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范文

时间:2022-08-26 22:32: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流行文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流行文化

篇1

1、现在的一些畅销书真实垃圾啊!我看都是粗制烂造的文化快餐!

1. Some of the best sellers are really rubbish now! I think it's all cultural fast food made of rough and rotten!

2、靠!现在是个人就能当明星,是个人就要唱歌出专集。。台上那些尹尹呀呀的流行歌手们,我看简直可以用“恶俗‘来形容!哦买嘎!

2, rely on! Now is a person can be a star, is a person to sing a album.. I think the pop singers on the stage can be described as "vulgar"! Oh, buy GA!

3、现在给女儿买件正儿八经的衣服可真难!你说好好一牛仔裤。咋就非要故意捅几个窟窿呢!前些天我在大街上看到一些女孩全都穿着和大长今一样的衣服,我还纳闷了呢!你说这韩国人不在自己国家好好呆着,都一个个跑这里瞎搀和什么啊!

3. It's hard to buy a serious dress for my daughter now! You said good jeans. Why don't you poke a few holes on purpose! I saw some girls in the street the other day wearing the same clothes as Da Changjin. I was still wondering! You said that this Korean is not in his own country to stay well, and they all run here to help each other!

这些话真的很好笑!但不的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是的!当代的流行文化变化的太快了!也许你会问现在的人都怎么了。可我认为流行文化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你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它就如同一条大河,任何一时代如果不能提供一个多无的文化。那么整个文化大河就是一条死河。臭河!所以在这里还是多一些祝福吧!希望郭敬明的作品更加成熟。留给人们思考。希望现在的流行音乐少一些靡靡之音。

These words are really funny! But no, it doesn't attract our attention! Yes! The contemporary popular culture changes too fast! Maybe you'll ask people what's wrong with them. But I think popular culture is the essence and the dross. You can not deny its existence. It is like a big river. If there is no culture available in any era, Then the whole cultural river is a dead river. Smelly river! So here are some more blessings! I hope Guo Jingming's works are more mature. Leave it to people to think. I hope the pop music nowadays is less decadent.

依林加油!唐笑加油!tank加油!周董加油!(你也加油!我也加油!)

Yilin come on! Come on! Tank come on! Come on, Dong Zhou! (come on, too! Come on, too

不过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专心学习还是主要的.所以我们不做流行文化的奴隶!不盲目追求流行文化!在流行文化中做回自己!

篇2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是企业成功的驱动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必伴有成功的品牌,这一点已形成共识。成功的品牌必有文化价值,文化价值是品牌的内涵,是社会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是现代社会的消费心理和文化价值,企业在设计品牌,创立品牌,培养品牌,使其成为知名品牌的过程中,流行文化将对其产生很好的催化作用。

一、流行文化及特征

在学术发展史上,“文化”一直是最复杂的术语之一。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泰勒,在他的代表作《原始文化》中写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这之后,文化定义已有160多种。流行文化的定义与文化的定义一样,也是众说纷纭。一些学者指出,流行文化是被排除在高雅文化之外的文化,即那些不能达到高雅文化所需标准的文化文本和实践就是流行文化。这些学者坚持流行文化是大众生产的商业文化。

还有些学者认为,流行文化是渊源于“人民”的文化。流行文化又称普及文化、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是被普遍喜欢和热烈追随的文化,是许多人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身边的文化事实,它正在模铸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也可能成为新的流行文化产生的契机。流行文化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流行文化是现代社会生活世俗化的产物,它不仅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直接构成一种商品经济的活动形式;第二,流行文化以现代大众传媒为基本载体,在大众传媒的操作体制中流行、扩展;第三,流行文化是一种消费性文化,呈现出娱乐性、时尚化和价值混合趋向。

二、品牌的内涵

品牌是通过一系列市场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形象认知度和客户忠诚度,是企业、产品与消费者建立的一种关系。品牌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种心灵需求的情感价值,是产品概念对应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和情感价值的具体体现,品牌只有得到消费者认同才有价值。这种被认同的价值是由很多元素组合的,是消费者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良好的产品形象、美好的文化价值等所形成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文化价值是品牌的内涵,是社会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是现代社会的消费心理和文化价值。

品牌文化是品牌在经营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积淀,代表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属,是品牌与文化及企业个性形象的总和。品牌文化突出了企业外在的宣传、整合优势,将企业品牌理念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进而占领消费者的心智。 品牌的直接载体主要是文字、图案和符号,间接载体主要有产品的质量、服务、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占有率。没有物质载体,品牌就无法表现出来,更不可能达到品牌的整体传播效果。优秀的品牌在载体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如 “麦当劳”其黄色以拱形“M”为标志,给人很好的视觉效果,人们通过“麦当劳”品牌会感受到一种美国文化、快餐文化,也能由品牌激起儿童在餐厅里尽情欢乐的回忆。

三、流行文化对品牌的作用

流行文化在我们当代生活中无所不在,其声色感受、直观刺激、绚丽形式,全方位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似乎成为这个社会当中主流的、强有力的东西,流行文化的商品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吸引力。随着产品同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当代社会的消费形态与形式正日益从大众、务实的消费走向感性、有文化意义的消费。文化已成为构建品牌、塑造品牌的凝聚剂和催化剂,成为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品牌形象力的核心动力。在品牌竞争中,品牌文化建设须寻找文化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依据社会消费思潮变化,将人类的精神产品――文化元素加入到品牌构建和传播中,利用文化的共享性有效地影响消费者,以获得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平台,促进消费的实现,获取最大的利润。

(一)流行文化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核心动力

文化具有明显的共享性与规约性。处于相同文化语境下的群体,不仅拥有普遍遵守的共同生活准则和情感,都自觉不自觉地以共同的文化为参照,做出自己的各种决定,选择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在“文化符号”的叙述中形成共同的叙述内容与叙述方式,特定的文化环境必然决定着特定的消费意识和行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追求“感性的生活”,消费实践往往意味着一种文化选择,折射出其对高层次精神追求的需要。购买符合自己文化需要的风格化、感性化商品,在物质需求满足的同时,享受精神与情感上的愉悦与满足,获得某种身份的确证与认同。

品牌建设必须按其定位有针对性地传递文化,将丰富的文化意蕴融注于品牌创意之中,提高品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附加值,即把单纯的商品信息变成品牌文化信息,以对人的理解、尊重和对人精神需求的迎合及满足为核心,在人文文化的特定语义中寻找和倡导一种品牌观念、品牌情感,表现品牌生活形态下的丰富体验,以文化的独特魅力产生巨大的品牌增值效应,打动消费者。如变形金刚就是流行文化品牌的传奇,2009年,当电视版《变形金刚》故事已经成为20年前的古董,真人版《变形金刚》“奇奇卡卡” 的变形声再次在世界各地的影院里响起。一段横亘数十载的流行文化风潮再次回涌,伴着林肯公园的歌声,让银幕下的人群变得无比狂热躁动。《变形金刚》真人版电影,就在用近乎神迹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上演着流行文化的奇迹。

1983年,当美国孩之宝公司到日本寻求玩具合作开发权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一个商业奇迹的发生,不是因为这种玩具本身具有市场魅力,而是孩之宝公司全新的营销方式,这种方式整合了文化和商业的资源,使之形成完整的商业链条。孩之宝公司用组合销售的模式完成了其对《变形金刚》营销的完整商业链条的构建,孩之宝开发《变形金刚》动画片和电影就是为了销售玩具,无非就是将玩具广告制作出情节罢了。《变形金刚》被当做文化现象接受和讨论时,人们很轻易地就遗忘了在文化引导下产生的大量购买行为。

这种成功的模式,在文化和商品市场上都获得巨大的收益。光有产品不足以取得市场的成功,产品推销才是《变形金刚》这一商业神话的精髓所在。孩之宝公司在拍摄动画片《变形金刚》之前预先推出了造型新奇、可爱,甚至具有魔幻色彩的机器玩具,符合青少年追求时尚新奇生活方式的心理,为动画片的“预演”营造一种审美期待,动画片《变形金刚》推出后达到狂热。从玩具到动画片再到玩具,《变形金刚》玩的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营销模式,用流行文化产品影响市场,消费者先接受文化产品和文化偶像,使之变成一种爱好,产生购买欲望,形成最终相关产品的消费,用文化产品来促销玩具产品,促使消费者进行自主消费或者是连锁消费行为,最终两种产品都获得成功。

(二)流行文化对品牌的叙述作用

作为品牌传播的主要形式,文化叙述必须采用消费者易于接受的文化形式与文化价值观。一个品牌要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就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与其相对应的产品概念,注入与品牌定位相适应的文化背景元素和核心价值理念,并进行合理的整合、演绎与扩展,形成丰富而独特的品牌文化个性。流行文化是一种大众生产和消费的商品性文化,标志着一种普遍实践和热烈追随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是现代社会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品牌建设和文化叙述只有切入流行文化,以社会时尚为创作的话语资源,在塑造流行生活模式的参与中,“攻目标消费者的心”使之产生情感共鸣。

现代社会中,关爱生命、提高生活品质、提倡绿色环保、追逐名星和视听刺激等已成为人们,尤其是中青年崇尚的潮流。将环保、生态、营养、安全、健康、运动、活力、方便、时尚等具有现代感的流行文化作为品牌建设和文化叙述的创意基点,定能达到共鸣的效果。如农夫山泉迎合现代消费需求,以“天然健康”为核心,将产品实体利益与环保、健康等结合演绎产品的存在价值,引起消费者共鸣;喜力啤酒坚持以流行文化的叙述方法进行传播,举办摇滚音乐节,赞助自由式滑雪世界杯赛,表现其年轻、时尚、富有情趣的时尚魅力,使其迅速成为流行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唤起广大青年的追崇和向往之情;耐克出色的广告文案充分表达了耐克的篮球文化,借助“飞人”乔丹,耐克这个闪电钩子成了美国乃至世界街头文化的宠儿。

品牌不仅要表现时尚,更要关注消费者的精神品质、思想观念、社会时尚、生活主张与方式趣味的变化,塑造独特的品牌个性。如“劲王野战饮料”抓住酷文化中个性、自由、理想的价值内涵,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作为广告语,其张扬叛逆的口号,火红的底子,雪白的字迹和前卫、独特、充满激情的广告表现,一下子切中了青少年成长期渴求独立的焦灼心态,激起了目标消费群心中的驿动,成功地实现了与消费者进行价值共振的愿望。

郎酒,一个身处西南一隅的民营企业,2008年与中央电视事节目中心结成战略合作火伙,喊出“强我国防,神采飞扬中国郎”的豪迈口号。2009年郎酒冠名春晚,红花郎名声大震。2008年销售突破20亿元,2009年预计30亿元,超常规发展被业界称作“郎酒现象”;星巴克针对特定知识分子群体,以精致纯正的咖啡文化作为叙述载体,使商品的高尚定位与文化价值理念得到完美的体现,咖啡的品饮被“消费梦想、影像与”所充斥,给消费者带来尊贵和品位生活的超值享受。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差异性巨大,品牌建设和文化叙述时应积极挖掘产品的地缘文化优势,以特定区域的风情、习俗、人物、历史、建筑、服饰等人文景观为背景,表现地区文化的差异美,不断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度和忠诚度。如“上海老酒”选取石库门这一极具浓郁地方特征,彰显中西合璧的上海弄堂文化和海派文化,在特定的地域和情味中勾起人们的怀旧情结,赋予广告丰富的文化内涵;云南红葡萄酒巧妙结合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其产品包装和广告以清纯的傣族少女、翩翩起舞的蝴蝶、带着晨露的葡萄、椰树、大象等构成一个美妙的境界,渲染出云南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在众多品牌的壁垒中异军突起;姚生记瓜子之“花样年华篇”,以1931年的上海为背景,在江南特有的小桥流水,迷朦烟雨等象征符号诠释下,表现了姚生记瓜子独特的江南韵味,一种地域情结和江南文化流动其中,感人至深,实现了强势地域文化逐渐向产品、品牌转移甚至增值的效应。

品牌建设和文化叙述应巧妙利用传统的民族道德情感与价值取向,表现与弘扬民族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礼仪风俗,艺术地传达人对物的心理需求,以民族文化丰富品牌的内涵。 如非常可乐坚持“中国人,当然要喝自已的可乐”,激发起消费者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喜之郎将美味果冻布丁的产品功能扩展为“传达亲情”的产品理念,借青少年、情侣和家庭相聚为表现形式,深刻地表达了喜之郎“亲情无价”的品牌理念和主张,传达出人们对亲情的期盼;金六福酒则始终以“福文化”进行品牌核心诉求,从个体的福,走向民族的福,最后定位于世界人民共同的福,让消费者不断感受“好日子离不开金六福酒”,“喝了金六福,年年都有福”。这些广告语都与中国人的民族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有着极强的情感感召力,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四、结语

流行文化已主宰了当今世界的消费趋势,品牌文化是品牌产品热卖的温度计,品牌作为精神、意义的载体,消费者常常把特定的精神内涵与品牌之间形成一种关联:“品牌”与“精神需要”的联系。品牌中的流行文化元素被消费者认定后,品牌即被消费者认定,消费者在消费品牌产品的同时,通过对品牌的体认,也就满足了特定的精神、文化上的需求。流行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大品牌争夺的领地,都把这一文化元素作为品牌产品迎合消费者的切入点,使企业品牌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知名品牌,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溢。

参考文献

[1]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3]克利福德・格尔茨.纳日碧力戈译.王铭铭校.《文化的解释》[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张凌浩.产品的语意[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0)

[5]陈浩,高筠,肖金花.语意的传达[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

篇3

在高压力高要求的社会生活中,个体的生物性本能被压抑,内心会积聚破坏性的力量。那么人们将通过怎样的合理途径得到情感宣泄呢?实际上,我们生活在一个流行文化的氛围之中,流行文化在规范约束人们行为的同时,也具有宣泄功能。它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宣泄的途径,都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人们内部的心理能量。

一、流行文化与宣泄

新媒体的普及应用,使流行文化强势兴起,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大众广泛参与的流行文化时代。在过去经典文化的文化形态中,文化是精英们的事,是流行于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大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各种经典文本的意义。但是在今天,在不同时代的文化模式中,第一次,大众的流行文化超越经典文化在社会占据主流地位,文化大众取代文化精英成为文化体验和表达的主体。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流行文化的氛围中,流行文化的世俗性,使它与大众紧密结合,流行文化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

流行文化是一种情绪性文化,人们借助各种流行事物进行内心情感的宣泄。而在过去,经典文化占主导地位,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文化形态,崇尚神圣与美好。在这样中规中矩的文化约束中,人们只能在社会世俗规定的条条框框内进行合理的行动,任何多余的言行都是被否认的,宣泄更是被禁止的。人们内心被压抑的情绪无法宣泄,只能通过宗教活动或者庆典节日间接得到缓解。而流行文化却是多元的、包容的文化样态,娱乐是被肯定的,宣泄也被看作是人们的正当心理需求。在这个崇尚“娱乐至死”精神的时代,流行文化的宣泄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流行文化满足了大众情感宣泄的愿望,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宣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大众有及时宣泄的需要。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人们会产生高强度、持续性的压力和焦虑,这种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处理或者一味的压抑,都将对个体及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而流行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有深入人心的感染力,可以与大众进行平民化的沟通。流行文化与这种宣泄的需要高度的吻合,它借助各种流行趣味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给文化受众提供了一种宣泄的途径。第二、流行文化本身的文化特质:感官性、娱乐性、刺激性。流行文化鼓励文化大众平等参与、自由表达个性,依靠感官刺激、幽默搞笑的娱乐手段满足人们对压力的间接抵抗。在当前这个以消费感官刺激为核心的时代,它是符合广大文化受众的消费需求的。

二、流行文化宣泄功能的实现途径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流行文化的宣泄功能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理性自持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宣泄情感、发挥本我的途径。

首先,民俗文化是流行文化宣泄功能的一种有益补充。民俗文化作为一个代代相传的文化,在与时俱进的形式下,发挥了它更大的作用。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原始情绪也可以通过民俗文化的途径得到释放。比如人们可以在送葬的时候进行“哭丧”等,都是人内在情绪无遮掩的宣泄。我国是一个文化气息浓厚、节日繁多的国家。节日通常具有欢庆性质,在固定的节日中人们可以自由表达,宣泄内在压抑的本能。如春节放鞭炮看晚会,正月十五的闹元宵等。在喜庆的节日氛围中,人们或歌或舞或闹,尽情地玩乐享受,宣泄被隐藏的欲望。

其次,流行元素是手段。流行文化掌握着话语主导权,在现代都市中甚为流行,逐渐变成被社会大众普遍认同和追随的一种生活方式。它通俗浅显,具有享乐性,是对人们生存压力的一种补偿。流行文化集时装、消费、物质与娱乐等各种文化形式于一体,在不同人群中广泛传播,而流行元素是流行文化发挥宣泄功能的主要手段。在人们物质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今天,流行元素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如流行音乐、流行语、偶像崇拜、奢侈品消费、微博、微信、QQ、娱乐节目、网络游戏等等。总之,人们借助多样的流行元素,在各种娱乐与刺激中释放潜藏的压抑情绪,寻找内心的平衡与满足。

最后,在发挥宣泄功能作用方面商业传媒是载体。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就好比一个高压炉,流行文化作为一只无形的手为之“揭盖、排气、解压”,而商业传媒在中间发挥了重要的宣泄作用。一方面,商业传媒是一个集商业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文化交流平台,它为了迎合市场的发展需要,根据人们的消费需求,生产出更多的消费产品,进而推广给大众群体,一步步促进流行文化发展成为强势文化。另一方面,商业传媒在大众宣泄过程中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它不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文化表达方式也多元化,其中最重要的媒介就是网络。网络可以第一时间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互动和倾诉的平台,在这里,人们的语言不受法律约束,甚至也处在道德的边缘,人们内心最本能的各样欲望在网络中肆意展现。另外,网络游戏也是网络媒体中人们获得宣泄的一个方式,人们在游戏中进行各种角色扮演,体验刺激和享受,释放压力与欲望。但是一切娱乐宣泄的方式要合理适当地应用,避免沉迷,丧失自我,害人害己。

三、流行文化宣泄功能的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文明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流行文化作为一种主导型的文化形态,其宣泄功能的发展要在可控合理的环境中进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取文化之所长,发挥经典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再平衡作用,引导大众在社会规则的范围内对一些生物性本能进行有效的节制。

1、个体话语权不断加强。经典文化环境中,经典代表着权威,大众常常只能接纳吸收传统文化内容,没有公开性的表达,个体没有什么话语权可言。但在流行文化的文化模式中,大众广泛参与是其重要特点,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表达,也都可以借助各种流行元素宣泄身心被压抑的能量。随着网络科技的深入发展,流行文化的平台将不断扩大,个体将更加自主地去表达自我,在网络媒介中话语权不断加强。

2、宣泄形式多元化,且方式越来越日常化。如今个体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与生活质量,人们在宣泄内心的能量时会朝着科技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宣泄形式会越来越多元化。根据个体年龄、性别、压力来源与程度的不同,人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更为有效的方式来排解焦虑的情绪,有人可能会通过体育运动、竞技游戏等来达到身心愉悦,有人可能通过流行歌曲、时尚舞蹈或者网络聊天宣泄心头不快。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逐渐多元化的宣泄渠道中,人们的宣泄方式也越来越日常化,在生活的点滴中,我们都可以用合理的方式去表达我们日常被压抑的情绪与能量。

3、再平衡。在过去,传统的理性主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人们都以经典、神圣、崇高作为文化发展的主导方向,人们的宣泄情绪都在个人理性控制之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以宣泄功能为主的流行文化取得了强势地位,在人们的日常情绪表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这种情绪性的表达方式也有一些固有不足,它缺乏理性的根基,是非难辨,极易诱发潜在的社会冲突。面对此种情况,在现代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需要更完善的宣泄途径,某种程度上需要理性的再平衡。我们应该发挥经典文化的传统道德作用,把流行文化和经典文化结合起来,为人们的合理宣泄提供更理性的渠道,优势共存,实现两者再平衡的和谐发展状态。但是具体需要如何实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检验。

篇4

中图分类号:J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071-02

一、前 言

自电影从不经意间引领了流行文化后,在其后的发展中就再也没有停止过它创造流行文化的步伐,甚至成为了流行文化传播的载体和风向标。纵观国内外,由电影带动流行文化的现象不胜枚举,如在1953年拍摄的影片《飞车党》中,美国影星马龙•白兰度在影片中身着机车服的形象深受当时年轻人的喜爱和效仿,甚至他在骑机车时牛仔裤上的形成的褶皱在今天依然是牛仔裤经典的款式。同样,在影片《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在影片中饰演的公主的发型也成为了那个时代国际流行的发式。这就是电影“流行文化”的力量,它可以弘扬一种文化,推动一个产业,甚至引导一种意识形态,这种力量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电影是视觉流行文化的引领者

电影从1895年发明以来,最初是作为一种活动影像记录的方式,但它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主体,风靡全球。在当今这个视觉文化扩张的时代,电影在其中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生物与信息工程领域的研究表明:“相同时间内,人们所获得的信息量,视觉信息是听觉信息的900多倍,相同时间内,看电视新闻比听广播的信息量多900多倍,一个人看30公分厚的关于一个城市的书,还不如看30分钟关于这个城市的影像” [1],也就是说,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影像提供的信息是多层次、立体的,能更多、更快、更直接的被人脑所接收。就如美国哈佛大学的丹尼尔•贝尔教授所说,“当代文化正逐渐成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声音和影像,尤其是后者,约定审美,主宰公众,在消费社会中,这几乎是不可避免”。[2]匈牙利电影评论家、编剧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一书中提出,“目前,一种新发现,或者说一种新机器,正在努力使人们恢复对视觉文化的注意,并且设法给予人们新的面部表情方法。这种机器就是电影摄影机。它也像印刷术一样通过一种技术方法来大量复制并传播人的思想产品。它对于人类文化所起的影响之大并不低于印刷术。”并进一步大胆的预言“随着电影的出现,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将取代印刷文化。” [3]

电影承载的信息以视觉再现的形式冲击人们的感官,以“可感受性”将其引导并推向流行文化,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电影中,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甚至是超现实的世界都能被逼真的表现出来,它比文学、绘画、声音等媒介能更直观的传递信息,以影像内容的多元化表达不同社会阶层和文化水平的观众想看想听的东西,讲述和推动反应大众文化潮流的故事。影像使我们与客观世界保持着一种真实的联系,我们消费电影的同时,也消费它呈现给我们的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从语言、服饰、音乐到行为等各个方面,电影对流行文化的形成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三、电影在流行文化传播中的平台作用

(一)电影是流行文化产业的核心与载体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视觉文化急剧扩张的时代,电影正在成为21世纪流行文化传播的主导力量。在视觉文化传播方面电影无外乎具备了制造和传播流行文化的绝对优势:空前充裕的资金、强大的明星效应,高品质的视听体验,新媒体技术平台,不断扩大的消费群体等。电影可以说是各产业流行文化的集合体,这注定了电影将以其在视觉文化领域中的“霸主”地位成为制造和传播流行文化的不二“人选”。

除“硬件”条件外,电影与流行文化之间有其必然联系。一方面,从精神层面上看,影像能直通心灵,电影往往就像一面镜子会投映出我们生活中的某个片段,使观众在跟随影片展现给我们的景象中解读、对照、剖析自我。在《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一书中,作者麦茨认为电影通过预先设定的符码构成的“意义世界”来叙事,人们接受各种传播符号的同时,其实是电影符号牵动了其中的象征意义,一件服装、一句台词、一个表情,甚至整部影片,一旦与某一观众群体的认知产生融合,形成共鸣,就形成了电影产生流行文化的必要条件,如切•格瓦拉在纪录片中头戴贝雷帽的装束,已经成为了革命精神的代表。

另一方面是电影产业发展的要求。我们知道利益需求和供需关系是一切社会行为产生与发展的根源,通俗地讲就是需求产生供给,生产满足需求,从而达到利益平衡,这也是市场规律下电影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艺术和文化作品受到商品原则的支配,文化生产的集中导致了文化工业的产生。在文化工业中,交换价值和利润动机具有决定性因素。” [3]因此,在影片、流行文化、观众三者之间,流行文化成为了电影产业中联系电影与观众的重要纽带。并且,从当下观众的消费心理,影片内容,后产品开发等方面看,电影产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流行文化产业,其发展是需要不断产生推动力的,这个动力就是满足观众的需求。无论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还是作为娱乐工具,观众在观影中都需要得到精神的满足或慰藉,一旦这种影响积累到足够强烈,这种感受在人的内心中就会产生强大的需求动力,于是人们通过模仿来延续这种满足感,这就成为电影产生流行文化的根源和能够维持它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就是这样“借助影像的力量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3]

(二)流行文化是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动力

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路易•德吕曾说:电影要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反对玩弄光的把戏,提倡“言之有物”。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一部影片能够成功登陆海外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更注重添加不同文化元素,以迎合观众。如《碟中谍3》、《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影片都包含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够占领全球电影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它在避免电影叙事和电影美学上平庸与教化性的同时,将电影的景观性与文化元素很好的结合。它的电影表述往往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体现一种精神和文化,以此来打动观众,在得到观众认可的基础上,随之而来的是通过成熟的电影产业体系将音乐、图书、玩具、游戏等后产品推向市场(有时甚至会将衍生品先于影片推向市场),从而在全球进一步实现文化与商业利益共赢的局面。如1998年上映的影片《泰坦尼克号》,先期推出的电影原声音乐在影片放映前就已取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并进一步推广了影片,带动了影片的成功。但让我们反思的是,近些年制作的大部分国产影片除了追求高票房却很难给观众留下些什么,在国际上也难有共鸣。一些看似成功的影片往往是靠票房来吸引跟风的观众,天价的制作费配上牵强的故事,生产出了一部部“贫弱”的大片。从中也表现出中国电影市场和中国观众的不成熟。缺乏观众认可的“流行文化”已成为制约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流行文化的匮乏也造成了在中国电影产业链中很难看到原声音乐、玩具、游戏等电影衍生品的成功开发,这使中国电影进一步丧失了以文化价值为核心实力,吸引观众,构建国际化、品牌化的优势。

四、电影语境中的流行文化对现实的影响

20世纪末,国产电影市场开使逐步走出颓势,大制作影片也随着贺岁档的形成悄然兴起。十几年来,国产电影市场日渐火爆,2010年全国票房已达到了100亿,随着一、二线城市观众观影习惯的形成,出现了一个潜能巨大并不断扩张的电影文化消费市场。据《2010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大陆观影人次位居全球第二,其中以18~35岁的人群为主。这一年龄阶段的观众正是流行文化的消费主体,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认知的形式,对消费群体产生着重要影响。

如今,选择一个不受电影“流行文化”影响的现代都市几乎是不可能的,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成熟,使电影文化在多元化的信息平台中得以迅速扩张。电影与新的传播手段相结合,使人们获取电影资源的途径更加便捷,人们也将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了与电影媒体有关的活动范围。而由此所产生的新媒体对青少年教育的积极与负面作用在近些年来也开始不断被人们争论。新媒体环境中,电影承载的信息在青少年之中的影响也更为巨大,在各大量生产的信息化时代,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一些电影中承载的负面信息:、枪支、暴力、烟草等等。当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在银幕上看到偶像吸着香烟或为“义气”大打出手时,“榜样”的力量会极易使跟风效仿的行为发生。因此,人们越发关注影片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这一问题。因为普遍认为青少年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还没有构筑起一个能抵御外界侵害的“心灵堡垒”。

因此电影的正面引导、教育作用关键在于它传递的“流行文化”所反应的核心价值观。一部电影承载的东西很多很重,有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在社会化环境中,电影不仅仅是商业和娱乐产业,它还要承担起 “教化”大众的社会责任,去影响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向,而不仅仅是追求票房。如今,穿插在电影中的许多桥段几乎都成为商家利用观众心理,推销产品的广告。正如贾樟柯所说:“必须对中国电影过于拜金、泛娱乐化的倾向进行反思。中国电影如果始终笼罩在拜金和为娱乐而娱乐的氛围中,文化层面的东西就不可能凸显。这样的中国电影,是不可能引起世界的关注和尊敬的。”

五、结 语

电影与流行文化的发展是共生的,电影承载的文化内涵是电影真正取得成功的关键,为电影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文化也凭借影像传播的优势地位,以视觉再现的形式得以扩张。如果说文化是内容,影像是形式,只有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才能真正发挥出电影作为宣传、教育、娱乐等工具的作用。如今,电影语境中流行文化的形成以及影响应当成为正在向市场化、产业化不断发展迈进的中国电影业积极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5

韩剧,就如同这个国家的泡菜一样,以平实的特质和独有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电视观众。如果说《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已红极一时,《大长今》则把韩剧热潮再一次推向高峰。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大长今》收视率达到4.9%,同时段平均收视率稳定在4%,位居第一。央视索福瑞对全国31座城市的数据调查显示,《大长今》的整体观众总量超过了1.63亿,引发了中国大陆前所未有的“韩剧热”。整体上看,据统计,2002~2005年几乎所有的省台都播放过韩剧:2004年我国电视台播出的649部引进电视剧中,107部来自韩国:目前央视电视剧频道57%的引进剧来自韩国。

韩星崇拜。随着韩剧的热播,全知贤、宋慧乔、安在旭、元彬、张赫、张东健、裴勇俊、宋承宪、权相宇等,对于今天中国大陆的很多电视观众来说,早已耳熟能详。“哈韩”族尤其如此,韩剧中人物的服饰打扮、言谈话语等方方面面都会马上引发起这些年轻人的争相效仿。

韩语热潮。来自培训超市飞龙网()的消息。从2005年9月底开始,咨询有关初级韩语学习的北京市民明显增多,各大培训机构韩语报名人数都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60%以上,除了少数人是因为工作或者出国需要以外,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受了韩剧的影响。

韩国歌舞大行其道。韩国流行音乐乃后起之秀,但发展却势如破竹。曾几何时“韩”气逼人的狂歌热舞踏入中国市场,让无数少男少女目瞪口呆,也使中国的流行音乐为之一震,旋即掀起了一阵阵韩流飓风。从最早的酷龙、H.O.T。到后来的NRG、安在旭,乃至最近在中国初露锋芒的BABYVOX等歌手或组合,从每星期在上海、北京等地举行的大小歌手见面会上,可以管窥中国青少年对韩国流行音乐如痴如醉的程度。2000年2月1日,H.O.T乐队在北京举行演唱会,现场狂热犹如当年欧美追随披头士。H.O.T穿着裤管异常肥大的超级“水桶裤”,戴着亮闪闪的首饰,耳朵上挂着耳环,无一不被争相模仿。中国最大的韩国流行音乐俱乐部Do-re-mi有约1万名会员,鼎盛期每月以3000人的速度递增。青年男女们唱着“H.O.T”、“神话”、“BabyOX”的歌,沉浸在HIP-HOP带来的动感和快乐中,而N.R.G和S.E.S的时尚前卫、劲歌热舞更是让他们疯狂。

正如1999年韩国的“酷龙”音乐组合掀起音乐“韩流”进而引发了人们对韩国手机、MP3、数码产品的热衷,韩剧热同样还带动了韩国饮食、服饰、医药、图书、美容美发等方面在中国的发展。如《大长今》中的宫廷料理、养生之道,不仅满足了观众对韩国宫廷膳食的探究和好奇,而且连同《大长今泡菜》等食谱也随之成为一些地方的畅销书,在图书市场上不只《香》、《冬季恋歌》等韩国爱情小说大都炙手可热,韩国旅游指南、餐饮等书籍也十分走俏。韩国餐馆更是大热,连一些中餐店都增加了韩国菜品,比如串烧、松糕等。韩剧中的古典服饰让许多中国女性为之倾倒,一些精明的婚纱影楼业主纷纷推出“大长今”主题婚纱照。韩剧中涉及的医药、美容美发也吸引很多韩迷跃跃欲试。

可见,在中国大陆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出现了以影响面最广、最强大的韩剧以及韩国电影、服饰、美容美发、流行音乐、餐饮、韩语、旅游、网络游戏、书籍等为形式载体的文化现象即所谓的“韩流”。它在中华大地魅力四射的精心打造,吸引着众人的眼球,牵动着国人的神经,从青少年到中壮年到老年人,从“菜篮族”到白领到业内学者,“韩流”赢得了自己跨代际、跨阶层的众许“韩”迷,其中最炫也最典型的当是“哈韩”族,他们从内到外很鲜明地标示出十足的“韩”味:典型的韩式五彩染发、超大马仔的牛仔裤和T恤,眩目橙黄和耀眼银色的韩装,色彩斑斓的袜子、彰显个性的手链、“流氓兔”等韩式配饰,玩的是《传奇》、《千年》、《奇迹》等韩国网络游戏,去的美容院、料理店也是首选“韩国”的,他们就是这样盲目崇尚、狂热追逐、痴迷模仿着韩国时尚流行娱乐文化,连穿衣打扮、思想行为都趋“韩”若鹜。由此,“韩流”在中国大陆从衣食住行思等各个方面如火如荼地拉开了韩式消费文化空间全方位的构筑。

二、“韩流”的意义及其制造

“韩流”在中国大陆之所以获得如此广泛的社会文化认同意义,首要归因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特质,这就为“韩流”与中国大陆受众之间的文化认同“协商”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1、日常生活的亲切感。

尽管“韩流”囊括音乐、影视、歌舞等不同文化门类,但它倍受韩迷特别是“哈韩”族青睐的就在于其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以及因此获得的那份契然于心的亲切感。韩国的服饰、餐饮、电子、汽车直到它的影视剧,日常衣食住行思不仅构成了“韩流”这一超级文化文本表层叙事的核心,而且写意了其艺术文化品位的焦点,不妨以韩剧为例。虽然韩剧剧情推进非常缓慢,情节构成和戏剧冲突有模式化的雷同倾向,但韩剧的魅力恰恰在于“冗长”的时间使生活细节和小人物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现,不同年龄的人在剧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韩剧一般都是以“日常生活”作为其故事书写的重要载体,在家长里短和儿女 情长这些简实的日常叙事中,使一切变得真实而自然,平常而复杂的人生在剧中得到全景化、立体化的展现,让人从中体味到生活况味和人生哲理。如家庭剧《加油!金顺》就通过几家人的生活琐事,细致入微地展示了韩国人的日常生活,如同打开隔壁人家的门看他们家的生活。所谓越不像戏剧的戏剧越是真正的戏剧。越不像小说的小说越是真正的小说。虽然韩剧并不张扬,但却慢慢滋润观众的心灵,触动观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中国著名导演尤小刚就说:“虽然韩剧大故事结构不如中国,但他们的作家心态扎实,关注生活、注重细节。韩剧很细节化,即使结构技巧差点,也不影响观众喜爱。韩剧正是通过这些琐碎的家长里短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原生态,一下子让人觉得似曾相识或恰如其境,从而增强了荧幕的鲜活性和真实性,引发了观者的共鸣,让人倍感亲切。

2 精致细腻的表演风格。

用细腻的手法展现真实的生活,可谓韩剧捕获人心的第一杀手锏。不论是以《看了又看》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还是《蓝色生死恋》式的爱情偶像剧,或者《大长今》一类的励志剧,剧中喜欢给演员长时间的大特写,这样的镜头更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某种凸显“人”、重视人的文化表征意味。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呈现中都蕴藉着人物对家庭、婚姻、人际关系的深入洞察,而中间不时穿出的那些温情又幽默的台词,让人捧腹之余不禁感喟其娓娓道出的生活哲理。而且,几乎每部戏都会涉及到尊敬老人、长幼有序、兄弟友爱等传统文化美德,这些对于文化转型期的不少国人来讲,不免平添几多缺失久违而心冀向往的触怀。在文化共通中营造亲和气氛,在文化差异中展示独特风情,通过对一个个细节的精妙把握,赢得了中国观众的芳心。

3、唯美与时尚的品位追求

韩剧的青春偶像剧就是从审美方面给予观众最大的满足。它针对年轻的观众,满足年轻人的理想和梦想,让生活审美化。让年轻人体会到美好的生活与梦想真切地存在于平凡之中而并非虚幻。它的偶像剧主演大多是秀美俊逸的帅男靓女,力求诗化的画面风格,细雨、浓雾、滨海、村落、枫林等自然景观在镜头中得到了精美的呈现,给观众带来秀色可餐的视觉享受。背景音乐的旋律也根据剧情需要不停转换,与剧中人物的情感发展形成了完美的融合与共振。例如《蓝色生死恋》中披肩长发配上纯洁面孔的宋慧乔、《冬季恋歌》中身穿冬大衣、系着蓝围巾的裴勇俊以及《人鱼小姐》中贤淑典雅而又聪慧的雅俐英……唯美的同时往往一度演绎为众多“哈韩族”对其形象、衣饰、言谈举止等倾心赞许与追逐的时尚。这些青春偶像形象的成功塑造与推陈出新,迎合了广大观众尤其青年人求新求异的渴望心理。

其次,“韩流”适时契合了中国大陆多层次文化经验慰藉的精神需求。

21世纪是文化传播媒介操纵的世纪,市场经济的较量首先是文化上的较量。马克斯・韦伯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著作中阐述了这样一个原理,即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必须有一种“核心精神”(价值取向),作为经济发展的“动源”,也作为一种“利益驱动”的节制或平衡。“韦伯学”在西方引起巨大反响正是文化被当代人越来越重视的原因。文化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韩剧中涉及的孝敬老人、长幼有序、兄弟友爱等传统伦理美德,弥补了转型期不少国人的精神缺失。现代生活中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核在赢得国人文化认同的同时,产生了心灵的震撼与反省。比现代中国更像传统中国的韩剧情节唤醒了国人向传统文化的皈依。生活的真实固然值得人们信赖,但在起伏跌宕、不断流逝的时间中,人们又希望寻得一方安稳的乐土。因此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神韵的“韩流”,与时人一拍即合,满足了国人对此的精神寻求。而且,就中国大陆我们自身现有的国产影视剧景况来看,虽然也出现了像《汉武大帝》、《亮剑》等一批优秀剧作,并且可能在制作、内容、剧情安排以及所体现的智慧哲理方面超过韩剧,但是这样的作品毕竟不多,荧幕上充斥更多的是一些数典忘祖的戏说剧、消极颓废的偶像剧、低俗平淡的悬疑剧以及单一薄弱的主流励志剧,这些作品同精心打造的韩剧相比自然显得苍白而缺少吸引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社会中产阶层的崛起,人们对于未来中产阶层生活的探知、向往与憧憬随之而来。而韩剧恰好以其浓厚的中产阶级口味,满足了中国大陆人们对于“中产”这一特定阶层特有的主体经验与社会文化认同的想象。

再次,“韩流”“新媒体带动新经济”背后的文化产业动因。

韩剧从走出国门,继而走向世界,从而拉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经济的勃发,引起人们对“新媒体带动新经济”的提出与关注。无可争议,韩国通过韩剧等文化商品的输出,占领了消费者的意识高地,获得文化价值观的认同。随后也获得人们对其要输出的商品消费理念的认同。

实际上,“韩流”尤其韩剧的这一成功运营可谓韩国政府十年来的文化产业战略的集中体现。在1998年遭遇亚洲金融风暴袭击之后,韩国开始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并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培育。韩国政府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1999年至2001年整套“哈韩”必不可少的行头。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随着“韩流”的升温,2005年初韩国总理主持召开“政府对韩流的持续和扩散的支援方案”的专门国务会议,确定了以民间为主导推进“韩流”,政府为业界展开活动创造条件的基本原则。

三、消费语境中“韩流”的话语想象与认同实践

提及“韩流”的文化蕴藉,很多人马上反应的是与之不约而同的文化认同,觉得从中感受到了久违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余韵。这也是“哈韩”不仅见于中国大陆,而且风靡港台地区,乃至整个东南亚的原因。不过有意思的是,当我们仔细体味、分析这份认同感,就会发现,当看到影视剧歌舞等作为具象化的韩国文化图像,如“韩国”的济州岛风景、料理、影音,以及在形象消费意义上接受的明星,我们认同的理由并不是基于它们与我们的文化亲和性,反而恰恰是因为它们属于“韩国”而非“中国”的文化异质性。

从这一点上,我们看到文化接受的复杂性,我们常常以一种自动半自动的状态把自己的文化认同理念对象化,所以与其说是“韩国”流行文化,不如说是“我们(心中)”的“韩国流行文化”。进一步探究“韩流”在中国大陆的盛行的文化情结。与其说是基于彼此文化相通或相近的熟识与亲近,或许也更是出自一种在西方欧美文化盛行下的一种东方式的集体自救的心理和行为,是人们呼唤更久远的东方传统文化的普遍认同。

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文化心态呢?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产生不同的消费方式,而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的 不同也成为影响族群认同的重要因素。比如,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哈韩”族与韩国消费理念的不认同超过了对商品和大众文化的认同。

由此得出结论:认同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的实体,而是分裂的、交叉的多元和多维系统,包括很多不同的层面,把认同归结为其中任何一个方面而忽视和否认其他方面,都是片面的。

篇6

一、流行文学

文学的发展,在近年来受到商业和技术力量的影响十分巨大。文学同商业的结合可以说是它发展的―个重要外在因素。

现代商业和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可接触的流行文学十分便捷,而大学生们接受的是高等教育,所接触和面对的世界更加的丰富多彩,形成自己独特的品味,希望在学习之余可以使他们紧张的生活得到缓解。流行文学为什么能够在大学生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呢?很显然就在于它的流行性。这除了语言的吸引力、故事情节生动浪漫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商业化模式。流行文学的商业化成功典范首推《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到目前为止共有7部,可以说每一部的出版都占据了所有娱乐报刊的头版。甚至连国家新闻上的用语都指出《哈利・波特》的出版对全球的青少年来说是一件大事。从1997年出版第一部到现在吸引了数以亿记的书迷、影迷。1997年6月在英国首次出版时,很快就售出了200万册,美国于1998年9月引进版权,就售了500万册。从它出版之日起,连续38周在美国被列为畅销书之榜首。1999年,它被译成28种语言,2001年则被翻译20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销量达到6600万册之多。据估计,《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售出2亿多册,这简直是个奇迹。

二、网络文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显示,一旦用户接触互联网之后,流失率极低,互联网上的网络游戏、即时通信、博客、论坛、交友等应用具有极强的互动功能,这些功能会推动相关应用的传播,这种传播既包括向网民的传播,也包括向非网民的传播,而向非网民的传播将推动网民规模的扩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网络覆盖面的扩大,大学生接触网络相对以前更加容易,这是为什么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比较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表中可知大学生是各类重点群体在网络中最活跃的一个。其中网路媒体、信息检索、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拥有博客、网络音乐、网络视频七项的使用率超过80%。在测量的18种应用中,除了网络炒股之外,其他的应用全部高于总体普及率。

目前大学生使用最多的莫过于QQ和微信几乎每个人上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登录QQ,在QQ软件升级换代之下,目前的QQ已从单纯地聊天延伸到Q群、Q秀、QQ签名、QQ日志等,而现时最流行的莫过于QQ游戏,QQ游戏几乎占去了大多数大学生的游戏时间。QQ游戏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体,促使商家不断地推出新的玩法促使用户去购买Q币、黄钻。“微信”、“微博”文化已逐渐成为大学生新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

三、流行影音文化

一个流行现象的产生原因必然跟影视脱不了关系。影视剧中的服装、行为、台词均可成为流行的现象。像“韩流”,为什么那么多的青少年那么追捧“韩流”?首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欣赏他们的影视剧和音乐引起的。人们往往在未播之前就先进行一番谈论使影视通常具有“未播先热”的效应,而在播映之后也常常聚在一起谈论有关的剧情,精神之处等。影视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娱乐方式,相比之下,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难以像影视那样迅速传播,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但在大学生中日韩影视等肥皂剧成为他们的主流。“肥皂剧是一种在广播或电视台连续播出的戏剧类型,它每周安排多为集连续播出,有着错综复杂的叙事情节线索,有着开放式的结局,往往表现某个特定社群(一般以家庭为中心)中多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具有真切的现实性,从而吸引以女性为主体的观众观看。”肥皂剧为什么能够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如此地关注呢?首先应该承认的是,肥皂剧的确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尤其是来源于大众中的琐事,比如邻里、同事、同学、家常里短、婚姻、爱情(多见于韩剧)。在这一点上更加吸引未走上社会的青年大学生。因而常常听到有的同学说:“看了××剧我懂得了很多。”“××剧上就是这么说的”。肥皂剧的共性就是围绕人们日常生活中关心的事情去展开情节,再配上华美的服饰、漂亮帅气的男女主角,源于现实又超于现实的情节,使得很多大学生去向往,自然很容易就吸引他们。对正处于青春时期对未来美好生活憧憬的大学生而言他们不仅仅是我们个人记忆和群体记忆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使人们体验到那些超乎现实的美好,使人们原来在现实体验不到的感觉能在剧中体验,可以说是一种体验过去和对未来的一种展望。

四、时尚文化

“流行”的最初含义就是“时尚”,20世纪是一个被时尚充斥的世纪。从衣食住行到休闲娱乐、甚至感觉方式和思想方法,都无不与时尚联系在一起。这些时尚能够流行离不开的一个必要载体――明星。

由于大多数大学生对明星的关注度过高使得他们更倾向模仿明星的时尚生活方式。“时尚”通过明星这一载体为大众所熟知进而演变成一种“潮流”使人竞相模仿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目前的中国社会从电视网络到报刊杂志都能看到铺天盖地的时尚节目、时尚杂志,从服装到化妆品、到豪宅、汽车、旅游、休闲、娱乐无不从时尚谈起。因而,时尚可理解为在某一时间段内被一些人所推崇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新周刊》以《“时尚”人士的33个标签》为题,列举了一系列的时尚物品:“去音乐厅听音乐;在“宜家”买家具;拥有至少一件“三宅一生”;喝红酒;热爱明星;吃全麦产品;剪个平头;收藏法布尔;开改良吉普车;去哈根达斯吃雪糕;睡在地毯上;抽雪茄;穿神色衣服;置一套发烧级音响;出国旅游;收藏古董家具;看《时代》周刊;吃新奇士橙;居室必备CD架;喝苦巧克力和咖啡;穿布鞋;用最新款手机;喝“喜力”牌啤酒;过洋“节”;佩戴纯银首饰;吃日本菜;不穿名牌;无所不在的设计灯;穿中式衣服;给我一杯冰水;节食;泡酒吧;用苏哈相机。”这些所列举的物品或现象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完全实现,但其作为时尚的象征却使人的价值取向渐渐趋于一致。

五、流行语现象

每个时代的人在不同的年代可能都有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流行语言,作为流行文化它不具有任何载体,而作为一种符号形式,它们表述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因而具有特殊的凝聚力,由于它们的广泛传播使其具有很大的文化冲击力。

篇7

现在,网络、影视等各方面的资讯很发达,不少青少年对一些偶像剧、言情小说、流行歌曲不单着迷,甚至加以模仿。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缺乏鉴别能力和批判意识,很容易被流行文化中一些不健康因素所沾染。针对这种情况,要正确分析,要给学生提供健康的资源来模仿学习,要在他们热衷与着迷的文化现象中,选出蕴含积极因素的内容,主动地讲授给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上建议:“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资源应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为各项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商品广告

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广告无处不在。商品广告的魅力大多得力于精妙的语言艺术:简洁、准确、独特,能将所宣传对象的特点凸显出来。

广告语中大都采用以下的修辞手法:

1.比喻

“彩信,多彩生活的先行者”,形象生动地说明彩信手机是当今手机中最时尚的手机,彩信服务是当今最时尚的服务,它是生活多彩的急先锋。

2.夸张

用超乎寻常的想像力,用极其夸大或缩小的词语对事物形象特征进行变形,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如“请不要同刚刚走出本院的女人搭讪,她或许是你的外祖母。”(某国外美容院的广告语)极其夸张地形容妙手回春的效果,深刻、生动、形象,让人过目不忘。

3.拟人

曾获“广告金句”称号的微软鼠标的广告语是“按捺不住,就快滚”。寥寥数语,就生动地勾勒出品质卓越的鼠标形象;活泼的口语,拟人的手法,将鼠标灵活滚动的性能表现出来。

4.对偶

这种修辞方法在广告中运用很多。如“用事实说话,靠疗效宣传”这句广告语,形式工整,内容凝练,语句中充满自信,突出了制药人对产品疗效的信心,以及制药人的真诚。

5.对比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重点,强化效果。如“臭名远扬,香飘万里。”(臭豆腐广告语)从人的切身体验入手,用对比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臭豆腐闻起来奇臭无比、吃起来浓香绵绵的特点。

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好的广告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可以达到言简意赅、意蕴无穷的效果,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新颖性,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方法在广告语中的妙用,让学生领会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这样能使学生在熟悉的语言背景下学到知识,掌握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强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意识。

二、手机短信

除了广告,手机短信活泼、简洁、新奇、幽默,富有个性。它也可以加深对修辞格的理解。

如“心愿是风,快乐是帆,祝福是船。心愿的风吹着快乐的帆,载着祝福的船,飘向永远幸福的你。”连用三个比喻兼排比,词简意丰,朗朗上口。

“秋雨送夏归,圆月迎秋到。已是深秋满山红,犹有佳节到。玉兔东升欢,嫦娥歌入园。明月清辉人间暖,千里共婵娟。”生动传神的拟人手法,使静态化为动态,变客观呆板为意趣盎然。

“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中秋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心祝福,祝你和你的家人节日快乐。”整齐美观节奏和谐的排比句,既显得关系密切,又充满喜庆和祝贺的情调。

“新的一年里,愿你好事接二连三,心情四季阳光,生活五颜六色,工作七彩缤纷,发八方大财,一切烦恼抛到九霄云外。请接受我十全十美的祝福。”内容相关,层层深入,感情层层深化。

三、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以其广泛的题材、优美的旋律、洗练的歌词深受同学们喜爱。从流行歌曲里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语文知识呢。

有的流行歌曲的歌名本身就运用了同学们都很熟悉的修辞方法,比如“发如雪”、“爱如潮水”、“月儿像柠檬”等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而“声声慢”、“水调歌头”、“本草纲目”、“东风破”则明显运用了直接引用的手法。歌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简洁明快,意蕴丰富,达到了吸引人的目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流行歌曲中学到很多文言知识,比如《牵手》中“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快乐着你的快乐”一句中“悲伤”和“快乐”则为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你的悲伤为悲伤”“以你的快乐为快乐”。

四、影视剧

篇8

流行文化是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心理和价值取向在所处的时代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文化,其基础是商品经济,且需要依靠媒介的作用,达到娱乐的目的。对于高校流行文化而言,其主体是大学生,反映的是大学生在一定的时期的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的文化现象,其中主要包括饰品、时装、消费、休闲、流行文化等各种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现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流行文化已成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大学生正引领着高校流行文化的发展,并创造着属于他们的文化,在大学校园里生根、发芽、壮大。

一、高校流行文化的特点

1.大学生是高校流行文化的主体

大学生是高校流行文化的创造者和引领者,大学生在读大学期间正是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阶段,而且他们拥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能够接受各种各样的流行文化。大学生在接受高校流行文化的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他们的阅历。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对高校流行文化的认同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同学对于流行文化认知较早,而高校流行文化的出现只是有益的补充[2]。有一部分同学可能会跟随时尚的潮流,觉得随大流没有错。也有一部分同学完全不了解流行文化,但是能创造性接受。同时,大学校园的社团和班级活动也是创造高校流行文化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有利于高校流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高校流行文化的内容

高校流行文化是以娱乐为前提,出现了一些与大学生相关的流行产品、流行语言和流行文化产业。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一些流行产品随之产生,如QQ、MSN、微信、微博、网络游戏等为主的网络文化,恰好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需求;流行语言是大学生群体使用较多或者反映他们在某一阶段的心理动态和价值取向,如:“萌萌哒”、“高富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也是醉了”、“有钱,就是任性”等,这些都是高校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时期留下流行的印迹;流行文化产业一般包括影视、音乐、服装、饰品等文化产业,如票房怎么样得看是否在当下流行,大学生们也会追星或者迷恋影视剧,如电影《夏洛特烦恼》、《万万没想到》,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电视剧《好先生》等,这些都是对高校大学生流行文化的全面体现。3.高校流行文化的特点高校流行文化具有娱乐、时尚、追求个人生活价值等特点。任何流行文化都是以娱乐为主,高校流行文化是对大学生心理活动和价值取向的体现,但是采用幽默和调侃的娱乐方式表现出来,如“我也是醉了”表现出来大学生的一种无奈、无语的状态,“我只想安静的做个美男子”这句话常常被长得丑的男生用来自我调侃;时尚是时与尚的结合体,是前卫、时髦、流行的表现,高校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时刻追求前卫,对某一新鲜事物一时的崇尚,只是在追求个人的生活价值,不具有规范和约束性,也没有特定的评价标准,最终只是满足个人的生活和欲望。

二、高校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

1.高校流行文化与校园主流文化共存

高校流行文化追求个人的生活价值,完美体现了大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是一种感性的认知,而校园的主流文化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责任,是一种理性的认知[3]。高校流行文化与校园主流文化会,高校流行文化对校园主流文化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当然,我们要发扬积极作用而抑制消极作用,做到高校流行文化与校园主流文化的有机结合,使流行文化能够作为校园主流文化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大学生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高校流行文化有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在无拘束的高校流行文化的平台中实现自我的需求和认同,从而提升自身的信心和体现自我价值,进而锻炼大学生的个人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减轻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等,有利于大学生健康的成长。校园主流文化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提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引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主流文化要有效的融合流行文化,充分发挥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同时抑制流行文化的消极作用。高校流行文化有时也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沉迷于网络游戏、追求奢侈的生活、过分依赖品牌服装和电子产品、不良的道德观念等。因此,高校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以校园主流文化为主,高校流行文化为辅,二者有机融合。

2.高校流行文化的信息化和安全性

传统的高校流行文化的传播方式较为落后,多以教师的课堂讲授、报纸、广播等媒介来获取信息,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网络为主的媒介成为高校流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其特点是信息量大,速度快,获取方便。但网络毕竟是虚拟的空间,若能够有效利用固然是好,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多文化的集成,而流行文化是其中的一部分,大学生们很快适应以网络为主的高校流行文化,包括利用购物网站淘宝、京东等网上购物,利用QQ、微信进行网上交友,利用爱课程和校园资源等网站可以进行课程学习,在虚拟的空间实现“真实”的场景,这些都为高校流行文化的信息化奠定基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流行文化的安全性也随之而来,若使用不良网站可能会被病毒侵扰,在网吧使用网络又会出现大学生人身安全等问题。在高校存在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中国高校流行文化要警惕西方流行文化的冲击和洗礼,要坚守自己的意识形态阵地,中国高校流行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3.大学生在高校流行文化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高校流行文化的主体是大学生和教师,但大学生在高校流行文化建设上的作用在强化,而教师的作用在减弱。流行文化追求标新立异,这正符合年轻气盛的大学生的心态,而教师在追求流行文化上要较慢,且跟不上潮流,但会受到学生的影响。因此,高校流行文化的发展以大学生占主导作用,在信息化的时代,大量的信息被大学生所接纳并加以改造,这正是对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集中体现,而大多数教师已经处于中年阶段,其生理和心理状态和年轻人不同,所以大学生在高校流行文化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但教师要深入了解高校流行文化,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做好大学生的坚强后盾,和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使高校流行文化的发展和大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有机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庞国庆.浅谈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1):60-62.

篇9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这期间正是青少年生理发育、心理发展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和成熟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所处的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同层面、不同性质的社会文化形态对于青少年群体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表现

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它是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集中反映,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的服饰、发型、装扮、语言、娱乐方式和行为态度等方面。

(一)物质层面

服饰常常被人们称为“流动的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体现了青少年个性表达的需要和审美判断;同时服饰也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这就使得服饰成为青少年表现自我、满足自我的不可或缺的表达。影视文化已经构成人类生活的重要部分,尤其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着重要影响,青少年对于各种款式的电视、计算机越来越热爱,青少年中还普遍存在着追星热、韩剧热、美国大片热等,影视文化以崭新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表达功能,把认识、教育、审美、娱乐和休闲统一起来,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有影响力的一种事物。

(二)精神层面

词汇的变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精神文化变迁的一面镜子。在当代社会,词汇的变化也反映在流行文化中,突出表现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了反映其精神面貌的新词汇和流行语。言语文化是青少年交往中的又一大流行现象,如网络文学、网络流行语、符号文化和自嘲恶搞言语等,现代青少年言语文化主要是在网络技术手段上发展的,展现了青少年的喜怒哀乐。

二、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一)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

第一,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快乐生活

流行文化具有鲜明的表征性和有效的释放性,它调剂着青少年五彩斑斓的生活。青少年可以肆无忌惮地抒发自己的真实想法、思想、情感和感触,从而真正体会到自己的真实存在,青少年纷纷乐此不疲地听流行音乐,读流行杂志,看流行影片,说流行话语,穿流行服饰,以此寻找直接的肉体、享受世俗的欢乐、满足自己的自然本性。因此,校园路上经常会看到学生耳里塞着mp3或mp4,操场上不乏打球、早练的身影,青少年还常光顾健身房、KTV、高级餐馆等校外娱乐饮食场所。通过这一系列轻松愉快的活动方式,青少年释放了学习生活中的紧张压力,并逐渐形成了积极面对生活、热爱生命、享受生活的价值取向。

第二,有助于青少年养成创造性、多元性、积极的非理性思维方式

流行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影响着青少年形成创造性、多元性、非理性的思维方式。首先,形成创造性思维方式。流行文化崇尚个性、新潮、前卫、刺激、叛逆和创意,这有利于身历其境的青少年养成创造性思维方式,催生了一批年轻的网络作家、网络明星和创新小发明家。其次,形成多元性的思维方式。本身具有多元化价值取向的流行文化可以使接纳性较强的青少年文化视角多元化,文化选择多样化,形成和发展多元性的思维方式。再次,形成积极的非理性思维方式。流行文化以非理性为支撑,它的知识是个性的,极力鼓吹“跟着感觉走”、“走自己的路”等非理性情绪,受其影响,青少年思维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思想少受权威或成人的左右,能够比较率真、直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影响

第一,沉溺其中,影响学业与健康成长

青少年流行文化因其特点极易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与喜爱。但是他们年龄较小,身心各方面都处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自我控制能力、对外界事物的辨别、批判能力不高,他们一旦对某种流行文化产生兴趣,常常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对流行文化的过分沉溺,会直接干扰青少年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影响其学业成绩与健康成长。

第二,过分追求娱乐,诱发道德问题

流行文化倡导物质至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流行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文化,其文化产品实质上就是商品。为了促进文化商品的消费,流行文化总是通过各种缤纷的形象和华丽的包装,竭力刺激人们的欲望需要,不断向人们推销消费至上的理念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青少年分辨能力差,很容易沉湎于平庸的娱乐和无聊的消遣之中,以暂时逃避日常生活的责任及其单调乏味的学习、工作。此外,流行文化强烈的娱乐性还常将青少年引入虚拟社会交往之中,混淆现实与虚拟的界线,使他们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尤其是道德实践能力弱化,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

三、应对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措施

第一,规范流行文化的发展。

充分调动流行文化内部的积极因素,使流行文化向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弘扬主流文化,通过主流传媒来遏制商业传媒的泛滥,通过宣传主流价值观念来消解商业传媒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加强流行文化的立法与执法,严厉打击各种黄色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以正确的价值方向引导流行文化。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二,有效发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功能,提高青少年的文化鉴赏能力

从社会功能来讲,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是主流文化的倡导者和捍卫者,青少年之所以会被各种形式的流行文化所俘虏,不是因为学校和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就是因为他们的教育功能没有有效发挥。所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理念更新和方法改进显得尤为重要。如学校应了解青少年流行文化形成的规律,要加强对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引导,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虽然现代家庭的某些教育功能已向社会转移,但家庭对青少年教育功能的全面性,却是专门化的教育机构所难以达到的。某些特殊的教育职能,只能依赖家庭这个场所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家长应该学会如何有效地和子女沟通,挖掘他们的优点,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贬抑他们。只有充分改进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提高青少年的文化鉴赏能力,才能削弱青少年对主流文化的反叛心理,从而降低青少年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林祟德.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1).

篇10

袜子图案在男袜、女袜、童袜中因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对于女士而言,图案可以让他们扮出不同的风格,她们的选择空间也是很大的,花卉、鸟蝶、昆虫、条纹、格子、迷彩、文字、动物毛皮等各类图案都适用于女袜:对于男士而言,适当的图案,如条纹、格子等可以让他们彰显自己的品味;对于儿童来说,如果能穿上自己喜欢的动物或卡通图案的袜子,一定会给自己的心情加分。

一种流行图案体现着一个时代的基本精神,它反映了人们社会的、心理的、情感的、美的需要。因此,袜子图案是一定时空内流行文化的重要载体,反过来也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

广义上来说,“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

一款袜子是否流行,很重要的是袜子的图案基于某种价值观和审美观所形成的外观样式和风格理念是否被广泛认可并导致大量传播和应用。而这种价值观和审美观是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流行文化是以一定时空内最广泛的社会思潮和审美情趣为基础的,因此流行文化是一定时空内最普及和最有群众基础的文化,基于这样的群众基础,一款袜子图案同流行文化的紧密性成为决定它流行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袜子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从图案的角度来说,图案的造型越贴合人们的心理,人们追逐和拥有的欲望就越强烈,它的流行程度就越强,持续时间也越长。因此,流行文化在袜子图案设计中的地位不置可否。

服装是穿在身上的流行文化,袜子作为服装的配饰,它的展现要符合服装的流行趋势,它要依托于服装来塑造人的美,任何具有美感的袜子,只有与之相应的服装形式和风格相融合时,才能体现袜子的真正价值,因此,服装是影响袜子图案设计最重要的流行文化。服装流行文化因地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如波西米亚风格、爱琴海风格、北美风格、地中海风格、东南亚风情、和式风格、非洲风格、西部牛仔风格等,它也因不同时代流行文化的不同而不断地自我扬弃,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又自我肯定中发展,如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超现实主义风格、嬉皮风格、波普风格、摇滚风格、中性风格,解构主义风格等等。

袜子虽然只是服装的配角,但它的发展几乎是与服装同步的,可看作是人们腿部的一种服装。如兴起于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成就了服装史上的浪漫主义风格,直至今日仍有大量追随者。与之相应的袜子图案设计常以写实花卉为主要素材,强调整体的柔和、安宁、优雅、和谐。

距今有1700年历史的苏格兰格子图案,被奉为大英帝国历史的真实记录,它至今仍是服装设计中的常用元素,在近两千年的发展中,它的图案样式的增长从未停止过,受服装流行文化的影响,与之相搭配的袜子图案设计也层出不穷。

再如起源于70年代的朋克风格,说到朋克,当然不能不提及朋克时装的先驱者“朋克之母”Vivienne Westwood,她在时尚界的前沿地位证明朋克这种流行文化拥有越来越庞大的群众基础,特别是现代社会,人们为生活、工作等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人们越来越渴望一种精神的解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骷髅图案成为风靡世界的一种图案样式,原本是非洲原始人类、海盗或重金属摇滚乐团等社会边缘人士追捧的用来保护自己、显示身份和信仰的图案,近年来在服装、首饰、丝巾等各种产品上广泛运用,俨然一副将骷髅图案进行到底的势头,其中不乏奢侈品牌和大牌设计师的手笔,诸如男装品牌John Richmond、顶级银饰品牌Chrome Hearts、顶级服装品牌Alexander McQueen等。

篇11

关键词:大众传媒;流行文化;缔造者;推动者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276-02

一、当代大众传媒

(一) 大众传媒的含义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它是新闻的传播工具,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大众传媒是以电视、电影、广播、报刊和书籍等以技术或组织特征为标志的传播手段或者向大众的信息传递。郭庆光先生在《传播学概论》中明确提到:“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从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而言,我们又把它们称为大众传播者,或称为大众传媒。”

(二)当代大众传媒的特点

1.交互式传播

当代大众传媒打破传统传媒单向性的传播方式,有着交互性的特点。在大众传媒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第二媒介时代”的到来,即以信息高速公路及卫星技术与电视、电脑、电话等传播模式为主导的时代,它集制作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于一体,是对“交往传播关系的一种全新构造”。

2.高效的复制性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工具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事,然而这通过符号和影像传达给人们的“天下事”是通过媒体所接触的,媒体通过运用分割、重组、淡化、强化等一系列程序对现实进行编辑处理,这些只是媒体想呈现给受众的“事实”,而并非真正的事实。

3.娱乐化

当代大众传媒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娱乐功能的最大化。当今社会已步入了消费时代,人们不再需要政治味浓厚的信息,只想在紧张的工作后,获得轻松的娱乐消遣,大众传媒娱乐化正是为了满足大众的这种享乐和渴求悠闲的心理需求。

二、流行文化

(一) 流行文化的定义

流行文化包含于大众文化,它是现代社会与工业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表达样式,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可以说现代的流行文化是多元化的,包罗万象的,有学者在归纳了大众流行文化,分析了其中的四种类型:“一是印刷媒介中的大众文化;二是电子媒介中的大众文化;三是电脑与互联网中的大众文化;四是日常生活习俗与器物中的大众文化。这最后一种尤为复杂,包括了趣味、心态、形象、行为、物品、语言、环境等多个方面。”

(二)流行文化的特征

1.商业化与消费化

流行文化是一个典型的大众流行中的商业文化。在现今这个消费时代,人们欲望的膨胀和流行文化无处不在的商业性,使其进入市场变为文化消费品。

2.高度的现代性

流行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高速发展下的伴生物,它是工业社会发展下所生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因此明显地不同于前工业社会中的民间文化和其他文化形式。

3.强烈的娱乐性

现如今,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且慢慢地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当代美国学者与思想家丹尼尔?贝尔借用麦克唐纳的话说:“大众文化的花招很简单―就是尽一切办法让大伙高兴。”

(三)流行文化的意义

现代社会与文化工业相结合的流行文化代表了一种新的文化表达的样式。与现代文化工业紧密结合的流行文化,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于传统的文化形式很不一样。而它的存在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首先,起源于西方的流行文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中国,并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帮助下得以迅速扩散。现代流行文化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社会运作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我们国家的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也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

其次,流行文化极大冲击了文本的呈现方式以及传统“文本――阅读”的文化传播模式。传统文本都是以印刷品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阅读纸质文本是我们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阅读文化,而现在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正在受着流行文化的冲击。在网络日益普及,报刊书籍日益数字化的今天,“电子阅读”悄然兴起。不管你身处何处,只要有网络你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文本阅读,以解决你在没有网络情况下对文本阅读的需求。

最后,经典文化中的精英与大众的对立模式在流行文化中呈消解态势。精英与大众这个二元对立模式却在流行文化中趋于消解。在长久以来经典文化表达方式是一个“精英――大众”的二元结构,这个结构的核心是精英,精英们是文化的创作者,大众是吸收者,这是一个单向的基础维度。

三、大众传媒――流行文化的缔造者与推动者

传播就是文化的载体,它承担着对文化内容与形式的转换、传输、处理、存储、检索、提取和推广的全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电的诞生,让人们感受到了新闻的时效性开始,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介的共时性传播与参与式收看先后登场,这使得现代流行文化有了其兴起的物质基础。

当代大众传媒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孔不入,就以广告为例,在电视节目播放途中我们会看到插播进来的广告,在收听广播时能听到广告,在浏览网页时能看到广告,大众传播以其强大的传播力量,在当代社会文化的流行过程中,担任着流行文化的传递者、倡导者、推广者与普及者角色。当代大众传媒作为现代流行文化最积极的制造者和推动者,卫星的全面覆盖,使不同地域的不同人在同时间收看到同一个电视节目,他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人们网罗在共同经验中,从屏幕出发,到达更为广阔的人群,参与式的收看将大众一一俘获。最具代表性便是2006年湖南卫视播出的真人选秀节目――《超级女生》,它用一个开放式的文本空间,利用短信投票支持、网络支持等现代传媒技术让观众参与进来,同时,作为主办者的湖南卫视以及全国各地的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几乎没有不对《超级女声》进行报道的,“超女”成为了大众口口相传的名词,一时间,全民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狂欢时代,然而在这狂欢正是大众媒体精心包装的一场盛宴。随后,《快乐男声》、《梦想中国》、《加油,好男儿》、《星光大道》等一系列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可以说是大众传媒让我们进入了“选秀时代”。

我们说流行文化是因为大众对某一事物或现象有着共同的认识,使得其流行起来进而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种。大众传媒利用人们“沉默的螺旋”,营造流行文化的“意见环境”来扩大大众对这一流行文化的共同认识。同时大众传媒还利用潜移默化的功能,使大众心甘情愿地接受流行文化,从而加固大众对这种流行文化的共有认识。总之,当代大众传媒就是现代流行文化的缔造者和推动者。

篇12

一、大学生追求流行文化的原因

追逐流行文化的主力军,是青少年。他们表现出青年人群的生活方式、品味及其消闲娱乐要求。相对整个青年群体,大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和包容性都比较强,最易于接受社会流行文化潮流,因而流行文化往往在大学校园盛行。

大学生乐于接受流行文化,与他们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一些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这一年龄在性格、思维上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特征赋予了大学生浓郁的个性色彩和随意性,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 无论是在文化行为习惯上,还是在生活方式上,大学生都容易产生浪漫化、理想化和形式化。其次,大学生思维敏捷、活跃,求知欲旺盛,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接受新生事物快,他们为了满足自身成才的需要和心理渴求,希望能大量涉足未知领域,求异猎奇,以求自我成就的某种“实现”。常常是新事物、新观念尚在萌芽状态,他们已觉察到并付诸行动了。再次,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行为上标新立异,性格强调个性化,追求个性解放,心理矛盾、情感纠葛、观念冲突等问题困扰着他们,使他们在心理与精神上有一种新的需求,希望找到精神依托。大学生钟情于流行文化,主要是平常的生活过于平静和贫乏,想找到生活的新鲜点,想以一种较为艺术的方式,宣泄自己对生活的不满,对现实的躁动;同时,追求一种和愉悦感,在非主流文化中找到对自己另类思想的认同。

网络、媒体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流行文化的商业运作日趋主动,不断吸引大众的眼球,反映社会的普遍情感,传播新的价值观念,是一种典型的大众情感型的感性文化,对社会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大学校园文化不可避免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目光不再单纯停留在校园里,流行文化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在不断更新大学生的生活内容和行为方式,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消费观念和文化追求。

二、从大学生的角度对流行文化的分类

1.语言结构

语言被喻为生活的直接反映。流行文化给语言带来了无穷的活力。特别是在大学校园里,流行语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木有、给力、郁闷、晕、牛、什么什么的说、貌似、我倒等等,这些词语很多都不符合语法规范,但是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更加受到大学生们喜爱。在高校流行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网络流行语,如“MM”、“GG”、“BT”、“88”、“MD”、“TNND”等;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影视流行语,如“做人要厚道”、“你太有才啦”,“出来混总要还的”,这些都是知名影视电视作品里的台词。这些校园流行语基本上反映了大学生的生活心态和部分人生观, 反映了流行时尚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

2.生活方式

当下,各种流行元素充斥着整个社会,也在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流动着。大学生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食堂、宿舍、教室三点一线地生活。网聊、K歌、泡吧、社会兼职等。大学的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流行,越来越丰富多彩。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正在成为流行文化的弄潮儿,凡是涉及“流行”的字眼事物都能在校园里找到。游戏文化更加成为大学生的流行休闲娱乐方式。各大游戏公司借助这种流行时尚的春风,着实从大学生身上大发了横财。特别是各大网游,吸引了不知道多少学生的注意力。手机短信作为双向互动式的流行文化,已在更大范围内受到大学生的欢迎。现在的大学生,即使就睡对床,也不直接进行语言沟通,而是乐于用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私聊。近年来移动飞信也悄然盛行起来,不花钱还能发送手机短消息,着实吸引大学生的眼球。

3.消费模式

随着社会的消费目光转向凸显个性,思想活跃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们当然也会不失时机地成为流行文化的风向标。一切可以让自己看起来更“流行”的事情都使他们乐此不疲。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消费也出现多元化,除了基本的生活、学习消费外,用于网络通信、交际、考试培训、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变得越来越多。近年来,社会诚信的加强和网络通信的发达, 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网购这种新时尚。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像淘宝这样的媒介在网上买卖物品,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流行时尚带来的快乐。

三、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追求流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潮流,在大学校园里追求时尚也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的心理趋势。流行文化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行为和成长,它对当代大学生内在和外在自我形象的塑造,对人格的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构成、个性的发展、文化品位的高低,都产生着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也有负面;既有暂时性的,也有长久性的,是多元化、多层面和多方面的。因此,有必要全面认识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1.积极的影响

流行时尚文化可以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 创造出具有事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流行时尚本身就标志着新奇、娱乐、大众化和现实性强的特点。具有创新思维及很强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们在追逐流行时尚的同时,会有意无意地将其与校园文化融合。让大学生们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无疑会极大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他们借助流行时尚的形式与内容,会营造出时代特征显著的校园文化。如校园民谣、校园流行语、BBS以及学生自导自演的校园话剧等都对繁荣丰富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流行文化赋予大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广阔的生活空间和多彩的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可以缓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的压力。流行时尚的娱乐功能,极大地缓解了大学生学习的压力和心情的郁闷。当今社会流行时尚的元素越来越多样化,使得大学生生活更多姿多彩。这些元素大多数都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张显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种流行时尚的环境中,大学生更容易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状况。QQ之所以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网上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原因就在于网络交际的虚拟性、隐蔽性,对交流的双方既充满了新鲜感,又可以畅所欲言。选择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聊天,会有一种群体的归属感而不会寂寞,也使现代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现在网上非常时新的博客,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或者博客,亲手修饰它们。由于网络的隐秘性,大学生们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心情纪录下来,成为一种释放青春宣泄情感的非常好的方式。

流行文化有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加速社会化进程。流行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们再也不是关在象牙塔里一无所知的孩子。他们通过对流行的追求,更早地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甚至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这样有利于大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加速了他们社会化。通过社会化,有助于大学生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拓展了大学生社会交流的空间。流行文化创造的这种国际化的文化交流,为大学生提供了交流机会,使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了开拓和发展。流行文化,克服了大学生在校园内点对点交往的局限性,实现了与社会的点对面,甚至是全方位的接触。

2.消极的影响

目前,社会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取向比较混乱,大众媒体认定的事情,未必就是正确和真理,部分媒体的所谓价值取向,有时候是一种对民众情绪的投其所好,大学生极易产生错误的解读,妨碍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影响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一些不良价值观中负面的影响已不可避免的出现在中国大学生中间,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思想渐趋淡薄,道德的判断力因此下降甚至丧失。

(1)易造成大学生人格缺失。时尚文化主要通过大众媒体传播,是一种很典型的消费文化,寻求现实心理满足的消费文化,容易满足大众即刻感官冲动,而经常缺乏批评地把一些隐含的或公开的价值标准推销给大学生,导致大学生形成不良的心理定势。他们缺乏对社会生活深层的把握和透彻的理解,在面对这些时尚文化时,大学生无法区分或者不愿意区分哪些流行文化时尚是社会生活所必需、哪些是未来发展所必需,于是青年以更加宽容的意志来对待生活,他们变得容易与现实妥协,并对事物的淡漠, 其结果就是使大学生更多的是追求外表的独特与新奇,追求感官的新鲜与刺激,而不注重内在素质的提高,从而造成人格的缺失。

(2)部分大学生的行为功利化。流行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商业行为来渗入社会的,更多的时候体现的是明星文化、消费文化、享乐文化,看似很实在,很贴近生活,实则拆掉了大学生心目中最根本的价值坐标,使得大学生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生活、娱乐层面,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关注超过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错误地把世俗观念当作了人生价值的真谛,使大学生不自觉地强化和拓展自己的时尚欲求,颓废主义、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的有意无意的放任和玩赏的态度,冲淡了对高尚道德理想,对人性全面发展,对人的终极关怀的追求。

四、消除流行文化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对策

时尚文化属于通俗文化范畴,并不是先进文化。因此,对于时尚文化不能完全放开,应采取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作用,加强管理和引导,从而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

1.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思想上正确引导。引导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要及时用科学的、积极的主流文化去教育大学生,耐心地通过各种形式向他们讲明流行文化的危害,增强他们的鉴别能力,培养其自觉抵制流行文化的自律性。其次,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讲座、论坛等,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会他们辩证地、理性地看待流行文化,并从盲目追逐时尚文化的怪圈中跳出来,摆脱流行文化的消极影响。第三,要用科学的管理来保证他们健康成才。要逐步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民主和谐、勤奋拼搏的环境中历练自己,从而有效遏制流行时尚思潮带来的不良影响。第四,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中的影响和渗透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以增知、长智、陶情、育美的教育。同时,充分发挥校内网络、广播和闭路电视等新型媒体的重要作用,使大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先进文化的教育。

2.社会应承担相应责任

首先,应加强文化市场的立法与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不良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侵蚀。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同时,加强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宣传、新闻、出版单位应广泛吸纳优秀的文化资源,多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第三,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弘扬主流文化的积极作用,并建好一批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深入社会、接受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优秀传统教育提供素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