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2-07-28 01:33: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留守老人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篇1

*乡辖四个村46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村住户1420户,总人口5430人,外出务工1560人,占总人口的28.72%,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566人,占总人口的10.42%。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122户,215人,占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37.98%。其中:高桥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248人,留守老年人74人,占60周岁以上人口的29.83%;红光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118人,留守老年人57人,占60周岁以上人口的48.30%;拉片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109人,留守老年人52人,占60周岁以上人口的47.71%;菇类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91人,留守老年人32人,占60周岁以上人口的35.16%。

1、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留守老人生活特别简朴艰难,居住环境非常差,饮食非常简单。尤其是瑶族群众的留守老人,他们只求温饱,特别是在农忙季节饱一餐饿一顿是经常的事;部分老人因年纪大,翻犁田土,种菜、吃菜都困难,无法对房屋进行修缮,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屋顶瓦片支离破碎,逢雨天时外面下大雨、室内下小雨更是家常便饭,令人担心。

2、留守老人还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除少数年龄特别大,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外,普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有的70岁以上仍然从事体力劳动,与其他老年人相比,劳动强度更大。如拉片村懂保的谢奶,女,71岁,老伴早逝,儿子、媳妇都出外打工,留下一个4岁的孙子在家,还有一个身患残疾的儿子须照顾,自己还种有两亩多的地,购买农肥就把上年收成的稻谷卖掉一部分用来买肥料,幸好有经销商送肥到组,帮忙把肥料送到家里,不然即使有钱也没办法把肥料拉回家中,插秧季节时还带着孙儿到田边,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3、担负起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从调查村看,红光村因村级已没有学校可供孩子就读(今年被撤并),孩子们只能走路到4公里外的学校去上学。从目前看,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父母身边,由自己的父母看护小孩,带子女上学。由于农村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老人只管供孩子吃、穿,至于学习、心理、性格和道德教育,就只能听之任之了,带孙子力不从心,有的连自己照顾自己也成了问题,大大地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

4、老人遭遇排斥。因老年人闲暇时无处可去,村里的小卖部又往往是人群集聚地,老年人因无购买能力,到其场所闲坐时亦不受店主欢迎。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更易遭到媳妇的排斥,即使当儿子的想孝顺也阻力重重。

二、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随着我乡农村子女纷纷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1、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目前除了少部分享受农村低保的户有得到扶助外,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谋生压力加大,子女贴补缺乏稳定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由于无经济来源,三餐基本的油、盐、柴、米都无法保证,甚至半年都吃不上肉;吃的菜大多数是左邻右舍的乡亲送的;炊事用燃料有的是烧废旧木料,生活非常艰难。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如打米、打柴、挑水吃、到医院看病等都成为难题。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看病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感到很失落。有的老人生病了,连饭都做不了,都无人喂水喝,想哭旁边连一个听的人也没有。此外,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年事渐高,一些农村老人记忆力下降,有的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一些日常生活行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悲剧。如拉片村尧沙组妈正和,冬季该组没有水吃,她只能到3公里外的地方抬水吃。她自己还种有2亩左右的耕地,在上半年因种地疲劳过度,昏倒摔伤,好在被路过村民及时发现护送回家,得到有效治疗,等到儿子、媳妇赶回来时,人已经躺在床上好几天了。

3、对隔代教育造成心理负担重。如果单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教育方面心理负担更重,主要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其次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游戏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

4、精神缺少安慰。人老了有喜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无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子女的精神安慰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个人,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特别是独居老人感到有心里话没处说,有时间没事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严重的会产生自杀的念头。另外,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大多是蹲墙根、找树阴、聊聊天,在家庭外边也难以找到精神寄托。

三、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要真正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短期内很难一步到位,应采取近、中、远期规划,循序渐进式推进。

1、成立农村帮工服务队。以村组为单位在村里成立农村帮工服务队,帮助留守老人耕种田地,确保农村承包的耕地不留荒,保证粮食不减产。具体做法:一是以村为单位成立帮工协会组织,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长、副村长任副组长,各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协会领导小组,以组为单位成立10至20人的帮工服务队;二是帮工服务队的服务费用开支,采取个人投入、政府补贴的方式,即外出务工子女出70%,乡补助20%,村里补助10%的办法解决。

2、发挥主观能动性,做积极参与社会的主人。农村留守老人自身要注意调节好心态,增强心理上的自立程度;生活上,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并且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保持勤学好问的习惯,不断学习新事物,跟上时代步伐。积极寻找精神寄托,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寻找精神寄托的方式有许多,如:和邻居聊聊天,下下棋;参加村里的公益事业活动,帮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加入计生协会会员,帮忙做育龄人群的计生工作,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

3、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形成之前,传统式家庭化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唯一形式。要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对在敬老爱老等方面做得较好的年轻人应予以弘扬表彰,对歧视、排斥老人等行为给予曝光、鞭达。架起亲情时时沟通的桥梁,在外子女要经常与自己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家中大事多征求父母意见,即使没有事也要经常与老人通通话,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给老人以精神抚慰。

4、逐步建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为留守老人提供如打米、抬水、理发、环境卫生清理、房屋修缮等日常服务,可由民政或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织牵头,尽可能在各乡村组都成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建立一支常年服务的队伍,以缓解留守老人存在的困难。

5、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且报销比例较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对60周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应该给出优惠的报销标准,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医疗费用。

篇2

这次我们去的是秦安县西川镇王湾村,在这里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一方面,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调查报告2.实践内容

三下乡已经结束已经一个月,回顾那段难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成长。对比以前,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变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生活对我如此慷慨,让我在付出一点点的时候却让我收获了很多,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而这些都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财富。为了让我们“三下乡”这个品牌活动更出色,这次活动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2.1、“法制下乡、法律宣传”

我们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发挥我们的特色,根据农村法律普及率低的情况做一些法律宣传。我们可以通过彩页宣传,传单宣传,走访宣传等。

2.2、法律调研

利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深入实际的调查该地的农民对“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认识。调研主要有三个大的课题:

(一)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

(二)农民工打工难;

(三)农民的维权途径;

2.3、模拟审判

在农村可能审判案子可能大多适用“简易程序”,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炕头审案”,所准备的“模拟审判”项目可以让村民了解真正的审判程序,认识法律的威严性。为此我们准备了两个案子,一个民事案子,一个刑事案子。

2.4、支教

在支教方面,我们结合自身的特长,给初中孩子们进行授课,内容有,首先,我们讲述我们的大学生活,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大学校园,促进他们的求知欲。其次,我们将自己成功和学习的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2.5、文艺演出

将我们将为为村民准备两台台晚会节目有印度舞、话剧、独唱等,以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2.6、支农

在业余时间,我们将深入基层,帮助农民干农活,真正的走进农民,了解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也是实践与知识的一个结合过程,是我们的“第二课堂”。

2.7、支持环保,低碳宣传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意识也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淡化,加之我们实际行动的破坏,整个地球的环境问题不能忽视,热爱我们的地球,热爱我们的家,就让我们献出自己微笑的一点点力量,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2.8、电影法律宣传

通过农村题材维权电影的放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因素,更是农村法制建设的艰巨任务,农民的法律意识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支教、法律宣传、低碳宣传、趣味心理游戏、文娱汇演?、模拟审判……这过程的点点滴滴,我仍然历历在目,却无法用笔一一记录。每次,当我想起大伙在例会上激烈讨论的情景,我满腔热情;当我想起在每次活动中大伙忙碌的身影时,我满怀感动;当我想起学生淳朴的笑容时,我满盈开心……成长看似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经历中体会成长。这种成长,何其珍贵!

调查报告3.实践感想

从活动进入最后的筹备开始,我就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团结的力量。我们齐心合力的备课,我们认真的排练,我们激励的讨论。这一切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团队凝聚力、团队合作精神就应该是这样的。十八名队员在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人群,总有众多挑战和艰难,但是,当十八个人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团结互助,挑战艰难,这是本次活动的主旋律。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

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近现代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2018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6年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3000字

大学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6年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6年7月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6年空巢老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6年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电脑市场调查问卷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服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篇3

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上了学,他们在祖辈的呵护、老师的教育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学习和生活基本有保障。但是,与一般儿童相比,他们在生活、行为、学业及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

一是生活上缺少照顾。各地乡镇和村组合并,辖区扩大,学校也随之撤并,一个乡镇往往只有一所中心小学和初中,学生上学路途较远。有的留守儿童上学无人接送,早晨5点多钟即要起床赶路,天黑才回家,吃饭饥一顿饱一顿。还有交通安全隐患,有些孩子合乘农用三轮车,7人座位坐进20多人。兴化市临城镇有一双留守儿童姐弟乘电瓶车回家,被卡车撞死。

二是行为上缺少监管,留守儿童多数是祖辈监护,而祖辈老人不少是文盲、半文盲。他们对孩子往往严少“惯”多,管少哄多,“理”少钱多,管吃管住不管教,有些则放任自流。有些孩子上学迟到、早退、逃学、旷课、说谎、不做作业,甚至沾染上打架、赌博、喝酒、抽烟等不良习气。

三是学业上缺少辅导。留守儿童监护人一般只对孩子的食宿、安全负责,对学业的关心和辅导很少,不少孩子学业上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成绩下降。一些父母本身文化不高,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学有所成,但双双在外,无法顾及。而有些家长则抱着“读书无用”的想法,对孩子期望值不高,只企求混个文凭外出打工。许多家长对留守子女抱有愧疚心理,即以物质补偿代替精神慰藉,常常多给零花钱,导致有些孩子胡乱花钱,甚至进网吧、游戏机室,成为网迷,严重影响学业和成长。

四是心理上缺少疏导。留守儿童巾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內心有说不出的苦恼,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他们十分想念常年在外的父母,实在想得厉害了,就拿出父母的照片或送给他们的玩具看看,有的边看边流泪。这些孩子和其他孩子在一起还有自卑感。淮安市楚州区一个孩子为了不让人知道他父母不在身边,学校开家长会时,花5元钱雇了一名三轮车工人代开,被发现后很难堪。据扬州市某小学调查,有50%的留守儿童遇到困难和烦恼只会闷在心里,43%的孩子认为父母与自己的感情越来越淡薄,16.5%的孩子有被遗弃的感觉。

篇4

一直以来,涌向城市的庞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群体被学者们冠之以“人口红利”。相比之下,“人口红利”的背面,则是农村地区青壮劳力的过度输出。青壮劳力大量从农村流出后,流失的不仅是乡风乡俗,还有农村发展最稀缺的人力资源。所以许多严重依赖打工经济的农村地区,乡村空心化现象特别严重,许多村子只剩老少病弱四类人。即便是这些最后的守护者,只要有一丝可能,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走出乡村。

农村“空心化”现象弊病重重,除了带来严重的治安问题外,田地抛荒现象司空见惯。航月发现,除了种点菜,像城里人靠买粮过日子的农村留守家庭并不鲜见。其实,一同“抛荒”的还有亲情。年轻人为了外出挣钱,子女只得托付给年迈的父母。像何昌荣的奶奶那样有些见识、思想开明的老人并不多,更多老人并不懂得如何开导站在“代沟”另一边的孙子孙女。

当第一监护人角色缺失,留守儿童往往陷入两大不利境地。一方面往往导致严重的群死群伤。关于留守儿童冬天烤火群体性窒息死亡,夏天游泳群体性淹亡的报道似乎呈现出季节更替规律。失子家庭每一次撕心裂肺的哭喊,依然难以阻挡其他父母外出务工的脚步。他们当然并非铁石心肠,他们只是寄希望于侥幸。黔南地区田少人多,粮贱家贫。留下,只能守穷;外出,兴许能挣一些钱。

另一方面,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幼小心灵得不到应有的呵护,心理畸形趋势尤为突出。其实不只航月笔下的黔南,笔者老家―中部省份农村同样如此,尤其是那些步入“懂事”时代的初中学生,不少人倍感孤独,性格内向,整天不言,朋友稀少,爱好不多,生活随便,成绩下滑,甚至有些极端,许多“打工村”多年来未能走出一位像样的大学生。

留守,意味一种断裂。如果问航月的调查同过去的类似调查有什么不同,那就是让读者真切地看到留守儿童被迫夹在城乡断裂带、亲情断裂带、年龄断裂带、生活断裂带等多种断裂带上……这些断裂形成的巨大落差,最终全部压在留守儿童那稚嫩的肩膀上。跟父母一起生活成为他们童年乃至青少年时期的奢侈品。父母即便打再多的电话,也不足以给他们强大到无所畏惧的力量。他们的懂事,只不过是迫于困境的一种无奈。他们拒谈未来,只有屈从于现实的打算,即早早熬大,以便像父母那样外出务工。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因缺乏知识积淀和必要的技能,当他们奔向城市,即便拥有年轻的唯一资本,也只不过是继承农民工父母的贫瘠。事实上,在留守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儿童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亦不鲜见。

应该说,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各方面呼吁甚多,但不得不说的是,这样的呼吁往往显得宽泛无力。毕竟偶尔的一次关怀,即便是他人送去的温暖,也不足以抚慰他们迫切渴望父爱母爱温暖的心灵,更不可能从根本上填平他们面前的那一道道令他们无所适从的裂痕。

提到留守儿童,户籍问题往往最易被人想起。航月的调查给了我们另一个更加深刻的答案,即户籍未必就是最根本的因素,贫困最可能成为留守儿童难以挣脱的精神牢笼。迫于贫困,父母不得不在子女最需要的时候背井离乡。某种意义上,留守儿童的问题折射的恰恰是“三农”问题,是城乡发展不均的问题。过去我们常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现实则告诉我们,缺少必要的家庭温暖,虽然那些务工大军每年会为家里带回收入,但他们那长期处于精神关怀贫瘠状态下的下一代,苦苦煎熬的留守生活总是一再压低他们人生希冀触摸的天花板。当理想被折去翅膀,贫穷难免成为他们无奈的“世袭”。 《回家:中国留守报告―黔南阅读》

篇5

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素质等方面,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就留,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增加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能力。

二、活动前期准备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他们或是被交付给爷爷奶奶抚养,或是跟从父母到处流浪。从此,他们的生活比其他普通孩子少了许多,也多了许多。 现在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这些儿童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或忙于工作,他们大都由祖辈或亲戚照顾,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面临着安全失保、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缺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存、保护与发展。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理缺陷,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又使他们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以后的发展真的很令人担忧。于是,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头脑风暴,想该怎么办,在哪里进行,如何进行,当然也从网上面借鉴了一些经验。于是在准备差不多时,属于我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之旅也要开始了!我从弟弟那得知杨兴宇是留守儿童。他和他奶奶在家,父母在外务工。

三、活动过程

第二天早上,我就去了杨兴宇的家里。他奶奶已经上山干活了,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咐才放心地出去了。于是,我就和他在家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我主动和他说话,他好像没听到似的,脸上一片茫然,眼睛盯着电视。万事难开头,我下定决心,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要让他活泼开朗起来,要让他的小脸上洋溢着小孩子应该拥有的可爱笑脸。慢慢的我就和他聊起来了,我问他的年龄,他在哪里上学,以及关于他父母的一些问题,他的回答很是被动,让我不禁想到他平时肯定很少与别人沟通吧。后来我问他想不想他爸爸妈妈时,他的声音哽咽了,只看他呆呆地望着电视。他一定很想念他的父母吧!唉!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的孩子,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吧!我又问了好多关于他学习上的一些琐碎小事,并且和他说了一些我的成长的故事,告诉他要坚强,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我们要更坚强。看着他那带着迷茫的眼神,我很欣慰,因为我在他的眼神里看到了真诚和 对幸福的渴望。我还告诉他,父母在外打工,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生活、学习、要学会理解父母,对父母感恩,如果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人,虽然他们现在不在你身边,但是他们的心一直陪着你,所以你要坚强勇敢点,让你的父母以你为荣!我希望他可以记得我说的话,然后我给他讲了几道题。过了一会儿,他奶奶回来了,奶奶大概60多岁了,头上白丝胜过青丝,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看着他我有种很心酸的感觉。又说了一会儿的话,我就准备回家了。临走时,他很不舍。他奶奶说我的到来让他快乐了不少,希望我能经常去他家,和他聊聊天。我向他保证以后有时间就会来看他。

四、调查结果

1、留守儿童的总体现状

(1)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数量大量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

(3)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

2、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问题

(1)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③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

(2)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具体表现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3、疏于照顾,人生安全不容忽视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五、建议与思考

农村孩子是未来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习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为了保证疏于留守儿童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

2、加大对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力度,尽量从各种渠道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上给予支持帮助,使一些家长多有些实践来照顾自己的子女。

3、学校加强教育管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各科老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进行谈心、疏导教育、进行家访等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

4、大力开展校园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5、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在孩子上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尽量不外出,或是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给予孩子亲情关怀。

六、活动总结

这次的社会实践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对我的触动很深,从一开始准备调查留守儿童情况后,到准备进行后,再到现在整理资料和分析实践的成果,感觉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少的收获。其实感觉自己算不上真正的社会实践分析调查,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一次和留守儿童的相处而已,毕竟我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太薄弱······但是有一点让人很欣慰,从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上,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整个中国,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正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我知道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还有很多社会人士及大学生正在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幸福努力着。想到这里我就很开心,心里满怀希望。

七、畅想未来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关注留守儿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国家大事,是关系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弥补情感缺失,家庭教育缺位,为了这些处在人生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爱心支教活动。希望用我们的努力让留守儿童不再是个问题,相信在我们大家的不断努力下,那一天会很快到来!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二】XX县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农业县,全县总人口40.7万人,农业人口约占75.4%。全县在外务工人口为43043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7317人,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大。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带来巨大影响。

为全面了解XX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xx年以来,XX县妇联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监护情况先后两次做了调查,一是对劳务输出量较大的乡镇下发了调查问卷,二是对全县26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全面普查。

普查结果显示:全县留守儿童共计9545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约7317名,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已超过在校生总数的50%;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现状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在我县45740名儿童中,有7317名农村留守儿童,占16%,其中女童有3624名。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643名,占留守儿童的63%;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2674名,占留守儿童的37%;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有783名。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6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其中49%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31%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被托付给亲友,3%在校寄宿。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7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网络,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盗窃、抢劫现象的占10%。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

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县7317名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的不足10%,7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

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

他们没有倾诉的渠道,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三、形成的因素

由于我县留守儿童存在的量大,涉及的面广,近而在开展的留守儿童的工作中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我们县对留守儿童工作做了一定的努力,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

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教学原因。由于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加之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而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四、对策及建议

篇6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端,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77.5万,其中儿童人口130.39万人。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据调查,全市0~15岁儿童98.96万人,农村儿童73.43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26.41万人,占0~15岁儿童的27.38%,占农村儿童的35.97%。两乡镇是留守儿童高比例区。

1研究过程

1.1研究方式:两岔河乡多山区,居民居住地散乱,多分散分布于各个山脚与山腰,采用走访山区调研的方式,为期7天;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共采集有关留守儿童有效调查报告405份。

1.2研究对象:两岔河乡山区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大圩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35人。

2数据结果

2.1监护类型统计情况,见表1

2.2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与双亲联系较少,明显缺乏亲情沟通,感到孤僻、烦恼、无助等问题严重,详见表2、表3、表4。

2.3在调查中还发现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不佳,普遍感觉学习压力大、成绩不理想,详见表5:

3分析

3.1三种监护类型下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1.1单亲监护型家庭的留守儿童主要是存在因长期家庭生活的不完整性所带来的性格偏向。母亲的存在,在家庭生活方式中是无可估量的重要,缺乏母爱的儿童会形成不合群、孤僻、任性和情绪反应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而父亲,则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父亲为男孩提供模仿的榜样,为女孩提供与异往的机会。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是影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3.1.2三类调查对象中的留守儿童多是跟随祖父母一同生活。因为其父母认为,祖辈与孩子之间的亲情、血缘关系等能使孩子在情感和精神上有所依托,减少了寄养在他人家中的陌生感和畏惧感。此类型的监护人员多半是老人,有些年迈的老人还要照顾不止一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大约八成的老人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起居,还有少数老人家行动也不是很方便,同时,因为身处山区,生了病也难以下山治疗,于是如咳嗽等小病便也演化成了沉疴,照顾起孩子来便更是吃力。同时,在教育方面,祖辈与孙辈年龄平均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再加之祖辈受教育的程度很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根本不能给予帮助,在成长与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孩子们也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缺乏正确的交友引导,同时心理调适能力差,道德意志薄弱。

3.1.3对于“亲朋监护型”,亲戚对所托管的留守儿童不敢严词管教。毕竟并非亲生,于是便对孩子过问的少之又少,只顾孩子吃穿,任孩子自由发展,只求到时能把一个完整的人交给留守孩子的父母便万事大吉。假若亲戚批评责备,他们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此后便更加不愿意听从管教、愈发的叛逆等情绪化现象。

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学习与成长。

3.2建议:扮演好父母、临时监护人以及学校的角色。

3.2.1引导外出务工的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增加联系频率尽量做到每日联系,假期接孩子一同生活,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3.2.2尽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进行培养教育,若客观条件不允许则应寻找合适的临时监护人,并提高监护人的素质。作为临时监护人,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要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正确的引导。监护人应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素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

3.2.3社会及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营造好的校园氛围。学校应杜绝社会青年在学校的不良影响,避免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人为伤害。此外,学校更应积极展开课外活动、鼓励团体协作,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力量,摒弃自我封闭心理带来的自卑、虚荣、消极等不良心理状态。学校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早发现其心理问题并与监护人沟通。社会各界应普及和完善“家长学校”,定期调查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而又固执的对现实的抵抗。对于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探讨和关注,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7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组长张世平

“我爸爸妈妈在我4岁的时候就去南京打工了,他们走的时候,我哭得很伤心,可是他们并没有因为我的无助而留下来。”江苏省海门市三河镇新沙村9组的祁思颖说,“今年我已经12岁了,可以为你们分担了,爸爸妈妈,你们赶快回来吧。”

同祁思颖一样,从小缺少父母关怀、日夜盼望父母回家团聚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与其他孩子五彩斑斓的童年不同,他们的童年被孤单、想念、泪水、抱怨、失落填满,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据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 。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留守儿童数量还将继续攀升,这一发展趋势和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需要更加引起高度关注。”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组长张世平告诉《经济》记者。

新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现阶段我国农民工问题的伴生问题。这一群体人数众多且不断增长。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他们难以获得常态环境下儿童应得到的家庭保护与教育,其成长发展因而受到很大影响。

“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从来没有被遗忘过。党和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逐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张世平说。

据了解,虽然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正在不断优化,但总体上看,他们生存发展状况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并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及农民工群体发生的新变化,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据《报告》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成倍增加。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4周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约有4000多万,比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的2000万增长1倍多。并且从地域分布看,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江西等劳务输出大省,这几个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占到全国留守儿童总数的一半以上。排在前十位的还有广西、湖北、贵州、江苏省。

另外,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突出。0~5周岁是儿童发展关键期,这一年龄阶段留守儿童约占农村同龄儿童30%,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27%,其中近20%的幼儿父母是在孩子1岁前外出,还有的是在孩子1-3个月时外出。“幼儿过早离开父母,缺少母乳喂养和亲情关爱,影响生长发育和情感需求,以至影响今后的身心健康。”张世平说。

目前在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外出的已超过半数。还有一些年龄偏大的儿童是独自生活,身边没有任何监护人。这对他们的生活、教育、心理和安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调查发现,40%的留守儿童因远离父母、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焦躁、不安和忧虑;90%的留守女童在青春期生理变化时,因母亲不在身边而感到害怕。

四川眉山一位11岁的女孩,父亲外出六年,母亲外出九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当问起她有关父母的问题时,整整半个小时,常年沉默寡言的她痛哭不已,只断断续续说了两句话:“我不想父母”,“我不希望他们回家”。本该和别的孩子一样在父母的疼爱下快乐地成长,可是由于缺少父母的爱、缺少交流与沟通,他们却有着同自身年纪不相符的冷漠和孤独。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堪忧。当父母为生计背井离乡时,留守儿童大多就留给隔辈人照料,老人受教育水平偏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约占80%。《报告》显示,45%的临时监护人表示没有指导留守儿童的能力,近一半的临时监护人是同时监护几个儿童,只能主要照料生活,难以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由于家庭更多的教育监护责任“转嫁”给学校,但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由于教育资金不足,专业资源匮乏,面对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学校、老师往往是力不从心。

据江苏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情况调查报告显示,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79%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其学习。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情况调查报告显示,44.5%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一般或者较差,学校中倒数前几名的大都是留守儿童。

张世平说,农村教育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留守儿童在教育资源享有上更加处于不利地位,初中辍学留守儿童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高中就学留守儿童比例低于非留守儿童。部分留守儿童初中毕业后就进入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有的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容易成为侵害他人或受侵害的高危人群。据有关部门调查,在被拐卖儿童中,流动儿童居第一位,留守儿童居第二位。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城市里的一砖一瓦都洒下了他们的汗水,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城市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默默奉献着。

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告别父母、扔下嗷嗷待哺的孩子。而他们的孩子却经历着缺少父母疼爱的童年、承担着本不该在这个年龄承担的诸多压力。事实上,他们在为家庭的物质生活打拼的时候忽略了。 由于亲情缺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现在,也会影响孩子的未来甚至几代人的发展;不仅牵动着亿万家庭,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就是关注民生,就是关注民族的发展、国家的未来!”张世平说。

如何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在采访中,张世平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让她难忘的事情。一次她到广东参加劳动法执法检查,在东莞一家民营企业里,看到了一位正在大型机床旁紧张操作的中年女工,这位女工非常自豪地谈到自己的工作业绩和收入待遇,看上去很有成就感。检查团成员陆续离开,张世平故意放慢了脚步,向那位女工问起她孩子的情况。没想到提起孩子,女工立刻黯然神伤,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哽咽着说,自己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出来打工,已经有好几年没见到孩子了,非常惦念他。“如此巨大的表情反差,看后令人心里很难受。”张世平眼睛湿润了。

留守儿童问题实质上反映了这些孩子在家庭保护、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上的缺失。“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与父母一起生活’,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儿童家长共同生活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们能够获得应有的家庭保护和监护。这必须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来解决问题。”张世平说。

政策方面要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逐步消除与户籍管理相联系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政策瓶颈,保障农民工及其子女获得与城里孩子同样平等发展的机会。落实“两为主”政策,减少农民工子女就学升学障碍。探索建立农民工“带薪休假”、“返乡探亲假”等制度,将其纳入劳动用工合同并予以保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有效控制留守儿童的剧增。

据了解,目前许多地方已出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如一些地方出台了农民工条例,对农民工子女的权益保护作出了相应规定。有的地方建立了以公办学校为主渠道、以农民工子女学校为补充的办学体系,保障农民工子女入学接受教育,并增加学校补助资金,实行学籍动态管理。一些地方制定了以具有合法固定场所为基本条件的户口迁移准入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进城就业农民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在其经常居住地落户。这些政策的制定实施,为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从法律角度来说,要加大法律保护监督力度,确保《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现有法律的有效实施。以户籍管理、家庭监护、社会保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立法研究,明确规范留守儿童各项权益,强化监护人的法定责任,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和委托监护制度,增强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留守儿童突出问题能够依据法律得到解决。

另外,还要加强公共管理服务,建立以城乡社区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投入,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托管中心等服务机构,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监护网络作用,特别关注那些独自生活的留守儿童。城市各项公共服务应覆盖流动儿童,给他们更多倾斜与帮助。

留守儿童问题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目前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与父母一起生活”的问题。张世平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扶助关爱就非常重要,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确实为留守儿童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篇8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1作者:---

学院: 金融学院

专业: 金融学双语实验班

班级: 一班

年级: 20--级

学号:

一、报告说明

(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平、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相关研究分析。报告中的设计到的任何观点均引自其它研究报告,非本人观点,仅作参考。

(二)调查范围为金融证券业及金融银行业;调查样本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证券,银行宏观就业现实状况及趋势和具体样本岗位工作状况。

(三)调查时间精力限制,调查资料除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了网路上一些大型、权威的相关内容调查研究报告。

(四)作者现今水平有限,信息搜集有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况,读者在浏览本报告时请有选择的进行参考。

二、报告前言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

然而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金融学个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另外,20--年广东省高考有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经统计资料表明,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面对金融行业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从业压力大,就业前景看坏。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更符合现今金融就业状况呢?从招聘公司来说,对当今毕业生有着什么样的招聘要求呢?从招聘者来说,在金融行业工作又应该具备何种学历和哪些能力呢?工作在金融岗位的职员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形态和收入福利呢?本报告将从但不限于这些问题的角度,通过对证券公司的整体调查,公司经理的述说以及对相关职位职员的采访来反映就业现实状况,事实甚于雄辩,在对事实有过一定的了解后来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三、报告正文

(一) 证券公司调查

调查时间:20--—2—2

调查单位(地点):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调查对象:该公司总经理王,职员肖、徐等。

1、证券业金融专业宏观就业状况(总经理介绍)

以下所提及职位均指除基层职位如文员、柜员等外的与金融专业有直接联系的职位。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但一般无论是证券或者银行的职位如今都会将职员安排到基层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

证券公司业务分为证券经济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等。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及咨询顾问业务由分公司执行,其它业务均由总公司开展。在总公司(更高级的业务)中对学历和能力总体会比分公司高,一般为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证券经纪业务中,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提供的有证券经纪人、证券(期货)分析师、理财师等,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生。经纪人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分析师则要求对证券行业敏感、熟悉。经纪人薪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多则月薪一万左右,底则月薪20--—3000。

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等其他业务有诸如保荐人、负债管理师、行业分析师、风险控制人员等等职位。学历要求一般都为研究生以上,且具备一定的科研分析能力,对法律、财务、金融、会计、计算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迫切需求,这也是证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趋势。在这些业务中,一般职员起薪会在年薪十万以上。

2、案例采访

1)证券经纪人

工作内容:为证券公司介绍证券交易客户,从客户交易资金中提取交易费用作为工资来源。

工作坏境及地点:由于与不同客户打交道,经纪人的工作环境经常变化,到处奔波,地点不定。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以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有着亲和力、细心、耐心的心理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在20--—10000左右。

工作形态:为了拉客户而到处奔波;也可以悠闲的享受客户的交易费用。

职业发展展望:没其它的,拉得好坐着来钱,拉的不好,累死了也没多少。

2)经理文员

工作内容:证券交易资料录入、整理

工作坏境及地点:经纪经理后台办公室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基本的金融常识;耐心、细心的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20--—3000左右

工作形态:面对电脑录入资料

3、小结

目前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太多太滥,证券业基层岗位的需求是供不应求,竞争很激烈;然而对于中高层职位的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对于复合型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证券人才的趋势是复合型人才,同学在学习自身专业,锻炼自己实践、研究能力的同时,应该注意其它专业知识的培养,拥有双学位的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人才在招聘市场始终供不应求。

(二) 商业银行调查

调查时间:20--。2。20

调查单位(地点):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

调查对象: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稽核合规部处长王

1、银行业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王处长介绍)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27月1日

明天就要出发了,因为要赶早上六点的车,晚上我们住进了校本部的地下公寓。公寓很简陋,狭窄的过道,昏暗的灯光,让人有一种莫名的窒息感,更郁闷的是号称中国移动通信专家的移动通信网络竟然没有覆盖到市中心地下十多米。不过,第二天马上就要离开,开始我们的征程,大伙儿很是激动,很乐意的住了下来。

由于学校资金没有到位,同志们的钱都是凑来的。为了节省4块钱,我们从服务员那里争取到了一间没有电视的房间。住宿安排后基本就没事干了,在家世界买了些早点后已经九点多了,按捺不住兴奋,我索性没有下去,就站在外边发短信。把电话本上的朋友挨个骚扰了一遍,告诉他们:我要出发了!

四个战友中,张玉双考虑问题全面周详,贺东强办事干练洒脱,陈海俊老成持重,大家来自不同的院系和年级,共同信念和目标使几个并不认识的热血青年走在了一起。

激动的余温还没有褪尽,躺在床上,纪律、安全、饮食、卫生、当地干部群众的配合能否积极配合、是否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一个个问题幻灯片般在脑海中不停地闪过。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日期内我们前途未卜,加上外边还下着小雨,感觉今晚还真有点风萧萧兮黄河寒的悲壮!

7月3日

汽车急驰了25公里后到了目的地--县。师傅把我们送到了县政府门口。--县政府是我们这次实践活动的接受单位,也是调研的第一站,在这里我们要了解全县的基本情况,了解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民自治开展的基本状况。不巧的是,因为周末没有上班,我们只好先去找落脚的地方了。拿着地图,我们一边找旅馆,一边熟悉县城环境。受地形限制,--县城区较小,街道分布很奇特,餐饮、购物、车站、政府部门大都连在一起。三岔路口停着好几辆发往西宁的旅游车,和大街上不时地走过几个阿喀,构成了这个高原小镇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7月5日

今天是第一天下村。一大早我们便拿着--县政府开具的介绍信去了鲁沙尔镇。虽然有此尚方宝剑在手,但还是费了不少周折。起初,西山村委会主任好像对我们身份有所怀疑,不答应我们去村里调查。在镇党委刘书记的斡旋下,他爽快地带领我们进村了。

西山村距县城约3里路,从城区出发,车子上坡又下坡,转了三、四道弯,颠簸了十多分钟后终于进了村子。村民民房前屋后是一片开得正浓的油菜花,放眼望去,在一块块绿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鲁沙尔盘踞在莲花山之中,受地形限制,村民大多数居住在山腰地带,一条狭窄而弯曲的土路是村里唯一能走机动车辆的出口,我们拍照的时候,老支书特意叮嘱我们一定要将进村的大路拍上。他说,村民迁到这儿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当地政府修路的承诺一直没有兑现,这条路严重影响着村里与外界的联系,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老人家希望我们的照片在某些地方出现后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熟悉村里情况,便于村民的接受,前任老支书帮忙组织了30多名村民配合我们,很快便打开了局面,我们和大家一起吃饭、拍照、聊天,尽情的玩了一个下午。

虽然今天没有实质性的结果,但我们熟悉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和村民有了初步的交流。为以后入户调查打开了局面。

7月7日

吃饭是生存的主要问题,这边的饭忒不合口味,还超贵!昨晚花了4块钱吃了一碗炸酱面,闹了半天肚子。今天我们决定转移方向,找一家米饭馆,可到街道上转了几圈,终究没发现一家像样的。就连遍布全国的兰州牛肉面馆影子就没见到。连续吃了几天的烙饼和泡面后,才发现自己竟是如此的想念兰州牛肉拉面,要知道,学校食堂的拉面难吃可是榜上有名的。没办法,只好重操旧业,回去继续煮面了。哎,生活就像一包方便面,太难了!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3转眼间,寒假又过去了。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体会到很多,感受也很深。通过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使我从内心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光荣。

本人姓名---,年龄22,籍贯河北省--市--县,社会实践职业:销售员。

由于经济原因我家在20--年在本村开了一家商店。由于我校放假较早,我本打算参加一些有关自己专业的社会实践,可看到父母忙碌的身影,我心想春节快到了,那时岂不更忙。于是我还是决定帮父母分担一些,自己做起了销售员,并且帮爸爸去集市上进货。

由于上学的原因,我不经常在家,对商品的价格还知知甚少,所以还要接受爸爸的培训。几天后,对商品的价格已有所了解。但是通过几天的实践我发现我在说话和接待顾客方面还有所欠缺,同样是买东西,我爸在时销售量就高,而我则不行通过实践我总结出几点:

第一、服务态度至关重要。

做为一个服务行业,顾客就是上帝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必须的,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提高销售量。这就要求我们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提高服务质量语言要礼貌文明,待客要热情周到,要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

第二、创新注入新活力。

创新是个比较流行的词语,经商同样需要创新。根据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商品。去年过年,家里的商品比今年少多了,但今年推出了涮羊肉,虾,带鱼等等。这些年货是去年所没有的。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水平也会提高,所以今年要备足年货,档次也要高些,不能停留在以前了,思想也要跟的上时代。父亲确实有经商头脑。

第三、诚信是成功的根本。

今年我家的对联是,上联:您的光临是我最大的荣幸。下联:您的满意是我最大的愿望。横批:诚信为本。成信对于经商者来说无疑是生存的根本,如果没有诚信,倒闭是迟早的,诚信,我的理解就是人对人要诚实,真诚才能得到很好的信誉。我认为我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人稳重,待认真诚,办事周到,所以他得人缘很好,我认为这是开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

第四、付出才有收获。

虽然我家的生意还不错,他的背后是父母亲辛勤的工作。他们每天六点种起床,十一点才休息,冬天父亲每天五点起床,开着三马车去30里外的县城进货,无论寒风刺骨,还是风雪严寒,依旧如故,这是为了什么呢?我知道,不就是为了多赚些钱,供我们兄弟三个上大学吗!我在家几天就感到很累,父母亲几年如一日。他们的辛苦可想而知。有很多商品要早上搬出,傍晚再般回去,仅次一项就会很辛苦了,而且家中还有六亩田地,到了夏秋季节更是忙的不可开交,看着父母亲脸上一天天增多的皱纹,看着父母亲劳累的背影,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读书,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我只有拿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我的父母,这样我才能问心无愧。

通过一个多月的实践使我增长了见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所以我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来回报父母,回报一切关心我的人。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4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名,其中广州大学名,中山大学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份,收回有效问卷5份。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

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矗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5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孩”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心痛之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最近,通过走访,座谈,对--市--湖村的这个地方,田地稀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十分有限。由于地理位置比邻广东,跨省务工成为该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目前,该乡在外务工人员达八千多人,超过全乡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因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孩”。据全乡中小学校的调查。现有“留守儿童”1503人。其中,“留守孩”902人,占全乡小学生总数的60%。调查问卷显示,“留守孩”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养在邻居家的占4%。“留守孩”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孩”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3%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无所谓”。在生活上,“留守孩”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20%。在学习上,51%的“留守孩”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威。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3%的“留守孩”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时”,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73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基于以上情况存在的问题: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52-01

留守儿童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为家庭的因素在成长过程中,更加需要我们去关心关爱。文章通过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初中班主任管理好留守儿童的一些措施。

一、初中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因素,多数为祖父母、外祖父母进行照顾,在成长中必然而然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心理上,学习上的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留守儿童成为了我们所重视的教育人群。经过一些实践观察以及相关调查,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学习成绩差

由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进行照顾,这些负责对他们教育的老人由于当时的社会情况,多数为文盲,知识水平较低,并且年纪较大,无法给儿童提供学习上的帮助。留守儿童多数为农村儿童,家庭环境造成了他们的家庭学习氛围不好。老人对儿童的教育较为宽松,使得孩子在学习上得不到有效的约束,留守儿童也多数没有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较差,甚至存在逃课、辍学等情况。

2、身体素质不好

缺少了父母的照料,在初中这一成长的关键时期,留守儿童很多因为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少营养,饮食习惯不好,营养不良,这也使得留守儿童在身体健康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他们往往身体素质不好,身体瘦弱,很容易造成发育不良的现象。

3、心理存在问题

由于和父母见面较少,缺少父母对其的关爱,留守儿童常常存在着性格缺陷,他们往往自卑,缺少自信。很多留守儿童在学校中性格孤僻,没有朋友,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在与他们的沟通中也是感觉他们内心较为封闭。

二、管理好留守儿童的相关措施

1、用心教育,多进行家访

在初中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中,用“心”去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是让他们健康成长的一个关键。家庭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最关键因素。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教育下的留守儿童中,他们往往受到溺爱,在学习上过于随心所欲,没有合理的家庭约束。在亲友教育下的留守儿童中,亲友往往忽略对他们学习上的关心,只是任由其自己学习。

作为初中班主任,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多进行一些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成长情况和学习氛围。然后进行合理的分析,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制定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方案,对其家庭的负责人进行说服教育,让他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多加一点关心,这样用心工作能使得教育效果得到有效改善。

2、用爱教育,留住留守儿童的心

留守儿童相对其他人群,更需要关爱。他们缺少了父母的爱,缺少了社会的爱,造成了他们成为问题学生的几率提高。面对班里的学生,班主任是他们在学校中的负责人,生活上的引导者。

首先,应该对留守儿童做好定位,不因他们的家庭、学习等问题将他们划归为问题学生。应该将他们和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同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关心,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多倾注精力去学习。其次,对他们的错误予以纠正。留守儿童因为情况特殊,在初中这一容易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这种机会,不是一味的迁就,而是从原谅,到批评再到严厉教育。对于班主任来说,适当的原谅他们能使得他们对错误的认识度提高。最后,让课堂变得精彩。老师是他们学校中最为重要的教育者,只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才能使得他们感受到关心。在课堂上,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地方,要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从小方面来去鼓励他们,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

3、规范制度,约束行为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关爱和关心是必须的,但是严格的制度规范也是让他们良好成长的关键因素。

不少留守儿童因为制度散漫造成了一些违规违纪行为的行为,由于缺乏管理形成了不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道德行为差。在班主任的管理中,对待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定,初中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我们应对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上课表现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在制度的约束下,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不良习惯。

4、用集体进行温暖

班级是一个家庭,正像魏书生所说的一样:“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励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我常常觉得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可能有什么,学生们走出家庭,通过这个小社会实习,才具有了一定的适应大社会的能力。”初中班主任应该让留守儿童融入集体,感受到班级大集体的温暖,具体措施可以分两点:

第一,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比如“趣味运动会”“歌咏比赛”“才华展示”等等,并且对留守儿童进行鼓励,鼓励他们去表现自己。同时,班主任应注意对孩子特长的观察,对留守儿童的特长予以鼓励,让他们多参加一些团队的活动,加强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交流。

第二,装扮好班级。一个班级就是同学们的家。每一个同学都是班级的一份子,让同学们参与到班级的维护中,将教室装扮好,保持干净,清爽的学习氛围。让同学们提供班级装扮的意见,采取最优方案后,班主任给同学们安排任务,让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学生切实参与到班级大家庭的维护中。

总之,初中班主任在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中,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在关心他们的同时,约束他们的行为,这样才能使得留守儿童得到健康的成长环境。

篇10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

1.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 亲情上缺少温暖。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帮助。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调查显示,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

6. 行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儿童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因其监护人不力或无临时监护人常发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认为,为构建和谐社会,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长的教育素养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学校要主动负起指导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农村学校必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低起点,高效率,灵活机动地开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二是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于文化辅导;三是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理性地去开展家庭教育;四是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情感交融,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二)遵循孩子身心特点,引导同辈群体的交往和活动

同辈群体虽是孩子自发的组织,但只要引导得当,它会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诚的关心赢得孩子的信赖,掌握同辈群体交往的小秘密,尤其要与群体的小首领交上朋友。其次通过交谈、游戏、讨论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妥善处理群体内的矛盾,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孩子对不良社会诱因的免疫力。最后通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闲暇教育,吸引群体成员投身于集体生活,弥补孩子的亲情缺憾,创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群体文化。

(三)发挥农村优势,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

学校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学校在教育网络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对家庭和同辈群体加强指导外,还应从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开发活动课程,愉悦留守儿童的身心,填补他们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动为平台,构建留守儿童手拉手体验教育互动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队组织的经典项目,已有众多少年儿童从中受惠。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可以利用这种平台,构建起两种手拉手的少年儿童体验教育互动模式。一是在农村学校内部,构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利用同辈群体在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带领和倡导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交朋友,尽量打破原来留守学生一般只和留守学生交朋友的现象,让留守学生积极融入到班级、少先队或校团委这样的大集体中来。二是构建城市少年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手拉手活动模式。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人到生动有趣的手拉手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教育城乡不同生活环境中成长的未成年人,培养他们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和共同的情感。

(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区育人环境

篇11

《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孙涛自掏腰包为孩子购置相机,利用业余时间为北京东北五环之外的皮村打工者子弟小学教授摄影课,他并不期望将这些孩子培养成摄影大师,只是希望通过摄影这个方式给他们打开看世界的视野。

摘自《南方都市报》

《读书好》是一本杂志,还是目前香港唯一一档电视读书节目。总编辑邝颖萱说,阅读是从小培养的习惯。《读书好》杂志已走进了很多的图书馆以及大中小学校园。杂志中由梁文道主持的“量身阅读”专栏,多次刊登中学生投稿来的阅读心得。

摘自“萧三郎的博客”

甘肃正宁校车事件发生后,人们发现死亡儿童最多的于家咀村,长年在外打工的有720多人,留守儿童270多人,80%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抚养。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12月29日,小雨,12至14℃。温州市石坦巷小学举行“迎元旦・绿色安全行”主题活动,二三年级小学生冒雨起舞,为台上穿着雨衣、有人撑伞的教育局领导表演节目。当事校长已被停职。

摘自《南方都市报》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检测中赫然发现:在20多份母乳样本中发现个别有农药残留。《中国八城市母乳重金属含量调查报告》中显示,厦门和西安地区铅含量偏高,广州妈妈的母乳中汞含量偏高,与食用较多的海产品有关。孕妇应少吃含汞量高的深海食肉鱼,如金枪鱼、马头鱼、鲭鱼、旗鱼与鲨鱼等。

摘自《海峡都市报》

经济学家刘纪鹏9岁的儿子在学校组织的远足中帮两位不想背包的女生背包赚了10元钱,父亲发微博表示不知如何判断,“帮同学拿个包,居然还要人家钱,这哪像我的儿子?可我又朦胧意识到此事不这么简单,儿子第一次有了钱的意识并体会到挣钱的艰辛,意义重大。如何回答,真难倒了我这个大学教授。

摘自《成都晚报》

吴菊萍用双臂抱起了从十楼坠下的小女孩妞妞。她所在的阿里巴巴公司奖了吴菊萍20万元,吴菊萍说:我父母身体不好,农村里也没有医疗保险,这些钱,我想用来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如果还有多的,就拿来还房子的贷款。我就是想为家里人提供好一点的生活。对爱的理解,我觉得肯定爱是先给身边人的。

篇12

我们知道,留守儿童现象主要出现在农村,由于产业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使得农村剩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从而形成了老一辈带小一辈的现象。可是老一辈与小一辈之间的年龄代购比较大,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并没有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这就要求学校老师给予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一、留守儿童学困原因

(一)师资力量不够,学生发展受限

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使得农村师资资源较为匮乏,老师有时候一个人要顾着几个班,这就导致老师没办法顾及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要知道,每个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由于工作任务的繁重,使得老师很难全面照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二)学生求知欲强烈,但是学习资源有限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留守儿童获取知识、满足好奇心的平台更多的是在学校,但是学校的学习资源有限,使得学生的学习需求没办法得到满足。学习资源有限主要表现在学生阅读书籍数量比较少,学校设备落后,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狭窄。

(三)学生消息效率不高

留守儿童出现学困的很大原因在于他们在课后遇到问题没有可以询问的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是自己的爷爷奶奶,而老一辈的知识能力是比较低的,要想让老人教留守儿童知识是有很大难度的,这就使得留守儿童没办法将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掉,久而久之,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最终使得留守儿童遭遇学习困境。

二、留守儿童学困问题的对策分析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场地,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学习的条件,使留守儿童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摆脱学困的困境,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一)相互监督机制的建立

前面提到,因为学校师资力量不够,使得老师很难“分身”,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建立相互监督机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监督学习来减轻老师的负担,同时也能提高教学的效率。举个例子,老师在教《春晓》这首诗时,可以让学生两两之间进行相互背诵,然后双方默写《春晓》这首诗,并相互检查是否有错别字。通过这种相互监督学习的机制,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学习,老师也能更好地管理班级。在进行两两分配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分在一起,这样就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从而促使学生摆脱了学困的困扰,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农村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

我们知道,留守儿童拥有的课外书籍很少,有的孩子甚至一本也没有。虽然社会对农村教育给予的帮助很多,但是老师也可以利用农村自身的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开拓视野,获取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将农村的现实生活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学习。举个例子,老师在教《要下雨了》这篇文章时,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野外探索,在要下雨的天气下,学生们研究大自然的各种变化,然后记录下来,再跟课文进行对比,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描述和认识,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课文,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了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深入体验自然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

(三)分层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水平

由于留守儿童他们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本来就有限,加上回到家中没有合适的长辈进行指导学习,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再将学生分层好的学生进行交叉分配,使得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一组,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互补,从而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落后的状况。举个例子,老师在教《寓言两则》中的《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时,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对故事进行演绎,为了能够更好地演绎出故事的精髓,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会互补,基础好的学生会指导基础差的学生,从而保证使得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快速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而基础好的学生又可以在不断训练中巩固。可以说,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友谊加深了,而且从小就养成了相互合作、相互分享的意识,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过在分层的之前,老师务必要做好基础差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进步得更快,使得分层工作能够顺利进展下去。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针对留守儿童学困的情况,老师务必要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根据农村的教学情况,最大程度地为留守儿童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采取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从而保证农村教学的有效性。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农村学校在为留守儿童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外,也需要社会更多的帮助,从而真正地让留学儿童摆脱学困的问题,促进其身心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飞,王卉子,向熊波,王昕,郑红云,张丹阳,张雯. 关于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探讨――以陕西省宝鸡市彪角镇为例[J]. 绿色科技. 2011(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