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时间:2022-12-24 10:03: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闻专业技术职称总结

篇1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只设置了初级(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副高)三个级次,与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相比,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体系是不完整的,一直缺少正高职级。这种不够完善的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薪酬待遇、职务级别、晋升空间等。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于高端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部分省份逐步探索开展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在实际申报评审中,一些财会人员不熟悉申报条件和基本要求,没有能够及早准备相关申报材料,影响了正常的申报和评审。笔者在2015年通过申报评审取得云南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结合接受财会同行咨询问讯的经验,指出在申报评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供拟申报参评人员借鉴参考。

一、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的意义

我国从2005年起全面开展高级会计师(副高)全国统一考试和评审工作。随着取得副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人数逐年增加,财会人员对于更高层次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向往和追求越来越强烈。正高级会计师是会计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最高级别,相当于高校教师系列的教授。自2003年深圳市率先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试点工作以来,全国至今已有辽宁、河北、江苏、内蒙古、云南等15个省份开展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申报和评审试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900多人通过申报和评审获得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这是不断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体系,形成层次清晰、相互衔接、体系完整、逐级递进的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改革的重大举措。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结束了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系列没有正高职级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高层次会计人才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将为广大财会人员提供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发展的空间,为加快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步伐奠定了基础,并将极大地激发广大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

二、申报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硬性)条件

(一)可以申报参评的人员范围

从多数省份试点情况来看,本省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中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申报参评,但不包含行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专技人员也不属于参评对象。

(二)学历和资历要求具备的条件之一

一是获得博士学位,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二是获得硕士学位,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从事会计工作满8年;三是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从事会计工作满10年。需要注意的是,除达到破格条件外,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人员不能申报参评,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年限及从事会计工作年限应由所在单位提供相应的证明。

(三)其他应当具备的基本要求

一是有的省份要求申报者参加当年《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如重庆市、河北省等,其他大多数省份不要求考试或考核;二是履现职(聘任副高级会计师职务)期间的年度考核均为称职或合格以上;三是除符合免试条件并提供相应证明外,要求取得职称外语考试A级合格证书和计算机考试(正高级)合格证书,有的省份已取消职称英语和计算机的考试要求;四是持有有效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理论与学术水平要求

(一)总体要求

多数省份要求申报人员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水平,精通本专业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熟悉国内外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具有指导(副)高级会计师工作的能力与经历,是本部门、本地区、本单位会计专业学术带头人。有人认为这一要求比较“虚”,难以具体体现和提供相应材料。实际上评委专家是很容易从申报者的工作业绩和科研学术水平中找到相关证明依据的,因此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显得非常重要,拟申报者应当提前3-5年潜心研究并积极发表成果,按照具体的要求来准备和组织科研学术材料。

(二)科研学术材料的具体要求

以云南省为例,一是要求独立出版专著1-2部;二是在省部级以上財会类专业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会计专业论文5篇以上,其中全国核心期刊不少于2篇;三是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项,或获得省部级研究成果二等奖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专著和论文的内容必须是会计专业方向,的载体是财会类学术期刊,全国核心期刊以时的“北大目录”为准,专著应有ISBN统一书号,字数不少于10万字;的刊物应当具有ISSN或CN刊号,在增刊和论文集发表的一般无效,每篇论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有的省份要求3000字以上)。但实践证明,仅仅达到这些最低的基本要求是不够的,要让自己具有足够的竞争实力,完成的科研成果应当是质高量多比较好。

(三)怎样做好科研和学术研究工作

正高级职称对于参评者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水平要求很高,可以说大多数拟申报者就是在这方面难以达到相应的条件,以致不得不望而却步。当然,撰写专著和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求申报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和开展研究;所谓科研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对专业工作的认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价值,又找不到地方发表,那就是再想“正高”也只能是个梦想。所以,拟报评人员应当提前3-5年积极撰写和发表财会专业论文或专著,并积极申请主持或参与省、厅、市等各级财会课题研究。如果论文或专著能够获得省部级奖项,也是最好的实力证明。

四、申报者应当具备的业务经历与工作业绩

申报者应当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有较高的专业分析水平、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会计实务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经历。这项要求从总体上看也比较“虚”,难以提供比较具体的支撑材料。但是,这项要求又是必不可少的体现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如果你在单位组织或参与过公司上市、企业改组改制、重大投融资等方面的工作,或组织指导过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大中型单位开展财务会计业务工作,或主持完成省级以上重大会计科研课题,或被聘担任过省级以上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经济论证、咨询专家,或负责主持起草地方性会计法规、全省性财务会计管理办法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成绩突出、成效显著、获得较高评价的,就可以总结出来经所在单位签章证明后作为支撑材料提交。

五、申报参评材料应当全面完整

申报评审材料是评委会评定申报人是否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重要依据,拟参评人员应当慎重对待这一环节的工作。实践证明,申报者用足够的时间来认真梳理、组织、撰写、整理和报送一套全面完整的参评材料是非常有用和值得的。申报材料应当分为三个部分来组织整理和装订报送。

(一)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主表

要求填写和报送一式二份,手写或打印均可,表格部分的内容根据自身情况据实填写。其中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是难点,要求撰写聘任副高职以来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的主要情况,因有字数(一般2000字以内)限制,应当抓住重点,突出亮点,分层次列出小标题予以总结,主要反映申报者的工作业绩、能力水平、突出贡献以及典型事例等,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目的在于让评委会专家能够客观、公正、全面地对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做出评价。

(二)各种学历证书、奖励证明及反映个人业绩能力的材料

提供复印件并加盖所在单位人事(职称)部门审验公章,按照目录顺序编制页码,制作封面单独装订成册。在向评审委员会报送该册材料的同时,还需要提交原件以便现场对应核实。

(三)科研论文及学术成果证明材料

此项材料一般较多,宜单独装订成册。主要提供聘任副高职以来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和学术成果复印件,每篇文章均应复印期刊封面、目录、正文和封底,每页均需加盖单位职改部门审验公章,并在报送该项材料时提交期刊杂志原件和成果结题证明以便现场对应核实。

六、申报评审的主要环节和程序

根据各省份当年的关于报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符合条件的财会人员可直接组织材料申报参加评审。各省份评审委员会一般按照“资格审查-面试答辩-组织考察-评审表决-授予资格”的程序来安排并通知申报人员参加各阶段的评审。资格审查在报名参加评审时由评委会根据上述基本要求核实是否符合要求,其余环节和程序由评委会按期逐项开展。

(一)参加面试答辩

面试答辩是多数省份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考评的重要环节,一般采取自我简介和专家提问的方式进行,最后由答辩小组根据申报者的综合表现予以评分。自我简介应当简明扼要,主要介绍自己的专业成长、业务能力、工作业绩和学术水平等,突出介绍自己的亮点和重点,一般不超过10分钟;答辩组专家结合申报者的自我介绍和申报材料的有关内容,一般提出3-5个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要求申报者就自身情况、申报材料、论文观点和当前财会热点等主题来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般不超过30分钟。对于国际国内涉及财会领域的经济热点问题,没有事前的充分准备和广泛的新闻阅读是难以应对和回答的。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申报者应着正装参加面试答辩,切不可随意应付,这既是对评委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举止仪表的一个综合反映。

(二)评委组织考察

面试答辩结束后,由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者得分确定进入下一环节人员名单,同时评委会人员将分组到申报者所在单位对报评者进行全面考察。考察内容主要是申报者的政治素质、廉洁自律、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在单位及行业的影响力,以及申报者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等。考察组到达申报者所在单位后,主要走访单位纪委监察审计部门、组织人事财务部门、分管财经工作的领导等,最后形成考察报告提交评审委員会。

(三)评委会表决评审

根据资格审查、面试答辩、单位考察等环节的综合评分和评价情况,由评审委员会组织开展最后的评审工作。评审工作由该省份本届正高级会计师评委会全体成员参加,通过对每位申报人员的测评和考量,最后由评委会对申报人员进行投票表决,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二评委投票同意的则通过评审,授予正高级会计师职称任职资格。任职资格从表决评审通过之日起算,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兑现相应待遇则应从所在单位聘任之日起算。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社保厅,财政厅.云南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办法(试行)[M].云人社发[2013]143号. 

[2]蒋建林.教授级高级会计师是怎样炼成的[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06). 

[3]耿成兴.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会计之友,2012(03). 

篇2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有效衔接,主要精神有:

(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体现。

(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

(三)坚持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实现人员能上能下。

(四)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要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确保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过程公开透明。

(五)中小学教师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各等级的结构比例,根据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等级体系,按照国家关于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与岗位设置有机融合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一)重点:盘活存量,制定规则,阳光评聘

1.盘活存量是指在深入调查摸底、情况明了的情况下,对现有岗位设置总量进行盘点,把岗位由相对充裕的区域、单位或学科向相对紧缺的地方倾斜,使之总量再平衡,起到自主调节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实现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之间的有机融合。这是两者有机融合的基础。

2.制定规则是指在吃透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规范、有效的并与岗位设置相辅相成的评聘规则,包括过去已取得职称但尚未得到相应聘岗人员的过渡办法和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合二为一的评聘实施方案。这是两者有机融合的核心。

3.阳光评聘是指中小学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评聘过程中必须做到“五坚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坚持与中小学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两者有机融合的保障。

(二)难点:统一认识,稳步推进

1.统一认识。无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还是岗位设置都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与每一位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由于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国家允许在政策大原则下,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因此结果会因地、因事、因人、因时而异,如果在评聘过程中两者没有做到宣传到位、规范有序、阳光操作,老师们要真正理解国家政策设计初衷、统一认识并非易事。统一认识是两者有机融合的前提。

2.稳步推进。无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还是岗位设置,全国各地推进时间和力度因地而异,这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正是因为如此,既得利益群体和未得利益群体之间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因此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何时推进、如何推进、力度多大等都直接影响到评聘工作的推进和教师队伍的稳定。这是两者有机融合的关键。

三、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有机融合的思考

(一)必须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竞聘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从鼓励教师主动从教、专心从教、专业从教、终生从教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与岗位竞聘工作。

(二)必须摸清底数,盘活存量。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根据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摸清两个底数,一是本单位(系统、地区)专业技术岗位核准和使用情况,特别是岗位空缺情况;二是本单位(系统、地区)申报计划申报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情况。原则上本单位的岗位空缺情况与申报职称人员通过情况要大体一致,也就是要做到评聘有机融合。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采取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调整职称评审通过率等有效办法,最大限度用好、用足、用活现有岗位资源,优化队伍结构,妥善解决职称评聘矛盾。

(三)必须吃透精神,制定规则。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根据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制定岗位竞聘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竞聘对象、具体竞聘岗位及数量、占空岗比例、竞聘条件、量化评价标准和方法程序、组织领导和具体要求等。

篇3

一、明确目标抓重点,突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次性。

2009年,根据《湖州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和《湖州市文化人才工程》的有关要求,结合湖州广电实际,集团(总台)党委及时制定了2009年-2020年的《湖州广播电视总台人才队伍发展纲要》,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为集团(总台)人才队伍建设明确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明确了以促发展为出发点,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机制为动力,以健全完善政策为保障,全面把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环节,尽快建立起适应广电事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引进一批紧缺型、急需性和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出党政管理、专业技术和媒体经营等方面人才队伍。

2010年,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的基础上,专门针对人才人事工作分别在基层员工、人事干部、中层领导等三个层面召开专题人才工作会议,回顾总结近年来集团(总台)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各项工作,交流经验,查找不足,研究部署今后人才工作任务,这在湖州广电系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同时,落实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每年50万元,将人才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和党建目标责任制中,制定具体的落实方案,不断加强各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细化工作措施,实行专人负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从制度上保障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各项任务的落实。

这样,有了明确的目标、培养的重点、经费的保障和有力的执行,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努力,广电的人才总量得到明显增加,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截至目前,集团(总台)职工中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就有560余人,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就有149人。

二、强化措施抓难点,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动性。

引进人才和职工培训是优化人才结构、提升职工素质的最佳途径,但是引进紧缺型人才和创新培训方式却一直是困扰人才队伍建设的两大难点。近几年,集团(总台)也在这两个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努力,通过专题调研、制定措施,使人才结构和职工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一是创新培养方式,培训渠道不断拓展。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除通过选派业务骨干到中央台、省级媒体、高校、党校学习培训外,还组织人员到市委办、市委宣传部、兄弟新闻单位、乡镇挂职学习锻炼。2008年至今,共安排到相关媒体挂职29名,到高等院校学习培训21名,下派挂职17人。在2010年6月,还开拓境外培训渠道,选派10名新闻一线骨干,去香港凤凰台学习考察,通过寻找差距,学以致用,推动新闻宣传再上新台阶。同时,先后与湖师院、浙大城市学院等院校建立培训实习基地合作关系,邀请中国传媒大学吴延熊等10多位教授前来上课,提高培训层次,扩大知识普及面。

二是注重平台建设,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创设了“周三讲坛”,邀请总台外派挂职骨干讲课,现场指导讲解,延伸外派上挂培训效果,促进总台学习业务、钻研业务氛围日趋浓厚。2008年至今,共组织各类培训班、专题讲座近百次,参加4000余人次,新闻一线的培训力度达到90%以上。在“周三讲坛”的带动下,以部门单位为主建立的业务交流平台不断涌现,如:新闻综合频道的“周四课堂”、文化娱乐频道的“周一研讨会”、公共民生频道的“业务学习月月谈”、科技事业部的“技术论坛”、发展总公司的“产业半月谈”以及两区广播电视中心组织的技能比武活动,为广大干部职工拓宽了交流的渠道,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三是优化引人机制,人才结构得到改善。近几年,集团(总台)在引进人才方面坚持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原则,使人才工作较好地适应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实际。从2008年开始,根据紧缺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招聘计划,采取“带薪实习、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办法,开展对外招聘工作。同时,通过设置“门坎”,逐步将招聘的学历条件提高到了大学本科,不断吸引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到集团(总台)来工作,陆续招聘播音、采编、灯光、财务和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近50人,其中研究生2人,使从业队伍人员素质稳步提高,逐步走向年龄更轻、学历更高、专业更对口,人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大胆创新抓亮点,体现人才队伍建设的创造性。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组织人事工作由于其讲究原则和独特的工作性质,就成了“循规守旧、一成不变”的代名词,既要遵循原有的人事制度,又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就必须在制度创新和措施出台等方面上多下工夫,多做文章,在平常平淡中找到人事工作的闪光点。

“重形象,塑品牌”,打造荧屏专业团队。屏幕形象直接代表广电的社会形象,近年来,集团(总台)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按照“紧缺人才抓紧培养”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新打造广电主持人新形象。从2008年开始,先后组织开展了6次理论加实践的主持人专题培训,通过培训加深了主持人的理论功底,开拓了眼界,提点了不足。2010年又出台了《主持人(播音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细化方案》,加强对主持人(播音员)队伍的重点培训、推介和岗位保障工作,重点打造良好的荧幕形象和优秀主持人团队。并通过首席、导师等方式,推荐确定了由叶晓红等10多人组成的专业播音主持团队,对以后总台开展的“我喜爱的播音员主持人”评选活动、成立“五心团队”、“荧屏五虎将”等活动,奠定了扎实基础。

“重能力、促转型”,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了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广电传媒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新闻宣传人才,集团(总台)这些年重点在培养全媒体记者方面下了大力气,制定了全媒体记者实施方案,选拔金恒、王璐、胡蕾蕾3人为初步人选,通过全媒体记者这一新的身份和新的运行模式,逐步实现声、屏、报、网各栏目、各版块各自为阵的小竞争理念,向人员广泛合作、新闻资源整合的大竞争理念转变,实现节目生产从版块型向流水型转变,实现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上的突破,以此来提高传统媒体记者全时发稿、多媒体发稿的意识和能力,以拓展集团(总台)各媒体间互动、共融后新的发展空间。

四、统筹推进抓全面,保持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性。

篇4

一、20__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认真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信息和宣传工作。起草了局内部信息工作考核意见,编制了《水务信息》48期、水利简报14期,其中:省级报刊采用1条、曲靖日报23条、省委办采用2条、市政府办采用2条、区委办采用16条、区政府办采用25条、市水务局采用17条;电视宣传:云南电视台播出1条、市电视台1套播出2条、麒麟报道电视新闻宣传报道30条。信息工作及电视宣传报道已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二是做好文秘工作。党政办公室认真做好全局党务方面、行政方面、领导讲话、经济运动分析、重点工作督查等综合性文稿的起草、打印、校核、签发和上报工作。复印文稿15万份,文件收发610件。在文稿的草拟中,只要是领导交办的任务,无论是职责范围内的还是职责范围以外的都能认真完成。

三是做好会议服务。全年共提供会议服务70余次,接待服务对象4000余人次。主动做好会议的筹备、服务安排、记录及会议资料整编等工作,做到会议室清洁卫生、服务周到、热情。

三是做好档案工作。已完成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装订入柜。

四是规范了公务车的使用和管理。按照水务局《公务用车管理规定》,每季度核定一次车辆行驶里程、油耗、维修情况,并及时向领导报告。

五是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经过调研研究,多方征稿,保证了公开内容紧扣主题,贴近现实,结合水务局实情细化了政务公开的内容,定期对全局的人事任免、财务收支、物资管理、工程承包、水利经费安排、接待费用支出等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监督。共完成政务公开4期。

六是做好党务、组织人事工作。完成了全局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装订、完成了20__年工资改革全局职工的工资套改及部份职工职务变化工资调整、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正常晋升工作;完成了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日常工作。完成了水利综合统计、综合经营统计、国民经济统计及干部职工考勤、考核工作。

七是做好保密工作。健全完善了保密管理制度,按规定确定了部门、人员及计算机,制定了保密责任书。并抓好保密责任制的落实,每季度一次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检查,做到计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全年未发生泄密事件。

八是认真办理议提案。办公室作为议提案承办部门,我们认真完办理好区政府交办的议提案,认真草拟办理回复,今年共办理

篇5

认真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信息和宣传工作。起草了局内部信息工作考核意见,编制了《水务信息》48期、水利简报14期,其中:省级报刊采用1条、*日报23条、省委办采用2条、市政府办采用2条、区委办采用16条、区政府办采用25条、市水务局采用17条;电视宣传:*电视台播出1条、市电视台1套播出2条、*报道电视新闻宣传报道30条。信息工作及电视宣传报道已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二是做好文秘工作。党政办公室认真做好全局党务方面、行政方面、领导讲话、经济运动分析、重点工作督查等综合性文稿的起草、打印、校核、签发和上报工作。复印文稿15万份,文件收发610件。在文稿的草拟中,只要是领导交办的任务,无论是职责范围内的还是职责范围以外的都能认真完成。

三是做好会议服务。全年共提供会议服务70余次,接待服务对象4000余人次。主动做好会议的筹备、服务安排、记录及会议资料整编等工作,做到会议室清洁卫生、服务周到、热情。

三是做好档案工作。已完成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装订入柜。

四是规范了公务车的使用和管理。按照水务局《公务用车管理规定》,每季度核定一次车辆行驶里程、油耗、维修情况,并及时向领导报告。

五是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经过调研研究,多方征稿,保证了公开内容紧扣主题,贴近现实,结合水务局实情细化了政务公开的内容,定期对全局的人事任免、财务收支、物资管理、工程承包、水利经费安排、接待费用支出等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监督。共完成政务公开4期。

六是做好党务、组织人事工作。完成了全局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装订、完成了2006年工资改革全局职工的工资套改及部份职工职务变化工资调整、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正常晋升工作;完成了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日常工作。完成了水利综合统计、综合经营统计、国民经济统计及干部职工考勤、考核工作。

七是做好保密工作。健全完善了保密管理制度,按规定确定了部门、人员及计算机,制定了保密责任书。并抓好保密责任制的落实,每季度一次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检查,做到计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全年未发生泄密事件。

八是认真办理议提案。办公室作为议提案承办部门,我们认真完办理好区政府交办的议提案,认真草拟办理回复,今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5件、政协委员提案2件,做到件件有回复、代表委员满意率达100。

篇6

二、职责和任务

1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做好特派员的选聘、考核以及优惠政策落实检查工作,进行年度科技特派员考核。

扶贫办: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扶贫资金等计划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由科技单位或科技特派员承担,给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给予项目支持。

财政局: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科技特派员创业引导基金,确保有关科技特派员补助资金的落实。

科技局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制定科技特派员聘任、管理、培训、考核的相关办法,负责协调、检查、指导科技特派员日常管理工作。协同组织、人事等部门选聘、管理、考评特派员,做好工作安排、组织检查、推广典型、考察培训、项目论证及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农牧局、林业局、水利局、水保局等科技特派员重点派出单位:

1加强对本部门派出的科技特派员跟踪管理,指导他制定发展规划,从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要在科技特派员和服务对象建立利益共同体上给予支持。

2从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特派员,及时掌握特派员思想动态和所驻村户发展动态,准确了解和掌握下派科技特派员的岗和工作情况,解除特派员的后顾之忧。

3派出单位要积极支持特派员争取各类科技项目,对于单位争取的科技项目,原则上要全部由科技特派员承担,市科技计划安排给科技单位的项目,60%以上要让科技特派员承担。

乡企局、科协:协同做好科技特派员下派和服务工作,协调解决科技特派员培训和进驻厂(村)相关事宜。

2科技特派员的主要任务

1深入驻点村调查研究,分析现状,寻找问题,理清思路,帮助驻点村制定脱贫致富等长远规划和计划,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帮助驻点村选择培育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争取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为当地找项目、跑项目、指导实施项目。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围绕农村支柱产业的发展,积极与各类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联系,引进技术项目,把农民、技术、市场三者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以项目为载体,培育新兴产业,壮大优势产业,特别要培育龙头企业、重点大户,并结成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双赢”目标。

3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开展科技试验示范活动,提高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普及推广率。要把开展科技示范,树立典型作为工作切入点,努力抓好科技示范点和示范户的培育和指导,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配置合理、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典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达到点上结果,面上开花的目的每个科技特派员都要抓好1个示范点,培养10户科技示范户。

4组建商品流通网络,捕捉市场信息,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科技特派员要在开展科技服务的同时,通过科技中介组织和建立各类专业营销协会,积极帮助农民跑市场,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模式,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5开展科技宣传培训,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技致富能手和适用技术人才,发挥示范辐射效应,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广大农民群众学科学,调动科技能人靠科技致富。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对技术的需求,大力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

三、政策和待遇

为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更多的优秀科技人员投身到基层科技服务工作中去,对下派的科技特派员实行以下优惠政策:

1市县(区)下派的科技特派员,聘期内享受在本单位的一切待遇,包括编制、工资福利、职务职称等,工资福利仍在本单位领取,工龄正常计算,工资正常晋升,职务正常保留,职称正常晋升,机构改革中,不能按超编人员精简。

2科技特派员在驻点工作期间,可申请创业基金,从事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开展园区建设、项目开发、技术创新等。

3科技特派员在正常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上与同类型非科技特派员相比,予以优先。对下派期间工作成绩优异的按程序建议提拔使用,职称上可由科特办和人事部门研究在市内适当放宽条件。

4对科技特派员实施的科技项目,市科技计划将予以重点倾斜和优先安排。市、县(区)各类项目、资金的安排上重点向科技特派员所驻村点倾斜。大力支持科技特派员向上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并按市上的有关激励政策予以兑现。科技特派员完成的科技成果,同等条件下,科技主管部门应优先予以鉴定、评奖。

5科技特派员凡是参加市科技特派员办公室统一组织的外出参观考察、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专项活动,差旅费由派出单位按财政规定给予报销。凡是参加所驻村点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费用由村点或业主承担,从单位到村点的来往车费及驻村补贴由原单位按财政规定标准给予报销。

6提倡和鼓励科技特派员以资金、技术、成果、专利等生产要素和农民创办利益共同体,并取得合法报酬。实现双赢”目标,并对实施成效显著者,予以重奖。

7鼓励科技特派员介入农产品流通领域,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直接参与农产品销售等形式,取得合法收益。

8科技特派员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等实行有偿服务,取得合法报酬。

9凡经市级以上科技部门鉴定的科技成果按知识产权法有关规定,属于个人成果的能进入生产流通领域推广运用,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成果或专利技术等均可进行技术入股,并按所产出的效益取得报酬。

10鼓励和支持省内外各类科研、科技推广单位、院校以及其他科技人员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来我市创业,利用技术、资金、生产要素参与我市农村各类科技、经济开发、农业产业化活动,并保护其取得合法收益的权利。

11科技特派员下派期间,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公务员工资制度政策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政策等实施意见的通知》甘政发[]147号)有关规定,可根据实际情况,执行所在县(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科技特派员的意外伤害保险由用人单位办理。

四、选派和管理

一)选派条件

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热心“三农”工作,志愿到农村第一线从事科技服务和创业。

2具备一定政治素质,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专业特长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讲诚信服务,有创业积极性。

3市上派遣科技特派员一般要求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县(区)派遣的科技特派员一般要求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相关科技成果的人员可优先选派。

4有一定的科技服务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

5身体健康,作风踏实。

二)选派对象

以个人、法人科技特派员为主要选派形式。个人科技特派员主要从市直、县区乡镇中选派。

三)服务期限

服务期限一般为2年,鼓励科技特派员连选连派,延长服务期限。科技特派员可以根据农时季节、实施项目需要和当地实际,灵活掌握在基层的服务时间,但1年内应有1/3以上时间在服务单位工作。

四管理办法

1派出单位和驻点单位要为科技特派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确保科技特派员专心从事科技创业和技术服务,不得抽调特派员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其它活动。

2科技特派员平均每月驻点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天,也可根据农时季节,实施项目需要和工作情况由派出单位向主管部门申请做适当调整。

3科技特派员因特殊原因需要提前结束驻点工作时,应提出书面申请,由派出单位和驻点单位(村)加注意见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科特办备案。

4市、县(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组领导小组应每年召开一次由成员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科技特派员须将本人的工作、学习、思想等情况进行年终总结,经驻点单位加注意见后,报所在单位。

5对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情况,市、县(区)科特办应组织有关部门每半年或按季度进行督促检查,并将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6科技特派员的考核。科技特派员的年度考核工作,由市、县(区)科技特派员办公室指导各有关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评优者一律不占原工作单位的优秀指标,由市、县(区)人事部门根据下派人数单独核定比例,统一考核,考核结果报原工作单位备案。科技特派员服务期满回原工作单位时,进行德、能、勤、绩的全面考核,对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科技特派员,职务上优先晋升或提拔。

7对于成绩突出、考核优秀的科技特派员,由科特办报请同级党委、政府表彰奖励,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对表现较差、完不成任务的科技特派员予以通报批评。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经批评教育后仍不改进的科技特派员,由县(区)科特办审查核实后,取消其科技特派员资格,并报市科特办和有关部门备案,三年内不得晋升职务或职称。

五、加强领导,健全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1健全组织领导体系。为了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协调领导小组,副市长任组长、市科技局局长同志任副组长,组织、人事、财政、农牧、林业、扶贫、水利、水保、乡企、科协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统筹研究解决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重大组织方向和有关政策问题,协调市内专项配套经费及其他重要事项。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办公室是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按照领导小组要求,负责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组织协调、政策规划、指导服务和专项经费使用分配安排及检查督导等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任副主任。

2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的交流培训工作。市科技特派员办公室都要负责做好对下派科技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每年都要对新下派的科技特派员进行岗前培训,要分期分批组织科技特派员到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高新科技园区考察学习,邀请省内外专家来我市办技术培训班和讲座,互相交流等形式提高科技特派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开阔他眼界,更新他观念,培养出一批技术过硬、熟悉市场、善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为更好的服务和指导广大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大“院地院企”合作力度,聘请省内外专家担任兼职特派员,实现“高位嫁接”要通过信息交流、项目论证、技术讲座、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来我市开展产、学、研、联活动,构筑科技特派员和专家、学者交流的平台,同进,针对我市农业生产的热点、难点,聘请高层次的专家、学者成为我市兼职特派员,引进人才、智力的同时,更新我市科技特派员的知识和观念,进一步扩大科技特派员的内涵,真正实现技术上的高位嫁接”

篇7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093-03

近年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从新媒体上获取信息。新媒体是未来媒体发展的重点,是传媒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方向。因此,加强新媒体的研究和教学对推进新闻传播学学科进步、人才培养、产业升级乃至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国内外新媒体教育还处在发展初期,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惠州学院《新媒体概论》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建设、学习环境的改善等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分析、总结,试图找到适合《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的优秀方案,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提供现实指导。

一、《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定位

(一)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新媒体概论》是因新媒体新闻传播事业的勃然兴起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属于新闻传播学的分支学科。《新媒体概论》主要研究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各类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在惠州学院,《新媒体概论》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习者了解各种新媒体的基本概念,把握各种新媒体的传播现状、效果和发展趋势,掌握各种新媒体的技术特征、信息流程以及盈利模式。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在实践中理解、掌握、深化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因此本课程除了进行理论课的教学之外,还有实践教学环节。为《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新闻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后续相关课程打好基础,为将来在新媒体传播领域中工作奠定基础。

(二)《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增强学习兴趣、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科发展为指导思想和根本出发点。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基础之上,加强课程内容建设,争取把惠州学院《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成为广东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二、《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为了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惠州学院的《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主要从教师队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和学习环境等方面展开。

(一)教师队伍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应该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主持建设,教学团队应结构合理。惠州学院《新媒体概论》课程的教学队伍由5人组成,其中教授2名,高级记者1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学历均在硕士以上,年龄在35岁至45岁之间,且都是从事新闻传播学教学与科研的一线专业教师,是一支具备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惠州学院制订了课程团队发展规划、青年教师结对培养计划、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等,优化了课程团队。

1.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优化教学团队。惠州学院建立高级人才引进机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引进一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课题负责人近十多年从事新媒体与网络新闻学教学与科研。担任《新媒体概论》、《传播学》、《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新闻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的教学,主持2013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项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舆论研究》。还引进一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传播学教授担任课程第一主讲,该主讲教师担任省级精品课程《传播学》的负责人,主持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项目《网络非理性舆论的社会风险研究》,对新媒体课程教学有丰富的经验。

2.促进青年教师博士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一名主讲教师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新闻学博士学位,选修了与《新媒体概论》密切相关的课程。该主讲教师2011年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网络公共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2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网络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与治理研究》等都是关于新媒体的研究。通过教学结合、教研结合,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3.鼓励教师参加学习交流和学术考察。课程主讲教师先后参加过中国新闻传播学年会、中国网络传播年会等学术会议,了解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与新媒体、网络新闻学等课程教师探讨交流教学经验。教学团队反复研究中国传媒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新媒体与网络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完善《新媒体概论》课程体系设置。

(二)教学内容建设

1.更新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惠州学院通过对国内外院校相关课程的比较分析,结合本校的教学情况,按照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有利于学习者能力培养的原则,增设了一系列增强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教学环节。改革前的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没有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后增加了12个实践教学学时,总学时为42学时(见表1)。

2.调整优化课程内容,保证教学效果。关注最前沿的新媒体动态,使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保证学习者能及时获得最新、最有用的新媒体知识和技能,是《新媒体概论》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首先,惠州学院调整了教学大纲,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视频网站”、“社会化媒体”、“手机之外的移动信息传播”等内容。其次,主讲教师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把新媒体发展最新成果及行业发展动态与趋势,整理、归纳、整合为教学资源,提高课程的科学性。通过改革,《新媒体概论》的教学内容具有清晰的逻辑性、系统性,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知识点和信息量,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深受学习者欢迎。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本课程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教学方法已从最早的老师单向授课模式,变为教师授课、学习者讨论、个人和小组报告、师生互动、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模式,成功地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

2.“案例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能力。《新媒体概论》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引入“案例工作坊”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以主讲人为核心,15名左右的成员组成的小团体。结合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主讲教师把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各种新媒体实际应用范例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围绕某个话题、案例进行讨论或实践操作,引导学习者对问题实质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与动手能力。由于该教学模式强调面对面交流、参与者的互动学习以及实践操作,所以,学习者可以获得更多通过普通讲课无法获得的思考和成长体验,可以把课堂上的体验内化成专业素养和行为态度。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习者在“案例工作坊”教学过程中积极性很高,并认为自己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3.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完善了多种网络资源和PowerPoint的演示教材,充分利用教学互动平台进行师生的互动。值得一提的是,《新媒体概论》课程利用魔灯教学平台,建立了具有多媒体特性的网络课堂,开展网络教学。利用魔灯教学平台提供的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室、Blog和Wiki等丰富的课程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在线自主学习、在线作业、在线答疑、在线自测/考试、在线实时交流等教学活动。使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案设计向课程设计转型,内容设计向“资源+活动”设计转型,教学方法从传统的传授型向传授型、研究型、社区型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教与学方式转型。比如主讲教师和学习者可以通过新媒体网络课堂的课程管理中的资源上传、 下载教学资源, 以达到教师与教师、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多方位资源共享的目的。再比如,通过新媒体概论的论坛或博客,学习者可以在线提问,教师可以在线答疑,在虚拟的网络空间,突破空间的阻隔进行实时的同步交流,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时间进行异步交流。

(四)教学条件建设

1.教材的使用与建设。本课程早期采用中科院新媒体研究专家闵大洪研究员编写的《数字媒体概要》作为教材,该教材在编写中强调学理性、实用性、工具性、前沿性、延展性、交互性的统一。但是,随着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该教材部分内容难免过时。目前,该课程使用本课程主持人周海英教授著《数字新媒体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作为课程的主教材,并选用了如下书籍作为参考教材(见表2):

2.课程相关资料建设。课程组成员密切跟踪,及时购买与本课程相关的国内外最新出版的图书、资料,并向学生推荐阅读。比如《网络社会的崛起》(纽曼尔卡斯特著,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网众传播―― 一种关于数字媒体、网络化用户和中国社会的新范式》(何威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微博―― 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喻国明、欧亚、张佰明、王斌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新媒体概论》(宫承波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出版)等研究新媒体的著作。本课程组还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目前已有国内外新媒体传播类图书约100多种,与本学科相关期刊论文数百篇,光盘数据库文献资料也非常丰富。

课程团队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跟踪和吸收国内外有关本课程研究的最新成果。如教会学生熟练使用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硕博士论文库、传媒学术网、传播学论坛、中华传媒网、美国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网等,增强了学生自主获取学术信息的能力。

3.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改革重点之一是学习环境的改革。当前,课程学习环境的改革主要体现为学习者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环境的建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程团队在惠州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上搭建了《新媒体概论》的课程网站。在课程网站中,根据《新媒体概论》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建设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师资队伍、教学日志、电子教材、教学课件、练习与习题、参考资料目录和教学录像等基本资源,并且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及时的更新。在基本资源的建设中力求涵盖新媒体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系统介绍《新媒体概论》的相关知识,既实用又易用,能共享,为《新媒体概论》的教与学提供平台。

除了建设《新媒体概论》课程的基本资源之外,还建立了课程的立体化拓展资源。拓展资源包括:图书资源库、多媒体素材库、视频讲座库、案例库等。在多媒体素材库中收集了中华传媒网、人民网传媒频道、新浪传媒、紫金网、中国新闻学评论等传媒学术网和传媒体资讯网,每一个条目设有网站名称、网站截图、网站链接、网站介绍。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网站了解传媒体资讯、学术动态以及前沿的学术观点,丰富自己的传媒知识。视频讲座库收集了新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共20场,便于学习者领略传媒领域专家学者的风采,了解传媒热点话题。图书资源库收集了40多本传媒书籍,每一条目设有书名、网络购书链接、内容简介、内容目录、作者介绍等关键信息,为学习者拓展知识面提供参考。

三、课程建设成效

从2008年以来,惠州学院在广播电视学专业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课程。经过五年的探索,课程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明确了课程定位,完善了教学体系,改进了教学方法,改善了学习环境,培养了一支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2012年5月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系列专题研讨会上,惠州学院的《新媒体概论》课程获同行专家、学校、学习者、社会等方面的高度赞誉,提交的教学改革论文《新媒体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被评为优秀论文。2012年《新媒体概论》被评为院级重点课程,2013年被评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被学院推荐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学机构、教学团队、学习者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才能造就真正的优秀学习者以及惠及相关的教师和社会人士,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3]1号.

[2]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Z].教高[2012]2号 .

篇8

一、《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定位

(一)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新媒体概论》是因新媒体新闻传播事业的勃然兴起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属于新闻传播学的分支学科。《新媒体概论》主要研究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各类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在惠州学院,《新媒体概论》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习者了解各种新媒体的基本概念,把握各种新媒体的传播现状、效果和发展趋势,掌握各种新媒体的技术特征、信息流程以及盈利模式。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在实践中理解、掌握、深化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因此本课程除了进行理论课的教学之外,还有实践教学环节。为《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新闻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后续相关课程打好基础,为将来在新媒体传播领域中工作奠定基础。

(二)《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增强学习兴趣、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科发展为指导思想和根本出发点。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基础之上,加强课程内容建设,争取把惠州学院《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成为广东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二、《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为了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惠州学院的《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主要从教师队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和学习环境等方面展开。

(一)教师队伍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应该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主持建设,教学团队应结构合理。惠州学院《新媒体概论》课程的教学队伍由5人组成,其中教授2名,高级记者1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学历均在硕士以上,年龄在35岁至45岁之间,且都是从事新闻传播学教学与科研的一线专业教师,是一支具备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惠州学院制订了课程团队发展规划、青年教师结对培养计划、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等,优化了课程团队。

1.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优化教学团队。惠州学院建立高级人才引进机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引进一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课题负责人近十多年从事新媒体与网络新闻学教学与科研。担任《新媒体概论》、《传播学》、《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新闻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的教学,主持2013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项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舆论研究》。还引进一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传播学教授担任课程第一主讲,该主讲教师担任省级精品课程《传播学》的负责人,主持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项目《网络非理性舆论的社会风险研究》,对新媒体课程教学有丰富的经验。

2.促进青年教师博士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一名主讲教师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新闻学博士学位,选修了与《新媒体概论》密切相关的课程。该主讲教师2011年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网络公共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2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网络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与治理研究》等都是关于新媒体的研究。通过教学结合、教研结合,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3.鼓励教师参加学习交流和学术考察。课程主讲教师先后参加过中国新闻传播学年会、中国网络传播年会等学术会议,了解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与新媒体、网络新闻学等课程教师探讨交流教学经验。教学团队反复研究中国传媒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新媒体与网络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完善《新媒体概论》课程体系设置。

(二)教学内容建设

1.更新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惠州学院通过对国内外院校相关课程的比较分析,结合本校的教学情况,按照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有利于学习者能力培养的原则,增设了一系列增强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教学环节。改革前的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没有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后增加了12个实践教学学时,总学时为42学时(见表1)。

2.调整优化课程内容,保证教学效果。关注最前沿的新媒体动态,使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保证学习者能及时获得最新、最有用的新媒体知识和技能,是《新媒体概论》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首先,惠州学院调整了教学大纲,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视频网站”、“社会化媒体”、“手机之外的移动信息传播”等内容。其次,主讲教师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把新媒体发展最新成果及行业发展动态与趋势,整理、归纳、整合为教学资源,提高课程的科学性。通过改革,《新媒体概论》的教学内容具有清晰的逻辑性、系统性,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知识点和信息量,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深受学习者欢迎。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本课程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教学方法已从最早的老师单向授课模式,变为教师授课、学习者讨论、个人和小组报告、师生互动、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模式,成功地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 习者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

2.“案例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能力。《新媒体概论》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引入“案例工作坊”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以主讲人为核心,15名左右的成员组成的小团体。结合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主讲教师把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各种新媒体实际应用范例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围绕某个话题、案例进行讨论或实践操作,引导学习者对问题实质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与动手能力。由于该教学模式强调面对面交流、参与者的互动学习以及实践操作,所以,学习者可以获得更多通过普通讲课无法获得的思考和成长体验,可以把课堂上的体验内化成专业素养和行为态度。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习者在“案例工作坊”教学过程中积极性很高,并认为自己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3.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完善了多种网络资源和PowerPoint的演示教材,充分利用教学互动平台进行师生的互动。值得一提的是,《新媒体概论》课程利用魔灯教学平台,建立了具有多媒体特性的网络课堂,开展网络教学。利用魔灯教学平台提供的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室、Blog和Wiki等丰富的课程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在线自主学习、在线作业、在线答疑、在线自测/考试、在线实时交流等教学活动。使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案设计向课程设计转型,内容设计向“资源+活动”设计转型,教学方法从传统的传授型向传授型、研究型、社区型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教与学方式转型。比如主讲教师和学习者可以通过新媒体网络课堂的课程管理中的资源上传、 下载教学资源, 以达到教师与教师、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多方位资源共享的目的。再比如,通过新媒体概论的论坛或博客,学习者可以在线提问,教师可以在线答疑,在虚拟的网络空间,突破空间的阻隔进行实时的同步交流,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时间进行异步交流。

(四)教学条件建设

1.教材的使用与建设。本课程早期采用中科院新媒体研究专家闵大洪研究员编写的《数字媒体概要》作为教材,该教材在编写中强调学理性、实用性、工具性、前沿性、延展性、交互性的统一。但是,随着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该教材部分内容难免过时。目前,该课程使用本课程主持人周海英教授著《数字新媒体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作为课程的主教材,并选用了如下书籍作为参考教材(见表2):

2.课程相关资料建设。课程组成员密切跟踪,及时购买与本课程相关的国内外最新出版的图书、资料,并向学生推荐阅读。比如《网络社会的崛起》(纽曼尔卡斯特著,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网众传播—— 一种关于数字媒体、网络化用户和中国社会的新范式》(何威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微博—— 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喻国明、欧亚、张佰明、王斌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新媒体概论》(宫承波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出版)等研究新媒体的著作。本课程组还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目前已有国内外新媒体传播类图书约100多种,与本学科相关期刊论文数百篇,光盘数据库文献资料也非常丰富。

课程团队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跟踪和吸收国内外有关本课程研究的最新成果。如教会学生熟练使用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硕博士论文库、传媒学术网、传播学论坛、中华传媒网、美国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网等,增强了学生自主获取学术信息的能力。

3.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改革重点之一是学习环境的改革。当前,课程学习环境的改革主要体现为学习者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环境的建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程团队在惠州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上搭建了《新媒体概论》的课程网站。在课程网站中,根据《新媒体概论》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建设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师资队伍、教学日志、电子教材、教学课件、练习与习题、参考资料目录和教学录像等基本资源,并且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及时的更新。在基本资源的建设中力求涵盖新媒体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系统介绍《新媒体概论》的相关知识,既实用又易用,能共享,为《新媒体概论》的教与学提供平台。

除了建设《新媒体概论》课程的基本资源之外,还建立了课程的立体化拓展资源。拓展资源包括:图书资源库、多媒体素材库、视频讲座库、案例库等。在多媒体素材库中收集了中华传媒网、人民网传媒频道、新浪传媒、紫金网、中国新闻学评论等传媒学术网和传媒体资讯网,每一个条目设有网站名称、网站截图、网站链接、网站介绍。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网站了解传媒体资讯、学术动态以及前沿的学术观点,丰富自己的传媒知识。视频讲座库收集了新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共20场,便于学习者领略传媒领域专家学者的风采,了解传媒热点话题。图书资源库收集了40多本传媒书籍,每一条目设有书名、网络购书链接、内容简介、内容目录、作者介绍等关键信息,为学习者拓展知识面提供参考。

三、课程建设成效

从2008年以来,惠州学院在广播电视学专业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课程。经过五年的探索,课程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明确了课程定位,完善了教学体系,改进了教学方法,改善了学习环境,培养了一支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2012年5月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系列专题研讨会上,惠州学院的《新媒体概论》课程获同行专家、学校、学习者、社会等方面的高度赞誉,提交的教学改革论文《新媒体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被评为优秀论文。2012年《新媒体概论》被评为院级重点课程,2013年被评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被学院推荐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学机构、教学团队、学习者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才能造就真正的优秀学习者以及惠及相关的教师和社会人士,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 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3]1号.

篇9

从审计调查情况看,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等主管部门能够认真执行国家相关部署和要求加强中小学布局规划和组织管理,取得积极成效。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了办学规模和效益,2006年至2011年,1 185个县共撤并布局分散、生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9.6万所,新建和改扩建设施相对齐全的学校1.22万所,校均学生人数增加17%,进一步整合了教育资源;二是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师资队伍结构和素质的优化,小学和初中的生师比均有所下降,更好地满足了“一科一师”的教学要求;三是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升了办学标准化水平和教学质量。

审计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部分地区就学距离明显增加,特别是西部地区尤为明显;二是部分学校寄宿设施建设滞后,重点抽查学校中有16%的学生寄宿需求得不到完全满足,抽查寄宿制学校中有36%的学校生均宿舍面积不达标;三是部分学校校车配备和监管不到位;四是部分学生家庭教育支出费用增加,受上学远、负担重影响,一些地区实际辍学人数有所增加;五是一些地区片面追求集中办学规模,使现有生源大量向县镇学校集中。

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明确提出,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政府的法定责任,要求严格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和行为。27个省和有关县认真落实国务院要求,积极整改,共完善布局调整措施30余项。江西等9省的130个县陆续恢复已撤并的1 099个农村教学点。

五四前夕各地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

新华网消息 迎接五四青年节,各级团组织按照团中央统一部署,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纪念94周年。团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分赴学校、企业、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参加活动,与团员青年共话“中国梦”。

五四前夕,按照团中央统一部署,各行各业基层团组织采用学习座谈、交流讨论、入团宣誓、参观寻访、青春故事讲述、征文演讲、志愿服务、文艺演出、撰写网络日志等多种方式,集中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吸引团员青年广泛参与。四川雅安芦山县团组织在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组织40余名青年举行“汇聚青春力量·重建美好家园”——“4·20”抗震救灾青年入团宣誓仪式,号召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同时,团中央学校部于3日开展了别开生面的“青春中国志·腾飞中国梦”百万团支部线上主题团日活动。

今年以来,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成才、建功立业。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出版

填教育学科体系空白

《解放日报》消息 经过全国教育理论界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历时12年的磨砺,列入首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近日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大型教育专业百科全书,填补了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中的一项空白。

由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任主编的《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共分四卷,700余万字,1 100余条条目,涵盖20多个教育学分支学科和领域。全书以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为核心议题,以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问题为立目原则,通过辞书的形式,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深度诠释教育学科基本理论,总结历史经验,介绍最新教育研究成果。全书除了1 100个条目检索点外,还从释文中选出隐含术语、概念、学说、学派、论题、制度、历史沿革、法律法规、文献名、书刊名、人名、机构名、事件等7 000余个知识点和资料单元编制成内容索引,成为该书的一大创新亮点。此外,《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的附录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权威性。其中,“中外教育大事年表”选收了有史料记载到2012年间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发生的3 600余件大事件;“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共收录了与教育有关的3 300余个外国人名。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和1998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相互参照和补充。

教育部:我国3 000多万学生

享受“营养餐”

新华网消息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 000多万学生享受到“营养餐”。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日在京举行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3年春季视频调度会议”这样表示。

据介绍,目前国家试点已覆盖699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含兵团19个团场)、近10万所学校,惠及约2 300万学生。同时,还有15个省份的483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覆盖3万多所学校,惠及900多万学生。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超过四分之一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营养补助政策。

鲁昕说,如此大规模对学生营养进行干预,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世界银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儿童发展伙伴组织联合考察后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中国经验值得他国学习和借鉴。

鲁昕强调,夏季即将来临,天气转暖,校园食品安全风险正在逐步增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绝不能掉以轻心。各级学生营养办要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强化对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督查。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如何,最终要看学生营养状况有没有改善,各项健康指标有没有提高。去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营养改善计划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方案,选取了50个试点县开展重点监测工作。

吉林:技能型高职生就业稳定

新华网消息 吉林省内高校毕业生目前签约就业率同比略有下降,但高职院校应用技术类的工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保持稳定,一些专业2014年的毕业生已经被企业预定。

“今年大学毕业生签约就业率同比略有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大企业,尤其是一些央企、外企用工总量下降,而且社会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率整体来看不如理工科尤其是工科。”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郑志宏对新华社记者说。

据介绍,在吉林省,汽车、建筑、轨道客车等以应用技术为主的工科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尤其稳定,有的学校一些专业2014年毕业生目前被企业预定的人数已经过半。这些技能型人才在毕业后初入职场的收入大约在2 000~3 000元,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岗位收入会更高。

郑志宏分析,目前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全面短缺导致此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不仅如此,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与企业联合的“订单式”“冠名班”培养,直接将企业需要的技术讲授和培训搬进课堂,大大加强了专业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素质和企业需求的契合度。

云南省将优先录取熟练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的师范类考生

人民网消息 记者近日从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新闻会上获悉,云南省首部专门用于规范和调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关系的地方性法规——《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出规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地方性法规。

《条例》共24条,主要包括:规范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审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人才培养,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规划和经费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抢救保护等4个方面的内容。

篇10

(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城乡基层文化市场的生力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演出市场,促进城乡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对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曲艺保护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走出了一条以非物质生产方式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的新途径。

(三)“*”方案要求文化部对从事演艺活动的民办机构实施监管。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着力破除演出市场经营主体的所有制壁垒,调整城乡演出市场不平衡的二元结构,建立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和国有文艺院团良性互动机制,进一步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繁荣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

(四)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设立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专项扶持资金,努力协调金融机构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贷款,运用扶持资金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贷款贴息服务,对优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实行以奖代补,大力扶持其繁荣发展。

(五)政府采购的送戏下乡项目,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选择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承担一定的演出任务。政府主办的各类重大节庆文化活动,要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参加,并对优秀剧节目和演职员予以表彰和奖励。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纳入重点院团予以重点扶持。通过组织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汇演调演等活动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沟通交流搭建平台。

(六)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排练场地、演出场地和演出器材等方面的支持。建立县乡文化馆(站)、社区文化中心与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联系制度,鼓励文化馆(站、中心)免费或低价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排练和演出场地。鼓励采用政府出资、社会赞助等方式以行政村为单位维修改建或新建固定舞台、戏台。

(七)积极推荐有特色高水准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参加对外演出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开拓国外演出市场。对参加政府组织和政府鼓励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可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依法邀请国外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开展合作演出和业务交流。

(八)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组织国有文艺院团和艺术院校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开展业务辅导,并鼓励其参加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活动,组织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职员到国有文艺院团和艺术院校进行学习培训。鼓励艺术院校毕业生到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就业。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职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与国有文艺院团同等待遇。

(九)表彰奖励优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部等部门每*年表彰一批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优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各地文化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优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进行表彰。开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创星评优”活动,建立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差异化激励管理制度。

三、深化管理,加强服务,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扶持各类人才和民间艺人自筹资金组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从事京剧、昆曲、地方戏曲等民族民间艺术表演项目和歌剧、舞剧、话剧等艺术表演项目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可以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向文化行政部门申领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允许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以合资、合作、并购等形式,参与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支持国有文艺院团演职人员离职自主创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

(十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地方试点推进取消文艺表演团体国内营业性演出行政许可。从事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艺术表演形式的文艺表演团体和、文化部等部门表彰的服务农民、服务基层优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举办非涉外营业性演出活动时,不再报演出地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批,改为事前告知性备案。具体办法由试点地区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篇11

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1本人从参加工作以来,严格地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和法规,从未参与各种违法违纪的活动。为建设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对于单位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我都严格遵守,严从律己,宽以待人,起着带头的作用。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钻研、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一个建筑行业的“门外汉”到现在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全面成熟的项目经理,独立承担过房建、桥梁、道路和排水工程等的施工,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

在工作中,每天都坚持看新闻联播电视节目,关心和学习国家时事政治,经常和项目?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苯醒刑郑⒆橹钅坎咳嗽毖昂托车恼吆头秸搿?/p>二、工作态度和职业道路

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就喜欢上建筑行业,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始有终。对于再苦再累的项目,我都坚持圆满完成,并做出成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地抢工期,不管在寒风中、烈日下,还是暴雨下,我都坚守在岗位上,指挥着一个个工程顺利地竣工,看着一幢幢高楼大厦和一条条的银灰大道竣工完成,我心中感到无比地自豪和光荣,自己曾经付出的无数艰辛和汗水,得到了社会的好评,我内心也就无怨无悔,心满意足了。

三、学识水平、专业能力

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专用能力。我从__年6月就开始参加全国电子专业自学考试,现已6门功课取得合格证,把计算机作为自己工作的必修课,我已能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办公。对于建筑行业的新规范、新标准和新定额,每一次一出台,我必购买并认真学习和研究,掌握新规范、新标准和新定额,把规范、标准和定额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每一个工程竣工验收时,我都认真作好工程验收记录,并整理成册,存入自己的工程竣工验收记录档案中,经常分析和研究竣工验收记录,发现自己在工程修建中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值得提高,哪些方面值得继续发扬。

现就我在项目管理中总结的一些技术处理措施归纳如下:

1、砖混结构中预制板缝开裂。

预防措施为:将预制板缝清洗干净并凉干,然后在板缝下支设底模,将板缝刷素水泥浆一道,再用1:2水泥砂浆灌板缝,高度为板厚的1/3,振捣密实,砂最好用粗砂,最后用细石砼将板缝灌满并振捣密实。加强养护。这样,板缝就不易开裂。

2、桥梁施工中,砼合拢槽的留设和砼浇注顺序:桥梁合拢槽应留设在桥拱跨度的三分之一处和顶部,拱座处禁止留设。

砼浇注应先浇注拱顶砼,然后对称浇注拱座处桥拱砼,再对称浇注拱身砼,最后在砼强度到达70%以上时,才选择气温浇注合拢槽砼。

3、道路施工中,伸缩缝的处理方法:伸缩缝传统的处理方法是设置传力杆,往往处理不好会出现砼路面断裂,影响美观和使用功能。

我介绍的是振梁式伸缩缝,不需设置传力杆,其方法为:在伸缩缝处基层挖槽,槽挖后浇注C30砼,其面与基层面平,然后在砼表面上铺油毛毡两层,最后浇注路面砼,在伸缩处用木丝板或泡沫板隔开,宽2CM,缝内灌沥青麻丝和油膏。

四、项目管理

建筑项目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多样、变化多端的工作,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从事管理工作多年以来,我认为项目管理就是一个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全面管理的系统。对人员、材料、机械、物品等都要精心地组织,调配,合理地利用。最大限度地管好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确保工程质量,坚持“质量求生存”的原则,严把工程质量关,力争工程进度迅速,遵守施工合同,降低工程成本,在最短时间内创造质量最好、生产最安全、工程成本最低的工程项目。

建筑行业,是一项学问颇深,涉及知识面较广的行业,可以说是“做到老、学到老”的行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不断地实践,搞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多做一份贡献。

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2自__年6月来到项目部参加工作,至今已一年有余。这一年来,一直在项目部担任技术员一职,先后参与建设了大修改造工程,通过这几个工程现场实践工作的锻炼,得益于项目部领导的关心培养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谆谆教导,我已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员。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技术员,我将工作定位为协助好技术负责人的工作和不断的自我学习充实,在参与建设的工程中,除了协助技术负责人编制项目质量计划、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并负责进场原材料的取样送检、工程技术资料的编制,和施工员一起进行现场质量检查,以及施工测量工作。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一直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在从事的各项工作中,都能尽职尽责,以求完满的完成工作任务。“不要急于出成绩,埋下头来干工作”,是我常拿来提醒自己的警言,提醒自己不要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多干实事,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并获得施工现场的经验累积。

一年来的现场工作更使我深深明白,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和自己翻看规范、规程死记硬背的知识远不如实际经历过的记得牢固,而且好多学问更是书本里学不来的,完全是凭自己的经验。在这一年来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多看,多学,碰到施工现场的做法与书本里不一样的地方及时的向专业工长和施工班组长请教,尽管很多时候得不到理论上的解释,但是却是很好的经验。刚工作时觉得技术资料工作、测量工作,质量检查工作都比较简单,而实际上却学问大着,一直觉得自己会,而实际操作起来才发觉自己的不足,时常事倍功半,缺乏效率。现在实践操作多了,方法掌握了,经验有了,才得心应手起来。比如说测量,重要的是要抓好其关键工作,个人认为,测量关键性的工作一是选择施测方案,二是一定要进行复测以避免人为错误。

一年来的从事工程施工工作,在不断的取得进步,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长进和加深,工作能力,包括组织协作能力、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的积累。一年来的工作表现也得到了项目部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百倍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在学习中进步和成熟起来,为项目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3时光匆匆,转眼之间已经毕业三年了。在公司工作也已经有二年多的时间了,由于工作的需求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我进入配电设备有限公司技术部学习和工作。在公司工作至今两年多,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电气工程师。

刚进公司时,必须去电气车间实习。期间主要是熟悉产品,为以后的设计打基础。实习结束后,我正式进入技术部工作。

刚开始时,主要负责设计小箱、pgl、ggd、一些比较标准的_gn36(15)—12等一些小订单,通常数量在几台,或者产值不超过10万的订单。这段时间跟着总工和老工程师学习,晚上培训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然后在订单上检验学习成果。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影响。

一些比较标准的工程订单,如星三角降压启动、全压启动、自耦降压启动、电机正反转等,这些都是在学校学习过的,但当时印象不深,做了这些电动机控制的项目后,将以前的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能够举一反三,设计出有自己风格的控制产品。比如温度控制箱、瓦斯控制箱、路灯控制箱等等。这类产品主要遇到的问题就是元器件的布置摆放,直接影响到箱体或柜体的外型尺寸,以及电缆走向。一旦不细心,用户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就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做这类产品时,必须要细心,多去现场和客户沟通,了解客户意图后,最好能设计出大概的布置图和外型图给客户确认。

随着经验的增长,开始做比较大套的gck、通常数量在几十台或上百台,产值通常超过五十万元,甚至百万元。主要功能单元有:计量柜、进线柜、电容补偿柜、馈电柜、市发电转换柜、联络柜。计量柜基本每两年广东电网供电局会提出新的要求,通常提出新要求的一个月内,出现问题的情况是最多的。比如以前要求315kva及以上的变压器要求装设两组电流互感器、一个有功表、一个电子表,采用低压计费的方式。而现在为一组电流互感器、一个有功表,必须装10kv高压计量柜,采用高压计费方式。一旦不注意这个问题,出货到现场通不了电,通不过验收,现场改造工程量很大,而且会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

gck常用的馈电单元为抽屉柜,是国内较为先进的'一种柜型。通常需要注意的是负载中是否有“非消防必保负荷”,这样的负荷在火灾时必须要停电,防止事故扩大。通常在塑壳断路器加装一个dc24v的消防分励线圈来实现跳闸。很多人理解为“不是—消防类必须保护的负荷”,导致跳闸线圈加错了位置,把一些消防类的负载跳掉了,如消防风机、消防水泵等,实际上消防类负荷的不能停电的。一旦火灾时,会导致火灾更严重。应该理解为“非消防类的、必须保护的负荷”。

再往后,开始做高压电缆分接箱dfw—12和高/低压预装式电站ybp(m),再到_gn15环网柜、kyn28a—12中置柜以及比较复杂的plc和变频控制柜、直流屏(gzdw)、信号屏;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工程、小数量到大工程、多台大订单;随着设计工程的增多,经验的增长,对于各个柜型的系统原理图设计,二次控制接线图的设计,包括各种非标电机、风机、消防控制箱,以及各种双电源、多电源三合二、五合三系统能够熟练掌握,合理运用。同时,对于各种柜体的结构特点十分熟悉。曾负责过工程项目的设计;通过与甲方、弱电设计方的合作,对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些年期间跟随总工参与了对啤酒厂垂直母排终端拉弧事故分析,风岗供电公司10kv户外电缆分接箱短路故障分析,厂受谐波影响的治理方案、以及鞋厂大电流柜的噪音处理等事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更好地理论结合实际,加深了印象,对产品有了更新的认识,拓宽了视野。

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4光阴催人老,转瞬20__年已经过去了一半,回顾这半年平庸而又忙碌的工作,虽没有显著的业绩和令人羡慕的成功。但也小有收获。我要通过工作总结,将自己的工作以及一些看法进行述职。

一、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被社会的发展所淘汰,因此,我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种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使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思想始终保持在不断的进步中。

二、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业务

我从最基本施工员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担任过质安科长,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及分公司经理等职务,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我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不断的学习和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术素质,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刻苦专研,决不放弃,锐意进取,使自身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随着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领导决定实行国际上先进的质量、安全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我作为公司管理者代表对认证工作负责全面的组织和实施,从体系文件编写、初始状态评价、重大危险和环境因素辨识、管理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到最终迎接评审小组的评审和考核,最后圆满通过质量、安全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在整个过程中,我都精心安排,科学组织,规范管理,为企业顺利通过注册认证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企业及项目的经济效益

在公司日常管理工作中,完成了企业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使各个科室的计算机实现了资源共享,除了共享数据以外,还能够共享诸如打印机、扫描仪、绘图仪等硬件设备,节省了大量宝贵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引进先进的财务统计和管理软件,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下一步,公司将实现更深层次的计算机科学、通信网络、数据库及软件工程的应用,如采用最新的音频和数字会议系统实现视频会议等连接手段。

四、提高管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为了保证屋面防水工程的质量,在屋面防水施工时采用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局部采用防水涂料,这种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具有强度高、延性大、耐老化和隔热防水效果好的特点,并且采取新型的施工工艺,操作简单,质量可靠,表面平整洁净,防水涂料具有施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的特点,特别对于细部、狭小部位和防水卷材施工有困难的建筑死角,更能体现其容易操作的特点,并且防水涂料本身厚度较薄,占用空间和增加荷载。

五、思想体会

心态,有了正确的态度,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找到正确的方向,进而取得正确的结果。具体而言,我对工作的态度就是选择自己喜爱的,然后为自己的所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相信我会在对这一业务的努力探索和发现中找到我工作的乐趣,也才能毫无保留的为它尽我最大的力量。可以说,懂得享受工作,你才懂得如何成功,期间来不得半点勉强。

能力,又可以分成专业能力和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决定了你适合于某种工作,基本能力,包括自信力,协作能力,承担责任的能力,冒险精神以及发展潜力等,将直接决定工作的生命力。一个在事业上成功的人,必是两种能力能够很好地协调发展和运作的人。__年,我曾以崭新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努力学习,提高工作能力。积极响应公司加强管理的措施。

以上是我半年工作总结,在明年的工作中要竭尽全力去学习、去工作。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5本人于20__年7月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位,自20__年7月以来一直从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至今已有8年建筑行业工作经历。20__年12月经西藏自治区建设工程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了助理工程师的专业资格,20__年8月取得二级建造师建筑专业职业证书,20__年9月17日取得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在这8年里,我一直工作在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第一线,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业务知识精益求精,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为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对本人工作8年多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本人心和学习国家时事政治,坚持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本人严守法律法规,树立并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自己的政治觉悟能够“与时俱进”。

二、职业道德方面

在注重提高思想品德的同时,也不忘注意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本人始终坚持学习有关建设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做到忠于职守、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勤奋工作,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本人一向谦虚好学、钻研业务、勇于奉献,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严格按照“诚信、守法、公正、科学”的原则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能够敬岗爱业、遵纪守法,工作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生活上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关心他人。能够带领团队,团结一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投入到工作事业中。能够积极指导和带领刚工作的同志,使他们时刻感觉到有人关心、爱护和帮助,尽快转变角色投入工作中去,并督促他们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尽快、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三、专业技能方面

本人于20__年9月至20__年6月期间在江西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习,学习了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概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等工程方面等专业课程,掌握了工程方面专业理论知识,为日后掌握工程专业技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__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工作过程中不断为自己加油充电,相继取得质检员、安全员、施工员、助理工程师、二级建造师、一级建造师等专业技术相关证件。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知识,能将理论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8年来,本人通过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坚持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第一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了多项建筑工程方面专业技能。本人能熟练使用office等办公应用软件,熟练掌握AutoCAD建筑制图,熟悉建筑、市政工程预决算、工程资料编写,具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的业务水平,能完成投标文件的编制工作。并掌握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技能,能够胜任中大型建筑工程的主要负责人现场管理的工作。

在以后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在这个知识更新换代的社会里不断进步。

篇12

20__年,我局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gdp核算为龙头,采取五项措施,加强统计工作,强化审核评估,准确、及时地完成了20__年年报和20__年定期报表任务,数据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一是强化组织实施。为及时、高质量完成20__年年报和20__年定报任务,局专门成立统计年报、定期报表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年报、定期报表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总体思路和实施原则,明确年报、定期报表工作的组织方式、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及总结考核等各环节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年报、定期报表工作组织领导。二是明确目标责任。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各专业人员工作目标责任,并具体落实到人。三是落实规范标准。认真落实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制度,要求每个专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严把报表质量关。四是加强沟通协调。加大专业股室的协调力度,及时准确收集专业基础数据;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上级统计部门的沟通、衔接,掌握第一手部门基础资料,切实加强全县统计工作。五是完善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以gdp核算为龙头、专业联动”的数据质量评估机制,确保各项经济指标符合时序进度,客观反映我县经济运行情况。

二、积极开展各项专项调查和统计监测

20__年,我局在高质量完成年报和定期报表任务的基础上,克服任务重,人手紧等困难,有序开展了城镇住户、农村住户、服务业企业、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贸易业、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景气调查、人口变动与劳动力抽样调查、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等11项专项调查,开展了科技、粮食产量、妇女儿童统计监测城乡划分和劳动力抽样框整理等工作,为上级政府、业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数据。并根据上级统计部门的要求,开展了60户城镇住户换户工作。我局在认真做好换户资料收集、业务培训的基础上,深入记帐户家中,做好记账户的思想工作,与记账户交心、联心,取得记账户对调查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使新换60户城镇住户的正式记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三、精心组织,圆满完成我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20__年,扎实开展了农业普查登记、审核、数据录入及审核纠错工作,并着手进行农普资料开发前期工作。

1、积极筹措经费,确保农普工作顺利进行。全县共落实了农业普查经费__万元,其中乡镇农业普查经费投入了__万元。

2、循序渐进,圆满完成入户调查登记。一是普遍开展了业务再培训;二是精心编写参考资料,如农业用地时间参考表,农作物每亩使用化肥农药参考表等资料;三是“先慢后快”开展登记。在普查登记全面铺开前,采取放慢速度步步为营的方法;四是加强检查指导力度。在登记不同阶段及时组织人员深入乡镇进行质量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据实纠正。

3、从严要求,把好普查抄录关。切实强化四项措施,把好抄录关。一是严格做到“先审后抄”,抄录前必须先进行审核,合格后才能抄录。二是严选抄录人员,从乡、镇农普业务骨干中选调58名抄录员,集中在县农普办进行抄录。三是对抄录人员强化业务培训。四是认真审核验收,对抄录好的普查表由县农普办业务骨干进行认真仔细验收,确保质量。普查表顺利地通过了市农普办光电录入。

4、集中精力,如期完成第一阶段农普手工数据录入、汇总。按照市农普办的工作要求,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农业普查乡表、村表和省增表进行录入审核,对审核中发现问题,据实纠正。如期完成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和乡表、村表的审核、录入、汇总、上报工作。初步产生了农业普查的主要数据成果,为下阶段的资料开发提供了资料。

四、全面落实统计新任务

1、积极主动,全面推进了能源统计工作

节能降耗统计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局从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加强协调、完善制度着手,重点开展了规模上工业和重点行业的能源统计工作。一是加强业务骨干培训,适时召开了全县7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统计业务培训会。培训会对能源统计报表的填报范围、指标涵义、审核关系逐一作了详细讲解,从而为进一步统准、统实全县能源统计数据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认真演算,反复核实。以科学翔实的数据,核算能源消耗指数,正确反映我县能源消耗及节能降耗工作情况。

2、克服困难,顺利开展了服务业统计工作

20__年,我局把推进服务业统计作为加快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为保证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时制订了《__*县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实施方案》,切实加强组织实施,以此确保我县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并适时召开全县服务业统计工作会议,对服务业统计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的业务培训,顺利地完成了全县服务业统计单位服务业统计年报工作。

3、按照新的国家标准,完成了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工作。

五、夯实基础,深化改革,创新方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1、结合工作特点,创新工作方法。全局上下不折不扣深入实施3个“三分之一”工作方法(即花三分之一时间完成报表,三分之一时间开展调研,三分之一时间撰写统计分析),强化统计服务宗旨。

2、调研入手,强化考 核。我局将专业人员下基层开展调研活动纳入本局20__年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加大调研考核比重,并细化调研考核细则。要求各专业着重了解掌握源头数据是否准确,基层统计工作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同时写出基层调研报告,有的放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并落实具体指导措施,最终达到夯实基层统计基础的实效。

3、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基层。深入实施“一线工作法”,局领导多次带领有关股室深入乡镇、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行现场业务指导,帮助其建立健全统计台帐,为基层统计创造必要的条件。

4、有的放矢,加强业务指导。20__年,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统计基础工作和规范化建设比较薄弱,我局多次召开乡镇、部门及企业统计工作会议,就调查指标、调查表式及调查方法进行培训,强化统计调查业务指导。

六、普法教育与执法巡查相结合,促依法统计

1、完善制度,加强依法统计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本局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本局依法行政工作进程。二是印发《__*县统计局行政执法职权及其法律依据》,进一步深化完善和全面推进我局行政执法责任制。三是制定《__*县统计局行政执法实施方案》,切实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更好地履行统计行政执法职能。

2、巡查形式多样、查处力度加大。年初我局专门制定20__年统计法制工作要点,明确20__年全县统计法制工作思路,并及时印发了统计巡查工作方案。我局以专业划分、分成三个检查组,以统计巡查和统计回访两种形式,分时段推进式开展统计执法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全年巡查基层统计单位26家,其中:1家单位被处以通报批评,1家单位被处罚1000元,并对20__年统计违法单位实施了统计巡查回访,大力促进我县统计执法工作开展,进一步提高基层单位统计业务工作的配合度。

3、强化教育培训。20__年,我局通过文件、网络和新闻媒体及开通咨询热线电话,等形式认真组织了统计从业资格换证、统计从业资格及职称考试考前培训工作。20__年,全县通过统计继续教育换证取得从业资格证人数达179人。19名统计人员参加从业资格证考试报名,3名统计人员参加了统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报名。统计从业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为依法行政打下坚实基础。

4、精心组织,积极配合区统计部门组织的统计巡查。领导高度重视,专业人员认真准备,积极迎接省统计的巡查。经区巡查组的认真检查,我县统计工作得到区统计局巡查组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

七、开发信息,拓展业务,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1、增强了经济运行分析的时效性。我局在最新的数据资料公布之后,及时向县领导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统计专报和数据资料,增强了经济运行分析的时效性。

2、强化了精品意识。改变了以往简单做法,在提供统计信息的同时,撰写__*县经济发展统计材料,并制作__*县经济发展统计图表,为全县干部大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提供优质统计服务,受到与会人员好评。

八、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促进机关和谐稳定

20__年,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本局实际,开展了以“树统计新形象、创统计新业绩”为主题的“机关干部作风效能建设”专项活动。我局通过作风建设活动,扎实开展机关干部作风整顿,通过深刻查摆问题和强力整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机关党风、政风、作风建设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实行“周一安排、周五检查”例会制度,细化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到人,绩效与奖惩挂钩,财务政务公开,内部管理均置于阳光下运作。并以“作风效能建设”活动为契机,强化对十七大精神、总书记重要讲话、《》、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有关读本等有关精神的学习。与此同时,以普查和各项统计工作为动力,自我加压,大兴学习业务知识之风。以学习促活动,以活动促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通过活动的开展,我局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细化考核办法,提升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全局干部职工服务意识更好、工作干劲更足,班子战斗力更强,整体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进,统计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

九、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宣传十七大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

一是精心组织,坚持早抓。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整个学习贯彻活动的组织、指导、督促和落实。

二是突出重点,坚持抓实。局领导带头做学习的标兵,坚持学风,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带头深入企业一线,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作好统计基础工作。

三是精心策划,坚持抓深。办公室及时梳理、整理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相关学习资料,做到全面准确领会精神实质。

十、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

严格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和进行明确分工。定期认真学习领会廉政建设文件精神,并结合统计工作的特点,狠抓贯彻落实和督促检查,使局领导班子及全体干部职工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全局大兴廉洁之风,摒除陋习,勤政爱岗,勤俭节约,形成了积极上进的良好风气。干部、职工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十一、完成县委、县政府布置的各项中心工作

1、积极参与“城乡清洁工程”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面落实卫生责任制度。明确主要领导亲自抓,明确一名副局长具体抓城乡清洁工作。

(2)加大宣传。利用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宣传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使群众逐步养成“人人讲卫生、个个爱环境”的习惯。

(3)向沿街个体户、居住群众发放卫生整改通知,对门前的卫生实行“三包”,要求每户门前放置垃圾桶,做到不乱扔垃圾。

(4)积极筹集资金完善卫生设备,搞好卫生基础建设。

2、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选派优秀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到__村委、__村委蹲点,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机关干部到农村开展“送温暖、办实事、促发展”活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教育两基达标迎国检”主题活动,捐资助学__元,捐赠图书__余本,到挂点的__小学进行调研,捐赠办公室桌椅__套。

十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20__年,我县统计工作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统计工作量与工作条件之间存在矛盾。20__年,除开展日常统计工作和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以及劳动力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等十数项调查任务之外,同时还新增能源、能耗和服务业统计两大“重头戏”,现有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统计力量和统计工作量严重失衡。

二是统计工作经费存在较大缺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