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案例范文

时间:2022-05-10 08:25: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教育叙事案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育叙事案例

篇1

(一)“老师,她睡着了!”

春天的孩子们下午上学来得格外早,午休的老师常常刚入睡就会被欢快的玩乐声唤醒。那天下午,接近三十度的高温让人产生进入夏季的错觉,这样的天气孩子们难道会不早早来到宽阔的操场尽情嬉戏吗?

当我进入教室上第一节语文课时,孩子们刚刚结束操场上的奔跑、追逐、游戏,即使看到老师也顾不了那么多,有忙着开窗的,有拿本子当扇子直扇的,有呼哧呼哧直喘气的,空气里似乎都蒸腾着孩子们身上的热气,直向我扑来。为了让他们慢慢静下心来,我决定先讲一个故事,再上新课。于是选了《安徒生童话故事》的经典《拇指姑娘》开始娓娓讲来,渐渐的,孩子们的目光随着拇指姑娘一次次遭遇而专注起来,眼神充满期待,正当大家听得入神,一个声音突然冒出来:“老师,她睡着了!”故事戛然中断,所有的眼睛转向第三组倒数第二个座位,趴在桌上睡脸对着大家的是一位女生,哦,是静。上学期刚接这个班没多久就记住她的名字了,虽然说话有些结巴,但总是高高举起手那么不惧怕发言的一个可爱女生。显然,她真的睡熟了,七嘴八舌的惊叫和责怪都没有惊醒她。我没加思考,立刻举起食指放在嘴边,长长地、轻轻地“嘘—了一声,孩子们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顿时恢复了安静,我说:“别吵醒她,虽然她听不到老师讲的故事了,但是也许她正在做着一个香甜神奇的梦呢!”于是接着讲故事,偶尔一两个孩子会悄悄转头望她一眼,但没有人再去打扰她。

直到十分钟过去,故事讲完了,她也在不知不觉中醒来,孩子们不约而同、迫不及待地问她“你刚才做梦了吗?”静不假思索地点着头说:“做了!”我问:“那你做了一个什么梦?能讲给同学们听听吗?”这回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一醒来就忘了刚才做的什么梦了!”同学们一听哈哈大笑,我也笑着说:“那就想起来的时候把它记清楚了,下次课前听你讲《神奇的梦》,如果你想听《拇指姑娘》的故事,下课到老师这儿来,我把书借给你,自己去仔细读,好吗?”

下课后,她异常小心地从我这儿捧着书回到座位去了,就像捧着一件宝贝似的。

(二)倾听孩子的诗聆听孩子的心

对这学期新接手的班级,我在习作课前每次都安排十分钟左右的讲故事或读儿歌内容。经过几个月的接触,我发现孩子们求知欲特别强,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尤其对听童话故事和朗读儿歌,兴趣极浓。可能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特殊生长环境,以及家庭教育资源的缺乏,他们思想特别单纯,心地也特别善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今天下午的一节课,我原先准备先带他们读儿歌《欢迎小雨点》,再指导第四单元的学写对话。没想到,孩子们那么兴味盎然地朗诵着我抄在小黑板上的儿歌,读到动情处,还加上了动作,表情那么自然而丰富,似乎完全融入到小雨点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中去了。

我灵机一动,又一次改变了接下去该进行的教学内容与环节,为什么非要把孩子们拉回到和这美好的此情此境毫不相干的生硬的习作内容上去呢?我顺势提出:“你们知道,这大自然中还有谁这么喜欢小雨点,特别欢迎小雨点呢?”问题打开了孩子们的思路,看着他们眨巴的眼睛,争先恐后高举的小手,听到他们由眼前的文字生发出无拘无束的联想与想象,我继续启发:“你们都猜猜,这些可爱的小朋友啊,小动物啊,小花小树苗小浪花啊,他们都准备了什么礼物,什么节目来热情地欢迎小雨点,等待小雨点呢?”这回,孩子们想的说的就更有趣了,这不就是诗吗?我也兴奋地不时鼓励他们,有时还给他们的话加上原诗中的“来一点”作引子,渐渐的,孩子们自己会引用了,有的还连说几个小节。虽然还显稚嫩,话语还不够凝练准确,可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自己作诗,这诗是他们心中所想,口中想说。看得出,孩子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当诗人的体验,多新鲜啊,多有趣啊,“你们看,我们也会写诗啦,我们也当了一回诗人啦!”于是,趁着孩子们创作的欲望和兴趣还在继续,我请孩子们拿出笔记录下自己的诗句,并给自己的诗起个题目,题目下写上诗人(自己)的大名。

下课前,多数孩子已经至少写了八小节,我请想读的孩子先朗诵自己的诗,居然不曾发现有哪个孩子不好意思,都是那么大胆而洒脱。原来,每个孩子天生就是诗人,于是,有了以下诗句深深映入我的脑海,

来一点,

不要太多,

来一点,

不要太少。

来一点,

种子钻出泥土等。

来一点,

庄稼长出秧苗等。

来一点,

小草冒出地面等。

来一点,

洋槐开了花等。

来一点,

向日葵摇摆起笑脸等。

来一点,

白杨伸直了懒腰等。

来一点,

沙漠里的生命都在等。

来一点,

小鱼探出脑袋等。

来一点,

小蝌蚪找着妈妈等。

来一点,

蜜蜂采来花蜜等。

来一点,

蝴蝶翩翩起舞等。

来一点,

黄鹂站在枝头唱着歌等。

来一点,

浪花露出了洁白的牙齿。

来一点。

喇叭花奏起了音乐。

来一点,

太阳躲进了云朵。

来一点,

小朋友撑起了花伞。

来一点,

农民伯伯笑出了眼泪。

“那么,你们想对可爱的小雨点说些什么呢?”原以为,孩子会在最后来几句感谢小雨点的诗句,可孩子的心又一次给了我出乎意料的惊喜

世间万物都喜爱的小雨点啊,

可爱的小雨点,

篇2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陆陆续续走进了幼儿园的大门。我发现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小树、小草、小花,这些小树苗堆放在活动室的一角,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孩子们显得非常兴奋,一直围绕着这堆树苗、花草“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有的孩子说:“我家还有许多小树苗呢。”有的说:“昨天我和爸爸妈妈到奶奶家挖了一棵小树。”有的说:“这棵小树苗是我和妈妈到市场上买来的”。……

听着孩子们讨论得那么起劲,我情不自禁地也和孩子们一样兴奋起来,觉得这个活动真不错,既能让孩子们提高对植树节的认识,还能让孩子们亲手体验一下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忽然,想想同学悄悄对我说:“李老师,你知道吗,佳佳的小树苗是偷来的。”我一惊,忙问:“你怎么知道的,可不能乱说的。”“是她自己来告诉我的,说和爸爸昨晚在公园里挖了一棵小树苗来。”

我听了心里一愣,如果真是家长带着孩子到公园里挖来的,那这个行为算不算偷窃呢?如果为了幼儿园而挖树,对幼儿园有没有负面影响?对孩子有没有负面影响?这个活动还有意义吗?我赶紧叫来佳佳小朋友,问她:“佳佳,今天你带来的小树苗真漂亮,是哪儿来的?”佳佳咧着嘴笑了,大声告诉我:“是我和爸爸昨晚在江滨公园挖来的,那儿还有很多小树苗呢!”看着孩子得意的神情,我心里真生气,觉得我们平时教育得再好,也不及家长的一个误导行为。做幼儿教师真的很无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这张纯洁的白纸上,父母绘上什么颜色,决定着孩子今后的人生之路会是什么颜色。我真想狠狠地批评孩子,但一看孩子无辜的眼神,我于心不忍。我又想立刻打电话给佳佳的家长,但不知该怎么样开口,是批评?还是教育?作为家长也许会觉得我这个老师多管闲事呢。如果带上孩子们去公园把这棵小树重新种上,但万一路上遇到麻烦、遇到不安全怎么办?也想立刻给家长打电话,让他把这小树苗带回去。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双眼,我慢慢地冷静了下来,虽然教育孩子是我们的天职,但对家长不恰当的做法,幼师也可以给家长提出较为妥然的建议和行之有效的意见。

活动课的时候,小朋友们围在小花坛的四周,和老师们一起开开心心地种着树,有的挖坑,有的放树苗,有的填土,有的浇水。虽然许多孩子的手上脸上都弄脏了,衣服裤子也都弄脏了,但孩子们开心的笑声一直回响在花坛周围。我们种好了一排排的小树后,还有许多小树苗剩余下来。我看着剩下的小树苗,灵机一动,能不能挑几棵小树,让佳佳小朋友带回家,让他和他爸爸一起种将树苗回到公园去?

于是我对全班孩子们说:“孩子们,今天我们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植树节,大家都知道了植树节的日子,也懂得了什么叫植树节,还体会了种树的乐趣。但公园里的小树们肯定不开心,因为它们失去了一个小伙伴,我们让佳佳和他爸爸把这棵小树送回去好吗?再让他多带几个小伙伴回去,让公园里的小树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快快长大,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我给家长写了一张纸条:“佳佳爸爸,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天孩子们过了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植树节,但我们班还剩下许多小树苗没种完,请你将这些小树种到江滨公园去好吗?一是能为植树节做一件好事,二是能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第二天,我没有去问这件事的结果。但我相信,作为家长,他应该会认识到自己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也相信,他以后一定能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二、案例反思:

“种树风波”是一件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比较典型的事例,与此相类似的情况,我们一些老师可能也会遇到。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作为老师如何面对家长、面对孩子、面对事件,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篇3

下午第一节是我的自习课,我说:“同学们,上周老师让你们借字典,拿出来让老师看看。”同学们纷纷拿出字典放在桌子上。桌子上的字典真是五花八门,有的破烂不堪,有的残缺不全,也有几本新买的。我逐一“检查”。突然,我发现一本新字典的封面上有明显的刮痕,这不是“此地无银”吗?显然这是刘倩的那本字典。我刚想大发雷霆,可是当看到字典的“主人”时,我忍住了。是她——郑送花,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啊!我接这个班的第一天就知道了。她是一个弃婴,被一个残疾人收养了,取了“送花”这个名字。如果不仔细看,她哪像个女孩,穿着与时代相隔甚远,皮肤晒得黝黑。听同事们讲,她每天放学都要帮助养父捡垃圾。生活使她变得寡言少语,在班里几乎没有朋友。命运实在对她太残酷了,本应还是撒娇的年龄,却过早地尝到人生的辛酸。我拿着这本字典,感觉很沉很沉。此时郑送花低着头,脸涨得通红。我怎么忍心再去伤害她那已经脆弱到极点的自尊?只是轻轻地将字典放回原处,若无其事地说:“要爱护字典,别乱涂乱划。”我只字未提刘倩字典被偷的事,怕同学们怀疑她。她已经不堪重负了!第二天,我到十里外的书店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在封面上精心摹上“刘倩”的名字。在班上我宣布:“刘倩的字典找到了,是邻班的同学捡到的。”我发现郑送花的眼里流露出诧异和悔恨的神情。下午放学,同学们都走了。郑送花站在办公室门口,一句话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地流泪。这也许是特殊性格的她认错的方式吧。我真想说,孩子,贫穷不是你的错……可是,我害怕触动她那敏感的神经,仍旧轻轻地说:“老师知道你认识到错了。不要多想了,就权当那本字典是老师送给你的吧。”

这件事埋藏在我的心里,一直到今天。令我感到欣慰的是,现在郑送花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店,生意还不错。她不必再和养父靠捡垃圾来维持生计了,终于自食其力了。

我们常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嘲中有牛顿。实际上,我们身边的学生更多的是一些小草,她们将来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注定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她们甚至弱不禁风,但为了生存,顽强地拼搏着,奋斗着,她们更渴望阳光与雨露。教育,就是让乔木长成更高大的乔木,让小草长成更茂盛的小草。难道小草不更需要呵护吗?

篇4

地理学习对象具有区域性特征,认识一个地理事物,有的要从全球角度去认识,有的要放在一个地方的角度加以考量,这些都涉及空间尺度大小和转换问题。空间尺度大小及转换是区域视角的具体体现和操作要领,在不同的尺度下看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大尺度的是宏观的或整体性的规律,小尺度的是局部的特征、规律。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学生对尺度大小的敏感,教给学生划分区域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

教学程序:将地理事物置于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如果把区域视角比作“透镜观察”的话,对大区要“推镜头”――下分分区,对分区要“拉镜头”――上位视角,由此体现区域差异性教学。区域视角的分析方法:①区域定位,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②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相应的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③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④评价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⑤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综合视角的选择与运用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认识地理环境,是当今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与学科思想,初步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综合主要是区域基础上的综合,包括区域内部各个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区域发展过程中各要素相互影响的综合、本区与邻区相互关系的综合、不同层次的地域间的综合。

教学程序:区域特征是区域地理的核心知识,运用综合视角学习区域特征的具体思路为:区域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人口、聚落、交通、经济、文化等)―区域整治和开发利用(资源条件、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经济结构调整、重大工程等)。应用综合视角时可利用因果联系框图,把有关的因素归为若干组,再根据具体条件,先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主导因素,层层深入,递进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

三、动态视角的选择与运用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地理学的哲学特性已经影响到了地理学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描述地理事物发展过程的动态视角主要有两个维度:时间和空间。首先,地理事物总是沿着一定的时间顺序来发展的,在内部、外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地变化,最终呈现一定的状态。其次,地理事物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变化动态,地理位置、海拔、地形等因素成为制约或促进地理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学程序:运用时间视角把地理事物放到一定的历史过程中分析,在不同历史阶段事物发展程度不同,教学程序为“过去―现在―将来”;地理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特征不同,教学程序为“初期―中期―末期”。运用空间视角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教学程序上“按纬度顺序、按经度顺序、按空间远近、按相对位置、按垂直高度、按人类活动路径等对空间规律进行探究”。针对面状地理事物(地形区、行政区、气候区、工农业区等)描述轮廓特征、分布范围及区域差异;针对线状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交通线、划界线、海岸线等)确定走向和分布特征;针对点状地理事物(如城市、矿产、山峰等)描述地理位置和相互关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