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现代化范文

时间:2022-09-19 08:26: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语文现代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语文现代化

篇1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4-025-01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至今通用语言时间最长的语言之一。早在周朝就开始实行语言文字的统一,秦朝重新统一之后进一步规范了文字,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才发展成为现在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语――普通话。六十年代我国就开始推广普通话,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推普政策,制定推普方针。八九十年代以宪法的形式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统一的标准语言。西方在300年前就完成了语言的统一,日本也在100多年前实现了语言的统一。语言的统一对于民族内部的交流和进步以及与外界的交流和学习都是很重要的,否则就会给发展带来障碍。

“现代化”是由西方社会学家提出来的概念。“现代化”指的是在这个新时代里在现代生产力引导下实现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过渡。我国采取了现代化建设的新路线,在短短的40年里取得了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的演变,社会的现代化必然要求语文现代化

关于语文现代化的提法时间不长。1980年上海知识出版社出版的《语言现代化》丛刊中对“语文现代化”的定义是:“文字改革就是语文现代化”。它着眼于当前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包括推广普通话,完善《汉语拼音方案》,加强现代汉语、现代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语文的现代化就是使语言文字的应用现代化,具体来说就是:推广普通话、文体口语化、文字简易化、表音字母化、中文电脑化、术语国际化。

我国目前的普通话使用率远远滞后于现代化进程,百分之53.06的人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而在公共场合交流的则更少,更谈不上标准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要做的就是努力在学校营造普通话的使用氛围,坚持用标准的普通话感染带动学生说普通话,在推广普通话最艰难的农村方言地区尽力推广普通话的使用。

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过去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分数,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自由。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个性的展示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课标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的“朗诵・梳理探究”这个章节中,就安排了“优美的汉字”“对联”“新词语与新文化”的学习,给学生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发展,造字的方法等有趣的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我们民族语言的美妙和辉煌,并且还结合现代社会上的流行用语进行语言的甄别,真正让学生们知道怎样正确地对待流行语言,如何准确使用流行语言。

授课中先让学生们罗列出一些流行语,再根据流行语言的产生途径来分类,如:

谐音:炒古(炒股)、大虾、斑竹……

比喻:龙头企业 、窗口行业 、 星火计划 ……

仿拟:的哥的姐、丁克家庭丁宠家庭、豪华本火箭本 ……

数字: 90后、886……

给学生分析这些词语的使用情况,并且以《现代汉语》2005年第五版新增词语为例,让学生知道怎样判别好的语言。如:

政治经济: “以人为本”、“套牢”、“循环经济”

网络用语:“扮酷”、“养眼”、“乌龙球” ……

广东方言:“生猛”、 “买(埋)单”、“煲电话粥”、“炒鱿鱼”、 “置业”、“楼盘”、“物业” ……

这种教学内容很有时代感,很好的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语文现代化的需求。只有不断吸取优秀的语言,我们的语文才能在新时期绽放出时代的光彩,永葆青春与活力。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是一门发展的学科,学习语文的作用就是适用于实践。语文现代化就是现代化时期的语文改革,改革那些不适合现代化社会要求的旧的语文生活,建立能满足现代化社会交际需要的新的语文生活,这样才能让经济的现代化与文化的现代化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再创中华民族的文化辉煌。

[ 参 考 文 献 ]

[1] 费锦昌.中国语文现代化百事记录.【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7,366.

[2] 何九盈.汉语三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4.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

篇2

二、要立足整体优化,对教学各因素进行全方位改革语文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人的文化环境的重要因素。以人的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无疑是居于首位的,不但出于参加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还因为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整个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开放性语文教学,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时展的信息与实践应用三者相结合,构成完美的教学内容体系,加上它强调整体性、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育人优势。因此,要进行全方位的语文教学改革,必须立足整体优化教学各因素:

①切实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教师要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理论素质,因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③教材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优化教材因素,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作适当调整,如增加一些古诗、科学小品文和举办文学讲座等。同时,要开展大量的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

④由于开放性教学的灵活可动性,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注重创造性和艺术性,做到因地、因人而异,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篇3

一、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根据现代化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知识、能力、素质是构成现代化教育目标的三个基本要素。语文素质教育的知识内涵“是一个包含传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内的大统一观。知识、能力和素质仅仅是知识形态上的区别而已”。因此,语文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知识指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本语文知识,还包括与生活、生产、经济、科技等发展的实际广泛联系的语文应用知识;语文能力指的是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实践、适应创新的语文应用能力;语文素质指的是通过语文学习,语文的知识、能力、智能结构不断完善,促进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据此,语文素质教育不能离开语文知识教育,而应“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在传授知识上力求做到:重视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实践,切实解决语文“双基”的应用性、技能性、实践性等现实问题,即切实解决语文基础知识如何获得、语文基本技能如何培养、语文应用实践习惯如何形成的问题。尤应指出的是,语文“双基”的内容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恰当充实。因此,尽管语文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知识来说不易老化,不易过时,但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语文的内容充实最快,语文的应用要求最广。这说明语文基础知识不单指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还应包括生活、实践中的语文知识,必须是显性语文知识与隐性语文知识的统一体。“语文基本技能”不应单指“听说读写”和归纳、概括、综合、演绎的技能,还应包括语言信息的获取、统筹、过滤、筛选、摘要、检索、分类、校对、识别和编辑、删改等;培养能力要做到重视实践,立足未来,切实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创造的能力,除具备一般的语文能力外,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迁移能力和利用图书馆、利用语料库的能力;发展素质要重视差异,注重个性,切实解决“智育”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系,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育的多元价值,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心理、文化、审美等方面的差异,通过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表达、语言交流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的同时,科学知识与技能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思想与道德素质得到自由、充分、和谐的全面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二、语文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善于从民族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语文精华

中国的语文素质教育离不开对民族语文和民族文化的准确把握,离不开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如果脱离深厚的民族语言、文化基础,语文素质教育就必然流于虚妄而不可想象。据此,语文素质教育更应重视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征,合乎其内在的学习经验和规律。重点应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民族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勤熟读成诵、勤校勘查证、勤运思练笔;重科学、伦理,重整体、辩证,重真、善、美统一。二是“课文无非是例子”,选文要“取法乎上”,经典的、时代的,都要典范、合读,文质兼美。对最能体现汉语特点、汉语规律的诗、词、曲、赋和散文等,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对充分体现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时事美文、文学精品、科普读物,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读,力求使学生做到通古知今,融会贯通,化而能用。三是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中华民族文化、汲取民族文化精华的方法,充分发挥中华民族重整体辩证和直觉体悟的思维优势,在读写中既学会系统、全面、动态的审视、分析、解决问题,又达到思想感情的滋润、熏染和精神情操的提高和超越的目的。

(二)要善于根据汉语文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和幻想

篇4

一、语文教材的现代化1.教材内容的现代化就语文教材来看,由于很多课文历史较久,思想性太强,语言的差别也较大,远离学生的生活,不适宜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现代名篇及外国文学名著占有不少的比例。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名著的价值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疲于疏通文字障碍,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及深刻的思想内容,难得闲暇去学习写作手法,况且这些不朽的名著的写作手法也绝非一朝一夕,三、二节课的时间就领会得了的。那么,能否引入现代化的教学内容,选择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自然,有着指导写作意义且易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文,就成为特区语文教学现代化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特区语文教学大胆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保留了人教版教材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了一些贴近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并适合采用现代化教法的课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水平。

2.教材形式的现代化书本是传统的教材形式,这种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便于携带,可随时随地反复阅读。但这种形式缺少形象性和直观性,且形式单一,显得呆板,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有条件对传统的教材形式进行改革。我们可以使用诸如录音带、录像带、投影片、电影、电视、电脑等媒体进行教学。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习的过程形象、生动、轻松、直观,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编写适合现代化教学形式的多媒体教材,成为特区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目前,深圳市电教站组织专家编制了各种教学软件,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这些软件把教学、练习、批改、考试和有趣的电脑活动融为一体,既帮助了教学,也帮助了学生学习。这些软件已成为了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手段,综合生理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学、教育学等科研成果,在继承以往合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注重掌握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科学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达到教与学相得益彰的效果。深圳特区的许多学校在进行教学整体改革的同时,大胆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向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还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特区的一部分小学已实行双语教学法。这种方法将普通话和英语同时作为教学语言,使学生在学习母语和其它课程的同时,像学习汉语一样地学习英语。双语教学法可以早期开发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促进儿童智能发育,减轻儿童长大后学习英语的负担,提高了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双语教学法,切合深圳的实际,为1997年创造了条件,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篇5

 

一、要强化对语文学科实践性、社会性的认识

语文观即对语文学科性质、任务的看法。语文课的性质到底是什么?语文教学的任务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也没有完全弄清楚但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现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已被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理解、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但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实践性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因而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现有的语文观是不全面的,进而也是不科学的。

 

语文是思维与交流思想的工具。作为工具的一种,它具有工具的共同特点: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掌握,这就是它的实践性、应用性。掌握工具,使用工具是一种能力,而能力只有在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中才能培养起来,然而语文教学中这样一个重要特点,却常常被忽视。把讲知识当目的,阅读课上重讲轻练,用过多的分析代替学生自己的读书,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痼疾。

 

要想从根本上医治这一痼疾,就必须强化对语文学科实践性的认识,不应当只满足于语言的认知,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积累,尤其要注重语言的运用,要强化语文训练,以训练为中介,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有一个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广阔背景,这是语文教学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常常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即是以为学生的全部语文知识和能力,都是由教科书提供的,都是由教师教学生学的。于是编教科书就要面面俱到,讲起课来,也就滔滔不绝。过低的估计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切从头讲起,在课堂上大量重复学生已经理解的内容,或是越俎代庖,不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攻克新知,使得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脱离。把学生关在狭小的教室里,枯竭了学生的思想情感,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重视语文学科的社会性,要求语文老师摆正课内学习语文与课外学习语文的关系:课内学习应当成为课外学习的向导和示范,课堂教学应当成为课外学习的酵母,课外学习则应成为课内学习的应用与发挥。

 

知识经济社会在对人的实践应用能力方面要求很高。在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同时,强化对语文学科实践性、社会性的认识,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使语文教改沿着正确的方向,科学的轨道向纵深发展。

 

二、要着力于提高人才的语言素质

关于教育思想的争论,实际上都是围绕人才观进行的。人才观是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人才观方面也应从传统的知识型、专才型、工具型向现代化的能力型、通才型、智能型、创造型和国际型转变。人才问题的实质是人的素质问题。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有机结合。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人的语言素质是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不可少的条件。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相当的语言素质,包括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解、表达、观察、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基于以上论述,适应现代化要求的语文教学人才观应当建立在提高学生语言素质的基础上。为此,语文学科在人才的培养上,必须实现以下两个转变:

 

1.在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上,要实现由近及远的转变 现在在校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力军,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要有前瞻意识,不能有近视行为。不能只顾眼前,甚至急功近利地瞄准中考、高考的升学率。要做到重视实践,立足未来,切实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创造的能力。要努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迁移能力和利用图书馆、利用语料库的能力。不仅要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而且要发展学生内在的创造能力;不仅着眼于学生的现阶段发展,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终身发展。

 

2.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形式上,要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要重视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实践,切实解决语文“双基”的应用性、技能性、实践性等现实问题,即切实解决语文基础知识如何获得、语文基本技能如何培养、语文应用实践习惯如何形成的问题。为此,必须实行民主、开放的教学,走出课堂,走出书斋,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让学生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学习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树立市场观念、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彻底解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实践;重解题训练,轻生活磨练这一“老、大、难”问题。

 

三、实现语文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必须强化效率观念

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高速、高质、高效的社会,不讲速度、不讲效率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反映。语文教学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为此,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1.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单位时效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要切实使教学主体由教师转为学生,并在此基础上改革课型、创新教法、优化教学结构,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最佳结合,认知因素和情意发展的最佳结合,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最佳整合。

 

2.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抓好双基训练,增强训练实效

讲与练是课堂教学的两种基本形式,必须做到精讲多练,切实加强字、词、句、章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训练。这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训练要有目的、有重点、多层次、多形式的展开,要讲求实在,符合实际,注重实效。

 

3.摆正知与能的关系,减轻学生负担,追求发展长效

篇6

一、增强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突破了语文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突破了语文老师在口语表达上的局限,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省时省力、高质高效的科学途径。这一切有利于发挥学生感觉器官对文字信息的接收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研究表明,在学生接收的语文信息总量中,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获取94%的语文信息。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图象语言与文字相结合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动机,从而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强化教材内容的真情实感,使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化疑难为浅易,能深化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因此,电化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形成深刻的印象。实验表明,视听结合记忆,三天后还能记住75%的语文知识。

三、扩大语文知识视野,发展学生语文智能

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大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拓宽了教学效果的反馈的渠道,为更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部分教师不可避免地进入电教误区,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几点认识,以便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目的明确,科学使用。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如让学生听优秀播音员和演员的朗读录音,也可录取教师或学生的范读播放。这样,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纠正朗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教读文学作品,适当地放映有关影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认识。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二)淡化形式,讲究实效。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形式,是为轻松而又快捷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根本不顾及教学目的、内容、对象和效果,一味地追求教学的形式,哗众取宠,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充分利用,甚至鄙弃传统媒体,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刻意追求新奇特,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时尚的展示。自以为有了比较精美的课件,就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是只管坐在操作平台前手持鼠标,口若悬河,一人霸占课堂,根本没有注重学生的反馈,剥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穿新鞋走老路,再次回到“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模式上,一节课就像是一个专题讲座,曲高和寡,知音稀少。结果,事半功倍,甚至出现了负效应。比如,在运用幻灯进行教学时,有些教师把片子设计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这样,有些学生就会被有趣的画面所吸引,而忘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喧宾夺主”,学生只看热闹,不看门道。

因此,教师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首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和媒体运用;其次,要考虑到教学设计的需要与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选择一些既符合本课内容又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来制作,帮助学生消化传统教学难以讲透或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主导下的现代技术手段巧妙灵活地运用到更加广泛的学生主体参与过程中,教师切勿脱离学生单纯地操纵机器,坐讲课堂,而应当在语言和行动上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指导学习、活跃气氛、激发思维、培养感悟,切勿把课堂讲授变成学术报告,深奥难懂,而应当充分照顾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科学处理好媒体素材、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关键。教师切勿充当“解说员”,大搞“一言谈”,而应当对教学过程和媒体进行设计,使媒体为学生的思维服务,让学生自行解读媒体内容,把课堂变成“群言谈”,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多媒体作用,启迪学生思维,突破学生思维难点的关键之处。即该用则用;在使用中起不到实效,对教学毫无优化之处的,坚决不用。

(三)精心设计,适时播放。

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机,不仅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机会,而且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感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及各种能力,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例如,科学的运用投影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大脑中已栩栩如生,有的甚至比教师准备的投影片更形象、丰富。若教学时,一开始就展示投影片,则会禁锢学生头脑,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人如是说:“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林黛玉”。由于各个人的理解、想象、知识面的不同,再加上性别、性情、处境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于事物必定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教学中有些课应先让学生充分品味、想象,当同学们从作品中发现并进入一定情景,感情达到,内心迫切需要验证时,教师再把投影展示出来进行对照。

篇7

(一)认可程度高,但学生普遍忽视其重要性

众所周知,语文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接受语文教育,并在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得到更加全面的语文教育,所以说,语文教育已经成为了全民认可的教育内容。但是,到了大学阶段,语文教育虽然依旧存在,但是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倾向已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大学生更加注重的是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深入研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大学语文教育能够给大学生带来的知识应用和学习体验已经拙荆捉襟见肘,学生认为语文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事,学与不学都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造成不了什么影响,与其花时间接受语文教育,还不如搞好自己的专业课。

(二)现代化水平低,与社会发展程度不相符

社会发展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项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可以作用于大学教育工作的设备、工具急剧增加,但是大学语文教育由于多涉及语言文字的教学,受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颇深,所以在现代化教育进程上,远远落后于其他科目,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呈现出低水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策略之一。

二、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和发展策略

(一)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应当从三个方面来加以体现;第一,大学语文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开始向现代化教育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清晰意识到大学语文教育不能再继续沿着传统的教育路线前进,而是应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充分结合现代化教育手段,为学生带来更加高质量、高水平的大学语文教育。第二,能够直接表现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教学模式,如多媒体教学模式等,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次数日益频繁,大学语文现代化要求在教学思路、教学设备等各个方面得以展现。第三,关于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研究论文和相关研究人员,成为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工作开展的人才基础,为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多元化、深层次的指导意见,有效提升了大学语文教育工作的现代化程度。

(二)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发展,笔者结合自身教育经验,提出以下四点教育教学策略:(1)大学语文教育要加强对现代化教育的认知性,全面、深入的理解现代化教育的意义。(2)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要重视自身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观念上来明确语文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理念,为学生带来更加喜爱的语文教育内容。(3)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开展,要严格按照我国教育部门所制定、颁布的教育政策,加强地方教育部门对高校语文教育工作的监督作用,保证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工作的顺利开展。(4)大学语文教育要提高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能力,不仅要在运用次数上得以增加,同时要在运用方式上更加契合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实现大学语文教育效率的提升。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37-01

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多媒体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科学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部分教师不可避免地进入电教误区,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几点认识,以便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淡化形式,讲究实效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形式,是为轻松而又快捷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根本不顾及教学目的、内容、对象和效果,一味地追求教学的形式,哗众取宠,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充分利用,甚至鄙弃传统媒体,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刻意追求新奇特,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时尚的展示。自以为有了比较精美的课,就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是只管坐在操作平台前手持鼠标,口若悬河,一人霸占课堂,根本没有注重学生的反馈,剥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穿新鞋走老路,再次回到“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模式上,一节课就像是一个专题讲座,曲高和寡,知音稀少。结果甚至出现了负效应。

因此,教师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首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和媒体运用;其次,要考虑到教学设计的需要与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选择一些既符合本课内容又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来制作,帮助学生消化传统教学难以讲透或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主导下的现代技术手段巧妙灵活地运用到更加广泛的学生主体参与过程中,教师切勿脱离学生单纯地操纵机器,坐讲课堂,而应当在语言和行动上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指导学习、活跃气氛、激发思维、培养感悟,切勿把课堂讲授变成学术报告,深奥难懂,而应当充分照顾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科学处理好媒体素材、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关键。

教师切勿充当“解说员”,大搞“一言谈”,而应当对教学过程和媒体进行设计,使媒体为学生的思维服务,让学生自行解读媒体内容,把课堂变成“群言谈”,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多媒体作用,启迪学生思维,突破学生思维难点的关键之处。即该用则用;在使用中起不到实效,对教学毫无优化之处的,坚决不用。

二、精心设计,适时播放

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机,不仅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机会,而且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感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及各种能力,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教学中有些课应先让学生充分品味、想象,当同学们从作品中发现并进入一定情景,感情达到,内心迫切需要验证时,教师再把投影展示出来进行对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想象力不丰富的学生得到补充;另一方面,还使另一部分同学获得成功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满足。

三、敢于取舍,灵活运用

电教媒体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自身优势,选择恰当媒体,力求机动、灵活的运用,善于做到三大舍弃:

篇9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村教学条件得到不断的改善,有不少农村初中具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如何有效的运用好这些教学设备,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是当前中学教师迫切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1 教学手段现代化基础

(1)社会发展基础

19世纪末以来,世界人口激增带来巨大的入学压力;人类知识总量的激增与老化周期缩短对教育提出了挑战;高涨的民主运动对普及教育的要求等成为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社会因素。

(2)科学发展基础

心理学家Trechler关于感官与学习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而获得的知识分别是83%、11%、3.5%、1.5%、1.0%。这表明,各种感官都与知识的获得相关联,教学中应当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特别是视觉、听觉,最好的教学手段是视听结合、兼用形象与声音来呈现教学内容。

(3)技术基础

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①拓展了教育的时空,使传统阶段教育向现代终身教育发展成为可能;②引起教育内部的深刻变革,促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③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降低了教育成本,增进了教育的效率。

2 教学手段现代化策略

(1)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整合

从辩证的角度看,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各有优点与不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多长于知识的传授、长于智力发展,而短于品德、情感、审美教育,师生之间缺乏人际交往、情感交往,学生难以从教师那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审美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教师应当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协调。所以,应对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出科学的分析,对应当或必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程内容则做出硬性规定,要求教师必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在需要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课程内容则要求教师尽可能使用传统教学手段。

(2)制定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政策

国家应当从宏观政策方面,在政策导向、投资规划、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和项目检查等方面发挥政策性、权威性的指导作用。

①建立一个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政策保障体系。

②制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管理制度,对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中的资金投放、项目选择、进展情况、岗位编制、质量效益等方面按照制度、准则进行具体管理,使得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能够落到实处。

③采用国家资助、社会赞助与学校出资相结合的策略,多方筹资以解决资金问题。

3 教师技术培训

教师在是否乐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效果如何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能动作用。

故应当开展对现行教师、师范学校学生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培训工作,使教师懂得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准则,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技术。

(1)组织理论学习:要求教师进修有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课程,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开展教学演示:组织教师参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演示,使教师通过使用演示来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技术。

(3)组织教学观访:组织教师参观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较为先进的学校,通过观访提高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认识与使用水平。

(4)开展科技活动:组织教师参观新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展览会,传递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最新情报与信息。

(5)开展研制活动:组织教师参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自制、检修讲习班,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制作水平、维护水平。

4 加强微观管理

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微观管理也是更好地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1)建立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管理制度,学校、地区乃至国家应当对现有的教学硬件、软件进行整理、分类、登记、注册,且层层上报,建立一个大型的关于现有教学硬件与软件的网络信息系统。

(2)建立现代化教学手段设备的互借、租赁制度,扩大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的频率、地域范围我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中都存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率低下的问题。

(3)审核课程内容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的域限,界定课程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范围。

5 解决思想障碍

(1)使全体人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手段从传统到现代化,它的发展又经历了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几个阶段,其发展的基本取向是向现代化的更高层次迈进。

(2)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和强大的功能

篇10

    大家有目共睹,多媒体那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变化的立体式演示功能,为我们语文教学增添了绚丽夺目的光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单一的,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信息通过多彩的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受时间的限制,教学信息可反复地播放或有选择地存储,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信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体现在媒体之中,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

    一、使用计算机媒体,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媒体能以其清晰的图像,绚丽的色彩,生动有趣的动感画面深深地吸引每一位学生,毫无疑问地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比如在教《太阳》一课,学生无法理解云、雨、风的形成,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将云、雨、风的形成过程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如《回声》中的水波、声波的返回可用动态图片来突破难点。《黄山奇石》中黄山风景的神奇,《镜泊湖奇观》中湖光的秀丽都可用影像来突出重点,激发学习兴趣。

    二、找准媒体与教材的切入点,适时运用媒体。

“适时”就是要求媒体的运用要选择最佳有利于学生掌握吸收知识要点,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佳时机。比如《燕子》一课的教学,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和风拂面,桃红柳绿的春景图,以及如音符般优雅的燕子身影,再配上燕子欢快的啼鸣,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也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感受的不只是文学,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春的世界,陶醉于芬芳醇美的春意之间。所以语文课不只是语言的机械操练,可以凭借气氛音乐使音乐智能有所发展。

篇11

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正在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可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大课堂容量,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受师生欢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学习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电教手段,能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要认真探索现代化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基本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尝试,为学生创造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让一潭死水的课堂掀起波澜,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尝试,让信息技术走进了语文课堂,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扩大了语文教学容量,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通过大胆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找到了一些现代化技术与语文课堂默契融合的方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带着兴趣感悟文本。生动可感的现代化技术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逼真地展现出来,把学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来,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领略语言文字描绘的“美”的情景。例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媒体展示了《春》的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让学生享受美好的视觉盛宴;播放《春江花月夜》配乐的课文朗诵,给学生优美的听觉享受。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感受朱自清的散文《春》,这样自始至终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之所以成为重点、难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教材中某些文字内容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缺少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中间媒介。巧妙地运用现代化技术铺路搭桥,可以让教师挖掘教材本身的潜在因素,使学生在艺术感染力的影响下观察事物,减缓攀缘思维高峰的坡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鲁达三拳打死郑屠这一情节最能体现鲁达疾恶如仇的性格,这一情节也是课文的精华和重点部分,光靠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在教学此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电视剧《水浒》中的这段音像,学生看了电视剧情节片段,对鲁达形象的感悟更透彻,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

三、再现课文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语感训练这一颇为艰巨的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整体优化语文学科的电化教学过程。我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如配乐朗诵、录音示范朗读、配乐讲解、吟诵等,有时还采用以语感训练为主线的电教(或多媒体)基本课型。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黑板+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而又生动,可再现情境,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农村学生阅读面比较狭窄,在头脑中储存的生活信息较少,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唤醒学生对一些生活信息的情感,可以细致观察生活中瞬息即逝的细节和场景。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涉及一年四季的气候和景象,还涉及经纬不同和海拔不同造成的气温变化和景物差异等,这些内容只看文字未免太抽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系统,就能轻而易举地把各个季节、各种气候、各个地方的各种景物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启发学生联想自己见过的知道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巧用媒体,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计算机可以玩游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开发智力。如为了调动学生积累词句的积极性,我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操作,开展成语接龙、漫游古诗乐园、好词句大比拼、做好医生等比赛,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语文活动逐渐养成了自觉积累词汇的习惯。

篇12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相对于传统语文教育的“开放性语文教学”,以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为基本特征,它扩展了语文教学的外延,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是21世纪语文教学改革的最佳选择。因此,实施开放性语文教学,必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立足整体设计语文教学目标学校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又从属于社会大系统,这就决定了学校的各科教学必须受社会大系统的制约,即在学科教育目标上必须服务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这种理性认识,我们必须从教“语”教“文”的狭小天地里走出来,从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特点出发,以教育方针为依据,以21世纪的人才需求为目标,制定语文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必须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包括理想、道德、学习习惯、心理品质等),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包括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与教材外的语文知识等)和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包括语文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加以考虑,立足于整体设计,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

二、要立足整体优化,对教学各因素进行全方位改革语文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人的文化环境的重要因素。以人的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无疑是居于首位的,不但出于参加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还因为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整个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开放性语文教学,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时展的信息与实践应用三者相结合,构成完美的教学内容体系,加上它强调整体性、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育人优势。因此,要进行全方位的语文教学改革,必须立足整体优化教学各因素:

①切实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教师要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理论素质,因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③教材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优化教材因素,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作适当调整,如增加一些古诗、科学小品文和举办文学讲座等。同时,要开展大量的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

④由于开放性教学的灵活可动性,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注重创造性和艺术性,做到因地、因人而异,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