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范文

时间:2022-05-18 08:09: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体育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体育教育

篇1

义务教育以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被写入我国宪法和教育法中,而现实中的实施情况却不尽人意。当今社会,学习的功利性越来越强,学习的意义也就被忽视了。我们只在乎孩子能得到多高的分数,多骄傲的竞赛成绩,而鲜有人关心到学习背后的意义。体育是一门常被家长所忽视的学科,鲜有人注意到体育这一门学科。家长会在孩子的课余时间里为孩子报奥数,英语等补习班,他们只在意他们的孩子在学术上能否取得傲人的成绩,能否晋升一个好的初中高中,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拿到不错的薪水,而并不会在意孩子的身体素质怎么样。中考中,体育仅占据50分的分值。在高考中,体育更不值一提了。更夸张的说,高中生的体育课几乎被占据,高三的体育课更是直接被取消了。

尽管体育并不被学校和家长所重视,而据我所知,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就是体育课了。我所在的小学里,每到体育课孩子们总是兴高采烈的提前来到操场准备上课,排队点名好后,我会带着他们慢跑一圈。孩子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必然有些劳累。跑步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也能使他们在跑步中放松身心。慢跑完成后,我会带着他们做游戏。小兔赛跑,丢沙包,跳绳,孩子们常常玩得不亦乐乎。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最无奈的事莫过于常会有语数外老师来请求让课。“我今天有一张卷子还没评讲完,明天的课要上新课了,你把体育课让给我怎么样?”这是主科老师常对我说的。而对于这种要求,我总会婉言拒绝。因为我知道对于孩子的教育,并不只智力上的,身心上的教育也同样重要。体育课一周一节,我必应尽好我的职责。并且我的孩子们也都很期待一周一节的体育课。

教育的意义也许并不在于成绩。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的职责其一是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其二是建立健全孩子的人格性格,其三是让孩子在学校获得朋友和快乐。我将这三点任务贯穿于我的课堂中,热身活动,慢跑,打球等体育活动帮助孩子提高身体素质,让学生在平时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身体锻炼的机会。而慢跑这种耐力型的运动,有助于孩子提高自身意志力和人格品质,乒乓球锻炼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足球篮球等运动提高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体育课的小游戏和户外活动,孩子们也能增加对彼此的了解,建立良好的友谊。更近一步来说,如果孩子对这方面有特殊的爱好以及优势,作为一门特长来发展也是对将来百利而无一害的。

篇2

1.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课程论、课程开发等方面的文献,查阅相关学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方案,明确课程设置的状况。

1.2调查法    

对毕业生发放问卷26份,收回26份,有效问卷26份;对在校生发放问卷67份,回收67份,有效问卷67份;对体育系(部)主任发放问卷50份,回收47份,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94 %,有效率92%。

1.3数据统计法    

用EX(:EL软件对问卷的各项指标进行归纳统计整理,并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绘制表格和图表。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 1传统体育教育与学前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区别分析    

篇3

引言:在新时代、新形势的影响下,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与方法策略在我国教育领域中不断涌现,尤其是对于技职校体育教育工作而言,其教育目标与教育形式都出现了极大的改变。与此同时,随着技职校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逐渐明确起来,部分技职校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终体育教育理念的教授。但实际上,因为我国素质教育水平目前依旧处于发展期,所以其中仍然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此时,积极探索在技职校体育教育中落实终身体育教育的策略已势在必行。

一、技职校体育终身教育的重要意义

技职校体育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教育,具体来讲,即为培养学生在未来生活中的任何阶段均可接受体育教育,这也是增强其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接受终身体育教育之后,将体育当作日常生活的关键构成部分。经实践证明,帮助技职校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不仅能为其今后工作与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也能为学生的健康体质提供有效保障。

现如今,多数技职校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这是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新要求,也是学生实现各方面综合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实际展开终身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如此非常有利于学生主动意识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在了解体育教学特征的情况下,合理制定计划,确保学生体质的真正增强,从而帮助其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在技职校体育教育中落实终身体育教育的策略

(一)促进教师教育理念与思想的及时转变

首先,技职校的体育教师必须要保证自身对终身体育教育的全面认识,同时为保证体育教育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在原有智育教育基础上的有效创新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提高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的情況下,尽可能营造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氛围环境,进而为终身体育教学奠定牢固基础。其次,站在实践教学的角度上来看,技职校体育教师也应有机结合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学,在及时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前提下,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促进教学活动开展的多样化,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最后,教师应明确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评价结合的重要性,如此十分有利于技职校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进一步发挥终身体育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良好效果[1]。

(二)确保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调动

实际上,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站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角度上来看亦是如此。在终身体育教学实际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应将不同学生的身心特征充分考虑在内,在制定教学方法与问题应对措施的时候,尽量保证方案的针对性,确保各层次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真正调动,进而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得到保证。经实践证明,如此能在全面培养高职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养成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体质的养成。另外,高职院校在实际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推动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在更大程度上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让学生能真正了解到体育锻炼的益处,使其终身受益[2]。

(三)推动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不断提升

现如今,在全面健身、终身体育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已然渗透到技职校中,与此同时,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多数技职校中的体育教师,也以终身教育目标与教学任务为基点,确保学生体质与综合素质的真正提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人体机能变化作为根据,帮助学生明白体育教育的必要性,此时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绝对不能忽视,通过对学生运动行为与姿势的有效规范,使技职校学生体育学习的基础更加牢固。

(四)保证对体育终身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篇4

关键词:体育欣赏教育;高中体育;重要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大多数老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而在当代教育中,体育欣赏教育在当代的教学中已成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将重点讲述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高中体育教学面临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国家在教学体制改革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高中教育当中体育已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体育教育当中,由于课堂的体育器材不足、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一定程度上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在体育课堂当中学生减少了运动量。另外,在高中的应试教育当中,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较繁重,实践安排较紧凑,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学生的体育课程就相对较少,学生的身心得不到放松,学习压力较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会严重下降,不仅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良好发展。

二、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在一定层次上能够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在我们的体育教育当中,更多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现代的体育教学当中,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当中的运用可以进一步使学生增强对体育的了解,能真正领悟到一些运动的技能,并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而来弥补自己在体育当中的不足,这不仅加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还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储备,提高了运动的技能,促进了全面发展。

2.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体育课程当中,大多数的体育运动量都较大,能够很好地缓解学生疲劳,在高中的课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科目较多,所以一定程度上学习的压力较大,而通过体育学生在某种层次上能够缓解自己在学习上的压力,在体育课堂当中,在进行体育项目的时候,学生可以用呐喊等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疲惫,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大众关心的重点问题,通过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使更多学生真正走进体育当中,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3.在某种意义上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高中体育的教学当中,体育欣赏教育更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体育欣赏教育的过程当中,在学生的体育比赛中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还能从一定角度上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指引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学生通过对比赛的欣赏,还能加强自身修养,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文明的道德素质,加强了自身的思想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作为教育者在无形中为祖国培养了新一代人才。

4.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辅助老师的合理化教学

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老师很难将复杂的知识结构与技术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有效讲解,在这一点上,教学的方法没有得到很好运用。而在现如今的课堂教学当中,体育不单单可以在室外进行运动,在当今的教学课程当中,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体育当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更加明白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在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欣赏课的教学,巩固自己的理论基础,并进行相应的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全面发展自己。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教学体制中,体育欣赏教育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在高中体育教育当中实施这种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高中是学生刚步入成熟的阶段,通过这种体育欣赏教育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运动技能,在一定意义上还能辅助老师的实践课教学,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当中的运用不仅适用于当前的教学体系,对以后的教学体系发展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课余体育;体育教学;发展模式

当前,尽管体育课程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中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但就从组织结构及课堂实效看,依然未能脱离副科思维的影响。在很多时候,由于专业师资力量缺乏、活动场地受限及活动器材不足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处于组织散漫、课堂效果极差的不良循环之中。而课余体育概念的引入,则将体育教育从课堂内引入到课堂之外,使其从一种理论化和实践化的授课模式,延伸到日常的训练当中。其大大丰富了中学体育教育的内涵,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的训练机会,对于推进中学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余体育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支撑和内涵延伸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国长久以来教育发展的方针。从这个角度而言,体育教育应该与智育、德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但从现实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和唯成绩论观念的影响。在很多地区,尤其是教育资源分布稀缺的广大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学体育教学往往沦落为日常教学活动的补充。副科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往往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补充。学生的渗透素质和体育技能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而体育教学也呈现出非专业化和弱势化的倾向。这不仅大大束缚了广大学生体育技能及身体素质的锻炼,也不利于其身体健康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驱动中学体育改革的开展,对于打破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课余体育概念的引入及发酵,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改革路径。所谓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培养竞技能力,使他们的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化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普及与提高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课余体育教育其实现代中学体育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延伸。首先,作为课余时间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传统体育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体育教学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体育课堂的安排上,每个周两个课时的教学安排,无法满足学生锻炼和提升自身体育技能的需要,特别是训练时间无法得以有效满足。而课余体育训练的安排,则打破这一瓶颈,对于学生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课余体育训练是建立在广大学生自身的兴趣基础之上。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是那些对于体育运动有着特殊兴趣和热情的学生群体。他们喜欢参与到体育训练当中,并能从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兴趣。这有效地实现了传统课堂所无法达到的人群分化的目的。这对于体育教师及教练员来说,其训练将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

2课余体育教育的组织原则及实施路径的选择

课余体育对于提升中学阶段学生的训练水平及训练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广大教师在组织实施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要按照科学有序的组织原则和稳扎稳打的步骤实施,来稳步推进课余体育教育的稳步实施。从当前中学发展态势来看,课余体育教学仍然面临着较多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水平专业训练人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呈现出严重缺失的态势。中学体育教师往往只对于一门或几门体育运动及训练较为擅长,而全可性的体育教育人才相对稀缺。对于此,一方面学校应加大体育人才的引进力度,对专业性教育人才给予较为优厚条件积极予以引进;另一方面,加大对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从现有教师队伍当中,培养学习能力强、技能全面的全科教练员,通过人才引进或自身培养来填补人才缺口。第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不发达地区而言,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制约课余体育发展的瓶颈。训练场馆不足、体育器械严重缺失,严重制约着课余体育的发展。基于此,校方及教育主管机构应大力推进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课余体育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地方政府也应该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学校的体育场馆建设,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另外,教练员要灵活变通因地制宜,在安全训练和科学训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的特有优势,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特别是在训练组织实施的过程当中,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注重每次训练的效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第三,在推进业余体育训练的实践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在课余体育训练中,除了加强学生的运动学习和身体素质培养,还要注重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了对其专项训练以外,还要使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结语

为进一步提高各个中学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质量,应树立正确的课余体育训练观念,理顺课余体育训练的各种关系,增加投入和改善各种训练条件,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在中学阶段,如何实现中学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教学的专业化,集聚培育体育人才,提升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

作者:危正东 单位:重庆市奉节永安中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德志.新课程标准下陕北农村中学课余体育开展情况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6:46-47.

[2]潘前.美国中学生体育运动发展现状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03:75-78+91.

篇6

在对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的调查研究当中,我们不难发现,中考体育制度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走出了教师,增强了体质,但我们更多地看到,中考体育制度发展多年之后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弊病。这些弊病总而论之就是中考体育教育逐渐应试化。

从课程设置角度出发,体育课是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在体育运动方面相关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培养指导,让学生获得更宽广的发展视野和发展机会,让学生对某种或某几种体育锻炼产生浓厚兴趣,并逐渐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但在以获得好的中考成绩为目标的当下教育环境中,学生往往是通过重复的、高强度的训练来达到中考体育考试的要求。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中考体育考试,甚至部分学生还在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但无论成绩如何,在中考体育考试结束之后,学生们就没有了继续上初中体育课的机会,学校往往将本应是体育课的课时用于其它文化课课程的教学、学习。怎样达到体育升学考试与体育素质教育的平衡,怎样通过体育教育的手段让学生在青春期阶段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继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是笔者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二、现行体育中考的负面影响

从初中教育现状来看,现行体育教育中考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观念方面的。学生以及教师在评判体育课的重要性时,考虑的不是课程教授内容对学生身体机能发展的有益影响,而是这门课程在中考当中占据的分值以及对未来升学的影响。虽然体育的确是中考中需要考察的一个科目,但目前大部分学校在中考体育考试结束之后就不再安排体育课程,忽视了体育课对于面临中考情绪紧张的中学生有着调节身体机能、舒缓紧张情绪的作用。这种应试化模式往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无法为学生铸造终身锻炼的良好意识。

1. 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负面影响。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思想以及官本位的封建思想余毒导致自宋以后的千余年,我国一直重视对学生文化课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察。古人常以“文弱”来形容读书人,直至近代虽然有很多教育先锋都在倡导增强国民体质,但学校教育仍旧以文化课的教育作为主要教育内容,对于体育教育多是轻以视之。虽然目前由于中考体育在中考中占据的分值越来越大,体育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单纯以通过中考考试科目为训练目标的“补习班”形式的教育课程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为现阶段初级中学体育教育的内容较少,不教授未列入考试范围内的体育锻炼科目,学生无法对所教授的体育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高强度高重复的训练还会打压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 对学生体育培养的负面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青春期这个关键时期,从心理学角度考虑,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处理问题方面往往从感性角度出发,较为枯燥的体育教学往往会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上对体育课程产生厌烦心理,在课堂之外也不愿意更多地接触体育相关课程,无法让学生对体育产生终身接触的兴趣,甚至影响学生在以后学习阶段对于体育的看法及认识。

三、当前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1. 教师的教学方向出错。目前,体育教育仍旧受应试教育的桎梏。首先,教师在培养学生产生终身锻炼的兴趣和培养学生通过中学体育升学考试之间不断抉择,在这一抉择中很多教师往往会产生对自己定位的迷惑,继而教育方向产生偏差。其次,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在课堂开始后没有充分做好锻炼前的准备工作,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受伤;在课堂结束之前没有教授学生正确的肌肉放松方法,导致学生课后肌肉酸痛,影响到学生体育课外正常的学习、生活。第三,很多教师对体育科目重视不足,上课时的教育方式往往以无目的的游戏为主,无法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的、差异化的体育运动技能。

2. 学校体育教学环境落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在学校体育教学当中体现的也极为明显。我国部分初中的体育设施及体育活动场地都十分落后,存在体育体育器材陈旧常年未更换、篮球架陈旧危险、没有足球场地等等问题,这导致学生无法良好地学到相应的体育技能,甚至在体育锻炼中容易因为体育器械老化而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器材时往往会将体育课改为其他文化课或者自习课,在这样的体育教育硬件环境下,学生很难对体育产生终身学习的兴趣,更有甚者因为文化课占用了应有的活动时间,而让学生对文化课也产生厌恶情绪。

3. 学生对初中体育学习缺乏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体育教育的活动中亦是如此,但与文化课不同的是,体育教育的教授存在更多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体育缺乏学习的动力,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然而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部分缺乏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上会找诸多理由逃避锻炼,例如女生会用生理期的理由来躲避训练。另外,由于现在学生处在多重呵护之下,意志力都较为脆弱,多有着畏难心理,往往操场三四圈的跑步都觉得困难万分而找各种理由逃避,无法坚持。初中女生以瘦为美,对于锻炼有着错误的认识,害怕锻炼会让自身产生影响美感的肌肉,这种思维也对体育教育的顺利实施产生阻碍。

四、初中体育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终身锻炼习惯的措施途径

1. 让学生真正明白终身体育的含义和意义。人类通过千万年的繁衍进化,形成了一套生理循环系统,而这套系统的良好运作需要充足的锻炼来维持,放眼世界,纵向来看有着良好体态和身体素质的老年人往往是坚持终身运动的,长跑、舞蹈、力量训练都是他们热衷的方式;横向来看,同年龄段锻炼的人受病魔侵蚀的机率比不锻炼的人得病的几率低。通过锻炼人们可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保证各项身体机能的良好运行。人在学生阶段需要大量的脑力来记忆、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时候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很容易在压力较大的考试当中发挥失常,但如果平衡知识和体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会更有精力,效率更高,同时更少受病魔侵扰而影响学习进度。

(1)用典型的事例进行教育。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用典型的事教育学生,端正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会更有效率。例如,让学生看奥运会的相关片段,一些国内外有健康活力的老年人的介绍视频,更可以从反面来刺激,让学生了解到不锻炼会容易得哪些疾病,从而正确认识体育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终身体育的渴求。

(2)明确体育锻炼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作用。学习效率是学生以及教师关注的问题,学习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是知识的熟悉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学习效率可以通过锻炼增加脑部供血,消除大脑疲劳来提高。学习效率与身体素质是正相关的关系,这一点很多学生和教育者都不是十分明确,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将这一理念通过教学实验来告诉更多的人。

(3)体育教育对促进精神健康的明显影响。现代人往往在心理上有着焦虑和压力过大的亚健康状态,这种状态通过人与人的交往也蔓延到了初中生群体,在焦虑状态下,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会下降,同时压力和焦虑会分散学生在学习时的注意力。在体育课堂上,教师教授学生相关的体育锻炼技能,在运动中,学生通过身体供血和呼吸的调节,能够降低自身的压力与焦虑紧张的情况,让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心理健康程度,减少学生心理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1)创建条件发展学生的兴趣。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更广泛的运动方式。其次,学校要给体育课留足课时,避免甚至禁止其他课无故占用体育课课时。第三,教师要积极了解世界、国内先进的体育教育教学的理念,采用更多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在学中,在锻炼的同时释放身体和学习的压力,增强自身的体质。当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获得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的好处之后,学生往往会对体育锻炼产生长久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基本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力求让学生变被动参加体育锻炼为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如主动参加与体育有关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笔者认为,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能使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进而将这种兴奋状态扩散到学生参与的任何一项需要专注力的事情上,让学生对生活的各个方面保有持久的好奇心和兴趣,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校园生活品质的提高。

3. 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1)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和好动心理产生学习动机。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都是十分强烈的,体育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体育运动的乐趣所在。

篇7

关键词:

课余体育;体育教学;发展模式

当前,尽管体育课程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中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但就从组织结构及课堂实效看,依然未能脱离副科思维的影响。在很多时候,由于专业师资力量缺乏、活动场地受限及活动器材不足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处于组织散漫、课堂效果极差的不良循环之中。而课余体育概念的引入,则将体育教育从课堂内引入到课堂之外,使其从一种理论化和实践化的授课模式,延伸到日常的训练当中。其大大丰富了中学体育教育的内涵,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的训练机会,对于推进中学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余体育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支撑和内涵延伸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国长久以来教育发展的方针。从这个角度而言,体育教育应该与智育、德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但从现实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和唯成绩论观念的影响。在很多地区,尤其是教育资源分布稀缺的广大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学体育教学往往沦落为日常教学活动的补充。副科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往往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补充。学生的渗透素质和体育技能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而体育教学也呈现出非专业化和弱势化的倾向。这不仅大大束缚了广大学生体育技能及身体素质的锻炼,也不利于其身体健康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驱动中学体育改革的开展,对于打破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课余体育概念的引入及发酵,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改革路径。所谓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培养竞技能力,使他们的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化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普及与提高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课余体育教育其实现代中学体育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延伸。首先,作为课余时间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传统体育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体育教学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体育课堂的安排上,每个周两个课时的教学安排,无法满足学生锻炼和提升自身体育技能的需要,特别是训练时间无法得以有效满足。而课余体育训练的安排,则打破这一瓶颈,对于学生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课余体育训练是建立在广大学生自身的兴趣基础之上。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是那些对于体育运动有着特殊兴趣和热情的学生群体。他们喜欢参与到体育训练当中,并能从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兴趣。这有效地实现了传统课堂所无法达到的人群分化的目的。这对于体育教师及教练员来说,其训练将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

2课余体育教育的组织原则及实施路径的选择

课余体育对于提升中学阶段学生的训练水平及训练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广大教师在组织实施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要按照科学有序的组织原则和稳扎稳打的步骤实施,来稳步推进课余体育教育的稳步实施。从当前中学发展态势来看,课余体育教学仍然面临着较多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水平专业训练人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呈现出严重缺失的态势。中学体育教师往往只对于一门或几门体育运动及训练较为擅长,而全可性的体育教育人才相对稀缺。对于此,一方面学校应加大体育人才的引进力度,对专业性教育人才给予较为优厚条件积极予以引进;另一方面,加大对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从现有教师队伍当中,培养学习能力强、技能全面的全科教练员,通过人才引进或自身培养来填补人才缺口。第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不发达地区而言,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制约课余体育发展的瓶颈。训练场馆不足、体育器械严重缺失,严重制约着课余体育的发展。基于此,校方及教育主管机构应大力推进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课余体育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地方政府也应该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学校的体育场馆建设,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另外,教练员要灵活变通因地制宜,在安全训练和科学训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的特有优势,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特别是在训练组织实施的过程当中,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注重每次训练的效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第三,在推进业余体育训练的实践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在课余体育训练中,除了加强学生的运动学习和身体素质培养,还要注重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了对其专项训练以外,还要使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结语

为进一步提高各个中学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质量,应树立正确的课余体育训练观念,理顺课余体育训练的各种关系,增加投入和改善各种训练条件,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在中学阶段,如何实现中学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教学的专业化,集聚培育体育人才,提升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

作者:危正东 单位:重庆市奉节永安中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德志.新课程标准下陕北农村中学课余体育开展情况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6:46-47.

[2]潘前.美国中学生体育运动发展现状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03:75-78+91.

篇8

法国顾拜旦在其获得第五届奥运会文艺竞赛金质奖章的《体育颂》里曾有一段歌颂体育和美育的话:“啊!体育,你就是美丽,你的作用无与伦比,可史二者和谐统一,可使人体运动富有节律,使动作变得优美,柔中含有刚毅。”体育可以说是一种健与美有机结合的艺术。体育与美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所培养的健美的体魄,本身就是美的体现,这既是体育的要求,也是美育的要求。

学校体育中的美育教育,体育课是核心,体育课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运动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上美育教育的体现是教材,教材是教学实践的中主线,我们只有抓住了这根主线,才会使学生体育中的美育教育落到实处。体育教学中美的因素,如田径中的速度、灵敏、力量和耐力,体操中的支撑跳跃、翻腾与旋转,球类活动中的机智灵活、高超的技术、突变的技战术的运用,整体间的默契配合等,都蕴藏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知技能技巧时,以完美的科学的传授方法,有意识的分析教学内容中美的内涵,生动形象地指出美的所在,以准确无误的优美动作和饱满的精神,欢快的表情给以示范,均可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在享受中受到教育,达到美育所追求的目标。

课堂上对学生美育教育是有限的,而无限的教育是在课外。课外活动及多种多样的竞赛,则包涵着许多美育因素,如:球场上的咚咚声,田径场上的沙沙的脚步声,运动场的整洁与美观,运动服装的绚丽多彩,运动员矫健的身躯和步伐,竞赛动作的健美与协调,惊险与高难,竞赛场面的热烈与紧张,团结欢快。这些由健壮美、线条美、色彩美、惊险美构成的丰富情景,都会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给人以很大的健与美的享受。

因此,搞好体育中美育的教育,要以体育课为核心,充分课堂结构的内容,抓住课外活动和竞赛,使学生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进入新的境界,使美育教育得到深化和发展,做到体育与美育教育的和谐统一。

篇9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德育教育

一、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各自特点

(一)体育教育的特点

首先,亲身参与性。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需要自己亲自参与的实践性强的学科,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也会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到各种体育知识。

其次,动态性。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是在动态活动中进行的,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学生们不是在教室内安静的听讲,而是在操场、体育馆中参与各种体育活动[1]。

最后,身心合一性。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在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的协调作用下得以实现的。体育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合理安排运动计划,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表现

首先,体育教学内容。在体育教育中也渗透着浓浓的德育教育内涵。例如:在体育教育中很多是以比赛形式进行的,在进行比赛中能够掌握和了解学生的体能情况、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团队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其次,体育教育组织形式。体育教育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以个体或团体形式参与多种活动。课前会整理队形,向老师报告人数,进行各种队列练习,在进行在活动中以小组形式互相合作、对抗,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之间形成特定的课堂环境,强化学生的整齐、遵守纪律、集体意识、国家观念等。

二、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一)两者结合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也是必然趋势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社会是快节奏、高压力的,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纯学习优秀的“书呆子”是行不通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不但精通专业知识,也有健康乐观的心态,敢于挑战,与人合作的团队意识,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这些需要在体育教育中传达出来,需要不断完善。

(二)两者结合是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

体育的功能与价值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就需要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不可否认体育与其他学科比较,地位还是较低的,体育需要走出自己的领域,不在固步自封而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探究体育对于人的更多教育价值,体育与德育相结合会赋予体育课程新的意义,也是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措施。

三、体育教育中更好的贯彻德育教育的建议

(一)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当前的体育教材主要是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教材的理论部分有鲜明的思想性[2],例如:体育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深入了解,在讲授各种体育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增强体育锻炼,提高适应能力的思想。实践部分就需要在实际的体育运动中,具体体会,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刻苦锻炼、勇于拼搏的精神。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有计划的合理安排好每学期的体育理论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依据不同教学内容制定德育教育计划

体育项目的种类是较多的,每一种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需要依据这些特点而有的放矢的安排学习计划,并渗透多方面的思想教育。例如:长跑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永不放弃的精神;足球、篮球、排球等属于团队合作的项目,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的品质;武术学习中讲授武德精神,让学生懂得武术不仅在于强身健体,更在于助人为乐,而不是恃强凌弱等。

(三)依据所带班级特点制定德育教育计划

参与体育课程中的班级也是较多的,教师安排教学计划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到班级的实际情况,低年级的注重队列队形等体育游戏的训练内容,通过锻炼队列队形而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高年级的学生多进行一些教学比赛,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们互相配合、互相尊重、公平裁判等培养学生勇敢、不服输等精神。

(四)节课的不同时段内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通常是由四部分组成的:准备阶段、开始阶段、教学阶段、结束阶段,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中可以将德育教育贯穿始终。例如:课前准备阶段,领取器材,整理场地教育学生爱护公物,热爱劳动;开始阶段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任务及要求,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以此希望学生能遵守纪律,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教学阶段依据教材内容在将知识中渗透德育思想,例如:拔河比赛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团结合作意识。结束阶段通过一些运动,帮助学生机理及心理趋于平静状态,教育他们做事有始有终,不可虎头蛇尾。

四、结语

“体者,载知识之体而寓道德之舍也”[3],这是曾说过的一句话,体现出体育与德育的密切关系,体育不仅教会人们锻炼身体,也在学习、运动的过程中向学生们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而体育教育中贯彻德育教育极为重要。体育教师应该时刻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自己的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10

一、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注重基础性教育。中小学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做到:第一,培养学生体质基础的同时,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第二,要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体育与健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从事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第三,要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体育教学要改革那些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置学生于情感交流的情境之中,反复感受成功与愉悦,在不断完善自我和鉴赏他人效能的过程中,使个人的气质、智能、能力、需求和自我意识等具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发展。

(3)加强小群体自主活动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是在学生集体行为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各自发挥着自己的积极性。

二、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体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篇11

【关键词】

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优化

教育实习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教育理论与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一次综合性教学实践,使理论与实操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是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中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加之社会人才竞争激烈,以往的教学实习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就业的需求。本文将针对教育实习的现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提高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质量。

1.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现状

在体育教育实习中,各个学校均有各自固定的实习基地,大部分位于学校周边,基本保证每届实习学生的实习工作,部分学校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基地。实习时间均集中在第七学期,实习时间为6-9周,在实习期间,各个学校派专门教育实习教师领队,指导学生实习和日常工作。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主要采用集中、集中与分散结合以及分段等三种实习模式。

(1)集中实习模式。集中实习模式主要指学校将学生统一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教育实习,通过实习,学生能够将前六学期所学知识进行展示,达到理论知识向技能转化的目的。但是,这种集中实习弊端是学生可能将前期所学知识遗忘,之前理论课学生实践较少,在真正步入实习场地,学生不能够将知识灵活运用,使得整个实习效果不佳。

(2)集中与分段结合实习模式。集中与分段结合实习模式主要是指在进行集中实习前,学校在每学期的第一周让学生进入实施基地,以观课、评课、说课、模拟演习等形式观摩优秀体育教师讲课,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提前体会到体育课教学的技巧和规律,促进了理论课程的学习,也为教育实习做好了铺垫。到第七学期,学校集中时间组织教育实习。

(3)分段实习模式。分段实习模式指的是不集中时间,学校将学生的实习工作贯穿到各个学期,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习,通过分段实习,学生能够边学边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每个阶段的实习时间较短,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很难深刻体会到体育教学、课堂组织管理的实质。

2.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优化措施

教育实习既是一种教学环节又是一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深刻的培养教师基本素质以及教学技能,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育实习是学生的必修科目。通过对集中实习模式和分段实习模式进行分析,能够明确发现,这两种实习模式均具有较大的弊端,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的需求。因此,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需要不断进行优化,构建集中与分段结合的实习模式,具体的教育实习模式优化措施如下。

(1)实习准备。构建集中与分段结合的实习模式,在第七学期集中实习前,学生应该在每学期安排一至两周时间在校内或者校外观看优秀教师讲课,通过观摩上课,学生在平时上课时加强说课与模拟实习,将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到集中实习时,学生能够做好充分的实习准备,这样的实习在实施过程中,前期主要进行看课、说课以及实习模拟演习,人员安排较少,经费支出较少。学生能够将平时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应用,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学生在实施演习中能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使学生在今后学习中及时的解决,更好的为集中实习做好准备。

(2)见习阶段。在集中实习过程中,学生先通过一周的见习,明确基本的体育教学框架与体育活动形式。见习后,在实习学生之间进行实习演习,锻炼学生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的仪表、仪态、动作示范与口令训练等,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说课,实习指导教师准备试讲课,待试讲课结束后,指导教师和模拟学生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指证,学生课后书写学习心得,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

(3)实习阶段。在集中实习的第二周,学生步入教育实习的核心部分,即进行体育课教学、组织体育活动与体育训练以及见习班主任等,学生在10周以上的实习期间,要以一个教师的角色进入工作岗位,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懂及时发问,对自己实习中显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保质保量的完成教育实习任务。

(4)研习阶段。教育实习结束后,学生之间进行实习经验交流,总结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校方对优秀实习学生进行表彰。

结束语

在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模式中,构建“集中与分段结合”教育实习模式是一种高效、科学的教育实习模式,它相比于传统教育实习模式,增加了见习和演习模式,使学生在集中实习之前就已经具备良好的实习基本能力。并且实习形式多样,范围广。在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教育计划、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生也可以将多学科资源互补,将自身专项技能充分的展示,不断的优化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

作者:朱铁峰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春华.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调查研究——以温州大学为例[J].才智,2015(11).

[2]李会明,邓伟,李少华等.基于三学期制的体育教育专业“分段—集中”实习模式的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

篇12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思想;中学生;健康

一、分析终身体育与中学体育

中国教育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终身体育所要表达的思想就是终身教育思想,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就要贯彻终身体育教思想,中学生的体育教育成为终身体育的基础思想,落实好中学体育教育,就要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一)终身体育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

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下,经济和科技不断地进步中,随着自动化的提高,人们的社会活动以及家庭生活方式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生产劳动力与所需体力不成正比,商业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于体力的要求,现代化疾病往往侵害身心,造成身体、心灵及家庭的负担,随着生活上物质条件的改善,体育作为一项健康、诱惑力的娱乐活动就成为人们解决现代疾病所带来的伤害。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下,终身的体育教育思想也就孕育而出了,而且是终身教育的重要体现。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有力支撑,应在教育理念上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培养学生运动的持久性与连续性,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为以后的社会活动、家庭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的关系

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国家相应出台一些重要决定,目的是能更好地落实中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完成终身体育的目标。学校应培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以学校体育教育为基石,铸成中学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为终身目标,建立起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的体魄。

二、我国对于现中学体育教育的误区

中学的体育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升学压力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中学生在课程和升学的压力下,需要利用很多时间。所以中学生的体育教育得不到好的发挥与落实,学生压力大,身体素质得不到锻炼,反而引起相悖的效果。

(一)体育教育不完善

体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点,提倡终身教育为任务,首先应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口号,以体育教育为实践,从思想贯彻到实践中,我国的体育教育一般以自由活动或目标活动为主要授课主线,实践课程往往少之又少,导致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学习,从而失去了对体育教育的渴望。

(二)体育教育陈杂

中学体育教育想要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必须要提起每位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在知识点上往往不能进行有层次有条理的讲解,杂乱的讲解形式和没有挑战难度的体力锻炼,导致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导致中学生失去了体育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中学生对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对策

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学生们意识到劳动对体力的要求逐渐下降,并对脑力要求的提高,逐渐失去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学校体育对于终身体育思想是中间连接的有利锁链,中学体育教育不仅支撑着终身体育思想的口号,同时也发展了学校体育的中心思想。激发中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体育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我国对中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福利。

(一)提高学生对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关系的认识

首先学校体育应传达给学生积极向上的体育观点,让学生们了解到人体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体质的强与弱,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生活状态,同时规律、健康的体育锻炼能够让大脑保持清醒,是自己走出紧张、焦虑的空间,能够更有效率的学习。发展体育的同时也是自我个性的展现,健康的体育活动,给生活带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情绪起伏变的平稳、缓和,大脑工作效率有所提升,学习也会慢慢进步,这样不仅有助于学习,更帮助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进行有规律的锻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在课前做好调查,根据每个同学的反馈,做好相应的体育授课准备,为每一个有体育爱好的同学准备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并在课前讲解好正确的运动方法,让学生在课上充分体会到体育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学校应配合好对体育教育的开展,有规律的进行科学的体育讲解,合理的安排体育课程,让学生们养成科学性、规律性的体育锻炼。

(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体育是一项运动教育,老师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用视频的方式来传达体育运动中的知识点及注意事项和规则,学生通过视频,能有效快捷的了解视频的主题,从中学习和体育中的科学性,体会到体育所带来的生活乐趣。可以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基础,分班分组进行体育活动,让有同一爱好的同学们进行健康的体育沟通,不仅可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也能促进同学间的友好交流。教学活动主要采取贴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案,不仅扩大了体育的实用性,更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四)完善体育教学的评价模式

把学生评价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以终身体育思想为基准,做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一致性,学生与老师建立互评机制。以多元化的方式形成有效的沟通,客观地反应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状况,也能帮助体育老师授课的条理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建立起更完善的体育教育体制。

四、结语

通过本次探讨,中学时期是终身体育教育培养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着中学生今后对于终身体育教育的看法和实践,学校要主动承担其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与形成。通过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规律、良好的锻炼习惯。打破原始的教学理念,让体育与学习能力相结合,做到有效地改善目前的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终身体育思想。

作者:高英 单位:四平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