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8 22:37: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听力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听力作为一项输入性技能,已经成为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在他提出的输入假设 (Input Hypothesis)中指出,语言学习者只有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才能习得语言。因此,有效的听力理解是二语习得成功的保证,它确保了语言输入的质与量,而听力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听力输入的数量与听力策略的使用。在课外进行听力自主学习能增加听力输入的数量,而元认知策略能加强听力学习的管理与评价,提高听力理解的质量。本研究以元认知计划策略的定义为理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与定量分析,了解大学生英语课外听力学习中元认知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探讨计划策略对指导课外听力学习的重要意义。
1 元认知计划策略概述
近年来,国外学者越来越关注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O’Malley和Chamot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其中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价,即用于了解学习并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价学习活动来控制学习的策略[1]。他们认为,计划策略是“为书面或口头交际的组织制定计划”,主要包括预测结果、安排时间等。Zimmerman 和Pons在策略研究中也提到,计划包括 “对时间的选择与安排”。此外,Wenden等学者利用访谈等方式,根据不同社会环境中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活动,把计划策略概述为“学习者对语言目标、资源以及资源的利用、优先考虑的语言项目、学习语言方式的改变等方面所做出的决定” [2]。Stern在1975年的开创性研究中,根据其自身对语言能力的本质的认识以及第二语言学习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优秀语言学习者使用的十大策略,并以计划策略为首。他认为,计划是指“根据个人学习风格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 [3]。Michael Rost 在听力学习的元认知策略研究中,把计划策略详细解释为提前组织、定向注意、选择性注意与自我管理,主要包括“对某项听力任务的目标确定”、“对听力要点的关注”、“对听力动机的管理”等[4]。
国内的文秋芳教授对学习策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她按照Skehan的信息理论模式,提出了双维度的策略归类框架。而在语言学习的处理输入、储存输入和产生输出三个阶段,都有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参与。其中管理策略包括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策略选择、自我监控等。语言学习的三个阶段要求制定达到目标的计划[5]。此外,一些外语教学与研究人员在学习策略调查研究中,结合中国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计划策略细化为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预测重点难点、选择注意力、安排时间等。他们的调查结果还表明,听力计划策略是使用频率较低的策略之一,不仅不被学生重视,也受到教师的忽视。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阐述元认知知识对计划策略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听力学习。
2 大学生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运用情况调查
2.1 调查对象和工具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202名大学生,其中英语专业62人,非英语专业140人。调查方式为问卷与访谈相结合。问卷由笔者自行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关于学生英语学习观念与动机的选择题;第二部分为课外听力计划策略的调查,包含12项与计划有关的策略,分为目标计划、时间计划、材料计划、方法计划四组,采用莱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分为五级选项(如1=从不,5=总是)。问题的设计主要根据笔者在访谈中获得的信息,并参考国内外学者对计划策略的概述与定义以及相关研究结果。
2.2 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研究共发出调查问卷202份,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收回有效问卷198份,其中英语专业62份,非英语专业136份。笔者运用SPSS 13.0对问卷所得数据中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并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判断非英语专业与专业学生在计划策略使用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了解策略的使用与听力学习观念、动机之间的关系。
3 调查结果和讨论
3.1 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
表1显示,受试者在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为中频率(2.5
如表2所示,两组受试在总体情况的差异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t=-9.877,p=0.000),而且在各组策略的使用频率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产生差异的原因显而易见: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听力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基础课,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而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听力只是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一部分,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更不用说课外时间的投入了。此外,在四组策略中,材料计划与目标计划的差异尤为显著(t值分别为10.174和8.459)。可见,专业学生对听力学习有更明确的目标,在课外更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和适合自己水平的不同风格的材料进行听力练习。
3.2 计划策略与学习观念、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文秋芳认为,观念对策略的使用有相当的影响。学生的某种观念越强,使用相对应策略的可能性越大。同时,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作为一种日积月累又不断变化的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使用,因此动机与策略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6]。本研究中受试计划策略的使用是否受到自身学习观念与动机的影响,需要通过相关性检验进行判断。
由表3可见,受试计划策略的使用与学习观念和学习动机之间均呈正相关,且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
表3还显示,学习动机与计划策略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属中相关(0.6
3.3 元认知知识对计划策略的影响
元认知知识是调节学习的关键。Vandergrift认为,听力元认知知识包括学习者知识(Person knowledge)、任务知识 (Task knowledge)与策略知识(Strategic knowledge)。学习者知识是指对自身语言学习情况以及对个体学能、动机等对语言学习影响情况的了解[7]。具备充分的学习者知识能促进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课外听力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对学习时间、材料与方法进行计划。任务知识是指对学习任务的目的、要求、本质等方面的了解。学习者对任务要求的理解以及选择对应策略满足要求的能力对计划策略的有效使用起决定性的作用。学习不成功者往往缺乏选择正确策略所需要的有关任务要求的元认知知识[8]。学习者对任务的充分了解与分析有助于计划的合理制定与实施;策略知识包含对获得学习目标所需的有效策略的了解,例如促进听力理解的总体策略和具体策略。学习者制定的计划只有在自我管理、评价等其他元认知策略的协助下才能得到实施,从而产生效果,因此缺乏策略知识不仅导致计划的不完善,还影响计划的顺利实施。
4 本研究对听力教学的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在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影响计划策略的主要因素,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首先,正确的元认知观念与合理的元认知策略能加强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能力[9]。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在听力课堂教学中融入元认知观念的强化与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与培训,培养计划、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逐步将听力教学模式从“以教学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其次,教师可帮助创造课外听力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主性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学习。此外,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深层动机,培养学生的听力兴趣和积极情感,指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合理确立学习目标并制定合适的听力计划,并适时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弥补课堂听力教学时间上的不足,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听力学习。
参考文献:
[1] O’Malley, J.M., Chamot, A.U.& Küpper L.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 1989, (10 ): 418-437.
[2] O’Malley, J.M.& Chamot, 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46-111.
[3] Grenfell, M. & Harris V. Modern languag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35-40.
[4] Rost, M.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isten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154-157.
[5] 文秋芳.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中的理论争端[A].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C].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文秋芳.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05-110.
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学生普遍反应听力水平无法提高,听力效果不够明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障碍:
心理障碍:
许多学生在做听力训练时,往往感到心理紧张,甚至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没听进去。
读音障碍:
有些学生对读音重视不够,没有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尤其是对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不能辨听一些易混淆的音素。有些学生即使掌握了单词的准确发音,但遇到连读、弱读、爆破等朗读技巧时,又显得束手无策。
词汇障碍:
在听力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生词,有些即使不是生词,但由于不常用或是有些生疏的词汇,也会给听力效果带来一些障碍。
文化背景知识障碍:
由于所属同家不同,所接触的异国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日常生活、传说、时事、人物、科普等与自己国家的有所不同,这也会给听力中某些涉及异国文化背景的片段造成文化上的stock。如听力材料里出现了thanksgiving Day、April Fool Day等,学生如果对西方的感恩节、愚人节不了解,就会感到迷茫。
方法问题:
有些同学的英语基础很好,可就是提不高听力,这可能就是方法问题。听力训练到了一定阶段,要侧重于整句整段甚至于整篇的理解,而不能只停留在词与句的理解上。如果只注重词与句的理解,语速快了,就跟不上,自然也就听不懂。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只有排除了障碍,听力训练才能有所效果。笔者经过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摸索总结了一些排除听力障碍的方法,愿意与大家共享,同时也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排除听力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自我放松
在做听力训练时,教师告诉学生要消除紧张心理,自我放松,就像旁听者在听两人对话一样,尤其是对初听者,自我放松尤为重要。对于初听者,可以采取多次重放重听的方式,使其消除紧张状态。
带着问题听
有些学生特别是初一、初二的学生,材料听了两遍,结果一脸茫然,根本没听进去。这是由于他们跟不上说话者的速度,反应不过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听录音之前先浏览一遍题目,有时也可充分利用题与题之间的暂停时间间隔去浏览答卷上的内容,先对所听范围和大意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再带着问题听,并让学生养成这样一种习惯。
听清关键词
通常情况下,我们有可能不能彻底听清、听懂每一个音素、音节、单词或词组,但只要我们听清了关键词或关键因素,同样可以做出正确的答案。
例如有这样的一则听力材料:Did he get up early?
听力题目为:
A Yes,she did
B No,he didn’t
C At 6:00
D No,he isn’t
那么只要我们听清了"Did he",这道题目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了。"Did"开头,表明这是一个一般疑问句,且用的时态是一般过去时,所以 C、D 答案就可以排除了; "he" 是句子的主语,故A答案又排除了,所以正确答案是 B。
在听短文时,由于短文较长,为防止听了下句忘了上句,可对文中一些关键词如时间、年龄、人名、数字等作一些速记。
集中注意力
听力训练有别于其它训练,其特点是所听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听完后不会再现,特别是在考试中不可能中途停下或反复去听。这就要求听力训练时保持头脑清醒,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注意力集中并不等于紧张害怕。
平时在组织听力训练时,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注重上述除去听力障碍的方法与技巧,给予学生必要的听力方法指导,使之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同时教师在常规教学中也要采取积极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三、听力训练要贯穿常规教学
听力从根本上说,是语音、语法、词汇综合应用的能力,在信息反映到大脑的一瞬间,听者必须将所有英语知识调动起来去听音辨义,这一过程不仅涉及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还涉及对有关事物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及个人经验和积极参与等等。因此听力水平的提高并不是独立的,它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
①夯实基本功
教师基本功要扎实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中国人学外语,缺乏交际氛围,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小县城、小城镇,几乎没有外国人,更谈不上有交际的机会。学生学习外语主要依靠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标准的口语,丰富的词汇和过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这里,学生听到的第一句外语来自教师,学生所学的第一个音标出自教师,只有教师教得标准,学生才能学得正确。因此教师要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基本功要扎实
前面已经谈到“读音障碍”是影响听力效果的障碍之一。因此学生在学第一个音标、第一个单词时,就要重视读音问题,力求标准。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从辨音开始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音、语调不过关,就无法辨别听力材料中语句的含义。同时还要注意朗读技巧,如连读、爆破等。
②功夫在平时
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停滞不前,亦不可操之过急,要注重把日常教学过程贯穿其中。
尽量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新教学大纲指出英语学科教学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与学生交流、阐述课文内容、讲解练习,一开始,学生感到不适应、困惑,但坚持下来,不但使学生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而且能使学生更注意听讲,跟上教师的步伐,渐渐的潜移默化,听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利用教材组织听力
中学教材几乎每一课都配有适量的录音,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部分进行听力教学。有的教师在处理这一部分时,听一遍算了;有的由于某些条件限制(如经常停电等),认为学生反正会读,干脆不听;有的以教师领读取而代之,笔者认为这一部分非但要听,且要多听,要采取多种形式来听。因为:首先,磁带上的录音都是由权威人士朗读录制,是相对地道的英语,比一般教师读得更标准。其次,听力取材要精,要与教材同步。那么听教材上的课文、对话是再没有比这更同步的了。第三,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的预习了教材上的课文、对话,因此听力材料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听熟悉的材料使学生没有了心理负担,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听力水平,增强学生自信心。那么针对课文,对话,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进行听力训练:A、先让学生合上书,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有关课文、对话的问题,让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看能听懂多少。B、打开书本,重放录音,让学生听朗读技巧。C、跟读。这样听三遍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多听几遍。
认真处理好每单元的词汇和听力
初中课本每单元都有一些听力题,每单元的词汇也都配有录音。有些教师为了赶上课进度,常把这部分省去,殊不知这不但是练习听力的好素材,而且能纠正单词的读音,可千万要处理好哟。
广泛阅读,扩大词汇量
掌握大量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对于词汇问题,第一要求学生熟记已学过的词汇,要经常复习,以防遗忘;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对于阅读中遇到的词汇(特别是生词)要做适当记载,扩大词汇量,同时要多阅读介绍异国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的文章。
③专项训练不可少
只靠平时的练习是不够的。因为尽管平时的听力训练多,但学生却是被动的听,很少设置配套的训练题,导致学生动脑机会较少,而且听的材料也不够全面,故学生听力水平提高不大。因此每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听力专项训练。
利用听力训练册
与课本同步的《初中英语听力训练》为我们的听力练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此《听力训练》难易适度,紧扣教材,题型全面,还附有答案和听力材料,是很好的听力素材。每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听力技巧,同时处理一些突发问题,既不可看完录音材料后再听,也不可边看边听,因为任何形式的听前看材料都会掩盖或削弱在听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不利于听力水平的真正提高。可以先听,第一遍听懂 50% ,第二遍听懂 70% 。如果反复听还是听不懂的话,此时可带着问题看录音材料,然后再听;这时要特别注意外国人的朗读习惯和技巧。总结经验,悟到语感,这也许就是听力水平提高的过程。
课外作业上的听力材料不可忽视
与教材同步的课外作业,每单元也分为听力训练和笔头练习两部分。这部分听力训练的有些内容就是从书本上摘下的句子,然后进行听录音填空。笔者认为它也是相当有价值的:一,它可以重现书本知识,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听,还要动手动脑,所以它不但可以练习听力,而且可以检测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熟练程度。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
三、是练习听力好材料,达到较好的听力效果。
④努力营造英语氛围
亚力三大曾经说过:“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听懂比重占90%。能听懂你才觉得舒服,听不懂就会觉得不自在。”
练习听力时,许多学生抱怨听不懂,因而丧失了听的兴趣,往往半途而废。其实,即使听不懂也是一种学习,只不过自己觉察不到而已。虽然暂时听不懂,但耳膜已经开始尝试着适应一种新的语言发音,大脑在调整频率,准备接受一种新的信息代码,这本身就是一次飞跃。 所以切记:听不懂时,也在进步。
练习听力,要充分利用心理学上的无意注意,只要一有时间,就要打开录音机播放外语磁带,使学生处于外语的语言环境中,也许没听清楚说些什么,这不要紧,学生可以随便做其他事情,不用去有意听,只要他们的周围有外语环境的发音,他们的听力就会提高。
四、多方位挖掘新资源
1.引言
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了《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重新规定中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强调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由此可见,学校英语教育越来越侧重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听力理解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不是一个听话人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听话人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所接受的声音符号进行分析、合成和归纳,从而实现语义重构的过程。综观考试听力材料不难发现,原文语料中频繁出现but,however等话语标记语。熟知标记语有助于外语学习者在听力中理解说话者的命题和交际意义,在预测和推理这两个方面尤其有益。
2.话语标记语的功能
话语标记语如but,and,however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是构成话语的一部分,具有标记话语的特征。一些学者很早就注意到标记语这种现象。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发展成为以Schiffrin,Fraser等为代表的语义—语用研究和以Blakemore,Jucker等为代表的认知—语用研究两大流派。
(1)话语标记语的语义—语用研究
90年代以前的学者大都从语义—语用的角度研究话语标记语,被称为“连贯”派。其中代表性的学者有Ostman,Schiffrin,Fraser等。Ostman(1981,1982)是进入80年代后对话语标记语最早进行研究的学者。他把其称为“语用小品词”,并总结概括出语用小品词三个方面的作用。Schiffrin(1987)采用了“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话语连贯模式。该模式由五个相互联系的层面组成:交换结构、行为结构、概念结构、参与模式和信息情况。Redeker(1991)对Schiffrin(1987)的观点进行了评述,他认为信息状态和参与框架两个层面不独立于其他层面,因此提出了会话三层面:概念结构、修辞结构和连续结构。
(2)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研究
此派的代表人物是Blackmore,Rouchota等。他们认为话语标记语是程序意义编码,它将听话人引入到处理该话语所需要的语境之中,并根据该语境得出话语结构。他们的理论基础是Sperber&Wilson(1986,1995)提出的关联理论。根据关联理论,在信息处理中,说话人一般会最大限度地表述信息,以便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有时候为了达到最佳语境效果,说话人会有意识地使用某些特殊手段制约听话人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找,减小听话人在寻找话语与语境假设之间关联性的努力,使用话语标记语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我国学者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也形成了可贵的理论基础。他们主要是以关联理论为基础,认为话语标记语通过自身所标示的明示逻辑语义关系在不同语境条件下对说话人的推理过程起语用制约作用。
3.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随着话语标记语这门学科的发展,学者的研究兴趣也开始由理论方面拓展到计算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多方面。然而,对听力方面的研究很少。笔者发现在听力考试中话语标记语频繁出现。现在以but为例,分析话语标记语对听力理解的重要作用。
M: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essert?I think I will have apple pie and ice cream.
W:The chocolate cake looks great,but I have to watch my weight.You go ahead and get yours.
这是一道典型的but题。由关联理论的框架出发,我们得知话语标记语可被看做是听者寻找关联的标记,它可以制约我们对于语境和认知效果的选择。如在上题中,but是一个“否定期待”的标记,它表明but后的部分与前述话语的明示或是暗含意义相矛盾。说话人使用这样的话语标记就是为了达到一种特殊的认知效果,使得听话人能够进行恰当的语境选择,做出正确的推理,从而促使听话人花费最小的努力达到最佳的语境效果。
M:Ma’am, I hear you have an apartment for rent. Can I take a look at it?
W:Sure,you’re welcome any time by appointment,but I have to tell you the building is close to a railway with the noise. You might as well save the trip.
此句中话语标记语but与上句功能不同,它起到转移话题的作用。根据关联理论,前后话语间必存在着一种相关性。在引出新话题前使用一定的话语标记语可以引起听者的注意,缩小语境范围,减少听者的耗费。
综上所述,话语标记语在言语理解尤其是听力理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使听者更为迅速有效地抓住主要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以下几方面予以重视。
(1)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话语标记语的定义及其分类,让学生对话语标记语有清晰的认识。
(2)以类别为基础,结合听力语料详细讲解各个话语标记语的作用,以便学生把握好标记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情况,切忌片面套用。
新课标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听力训练应先行一步。然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听力教学形式依然单一,模式雷同,效果欠佳。
苏教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听力内容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信息量大,词汇面广,句式复杂、语速快;在题型设计上少选择判断,多回答问题和填充表格,需要填充的信息多,这些都对听力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听力教学中,我充分利用CAI多媒体技术,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变换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教材的优化整合,提高听力教学实效。
一、做好听前准备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听前活动要使学生明白听得目的;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以及处理关键词。
为了在听力活动中更多地实现师生间及生生间的积极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兴趣与热情,在听前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预设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式讨论题。至于话题的选择,首先应考虑与听力材料的内容一致,以很好地反映材料的核心思想;其次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设计出学生熟悉、有话可说的讨论题。
模块一第二单元“Growing Pains”话题是成长的烦恼。在进行听力训练前,我在投影上显示出下列讨论话题。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互相“倾诉”成长的烦恼,然后把话题引到与父母间的关系上。
1.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2.Do your parents allow you to have fun things,such as playing basketball,reading comic or watching TV etc.?
3.Do your parents and you understand each other?
4.Talk about your unpleasant experience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s.
这四个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第一个话题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开口。通过第二个话题的讨论,学生学习了comic这一生词,为下一步的听扫清了障碍。这四个话题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再如模块三第二单元Task “Reporting on Body Language”的话题是“Different cultures in the world”,学生对不同国家的不同风俗文化缺乏了解,我将课本上有关这一话题的插图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解释同时引出cultures这一话题,然后和学生进行对话: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2.In which country do you think they are in?
3.Can you enter the house with your shoes when in Japan?
4.What are the feelings of the host?
通过对话引出slurp,spaghetti这两个生词,这样为学生扫清背景知识与生词障碍。
二、优化听时设计
从初中英语到高中英语,无论听力内容、题型设计还是听力要求都是一个大的飞跃,要捕捉的信息量大,理解难度高,部分学生很难完成听力任务。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部分听力题型加以改编,用课件形式展示出来,降低听力练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信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听整体。让学生听懂大意,即Listen for a general idea。我提醒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句上,只要听懂大意即可。如模块三第二单元Task “Reporting on Body Language” Step 1:Filling a chart,这一听力有关美国common gesture的含义,涉及的国家及其手势比较多,学生们普遍感到困难,我从整体考虑,特准备了如下问题:
(1)What is the listening mainly about?
(2)How many common gestures does the speaker mention about?
(3)Are the common gestures the sam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对以上问题,即使是基础弱的学生也都回答出来了,因而这一步能帮助学生树立听的信心,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2.听细节。在听懂大意基础之上来听细节,即Listen for details。模块三第二单元Task “Reporting on Body Language” Step 1:Filling a chart共有九个空需要学生边听边记。第一、三、四、六、九空都是一个词,而二,五,七,八是多个词。在听第二、五、七、八空时可以按暂停键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记。再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第一单元Task “Telling a Story” Step 1:Completing a checklist,Part B共有八个问题。如让学生都听,一是速度快,问题多,学生感觉有难度。我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听单数问题,另一组听双数问题。听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如果学生有疑惑,也可再放两、三遍直至听懂。
3.再重听。再听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影响听时练习效果的原因,也就是找出没听懂的原因,积累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二是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所听材料进行语音、语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这一步是保证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79-02
一、引言
在日常交际中和二语习得中听力理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一项调查表明:正常人在醒着时,70%的时间用于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其中11%用于写,15%用于读,32%用于说,而有42%用于听。《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所以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布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也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了改革。新四级考试大纲将对听力的要求修改为:能听懂英语讲课,并能听懂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30-150词的简短会话、谈话、报道或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的分值和题型都有较大的变动。由此不难看出四级考试所考查的重点也向英语听力倾斜。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原有题型的基础上增加了长对话题。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就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这一新题型进行分析,以期对学校的英语听力教学有所启示。
二、长对话听力题出题特点和解题技巧
(一)长对话听力题的出题特点
长对话听力一共设有7道单选题,以对话形式出现,字数大约在200-300个词之间。长对话容易考的话题可以分为以下类别:工作生活类、学校生活类、社会生活类、科普知识类、新闻采访类和文化教育类。
长对话听力题难度上接近于短文理解。考查的方式也与短文理解相似,主要的题型有主旨题、推断题、细节题。主旨题顾名思义是就对话是就对话涉及的主题提问,常用的问句有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 conversation? What is the conversation mainly about? What are the people discussing? 等等;推断题考查的是跟据对话所提供的信息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常用的问句有What can we conclude from the conversation?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conversation? What is xx thinking of doing? 等等;细节题是最常见的题型主要是针对对话中提到的某一点提问,如What is the woman looking for?What problem do the speakers have at this time?
(二)长对话听力题的解题技巧
1、长对话听力题对选项的处理技巧
考试中拿到四级试卷后,就长对话听力部分而言,学生所能看到的材料就只有选择题的选项,所以我们的解题的第一步也主要是从选项入手进行推测。对选项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很多解题技巧:
(1)与对话主题或其他选项内容不同的选项往往不是答案。例如2006年12月四级考试第22题的选项:
A. It was about a little animal.
B. It took her six years to write.
C. It was adapted from a fairy tale.
D. It was about a little girl and her pet.
在这四个选项中B选项的内容与其他三个选项内容很不一样,所以我们首先可以排除掉它。
(2)意思相反的选项往往有一个是答案。例如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样卷第20题的四个选项分别是:
A. It cost much more than its worth.
B. It should be brought up-to-date.
C. It calls for immediate repairs.
D. It can still be used for a long time.
其中B 和D选项的意思相反,根据这一条解题技巧我们可以推断出应在这两项中选择答案,而此题的正确答案就是B选项。
(3)意思明显相近的两项往往不是答案。例如2006年6月24日首次试点采用新题型的的四级考试第21题的选项如下:
A. The woman thinks Mr. Saunders is asking for more than they can offer.
B. Mr. Saunders will share one third of the womans responsibilities.
C. Mr. Saunders believes that he deserves more paid vacations.
D. The woman seems to be satisfied with Mr. Saunders past experience.
其中A和C选项在意思上比较相近,表达的意思只是从对话彼此双方说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排除这两个选项。而正确答案也的确不是它们。
(4)内容被包含的选项往往不是答案。例如2006年6月24日四级考试第25题的选项:
A. Changing her major.
B. Spending less of her parents money.
C. Getting transferred to the English Department.
D. Leaving the university.
其中C选项的内容可以被认为是被包含在A选项中,所以我们可以排除C选项。
2、长对话听力题对听力录音原文的处理技巧
选项是我们解题的第一步,在实际考试中在听长对话时,我们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即我们要抓住出题的规律,注意收听涉及到题干的关键词关键句子。在长对话听力中有些地方容易出题,根据对样题及以往考试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六大出题点:长对话开始处、长对话问答处、长对话结尾处、长对话反复重复处、长对话中逻辑关系处和长对话中比较处。
我们以2006年12月第一个长对话听力题为例,来看一下如何利用破译出题点来解题。
这段长对话的听力录音原文如下:
W: Hey, Bob, guess what? Im going to visit Quebec next summer. Im invited to go to a friends wedding. But while Im there Id also like to do some sightseeing.
M: Thats nice, Shelly. But do you mean the province of Quebec, or Quebec City?
W: I mean the province. My friends wedding is in Montreal. Im going there first. Ill stay for five days. Is Montreal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province?
M: Well, Many people think so because its the biggest city. But its not the capital. Quebec City is. But Montreal is great. The Saint Royal River runs right through the middle of the city. Its beautiful in summer.
W: Wow, and do you think I can get by in English? My French is OK, but not that good. I know most people there speak French, but can I also use English?
M: Well, People speak both French and English there. But youll hear French most of the time. And all the street signs are in French. In fact, Montreal is the third largest French speaking city in the world. So youd better practice your French before you go.
W: Good advice. What about Quebec City? Ill visit a friend from college who lives there now. Whats it like?
M: Its a beautiful city, very old. Many old buildings have been nicely restored. Some of them were built in the 17th or 18th centuries. Youll love there.
W: Fantastic. I cant wait to go.
19. Whats the womans main purpose of visiting Quebec?
20. What does the man advise the woman to do before the trip?
21. 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the Quebec City?
第19题答案就恰巧在对话中的女士第一次说的话中,这证明了对话的开始处十分重要,假如开始的地方没听清楚,后面的内容就很难再听懂了,这也正是出题点总爱设在这里的原因。
第20题答案很简单,但这个题出得很好,这表现在:对话中的女士问“Wow, and do you think I can get by in English?... but can I also use English? ”这是文中的问答处;“My French is OK, but not that good. I know most people there speak French, but can I also use English?”这里对两种语言进行了比较,可算是长对话中的比较处;另外“but”这个转折连词又提示了这里还是对话的逻辑关系处;在对话中女士说的“Wow, and do you think I can get by in English? My French is OK, but not that good. I know most people there speak French, but can I also use English?”和男士的回答内容为“Well, People speak both French and English there. But youll hear French most of the time. And all the street signs are in French. In fact, Montreal is the third largest French speaking city in the world. So youd better practice your French before you go.”我们可以看到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French,在短短的这一轮对话中它总计出现了七次,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些地方是对话的反复重复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道简单题之后的不简单。
第21题主要的出题点在于对话中女士的提问“What about Quebec City? …. Whats it like?”。同时这个题目的答案是出现在这段长对话的最后,即长对话结尾处。
所以,通过对以上长对话三个问题的逐一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应该如何自如的处理长对话听力录音原文了。
三、对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于大学英语四级改革的研究,特别是通过对于四级听力部分新题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改革多次,题目形式和分值设置变化很大,考试要求已经从原来的应试英语变成了素质英语。对现在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要转变以往的英语学习方法,特别是加大听力的训练。”最近在一个关于国内英语考试项目的研讨会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专家们提出了以上观点。所以听力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受到重视。
(二)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对学生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在让学生听懂听力原文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听力解题技巧的教授并且引导学生主动对听力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最终提高英语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幼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历年全真试卷\[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175-01
视听说教学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这段时期,这门课的教学经验是成功的。具体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视听说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像结合的教学手段比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能更加全面而真实地展示语言信息。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去积极捕捉并理解语言信息,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视听说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录像通过声图并行,音像并茂,使学生同时接受到声音信息和图像信息,从而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他们对语言表层和内涵的深刻有细致的体会,最终达到加深理解力和增强记忆力的目的。
(3)视听说教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视听说教学通过录像向学生大脑中输入鲜明而完整的立体表象,由此而传递的各种信息清晰明了、形象生动,使学生在耳闻其声、目睹其形的同时,使他们的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4)视听说教学有利于开展语境化教学。录像辅助的外语视听说课程在语境化教学方面具有其它课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毫无疑问,它为学生深刻理解、切实掌握、进而灵活运用目标语,创造了非常有利的语言环境,为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奠定了基础。
(5)视听说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语言实践。在以语境化教学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为鲜明特征的视听说课堂里,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从而真正实现了听与说和学与用的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在不同语境中正确、恰当并灵活地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6)视听说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叉文化意识。视听说教学不仅能亲耳听到人们在各种场合进行的言语交际,而且还能亲眼看到他们进行的各种具有某种文化特征的非言语交际以及各种不同的交际背景。这无疑对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交叉文化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和灵活恰当地运用目标语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采用视听教学无疑是外语强化培训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之一,我们应该积极利用这一先进的媒体为外语教学服务。
视听说教学无论是在设备的配置与更新、教材的开发利用,还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1)过度强调听力训练,弱化了其它技能的培养。(2)教材设计部分单一。(3)音像内容流于形式,缺乏深层的加工。
视听说教学在新的大环境下必须有革新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1)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教学内容。
①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针对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一是选取培养学生的听说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二是选取以直观的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实用性强的视听说能力的培养的教学内容。三是实践教学内容不仅体现在课堂实践教学,还重视校外实训教学,具有职业性的实训,在更真实的环境下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②合理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
课堂和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系统、语言实验室及教学辅助工具等教学条件和设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以英语听说技能的培养。积极开展校内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这样一种“实践-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不仅可以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以多种方式具体表现教学内容。
英语视听说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主要通过视听、听说、视听说结合形式,课内外结合形式完成。视听形式是运用实物、挂图、幻灯、投影、录像、电影,以及网络视频等直观演示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资料,对学生有直接刺激作用,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听说形式是通过音频呈现教学内容,进行听说训练。
(2)进一步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①设计与创新教学模式。
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材中的丰富交际材料,拓展教学内容,在实际的课堂设计中根据教学要求和目的及教材内容,增加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英语视听材料。课内外结合教学,课上教学与课下学生自主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地巩固课内知识,提供充分的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机会。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把听说结合起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视听说立体化教学,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朝着多元化、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
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15-01
1.引言
基于全球教育理念的整合及教育资源的共享,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日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多呈现为“2+2”或“3+1”,即在国内高校就读2-3年,修得相应学分并通过语言考试后再被合作学校录取。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目标是具有国际专业视野的综合型人才。为满足学生在外方院校生活学习的需要,学生应具有较高的“生存英语”及“学术英语”应用水平。鉴于此,听说能力的培养在中外合作办学班级极其重要。以英语听力教学为例,仅依赖听力课堂有限的听力教学内容远远不够,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培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元认知策略培养的重要性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教学短期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雅思听力测试,这与中外合作办学招生生源基础差、底子薄成为矛盾对立体。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词汇量偏小,发音不标准,往往听到发音不能有效地认知处理并在心理词库中准确地定位所听到的单词。语法知识薄弱,背景知识匮乏,部分学生很难准确地运用语法知识、背景知识有效弥补听力获取信息的不足。此外,学生在听力学习中过于依赖课堂内容,没有系统的听力学习计划,大多学生以考试为导向,使得听力学习枯燥乏味,无法满际能力的培养。从英语听力教学方面来讲,中外合作办学一种新兴模式,亟待新的听力教学理念的指导,课程设计应从内容教学转向语言技能教学,重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而目前,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主线,英语听力教学大多是背景知识介绍―播放音频─学生听音频完成题目─教师对答案,使得学生对听力学习失去兴趣,无法充分锻炼学生听力策略,形成自己的听力学习方法。其次,英语听力教学使用教材与培养目标相脱节。中外合作办学有别于一般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其的英语听说能力要求更高,而目前大多中外合作办学班级与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同等对待,使用教材、教学重点没有国际化视野,无法满足雅思听力测试对学生的要求。鉴于此,在英语听力教学上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将其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学习认知心理过程的不同,O’Malley&Chamot 将学习策略的分为三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及社会/情感策略[1]。其中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监控、管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如何学习的策略。这一策略可以使学习者充分了解学习者个体,学习任务的特点、要求及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是学习过程中高级的执行监控过程,是学习者利用认知知识对语言学习过程进行规划、管理、监控及评估的手段。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为积极的探究者,将个人认知结构与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相结合,建构自己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指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自我检查评估,逐步发展[2]。由此看来,自主学习元认知策略相呼应,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是自主学习的一方面,有助于学习者有目标的开展学习活动。自主学习的发展有赖于学习者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的提高。
3.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元认知策略是影响英语听力学习的重要变量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管理、监控、评估整个学习过程,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首先,应培养学生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元认知意识。就听力活动而言,元认知就是关于听力过程、实质、策略等知识的认知和对听力活动所实施的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及自我调节的行为。元认知有助于学习者认识听力活动,了解听力活动的过程、实质、及听力策略的运用在听力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传授元认知知识,什么是听力活动,听力活动的过程是什么及听力活动的实质。学生只有具有了丰富的听力活动元认知,才能有效发展听力活动中使用的策略。
其次,协助学生制定和实行听力学习计划。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听力学习缺乏系统性,教师应在新的学习阶段指导学生进行听力学习的完整计划,包括听力学习的目标、听力材料的选择及时间安排等。学生应在认真分析自身状况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教师对其提供参考意见,监督其实行并给以评价。
再次,培养学生听力活动中的自我监控和调节。学习者依照一定的标准对听力活动进行及时评价、反馈听力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修正调整策略。教师指导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准确判断听力材料难度、说话者的特征、任务的特征,并根据学习者特征使用相应策略,检测听力学习过程中思考的内容与听力材料是否相符,对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是否了解。
最后,听力过程后的自我评价。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照听力学习计划,及时评估学习效果。让学生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改进学习策略,激发听力学习热情。
4.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教学理念落后,学生基础差并过分依赖听力课堂内容。在转变英语听力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听力活动的认识,协助学生制定听力学习计划并监督其实行,同时培养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调节及听力过程后的自我评估。教师及学生应积极地培养学习元认知策略,以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满足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在国外生活学习的需求。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0-086-020
一、引言
美国外语教学家Wilga M. Riversde 曾经统计过:听、说、读、写语言交际活动带给人类活动中所占的实际分别为:听45%、说30%、读16%、写9%。可见听在人类交际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当前中职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学生听力基础参差不齐,在听力学习中存在无法掌握听力材料的语速、没有很好掌握词、短语、句子等的问题;学习自主性学习不强,没有学习听力计划,不会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持之以恒的听力训练等。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听力学习环境,也深刻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英语教学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所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
二、自主学习理论含义
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性(autonomy)是指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的能力。它具备七种基本能力:能够主动、独立地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设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资源、设定学习速度、选择学习方法以及监控和评价整个学习过程。就英语听力学习而言,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在以下方面: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主动并独立地分析自己的听力学习需要、设定听力学习目标、确定听力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学习方法以及监控和评价整个听力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它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而获得,教师要建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以此来鼓励和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多媒体技术在英语听力自主学习中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是现代教育的最新理论基础,其理论核心是:“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主动建构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因此,学习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同化、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建构主义师生观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在学习环境上建构主义强调对支持性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是个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因而,学习环境是一个学习者可以相互协作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多媒体CAI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体验式学习,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也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多媒体技术恰恰能给师生提供强大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特别是对学生而言,更能把声、光、图等感官因素融为一体,让学生接触、感受大量跟自己学习、生活经验相关的情景,营造熟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实现英语听力教学质量和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建构听力课堂自主学习环境
1. 创建真实的语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来自于经验,它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亲自实践,反复体验才能获得知识的真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建构能促进听力理解的真实交际语境。课堂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的真实交际活动有助于创建丰富的语言环境,并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目标与社区环境,让学生参与到对话中去,通过提问或评论对所听内容作出回应,使对话交流继续下去。如通过在线信息、英语教学录像带、原声影视、新闻时事、电视专题节目、在线视频课程等生动形象的立体信息输入,有效地构建了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
2. 选择真实、丰富的听力材料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往往陈旧,过时,跟不上形势,而网络上不断更新的动态数据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跟上时代形势的发展。网上资料包罗万象,从内容上看有文化、体育、历史、地理、生物、科技、环境、经济、娱乐等;从形式上看有新闻报道、人物访谈、科普节目、英文歌曲、原声电影等;这些材料的内容涵盖了教材所涉及或学生所关心的话题,而且可以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业水平,选择相关的资料,以丰富课堂教学。
3.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把学习延伸至课内外
Helgesen .S. Brown 指出:学生在面对一至三个人讲话时会觉得更容易和更轻松。所以开展小组合作聆听是建构自主学习环境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三至五人小组,在课内外合作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例如教师首先把教学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网上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包括背景知 识等。学生可以通过邮件或QQ聊天室交流。这样可以让能力弱的同学向能力强的同学学习;平时腼腆的同学向善于表达开朗的同学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听懂的内容,学习到的知识,不必担心由于自己犯了错误或表达不够完美而受到大家的嘲笑。
(二)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听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培养学生听力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参与并影响着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它是引导学习者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路历程,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了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提高积极性和自主性,就能以较强的自制力和意志力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我曾经对我校学生做过访谈,访谈结果表明:85%的学生认为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学习内容,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了个性化自主学习,提升了学习效率。因为网络教程里图、文、声、像并茂,学习资源丰富,为学生提供很多实际操练听力、口语的机会,而且轻松自由的网络学习环境能够增强学习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度,所以学生学习英语会比以前更积极主动。
2. 指导学生掌握多媒体网络学习技术的能力
在听力的自主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能与老师或者同学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实时交流。如上网浏览、复制下载、BBS讨论、使用电子信箱等,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有利于自主学习。
3. 培养学生掌握获取、采集、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加工,能根据自身需要充分利用信息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自主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另一方面,学生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快速而准确地发现自己需要的内容,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对其进行合理取舍,这离不了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如教师可以整理好听力训练和学习所需要的资料,发到年级的公共邮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下载、阅读;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网址、搜索引擎等,引导学生自己登录互联网搜寻和汇总所需要的信息。
4. 帮助学生制定英语听力学习计划的能力
制定英语听力学习计划是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首要环节,也是一种自我监控手段。下面的表格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一起制定的学习计划,其主要是结合学生当前的听力水平,通过确定学习的目标等实施一系列措施,教师参与,让学生自我评价,阶段性提高、总结听力水平。
听力学习计划
这种学习计划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也有助于老师和其他学生参与对其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评价。
现代社会对学习概念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里的课堂上,更多的是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学习,学习已经[本文转自DyLw. 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成为一项终生任务。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一项持久、重要的任务。英语听力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改善英语教学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与喜好灵活安排,不断增强网络自主听力意识,主动培养自己的自主听力能力;教师只要有效介入,加强监控,使教与学相结合,教与学相长,学生自主听力的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卢春艳.多媒体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5):101-102.
一、前言
2004年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其中明确指出:“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长期以来,听与说的能力是外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基本、关键的一环,英语听力教学长期局限于单一的课本磁带教学,给教学带来了种种弊端。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快速发展为听力学习与听力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学习者进行英语听力学习的资源更加丰富,手段更加多样化、便捷化,声频、视频、图形、动画等形式整合大大提高了英语听力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能考虑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帮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在多媒体环境中,成功的学习绩效仍然离不开学习策略的灵活自主运用,然而目前关于在多媒体环境中听力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教师如何在多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听力策略的研究尚少,本文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讨论研究,希望能对这种新的多媒体学习模式下听力策略的教与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二、学习者听力策略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西方许多应用学家对学习策略有不同的定义和分类。Rubin(1987)把学习策略概括为“学习者获得、储存、重新获得以及使用语言信息而采取的任何操作、步骤、计划和惯例行为”。Chamot & Kupper(1989)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用来理解、保存和记忆新信息和技能的技术。Oxford(1994)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促进其对第二语言的了解、理解和使用所采用的、通常是有意识的和特定的动作、行为、步骤或技巧。在二语习得领域,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是学生获得语言学习成功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能促进学生积极地自我指导学习并提高交际能力。
目前,对于学习策略的分类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O’Malley & Chamot(1990)根据Anderson的认知理论框架,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Cohen(1998)以运用策略的目的为标准把语言学习策略划分为学习策略和运用策略。Oxford(1990)依据学习策略和语言材料的关系把学习策略表述为间接策略和直接策略。文秋芳(1993)在既重视学习策略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又强调学习策略与学习材料的关系的基础上,将学习策略划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其中,O’Malley & Chamot的分类广为研究者接受。本文就以O’Malley &Chamot的分类模式为基础探寻多媒体环境下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的运用。
1.元认知策略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O’Malley & Chamot指出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高级的执行,它对于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听力教学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规范,并对语言策略的使用具有管理与监控作用。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planning strategies)、监控策略(monitoring strategies)和评估策略(evaluating strategies)三大类。计划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习前对学习活动的目标、过程、步骤作出规划与安排。监控策略是指学习活动过程中依据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计划中的学习进程、学习方法、效果、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监控。评估策略是指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采取的策略进行调整。
在传统的听力教学中,学生大多只按教师上课进度完成一定的听力任务,课后进行一些无负担的泛听练习,其统一的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让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不利于听力元认知策略发挥作用。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听力水平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不同的练习阶段,这样水平较高的学生不会因为目标太低,缺乏刺激性和挑战性而停滞不前;水平略低的学生也不会因为听力任务过难,产生严重挫败感而放弃。在听力过程中,多媒体环境下的影音、动画、图示等计算机辅助手段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融入听力任务的环境中,用英语思维去听、去理解。其多元化的听力材料、听力任务能使学习者更加自觉地选择不同的听力策略,主动控制自己的听力理解过程。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可随时对自己的听力能力进行评估,及时纠错,容易的一次性听过,较难的可反复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从而提高听力学习效率。
2.认知策略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认知策略应用于学习语言的活动之中,主要体现在对输入信息的处理,是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推理、转换或归纳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策略,关系到如何学习语言的每一个细节,体现在掌握每一种语言技能的全过程。以下是掌握听的技能时比较常用的一些认知策略(张殿玉,2005)。
认知策略同个体学习任务直接相关,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有一些认知策略更容易被学习者掌握使用,从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听前的背景知识,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源于教师,而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使学习者能及时对所需的背景知识进行网络查阅,信息量广泛准确。影视、动画、图形等多媒体手段使学习者更容易边听边在大脑中建立所听材料的意象场景,从而利用常识或语法知识的线索进行推断。耳机的使用使学习者之间不会互相干扰,学习者可边听边模仿,培养语感纠正语音,进而减轻听力负担。在听力过程中,工作记忆无法在有限的空间对所有听力信息进行编码储存,于是遗忘成了学习者听力过程中面对的一大难题。多媒体区别于传统的学习环境的一个最重要的优势是它能把声音、图形、动画、图表和视频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学生听力过程可使用的记忆策略要比传统的环境丰富得多,多媒体环境能够使学习者采取视觉和言语材料内容结合的策略,其学习效果会更好。
3.社会、情感策略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O’Malley & Chamot认为社会、情感策略涉及两大方面:与他人相互作用和对情感的假想控制。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主要表现在对他人学习经验的反应,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交流。听力学习中的情感策略则强调听者在听力过程中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调整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听力效果。社会/情感策略涉及社会、学习环境、动机、态度、焦虑感及自信心等因素。
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听力技巧等问题造成学习者过分紧张,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听力水平的发挥。有的学习者一旦遇到不能理解的单词或句子便紧张、急躁,思想不能集中,头脑一片空白,影响对整个听力材料的理解,对英语听力更加畏惧。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听力材料的多样化,影视材料的直观性、生动性能适当减轻学习者的焦虑情绪。即使不是完全听懂的,而是通过影视环境大致了解说话人的意图也能给学习者大大增强自信心,提高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在多媒体英语教学环境下对学生听力策略的培养
学习策略是可教的,O’Malley & Chamot 认为,大量的练习可以促使学习策略的程序化和内化。文秋芳(2001)认为,学习策略不但是可以培训的,而且要长期坚持下去,使它成为外语教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多媒体英语教学这个大环境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促进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促进听力自主学习。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听力教学中,尽管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更丰富,但教师的责任不但没有减轻反正更加重要。从培养学生不同听力策略的角度出发,在多媒体英语教学环境下,教师应在这几个方面进行角色的调整和定位。
第一,从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看,教师要分析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帮助不同听力水平的学生做出计划安排,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设立阶段性目标。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虽然降低了,但是学生仍然期待教师能给出科学的学习计划和合理的学习评估。教师需对学生的听力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不定时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考核和辅导。在教师宏观调控下,逐步锻炼学生养成自定计划、自我监控和评估策略。
第二,从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看,尽管多媒体学习环境下,学生对某些认知策略更敏感,更容易运用,但仅仅通过一时自发的理解运用而不经过系统长期的练习,其认知策略很难在听力理解中长期稳固地发挥作用。因而,教师需花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持之以恒的训练。如笔记策略在听写中的运用,如果不经过系统的训练,很难真正发挥作用,甚至产生副作用。
第三,从培养学生社会/情感策略看,教师在多媒体听力教学后,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出现的问题集中答疑,又可以对新的学习阶段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为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提供指南。这样,教师既对学生的整体听力学习情况有了宏观上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策略。
四、结语
听力策略的运用在听力学习中作用至关重要,在当今盛行的多媒体学习环境下,本文关于听力学习策略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下运用以及在此环境下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听力策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听力学习策略在学习者自主学习、提高听力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对听力学习和听力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参考文献:
[1]O’Malley,J.M.& Chamot,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Hede,A.An integrated model of multimedia effects on learn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media,2002,11(2):177-191.
[3]张殿玉.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05,(1):49-55.
[4]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05-110.
[5]邓媛,张文忠.听力策略在英语听写中的使用特点及影响作用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61-65.
一、引言
听是第二语言习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习者进行有效交流的基础。然而,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却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语言学家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学习策略理论,但是多数研究的对象是英语专业学生或其它专业的非医科院校学生。医科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其他专业学生的研究成果能否有效应用于医科学生?医科学生的学习策略,尤其是听力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如何?哪些听力策略需要加强?这些都是本研究试图回答的问题。
二、理论背景
听力学习策略的研究是以学习策略理论为基础的。Oxford(1990)和O’Malley和Chamot(2001)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最具代表性。Oxford(1990)根据策略与语言的关系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O’Malley和Chamot(2001)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将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利用对认知过程的了解以计划、监控、评价等手段控制学习过程;认知策略用直接分析、转化或合成信息等手段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社会/情感策略是与他人互动和控制效果的多种策略。
正如文秋芳(2003)所指出的,Oxford提出的两大类与O’Malley和Chamot的三大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直接策略与O’Malley和Chamot的认知策略基本相同;间接策略则包括O’Malley和Chamot提出的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不同的是,Oxford认为两类策略之间没有层级关系,它们都在同一水平上运作;而O’Malley和Chamot则主张元认知策略高于其它两类策略。显然,O’Malley和Chamot的分类更具合理性,最明显的优点是揭示了三大策略之间的内部层级关系,这对外语教师和学习者有更多的启示。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回答的研究问题是:医科学生的学习策略,尤其是听力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如何?医科学生的听力学习策略应用情况与其他专业学生有无明显差别?针对其他专业学生的研究成果能否应用于医科学生?哪些听力学习策略经常被医科学生应用,哪些需要加强?
2.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的工具是策略调查问卷。所有问卷都以O’Malley和Chamot的学习策略理论为基础,加入Oxford(1990)和文秋芳(2003)的部分学习策略理论,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适应本研究的需要。
3.受试
海南医学院不同专业的06级本科三个自然班的大学生参加了本次调查研究,共计116人,其中男生62名,女生54名。
四、结果与讨论
1.学习策略应用情况
学习策略总体的均数是3.06,根据Oxford(1990)对结果的解释属中等应用水平(高等均数从3.5到5.0;中等从2.5到3.4;低等从1.0到2.4)。情感策略的均数(2.60)最低,其次是认知策略(2.92)、元认知策略(3.01)、社会策略(3.14)和记忆策略(3.14),而补偿策略的均数最高,为3.53。这反映出被试者更多应用的是补偿策略。
上述数据可按O’Malley and Chamot(2001)三类学习策略重新计算,根据均数,认知策略的使用最频繁,其次分别是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的均数3.02说明被试者有时思考如何提高英语水平,而且已掌握相应的技能。既然认知策略涉及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那么,均数3.20就表明被试者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应用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的均数2.87说明虽然程度有限,但是被试者能够合作并分享信息以促进英语学习。这说明医科学生经常应用学习策略以促进英语学习。
2.听力策略的应用情况
听力学习策略总体的均数是2.14。最常用的是认知策略,但其均数2.76仅略高于中等程度的最低值。这表明被试者对听力理解过程和提高听力能力的方法所知不多。元认知策略(均数为2.43)的使用也不频繁,被试者很少反思自己的听力学习行为,很少应用学习计划管理听力学习,更少监控听力学习计划的实施。而学生往往听力学习自主性低,独立性有待加强。社会/情感策略的均数最低,仅为2.24,说明被试者很少合作学习听力,在完成听力任务的过程中也很少控制自己的情绪。
听力学习策略的总体均数(2.41)远远低于学习策略的均数(3.06),说明医科学生未将成功的英语学习策略迁移至听力学习任务中。
3.本研究与其它研究成果的对比
虽然本研究得到的各听力学习策略均数与杨坚定(2003)、季佩英、贺梦依(2003)和赵淑华(2005)的研究结果不同,但是三类策略的排序一致,即认知策略的应用水平最高,其次是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这说明医科学生的听力学习策略应用趋势与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相同。因此,其它研究结果也适用于医科学生。
五、结语
经过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医科学生成功的学习策略未迁移至听力学习任务中,策略训练应该成为听力课的必要内容;2.针对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结果也适用于医科学生;3.需要加强的策略是元认知策略中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认知策略中的划分意群、记笔记、推理和拓展,社会/情感策略中的自我鼓励策略。
综上所述,在听力课堂中,教师应就听力学习策略的应用对学习者进行训练,以增强学习者听力学习策略的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听力课堂效率,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利用语言输入的机会,为语言习得创造一个更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Chamot,A.U.,and O’Malley,J.M.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1.
[2]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90.
[3]季佩英,贺梦依.大学英语师生听力策略研究[J].外语界,2004,(5).
如仁爱版九年级上册Unit 2 Topic 1 Section A, 在做听力训练之前,告诉学生首先要比较1a的两幅图画的差异,展开对话,学习部分生词后,不看书,只听录音,捕捉要点,再回答问题,从而提高听力水平。在听录音前出示问题:Where are they going to have a picnic? Why does Kangkang say “Oh, my goodness!” ?接着进行听力练习,最后核对答案,板书1a的关键词:beautiful—fresh—clean—gone—dirty—terrible—waste water.另外,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所听内容的主题,给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如课堂上要听一段关于保护动物的文段,教师可让学生先思考为何动物面临灭绝,启发学生找出人类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的原因,最后总结人类应努力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并将其对应的词告知学生,同时提供一些关于本话题的词组。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调节能力
我要求学生每月提交听力学习报告,内容包括:执行情况(好、中、不佳)、遇到的困难、听力策略的使用及效果。学期末提交本学期学习目标的实施情况及总结,并进行自我考核。教师把听力学习报告作为考核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通过记录表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会成为自觉的认知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学会监控自我学习行为及调节学习进程。
三、指导学生学会监控听力过程,采取恰当的策略
听力训练开始前,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听前的准备活动、课文标题和听力题等,预测要听的范围和大体内容。教授仁爱版九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2 Section A中的听力训练,我出示《洛神赋图》,板书,领读并要求学生理解figure。出示《向日葵》,板书并领读,让学生了解sunflower等。接着我出示听力问题,在问题中呈现短语in the distance, make up one’s mind,先让学生掌握。然后引出听力任务。
1.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并且随着听力理解部分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上升到35%,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听力教学上,改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相应地,学生花在听力练习上的时间也比以前要多。尽管师生们都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大部分学生依然对听力理解有畏难情绪,难以听懂听力材料,害怕听力测试。所以要改变这一情况,听力教学就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去听,克服恐惧感,培养学生的听力自主学习能力。
2.听力教学与听力学习策略培养
传统的听力教学中听力课上更多的是进行听力水平测试。教师介绍背景,解释生词,播放录音,提问题(选择题、是非判断或回答问题),然后核对答案,然后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弄清正确答案及其原因。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且课堂活动单调,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导致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性较差,气氛沉闷,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从具体的听力练习上来说,很多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拘泥于音、词等细枝末节,一个音没听清或一个词说快了,没有反应过来,就会卡壳,停留在此处冥思苦想,以致错过更多剩下的内容。他们只是单纯使用自下而上的听力模式。而且有些学生有过多焦虑感,听听力时很紧张,语速稍微快一点,就完全懵了。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和学生的这些课堂表现,教学模式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在教学中教授听力学习策略,并帮助学生培养使用策略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O’Malley和Chamot(1990)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听力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策略的一部分,也包括此三类。其中认知策略是指通过考虑如何储存和检索信息以解决问题。如捕捉关键词、捕捉非语言提示、推理、做笔记等。元认知策略包括对理解的计划、监控和评估,如选择性注意,即事先确定在听时应注意听力材料的哪一方面。社交/情感策略包括请求对方澄清问题、自言自语以减轻压力或焦虑等。
(1)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调整学习进程的行为,是一种高层次的执行,可以计划、规范、监测、指导学习进程。部分学生会为精读课考虑或制定学习计划,在课前预习单词和课文,课后完成练习,复习所学内容,甚至主动找测试题检测自己。而且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并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自己的计划安排。这些过程中使用了元认知策略。但是几乎很少有学生会为听力课这样做。这虽与听力材料是声音文字、受到播放设备的限制有很大关系,但我们在教学中还是应当指导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
首先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可行的目标和学习计划。有些学生一进大学就以四级考试的听力水平为目标,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水平。对于部分学生来讲,这可能是个近期目标,通过练习,一个学期就可以实现;而对于另外有些学生来说,这可能就是个长远目标,要花一两年时间,他们就需要制定阶段性目标。比如说一年级的短期目标就是辨别易混淆的音和单词,掌握影响听力的一些发音技巧和特点、常用的句型结构特点和一些简单对话。之后是听懂一些稍长对话、短文章再过渡到长文章。其次,指导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即全神贯注地去听和有选择地去听。集中注意力听,但是遇到不懂的词,并不纠结于此,能及时调整注意力,跟上说话者的进度;选择性地听,分清主次信息,比如在听车站或飞机场广播时,车次/航班、时间、目的地就是我们关注的重要信息。此外,帮助学生评估学习,评估学习包括指导学生自我监测和自我评估。自我监测是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听完录音后记录下自己听音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与问题;自我评估一方面是检查自己是否听懂了材料,听懂了多少,另一方面是评估自己的听力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是否有所进步。
(2)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在学生的语言学习上作用更为直接。它包括学习者如何接受语言材料,如何存储语言材料,如何组织语言知识,如何理解语言结构(包括语法关系),如何提高语言操作的技能,等等。具体的运用包括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学习资源,预习和复习所听到的单词和表达法,在听材料之前进行预测,联想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或阅读过的相关材料,最大程度上使陌生的听力材料熟悉化;遇到不熟悉的内容,要利用上下文的情境猜测;听对话时,不光注意字面意义,也要听出言外之意。要锻炼学生的概括和推断能力,可以选择适当的材料让学生复述或表演。很多学生喜欢看英语电视节目或电影,教师可以截取适当片段让学生模仿。听较长的内容时,要学会做笔记,比如说要注意材料中出现的数字、时间、地点等。课后回顾所听内容时,并不只是简单地再听一遍,可以复习材料中自己还不太熟悉的表达法,甚至用这些表达法造句或作文。反思自己听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避免以后再犯。
(3)社会/情感策略
在听力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有焦虑感。教师应该尽量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比如课前放些舒缓的英文歌曲或讲些简单的笑话。课堂上开展多类型的活动,比如听词表演动作、复述故事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开口,不怕犯错。课下可以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情绪,给予他们建议调整自我。并且组织诸如演讲比赛、听力背诵比赛、听英语讲座和观看电影之类的活动,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布置一些需要两人或多人完成的任务,如模仿听力内容进行对话或角色表演,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可以相互监督,共同提高。
3.结语
在众多的影响外语学习成效的因素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至关重要。学习策略和学习的环境、过程、阶段、心理等有密切的联系,对外语学习成效的作用不容低估。因此,听力教学中学生听力学习策略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对听力理解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以及最终的听力学习成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听力教材的限制,利用有利的条件和资源,克服不利因素,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听力学习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