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2-10-20 21:17: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金融市场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金融市场调查报告

篇1

(一)机构参与情况

我省金融机构通过以下交易系统进行拆借:

1.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电子交易系统进行拆借的金融机构有:富滇银行、玉溪城市商业银行、云南红塔农村合作银行、昆明市联社、昭通昭阳区农村信用联社、曲靖市麒麟区农村信用联社、红河建水县联社、版纳景洪市联社、丽江市古城区联社、保山腾冲县联社、红塔证券公司、太平洋证券公司、广东发展银行昆明分行,共13家。

2.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拆借备案系统拆借的金融机构有: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授权的一级分行、未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电子交易系统的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城市商业银行。

(二)交易情况

我省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余缺的调剂都通过其总行进行,暂无拆借发生;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科技结算中心成立后,农村信用社各市、县联社的资金调剂基本上通过省联社进行,同业拆借业务很少发生;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以来,部分金融机构之间资金余缺的调剂采用同业存放方式进行。目前同业拆借交易主体仅为城市商业银行,2010年同业拆借累计成交1377.4亿元,同比增长2.06倍;其中:拆入累计1343.1亿元、拆出累计34.3亿元,净拆入资金1308.8亿元。2011年1-6月,同业拆借累计成交908.09亿元,同比增长23.65%,其中:累计拆入866.52亿元、累计拆出41.57亿元,净拆入资金824.95亿元。

二、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基本情况

(一)机构参与情况

我省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有:富滇银行、玉溪城市商业银行、曲靖城市商业银行、云南省联社、昆明市联社、云南红塔农村合作银行、曲靖市麒麟区联社、版纳景洪市联社、丽江市古城区联社、红塔证券、太平洋证券、云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共12家。

我省市场成员开展的债券业务主要有: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现券买卖、债券远期交易;债券结算业务;商业银行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开办此项业务的有:工行、农行、建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

(二)交易情况

2010年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11420.41亿元,同比增长77.6%。其中:正回购4667.54亿元,逆回购6752.87亿元,净融出资金2085.33亿元。2011年1-6月,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4042.16亿元,同比减少36.7%。其中:正回购2927.3亿元,逆回购1114.86亿元,净融入资金1812.44亿元。交易主体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

2010年买断式回购累计成交1089.92亿元,同比减少51%。其中买断式正回购84.14亿元、买断式逆回购1005.78亿元,净融出资金921.64亿元。2011年1-6月,债券买断式回购累计成交338.67亿元,同比减少57%。其中:正回购46.09亿元、逆回购292.58亿元,净融出资金246.49亿元。

2010年现券买卖累计成交9427.54亿元,同比增长25.5%;债券结算结算量为81.18亿,较去年减少181.82亿,减少69%;债券远期交易金额1294.93亿元,同比增长98.5%。2011年1-6月,现券买卖累计成交3815.17亿元,同比减少35.5%。

三、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基本情况

(一)机构参与情况

我省商业银行开展的黄金业务主要有:1.黄金业务(开办此项业务的有:工行、中行富滇银行以及所有的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2.账户金(纸黄金)业务(开办此项业务的有:工行、中行、建行);3.实物金业务(开办此项业务的有:工行、农行、建行、招行、兴业、光大、民生、富滇银行)。

(二)交易情况

2010年,我省商业银行账户金、实物金和黄金三种业务累计成交65.6吨,同比增长13.32%,成交金额173.12亿元,成交均价263.9元/克,同比增长21.44%。其中:账户金累计交易31.34吨,同比减少25%,交易金额84.3亿元,同比减少6.81%,交易均价268.94元/克,同比上升24.13%。2011年1-6月,商业银行账户金、实物金和黄金三种业务累计成交19.34吨,同比减少55%,成交金额59亿元。

2010年,个人账户金累计交易31.34吨,同比减少25%,交易金额84.3亿元,同比减少6.81%,交易均价268.94元/克,同比上升24.13%。2011年1-6月,个人账户金累计交易14.75吨,同比减少5%,交易金额44.8亿元,交易均价303.1元/克,同比上升19.7%。

2010年,实物黄金累计交易1.9吨,同比增长2倍,交易金额5.26亿元,同比增长2.68倍,均价277.57元/克,同比增长21.53%。2011年1―6月,实物黄金累计交易2.25吨,同比增长1.5倍,交易金额7.11亿元,均价316.33元/克,同比上升17%。

2010年黄金业务累计交易32.37吨,同比大幅增长1.08倍,交易金额83.56亿元,同比增长1.46倍,交易均价258.15元/克,同比增长18%。2011年1―6月业务累计交易2.34吨,同比减少91%,交易金额7.08亿元,交易均价303.1元/克,同比上升19.9%。一部分客户转向做资金成本较低的白银T+D业务。

四、银行间外汇市场业务

银行间外汇市场成员只有富滇银行1家,2010年即期交易累计成交折合19139.36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01倍。其中买入外汇折合8404.8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5.62倍;卖出外汇折合10730.55万美元,同比增长30%。2011年1-6月累计成交折合4781万美元,同比减少44.3%。其中买入外汇折合2017万美元,同比减少59.6%,卖出外汇折合2764万美元,同比减少23%。在国际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企业外汇需求有所减少。

五、票据市场业务基本情况

2010年云南省金融机构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1450.33亿元,同比增长12.21%;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余额672.71亿元,同比增长34.45%。2011年1-6月,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1005.97亿元,同比增长57.42%;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余额855.44亿元,较同期增加322.66亿元,增长60.56%。承兑业务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金融机构为了扩大票源和增加保证金存款。

2010年云南省金融机构累计办理贴现1874.7亿元,同比下降5.08%;贴现余额159.8亿元,同比下降40.72%。2011年1~6月累计办理贴现1079.1亿元,同比增长15.87%;贴现余额148.25亿元,同比下降11.6%。

2010年累计办理商业汇票再贴现866笔、金额39.13亿元,比同期增加36.21亿元,增长12.4倍;到12月末,再贴现余额15.57亿元,比同期增加13.48亿元,增长6.45倍。2011年1-6月,累计办理商业汇票再贴现1018笔、金额59.71亿元,同比增长2.3倍。

六、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省同业拆借市场参与主体单一

主要原因一是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余缺的调剂都通过其总行进行,农村信用社资金管理体制的变化主观上制约了同业拆借业务的发展;二是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以来,部分金融机构之间资金余缺的调剂采用同业存放方式进行;三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机构专门人才缺乏,市场操作经验不足,对市场风险没有足够的应对措施和能力,限制了它们参与同业拆借业务。

(二)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现有的管理制度不能适应目前市场业务发展的需要

交易中出现的一些创新方式、新问题,如各种类型的代持交易、丙类户的审核不严和门槛较低等问题,没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容易出现异常交易和违规交易,导致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三)黄金市场缺乏统一的监管规则

目前黄金投资已成为民众投资的重要工具和品种,黄金流通日益频繁。在这一巨大市场面前,导致出现各种黄金投资公司,其交易方式、交易行为、保证金比例难以掌控,这些无疑加大了黄金市场的监管难度,增加了黄金投资的风险。但对如何监管黄金市场,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给人民银行分支行有效履行监督管理职责造成了困难。

(四)现行的票据市场管理制度已不适应票据市场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内经济形式的变化,产销关系紧密的上下游企业间更倾向于用票据结算,相应地带来更多票据融资服务需求。金融机构以此为契机,利用票据融资嵌入产业链核心客户上下游交易来拓展业务,为此开办了各类新业务,例如贴现、买方付息、贴现宝等来满足企业的需求。但有些新业务严格地说和《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存在相悖之处,而1995年颁布的《票据法》是以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为目标进行的制度设计,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部分规定制约了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在票据市场中存在监管规则不完善,监管主体不明确的客观现实,对市场的创新行为难以认定。

七、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参与市场运作的指导

应引导农村信用社树立资产多元化和流动性管理的经营观念,积极开展扩大金融市场业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适度增强基层信用社的融资自。

(二)建议修改和完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

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市场成员的交易行为,清理各种创新方式的债券代持业务,加强债券市场的监管,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篇2

关键词:

企业投资管理;原则;问题;对策

一、企业投资管理原则

企业投资的利润往往依靠科学的管理才能斩获,在管理中降低投资风险,加强投资的有效评估,保证投资事项有效蠕动,实现管理支撑。可见,企业投资中管理的作用之大。为了更好的运用投资管理来获得实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更好的进行投资管理,主要原则如下:(1)前期把控,即对投资行为的前期市场进行全面、精细化、趋势等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形成全面的调查资料,寻找最佳投资时期进行资金把投放;(2)中期控制,即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风险评估、投资可行性分析等,使得企业投资行为摒弃盲目性;(3)后期控制,即立项后,对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控制,确保资金链完善,资金富足,项目各环节衔接有序;(4)全程风险控制,即将风险评估贯穿于投资全程,保证风险最低,应急预案完善,保证投资收益。

二、企业优化投资管理的必要性

(一)企业投资追求高利润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管理的高效性。即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行为之中,无论是生产、营销还是投资,其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甚至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竞争力。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市场运作中想要可持续性发展,不但要在规模上有所扩大,还要在收益上有所提高,从而为企业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撑。这一切都离不开投资管理的高效运作。

三、企业投资管理中的问题

(一)投资前期对市场调研不重视

企业进行投资高效管理的原则需要事前控制,即对投资前期的市场进行充分掌握才可决策投资方案。但在实际投资中,企业过分的依赖市场表象,数据采集不够全面,无法作出全面的规律分析,从而使得项目投资风险无形中增大。而且对项目的预期过大,实施结构考虑不周,导致项目中后期可行性大打折扣,给企业投资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投资决策缺乏合理与创新性

企业投资收益取决于投资管理,在投资管理中,投资决策正确性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旦决策平平,往往导致投资收益甚微。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使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盒余资金不断涌入,使得企业决策创新性的作用往往视而不见,循规蹈矩,无法适应现代化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态势,从而无法起到科学、有效、标新立异的决策作用,收不到预期效果。

(三)投资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不足

监督环节是投资管理有序进行的保证,监督不到位,难以促进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列无法保证企业投资收益的实现。企业投资所需要资金巨大,一旦缺乏监督或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势必给一些素质偏低的人提供可乘之机,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大量资金流失等。可见,监督不利往往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四、企业提升投资管理水平的优化对策

(一)企业投资前期调研全面而精细化

企业一旦决定进行投资,就必须对市场有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才能审视时势,做出明智的判断,提出科学而合理的投资决策和投资可行性报告。因此,在进行市场调研时,要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对当前宏观环境、市场环境、民生民意、企业可持续发展瓶颈、投资目标的变化趋势等等进行数据采集归档,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从而以市场为支撑,形成具有风险性评估、可行性评估、收益评估、决策创新评估等的市场调查报告,为企业投资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透过现象,从本质上进行决策,避免不必要的盲目跟风,保证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具有科学合理性。

(二)加强企业投资决策的创新与科学性

投资决策的科学合理性与创新性需要企业决策层根据市场调研报告与分析结论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得出。是企业投资项目的先决条件。企业投资决策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收益是否快速收回,从而达到收益目标。因此,决策层要高瞻远瞩,透过现象紧抓本质,使得决策即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又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监督到位,避免任何死角来拖慢企业投资项目的实施。而且先进的决策还可以有效避免风险的不可抗性,提高企业投资的稳定性。

(三)加强投资管理的监督到位,从制度抓起

1.制度完善,人员互相监督是根本;2.资金流向要全程动态监督,保证资金去向透明与合理,从而避免投机分子有可乘之机,避免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出现;3.资金使用要定期监督与审查,保证资金透明化,合理化和高效性应用。此外,要定期进行人员培训,日常加强职业道德熏陶,保证投资管理监督有效而精细化,实现全面监督。

(四)加强风险评估与防范

1.企业投资要遵守相应的法律以确保受法律保护;2、正视自身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市场,结合经济趋势和行业趋势进行科学决策;3.全面运用投资各数据模型管理系统,如环境分析系统、资本管理系统等,投资模式走多元化道路;4.投资战略多采用“杀熟”路线,做到知已知彼,以防资金短缺产生风险无故增大的弊端;

作者:孙晓素 赵仕龙 单位: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3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自然成为国家工作的重心。农村支付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对我国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有着积极的影响。201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全面推进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丰富支付服务的主体,并鼓励推进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业务。2013年底,人行行长周小川也曾表示应该尝试在农村地区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从而使得农村地区能够获得基本金融服务。手机银行即以手机为媒介来完成各种金融服务交易,其业务主要包括查询、转账、理财和消费支付等。近两年来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城市地区已经逐步体会到了手机银行业务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然而,这种便利是否真的能够延续至农村地区并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地区呢?目前看来,我国仍有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金融服务空白的现象,而手机银行的低成本优势使得其恰好能够缓解这种现象,它不仅能够解决农民的需要,还能够为农民提供生活的便利,因此,我国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二、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手机银行使用规模逐年增长(见图1),近两年增长幅度较大,尤其是在2012年一年内,使用规模增加了450%,直接从5000万人左右跃升到2.9亿人,而2013年在2012年的2.9亿人的规模基础上又增长了59%达到了4.6亿人。我国手机银行的交易规模也高速增长,在2011年时交易规模仅1.2万亿,2013年就增长到了12.7万亿的规模,而2014年又继续突破达到了28.7万亿。从使用规模和交易规模来看,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在近两年来的发展得到一定的突破。

根据《2014手机银行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59.7%(误差率在5%以内)(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使用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之间,并且手机银行业务使用主要集中在转账汇款和投资理财等方面。手机银行正在不断地渗入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也为银行拓宽了客户规模,降低了服务成本,增加了银行的收入。从整体实际情况看来,我国手机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水平较低,手机银行市场潜力巨大,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三、农村地区已具备发展手机银行的业务条件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支付体系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并且在2012年开展了农村手机支付试点,农民的支付环境开始逐步得到一定的改善。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条件。这也将有助于农村地区支付环境的改善。

1、手机使用率逐年升高,已经基本实现手机普及化

据工信部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手机用户达到12.86亿户,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4.5部/百人。而且早在2011年我国农村手机普及率已经近90%。截止到2015年3月底,即使4G网络刚刚推行5个季度,其用户总量也已达1.6亿,占手机用户比重达12.5%,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农民用户,可见我国手机的使用已经实现高度普及。

2、网络发展较快,手机上网接受度较高

一方面,我国移动网络覆盖率在2013年底就已经达到98%,基本完全覆盖。在2013年底移动运营商又相继推出4G技术,且4G网络覆盖率也正在逐步提高,以湖北省为例,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所有城区乡镇和部分发达农村地区的4G网络覆盖,可见以这种覆盖速度持续下去,我国农村地区4G网络覆盖的时间也不会很久。在这种逐渐完善的网络环境中,农民的手机上网接受程度也较高,据工信部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农村网民中手机上网率高达83%。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村互联网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使用网络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且,现在的无线网络备受人们青睐,有部分农村家庭已经实现手机连接家中的WiFi而不是通过数据流量上网。

3、农民收入和受教育水平逐渐提高,消费的习惯也逐渐有所改变

2014年我国农村常驻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过万,即便是除去价格因素的影响,其实际增长速度仍达到9.2%。而且目前农村地区达到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所占比例较高,这就满足了手机银行的推广要求,因为手机银行业务并不是十分复杂的程序,只要通过适当的讲解及演示,其可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近几年来人们开始逐渐接受网上交易,虽然农村地区发展较晚,但可以看出其有开始转变的迹象,这样,手机银行业务的普及相对也会容易得多。

四、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的益处

1、手机银行发展给农民带来的益处

(1)缓解金融服务空白现象,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需求。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对基本金融服务的需求很高,然而,农村地区的网点数目根本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在一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金融服务空白的现象,这些情况限制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一般都为微观金融,而我国手机银行业务恰巧提供的就是微观金融的服务,这就为解决农村地区金融需求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中国农业银行手机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还于2009年末在广西、河南进行了初步尝试,并为农民提供了贷款便利。因此,如果农村手机银行业务能够成功的推广,那么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现象就会得到缓解或者彻底消除,农民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得到满足。

(2)为农民生活提供便利,降低农民享受金融服务成本。手机银行业务的实现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所以一些基本的金融服务就不需要农民到附近的网点才能实现,农民可以足不出户完成相关业务,也不需要有路费的支出。一般的银行都能够提供基本的手机银行业务的全天24小时服务,网络受理业务的速度也比较快速,这就允许农民在银行的非营业时间享受到基本金融服务,在春种秋收等比较忙碌的季节也不需要为获取必须的金融服务而浪费宝贵时间。目前各个银行为了争取客户,在手机银行的服务方面一般都给予一定的优惠,例如转账手续费优惠或免除转账手续费等服务。因此,通过手机银行业务能够有效降低农民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2、手机银行发展给银行带来的益处

(1)手机银行能够降低银行在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网点数目目前不能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在农村地区建立实体网点并且提供人工服务往往要花费相当高的成本,因此银行都不愿意在农村地区建立机构网点。就西部地区而言,其地多人稀的特殊环境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数目,因为其高成本是无法通过有限的收益来弥补的。据统计,我国柜台业务每笔成本约为4元,而手机银行仅仅需要0.6元,这就显示出了手机银行业务的优越性,商业银行不需要在为不能建立足够的物理服务网点而苦恼,通过手机业务不仅能够为农村地区提供基础的金融服务,还能为已经建立网点的农村地区降低经营成本。

(2)扩大了银行的服务范围,有利于银行利润的增加。近年来,我国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范围增长缓慢,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抵押物的问题,贷款业务在农村地区发展遇到瓶颈,甚至有缩小的趋势,我国部分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农村金融市场。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规模是不可小觑的,通过手机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服务的范围就能够延伸到农村地区,能够为更多的农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部分收费的金融服务就会形成银行收入的来源,从而利于银行利润的增加。

五、农村手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1、农村手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1)手机银行能够提供的服务种类限制了其业务的发展。虽然我国各类银行几乎都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但更多的是偏向将网上银行业务通过手机来操作,这并不是业务创新,而是一种操作设备的转移。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主要提供包括查询、转账和汇款等业务。业务创新的程度的低下,导致我国手机银行的服务种类有限,在一定程度影响到了农民的接受度,普通的转账汇款业务虽然满足了部分农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简单的业务逐渐不能满足新时代农户的多样化需求。

(2)手机银行业务接受度有限,限制了农村客户规模。手机银行业务收入要有客户规模作为基础进行支撑,然而,我国农村地区接受手机银行业务受到了多种因素影响。虽然农村地区消费观念有转变的迹象,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固守现金结算的观念,在这些农民眼中,只有通过现场交易他们才感觉到踏实。农民缺乏安全感,手机银行业务的实现是基于网络基础之上的,部分农民总是担心一旦发生网络故障而使得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此外,手机银行业务宣传度不足,我国农村地区仍有很多农民不知道手机银行业务的存在,更不知道手机银行业务能够为他们提供多大的便利,缺乏手机银行业务相关信息,业务的接受也就无从谈起。

2、农村手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风险

(1)法律缺失风险,导致农民的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涉及到手机银行业务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为《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与《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二者都没有对手机银行业务做出具体规定。而其他有关规定也只是针对风险提出框架性的规定,没有具体配套实施方案,没有对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清晰的划分,也没有对法律责任的承担者进行明确规定。这就导致农民的索赔权和隐私权等权利在进行手机银行业务交易的过程中暴露在风险之中,一旦农民财产发生损失,其受到的损失很有可能需要自己承担。法律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的概率。

(2)网络风险和操作风险增大了农民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当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通过网络的黑客攻击和网络传播的病毒都可能给农民带来损失,而且有些农民的手机系统安全度不高,更加容易遭到攻击,还有部分越狱、root以后的手机更加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一旦农民在进行手机业务操作遭到攻击发生损失之后,势必会影响农民对手机银行业务的信心,银行的业务开展就会受到阻碍。在农民进行手机银行业务操作或者银行内部人员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如果对手机银行业务操作方式不熟悉或者对业务了解不透彻,很有可能发生操作失误,而农民就要承担财产损失的风险。

六、农村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相关建议

1、积极开发符合农民需求的业务种类

业务种类的开发应该更加贴近农民的生活,在我国农村地区更多需要的还是存贷款、结算、支付等业务。为了让农民能够通过手机银行业务实现基本业务需求,我们可以借鉴菲律宾的经验,通过第三方中介作为点,来为农民提供小额现金服务。银行还可以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开发适合农民的业务,例如通过与当地农资供销网点合作,当农民购买需要的物资时,可以使用手机银行结算,从而免去携带大量现金的麻烦。另外,银行应该积极到农村地区进行调研,从而发现农民具有强烈需求的业务,进而通过专业人员设计出符合农民需要的手机银行业务。

2、加大手机银行业务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民接受手机银行业务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对农民进行手机银行业务的宣传,让农民对手机银行业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还可以考虑以奖励的形式引导已经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农民向其他人进行宣传,通过自己熟识的人推荐往往会使农民有安全感。另外,手机银行业务可以尝试为农户提供关于惠农、农产品产销等信息,引导鼓励农民尝试使用手机银行,在试用的过程中,农民的观念也会渐渐改变,其对手机银行业务的接受程度也将有所改变。

3、完善法律体系,使手机银行业务具有规范性,充分保障农民的权利

应该尽快建立《手机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使业务的操作流程和处理具有规范性,并且要对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清晰规定,还要明确法律责任的规定。其中首先应该要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基本权利,只有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农民才会增加对手机银行业务的信心。其次,银行应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并且对农民具有风险提示义务,银行积极履行义务有助于提升农民对业务的满意程度。最后,要对法律责任进行细化,当农民财产遭受损失时,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应尽可能的维护农民的利益,明确法律责任承担主体。

4、银行和农民都需要对网络风险与操作风险防范做出努力

银行应该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定期对安全系统进行检测,防止存在可以被黑客攻击的漏洞,还可以推行电子签名和语音验证的防范方式,这需要客户在银行系统中预留自己的数字签名和声音信息以及语音验证暂时取消密码。具体方式是先进行数字签名,然后再接受随机验证码,以语音形式进行预留声音匹配验证,考虑到客户声音因感冒等原因可能与预留不同时,客户可以输入语音验证暂时取消密码,再完成相关交易。在操作方面银行应该制定详细完备的操作流程,并对相关规章制度做出明确规定,落实操作风险责任追究,提升操作人员的业务执行能力。农民应该培养安全防护意识,尽量不对手机系统做出更改,并每天对系统安全进行检查,养成在交易前先查毒的习惯,谨防欺诈。在农民开通手机银行业务时,农民应该积极了解手机银行业务的操作流程,有不确定的操作步骤时应先通过电话向客服咨询相关步骤,然后再进行业务操作,避免盲目随意完成操作。

(注: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名称:安徽省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根源、监管以及路径选择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10378073。)

【参考文献】

[1] 刘海二:手机银行可以解决农村金融难题吗──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应用[J].财经科学,2014(7).

[2] 王修华、郭美娟:金融包容视角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4(9).

篇4

我国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自然成为国家工作的重心。农村支付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对我国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有着积极的影响。201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全面推进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丰富支付服务的主体,并鼓励推进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业务。2013年底,人行行长周小川也曾表示应该尝试在农村地区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从而使得农村地区能够获得基本金融服务。手机银行即以手机为媒介来完成各种金融服务交易,其业务主要包括查询、转账、理财和消费支付等。近两年来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城市地区已经逐步体会到了手机银行业务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然而,这种便利是否真的能够延续至农村地区并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地区呢?目前看来,我国仍有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金融服务空白的现象,而手机银行的低成本优势使得其恰好能够缓解这种现象,它不仅能够解决农民的需要,还能够为农民提供生活的便利,因此,我国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二、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手机银行使用规模逐年增长(见图1),近两年增长幅度较大,尤其是在2012年一年内,使用规模增加了450%,直接从5000万人左右跃升到2.9亿人,而2013年在2012年的2.9亿人的规模基础上又增长了59%达到了4.6亿人。我国手机银行的交易规模也高速增长,在2011年时交易规模仅1.2万亿,2013年就增长到了12.7万亿的规模,而2014年又继续突破达到了28.7万亿。从使用规模和交易规模来看,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在近两年来的发展得到一定的突破。

根据《2014手机银行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59.7%(误差率在5%以内)(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使用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之间,并且手机银行业务使用主要集中在转账汇款和投资理财等方面。手机银行正在不断地渗入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也为银行拓宽了客户规模,降低了服务成本,增加了银行的收入。从整体实际情况看来,我国手机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水平较低,手机银行市场潜力巨大,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三、农村地区已具备发展手机银行的业务条件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支付体系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并且在2012年开展了农村手机支付试点,农民的支付环境开始逐步得到一定的改善。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条件。这也将有助于农村地区支付环境的改善。

1、手机使用率逐年升高,已经基本实现手机普及化

据工信部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手机用户达到12.86亿户,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4.5部/百人。而且早在2011年我国农村手机普及率已经近90%。截止到2015年3月底,即使4G网络刚刚推行5个季度,其用户总量也已达1.6亿,占手机用户比重达12.5%,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农民用户,可见我国手机的使用已经实现高度普及。

2、网络发展较快,手机上网接受度较高

一方面,我国移动网络覆盖率在2013年底就已经达到98%,基本完全覆盖。在2013年底移动运营商又相继推出4G技术,且4G网络覆盖率也正在逐步提高,以湖北省为例,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所有城区乡镇和部分发达农村地区的4G网络覆盖,可见以这种覆盖速度持续下去,我国农村地区4G网络覆盖的时间也不会很久。在这种逐渐完善的网络环境中,农民的手机上网接受程度也较高,据工信部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农村网民中手机上网率高达83%。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村互联网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使用网络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且,现在的无线网络备受人们青睐,有部分农村家庭已经实现手机连接家中的WiFi而不是通过数据流量上网。

3、农民收入和受教育水平逐渐提高,消费的习惯也逐渐有所改变

2014年我国农村常驻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过万,即便是除去价格因素的影响,其实际增长速度仍达到9.2%。而且目前农村地区达到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所占比例较高,这就满足了手机银行的推广要求,因为手机银行业务并不是十分复杂的程序,只要通过适当的讲解及演示,其可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近几年来人们开始逐渐接受网上交易,虽然农村地区发展较晚,但可以看出其有开始转变的迹象,这样,手机银行业务的普及相对也会容易得多。

四、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的益处

1、手机银行发展给农民带来的益处

(1)缓解金融服务空白现象,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需求。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对基本金融服务的需求很高,然而,农村地区的网点数目根本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在一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金融服务空白的现象,这些情况限制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一般都为微观金融,而我国手机银行业务恰巧提供的就是微观金融的服务,这就为解决农村地区金融需求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中国农业银行手机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还于2009年末在广西、河南进行了初步尝试,并为农民提供了贷款便利。因此,如果农村手机银行业务能够成功的推广,那么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现象就会得到缓解或者彻底消除,农民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得到满足。

(2)为农民生活提供便利,降低农民享受金融服务成本。手机银行业务的实现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所以一些基本的金融服务就不需要农民到附近的网点才能实现,农民可以足不出户完成相关业务,也不需要有路费的支出。一般的银行都能够提供基本的手机银行业务的全天24小时服务,网络受理业务的速度也比较快速,这就允许农民在银行的非营业时间享受到基本金融服务,在春种秋收等比较忙碌的季节也不需要为获取必须的金融服务而浪费宝贵时间。目前各个银行为了争取客户,在手机银行的服务方面一般都给予一定的优惠,例如转账手续费优惠或免除转账手续费等服务。因此,通过手机银行业务能够有效降低农民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2、手机银行发展给银行带来的益处

(1)手机银行能够降低银行在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网点数目目前不能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在农村地区建立实体网点并且提供人工服务往往要花费相当高的成本,因此银行都不愿意在农村地区建立机构网点。就西部地区而言,其地多人稀的特殊环境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数目,因为其高成本是无法通过有限的收益来弥补的。据统计,我国柜台业务每笔成本约为4元,而手机银行仅仅需要0.6元,这就显示出了手机银行业务的优越性,商业银行不需要在为不能建立足够的物理服务网点而苦恼,通过手机业务不仅能够为农村地区提供基础的金融服务,还能为已经建立网点的农村地区降低经营成本。

(2)扩大了银行的服务范围,有利于银行利润的增加。近年来,我国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范围增长缓慢,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抵押物的问题,贷款业务在农村地区发展遇到瓶颈,甚至有缩小的趋势,我国部分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农村金融市场。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规模是不可小觑的,通过手机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服务的范围就能够延伸到农村地区,能够为更多的农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部分收费的金融服务就会形成银行收入的来源,从而利于银行利润的增加。

五、农村手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1、农村手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1)手机银行能够提供的服务种类限制了其业务的发展。虽然我国各类银行几乎都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但更多的是偏向将网上银行业务通过手机来操作,这并不是业务创新,而是一种操作设备的转移。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主要提供包括查询、转账和汇款等业务。业务创新的程度的低下,导致我国手机银行的服务种类有限,在一定程度影响到了农民的接受度,普通的转账汇款业务虽然满足了部分农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简单的业务逐渐不能满足新时代农户的多样化需求。

(2)手机银行业务接受度有限,限制了农村客户规模。手机银行业务收入要有客户规模作为基础进行支撑,然而,我国农村地区接受手机银行业务受到了多种因素影响。虽然农村地区消费观念有转变的迹象,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固守现金结算的观念,在这些农民眼中,只有通过现场交易他们才感觉到踏实。农民缺乏安全感,手机银行业务的实现是基于网络基础之上的,部分农民总是担心一旦发生网络故障而使得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此外,手机银行业务宣传度不足,我国农村地区仍有很多农民不知道手机银行业务的存在,更不知道手机银行业务能够为他们提供多大的便利,缺乏手机银行业务相关信息,业务的接受也就无从谈起。

2、农村手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风险

(1)法律缺失风险,导致农民的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涉及到手机银行业务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为《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与《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二者都没有对手机银行业务做出具体规定。而其他有关规定也只是针对风险提出框架性的规定,没有具体配套实施方案,没有对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清晰的划分,也没有对法律责任的承担者进行明确规定。这就导致农民的索赔权和隐私权等权利在进行手机银行业务交易的过程中暴露在风险之中,一旦农民财产发生损失,其受到的损失很有可能需要自己承担。法律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的概率。

(2)网络风险和操作风险增大了农民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当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通过网络的黑客攻击和网络传播的病毒都可能给农民带来损失,而且有些农民的手机系统安全度不高,更加容易遭到攻击,还有部分越狱、root以后的手机更加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一旦农民在进行手机业务操作遭到攻击发生损失之后,势必会影响农民对手机银行业务的信心,银行的业务开展就会受到阻碍。在农民进行手机银行业务操作或者银行内部人员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如果对手机银行业务操作方式不熟悉或者对业务了解不透彻,很有可能发生操作失误,而农民就要承担财产损失的风险。

六、农村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相关建议

1、积极开发符合农民需求的业务种类

业务种类的开发应该更加贴近农民的生活,在我国农村地区更多需要的还是存贷款、结算、支付等业务。为了让农民能够通过手机银行业务实现基本业务需求,我们可以借鉴菲律宾的经验,通过第三方中介作为点,来为农民提供小额现金服务。银行还可以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开发适合农民的业务,例如通过与当地农资供销网点合作,当农民购买需要的物资时,可以使用手机银行结算,从而免去携带大量现金的麻烦。另外,银行应该积极到农村地区进行调研,从而发现农民具有强烈需求的业务,进而通过专业人员设计出符合农民需要的手机银行业务。

2、加大手机银行业务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民接受手机银行业务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对农民进行手机银行业务的宣传,让农民对手机银行业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还可以考虑以奖励的形式引导已经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农民向其他人进行宣传,通过自己熟识的人推荐往往会使农民有安全感。另外,手机银行业务可以尝试为农户提供关于惠农、农产品产销等信息,引导鼓励农民尝试使用手机银行,在试用的过程中,农民的观念也会渐渐改变,其对手机银行业务的接受程度也将有所改变。

3、完善法律体系,使手机银行业务具有规范性,充分保障农民的权利

应该尽快建立《手机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使业务的操作流程和处理具有规范性,并且要对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清晰规定,还要明确法律责任的规定。其中首先应该要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基本权利,只有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农民才会增加对手机银行业务的信心。其次,银行应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并且对农民具有风险提示义务,银行积极履行义务有助于提升农民对业务的满意程度。最后,要对法律责任进行细化,当农民财产遭受损失时,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应尽可能的维护农民的利益,明确法律责任承担主体。

4、银行和农民都需要对网络风险与操作风险防范做出努力

银行应该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定期对安全系统进行检测,防止存在可以被黑客攻击的漏洞,还可以推行电子签名和语音验证的防范方式,这需要客户在银行系统中预留自己的数字签名和声音信息以及语音验证暂时取消密码。具体方式是先进行数字签名,然后再接受随机验证码,以语音形式进行预留声音匹配验证,考虑到客户声音因感冒等原因可能与预留不同时,客户可以输入语音验证暂时取消密码,再完成相关交易。在操作方面银行应该制定详细完备的操作流程,并对相关规章制度做出明确规定,落实操作风险责任追究,提升操作人员的业务执行能力。农民应该培养安全防护意识,尽量不对手机系统做出更改,并每天对系统安全进行检查,养成在交易前先查毒的习惯,谨防欺诈。在农民开通手机银行业务时,农民应该积极了解手机银行业务的操作流程,有不确定的操作步骤时应先通过电话向客服咨询相关步骤,然后再进行业务操作,避免盲目随意完成操作。

【参考文献】

[1] 刘海二:手机银行可以解决农村金融难题吗──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应用[J].财经科学,2014(7).

[2] 王修华、郭美娟:金融包容视角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4(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