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7 05:39: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百分数应用题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今天,进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掌握得比较好,但还有个别同学把知识遗忘得差不多了,必须加强辅导。
在进行复习巩固的时候,有两件事使我觉得深感意外。
我出示一道练习题: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30千克,能烧50天,如果每天节约1/6,可以烧多少天?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很令人“头痛”的事,学生很难抽象出对象之间的内在关系。特别是对一些对于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较弱、逻辑思维水平偏低的学生来说,更是理不出头绪。长此以往,有的学生甚至不看题目胡乱写些答案“交差”。为此,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综合学生学习这类应用题时所出现的种种情况,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有了一定的指向作用。
一、解百分数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一直以来,学生普遍反映应用题太难学了。到了高年级之后,百分数应用题的出现使得部分学生有了“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体验。原因何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百分数应用题,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运用到的数量关系模型更多。在本阶段中,教材对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能力要求有了一定的提升,在这些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的小学生,自然对题目难以理解,解答的过程又易于混淆,甚至是不知所云、南辕北辙。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揭示解答问题的规律,突破学习上的瓶颈,使学生学得“轻松明了”是放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来谈谈对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的一些策略。
从日常的学习反馈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有时做题手忙脚乱,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提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也可能是他们不善于从整体上把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其实在数学学习中,每个学习内容都有其关键之处。如果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住解决问题的本质,那么学生对于该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自然就会顺畅多了。怎么从整体上把握呢?
1.抓关键句,把握整体数量关系。在应用题中,我们或许会发现很多的信息,但是最为重要的只是其中的一两句。怎么样才能挖掘出这样的句子呢?
某小型养殖场,鸡和鸭共有420只,鸡的只数比鸭多40%。这个养殖场中,鸡和鸭各有多少只?不难发现上题中有“鸡和鸭共有420只”这么一句话,这就是本题关键之一。那么怎样来理解呢?经过个别交流和小组论证,学生会发现其中的“和”这个字很熟悉,凭借以往的经验我们知道:在方程这一阶段,只要是求两个数的“和”,一般都是用加法的。进而思考到底“是哪两个数相加呢?”经过师生间来回的唇枪舌剑,问题的本来面目逐渐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学生逐渐能用含有文字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鸡的只数+鸭的只数=420”。但是,有的题目中不会直接出现“和”这个字,如:阳光小学体育组有42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0%。体育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虽然本题没有把“和”写出来,但回到生活的情景后再细细品味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影子。高度的概括、抽象——或许这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体现吧!
在众多的应用题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句子中总是含有“一共”“和”“比……多”“比……少”等词语。如果我们能够紧紧抓住这些词语,并进行适当地理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一些解题时的方向性错误。这对于正确解题是一个有力的保证。
2.抓关键字,体会对象间关系。显然,如果只是从关键句下手,那么这只是把握了本题的解题方向而已,要想完整地把问题解答出来,还需要我们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一番品味——抓关键字。
再说说上面的体育组人数问题:从“阳光小学体育组有42人”中,我们可以发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42”,但是最后求的是“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两个都是未知量,而我们接触的比较多的是只含有一个未知量的题型,还能用以往类似的方法进行求解吗?还是一切都出来?
这时,我们需要向题目中的另一个条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0%”寻求帮助。那么,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谁是未知量x呢?
3.细化条件,体会主次关系。由于“男生人数的40%”表示的就是“女生人数”,也就是说“女生人数”可以写成“男生人数×40%”。最后我们得出了这样的推导过程:男生人数+女生人数=42,男生人数+男生人数×40%=42。经过了上面系统地分析,我们最后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男生人数”上了,因此设男生人数为未知量x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列出如下的方程:x+40%x=42。以上的方程并不复杂,学生一般都可以正确地求出x的数值。
二、发挥“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
经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学生中有的是思维上存在问题——想错了,有的是计算存在瑕疵——算错了。如果出现经常性的“算错”,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引起重视,正确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是不懂算理,还是计算能力太低?
在“百分数应用题”这一教学内容上,很少有学生对题目的答案进行分析、验算,或许是因为百分数应用题的计算本身就很繁琐,再验算一遍那岂不是“自找麻烦”!其实,在不要求精确验算答案的正确与否时,我们可以对答案进行粗略的估算。就如上面的这一题,就有些学生得出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答案。如:x=300,x=3,甚至出现了分数或小数的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试想:人数应该是整数的形式,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出现小数或分数的;其次如果男女生人数一样多的话,那么男生就是21人,我们现在的答案应该在21~42之间。
问题在于这些学生对于答案没有进行一个大概的估计,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此,要教会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解题准确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简单的估算,学生可以粗略地判断一下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三、发现规律,重视总结
建立模式、探索规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自主学习数学的制胜法宝。百分数的应用题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指的就是“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宗”迹,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83-02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整理复习是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的内容,全册学完之后对分数应用题的一次大型整合而进行的一次整理和复习。那么复习课必须针对这一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合,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相互联系。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并对形式各异的整理结果进行互评甚至争辩。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沟通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通过自主建构使学生将分散学习的知识通过沟通联系,串成线、连成片,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学习重点、难点】
沟通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学习过程】
导语:亲爱的同学们,温故而知新,知识若不盘点,则如置身于大漠一般茫然,将知识精华集优整合,让你轻松积累、快乐学习!
一、复习
1.关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2.解决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策略是什么?
3.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经验是什么?
4.我抓住分数应用题的主干――“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引导学生对其深入研究。然后“按你的理解,用图表达这条信息的含义”,来再现这句话的本质特征,并以此来体现学生对这一知识的个性化理解。
设计这一“抽象具体”的过程,为学生充分理解男生与女生之间的数量关系,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理――梳理知识
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将分散学习的知识通过沟通联系,串成线、连成片,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这是复习课的主要特征。
如:在学生对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深入了解之后,我顺水推舟:“你还能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哪些信息?
学生想了想写出自己想到的信息,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补充,进行分类整理如下。
1.分率(百分率)
(1)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7.5%);
(2)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62.5%);
(3)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66.7%);
(4)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40%)。
……
2.比
(1)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多的比是5:3;
(2)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3:(3+5);
(3)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5:(3+5);
(4)全班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5):3。
……
3.倍数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倍;
(2)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与的倍或(1+)倍;
(3)全班人数是女生的或(1+1+)倍;
(4)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4.份数
(1)男生5份,女生3份,全班共(3+5)份;
(2)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份;
(3)男生人数比全班少3份。
……
5.等量关系式
(1)男生人数的与女生人数的相等;
……
三、练――拓宽知识,寻求解题策略
延伸、拓宽知识是复习课的基本点,练习设计与新授课不同,应换个角度,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但要有度,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多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经过关键句的联系与沟通后,练习设计没有向 “深、难偏、怪”上发展,而是以“双基”为核心,力求做到从“薄到厚”,拓宽学生的思维。
首先引导学生利用关键句补上条件和问题,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应用题。例如分层练习:
聪明的你,开动脑筋,给关键句子补上条件和问题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应用题,你能想出几种?
学生:
1.某班有女生18人,女生人数占男生的, 全班有多少人?(或男生有多少人)
2.某班有男生30人,女生人数占男生的, 全班有多少人?(或女生有多少人)
3.某班有学生48人,女生人数占男生的60% ,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4.某班男生比女生多12人,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
再以第一题为例,用多种方法解答。经过交流和整理,基本解题方法有:
经过联想与沟通,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一道基本分数应用题转化为整数、倍数、分数乘除法、比例等多种方法来解答,优化了解题的策略。
四、清――清理疑难问题
通过复习有关的分数应用题的知识体系,又进行了相互联系,我们在解题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解决问题时,审题不够细心,分析不到位,单位“1”找不准。量与率没有相互对应。关键要学会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分析。
2.计算的技巧有待提高。(百分数在计算时互化为分数便于约分使计算简便)
例:小明读一本书,已读与未读为3:5,再读36页就读完全书的60%,全书共多少页?
解决这一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36页所对应的分率,即:(60%-),所以求总页数,即:36鳎?0%-)。
这一环节是清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和关键,使问题迎刃而解,给学习困难孩子一个方法的指引。
五、小结
4+1解题法中4是指4个步骤:
第一步,划出题中的关键语句。关键语句是指带有分率或百分数的语句,或表示两者关系的语句:如一班人数是二班的2/5或40%、比计划多3/4或75%、修了5/8或62.5%;一班和二班一共有80人或名山图片比河流图片多30张等,有几句划几句,培养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第二步,把找到的关键语句转化成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这样就把关键语句转化成分数或百分数的乘法意义,便于学生理解。如一班人数是二班的2/5或40%就不用转化了,而比计划多3/4或75%就要让学生用语言或文字转化成:现在是计划的(1+3/4或1+75%);修了5/8或62.5%转化成已经修的是全路程的5/8或62.5%等。把转化后的语句写在这句话的上面,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转化和迁移的能力。
第三步,根据第二步的转化语句和表示两者关系的语句,让学生利用分数或百分数的意义列出等量关系。如一班人数是二班的2/5或40%,学生列的等量关系是:二班X2/5=一班人数;根据现在是计划的(1+3/4或1+75%)列成等量关系计划X(1+3/4)=现在;根据已经修的是全路程的5/8或62.5%列成等量关系:全路程X62.5%=已经修的。因为上面的语句都是分数或百分数的意义应用,所以,学生很容易利用意义列出等量关系式。对于表示两者关系的语句:一班和二班一共有80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很快也能列出等量关系:一班+二班=80;名山图片比河流图片多30张学生会列出:名山图片-河流图片=30。这样学生不仅会列等量关系还理解了算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第四步: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让学生代入已知数据列式,学生很容易列出算术方法或方程方法来解题,培养学生等量代换的意识。
当题中出现多个关键语句时,学生找出的等量关系也是多个的,这时在利用等量关系进行列式时,会出现无论用算术方法或方程方法都无法解决。这时就要用上4+1解题法中的+1这一步:+1这步主要引导学生把多个等量关系进行等量代换式的合并,从而组成一个新的等量关系,这时再解答即可。比如书上第29页练一练第一题:淘气和笑笑收集图片,收集的名山图片占60%,河流图片占30%,名山图片比河流图片多30张,一共收集了多少张图片?学生按上面步骤很轻易找出等量关系:全部图片X60%=名山图片、全部图片X30%=河流图片、名山图片-河流图片=30。但在学生利用第四步列式时出现问题,不管学生往哪个等量关系中代入已知数据时,发现没数据可代入或都列不出式子。这时引导学生找出这几个等量关系的相同点,利用相同点进行等式的合并,上面三个等量关系可合并成:全部图片X60%-全部图片X30%=30,学生会很快地用方程解答出此题。
解答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1)先找单位“1”,比、是、占后面的量一般就是单位“1”;(2)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3)比单位“1”多,用1+几分之几,比单位“1”少,用1-几分之几;(4)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具体数量的对应分率。
以上方法简单易懂,学生按照此方法,能快速解答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受益无穷。学生会从题中的关键句子中快速确定解题方法,成功的喜悦不言而喻!
下面我以最新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书上的例题为例,分析我是怎样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快速找到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
例1. 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教师:“题中哪句话是重点句?”学生:“比爸爸的体重轻”。教师:“谁是单位‘1’?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学生:“爸爸的体重是单位‘1’,单位‘1’未知用除法。”教师:“轻就是比单位‘1’少,怎样列式?”学生:“用(1-)。”
教师引导学生分三步分析题意,最后顺利列出算式:35÷(1- )=75(千克)。答:小明爸爸的体重是75千克。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实用性比较强,这一内容具有研究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开放性,在学习中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师更能通过实施研究性学习来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
(3)课题介绍。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研究达标率、发芽率、增长率、税率、利率等问题,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达标率、发芽率、增长率、税率、利率等百分率的方法。
(2)能用百分率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联系,通过调查与研究,认识储蓄的意义和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构建用百分数计算的数学模型。
2.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百分率的意义,探求百分率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策略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其体会到在合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魅力。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起点能力分析:学生以前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分析过程一致的地方,即明确以谁作单位“1”,确定了谁和谁比,根据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找到计算方法,懂得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认知结构分析:学生原有的对用分数解决问题与当前所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是相同的,具有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
学习态度分析:在活动的安排上有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画图表)等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能增进学生的学校兴趣。
学习动机分析:学习者是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经历,善于思考和同学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四、研究过程
(1)等价变换――数量关系的不同表述。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出来,这不仅给学生思维发散性的培养提供了机会,更重要的是这种运用不同类型知识表示不同数量关系行为的实质,是学生运用不同方式来表征同一个对象。不同的表征方式对问题的解决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可能某种表征方式比其他方式更有效。G・波利亚认为,改变已知数据或未知量,以及将两者同时改变,从而使新的已知数据和未知量彼此更加接近的做法就是在设计解题方案。
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摸索出解答分数或百分数应用题的规律,总结起来。
一、确定“单位1”的量
怎样确定“单位1”的量,看看题中所给的量中,哪个是被比的量,同谁比谁就是“单位1”的量。
二、确定分率
比“单位1”量多就用1+百分率,否则就是1-百分率。
三、确定算法
1.求被比的量(同谁比求谁)用除法。
2.求比较量(同谁比不求谁)用乘法。
例1.一个服装厂计划11月份生产服装3000套,实际比计划提高了30%,实际生产服装多少套?
(1)确定“单位1”的量
题中是实际同计划相比,计划就是“单位1”的量。
(2)确定所求的量所占的百分率
题中实际比计划提高了30%,把计划看作是1,提高了30%,实际是计划的(1+30%)。
(3)确定算法
求实际生产服装多少套,就是求计划的(1+30%)是多少。用乘法(同谁比不求谁)
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列式算式是3000×(1+30%)
例2.某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生产电视机48万台,比下半年电视机产量减少了20%,这个电视机厂下半年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1)确定“单位1”的量
上半年电视机产量与下半年电视机产量相比,下半年就是“单位1”的量。
(2)确定所求的量所占的百分率
题中上半年生产电视机48万台,比下半年电视机产量减少了20%,就是用1-20%。
(3)确定算法
同去年下半年电视机产量相比,求去年下半年的电视机产量用除法(同谁比求谁用除法)。
意义:已知下半年产量的20%是上半年的48万台,求下半年生产电视机多少台?用除法列算式是48÷(1-20%)
当然,这种类型题也可用方程来解。
解:设下半年生产电视机x台,列方程得:
x-20%x=48
总结起来:
1.确定“单位1”的量。
2.确定所求的量所占的百分率。
3.确定算法,同谁比求谁用除法,同谁比不求谁用乘法。
练习用此方法解答下列应用题:
1.猴石中心校今年有学生500人,比去年增加了 ,去年学校有学生多少人?
2.学校图书馆原有图书14000册,今年又增加了20%,今年有图书多少册?
教学是逻辑性较强、比较严密的一门学科,也是可以通过类似的题型找到规律总结出公式一门学科。只要学生掌握了公式或规律,学起数学来就轻而易举。多年来,我以教学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应用题》为例,浅谈自己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一》
例如:盒子有45厘米3的水,结合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厘米3,冰的体积约比原来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先利用画图来分析、理解题意,水的体积是单位“1”,冰的体积是“比较量”,冰和水比较,用冰的量减水的量,再求多出量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再用多出的量÷单位“1”。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要解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先在题中找准单位“1”,单位“1”在“比”字后面,再找出“比较量”,然后用“﹙大数—小数﹚(大数和小数指的是单位“1”和比较量)÷单位“1”。这两个量的差占单位“1”的百分率。像上面的应用题可以直接运用规律。﹙50-45﹚÷45,50是比较大的数,45是比较小的数,45也就是单位“1”。这样,只要学生在题目中找准比较量和单位“1”,解决这类应用题就容易多了。但如果遇到“比”字不明显时,我们就要进行“扩句”。“扩句”时就找准了单位“1”。例如:电饭煲原价220元,现价160元,电饭煲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这时就要进行扩句。电饭煲的现价比原价降低了百分之几?这样就找到了单位“1”,再用公式来解决。学生只要掌握了题的类型,能正确的运用公式,遇到类似的应用题就迎刃而解。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找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二》
例题:1997年至今,我国铁路已经进行了多次规模提速,有列火车,原来每时行驶80千米,提速后,这列火车的速度比原来增加了40%,现在这列火车每时行法多少多少千米?仍然用画图的方法理解题意。这道题与上面的例题相比,已知了增加的份率和单位“1”,而求的是比较量,也在“比”字后找单位“1”,根据题意先算单位“1”的40%,再用单位“1”=增加的量就求出了比较量,列式为:80+80×40%=80×(1+40%),最后找出规律。这类题型,已知了单位“1”,要求标准量,用乘法,用单位“1”×(1±份率),如果题中是增加就用“+”,题中是减少就用“-”。关键还要找准单位“1”,像上面这个题直接用这个规律:列式80×(1+40%),通过教学后,学生对这类知识掌握的较快,都能解答此类的问题,解决问题很准确。教学效果显著。
三、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三》
《百分数的应用三》是两种类型的应用题,但具有共性,都是求单位“1”。教材中用方程来解决,我们也找到规律。
(一)例题:笑笑家1985年,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65%,其他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35%,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吗?先利用方程解决,
解:设这个家庭的总支出为X元
65%X-35%X=210
30%X=210
X=700
把方程转换成算数方法,210÷(65%-35%)。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论文格式。下面是这类应用题一般题型的解题思路。
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其思路就是:求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就是谁除以谁。
例1:六一班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小学教学论文小学教学论文,①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②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分析列式:
问题①就是女生人数除以男生人数:列式为20÷30
问题②就是少的人数除以男生人数:列式为(30-20)÷30
二、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论文格式。
其思路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根据单位“1”来确定运算,单位“1”已知是“×”单位“1”未知是“÷”;第二步根据“具体的数据”和“分率”是否对应来确定是一步计算还是两步计算,“具体的数据”和“分率”对应就是一步,不对应就是两步。举例如下:
例2:一个县去年造林2000公顷小学教学论文小学教学论文,是原计划的,原计划造林多少公顷?
分析:第一步,单位“1”(原计划)未知,所以是“÷”。第二步,“分率”()和“具体的数据”(原计划造林多少公顷)是对应的所以是一步计算小学教学论文小学教学论文,列式为2000÷
例3:一个粮店有大米180吨,第一天运走,第一天运走多少吨?分析:第一步,单位“1” (粮店有大米)已知,所以是“×”论文格式。第二步小学教学论文小学教学论文,“分率”()和 “具体的数据”(第一天运走多少吨)是对应的所以是一步计算,列式为180×
例4:王大爷家今年收稻谷4800千克,比去年增产,去年收稻谷多少千克?
分析:第一步,单位“1”(去年收稻谷)未知小学教学论文小学教学论文,所以是“÷”。第二步,“分率”()是增产,和“具体的数据”(去年收稻谷),不对应所以是两步计算,列式为4800÷(1+)
例5:一种耳机原来一副80元小学教学论文小学教学论文,现在降价销售,现在每副售价多少元?
分析:第一步,单位“1”(原价)已知,所以是“×”。第二步,“分率”()是降价和“具体的数据”(现在每副售价)不对应所以是两步计算,列式为80×(1-)
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往往对单位“1”判断不准,造成解题方法错误。一道题究竟有多少个单位“1”,如何正确地找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正确找到题中的单位“1”,能顺利解题,否则就无从下手,甚至方法错误。如:“一堆大米500千克,第一天用去了2/5,第二用去的是第一天的20%,第三天用去剩下的1/4,这时还剩大米多少千克?”这道题中就有三个单位“1”,分别是“这堆大米的重量”“第一天用去的重量”“用了两天后剩下的重量”。
那么,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如何寻找单位“1”呢?一般人认为,在“比”“占”“是”等字后面的那个量就是单位“1”。如“六年级人数比五年级多1/5”“六年级人数占全校的10%”“养野鸭的只数是鸡的3/4”,这三句话中的单位“1”分别是“五年级人数”“全校人数”和“鸡的只数”。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也有它的局限性,不是绝对的,会误人子弟。如按上述说法,那么以下句子中谁是单位“1”呢?“食堂运来大米的1/4就是面粉的重量”,显然,“是”字后面的“面粉重量”就不是单位“1”。我认为分率、百分率、倍数等前面的那个量才是单位“1”,这样学生就不会搞错了。如“苹果的重量是雪梨的1/2”,分率“1/2”前面有两个量,一个是苹果的重量,另一个是雪梨的重量,但最接近分率的是雪梨的重量,故雪梨的重量是单位“1”。同理,“水稻面积的30%就是小麦的面积”,这句话中水稻的面积是单位“1”。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已知单位“1”用乘法(单位“1”的数×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计算,求单位“1”用除法(几分之几对应的数÷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或用方程解题。找对单位“1”,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有些题目虽然难以理解,但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就会变难为易。特别是画线段图,比较直观易懂,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如:“修路队要修一条10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30%,第二天修了剩下的1/4,第三天修了剩下的1/3又5米,这条公路还有多少米没有修?”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如下的线段图来帮助理解。
三、从变量中找不变量
四、注意知识的沟通与联系,形成对比性和阶梯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于学生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掌握不牢,用乘法或除法列式容易混淆,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复杂性和阶梯性的题目,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如学习分数除法后,学生也许忘记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这时教师应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加以区别,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组习题:
(1)养殖专业户去年养鸡1500只,养鸭的只数是鸡的3/5,养鸭多少只?
(2)养殖专业户去年养鸡1500只,养鸡的只数是鸭的3/5,养鸭多少只?
(3)养殖专业户去年养鸡1500只,养鸭的只数比鸡多3/5,养鸭多少只?
(4)养殖专业户去年养鸡1500只,养鸡的只数比鸭少2/5,养鸭多少只?
(5)养殖专业户去年养鸡1500只,养鸭900只。
①养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
②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③养鸡的只数比鸭多几分之几?
④养鸭的只数比鸡少几分之几?
⑤鸡的只数占鸡鸭总数的几分之几?
第二组习题:
(1)修路队修一条长3000米的道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3,第二周修了全长的2/5,这时还剩多少米?
(2)修路队修一条长3000米的道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3,第二周修了余下的2/5,这时还剩多少米?
(3)修路队修一条道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3,第二周修了全长的2/5,这时还剩800米,这条道路长多少米?
(4)修路队修一条道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3,第二周修了余下的2/5,这时还剩800米,这条道路长多少米?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比较第一组和第二组习题中各题的异同,通过画线段图、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等途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加深学生对这些题目的理解。学生掌握了解题规律和方法后,以后遇到这类题就容易解决了。
一、 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运
用已知的知识去解答新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它呈现着螺旋式循环上升,前面的知识是学好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认真剖析教材,启发和引导学生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和分析,寻找解答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对新、旧知识的对比进行教学有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三种类型的应用题与分数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三种类型的应用题的计算方法是基本相同的。例如:教学“五年级有学生180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08人,占五年级学生数的百分之几?”时,则先可出示引例,将上题中的“百分之几?”改为“几分之几?”,让学生说出解题方法,计算出结果,然后再出示上面例题,让学生说说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区分出“几分之几”与“百分之几”的差异,使学生懂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两类题目的计算方法是基本相同的。如果题目要求百分数,就必须把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商化成百分数。
二、 根据各类题型的数量关系,用数理指导计算,深入浅出,
击破难点,掌握规律,解决问题。在教学百分数的三种类型题时,应根据题型特点,抓住问题的本质,用清晰精确的语言和图示,深入浅出,逐步加深理解,击破难点。讲解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抓住本质,揭示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教例题:“一个工厂由于采用了新工艺,现在的成本是37.4元,比原来降低了15%,原来每件产品是多少元?”时,先出示引例:“一个工厂由于采用了新工艺,现在每件的成本是37.4元,相当于原来的85%,原来每件成本是多少元?”让学生计算后,再回过头来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找出37.4元相对的百分率,对应的百分率一找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 分类归纳,集中比较,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各类题
型授完后,进行综合复习时,通常有些学生对所学的各类型题分辨不清,为了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可将应用题进行分类,归纳如下:
1、某学校男生600人,女生400人,女生占男生的百分之几?
男生占女生的百分之几?
2、某工厂有工人500人,其中男工人占全厂工人总数的60%,男工人有多少人?
3、某厂有男工人300,占全厂总人数的60%,全厂有工人多少人?
4、某专业户去年早造亩产500千克,今年比去年增产25%,今年早造亩产多少千克?
5、某专业户今年早造亩产600千克,比去年增产20%,去年早造亩产多少千克?
6、某专业户去年早造亩产500千克,今年早造亩产625千克,今年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对以上各题,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出三种类型,并指导列式计算。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百分数各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四、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指导学生自编应题。为了深化知识,
牢固掌握知识,在授完百分数应用题进行复习题,应突出应用题中标准量,对应分率和对应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这个重点,抓住“找出与量相对应的分率”这个关键,引导学生把不完整的应用题补充提出问题或自编应用题。如“一堆货物200吨,第一次运去总数的五分之一,第二次运去总数的25%,……?”指导归纳出下列几种情况:
⑴“……”两次各运多少吨?
⑵“……”两次共运多少吨?
⑶“……”第一次比第二次少运多少吨?
⑷“……”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运多少吨?
⑸“……”还剩多少吨没有运走?
把问题补充完整后,便可根据各问题的特点,归纳指出:已知标准量与对应的分率,用乘法计算,“与量对应的分率”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没有直接告诉的题目,应先求出“与量对应的分率”。再引导学生用下列条件自编应用题。
⑴我校有教师60名,其中女教师占60%,……
()÷()=( )
(2)小明做题的正确率是几分之几?把()看作单位“1”。
()÷()=( )
2、32人是50人的()%;45分占1小时的()%;
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数的()%。
3、种子发芽率是求()是()的百分之几。
零件合格率是求()是()的百分之几。
小麦出粉率是求()是()的百分之几。
胡麻出油率是求()是()的百分之几。
解决问题:
1、把8克糖放入92克水中,糖水的浓度是百分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