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2-08-08 17:43: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生态景观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态景观设计

篇1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近年来,人类越来越能认识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许多生产活动和一些设计工作都开始与生态理念相结合。我们的景观设计更是一项可以很直观的提现生态理念的工作。生态景观概念很早就已经提出,它一方面是指我们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使人、景观和自然三者做到协调发展,并且合理的、有节制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最终构建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环境发展的生态景观,而另一方面生态景观也可以是指我们最终设计完成的景观,完全符合生态规律,完整的表现出大自然所固有的景观特点。

1.生态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对能源的消耗都越来越严重,惨重的后果现在已经慢慢的体现出来,如沙尘暴等现象的增加和资源的短缺。这些严重的后果使得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个时代里,生态文化和生态理念被不断的提出,生态在这个时代已经被赋予了及其重要的意义。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渐渐的都要贯穿节能和环保的生态思想。

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都陆续的与生态的概念相结合,而在我们的景观设计行业当中,也提出了生态景观的概念,生景观设计是具有必要性的。首先,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生态已经成为主流文化,所以就要求我们的景观行业也贯彻生态的思想和文化。在人类的居住环境当中不能缺少相应的景观设计,而在景观的建造于改造当中已经消耗了太多的资源,而且现在还在继续消耗着更多的资源,所以在我们的景观设计就要尽量的减小不必要的消耗。而最近几年由于景观设计技巧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巧妙构造方法,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实施了生态理念的景观设计,这样就能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资源和环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就是现今我们景观设计行业的现状也使得提出生态景观设计成为必然。因为,现在生态文化的提倡,使得人们也逐渐把是够符合生态理念作为评价景观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1],所以,我们的景观设计师在景观的设计中要对于景观的生态理念给予充分的重视。现在在我们现在的景观设计行业中,生态景观的理念成为重中之重,是我们的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某一处景观的时候所必须想到,必须贯穿在景观的构造中的一种理念。

2.生态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

每一种技术生产活动都有其自身的规范和原则,我们要成功的完成一项工作,就要完全遵守与这项工作相关的原则。在生态景观的设计中我们的专家以及有经验者也规定了一些严格的原则,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可以更好的进行生态景观的设计工作。

2.1保持设计的整体性

在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时,我们的设计人员所要考虑 问题是全面的,而不只是景观本身。因为,如果我们要做出真真正正的生态环境,那么在做某一处的景观设计时也就免不了要把周围的生态环境都考虑进去,只有与周围环境完美结合,不破换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才会是真正的生态景观环境。因此,我们的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周围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2]。将各种因素进行权衡比较,最终制定的设计方案应该不破坏这一地区的整体环境,然后将所设计的景观协调的加入到这个环境当中去。

2.2保持景观设计中的节能与环保

节能和环保正是生态理念的两个重要的方面,所以节能和环保的原则在生态景观的设计中是最为重要的。这个原则基本上有三个含义:一是降低景观对物质与能量的消耗。我们应该尽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智能景观体系,降低景观构造所消耗的物质资料。这样就节约了一部分的资源。而且,我们的设计人员还应根据景观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合理利用阳光,风能、雨水、地热等自然能源。这些自然资源的利用是节约地球能源的最有效方法。这个方法实际上是一举两得,不仅使我们节约一部分能源,而且还避免了由能源利用后的废弃物排放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有效的保护了我们的环境。

2.3保持设计风格的灵活性和多适应性

这个原则的基本意思就是我们所设计的景观应该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即在外形和结构上应该尽量适应多种环境,这样避免产生在周围的社会和人文环境变迁后景观无法适应周围环境的现象。其实这个原则也是要使生态景观更加的节能、环保。景观尽可能多的适应周围环境,则进行改造和翻修的次数就会很少,这样建成的景观就可以使用很多年,这其实是节能环保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3.生态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工作

3.1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完成生态景观的设计,营造生态自然风光,当然应该尽量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太多人为的施工和改造,不止会破坏自然的生态环境,最主要的是会耗费不必要的物质资源,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这绝对不符合我们生态景观的设计要求。

3.2保护现有的植被条件

以往在景观的施工建造过程之中,总是会先按照人类自己的思路设计景观施工的图纸,然后在开始施工的时候,会先把现场对施工具有阻碍的大型植被都砍掉,自己去再去进行绿化设计。这样不但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会严重破坏我们的自然植被。其实已经破坏了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很难做到人为的恢复的,这种植被的破坏是对我们自然环境的一种很大的伤害[3],所以我们在进行生态景观的设计工作时,一定要事先就考虑到施工现场的植被状况,然后再根据植被的情况进行景观的设计。

3.3合理设计水体

我们在设计生态景观的时候,要合理设计景观中的水体环境。而且设计完成后的水体要尽量减少对环境原有自然排水的干扰,努力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具体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措施:一是保护场地内湿地和水体,尽量维护其蓄水能力,改变遇水即填的简单设计方法;二是采取措施留住雨水,进行直接渗透和贮留渗透设计;三是尽可能保护场地中可渗透性土壤。

结语

生态文化现今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文化,生态景观也是我们的景观行业中所倡导的景观形式。国内外的很多相关工作人员都在积极的研究生态景观的设计方法,即如何使景观设计更加符合生态自然的规律和提点,并且使施工过程更加的节能,使景观的建造过程不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我们的国家虽然也很在积极倡导生态景观,但是相关的技法还不是很成熟。因此,我们依然应该致力于生态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努力构建协调的生态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篇2

二、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分析

(一)关于节约自然资源的原则

既然,我们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我们就要从资源保护上来进行深化。这里氛围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是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程度;第二是要进一步完能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在实际景区规划设计中用自然林地来取代人工草坪的设置,用当地的乡土草种来替换外来的草种。同时,还要进一步减少人工化肥的使用,多使用天然的化肥。按照这样的设计原则,就能在实际发展中达到保护资源和减少损耗的目的。

(二)关于完善景区的生态系统的原则

要知道,一个景区的发展不开景区的自我调节系统。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动态应变机制,是自然界维持天然平衡的最基本理念。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人员能充分利用景区的自我调节系统来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吧,水塘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身可以和周围的生物构建一个关系复杂的生态群落,在这个系统里每个生物能都各取所需并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设计师在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也就是自然互利共生的基本机制。

(三)关于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的原则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旅游景区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保留的一方净土,它承担着我国人民与自然环境相互平衡互利的历史重任,不仅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适合我们生活的生态群落,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为我们的生活净化了污染。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所在。

三、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一)新时期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绿化设计的思路分析

1、要注重科技原理与艺术表达相结合设计模式。我们所要进行设计的观光农业园应当具有两个具体的作用:一是科技应用问题;二是美学与艺术作用问题。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技术是首位的原理,艺术处理的需求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所以说,我们要注重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双重作用。据格子里来说吧,在进行高科技农业展示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示范区内的只能温室技术而后我们可以在符合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对温室的造型和材料进行甄选。

2、要注重主观造景的功能性设计。观光农业园旅游景区不同于一般的景区设计,首先我们对园内的景观的功能性设计考虑完毕之后才是附加的造景。就像是在我们实际进行植物栽培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功能和实用功能,其次才是对其造景功能的实际应用。

3、要注重合理布局和时空变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旅游农业的本质在于农业,所以说,我们在实际规划设计当中要注意景观设计和规划要带有科学性和序列性。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在观光农业区种植农作物的时候要按照地理物质和地势以及地貌等不同特征来进行具体设计。充分考虑到每种农作物的生长期和生长特点,并且要注重在设计上美观,形成错落有致的景区风貌。

4、要注重参与过程的视觉愉悦感受。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观光农业园区在视觉欣赏艺术上要给人带来愉悦的效果;二是让游客有动态的参与过程。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对园区内的静态效果和动态景象进行系统化构建,比如说机械操作,或者是游人自己采摘等活动都可以进行人工性的设计。我们可以想象到,一片绿油油的野菜地里,游客既可以远距离欣赏又可以深入其中挖掘野菜,这是多年令人愉悦一件事。

(二)观光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的主要手法

1、创造性规划手法。创造性规划手法是是对构成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的各类元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使无机的、有机的、文化的各视觉事物布局合理,分布适宜,并达均衡与和谐。这种手法在规划展示现代化设施农业景观的观光生态农业园区中运用较多。

2、利用性规划手法。利用性规划手法是指利用观光农业园区域内及周围已有的自然园景,如农田、山丘、河流、湖泊、植被、林木等原有现状,在尽量不破坏原基地植被及地形的前提下,谨慎地选址和设计以免开发建设损害自然风景,在形式上表现自然。

3、乡土化规划手法。乡土化规划手法是指运用乡土植被、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农业文化等以展现地方景观特色的景观要素,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通俗地说,就是要体现农业、农村、农民、农家的氛围和特点。

4、模仿性规划手法。模仿性规划手法是在进行观光农业园区内景点的景观形象设计时,可参照或模仿自然界一些天然动植物的造型。例如:采用苹果造型的门区,青菜造型的雕塑,玉兰造型的园灯,昆虫造型的温室,绵羊造型的商场等,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景观造型,给人带来既新奇又好玩的与众不不同的心理感受。

篇3

时代在飞速发展,我国的小城镇也在逐步进入新的时期。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伴随着其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人们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文明的同时,也在困扰于与自然环境的逐渐疏离。钢筋混凝土建筑正在日益使人们的精神感到越发的困惑、压抑和拘束。为了摆脱这种困扰,人们越来越向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于是,小城镇的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愈加显现出来。所谓生态景观设计,指把景观设计延伸到生态的层次。广而言之,所有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并尽可能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可以称为生态设计。小城镇的自然生态景观主要是指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获得自身发展,以实现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与现代社会的动态发展保持统一。在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时,有一条原则很重要,那就是对场地的尊重。最好的生态设计就像是在原来场地的基础上所形成,景观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本身就是场地原有机理的一种延续,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这是因为生态景观总是要在一定场地基础上开展进行,因此,在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时更是非常注重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的密切联系,往往因地制宜,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景观设计具有三个典型特点,即尊重自然条件、维护大地景观格局、营造绿洲景观,再造自然。归纳上文所言可知,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正是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实现一种和谐的生态观和自然观的最终建立。

(二)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的作用

在小城镇建设中,推进生态景观设计,对于小城镇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也是小城镇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小城镇建设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有利于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小城镇的生态景观设计规划中,以人为本是其设计的基础和原则。优秀的生态景观设计往往正体现了城市、乡村与小城镇三者的有机结合。在三者之间寻求一种最佳的协调,使理想化的“田园城镇”得以实现。这个目标实现以后,必将会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的学习及生活空间,创造了积极健康的娱乐环境,满足了城镇居民的精神需求,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第二,突出了城镇地貌环境的独特韵味。设计师在进行小城镇自然景观的规划时,必定先分析其资源特点,在此基础上确定景观类型。在原有资源中,总是有一些历史遗留景观。对于这些,在设计时,不但要考虑到其同自然环境良好的协调,还会强化其原有气脉,以使生态效应得到更加良好科学的营造。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实现了对当地独特的民族、历史、宗教等文化品质的保存以及强化之外,小城镇独具韵味的文化特色更是得到了丰富的展露。

二、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的策略

如今,在小城镇的建设中,毋庸置疑,景观设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景观的设计中,脱离城镇实际规模、自然条件等误区频频出现。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尽量地避免这些误区的出现,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以当地发展为基础,维护自然肌理大格局。

我国的很多小城镇依山傍水,这样的格局对于城镇的生态设计来说,就犹如要照顾到果实与树木的关系。在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中,要刻意地维护大地肌体与山水格局之间的完整性与持续性,同时,一定要竭力维持整体格调,保证生态体系的正常发展。比如面对起伏转折的地形,填土挖方就要尽量避免。如果非得在这样的地形营造自然景观,首先要保持原貌,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辅以人工手法。举例而言,可利用在高坡上人造挺拔的树木产生视线焦点;为了形成合理的谷底,也可以在洼地种植草坪或者低矮花卉。如果遇到山崖或者坡、石等物的阻隔,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物品的自然特性,穿插叠加,错落有致,从而造就一种良好的递进关系。总之,要在加强风貌特征的同时使自然环境实现诗意盎然且节奏明快的自然环境。

(二)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元素。

在对小城镇的生态景观规划中,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景观。人们常以山水寄托情感,小城镇中或山城相依,或依山筑城,在设计过程中,更要充分照顾到山水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统一。“你中有我,相偎相依”的格局是在营造小城镇的景观形象时应该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为了实现这种境界,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山与建筑间的空间关系。也可利用高差变化形成特色景观。比如在对城镇中水的利用时,不妨利用水的舒畅、婉约和开阔的感觉,加以充分利用。利用水这类自然条件塑造城镇形象,显示现代城镇的面貌。举例来说,水景在生态景观设计中经常被利用到,在利用水体借景或者造景时,水体同小城镇之间所成的关系就需要慎重考虑。比如水面大小往往决定着建筑的尺度,当然,反之亦然。总之,各地区的自然景观风格迥异,小城镇在生态景观设计中也应因地制宜地利用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自然生态元素,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

(三)适当进行人工美化。

在进行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时,要积极地传承城镇的历史文化。在城镇的肌理与骨架中,城镇发展和变迁的轨迹总会有所保留和体现,此类文化也积淀成为城镇的特色。一方面要注意传承这些特色文化,一方面也要进行适当地人工美化。为了实现特色文化和人工美化的和谐统一,在设计时,为了实现将自然背景与人工建筑统一成为一个整体的目标,就需要营造园林绿地,为城镇的整体景观建设增添灵气与秀气。其次,与大城市比起来,小城镇的交通流量与人口相对较少,所以,小城镇的城市广场就没有必要过多修建。再次,要延续城镇的历史遗迹和建筑风格。不同的地域,造就了有差异整体美观的城镇群体秩序。

篇4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如何在小区的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的理念,把居住区园林景观纳入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范畴,在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引导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方向和推广景观生态学的理念,让人们所生存的环境更加生态和自然,本文将具体以杭州东方润园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该小区的设计理念、生态应用对居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初步的探讨。

1项目背景和地理位置

东方润园位于紧邻钱江新城CBD核心区的沿江黄金地段,东北临钱潮路,东南面临开阔的钱塘江,西南临庆春东路,西北临新塘河,近享杭州钱江新城CBD繁华城市配套。

2定位及总体构思

定位:尊重原有的场所特征,以景观生态学的理念为设计基础,以“创造现代新城市高端住宅小区”为核心目标,以自然、休闲、安静的自然景观为特色,将“建筑的空间艺术与景观的自然生态有机结合,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手法,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重现江南园林“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3设计原则

3.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选择植物品种

生态平衡时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义是指处于顶级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的主体结构,也是生态园林发挥其作用的基础,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的品种、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乔灌草的分布和合理划分植物空间结构、合理布置植物群落的林冠线与林缘线,就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态园林”。

3.2遵从“生态位”原则,合理进行植物设计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东方润园的植物景观构建中,充分考虑植物品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植物种类,避免植物后期生长不适应的情况,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优美、自然、生态的景观环境。

3.3以乡土植物、生存状态稳定的植物群落为主,形成多种植物混交、种类丰富的结构层次

每个地区的植物种类因长期进化生存已经很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这些乡土植物品种。在东方润园的设计中突出与当地相适应的生态园林景观,形成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植物景观,本着“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地率,体现自然生态,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与建筑高度相衬托,以茂密的灌木分隔形成多个绿化空间,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3.4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合理布置时空结构

互惠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互惠共生的原则要求与以物种多样性为基础,构成各种合理的群落结构和不同的群落外貌,突出体现生态园林的形态特征。其中,时间结构要求各种植物特殊发育节律有关的时间成层现象;空间结构指乔灌草相结合,在群落的垂直方向上形成植株高矮不同、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增加视觉美学效果。

3.5遵循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原则

3.5.1人与绿色环境的和谐

生态美的核心是和谐——物种种间的和谐、生物与生镜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既要满足各类人群活动对园林空间的可及性、利用率,又要考虑绿色环境的自我维护能力,使人们都愿意进入景观绿化空间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又能与绿色环境和谐共处。

3.5.2人工设施与绿色环境的和谐

建筑、景观家具、小品等人工设施也是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态园林营造中力求使这些人工设施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在完善园林空间的功能属性的同时,使小区的绿色环境满足人们对自然的心里需求。

3.5.3人与人的和谐

以“人与人的交流”为空间组织的核心,根据住户的行为规律和居住区的功能特点进行规划布局,在空间布局上合理规划最大限度的发挥环境绿地的生态景观作用;以围而不合的庭院式规划分隔出富于领域感、归属感的庭院花园和中央核心景观区,实现人与景、人与人的融洽相处。

4总体景观布局

小区的道路体系是其骨架系统,东方润园内部的道路结合消防通道的布置以曲线环形道路为主干、结合小区主环道就构成了小区的整个交通流向系统,通过自然弯曲的主路体现出回归自然的感受,注重体现自然的韵味。同时结合杭州的气候条件、小区所处的地理位置采用错落的建筑空间排列手法使七幢建筑和莲花形会所以点式分布于区域范围内,形成南北通透的绿色空间走廊。

5功能分区

小区的主要入口设在庆春东路一侧及钱潮路一侧,而小区临新塘河一侧通过人行天桥与富春路连接,三个出入口与小区的主环道共同构成了小区与外部联系的空间环境,南北走向的水系将社区的不同空间相互串通。

6分区详细设计

6.1入口区景观

入口景观区分为人行出入口和车行出入口景观,通过入口形成园区入口组团入口大堂门厅入户门独有的四重渐进空间感,在设计之初我们就想创造一种意境:住户穿越CBD核心的繁华,抛开成功和享乐的诱惑,创造门外是世界,门里是生活,放下身份,拾起自然。

6.2中央景观核心区

中央景观核心区以跌水瀑布为核心、以自北向南贯穿整个小区的水系和园区道路为主线,在水系的周围从北至南依次布置着瀑布景观区、休闲草坪区、儿童游乐区、亲水平台等景观节点形成明显的景观系列,中心园林中在错落有致的乔木下、在潺潺的水景边、在娇艳的花丛前、润泽于流水的心情……

跌水瀑布作为水系的起点,通过一系列中国式的跌水景观、各种类型的水景创造出不同的景观层次及观赏趣味。清澈的带状水系自瀑布在小区中蜿蜒起伏,穿过绿茵、潜伏在错落树木阴影的掩映中,以空间流动的走势变化时大时小、时宽时窄、有收有放,在溪流的岸边结合木平台、景石、室外家具和植物的四季变化营造的小空间都令园林景观形成不同的景象也为小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看着满眼的绿色、听着悦耳的水声,同时享受着惬意的生活。晚上在精心配置的灯光效果中园林景观又将带给住户另一番感受。

6.3宅间庭院景观

东方润园在庭院设计中也以整体规划的思路设计庭院,使得庭院间的景观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并通过景观视线通廊与中心景观自然交融。在设计中尽量让百米高层建筑与周围的景观的协调,在景观设计中强调整体性和连贯性,巧妙利用地势的高差及楼间间距较大的优势造景,成为整个住区的视觉核心,五六十年的原生银杏、香樟荡涤归家心情,各色花树草木点缀坡景绿地,演绎四时风情。庭院景观营造的目的不仅仅是增加小区中的绿意,它体现的意义在于让人品味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悠闲。

7植物设计的特点

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与建筑风格的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整体上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考虑到整体园区的氛围,植物造景充分符合杭州的季节特点,您在园区中可以享受到:春天的玉兰、樱花、海棠等争春带来的满园春色;夏季的木槿、紫薇、杜鹃等丰富的植物,繁花似锦;秋天可以观赏有着活化石美誉的银杏、桂花、红叶石楠等;冬季观赏腊梅、茶梅等的经风傲霜。真正使社区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8结语

居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不能把规划、建筑、景观和室内设计分割开来、各自为政,而应该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同步参与、同步进行;尊重地块的场所特征,注重从地形地貌、植物配置的多样性、特色绿化应用、多层次多空间植物群落的合理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良性的居住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5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住宅产业也得到了发展,新的生活理念使人们对居住环境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成为风景中的焦点居住小区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其环境设计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生态居住小区应各遵循总体布局、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绿化生活以及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可持续发展。

1.高层景观设计原则

1.1 人与自然相协调

要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

1.2 注重人性化

一切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应该在开发商商业运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整体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人的尺度,人的活动为出发点,追求一种优雅、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

1.3 体现生态化

生态居住区是指在居住区的建设中,通过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基区面积。生态居住区的目的,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居住社区的设计和规划之中,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总体设计

2.1高层建筑高视点的要求

在现在的高层住宅建筑生态环境的设计中,首先应当避免将住宅建立在不适合的建设场所,减少由于区域选址不当而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鼓励改良和开发各种废弃土地,维护用地及其周围自然环境的合理有效的发展。在现在的生态景观设计中我们要考虑到人们高视点的要求。现在住宅的居民楼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人们在生活中对居住景观和居住的生态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在小区的生态生态设计中主要要体现景观的宜人和美观,设计师在小区绿化造景之时,要充分的考虑楼等的高度和俯视的感觉,对色彩和模块要严格的控制和分析,确保在设计中能够合理有效的对各种不同色彩和不同形状的植物类型进行搭配。

2.2住宅绿色空间环境

作为空间资源充分利用的住宅小区一般都分为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两种,在生态环境体系的设计中要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综合分析,在生态功能的设计中更是不同于公园和其他的人文环境设计因素,要注重功效和美学,考虑了时间与空间、文化与经济等双重层面的内容。它是以自然为主轴,强调情感与文化品位取向的生态人居环境。在景观效果实现上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充满大自然情趣的生活游憩空间,充分考虑住户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以及居民体育健身等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使环境的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标识功能并重。

3.景观连廊,连接错层建筑

3.1连廊连接方式

刚性连接是连廊与塔楼的连接方式中连接作用最强的一种。它加强了连廊与塔楼之间以及不同塔楼之间的联系,增强了连廊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这是它最大的优点。

现有的大多数的工程中,连廊与塔楼之间也都是采用的刚性连接。采用刚性连接的连廊不仅要承受自身的恒载、活载,更主要的是协调不同的塔楼在水平、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不均匀变形。这时,连廊与塔楼连接处的节点受力复杂,会产生较大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并且上、下弦杆的轴力和弯矩还会构成很大的整体弯矩、剪力。这就要求连廊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这样才更适合采用刚性连接。

3.2错层建筑

指一套住宅内的各种功能用房在不同的平面上,用30-60cm的高差进行空间隔断,层次分明,立体性强,但未分成两层,适合大面积住宅。平面规则的剪力墙结构,当纵横墙体能直接传递各错层楼面的楼层剪力。错层式住宅主要指的是房内的客厅、卧室、厨房等处于几个高度不同的平面上,各个空 间是用几级台阶联系在一起的。成为风景中的焦点

4.多层次空间

4.1构成的空间界面对空间轮廓的丰富作用

作为多层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临界面,空问界面自然地成为人们的视野屏障。在不同方式下,不同空间界面可以围合成效果迥异的空间轮廓,产生区别很大的视觉艺术效果。如果我们将两种以上的间界面各自相应地加以组合,则会产生令人惊奇的空间轮廓,会强化人们对视觉空间的异样感受。综合考虑其他各种因素,如通风、采光、照明、声学等,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轮廓。此外,采用界面还要充分地考虑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环境,产生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的效果,实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设计目标。总之,通过空问界面限定空问进而创造出丰富的空间轮廓是当前多层建筑视觉空间艺术创造的一个重要方向

4.2多层建筑空间利用结构框架创造开放空间

在现代建筑艺术的创作中,结构技术和新结构形式的运用提供极大的便利,建筑师可以充分地去考虑人们在视觉活动和观赏活动中时,为空间艺术处理和营造提供了各种新的可能。为了实现建筑物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相再:融合、相互渗透,在规整结构布置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放部分空间界面也是现代建筑视觉空间创造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利用特有的结构体系和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师在多层建筑的不同部位创造出半开放甚至是开放的空问。

5.复合空间,立体园林

人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对于景观空间的知觉认识虽以各种感觉印象为基础,但已远远超过感觉印象简单相加的总和。复合空间,可以强调空间所处的地域性和方向性。复合空间实际上是指景观构成中与人的活动相适应,从无中心向有中心发展,从多中心向单一中心汇集的转换过程。由于人与空间环境建立了一定的因果关系,空间环境也就因此变成了一个属于人的环境。

景观构成中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巧妙地注入这种元素符号,增强景观构成空间的感染力,在小的中心化区域景观构成中,只有灯光与人时就形成了环境的中心,围绕这一中心的边界就变为模糊的而在它旁边增加一个园林,由于灯光的照射所产生的投影边界就会使这个场所的边界勾画得更大一些,中心空间也因为增加了园林而强化。而景观构成中的虚形态首先又会涉及到场所与活动,没有空间场所,人就不能活动,无人活动的场所,也就无所谓视觉形态。

6.地库顶板设计

6.1存在问题

第一,设计阶段未曾充分考虑荷载因素,导致过分追求美观而不切实际,在施工前期再更正再设计,破坏了原先的整体谪寸交殳果。第二,施工阶段未曾考虑荷载因素,导致在市政景观施工过程中,出现由于吊装,振动压路机碾压等情况导致车库项板出现裂痕渗水等质量事故,更严重的会导致安全事故。第三,在完工后,未考虑荷载因素,频繁使用超过设计要求重量的车辆进出小区,导致道路超负荷运行,影响了使用寿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2地库顶板设计

目前来说,车库顶板的荷载主要包括,一些恒荷载和活荷载。恒荷载主要为:回填土所产生的土压力、车库顶板永久性建筑物、景观小品、市政道路结构自重。活荷载主要为:车辆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其他由运输工具运输各类物品产生的荷载等等。针对景观设计,根据面积越大相同物件所产生的荷载越低的原则,可以多考虑面,少考虑支点支柱。此外,针对重点部位必须进行测算。

7.结束语

高层小区的景观设计,在布局上要力求开放的空间格局,有意识的创造出丰富的景观布局。增大绿地面积并且还要包含地域特色,根据小区的建筑风格设计出主题景观,使整个小区景观系统形成开放式格局。

参考文献:

[1]白德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6

一、关于城市生态景观的概念及涵义

景观是指地表空间的景色、景物或风景。而我们中国的景观常常与园林联系在一起,当今的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及涵义已极为扩展,不在局限于简单的“造园”或“造景”,而是一项与城市设计相结合的致力于改善和创造城市生态景观的系统工程。

城市景观是在自然要素基础上叠加了人类活动的因素,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综合体现。城市生态景观内涵丰富,形态多样,有人们普遍认识的视觉生态景观,即物质性的景观,也有包括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性的景观,它是城市给予人们的综合印象和感知。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内日益受到重视。

二、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目标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主要是为加强城市生态景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美观度,促进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是为了维护城市景观的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这既是生态目标,又是社会目标。

2. 舒适。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要能充分将技术和自然融于一体的,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满足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的需求,愉悦身心,通过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来提高市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这是生态目标。

3.安全。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要考虑能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生态景观场所应能在重大灾害(如地震、火灾中)中作为居民疏散和避难的场所,确保广大市民生命安全。城市生态景观还要具有一定的容纳、吸收和分解城市各种固、液、气态污染物的功能,保障城市的生态安全,这是社会目标。

4.便利。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要考虑居民在居住区或居住小区范围内,步行可方便到达景观地点,游憩不用乘公交车,确保城市生活、游憩的方便。这是社会目标。

三、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任何景观设计都要体现对人的关怀,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来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一个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它满足人类户外活动的需要的程度以及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程度。

2.生态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建设的不断扩展,使得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景观退化,滋生城市病。景观规划设计对象不再局限于一定的人群,应上升到景观生态学层次上,这为解决日益尖锐的城市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在城市景观规划中要遵循生态的原则,注重环境容量,保护环境敏感区,加强对自然景观的保护,促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增加绿化空间。

3.尊重历史、地域、文脉的原则。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应结合城市的历史性和地域性,突出自身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特色,切不可对其他城市的景观设计照搬照抄,应保持自己的城市风格,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基础。

4.整体性原则。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要要符合城市的基调和整体风格,体现城市形象和个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特征,城市中各景观元都拥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市民也有共同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所以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既要确保城市景观的整体性,又要保证各景观元的丰富多彩,做到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有变化。

5.多样性原则。设计时应针对城市景观中自然生态系统少的特点,增加景观的自然成分,但要注意避免绿地建设中物种单调、结构简单的状况,保持物种多样性。

6.结合自然的原则。景观设计应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特征,促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7.系统性原则。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时要用系统的观点从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在以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为基础的情况下,加强与城市水环境、市容卫生、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制定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

四、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内容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规划设计廊道、斑块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组合和空间分布情况,使景观不仅具有一定美学价值,而且符合生态学原理。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城市景观设计、生态绿地空间规划设计和景观敏感区的保护规划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是景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充分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城市景观生态问题。

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要考虑城市风貌与建筑景观的总体规划布局,创造优美的城市生态景观,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要适应城市自然条件,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特征和自然斑块,并加强景观设计与这些元素的联系。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城市的地形地貌,保留场地的起伏或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堆土成山,积水成池,形成局部的自然生态景观。在建筑群体景观上,尤其是商业建筑追求标新立异,建筑间的不同形态丰富了视觉环境,营造了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景观设计还应结合城市规划,加强对主要特殊点、主要道路和街道、中心广场和步行林荫道等处的景观控制,使建筑物的轮廓、色彩和绿化、小品等要素更符合审美和生态的原则。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些都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加强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能有效缓解各种城市生态问题,并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的休闲和娱乐场所,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而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篇7

生态景观设计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意味着设计的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有助于改善人类及生态系统的健康。所以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的力量,做最少的设计这种生态原理的理念就是生态景观设计的核心本质。在当今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要兼顾的大前提下,这种设计不仅能体现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旋律及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更能充分显示人与自然的合作与互惠的关系。

旅游景区中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

1. 节约自然资源

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可以持续发展,我们就毋庸置疑的要大力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能源的有效利用。比如就地利用一些自然林地代替人工草坪,用乡土草种取代外来草种,减少或不用化肥和除草剂这样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的景区生态景观设计,不仅达到了合理配置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大大节省了能源消耗,促进生态环境自我调节。

2. 完善景区的生态系统

自我调节系统是自然界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能动性的应变机制,其自身可以调节以维持稳定平衡。要将生态景观设计做到真正融入自然就必须利用其能动性做文章。例如,一个水塘没有外界干扰,其自身就会衍生出各种生物,昆虫、水藻、杂草等具有复杂关系的一个丰富的水生生态生物群落,如若能够有机利用自然界这一特点,那么设计必定会让人类在享受愉悦景观的时候真正的体会到自然的瑰丽与神奇,充分彰显已与自然的互利共生关系。

3. 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

如今社会城市化的步伐原来越快,旅游景区里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区作为环境保护的最后一方净土,承担着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平衡和净化污染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具有职业到素养的生态景观设计师有责任将其作为重要的保护对象,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高效健康的运作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为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

成都府南河污染治理工作的生态化景观设计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典范。其作为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集水环境、水净化、水教育于一体的活水公园在成都建立。其整体呈鱼形象征着鱼水难分的生命寓言,人工的将其与周边生态相联结,给市民们展示了污水净化的自然过程,警示人们关注水环境的现状并加以保护。

1. 外型设计因地制宜

这座活水公园采用鱼形的整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地形来设计的,其处于人口密集,河岸狭窄,河岸离护河通道的距离很近,然而鱼形这一设计很好的将其有机的荣辱到了整个生态环境。

2. 构思突出地域文化

“因水而兴,也因水而亡”,是成都这座城市与水的密切联系的真实写照,活水公园体现出了这种亲水的关系,整体的鱼型设计突显出了鱼与水之间的联系,隐喻了成都人与水的依存关系。

3. 建设、管理过程中强调公众参与

对府南河整治的提出缘起龙江路小学的同学给市长的一封要求救救母亲河的公开信,在公园的修建、管理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听取公众的意见,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系列的举措,对于一个公园长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是非常有利的。

4. 维护生物多样性

该公园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由6个植物塘、12植物床组成,其中包括浮萍、凤眼莲、荷花、芦苇、香蒲、茭白、伞草、菖蒲等多种植物,十分具有景观价值。府南河的部分喝水穿过公园依次流经厌氧池、流水雕塑、植物塘床、养鱼塘的净化系统,最终再次清澈的河水重新注入府南河。尽管每天净化的水量有限,但该主题公园很完善的演示了污水的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等污水净化过程。

篇8

生态景观设计的“真”:对人的尊重

“以人为本”追求人性化的彰显,而尊重是体现生态景观人本思想的重要元素。生态景观在设计之初都要明确目标,有针对性的为服务群体设计出人们心里需求的、精神上愉悦享受的生态景观。例如,在住宅区的生态景观设计时,需要在了解住宅区特性的基础上,与住户真诚沟通,以便于在设计中尊重住户的心里医院及需求,以尊重的态度塑造人们心中所需、所想的生态景观。同时,生态景观设计的“真”,容易促使人与景观的共鸣,让人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特别是人们在生态景观中体会到幸福归属感,那么,生态景观的尊重态度势必倾注了人们的情感、文化需求及地域特色,方可在浓烈的生态景观中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1. 以人为本的亲水设计 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充分挖掘水的内涵,无疑是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在亲水人本化的设计中,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及戏水等内涵的空间场所,形成多元化的水景观设计。在亲水空间的设计中,强调“动静水态”的完美结合:以动态水形成动态水景――水的动姿、色彩、声音营造趣味而活跃的生态活动空间;以静态的水形成静态水景――水的静谧、温馨营造出沉思的空间。这样,在生态景观设计中,景观空间融入了动感与活力,让现代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体验自然带来的乐趣与享受。

2.以人为本的景观小品设计 多彩的内容、五彩缤纷的颜色、美观大方的造型是景观小品的特性,并以此活跃景色、点缀环境、加深环境意境。在以人为本的景观小品设计中,需要把握以下两点:(1)景观小品作为重要的物资载体,其应有效的表达一定的地域文化,强化景观设计带给人们的归属感,人们深切感受到小品景观对自身生活及文化的贴近;(2)景观小品的形态空间要充分的反应社会的文化及观念的发展,在生态景观中对人们形成熏陶及教化的效果。其实,在生态景观设计中,良好的景观小品设计,是激发人们户外活动的重要因素,也是有效的提高城市中心绿地使用率的重要表现。也就是说,以人为本的景观小品设计,可以有效地创造出高质量的户外交流空间,以便于人们更加舒畅的感受大自然。

3. 以人为本的夜景照明设计 在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无论是公园还是住宅区,夜景照明设计都是重要的设计元素。在以人文本的夜景照明设计中,应该体现其带给人们的温暖感、安全感,以消除人们在黑夜中的“恐惧”。所以,在夜景照明设计中,体现人本理念,抓住人们的心理需求,强调人们心灵的一种归属感。在实际的设计中,不同的生态景观内容,其照明方式及艺术表现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绿地、道路、水景等景观内容,为体现出环境的视觉效果、事物的色彩、质感,需要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及照明方式。当然,在塑造景观内容美观效果的同时,照明设计应体现出黑夜中的温暖力量,让人们在黑夜中感受黑夜的魅力,没有恐惧与游荡,而更多地是带给人与自然在夜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4. 以人为本的道路设计 简洁而大方的能量表达,是人本设计理念的追求,在道路的人本化设计中体现明显。在步行路的设计中,设计者要针对人心向于走便捷的特性,可以有机地将硬质景观放入其中,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设计与人们的需求发生偏差。当然,在设计中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在践行规则的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在道路的行走上更多地是想获得足够的阳光,以避开严寒;而在炎热的夏天,人们更多地是想在行坐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阴凉。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在考虑其用途的同时,综合处理好各方面因素,以寻找最人性化的设计方法。这样,不仅强调生态景观与人的和谐相处,而且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景观设计的“美”:对人的引导

美是人们对世界的追求,是人们感受大自然纯净之美的心理诉求。在美好的环境中,人的心会为之动容,带给心灵无尽的涤荡。所以,在现代生态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应该体现景观设计对人的引导价值,在满足人们美的需求同时,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防止人们在欲望中的膨胀,让人们在纯净的自然美中回归人性之善。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激化,人的欲望、美的追求,在冲击中逐渐地消磨着环境的没、膨胀着人们的欲望。例如,在北京的某景点处,设计者就别有用心的将“二十四孝图”刻在景点的两边。镌刻的图画非常的精致,画面人物的动态、情境,都给游人带来较大的感动。在景点环境的配置上,为配合二十四孝图,景观设计呈现出温馨而贴近生活,以更好地烘托出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彰显生态景观的人性化引导。所以,人本理念下的生态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追求景观的美感、自然感,同时也应该强调人性价值的引导,这种潜移默化中的人本化引导,无疑是体现生态景观价值、和谐景观与人的重要表现。

“压力”似乎成为了现代人生活、工作的重要基调,而个性、舒适、环保又成为现代人的生活追求。所以,在生态景观设计中,体现自然美态的同时,充分体现引导的价值作用非常重要。我们知道,生态景观是人们休闲、观赏及体验自然的重要窗口,发挥好引导作用非常适宜。生态景观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景观元素,激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通过温馨而别致的景观设计,让繁忙的人们停下脚步,静静享受大自然,以更好地精神面貌迎接生活的挑战。总之,人本理念下的生态景观造景,其出发点不再是单纯的美态景观设计,而应该更多地强调生态景观的引导作用,让人们感知生活的美好,涤荡出人们纯洁的心灵。

生态景观设计的“善”:对人的关怀

生态景观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是人在现实需要中的本质表现。人是有感情的,在生态景观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无疑是彰显人本理念的重要因素。在人本理念下的景观设计中,“善”的集中体现是生态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人与环境的交流是体现生态景观对人关怀的重要方面。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了解,并在掌握人的心理的基础上,进行“善”的人本理念设计。

1. 多元化的生态景观设计,迎合不同群体的需求 生态景观面向于社会的不同群体,如何照顾好各群体的需求,是体现人本关怀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其对于生态景观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小孩,体现儿童的天性释放,关怀儿童的健康成长,其生态景观的设计元素更多的是彰显自然的活力与动感,以满足小孩对生态景观的需求;对于年轻人,时尚而落落大方的景观元素更能满足其需求,照顾到年轻人对于自然的个性化追求;而对于中老年而言,别致而归于传统的景观设计最能打动他们,集休闲、观赏为一体的生态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所以,在以人为本的生态景观设计中,强调设计的多元化,以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人群需求,照顾到不同群体的需求,以营造人们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2. 以社会生活需求为导向,在生态景观中关切社会问题 生态景观是一种“另类”的服务,以社会生活需求为导向的人本化设计,更能体现生态景观对人的关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加剧,如何在日益繁华而又疲惫的生活中,给予人们更多地关怀,是生态景观人本化设计的思考重点。在街道、广场及公园,都应给予人们更多地人本化服务。例如,亲子教育成为当前的热点,在生态景观设计中,建立一定的“亲子园”,在有着针对的景观设计中,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搭建桥梁,形成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

篇9

1引言

园林工程生态景观设计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生态系统具体由经济、自然及社会等多方面元素组合成人工形式的生态系统。如今城市发展当中,生态城市理念开始盛行,园林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当中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生态平衡及发展,要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因此,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为人们提供出优质的休闲服务区域,以此来尽可能的改善其城市整体环境水平,最终实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园林工程生态景观设计是往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项目类型。

2园林工程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当代城市化发展迅速,人们距离自然越来越元,在加上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直接促使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改善以及对往后生态环境的关心程度越来越弱,尽管有些人确实关系环境,但也无法做出有效的改变。因此,城市园林工程生态景观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当中,具体要求突显出其自然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城市居民们深切感受到自然所带来的美妙感受,这样才能自觉的参与其中,积极的关心和爱护自然,真正节制一些破坏自然的行为[1]。具体可以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始,从交通工具及方式选择、到装修材料的采购、再到食物的购买及垃圾的处理等,这些生活小细节都可实施改变,以此来实现尊重自然、突显自然的目标。

3资源节约型生态景观设计

主要是针对园林工程土地实施有效的规划、利用及管理,以此来促使其每处景观都能够切实有效的发挥出本身的潜力及特性。而从其常规的角度来分析,针对土地的改造应当越少越好,因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具体也是在实际的规划当中,充分有效的发挥出其原本自然地貌的特点,并据此加以利用和实施。国内有多处园林工程设计都是秉承资源节约的理念加以设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园林工程景观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并保护好水资源,因为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像一些湖岸、河流及湿地等,均直接形成动物自然食物资源及主要栖息地。同时水资源还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其景观范围当中的空气湿度及温度等,都可直接以水进行调节。而这种调节的效应,都应当借助合理规划用地、建筑与水体的布局等方面加以提升。因为在开发任何景观区域时,首先都应当注重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的保护工作。当然,也可直接借助植物配置来实现气候的控制效果,从而极大的缓解风暴气候产生。

4因地制宜型生态景观设计

因地制宜设计理念,要求设计人员应当对各地的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就比如园林地区的气候类型、建筑物的特点、区域内的民俗风情等,这些都属于园林工程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一般因地制宜并不需要大修大建,因此在经济成本上相对较为节俭,主要是能够就嗲的突显出设计方案的优越性[2]。同时还可巧妙的运用场地自然特征进行设计,像一些废弃材料、水文现状、道路交通情况以及人文地貌状况等等。另外,因地制宜还可有效的补救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及人文氛围。具体可充分借鉴前人经验来进行持续不断的开拓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因地制宜设计理念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及效果。同时在微观方面,将极大的提升对资源的利用率及高效性,这样才能真正促使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循环可持续发展,最终保障植物类型的多样性,实现与当地环境的融合,最终发挥出自然要素的生态作用,实现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5以生态效果为主的园林景观设计

通常园林在城市当中都属于人们休闲与娱乐的空间,特别是其在城市发展中,土地资源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园林工程建设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极为重要。人们可借助园林工程来实现接近自然的愿望,从而使人们产生远离大厦、喧嚣及城市空气污染的的情况,一般园林工程当中的景观都是由不同的土地单元组合而成,在实施设计工作的同时,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经济、没血及生态学方面的内容。然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园林工程景观设计工作必须要以生态效果为主,要坚持人的感受需求作为中心规划设计理念。具体要求园林工程的景观设计,应当保持和谐统一的特性,要求其真正具备相应的人性,必须要体现出生态文明的同时,还要保障园林工程多方面功能性,比如园林景观需通达、建筑成本需经济、生态环境需稳定、空间布局应合理、景观视觉要优美,景观之间保持疏密相间,景观植物要求多样化,尽可能避免单一情况产生[3]。

6景观设计需符合区域生态环境需求

园林工程景观应当具备宏达的背景以供欣赏,在充分强调其住宅形式的科学性同时,要求促使其生活应向人性化与智能化方向转变。而针对园林工程的周边选择,则可选择较为弱势的形式实施围合,或者也可直接选择半开放的形式。城市园林景观主要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因为人并不是自然主体,因此需充分尊重和重视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动性。而景观设计主要依着于自然,因此园林工程不可强势存在于自然,其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因此其无法直接代替自然本身。

7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生态景观设计并不是单纯针对自然环境实施艺术加工,其具体是实现园林景观、自然生态及人文价值相统一的过程。因此在针对园林工程景观生态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自然环境保护的前提,以此来充分实现对自然景观的艺术加工。最重要的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必须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清风.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技术应用的探讨[J].现代园艺,2017(5):105~106.

篇10

当今,“生态景观设计”、“自然美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所推崇。生态景观设计不仅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其同时反映了生态文化、地方性文化的特色。随着科学和景观学的进步,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新的景观格局的规范标准,但景观文化内涵将永远是我们设计的灵魂。因此,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生态景观设计最主要的挑战不仅是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而是要体现出生态文化概念,体现出当地的文化底蕴与美学价值。

一、生态景观中的美学价值

生态景观特指由地理景观(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生物景观(植被、动物、土壤和各类生态系统的组合)、经济景观(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产业过程)和人文景观组成的多维复合生态体。它不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观,还包括了无形的个体与整体、内部与外部、主观与客观间的系统耦合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生态设计只是停留在“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品质与美学的要求日益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审美观念逐步影响到周边生态环境的景观格局。Mozingo认为生态景观设计应与文化和美学相结合。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是当今生态景观标志性的特点。尤其是在都市化地区的生态景观,更应该强调生态,美学和文化领域之间的共存(Mozingo,1997)。生态景观中,美学的体现并不仅仅体现在景观的外在与表面,人们对自然的审美观点还来源于本身对美学的感知与理解力,文化背景和其对生活的体验(Eaton, 1989)。正如Mozingo在她的文章里提到的:“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体验,对生活与文化气息的感受和理解是判断景观质量的基础,生态与美学的融合将传递给人们生活的气息,审美的感受。”(Mozingo,1997)

因而,现代生态环境设计的领域将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圈、环境改善的范畴内,而需要与美学,审美共存。

二、生态景观中的文化价值与其重要性

在生态与美学融合的同时,生态景观是反映当地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城市和农村,人们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特色;热带地区与寒冷地区的不同的景观特色更让人一目了然,这即是景观体现出的不同的文化特色。在城市中,生态景观往往反映出设计师们的意图,形形的景观元素,例如模纹景观,植物景观标识等,其不仅仅体现一个城市、一个农村、一个风景区的特色,同时还包括了对市民与年轻一代的教育意义,给人们传递各式各样的文化信息。Lyle在她的文章里也提到:“自然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然与生态环境是人类文化的一面镜子,自然揭示了人类的想法与社会文化特征(Lyle, 1994)。”生态景观设计应在自然与人类文化中掌握平衡。因此,在处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采取合理和正确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生态景观设计中,不仅仅要体现“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生态美学”与“文化内涵”均是同等重要的,其体现了我们的社会文化与对美学的感知,它是我们社会形象的体现。景观形象的抄袭和仿效将让我们背离自己文化特色。我们要延续我们自己特有的生态景观形象,要继承与发扬已有的景观文化传统——从乡土文化到民俗民风,实现景观美学的提升与当地文化创新。在接下来的段落,我将以澳大利亚墨尔本——东部高速公路为例,阐述生态景观设计中美学与的文化的体现。

三、澳大利亚墨尔本——东部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设计

项目概况

墨尔本东部高速公路第三期 ——从Doncaster路至Springvale路,1997年建成。以Jackie Ross和Tract为首的设计师们在东部高速公路两侧设计了一个7公里长的生态公园(图片1),公园总面积约为400公顷。作为高速公路第三期扩建的一部分,设计师们在高速公路两侧设置了一系列不同高度,纹理,色彩的混凝土隔音墙。隔音墙将墨尔本东部高速公路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为高速公路段,外部为景观生态公园。生态公园包括5个湿地,超过17公里的自行车道,大大小小的景观节点与Koonung生态河道形成了东部高速公路两侧的绿色走廊(图片2)。此外,设计师利用内外景观对比与特色隔音墙打造的手法帮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保持警觉,提高驾驶乐趣,给驾驶员以公园散步的感觉。同时,根据当地风俗,景观植被特色,项目对两侧的生态公园进行了生态改造与修复工程。

当工程完成后, 高速公路两侧生态走廊的水渠与Koonung河道被重新修复。大大小小的湿地与河道相连,环境改造工程将Koonung河道内的污染物和沉积物引入湿地内的生物降解池进行分解与吸收(图片3)。生态补救方案同时还包含美学和社会的益处,设计师利用道路与河道开挖的土方在高速公路南侧创建了一个山谷公园,营造了很多沿途的风景与景观节点,提供给附近居民骑车上班的自行车道。生态公园内400万棵植物全部来自当地的树种(图片4)。鱼类与其他生物已逐渐回到生态公园中,经修复的河道与动植物群落重新建立起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2)墨尔本东部高速公路——隔音壁内侧的景观美学

篇11

生态景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景观是各种自然要素(植物、水体等)和人之间形成和谐统一,生态景观为这些要素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且进行保护。生态景观设计是建立高效、节能、健康、无废弃物和污染的舒适宜居环境,是确保生态平衡和人类居住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

1.2特征

生态景观的特征:1)和谐性。是人与自然统一体的各组成部分间,人与自然共生、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居住环境中,营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2)可持续性。生态景观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机能,产生较高的生态效率与社会效用,满足城市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3)经济高效。生态景观是合理配置资源,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强调人类与自然系统的整体协调的发展。

2高层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景观尺度混乱

高层住区建筑体量大,需要大尺度的景观来满足居民高视点的观景需求,高层住区景观设计片面追求超大尺度及图案化,忽略了下层住户的近人景观及居民亲近景观的需求,让人们对景观产生疏远感。

2.2景观布局模式缺乏

高层住区景观布局时采用多层住区景观设计方法,多层住区由于建筑低景观设计全部为近人景观,不符合高层住区高视点的景观需求;其次多层住区景观布局比较分散,多分布在每栋建筑的周围,整体性差,不适合高层住区相对集中整体性强的景观布局要求。

2.3违反生态景观原则

为了体现住区的高贵性,过分追求奢侈的景观环境不仅对环境资源造成浪费,且忽略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违反了景观设计的本意。

2.3.1绿地景观不足

高层住区建筑密度低及人口规模高,表面上绿地景观很多好像一个大花园,实则人均绿地面积不够;高层住区绿地景观多采用垂直绿化,减少了人们与绿化接触的机会其亲和性降低;高层住区为了解决停车问题多为地下停车库,在上面进行平台绿化处理削弱了绿化的生态效应。绿地景观在植物配置方面没有考虑到植物的季节性造成冬季树木枯萎凋零,失去绿化景观的设计本意;植物选择方面过分追求外来植物不考虑植物自身的生长适应能力,不仅造成浪费同时违反了生态景观的理念;植物种类稀少不能满足高层住区建筑体量大所带来的压迫感。

2.3.2水体景观浪费

据调查发现,住区内水体景观在水资源的选择上盲目开发新的水源,不利用原有的自然水体进行造景,造成生态资源的浪费;其次水体景观设计没有考虑气候特点造成冬季水体景观的闲置影响景观的观赏性。

2.3.3场所景观缺少

高层住区基于人口密度大,场所景观的设计可以缓解邻里交往、减少居民压抑感。反观现有的高层住区发现普遍缺少居民活动和交流的空间,造成邻里关系疏远;其次设计时放弃了私密性空间的过渡,人们在场所进行活动容易被人观察造成心里不稳定,忽视对居住者的多样化的关怀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3高层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本效应,环境设计要按照居住者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追求环境的多样性、舒适性,提倡居民参与意识,满足居民的不同需要。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真正内涵。

3.2地域性原则

小区景观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同时应尊重本土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3.3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要求居住区景观设计时既要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融合,又要对居住区原有的景观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使其满足生态性要求;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要求。

3.4独特性原则

高层住区由于建筑高度高,居民观赏景观的视点不同,为了满足俯瞰效果坚持进行整体设计,居民在高层往下俯瞰景观时,为了避免居民在俯视时视觉重心不稳产生混乱的视觉感受,要保持其视觉的均衡与稳定;高层住区景观与多低层住区存在一定区别,在设计时既要考虑近人景观同时又要考虑立体景观和空中景观,实现多元化的景观设计原则;高层住区景观设计要考虑居民与自然景观的亲近性,增加居民对环境的安全感;高层住区景观设计要尊重城市本土文化使其融入城市自然景观中。

4高层住区生态景观设计策略

4.1从环境景观方面

4.1.1景观尺度多元化

高层住区在景观尺度方面应考虑多元化的景观尺度。第一采用大尺度景观缓和高层住区建筑体量大给人的压迫感(如采用俯瞰图案效果或者比较突出的色块、铺装来缓和建筑体量,植物、小品的景观要素在尺度的选择上要与建筑体量相匹配来减弱建筑体量带给居民的压迫感);第二采用宜人景观尺度给人以亲切感指引居民观赏景观同时满足高层住区中的下层用户的观景需求,上层用户可以通过空中花园营造近人景观满足其观赏和交往的需要。

4.1.2景观布局独特性

高层住区基于其建筑体量的关系,景观布局不同于多低层具有一定独特性。高层住区建筑密度低、建筑间距大、采用地下停车场等因素使得高层住区地面空间得以完整,可以融入更多景观元素,因此高层住区景观布局模式应采用立体景观和集中景观的形式,可适当图案化。高层住区水平景观相对比较集中,空间边界相对模糊,通过局部景观的营造实现景观层次的丰富。高层住区立体景观借鉴公共建筑中庭、边庭、屋顶花园的设计手法,建筑师在设计时采用错层和出挑进行屋顶花园和平台绿化、架空层景观设计等景观的营造满足高层住区对景观的需求。立体景观布局为高层住区景观设计创造多层次视觉效果,使建筑与景观相结合提高住区的建筑品位,实现开发商的利益最大化。

4.2从生态景观角度

4.2.1绿地景观合理化

高层住区绿地景观不足,为了弥补这种不足,设计时从空间绿化系统和植物配置方面来增加绿地景观。高层住区为了满足绿化景观的需要,设计时考虑多方位、多层次的绿化组织使绿化景观呈现出空间效果,通常做法为:结合多层次地形变化增加绿化率,结合植物的高低进行搭配形成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的绿化层次满足高层住区不同楼层对景观的观赏;高层住区绿化除了水平空间绿化更多要考虑垂直绿化,垂直绿化要根据位置(屋顶花园、架空空间绿化)、建筑高度等解决人们与绿化的接触,增加亲和力。利用高层建筑底部空间进行绿化设计,不仅可以将景观引入室内同时弱化了建筑与景观界限,实现建筑与景观相融合增加绿化面积;利用高层建筑平台空间进行屋顶花园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住区绿化的覆盖率还可以满足高层住户的观景需要。植物配置要点:1)注重植物多样性,植物配置过程中利用植物自身的高度进行搭配使其形成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2)尊重植物季节变化,设计时利用植物品种之间的生态习性差异进行互补实现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观;3)首选本土植物,不仅提高植物成活率且调节生态环境能力高于外来植物,同时与本土人文相结合;4)避免住区内绿化景观重复,可以对局部景观进行人工处理体现住区自身的特色。

4.2.2水体景观生态性

从水体资源考虑尽量在自然水体上进行造景,同时采用中水回水(雨水、雪水等)系统解决景观用水,不仅环保且重复利用资源;从水景用材考虑尽量减少水泥、混凝土材料,采用绿地土层储存雨水可以保护周边原有生态系统;水景尽量采用水生植物同时投入鱼类等水生生物不仅可以净化水体同时使其形成一个可循环的生态链。安全性:水体景观在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危险,要考虑到老人及儿童的亲水愿望,要注重水景安全性设计,考虑水的深度、临水防护设施(设防护栏、安全警示牌等)。

4.2.3场所景观多元化

高层住区人口密集、场所空间有限,需要重视场所景观的设计且实行多元化原则。高层住区场所景观既要考虑在平面空间的层次性又要考虑竖向的立体层次来增加场所的多元化,满足居民的不同需要使居民参与其中感受景观带给人们的舒适性。场所景观设计时综合利用构筑物、绿化等对休憩场所进行遮挡,给居民一些私密空间减少人们心里不安定,增加安全感;充分利用架空层或者半地下空间等隐性空间进行场所布置,缓解大空间和大体量建筑带给人们的压迫感,又可以增加人们交往,满足精神需求;其次要考虑到住区内老年人、幼儿的需求,设置运动场所和游乐场所,设计时要考虑老年人使用及儿童户外活动特点,遵循就近、安全、隔噪等原则。

4.3从城市规划角度

居住区景观设计往往是作为建筑设计的附属而存在,导致景观环境过于零碎且与整体住区联系不紧密。在住区规划时要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同时考虑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一方面景观设计从建筑风格出发使景观环境与建筑相融合,另一方面建筑设计要配合景观设计的布局模式进行局部微调,达到居住区规划的完整性。

篇12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景观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小城镇也将进入新的时期。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人们在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文明的同时,逐渐与自然环境相疏离,城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使人们困扰,使人们的精神越发感到困惑、压抑和拘束,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更令人向往。所以,小城镇的自然生态景观设计也愈发的重要。

生态景观设计,是把景观设计延伸到生态的层次,把景观设计作为提高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改善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手段并且形成生态的景观效果。具有广泛的社会实践意义与学科影响,更重要的是这种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广泛性及它所形成的“生态景观”。生态景观设计尊重场地、因地制宜,更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风景园林师并不是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是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其实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象是没有经过设计一样的。它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就浑然天成一样,它本身就是场地原有机理的一种延续。所有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并尽可能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可以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也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并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和动物栖息地的环境质量,不破坏生态系统,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设计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它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尊重自然的机理。

一、从尊重自然条件开始

生态主义的设计思想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风景园,其主要原则是:自然是最好的园林设计老师。在19世纪,奥姆斯特德的生态思想使城市中心的林荫大道、大片绿地、洋溢人情味的大学校园和郊区以及国家公园体系应运而生。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产生的“斯德哥尔摩学派”的公园思想,是美学原则、生态原则和社会理想的统一。不过,这些设计思想观念,多是基于一种经验主义的生态观点之上的。

此外,生态学的原理也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以自然为师,认真研究自然的变化规律,更要顺应自然,以减少园林景观其维护管理成本。营建园林景观类型,要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也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需求,保护和合理利用好自然资源,以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因此荒地、废地、渗水、废墟、废物、再生、节能、野生植物的利用等等构成了园林景观设汁理念中的关键词汇。生态史的发展使我明白了,小城镇的自然生态景观设计,需从尊重自然开始。

二、 维护大地景观格局

小城镇是在自然环境当中建立起来的,相对于城市来说,人为的改造还是比较少的,自然因素保持的也较好,新鲜的空气、湖泊、森林、河流等构成了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保护小城镇的自然环境,开辟出森林带、果园带、绿化带、农作物带、风景保护带等,以便更好的维护和维持小城镇的自然生态环境,以维护其环境的质量来吸引一些都市中人来观光、休闲和旅游,来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而小城镇中的水体一般由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组成,就一般而言,小城镇中的自然水体较多些,也较有特色。湖泊、大海、河流甚至是水池、温泉等具有动态的水景都是很好的景观素材。用水体来创造出的景观设计较其他静态因素更为丰富和生动,特别是在一些小城镇的水体岸线,更是成为小城镇最有特色和最具人气的地方,它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开放性。小城镇的景观规划也离不开植物。生态功能是植物的第一功能,植物可以调节温度、湿度和空气,改善小城镇的气候环境,净化其空气,消除或降低其噪声和防风抗尘。植物被运用到景观造景中后,也给人们视觉上也带来了美感,不同植物的组合,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其花期的更替形成不同的景致。

三、营造绿洲景观,再造自然

景观设计的意义也是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和谐,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一种和谐的生态观和自然观。在小城镇的建设中,我们首先需满足这些需求,再来根据城市化及这些需求来营造绿洲景观,再造自然。

营造绿洲就需要加快绿化建设,提高绿化水平建设生态城镇,首先要树立绿化意识,打造“绿色大镇”。一、构筑生态屏障。大力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全面实施“三三四”工程[22]。重点对 “三区”(库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三沿”(沿公路、沿河道、沿城镇)、“四源”(钱塘江、瓯江、灵江、曹娥江源头),加强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作,严禁开山种粮,彻底消灭荒地、荒坡、荒山,力争在近几年内使大盘镇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一定程度。生态公益林建设要特别注重和经济林建设相结合,做到既有青山绿水,又有金山银山。二、主动引绿入城。村镇绿化要围绕“绿肺”、“绿楔”、“绿脉”等开展建设,创造清新、健康、优美的环境。在村镇规划中,要留足“城市客厅”建设空间,因村、因镇建设一个或几个集自然美、艺术美和建筑美为一体的文化公园、休闲长廊、市政广场,使城市空间环境亲近自然,以自然环境衬托城市空间。要重视楔形地带的绿化与美化,植草还绿,使绿水青山浑然一体,形成山水城市的整体韵味。集镇建设应以道路拉开城市骨架,每建一条道路形成一道生态景观,使之产生绿意无限、路伸绿远的意境,成为流动的景脉。三、建设绿色通道。主要是对河渠、堤坝、公路、铁路、沿线进行美化绿化,省道绿化带以5米以上规划,河渠、堤坝和县道绿化带分别按2米和3米以上规划。

四、建设生态型小城镇

小城镇自然生态景观是在人和自然系统整体协调和谐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人和自然的局部价值都不能大于人和自然统一体的整体价值。小城镇自然生态景观作为承载城镇社会文化的空间,在发展过程中营造和保存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一方面要保持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和动态发展的统一,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热潮中保存一种比较完整的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生活、文化个性及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小城镇自然生态景观建立的是一种“生态经济”模式,其经济发展是集约内涵式的,重视质量与综合效益,肯定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承认经济和环境都是重要的,体现社会平等与环境责任。小城镇自然生态景观主要依靠生态技术这一物质手段超越传统城市来实现自我发展。生态技术主张与其他生命物种相互依存,共同繁荣,对资源与能源进行可再生利用,仅投入少量的能量,仅有很少的污染或完全没有污染。

结语:

小城镇生态景观设计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成为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与城镇总体规划同时进行。全面展开:生态、绿色“的景观设计方略,强调小城镇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自我恢复,能量与物质的顺畅流动,从根本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环境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环境优美、规划合理的城镇。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