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学习材料范文

时间:2022-04-05 03:57: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普通话学习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普通话学习材料

篇1

目前我市窗口服务行业人员虽然在各种场合能较高频率地使用普通话,但根据我们的调查,窗口服务行业人员普遍存在语音不标准,语法不规范、运用场合单一的问题,这些夹带方音的“普通话”在与本地人交流问题不大,但与外地人交流时却有着一定的困难。这说明本地窗口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通话水平亟需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集中培训时间短,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二是受培训人员文化程度不一,水平参差不齐;三是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学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探索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有效地进行普通话培训。

一、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能有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普通话语音教学

普通话语音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语音学习。它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内容。窗口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虽然绝大部分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过汉语拼音。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从业人员对汉语拼音方案已感陌生,对普通话语音更缺乏系统的认识。对如何准确发音,了解音素区别,以及发音系统的三个部分没有准确的、形象的认知。我们在培训中,通过引入现代多信息技术,可以更形象,更直观地把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相关的截面清晰地展示给学员。从不同侧面、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展示每一个发音器官的细微之处。而我们用动画、视频形式地展示每个器官的活动机理,有利于学生准确、迅速地掌握发音系统的每一个器官的运用和保护常识,迅速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动画音像材料,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突破语音教学难点,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用动程展示出来,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个发音过程。比如在声母的教学中,学员比较难把握舌尖、舌叶、舌面、舌根、舌边等部位的动作。通过动画材料,就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把这几个部位及发音方法展示出来;通过音像材料,也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听到音标的发音,保证了音标发音的准确性。由此可见,通过现代技术,可以让学生更系统,更有效地系统地学习普通话。

二、利用普通话学习软件,因材施教,分层进行普通话语音教学。窗口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来源不一,有着地域差异、城乡差异、发音习惯的差异。而且文化程度也不一致。如果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会极大伤害学员的积极性。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针对学员不同的背景、认知水平,学习习惯来进行分层教学。有了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利用软件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讲普通话的共性和普遍性。而普通话的个性及特殊性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软件解决问题。不同背景的学员,对普通话有着不同的认知。在软件中,我们可以收集不同的方音素材,把同类方音的学习内容归类。让学员可以通过方音引擎搜索到与自己方音联系的普通话语音学习材料,有选择性地学习。这样既有针对性,也有目的性的培训,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普通话语音学习,避免了一堂灌的传统教学的无效性。

我们还可以通过制作培训课件对解决普通话语音分层教学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支持超链接和大组合,随时增添和删减内容。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对普通话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一些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的学员,通过直接搜索或者下载基本的语音素材进行反复的学习;对于一些年轻,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语音基础较好的学员,可以通过链接模块进行进阶学习,点击自己喜欢朗读、演讲及论辩等语音材料,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学员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普通话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员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进行口语表达与交流。我们培训的重点不仅在于如何说标准的普通话,更重要的是会用标准的普通话来与别人交流。然后共同讨论、评论,共同切磋,相互修改。使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并能及时地得到反馈信息。我们还可以把修改前和修改后的录像回放给学员看,让他们通过一次次的对比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要提高学员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网络和现代技术的科技,让学员随时可以播放自己想听的声音。通过网络搜索,让学生观看高水准的演讲,以及观看各届的辩论赛。要求学员在看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模仿以及讨论,培养自己的语言逻辑和应变能力,领略语言表达的魅力,培养学员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的能力。总之利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于一体的传播媒体,通过满足学员的视听和心理需求来有效达到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表达艺术的教学目的。

篇2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59-02

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武器,是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生活在社会的人必须学习掌握一种甚至几种语言,以便进行思维、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普通话是中国国家通用的语言,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是国家的基本语言政策。普通话是国家大力宣扬的标准性语言,它能使我国各个地区的人民更好地进行沟通,从根本上使我国形成一个总体,促进经济、文化和各方面的发展。普通话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医药专科学校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普通话的运用能力,是医药专科学校《普通话》课程建设的重要议题。医药专科学校学生毕业后所服务的对象决定了各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会说普通话,还要能说,说得得体、恰当。本文从医药专科学校学生说好普通话的必要性入手,对医药专科学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 医药专科学校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1.就业的需要

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医药专科学校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对于医药专科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将会接触和服务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是面向社会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行业,是普通话语言环境的重要领域,普通话的使用是工作中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增进彼此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就业时,若能将普通话应用自如,将会在未来就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2.沟通交流的需要

我国现在人口流动频繁,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群各种各样,方言形形,如果不会说普通话,简直寸步难行。如果坚持说普通话,你会发现普通话越说越标准。在与人进行沟通交流时,对方听得更清楚,意思表达更准确,不易产生歧义。

3.体现个人修养的需要

中华民族的语言非常丰富,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共同语言库中的精华部分,它不但是由中华民族和各个民族的共同语言组成,吸纳了中华民族各个民族的语言的精华部分,甚至还吸纳了外国的词汇,并且根据外来的语言的意义产生了新的词汇。学好普通话,不但能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大大加强,而且扩展了个人的知识面,体现了个人修养。近年来,人们的语言规范意识逐步提高,因为普通话更能体现公务活动的庄重性,所以许多公众人物在公众场合尤其是在广播电视里说普通话还是说方言、普通话说得好不好常常成为人们的话题。可见,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可以有力地提升个人的外在形象,表现出个人美好的形象和优雅的气质,甚至会影响个人的公众形象。

二 目前医药专科学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学生认识不足

国家一直在推广普通话,但公民认识程度不够,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很少涉及,很多学生对此不重视,认为只要别人能听懂就行,没有必要精益求精。他们甚至觉得学好英语比学好普通话更重要。在学校里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要取得的专业证书已经够多了,普通话“不学也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生源语言情况复杂,方言影响较深

各院校生源遍布全省乃至全国,招收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各地方言情况差异较大,语音面貌差别很大。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情况参差不齐,方言对普通话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负迁移,普通话的语音语调习惯未养成,导致在日常的普通话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难度很大,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医药专科学校普通话课程开设历史较短,教师队伍力量相对薄弱,教师专业理论和教学经验缺乏,导致教学方法的改进缺少动力。抓语言的多、文字的少,比如课程的安排更多偏重于普及普通话宣传教育而对用字规范化教育尚显不足。

4.课时少,任务重,没有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

就我校而言,一般一学期开设《普通话》课18课时,这对一种语言习惯的养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只能浮于表面,以应对普通话测试为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使用普通话,可一下课就忘了,不管是教师和学生讲话,还是学生之间的聊天,方言土语、语言不规范等现象就出来了。语言的学习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在这个环境中不断地练习才能形成好的语言习惯。良好的语言环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去营造。

三 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

1.加强学生对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的认识,提高学习主动性

对于认为学“普通话无用”“不学也会”的观点,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将学习使用普通话的作用、意义、国家关于推广普通话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对学生进行全面介绍,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说明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如果学生们意识到,普通话不达标会影响今后的就业,普通话不标准会影响到工作、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影响到将来的发展,他们自然会重视普通话的学习,自觉地进行普通话应用能力的训练。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已经认识到了普通话的重要性,因年龄偏大,再加上自身的语言天赋较差,有较重的方言,因此羞于开口,怕自己说不好被同学讽刺、笑话。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在生活中更不敢练习,所以便干脆“方言到底”。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来把握课堂气氛,调整授课进度,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粗至细的原则,如果学习材料远远超出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这样的挑战就失去了乐趣,而只是让人感到丧气和痛苦,材料不恰当,破坏了学习者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最糟糕的事情。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鼓励学生敢说普通话,让学生情绪饱满、信心十足地去学习普通话,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进行教材建设,根据医药专业特点编写普通话教材

医药专科学校开设的课程是“实用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课程”,这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专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普通话课程在高校可能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但在医药专科学校应成为一门基础技能训练课。因此,教材的编写要围绕专业技能训练而展开。大多数学校在开设普通话课程时,通常会自行选择本省语委编写的《普通话训练与测试》。这类书是专门针对普通话测试而编写的,偏重于语音的基础训练,对口语表达综合能力方面的训练相对较薄弱,更谈不上与学科专业特色相结合。学生固然可以通过此类教材的学习,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因无专业特色,学生学起来缺少职业性和针对性,因此,要提高医药专科学校普通话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有理想的教材,教材的内容既要包括普通话语音的基础训练,又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编写案例进行实训,比如护理专业的教材可以选择同学的场景对话,或是在接听电话时的口语表达;临床专业的教材可以编写模拟医患的案例。总之,就是要将普通话的基础训练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编写对学生更有用处的指导用书。

3.重视课堂分专业训练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应用能力

医药专科学校根据教学的需要,开设了普通话训练这一课程,进行专门的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情景模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设置职业场景,结合角色扮演,不但训练了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还对专业技能进行了实训。比如护理专业,可以设计一个护士与住院患者的工作场景,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这个模拟一方面要求双方普通话发音标准,语速语调恰当,同时对护士应具备的语言组织能力、护理知识解说能力、礼仪礼节进行了实训。课堂教学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参与者,学生受到学习基础或所处方言区的影响,普通话的水平会有差异,甚至可能两极分化严重,因此,老师要注意因材施教,为提高效率,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基础好的同学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同时也益于在课后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

4.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学习语言,要有好的语言环境,需要天天听、天天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坚持使用普通话,不能上课“普通”下课“方言”,更不能只要求学生不要求自己,要率先垂范作表率。其次,通过课外训练,辅助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一是以宿舍为单位,成立普通话学习互助组,同学们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纠正对方的语音错误,使普通话交流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二是借助学生社团。学校有许多社团,它们多多少少均会与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发生联系,比如演讲社团,是对普通话语音语调、文字使用的综合性演练;合唱团,可以练习普通话的发声和用气;话剧社,不但能够学习发音,还要求将语言文字转化为艺术表演,更加考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其他的还有书法社、文学社等社团,他们的活动都与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训息息相关。通过社团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特长,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他们的影响带动了更多的学生讲好普通话。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征文、诗朗诵、讲故事、编小报、找错别字等系列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学生们自觉地进行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江倩.浅议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J].才智,2009(30):210

篇3

  在这次普通话培训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总体语音面貌不容乐观:我平时讲普通话不同程度的带有自己成长地的方言语调。虽然我讲普通话时有正音意识,但要突破自身的局限还有相当的困难。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认为要学好普通话,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从思想上重视普通话的培训与考试,不能抱无所谓的态度。

  2、作为教师,普通话是我们工作的校园语言,所以我在学校得抓紧一切机会讲普通话,并和普通话语言面貌好的老师经常练习。

  3、我应该经常收听广播电视的普通话节目,跟学,形成良好的语感。

  4、我应该经常读一读经典文章,并大声朗读出来。因为朗读是训练普通话的最好捷径。

  5、《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提供了测试涵盖面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内容,我自己应该对照列表多读多练,直到滚瓜烂熟。

  相信自己会有更大的提高!

  2022关于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为了大力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区教育局工作人员1月31—2月4日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普通话骨干教师培训,来自全区16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虽然此次培训仅有短短的五天时间,却让我收获颇多,令我受益匪浅。以前在讲普通话方面存在的一些疑问,在此次培训中通过聆听老师们的讲解,我也找到了答案。在此感谢领导和老师们为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搭建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平台。

  以前总感觉学说普通话并不是件难事,但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才发现原来学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并不太容易。以前说的普通话有很多地方并不是很规范,现在再改也确实有些困难。可想而知,如果我把这些不规范的普通话交给学生们,将会给他们带来多少误区!所以本次学习我格外珍惜。

  培训课上名师们为我们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讲述了普通话的概念、测试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他们的授课亲切自然,认真严谨,他们的学识更是令我佩服,所以在学习期间,我认真聆听、细心做好笔记,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普通话专业知识,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发音中的不足。而且对普通话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自己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下面具体谈谈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我感觉要想真正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态度,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过去总是抹不开面子去和周围的人说普通话,只有在课堂上面对学生不得不说普通话,所以讲起来也不是很流畅。其实说好普通话是我们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能,我们就应该多说多练,不要太在意旁人的看法,只有练得好、学的会,才能在工作中用的轻松。

  二、要想说好普通话必须多听、多读、多记、多问、常总结、多练习。多听,就是多听些规范标准的示范读音,比如每天收听新闻联播、节目主持来纠正、强化自己的读音。多读,就是多出声阅读些带拼音的文章或现代汉语词典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多记,就是多用心记拼音字母的发音规律,掌握发音部位。多问,就是对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及时解决说普通话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常总结,就是把遇到的好方法和难点整理总结下来,以便在日常的练习中灵活运用。多练,就是多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交流,争取发好难发音的字词句。

  三、字典要在手边,读书看报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要查字典,切忌不懂装懂,再出现“秀才读字读半边”的尴尬场面。

  总之,这次培训的开展对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机会。我将以此为契机,加强对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

  2022关于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上周末,我有幸参加了师训科举办的普通话提高培训班。虽然仅是短短的两天学习,却有着别样的体会。

  刚开始学习是不以为然的。不就是普通话吗?上学时就已达到二甲,毕业后做了将近十年的教师,上课全用普通话,经过培训成绩提高一下,应该没问题。然而,当我走进一小报告厅,面对紧密的日程安排、慈祥而又严格的培训教师时,终于有了些忐忑的心情。情况还不止如此,当我们正式进行培训时,才知道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篇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方言的国家,普通话是现在国家大力宣扬的标准性中国语言,它能使我们国家各个地区的人民更好地进行沟通,从根本上使我们国家形成一个总体,促进经济、文化和各方面的发展。普通话水平的高低更是成为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上岗条件和师范生、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条件。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学生,不光是要会说普通话,还要能说,说得得体、恰当。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说好普通话的必要性入手,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普通话应用能力

(一)就业的需要

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将会接触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比如面向社会最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行业,如商业、铁路、民航、航运、交警、公共汽车、出租车、邮电、银行、保险、医院、旅游场所、影剧院、文化馆、博物馆等,均是普通话语言环境的重要领域,普通话的使用是工作中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增进彼此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就业时,如果能将普通话应用自如,将会在未来就业竞争中的占有优势。

(二)便于沟通交流

中国现在人口流动频繁,南下轻工业,北上重工业,西部支援,东部淘金,人群各种各样,方言形形,如果不会说普通话,简直寸步难行,金口难开。如果坚持说普通话,你会发现普通话越说越标准。在与人进行沟通交流时,对方听得更清楚,意思表达更准确,不易产生歧义。

(三)更能体现个人修养

中华民族的语言非常丰富,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共同语言库中的精华部分,它不但是由中华民族和各个民族的共同语言组成,吸纳了中华民族各个民族的语言的精华部分,甚至还吸纳了外国的词汇,并且根据外来的语言的意义产生了新的词汇。学好普通话,不但能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大大加强,而且扩大了个人的知识面,体现了个人修养。近几年来,人们的语言规范意识逐步提高,因为普通话更能体现公务活动的庄重性,所以许多公众人物在公众场合尤其是在广播电视里说普通话还是说方言,普通话说得好不好,都常常成为人们的话题,可见,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可以有力地提升个人外在形象,表现出个人美好的形象和优雅的气质,甚至会影响个人的公众形象。

二、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语言情况复杂

各高职院校生源遍布全国,招收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域,各地方言情况差异较大,以湖南为例,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查证,方言多达9种,语音面貌差别很大。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情况参差不齐,导致在日常的普通话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难度很大,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不重视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

很多高职学生认为普通话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他们甚至觉得学好英语比学好普通话更重要。在学校里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要过的专业证书已经够多了,普通话“不学也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堂上有要求,课外无所谓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使用普通话,可一下课就忘了,不管是教师和学生讲话,还是学生之间聊天,方言土语,语言不规范等现象就出来了。语言的学习需要好的环境,需要在这个环境中不断地练习才能形成好的语言习惯。良好的语言环境是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去营造的。

(四)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培训的力度不够

抓语言多,抓文字少,比如活动的安排更多偏重于普及普通话宣传教育而对用字规范化教育尚显不足。

三、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一)加强高职生对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的认识

对于认为学“普通话无用”、“不学也会”的观点,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将学习使用普通话的作用、意义、国家关于推广普通话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对学生进行全面介绍,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说明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如果学生们意识到,普通话不达标会影响今后的就业,普通话不标准会影响到工作、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影响到将来的发展,他们自然会重视普通话的学习,自觉地进行普通话应用能力的训练。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已经认识到了普通话的重要性,可随着年龄增大,再加上自身的语言天赋较差,有较重的方音,因此羞于开口,怕自己说不好被同学讽刺、笑话。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在生活中更不敢练习,所以便干脆“方言到底”。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来把握课堂气氛,调整授课进度,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粗至细的原则,如果学习材料远远超出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这样的挑战就失去了乐趣,而只是让人感到丧气和痛苦,材料不恰当,破坏了学习者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最糟糕的事情。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鼓励学生敢说普通话,让学生情绪饱满和信心十足地去学习普通话,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进行教材建设,根据高职专业特点编写普通话教材

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是“实用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课程”,这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专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普通话课程在高校可能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但在高职院校,应该成为一门基础技能训练课。因此,教材的编写要围绕专业技能训练而展开。这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在各自职业领域内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要在明确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定位的基础上,突出高职教育鲜明的职业性与针对性。 转贴于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设普通话课程时,通常会自行选择本省语委编写的《普通话训练与测试》。这类书是专门针对普通话测试的编写的,偏重于语音的基础训练,对口语表达综合能力方面的训练相对较薄弱,更谈不上与学科专业特色相结合。学生固然可以通过此类教材的学习,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但高职院校的普通话口语课程不是专为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而设置的,因无专业特色,学生学起来缺少职业性和针对性,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普通话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有理想的教材,教材的内容既要包括普通话语音的基础训练,又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编写案例进行实训,比如文秘专业的教材可以选择办公室内与领导、同事的场景对话,或是在接听电话时的口语表达;法律专业的教材可以编写模拟法庭的案例。总之,就是要将普通话的基础训练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编写对学生更有用处的指导用书。

(三)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提高高职生的普通话应用能力

1.分专业开设普通话训练课,形式多样地开展教学

高职院校根据教学的需要,开设了普通话训练这一课程,进行专门的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情景模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设置职业场景,结合角色扮演,不但训练了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还对专业技能进行了实训。比如文秘专业,可以设计一个领导来电交待工作的场景,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领导和秘书,这个模拟一方面要求双方普通话发音标准,语速语调恰当,同时对秘书人员应具备的语言组织能力、办事能力、礼仪礼节进行了实训。另外,故事接龙也是学生们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由老师先说一段故事的开头,交待故事的背景、人物和开头,然后让学生接着往下编,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很喜欢参与这样的游戏,这样,师生都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参与者,学生受到学习基础或所处方言区的影响,普通话的水平会有差异,甚至可能两极分化较大,因此,老师要注意因材施教,为提高效率,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基础好的同学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同时也益于在课后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

2.以语文课为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除了专门的普通话训练课以外,语文教学也是进行普通话训练的主要课堂,对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听、说、读、写四合一的,全方位的语言练习。因此,国家语委要求语文老师普通话必须达到二甲水平方能上岗。学校应要求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要使用普通话,板书字迹应工整清晰,写规范的汉字;将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贯串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作业中要有字、词、句练习及背诵、写作等内容,不论对何种语文作业的批改,教师都要在字、词、句或语法方面作出正确要求,针对性的进行讲评和辅导,让语文课成为学校普及普通话的主要阵地。与此同时,其他课程的老师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普通话和规范字。在上课、板书、教案、作业、试卷、评语等教学活动中,坚持语言文字规范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四)丰富社团活动,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学习语言,要有好的语言环境,需要天天听,天天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坚持使用普通话,不能上课“普通”下课“方言”,更不能只要求学生不要求自己,要身先垂范作表率。其次,通过课外训练,辅助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一是以宿舍为单位,成立普通话学习互助组,同学们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纠正对方的语音错误,让使用普通话交流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二是借助学生社团。学校有许多社团,它们多多少少均会与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发生联系,比如演讲社团,是对普通话语音语调、文字使用的综合性演练;合唱团,可以练习普通话的发声和用气;话剧社,不但能够学习发音,还要求将语言文字转化为艺术表演,更加考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其他的还有书法社、文学社等等社团,他们的活动都与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训息息相关。通过社团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特长,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他们影响带动众更多的学生讲好普通话。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征文、诗朗诵、讲故事、编小报、找错别字等系列活动。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学生们自觉地进行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许令.对高职普通话口语教材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5):19-20.

[2]袁钟瑞.关于城市普及普通话问题[EB/OL].asyywz.gov.cn/next.asp?lsh=1119.

[3]梁焰.提高高职普通话教学效果的“四法”[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9):23-25.

[4]江倩.浅议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J].才智,2009,(30):210.

[5]左晓丽.浅谈五年制高职学校普通话教学[J].科学教育,2009,(4):18-19.

篇5

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今后就业、求职、工作,都需要掌握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但目前旅游专业的普通话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

一、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问题突出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基础,现有的普通话教材大多局限在口语和普通话测试上,体现旅游专业特色的,真正让学生在今后从事旅游行业中能经常运用的教材缺少。在教材的选择方面,许多院校优先考虑选择本校编写的教材或者有一定关系的其他教材,很少考虑从普通话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真正恰当的教材,难以适应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班级划分不合理

大部分学校都是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进行普通话教学。但自然班级的学生常常来自不同的方言区,语音状况差别很大,即使同一个方言区的学生,普通话口语水平也不相同,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进行统一的普通话教学往往导致教学难度大和效率低。在教学进度上,照顾了水平低的学生,则对水平高的学生造成时间上的浪费;照顾了水平高的学生,水平低的学生又感觉太难。在自然班级里还存在不同方言区语音训练的难点等问题,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学生即使普通话水平相当,他们需要克服的问题、需要强化的训练也是不同的。比如福州方言区、湖北等地的方言n、l问题相对突出,而闽南方言区的学生i、n问题比较突出。同时,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进行普通话口语教学还存在班级大小不一的问题。普通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突出个体口语训练,班级人数过多,个体练习的机会、接受老师辅导的机会必然大大减少,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实践证明,“大班”式学习只适合理论讲授,不利于个体口语训练。

(三)教师素质不理想

承担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要掌握良好的普通话能力,而且要具有旅游专业的相关知识;不仅要有一定的语言正音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要有语言训练的理论知识,更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训练的指导能力,能够具体地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直至使学生形成完美的表达能力。但是,目前各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教师大多是毕业于中文专业,有较扎实的汉语知识和语音学方面的知识,而旅游专业的相关知识尚有待充实。要满足旅游专业的教学需要,还需逐步完善知识结构。

(四)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某些旅游专业的学生对学习普通话没有积极性,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有的学生认为普通话人人都会说,没什么学问。其实,要说好普通话,不仅有发音问题、变调问题,还有语调等方面的问题,普通话说得通顺、流利、悦耳实际上并不是轻易能达到的。另一方面,普通话教学还存在教材、教学方法等问题。特别是目前的普通话还无法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使学生误认为这门课程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和自身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帮助。

(五)旅游专业特色不突出

大多数院校旅游专业都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普通话课程,但基本上是为了参加普通话水平考试和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普通话课程课时少,授课时间短,因此在教学中也就只能偏重语音训练教学,忽视语感教学,只是学习普通话的基础知识。这不仅难以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介绍普通话口语表达的知识,提高普通话口语交际的能力,也难以根据旅游专业的特色进行专业普通话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

(六)重理论而轻实践训练

普通话教学中过分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训练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旅游专业的普通话教学应强调应用,应以实践训练为教学的主要环节,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达到能用清晰、流利和悦耳的普通话进行交流的目的。但目前旅游专业普通话课程的教学形式还是传统的课堂讲授,不能体现这门课程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

二、改进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的对策

(一)编写和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为旅游专业普通话口语的合适教材,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1 有利于实现方言辨正和语感训练。普通话教学的关键是方言辨正,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普通话语感。旅游专业的学生将来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操各种方言的人,因此,真正有利于普通话教学的教材就应以方言辨正、语感训练为中心并作为贯穿教学首尾的主线,以普通话交际能力的提高为目的来设计教学进程,这样才能从体系上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切实提高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的效果。

2 突出时代特色。语言是随着现实生活而不断发展的,只有教材中的语言为当今社会所常用并具有时代感,才能成为与时俱进的教材,也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3 能够满足旅游专业的需要。在教材的内容中,必须主要选取旅游方面的素材,并针对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安排恰当的训练。比如,在口语训练方面,编写选择带有旅游专业特点的文章进行朗读,采用旅游景点优秀讲解词进行训练;选择全国导游考试的景点解说词进行训练,既培养学生的语感,又有利于参加导游员考试,可以在教学中实现“一举多得”。

(二)进行合理的班级和小组划分

在普通话教学中,必须采取适当的形式把学生组织起来。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措施:

1 根据学生普通话实际水平合理分班。新生入学之初,应进行一次语音摸底调查,建立学生语音档案,大致掌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及普通话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根据测试情况将学生分成基础班和提高班。由于普通话口语训练课有大量的实践内容,每个班级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进度,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重点讲授,加强训练,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 在分班的基础上设置5~10人的训练小组,由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学生组成,主要针对声母、韵母、声调、变调、轻声、儿化、朗读、旅游情景训练等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不同方言区的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以达到共同提高的最终目的。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针对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的特殊需要,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1 通过学习或进修来提升自我。旅游专业普

通话教学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通过学习和进修等各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尤其是旅游专业方面的知识。学校也要为教师能力的提高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的环境。

2 掌握适合旅游专业的教学方法。旅游专业的普通话教学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和自我训练相结合;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设置情境把旅游服务过程中的常用语收集起来,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与模拟客人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做到语言准确,用语规范,吐字清晰,音量适中,语速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觉体会普通话语音的美感,不断提高语言审美能力、表现力和亲和力;在表达训练中,学生要自觉地以声音圆润饱满、清晰明亮、抑扬顿挫、张弛有度、亲切朴实、自然和谐的标准来衡量要求自己。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普通话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选用或编写生动有趣的辅助教材。可以选取历史趣事、幽默笑话等作为学生口语训练的配套学习材料供学生朗读,吸引学生进行学习。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学生有新鲜感。在口语训练的教学方法上,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朗读模式,尝试让学生采用短剧、角色朗读、绕口令、朗诵会、讲笑话、排练小品、表演相声、开展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自觉地修正错误的发音,提高学生学普通话的兴趣。

3 激发学生日常使用普通话的自觉性。可以利用校报、宣传栏、学生社团刊物、校园广播和计算机网络等渠道宣传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在校园内张贴推广普通话的标语口号、宣传画,成立学习普通话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推普活动,营造浓厚的普通话学习氛围,使本来不愿学或学不好的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

4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逐步充实完善音像资料的储备,使其更适合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尝试播放一些著名电影录音剪辑、经典电视节目解说词、散文诗歌朗诵、名人演讲、辩论比赛、幽默小品等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切地领略到普通话的美感,营造一种活泼、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

5 与相关的考试接轨。鼓励旅游专业的学生参加相关的考试,除了跟普通话等级考试接轨外,还可以跟全国导游员考试接轨。在今后的全国导游员现场考试中,还可以尝试适当提高现场语言表达的分数比例,在客观上使学习普通话、进行口语训练成为一种“必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五)体现旅游专业的特色

有特色才有魅力,旅游专业的普通话教学要充分体现旅游专业的特点。

1 充分挖掘旅游方面的素材。尝试在课堂上用普通话介绍旅游景点,可以按照文字进行朗读,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实训中心等场所播放旅游景点,让学生随着画面的转换进行播音。

2 邀请有实践经验的导游为学生进行普通话实践教学。针对旅游专业的特点,普通话教学应打破任课老师单一进行上课的模式,尝试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中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导游穿插为学生讲授实战经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又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心。

3 突出人文和历史特色。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专业素养。很多旅游景点都具有历史背景或含有人文因素,因此,在旅游专业的普通话教学中,可以紧密结合相关的历史史料和人文知识作为训练的素材,使学生在普通话训练中不仅提高普通话水平,而且提高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

(六)实现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篇6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我国通用的语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当前,语言文字的应用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某些滞后现象,有些地区方言盛行,还没有真正形成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的风气。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民族间的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话口语课是不是普通话知识介绍课,或者说是不是教学生说普通话的课程,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就其本质而言,口语课属于语言学的一个学科,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会说普通话,还在于让学生在掌握普通话知识的基础上,语言能力有一定的提高。那么,“语言能力”到底是知识还是运用,是状态还是过程,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是天赋的还是习得的,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审视。社会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Hymes认为,语言能力包括从语法能力到社会语言能力的一切听和说的能力,语法能力纯粹是个体的,是形式和状态,社会语言能力主要是社会的,是功能和过程。

“解放嘴巴,使学生能谈”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创造力“六解放”之一。一个人如果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的胆量,势必会影响其思想内容的表达。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以后,应该让他们感到最大的收获不在于已了解和掌握了普通话基础知识,而在于让他们感觉到通过学习,获得了一把进行有效交际的钥匙,学会了如何跟人很好地进行言语沟通。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把学习普通话基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当作主要的教学目的。

二、针对口语语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随着人们交际范围、目的、对象的不同,人们使用的语言材料在功能上出现了分化。人们在交际中,根据对象、内容、目的和环境的不同,在运用民族语言材料时形成了一些不同的体式即言语的功能变体——语体。不同的语体运用不同功能的语言材料。语体是以语言交际功能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语言风格类型。各种语体都有自己专用或常用的一些词语。没有人只用单一的语体,说话的环境和题目改变时,说话人视其对自己言语注意程度的不同,会随之转换使用的语体。这些语体有特定的语言特征。语言使用者的职业身份对他们所使用的口语以及书面语会形成某些制约,但也会为他们提供一套自由运用的语言形式。使用范围以及语言使用者的地位和情态(情态在语体研究中并没有加以系统地区别开来。)一起成为语言变体的语体基础。我们通常把这些变体称为某某语言,如广告语言、计算机语言、法律语言等。

目前,一般将语体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的关系密切。一般说来,口语语体是书面语体的基础,书面语体又可以推动口语语体的发展,使之更为丰富。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典型表现形式是口语和书面语,但是它们并不等于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是人们运用语言的表现形式。许多书面语体中存在着口语的表现形式,而有些口语语体中也有书面语形式。口语和书面语是两种不同的,但又有所重叠的语言和非语言特征,无论从语体的角度,还是从方法论的角度,都值得加以研究。

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首先是非语言的,这与交际所采取的方式和材料有关——是在空气中传递的符号,也是写在表层的符号。这一区别对文体学家和普通语言学家都是同等重要的:口语需要在语音(音素)层面上进行,书面语则需要在字符(字素)层面上进行。二者牵涉到不同的描写框架。从情景角度看,二者不但有重要的功能上的差别,而且两种变体在形式上缺乏完全的对应。书面语词带有庄重、文雅的色彩,口语语词比较活泼通俗、自然、平易,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比如,恐吓(书)——吓唬(口),吝啬(书)——小气(口),散步(书)——溜达(口)等。我们很难用传统的书写方法去写口语,反映口语的各种差异,有些书面语说出来,也会破坏语篇的连贯性。

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这一目的出发,我们应认真研究口语语体的特点,把握教学的重点。与书面语相比,口语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一)口语具有随机性

随机性主要指交谈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和说话内容的不确定性。在口语表达中,随机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日常交谈和日常会话中,从言语环境到言语内容都带有很大的任意性。因此,我们在训练的时候应事先设定好语境,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三十个话题,设置一些交际语境,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比如设置初次会面的场景,这一语境就要用到称呼语、寒暄语、告别语等。此外,课堂训练中还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设置一些学生比较关心或感兴趣的话语场景,比如,在答记者问的语境中,会用到提问语、暗示语、应变语等。课下布置会话题目,第二次上课时用3~5分钟的时间进行抽查。这样训练可以突出重点,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口语具有灵活性

口语表达一般不受时间、地点、场合及其他特殊背景的限制,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相互依存。口语这种灵活的交谈环境,是书面语无法比拟的。为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设置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相对应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语言素质”“如何看待大学生书写能力下降问题”“我的金钱观”等话题,要求学生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来表达。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其专长,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或用庄重典雅的语言来表达。当然,训练前还可用多种言语风格加以演示、对比,以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三)口语具有直接性

由于口语表达是面对面地在口头上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打电话除外),所以说交际双方的情感表露、信息传递最为直接,最为快捷。其直接性一方面可以通过体态语来表示,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借助语言的高低抑扬、节奏的快慢变化来表达。授课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口语表达,是随想随说,如果言语不得体,就可能使口语交际陷入尴尬的境地,最终导致交际失败。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辩论话题,比如“智商与情商孰更重要”“名师就一定出高徒吗”“语言是否需要规范”等进行训练。在训练时要求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正确使用语言,即做到发音正确、用词恰当,句子合乎语法规范等。二是表达时充分地运用语境。

(四)口语具有综合性

口语表达是一种综合性的精神劳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从口语表达的过程分析来看,口语表达的实质是对自身多方面的素养、知识和能力储备的调动。它与美学、伦理学、逻辑学、传播学以及言语发生学等都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不能把口语课单纯地上成普通话语音课。如果那样的话,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很难提高。因为在言语交际的很多场合中,有时单凭“言辞”往往不能听出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必须联系手势、身势、表情等伴随语言的体态语,才能揣测到说话人的心理。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体态语与有声语言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完美的交际工具。所以说,语言课承载了丰富的信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素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训练原则和教学手段上采取“两个”相结合的方法

(一)以练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要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可以采取“理论讲授——典型示范——系统训练——总结评议”的课堂结构。语音上,通过播放标准读音,把普通话语音与七大方言语音在声母、韵母、声调上一一作对比,然后让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学生示范,找出其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上存在的问题,最后加以讲评总结。词汇训练上,事先设置好对话内容,然后让两个学生用方言进行对话,其他学生听后找出哪些是典型的土词土语并加以辨正。语法方面,主要针对南方方言与普通话在语法上的差异性加以辨正。比如构词法、造句法上的差异性,通过列举典型的例子,加强学生对此的认识。

(二)听说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

听与说两者关系极为密切,听是说的基础,只有听好才能说好。把听与说结合起来,既能培养听话的能力,又能促进说话能力的增强。听说兼顾,以听促说,可以说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训练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简短的传话训练,比如让学生传“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这句话,分组同时进行,然后对传话内容的准确度加以对比、点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的训练,既可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听说兼顾,以听促说”的认识。

篇7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我国通用的语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当前,语言文字的应用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某些滞后现象,有些地区方言盛行,还没有真正形成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的风气。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民族间的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话口语课是不是普通话知识介绍课,或者说是不是教学生说普通话的课程,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就其本质而言,口语课属于语言学的一个学科,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会说普通话,还在于让学生在掌握普通话知识的基础上,语言能力有一定的提高。那么,“语言能力”到底是知识还是运用,是状态还是过程,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是天赋的还是习得的,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审视。社会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Hymes认为,语言能力包括从语法能力到社会语言能力的一切听和说的能力,语法能力纯粹是个体的,是形式和状态,社会语言能力主要是社会的,是功能和过程。

“解放嘴巴,使学生能谈”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创造力“六解放”之一。一个人如果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的胆量,势必会影响其思想内容的表达。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以后,应该让他们感到最大的收获不在于已了解和掌握了普通话基础知识,而在于让他们感觉到通过学习,获得了一把进行有效交际的钥匙,学会了如何跟人很好地进行言语沟通。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把学习普通话基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当作主要的教学目的。

二、针对口语语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随着人们交际范围、目的、对象的不同,人们使用的语言材料在功能上出现了分化。人们在交际中,根据对象、内容、目的和环境的不同,在运用民族语言材料时形成了一些不同的体式即言语的功能变体——语体。不同的语体运用不同功能的语言材料。语体是以语言交际功能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语言风格类型。各种语体都有自己专用或常用的一些词语。没有人只用单一的语体,说话的环境和题目改变时,说话人视其对自己言语注意程度的不同,会随之转换使用的语体。这些语体有特定的语言特征。语言使用者的职业身份对他们所使用的口语以及书面语会形成某些制约,但也会为他们提供一套自由运用的语言形式。使用范围以及语言使用者的地位和情态(情态在语体研究中并没有加以系统地区别开来。)一起成为语言变体的语体基础。我们通常把这些变体称为某某语言,如广告语言、计算机语言、法律语言等。

目前,一般将语体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的关系密切。一般说来,口语语体是书面语体的基础,书面语体又可以推动口语语体的发展,使之更为丰富。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典型表现形式是口语和书面语,但是它们并不等于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是人们运用语言的表现形式。许多书面语体中存在着口语的表现形式,而有些口语语体中也有书面语形式。口语和书面语是两种不同的,但又有所重叠的语言和非语言特征,无论从语体的角度,还是从方法论的角度,都值得加以研究。

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首先是非语言的,这与交际所采取的方式和材料有关——是在空气中传递的符号,也是写在表层的符号。这一区别对文体学家和普通语言学家都是同等重要的:口语需要在语音(音素)层面上进行,书面语则需要在字符(字素)层面上进行。二者牵涉到不同的描写框架。从情景角度看,二者不但有重要的功能上的差别,而且两种变体在形式上缺乏完全的对应。书面语词带有庄重、文雅的色彩,口语语词比较活泼通俗、自然、平易,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比如,恐吓(书)——吓唬(口),吝啬(书)——小气(口),散步(书)——溜达(口)等。我们很难用传统的书写方法去写口语,反映口语的各种差异,有些书面语说出来,也会破坏语篇的连贯性。

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这一目的出发,我们应认真研究口语语体的特点,把握教学的重点。与书面语相比,口语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一)口语具有随机性

随机性主要指交谈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和说话内容的不确定性。在口语表达中,随机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日常交谈和日常会话中,从言语环境到言语内容都带有很大的任意性。因此,我们在训练的时候应事先设定好语境,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三十个话题,设置一些交际语境,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比如设置初次会面的场景,这一语境就要用到称呼语、寒暄语、告别语等。此外,课堂训练中还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设置一些学生比较关心或感兴趣的话语场景,比如,在答记者问的语境中,会用到提问语、暗示语、应变语等。课下布置会话题目,第二次上课时用3~5分钟的时间进行抽查。这样训练可以突出重点,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口语具有灵活性

口语表达一般不受时间、地点、场合及其他特殊背景的限制,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相互依存。口语这种灵活的交谈环境,是书面语无法比拟的。为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设置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相对应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语言素质”“如何看待大学生书写能力下降问题”“我的金钱观”等话题,要求学生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来表达。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其专长,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或用庄重典雅的语言来表达。当然,训练前还可用多种言语风格加以演示、对比,以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三)口语具有直接性

由于口语表达是面对面地在口头上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打电话除外),所以说交际双方的情感表露、信息传递最为直接,最为快捷。其直接性一方面可以通过体态语来表示,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借助语言的高低抑扬、节奏的快慢变化来表达。授课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口语表达,是随想随说,如果言语不得体,就可能使口语交际陷入尴尬的境地,最终导致交际失败。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辩论话题,比如“智商与情商孰更重要”“名师就一定出高徒吗”“语言是否需要规范”等进行训练。在训练时要求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正确使用语言,即做到发音正确、用词恰当,句子合乎语法规范等。二是表达时充分地运用语境。

(四)口语具有综合性

口语表达是一种综合性的精神劳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从口语表达的过程分析来看,口语表达的实质是对自身多方面的素养、知识和能力储备的调动。它与美学、伦理学、逻辑学、传播学以及言语发生学等都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不能把口语课单纯地上成普通话语音课。如果那样的话,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很难提高。因为在言语交际的很多场合中,有时单凭“言辞”往往不能听出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必须联系手势、身势、表情等伴随语言的体态语,才能揣测到说话人的心理。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体态语与有声语言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完美的交际工具。所以说,语言课承载了丰富的信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素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训练原则和教学手段上采取“两个”相结合的方法

(一)以练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要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可以采取“理论讲授——典型示范——系统训练——总结评议”的课堂结构。语音上,通过播放标准读音,把普通话语音与七大方言语音在声母、韵母、声调上一一作对比,然后让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学生示范,找出其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上存在的问题,最后加以讲评总结。词汇训练上,事先设置好对话内容,然后让两个学生用方言进行对话,其他学生听后找出哪些是典型的土词土语并加以辨正。语法方面,主要针对南方方言与普通话在语法上的差异性加以辨正。比如构词法、造句法上的差异性,通过列举典型的例子,加强学生对此的认识。

(二)听说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

听与说两者关系极为密切,听是说的基础,只有听好才能说好。把听与说结合起来,既能培养听话的能力,又能促进说话能力的增强。听说兼顾,以听促说,可以说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训练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简短的传话训练,比如让学生传“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这句话,分组同时进行,然后对传话内容的准确度加以对比、点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的训练,既可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听说兼顾,以听促说”的认识。

篇8

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目标侧重的是职业能力的培养。现行《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谈谈认识和看法。

一、当前中职学生口语存在的通病

当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各职业学校随之迅猛发展,大力扩招,可以说来者不拒,因而生源参差不齐,质量不高。学校大多招收的是初中应届毕业生中未能升入普高者,而这部分学生中80%以上来自于农村,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错过了在中小学时期进行口语训练的大好时机;加之这部分学生综合素质不尽如人意,大多属于“双差生”,缺乏自信,说话声音偏小,含糊其辞,有的甚至语无伦次,绝大多数普通话不标准,方言严重,表达混乱,等等。以上现象已成为中职学生口语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另外,中职学校大多侧重专业课的教学,语文作为公共课课时安排偏少,一般每周安排4节,有的每周只安排2节,少数学校到二年级便不再开设公共课。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这对中职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如何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课题。

二、口语教学策略

(一)活用教材资源,提高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现行中职语文教材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三部分,每一模块中含有“阅读与欣赏”、“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学习板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些实用的口语表达类型,如介绍、复述、交谈、主持、即席发言、演讲等,这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材料,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充分使用好教材资源,合理安排课时,做到训练目标明确,训练方法得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形式、有感情诵读课文,尤其是古诗词和现代经典美文,可让学生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也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点评。例如戏剧就是开展口语训练的最好材料,剧中人物说的话极富个性,包括对话、独白、旁白,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剧情、人物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剧情表演,让学生模仿、体验,充分展示个性,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结合教材资源,以及学生和教学实际,创设机会,多让学生开口读、开口说、开口讲,让每个学生能畅所欲言,都有表达交流的机会。

(二)挖掘生活资源,提高口语交际的技巧性。

人类自从诞生开始,便离不开交际,而语言又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虽然人们天天在说、时时在说,但多数人的口语表达随意性较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教育观点。口语学习无处不在,教师要提醒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利用每天跟人交往接触的时机,增强口语表达交际的有效性。说话时根据对象、身份、场合,做到文明、得体、大方,表达清楚、连贯、得体,学会借助眼光、手势等体态语表情达意,有效交流沟通。尊重对方,善解他人,学会倾听,做到耐心专注,理解对方表达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不随意插话,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的思路。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与人交谈时做到不随意伤害他人的自尊,不揭他人的短处,不拿他人缺陷调侃。提高修养,学会处世,把做人放在首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周围身边的人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教育学生虚心向身边的人学习。要求学生多收听广播,多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曲艺杂谈及优秀的综艺类节目,因为电影、电视、广播中的演员、主持人、播音员大多经过专业训练,是大家学习口语的典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知识贫乏的人言语大多是干瘪、单调的,更不可能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教师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推荐学生看一些中外名著、报刊杂志,如《演讲与口才》、《思维与智慧》、《青年文摘》、《读者文摘》等优秀期刊,让学生博览古今,广泛涉猎,养成摘录经典段落、句子的习惯,不断积累丰富的知识,为口语交际奠定坚实的基础。脑中存储的知识信息量大了,加之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自然思辨敏捷,能说会道,而且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从而成为受欢迎的人。

(三)紧扣专业特点,突出口语交际的职业性。

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种类繁多,教师要熟悉所教专业特性、职业场景,重点突出其专业性,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以适应学生走入职场的需要。可结合教学实际开展社交用语、公务用语、服务用语等训练。如开展模拟招聘会,精心设置招聘情景,教给学生面试技巧,让学生大胆地展示自我,推销自我,增强学生应聘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可设置情境:“公司新推出某种产品,你作为公司的推销员,如何推销你的产品,让人们乐意接受、购买”;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可设置情境:“在工作时,你不慎将汤泼洒在顾客衣服上,你该如何表示歉意,让客人不生气”;文秘专业可设置情境:模拟记者身份或被采访者,要求拟定采访提纲,作好相关记录;旅游管理专业可设置导游活动,让学生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资源特产、历史文化等;工商管理专业可设置情境:“你作为一个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员工与顾客发生争执,你如何平息事端,让两人都心平气和,而又不影响公司形象”。总之,职业场景口语训练的设置从形式到内容可多样化,争取每一次训练都收到实效。

(四)以活动为载体,拓宽口语训练的多样性。

开展课前5分钟口语活动,按座次由同学轮流上台展示,可以讲故事、即兴演讲、讲绕口令、讲笑话、讲发生在身边的事等,内容不作限定,讲后随机抽一名学生点评,再由班委评价打分,期末评出优胜者。把此活动作为一个常规语文活动,天天坚持开展,学生的口语水平将会大幅提升,而且能有效克服羞怯心理。。

利用元旦、五四青年节、国庆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演讲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讲故事比赛、话剧小品赛、主持人风采比赛等活动;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采访当地名人活动,教师要做好活动前的指导,以及活动后的总结评价,各种活动的开展要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五)充分唤醒学生,调动口语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善于开启学生尘封的心灵,真正触动学生、灵魂深处,唤醒学生,激发学习欲望,点燃学习热情,让学生自觉、主动投入到口语学习中。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赏识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人为本,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真诚换取真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平时的教学用语要注意规范性、教育性、生动性,在言谈举止、做人处世方面均要成为学生的表率。

从新生入学起让学生明白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中职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以适应就业、创业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立足社会的基本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良好的口才是推销自己的一张名片,当今社会许多用人单位将口才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好的口才,往往会给他人留有一个好印象。教师应结合生活中鲜活的实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训练中。

(六)训练普通话,提高口语表达的规范性。

要求学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是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交流的载体,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现行中职学校大多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毕业前通过学习,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的要求,并通过测试获取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教给学生科学的发音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科学训练,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注意纠正方言,改变错误的发音习惯,同时要求学生课内、课外都用普通话交流,营造人人讲普通话的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用普通话交流的能力。

篇9

1.对象及其专业化发展的双向性。双向性具体指高师院校教师的培训和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是在统一时间、过程、模式中双向、互动、共同提升的。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教师和师范生同时作为培训对象,培训是双向性的;二是师生的专业化发展也是双向性的,师生的专业发展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2.扩展教育实习内容。教育实习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教学环节或毕业前的一次性实习,更是一个教学过程。它是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都要不间断地进行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基本功训练、教育见习、教材和教法研究、模拟教学、教学实践等内容。

3.目标的“双专业性”。高师的培养目标与一般综合性大学不同,它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同时具备双重规格:一是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二是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素养和教师职业技能。传统的教师教育目标存在着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倾向,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双专业性”,即培养教师必须同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类专业知识。这两种知识必须由实践性知识来进行整合,使其内化为教师的专业素质。

4.形式的多样性。传统教育实习形式上多采用“放羊式”或“集中式”或两者兼而有之,而且多是毕业前的一次性突击“实战演习”,而师生双向专业化发展模式从新生入学起就开始实施,包括教师基本功训练、教育见习、教育调查、教材和教法研究、模拟教学、教学实践、教学实习等活动,采用小组训练、大班比赛、全校模拟教学大赛、模拟教学等方式,是课内教育实习与课外教育实习、集体教育实习与个体教育实习、校内教育实习和校外教育实习、有形教育实习和无形教育实习、教师“实习”和师范生实习的集合体。

二、师生双向专业化发展模式的具体实施

师生双向专业化发展模式的具体实施是分层次同步进行的:

1.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在课程类型上,把课程体系分为四级:一级课程系统由各系的专业课程组成;二级课程由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组成的基础模块,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前沿问题讲座等组成的拓宽视野模块,以及教学艺术、班级管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技术行为学等技能模块组成;三级课程系统由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类课程组成;四级课程系统由特长训练和素质教育专题组成。每级课程由不同的类型组成,目的在于建构师范生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课程形式上,采用小型化、多样化、综合化的形式,利用“微格实验室”进行微格教学,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教学形式上还采取合科教学、单元教学、主题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

2.强化一般教学技能的基础训练。一般教学技能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书法、普通话和口语表达能力等。从新生入学起就进行推普教育,学校为学生提供普通话学习材料,组织普通话讲座,在培训的同时组织普通话小品大赛、演讲大赛、诗朗诵等相关活动,广泛开展普通话课外学习活动。口语表达分一般交际口语、教学口语和教育口语,学校组织各类讲演团、朗诵团、话剧团等,并在教学法课中设专门课时训练学生的教学口语和教育口语表达能力。学校组织普通话测试,通过测试的学生获得省语委颁发的普通话等级测试证书。书写规范汉字和正确的书面表达,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师威信的提高。学校发给新入学的师范类学生小黑板,进行粉笔字的书字训练,组织书写规范汉字训练讲座课,对学生进行钢笔字和粉笔字书写培训。

3.进行校内师范职业技能的训练。校内师范职业技能主要指教学工作技能。教学工作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的技能、课堂教学的技能、组织和指导课外教学活动的技能、使用教学媒体和编制教学软件的技能及教学研究的技能。学生在独立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进行“说课”活动,在教法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备课和小组讲评等模拟教学实践。并录制学生的模拟教学片断,放映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使学生初步形成包括备课技能、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板书技能、组织教学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在内的微观系统技能模式。这些系统技能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教学动作技能分解训练、教学心智技能训练、教学案例训练法进行的。同时学校相应组织各种活动和竞赛来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如课件制作大赛、模拟教学竞赛、教师教案和板书设计大赛等。

4.寒暑假的社会锻炼。假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黄金时间,要求师范生在寒暑假开展教育调查和社会调查,不仅有效地延长了师范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给师范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突出了可具操作性的师范特色。

篇10

1异义音

多音字大都是异音异义,异音同形表示异义异音,根据意义的不同区分读音是最常用方法。比如:"奇"作"罕见、特殊"解读qí,如稀奇、奇迹、奇耻大辱;作"单个、零数"解读jī,如奇数。"曲"作"弯转""不公正,不合理"解时读qū,如弯曲、曲折、曲笔;作"一种韵文形式""歌曲"时读qǔ,如元曲、曲牌、曲调、高歌一曲。

2异类音

词类不同读音不同。比如"畜"作名词,意为"禽兽,多指家畜",读chù,如牲畜、畜生;作动词,意为"蓄养"读xù,如畜牧、畜产。"幢"作名词,意为"古代旗子一类的东西""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绸伞或石柱子"读chuáng,如经幢、石幢、幢幢;作量词,意为"房屋一座"读zhuàng,如三幢房屋、一幢高楼。

3单合音

有的读音用于单音词,有的用于合成词,有的既用于单音词又用于合成词,还有的独自没有明确的意义,必须和其他字组成某些单纯词使用。这也表现了不同音项在构词造句上自由度的不同。如"剥"读bāo时单用,作"去掉外面的皮或壳"解,如剥花生、剥壳;读bō时义同,专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剥夺、剥削、生吞活剥。"参"读cān可单用,如参他一本;可用于合成词,如参赛、参阅、参劾、参透;读cēn必须与另一字搭配形成单纯词,如参差、参错。"薄"读bò只用于单纯词"薄荷"。

4古今音

今音通用,古音或其近似音不废,古今音并存。这些读音有不少用于姓氏、人名、民族国家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有的单独使用,较多依附于另一字使用,且常常和某几个甚至某一固定的字组合。比如"过"作姓氏承读古代平音Guō。"员"读yún用于"伍员"(古人名,指伍子胥)。"月氏"读Yuèzhī,是汉朝西域国名;"吐蕃"读Tǔbō,指我国古代民族,在今青藏高原。"铅"今音一般通读qiān,用于"铅山"(地名,在江西)读yán,是古音的近似音。"观"在"贞观"中读guàn,"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这一音项还作"道教的庙宇"、"姓"解,如道观、白云观。"敦"指古代盛黍稷的器具读时duì。

"论"通常读lùn,读lún只用于"论语"一词,作"编撰"解。班固《汉书・艺文志》:"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想与辑而论纂,古为之《论语》。"如果读lùn就不能揭示其古义了。当然,专门分配给它一个特殊的读音,也可见这部书的重要。

5文白音

读书音、口语音两读并用。比如"削"白读xiāo,削铅笔、削面;文读xuē,削壁、削发、削价、削弱。

"壳"在口语化词语贝壳、脑壳、鸡蛋壳、壳郎猪中读ké,在书面语常用词甲壳、地壳、金蝉脱壳中读qiào。

6方普音

普通话吸收了一些源于方言的语词,这些语词普通话、方言并用,有方、普两种读音。比如"巷"普通话读xiàng,方言的近似音读hàng,如巷道。

此外还有误读音、音译音、通假音等其他一些读音。

误读指具有社会性的误读,但如果人们已经约定俗成,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各类权威辞书也往往会收录注解而认可。"蚌埠"乃"古采珠之地",珠产自蚌(bàng),按据义定音的原则,读"bàng"顺理成章,但从"尊重民俗民意、传承历史文化、提高蚌埠在全国知名度的需要"出发,就采用此地有史以来人们约定俗成的读音"bèng" 。

"卡"作音译字读kǎ,如卡车、卡片、卡路里。"柏"作音译用字读bó,仅用于柏林、柏拉图等。

从声、韵、调来看,多音字读音的不同基本有这样几种。

6.1调异。

"哄"读hōng,哄传、哄抬、哄堂大笑;读hǒng,哄逗、哄骗;读hòng,起哄、一哄而散;

"鲜"读xiān,鲜美、鱼鲜、鲜妍、鲜卑、鲜于(姓);读 xiǎn,鲜见、寡廉鲜耻。

6.2声异。

"咖"读kā,咖啡、咖啡色;读gā,咖喱。

"辟"读pì,开辟、精辟、透辟、辟谣;读bì,复辟、辟邪、辟易、辟举。

6.3声调异。

"降"读jiàng,降雨、降临、降噪;读xiáng,降伏、降顺。

"识"读shí,识别、相识、卓识、识荆;读zhì,博闻强识、标识(标志)、款识。

6.4韵异。

"削"读xuē,剥削、削职、削壁;读xiāo,削苹果、刀削面。

"熨"读yùn,熨衣服、熨斗;读yù,熨帖。

6.5调韵异。

"绰"读chuò,绰绰有余、绰号、绰约;读chāo,绰棍子、绰起活就干。

"偻"读lǚ,伛偻、不能偻指;读lóu,佝偻。

6.6声韵异。

"臭"读chòu,臭气、臭架子、臭骂;读xiù,乳臭、铜臭、无色无臭。

"靓"读jìng,靓妆;读liàng,靓丽、靓仔。

"芥"读jiè,芥末、芥菜、芥蒂;读gài,芥菜(同"盖菜")、芥蓝。

6.7声韵调异。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82-01

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师素养的体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口语模糊不清造成学生大脑中产生模糊不清的表象,使学生越听越混乱,越听越感到糊涂,这是教学口语的致命弊端”,由此可见,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幼儿教师是从事启蒙教育的,面对幼儿这一特殊的教育对象,他们更多的是凭借极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来和幼儿沟通、交流,所以幼儿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几年,受生源质量下降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幼师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存在较大欠缺,如普通话语音不标准,方音明显,语言交流生硬,口头表达能力跟不上思维能力,缺乏自信,惧怕当众讲话,这些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教学和工作效率。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提高幼师口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几点想法。

1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口语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主体作用,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从而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口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学中必须做到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理论指导为辅,精讲多练。口语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理论指导能有效避免学生训练的盲目性和低效性,但绝不能让讲占据了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的授课应以训练为核心精心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声母教学中,重庆人分辨不清平翘舌音,边音和鼻音,容易出错,这时老师需要讲明白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三组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然后通过反复的听、读训练形成正确的发音。训练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先播放示范朗读或教师范读,让学生跟读,熟悉正确的发音,再让学生个别示范,互相听辨,找出发音上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点评总结,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足够多的训练的机会。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训练方式的灵活多样,循序渐进,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课堂上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也可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或是学生说,学生评;或是老师说,学生评;或同桌互相听辨;或分组练习;或全班齐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听、说的机会,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勇于开口说话。单纯的语言训练枯燥乏味,可以通过绕口令、唱歌、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设置了课前三分钟训练,训练的内容由浅入深,丰富多彩,从朗读到讲故事、演讲、小品等,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乐学的语言环境。在难易程度上安排合理,学生有充分的准备,自然也就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了。

2 课内向课外延伸,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口语表达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既包含语言知识的积累,也包含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养成,仅靠一周一节的口语课就想要让口语能力得到提高是不可能的,所以课外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利用早晚自习和课余时间安排训练和活动,使学生的训练做到了持之以恒。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课外训练的安排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课外训练应有教师的指导。课外的训练培养的是学生“自练”的口语学习习惯,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需要适当地设计和布置口语的课外训练。教师每期、每月、每周拟定计划,制定训练的内容和目标,保证训练的可行和有效。

(2)课外训练应有制度的保障。课外训练制度化才能保证训练的经常化。如我校规定每周早自习一、三、五是口语训练时间,星期二、四第二节课间半个小时是说话课,周日晚为班会活动时间,并安排相对的老师辅导,保证了训练的实效。

(3)课外训练应有其他实践活动的配合。作为一门技能课,口语的训练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所以它离不开其他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的配合。首先是要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的校园环境,各科教师都用普通话上课,学生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其次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故事会、演讲赛、读书活动、儿歌创编、小品表演等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

3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口语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它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老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的过程。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所以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亲近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到热爱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要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解决问题,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并给予鼓励。尤其是在提问或课堂活动中,要做到机会均等,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篇12

(一)语言学概论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中,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这种方法强调设置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通过学习者互相合作,研究和探讨隐含于问题中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疑则思,思则究,究则知”[1]的精神,旨在倡导有质疑才有进一步思考,有思考才能探究,通过探究才能得到真知。由此,我们把“基于问题学习”和中国传统的“疑思究知”精神融合起来,称之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其旨趣在于,借助问题的展示和学生的质疑问难,形成教学过程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围绕教学问题,借助学习材料,通过独立探究或协作讨论等得出结论,从而提高探究语言问题的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和提高创新意识。

(二)语言资料是问题探究的关键

“语言学概论”课程探讨语言的性质、结构、演变规律等方面的问题。尽管该课程理论性较强,但是更应加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不宜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而应是一场感知、认知、寻求、发现的“探索之旅”。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也不仅限于知识传授,而应是有共同话题的对话关系。围绕问题、展开对话、实现探索,理论知识只是骨架,语言资料才是血肉。凭借生动、贴切的语言资料,可以说明概念、原理和规律,可以化抽象理论为具体感知,化枯燥说教为趣味对话。只有这样,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才能充满活力。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我认知、独立探究、协作讨论、平等对话。教师对问题的展示、学生对问题的探究,都应在充分的语言事实基础上展开,空对空的理论学习会导致学生思考乏力,学习不得要领,以至于失去兴趣。要通过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语言资料是关键。

二、语言资料的运用现状及认知价值

(一)语言资料的运用现状

现行通用的或有一定影响的“语言学概论”教材有数十种,其中绝大部分理论都源于??外语言学界,建立在印欧系诸语言分析基础上。无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占统治地位的所谓“斯大林语言学理论”,还是60年代以来西方的结构主义、转换生成理论,乃至功能主义、认知理论,都与中国语言文化存在不同程度的膈膜。一方面,基于印欧语材料概括出来的理论,自然不完全适合汉语的特点;另一方面,基于汉藏语系、南岛语系,尤其是汉语的研究成果和材料没有及时吸收到教材中来。由此可见,“语言学概论”教材和语言实际难免有所脱节。同时,由于20世纪形式结构主义的影响,讲的是所谓“纯净的语言学”,而把与语言息息相关的许多重要因素,比如历史、社会、文化、心理因素排斥在外,与中国传统语言学大相径庭。所以,李葆嘉提出:“尽管从普遍唯理语法学派开始,西方学者就追求‘普遍’,但是迄今为止的‘普通语言学’其实并不那么普通,距离世界普通语言学的目标依然存在着很大距离。”[2]

高校“语言学概论”通行教材中的语言资料(这里不涉及民族大学的语言学概论中的各种民语资料),汉语资料以普通话为主(也有涉及一些汉语方言),印欧语资料以英语为主(也有涉及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学生除了对教材中的普通话、英语有些认识外,对其他语言大都没有语感,而自己的方言、语言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却跟课程没有联系。面对这样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学生会认为语言学理论与中国语言现状和语言研究脱节,感到枯燥无味、陌生难懂,甚至怀疑其实际价值和应用价值。

“语言学概论”对授课教师的语言理论修养要求很高。授课教师若能掌握或了解多种语言,具备较为广泛的其他语言的知识,有助于对教材中的某些例证做出精辟的分析。实际上,中国高校该课程授课老师的语言背景,多以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为主,外语一般为英语,对其他语言涉猎很少。由于老师懂的外语有限,有效的语言资料就少,学生对理论理解的难度无疑就会增大。由于教材中有趣的语言资料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就会降低。因此,在问题探究式的“语言学概论”教学中,充实语言资料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语言资料的认知价值

1.提升学习兴趣的需要

“语言学概论”课程相对比较枯燥,由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如果完全按照教材授课,会在表述和理解方面难免板滞,从而影响了生动性。问题探究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如果在探讨中没有结合实际的语言资料,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仍会很难。

许晋、李树新(2009)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主要有“根据学生需要备课”“讲授内容和方式体现学生特点”“安排课堂讨论和社会调查”等[3]。汉藏语系语言有明显的特点,汉语语言学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如果这些成果在语言学教学中得不到很好的阐发,未免遗憾。反之,如果能调动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方言资料,或者分析当代社会语言生活现象,势必能吸引学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只有这样,学生出于实用的学习兴趣,方能提升到学术认知层面的兴趣。

2.培养思辨能力的需要

所谓思辨能力也称为批判性思维,保罗和埃德尔(Richard Paul&Linda Elder,2005)把思辨能力定义为“为了判断事物的价值,使用恰当的评价标准,经过思考而作出有理据的判断”[4]。西方国家的教育高度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把思辨能力作为核心技能,将旨在训练思辨能力的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中。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与“语言学概论”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为了使抽象的语言学理论变得具体、生动、有趣,在教学中广泛运用语言资料,增加语言体验环节,编制实践性或体验性问题,鼓励学生观察并发现语言现象和规律,单独或合作完成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并写出报告,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与语言资料的运用密切相关。以身边的语言现象创设情景,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基础理论课不那么乏味,将问题研究落到实处。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将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教学实践表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语言学教学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语言资料的丰富化和趣味性

(一)语言资料的丰富化

语言学概论的理论来自于具体语言,又反过来作用于具体语言,对具体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具有指导作用。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概论中主要的理论观点,除了使用教材中的例证外,还需要从汉语普通话和方言、古代汉语以及少数民族语言中撷取例证。教学环节要站在普通语言学的高度,培养学生建立普通语言学的思维认识,重视而不囿于某一具体语言,从具体语言中探寻人类语言的一般规律,促进学习者从语言知识习得走向语言规律悟得,进一步实现语言理论对语言学习和使用的指导作用。唯其如此,才能全面充分地凸现课程的普通语言学性质。

学生来自不同方言区,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学生实际,尽可能地选取方言资料,以其母语为例说明问题,将会大大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弥补教材语言资料的不足,减少学生对语言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理解的难度。汉语方言十分丰富,各地方言常有普通话中没有的一些音素、音位及其变体,若能合理地联系方言就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有关语音的要?I。在语法教学中,对于抽象的“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教材中几乎全是印欧语实例,若能指导学生打开方言和民族语言的窗户,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如:客家话中存在形容词“级”的形态变化、人称代词的格变形式;宜昌方言中的体标记丰富,有“哒、倒、起、着、在、过”等;某些方言用“内部屈折”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吴方言采用变形法、前加法和后加法表示形容词级的语法意义;藏缅语族的嘉戎语、羌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藏语动词有“式”和“时体”的语法范畴;土家语有六个“格”等。

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对当下的语言现象十分敏感。为理解语言学概论中的抽象理论,需要进一步加大联系现实生活的力度。近30年来,新的语言现象层出不穷,吸收了相当数量的外来词,形成汉语史上吸收外来词的“第三次浪潮”。大量的流行语、新词语层出不穷,普通话南下、粤语北上、强势方言拒不退让等现象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不少生动表现。这些资料贴近“新生代”学生的语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优化课堂学习的效果。另外,目前不少高校都招有相当数量的海外留学生和港澳生,他们大多有双语能力,语言多具特色。将这些发掘并补充到课堂上来,可以让内地学生看到语言生活的多样性。

(二)语言资料的趣味性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充满趣味的事物最能刺激接受者,使之既不难吸收,又不易遗忘。在语言学概论教学中,适当选用准确而不失趣味性的语言资料,对于学习该课程有着重要意义。所谓趣味语言资料,包括语文游戏、相声、绕口令、幽默小品、笑话及时下的微信小品。它们新鲜奇特、不拘一格,因而往往一出现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为了说明语音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赵元任曾编过一个极“好玩儿”的单音故事,叫《施氏食狮史》,通篇只有“shi”一个音,写出来,人人可看懂,如果用口说,那就任何人也听不懂:“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像这样的语言资料,会让学生大开眼界,对语音和语义、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渗透趣味性语言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音概念的认识。语音教学中,单纯地介绍四呼会觉得难记,但如果渗透有趣的故事就大不一样。据说,有一位唱京韵大鼓的姑娘,不小心把两颗洁白的门牙磕掉了,为掩盖缺陷凡答话都用闭口音(即合口呼)。问:多大年纪?答:十五。问:属相是什么?答:属鼠。问:家住哪里?答:保安府。问:干什么职业?答:唱大鼓。后来门牙镶上了,再答话时就改用开口音(即齐齿呼)。问:多大年纪?答:十七。问:属相是什么?答:属鸡。问:家住哪里?答:城西。问:干什么职业?答:唱戏。学生在笑过之余,也就理解并记住了这些概念。

渗透趣味性语言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词汇的丰富性。三八妇女节看到了一则微信:女人全是优点――瘦的叫苗条,胖的叫丰满,妖的叫美女,刁的叫才女,木的叫淑女,蔫的叫温柔,凶的叫直爽,傻的叫阳光,狠的叫冷艳,土的叫端庄,洋的叫气质,怪的叫个性,匪的叫干练,疯的叫有味道,嫩的叫靓丽,老的叫风韵犹存,牛的叫傲雪凌风,闲的叫追求自我,弱不禁风叫小鸟依人……同样是对女性的赞美,不同的对象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这些有趣的表达与我们的语言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很容易产生认同感。

渗透趣味性语言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有这样一则关于汉语连词使用的笑话:啥叫代沟?小学语文关联词填空题:他――牺牲生命,――出卖组织。“60后”填“宁可……也不”;“70后”填“害怕……所以”;“80后”填“与其……不如”;“90后”填“即使……也要”;“00后”填“白白……忘了”。这就叫代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