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0 02:09: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ost practice after have quit widespread problems, taking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Jiangsu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2013 to 2015 three consecutive graduates analysis of current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udents quit reason, explore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ost practice mode, and also provides certain reference for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post practice work.
Key words: substituted post exercitation; problems; solutions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高职学校通常会安排学生在毕业前进行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从课堂走向工作前,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顶岗实习不同于其它就业实习,它决定了“以就业为导向”目标能否实现。
据权威机构调查,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据了解,目前物流人才是非常抢手的,但是,我国物流管理市场上却存在着供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物流企业急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踏实肯干,而又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另一方面,大批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择业时,纷纷放弃自己的专业,离职、改行的现象非常普遍,成为行业人才流失的主体。
顶岗实习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整体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终结性环节,顶岗实习使学生尽可能地将实习与今后的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毕业后顺利投身工作岗位并融入社会做好准备。然而,不少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之后却放弃到物流行业就业的机会,这说明顶岗实习对学生择业具有重大影响。
1 顶岗实习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为了掌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后不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纷纷选择其他岗位情况,课题组选择了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5年连续三届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2013~2015年连续三届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分别为94、97和46人,参加问卷调研及访谈的同学分别为85、87和43人,共计215人参与调查。参与调查的这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都是与物流行业相关,从数据(90.7%)可见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有较高的专业对口率。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所有专业中一直位居榜首,被调研的这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大多是通过学校的双选会、社会招聘和亲友介绍选择的,调研时间是在顶岗实习结束后,论文答辩之前。希望其调研结果能对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建设提供实证依据。调研具体情况见图1~图3。
从图1~图3可看出,顶岗实习结束后只有30%左右的学生基本满足现有岗位,剩于60%以上的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纷纷选择离职。其中的大多数学生认为物流行业是一个升迁机会少,工作枯燥且强度较大,就业实际与他们的就业期望值相差甚远。而准备离职的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转入其它相对轻松的职业。这说明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后不仅不能对本岗位的肯定,反而60%以上的学生产生了转行的念头,这一现象应引起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 调查结论分析
2.1 工作内容枯燥,企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从图1、图3可以看出,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结束后24%与20%的学生认为物流管理专业工作枯燥且劳动强度大。物流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是一个对实践要求较高,但行业壁垒很低的职业。任何一个物流企业对接收到的大学生都要安排在基层岗位进行锻炼,例如:储存、装卸、包装、运输、配送等基层岗位。比如有些同学在南京苏宁电器顶岗实习,所在部门是配送部,每天的工作对象是货物,除了接货、送货、退货就是清点数量,在调研时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较为枯燥、乏味。再加上一部分同学感觉劳动强度较大,在仓库工作环境较差,夏热、冬冷,这时往往就会选择放弃。这说明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对到企业顶岗实习和工作岗位缺乏了解。
2.2 升迁机会少、薪资待遇低。调查显示(见图1、图3),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结束后25%与20%的同学认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升迁机会少,薪资待遇低。由于受校内实训条件的限制,学生在校期间学不到实际操作的技术和技巧,当学生走向顶岗实习岗位后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实践技能的积累,顶岗实习的学生进入企业数月后难以融入企业,要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更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要成为部门负责人更得经过3~5年的时间,可见物流管理专业短时间内升迁机会并不大。通过调研,发现物流管理专业升迁岗位较少,3~5年内大部分学生还是从事着物流基层操作工作,学生反映不是不够优秀而是物流专业迁移岗位太少。通过调研还发现物流公司一般工资较低,实习期1 200~1 500元,转正后不过1 800元左右,再加上如果发生事故还要被罚款,工资就更低了。如此低的工资,再加上升迁机会较少,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学生因此选择逃离物流公司。
2.3 按部就班,不善于思考和创新。从图3可以看出,2015届毕业生中有14%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后,认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实际与就业期望相差甚远。调研显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三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90%以上是物流管理操作岗位,而这些岗位较为规范、重复性强,只要按部就班地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就足以满足岗位要求。或者仅仅停留在“工作导师”教过的基本技能,不懂在日常工作中运用创新精神来更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只知道保质保量地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就足够了,甚至有的学生遇到问题也不主动处理,而是把问题推向领班或组长。不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缺少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以进行创新。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近一半从未认认真真地思考过自己在岗位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而只是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所以他们认为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没有成就感,现实工作与当初期望相差甚远,往往这个时候他们会选择离开。
3 对策建议
3.1 发挥顶岗实习平台效应,转变就业观念。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是从当年12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学生在这段时间是通过手机和QQ与辅导员及论文指导老师联系,由于学生反馈信息的不及时性,老师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每天工作的情况及心情变化。虽然学校有顶岗实习平台,但是真正的效应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现阶段顶岗实习这个平台效应只起到让学生论文答辩前完成12篇日志和1个总结,而且这12篇日志很多学生都是离论文答辩前一周一气呵成,根本没有依据实习工作内容来完成,平全失去了应有作用。顶岗实习平台实际上应是一个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动态的平台,学校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登录平台写出自己的当天实习日志及实习中遇到的难题,辅导员及论文指导老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状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的难题,并积极与企业指导教师及时地进行沟通协调等。让学生逐渐了解到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的特殊性,让学生们做好心理准备,慢慢适应物流岗位环境。
3.2 在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同时,教会学生“两条腿”走路。高职高专学生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加大实践培训力度。调研中发现,22%学生认为在校所学专业技能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加大技能培训力量。学校在利用好校内实践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好校外资源。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顶岗实多在苏宁电器工作,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有2个月的认知实习,学校可以和苏宁电器联合建立实训基地,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在走出校门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更快更好地适应顶岗实习工作。
在利用好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同时要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以淮安信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90%以上,其成功的经验是:校内真实的物流操作实训室,能承担集装箱操作,货运和泊位策划的模拟实训,还有一些先进的软件操作系统。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在培养物流基层操作人员的同时,培养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的培养为以后学生职业岗位的升迁打下坚实的基础,教会学生要用“两条腿”走路。
3.3 顶岗内容融入到毕业论文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一线操作型岗位,操作中的创新非常重要。例如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盘点库存时发现,如果在商品入库时专门贴上标签,出库时再把它撕下,那么在盘点库存时核对撕下的标签和剩余库存商品的数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经调查参加顶岗实习35%的学生表示在实习中收获很大,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在学生顶岗实习中,要求论文指导老师切实指导好学生按照自己的顶岗实习岗位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内容与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密切联系起来。既帮助学生完成了毕业论文,又强化学生社会实习实践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 总 结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高离职率,不仅对学生本人带来不利,浪费几年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而且对企业、对社会也带来一定的损失。进入新的职场,还要花时间去钻研新的专业知识,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才能取得成就。特别是对于那些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离职的次数越多,越不利在职场中的进步。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员工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很多的投入,作为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载体,员工的流失将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损失。因此,关注核心员工的离职原因和对企业的影响,做到未雨绸缪,才能做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工作。
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离职率居各行业之首,物流管理顶岗实习是对学校理论知识的主要应用,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对口岗位中去,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岗位所要求的操作技能。因此,学校和企业有责任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解决学生们顶岗实习过程的思想及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后离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小红.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调查与分析[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13-15.
[2] 红,冷凯君.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144-145.
[DOI]10.13939/ki.zgsc.2017.09.128
1 双主体模式的运作机制与特点
双主体模式,就是合作的双方通过制度、组织、资源、知识以及文化等全方面的融合,形成一个全新的组织体。具体表现在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互相协调,互相合作。通过运用双主体模式,企业通过合作获得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与学校共同展开技术研发,达到降低各类成本、获得更多利润的机会;学校通过合作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水平,进而可以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办学知名度的目标;学生通过到现场学习,掌握专业的技能;教师通过深入企业,掌握了专业技术最前沿、最新的信息,为自己的职业能力的提升创造奠定了基础。
2 双主体模式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现状
双主体模式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既有发展好的一面,也存在不足。我们对近三年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和正在参与顶岗实习的同学进行了民意调查,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一半的同学认为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严谨,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矛盾,学习和实习不能很好地安排时间,有40%的同学认为顶岗实习没有老师的指导,需要自己去揣摩经验,谨慎工作,只有10%的同学认为是自己态度问题,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和学生态度的转换。
近三年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参与顶岗实习W生的民意调查
2.1 校企合作双方主体缺乏紧密性
虽然双方都在积极互相努力靠近,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矛盾,缺乏紧密性。例如,在时间安排上,物流企业会受物流服务需求周期的影响,学校会受到授课计划和授课时间方面的限制,学校的授课计划和授课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化的,物流企业需要顶岗实习生与学校组织学生正常上课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双方紧密性不够;在课程内容的取舍上,制订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都是由各教学单位的专家研究的,各个物流企业对岗位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课程内容的教学与顶岗实习岗位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2.2 顶岗实习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
进入物流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分布相当广泛,学校派出的专业知识老师很难兼顾周全,有些指导老师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派出去只是简单地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基本情况,甚至是只起到简单的纪律检查的作用。学生在物流企业顶岗实习,可以学习到实践性强的物流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但却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内得不到有效的专业指导。因此,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分析并解决问题,不仅仅使得学生解决了问题,积累了经验,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达到强化学生责任心的效果。
2.3 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
现如今,各物流企业的业务和生产经营都或多或少地受市场因素和经济杠杆的影响,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顶岗实习的政策优势不显著,缺乏足够的支持,导致出现物流企业在旺季时接收大量的学生顶岗实习、淡季时便不太愿意接收顶岗实习的局面。甚至有些学校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后把所有内容全盘交给实习企业,企业难以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也难以在生活上真正关心学生,企业往往会把追求利润和实现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目标,忽视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关心与管理。
顶岗实习的时间是短暂的,具有阶段性特征,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或指导老师并没有真正带领学生进行实习,或者在实习鉴定意见栏中随意写一些中肯的话。学校把学生推向企业,企业利益化,对学生不负责,导致现有的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不能客观、公正地考核学生实习水平,学生实习得不到技能方面的培养,难以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到事务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更别说体验学习到团队协作精神。
2.4 顶岗实习学生定位缺乏准确性
学生是顶岗实习过程主要的参与者,就学生而言,顶岗实习的过程既是对自己所学物流理论知识的总结和应用,又是一个锻炼、提高自己物流专业技能较为理想的环节,但是,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中仍然存在顶岗实习学生定位不准确的现象。顶岗实习中,学生不是准员工,大部分人思想还停留在学生阶段,必然会很难全身心地投入顶岗实习的工作中去,以至于发生工作态度不端正、中途离岗等情况。
3 双主体模式下应对顶岗实习的措施
3.1 与职业标准课程内容连接,构建物流课程新体系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高职教育的需要,物流企业与学校指导老师共同开发物流实训实习教材。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和顶岗实习,满足教学、专业实训实习等。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并结合职业标准详细制定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专业课程。
3.2 与学生联系交流,构建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
职业院校,顾名思义,培养的学生是具有职业性的,根据社会、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理论和技能。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设置与学生交流的课程,根据不同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过程,这样更有利于物流人才的培养,创立构建以顶岗实习为主导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
3.3 贴合岗位实际需求,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
理论和实践存在的差距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已适应不了顶岗实习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双主体模式下,校企双方应互相协调,根据物流企业和岗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物流专业教学过程中设置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和方法。
4 结 论
综上所述,双主体教学模式是高职物流专业培养人才的可行路径,同时也使物流企业具有持续投资职业教育的社会身份。在高职物流专业引入双主体教学模式是校企之间合作的必然选择,能充分利用广泛的教育资源和经济资源从事生产研究,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实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促进物流产业效益提升的双重目标,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应继续认真实践、探索、总结,思考出一条可行的并且适合高职物流专业发展的教学之路。
1.1 基地建设目标
基于自身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遵循任务导向、实操性强、流程规范、功能齐全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核心的物流活动和标准的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物流技术为重点,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以物流设备为依托,以配套的课程为保证,构建专业化、实用性强的现代物流实践教学基地。
1.2 基地建设思路
校企合作过程校热企冷的现象非常普遍。为避免基地建设落入校热企冷的俗套,必须坚持协同育人理念,建立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以基地建设为契机,以协同育人为抓手,培养市场欢迎、企业满意、符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
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在企业方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由企业提供场地,围绕物流企业核心岗位群的管理任务双方共建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室,把实训课程开进企业;企业每年有义务接纳一定数量的学生来企业顶岗实习并实行轮岗制度,提供现场导师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业务指导,企业有择用人才的优先权,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企业有义务向校方提供参加物流项目投标的相关资料和方案,让学生参与到投标方案的制作中去;企业可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校企联合攻关,解决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难题;利用学校的师资和教学条件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接纳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
2 基地建设的落实
2.1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核心岗位群确认与分析
结合威高物流集团的实际岗位以及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筛选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岗位群,并对核心岗位群进行了岗位分析和职责描述。
2.2 外出调研考察
外出调研考察的目的就是学习和借鉴。除多次到威高物流实践基地考察、调研、座谈外,还先后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武汉工商学院、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进行了调研考察,对他们的实践教学经验特别是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经验进行了学习。
2.3 建立综合物流管理实训室
由威高物流集团提供场地,从项目经费中支出进行了装修,购买了座椅、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施设备。威高物流集团向实训室开放他们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端口,学生用特定账户登录后在现场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在该信息平台上进行仓储、运输、质检、报关报检、物流金融、供应与采购等物流管理项目的虚拟操作和实际操作。
2.4 实践课程开发
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依托威高物流实践教学基地资源,以项目和任务为导向,进行实践课程开发。开发了见习实习、《仓储管理》课内实训、《运输管理》课内实训、《国际货代与报关实务》课内实训、《物流信息技术》课内实训、物流方案设计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
2.5 基地运行总结并形成反馈机制
对基地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控制和反馈,对不合理的规章进行调整,对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对实训课程不断完善。
3 基地建设发展的成果
随着威高物流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发展和投入运行,围绕基地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教研和科研活动,物流管理以及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较好的训练和提高,教师队伍得到很好的锤炼,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科研活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基地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建设程序和方法、运行管理机制将为未来其他基地的建设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启示。
3.1 学生专业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明显向好
依托威高物流实践教学基地,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对2014年毕业学生的调查反馈显示,毕业学生认为在威高的实训和实习对他们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用人单位亦认为学院的毕业生在企业中上手快,很快能独当一面。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更直接地反馈在毕业论文水平的提升上,通过在威高物流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训特别是顶岗实习,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很好地避免了选题的空大泛,选题大多来自于实习过程中碰到的实践问题,论文水平的提升反应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3.2 企业管理水平改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core ability. At present, our country'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e post due to the influence and restriction of various factors, so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discipline of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i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post practice process,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 internship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ship; teaching and research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也明确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应在掌握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由此可见,传统的理论教学、课堂讲授、实验实训、试卷考核、分数衡量的方式无法满足当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企业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教学实验、实训、实习之后已经初步掌握了专业知识,能按照企业员工的岗位独立开展工作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直接安排学生到企业具体实际工作岗位上独立完成或在指导技师的指导下完成工程任务的一种教学活动。企业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且必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核心技能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之一。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现状
1.1 校企合作双方主体缺乏紧密性
高等职业教育以为社会经济发展、为企业生产发展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为己任,企业定当以追求理论最大化为目标。原本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相互作用、相互需求的联系,但是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还是存在校企合作双方主体不够紧密。一是表现在时间安排上,企业受产品的研发时间、生产周期、销售周期等因素影响较大,而学校的授课计划在授课时间方面相对而言比较固化。从而在时间安排方面,企业需要顶岗实习学生与学校组织学生正常上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二是表现在课程内容取舍上,虽然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都是由各物流企业、各行业主管和各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开发,但是毕竟各个物流企业中存在着不同的具体工作岗位及其要求,所以课程内容教学与顶岗实习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1.2 顶岗实习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
信息化程度较高、物流实施设备相对完善的物流企业往往接纳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数量极为有限,而劳动量相对较大的物流企业很难派出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老师来全程跟踪顶岗实习学生。事实上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布点是相当的广泛,由学校派出的专业老师很难顾及到所有在岗顶岗实习的学生。甚至出现派出去指导的老师只是简单的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基本情况或只起到纪律检查的作用。学生在企业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真实地从事生产劳动,确实可以学习到课堂上和书本上不曾有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但同时在实际生产中不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此时很难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有效的专业技能指导,而只能靠学生自己去摸索或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慢慢领悟。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很难和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联系起来,此时学生最需要专业指导老师的指点,帮助他们分析并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的同时积累经验。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派出的指导老师,都存在着数量不够、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等情况。
1.3 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
当前各物流企业的业务和生产经营都受市场因素和经济杠杆的影响与作用。而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高等职业院校主管单位和行业主管对企业顶岗实习的政策优势不明显,也缺乏毕业的指导和政策、经济方面的支持。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旺季时需要接受大量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而在生产经营淡季时便不太愿意接收顶岗实习的学生。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顶岗实习管理出现多头且混乱的状况。第一,有些学校把学生交到企业去之后就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把对学生的生活、生产、学习、思想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全盘交给实习企业。企业站在组织生产的角度很难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也很难在生活上真正关心学生。第二,有些企业把追求利润和实现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忽视对工作人员特别是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关心与管理。
1.4 顶岗实习学生定位缺乏准确性
学生是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对学生而言,通过企业顶岗实习既是自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总结和应用,又是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专业技能较为理想的环节。就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而言,企业顶岗实习是“零距离”地实现了学生与员工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中却出现了顶岗实习学生定位不太准确。第一,学生没有适用“准员工”的角色。有较大一部分同学的思想还停留在“我是学生,我只是学生,我就是学生”的认识水平上,没能真正地将自己由学生转变为一个“准员工”,由此必然出现很难全身心地投入的顶岗实习的工作中去的情况。第二,学生的工作态度不端正。正是因为受没有进入“准员工”角色的影响,导致有些学生出现迟到、早退,甚至中途离岗等现象。在学校上课时,往往迟到、早退等只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而在企业顶岗实习当中,诸如此类不遵守劳动纪律的现象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会带来不利的连锁反应,甚至会导致“蝴蝶效应”的出现。
1.5 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
由于顶岗实习的时间是短暂的,顶岗实习的过程也是阶段性的,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身负学生和“准员工”的双重身份。“准员工”毕竟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学生来企业顶岗实习不会长期、长久,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或指导老师就做顺手人情,在实习鉴定意见栏中都写上好听的话。学校把学生推向企业,校方指导老师由于没全程参与学生的顶岗实习,便很难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考核评价。由此导致现有的考核机制不能科学、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学生。企业方面往往以工作最终成果来简单地评价学生,而学校老师的考核评价方法更单一,一般只是从学生撰写的顶岗实习报告来考核学生。这样很难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事务分析能力、事务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劳动纪律、团队协作精神、工作过程进行科学、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
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