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范文

时间:2022-07-23 22:40: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四年级下册语文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1、桃花源记意思。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2、白话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3、各段赏析。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篇3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5题;共74分)

1.

(4分)按拼音写汉字

jiǎn

shāng

wēi

xīn

________刀

________量

________险

千________万苦

2.

(2分)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传:zhuàn________

chuán________

3.

(6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诚信________

积蓄________

耽误________

欺侮________

兴隆________

简朴________

4.

(5分)读一读,积累语言,回答问题。

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我指的是________。

泉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

(1分)选一选(填序号)

“哪里需要现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①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他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各地。

②在需要人们奉献爱心的地方,到处都有像雷锋叔叔那样的人。

6.

(6分)写出不同的汉字,注意书写美观。

shè

shú

zhuàn

fàn

lóng

xiù

远________

私________

________钱

师________

兴________

领________

7.

(5分)修改病句。

①全体老师、班主任和我们一起参加植树活动。

②妈妈从菜市场上买来了茄子、豆角、苹果、西红柿、鸡蛋、芹菜等蔬菜。

③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对比呀。

④公园新设了两个国外援进的游乐项目。

⑤小云的歌唱得有声有色。

8.

(5分)按要求写句子。

①他们是朋友。(扩句)

②它

失去

不让

咬着牙

自己

知觉

(连词成句并加标点)

③红头向四周看了看,躲在一个悄悄地草堆里不作声了。(修改病句)

④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9.

(6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在陈嘉庚的耐心劝说________(shuō

shuì)下,妻子被说服了。

②1921年,他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________(xià

shà)门大学。

③街道两旁林立着高楼大厦________(xià

shà)。

④陈嘉庚心里很着________(zhe

zháo

zhuò)急。

⑤这笔费用还没有着________(zhe

zháo

zhuó)落。

⑥顺着________(zhe

zháo

zhuò)熟悉的巷子,他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看着镇里的变化。

10.

(8分)辨析字形,组词。

袖________

优________

赚________

范________

油________

犹________

谦________

犯________

11.

(6分)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解释。

Ⅰ隆:①盛大;②兴盛;③深厚,程度深;④凸出。

隆冬________

隆重________

兴隆________

Ⅱ范:①模子;②模范,好榜样;③范围;④限制。

师范________

范畴________

防范________

12.

(5分)抄写词语

私塾

琅琅

远涉

13.

(5分)扩句

①刺儿球是刺猬。

②进入人民大会堂。

14.

(5分)缩句

①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海风撕破的鱼网。

②欢乐的首都人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宽阔的天安门广场。

15.

(5分)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

二、阅读题

(共5题;共29分)

16.

(5分)联系课文《陈嘉庚办学》想一想,为什么要办学?

17.

(5分)读课文《陈嘉庚办学》,说说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18.

(5分)读课文《陈嘉庚办学》回答

陈嘉庚在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他回到家中又怎样对妻子说?

19.

(5分)读课文《陈嘉庚办学》,说说为什么陈嘉庚办学最着急?

20.

(9分)阅读理解

阿里的云

阿里地区的藏族老乡有个传统,(不管

不仅)是在路边还是在草地,你放下一件东西,(只要

还要)在上面压一块石头,这就表示这件东西已经有了自己的主人,无论过多少天,是断不会有人动的。

在离开狮泉河去普兰的路上,我们把一个纸口袋装上一个面包、一个笔(纪

记)本、一支圆珠笔,放在一个显眼的地方,并压上一块小石头。就这样

,我们又匆匆地上路了。

三天(以

已)后,我们返回来了。远远地,我就看见了我们三天前放在那儿的被风吹得忽闪忽闪的纸口袋。阿里的云是洁白的,阿里人的心地就像这高原的云。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断:________

显眼:________

(2)选择正确的字词填空。

(不管

不仅)________   (只要

还要)________

笔(纪

记)________本

三天(以

已)________后

(3)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赞美了阿里人像白云一般洁白的心灵。

B

.

以描写云的洁白来赞美阿里地区的自然风光美。

C

.

阿里地处高原,所以这里的云特别白。

D

.

运用了比喻的方法来描写阿里人的心灵美。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5题;共7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阅读题

(共5题;共29分)

16-1、

17-1、

18-1、

19-1、

篇4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作业

(共5题;共26分)

1.

(6分)看拼音,写汉字。

yāo

he

xuán

liè

qie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iě

zuǐ

dāo

qiào

yǒu

hē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6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各”的第一笔是“一”。(

(2)“觉”中一共有四个点。(

(3)课文《一个接一个》中“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因为:“我”确实不爱上学。

3.

(6分)拼一拼,写一写。

chūn

tiān

liǔ

shù

xún

zhǎ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huā

táo

huā

dàng

qiū

qiā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5分)读一读,连一连。

5.

(3分)看图,选词填空。

一________笔

一________树

一________车

二、培优作业

(共1题;共9分)

6.

(9分)读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回答

(1)将诗句补充完整。

饮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诗中描写了西湖上的________

(3)写出下面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潋滟:________

亦:________

奇:________

相宜: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作业

(共5题;共26分)

1-1、

2-1、

2-2、

2-3、

3-1、

4-1、

5-1、

二、培优作业

(共1题;共9分)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