细则》等多项规范,规范体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其次,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遵纪守法法制教育,珍爱生命安全教育,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诚实守信做人教育,健全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等六大主题教育。对七年级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与训练。运用榜样激励,开展周送喜报、月评小明星、期末评“三好”、班风评比等活动。利用校主题活动、班团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正面教育与训练。
再次,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建立了高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建立心理档案。学校还在各班设立了一名心理委员。
(3)校园文学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是指导学生走进名家,品味经典,提升文化品味;其次是以校刊《楚三春》为阵地,开辟校园文化专栏、出版校园文化专刊,弘扬以四大主题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再次是开展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比赛;最后是在校园网上开辟“校园文化”栏目,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
(4)校本课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将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开设艺体特长班,组织音体美特长培训,实施了“8个100”工程,即100人的腰鼓队,100人的铜管乐队,100人的舞蹈队,100人的合唱队,100人的田径篮球代表队,100人的书法绘画兴趣小组,100人的科技兴趣小组,100人的武术队。
其次,将我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我校将具有文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系统开发,编成《德雨流芳》校本教材。
再次,优化文昌艺术节,体育节,大课间活动等传统活动。校艺术节,我们力求学生以班为单位自编自演节目。大课间活动,每天35分钟,包括体操、武术、舞蹈等活动。
(5)家校协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家长学校每年对家长进行2次面授,创办2期家长学校简报,组织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家长完成2次面授作业。评出优秀家长、优秀教育理念。家长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写信等交流方式与教师交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1.“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初步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师生崇尚美德,十分注重道德品质修养;师生器重能力和特长的发展,才能突出;师生追求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突显“美德”、“才能”、“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2.“德能双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正在形成。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学生道德品质好,基本能力强、特长突出。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学生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全省名优校长论坛在本校召开。学校的艺体特色突出,“8个100”工程成效突出,得到社会广泛赞誉。“大课间操”在全市推广应用。
3.探明了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与基本过程。
(1)校园文化的形成机制。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以需求为基础,通过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而形成的稳定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
(2)校园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我们认为,校园文化的形成一般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阶段。一种新的校园文化的萌芽首先源于变革的需求和重要事件或人物的引发,通过宣传、理论引导和外校经验启发,使新的校园文化初具雏形并被师生所理解,通过实践体验,感悟新文化的价值,通过实践体验和成功实践的校内外正强化,实现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内化,最后通过传承和创新,形成新的校园文化。
4.探明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确定为三个维度七个要素: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具体包括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校园文学活动、校本课程、家校协作。)
(2)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是,以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
5.探明了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校园文化是如何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我们认为其内在机制主要是结构——功能机制、同化——顺应机制和文化引领机制。
(1)结构——功能机制。结构——功能机制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动态的、能起综合效应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本质和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及各子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相互作用方式决定的。校园文化是办学特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引领——激励——监控等重要功能,因此,校园文化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2)同化——顺应机制。所谓同化,是指将对象纳入主体已有的心理图式(即认知结构),使对象成为已有的心理图式的一部分。所谓顺应,是指主体改变已有的心理图式以顺从对象、适应对象。校园文化之所以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就是因为有些校园文化可直接纳入办学特色中,成为办学特色的组成部分,从而引起办学特色的变化,此所谓同化;同时,对不能直接纳入的校园文化,我们也可主动改变办学特色,以适应校园文化的新要求,此所谓顺应。
(3)文化引领机制。人的行为是由观念引起的,观念决定一切。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在价值观引领下形成相应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从而促进行为规范和学校个性的形成,最终形成特色。
6.形成了“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是指,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七个要素为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形成。这一模式遵循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突出了发展性。实践表明,这一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八、研究结论
1.校园文化的形成一般要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阶段。
2.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确定为三个维度七个要素,即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校园文学活动、校本课程、家校协作)。
3.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应以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推行“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4.文化引领机制。
5.“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具有实效性,明显促进了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参考文献
许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意义等方面的理解比较肤浅、不全面,甚至错误地把学生的文体活动当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认识上的不到位造成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不准确,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等选择不当。一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定位不当。管理上不是由学校高层领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指导,而是把全校性的文化建设的重任下放给了校团委或学生处,这必然使得校园文化的建设存在片面性、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二是校园文化“沦落”为学生的社团活动,以为每年组织一些校园文艺、体育活动就是校园文化建设,显然这无法充分实现校园文化的功能。三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效用缺乏客观科学评价机制,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如何、效果如何、优劣性如何没有人去总结、评价,这将导致无法及时发现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实现校园文化的不断优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全面的系统规划
现在,一般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教育管理,在教学改革方面和硬件设施方面都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一些建造新校区的院校硬件建设的起点都比较高,校园规划也比较漂亮,但是往往没有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系统的统筹规划。比如,校风、校训是否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宗旨,校园文化建设是否体现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校舍设计是否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宗旨,学生活动是否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宗旨,学校的标识设计是否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宗旨,管理制度和领导作风是否与校训一致,学校标识的运用有没有统一的规划,等等。
(三)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照搬普通高校的做法,没有挖掘出职业院校的职教元素,从而失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个性。比如在社团文化建设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照搬本科院校的社团协会的文化活动模式,都有计算机协会、各类体育协会、文学社、书法协会、集邮协会、英语角,等等,鲜有能体现职业院校和自己学校特色的学生社团组织和活动。
(四)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层面
一些高职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归口于学生管理部门,着重强调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方面,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有的高校还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等同于学生的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以校园人(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为主体不断创造并共享的校园精神和物质文化的总称。它包括学校的传统习惯、校园风貌和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精神境界、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内容。企业界流传一句话:“三流企业竞争靠产品,二流企业竞争靠服务,一流企业竞争靠文化。”企业的经验表明,21世纪的企业竞争,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竞争。同样,在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高职院校如果没有一流的校园文化,就不会有一流的高职教育,就不会成为一流的高职院校。
(一)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领导的作用
领导是领路人,领导的理念和思路决定学校的走向,领导的风格影响校园文化的形成,领导的主张引导校园文化的方向,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因此,学校领导一是要在思想上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要从学校校风的形成、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方面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二是学校领导要亲自抓校园文化建设,要站在学校全局的高度统一规划与建设有自己特色且能够促动学校快速发展的校园文化,要规划与建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提高的校园文化。
(二)要科学、系统地规划校园文化建设
一定要处理好校园文化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校园文化构成要素包括校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理清校园文化各要素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主导作用。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宗旨、文化氛围、校训、校风、学风、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它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将校园文化建设要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一是要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基础建设、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专业学科建设等统筹规划,形成软体和硬体合理结合的学校发展规划;二是要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相配合,通过采取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目标得以实现;三是必须把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精神纳入到学生的培养计划之中,使校园文化活动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要开展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具有高职教育特色。一是积极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通过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扩大学生知识面,展示大学生风采,促进学校德育和美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鉴赏能力,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二是开展一些科技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校应结合开设专业,开展诸如专业知识竞赛、技能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学术讲座、科普宣传、辩论赛等活动,借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三是开展以科技文化服务和社会调研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以培养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增强他们的组织、交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四)要积极培育高职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所学校文化传统、价值体系、教育观念和精神氛围等方面的结合和结晶,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既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基础。要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一是要制定符合自己的、有特色的、能引人向上的校训,充分发挥校训的凝聚和激励作用。校训是校园精神的集中体现,一经被师生员工接受就会被大家自觉发扬,就会形成学校整体价值追求的学校精神,形成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成为校园文化的特色和核心。二是培育优良的校风。校风包括教风、学风、考风及领导和教职工的工作作风。校风是校园精神的重要体现,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创建以关爱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优良教风,以勤奋上进、求疑好学、尊师求实为核心内容的优质学风,以诚实守信、遵章守纪、公正公平为核心内容的优良考风,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为核心的良好工作作风,努力创设优质校园文化育人环境。三是积极传播和弘扬校园精神。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激发广大师生的美感、理智感、道德感、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积极培育学校意识和校园精神。同时要通过讲学校的光荣传统、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校友会等活动来教育和影响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取向,增强师生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不断弘扬具有特色的校园精神。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16—01
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笔者在此对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首先,只注重校园文化的外在形式,忽视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顾学校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档,过分讲究形式;在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执行规范与张扬个性、刚性管理与人文关怀之间的辩证关系。
其次,忽视普通师生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校长和骨干教师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动员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加校园文化建设,让广大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实现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再次,盲目模仿,校园文化特色不鲜明。校园文化既要有共性的一面,也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正是校园文化具有无限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影响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因此,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各校一定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校园文化。
二、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那么,如何实现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呢。
1.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涵盖很广泛。农村中小学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有良好基础的前提下,可以从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着手。
(1)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师生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2)从精神文化层面来讲,要建立学校的文化传统,经常性开展主题教育以及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展示师生在绘画、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才能和特长,帮助学生形成广阔的思维方法,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定期表彰奖励先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鼓励学生立志成才。丰富学校的课余生活,发挥宣传栏作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室环境,使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才能的土地,成为激励学生勤奋好学、追求上进的无声力量。开展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首要场所,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最能教书育人的,而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种活动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达
成教书育人的目标。中职语文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以及后者对前者的反作用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推广性。
一、中职语文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1.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
中职语文教师和学科管理者、带头人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如浓厚的人文气息)来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既可以让中职的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的亲身实践中提高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语文综合能力,又可以在无形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中职语文活动可以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语文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大板块,分别对应着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表达想法的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这些综合能力的引导,感悟优秀的语文作
品中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达到提升学生精神文化层次的作用。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活动可以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中职语文教学可以融洽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友爱的校园
环境
教职工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个体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中职学校能够稳定健康发展的保障,只有将学校每个个体
之间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建立起来,才能汇聚所有教师、学生的力量,增强整个校园的凝聚力,进而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步骤就是率先建立起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校园文
化。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信息爆炸造成各种价值观的井喷出
现,价值观的多元化会给校园文化的建设造成一定的困扰,而语文活动恰好可以通过对具有良好品质的作品的赏析,在学生中间形
成统一的价值观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中职语文活动的作用
1.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范畴
当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再受到教师、学生的喜爱,同时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时候,就需要寻求更广阔的语文教学的范畴。而校园文化建设恰好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范畴。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从硬件上来看,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是引进了技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技术,中职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把画面、声音的视听效果结合起来,更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另外在软件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的各种活动中都有语文教学可以大显身手之处,如,书法比赛、歌咏比赛、表演比赛等,这些活动都大大拓展了语文教学的范畴。
2.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中职语文教学的基调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进行日常教学活动的灵魂所在,它影响整个学校的氛围以及教师教学的态度。校园文化有着大家都认同的统一的思想规范以及价值标准,这些最基础的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文教学活动。比如,当教师和学生看到、听到具有鲜明校园特色的广播、宣传栏、造景、雕塑时,就会潜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让自己与周边的校园文化环境融为一体,这样在无形中,校园文化建设就奠定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基调。
三、对中职语文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1.语文教师本身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语文教师要善于将校园文化建设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平常
的语文教学中将校园文化慢慢渗透,指引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
发现语文、感悟语文、应用语文。比如,为校园经典取名字、为走廊墙壁撰写妙言妙语等活动,这样,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建立起良好的语文学习体系,同时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更加顺利。另外,教师要注重找寻近期发生的社会事件渗透到教学中来,可以根据这一热点组织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班级讨论赛等,这样做既能深化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又能让学生摒弃“读死书、死读书”的观念,为进一步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2.运用多种语文教学载体,加强学生的文化思想意识
比如,中职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语文老师和学科带头人可以协同图书馆管理人员,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和把握中职学生的需求,可以选取需求较多的项目进行专题讲座,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加强正确的思想引导,提高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的思想觉悟。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格言、班级歌曲、班级报纸的创办、推举,让学生投身到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价值观对学生的冲击不容小觑,学生道德的养成以及良好观念的确立不能单纯依靠书本读物来达成,大家更青睐于在实践
活动中深切体验知识的作用,感知知识的氛围,所以教师需要运用多种语文教学载体,加强学生的文化思想意识。
3.将具体教学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大环境中
比如,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语文教材的第五单元中,有我国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作品《离太阳最近的树》,因为在这篇课文中,教材包括“课文解读”“教学设计”“关于习题”“相关资料”四个部分内容,而且书后还附有光盘,包含了许多多媒体资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首对红柳的颂
歌,作者在歌颂什么?这首悲歌悲叹的又是什么?可以运用相关资料让学生找寻校园中具有红柳精神的事物,让学生深刻领会这种
精神是无处不在的。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共同进步的。中职语文教学活动引导着校园文化建设的进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又反过来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活动的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活动应该抓住中职学校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本校校园文化建
设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朱贻渊.怎样建设“生活化”的语文教材[J].中学语文教学,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