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9 08:42: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审计主要指的是在收集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然后以此为基础评估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按照相关资料和相关规范间的内在联系对其进行总结并做出相应的报告。从广义上来讲,财务审计工作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种是运作审计,也可以被称为作业审计,其主要被应用在分析企业运作的程序与方法,并评估其效益与效率的工作中;第二种是履行审计,也可以被称为遵行审计,其主要被应用在分析企业行为,评估上级权利机构所制定的守则、程序的遵守情况的工作中;第三种是财务报表审计,其主要指的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中评估其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准确程度及其遵守相关准则和标准的实际情况;第四种是资讯科技审计,主要指的是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对自身的咨询系统进行完整性、安全性的系统可靠的评估。
2 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应用
2.1 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思路
在银行财务审核工作中应用其内部审计时是需要遵循相关工作思路来进行的,其所具有的整体工作思路包括:第一,对银行内部控制工作进行预测与评估,并采用客观、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其可靠性和可行性进行准确的判断;第二,对业务项目贷款的情况,包括类别、收入以及余额等进行测试。测试所采用方法一般是抽样调查,测试所使用的样本需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而测试内容通常会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其会随着银行、贷款以及审计的情况变化而发生变化;第三,审计贷款工作必须要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其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对贷款的用途、方式以及流向进行准确核对,对银行贷款的台帐和合同进行认真的分析,对贷款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客观的确认。
2.2 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银行财务审核中应用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对银行内部的各种资金支付、资金收入以及资金利息等记录进行仔细的核对;对银行信贷的资产价值及其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行认真的核对;对银行内部的各种财务报表的数据资料进行客观的核对,核对其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2.3 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
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在银行财务审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有: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中出现的重复借款人和相关借款人给予特别的注意与关注;需要给予贷款损失的资金数量、产生原因及其相关责任特别的注意,并对其进行准确的确认;对不良信贷进行客观的审计,并对这些信贷的资金数量、级别以及产生的影响、风险等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确认。
3 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3.1 向现代化审计工作转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理念和思想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也就为银行内部的审计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有利的推动作用。现阶段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所采用的审计方式是传统的合规审计方式,此种方式的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的避免金融风险和经营损失现象的发生,然而其只适合在审计的操作层面应用,而无法与现代化银行业的经营和发展要求相符合。而在未来的银行审计工作中,管理审计是其最为主要的审计方式和手段,其主要包括两个审计领域,即管理层进行决策审计和银行进行财务管理审计。所以,在现阶段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对两种审计方式的转化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与关注,力求早日实现管理审计工作方式的转化工作。
3.2 对审计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为了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应该在银行发展和业务特征的基础上对审计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在各类银行审计的日常工作中纳入非现场的审计方法。非现场审计主要指的是利用强专业性的审计软件通过计算机审计存储于数据库中的各种业务数据资料,使银行整个处理业务数据资料的工作向电子化方向发展。这种方法具有对审计数据来源进行扩大、对审计工作效率进行提高以及对审计成本进行减少的优点。其次,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需要给予团队审计方法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团队审计主要是指在从策划审计方案到总结审计工作的整体业务审计的过程中都要脱离个体审计行为,而采取团队形式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可以将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的发挥出来,以防止个体审计所导致的低效性和局限性情况的出现。
3.3 对审计的制度和流程进行规范和完善
2011年,建设银行总行行长、监事长、首席审计官从战略高度对内部审计提出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各项业务发展态势,保持与业务部门的同步,提高对外部监管政策变化的关注度和敏感性,结合外部监管重点,分析探索新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拓展视角,认真落实监管要求,及时调整审计思路,积极跟进和服务外部监管;2012年又提出按照风险导向、监管政策导向、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导向三项原则来组织实施审计项目,并突出信贷领域和监管部门要求的四大风险领域。这些都需要全行内部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全行工作中心和首要任务,从思想上树立服从服务于业务发展大局的理念,把主动跟进、配合外部监管工作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不断提高落实央行及银监会等监管机构方针政策的水平和意识,不断提升审计服务工作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为全行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二、以监管为导向,优选审计项目
审计计划和项目选择,应考虑外部监管内容及要求结合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优先顺序。在每年的审计计划和项目中要体现外部监管精神,并将此类计划和项目列为审计重点排序。如2012年外部监管强化了对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防范系统性风险,为此,总行审计部在系统项目中安排了房地产贷款审计、理财业务审计、影子银行业务审计、新资本协议达标工作审计等,正是监管导向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体现,充分反映了当前经济运行中反映最强烈的金融经济问题,既是外部监管部门最关注的问题,也是银行高管层最需要了解的问题,所以全行审计部门应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在年度系统性审计项目和自选审计项目中,有针对性地加大监管关注的重要领域、重点问题的审计力度,查找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审计预警作用。
三、日常审计监测及时跟进监管政策变化
面对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胀预期不断增强、内外部需求剧烈波动,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普遍增大,经济金融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和愈加严格的金融监管,内部审计在日常工作中唯有从驻地行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和把握金融市场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与时俱进,积极应对经济金融新形势和法规政策新变化,牢固树立“揭示风险、服务发展”的理念,加强前瞻性研究,提高对监管政策及其最新变化的敏感度,实时跟进外部监管要求和摸清驻地行落实情况,在审计项目和日常审计监测中及时将监管重点纳入审计关注视线,如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银行服务收费,不但是外部监管的重点,更是关乎社会民生的问题,内部审计在日常审计监测中应及时跟进,从监管的角度来全面看待和分析银行服务问题,以风险预警、审计咨询报告等多种形式,及时提示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促使驻地行认真履行社会责任,防范监管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
四、提高内部审计专业化研究对监管政策的关注度
我行内部审计经过多年的专业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审计质量和审计价值的进一步提高,但随着全行经营发展方式的变化,内部审计更应紧跟业务发展和监管动向,自觉服从服务于全行发展的大局,特别是内部审计专业化研究的视角和视野决不能局限化,要能够关注到经济金融形势,关注到市场竞争环境,关注到监管政策导向,关注到银行同业变化等,主动掌握信息,深入分析经营环境的特征和变化,结合建设银行的实际情况,提前预判对银行经营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影响,增强敏锐性和前瞻性。
一是各专业研究团队应注重将外部监管政策与现有的审计方法技巧、审计技术创新运用等内容一道纳入研究范围,参加驻地监管部门会议,收集、分析、解读银监会等部门最新的监管规定,明确监管关注重点、监管手段、监管问责以及相关的具体监管要求,及时了解外部监管部门相关要求,针对其具体要求,获取更多信息促进审计工作开展。
二是积极探索专业化建设的新机制,日常研究中结合具体研究领域分别制定监管政策推进情况的调研方案,细化监管动态专业研究的工作事项、时间进度、工作程序等方面内容,使监管要求真正落实到各项审计工作中并得以有序推进,从而达到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和审计价值创造能力的目的。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
(一)基本定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指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以独立机构和专职人员为基础,以相关法规、制度为依据,运用专业化审计技术和规范化审计流程,针对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及风险治理状况所进行的客观的监督、评价和确认、咨询活动,是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是商业银行为保证内部审计活动顺利开展而提供的相关体制、机制、制度和各种工作要素的整体,包含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工作职能、运行机制、工作标准、工作流程以及审计技术、人员保障等有机组成部分,涵盖了内部审计从管理、思路到执行、运作的各个方面。本文所指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是商业银行为提高内部审计效能,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创新、调整措施,是一项综合型的系统工程,对保障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将产生重要影响。(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的理论基础1.转型经济学在关注国家、社会和文明发展转型的同时,也强调微观经济主体在发展中要注重转型和改革。转型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适应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转型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学研究学科,虽然其研究对象主要为体制的转型、国家或社会的转型以及文明的转型,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理论涉及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各种具体经济问题,包括企业的转型与改革,并把企业转型的研究领域涵盖到企业产权改革、绩效改革、组织结构、激励机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正经历着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深刻转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的一员,要在经济新常态和信息化潮流中生存和发展,同样需要推行自身的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转型,而一个适应银行新的发展战略和风险控制状况的内部审计体系,对保障商业银行转型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主动转型,是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强调企业有效识别和管理风险应覆盖企业各项活动的全过程。2004年4月,美国执业会计协会下面的柯恩委员会颁布《全面风险管理框架》(ERM框架),提出企业要确定自身的风险偏好,并有效识别和管理可能影响其发展的潜在风险,保证既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风险的管理应包含从战略制定到各项活动的全过程①。ERM框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或机构的风险管理,是贯穿整个组织的持续性的过程,用以识别、评估并确定如何应对及报告影响组织实现目标的机遇和威胁。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发展中面临战略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科技风险、声誉风险等诸多风险,且在社会深化转型的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的复杂化和聚集化程度也大幅上升。商业银行实施内部审计体系转型,促进内部审计与转型发展战略相适应,有助于商业银行构实施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保障战略目标的达成。3.银行再造理论强调银行要对传统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设计,提升银行的整体的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提出企业再造理论,认为企业应以一种再生的思想对自身进行审视以打破原有分工理论的束缚,推崇流程导向。1994年,保罗•阿伦的《银行再造———存活和兴旺的蓝图》一书,将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引入银行业,认为银行流程再造是“围绕流程核心的再思考和再设计,目的在于实现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组织绩效方面的巨大改变②”。银行再造的核心是通过对银行传统流程系统的审视和重构,调整经营策略,改变银行绩效,提升银行的整体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要参与国际、国内金融业竞争,必须将西方银行再造成果与我国实际相结合,通过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银行再造,提升整体竞争力。在商业银行流程再造中,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会发生新的变化,必然要求建立新的内部审计体系,来帮助商业银行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这也是商业银行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必然选择。(三)国外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经验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普遍独立性强,重视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完善,同时十分重视审计人员的培养和选拔。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经验的调查总结,国际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正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③:以往对于财务审计工作及财务信息可靠性和完整性的评价职责逐渐转由注册会计师等银行外部审计师来履行,内部审计的作用则是为外部审计师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提供支持;对法律和监管要求的遵循情况评价职责逐步转向由独立的法律和合规职能部门来履行;首席审计执行官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质量和效率,包括提高审计师的专业性以便更好地跟踪那些被审计活动,强化内部模型的审计和评估,以及更加重视风险为本的审计,以提升内审部门的质量和效率。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以下经验也很重要:1.必须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控制和监督力量,而公司治理则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控制环境和制度基础。先进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普遍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通过垂直化管理的审计组织体系,实现内部审计机构与被查机构利益的完全分离。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确保独立的人、财、物等审计资源配置权。同时,可以参与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2.必须调整内部审计导向,改进审计方法和技术。当前,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已经实现向风险导向型审计思路的转型,大多以内部控制评价为基础,针对重点业务或内部控制系统风险开展审计,在审计工作中注重推行风险管理理念,同时也通过有价值的TimesFinance2017年第01期中旬刊(总第648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1,2017(CumulativetyNO.648)Times建议,帮助银行提高价值创造。在审计手段上,非常重视电子化建设,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3.必须重视人员综合素质,打造专业化内部审计队伍。国外商业银行一般会通过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及后续教育等手段,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随着银行业务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商业银行应该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宽泛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经验,以保持风险识别的敏锐力。同时,也要想办法增强内部审计人员考核、激励制度的针对性,以维护审计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转型必要性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由最初的合规审计、舞弊审计发展到现在的风险审计、管理审计、信息化审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④。但国内商业银行开始重视并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在1995年《审计法》颁布之后,时间并不长。2006年,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出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专项法规才真正确立。随着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日益健全,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当前,在我国经济深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各银行纷纷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所面临的各类风险更加复杂,而内部审计体系在运转过程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和问题,影响了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一)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缺乏很多商业银行在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治理结构不合理,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清晰,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未能得到保障。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内部审计部门不直接参与利润和价值的创造,没有必要配备充足的审计资源,有的内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甚至存在利益依附关系,难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还未完全实现董事会垂直、独立管理,缺乏相应的审计资源分配权限,无法获得被审计单位的有效配合,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无从保障。(二)内部审计职能履行不充分,审计考核机制不健全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发展进程缓慢,加之外部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前,仍有很大一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还主要停留在数据真实性审计、合规性审计阶段,以履行监督检查职能为主,而对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重视不够,与国际银行业当前盛行的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差距明显。同时,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审计人员参照中后台人员进行考核和发放薪酬,普遍未建立独立的薪酬绩效机制,造成人员考核与日常审计工作脱节,影响了审计队伍的稳定和审计效能的发挥。(三)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不完善,审计标准流程不规范很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不系统、不完善,未形成健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主要依赖经验总结来制定下一步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不统一、问题词条不规范,未能形成规范化的审计工作流程和审计标准,审计工作的随意性较强。参差不齐的人员素质和审计具体操作中较大程度的随意性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四)内部审计技术落后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强数据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快建立贯穿各级机构、覆盖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实现数据标准统一、信息系统整合,提升经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但这些信息技术并没有深入、有效地运用到内部审计体系。很多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还没有建立独立的系统数据获取渠道,以实现对运行数据的快速收集和整理分析,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审计模型和审计系统以实现对风险的准确揭示、预判和对其形成原理、发展趋势的分析,造成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被大量闲置、浪费,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五)内部审计人员力量薄弱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内审人员的占比为1%左右,国外商业银行一般为5%,而中国人民银行则曾经发文,要求银行类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达到员工总数2%⑤。同时,由于很多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在审计人员的选拔、培养方面没有严格要求,造成审计队伍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员工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胜任能力弱,而培训机制的不健全,和独立考核、激励机制的缺失,让这一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与银行发展需求形成较大差距。(六)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与成果运用不足很多商业银行内审部门仍采用传统的手工化审计工作方式,未建立专业化的内部审计计算机平台,在审计预警、审计管理和审计作业分析等时效性上存在明显滞后。审计管理工作没有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固化,在对审计资源的统筹配置上较混乱,难以实现对审计项目节奏的实时有效控制,同时,在审计结果、审计建议的跟踪督办等方面也不及时,不利于与被审计机构间加强沟通交流,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有可能消弱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作用。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既是在我国经济深化转型大背景下,银行应对整体经济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转型的客观需要,也是银行克服现有困难和不足,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为银行第三道风险防线的重要作用,积极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推动银行再造工程的重要措施,对于提升银行综合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成都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转型实践
成都农商银行由原成都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而成,于2010年挂牌开业,2011年引入战略投资者,注册资本100亿元,2015年末资产规模达6400亿元。作为一家在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该行近年来发展迅速,资本规模和资产规模位居全国农商银行系统前列,以其为样本,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转型问题,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从2012年以来,该行按照董事会的要求,加快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步伐,在管理体制、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审计职能、技术手段、考核激励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确立转型目标———建立“集中化、垂直化、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内部审计体系1.集中化、垂直化。是指依靠内部审计机构的集中、垂直管理对内部审计资源和工作加以统筹,通过规范化的内部审计体制机制实现内部审计资源的集中管理、充分整合,充分挖掘、有效运用内部审计潜力,提升审计效能。2.标准化、精细化。是指通过构建标准化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作业标准和管理要求,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全流程管理,实现各项管理要求的标准化、精细化。3.专业化、信息化。是指依托银行开放、智能、互联的数据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和技术工具的使用,实现对银行经营管理信息的全方位获取、整合、应用和共享,提升审计发现能力,扩展审计覆盖范围,实现审计效率与质量的大幅提升。(二)确定转型思路———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型审计有了转型目标,如何确定转型思路便成为转型的关键。成都农商银行在深入研究国际内部审计的内涵变迁与发展趋势之后,决定推行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型审计,即将风险控制和增加价值作为评价内部审计转型成效的终极目标。1.贯彻风险导向型审计理念。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人员以规避、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为出发点,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确定多样化的审计战略的一种审计思路。内审部门通过风险识别,帮助管理部门规避风险,采取正确的行动来防止高级管理层。该类审计是以对风险的系统分析为出发点,对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与有效性进行独立的评价⑥。它是较之财务审计和合规审计更为先进、科学和全面的风险审计。2.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商业银行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不直接参与经营活动,但可以通过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帮助银行降低风险,规避资时代Times2017年第01期中旬刊(总第648期)产损失,增加获利机会,从而帮助商业银行增加价值创造。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大力拓展高增值的审计业务,形成有价值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帮助组织增加价值,它以利润中心作为自身定位,既记录耗费的成本,又衡量和记录为组织增加的价值⑦。将增值型审计作为内部审计体系的转型方向,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在帮助银行防风险的同时提高盈利水平。(三)转型实践———持续深入的系统工程根据确立的转型目标与基本思路,几年来,成都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持续深入的工作举措。1.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垂直化改革,建立垂直化的组织体系和报告路径。历时半年,完成职能上收与人员分流,于2012年6月底全面完成内部审计垂直化管理体系建设。内部审计垂直化管理后,取消了郊县支行的稽核审计部,而在总行直属的稽核审计部下设直属室和片区审计中心,统一对总行职能部门和各分支机构开展审计活动,并定期、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工作。内部审计体系包括审计制度及流程建设、人事任免、薪酬福利、工作计划以及绩效考核等均由总行统一管理,凸显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2.通过实施确认咨询服务,强化审计监督服务职能。按照“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型审计”工作思路,大力拓展内部审计职能。通过经营情况审计,反映各机构和相关业务的经营状况及风险控制情况,为管理层加强管理、优化决策提供参考;配合机构建设需求,开展相关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为机构发展与人员任用提供支持;配合内控体系建设需要,开展各领域专项审计,着重从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促使内部控制更加完善。这些审计不仅确认了问题,强化了监督,更提出了改进建议,经过良性沟通与合作,促进了被审计对象的价值创造。3.通过开展绩效薪酬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内部审计机制。在转型的过程中,同步开展了内部审计绩效薪酬改革。一是根据银监对内部审计人员薪酬不低于全行平均薪酬水平的制度规定,将内部审计人员从后台部门人员的360度常规考核改为独立的考核机制,使做出实绩的审计人员薪酬水平得到提升。二是研究制定了审计人员绩效考核标准,从工作过程、质量、成果、执行力和纪律等多个维度对审计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同时完善审计人员激励、晋升、评估机制,提升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梳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按照“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推动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与流程规范。一是按审计管理制度、案件防控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三个维度完善制度体系,建立新的审计工作标准;二是梳理审计工作流程,制定《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统一计划、立项、准备、实施、报告、终结、档案管理等流程规定;同时制定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强化对审计人员的行为约束;三是制定项目时限管理、整改跟踪、审计费用管理、员工绩效考核等规范性文件,强化审计效能管理;四是在现场审计中推行“三级复核制”、审计组长负责制等规程,完善了责任机制。5.改善内部审计方法,提升内部审计技术。一是强化对高风险业务的审计力度,持续关注重点领域、重要业务、重点环节,形成对主观故意、弄虚作假等严重违规行为持续有力的监督效应。二是设立非现场审计室,通过非现场经营数据抽样采集、分析技术的应用,建立非现场审计分析模型,为现场审计提供信息参考,提高现场审计的效率。三是建立风险监测模型并定期对重要业务领域开展监测分析,就发现的风险点和疑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调研及审计,挖掘揭示了大量借名贷款、搭桥贷款、多头授信、抵押物悬空、资产流失、与客户发生资金借贷等隐蔽性较强的问题,有效释放了潜在风险。四是重视对董事会的审计工作汇报,加强与高级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沟通,推动问题整改和风控措施的落实,并实时开展后续审计工作。6.加强审计人才选拔培养,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以垂直化建设为契机,在原有内部审计队伍中全面开展考试、考核和岗位竞聘工作,对人员进行优选与岗位调整。二是在行内、行外同步开展招聘工作,补充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三是持续抓好人员培训。推行“周培训-季度专题培训-年度集中培训”的递进式培训机制,提高员工审计能力。四是以项目质量控制为基础,通过审前培训、以老带新、审后总结等办法帮助员工积累审计经验。五是鼓励员工考取各种资格证书,通过专门的激励制度对员工自学行为进行奖励。7.建设推广稽核审计及风险预警系统,搭建现代化的审计工作平台。成都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垂直化管理后,即启动了稽核审计及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工作,并于2014年推动该系统投产上线。该系统的上线,为内部审计工作搭建了一个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集信息采集、数据处理、风险预警、作业控制和绩效考核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大大提升了审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该平台实现了对主要风险的持续监测,能够为现场审计高效挖掘风险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该平台也是现代化的审计工作管理平台,通过建立项目管理功能菜单,实现审计作业的流程化管理,还能以图表方式展现全行主要经营管理指标,可以直观地为高级管理层提供动态经营信息。8.健全审计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一是加强审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成立审计执委会,定期或不定期就重大事项集中审议;建立审计计划管理机制,按年、按月控制审计布局,促进审计资源的有效配置;坚持每周集中汇报项目进度,督导工作进程;建立重点项目督办机制,强化对项目质量的把控。二是重视对审计结果的运用。通过下发审计意见书、建议书,督促被审计对象全面掌握审计结果,彻底整改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整改专题培训、收集责任人整改承诺书、制定整改进度跟踪表和典型性违规问题通报等方式,督促被审计对象务实有效地落实整改措施。良好的沟通、严格的整改,有利于巩固审计成果,确保实现控制风险、增加价值的目的。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实体运作的多元化趋向,促进了社会经济管理形式的改革与创新。审计管理是由相关专业审计管理人员针对本部门以及分支机构的资金、运转等核心能力的组织与经营管理,促进健全高效的研究分析活动。在我国银行内部管理活动中,运用管理审计手段不仅是强化银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加强银行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银行审计管理的认识,分析了当前我国银行审计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阐述了银行审计管理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 银行审计管理的内涵
银行审计是指在内部设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的有关财政、金融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本系统的准则,独立地对本系统及其分支机构的各基础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及财务活动的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正确性所进行的综合监督活动。
银行审计管理的作用是用于改善金融机构的运作并提升其经济效益,通过引入一种科学系统的、高效条理的方法去评价和改善金融风险管理、控制和监管程序的有效性协调的行为总和。
2 银行审计管理的意义
2.1强化银行审计管理,有利于资金运行和效益提高
通过审计活动,及时发现银行资金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推动银行业务经营机制和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有利于银行自身规避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2.2强化银行审计管理,有利于维护财经法规约束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银行审计管理与控制,有利于推动金融部门经济活动按照国家财经法规正常运行、健康有序地发展,有利于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及时发现违规问题,提出改正意见和建议。
2.3强化银行审计管理,有利于防范控制金融投资风险
银行审计管理具有时空优越性,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审计活动,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制止资金运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能够有效地规避、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
2.4强化银行审计管理,有利于推进金融系统廉政建设
认真开展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增强责任服务意识,强化审计管理与控制,有利于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查办经济案件,有利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
2.5强化银行审计管理,有利于维护内部员工合法权益
维护金融系统的合法权益,是银行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强化银行审计管理与控制,对业务经营活动中的重大事项实行及时审鉴,有利于避免固有资金流失,减少经济纠纷发生,保障员工切身合法权益。
3 当前我国银行审计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指导思想偏失错位,审计管理意识定位失衡
受传统管理因素影响,部分银行审计人员存在思想认识的简单、片面性现象,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对政策界限把握模糊,对各项业务的审计意识严重偏失,缺乏主观能动性,造成银行审计工作不能务实。
3.2综合素质能力落差,审计管理严重措施缺失
银行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对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严格,当前部分银行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电脑知识,业务知识面较窄,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银行审计工作需求。
3.3审计管理体系滞后,缺乏科学责任激励机制
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环境下,科学有效的管理激励手段或方式,有利于审计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发展,当前部分金融审计管理,缺乏必要的精神物质激励措施,极大影响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4审计标准尚待统一,审计方案操作落实困难
目前来看,银行审计工作内容局限于查错防弊,多数银行缺乏信贷资产质量、经济效益、风险责任审计的关注。审计标准不够统一,可行性审计方案的操作实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3.5审计行为不够规范,法律监控保障措施弱化
现代经济管理形势下,构建科学完整地审计管理体系,完善法制化、规范化的审计监督机制,是规范银行审计行为的重要保障。当前银行审计管理监督保障机制严重缺失,造成了审计行为的不规范。
4 当前我国银行审计管理发展的对策建议
4.1解放思想转变意识,明确银行审计的基本职能
解放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明确工作思路,端正指导思想,是提高银行审计工作水平的前提。要科学树立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积极转变服务意识,要找准银行审计工作的定位点,明确审计工作的目的和具体职能,推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2完善审计法律保障,坚持金融审计的依法实施
健全银行审计法律保障制度,坚持依法审计是银行实施审计监督的基本方针,也是提高审计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必须依据审计法规实施审计,规范审计内容程序、方法要求,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与规范化,确保审计规范科学。
4.3明确责任审计体系,完善审计报告与质量考核
银行内部审计,应建立分期分类审计制度,明确审计责任规划,把内部审计列入各项业务整体运转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完善审计报告制度,要坚持及时反馈汇报原则,坚持实行专项审计报告措施,建立金融内部审计质量考核指标,促进银行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4.4协调内外工作关系,加强金融审计沟通建议
银行内部审计责任重大,涉及面广,银行内部审计,必须把握审计监督的主要功能,突出工作重点,协调好本部门领导、各业务部门以及被审计部门的关系,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注意审计方法,加强沟通交流,虚心听取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实现审计管理的人文性特点。
4.5创新审计方式手段,实现金融审计科学统一
新形势下,银行审计管理工作要适应规避金融风险的需求,应在保证运行质量、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改变银行审计传统方式,采取合规性与风险性方式统一、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方式统一,完善审计内控管理机制,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实现审计方式的灵活多样统一。
4.6拓展社会监督平台,落实民主法治监控审计
银行审计管理工作,要与有关职能部门管理监督相融合。审计机构既要认真履行职责,又要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内控机制和拓展经济责任审计形式等,使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形成监督的合力,真正落实银行审计的民主法制管理。
4.7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综合审计人员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