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5 14:22: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河长制履职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充分发挥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和联合执法体系优势,在县旅游市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分工明确,综合管理,执法为民”的工作要求,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一是结合《旅游法》实施后旅游市场的新变化、出现的新问题,根据我县实际,重点围绕涉旅安全、旅游客运、旅游环境、乡村旅游等方面加大日常监管和专项治理力度,制定并下发《2014年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确定整治重点,维护我县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建立健全《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和《旅游投诉应对处理应急工作机制》,对外公布统一投诉电话,坚持24小时值守,合理调配整合各类旅游投诉应对和处理资源,快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各类旅游投诉的处理工作,杜绝互相、推诿、拖延拒绝受理等现象,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三是制定《涉旅企业及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涉旅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以案释法,以曝光促整改,在涉旅行业中起到警示作用,优化整体旅游环境。
(二)细措施,重落实,确保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卓有成效
1、强化执法监管,加大旅游市场检查力度
着力解决旅游市场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根据我县实际,确定旅游市场价格秩序、导游和旅行社、旅游客运市场、旅游商品质量、旅游安全等内容为专项整治重点,制定了《县2014年旅游市场价格秩序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014年导游、旅行社专项治理实施方案》、《2014年零负团费专项治理方案》、《2014年客运市场专项整治方案》、《2014年旅游商品质量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和《2014年旅游市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和《2014年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分步实施。
(1)“零负团费”综合治理和旅行社及导游专项整治工作
我局今年将“零负团费”综合治理和旅行社、导游专项治理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按照“整体联动、属地管理、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严厉打击“黑社”、“黑导”,重点检查旅游团队运行情况和导游带团情况,旅行社使用团队电子行程单情况,采取集中专项治理和日常突击检查相结合,在乡峰场和映秀等主要景点设立检查点和在乡各副食品销售点循环突击检查的方式开展团队检查工作。今年共开展3次集中整治和10次突击检查,共检查旅游团队和导游1547人次,对58名带团相关手续填写不规范、未佩戴导游证的导游人员进行口头批评教育和5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对4名违法违规导游进行了1000-8000的行政处罚。
(2)旅游市场经营秩序专项整治
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加大对无照经营的查处和规范力度,进一步增强涉旅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流通环节食品、旅游商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监督商品经营者切实履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确保消费安全为整治重点。在整治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178人次,车辆41台次,共检查各类经营户2174户次,其别重点检查了食品经营户(包括前店后厂的小作坊)1021户次。
(3)旅游市场价格秩序专项整治
以价格公示、明码标价为重点,对我县各购物摊点及餐饮、旅店明码标价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制定了我县《县2014年农家乐、旅游餐馆价格秩序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实行价格公示制度,实现明码标价,规范旅游市场的经营行为,切实维护游客、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着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对145家进行价格申报的农家乐逐一认定、公示,制作价格公示牌;与公路沿线52家餐饮单位签订《诚信经营责任书》,对明码标价不规范的12家单位发出了《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
(4)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以景区管理单位和辖区乡镇为重点综合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制定各乡镇、景区《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积极开展景区自查和综合检查,严厉打击旅游景区及周边占道经营、强买强卖、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查处和取缔旅游景区及周边各种非法经营商贩,游商浮贩、尾随兜售等影响旅游秩序的行为,加强对景区及周边零售摊点明码标价的管理;打击景区及周边拦截游客推销住宿、用餐、参加自费项目、租车等揽客行为;严厉查处旅游景区及周边各类车辆违章停放和停车场车辆停放混乱,导致交通堵塞现象;全面治理景区、景点及景区、景点周边环境卫生。通过综合整治,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卫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2、强化节前检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立足我县旅游旅游市场的现状,以清明、五一小长假国庆黄金周等节假日和2014·樱红五月相约甜樱桃采摘活动、行游系列活动等重大节庆活动前的旅游市场综合检查为重要抓手,全面提升我县旅游形象。制定和完善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全方位、多部门参与的旅游市场整治工作,净化、优化旅游环境。重点加强对购物点和公路沿线旅游市场小摊点围追兜售、缺斤短两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强迫购物等严重欺诈、损害游客权益的违法行为。强化对驾驶员和旅行社陪同人员的安全防范教育。坚决查处和取缔无照经营行为,查处超范围及服务活动,查处旅游市场中制作虚假广告、制假售假、强买强卖或变相强买强卖、私授私收回扣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行为。做好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杜绝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通过相关部门的综合执法共同努力,确保实现了旅游“安全、健康、秩序、质量”四统一的目标。
3、强化质量提升,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检查监督
加强对全县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讲解员、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质量的检查监督。一是重点加强对导游、讲解员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采取跟团检查和驻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各旅游企业、景区,检查、抽查、查看客人填写的服务质量跟踪单等形式,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跟踪检查,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加强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通过举办业务人员培训班和业务技能大赛等方式,从经营服务技能、食品卫生安全、旅游文化提升、接待服务礼仪等方面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共举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4期,以及成功举办“第二届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大赛”,带动了全县旅游从业人员强化了服务意识、标准意识、质量意识,提升了服务技能水平,使旅游整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存在的不足和下步工作打算
今年我县旅游市场总体上基本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顽症痼疾长期困扰,源头问题难以解决,一是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逐渐成熟,老百姓自发形成的购物市场诚信经营意识较差,畸形发展。二是旅游企业的自律意识还不够强,变相超范围经营、违规广告、虚假宣传等问题仍有存在。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本职工作,抓好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找准市场症结,明确整治重点,通过日常巡查和专项治理等手段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进一步树立我县旅游良好形象。
关键词:入渗,饱和导水率,植被盖度,
abstract
infiltr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hydrologic cycle,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yangtze river, infiltration of soil moisture has impact in runoff and plateau ecology. basing on the measured data in
infiltration, ground temperature and vegetation during three year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in profile,
the sequence of saturation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 was soil layers 0~10cm, 20~30cm, 10~20cm and
30~40cm below the surface from max. to min.; there is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aturation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 and vegetation cover; when the ground temperature increased, the saturation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 too. so, the vegetation cover and ground temperature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to the soil infiltration in alpine meadow.
keywords:infiltration; saturation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 vegetation cover; the source region of yangtze river
长江源区土壤入渗是指降雨落到地面上的雨水从土壤表面渗入土壤形成土壤水的过程,它是水在土体内运行的初级阶段,也是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 节[1]。
土壤入渗是分析模拟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参数,同时也是实施水土保持规划时需要认真 考虑的因素。总结各因子下的土壤入渗的变化规律,将有助于研究地表产流的机理及其规律[2],揭示水量转化关系及“五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植物水)转化机理, 以从更深层次上弄清水量转化规律。这对土壤侵蚀的预测和防治、洪水的预报、各种水土保 持措施的最优化配置及其效益评价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为增加土壤蓄水、土壤 水分最优化调控、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库”的调节功能,提高土壤水分生产力等方面具有 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土壤的入渗性能受制于许多内在因素的影响,诸如:土壤剖面特征、土壤含水量、导水 率及土壤表面特征等[3~6]。特别是土壤导水率又取决于土壤孔隙的几何特征(总孔隙度、孔隙 大小分布及弯曲度)、流体密度和黏滞度、温度等因子[2,7]。不同林地、草地、地形地貌、土 地利用方式等外界条件对土壤内在理化性质均有显著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外界条件下土壤 入渗的特异规律。本文用土壤饱和入渗仪(2800k1)对不同植被盖度、不同地温、不同土 层深度的土壤进行观测,得出饱和导水率,并进行统计分析,弄清长江源区高寒草甸植被覆 盖与地温变化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找出高寒草甸生态环境下的土壤入渗规律。
1. 研究区概况
长江源区位于青藏公路以西的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平均海拔高度 4500m,生态环境 极为复杂、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该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生态环境特点、特有的水 源涵养生态功能、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以及对整个流域环境的深刻影响等,使该 区域近年来成为全社会所广泛关注的热点地区之一。
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区位于长江源区多年冻土和高寒草甸比较典型的小流域北麓河一级 支流——左冒西孔曲流域,地理位置9249′48~93°0′40e,34°39′36~34°46′50n,流域面 积为134km2。该区域深居内陆,属高原寒带半湿润~半干旱区气候。年均气温为-5.2 ℃,多
年平均降雨量290.9mm,多年平均蒸发量1316.9mm,相对湿度平均为57%,海拔4680~5360
m(王根绪等,1998)。 该区域植被类型主要有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两大类。草甸植物以莎草科嵩草属占优势,
如嵩草和嵩草等;草原植物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主,如紫花针茅、羽柱针茅等。该区成土 母质多为第四纪沉积物及变质岩、中入岩等岩石风化的坡、残积物,砂砾石、碎石土基 亚粘土夹碎石(王根绪等,2001)。土壤发育很慢,处于原始的粗骨土形态。土壤类型基本 分为三大类: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山荒漠土。冻土和地下冰比较发育,河谷中存在 着潜水,常形成冰锥、冻胀丘;斜坡地带常有冰锥、冰丘、冻融泥流及冻融滑塌发育;连续 多年冻土地区的地温为-3.0~-1.0 ℃,天然冻土上限为0.8~2.5m。
2.研究方法
2.1 实验设置
在研究区小流域内,根据流域两侧的地形、植被类型与植被覆盖状况布置观测试验点, 在每个观测实验点上进行以下试验与观测内容:地温、植被类型与盖度、土壤含水量、土壤 根系层深度、土壤容重、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土壤取样等。按植被盖度分为 10%、40%、70%、
90%四个实验点,每个实验点重复实验四次。
2.2 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测定
土壤入渗采用 2800k1 土壤饱和入渗仪。在流域内选择 10%、40%、70%、90%四个不 同盖度的植被进行观测,在每个盖度下重复 4 次,求其平均值。数据读取以 2 分钟作为时间 间隔并记录各个数据,直到土壤入渗达到饱和稳定入渗,停止观测。求出液面下降速率,单 位为 cm/s。
设管中液面下降速率为 r(cm/s),测得 5cm 处入渗水头为 r1,10cm 处为 r2,由此, 标准饱和导水率(kfs)由下列公式计算:
当使用外部储水管的时候使用以下公式:
kfs=0.0041xr2-0.0054xr1; 当使用内部储水管的时候使用以下公式: kfs=0.0041yr2-0.0054yr1;
式中,x,y 分别为外管和内管的面积值,分别为 x=35.22cm2,y=2.15cm2。
2.3 主要环境因子的测定
(1) 利用地温计对活动层5, 15, 25和35 cm的土壤温度进行观测, 每1 h 进行1 次; (2) 采用便携式tdr 对活动层5, 15, 25和35 cm 的土壤水分进行观测; (3)土壤的颗粒度通过取 样用激光粒度仪进行测定;(4)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进行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土壤垂直剖面上的饱和导水率变化规律
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中,土壤剖面某一深度的土层 吸水过程或脱水过程往往相互交替或者同时并存,因此存在着滞后作用对入渗的影响[8]。当 有效降水进入土壤后,土壤水开始向下入渗并进行分配。在较大的时间尺度里,土壤水分的
动态变化实际上是一时间序列的变化,分析土壤的入渗特性,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层次土壤饱和导水率来进行研究。
在青藏高原,土壤水分入渗对是高原生态环境变化影响显著。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引起土
壤水分的运移、储存等过程严重变化。在垂直剖面上,土壤饱和导水率随土壤深度趋势有如 下特征(见图 1):
(1)四种不同的植被盖度下(10%,40%,70%,90%)变化曲线有着共同的变化趋势: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产生这个影响的根本原因是随着 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空隙度在减小,这是因为在青藏高原的这种特殊的高寒草甸生态条件下,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植被的根系越来越少,也使得土壤空隙度减小,这势必影响到饱和导水
率的减小。
(2)在 20~30cm 土层的时候,变化趋势出现了一个拐点。这是因为在长江源区这个特 殊的高寒草甸区,主要植被就是藏嵩草和小嵩草,而嵩草的须根层主要分布在 20~30cm 的 土层,经过对土壤剖面的观察,这个土层根系吸收水分很明显,这就使得 20~30cm 土层的 土壤空隙度 10~20cm 土层的大,因此 20~30cm 土层的饱和导水率相应就大于 10~20cm 土层 的饱和导水率。
3.2 植被盖度对入渗的影响
植被变化对区域水平衡的影响是目前国际水文科学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大量研 究表明大尺度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中以水分、热量 传输变化为改变气候的主要方式[9],因此 igbp 将水循环的生物圈作用研究(bahc)一直作为 其核心计划[9,10].在描述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关系时,降水入渗不仅依赖于随机的降水事 件,而且受制于土壤水分状况[10,11].同时,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水分平衡关系,土壤 湿度依赖于植被类型和土壤特性,但反过来是决定不同植被蒸散量的关键因素[12].土壤水分 是连接气候变化和植被覆盖动态的关键因子,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平衡要素 的确定,是一个研究较早但始终未能解决的水文科学问题,也是新生边缘学科———生态水文 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13].
影响土壤降水入渗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自身性质如土壤质地、容重、含水率、孔隙度、地 表结皮、水稳性团粒等因子[14],而植被盖度的不同,改变了土壤质地,使土壤中各因子发生了较 大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土壤入渗速率之间有较大差异[2]。
植被盖度是影响土壤入渗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初步分析了长江源区高寒草甸区植被 盖度和土壤饱和导水率关系。
在研究区小流域内,分别选取植被盖度 10%、40%、70%和 90%的样地。对 0~10cm,
10~20cm,20~30cm 和 30~40cm 土层进行试验。
图 2 土壤饱和导水率与植被盖度关系图
fig2. the curve between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vegetation cover
表 1 土壤导水率回归方程仅有相关系数,没有显著性检验,下面回归方程难以成立
tab.1 hydraulic conductivity equation of regression
研究结果表明:
1、0~10cm,10~20cm,20~30cm 三层土层的饱和导水率曲线都很好得表明了:随着植被盖 度的增大,土壤饱和导水率明显有规律地增大(见图 2)。这是因为植被的存在很好的增大 了土壤的空隙度,增大了土壤的饱和到水率。这对土壤水分的保持很水文循环有着很重要的 意义。这也是江源地区能够为长江涵养水源的一个重要条件。
2、30~40cm 土层的饱和导水率曲线表明了:在植被盖度 70%以下的区域,植被的不足以影 响到 40cm 的地层,而且饱和导水率很小。因为中低盖度的植被须根层很少达到 40cm,
20~30cm 是须根的主要存在层。而在 90%的植被盖度下在 30~40cm 的土层也有很大的饱和 导水率,这是因为在高盖度的区域,植被的须根层生长良好,须根层达了 40cm,甚至更深。 这也说明了,植被盖度越高越有利于水分的入渗和保持。
3、表 1 表明了在长江源区的高寒草甸生态环境下,植被盖度和饱和导水率之间的相关方程 为二次多项式。相关系数都在 0.98 以上。这对水文循环研究和高寒草甸下水文模型的建立 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4、图 2 中的三条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越来越缓慢,这也表明: 植被盖度对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影响最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植被的影响越来越弱。
30~40cm 的变化曲线也表明了 30cm 以下的土层,高寒草甸的植被对土壤的入渗较小。
3.3 地温对土壤入渗的影响 土壤温度也称地温,是影响冻结土壤入渗能力大小的一个主要因素。在非冻结条件下,
土壤温度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甚微,但是在冻结条件下,土壤温度是土壤水分发生相变的 两大条件之一,对土壤入神能力的影响显著。土壤温度的变化引起土壤中固、液相水分比例 的变化,进而引起土壤孔隙状况的变化,对土壤的入渗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15]。
为了观测地温对土壤入渗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在 90%植被盖度下 10~20cm 深度的土层, 做连续的饱和导水率观测试验。为了避免每次试验对土壤结构和性质的破坏而引起的误差, 试验设计再 90%植被盖度下,选取 5 个点,在 1 天内的 5 个不同时间分别对 10~20cm 深度 的土层进行饱和入渗试验,测算出饱和导水率,别记下当时的 10~20cm 土层的地温。为了 更好的看出地温和饱和导水率的关系,把地温从低到高排列,并与饱和导水率对应,得到下 面的地温与饱和导水率关系图。
图 3 地温与饱和导水率关系图
fig2. the curve between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ground temperature
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源区高寒草甸生态环境下,土壤的入渗与地温关系密切。随着地温
的升高,饱和导水率随之升高,两者的关系是二次多项式。在地温 0℃以下的土层,为冻土 层。在冻土层上,土壤水分是不会下渗的。
3.4 次降雨入渗过程随植被覆盖的变化
在一次降雨后,土壤水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变化过程是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过程之一,是 研究降雨、地表径流、降雨入渗以及土壤水分变化的重要内容[16]。为了研究一次降水后, 土壤水分在不同植被盖度下的分布变化,选取典型的样地和地段,对不同植被盖度下
(10%,50%,90%)土壤剖面深度 0~10cm,10~20 cm,20~30cm 和 30~40cm 范围的土壤含水 量进行了观测和分析。
结果表明,高寒草地土壤含水量与植被盖度有密切的相关性。从 0~10cm 土壤含水量 变化可以发现,在 0~10cm 的土层范围内,盖度不同,土壤水分变化明显(图 4),雨后在植 被盖度为 10%的草地的初始土壤含水量最高,90%盖度草地的初始含水量最低。在一次降雨 后,植被盖度较高的地表土层较疏松,空隙度相对较大,土壤的入渗能力较好,使水分很好 得下渗到深层土壤。所以,在雨后的初始阶段,植被盖度越高,0~10cm 土层的水分含量越 越低。随着时间的变化,含水量总体都有减少的趋势,这是水分不断向下入渗的原因。植被
图 4 不用植被盖度相同土层深度的水分变化
fig4.ange of the soil moisture for different coveragein the same soil depth
盖度越高的草地,土壤含水量变化越慢。90 分钟后 90%盖度草地的含水量远远高于低
盖度的草地,这也表明了高植被盖度的草地良好的持水能力。这主要是植物的地上部分吸收 太阳辐射,减少了辐射到地面的热量,降低了土壤表层的蒸发量.植物根系有很好的亲水性,由 于表面张力作用使根系对土壤中的水分起阻滞作用[16]。10~20cm 和 20~30cm 土层的雨后土 壤含水量变化曲线图呈现出和 0~10cm 土层相同的变化趋势。
30~40cm 的土壤水分变化与 30cm 以上的土层含水量变化曲线不同。雨后初始含水量不 再是 10%盖度的草地,而是 50%盖度的草地,而 10%盖度的草地含水量最低。这说明了在
30~40cm 土层,10%盖度的草地土壤空隙度小,水分不利于下渗到 40cm 的深层土壤,而 90% 盖度的草地持水能力比较强,这也使 30~40cm 的土层的含水量小于 50%盖度的草地。随着 时间的变化,含水量总体仍然是减少趋势。90 分钟后 30~40cm 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仍然和初 始含水量关系一样:50%盖度草地的最高,10%盖度草地的最低。
以上关系充分说明植被盖度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土壤的入渗能力和持水能力的对比 都对土壤含水量有很大影响。随着植被盖度增大,土壤的入渗和持水能力都增加,入渗能力 变化得更明显。!
4.结论
综上所述,
1.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30cm 的须根分布层增大了 土壤的入渗能力。土壤饱和导水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在 0~10cm、20~30cm、10~20cm 和 30~40cm 土层;
2. 在 0~10cm,10~20cm,20~30cm 的 3 个土层剖面上,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大,土壤饱
和导水率明显有规律地增大,并呈现出二次多项式关系;
3. 在 30cm 以下的土层,植被影响较小,只有在 70%以上的高盖度植被覆盖下,影响 才比较明显,并呈现出 3 次多项式关系;
4. 长江源区高寒草甸生态环境下,土壤的入渗与地温关系密切。随着地温的升高,饱 和导水率随之升高,两者的关系是二次多项式。
一、县级河长履职情况
截止5月底,因人动等原因,我县县级河长共计18人,应巡93次,已巡94次,共计发现问题问题20个,其中倾倒垃圾2个、河面漂浮物等10个、水库周围养鸡场1个以及其他问题7个,目前均已整改完毕。全县召开专题会议2次,组织学习了《水利部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指导意见的通知》,审核通过了《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用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河长批示15余次,下发重点工作提示2次涉及相关重点工作推进4个。
二、水资源管理保护进一步加强
(一)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
截止目前已完成2019年最严格水资源考核工作任务,共计完成取水工程设施整改工作27户,配合税务部门完成上半年水资源税征收工作。
(二)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作。
一是实施镇安家村供水管网安装工程。投资19.6万元,项目建成将惠及77户(约245人)居民生活用水,改善项目县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从一定程度上提升项目县群众饮水安全状况。二是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投资81.37万元,致力于解决我县8个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工程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的维修养护工作,预计19483人受益。三是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大核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现状,认真查找薄弱环节,查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根据核查的具体情况,制定整改措施,于6月30日前全面完成整改。
三、水域岸线管理进一步规范
(一)有力推动河湖管理范围划定。
2019年,我县投入资金174.95万元,对辖县内9条河道开展了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目前、凯江划定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告示牌制作,后续将开始进行桩牌埋设;凯江已经完成成果修改并待交专家复核确认,其他7条规模以下河道成果正在修改中。
(二)加快推动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
根据安排,我县积极开展该项工作,前期已根据《水利规划编制工作费用计算办法》进行测算并向县政府申请资金45万,待资金批复后,我县将尽快完成后续程序,抓紧时间落实规划编制。
(三)持续抓好河湖清四乱。
积极协调各级河长履职尽责,持续抓好河湖日常巡查,充分发挥河长制办公室问题分办、交办、督办职能职责,积极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抓好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县镇两级河长共计开展河道巡查583次,巡查发现问题35个,均已整改完毕。
四、水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
(一)持续推进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工作。
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省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综合评估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我县已完成县级综合评估报告编制、小水电清理整改管理平台电站信息填报、县级综合评估报告审查等工作。经分类汇总,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涉及我县共有7座小型水电站,其中列入整改类6座、退出类1座。截止4月底,6座整改类电站已全部编制完成水电站清理整改“一站一策”实施方案,1座退出类电站完成水电站退出实施方案。
(二)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厕污共治”。
在原有农村沼气池覆盖面广、使用率高,卫生厕所建成率较高的基础上,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以“改厨、改厕、改卫”推进“厕污共治”。推进上: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抓住脱贫攻坚“五改三建”、农村危房改造、新村聚集点建设等契机,按照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要求同步建设管网和处理设施,对于新建的乡村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实行污水处理一步到位,对农户新建房屋非冲水厕所和三格化粪池一律不予审批,对老旧非卫生厕所改建给予补助。治理上:采用三种模式治理农村污水。对于地处偏远,对排放要求不高的独居户,采用分散单户模式,运用新(改)建三格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水作为农业灌溉用水。对化粪池进行增补,对沼气池进行功能提升和改造。对于景县、水源保护地等水质排放较高的县域,独居户采用一体化生物处理设备进行处理,3-5户的采用小院散居模式。直接利用现有沼气池、化粪池、厕所坑等收集池,再用管道收集污水进入微动力小型净化槽分散式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对于水源保护地、景县等水质要求较高县域的大中型院落(15户左右),采用院落集居模式,通过建设污水管道直接收集农户沼气池、化粪池污水,采用污水处理站(点)集中处理或者“三格化粪池+小型湿地生态”两种处理方式,确保一般地县水质排放达到一级B,核心景县、水源保护县和重点流域达到一级A标准。截止2019年底,全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65%,已有95个村37666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占比达87.16%。
(三)化肥农药零增长见成效。
2019年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3万亩,有机肥改良土壤10000亩。严格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实施柑桔、贵妃枣绿色防控,全县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减少,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
(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持续推动。
在2019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基础上,2020年农膜回收利用率稳步提高,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1%,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五)土壤污染防治。
2018年以来,我县连续三年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寻找污染原因,积极探索治理措施,为我县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建立了四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在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县农业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初稿。另外,完成了《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方案》。
(六)加快推进畜禽资源化利用。
根据国家和省安排,县纳入了2020年省畜禽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县之一,项目《实施方案》备案总投资7139.73万元,建设任务为119个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建设2个沼液收贮运专业合作社、2个有机肥厂,项目计划实施周期为二年。目前已完成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项目86个,已开工的110个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项目粪污收集池、沼气池、沼液贮存池、干粪棚等土建项目2020年计划项目已经全部完成,正在抓紧进行利用设施设备安装,2021年计划项目已经完成40%。
(七)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我县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由市政府通过BOT模式统一打包给市旌辉公司负责实施,计划投资15981.45万元,新建污水处理设施7座,污水管网125公里(三级管网72公里)。截止2019年底,各个污水处理站已建成完毕,目前正在推进实施入户污水支管道的连接,预计2021年7月完成建设任务,7座污水处理站(厂)均能投入试运行。
(八)逐步改善城市道路配套雨污水管网。
城市雨污水管网建设主要包括我县太平路和西山路,不仅对老旧的城市道路进行改造新建,同时也对老旧城市雨污水进行改造和新建,即节约了建设成本,也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排水体系。截止本年度6月上旬,县已完成了太平路、西山路配套雨污水管网以及综合市场雨污治理,完成雨污水管网改造约4km,进一步完善了我县城市排水体系。计划在下半年启动镇团结路、土桥东路等道路沿线的雨污水管网新改建1.2km。
(九)城市雨污混流县域集中治理。
我县综合市场是我县城县重要的城市日常生活用品交易市场,不仅人口流量大、入驻商户多,而且我县的护城河从综合市场穿过,每日综合市场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基本上都是直接排入护城河中,不仅污染我县的城市水体,还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对此我县启动了综合市场基础设施整治工程,对市场范围内所有排水管道进行改造,将市场内错接混接的雨污水管道从新分流,分别接入市政雨污水管道中,基本解决综合市场雨污水混流的问题。
五、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一)深化农村垃圾处理“五步走”模式。
按照“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五步走的垃圾处理“模式”,通过环卫设施覆盖到户、保洁队伍延伸到组、回收站点设置到村、中转设施覆盖到镇,使垃圾分类处理全域覆盖。通过实施“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项目”对全县主要垃圾收转运设施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对接式垃圾车4辆,村组垃圾转运车103余辆、垃圾清扫工具1000余套,升级改造镇垃圾中转站7座,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除设施升级外,不断深化以户为单位开展的垃圾“三分类”(即把农村垃圾分为可卖钱、可堆肥、不可回收三类),通过院落培训示范、编排顺口溜、广播天天讲等多种渠道加强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以分类促减量;每个村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站点,通过回收站(人员)定点收、到户收,让可卖钱垃圾(再生资源)“归好位”“回各家”;按照“六个好”标准大力开展“乡镇场镇及过境段、公路沿线、四好新村(景县)为重点和村抓组、组抓院落为示范”的“三重点两示范”环境集中治理。将每月28日确定为“全民清洁卫生大扫除日”,设立并全面推广卫生院落整治基金,开展星级卫生户评选,推动100个幸福院落和1000户卫生文明户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631”经费投入机制,保障长效运行。即:60%由县财政兜底、30%由村民每月“一元钱”解决、10%农村垃圾产生大户(如农家乐、商家)缴纳;完善“4个一”撬动机制。即:一元钱知责任,村民通过缴纳每人每月“一元钱”清洁费,清楚垃圾处理有责任;一块牌给荣誉,每年评选一批星级卫生文明户并悬挂奖牌带动示范;一张表评结果,由村民每年对保洁员工作进行无记名考评,决定保洁人员奖励补助和是否续聘;统一挂勾抓督促,将环境治理(主要是垃圾处理)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进行考核,与综合考评排名和相关经费挂钩,通过月晒、季考、年评+曝光、问责、奖惩等手段,督促乡镇主官抓环境整治,通过不断强化责任落实落地,提升了全域环境治理效果。
(二)强化河湖水环境治理。
按照属地原则,各镇及县综合执法局积极对境内河湖水环境问题进行清理整治,截止目前共计出动人力800余人次,出动打捞船350余次,累计打捞、清理水生植物等杂物50余吨,有效控制了水生植物的生长蔓延,确保水面干净整洁。
六、水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
水土流失治理有效防控。全县始终把预防监督作为水保工作的生命线,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严把水保方案审批关,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021年一月至今,全县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13个,做到了审批规范、无偿服务、要件齐备。积极开展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执法检查,全县生产建设项目检查32余次,发现问题9个,并通知业主尽快整改完成,督促各类生产建设单位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护;加强镇幸福村的国家水土流失监测点日常管理,监测数据每季度上报省水土流失监测总站,能有效为水土流失监测提供科学的数据。上半年共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64.5万元,并全部缴解入库,做到了审批项目应收尽收。
七、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
(一)河道砂石盗采乱点乱象整治“红黄绿”挂牌警示工作。
一是及时督促镇抓好落实河道砂石资源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强化网格化管理,建立分级监管机制,设置镇级监管人1名,村级监管人5名,组级监管人15名。二是严格按照巡查制度开展日常巡查、建立台账,2021年至今共开展巡查56次,其中夜间巡查8次,开展联合执法5次,及时封堵下河车道4条。三是巡查发现镇盗采砂石案1件,共计盗采量2立方米,给予1万元行政处罚,已结案。四是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农村饮水专项排查、日常巡查期间对群众宣讲《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大力宣传我市、县打击砂石盗采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求最大发动群众力量进行监管。
(二)推行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制度。
一、河道基本情况
河道是两岸村民引水灌溉的主要水源。河道两岸人口密集,容易产生河水污染,乱搭乱建,乱采乱挖,倾倒垃圾等现象,虽然加大力度巡查,也会出现防不胜防,工作方面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
二、加强巡查和宣传力度
河道两岸出现盗土倾倒垃圾的现象,往往是一早一晚,趁人不注意点时候,因此,我会同村级河道保洁员加强早晚的巡查。村委的广播早晚循环播放,并在重要地点挂上宣传条幅,插上警示牌。镇政府的宣传车也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出现问题,紧急处理
今年一年,也出过有倾倒垃圾和漂浮物的现象,出现了不要等到上级部门查出以后再处理,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才不会挨上级的批评与处分。我和河道保洁员,大清早就去河道巡查,能自己清理掉的就立马清理,有重要问题的要立马汇报。
四、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