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顶岗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1-29 04:12: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电工顶岗实习自我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工顶岗实习自我总结

篇1

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培养企业的适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职业情境的工学交替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以“做”为教育纲领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真实的管理和工作环境,得到了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

“DL(Doing by Learning)”即为“工作式学习”模式,是我校为了满足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尽快适应企业岗位工作软硬环境,并能运用已有的或工作习得的知识、方法与技能完成企业所赋予的工作任务同时,完成职业与专业学习领域的学习任务而提供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使工作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训练了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了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要完成学校和企业交付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就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领导、双重教育训练。为此,对“DL”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及学生考核评价应是校企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下面本人结合本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基本情况,通过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习需求的调研及与企业相关人员、专业教师共同商讨,制定了本专业“DL”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考核评价标准及形式。

一、“DL”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需求调研分析

(一)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基本情况

08级市场营销专业共有108名学生。根据企业的需要,除丰田定向班、鑫安定向班的学生及19名女生外,其余50名男生都于今年10月29日到轿车公司总装、焊装两个车间进行了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经过3天的短期培训,学生全部上岗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迄今为止,学生已在轿车公司工作近1个月时间。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胜任工作的岗位,但也有个别学生因身体不适而返校,目前已有4人从企业岗位返回。因此,现在岗实习人数46人。

(二)“DL”模式下学习需求调研

为了能够准确地把握企业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我们对顶岗实习学生采取了问卷调查方式;另一方面,我们走访了轿车公司总装和焊装的培训专项人员、班组长及在岗优秀学生,与他们进行了座谈及访谈。

1.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出46张问卷,收回40张问卷。个别学生因倒班或病假没有收回。对所调查的内容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如下:

对学习内容的需求。56%的学生选择与本专业相关课程,87%的学生选择与自身职业能力相关的学习。

学习时间的需求。选择“晚上学习”的占13%;选择“休息日学习”的占87%。

学习形式的需求。在给定的四种学习形式中选择“网上自学+辅导+答疑”的占6%;选择“业余学习+辅导+答疑”占59%;选择“集中面授”的占29%;选择“小组式研究学习”的占6%。一半以上学生选择“业余学习+辅导+答疑”的学习形式。

考核方式的需求。选择“自我考核”的占23%;选择“教师考核(考试或考查)”的占6%;选择“企业考核(结合工作岗位实际,提出改善建议并做出改善)”的占26%;选择“自我考核+教师考核+企业考核”的占45%。选择学生个人、学校和企业三方面考核的学生居多。

2.企业人员关于DL学习建议反馈

走访了轿车公司总装车间和焊装车间的培训专员的建议是:开设“DL”课程非常必要。但要与企业结合紧密,不脱节。让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学有所用,针对性强。

(1)开设QC(质量改进)改善的相关课程。因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QC改善活动,通过学生参与QC改善活动,对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改善能力是非常有好处。

(2)在企业生产任务紧张时期,要充分运用企业的停台或停线时间,对学生的汽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培训。

此外,根据企业的未来的发展需求,适当增加维钳/维电的基础课程。因为目前轿车公司紧缺的一线蓝领主要是维钳/维电工,如果学生能取得维钳/维电工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话,学生不仅扩大了发展空间,而且很容易转为正式员工。

3.班组长意见反馈

调查了总装及焊装10名班组长,班组长普遍反馈:

(1)高专学生普遍存在不如高职学生稳定,对操作岗位不认可。

(2)目前生产任务非常重,安排学生业余时间学习不现实。

(3)高专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体能训练;

(4)高专学生思想活跃,有独立判断能力;

(5)高专学生应加强敬业、吃苦、体能方面的训练,增加多技能操作训练。

4.优秀学生的意见反馈

学生普遍感到:

(1)企业的工作环境与平时想象的不一样。企业不仅考勤制度要求严格,而且行为细节也管理的非常严格。如执行作业有班长监督;走路时必须走人行通道;在十字路口必须确认;每天要进行现场4S点检(“4S”即为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等);质量要确认,等等。

(2)挣钱不容易,每分钱都是血汗钱,花起来比原来节俭,懂得珍惜金钱和时间了。

(3)作为一线蓝领,不仅要有思想、有知识、有技能,但更要有良好的吃苦精神、有效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良好的体魄及体能也非常重要。

(4)通过一个多月的顶岗实习,我们熟悉了企业一线生产中的标准作业、点检、安全确认及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但是,企业中还有一些管理术语听不懂。如节拍、手顺、4M、改善等。希望学校能通过DL学习教一些企业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

(5)目前,多数学生没有电脑,有电脑的寝室也没有网络,所以,采用网上学习有困难。

(6)要学习与职业相关课程。如汽车性能与使用、汽车故障处理、汽车新技术应用等,受实训条件限制,这方面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实际训练的少。

(7)目前的企业工作状态,开设DL“业余”学习形式不适合,学生每天连续10小时工作,业余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学习最好能安排在工作时间。

综上,通过企业和顶岗实习学生的调研反馈,集中反应在:①课程内容方面要满足企业当前实际和学生职业就业领域两方面。②学习时间方面,根据企业实际,采取自学、辅导及集中面授为佳。但集中面授时间最好安排休息日。③评价形式方面,最好结合自评、企业评价和教师三方评价为佳。

二、“DL”学习内容及教学形式设计

根据企业和学生的调研反馈结果,本着以学生为本,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提炼了学生目前在职业情境学习领域优先所需的知识及能力和在专业学习领域中所需要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设计了本专业“DL”学习内容及相应教学形式。

本专业“DL”学习内容分为与职业基础情境、职业专业情境及职业专业拓展情境相关三个学习领域。其中,职业专业拓展情境相关领域的学习内容的设定,因企业意向不具体、不明朗,受顶岗实习时间的限制,暂时不考虑。职业基础情境相关领域学习内容的设定,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就业的汽车4S店(“4S”即为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工作环境需求,设立了急需提高的职业能力点,根据能力点设定了职业心态与职业定位、职业健康与安全、现场5S管理、目视化管理、团队协作与沟通、问题解决及持续改善等7个专题的学习课程。职业专业情境相关领域的学习内容的设定,根据本专业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当前轿车公司生产的品牌、装调及加工工艺特点,开设汽车性能与使用、汽车常见故障的识别、分析及处理,以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汽车结构与使用、汽车故障识别、分析、诊断及处理等课程实际训练的不足,强化本专业汽车技术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这部分学习内容将由企业人员协助完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由于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要接受学校和企业两环境育人,因此,学校与企业将共同参与实施教育教学。企业通过班组长、培训专项根据企业实际及岗位实际进行情景教学,将工位、工位上的产品、所操作的设备、所使用的工具及作业人员作为教学载体,对学生实施职业情境化教学,强化学生“干中学”的主动沟通、主动寻找、发掘学习资源的自动自觉学习能力。学校针对学生对学习页及学习周报的反馈,采取每位专业教师包保6~8名学生跟踪学生学习,并根据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将教室、办公室的讲授地点位移到学生工余时间所在的班组、食堂或宿舍。对于学生诉求较高的学习内容,学校将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动态课表,安排集中面授形式。为此,本专业“DL”教学将采取以下五种形式来实施针对性教学。

1.学习页。学习页将参考学校给定的学习页模板,针对学习内容应必备的知识、技能及掌握必备知识所需要的重点背景知识进行精炼陈述,并针对学习目标布置一些测试题及思考题。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时间及工作实际完成测试题及思考题,并对学习内容中疑难问题陈述出来,备于教师进行辅导。

2.学习“周报”。要求学生每天都记录《学习日志》,每周根据《学习日志》所习得的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然后,以“周报”的形式记录下来,每周随《学习页》共同反馈于辅导教师。最后,根据自身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班组评价、教师评价。通过“周报”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能力,并对自己所构建的知识与技能应用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3.个别辅导(班组长辅导+教师辅导)。将本专业46名实习学生按车间及班组分成6组,每组由1名专业教师、2名企业班组长共同组成学习小组。班组长一方面可根据工厂每周停台时间或工余时间,按实习学生的《DL学习计划表》对实习学生进行现场实践应用讲解。另一方面可以安排实习学生伴随班组长工作,由班组长对其进行个别辅导。教师跟踪包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页完成情况,利用学生工余时间(班后、班中休息时间、午休等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将学习页定期反馈于每位学生。

4.集中面授。针对学生对学习内容普遍提出的疑难问题及普遍存在问题,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及顶岗实习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集中面授。

5.工学交替实践报告书。学生完成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中所设置全部“DL”学习内容后,每位学生最终还要完成《工学交替实践报告书》,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将全面归纳、总结、提炼本次工学交替的学习成果,并对本次学习形式及效果进行自我总结,阐述自己的学习收获与体会。

三、“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与考核方式

“DL”模式的学习内容是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的,它更多强调的是在企业中的“干中学”即行动学习。行动学习法是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方法。行动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获得这些知识,而是运用知识去分析、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为此,建立“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应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来设定。

1.“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应由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同参与评价。“DL”学习内容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的,学生不仅接受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的过程管理,而且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是通过完成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的。因此,对“干中学”所习得的学习成果必须是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同参与评价。

2.“DL”学习模式是“干中学”,即是一种行动学习模式。行动学习是建立在反思与行动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是一个计划、实施、总结、反思进而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的PDCA循环学习过程。为此,对“DL”模式下学生考核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计划、总结、反思及改进等实施过程进行评价。

3.“DL”学习成果可借鉴企业对员工个人绩效考核和改善成果来衡量。通过“DL”课程学习,学生将在企业工作中发生行为改变,从“等”活,到主动“找”活;从对企业活动“不屑一顾”,到“积极参与”;从只是“打工挣钱”,到想成为企业的“主人翁”,思想和行为都将发生一定的改变。而这种改变直接反映在学生参与企业改善活动和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表现上。为此,“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可借用企业班组长对员工个人业绩和改善成果来衡量,给予对学生的“周报”的学习评价。

基于上述考虑,“DL”模式下的学生考核评价应是动态的,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多维度的。结合本专业“DL”模式下学生学习内容及形式,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标准及对应的考核方式。(见表六)

四、对“DL”模式下学生考核评价时,评价者应把握的态度

考核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强行执行学校或企业所交付的任务,而是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理解企业管理和工作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圆满地完成学校和企业交付的任务,实现校企共同教学的目的。换句话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的职业化员工应有的职业态度、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它是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在进行学生考核评价时,评价者应把握以下方面的正确态度。

1.鼓励的态度

“DL”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要求学校与企业评价者要将学生当成企业员工一样看待,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看作是企业新员工“边工作,边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临时劳务工在打工的短期行为。因此,对“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要以帮助学生成熟、成长为根本,要以鼓励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教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职业化工作习惯。

2.注重开发学生潜能的态度

“DL”模式是开发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与能力的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些对评价者来说是不成熟的想法。这时,需要学校与企业评价者都有以开发学生潜能为主,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或愿望,让学生在实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激发学生不断地产生新创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篇2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一体化教学早已不再是工艺课与实习课的合二为一、教师在实习课堂上进行教学的过程。今天,一体化被赋予了全新的诠释――学校教学的专业基础课、工艺课、实习课和教学管理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合二为一,教师实现在实训(生产)教室进行系统完整地教学育人过程。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以来,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加快教学改革。以实现“前校后厂”的战略为目标,学习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培养我国社会需求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全面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现代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创建特色职业院校。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的内容是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有机融合。学校教育必须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所以一体化教学,把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工艺课和专业实习课的教学内容相融合,兼顾职业技能培训,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要求的内容相融合。课程标准要服务于企业,就必须来源于企业,与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运营要求及人才发展的战略需求相融合,即学校的教学内容大融合、资格证书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企业生产项目与管理融入教学过程。

一体化教学的过程是基于完成工作任务的系统学习过程。它以完成生产任务为引领、以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以实训教学为主题、以培养能力为目的,在学习中生产、在生产中学习的岗位情景、产品导向过程。

一体化教学的环境是师生共同体验的工作情境,即“六合一”:实训课堂与生产车间合二为一,教师与师傅合二为一,学生与学徒合二为一,学习内容与生产任务合二为一,学生作业与企业产品合二为一,教学设备及用具与生产设备及工具合二为一。

一体化教学的方法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综合体,即“六综合”。在传承传统教学方法中,在教学内容的系统安排上实现“模块化”教学,在教学组织的系统安排上坚持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课题的安排上运用“任务引领法”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行为引导型”教学,在课堂教学子任务中贯彻“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推行“四位一体”教学法,即讲、演、练、评的一体化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的模式是在“2+1”订单式培养下,采用“541”模式。即把3学年6个学期分成3个层次10个阶段,其淡季5个阶段学生在校一体化学习,旺季4个阶段学生到企业轮岗实习,毕业前1个阶段顶岗实习,实现学工交替、能力递进。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是学生到工作者的成长捷径,它从企业管理要求出发,不仅是培养掌握岗位操作技能的人,更是培养具有独立、协作的创新与生存及适应社会变化而不断学习进步的能力。一体化教学包含校企合作的新内涵,它体现“前校后厂,前店后校”办学模式,体现学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体现科研与企业接轨的途径。一体化教学是职业院校特有的校园文化,从教学的内容、管理与环境,全面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同志在视察珠海高级技工学校时提出,没有一流技工,就没有一流产品。什么样的人才是“一流技工”,如何培养“一流技工”, 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2009年9月,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确: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这就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

1.确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专业方向

由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相关的教学专家牵头成立一体化教研专家组,邀请部分学校、科研院所的理论、技术及设备专家和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专家及生产能手组成。从确定教学的相关产品、装备、场地、师资、课程、教材、课题等,研究一体化教学保障的实施条件,确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确定的专业方向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烹饪工艺与营养,我们确定技校的专业是维修钳工、车工、焊工、冷加工、电工。

2.明确一体化教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国家职业教育目的为准绳,以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为依据,以当前企业需要为前提,以奠定学生职业生涯为基础,以掌握综合操作技能为要求,以毕业生就业一个都不能少为保障,以学精湛技术、拿资格证书、择理想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调研企业,明确其需要什么与岗位需求同步。研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技术和经验,与现代人的意识发展同步。分析当前和未来社会需求方向,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与科技发展同步。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各专业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

3.理顺一体化教学的开发思路

根据培养目标,编制可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写教材、授课计划、参考资料;准备教案、课件以及教学用工作任务书、项目单;准备设备、工具、量具、附具等;布置工作场地,模拟生产现场,进行情景化设计;准备坯料、产品图纸、模型、工艺规程及卡片等;进行教学及系列培训班实践。

4.制定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原则

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遵守的原则是:职业教育必须具备职业特色;教学载体必须结合生产,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课程改革必须符合国家的课改标准和结合先进的课改成果;能力培养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教学内容必须兼顾职业资格鉴定的需要和岗位发展需要;课程开发必须紧紧围绕能力目标进行,以岗位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理论知识、工作项目、组织形式、评价方式等。

四、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实施

1.量化课程方向

例如: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国家职业标准+企业岗位要求=机械加工技术、机械维修技术、电气维修技术、电子控制技术、PLC与GOT技术、机械装调技术、现场驱动技术、传感器与测量技术、液压气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操作加工技术、数控设备维修技术等。

2.制定课程改革标准,编制教学大纲

课程改革标准以基本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谋生能力、智力操作能力、优质服务能力、基层管理能力的人。根据课程标准,综合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操作能力、生产工作任务、岗位技能要求、工作方法、社会能力要求,确定能力训练目标,以目标为要求制定大纲。

3.设计教学计划

按学年分层次,可分为初、中、高级技工和技师。按生源分等级,可分为技校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的技工班和统招、对口、成教的高职大专班。

4.提炼典型工作技能

以国家相关职业培养标准为向导,融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的要求,考虑个人生存发展的需求,从所选企业、产品的加工需要为主体出发,从中提炼出典型工件的加工过程和工作技能。

5.汇总能力训练目标

把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模块的先后顺序汇总,再分解列表,按照“够用为度”的原则组成有梯度的教学模块。例如:某一个产品(任务)需多个教学模块,其中一个模块仅有某专业课中某课题的一部分知识和多门技术基础课中某些章节中的一部分知识。当一个产品(任务)完成,似乎把这门专业课程通了一遍,实际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仅体现这个任务的所需,即达到了一个级别。学生在学校需要经过多个任务的完成,才能逐级上升,最后达到完整系统的大纲要求。

6.配备一体化教学实训装备

职业教育有其独特性,即保证学生练习和生产。所以,装备要具有通用性、实用性、先进性、综合性、创造性、可操作性及可拓展性等。因此,根据对典型工作技能的分解,层层细化到按工作子任务选定载体,按工作任务的流程设置专业实训教室,按完成工作子任务所需的载体来把装备配置到实训教室。实现学院所有设备资源共享,合理调剂,提高利用率。

7.一体化教学专业教材的编写

一体化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是学生进行任务活动的指导手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帮手,是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桥梁,是融实践操作、技术知识、工作思维、能力培养于一体的说明书。教材有专家组组织编写,经模拟教学实验修订后定稿,方可使用。

编写时,首先,确定编写教材工作任务的程序。其次,合理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点。重点介绍与工作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采用任务书要求的形式引入,以学生自行查询为主、教师导引为辅,可大量采用知识链接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的内容。再次,拓展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元素。模仿企业培训方式,按照ISO式的企业元素要求确定。最后,加入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即学生对课程学习情况的回顾与自我归纳总结;同学参考评价,即同学之间互相评估工作学习结果;教师综合评价,即教师根据某个学员或团队进行综合评价;企业结果评价,即校企合作单位对一体化教学的结果进行最终评价。

8.一体化教学职业情景的设计

采用生产实际场景或模拟工作实际场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编导,行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第一,在方法能力方面: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盲从,无主动性和戒律性。一体化教学学生是主体,按照企业对安全、操作、规范、清洁、自查、工艺等要求融入工作实训中,体现学生的自觉性、自律性。第二,在社会能力方面:传统教育是教师说教育人,以身育人,属被动教育,学生抵不住社会各方面不利因素的诱惑。一体化教学是在接近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竞争意识等,育人方式更具有真实性、说服性,属主动教育,它使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无缝对接。所以情景化建设是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环节。

一体化教学职业情景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其硬件建设有设备、布局、标志、环境,软件建设有角色、制度、流程。要打造校内企业环境,需做好以下5个方面。

一是教室布局规划。如示教区 、资讯区、工作区、讨论区、物料区、清洁区、更衣区、通道等,通过环境来改变心情,让心情改变心态,使心态改变行为,由行为转变习惯,好习惯转变素养,高素养定会改变命运。

二是规划现场标志。有操作标志、安全标志、交通标志等,使学生快速适应规范企业需求,也为企业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推动企业向现代化管理转型。要把安全变成常态,把规范养成习惯,把责任融于行为。对于学生,习惯的养成需要从“零”做起。

三是建立工作流程。让学生养成遵规守纪,一切都按部就班、有序进行。如操作流程:下达任务、分析(资讯)、设计(决策)、分配任务、领取物料、实施任务、检查调试、任务评估、总结分析、归还物料、清洁整理。又如领取物料:编制清单,审核清单、递交清单,清点物料、发放物料、领取核对、分发物料。

四是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有操作流程制度、物料管理制度、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借还物品制度、产品交接制度、私人物品存储制度等。工作流程是一切活动开展有序的前提,管理制度是所有工作按照流程有序进行的保障。

五是建立一体化教学角色岗位职责制。教学时把学生分组,每组又指定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可发放不同颜色的工作帽来区别,以承担不同的职责,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例如:员工,分析任务、探求知识、执行任务、自我总结,每组3人;组长,任务分析、设备管理、清单审核,每组1人;仓库管理员,进出库管理、“账卡物”过程登记与管理,每组1人;物料员,领取与归还物料与工具,每组1人;检验员,任务工作质量评估、组员结果互评,每组1人。

9.教学专业师资的培养

什么是一体化教师?我们认为要具有3个方面的能力:专业能力,即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具有丰富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经验;方法能力,即熟练运用管理方法处理工作现场问题,能控制工作任务进度,能进行工作技术指导,具备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或理念;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开拓进取、不断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

“一体化”教师是一体化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的重要人物,是校企合作的核心要素,是职业院校的特色、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一体化”教师上岗除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技师以上专业技术证外,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是:一体化教学理念,包括教学理念、课程建设、教材运用、计划编排、教学方法等内容;教学管理体系,包括角色分配、现场管理、工作调度、气氛激励等内容;高新专业技能应用,如先进设备操作维护技术、数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光电触摸屏技术、网络组态等技能。

10.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

校企合作的原则:共赢性、持续性、可操作性。合作的方式:合作生产产品,合作研究开发,人员合作交流,合作办学。产品要涵盖多种教学目标,要来自不同的企业,要具有时代的先进性。校企合作的实施,要在双方深度了解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到校建厂,学校到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签订长期稳定共赢协议,企业技术人员受聘到校教学,学校专职教师到企业锻炼,学校为企业研发新项目或产品,企业是研发的试验场。实现职业学校、企业一体化。

五、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体会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验收,学校全面建设取得了瞩目成绩,起到辐射示范作用。通过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实践,笔者有10点体会。

一是一体化教学是解决学校内实习设备、资金不足、企业的场地、人员、技术不足的有效方案。它可以有效地组织企业和学校资源,有效突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瓶颈,有效使企业创新占领市场。

二是一体化教学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方针,符合职业教育标准,符合国家课改方向,符合学校教育发展的需求,符合企业发展的利益需求。

三是一体化教学融合世界先进职教理念。如新加坡的学校在企业中办学,企业走进学校中办厂,形成“校中企、企中校”的校企联办模式;英国的以工读交替,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就业的过渡学徒模式;德国的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的双元制模式。

四是一体化教学适合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形成模块,课堂组织在工作环境中用“行为引导”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课题以“任务引领”实现学习与工作合二为一,工作子任务以各个不同层次的小“项目”去完成,降低难度,学生容易获得成功,得到成就感。

五是一体化教学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知识、技能由浅入深。工作任务中基本任务、典型任务、子任务相关联,教学模块由简单、一般、中等、高级、复杂相递进。习惯养成从“零”开始,进入职业角色、好的职业习惯、高尚的职业素质与修养。技能目标由低到高,从基础开始,初级、中级、高级、技师。

六是一体化教学是学校校园建设与内涵建设同步到位的“捷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产权明晰、社会多方共建的新型办学格局。技术装备在保证生产的导向下,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建设速度快,投资见效快。校企合作,“前校后厂”,使一体化课程建设得以实现。专业建设能把握职业特色,强化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

七是一体化教学颠覆了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输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评价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为生存、为发展、为兴趣、为荣誉的主动探索者,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双方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又推动全校教学的改革。

八是一体化教学将知识、技能、能力融合,将学校教育管理规定和企业生产管理制度融合。将教师、学生身份与师傅、员工身份融合,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九是一体化教学是严谨完整的系统工程,可分为课程体系、职业场景、实训装备、校园文化等。

十是一体化教学是能够推广的教学理念,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方向。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显成效,但还要与企业深度融合,在岗位技能要求方面要不断进步,才能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同步。

参考文献:

[1]李爱武.“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实践[J].职业教育,201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