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2 15:57: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 必须集体研究
地理集体备课,要做到几个统一,已成为学校与教师的共识,这是非常必要的。地理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地理教师先独立钻研教材、参阅资料、思考问题、撰写教案草稿。在此基础上,同年级的教师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探讨、集体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选择最佳方法、设计板书、安排教学步骤、布置作业等。然后,各自对教案再作进一步的修改,为上好课奠定基础。这样,既能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又能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真正做到一人有高招,大家都受益。
三 必须研究教学方法
一般说来,多数地理教师只重视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研究,而忽视了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选择和运用正确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知识易记易用,地理课堂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每个地理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研究和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地理教师的辛苦来换得学生的轻松。作为地理教师,要紧密联系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在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选择上倾注心血,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 必须重视分类指导
再次,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较强,教学环节科学合理,教师精神饱满,教态自然,思路清晰。7位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中不慌不忙、松弛有度、收放自如。设计的问题合理科学,针对性强,大多数教师都能把握重点和难点,解决核心问题。如李慧玲老师的复习课对主干知识的梳理,脉络清晰,一线贯穿。李锦明老师的讲评课详略取舍,老练自然。开展活动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老师的问题,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展现自我、口头表达等能力,整个的教学过程清晰流畅而完整。朱小丹老师的课,教态亲切自然,能够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活动类型各异,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是真正的师生互动,这种流畅的教学过程,正是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的体现。
最后,注重反思,吸取经验。每位老师上完课后,都会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与同学科的老师交流,主动向听课教师请教,听取评委们的批评指导,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课的得与失,将不足改进,将长处守住,真正从心里把这次活动当作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从而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尽管有诸多的可喜之处,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就教案撰写来看,有些教案过于简单,内容不详;有些教案重难点未恰当把握;有些教案过程设计不完整,没有板书。
2、就课堂流程设计而言,个别老师由于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不够合理,对学情判断不准确,导致授课时间把握不到位,出现了早下、拖堂现象。
我们先来看一下教案和课件的定义。
教案:(a teaching plan; a lesson plan)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学的组织等。
课件:(Courseware)一种辅的教学工具,利用计算机将授课内容的文字、图形等制作成多媒体等形式,可以在课堂上演示。*
看到以上定义,估计读者都已明白它们的区别。教案是“教学方案”的简称,也有称之为“教学计划”的;电子教案则是将手写的教案录成电子稿,方便复制与修改。课件则是一种方便教师授课的工具,因通常是由计算机软件制作而成,故而常叫“电子课件”。它们两者之间差异是明显的。
课件及教案都属教材的配套资源,教材的配套资源在教师选择教材的因素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图1及图2是笔者组织的《关于科技类高校教师选择教材倾向性调查的报告》中的两项结论。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配套资源远较规划、获奖等因素对教师选择教材的影响要大。
现在大部分教材仅是配有电子课件,从图2中我们看到,教师对教材配套资源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教材仅配电子课件是不够的。至于教材应配套哪些辅的资源,我们可以先从教师的授课过程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来分析。
1教师的授课过程及学生学习过程
1.1教师的授课过程
教师的授课过程可以简单的归结为:备课-授课-课后答疑-批改作业-组织实习/实验-组织课程考试。
1.2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简单的归结为:预习-课堂学习-完成作业-参加实验/试验/实践-复习-参加课程考试。
2高校教材应有的配套资源
根据以上简述的学习过程,我们可以认为教师和学生均需要教材本身之外的配套资源,其中部分是相同的,部分是不同的,教师所需要的配套资源应该有:教案、教材之外的案例等备课素材、课件、图表源代码等素材、习题集及答案、试题库及答案。
学生需要的配套资源应该有:课程学习指导(含实验/试验/实践指导)、部分源代码或素材、学习软件。
现在部分优秀图书配套资源甚为丰富,有的配有教学用书,而将教材划为学生用书;另有一些优秀教材将教材之外的配套资源划为公开的“学习资源包”及只提供给教师的“教学资源包”,这种方法很好,笔者认为此种方法通常较为合适,但具体到每种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大一统是不可取的。
3教材配套资源应有的特点或特性
下面简单叙述各种配套资源应有的特点或特性。
(1) 可编辑的电子教案。教师可以拿来将其改为自己可用的教案,帮助其缩短备课时间。同时,优秀的教案会对年轻教师的教学起很好的指导作用,从而减少因教学经验不足而走的弯路。于润伟老师的《通信工程原理》配套资源中就有完整的教案和课件,可供参考。
(2) 充足的案例及备课素材。这些不一定全部提供,在提供一部分材料后,可以将如何搜集、准备备课素材的经验写成指导意见放到教案里,这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学能力。
(3) 课程学习指导。此内容篇幅不大,又因为学生学习使用,可以直接写到教材之中,有的图书在文前页或绪论中直接写出。周苏教授的《新编计算机导论》在前言之后附了“读者指南”,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也方便了学生学习,是很好的范例。
(4) 可编辑的电子课件。这里要强调一下可编辑性,个别图书中提供的电子课件是不可编辑的,这对使用极为不利,如果不可编辑,则与不提供电子课件差别不大。部分演示性质的仿真模拟应归入课件。虽然Authorware和Flash功能强大,但不推荐非多媒体教材使用这两种软件制作课件,原因是教师不一定会使用这两种软件。课件作为演示性工具,首推的编辑软件还应该是PowerPoint,甚至可以用最常用的Word等软件进行编辑(至于动画和仿真,可以用其他软件编辑好后嵌入课件即可)。PLC领域的知名学者缪常初教授认为在PLC教学中,很多梯形图的高度太高,有时需要同时显示顺序功能图和梯形图,一张PowerPoint的幻灯片放不下,所以在编写的教材中多数使用Word制作教案及课件,使用起来很方便。
(5) 图、表、源代码等素材。在图书编辑成型后,提供这些资料相对简单,而且这些资料对使用者自行编写电子课件极为有利。但不少同事怕“版权”流失,或为了防止盗版,不愿提供,但笔者认为不可因噎废食,出版社不提供这些,盗版者也很容易通过扫描等手段得到。刘本军老师的《CorelDRAW X3平面设计案例教程》的下载资源包中即提供了完整的原始素材、课件、习题答案等。
(6) 实验/试验/实践指导。在多数专业课教材里已经比较重视这项内容,它们和主教材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应主要根据授课顺序及篇幅来决定。周苏教授的《新编计算机导论》在每章后设有内容丰富且操作性极强的“练习与实验”;赵子江教授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教程(第6版)》将试验内容作为教材的附录出现;陈渝教授则将其新作分成《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开发》和《嵌入式系统实践教程》两本教材。
(7) 学习软件。学习软件对自学要求较高的教材比较重要,但配套学习软件难度较大,可根据教材重要程度与作者协商决定是否开发。
(8) 习题集及答案、试题库及答案。现在不少教材直接将习题及答案印在教材上,笔者认为一般的教材可以将习题印在教材中,但答案应该以电子版的形式提供给教师,不宜直接印在图书上。编制试题库工作量较大,能否提供则完全要根据编者的实际情况来定。
(9) 教学网站或博客。教学网站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少作者自己建有相关的网站或博客,如周苏教授的网站,赵子江老师的博客/.cn/zhaozijiang,这两位老师的网站或博客并非完全针对某本教材而开设,但对于提升作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水平极有好处。
(10) (模拟)教学设备。教学设备一般不会由出版社控制,但现在虚拟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使不少课程开发出模拟的教学实验设备或软件,有条件的情况下出版社和作者在这方面还可以下些功夫,也能使广大的学校减少教学设备上的投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徐明伟教授及其团队开发了NetRiver网络教学实验系统,而《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教程》则是其配套教材,陈渝教授及其开发团队则为嵌入式的学习提供了“SkyEye”仿真环境,为没有开发板的的读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1.集体备课形同虚设,流于形式
第一,集体备课的时间不少,但有效活动时间不多,其中一部分时间成了同行畅谈国家大事、闲聊生活趣闻的合理时间。
第二,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备课组长通常将一学期内容平均分给本组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在备课组活动上读一遍,最后统一交给备课组长,由组长装订成册上交检查。这种教案分工的备课,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缺少教师共同参与讨论,更谈不上心灵碰撞与共同智慧的结晶。
第三,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备课组为了完成任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由各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教材匹配的资料“成功下载”,资料是否超纲、是否切合班级学生实际,是否有梯度,是否符合中考要求等,没有慎重考虑与选择。
2.集体备课实质性的探讨少
集体备课中教师(包括主讲与其他教师)准备不充分,一人主讲他人旁听,讨论的少,附和的多,出谋划策的少,不愿交流的多。主要原因是:文人相轻,各人身怀绝技,不愿资源共享。
3.集体备课执行力不到位
部分教干、骨干认识不足,执行力不够,示范性做得不到位,引领作用未充分展现在备课组活动中。
二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集体备课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
为什么要集体备课?为什么要资源共享?我的“绝招”为什么要告诉你,你超越过我,怎么办?的现象普遍存在。
2.社会发展机制不健全
导致教师对事业的追求标准在降低,部分老师的功利欲较强,心思没有全部用在如何教好书上。
3.技术层面上还缺乏必要的“套路”创新
怎样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活动按一个什么样的流程才能有效?才能使教师感受到每经过一次活动业务上有较大的收获?需要在技术层面上有所创新。
三 加强与改善初中数学集体备课的思考
1.必须再认识集体备课的意义与内涵
一所学校除了有优秀的领导班子、良好的基础设施,更要有一支“学者型”的优秀教师,“学者型”教师的来源与形成,除了靠自身的努力学习,还要靠在集体备课中成长。
从集体备课的内涵来说,集体备课理应是教师个体思维的碰撞,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情感上的沟通,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他不是备课组教师的“教案之和”,不是一人说了算的“家长制”,更不是网上资料的“下载拼盘”,也不是“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集体备课应是本组教师静下心来,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让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新课改精神。在集体备课中教师要群策群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它可以是和风细雨的述说,也可以是面红耳赤的争论,亦可以是唇枪舌剑的辩析。
2.认真把握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六认真”每一位教师都很清楚,但要真正落到实处,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无疑是关键。笔者认为高效而充实的备课组活动应包括以下内容:(1)研讨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意义——提高教师认知教材理解本学科知识的理论水平;(2)研读本节内容的“三维”目标,中考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针对性;(3)研讨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重点、难点突破方法——此点为备课组活动核心内容。具体包括:本节内容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有哪些方法?不同班级采用什么样的突破方法比较好?不同班级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深度与广度?(4)研讨本节内容的教学流程——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5)研讨本节内容的例题选择——忌就知识点选择例题,注意不同班级选择层次难度;(6)研讨本节内容课后习题选择——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成若干层次与梯度。
3.规范集体备课实施程序
集体备课的程序大致有三种方式:(1)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个案——课堂跟踪——课后交流;(2)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集体完善——形成个案——交流反思;(3)熟悉教材,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形成预案,分发教师——结合实际,二次备课——课堂实施,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
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备课组活动程序可能不同,但不论采用哪种方式,讨论突破重、难点,研究教法学法是核心,达成全组共识是目的,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是目标,提升教学质量是结果。
四 对备课组活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