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范文

时间:2022-08-13 20:21: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创业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创业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

1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技工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初中毕业生,他们踏入技工学校,经过3年学习,毕业时年龄也就在18岁左右,却要面临选择职业和身份适应,对他们开展职业和创业教育很有必要。尤其近年来受“普高热”和“免试入学”等因素的影响,技校生入学时的素质普遍偏低,自身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怕吃苦、眼高手低等一些问题,不能把握就业机会,使加强对其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变得更为紧迫。下列两类学生尤要加强指导、教育:一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学校有部分学生往往是家长出于无奈而将其送来“托管”的,无心向学,提不起学习兴趣是他们的共性,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老师“强行”灌输给他们的,所以,在他们的头脑里根本没有“读书为了就业”的观念,到了该就业的时候,便显得不知所措,过分地依赖社会和父母,自立能力差;二是为好奇而读书。有部分学生来学校读书的主要目的只是对某个专业产生好奇,而不是为了获取职业,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是朦胧的、浅薄的,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能力都缺乏了解,因此,一旦到了真正选择职业的时候,东不成西不就。这在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中尤为突出,他们择业时往往首选到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如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波音飞机维修公司、广州五羊-本田摩托公司、广东太古可口可乐公司、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等),还有部分学生宁可守着枯燥的生产线当生产工人,也不愿意干又脏又累的汽车维修工作。

造成技校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社会需求不了解,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择业时安排到国有企业怕效益不好、收入低;安排到外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工作担心不稳定、没有保障;创业又嫌太苦、太累、风险大。另一方面,毕业生在供需见面时普遍存在自我推荐能力差、不善于包装自己等弱点。由此可见,学生在选择职业和就业创业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有必要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通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达到以下目的:

1.1使学生与职业联系起来

学生的就业愿望与社会的职业需求相分离的状况,是导致学生错失就业机会的一大障碍。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能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改变头脑中的职业偏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熟悉职业情况,明白学习为了工作,要生存必须工作,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努力工作的道理,进而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潜能,并自觉地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志趣结合起来,把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1.2使教育与职业联系起来

一方面,传统的技工教育模式因没有突出“教育为职业服务”的环节而显得不够完美。近年来,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大力提倡“服务就业”,就是要求技工学校树立教育为职业服务的观念;另一方面,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环境也迫使技工学校必须树立“服务就业”意识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服务就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职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正确面对新问题、新环境,善于解决新问题,从容应对新变化,形成新思路、新对策;勇于投入创业实践,不畏艰难,不怕挫折,艰苦创业;善于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1.3使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

经济结构要调整、产业要升级,对劳动力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给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而技工学校,只有紧跟市场步伐,及时调整、开设与社会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专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此同时,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积极拓展推荐就业门路,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才能在招生工作中争取主动,进而促进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否则,脱离了社会需要的办学方向只能是死路一条。通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可以使同学们在就业时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当代职业发展的需要,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扬长避短,合理选择职业,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到劳动力市场上去竞争、自主择业或立业创业,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2.1介绍职业特点,增强对职业的了解

所谓职业,是指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劳动者随着社会的进步以获取经常性收入为目的而从事连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专门业务,通常又叫工作岗位。职业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特点:①职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职业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产生,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在以前,会打算盘就能干财会工作的在我国比比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而今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是否会打算盘上,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现财新观念、新知识。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一个职业的科技含量也会随之提高。市场经济环境下,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面临多次的职业变化,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②职业也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经济格局和经济发展速度在制约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制约着人们的劳动方式。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工人往往从事比较单一的职业便能应付正常工作,因而工种分类相当细,如机械类的钳工专业就细分到装配钳工、维修钳工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生产工人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那些单一的专业(工种)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应运而生。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并及时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得企业原来残旧的、低效率的、劳动强度大的设备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多功能设备,这对劳动者的要求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因此,工业自动化、数控等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技工学校争相开设。可见,职业是随经济发展而变化的;③职业因地域、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海地区的水产资源丰富,因而渔业较发达;大庆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开采成了那里的主要行业;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澳门,港澳台同胞回乡投资办厂较多,因而手工业较发达。这些都表明职业是因地域或自然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

职业也随当地的投资环境、投资方向或历史发展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北京、广州市的旅游资源较丰富,旅游业相对较发达;景德镇、佛山市盛产陶瓷而被誉为瓷都;顺德市成为小家电、热水器的生产大镇,开平市的话筒生产量占全国70%等。2.2了解自己的个性,增强自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这些因素影响着他在职业上的选择和发挥。因此,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再了解自己的个性,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然后结合现实情况,扬长避短,找一个最佳结合点。

2.3介绍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我国现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不断升级的新时代,职业多变、人才竞争加剧是其特征之一,学校要结合社会实际,向学生们介绍社会现状,介绍世界经济、国内经济情况和就业形势,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正确选择职业,顺利成才。另外,加大就业形势的宣传,引导学生树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观念,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及运作机制,明白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从而树立竞争上岗观念,做好多次就业准备。

3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方法

3.1建立职能机构,配备专业教师,开设相关课程

为了提高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我校建立了相关的职能机构,将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作为该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能;配备了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专业教师,校长带头参加全国职业指导知识培训班并考取了高级职业指导师任职资格,同时安排职业指导人员参加培训,开设《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这门课程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常抓不懈,保证了职业指导的时间与空间,规范化与有效性,改变了以前在学生临毕业之前讲一讲或搞几个活动了事,取得了连年就业率达到95%以上的好成绩。

3.2贯穿教学活动,全面指导教育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除了具有本身独立的内容外,有些内容还会反映在其他学科中。因此,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这门课与其他学科,尤其是专业课的结合,做到相互渗透,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如上德育课时,我们强调职业道德与就业的关系;上专业课时,又强调学好专业课与将来就业的关系;上基础课时,给同学们讲清楚学不好基础课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而影响将来的就业的关系。此外,还利用班会课、黑板报或广播就某些“就业失败案例”展开大讨论。除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规范地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外,还注意到这项工作的“全面性”,即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我校全体教职工的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知行合一。因此,根据同学们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针对现代技工教育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教育。使同学们在学习有关职业、择业、创业、心理、社会等有关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堂内的各种教学活动,把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等的培训变成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动。比如,通过观看录像、模拟训练、座谈讨论、参观考察等活动,反复思考,牢固掌握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勇于实践探索,在实践中培养和增强求职能力和创业能力。再比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教育,或安排学生走出社会,到现实中去接触劳动模范、企业家、岗位能手,从而懂得有所作为和人生价值的真谛。

篇2

第二,创业教育是为了创业的教育。这是一种实践驱动的创业教育目的,导向明确真实的创业活动,鼓励学生直接创办、运作企业,在创办企业的实际活动中习得创业知识、增长工作才能。这种观点不重视以书本为载体的、学科性的创业知识,强调在创办企业的实践中学习,重视所创办企业的状况或结果、企业的发展、利润等指标是衡量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这种目的观有混淆“创业”与“创业教育”的嫌疑,或者把创业教育等同于商业教育。实际上,创业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洞察机会,整合资源,自主创造价值,而商业教育的目的侧重于已有商业的发展。

篇3

2001年5月,武汉大学在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三创教育”(创造、创新和创业教育)理念,并将“三创教育”作为长期的办学指导思想。2001年9月,武汉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被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经过几年的努力,武汉大学已探索并建立了立体交叉多元型的创业教育体系。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作为武汉大学的创业试点单位,在贯彻“三创教育”指导思想的同时,对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进行积极地探索,经过几年地努力,我们形成了一套确实可行的创业教育模式:

1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教学过程对于创业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敢于张扬个性、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与人合作等,这些通常是创业成功者所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及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理工专业学生重要的教学环节。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只偏重通过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认识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而未重视学生个性、创新思维、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1.1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中,设计性实验是让学生分为若干组,学生自行设计,拿出方案后经小组讨论,各组从学生各自的方案中优化出最佳方案,在小组之间比较哪种方案设计得最好。我院还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推出部分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作为学生综合性、设计性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种实验教育的内容和模式既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学生既学到了专业技能,又提高了综合素质,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创业是非常有益的。

1.2在教学实习中,寻找创业切入点

几年来,我院老师带领学生到当地各种体现专业知识的基地去参观并现场教学,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新的知识。例如我院环境科学专业在《环境工程》的学习过程中,任课老师带着学生去参观武汉市污水处理厂,对于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方案、污水处理流程以及成本方面做了深入的学习。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这样的现场学习可以更直接的结合实际,使他们的头脑中对污水处理厂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后来,该专业又在《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学习中去了武汉市砖厂,对于如何利用废弃物制造建筑材料有了全面的了解,不少同学表示,这是一个不错的领域,可以减轻环境负担、防止污染物的继续扩散和为国家创造效益。经过实践教学后,通过这样的专业实践,可以使同学们了解到本专业与生产生活的结合方式、涉及本专业的产业现状和前景、相关企业的管理方式、产品的销售等创业过程中所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

另外,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我院实践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将生产任务、科技开发项目作为实习内容,让学生利用集中的实践教学时间去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三创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还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2年学生利用实习完成了中国地图出版社委托的中国大地图部分图幅横向项目武当山旅游规划地图。2003年,完成深圳市宝安区发展地图集、深圳市龙岗区资源环境图集的生产和研究工作。2在第二课堂中加强创业教育

第二课堂是指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实践等,主要包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工作、参与社团组织等等。

我院很早就把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到全国各地已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企业家座谈,参观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其发展和运作进行调查分析,结合专业背景对该企业的不足之处进行评价。既为许多地方和单位解决了不少生产问题,又使学生“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院曾组成四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分别赴陕西、襄樊、天门、郧西等地。以赴襄樊社会实践小分队为例:该小分队参观了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通过与其负责人的座谈,了解到这个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综合型研究所的基本运作模式,包括企业内部模拟股份制改造、岗位股份与分配股份的实现形式、中俄合作交流情况、资金筹措方式、管理机制等等。通过学习交流,了解了模拟股份制改造的具体做法和进行国际交流合作的基本经验。同时我们也对其实行统一管理为主、以个人独资或者与投资方合资的形式为辅助的运作模式进行了讨论。在学生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来渗透创业思想,培养提高创业素质是实行创业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学院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积极改革管理模式,给“学生社团组织”提出了“自我管理、自我引导、自我服务”相结合的思路,通过各级“学生社团组织”(学生会、学生分会、班委会、团总支、各种社团等)来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越强,管理水平越高,说明学生受到学校教育影响力越大,成才的氛围越浓。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院的学生工作部门围绕教育培养目标,构建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并通过“学生社团组织”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来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

我院的“学生社团组织”先后开展了“俘特拉糖果派送活动”、“环境日徐东平价广场宣传活动”、与湖北电视台“幸运地球村”栏目合办节目的活动、“新点子”大赛活动、“校园歌手大赛”活动等等,每年以一个主题活动为载体,再分出若干子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既创造了学生成才的环境,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今后创业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创业教育的一个实践形式。

3鼓励、组织学生参与创业计划大赛

创业计划是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成果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创业计划大赛是以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业素质为目的的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即通过学生自主的创造性地思考和动手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生活。

我校从1999年开始在学生中举办了创业计划活动。我院学生均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加上学院的支持和相关专业教师的指导,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李智勇同学,在刚刚结束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了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能源化工类)一等奖。通过这次组织参与全国“挑战杯”大赛并获得一等奖的经历,使我院同学受到了鼓舞,同时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这些势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我院创业教育更好地开展。

篇4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1 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技工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初中毕业生,他们踏入技工学校,经过3年学习,毕业时年龄也就在18岁左右,却要面临选择职业和身份适应,对他们开展职业和创业教育很有必要。尤其近年来受“普高热”和“免试入学”等因素的影响,技校生入学时的素质普遍偏低,自身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怕吃苦、眼高手低等一些问题,不能把握就业机会,使加强对其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变得更为紧迫。下列两类学生尤要加强指导、教育:一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学校有部分学生往往是家长出于无奈而将其送来“托管”的,无心向学,提不起学习兴趣是他们的共性,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老师“强行”灌输给他们的,所以,在他们的头脑里根本没有“读书为了就业”的观念,到了该就业的时候,便显得不知所措,过分地依赖社会和父母,自立能力差;二是为好奇而读书。有部分学生来学校读书的主要目的只是对某个专业产生好奇,而不是为了获取职业,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是朦胧的、浅薄的,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能力都缺乏了解,因此,一旦到了真正选择职业的时候,东不成西不就。这在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中尤为突出,他们择业时往往首选到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如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波音飞机维修公司、广州五羊-本田摩托公司、广东太古可口可乐公司、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等),还有部分学生宁可守着枯燥的生产线当生产工人,也不愿意干又脏又累的汽车维修工作。

造成技校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社会需求不了解,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择业时安排到国有企业怕效益不好、收入低;安排到外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工作担心不稳定、没有保障;创业又嫌太苦、太累、风险大。另一方面,毕业生在供需见面时普遍存在自我推荐能力差、不善于包装自己等弱点。由此可见,学生在选择职业和就业创业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有必要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通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达到以下目的:

1.1 使学生与职业联系起来

学生的就业愿望与社会的职业需求相分离的状况,是导致学生错失就业机会的一大障碍。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能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改变头脑中的职业偏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熟悉职业情况,明白学习为了工作,要生存必须工作,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努力工作的道理,进而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潜能,并自觉地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志趣结合起来,把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1.2 使教育与职业联系起来

一方面,传统的技工教育模式因没有突出“教育为职业服务”的环节而显得不够完美。近年来,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大力提倡“服务就业”,就是要求技工学校树立教育为职业服务的观念;另一方面,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环境也迫使技工学校必须树立“服务就业”意识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服务就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职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正确面对新问题、新环境,善于解决新问题,从容应对新变化,形成新思路、新对策;勇于投入创业实践,不畏艰难,不怕挫折,艰苦创业;善于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1.3 使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

经济结构要调整、产业要升级,对劳动力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给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而技工学校,只有紧跟市场步伐,及时调整、开设与社会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专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此同时,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积极拓展推荐就业门路,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才能在招生工作中争取主动,进而促进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否则,脱离了社会需要的办学方向只能是死路一条。通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可以使同学们在就业时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当代职业发展的需要,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扬长避短,合理选择职业,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到劳动力市场上去竞争、自主择业或立业创业,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2.1 介绍职业特点,增强对职业的了解

所谓职业,是指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劳动者随着社会的进步以获取经常性收入为目的而从事连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专门业务,通常又叫工作岗位。职业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特点:①职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职业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产生,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在以前,会打算盘就能干财会工作的在我国比比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而今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是否会打算盘上,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现财新观念、新知识。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一个职业的科技含量也会随之提高。市场经济环境下,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面临多次的职业变化,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②职业也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经济格局和经济发展速度在制约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制约着人们的劳动方式。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工人往往从事比较单一的职业便能应付正常工作,因而工种分类相当细,如机械类的钳工专业就细分到装配钳工、维修钳工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生产工人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那些单一的专业(工种)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应运而生。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并及时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得企业原来残旧的、低效率的、劳动强度大的设备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多功能设备,这对劳动者的要求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因此,工业自动化、数控等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技工学校争相开设。可见,职业是随经济发展而变化的;③职业因地域、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海地区的水产资源丰富,因而渔业较发达;大庆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开采成了那里的主要行业;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澳门,港澳台同胞回乡投资办厂较多,因而手工业较发达。这些都表明职业是因地域或自然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

职业也随当地的投资环境、投资方向或历史发展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北京、广州市的旅游资源较丰富,旅游业相对较发达;景德镇、佛山市盛产陶瓷而被誉为瓷都;顺德市成为小家电、热水器的生产大镇,开平市的话筒生产量占全国70%等。

2.2 了解自己的个性,增强自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这些因素影响着他在职业上的选择和发挥。因此,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再了解自己的个性,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然后结合现实情况,扬长避短,找一个最佳结合点。

2.3 介绍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我国现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不断升级的新时代,职业多变、人才竞争加剧是其特征之一,学校要结合社会实际,向学生们介绍社会现状,介绍世界经济、国内经济情况和就业形势,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正确选择职业,顺利成才。另外,加大就业形势的宣传,引导学生树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观念,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及运作机制,明白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从而树立竞争上岗观念,做好多次就业准备。

3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方法

3.1 建立职能机构,配备专业教师,开设相关课程

为了提高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我校建立了相关的职能机构,将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作为该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能;配备了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专业教师,校长带头参加全国职业指导知识培训班并考取了高级职业指导师任职资格,同时安排职业指导人员参加培训,开设《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这门课程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常抓不懈,保证了职业指导的时间与空间,规范化与有效性,改变了以前在学生临毕业之前讲一讲或搞几个活动了事,取得了连年就业率达到95%以上的好成绩。

3.2 贯穿教学活动,全面指导教育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除了具有本身独立的内容外,有些内容还会反映在其他学科中。因此,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这门课与其他学科,尤其是专业课的结合,做到相互渗透,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如上德育课时,我们强调职业道德与就业的关系;上专业课时,又强调学好专业课与将来就业的关系;上基础课时,给同学们讲清楚学不好基础课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而影响将来的就业的关系。此外,还利用班会课、黑板报或广播就某些“就业失败案例”展开大讨论。除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规范地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外,还注意到这项工作的“全面性”,即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我校全体教职工的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3.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知行合一。因此,根据同学们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针对现代技工教育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教育。使同学们在学习有关职业、择业、创业、心理、社会等有关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堂内的各种教学活动,把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等的培训变成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动。比如,通过观看录像、模拟训练、座谈讨论、参观考察等活动,反复思考,牢固掌握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勇于实践探索,在实践中培养和增强求职能力和创业能力。再比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教育,或安排学生走出社会,到现实中去接触劳动模范、企业家、岗位能手,从而懂得有所作为和人生价值的真谛。

篇5

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失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相继开展了创业教育。大多数高校的做法是加开几门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虽然有些学校将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程,面向各个专业开设,但大多数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程开设,还有的学校开设了大量的创业方面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但这些创业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编写与选用的教材普遍是将各类创业活动实践资料稍加整理而成的,有些课程只是请专家或成功创业者做报告与讲座。开设的创业课程之间不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显然对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不利。

3.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创业教育要求教师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经验,但能够两者兼备的教师较少。目前,我国创业教育教师严重不足,从事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和就业指导的教师,他们既缺乏创业经验,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创业教育训练,他们的教学只能是以理论传授为主,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有效融合,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教育效果自然欠佳。还有些高校聘请成功创业人员做创业教育兼职教师,这些人虽有创业经验,但创业理论功底不足,且忙于公司经营,对创业教育难有深入研究的精力,其创业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有待全方位提高。

4.创业实训基地建设落后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创业教育的目的应主要通过实践性教学来实现,说教的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学生只有通过创业实践实训,才能获得经验与教训。创业实践实训需要具备基本的条件,其中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必备的条件。近几年,我国有些省、市纷纷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也有一些企业成为创业实训基地,还有一些高校也建立大学生校内创业实训基地。但这些创业实训基地的数量远远不够支持创业教育,创建创业实训基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需要大量的资金。因各个方面的原因,许多高校不能大力投资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全国除了极少数高校创业实践基地办得较好外,其他地方,尤其是西部落后省份的高校的创业实践基地的底子相当薄弱[3]。

二、培养创业精神的重要性:高校创业教育的本真目的

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他指出未来的人都理应拥有三本“教育护照”,即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照和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护照。1989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提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这也就是后来我国提倡的“创业教育”[4]。这样,创业教育就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创业教育的本质目的不在于创建企业,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思维,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生存能力,在于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任何教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育人。当然,创业教育也不例外,只不过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才。再从实际情况来看,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都不到1%,那么剩下失败的99%,如何进行再次就业?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创业教育的重点并不在于创业教育本身,也不在于以创业解决就业,而在于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其中包括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合作协同能力等等,以达到促进就业能力提升的目的,最终实现就业。而在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中,创业精神是核心。创业精神是指创业所需要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因而,创业教育的本质目的在于创业精神的培养,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教育不只是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有创业精神,会像创业家、企业家一样去思考问题与面对问题。就如同学习教育学的目的并不是成为教育家,而是要像教育家那样去思考。创业精神是创业教育培养目的的本质追求与理性诉求,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理应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创业教育理应以培养创业精神为主导。创业教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创业精神是当代最重要的时代精神,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本真目的,也是创业教育的终极目的和价值追求。建立在专业教育基础之上的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属于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的教育。培育创业精神可以在深层上改变大学生的心智结构,创造出大学生所期望的价值,创业精神的培养和追求是人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好诠释。创业教育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者和企业家成长的创业氛围与环境。创业精神已成为维持组织、经济和社会生存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主要动力。创业精神应当成为推动我国富民的精神动力[5]。创业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6],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本身就是对现实的超越,意味着创新,意味着突破,创业精神的培育是创新型人才培育的主要途径。创业精神不是大学中少数人所拥有的精神,也不是一种高高在上脱离实践的理论,而是可以转化为所有成员的思想与动力、演变成整个高校的文化、与实践紧密相连的精神。渗透到高校师生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统一认识和共同的理念,这样创业精神就发展成为创业理念,创业精神是创业理念的核心。创业理念一旦形成就会对创业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反过来,创业实践又进一步强化了创业理念,深化了创业精神,生成新的创业理念,进一步推动创业实践的发展。

三、以“创业精神”为主导的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

(一)营造创业氛围,转变创业教育理念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和推广,没有引起普遍重视和广泛关注。这其实需要营造一种创业氛围,形成一种合力,这样才能激励高校在竞争中寻求创新,并为高校创业精神的培养提供便利的条件和适合的环境。我国创业教育始于创业大赛,自始就刻有精英教育的痕迹。高校设立的创业机构,不管是“创新实验室”与“学生创业俱乐部”,还是“科创中心”与“21世纪人才学校”,它们本质上都属于精英化机构,创业教育一开始就将大多数学生排挤在门外,大多数学生只能是袖手旁观,因而必须改变创业教育的理念。创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同时,创业教育不等同于就业教育,不是就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并不是塑造精英培养“老板”[7]。将创业教育视为老板成长的摇篮并没有错,错在创业教育将培养老板作为创业教育的终极目的,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老板,更要培养具有老板素养的人才,培养成为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是创业教育的终极追求。

(二)完善高校创业课程体系要处理好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须将创业课程建立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处理好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的关系,使它们有效地衔接,以专业为基础,将创业教育的精神融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教学之中。在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从而使创业课程有一定的专业课程作为基础与平台。将创业课程纳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外成功创业课程经验,编写适用的、体现本土特色的高质量创业教材,杜绝简单采用国外创业课程的拿来主义,避免创业课程教材水土不服。一方面通过开设专门的学科课程,如创造学、创业学、创业文化之类和有关经营管理、成本核算、工商、税务等方面知识的课程,在创业学科课程中使学生掌握大量的有关创业的知识与理论;另一方面开设大量的创业实践活动课程,在创业实践活动课程中丰富学生的创业生活,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

(三)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提高创业教师的待遇,鼓励优秀人才从事创业教育教学,从严把好创业教育的师资关,坚决杜绝一切不具备资格的人进入创业教育队伍中来,建立创业教育准入制度。二是对于已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要定期培训;丰富其创业实践经验,强化其创业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研发经典的创业案例,不断提高教师的创业研究能力,不断增强教师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学校要为教师到企业中学习锻炼提供各种机会,出台鼓励教师参与创业实践的各种优惠政策。三是高校还要对聘请的兼职创业教育教师进行创业理论知识培训,使其丰富的创业经验有一定的理论厚度支撑。四是逐渐建立创业教育教师团队,促进创业教育的成长,进一步解决创业教师不足的问题。

(四)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还涉及到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国家要鼓励多方融资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国家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建立具有示范性的国家级创业实训基地。地方政府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大学生实习孵化基地,建立地方创业实训基地。同时,企业也要参与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建设的主体之一。高校提高自身努力建设,多方筹资,建立校内创业实训基地,保障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教育。

(五)提高创业政策支持力度由于经验不足,我国的创业政策操作性不强。应该逐步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使制定出的政策能够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不断落实与完善现有的创业教育政策。中央政府要出台一些促进创业的财税和信贷政策,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大学生创业的专项资金。此外还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筹建“大学生创业启动基金”,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体制。地方政府要切实落实“银行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由财政承担50%”等有关国家政策规定。同时,高校要设立创业平台,提供初始创业资金支持和创业导师的智力帮扶,促进大学生创业。

篇6

中图分类号:G64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历史较为久远,大概有60年了。首开创业教育先河的是哈佛大学,开始于1947年。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开始于1949年,百森学院的创业课程设立于1967年。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各年级的正规教育。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特点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早,美国高校注重创业教育的开展,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多样化,强调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一)注重创业教育的开展

其一,美国大多数院校都将创业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因而具有完整且成系统的教学计划与课程结构体系。以美国百森学院为例,学校设有创业课程教学大纲和外延拓展计划。就创业课程教学大纲而言,它将课程分为公选课程与核心课程。公选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基本内容涉及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分析六大领域,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整合。核心课程是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的,课程体系包括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五个部分。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主要由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等模块组成。这种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有效地保证了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其二,美国院校拥有一支良好创业素养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所选的教师很多是有过创业经历的教授,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及创业教育社会需求变化有良好的洞察力。还有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采取短期讲学方式参与大学创业教育项目。他们根据自身的经历加上深厚的知识基础,在讲课中能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有力的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多样化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很多,主要包括:创业教育中心、创业家协会、智囊团、创业研究会、家庭企业研究所。每个机构都有相应的职责和功能。比如创业教育中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制定和实施创业教育课程计划、创业教育研究计划、外延拓展计划。课程计划一般分为公选课程、本科生课程、研究生课程。研究计划主要包括主办创业研究会议、出版研究期刊、著作和论文、开展课题研究等。外延拓展计划一般包括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校友联合会、创业者俱乐部等。这些组织机构的存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强调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美国在开设创业课程的基础上非常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美国很多高校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创业方面的计划竞赛,通过这种方式使大学生有创业的思维和信心。此外,学校还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使大学生加强了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通过做一些创业方面的活动,切实感受创业的过程。为毕业后进行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创业教育的两点启示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创业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首先我们要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加大创业教育力度;其次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首先,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加大创业教育力度。

创业教育是相对就业教育的一种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养为宗旨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实践培养受教育者强烈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基本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性,从而能够开创自己的事业。”①可见,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创造教育和创新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在进行创业教育中,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健全学生创业心理、培养学生创业道德。

明确创业教育理念的同时,还要加大创业教育力度。政府、教育机构和相关部门要重视,高校更要加大力度,从各个层面保证创业教育的实施,课堂教育是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主渠,因此,在设计创业教育时,要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内容,形成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其次,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经验不足需要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创业教育。入世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为我国在创业教育领域加强和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契机。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历经半个多世纪,在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等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因此,借鉴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提高我国教师的创业教育能力与研究水平,深化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创业教育课程与学科建设,从而促进我国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除此之外,我国也应该加强创业教师的培训、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等等。

篇7

一、创业及其意义

有关学者认为,创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而言,创业指开创新的事业的活动,包括公司内部创业和创办新的企业,甚至包括开创非营利性行业的新领域。侠义而言,则仅仅指创办新的企业,以牟取前所未有的商业利益。国外创业学术研究将创业分为求生型创业、机会型创业和兴趣型创业,但无论哪种类型的创业,都是为了在特定状态下更好地生存,因此,创业本质上都是生存型的。

当今社会,创业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创业是经济发展之源。创业活跃的地区经济发展都非常迅猛,例如美国创业最为活跃的硅谷所在地圣地拉拉县,假设其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1996年其GDP排到全球第11位,出口排到第9位;再如我国创业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地区,2009年江浙沪三地GDP总额历史性地超过1万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超过韩国和印度,创业已经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次创业是培育新兴产业之路 。美国西北大学科技园罗纳德·C·吉塞克在《科技园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中谈到“如果没有斯坦福科技园在加州集聚一批科技公司,能有硅谷吗?硅谷企业从事的都是新兴产业。”我国也是如此,最早的高新区都是依靠创业和孵化模式发展起来的,如四通、联想等企业;第三创业是缓解就业困境的可能途径。自1990 年以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个新公司,目前该校校友开办了4000家公司,年销售收入达2300亿元,仅1990-1994年创建的公司,即雇用了110万人,大大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就我国目前来看,大学生同样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表明,2008年全国需就业人数2200万人,实际岗位有1100万,2009年全国失业人口1200万人,实际就业岗位不足一半。面对严如此峻的局面,我们也需要通过创业来创造就业岗位,以创业促进就业。高校在此时实施创业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创业,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做法。

二、国外创业教育简介

创业教育也有侠义、广义之分。有关学者认为,侠义地讲,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从单纯的求职者转变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而根据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的定义,广义的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人。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里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国外的创业教育最先起步于欧美发达国家,至今已有近60年历史。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教育发起最早、程度最高、普及最广的国家。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是在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的。其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之前是探索阶段;70-90年代是发展阶段;90年代后进入成熟阶段。当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专直到本科、研究生的正规教育。美国从1998年1月就开始实施了“金融扫盲2001年计划”,向中学生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方面的“超前教育”。现在美国已经有369所大学至少开设一门创业学课程。

美国有些学校甚至专注于创业研究和教学,将创业教育作为学校的策略重心及竞争优势。有学校甚至将商科学生必修的“管理学”改为“创业管理学”。例如美国百森商学院。实际上这是一家规模很小的私立学校,师生人数甚至不如中国的市级师范学校,该校的特点是“集中于创业教育”。1967年开始开设了第一门创业课,1979年创建了创业专业及创业中心。百森商学院要求讲创业的教师必须有企业的经验,或是创业投资家、创业家和实业家,或者是新创立企业的高管。经过多年的努力,百森学院的MBA创业教育项目在全球多年名列第一,本科的创业教育也是多年蝉联第一,而排第二、第三的常常是颇负盛名的哈佛学院和沃顿学院。

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较多开设的课程是新企业的创立、企业成长管理、创业企业融资、连锁经营授权和分销途径、组织内部的创业、家庭企业管理学、经营和税务课程、兼并收购、创业型企业营销、风险投资和成长资本、创业相关法律等。在内容上,美国创业教育十分注重学生对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让学生能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设计商店店面,寻找商店地点,给商店取名,判断销售目标,讨论预算,开发广告等等活动,循序渐进,体验创业活动。

二、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正式开始应从2002年4月算起。当时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这些高校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形成了“课堂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业教育”3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总体看来,还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观念有待提高

在我国,创业教育应有的一些理念还没有深入下去,例如国际上倡导的“将接受过创业教育视为大学生应有的第三本证书”的理念还没有被多数学生、教师、学校管理部门所接受,部分大学教师、领导甚至将创业教育视为应对所谓“大学生就业难”的临时之举,权宜之计,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滞后的观念是与当今创业教育的形势背道而驰的,应该加以修正。

(二)课程还未形成体系

目前全国范围内开设创业类课程的学校还不多,开出的创业类课程所占比例也很小,不能系统地讲解创业所需内容。教学对象也不统一,因校而异。一些学校侧重于本科生,一些学校侧重于研究生,这就造成课程的不统一,因而也难于形成体系。更为突出的是,就同一层次的教学而言,各校的教学内容随意性也很大,同样一门课程,不同教师讲授的内容差别较大,由此也造成支撑教学的创新创业学术研究得不到系统化和深化。

(三)教师队伍不够专业

从目前来看,我国各高校创业教育主讲师资主要来自负责学生就业的行政部门和负责商业教育的教学部门。这些老师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就业经历,还有部分因为行政工作关系,进修机会少,教学技能相对欠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数高校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担任客讲教师,但又因为缺乏组织协调、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而难以维系,加之外请的部分创业者或企业家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有待改善,所以专业师资力量不够一直是困扰我国创业教育的一大问题。

三、我国创业教育应借鉴的经验

(一)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篇8

200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之后教育部又相继出台了职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相关规定。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走向社会,接触实际生产过程,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既锻炼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为将来就业与创业奠定基础,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却出现频繁离职的现象。这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而且导致了企业对学校培养的人才素质的质疑,堵塞了今后学生的顶岗实习渠道,同时也使不少家长对职校产生偏见,形成“职业教育无用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势必严重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查找分析学生“高就业率”外表下“低稳定率”的原因,积极采取对策,切实提高顶岗实习的巩固率,为职校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顶岗实习生频繁离职的原因分析

顶岗实习生的频繁离职,有企业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关键还是学生自身素质不高、综合能力不强。譬如2007年我曾带33名学生到江苏南京某公司顶岗实习,该公司劳动强度大,两天一倒班,无集体住宿,除工作餐外学生需自己解决食宿,顶岗实习后学生纷纷离职,5个月后仅剩下了会煮饭、吃苦耐劳、有高度责任心、能团结协作的9名学生,稳定率不到30%。其实学生的离职,职校也有责任,我根据做班主任几年的经验,结合带学生顶岗实习的经历,分析职校就业创业教育的缺失。

职业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中职学校都应该围绕这个宗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素质,但中职学校在不少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上,没有体现职业教育以发展技能为主的本质。如职校就业创业教育课程“最低教学总课时为40学时”[2],在实际教学中基本上都压缩在一学期不超过34学时中,删去的往往是必须联系实际、对学生很有价值的教学课程,如课堂大讨论、第二课堂、社会大调查、找成功人士谈创业心得等,将这门应“具有教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应用型课程”变成纯理论课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待改善。

二、对职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浅见

职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困难家庭,希望学成早就业,脱贫致富。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在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职业教育必须对当今不适合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针对当今学生的实际学力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让学生学得进、用得上。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业与创业教育就应该成为能够把学生素质和技能融为一体的必修的应用型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就业与创业教育体系。针对职校生实际情况,我认为就业创业教育体系中应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强化吃苦难劳、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和训练。2005年我做班主任时,学生经军训后半天能跑20多千米,且没有多少学生掉队的,而2008年我再做班主任时,不少学生军训跑不到1600米,脚趾就流血了。“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名人在少年时代或青年时代都受过艰苦磨练,也有不少国家和企业发达了和富有了仍然坚持这种精神。美国这么强大富有,它还提倡奋斗、勤俭等精神;经济实力雄厚的松下公司规定员工用过一面的打字纸另一面还要利用;亚洲首富李嘉诚,要求其在美国读大学的儿子节假日和休息天到麦当劳打工,赚取零用钱,以至于同学们都不知道这位勤俭朴素的同学是大富翁的儿子。我们国家没有美国那么富强,我们单位没有松下公司那么富有,我们个人没有李嘉诚那么富裕,但他们还提倡和实行节俭和奋斗的精神,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呢?职业教育应将这种精神贯于始终。

2.强抓习惯教育。顶岗实习期间许多学生因网瘾不想甚至不去上班;也有同学因工作餐“差”而不吃,饿得工作不了;甚至还有同学因不打扫宿舍导致宿舍卫生极差,最后不愿住集体宿舍,这些都是无良好习惯的表现。我任班主任期间要求学生将军训的要求贯彻到底,并严格检查;常和有网瘾学生的家长共抓学生;常提醒学生富日子往穷日子过――难过,相反就好过;并经常上“习惯”主题教育课,告诫学生好的习惯能形成好的品质,而好的品质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香港商业泰斗李嘉诚,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感慨地说:“我的成功多半来源于我少年时代在茶楼的吃苦打拼,那时每天十五个小时‘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的工作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使我养成了珍惜时间、对待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的好习惯。”

3.强化就业创业实践。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最不适应公司(企业)的轮班制,生物钟一时难以调整,还有动手能力差。学校应根据创建就业与创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建立校办或校企合作工厂,让学生参加校内实践,提前接触轮班制,既增加技能,又培养综合素质。

我校学生的毕业证书的发放不与学生的实践或顶岗实习挂钩,不利于学生将来沉淀在企业里。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和社会适应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很值得借鉴,用这种方式培养的职校生,即使顶岗实习离职也能及时找到工作,甚至找到创业的机会。

4.加强对家长的联系和教育。以上几项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配合,只靠一方是不能完成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如吃苦难劳、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就有不少父母尤其是祖父母不认可:“家里没什么活,还要他们做什么?孩子把学上好就行!”“我孩子是来上学的,不是来劳动的,在家里都不让他干活,送到你们这里来受苦!”这时我们就得做好对家长的教育,做好家长教育会赢得家长对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支持,降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离职的几率。

5.对学生进行苦乐观教育。苦乐观是人们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所经历的过程或结果的不同体验或看法,它是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只有人们树立了正确的苦乐观,才能生活得快乐,工作得有劲头,也才能不怕困难,敢于克服困难。

人们在追求成功的途中,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都会有精神上或身体上的劳累。如果我们从消极的一面去看问题,会认为克服困难的过程是痛苦的,感到“太糟了”,从而选择逃避困难;如果我们从积极的一面去看问题则是快乐的,认为“太好了!又多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必然选择挑战困难。对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趋乐避苦”,从积极的一面去看问题,引导他们在学习或工作(实习)劳累时向积极的一面想,使他们把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或企业(实习)管理制度看成是培养自己良好习惯的难得场所;把按时作息和适应工作(实习)时间看成是磨练自己毅志的大好时机。

参考文献:

[1]莫务海.中职顶岗实习生频繁离职透析.高教论坛,2009.10,(10).

[2]中等职业学校《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大纲》(试用).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网站(jsve.省略).

篇9

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都是针对师生的“教育”,都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也都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征,不能人为和简单地将它们划分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范畴,搞成各自为政、相互割裂、两张皮式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专业教育是为“职业”准备,为“就业”“创业”服务。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审时度势,适时拓展,深度融合,相互引领,相互促进,已经初现改革成效。不但针对案例中的农业职业教育,也同样适合于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

创业教育不应只是“生涯教育”和“意识教育”。专业教育引入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嵌入人才培养体系,融入专业教学范畴,纳入教学评价渠道,才能打破以“学科”为主线的教学框框,真正触及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和改革要求。不但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技能和应用体系中研究融合,而且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上体现融合,更要从日常教育教学的管理体系中显现融合,使之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指挥棒和风向标。

创业教育不应只有“德育课程”和“通识课程”。统筹、开发、建设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衔接、相互渗透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乃至课程群、课程链,才能紧盯就业导向和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紧盯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态,紧盯学生就业创业素养的认知和养成规律;才能体现“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课程观,适当淡化课程的“专业”界限,提供学生接近真实“职业”“就业”“创业”的教学载体和教学过程,集成出更多的“项目”“产品”和“实体”。

篇10

引言

创业教育被誉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并被人们普遍接受。国内创业教育发轫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历经近20年的探索与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一些国家的创业教育水平差距明显,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未独立化和系统化,整个教育体系和模式还都远未成熟,暂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刘鹏,2016)。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执行与专业教育体系分离是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单一的第二课堂或者通识课程式的创业教育忽略了创业能力的深层基础,与专业教育相脱节,使创业教育缺少了内生动力(方伟,2013)。此种背景下,独立学院如果能积极革新创业教育理念,采取正确的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充分发挥有别于公立普通高校的独特优势,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极有可能在创业教育领域取得相对发展优势。

1中美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与经验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磁石模式、辐射模式和混合模式。磁石模式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在商学院、管理学院或工程学院成立创业中心,吸收各专业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并进行培养,但创业教育的教学与实践场所主要集中在这几个学院中。磁石模式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开放商学院、管理学院的基础创业类课程,如商业计划书、创业管理、创业资本运营等,以最大程度地吸引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选择创业教育。磁石模式是高度中心化的,资金、学生和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位于管理学院、商学院或工程学院。辐射模式以康奈尔大学为代表,在校级创业教育管理委员会管理下,以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主。辐射模式则是高度去中心化的,大学的各个学院均设立创业教育中心或项目中心,负责管理各自学院的相对独立的项目,各院系都会提供内部资金以支持教师和学生选择创业类课程。在该模式中,创业教育是浸润到每个学科领域中的,这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能够理解并支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并有开展跨学科领域的教学合作的意愿。第三种是混合模式,即将磁石模式与辐射模式进行结合,这也是美国多数大学采用的模式。由各个学院的创业教育中心或项目中心负责各自学院创业教育的实施,而师资、课程、教学则是以商学院、管理学院或工程学院为主,以充分发挥这些学院在创业教育方面优势。有学者认为,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学堂教育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第二种是以实践体验、服务支持为主的“实践教育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第三种综合知识和实践两方面的“综合教育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刘鹏,2016)。

2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模式

2.1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相对优势

(1)独立学院学生具有鲜明的特点,适合创业教育。与公办院校本科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虽然在学业上稍逊一筹,但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多元化,多有一技之长,自我意识与动手能力强,善于交流,勇于挑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这些都是创业所需的良好素质。独立学院的学生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更偏向于积极务实,想通过创业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强烈,开展创业教育恰好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此外,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相对优越,家庭的创业氛围相对浓厚,创业渠道相对畅通。(2)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创业教育契合度高,二者相得益彰。大多数独立学院将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的培养,这与创业教育所注重的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的培养异曲同工,高度契合。而创业教育的核心即培养创业精神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提升心理素质等非智力素质,激发创新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创业和岗位创业的意愿和能力,提高所培养的人才品质。(3)独立学院具有独特的办学优势,利于创业教育。独立学院办学自相对较大,机制相对灵活,可以更为高效地解决与创业教育相关的专业设置、师资配置、设施配备等关键性的问题,创业教育的实施也可以更为快捷地进行。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市场导向性更强,很多专业适合小规模自主创业,这些都为毕业生实际创业提供了可能。独立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其合作方大多为创业成功的企业,这使得独立学院具有相对丰富的创业教育资源和深厚的创业文化底蕴。这些不仅可以为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专业性指导,更可以为创业教育提供独有的实践平台。

2.2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劣势

(1)教育理念滞后,社会的教育导向有误。有些人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趋于庸俗化,仍停留在创造财富的功利性层面,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开公司赚钱,远未上升到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来开创事业的理性层面和价值论上的高度。也有些人认为独立学院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较弱,即使创业其成功率也不会高,以至于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没有必要,缺乏开展创业教育的内驱力。此外,外部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如“学而优则仕,大学生创业非正道”等也影响了学生对创业的正确认识,社会的一些评价机构只关注高校毕业生的直接就业率和考研深造率,尚未给予创业应有的重视,这些都给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带来了阻力。(2)课程及教学体系不完备。目前,虽然很多独立学院都开设了“创业管理”等基础课程,其中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的较多,列入必修课的还较少,全面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滞后于国内创业教育水平较高的高校,与国外创业教育相对成熟的高校相比差距则更大。在创业实践类课程方面,目前主要借助于“挑战杯”创业大赛及创业设计类竞赛来开展,缺乏与理论课体系相配套的实践课程体系与平台。(3)师资力量缺乏是主要瓶颈之一。独立学院的教师薪资水平较公办高校相对偏低,与一般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薪资水平相比则更低。这样一来,一方面难以招聘到足够数量的优秀的创业教育理论教学人员,另一方面又无法吸引足够的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员或创业者从事创业实践教学或创业导师工作。目前,绝大多数的独立学院的师资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训练,更遑论创业经历和创业实践指导能力,这是影响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2.3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模式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对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模式进行探讨。对于试图开展创业教育或创业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的独立学院而言,磁石模式应该是务实而理性的选择,该模式所需要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小,可以充分利用管理学院、商学院或工程学院等现有师资和课程资源,使之成为撬动创业教育的支点。又因无需对现有组织结构进行整体性变革,所以该阶段利用磁石模式推行创业教育的阻力也较小,有利于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性效果。采用磁石模式,关键之处在于如何使面向所有学生的创业类课程具有可进入性和适用性,尤其是如何使所开设的创业类课程对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以外的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但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拓展和深入,磁石模式的弱点也会日益凸显。磁石模式是高度中心化的模式,创业教育的组织中心和资源重心位于商学院或管理学院等少数院系,创业教育难以充分整合其它院系的资金或师资力量,也不利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因此,独立学院在创业教育的第二阶段,应发挥其独特的办学优势和组织优势,设立校级创业教育管理部门,协调管理全校的创业教育资源配置和教学活动,在全校院系设置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各自学院创业教育的推进工作,即由磁石模式向辐射模式转变,使创业教育浸润到相应学科领域,促使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理解、支持并投入到创业教育的跨学科领域的教学合作中来,从而实现创业教育与各自院系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当然,独立学院也应认识到这种创业教育模式的转变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资源和力量,在这种变革过程中要量力而行,适时推进。由于独立学院相对公办高校来讲,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资金方面在将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仍会处于相对弱势。因此,大多数独立学院在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上最终会出于现实的考虑而选择混合模式。所以,独立学院真正需要考虑的是这种混合模式中“磁石”与“辐射”的各自占比及如何平衡。

3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改革策略

(1)转变创业教育观念,探索适宜的发展模式,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构化融合。独立学院须重新审视创业教育的功能和目标定位,澄清认知误区,比如“就业教育替代论”、“第二课堂活动论”、“等同谋生论”等,摒弃对创业教育的功利性认识,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独立学院的管理层与教师要从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来开创事业的理性层面与价值论的角度来认识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在实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应转变其在创业教育中的角色,积极探索创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方法,校方应整合校内外资源,结合地域、学校、专业及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制订适宜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与战略,使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创业成为专业学习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让学生通过各种创业类课程持续培养其创业精神、学习创业知识与技能,促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构性融合。(2)支持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实质性融合。截至2010年,美国有近2000所髙校开设了2400多门创业类课程,至少有50所大学提供了四门及四门以上的创业教育课程。相比较而言,我国高校创业类课程数量较少且跨学科性不强,很多高校仅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管理》等一两门选修课,创业课程覆盖率低,创业类课程数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要(黄兆信,王志强,2013)。独立学院的创业类课程建设水平比国内公办高校更低。然而,创业类课程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创业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独立学院在创业教育的起步阶段,应集中资源于创业类课程的建设。首先,增加创业类通识课程的数量和覆盖率,同时设法在现有通识课程体系之中融入创业教育的内容,使创业精神内化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中。其次,建立激励机制,引导专业教师积极开设专业类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或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的内容,将创业教育内容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实质性融合。(3)转变专业教师的角色,增强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性融合。师资队伍是决定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创业教育能否成功融入专业教育取决于院系专业师资的参与程度。因此,首先要解决的是增强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融人专业教育的内源性支持。目前,除了商学院、管理学院、工程学院等,独立学院中其它学科领域的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还缺乏足够的认同。因此,独立学院需要加强对专业教师在创业教育的培训,提高对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认知水平,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体验创业实践过程,增强创业教育知识与技能,提高创业教育能力。其次,成功开展创业教育需要理论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独立学院应着力构建“双师型结构”的教师队伍。除了自己培养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师资之外,独立学院应充分发挥其组织和管理优势,聘请外部具有深厚的创业理论水平的专家和丰富的创业实践者或企业管理者作为专职或兼职教师。此外,在内部管理上,校方需要构建良性的政策性生态系统,在用人机制、资源配置、激励机制等各方面支持专业教师参与到创业教育中来,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性融合。

参考文献

1刘鹏,李川,陈建.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教育评论,2016(1)

2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

3许进.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基于案例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8(4)

4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高校创业教育的重心转变———以温州大学为例[J].教育研究,2011(10)

5徐小洲,张敏.创业教育的观念变革与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5)

6方伟.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7)

7林刚,周晓进.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与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0(11)

8吴永强.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兴利与除弊[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under the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 Perspective

LUO Lie, YU Hong, CHEN Zepeng

(Students' Affair Office,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Guangdong 51506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oma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theory, successful entrepreneur should have to grasp the opportunity, interpersonal, market making,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business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on of six capabilities. This theory has a positive Implications for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aim to enhance the college'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and entrepreneurship needs to ensure its ability to fit each other. To this end, the university should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entrepreneurship to enhance students' competence. These measures reflect the educational syste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entrepreneurs, creating a "double type" entrepreneurship teachers, build business support agencies and develop entrepreneurial student societies.

Key word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1 创业胜任力内涵

创业胜任力的研究起源于人们对创业者特质的关注。一些研究者认为创业的成功同创业者的特质有关,完善的人格特质能够保证创业的成功性。企业家个人特质包括独特性、创新性、人格与心理特征、开拓新事业和谋求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的效果(李君,2010)。创业胜任力作为研究创业者特质的一个视角,在20世纪70年代受到学者的关注与重视。McClelland(1973)首先提出了“胜任力”( competent)概念,他把创业胜任力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认为这是创业者的核心能力。创业胜任力能够帮助人们认识成功创业者的特质,从而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此,本研究将以创业胜任力为视角,探究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胜任力”(competent)概念由哈佛大学McClelland教授提出。创业胜任力反映的是个体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是创业者的核心能力(苗青,王重鸣,2003)。学者们对创业胜任力模型及特征维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高绩效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同时,他们还从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创业者的个体心理特征和认知行为。研究者发现自信和创新意识、不确定性容忍、风险承担倾向、内控倾向、成就动机等被认为是创业者一般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Shane,2000)。在创业胜任力研究中,Thomas(2002)综合了前人的研究,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提出了创业胜任力模式。他认为这一模式包括机遇把握、人际交往、市场决策、组织管理、战略实施和业务推广等六个维度。根据这一理念,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可以以这些内容作为基点,并以此形成完善与科学的教学策略。

2 创业胜任力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

2.1 构建三级创业教育体系

根据创业者胜任力模型,创业者所需要的能力是多维的。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应该建立多层次的体系。高校可以建立“知识教育—实践训练—实体操作”的三级创业教育体系。

知识教育体现为创业课程与创业知识宣传。创业知识教育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其市场决策、组织管理与战略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为此,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创业知识的学习提供重要的条件。在国外来看,国外开展创业课程教育较早,许多大学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课程计划,这些课程覆盖了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创业教育课程也已经细分为数十门课程。课程涵盖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创业知识结构。为此,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建立相应的创业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开展创业知识宣传。学校应该依托各种知识传播平台,对创业的理念、特点、风险与技巧进行全面的介绍。这对于优化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实践训练体现为创业比赛与创业活动。在创业教育中,创业比赛与创业活动能够对学生的机遇把握、人际交往与市场决策进行有益的训练。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对市场机遇进行把握与利用,而且还需要同其他成员进行合作与协调。为此,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应该关注与重视创业训练, 并促进学生将创业知识迁移到创业实践之中。比方说,高校应该认真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国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这一活动中,国家将向立项的学生团队提供一万元的项目资金,保证项目顺利进行。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做好项目的宣传与申报工作,并在立项之后做好相应的指导与扶持工作。这可以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实体操作体现为创业企业的运行。组织管理、战略实施和业务推广等方面的能力难以通过知识的宣传与简单的创业实践获得。创立学生创业园,指导学生进行创业企业的实体操作是训练这方面能力的关键措施。基于此,高校可以在校园中成立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的创业实体操作提供平台。同时,高校还可以设立创业基金,帮助学生解决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这些措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并促使他们在创业实体操作中实现创业胜任能力的提高。

2.2 打造“双师型”创业教师队伍

个体创业胜任力要受到创业者能力的影响(Bird,1995)。创业教育师资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教育的水平。创业学是管理教育中学科跨越最多、最具综合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最强的学科,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多于概念规则的讲授,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要求较高。创业胜任力模式提出了满足创业需求的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的形成不仅要求创业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他们拥有相应的创业实践。但是,我国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老师主要是商学院或者学生事务工作的老师。这些老师绝大部分缺乏创业方面的实践经验,这影响了他们指导创业实践的效果。为此,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中,需要建立一支“双师型”创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建立一支“双师型”创业教师队伍,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在校教师应该增强自身创业实践能力。创业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这能够丰富创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为他们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事实性的支撑。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聘请创业者担任创业兼职教师。高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个人担任兼职教师。这一群体积累了大量的创业经验。他们可以将自身的创业经验植入创业教育之中,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帮助。基于此,学校应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校友网络,聘请具有丰富创业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水平的提高。

2.3 建立创业扶持机构

创业胜任力其不仅仅强调的是内在因素,同时也强调创业环境与创业过程的相关性(木志荣,2008)。因此,除了创业者内在的综合素质以及创业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之外,学校同样也应该不断优化创业环境,通过合理的创业教育理念的灌输与职能的转变服务于创业学生。这便要求高校建立专门的创业扶持机构,并依托这一机构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但是,我国不少高校将创业教育工作归属于就业指导中心,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和配备专门的人员。这极大限制了创业教育资源的优化。为此,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发展需求,重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

高校应该建立专门化的创业扶持机构,并将其居于创业工作机制的核心。这一机构可以协调与整合全校的创业教育资源,强化同创业专业教师与团委、就业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联系,同其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高。同时,创业扶持机构应该配备相应的专职人员,保证工作开展的人力基础。专职人员能够将工作重点聚焦于创业教育工作,并依据创业教育需求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这可以提升创业教育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另外,学校应该对创业扶持机构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学校可以在每年进行预算的时候,对创业扶持机构的经费进行单列,这可以保证该机构具有充分的资金保证,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与提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4 发展学生创业社团

目前,不少高校已经成立了学生创业社团,这些社团的成立对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高校应该积极依托学生创业社团,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可以依托学生创业社团培养学的人际交往与组织管理能力。学生创业社团管理所需要的人际与协调能力也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为此,学校可以积极发挥学生创业学生社团的作用,将其打造成培养学生人际交往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平台。另外,学校还可以依托学生创业社团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把握机遇、市场决策、战略实施与业务推广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创业社团的构成是学生,其对学生喜欢的创业活动类型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为此,高校可以积极支持学生创业社团开展各项创业实践与创业比赛,丰富创业的教育主体,推动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形成与发展。基于此,学校可以从资金与专业指导两个方面对学生创业社团进行扶持。资金支持能够解决学生创业社团的资金问题,使活动的开展具有更为稳固的经济基础。专业指导则能够保证活动的方向与效率,增强活动实效,为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提供更为专业的机会与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君,陈寒松.我国创业环境研究的文献综述[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6:2-6.

[2] 苗青,王重鸣.基于企业竞争力的企业家胜任力模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18-24.

[3] 毛翠云.创业胜任力综合测评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3.

[4] Shane,S.Prior knowledge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J].Organizational Science,2000.11(4):448-469.

篇12

当前,高职学生创业热情高涨,然而,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创业能力欠缺。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低,多是规模较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且成功率低。

1.从众心理激发创业热情。

随着我国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特别是比尔•盖茨等“创业英雄”和杨致远、张朝阳等的“创业神话”在大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明星效应”和很强的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创业的冲动和热情,但真正具有创业意识,成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却很少见,大学生创业存在着盲目性和从众现象。

2.家庭因素影响创业选择。

我国就业人口多数习惯于依赖政府或社会实现就业,大多数学生家长也没有做好支持成年孩子自主创业的思想准备,“求稳”是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心态。大学生自主创业很难得到家庭的支持。

3.能力危机导致创新创业成功率低。

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它是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事实上,由于能力和素质的欠缺使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大打折扣。一方面,高职院和高职学生只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技能培养上,大多数学生仅局限于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缺乏财务、税法和市场经济等相关知识和经验,缺乏成熟的企业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守规有序的行业文化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两个方面素质缺陷造成学生能力危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学生的创业成效。

(二)社会保障机制滞后,创业市场技术含量低

总体上看,地方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缺少统筹、规范、衔接和系统性,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创业扶持、服务体系链条,弱化了有关资源的充分利用。

1.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贷款、注册、税费、场地、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主管部门设定的审批手续比较烦琐,政策设限条件较多,政策导向的层次上存在偏低或偏高现象,大学生创业的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等,这与大学生实施创业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思想顾虑而裹足不前,急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2.创业市场技术含量低,竞争压力大。

在当前产业优化升级和企业重组、技术创新条件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市场选择空间相对狭窄。从市场情况和近年来高职学生创业情况看,商品经营、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比较适宜大学生自主创业,其基本特点是资金投入少,容易起步。但这些领域又往往成本低、技术要求低,社会竞争激烈,新进入的小规模的创业项目缺乏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可见,大学生可自主创业的市场空间相对狭窄,竞争压力较大。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探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学生、政府、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形成有机结合的联动机制和社会环境。

(一)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思路,拓宽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从“就业教育”向“就业与创业教育并重”转变,从“培养服务型、技术型人才”向“培养服务型、技术型、创业型人才并重”转变。

1.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境界,是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对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的新任务、新要求。所以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充分挖掘高职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普及性教育。

2.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教育,依托教学工作,融入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价值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不再是做个打工者,而是成为“老板”。然而,这种人生理想并非人人都能实现,因为个人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等因素起关键作用。创业教育实质就在于让受教育者成长为创业者,使他们“愿创”“敢创”“会创”,使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因此高职院校要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创业教育,为学生将来开办和从事小企业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要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开发创新创业课程群,分类分层,突出特色,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层面。

1.嵌入专业教育。

将创业教育教学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框架内,在课堂教学中,在完成专业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完成创业教育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创业素养。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紧紧依托教学工作,利用教学各个环节所能提供的契机,渗透创新创业意识,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改变;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增加实践性强的教育课程和科技活动,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融入学生的品格之中。

2.融入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说到底,就是要使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这也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高职院校要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不仅要具备面向未来的前瞻性,而且要根据国情和自身特点正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对其进行系统的改革和创新。重点在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教育。

3.分层分类指导。

高职院的创业教育要从我国“创业革命”的需要和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系统化的内容结构以及鲜活的教学过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教育教学特点和职业特点设计创业教育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开设有特色的贴近创业实际需求的课程。要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升专业技能着眼,着力打造核心专业课程,及时将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纳入教学,提升学生创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创业教育课程真正收到实效。Ⅵ

(三)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在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要以扶持大学生创业为核心目标,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条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建设集科研、教学、产业于一体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学院创业实践基地优先创业;利用科研基地平台,争取科研推广项目。通过研究、开发使其转化为产业,为学生自主创业开发创业项目和提供创业经费;积极争取所在地区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各行业协会的支持,发挥专业优势,深化创业基地建设。Ⅵ

1.校企联合搭建新型创业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要在现有校企合作平台的基础上,走校企联合的创业教学模式,依据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规划,建立包含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在内的四方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高职学生联合搭建新型创业教学平台。在该机制下进行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创业团队的管理与服务等,实现课程教学与创业实践的无缝对接。

2.校企合作建立“小企业孵化器”。

学校、创业团队可与相关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小企业孵化器,为有创业理想、优质创业项目的人才提供配套的、相关的创业团队的管理、支持,提供配套的资金,以及相关的业务模式的管理支持,为他们搭建一个全方位的培养平台。逐步形成了“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3.建立创业园区。

高职院校要开辟较为集中的场地作为学生的创业园区,配备必要的公共设备和设施,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至少12个月的房租减免。同时,还将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管理咨询、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初期的各种难题。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门店,也可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为学生提供体验创业的平台。

4.扶持公益创业。

高职院应致力于联合政府、企业、公益组织、高校、媒体等多方资源创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支持平台,通过提供启动资金、培训、指导、咨询、评估、资源链接、社会传播等多方面支持,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公益、参与公益,甚至使有公益理想者以公益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志向。恒源祥与KAB创业教育联手构建的一个旨在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服务青年创业的公益平台——“青年恒好”项目就是一个成功范例。5.设立创业基金,健全创业保障机制。高职院校可以从自身教育经费当中,每年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初始投入,通过向国家申请低息免息贷款、国家就业经费安排投入、校友赞助投入等多种方式扩大创业基金的规模。Ⅵ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基金的规模制约了创业扶持、支助的发展,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显得尤为必要;此外要灵活运用创业基金。高职院校设立的创业基金,按奖励、投资、借贷等方式来利用,发挥其最大效益。

(四)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评价激励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建立是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关键点,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的建立依据。

1.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2.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

公平、公正的激励政策,能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与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开展。3.建立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

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