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本目录范文

时间:2022-07-11 18:25: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初中语文课本目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语文课本目录

篇1

语文教材目录是指语文教材中每一课的标题和相关知识点的顺序排列集合,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助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形象地把它们称为是“装饰品”。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目录一略而过,学生或根本不看,或仅在查找课文的时候翻翻目录,确实就将之当做了无用的装饰品,不加以重视。的确,说它们是装饰品很形象,但这并不表明装饰品就没有用,有的时候,它的作用还是不可低估的。

一、语文教材目录的特点和功能

语文教材目录不仅具有一般目录的特点和功能,而且还具有与语文课程教与学相契合的特殊功能。

第一,语文教材目录是语文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语文学科学习的重点的浓缩。在新学期或新课本开始使用时,运用语文教材目录介绍新学期的学习内容或全书内容、篇章结构,做到“纲举目张”。以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笔者发现,教材共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主题,这些主题相对独立。第一和二,三和四,五和六单元联系相对紧密。每个单元以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为单元板块进行教学。以某一主题为主线,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语文教材内容的把握和处理,又有利于学生进行多层次的学习训练。抓住语文教材目录这个“纲”,也就抓住了课本的灵魂,势必极大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语文教材目录集中反映了《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材体例编排上的要求。还是以初中语文为例子,初中阶段的《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使用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既能反映“热爱和平”“爱”“建筑”“科学”“历史文化”等主题,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又能从不同文体、不同语言特色中学习知识,反映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第三,语文教材目录集中体现了语文教材的时代性。通过对比人教社2000年版与2009年版初中语文教材,笔者发现,2009年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比2000年版教材的单元意味更浓,知识点的整合更合理,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是与我们时代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密切相关的。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1 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

要完成新课程标准目标,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听说读写能力强,还要具有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态度。语文教师只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个人思想素养,更新知识结构,发展职业能力,才能获得自身长足的发展,才能确保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初中语文教学语言更多的是教师对教材的感悟结合对生活的体验表述,教师在表述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美,教师的教态、语言要富有激情,它是教师语文素养的综合展现,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身教作用不可忽视。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普遍存在专业水平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要完成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目标,教师自己必须要大力提升自身语文修养。一是,多读、多写、多思考、多练习,做学者型教师;二是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做智者型教师;三是,走出校园,体验生活,参加实践,做实践型教师。

2 优化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乐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感到“想学”,学习没有压力,学习是一种快乐、轻松的求知过程,学生才会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轻松的氛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肯定,让学生敢于直抒己见,敢于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竞争,争鸣和创新,要欣赏学生的观点,让学生真正自主。这样才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压力,环境轻松,思维才能放开。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会猜测教师所需要的答案,不会看教师的脸色进行回答,而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无意地采用一些说笑、表演等手段,调和课堂气氛,增加教师的亲和力。

(2)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允许有不同声音。教学过程教师放低姿态,和学生共同探讨。

(3)建立不同阶段发展目标和良好的评价系统,体会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要立足学生实际,共同制定学生个人学习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对学生的成功及时肯定表扬,同时要结合学生自评,学生相互评,教师评等评价系统,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4)精研教材把握精髓,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师要导出个性主张。要发挥好教师主导作用,教师首先要精研教材,领会内容精髓,体会其情感,这样才能导出个人意见,个性主张。

(5)让学生去思考、去品味、去体验。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强调教学进度,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品味、去体验。这样才能激感,学生思维品质,道德修养才能提高。

(6)课堂教学注重情感渗透。新课标认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的教学不仅仅给学生以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 教学方式多元化,课堂教学向课外、社会延伸,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才能领会知识,理解知识,同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生活与教材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思考,寻找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篇3

单元型的语文教学的框架是在20世纪前期已基本形成,其中尤以夏尊、叶圣陶《国文百八课》为代表。20世纪后期,语文单元教学的实验和研究是空前的。像魏书生“六步自学”模式,徐振维的“扩大阅读,课时分段式”教学模式,张孝纯“大语文教育”模式等等。最早在80年代初,以钱任初为代表的一批老师,就清醒地提出了单元教学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指导全市语文教学,南京市教研室姜鸿翔老师开展了“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系统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语文课程的体系。一是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二是构建了两级、三维的课程目标系统,三是强调了多元、对话和生成,四是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于是单元教学渐渐淡出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视线。

二.探索及对策

单元导读课也包含起始课。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需要“起始课”,每学期也需要“起始课”,每个单元更应有 “起始课”,使单元的课文教学更连贯,也使学生对单元教学充满期待。

策略一,导趣,调动情感参与。学习一单元要两周左右时间,为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的设置至关重要。故将单元导读作为具体课程来落实。学生通过导读课培养的对语文学科、对某一册语文书、对某一单元的兴趣,产生的浓厚喜爱之情,支持着他们在语文学科领域内的探索。

策略二,导读,感知整体内容。这里的读,是指整体的浏览感知,是将课文、资料、插图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对整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形成单元主旋律。虽然在教授每篇课文时学生会沉浸在不同的世界,但将单篇课文串联起来理解,贯穿始终的就是单元导读的内容。在教授中学语文课前的起始课,即是对语文学习的一个整体感知,教授分册或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对相应部分的整体感知,使学生有整体意识,能把我相应阶段的学习要领,做到心中有数,成竹在胸。

通过导读,单元导学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语文学习框架,在他们心中建立语文学习体系,从“大”处落笔,也充分落实了新课标提出的“大”语文的要求。

策略三,导学,紧扣学习目标。语文课本每单元的导读对本单元的教学在人文目标、学法目标、实践目标上均提出了要求,而每册书前面的目录也无形中对学生的本册书学习目标给予启示,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目标落实到每课、每天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孩子完成既定目标,向更高目标迈进。导学,即是让学生能直观感受目标并思考,发现,总结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单元导读促进了学生对单元学习目标的理解与把握,对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学习预知,学习有效性大大提高。

策略四,导思,延伸课内课外。用单元导读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在初一开学的起始课始,就应引导学生扩大语文的外延。如果只局限在一课一得,许多的课文外的语文世界学生就无法领略到,语文的许多知识也是割裂而单调的。新课标提出的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生活处处皆语文的观念也不会真正得到落实。

单元导读对学生开拓视野,打通课堂内外之门,启迪思维大有裨益,让教师的导读最终化为学生的导思。

策略五,导写,指导练习写作。单元导读可以和综合性学习以及写作训练相连,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这一阶段大小作文及各种练笔围绕的主题,写作的范围设置。通过单元导读课,写作训练中心突出,重点明确,便于学生对作文素材的观察与积累,将作文课不止集中在某一时间段,某一节课,而是有预设的引导学生将平常的学习与生活和作文紧密结合。

篇4

【中图分类号】623.21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往往侧重教材教学,侧重知识灌输,忽略了学生实践,导致学生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发挥,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综合性学习,注重课内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优化策略,以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一、有效开发与利用教材综合学习资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体验到教材内容的实用性与真实性,对教材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同时,通过综合性学习,可拓展与延伸课本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想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首先应充分开发与利用课本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与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转化教材知识,使其对教材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更牢固的记忆。

如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紧扣这个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布置学习任务:①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一种动物,同时说明喜欢这种动物的原因。(尽量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特点加以阐述)②浏览课文与目录,联系本单元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自己的理解来制定一个专题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譬如濒临灭绝的动物或者已灭绝的野生动物等动物专题探究。小组商定活动主题与活动计划。同时注意该活动计划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广泛性,必须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比如从“动物世界”中选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主题,然后进行调查活动,并撰写好相应的调查报告,抑或写份保护动物倡议书等等。另外,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评价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譬如:①对于“动物世界”这一单元,你们是否获得了新的认识?②是否有自己的学习主题?③是否有自己的学习小组与伙伴?④可以说出本单元中的哪些课题及其作者,可以说明课文中哪些动物的具体特点?等。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但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也使学生形成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思想意识,还为学生创造了实践机会,使其融入社会生活,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调动了参与积极性。再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本文为出发点,阅读作者的其他散文,探究朱自清的写作风格,以便更好地了解作者,理解文本主旨;在学习了《父母的心》一文后,教师要求学生比较中西文化特色等,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积累。

二、有效开发与利用课外综合性学习资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有着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既有语文课本及其相关辅助书籍,还有电视媒体、杂志报纸以及互联网等,此外,还有不少课外资源可充分开发与利用,如当地的民俗民情、当地文物古迹与自然风光等,这些都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良好资源,需要教师善于发掘与有效利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