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规则论文范文

时间:2022-07-07 04:35: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规则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规则论文

篇1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司制度的发展,公司董事会拥有越来越大的职权。一方面由股东大会对所有公司事务进行决策有着较高的成本和诸多不便,另一方面商业决策的迅捷性也要求公司的经营决策的迅速作出。这样,作为公司的业务执行机关、对外代表机关的董事会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已取代股东会成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机关。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也表明了由股东大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变迁。这就面临了一个问题:公司的资本由股东出资构成,交由董事会经营,而董事在经营过程中,很可能造成公司利益的损失。对于因董事超越权限的经营决策所造成的损失,在进行归责时,并无太大问题,但对于董事在权限内的经营决策所造成的损失如何归责,则存在着相当的一些问题,在大陆法系国家,公司法对这一问题一般都未作具体规定。英美法系的美国则在判例中由法院发展出了“商业裁判规则”理论,其通过对董事的经营决策权正当行使的保护,和否定董事在合法形式掩盖下的权利的不正当行使,从而间接地控制了董事在职权内对公司经营决策权的行使。可以说,这一做法有效地解决董事职务内经营决策违反董事义务与否的判断问题。

董事经营决策权的行使与董事义务

关于董事与公司的法律关系的性质,英美法系通说认为董事是公司财产的受托人,此为信托说;少数说认为董事是公司的人,此为说;大陆法系则认为董事与公司是一种不同于信托和的委任关系,此为委任说。不同的法系、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法律环境,特定的法律术语有特定历史的和习惯的含义,我们不能简单地对以上学说进行褒贬。但对我国的法律环境来说,说无法解释董事的忠实义务、竞业禁止义务等,似不足取;董事会作为公司经营管理机构,只能以公司的名义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同他人交易,这也否认了信托说。实际上公司的董事一方面要谨慎地维护由其管理的财产,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从事合法的风险易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依据董事与公司的这种关系,以及我国的传统与习惯,将董事与公司的关系看作委任关系较恰切一些。我国的一些学者也持此看法。①

及于董事与公司的这种委任关系,可以看出,一方面,公司做为委任人,授权受任人董事完成委任事务,另一方面,董事及于受任,有义务完成委任事务。此可称为董事的积极义务;董事为完成委任事务,可行使对公司事务的经营决策权,但为了防止其权利的滥用,法律又规定了董事对公司有忠实义务,善管义务等,此类义务一种相对静态的义务,可称为消极义务。由于有着民法的委任理论及意思自治原则的调整,以及体现在公司法中的公司章程等,公司法一般都没有刻意地规定这种积极义务,而对于消极义务,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公司法都做出了规定,以保障公司的利益免受不正当的侵害。

如果法律规定了义务,就应该同时规定义务的不履行如何认定,否则,责任就无法认定,没有了作为第二性义务的责任的保障,法律规定的义务也就失去了意义。依此原理,对于董事义务也同样需要法律对其履行与否做出判断。对大陆法系来说,当董事在职权内行使经营决策权造成公司损失,没有规定一个客观标准来对此损失进行归责,完全依赖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而在裁决法领域,存在一个尴尬的先天缺陷,即:外表之正未必为内心上之善,内心上之善亦未必被认为“正”而能受法之保。②所以必须要对这种“内心上之善”规定判断标准,否则,裁决的公正性是令人怀疑的。大陆法系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无奈也许是由其法律生活的传统造成的,而注重个案公正性的美国在这一问题上走到了前面,其在法官造法中,创造出了商业裁判规则,以客观的商业经营,以董事的利益,董事的行为等一系列客观的情况对董事在职权内做出的造成公司损失的经营决策进行法律上的评价,从而判定对董事进行保护或追究责任,这种责任的明确无疑是一种义务的固化,使董事义务不再成为一句无法归责或无法准确归责的口头语,而使其在人们头脑中明确,从而可有效地指导董事的经营决策权的正当行使,及他人对这种经营决策权行使进行评价,这样,也使法的价值由观念走向了现实。

商业裁判规则及其适用

商业裁判规则(BusinessJudgmentRule)又称作经营判断原则,营业裁判规则,是美国法院在司法判例中发展出来的关于董事在职权内的合理经营失误不承担责任的一项法律原则。并不否认,美国著名的《标准公司法》并没有正面规定商业裁判规则。其条文化的存在是美国法律学会起草的《公司管理法案》中401C项就商业裁判规则下了一个定义。但这并不是说商业裁判规则的存在被权威性的否定,恰恰相反,商业裁判规则在美国各州均被获得承认,并且,美国对《标准公司法》的一个官方评论指出:法院在运用商业裁判规则时,有时使用了与第8.30a项规定的标准相类似的词语。商业裁判规则及其适用的情况正在由法院发展着,鉴于此种持续性的司法发展,第8.30条未将商业裁判规则法典化,亦未消除其与本条所定的董事行为标准之间的差异。此项任务留待法院甚或该标准公司法的修正本完成。③可以看出,商业裁判规则之所以没有明确出现在《标准公司法》中,是由于期待着这一理论在法院判例中进一步得到发展。

宾夕法尼亚州的1933年商业公司法P.L364art.IV.§408,15P.S.§2852-408中有如下规定:如果一般智商的人在与他们自已的商业事务的环境类似的情况下,公司的官员及决策者同这些一般人一样有着良好的信念,业务上的努力,注意和技巧,那么他们的责任将被解除。④这是商业裁判规则发展早期的一个条文化的表述,随着美国公司法判例的发展,前文所提到的美国法律学会起草的《公司管理法案》401C项就商业裁判规则下了如下的描述:如果作出经营判断的董事或职员符合下述三项条件,他就被认为诚实地履行了其义务。(1)他与该交易无利害关系;(2)他有理由相信其依据的有关商业信息在当时情况下是合理的(3)他有理由认为该项经营判断对公司具有最好的利益。⑤《标准管理法案》401C项的这也许是美国对商业裁判规则的比较典型的描述,因为尽管还有一些不同的表达方式,但都包含了上述三项基本原则。这三项基本原则较全面地界定商业裁判规则的含义,但是,如果要在实务中切实地应用这一制度,还需要说明依据的标准与适用的条件。

商业裁判规则发端于商业裁判主义(BusinessJudgementdoctrine)商业裁判主义原理包括三个部分:(1)承认人难免犯错误;(2)承认商业经营判断是一种有风险性的行为;(3)法院应避免陷入复杂的公司经营决定的制定进程中并对经营者的决定作事后评判,因为法院缺乏有关的知识。实际上,商业裁判规则应用的实质,不过是以已知的客观对未知的客观作出判断,以避免纯粹表象的主观臆断,以示判断的公正性,这也应是裁决法的基本理念。此理念指导着商业裁判规则在被援用时,要求从商业角度对董事的决策做出评判,董事是否存在自我交易和与公司的利益冲突,董事是否做到了合理的勤勉等,从以上客观方面出发,并以此客观存在做为标准来判断商业裁判规则能否被援用。

商业裁判规则做为一种对董事正当履行职责的保护,但这种正当性往往被公司的利益受损这一不利后果所掩盖,所以应明确商业裁判规则适用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必须在以下四个条件均俱备的情况下,才考虑适用商业裁判规则。第一,董事在经营管理公司中所做的决议必须是在职权内做出的。从商业裁判规则设立的目的以及美国法院的判例中对这一制度的适用来看,商业裁判规则是对形式合法下的实质做出判定,其前提是董事行使职权必须在权限内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或者至少说事后得到了公司的授权或追认。如果满足不了这个前提,那么无论董事的目的多么纯正,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多么正当,也不能适用商业裁判规则对其决策造成的公司损失予以免责。第二,董事在职权内行使经营决策权的情况下,才考虑是否适用商业裁判规则,如果董事怠于行使其经营决策权,则不宜适用商业裁判规则。董事对公司事务的尽心尽力表现在对公司业务的积极开展上,如果董事根本不作为,那么,绝对不能说董事尽到了董事义务。这有对于那些一身兼数个公司董事而根本不行使决策权的情况有所遏制,也有利于走出表决权行使越少,责任承担也越小的怪圈。第三,须有公司的利益损失,这种损失既包括物质利益的损失,也包括商誉的减损。第四,董事在职权内做出的决策与公司的利益损失有因果关系。在具备了以上这四个要件之后,董事就有可能援用商业裁判规则,对其决策造成的公司损失主张免责,从而形成一种抗辩权与公司或代表公司请求董事对公司损失负责的请求权相对抗。对于商业裁判规则来说,其意义在于确立了这种抗辩权的存在与否。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具备了上文中的四个前提条件之后,董事就可援用商业裁判规则,主张免责。但为了防止此权利的滥用,有必要对商业裁判规则的适用作出限制。第一,从商业角度来看,董事做出的职务内的决策是非正常的。这时,由于违背了设立商业裁判规则的初衷,董事当然不能援用其而主张免责。第二,董事在职务内做出的决议,尽管是从商业角度评判是正当的,从公司营利的目的上看也是正当的,但由于此决议违反法律或法规违反公序良俗,从而由于公权的介入等原因造成公司损失,这时董事亦不能援用商业裁判规则而主张免责。第三,在现实中,往往发生这种事,董事会做出决议,把属于公司的一些财产、金钱捐献给慈善事业。这时,如果股东大会不同意,那么董事是否应对其做出的这一决议负责呢?美国1953年在史密斯公司诉巴楼一案中,法院认为,尽管这类行为有害于股东们的近期利益,但股东和公司的长远利益则因为此种慈善性捐助的行为而得到促进,从而从公司利益的角度肯定了董事的这一做法。笔者认为,这一做法是危险的,公司应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这是不可否定的。但承担的社会义务一方面为强制性的,即公司不得违反法律,如:公司必须纳税,不得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等,另一方面为选择性的,即公司作为社会的一员有义务对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这种义务至多也只能限定在道德的范围内,如果法律强行介入,要求某一公司必须要向福利事业捐款,那么必然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尽管从长远利益看来,捐款是有益的,但也绝不能允许董事可对抗股东大会而做出决策,如果在上述这种情况的对抗中,董事获胜的话,也与委任的法理相背。

商业裁判规则的意义

从世界各国的公司法立法来看,大陆法系有相当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董事资格做出了某些限制,这些限制除了一般民事行为主体资格的限制外,还有董事资格的一些特殊限制。如:日本公司法254条之二规定,受到破产宣告而未恢复权利者不得为董事,因公司法与股份有限公司的监察案相关和与商法的特例相关的法律,或有限公司法规定的罪名,而被处以刑罚,其执行终了之日或不再执行之日起,未经过两年的,不得为董事。我国台湾公司法192-IV,我国大陆公司法57条也有类似的规定。这些对董事资格的规定,目的在于尽可能使公司有道德品质良好、善于经营的董事,立法者在对董事忠于公司,稳妥管理公司,保证公司顺利发展的苦心孤诣,由此可见一斑。但是,暂且不提这一规定在法理上是否具有合宪性,单说符合公司法这一资格规定的董事,就一定能忠于公司,尽心地管理公司吗?所以,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做法,与其对董事资格做出规定,莫不如对董事的权利行使做出规定,这也许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商业裁判规则的应用,正是一种通过对结果的评价来对行为的正当性做出间接保证的,对董事的经营决策权的行使做出规制,使董事既能充分地行使权利,又不致滥用权利。也正基于此,商业裁判规则尽可能地体现了法律的正义和效率。第一,有利于公司制度的顺利发展。公司是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交于董事经营的,在一般的情况下,这种赢利的受益者为公司、股东。由于商业经营风险性,董事无论尽到多么大的努力,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嬴利,不可避会有利益的损失,根据风险与收益相抵原则,这种由正常商业风险而造成的损失,当然也应由公司、股东承担,这也是公平与正义的要求,商业裁判规则的运用,则实现了这种公平、正义,而法价值的实现是立法的目标和动因,这无疑就推动了公司制度的发展。

第二,既保护了股东及公司的利益,又发挥了董事的经营积极性。股东、公司的利益与董事的经营积极性从根本上说是互相促进的,但往往由于一方的受损而导致另一方的受损,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导致公司与董事的委任关系的崩溃。商业裁判规则有力地促进了董事与公司的委任关系的良性发展,一方面,对从商业角度来看正常的经营决策造成的公司损失予以负责,这实际上鼓励董事积极地经营决策,不必过份担忧决策造成公司损失的责任承担。另一方面,对除上以外的董事的经营决策造成的公司损失对董事予以追究,这又保护了股东及公司的利益。从以上两方面看来,商业裁判规则又保证了责任分配的正义。

第三,强化了董事义务。在董事不能援用商业裁判规则主张免责的情况下,在责任的承担上对其是不利的,这样就鞭策董事要对公司事务投入更多的注意。

第四,使董事能从不必要的诉讼中摆脱出来,有利于董事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监事、股东作为董事会经营公司的主要监督者,其可以以公司的名义对董事提讼。而股东与公司的利益最密切,所以其对这一诉权的行使更为关心,这就产生了股东代表诉讼。因为英美公司制度中不设监事,所以股东代表诉讼最早产生于英美法系。而且这一制度所具有很多可取之处,亦为一些大陆法系国家所效仿。我国目前尚无此制度,但随着公司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我国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导入只是时间问题。从英美法来看,由于享有股东代表诉讼提起权的股东的多数性,往往造成了这一权利的滥用。立法者就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以减少这种权利滥用,商业裁判规则在这一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即:股东在提起股东代表诉讼时,应当考虑董事是否受商业裁判规则的保护,以预见自己的胜诉可能性,从而决定提讼与否,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必要的股东代表诉讼的提起,有利于董事集中精力经理公司。

商业裁判规则正因为明确了董事对职权内的决策造成公司的不利后果的承担与否,使董事与公司的委任关系达到一种和谐,既能使董事充分地行使对公司事务的经营决策权,又通过对不利后果的归责,使董事行使权利又处于一种有序状态。使董事行使权利不致于因权利的限制而束手束脚,又不致于因权利的放纵而导致权利的滥用。这对公司的良好运营是有积极意义的,从我国公司法发展的现状与前景来看,我国应引进吸收这一制度。

①王保树《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董事会》,《外国法评译》1994年第1期

②刁荣华主编:《中国法学论著选集》,台湾汉林出版社1976年版,第25页

篇2

二、企业资源计划沙盘教学设计对农经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1.更新教学理念,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企业资源计划沙盘教学模式同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有很大差异,前者是学生在既定运营规则下,以小组合作方式模拟企业经营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配合者。一个团队由6名学生组成,每个人既各司其职,各个岗位之间又相互贯通。CEO是团队的总负责人,需要不断协调成员间相悖的观点;持不同观点的成员也要说服其它成员以获得赞同,最终的决策需要组员充分讨论后,服从最优决策,从而使整个团队获得更好的业绩。团队成员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辩论演讲能力;个体在服从的过程中培养了以大局利益为重的妥协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2.整合教学内容,提高自我学习和数字处理能力“企业资源计划”课程共48学时,其中理论讲解4学时、实训44学时。教师需要在课程初始阶段简单介绍运营规则,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掌握并具体运用规则。按照规则中市场开拓、生产线购买、产品研发、产品生产、融资、折旧等明确的规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涉及很多财务计算与运筹决定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课下自主学习,从而参照运营规则反复练习以实现科学规划和开源节流。学生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都要填写财务报表,包括综合费用表、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等,有助于锻炼会计原理实践操作能力与数字处理能力。在目标驱动的教学方式下,学生除了掌握财务知识,还会主动学习运筹、管理、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不仅在操作和学习中达到融会贯通,还提升了学习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革新能力的融合企业资源计划沙盘教学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在模拟经营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并通过亲自参与和操作体验来了解知识。在实训中,有的小组因为订单量过大而完不成任务,不仅被没收订单还遭受罚款,有的小组因为广告投放策略不对使得订单量减少且库存产品积压,此时,小组间可以开展合作,实现互通有无、互利互惠,这种权变思维方式不仅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总结和积累的经验。这些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开放度,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于任何角色、任何岗位及任何时候。

4.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文字处理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考核评价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企业资源计划”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经营结果和课程论文两部分,其中,经营结果的成绩占60%、课程论文的成绩占40%。经营结果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整体得分,包括经营过程中的违约情况记录、以利润和所有者权益为财务指标体现的经营成果;课程论文是以学生个体为单位撰写的内容,能够训练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基础办公软件操作能力。所有小组的经营结果按总成绩进行系统打分后,由组内成员进行二次分配,分值由学生本人、小组CEO及指导教师三部分打分组成,占比依次为20%、40%、40%。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有利于学生确立公正的衡量标准,从而客观地看待人和事。每组的CEO需要在课程考核结束后进行总结和点评,内容包括经营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组内成员的表现、组际之间的合作和竞争、课程考核方法和结果等;组员可以对运营过程发表个人意见,交流经验,既加深了课程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篇3

 

会计是一门服务性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将企业经营活动的资料汇编成有用、明晰的财务报表,供企业管理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作为决策参考。财务报表是与企业利害攸关的各个群体根据各自的目的,使用各种技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解释,据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作出判断。

目前企业决策者所关注的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及应交税金表、管理费用表、成本表等。要想使企业决策者能够利用财务报表做出有效的决策,其首要工作则是出具一套准确、科学性较强的财务报表。

一、财务软件对企业的重要性

1. 选择一套科学性较强的财务软件。企业选择财务软件的首要原则必须要符合目前财务制度的要求,通过财政部门的评审,其内部质量控制性能完善。在修改,录入等方面责任必须清晰,防止出现他人篡改凭证。同时,财务软件必须易懂易操作。

2.科学细致地做好初始化工作。科技论文。初始化的成败与否将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会计电算化初始化是指将本单位将要采用的核算程序、方法、规则、基础数据录入电脑,使会计软件能适应本单位的核算、管理需要的过程,是手工核算过渡到会计电算化处理的桥梁。我们应当从会计历史上去检索、选用适应电脑高速处理、结果准确的方式、方法和规则。

3.相关财务人员必须做好科目编码的编制工作,编制好报表间的审核公式。编码能够细化的必须要细化,以便取数。应充分满足电脑处理数据的特点,且具有可扩展性。科目编码就是将纳入会计核算、会计管理范围内的人、财、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号,以便计算机识别、分类、汇总、查询,这是初始化中最复杂、最费时的一项工作。(1)科目编码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惟一性,一个代码只表示一个实体,而一个实体也只能有一个代码;2)扩展性,编码要为今后系统发展保留一定的空间,以便增加新的内容;3)稳定性,编好后要尽量少改动,以便有关人员熟悉、使用;4)简练性,便于存储处理;5)规范性,代码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格式,以便统计、交流;6)可靠性,会计软件要具有自动校验功能。(2)编码的方法。 由于会计信息处理采用了总账、明细账核算形式,总账由财政部统一规定了编号,这里我们就不再讨论,只研究明细科目的编号;1)一个科目是否设置明细账,应根据管理需求,确定其层次和内涵;2)分析企业历史核算情况,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确定各级科目的位数;(3)科目编码的可扩展性是初始化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会计软件设计者充分考虑到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对历史资料的补充、修改作了严格的限制。一旦初始化完成,新增加科目就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只有新年再建新账时,才能得到修补。所以,在科目编码时,至少要考虑到本会计年度内的扩展性。

二、正确处理各项会计业务

有一套性能完善 科学慎密的财务软件 并不等于就一定能够出具准确、有效的财务报表。要想出具准确有效的财务报表,还应正确地处理各项会计业务,否则输入的是垃圾则输出的同样也将会是垃圾。如何确保业务内容的正确性则必须保证做到如下两点:

严格按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处理各项业务内容,防止主观调账行为。科技论文。个别财务人员为了局部的利益,往往进行人为主观上的调账、通过“调高”利润,以“完成”指标利润,通过

“凋低”利涧,以“藏匿”利润和资产,达到偷逃税费的目的,或为下年完成经济指标留下空间,有的企业管理者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让投资者以为企业的业务发展稳健,往往会进行盈余调节,以丰补欠,给人以稳中有升的感觉。在目前资产所有者、出资人、对企业经营者、人、业绩评价方法和奖励机制下,公司通过操纵,虚盈利润来骗取政绩,捞取经济利益;同时行政干预,财务会计主体多元化,社会审计监督不健全也是造成利润操纵的原因。从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来看,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该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收入确认与费用的确认问题。但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方法,从会计制度本身来看,企业会计准则给予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坏账准备计提、存货跌

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减值准备等会计核算方法上较大的选择权,这些都可以用来操纵利润。常有的主观调账手段有:把成本和存货倒置;虚列或隐瞒收入,推迟或

提前确认收入;费用摊提不合理;在关联交易中用不公平的价格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在本单位内倒账,浑水摸鱼;设置账外账。科技论文。主观调账的结果不仅造成损益不实,还导致企业财务报告中资产、负债及权益等会计要素不实,以此计算的各种财务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导致会计报表信息失真。

2.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杜绝客观业务处理的失误。如个别财务人员业务不精,在账务处理上存在科目记错、漏记等情况,有的错误财务软件可以审核出来,而有的错误财务软件是审核不出来的,这就要求相关财务人员必须进行人工核对,审理。如有的会计人员在支付职工福利性支出时不通过应付福利费用科目归集,而直接从费用中支付,这样就造成应付福利费用明细数据不符,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三、利用有效的报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企业在利用有效的财务软件,通过正确的业务处理,出具一套准确有效的财务报表。作为一名财务报表人员,如何出具并利用好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呢?就是从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要报表着手,收集完整的资料,运用财务比率对企业各期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财务分析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完整性,财务分析大致可分四个方面:

1.企业经营成果分析

企业经营成果分析主要包括:企业盈利状况分析、成本费用要素分析、企业盈利能力评价。

2.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信息,用来反映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及偿还债务的能力,判断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揭示企业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的关系。

3.企业负债及偿债能力分析

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先弄清企业负债的基本情况, 即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及其结构,进而分析各种负债的具体项目和质量,然后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偿还各种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能力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夏菱. 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01).

篇4

笔者拟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石,并糅合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习得理论,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依托,从理论上探讨我国高校会计学教学模式,以期为会计学的教学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财务会计学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以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以及其他行业会计为主要课程体系。从教材上看,初级财务会计着重对会计循环、会计基本理论的讲解;中级财务会计通常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项目划分章节;高级财务会计则是以互相独立的会计特殊事项为体系,各章节之间互相孤立,会计原则与会计实务互相分离,教材编写侧重规则条文和制度讲解。从教学观念上看,普遍存在着“重规则轻原则,重实务轻理论、重技能轻素质教育”的现象,迫于各种考试和就业压力,教师以教会具体的操作技能和规则制度为己任,学生则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从教学方式上看,教学形式陈旧,讲课依照是呆板的教学模式,各类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在这种从教材到考试均侧重规则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智力的认识不断深化。最为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则从20世纪末开始引发了教育的大变革,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

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20世纪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将智能定义为:在个人所属的文化和社会中提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创造产品的能力,并将智能归纳为九种。加德纳教授认为,个体的智能状况是不同类别的智能因素组合的结果,个体之间的差异体现为智能类别的组合差异和强势类别的表现差异,因而单个个体往往能突出各异的一两种智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往往不在于高低的差别,而一般在于其特长表现在不同方面,因此不能以单一的模式来评判个性化的智能状况。

适当教育方式的要义在于,以多元化的模式去挖掘、提升个体的智能,彰显强势智能,提高弱势智能,使被教育者的智能发挥至最高水平。多元智能理论蕴含着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给传统的教育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与该理论的内涵充分吻合,在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均衡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个体的强势智能类别,使其在未来能胜任某一方面的工作。然而,在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方面,我们却很少借鉴国外的经验。本文基于我国高校财务会计教学思想比较混乱的现状,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理论基石来构建我国的高校财务会计学教学模式。

三、普通高校财务会计学教学模式设想

1.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笔者认为,财务会计学教学蕴含着多维的智能发展契机。财务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会计教学,使学习者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追踪国际学术前沿动态的同时培养其在专业学科领域中综合运用财务会计知识的能力。多元化目标不但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有利于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满足学习者的多维智能发展需求,而且提升了弱项智能、强化了优势智能,促进学习者智能的综合提高。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1)教学工具的多样化。多样化的教学工具是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前提。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为教学工具的多样化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多样化的教学工具不但可以给学生带来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诱导其无意注意,培养其有意注意,而且往往意味着多渠道的信息源,符合会计学科本身知识更新频率高、技术运用关联度广的特征,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原始材料,容易产生更为直接的正向学习迁移。

(2)课堂教学的互动化。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会产生差异较大的主观情感体验,因此设置互动的教学情境尤为重要。在经过精心设置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者不但可以体验到知识运用的成就感,产生愉悦的学习经验,而且根据Vroom的期望和价值理论,可以在各种互动合作教学活动中,明确并修正其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在这一教学氛围下,更易于会计专业逻辑思维智能的综合提高。但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材选择的首要标准应满足学习者智能发展的需求。高等院校的生源各不相同,智能层次和特点有较大的区别。对于起点较低的班级,如果盲目地追求使用难度较大的教材,反而会弄巧成拙。因此,应紧密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难度适中的教材,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程测试评估的多元化

传统的课程测试主要以笔试为主,有的辅以一定的平时作业和课程论文,主要测试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识记与解题能力,存在智能评估范围狭窄的缺陷。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必然要体现在课程测试当中,因此测试评估的多元化成为必然的选择。

众多的财务会计学教师由于认识上的缺陷或客观条件的限制,在课程测试中往往简单地以笔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但这种方式显然淡化了会计教学综合智能的培养特色,忽视了对学习者综合智能发展状况的检测,使多元化的智能发展取向简单化,从而抑制了有着不同智能发展特点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一部分具有个性化需求的学生逐渐被“边缘化”,严重损害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测试模式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在财务会计教学的课程测试当中,可以采用笔试与论文相结合、平时检测与期末测验互补、客观试题与主观命题并行的灵活多样的评估测试模式。对于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可集中以笔试的客观题测试为主要测试项目,其他还可设计多种形式的项目则由学生进行选测,做到客观、公平地对待各种具有不同智能发展特点的学生,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篇5

二,学时与学分:14学时14学分

三,适用专业:会计本科专业

四,课程教材:无

五,参考教材:无

六,开课单位: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

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论文选题;

查阅相关资料;

撰写论文提纲;

修改论文提纲;

撰写论文;

修改论文;

论文定稿.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可以是学术论文,也可以是调查报告.

3,毕业论文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使用正规稿纸,字数不少于15000字,正文前必须附有写作提纲.

十,说明

1,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建议成绩;

2,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论文与答辩情况给予评定成绩;

十一,考核方式

考核标准: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优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观点明确,能深入进行分析,并有独到见解.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心突出,论据充足,层次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语言简练.

2,良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结构合理.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3,及格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尚欠充实.中心论题较明确,材料较充足,具体但不够典型.尚能联系经济工作实际,但论证不够充分.文章有一定的条理,一定的论据,文字尚通顺.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4,不及格

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差.文章无中心,层次混淆不清,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抄袭他人文章,成果,书籍者.凡具有以上条款之一者,应判为不及格.在答辩中对大多数问题都不能正确回答者,也应判为不及格.

十二,学时分配

全脱产学习的学生毕业论文在第七学期末布置,第八学期完成写作和考核工作.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b]

1.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2.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复杂化。因此,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自1985年制定会计法以来,对我国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会计现代化进程。中国会计现代化从本质上讲是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结合的问题。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中国应当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去;会计的国家化要求中国会计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体现中国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国会计的优秀成果。

实现中国现代化,首先要会计现代化。会计观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观环境制约的,并受管理的对象及要素、手段的影响。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会计观念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观念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会计观念只有受到时代的、客观条件的冲击而逐渐形成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新的观念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实现中国会计现代化,要求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理论现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预测和解释,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积累和分析,准确科学地描述对象的现实状态,从而科学、合符逻辑地预测未来。第三,中国会计的现代化要求会计研究角度的现代化。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参照系统,由过去纵向比较转变为纵向与横向比较,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以及国内与国外的比较,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会计工作,并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为实现三个面向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明确规定必需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同时,又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给予法律保护,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严禁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这些规范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将进一步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况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会计秩序比较混乱。

1.条线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于条而行于块,也就是说,出台的法不能说少,著书立学的学者也挺多,但批“作业”的老师却有限。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企业领导,外部监督部门听命于地方政府,块强线弱。

2.执法检查之弹性化。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例如,检查中发现一企业有意偷漏税X万元,处理结果:鉴于被查单位态度良好,考虑到实际困难,免去罚款而补交较少的款数等。

3.执业保护不善。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缺乏,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4.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守法和聚财,还要向内部和外部负责。可如今在舆论导向上却重效益轻执法。在介绍企业财务人员先进事迹时,有关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报道比比皆是,而在维护法纪、顶住压力、如实反映事实的报道却少得可怜,财会人员若主动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在内部受到非议和排挤,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保护。

三、加强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会计在经济工作的作用,加强工作,建议如下:

1.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要继续贯彻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法”,保证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实。各级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情况,指导和帮助企业执行好新制度;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改革还尚未全面展开,政府部门对会计管理的职能、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会计管理体制。

篇6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交通运输中心工作,开拓创新、强化服务、拓宽筹资融资渠道,全面规范财务管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配套制度,为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资金保障。

二、主要工作

(一)优化服务措施,全面完成费收任务

严格执行税费征收政策,认真落实“绿色通道”惠民政策,优化服务措施,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大力挖掘费收潜力,堵漏增收,确保规费征收任务全面完成。

(二)强化财务管理,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1、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资金监督

强化预算约束力,规范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促进预算资金管理规范化,做到制度理财。一是建立部门预算审核机制,强化预算管理手段,构建交通预算“一盘棋”的管理模式;二是建立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和财务数据上报制度,实现对交通专项资金收支情况的实时监控;三是建立季度预算执行分析例会制度,加强各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经验交流,针对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四是积极推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2、加大协调力度,改善理财环境

积极协调财税部门,争取财政部门对交通部门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服务支持,落实交通建设地方配套资金。努力争取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后基本支出增支部分的资金来源。加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联系,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了解专项资金动态,为本部门争取资金提供有效信息。

按照《市政府公路债务化解方案》要求,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化债资金,做好债务化解工作,确保全市公路债务化解工作按计划正常进行。

公开、公平、公正地分配和发放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确保惠民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3、加强制度建设,夯实财务工作基础

以规范财务管理为主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覆盖资金筹集、预算执行、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的财务制度体系。建立制度落实的责任机制,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用制度管钱、管事、管人。各单位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巩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工作成果,及时准确完成各项会计、费收报表。票证管理符合上级要求。市局将结合治庸问责活动,抓好任务工作目标考核,完善考核制度,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4、加强资产管理,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2013年交通事业单位资产已全部划转到地方财政管理,各单位要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对资产实行精细化管理,结合我市财政资产管理规定,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优化资产配置,严格政府采购,加强资产收益管理使用,规范资产使用及处置行为,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有效使用。

5、认真执行新会计制度,全面提高核算质量

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确保各单位严格按照新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提高交通运输会计核算质量,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市局按规定在2014年执行新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同时对局直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三)贯彻执行“八项规定”,大力压缩“三公”经费

篇7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3-0071-06

一、引言

税收是国家金融的核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目前税收已经成为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14年中国国家税收收入达到了119 158亿元,占一般财政收入的84.90%①。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管理手段落后等,在征纳税方面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难以制止偷税漏税情况的发生,给国家造成了不少损失。

因此,税收信息化是在Internet网络技术发展中必然的趋势,也被提到国家法律的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01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第六条明确指出:“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

目前,我国的税收信息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纳税申报方面。自200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金税工程三期,该工程是我国税收信息化进程的重要部分,其意义在于实现数据交换和挖掘,促进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真正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但是粗略统计,目前使用的纳税申报系统装有14套报表,表间逻辑校验公式大于700条,数据项18 023项,几乎所有的数据项都有格式限制,而且数据量在不断上涨中。如此庞大的系统和数据以及复杂的逻辑关系,不仅不利于进行税收的征纳,同时对于数据挖掘和数据交互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并不完全符合该工程的初衷。

另外,全球很多机构、学者已经认可了XBRL的运用和发展,并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XBRL技术工具中一重要组成部分为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作为20世纪末新兴并大热的网络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方式,XBRL自美国注册会计师霍夫曼提出以来便得到了较广泛的运用。1998年XBRL被提出并使用之前,中国信息披露的环境和质量较差,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同时会计信息监管环境缺乏严厉性,利润操纵的行为屡禁不止,因此证监会对这类行为严加调查。而机构等广泛使用XBRL之后,获取信息的效率和可获得性得到了增强,信息披露的环境和质量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国内外学者几乎得出一致结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有用性、可比性、相关性、准确性、透明度等可以随着XBRL的运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且减少信息不对称。会计通用分类准则XBRL的运用对于披露会计信息质量提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那么将其拓展,运用到税务部门纳税申报表当中去,会是一个不错选择。根据目前纳税情况,整个纳税系统的开发和修改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探讨,本文从利用XBRL进行纳税信息呈报角度为税收信息化提出相关意见。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税收信息化的文献综述

国内对于税收信息化的关注由来已久,大多数学者关注纳税制度及纳税系统设计和改进方面。孟丽和尚可文(2009)在借鉴国外纳税申报制度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纳税申报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完善纳税申报立法,强化税收服务,改革纳税申报方式,以更好地适应需求。米同好(2005)、夏碧野(2007)、于晓刚(2008)和张敬(2008)从各自的角度进行分析,对纳税系统进行设计,包括基于WEB进行相关模块的改进及配备相关的电子签名和电子证书。

另外一些学者关注到我国税收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并提出相关建议。欧阳浩敏(2007)认识到纳税系统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严重,利用“诺兰模型”和“米歇模型”,借鉴美德等西方发达国家信息化经验,提出我国税收信息化改革的具体意见。孙丽莹(2008)从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过程出发,对我国税收信息化进程中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李小海(2007)通过分析税收信息化的进程以及现阶段的需求,提出税收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相关改革措施。还有一些学者关注新兴电子商务中税收征管体系的完善。包雪(2014)对电子商务中的征税问题进行分析,运用了博弈论的相关思想。

(二)关于XBRL的文献综述

自1998年霍夫曼提出XBRL以来,XBRL在全球诸多国家得到使用并广泛推广,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国内外对此的研究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XBRL的使用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XBRL的运用有利于数据挖掘(刘静,2004;Zabihollah,2002),满足信息间的交互,实现信息的差异化需求(Bonso et al.,2001;McDonald,2002;Teixeira,2002);同时,利用XBRL进行会计信息呈报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透明度,有效缓解会计失真及盈余操纵等问题(沈颖玲,2005;雷蕾,2011),进而影响投资决策(李芬桂,2012;Diane J. Janvrin, 2012; Vicky Arnold,2012)。另外,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准确性、可比性、完整性、相关性、透明度会因XBRL的运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张天西,2006;李芬桂,2012;Debreceny et al.,2001;Turner and Zabihollah, 2002; Kernan,2004;Jon Bartley,2011),其作为会计信息呈报工具的有效性也因此得到验证。同时,Premuroso等(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治理结构同早期自愿以XBRL格式披露财务信息的决定显著正相关。

另外,除了XBRL对于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外,XBRL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影响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涂建明(2003)在其研究中表明,政府借助XBRL能够对其投资的重大项目以及对政府各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使得政府的投资绩效以及政府绩效得到有效可靠的评估,结果透明性将更有助于公众监督。

三、XBRL在税收呈报中的运用

(一)XBRL在日本、爱尔兰国家税务系统中的运用

1.XBRL在日本国家税务系统中的运用

日本税务电子化程度较高,除建设E-tax税务平台之外,还将XBRL呈报格式引入税务电子化程度中。自2010年起,XBRL运用于财政服务系统EDINET,用来汇总上市公司数据,自2014年开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呈报须以XBRL格式呈现。

目前,用csv格式创建的财务报表和账目在商用会计软件中进行纳税申报,但是税务电子化后,E-tax上的网页申报将根据XBRL格式的财务报表进行XBRL格式的纳税申报,将XML转化为XBRL,提高数据挖掘能力。目前该项工程暂定于2016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日本XBRL体系如图1。

2.XBRL在爱尔兰国家税务系统中的运用

爱尔兰商业报告有限公司是爱尔兰XBRL开发、推广的公司,目前XBRL标准使用范围涵盖:中央数据中心、爱尔兰注册会计师协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爱尔兰税务局等。

目前爱尔兰纳税申报XBRL的使用分为两个有效阶段:

阶段1:会计年度于2012年12月31日结束,且符合爱尔兰LCD的公司于2013年10月1日纳税申报采用XBRL格式的财务报表。

阶段2:其他公司于2014年1月1日之后申报企业所得税的,需于2014年10月31日开始采用XBRL格式的财务报表进行纳税申报。

爱尔兰XBRL税收呈报结构如图2。

(二)XBRL纳税呈报结构及流程

整个税收信息化如图3所示,包含相关标准、运维体系、应用系统、服务器平台、存储平台、系统软件平台、测试环境、数据中心、广域网、灾备系统、认证系统等。在纳税呈报方面,主要涉及应用系统、服务器平台、存储平台、系统软件平台、测试环境、数据中心、广域网等几大板块。

进一步将整个纳税过程进行细分,加入XBRL呈报后所得到的流程如图4所示。

XBRL分类标准由链接库和模式文件两部分组成,同时链接库又包含了定义链接库、标签链接库、列表链接库、计算链接库和参考链接库五种。

根据图4,XBRL纳税申报表的呈报是由对XML文件进行解读转化而来的,因此在了解XBRL报表之前,需要对XML有一个较为直观、深刻的了解。

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下:

原始数据 XML数据

Li Ming Li Ming

No.999 Haisi Road No.999Haisi

Road

Shanghai,201424Shanghai

China

201424

在XBRL中,将需要报告的商业概念定义在分类标准中,标记的数据则存储于利用分类标准生成的XBRL实例文档中,但大致规则与XML语言十分相像。

一些基本信息的实例文档含全部基本信息,如下载报表的网址信息如下:

000001

一般而言,一个分类标准中不含任何数据,但通常会包括使XBRL实例文档成为有效文档的元素。该元素可以表示为:

XBRL标签和数据存储在实例文档中,如应交税金的具体数值,中间存放的数据夹在标签中间,例如:

<应交税金>10 000

在纳税申报过程中,仅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报表就需要填报3张,输入项达到350项,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复杂,手续繁复,对于数据的挖掘十分困难。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一)为例,如表1。

根据XBRL分类标准实例文档建立的相关规则和法规,对于上述申报报表附列信息进行XBRL呈报,如表2。

四、结论

我国税收信息化一直处于国家重点发展的位置,包括金税工程一、二、三期的开展都是我国税收信息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项目。但是不得不承认,即使我国税收信息化开展多年,还是存在着信息冗杂、数据关系复杂,无法达到相应的数据挖掘能力。本文从税收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入手,细化加入XBRL纳税呈报后的结构图、XBRL呈报,为实现数据挖掘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同时在整个税收流程中引入XBRL报表的呈报,设计相关流程,并在实例文档解读的基础上,以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申报附表信息(一)为例进行XBRL初步模型的构建,为利用XBRL进行税收呈报提供了相对较为具体和可操作的设想。

【参考文献】

[1] 沈颖玲.XBRL:存取网络财务报告的创新[J].财经论丛,2002(8):24-28.

[2] 赵现明,张天西.基于XBRL 标准的年报信息含量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2):26-30.

[3] 雷蕾.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 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XBRL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J].会计研究,2006(9):56-63.

[5] 张天西,黄长胤,吴忠生.XBRL中的财务信息元素的粒度研究[J].会计之友,2011(21):22-30.

[6] 李芬桂.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 涂建明.XBRL的财务信息披露潜能及其影响[J].电子财会,2003(3):48-49.

[8] 刘静.浅谈XBRL与财务信息数据挖掘[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6):53-55.

[9] 孟丽,尚可文.中外纳税申报制度的比较研究与借鉴[J].国际经贸探索,2009(6):71-74.

[10] 包雪.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征管体系的完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1] 张敬.网上纳税申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008.

[12] 于晓刚.网上纳税申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3] 夏碧野.纳税申报电子信息采集系统分析与设计[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4] 米同好.基于WEB的纳税申报系统[D].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学士学位论文,2005.

[15] 欧阳浩敏.我国税收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6] 孙丽莹.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初探[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7] 李小海.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8] TEIXEIRA. What XBRL means for IFRS [J]. Chartered Accountants Journal,2005(84):53-54.

[19] ARNOLD V, BEDARD J C,PHILLIPS J R,et al. The impact of tagging qualitative financial information oninvestor decision making: Implications for XBR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2012(13):2-20.

[20] HODGE F D, KENNEDY J J, MAINES L A. Recognition versus disclosure in financial statements:does searchable technology improve transparency?[J] Accounting Review, 2004, 79(3): 687-703.

[21] BARTLEY J, CHENAl Y S, TAYLOR E Z. A comparison of XBRL filings to corporate 10-Ks―evidence from the voluntary filing program[J].Accounting Horizons,2011(2):227-245.

篇8

中图分类号:TP18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2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ST(股票被特别处理)规则的实施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正是由于一批公司上市后财务状况严重恶化,投资者利益尤其是那些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深证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8年3月16日正式启动ST规则,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所谓ST规则是指当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出现异常情况不符合上市条件时,该公司的股票会被特别处理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尽管ST规则的实施出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是该规则存在着滞后性,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异常状况时投资者的利益已经收到损害。单纯从数量方面来看,2014-2015两年被特别处理的公司都超高50家,而且大部分被ST(特别处理)的原因在于最近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为负数,由此可见上市公司被ST只有在公司连续两年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公司被ST后证监会会给出一定的整改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公司的高管承受巨大压力,并采取各种手段粉饰财务报表以求尽快摘帽,而这些措施往往是“拆了西墙补东墙”,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还是会受到实质性的损害。因此,基于该背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大量的财务数据中挖掘出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有预测作用的信息,成为我国市场的一个重要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研究意义

数据挖掘技术(Data mining)是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产生的数据提取技术,在信息过量的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高效准确提取出管理活动中必须的信息是目前比较新的研究领域之一;而如何在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困境时高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变化目前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以此同时,本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前预测上市公司的未来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上市公司的财务预测模型具有提前性,相比ST规则的滞后性,财务预测模型可以提前检测上市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给管理者充分的时间采取措施扭转经营恶化的趋势,相比被ST后在短暂时间内的“拆了西墙补东墙”的措施,财务预测模型具有时间上的优势,从而减少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损害甚至可以增加他们的利益。其次,财务预测模型可见减少上市公司的成本,上市公司被ST后将会发生各种成本,比如信息披露成本,而企业建立财务预测制度和可以以较少的投入避免更大的支出。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的研究设计

1.实证研究的基本流程

本文的实证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流程,首先从证券交易所的官网中选取27家2014-2015年度被ST的上市公司和54家没有被ST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确定能显示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出现问题的财务或非财务指标,从国泰君安和锐思数据库检索需要的数据。其次,其次,对所选取指标进行特征选择,删除对被解释变量影响不显著的指标,降低变量维度,选择回归结果显著的指标作为预测模型的解释变量(Xi)。最后,将剩余的指标代入预测模型,运用Logistic回归的基本原理对预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检验模型的稳健性以对模型预测的效果进行最后评价。

2.财务困境预测指标体系的设计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本文选取了以下7个方面47个具体指标,这些指标涵盖企业的财务与非财务,短期与长期,流动与非流动,投资者相关与债权人相关等方面。

(1)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状况的集中体现。如果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强,这将给起来带来充足的盈余公积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财务风险,这将意味者该公司被ST的可能性小。因此本文首先选择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作为本文财务预测的代入变量。

关于盈利能力本文选取的代表指标有:投入资本回报率X1、净资产收益率X2、资产报酬率X3、资产净利率X4、营业利润率X10、销售成本率X6、销售费用率X7、管理费用占率X8、财务费用率X9、销售净利X10、成本费用利润率X11。

(2)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

财务风险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如果企业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将会严重危机企业的发展甚至会导致破产清算。因此,本文将反应偿债能力的指标列入模型的代入变量。

本文选取的指标有:流动比率X12( Current Ratio)、速动比率X13(Quick Ratio)、产权比率X14、有形净值债务率X15、利息保障倍数(Times interest earned)X16、资产负债率(Assets Liabilities Ratio)X17、长期负债比率X18、权益乘数X19。

(3)上市公司成长能力

公司的成长能力代表着公司未来发展的潜力和行业的吸引力,只有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才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才能以较低的财务成本获得资金支持。因此成长能力是一个公司是否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指示器。

本文选取得指标有:每股收益的增长率X20、营业收入的增长率X21、销售的净利润率X22、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率X23、每股经营活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X24、净资产的增长率X25、总资产的增长率X26。

(4)上市公司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对各项资产的利用状况,是企业高管能力的集中体现,他与企业财务风险有着紧密的联系。各项财务指标正常的企业应当具有较强的资产管理能力,各项资产都发挥从其作用,很少出现资产闲置和超负荷工作的情况。

本文选取的代表指有:总资产的周转率(次)X27、营业周期(天/次)X28、总资产的周转率(次)X29、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次)X30、流动资产的周转率(次)X31、固定资产的周转率(次)X32、应付账款的周转率(次)X33。

(5)上市公司现金流量

目前的为文献很少将现金流量相关的指标作为财务预测模型的代入变量,但是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再加上现金流量信息的不容易被管理层操作,因此本文将该类指标纳入本文的测试范围。

本文选取的的指标有: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元/股)X33、资本支出/折旧和摊销X34、自由现金流量(元)X35、销售收到现金比率X36、每股净现金流量(元/股)X37。

(6)上市公司杠杆系数

上市公司的杠杆系数包含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这两种杠杆分别代表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大小,这取决于公司的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财务杠杆直接决定财务风险的大小,同时经营杠杆系数也是评价企业风险的指标之一,该指标越大,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

选择的指标有:DOL_营业杠杆系数X38、DFL_财务杠杆系数X39、DTL_总杠杆系数X40。

(7)非财务指标

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指标,但是非财务指标也能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指标都能量化,而有些指标不能量化但与公司财务状况息息相关,我们将这些指标归类为非财务指标。

选择的指标有:董事会人数(人)X41、独立董事比例(%)X42、监事会人数X43、股权集中度X44、H5指数X45、国有股比例(%)X46、审计意见类型X47。

三、基于数据挖掘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

1.测试样本的选取

本文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数据,选取了2014-2015两个时间窗口的27家首次被ST(特别处理的股票)的上市公司和54家各项财务指标符合上市规则的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其中27家ST的公司以被ST前的第二年的财务指标为基期。假定上市公司被ST当年为T年,前两年假定为T-1、T-2年,同时根据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最终选定以T-2为基期来预测T年的财务状况并于真实的状况进行比较,以检测模型的可靠性。

根据以上方法,我们选取了27家被ST的公司作为实验的样本来源,并选取了54家正常的公司作为对照组的数据来源本文研究的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锐思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

2.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设被解释变量Y为1是代表公司被ST,即公司发生财务预警。Y为0时表示公司各项财务指标正常。P1(0-1)代表公司被ST 的可能性,我们用概率表示,P0=1-P1表示公司正常运行的可能性。

Xk为解释变量,βk为解释变量对应的回归结果得出的系数,α为横向截距。其中截距和回归系数是运用概率论中的最大似然方法估计的结果。由此我们得到回归预测模型通常选择0.5(该数值来源于现有研究结果)为分界点,这就是说当上市公司的P小于0.5时可以判断该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符合规定,该公司为正常公司;当P大于0.5时,我们可以据此推测该公司被ST,即该公司发生财务危机。

根据Clementine软件的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结果,对模型的整体显著性、模型中每个解释变量的显著性以及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并对影响财务困境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我们对该预测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在于检测自变量X是否与P的线性关系存在显著影响,是否可以得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原假设(H0)是回归的结果是:各项系数显示为0,这就意味着解释变量全部与P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因此应该拒绝原假设;拟合优度检验一方面是考察回归方程能够解释被解释变量变差的程度,另一方面是考察回归方程算出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吻合程度,如果吻合程度越高,则说明拟合优度越高。最后根据Clementine软件给出的判别矩阵,给出模型的每类预测准确率和整体预测准确率。具体分析如下: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总体情况,各数据项分别是:似然比卡方的观测值、自由度及概率P-值。其中最大似然卡房检验的结果的观察值为95.950,概率的P值为0.000,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值(0.05),因此应当拒绝原假设,并认为当所有的回归系数结果不同时为0时,X与P之间的关系是显著的,这也说明所拟合的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

该模型拟合优度方面的指标,其中-2倍的对数似然函数值为7.165,比较小;Nagelkerke R Square为0.964,比较接近1,这说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

根据ST发生前T-2年的模型统计量,Logistic回归方程可表示为:

四、小结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公司的Clementine数据挖掘工具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预测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采用数据建立财务预测模型对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走势具有较强的预警能力,而且本文对各项财务指标进行了量化处理,非财务指标也进行了恰当的处理,由此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说服性。

但是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只是对数据挖掘在财务困境预测方面做了初步探索,在理论及操作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由于公开披露的被ST公司的上市公司的数量每年是有限的,因此本文的研究样本数量不足,此外,虽然对样本数据不断进行修改及替换,但最后选取的样本并不是很完善,造成在特征选择过程中,很多理论上对公司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指标因为缺乏经验数据而被删除。以上的不足及问题均说明该模型仍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1]薛薇,陈欢歌编著.基于Clementine的数据挖掘[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

[2]李健.基于数据挖掘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4.

[3]金照林.基于数据挖掘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4]彭易成.基于数据挖掘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5]赵芳芳.关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9:24-29.

[6]张秋水,罗林开,刘晋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J].计算机应用,2006,6:105-108.

[7]韩建光,惠晓峰,孙洁.基于多特征子集组合分类器的企业财务困境预测[J].系统管理学报,2010,4:420-427.

篇9

【关键词】法人资格;保险机构;财务研究

各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博弈过程就形成了一般的贸易规则,体现在保险服务贸易方面就是各国对本国保险市场的开放通常采取的是商业存在的形式,对保险跨境交付很少做出承诺。

这是因为保险产业的特征要求保险提供商对于保险标的要求相对对称的信息,从而对承保风险、保险费率、准备金比率等保险合同的根本性条款进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有效的评估和衡量,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

分析基于这样的原因,保险经营要求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在对待海外保险公司的问题上,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通常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在东道国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保险机构才可以开展商业保险业务,并对其企业形式、资本结构、地域和业务范围做出相应的要求。

如果成员国对跨境交付做出过多的开放承诺,就相当于允许海外保险公司通过东道国境内的人进行保险经营活动,其他市场准入的限制和监管措施就形同虚设。

 

而境外消费由于是东道国居民在东道国国境之外进行的保险活动,分析本国的监管机构没有管辖权,无法进行过多的直接限制,但是可以通过外汇等其他手段进行间接监管,限制本国被保险人购买海外保险公司的服务,减少资本外流。

自然人流动主要和保险专业性的辅助人员有关,如保险精算、财务、保险指导等专业人员进入东道国进行保险服务活动,这些活动是个人提供自己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智力性劳动,而且多数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各国通常也没有过多的限制。

(法律类相关论文或者管理类相关毕业请联系本站51lunwen.com)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表外披露;研究;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135-01

1 表外披露研究的困惑

关于表外披露,FASB过几个专题讨论。学术界针对表外披露研究成果与其本身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表外披露信息相比,显的微不足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会计的论文和专著,规范的和经验的,基本都是集中在确认准则和报表信息方面。针对表外披露起源追究,可以帮助我们逐渐走出目前关于表外披露的研究的困境。

2 表外披露的定义研究中的问题

2.1 财务会计边界问题

表外披露发展的初衷就是为了使得对其约束的诸如确认标准、报表内容、格式等方面内容的一种回避。虽然表外披露的内容似乎无所不包,但是同时也给财务会计带来相应的困扰,即财务会计边界问题,导致了财务预测、分析等其他学科的功能被人们强加于财务会计(葛家澍,2003)。

2.2 财务报表与表外披露之间的界限问题

非此即彼的手法界定表外披露为财务报告在提供更多信息,以及提高信息质量带来了众多方便。强调表外披露,运用非此即彼的手法意味着财务报表与表外披露相互补充,而非针对报表信息和表外披露信息的分离,这样才符合FASB界定确认和披露的本意,财务报表与表外披露要实现承前启后,相互补充,顺利对接的特征。

3 表外披露过程中的问题

3.1 披露信息过载问题

表外信息披露范围扩大,表外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意味着在不断发展的资本市场,新领域,不确定的领域的等对信息的更高要求。但是一味地强调扩大表外信息披露,就会滑入信息过剩的泥潭,降低信息的有用性。实用性、可理解性逐渐成为表外披露信息的最重要特征。表外信息披露过剩问题理应得到充分关注,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质量。

3.2 表内确认准则与表外披露规则的衔接存在不足问题

表内确认准则与表外披露规则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的。表外披露规则是表内确认准则的过渡阶段,也同样是表内确认准则的补充。

基于历史原因,我国目前的表内确认准则与表外披露规则无法顺畅达到以上两方面的特点。财政部表内确认准则与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相互之间还没有形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要实现,证券市场表外披露规则制定在先,表内确认准则制定在后的这一顺序,基本很难实现。更好的方式是:建立与IFRS基本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使得两者的顺畅衔接成为了可能。

3.3 表外披露的其他问题

(1)财务报表与表外披露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但我国的表外披露规则所面对的环境不佳,主要表现在证券市场处于低端均衡状态、表外披露的自动履约机制不全面,很难孕育信息披露的私立秩序,不能形成会计准则的渐进性,诱致性制度变迁。

(2)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与公司治理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和共生性(葛家澍,2007)。信息披露是适应公司治理机制而产生的,治理机制不完善,导致信息披露失效。

4 结语

作为财务报告的有机构成,就不能忽视表外披露的整体性、规范性。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必须加强表外披露相关问题得研究。财务会计完善与发展,是建立在表外披露的本质特征的洞悉,以及其作用和功能在财务会计运行机制中良好发挥基础之上的。在研究模式上,应该针对目前表外披露的各种问题,从非会计程序视角出发,借用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表外披露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道扬.由“簿记”向“会计”命名转化考析[EB/OL].中国会计视野网,2004.

[2]葛家澍,杜兴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葛家澍,章永奎,杜兴强.公司治理演进与表外披露变迁[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10):6~10.

[4]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J].会计研究,2003,(3):3-7.

[5]占美松.表外披露性质解读及其启示:剩余控制权视角[J].会计研究,2008,(10):25-30.

[6]占美松.财务报告信息与表外披露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篇11

企业集团包括母公司和子公司,母公司控制子公司,享受业绩与回报。只有抵消和调整母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合并财务报表才能真实、相关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由于母子公司之间的特殊关系,会严重影响合并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因而必须明确合并范围,明确规定应纳入企业集团合并范围的企业对象,即哪些成员企业应当被包括在合并之内,哪些成员企业应当被排除在合并之外。本文通过对合并范围、控制权变迁进行国际比较,并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深入分析相较旧准则的改进之处。

一、合并理论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合并理论有母公司理论、所有权理论和实体理论。

在母公司理论下,以“法定控制”来界定合并范围,也就是说判断投资方是否拥有对其控制权,是否将其纳入合并范围,由有很明确的法律所承认的股权或表决权或控制协议来决定。此理论的缺陷在于准则规则过于形式化,在合并方式多样化的时代,固定式的规定不利于实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所有权理论的合并范围是按母公司持有股权的比例计入合并财务报表中。相比母公司理论,所有权理论不强调控制,强调的是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所有权。优点在于清楚划分每一份权利,尤其当被投资方隶属两个及以上经济实体时,可以按比例分别编入各自的合并财务报表。但此理论的缺陷在于所有者论强调的是合并母公司所实际拥有的而不是其实际控制的资源,显然违背了“控制”的实质。这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控制意味着母公司有能力支配子公司的全部资产,而不仅仅是所拥有的资产。所有权理论只强调控制,显然忽略了这种财务杠杆作用。

实体理论的合并范围以能否控制为标准,按完全合并法编制合并报表,为全体股东服务。这种理论已经被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接受,并逐步形成共识,即以“控制”作为合并范围的判断标准。而各准则的差别在于对控制的定义以及针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判断。

二、新旧CAS33的理论比较分析

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CAS33)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IFRS 10)趋同。在趋同的过程中,我国坚持“趋同”的立场,而非“直接用”。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在原则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一致,能够提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认同度,逐步加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保护我国利益,提升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国际认可度;另一方面,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情况,使得准则具有可操作性与指导意义。将新旧CAS33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新CAS33针对合并范围的完善措施。

(一) 控制定义的比较

2006年财政部将控制定义为“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2014年财政部规定:“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2014年CAS33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IFRS 10)趋同,具有三大控制要素:第一,对被投资者的权力。第二,可变回报。第三,能够行使权力影响可变回报,也就是权力和回报关联性要素。具体分析,相比旧CAS33,新CAS33在控制定义上的进步在于:

首先,对“权力”的诠释含义更具前瞻性。旧CAS33将权力解释为“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新CAS33中权力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的权力”。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定义没有差别,但是针对被投资者是特殊目的主体时,新CAS33对权力的定义就凸显出其价值。特殊目的主体的设立目的是执行租赁合同、研发、资产证券化等,表决权不等同于控制权,没有一方能拥有对其财务和经营政策进行决策的权力。针对特殊目的主体,投资者的控制权在于获得被投资者特定业务相关的决策权利,而非完全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现阶段,特殊目的主体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运用得也不多。但随着我国的法律、监管等配套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特殊目的主体能否进入合并范围,需要根据控制的定义加以判断,而新CAS33中权力的定义正具有此前瞻性。

其中,对“权力”给出了四个具体特征。第一,权力体现为现实权利和能力,不强调是否实际执行。“权力”概念分为“能力观”和“法律或合同权利观”。“法律或合同权利观”要求投资者拥有法律或合同权利以控制以被投资者的相关活动。而“能力观”只强调投资者拥有对被投资者的“当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表决权等,但并不强调投资者行使权力,这也正是新CAS33中的“权力”。第二,明确权力对应于对回报产生最重大影响的活动,强调权力具有单一性,不存在共同控制。第三,强调判断权力时仅考虑实质性权利。第四,强调保护性权利不构成权力。

其次,“可变回报”比“利益”内涵更广泛。旧CAS33强调“获取利益”,而新CAS33强调“享有可变回报”。新CAS33强调的“享有可变回报”在定量和定性上都优于旧CAS33强调“获取利益”。从定量而言:“利益”看重的是获取正向回报;而“可变回报”具有可变现,回报随被投资者的业绩变化而变化,可以是正回报,也可以是负回报,甚至可以是不定项回报,风险与利益并存。从定性而言:“回报”主要指直接回报,例如股利、投资价值变化等;而“可变回报”不仅包括直接回报,还包括间接回报,例如协同效应等。

最后,强调权力和回报的关联性。新CAS33强调权力和回报的关联性,强调存在委托关系时,投资方为委托人而非人的身份认定。传统意义上,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影响力越大,越能确认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权力。但当存在委托关系时,影响力证实权力的理论存在漏洞,在针对委托他人经营或承包或者是受托他人经营或承包等情况下如何判断控制权问题存在理论争议。如果投资人是人,其通过获得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同时获得相应的回报,但是,相关回报来自于劳务费,而非与权力相关的可变回报,不能认定人是实质控制人。新CAS33引入关于拥有决策制定权利的投资者是委托人还是人的判断指引,判断标准有:决策者对被投资方的决策权范围、其他方享有的实质性权利、决策者的薪酬水平、决策者因持有被投资方中的其他权益所承担的可变回报的风险等。

(二)未持有多数表决权时的控制权判断的比较

旧CAS33对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但仍可以纳入合并范围的条件规定了四条标准:⑴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⑵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⑶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⑷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可以看出,标准都是很具体,进行了可操作的量化处理,但同时也存在对特殊情况的考虑遗漏,比如当股权分散时,拥有未超过半数的表决权某一投资者相对其他投资者而言,占有最多的表决权,能够控制被投资者的相关活动,拥有对被投资者的实质性控制,却由于未符合法定规定而否定了其控制的实质。

新CAS33针对标准规定存在的遗漏缺陷,向IFRS 10趋同,采用列举而非设定标准的方式,来克服旧CAS33的现存缺陷。投资方持有被投资方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投资方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力的情况列举了如下四点:⑴投资方持有的表决权相对于其他投资方持有的表决权份额的大小,以及其他投资方持有表决权的分散程度;⑵潜在表决权;⑶其他合同安排;⑷被投资方以往的表决权行使情况等。这些事实和情况显然是原则性规定,可避免对特殊情况的遗漏,但与此同时,在运用时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这也对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当母公司持有的表决权比例与该被投资方第二大股东所持有的表决权具有一定的比例差时,认定母公司拥有控制权,但是如何判定是否达到一定比例差,又进入两难之境:一方面,给出具体数值,准则规则必然给利润操作者以投机空间;另一方面,依据职业判断,又不具有可比性。

(三)对可分割部分控制权判断的比较

旧CAS33考虑投资方是否控制被投资方时,将被投资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判断。而新CAS33进行了完善,认为被投资方的一部分可以视为被投资方可分割的部分(单独主体),投资方可以控制这部分(单独主体)。条件是强调专属性,具体是:⑴该部分的资产是偿付该部分负债或该部分其他权益的唯一来源,不能用于偿还该部分以外的被投资方的其他负债;⑵除与该部分相关的各方外,其他方不享有与该部分资产相关的权利,也不享有与该部分资产剩余现金流量相关的权利。

三、结束语

实体理论已被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逐步接受,逐步形成共识。在实体理论观下,以“控制”作为合并范围的判断标准。控制权理论的发展跟随股权结构的变迁。进行纵向比较,比较2006年和2014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CAS33),从控制定义、未持有多数表决权的控制权判断和可分割部分控制权判断三个方面提出新CAS33的进步之处。(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2014.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储一昀,林起联.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探析[J].会计研究,2004,(l): 54一59

[3]柴才.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国际趋同差异分析[J].财会通讯,2013,(12):105―108

[4]曹阳.我国新旧合并财务报表相关准则差异分析[J].财会经纬,2006,(7):50―51

[5]刘杰.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研究[D].重庆工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6]刘新仕.合并范围变迁的国际比较及合并范围界定问题[J].财会月刊,2010,(1):76―78

[7]宋茜.关于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中外比较探析[J].财会研究,2011,(23):47―49

[8]王茜.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研究[D].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篇12

一、有关《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订的背景

原《规则》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原《规则》自实施之日起,对于明确事业单位财务用途,促进事业单位财务体制的发展,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的预算,推进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的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各项事业以及财政问题不断改革与变化,原《规则》在某些内容上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持续发展的社会对事业单位财务体制上的要求了。原《规则》在有关财务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收付等制度上已明显已近年新推行的有关政府财政改革等规定相脱节。随着政府部门应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等观念深入民心,人们对政府财政体系改革的呼声一浪高于一浪,人们迫切希望政府单位财政制度合理化、公开化、透明化。为了顺应民意,也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与改革的要求,国务院下达相关的文件正式批示对原《规则》进行实施修订。新修订的《规则》已于本年度2月7日正式公布,并于同年4月1日正式实施。

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订的意义

新修订《规则》实施对我国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促进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规范我国事业单位财政支出和收入,强化我国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建设我国和谐社会都有个深刻的意义,具体意义如下:

(一)规范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

新修订《规则》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的财政额度,国家将对事业单位实行定额、定项补助以及核实单位的收支,对于超出预算范围的,不再对其进行补贴,对于单位结余的部分应按相关规定使用。单位可参考往年的年度预算方案,根据实际的收入与开支上报本年度的财政预算,预算方案里不能出现财政上的赤字,力求做到收支平衡。与原《规则》相比,新修订的《规则》对于预算上的规范更具体和详细,国家对单位财政审批上更加严格。这样可以避免单位滥用或者乱用国家的款项,避免国家财政遭受损失。

(二)明确了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的去向

新修订的《规则》明确了我国事业单位财政支出以及收入的途径,使得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去向变得可视化。新修订《规则》里规定事业单位可通过财政补助,事业收入,上级补助,经营所得,附属单位上缴,投资收益,利息等途径获得收入。事业单位各项收入应当明确地将收支纳入到单位的预算方案中,实行统一的管理与核算。单位的支出也仅限于事业上的支出,经营上支出,用于上级事业单位补助上的支出,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以及捐赠上的支出等方面,其它的一切开支均不纳入财政预算里。对于超支的部分,国家将不再对其进行补助。国家将加强对各种票据的管理,确定票据来源合法有效,不允许利用虚假的票据进行财务上的报销。国家明确事业单位财政使用途径可以让事业单位做到专款专用,保障我国事业单位财政制度能健康发展。

(三)加大了对单位财政上的监督力度

新修订《规则》无论在单位预算上,收入以及支出等问题上都做了明确的规范和界定,加大了对单位财政上的监督,避免某些单位官员私自乱报账目,制造虚假发票,公款私用等现状的发生,让国家的财政真正用在造福百姓,建设国家项目等民生问题上。单位应认真落实和执行新修订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我国事业单位财政体制。

(四)防范我国事业单位腐败现象的发生

事业单位滥用公款,利用公款满足官员吃喝玩乐的现象一直深受广大百姓所厌恶。不少百姓都曾抱怨过当地政府私自吞并国家下拨用于建设市政或者用于建设民生的款项。由于原《规则》在规范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财政支出与收入以及财政报销等问题上不完善,所以造成一些事业单位私自动用国家用于建设民生工程的款项,造成款项的落实不到位等现象的发生。对于这些单位所有经费开销国家财政部门也无从考究。事业单位这样严重损害了我国百姓的利益。为了杜绝这种现状的发生,在新修订的《规则》里规范了单位的财政制度,明确了单位财政上的预算,对于单位的开支与收入,国家也对其进行了清晰的界定与限制。防止某些单位公款私用的现象发生,避免用于建设民生的款项被官员私吞,保障了我过人民的利益。

三、落实新修订《规则》的实施

新修订《规则》的实施除了明确规范了明确事业单位财政制度外,还积极倡导开源节流、勤俭节约、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等观念,让事业单位懂得为国家节省,并将节省的资金用于民生的建设上。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向各级事业单位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指导各级政府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实施培训,加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新修订《规定》的了解和认识,并宣扬新修订《规则》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总结:明确事业单位的财政制度对我国实施健全的财政制度有着深刻的意义,这不仅关系到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将涉及广大百姓的利益,所以健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体制是十分必要的。新修订《规则》在对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事业单位在财务体制上的监督也将进一步加强,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提出了精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标准。健全国家的财政制度可有效地控制国家财政赤字,防止出现财务危机,有利于合理配置我国的财产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所以我国要认真落实新修订的《规则》的实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