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1 06:20: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普项目推广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加强领导,重视农业科技工作
关累镇是一个山区乡镇,由于受制于地理、环境方面等原因,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率相对滞后发达乡镇和坝区,农民劳动力素质低,全面组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任务十分艰巨和困难。我到关累镇任职后,身感责任重大,工作上从不敢丝毫懈怠。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思想上牢固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务实科技兴农战略组织实施,把科技工作列入我镇重要日程,加强科技组织机构建立和领导,为全镇农业科技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开展科技宣传活动,提高社会科技意识
科普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工作上,以“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经常组织农业、文化、卫生教育、水利、林业等工作人员,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群众性科普活动,提高全镇各族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协调县科技局开展科技下乡活动。2004年6月中旬,根据县科技局科技下乡活动的日程安排。为了开展好这次科技下乡活动,切实落实科技兴农战略深入到农村,增强农民群众对科技致富的认识,从根本上转变民众的传统思想观念,使农民群众真正得到科技的实惠。我站在全局的高度,在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的选点方面,结合全镇实际,作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并对全镇五个村委会的科技下乡活动放到藤篾山和坝荷两个村委会,举办了两场科技下乡活动。主要是开展科普挂图展、赠送科普书籍、科普咨询等活动。
(一)是科技工作的重心放在农民种植、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掌握上
(二)是生产技术、设施农业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为主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科技进村入户行动,使全镇农民群众真正得到科技的实惠。2004年在农田水利改造方面投入资金达76万元。
(三)是加大优质农作物推广工作,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认真作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鼓励引导农民购买农机具,提倡农业生产半机械化,降低生产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全镇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108台,农用犁耙机械160部。
(五)是抓好农村良种禽畜推广工作。
(六)是加强科技组织机构的建设和领导。
(七)是积极开展科普卫生知识宣传工作,特别注重做好传染病、与日常生活有关病症预防。
(八)是举办勐腊县民营橡胶割胶技术职比武大会。
(九)是“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工作方针,加强禽流感和橡胶蚧壳虫害防治工作。
(十)是关累镇农业科技信息体系建立。
2005年全镇科技工作计划
一、建立和完善全镇农业科技信息体系建设,主要是充分利用我镇现有微机电脑,定期向农民群众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千方百计地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部分村民小组开展农业科技信息化示范工作。
二、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积极探索政府科学引导,市场高效运作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科技建设,认真落实国家星火计划,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
加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充分调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技术力量,相适应推广动植新品种造育,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健康养殖技术,优质茶叶技术,农业半机械化、无化害产品、优良禽畜高产、优质、高效养殖技术等农业关键性增产、增效技术。
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时机,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能够很好地服务三农,满足全镇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强烈愿望,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关累镇科技经济协调发展。
三、加大对科技工作经费上的投入,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科普活动和农业科技技能培训。
一、加强领导,重视农业科技工作
镇是一个山区乡镇,由于受制于地理、环境方面等原因,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率相对滞后发达乡镇和坝区,农民劳动力素质低,全面组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任务十分艰巨和困难。我到镇任职后,身感责任重大,工作上从不敢丝毫懈怠。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思想上牢固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务实科技兴农战略组织实施,把科技工作列入我镇重要日程,加强科技组织机构建立和领导,为全镇农业科技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开展科技宣传活动,提高社会科技意识
科普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工作上,以“三个代表”和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经常组织农业、文化、卫生教育、水利、林业等工作人员,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群众性科普活动,提高全镇各族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协调县科技局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年月中旬,根据县科技局科技下乡活动的日程安排。为了开展好这次科技下乡活动,切实落实科技兴农战略深入到农村,增强农民群众对科技致富的认识,从根本上转变民众的传统思想观念,使农民群众真正得到科技的实惠。我站在全局的高度,在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的选点方面,结合全镇实际,作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并对全镇五个村委会的科技下乡活动放到藤篾山和坝荷两个村委会,举办了两场科技下乡活动。主要是开展科普挂图展、赠送科普书籍、科普咨询等活动。
(二)协调农场,举办民营橡胶技术培训班,增强农民科技管理水平。镇民营橡胶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全镇种植面积10万余亩,每年割胶面积递增很快。但由于我镇部分胶农不尊重科学管理,不懂运用科技知识,在全镇民营橡胶栽培、管理和割胶等方面,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劳动成本,而且,胶产量不如农场,并造成了极大橡胶资源浪费。针对,当前全镇民营橡胶科技管弱的问题,为了提升民营橡胶产业,依托农场技术加快民营橡胶健康发展。年上半年,我本人多方协调农场和县乡镇企业局,举办了期橡胶技术培训班,授教育人数达2500余人,主要培训了栽培、施肥、管理、割胶等新技术。通过以点带面的培训,辐身到周边农民提高橡胶新技术管理的认识。
三、精心组织,认真抓好一批科技项目推广工作
(一)是科技工作的重心放在农民种植、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掌握上
(二)是生产技术、设施农业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为主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科技进村入户行动,使全镇农民群众真正得到科技的实惠。年在农田水利改造方面投入资金达76万元。
(三)是加大优质农作物推广工作,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认真作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鼓励引导农民购买农机具,提倡农业生产半机械化,降低生产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全镇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108台,农用犁耙机械160部。
(五)是抓好农村良种禽畜推广工作。
(六)是加强科技组织机构的建设和领导。
(七)是积极开展科普卫生知识宣传工作,特别注重做好传染病、与日常生活有关病症预防。
(八)是举办勐腊县民营橡胶割胶技术职比武大会。
(九)是“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工作方针,加强禽流感和橡胶蚧壳虫害防治工作。
(十)是镇农业科技信息体系建立。
年全镇科技工作计划
一、建立和完善全镇农业科技信息体系建设,主要是充分利用我镇现有微机电脑,定期向农民群众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千方百计地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部分村民小组开展农业科技信息化示范工作。
二、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积极探索政府科学引导,市场高效运作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科技建设,认真落实国家星火计划,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
加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充分调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技术力量,相适应推广动植新品种造育,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健康养殖技术,优质茶叶技术,农业半机械化、无化害产品、优良禽畜高产、优质、高效养殖技术等农业关键性增产、增效技术。
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时机,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能够很好地服务三农,满足全镇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强烈愿望,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镇科技经济协调发展。
三、加大对科技工作经费上的投入,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科普活动和农业科技技能培训。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乡镇成教中心学校为依托,积极开展科普服务站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各级教育(成教)、科协等部门的合力优势,整合、开发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并实现共享利用,搭建农民科技培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建立适应建设新农村和培养新型农民的长效服务机制,推动“科技下乡进村”的经常化、制度化,为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积极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按照“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共享资源、农民受益”的思路,在进一步完善农村成人教育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办学网络体系的同时。“十一五”期间要在全市乡镇成教中心学校创建30至40处科普服务站,使其成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推动农村文明建设、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重要基地。
三、乡镇科普服务站创建标准和条件
乡镇科普服务站是指在县(市)区教育(成教)局、科协等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具体指导下,依托乡镇成教中心学校资源优势,承担科技培训、示范推广、信息交流、科普宣传等多项任务的乡镇农民科普教育基地。
创建乡镇科普服务站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科普教育培训、科技推广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工作,并赋予其对农民科普教育工作具有组织、协调和督导的职能;
2、乡镇科普服务站依托的乡镇成教中心学校应当是已通过教育示范乡镇验收或者达到市级示范性标准的乡镇成教中心学校,与本乡镇农业、科技、科协、水利、林业以及本区域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部门有长期密切的联系,在教育培训、示范推广、信息服务等方面相互合作、形成合力;
3、能较好地利用党员远程教育、中小学信息教育等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并能根据当地农村和农民的需求,采用多种形式及时搜集和传播有关资料信息,将
科普服务站办成开放式、实用性的农民科普服务中心;
4、能较好地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村办化技术学校提供指导服务,所辖村(居)能较好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普教育培训工作;
5、能及时主动地根据当地政府中心工作的要求和农民对科技教育培训的需求,提供针对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培训计划。
6、有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较完整的教育培训和活动管理档案;
7、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各类实用的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效果显著;农民年均参训率30%以上。
四、组织实施
1、整合资源,构建平台。各县(市)区教育(成教)局、科协要根据创建乡镇科普服务站的基本条件,结合本地实际和有关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提出本县(市)区建设乡镇科普服务站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分别报市教育局、市科协审定。同时进入各县(市)区拟定范围的申报科普服务站的乡镇成教中心学校要填报《创建乡镇科普服务站申报表》,并按规定要求,上报有关部门审定。经审定后的乡镇科普服务站由市教育局、市科协统一授牌。
2、建立队伍,完善机制。建立一支稳定的农业科普专家师资队伍,构建完善适应建设新农村和培养新型农民的长效服务机制,是推进乡镇科普服务站创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为此,市里将由市科协牵头,充分发挥市、县(市)区两级科协的统筹协调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省、市、县(市)区农业科研院所,特别是当地农业科技人才的优势,动员协调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志愿服务和有偿服务两条途径,在每个县(市)区建立1个相对稳定的农业科普专家服务团,以确保乡镇科普服务站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3、搞好调研,按需施教。乡镇成教中心学校(乡镇科普服务站)要经常深入农村农民,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工作,充分了解掌握当地农民对科普教育培训最迫切的需求项目以及村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业校)开展农民科普教育培训、科技推广的情况。要根据当地农村农民的需求,逐年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科普教育计划,填写《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安排表》,并于每年的1月底前分别报所在县(市)区教育(成教)局和科协;同时,做好相关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各县(市)区教育(成教)局、科协根据基层提供的教育培训计划,要认真做好协调衔接工作,按计划科学选派专家师资深入指定乡镇农村,免费为农村农民提供讲座、咨询、现场指导等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培训项目。
五、保障措施
1、机制保障。为确保全市乡镇科普服务站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由市教育局、市科协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县(市)区、乡(镇)两级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将该项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落实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必要的组织、协调、督导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的整体优势,切实在全市建立起农科教结合、城乡互动共同推进新型农民教育培养的长效服务机制。
深入田间地头,搞好果园管理,做好技术服务,解决果农提出的生产疑难问题,指导果农完成桃、板栗管理及杞柳田间管理工作,完成板栗低产园改造。
二、技术普及与推广
一是积极利用网络、电视、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把科技成果、先进适用技术普及推广到林农手上和林业生产实践中。通过参加全县党员干部“乡村行”服务活动,举办“葡萄丰产栽培管理技术”、“金银花高产栽培技术”、“桂花栽培与配套管理技术”等专题培训班,累计发放专业技术资料和明白纸3000余份,培训人员360人,接待来局咨询110多人次。二是积极推广“银粮间作”、“果园覆草”、“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果实套袋”、“果树设施栽培”、“无公害农药的使用”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在红花镇完成“富山香桃”套袋20万个左右。三是抓好桃、核桃、金银花、杞柳、板栗、苹果等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
三、基地品牌建设
根据市基地品牌办年初下达的任务目标,按时完成全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创建月上报工作,一年来共完成上报新增优质林产品生产基地80个,面积27662亩,累计完成优质林产品生产基地8万亩,完成市下达全年计划的110.6%,形成西部银杏、北部杞柳,中间种苗和花卉的区域产业模式。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中华银杏品种园通过省专家组考察和初步验收。
四、完成市局下达和县局安排的其它工作
根据省、市林业局对林业生产的部署和安排,按照县局领导所交给的工作任务,一年以来,我们还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完成春季植树造林督导检查及宣传标语的制作悬挂
2.完成全县果业振兴调研及社会经济、果树生产情况、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果品贮藏加工、市场体系建设、品牌建设等18份表格的填写工作。
3.参加完成马头、胜利、归昌、杨集四个乡镇的第二次林改外业调查工作。
4.参加完成古树名木的外业调查、表格录入和挂牌工作。
5.参加完成美国白蛾飞防定点和跟踪监测工作。
6.搞好花园、港上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外业调查的督导指导和小班卡片、小班因子一览表、小班属性表格的校对、修改汇总工作。
7.完成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杞柳种质资源库的建立和开发利用示范与推广》申报书的填写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示范推广面积1000亩,制作标志牌一处。
8.完成省农业良种工程重点课题《银杏种质资源异地保存与品种初试园的建立及利用》申报书、实施方案、课题任务书的填写、申报工作,目前该项目已由省科学技术厅、省财政厅、鲁科农字【2011】186号文件下达。
9.完成全县葡萄、茶园情况调查统计。
10.组织申报全市林业产业示范单位: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被评为全市林业产业示范特色乡镇;李庄尚庄一村、重坊出口村被评为特色村居;新记工艺有限公司、钰森木业有限公司被评为示范企业;千姿梅花研究所、馨之苑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公共服务组织。
11.完成义乌林产品博览会展品的筹备工作。
12.完成杞柳种质资源库部分品种的移植工作。
2012年工作计划:
1.搞好省农业良种工程重点课题《银杏种质资源异地保存与品种初试园的建立及利用》项目试验基地的建设,种质调查收集工作,加强试验园管理,做好各项指标的调查记录。
3.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活动。根据不同林事季节,邀请和组织林业部门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针对性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并结合开展科技咨询活动,现场解答果农提出的疑难问题。
4.搞好名特优稀经济林树种的引进与推广工作,计划推广和发展桃、核桃、柿子、金银花、草莓等优质经济林1500亩。
5.做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查清全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古树名木、主要栽培树种和引进树种种质资源等类别、数量与分布,按规定采集并制作标本。
20*年我处共有12项责任目标,目前已完成4项,其它8项正在完成中。
(一)已完成的4项工作
1、完成引进推广林果新品种20个、新技术15项。结合林业生态省建设,通过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推广了一批林果新品种,重点推广了中华红叶杨,红叶石楠,泡桐9501、9502,欧美杨1*、1*,豫刺1号、豫刺2号,豫楸1号,火炬松、金太阳杏、黑李、豫大籽石榴等20多个优良新品种。同时,推广了生根粉、抗旱保水剂、GGR绿色植物生产调节剂应用技术、抗旱造林技术、经济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等15项实用新技术。
2、完成继续抓好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林业科技支撑项目的实施工作,新建*、*、*等3个省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围绕林业生态省建设,按重点林业工程类别,突出抓了新县、西峡、桐柏、灵宝、济源、陕县等9个科技支撑示范县(市)建设,对我省2000年以来承担的6个科技支撑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向国家林业局提交了项目验收报告。按照年度工作目标,督促18个省辖市、6个扩权县新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基地60多处。
3、完成了开展林业技术培训和送技术下乡活动,培训次数和人数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林业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的通知》、《河南省冰雪灾害地区林业抗灾减灾技术要点》,省林业厅选派6名科技专家组分赴南阳、信阳、周口、驻马店等地开展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技术服务工作,全省共选派林业科技专家和技术人员500人次,举办减灾和重建技术培训200场,培训基层技术人员500人,林农6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份。在全省科技活动周期间,按照省科协、省科技厅的统一部署,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林业科技活动周的通知》,据统计,全省林业系统共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4000多场次,培训林业职工和林农22万人次。
4、开展了“河南省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的调研工作。4-5月,组织专家深入到林州、济源、新县、西峡等地对黄连木、油桐、文冠果等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经座谈讨论和分析,已初步形成了调研报告。
(二)正在开展的8项工作
1、认真做好各级各类林业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新争取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6项,新争取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研究项目3项,总投资600万元;新争取国家林业局科技推广行业项目5项,总投资165万元;新取得林业科技成果2项。
2、切实抓好林业标准化工作,新审定林业行业标准1项;新争取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2个。
3、认真组织实施好林业科技“3386”计划,重点抓了科研、推广、标准化、科普等工作。组织“948”项目中期评估1项,申请验收国家林业局“948”项目1项;新争取国家林业局“948”项目3项,总投资150万元。
4、认真抓好林业科技综合管理与改革,切实加强了对林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严把项目申报、立项、检查、验收关,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
5、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和平安林业建设年度工作任务。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科技成果评定、资金分配、项目推荐等方面,实行“阳光操作”,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6、积极做好“河南林业信息网”科学技术处相关栏目内容的更新工作,达到每月至少更新2次以上。
7、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认真组织参加政治学习,制定了《科学技术处20*年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认真落实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注意抓好廉政建设工作落实。
8、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时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强化林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按照组织制订的优先发展的树种(品种)和重点推广的技术,指导各地的林业生产,为林业生态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制订印发了20*年度科技兴林、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申报指南,根据国家林业局要求,对2003年以来我省承担的6个国家林业局林业技术培训项目进行了认真总结,并提交了总结报告。
2、认真做好林业科学研究工作。结合林业生态省建设的技术需求,狠抓林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在研的7项科技攻关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2项科技成果。新争取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研究项目3项,新争取20*年度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6项。新组建一个“河南省林业厅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使厅级重点实验室达到3个。
3、围绕中心工作,狠抓科技支撑。一是组织有关单位制订印发了林业生态省建设《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主要造林模式》、《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与村镇绿化工程主要造林模式》、《山地丘陵区与平原地区主要造林模式》、《河南省当前优先发展的优良树种(品种)》等,发挥了很好的指导、引领和支撑作用。二是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林业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的通知》,选派两批科技专家组织开展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技术服务工作。三是转发了国家林业《科技服务“林改”行动方案》,使科技更好地服务和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处里人员少,工作任务重,下基层调查研究少。二是随着林业生态省建设的全面实施,科技支撑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由于林业科技投入较少,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不够充分。
二、下半年的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根据年度工作目标,科学安排,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继续抓好林业科学研究工作。重点是认真组织实施好各级各类林业科研项目。
(三)认真抓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重点是组织实施好20*年度国家、省科技推广计划项目,组织申报2009年度各级、各类林业科技推广计划。
(四)做好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重点是抓好“国家林业局林木优良无性系快繁河南鄢陵基地项目”的验收工作。
(五)继续狠抓林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是继续抓好科教兴林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林业工程科技支撑工程、科技示范项目和示范基地建设等。
2008年我处共有12项责任目标,目前已完成4项,其它8项正在完成中。
(一)已完成的4项工作 2、完成继续抓好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林业科技支撑项目的实施工作,新建安阳、长葛、平桥等3个省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围绕林业生态省建设,按重点林业工程类别,突出抓了新县、西峡、桐柏、灵宝、济源、陕县等9个科技支撑示范县(市)建设,对我省2000年以来承担的6个科技支撑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向国家林业局提交了项目验收报告。按照年度工作目标,督促18个省辖市、6个扩权县新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基地60多处。 4、开展了 “河南省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的调研工作。4-5月,组织专家深入到林州、济源、新县、西峡等地对黄连木、油桐、文冠果等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经座谈讨论和分析,已初步形成了调研报告。
(二)正在开展的8项工作 2、切实抓好林业标准化工作,新审定林业行业标准1 项;新争取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2个。
3、认真组织实施好林业科技“3386”计划,重点抓了科研、推广、标准化、科普等工作。组织“948”项目中期评估1项,申请验收国家林业局“948”项目1 项;新争取国家林业局“948”项目3项,总投资150万元。
4、认真抓好林业科技综合管理与改革,切实加强了对林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严把项目申报、立项、检查、验收关,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
5、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和平安林业建设年度工作任务。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科技成果评定、资金分配、项目推荐等方面,实行“阳光操作”,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6、积极做好“河南林业信息网”科学技术处相关栏目内容的更新工作,达到每月至少更新2次以上。
7、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认真组织参加政治学习,制定了《科学技术处2008年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认真落实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注意抓好廉政建设工作落实。
8、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时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2、认真做好林业科学研究工作。结合林业生态省建设的技术需求,狠抓林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在研的7项科技攻关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2项科技成果。新争取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研究项目3项,新争取2008年度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6项。新组建一个“河南省林业厅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使厅级重点实验室达到3个。
3、围绕中心工作,狠抓科技支撑。一是组织有关单位制订印发了林业生态省建设《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主要造林模式》、《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与村镇绿化工程主要造林模式》、《山地丘陵区与平原地区主要造林模式》、《河南省当前优先发展的优良树种(品种)》等,发挥了很好的指导、引领和支撑作用。二是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林业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的通知》,选派两批科技专家组织开展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技术服务工作。三是转发了国家林业《科技服务“林改”行动方案》,使科技更好地服务和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处里人员少,工作任务重,下基层调查研究少。二(本免费公文来自,转载请注明)是随着林业生态省建设的全面实施,科技支撑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由于林业科技投入较少,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不够充分。
二、下半年的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根据年度工作目标,科学安排,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继续抓好林业科学研究工作。重点是认真组织实施好各级各类林业科研项目。
(三)认真抓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重点是组织实施好2008年度国家、省科技推广计划项目,组织申报2009年度各级、各类林业科技推广计划。
2008年我处共有12项责任目标,目前已完成4项,其它8项正在完成中。
(一)已完成的4项工作 2、完成继续抓好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林业科技支撑项目的实施工作,新建安阳、长葛、平桥等3个省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围绕林业生态省建设,按重点林业工程类别,突出抓了新县、西峡、桐柏、灵宝、济源、陕县等9个科技支撑示范县(市)建设,对我省2000年以来承担的6个科技支撑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向国家林业局提交了项目验收报告。按照年度工作目标,督促18个省辖市、6个扩权县新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基地60多处。 4、开展了 “河南省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的调研工作。4-5月,组织专家深入到林州、济源、新县、西峡等地对黄连木、油桐、文冠果等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经座谈讨论和分析,已初步形成了调研报告。
(二)正在开展的8项工作 2、切实抓好林业标准化工作,新审定林业行业标准1 项;新争取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2个。
3、认真组织实施好林业科技“3386”计划,重点抓了科研、推广、标准化、科普等工作。组织“948”项目中期评估1项,申请验收国家林业局“948”项目1 项;新争取国家林业局“948”项目3项,总投资150万元。
4、认真抓好林业科技综合管理与改革,切实加强了对林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严把项目申报、立项、检查、验收关,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
5、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和平安林业建设年度工作任务。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科技成果评定、资金分配、项目推荐等方面,实行“阳光操作”,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6、积极做好“河南林业信息网”科学技术处相关栏目内容的更新工作,达到每月至少更新2次以上。
7、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认真组织参加政治学习,制定了《科学技术处2008年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认真落实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注意抓好廉政建设工作落实。
8、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时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2、认真做好林业科学研究工作。结合林业生态省建设的技术需求,狠抓林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在研的7项科技攻关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2项科技成果。新争取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研究项目3项,新争取2008年度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6项。新组建一个“河南省林业厅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使厅级重点实验室达到3个。
3、围绕中心工作,狠抓科技支撑。一是组织有关单位制订印发了林业生态省建设《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主要造林模式》、《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与村镇绿化工程主要造林模式》、《山地丘陵区与平原地区主要造林模式》、《河南省当前优先发展的优良树种(品种)》等,发挥了很好的指导、引领和支撑作用。二是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林业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的通知》,选派两批科技专家组织开展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技术服务工作。三是转发了国家林业《科技服务“林改”行动方案》,使科技更好地服务和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处里人员少,工作任务重,下基层调查研究少。二(本免费公文来自,转载请注明)是随着林业生态省建设的全面实施,科技支撑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由于林业科技投入较少,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不够充分。
二、下半年的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根据年度工作目标,科学安排,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继续抓好林业科学研究工作。重点是认真组织实施好各级各类林业科研项目。
(三)认真抓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重点是组织实施好2008年度国家、省科技推广计划项目,组织申报2009年度各级、各类林业科技推广计划。
一年来,全市科技工作抓住重点领域,突破关键环节,以大科技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强化自主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新2009年,我局将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作为推动自主创新的重中之重,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整合科技资源,以更加更新的观念拓展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探索和开辟国内重点高校服务我市经济建造和社会发展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对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能力,为我市与重点高校、科研机构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努力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加速科技成果开发与转化.
〔一)努力争取对我市产学研合作的有力扶持。在对我市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6.122010*科技针对我市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升级的关键共性问题,积极引导企业联合国内重点建造高校,共同提出促进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的重大共性、关键和核心技术项目,积极争取省部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支持.
2009年,我市共有23个项目列人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获得1430万元资金扶持。其中,“绿色包装产业共性技术”列人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获得200万元资金扶持,“高性能纸张的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列人*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获得210万元资金扶持.
(二)积极探索开展产学研交流对接的新模式。为总结市校科技合作的经验成果、探索双方合作的途径与形式、推动*和相关高校全面科技合作迈上新台阶,2009年,我市采取主动“走出去”的形式,先后赴武汉市和成都市开展产学研活动。1月份,我市构造印刷包装行业部分重点企业和有关专业镇负责人赴武汉市,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就校市、校企产学研合作事宜开展深人洽谈。本次活动实效显著,胜利促成“共建广东省绿色包装与数字印刷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10项科技合作协议的签订。10月份,我市再次构造产学研合作访问团,赴成都市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开展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促成我市企业与两所高校签订了“绿色包装与数字印刷产业重大共性技术”等13项科研合作项目.
(三)继续办好我市特色产业产学研交流传统活动。继前几年连续胜利举办食品、包装机械、新材料、输配电设备制造等行业的产学研交流活动之后,2009年6月,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导部产学研结合调解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9粤东(*)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产业产学研结合活动”又在我市胜利举办。来自*大学、省材料研究学会、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省科技厅、省部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粤东各市科技部门负责人,粤东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本次活动。产学研结合活动由科技发展论坛、产学研对接座谈会和重点企业参观考察等活动组成。本次产学研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共促成*大学与我市有关企业达成41项合作意向。本次活动的胜利举办,对于推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资源与粤东地区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产业需求实现有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在粤东地区的转化和产业化、提升粤东地区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造,提高自主创新的承载能力
2009年,我市创新载体建造取得新进展,创新服务体系取得新突破,科技型企业队伍取得新发展。全市科技创新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一)加大对创新载体的建造力度,优化科技创新的空间布局。一是科技园区发展态势良好。高新区、民营科技园、软件园、农业科技园等科技综合、专业性园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集聚效应持续增强,科技园区已发展成为我市培育科技型企业的重要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技术创新的聚集地,成为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工业财税收人的主要来源。金平民营科技园现有人园企业300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10家,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家,园区形成了轻工装备制造、印刷、食品、输配电设备、精细化工五大支柱产业,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4.00亿元,上缴税金18.60亿元,成为驱动金平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龙湖民营科技园现有企业252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7家,组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家,一批光机电、电子信l/2010*科技·7技工作息、输配电设备制造、生物技术企业在园区集聚,产业特色鲜明,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5.30亿元,上缴税金19.63亿元,园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软件园现有人园企业65家,汇集了我市软件产业的主要开发力量,其中医疗信息化产业特色显著,依托于软件园的“省火炬计划医疗信息化特色产业基地”建造有序推进,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完善,2009年园区实现总收人6.5亿元左右,软件产品收人达到3.5亿元,其中软件服务外包2万美元,实现了零的突破。此外,高新区、*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农业科技园也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二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成绩喜人。加大力度引导和扶持特色产业基地开展科技创新,以基地建造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目前,全市4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为光机电、轻工机械装备、智能玩具创意设计与制造、输配电设备、印刷包装、医疗信息化等6个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
三是技术创新专业镇建造成效显著。继续围绕我市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特点,开展技术创新专业镇试点工作,引导和扶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南澳县深澳镇、龙湖区龙祥街道、金平区大华街道3个镇(街道)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市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增至26家,数量占全省十分之一以上;构造认定了龙湖区金霞街道、潮阳区关埠镇、金平区东方街道、澄海区莲上镇、莲华镇5个镇(街道)为*市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市市级专业镇增至12家.
(二)鼓励优势企业搭建创新平台,提高行业创新的服务能力。一是支持产业公共科技创新。加大对现有的轻工装备等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以科技立项扶持平台的创新能力建造,*轻工装备研究院的“节能减排技术实验室建造”、“轻工装备智能测控技术实验室建造”两个项目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获得扶持资金320万元。新启动建造由澄海区与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共建的“玩具快速成型技术服务公共平台”,该平台的建造,对于研究和解决澄海玩具产业面临的新产品研发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组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积极引导行业优势企业增强研究开发机构的建造,组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提高行业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
2009年,新组建了高效节能换热设备、现代电源、中药、金属包装容器、再造烟叶、LED半导体照明、糖果凉果及烘焙食品、智能型电动玩具8家省级工程中心和13家市级工程中心.
至2009年底,全市拥有行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实验基地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4家,市级国有科研机构16家,市级民办科研机构3家.
(三)培育科技创新的主体队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民营科技经济。2009年,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不断壮大我市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一是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择优选择部分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重点增强引导和支持,通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探索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效模式和措施,形成各种类型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企业。2009年,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超声仪器研究所、广东金明塑胶设备有限公司列人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现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其中,广东东方错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西陇化工有限公司通过试点验收,被认定为省首批创新型企业。二是按新标准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以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治理办法》出台及实一/2010*科技契机,在高新技术企业的重新认定过程中,敦促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建造,规范财务治理,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更好的发挥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治理工作指引》的要求,会同市财政、地税、国税部门大力开展宣传培训,精心构造申报,共推荐两批共72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有62家企业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构造的专家评审,进行公示。三是大力培育民营科技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2009年,全市新增13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构造认定了29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全市累计认定市级以上民营科技企业616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83家。同时,根据民科企业认定的新变化,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民营科技企业认定、考核和更名工作的通知》,就民科企业的界定,省、市级民科企业的认定标准、程序进行明确,不断完善我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培育和治理。四是努力培育软件企业。新增2家省级软件企业,全市现有省级软件企业20家。五是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扶持政策.
2009年,省科技厅、经贸委、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制定了《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治理试行办法》,规范了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的操作程序。该政策出台后,我局会同市经贸局、国税局、地税局建立了实施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调解机制、明确了具体操作规程,推动此项政策在我市的贯彻实施。目前,此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此外,继续做好软件园人园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2009年共落实税收优惠返还100多万元,补助人园企业办理著作权登记、双软认证和系统集成费用20万元.
三、实施精细化治理和服务,实现创新资源的科学配置
2009年,我局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规范科技治理手段、细化科技服务内容,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切实引导和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构造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积极引导和构造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通过科技立项扶持企业增强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认真编制2009年度*市科技计划,按工业科技项目、信息技术项目、大农业科技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其他项目(包括科技能力建造、创新体系建造等)五部分进行统筹安排,并在工业和社会发展项目中,重点安排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项目,大力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项目,促进产业发展。本年度共安排项目159项,计划总投资7.5亿元,资金来源以企业自筹为主,市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投人1745万元作为引导启动资金。这批项目的实施,预计年新增产值可达32.49亿元,年税利6.19亿元,创节汇1.58亿美元.
(二)抓好科技成果的治理奖励。2009年度,主持省、市科技成果鉴定36项,包括工业项目17项、农业项目7项、医疗卫生项目12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项、国际先进水平11项、国内领先水平n项。进一步完善*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办法,对评审专家选聘、评审方式、工作要求等进行明确规定,确保评审工作的科学公正。共评定市科学技术奖励39项,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3项,构造19项科技成果申报省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奖励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激励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三)增强科技项目的绩效治理。一方面,构造开展2009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增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及时、全面地掌握项目的执行情况,有效地发挥科技经费的引导作用,推动项目的规范治理和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增强省级科技项目的规范治理,共构造122010*科技·技工作对181个省级科技项目开展结题验收,其中,工业项目68项、农业项目48项、科技能力建造项目27项、民科园建造项目巧项、社会发展项目6项、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造项目6项、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项目4项、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计划项目4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项.
(四)加快技术市场的培育发展。大力发展网上技术市场,做好科技成果、技术需求项目的网上采集和工作,提升科技成果引进、吸收、转化的服务能力。做好技术合同登记、统计工作,全年共受理、登记技术合同44项,其中技术开发合同40项、技术转让合同1项、技术服务合同3项。技术合同交易总额为2388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2291万元.
(五)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根据我市外向型企业居多的特点,引导企业增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全球范围拓展合作领域,并积极争取省科技厅的立项扶持,发挥推广、示范、带动效应。2009年,我市共有5个项目列人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得扶持资金90万元,立项数量和获得扶持资金均为近年最好成绩.
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对新农村
建造的引领作用2009年,我市抓住国家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继续贯彻落实《*市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9一2010)》,加大力度引导和扶持农业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带动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造,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开展专题调研,明晰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我市农村科技和农村信息化工作开展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推进农村信息化建造》的调研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开展农业科技区域创新能力调研,对2009年以来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报省科技厅。此外,还就海洋科技发展等开展专题研究,形成研究报告.
(二)功少决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兴农。
一是发挥科技支撑效应,减少农业生产损失。年初,低温冷冻灾害对我市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较大危害。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防寒抗冻恢复生产中的支撑作用,我局成立了农业防寒抗冻恢复生产科技应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切实做好科技防寒防冻以及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经精心构造申报,“潮南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减灾综合措施”项目列入省科技减灾专项。同时,指导各区县各有关部门积极构造专家到种养大户、农业基地指导抗灾减灾工作,依靠科技手段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是实施项目扶持,引导农业科技发展。积极引导和精心构造本年度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2009年,我市共有17个项目列人省农业科技项目,获扶持经费123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提升了我市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扶持优势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根据我市海藻资源丰富、海藻养殖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特点,加大力度扶持海藻加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支持省重点课题“*海藻资源调查及开发”项目的有关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该项目在龙须菜、坛紫菜等养殖标准化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此外,引导各涉农科研机构发挥各自专业技术优势,开展林业种植、蔬菜瓜果种植、*柑品种改良等的技术研究和推广,扶持引导本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四是实施信息直通车工程,推动农村信息化建造。积极构建我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实施广东省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向农民提供及时的科技、市场等信息,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2009年,“*农村基层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蔬菜产业)”列入广东省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建造项目.
(三)开辟工作新路,增强农业科技合作。
在巩固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关系的同时,增强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的科技合作,寻求农业高校的技术支持。牵头联系华南农业大学,作为潮南区东华村的技术支撑单位,做好科技部认定的国家新农村示范点工作,帮扶东华村发展成为具有粤东濒海平原种养业的示范典型。增强地区间的横向农业科技合作,积极建立与我省粤西海洋大市湛江市的合作渠道。进一步深化对台农业科技合作,推动*龙鱼进口项目落户我市。此外,积极构造引导我市农业科技界增强与*台商的合作,以联合攻关项目,共同促进农业科技的提高.
(四)构造科技下乡活动,普及农村实用技术。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造,先后构造了在澄海区莲上镇兰苑村举办的“科普惠农兴村—送科技下乡”,以及在南澳县举办的“龙须菜栽培技术培训班”两次大型科技下乡活动。同时,通过科技立项,支持*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开展龙须菜品种的引进和技术推广工作,构造开展龙须菜栽培和加工技术培训.
五、增强科技发展环境建造,完善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
2009年,我市科技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市上下发展科技的意识得到增强,鼓励自主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
(一)增强构造领导,统一思想部署工作.
12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达学习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表彰奖励省、市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总结部署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于进一步增强全市上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造创新型*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科技创新的工作合力具有积极意义.
(二)出台工作计划,明确目标细化任务。
经充分酝酿、反复论证,市政府于3月巧日颁布实施了《*市科学和技术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科学分析了全市科技发展的基础和环境,提出了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部署了重点任务,明确了规划布局,是“十一五”期间统筹全市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政策。同时,制定了《建造创新型*行动计划》(2009一2012年),提出通过实施行动计划,切实推进创新型*建造,从而有效提高科技进步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三)开展科普教导,营造氛围提高认知。
一是广泛开展群众科普宣传教导。5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以“携手建造创新型*”为主题的“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突出科技惠及民生和科技支撑发展两大主线,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二是引导科普场馆增强功能建造。精心构造我市的省级青少年科技教导基地申报省科普项目,增强基地建造,完善科普功能。“*科技馆模拟人体解剖实践室”、“科普画廊的建造与利用”和“教导基地科普宣传演示设施建造”列人省青少年科技教导基地科普项目。积极引导科普基地开展科普活动,发挥科普功效,*科技馆新增“青少年科技探索园”常设科普展馆,全年承办7项大型展览及科普活动,完成各项学术报告会、讲座、论坛技术演示等科技活动59场次,承接举办各类培训班18场次,接受参观科普展览85000人次。三是增强基层科普阵地建造。引导一批基础良好、具备一定科普能力的街道社区居委会增强科普功能建造,经常性开展科普教导活动,建立和发展面向群众的科普活动前沿阵地。金平区永祥街道永安社区、石炮台街道新湖社区、海安街道海悦社区,澄海区澄华街道华冠社区被认定为2009年度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四是及时报送政务信息和开展宣传报道。全年共向省科技厅报送信息专报6期,向l/2010*科技·11·技工作市委报送信息专报18期,向市政府报送信息专报17期。出版编辑《*科技》4期。通过新闻传媒、网络大力宣传报道我市的科技工作动态。参加电台“民声热线”栏目,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二是实施项目扶持,引导农业科技发展。积极引导和精心构造本年度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2009年,我市共有17个项目列人省农业科技项目,获扶持经费123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提升了我市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扶持优势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根据我市海藻资源丰富、海藻养殖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特点,加大力度扶持海藻加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支持省重点课题“*海藻资源调查及开发”项目的有关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该项目在龙须菜、坛紫菜等养殖标准化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此外,引导各涉农科研机构发挥各自专业技术优势,开展林业种植、蔬菜瓜果种植、*柑品种改良等的技术研究和推广,扶持引导本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四是实施信息直通车工程,推动农村信息化建造。积极构建我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实施广东省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向农民提供及时的科技、市场等信息,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抓好队伍建造,强化治理提升服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畜牧业升级计划为重点,以专家体系为支撑,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农民满意为标准,以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推广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主要内容
,以扶企联系、结对帮扶为关键措施,加快构建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为发展我市现代畜牧业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继续组织我市100名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省里总体要求,重点推广“三大集成八项技术”,帮扶500个规模养殖场(小区),带动3000个养殖户。通过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到场,良种良法直接
到圈,技术要领直接到人,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指导,培育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示范场和技术能人,并带动广大农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构建政府多部门联合推动,
科技人员、示范场、饲养小区和农户多层互动的畜牧技术推广服务新机制。
三、主要内容
(一)推广“三大集成八项技术”。根据良种、良法、良料、良管、良防综合配套原则,重点推广生猪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奶牛快繁双增和种草养畜三大集成技术。主要包括: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发
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技术、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奶牛性控冻精应用技术、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和种草养畜技术。各地要根据本地畜牧业生产特点和市场需
求,选择主推技术,细化技术措施,发放技术培训资料,组织学习“三大集成八项技术”光盘。
(二)开展专家结对帮扶服务。在100名专业技术人员结对帮扶的基础上,根据示范效应和农民自愿的原则,微调帮扶对象,建立帮扶档案。活动中要注重发挥共青团员、妇女养殖能手的作用(帮扶档案
中要分别注明)。全市100名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每个人至少帮扶5个养殖场(户),全年累计入户帮扶时间不少于60天。要对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结对帮扶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档,并上网公布,
接受农民咨询和社会监督。突出抓好规模养殖场、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以及各类养殖大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
(三)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观摩服务。今年将邀请专家举办1-2期奶牛养殖技术培训,重点围绕奶牛快速繁育、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和种草养畜技术进行培训。受训对象为存栏50
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户)技术人员与牧场经营者,力争受训牧场达80个,受训人数达100人,提高我市广大奶农生产经营技术水平。同时,积极配合省里做好我市家畜繁育员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做到
持证上岗,规范繁育工作。
2012年4月到11月,市县两级将举办2期科学养殖技术培训班,重点围绕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猪人工授精技术和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等。在开展培训的同时,安排现场观摩,实现以点带面,在较大范
围内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大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覆盖面,快速推进我市生猪品种改良进程,力争受训猪场150个,受训人数达200人,提高我市生猪养殖业经济与生态效益。结合奶牛良种补贴项目
培训计划,开展奶牛人工授精、不孕症诊治技术培训,提高我市奶牛繁殖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四)深入开展科技宣传与咨询服务。充分利用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现代传媒手段,广泛开展畜牧养殖技术宣传与咨询服务。充分利用市畜牧水产局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开
辟“畜牧养殖技术专栏”,经常更新内容,就养殖户关心的热点技术问题进行宣传,便于广大养殖户学习;设立“专家在线”栏目,点对点地解答生产技术问题;各县畜牧部门可与农村广播、电视等部
门合作,举办畜牧科技讲座;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组织养殖户学习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掌握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知识。通过“三下乡”、庙会、科普赶集等活动制发技术明白纸、技术光盘和政策明
白纸,宣传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不断提高养殖户技术与政策水平。
(五)突出抓好示范点引导带动。组织各级专家,充分依托各类科技示范园、试验示范点、标准化示范牧场及畜牧产业技术体系,大力开展三大主推技术的试验与示范,采取组织现场观摩与培训的形式
,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
市畜牧水产局今年计划在全市建发酵床生态养猪示范点6个,面积5000㎡(肥东2个,2000㎡;长丰3个,2000㎡;肥西1个,1000㎡)。设立奶牛性控冻精推广与性控胚胎移植示范点7个(肥东2个,长丰4
个,肥西1个),争取省里安排的性控冻精,推广奶牛快繁双增集成技术,实现性控冻精配种情期受胎率达到45%,性控成功率92%。设立种草养畜示范点5个(肥东2个,长丰2个,肥西1个),推广饲用玉
米、紫花苜蓿、菊苣、甜高粱、高丹草、黑麦草等各类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改变多年传统的饲养习惯,实现种草养畜。大力推广玉米青贮技术,使全市存栏5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户全部使用青贮玉
米饲养奶牛。
四、时间安排
整个活动自3月开始至12月底结束,分3个阶段进行。
(一)发动阶段(3月份)。召开全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进行布署,广泛开展动员、宣传、培训等活动。各县认真制定好活动的实施方案,落实好专业技术人员和帮扶对象,对本地重点饲养场(小区
)、动物疫病易多发地区尽早下派专业技术人员结对帮扶。各县将本辖区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名单和帮扶对象(场、小区、户)名单要登记造册并存档。
(二)全面帮扶阶段(4-11月份)。100名畜牧专业技术人员要深入到结对的饲养场(小区)和农户,主要帮助选择改良品种,传授和指导相关技术,帮助完善畜舍规划和经营管理。把建设规范、技术
成熟的养殖场(小区)作为培训农民、指导农民的科普大院。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民综合素质,探索不同地区科技入户的有效途径与模式。
(三)总结阶段(12月份)。被帮扶的场(小区)和农户,实事求是地填写“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绩效表”,并签字确认后,由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上报,12月15日前报市活动办公室,市级汇总后于
12月20前报省活动办,作为科技人员评奖的重要依据。
五、活动要求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各县养殖业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科技服务在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作为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畜牧业升级计划”的重要工作和措施摆
上议程,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市局成立了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组。各县也要成立县级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组,指定专人负责,并将联络人电话、传真
和邮箱于4月10日前报市活动(电话:)。各县养殖业主管部门要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根据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并在经费和时间上保障科技服务措施落实到位。
(二)整合资源,推进服务。为推进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深入开展,各县养殖业主管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加强协调,整合人力、资金、物资等资源,开展科技服务,技术随项目走,项目靠科技支撑。以
开展种猪生产性能中心测定、“优良种猪进站点”、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和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成果转化等工作为抓手,推广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集成技术;以“奶牛性控冻精应用技术”为抓手,
推广奶牛快繁双增集成技术;以秸秆养牛和种草养畜项目为抓手,推广种草养畜集成技术。
(三)加强宣传,沟通信息。活动期间,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及时报道推广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总结活动开展的经验和成效,推进活动深入开展。要及时
(一)强化服务措施,提高创新能力,两个“中心”作用初见成效。
一育苗服务中心作用突显。育苗中心第一车间于12月份建成投入使用。为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完善育苗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安装了自动排湿降温、自动遮阴补光、自动喷淋、自动卷帘系统、监控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实行了全程计算机智能化管理;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今年共育苗三期72万株,无偿供应给100农户的200座日光温室和春棚使用,有效解决了菜农在育苗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完成新品种展示11种、新技术展示5项、举办专题培训班三期,受训人数260多人次。初步实现了育苗中心“科技培训、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推广、育苗服务、种植结构调整、休闲观光”五大功能,为设施农业园区实现规范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煤化工研发中心作用明显。,市政府与相关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了褐煤研发中心并投产使用。为了切实发挥“研发中心”带动煤化工向产业化方向的示范引领作用,协助煤化工园区促成了市政府与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签定科技合作项目,提升了“中心”褐煤化工技术研发水平;切实抓好科技厅下达的褐煤科技研发项目落实和资金管理,保证项目和资金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整理收集“中心”相关数据和材料,为申报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做前期准备。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科技含量,两项工程成效显著
一设施农业种植水平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工程顺利实施。一是继续搞好校地联合,促进产学研结合。丰富与内蒙古民族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内容,创新服务手段。一年来,推广新品种20个、新技术7项,组织专家入户指导9次,现场解答农民的技术疑问30余条;二是发掘培养本地文化水平较高、实践经验较丰富的乡土人才,重点培养,一部分人己成为技术能手、科技带头人。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推进了设施园区种植水平整体提高。三是抓典型、搞示范、带整体、促发展。加大对科技示范户的培养和扶持力度。新增加科技示范户26户,总量达到达36户。通过提高科技示范户建设标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技术指导、加大物资投入和强化监督管理等措施,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有效地带动设施农业园区整体运行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园区优化升级工程取得实效。深入企业加大对科技政策宣传解读和引导力度,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积极主动为企业联系科研院所,搭建科研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开展技术和产品的自主研发,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和名优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度。截至到11月未,新建企业研发中心三个。3月份,我们为工业园区申报的“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材料已通过通辽市科技局初审,通辽市政府批准,上报到自治区科技厅。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开始起步。工业园区优化升级工程取得实效。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科技意识,两个推进工作成果丰硕。
一自主知识产权推进工作有了明显进展。截至10月末,申报专利5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授权3件,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知识产权,促进全社会专利意识的提高。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天网”、“雷雨”行动要求,制定了霍林郭勒市专利执法专项行动方案,积极开展了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企业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
二科技素质推进工作成效斐然。广泛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载体活动。围绕“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这一主线,针对当前社会热点和群众实际需求,开展了以“努力构建和谐霍林郭勒——科技创造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举办各类科普讲座3场、科技培训班1期,参加人数约余人(次);发放科普图书100余册、科技宣传资料500多份;悬挂标语8幅,展出科普展板5块、科普图片(挂图)8幅;与相关部门组织“科技下乡”活动三次。通过现场设置科技成果宣传展台、科技咨询台等形式,向广大农牧民宣传科技知识。编印发放了各类种养殖适用技术资料1000余份。通过活动,全市掀起了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热爱科学新。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科技动态》和科技网站,定期宣传公共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科技工作情况。2010年,宣传科技法律法规4部,16期。编发科技动态20期,印发400多份。在科技网站上传科技信息80余条。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全民科技首位意识不断提高。
以抓人才管理、服务和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重点,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专家信息库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做好贮备工作。目前,入库各类专家已达20位。认真落实市委、政府有关于人才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科技人才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霍林郭勒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宣传,不断优化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激发优秀科技人才创新动力。
(四)抓好项目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两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科技项目收集、申报、争取工作。对我市重点开发的优势产业、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招商企业进行调研,开展科技项目收集入库贮备工作。同时,根据项目申报指南,认真筛选,积极申报。2010年,新增入库项目12个,向上业务申报了9个,其中直接走财政2个,上报自治区科技厅4个,通辽市局1个。审批下达4个。
二是防震减灾工作。定期对我市数字地震监测台设备和院落进行维护修缮,确保监测台的正常运行、数据信息准确畅通。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出现地震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上报处理。根据市政府人动情况,相应地调整了“三网”工作人员。确保地震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规范抗震设防审批程序,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管理转变。实现工程审批、监督、验收全程管理。今年共审批项目50个,目前完成验收的19个。指导市内19个相关单位完善了地震应急子预案,完成了我市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提高了我市防震减灾的能力。
积极组织学校开展地震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防震意识和应急能力。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方针,以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重点,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
(五)建设“四型”机关,树立部门良好形象,工作效能明显提升。
以深入开展争先创优为契机,全力打造“四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年初制定了学习计划,规定周五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建设学习型机关;树立“规范就是形象”的观念,不断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法,做到诚信服务、文明服务,建设服务型机关;成立科技成果推广中心,构建适应跨越发展创新体系,从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到工作方法、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全方位创新,建设创新型机关;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以纪律约束人,树立“全局一盘棋,协力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建设和谐型机关。
一年来,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科技成果不能卓有成效推广;科技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不强;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亟待加强;政府及企业对科技的投入明显不足;领军型高科技人才和创新性团队匮乏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科技工作将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加快建设创新型霍林郭勒为目标,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按照全市总体安排部署,工作思路是:“坚持一个战略、突出抓好二个中心、实施三项工程、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争创09-1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普及应用,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型转变,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坚持一个战略
即:实施科技大开放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积极开展科技对外合作与交流,全面实施科技开放。在农业方面,继续抓好我市与沈阳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地校科技合作以及与辽宁北镇科协横向科技联合,不断丰富合作内容、拓宽合作范围、提升合作质量和绩效水平。在工业方面,坚持政策引导和推动,搭建产学研平台,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实现产学研的良性互动。突出科技招商,把招商目光盯在产学研相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持续研发能力的项目上,盯在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广的项目上,盯在应用高新技术嫁接传统产业项目上,达到既引资金又引技术、既引项目又引科技的目的,推动企业走集约型发展之路。全力做好煤化工园区和中钢鞍山热能研究院的科技合作项目管理与服务,尽快拿出科研成果并转化应用实现产业化,使褐煤化工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带领企业、科技示范户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博览会、科技合作项目洽谈会、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扩大宣传,开阔视野,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探索人口资源、环境保护、医药卫生、防震减灾等社会事业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建设。
二、突出抓好二个中心
即:高效设施农业工厂化育苗服务中心和褐煤化工研发中心。
育苗服务中心。要完善功能性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从业人员、管理人员技能培训,提高种苗供应数量和质量,切实解决好菜农育苗难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探索“中心”新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更好发挥服务中心“科技培训、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推广、育苗服务、结构调整、休闲观光”五大功能,引领设施农业生产向精品特色、高产高效方向发展。今年是育苗中心运行的第二年,对园区内菜农继续实行免费供应种苗。力争全年三期育苗量达70万株以上。其中:早春育苗是重点,满负核育苗量要达到24万株以上,满足150农户种苗需求。
褐煤研发中心建设。在做好我市与中钢鞍山热能研究院褐煤化工研发科技合作项目管理和服务的同时,对科研成果及时进行申报鉴定,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产生行业第一台标准设备,第一套成熟专技技术,示范引领煤化工行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努力争取国家、自治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中心”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积极申报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提质升级,早日建设区域褐煤研发中心,抢占褐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先机。
三、实施三项工程
(一)实施科技入园惠农工程,实现科技兴园富民。大力引导农户进一步完善温室工程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做到“穿鞋”“带帽”“着装”全副武装保温增温,增强抗灾能力和生产能力,提高效益。充分利用地校科技合作、横向科技联合平台,切实抓好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实现典型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切实抓好菜农技能订单培训,全面提高科技素质。注入科技要素,提升农科协、农村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使设施农业园区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提升园区整运行质量和水平,实现科技强区富民。积极申报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努力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资金扶持,实现园区优化升级。
(二)实施科技入园兴企工程,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深入园区宣传解读科技政策、帮助园区争取科技政策、督促园区落实科技政策,大力实施科技政策入园,使园区和企业享受更多的科技政策优惠;通过向上争取科技项目、向外招商引进科技项目,大力实施科技项目入园,使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优秀成果等创新资源向工业园区集中;通过搭建产学研平台,引导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联合,共赢发展,大力实施创新技术入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园区加快发展低能耗、低(零)排放、非资源依赖型的科技产业,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入园,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科技项目的安排上,侧重向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倾斜。明年要打造1-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园区优化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密切联系园区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和督导,使科技入园兴企工程落到实处。逐步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程,着力培育知识经济。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和载体活动,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提高全民知识产权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管理中的导向作用,提高我市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力。积极争取上级专利资助项目,促进成果转化、鼓励和引导企业科技人员开发申请专利技术,确保全市专利申请量大幅度增长,培育发展知识经济。
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科技人才建设工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保障。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发展的关键。一是认真贯彻《霍林勒郭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充分发挥科技型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创新创业;二是继续实施各类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搞好继续教育,提高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优化科技队伍结构;三是加强专家信息库建设,不断增加各类专家的入库数量。通过建立以项目开发、基地建设为载体的人才引进服务体系,形成对外开放、对内联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新机制,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重点建设好技术创新、科技企业家、科技管理、科技中介服务等几支人才队伍,为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更多人才资源。同时,对引进的人才建档立案,进行跟踪服务。
(二)做好民生科技工作,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认真抓好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载体活动。继续与主要宣传媒体合作,搞好科技宣传窗口建设、办好《科技动态》、丰富科技网站内容,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的科技素质和创新意识。
(三)做好科技项目工作,促进成果转化产业升级。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十一五”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狠抓传统支柱产业的提升,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小区域经济,使全县的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下面就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做个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完成情况
20*年,全县春耕生产动手较早,农田地备耕充分,农业及农资部门及早就位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目前,全县大春生产栽种进展十分顺利,截止4月10日,全县完成大春栽种面积万亩,同比万亩,完成计划的%。其中:水稻栽插万亩,同比万亩,完成计划的%;旱谷播种万亩,同比慢万亩,占计划的%;玉米播种万亩,同比快万亩,占计划的%;薯类栽种万亩,同比万亩;杂粮下种万亩,同比快万亩;豆类下种万亩,同比快万亩。
二、各项农业生产措施落实情况
1、蔗、茶两大传统支柱产业生产情况
(1)高优蔗园建设情况
20*/20*植期,共完成高优蔗园建设面积万亩,占计划万亩的%,其中,秋植蔗完成万亩,完成计划任务万亩的%;冬春植蔗完成万亩,完成计划任务万亩的%。
20*/20*榨季,实际砍蔗面积*万亩,较上一榨季减0*万亩,实现农业产量*万吨,较上一榨季增*万吨,农业产值达*万元,较上一榨季增*万元。工业入榨量为*万吨,较上一榨季增*万吨;入榨蔗平均含糖份和产糖率分别为*和*,较上一榨季明显提高;生产白砂糖*万吨,生产酒精0*万吨,工业产值*万元,实现蔗糖业总产值*万元,较上一榨季增*万元。
(2)茶叶生产情况
20*年,全县茶叶面积累计达*万亩,新建高优生态茶园0*万亩,累计建成高优生态茶园*万亩,茶叶可采摘面积达*万亩,毛茶产量*1吨。农民实现茶叶收入*万元,比上年增*万元,增*。目前,全县有茶园面积*00*万亩(含农场),其中,2000—20*年建成高优生态茶园*万亩(含0*万亩的无公害茶园),占全县茶园面积的*;老茶园*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的*。今年计划完成万亩高优生态茶园建设任务,现已完成开挖种植沟万亩,完成计划的%。
2、生物能源完成情况
目前,全县共完成木薯种植亩
3、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调供情况
去年11月至今年4月10日止,共调入两杂种子万公斤,其中,杂交水稻种子万公斤,杂交玉米种子万公斤,玉米群改种万公斤,截止4月10日,共销售杂交水稻种子万公斤,杂交玉米万公斤,群改种万公斤。4月10日止,县供销社、勐省糖业公司、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共调进化肥吨,其中,尿素吨、复合肥吨、钙镁磷肥吨、其它肥料吨;农药吨,其中,杀虫剂吨、除草剂吨、杀菌剂吨;农膜吨。农用物资就位早,数量充足,为今年的大春粮食生产提供了物资保障。
4、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
利用农闲时间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去冬今春全县共建成高稳产农田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完成坡改梯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万亩,开挖新田万亩,治理水土流失平方公里。完成水利排灌沟渠建设公里,农田水利建设投工投劳万个,完成土石方开挖工程万立方米。
4、三大粮食作物各项增产措施落实情况
(1)良种种推广情况
截止4月10日,全县共完成良种推广万亩,占计划的%,其中,杂交水稻万亩,占计划的%,水稻中矮杆良种万亩,占计划的%,优质稻完成万亩,占计划的%;玉米良种完成万亩,占计划的%,陆稻良种完成万亩,占计划的%。
(2)各项配套措施完成情况
①实施电脑农业专家系统项目*万亩,占计划的*;②培育壮秧万亩,完成计划的%;③推广水稻品种多样性抗病混栽技术万亩,占计划的%;④推广平衡施肥技术万亩,占计划的%;⑤完成测土配方施肥万亩,占计划的%;⑥推广山区旱粮多元化立体栽培技术万亩,占计划的%;⑦切实加强对大小春粮经作物病虫草鼠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指导工作。共发出病虫简报期份,指导大田防治万亩次,占计划的%。⑧为使各项措施顺利实施,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期,万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份。
(3)中心样板落实情况
典型引路样板推动是农技推广工作的惯用做法,也是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得以在生产上应用的重要手段。我们选择公路沿线,交通方便,群众文化素质高,经济基础好,集中联片的田地块举办样板。据统计,截止4月10日,完成各项中心样板万亩,其中,优质稻示范样板*万亩,杂交玉米示范样板*万亩;水稻品种多样性抗病混栽样板*万亩;杂交陆稻示范样板*0*万亩;高寒山区粳型杂交水稻(鄂粳杂)示范样板*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样板*万亩;旱地立体栽培示范样板*万亩;水稻旱育稀植示范样板*万亩。
5、小区域经济作物的种植完成情况
围绕农民增收的目标,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大力开发具有佤山品牌的地方名、特、优、稀农产品,目前为止,全县共推广无公害蔬菜0*0*万亩,小区域经济*万亩,其中:香红辣*万亩,香红蒜*万亩,黑葵花*万亩,土烟*万亩,草果*万亩,香芋*万亩,芝麻、苏子等*0*万亩;开发花椒、核桃、木瓜等经济林果*万亩,使全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产值和产量大幅度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6、新品种、新农药的试验示范情况
今年根据我县不同海拔、不同气候条件,在去年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粮食作物新品种,对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高产性等进行大田对比试验,共计亩。其中,杂交稻品种个,杂交玉米品种个,以期通过良种试验种植。带动全县良种种植面积。
7、农资市场清查整治情况
为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保证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入户,我局共组织开展赶科普街*次,放心农资下乡宣传*次,食品安全宣传*次,整顿农资市场*个,检查农资门市*个。对农资经营大户进行农药标签抽查*个,农业系统内部自检自查*次,均未查到不合格的化肥、农药流入我县。查处假种子案件*起,使我县的农资市场质量得到保证,避免了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繁。由于我县*的土地面积是山区,交通不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的救灾、防灾和综合生产能力弱,各种灾害频繁发生,一定程度上仍属于自然农业的现状。
二是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大春生产形式严峻。由于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群众的生产费用增加。加之财政困难,对农业生产的扶持措施不够力,群众的购买力弱,三大作物生产缺肥现象突出,特别是山区玉米更为严重。此外,在病虫害防治上也因缺钱,不能及时施药预防。
三是农业新技术推广难度大。由于缺乏农技推广经费,各项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均因经费不足而难以开展,农业技术全面普及的难度越来越大,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新机具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
四是农业行政执法机构不健全。由于农业系统内部执法部门多,局上又无专门的执法协调机构和人员,涉农法律法规宣传落实不够到位,广大农民不知法不懂法,出现了法盲的误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要取得我县20*年农业工作新突破,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调动,农产品市场价格拉动,各项工作推动的有利时机,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竟争力,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抓好“十一五”期间我县“*”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农业生产及工作基础,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努力提高良种覆盖率及农业技术普及率,确保粮食丰产。
结合实际,加强水稻新品种引试推广,促进坝区杂交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山区粳稻良种的利用率;加大玉米新品种引进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对我县玉米良种实行补贴的时机,合理布局不同海拔高度的玉米品种结构,特别要做好适宜东部高海拔地区,和西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杂交玉米良种的引种推广工作,在水稻、玉米良种利用上取得更大突破。以项目为载体,抓示范样板建设,带动面上技术推广,认真组织实施粮食增产工程,配套落实优质高产良种、培育壮秧、规范化栽培、水稻多样性抗病混栽、陆稻立体栽培、玉米立体栽培、平衡施肥、蓄留再生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科技配套措施。要正确处理好稳定粮食生产和结构调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把农业结构调整理解为“压缩粮食作物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品质,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玉米良种补贴、农业生产资料增资补贴工作,加大宣传落实力度,确保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应用良种的积极性。
(二)围绕农业资源和特色立县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我县农业发展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有竟争力的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当务之急是要立足农业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巩固提升甘蔗、茶叶、橡胶传统产业的同时,努力培植木薯、核桃新兴产业。
一是夯实基础,加强产业基地建设,提高甘蔗、茶叶、橡胶经济水平。要加强蔗区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高产高糖甘蔗品种,实现原料蔗生产高产、优质、节本增效目标,提高蔗糖业竞争力;要持续大干高优茶园建设,提高茶叶质量和标准化生产水平,整合茶叶品牌,加强宣传和市场开拓,尽快产生品牌和规模效应,极积开发茶叶新品种,做到名优茶和大众茶同时抓;要抓住天然橡胶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条件,扩大橡胶种植面积,做好橡胶种苗培育,中小苗管理,割胶技术培训,胶林管理和更新工作。
二是稳步推进木薯、核桃新兴产业的培育。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品种对路既要适合自然条件,又要适应经济、社会等条件因素,高标准种植,加强管理,良种良法配套,确保优质高产高效。
(三)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我县仅有勐省糖厂可以称得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十分低下,农业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带动力弱,在结构调整中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要围绕“*”产业基地建设,对现有企业通过重组和联合,加强资源整合,为其争取配套项目,搭建招商引资平台,落实有关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的优惠政策,支持它们引进资金、技术、人材,建设原料基地,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促进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要引导、扶持、壮大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等农村中介组织,使它们成为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民的有效纽带,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成为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自我服务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要积极培育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村致富带头人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领头雁、排头兵”,要把培育好、利用好农村致富带头人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工作的有力武器,不断总结并推广他们的典型经验,帮助他们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技术培训、项目扶持上给予倾斜,增加其发展后劲,使他们在先富起来的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四)抓好示范亮点,推动整体工作。
各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业务特点,围绕全县*个新型农民科技示范村,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试验示范,抓工作典型,所选择的典型不求多,只求精,要在新、奇、特上下功夫,要有新内容,新特色,新看点,示范作用要强,推广价值要高。在办样板的过程中要做到有实施方案、有工作措施、有责任人,要自始至终加强管理,达到种植规范,管理科学,记载详细,数据完整,说服力强,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五)加大农村国债沼气建设力度,发展循环经济。
农村沼气建设,要以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保持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为落脚点,要把建好沼气池作为一场硬战来打,在布局上要做到集中布局,科学规划,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精心组织实施,杜绝或减少病、废池,提高建池质量,同时要加大农村能源技术培训力度,造就一支沼气池建设、管理专业队伍。
(六)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劳务经济收入。
我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省、市两级的充分肯定,为农民增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劳动力转移的档次水平不高,劳务经济效益相对不高,甚至由于输出的男女比例不平衡,还导致了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因此,应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输出和转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和适应能力,要在输出的档次上下功夫,着力打响劳务经济“佤族歌舞”这一品牌,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七)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增强发展后劲。
20*年我县农业项目的争取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上级支持的立项资金达*万元,其中拨付到位的项目资金达*万元,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努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随着国家新
农村建设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是农业项目争取的一个有利时机,我们要抢抓机遇,主动出击,广泛收集信息,争取更多的农业项目在我县立项实施。一是在建的农村国债沼气项目,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力配合,确保力量,确保任务完成,确保项目顺利验收;二是项目的争取,要多看、多听,广泛收集项目信息,充实完善项目库,各股、室、中心、站、校要及时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加强联系,尽快确定自己的申报项目,并加紧编写项目材料。
(八)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水平,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方针和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坚决遏制涉及农民负担的重大事件、恶性案件的发生,防止农民负担出现新的反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二要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依法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认真解决和调处各种土地纠纷和矛盾,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三要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加强集体财务审计监督,要根据村级财务管理上出现的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修改完善制度,对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村应重点加强监管,尽量减少村级财务管理方面的矛盾;
20xx年,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四中全会和团十六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任务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以夯实基础、活跃基层、突出特点、寻求突破为工作重点,牢记使命、坚定信心,不畏艰难、扎实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家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而努力奋斗。
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团,不断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认真学习领会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学习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统揽,以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共同信念,完成好引导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和把握全会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举措和战略部署,努力把共青团建设成为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学习型组织。通过团的领导班子集体学习制度、团干部学习交流活动、教育培训、调查研究等方式,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努力提高理论素养。
加强改进新形势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抓住契机,创新载体,不断提高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深化青年者培养工程、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等活动,引导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青年,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青年。探索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校外教育工作等有机衔接的途径和机制,更好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健全青少年舆情信息网络,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探寻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载体。
二、完善志愿者联合会机制建设,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科学长远发展
完善志愿者联合会制度建设。强化志愿者联合会办事机构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健全工作制度,设立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对外办公窗口。完善联合会入会制度,全面推行志愿者招募和注册登记制度,积极采取网络注册登记、电话注册登记、服务地点注册登记等多种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登记注册渠道。摸清底数,对联合会会员志愿者人数、服务内容和品牌项目形成工作台帐,建立活动登记备案制度。建立联合会理事会制度,定期研究区域志愿服务事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联合会标识,增强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个人对联合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制定志愿服务项目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完善志愿服务项目的申报、审批、实施和成效评估等程序,推动志愿服务项目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在各级层面、街道层面、系统层面和社区层面分别开发打造一批品牌项目,努力在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会展中心、旅游景点、车站等公共服务场所和医院、养老院、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公益事业单位创建一批志愿服务活动基地。开展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进银行、进机关、进企业、进医院等区域性推介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
加强志愿者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举办志愿者管理骨干培训班,对联合会骨干志愿者进行深入系统的集中培训,更新志愿服务理念,提高志愿者骨干在志愿者凝聚管理、项目运行开发等方面的技能,打造精干高效的志愿者骨干队伍。动员一批具有一技之长的市民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专业人士发挥专长,参与志愿服务或志愿者培训工作,建立志愿者培训师资队伍,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实际效果。继续开展深入的团队融合活动,进一步凝聚有热情的社会性志愿者。分别凝聚白领青年群体、大学生群体、社区老年人群体等最有活力的志愿者群体,不断组建新的志愿者团队。
加强区域志愿服务支撑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志愿者信息管理平台,使网络平台成为志愿者联合会凝聚管理会员的重要载体。建立志愿服务确认制度,推出志愿者卡,在各县(市)层面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认证。加大志愿者工作宣传力度,广泛传播志愿理念,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继建立完善全州统一的志愿者表彰体系,加大志愿者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激励力度,在做好向省级、国家级推报工作的同时,推出十大志愿者等表彰品牌。广泛开展对外交流活动,认真学习志愿服务事业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
三、积极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促进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
积极引导青年建功成才。深入大中学生、机关青年、企业青年、务工青年、社区青年等各类青少年群众体中开展调查研究,梳理各类群体青年最现实、最迫切的成长成才需求,形成调研报告。完善人才库建设,丰富人才资源储备,深化十大杰出青年工作品牌,选树新时期新岗位各类青年群体榜样和个体典型。举办解眼前难题谋长远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青年俊才论坛,动员团员青年为政府担责任、解难题,挖掘培养金融、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管理等方面的青年人才。深化共青团创业青年夜校工作,从信息、培训、实践等多方位入手,为青年的创业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继续塑造社区学习中心品牌内涵,做好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经验复制推广工作。
深入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继续做好失业、失学、失管青少年群体的动态掌握和适时干预。深入宣传贯彻两法一条例,推动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召开未委会年会,坚持法制教育联席会工作模式,加强对中小学德育校长队伍的整合和凝聚,不断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各中小学校的推进力度。强化中小学法制校长工作,完善法制校长巡讲团,建立法制教育公开课等法制校长交流互动平台。继续推进1+1+x行动,深化《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深入学校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个案分析回访工作,全面掌握犯罪青少年状况。发挥未成年人权益维护律师志愿团的作用,协助支撑未成年人权益维护工作。
系统资助特困生群体健康成长。依托希望工程西城区工作站,做好希望之星(1+1)奖学金、学子阳光助学金、爱心基金、寒窗助学金等助学项目,建立特困生资助项目长期跟踪制度和临时性资助制度,按照青少年实际需求实行连续性资助,不断扩大资金使用的覆盖面和有效性;依托救助平台,做好综合救助基金相关制度建设和项目申报工作。整合青联委员等社会资源,深入实施青联委员公益爱心行动定期走访慰问弱势群体。继续丰富七彩梦青少年才艺资助工作项目内涵,联合有关单位开发艺术、科普、心灵成长等多方面培训,辅助特困生身心均衡发展。
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改进团的自身建设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启动共青团生命力工程,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按照以支部为基础,以团委为主导,以阵地为依托,以活动为连接的原则,紧抓基层组织建设。从基础性、战略性角度重点抓好学校团建工作,突破社区团建难点问题。结合学校教书育人的特点,为学校团工作贴近社会搭建平台。抓住抓好社区青工委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区职能作用,搭建非公企业青年和社区流动青年的团建工作桥梁。推动州直系统、卫生系统团工作向社区延伸,形成与社区结对工作模式,立足本职岗位,研究实际问题,深层次开展各项活动。认真落实团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努力推进企业共青团组织建设。切实落实联系基层活动,做到有明确职责、有日常记录、有明显效果。
着力推进团建创新。深入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全面梳理区域两新组织资源,扎实做好街道团工委团建试点工作,推动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工作,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进团建和团内动员方式创新,力争在青年自组织、网络等领域团建工作中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团代表常任制,规范工作制度,搭建工作平台,发挥好街道团工委和系统团委的凝聚联络职能,实现团代表常活动、常联系,更好地发挥团代表在团代会闭会期间的履职作用。强化区域团建联动机制建设,加强与州属单位团组织的共建融合。开展第二届青年文化体育节活动,进一步加强区域青年的沟通融合。
强化社会职能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的核心作用,广泛构建外围社团组织,大力加强共青团组织社会职能建设。加强对互联网以及现实生活中青年自组织现象的调查研究力度,积极探索青年自组织的发展规律。探索凝聚服务青年自组织的有效方法,结合开展志愿服务等公益实践活动,抓好吸引凝聚公交指路迷等青年自组织的试点和经验总结工作。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保障、监督和指导,培养一批青年自组织领军人物。积极构筑联系青少年的新型纽带,深入探索团结、凝聚、服务体制外青年资源的有效途径,把共青团组织建设成为凝聚各类社会青年自组织的枢纽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