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实习生范文

时间:2022-09-16 20:50: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美术教育实习生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美术教育实习生

篇1

一、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习中难以快速进入教师角色的问题

《美术教育实习》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以下简称美术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既有教育实习的—般特征,又拥有本专业特有的学科特点: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等。这就要求本专业的实习生(以下简称实习生)在面对实习学校的学生进行教学实习时,不只是美术教科书的说明者,更应是本学科的认识态度、课程内容、学习方法的引导者。由于实习生长期进行的是技法训练,所以,在美术教学实习时相当部分的学生容易在口头表达、理论知识、教学技能方面出现一定的“先天不足”,进入教师角色或适应教师角色的时间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要慢。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太简单,觉得只要能在课堂上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就行了,主观上忽视或轻视“教学反思”活动环节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教育实习的课程目标是完成由实习生向准教师的“过渡”,这种“过渡”是指—个实习生在知识上有了一定储备、能力上已有一定提高后,在心理、气质、精神状态上向教师的跨越。通过实习,提供学生熟悉中小学,接触社会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从基本能力准备上为他们顺利进入教师角色做铺垫。而要尽早地进入教师角色,实习生如果仅注重课程内容教学的完成而不进行课前或课后的教学反思活动,实现教育实习课程的目标显然是困难的。现在的实习生往往忽视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致使他们实习期间的课堂教学能力难以有效提高或教学质量很不稳定,也滞缓了进入教师角色的时间。

二、课堂教学反思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目的地回顾、总结、思考或与他人共同研讨的一种自我学习方式;它是实现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而有效的教研途径。有的学者认为,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本身的深入思考;有的学者则认为,教学反思是—种批判思维的活动,是在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更有学者认为,教学反思是一种协作活动,是由授课教师和他的同事、学生—起,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不妥之处共同进行回顾,通过讨论、分析、研究,达到互相交流、共同分享、整体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

可见,作为美术教学实习必要环节之一的教学反思活动,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促进其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它是加快实习生进入教师角色的必由之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对于实习生来说,其作用着重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前的教学反思活动

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谨性。课堂教学前的反思活动包括对学情、教学程序及教学目标的反思,它是教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学情反思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和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保障,在美术教学中,具体包括对学生的美术基础、艺术兴趣、审美倾向,甚至是对家庭环境的了解,等等。只有熟悉了这些,一堂美术课的教学亮点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充分展开,精彩部分才能有序深化;否则,弄不好还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遇。如,要上一堂泥雕课,实习生就应当事先通知学生上课带橡胶泥,如果遇到班上有少数的贫困生,还要课前多准备几套橡胶泥以备他们上课使用,或者是组织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来完成课堂作业。否则,再好的课程教学设计和目标设定,均难以实施与实现。

对教学程序的反思相当于教学前的“整体构思”,其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备”与“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尽管目前的教师用书对于教科书中的每—个课题均有相应的分析,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程的延伸等,甚至还提供了现成的教案参考,但由于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再加上实习生所积累的教学经验非常有限,导致他们“照猫画虎”的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实施也是如此,同样—个课题,因实施的教学程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姑且将教学程序分为三种——顺叙教学、倒叙教学和插叙教学。实习生在课前就应当凭借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针对学生的发展规律反复思考哪种教学程序更适合学生的实际。例如,湖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以下简称湘版教材)七年级的《你,我,他》—课,实习生在分析、掌握了学情的基础上,便可设计用“倒叙”的教学程序,特意把准备好的范画(自画像或画的学生的头像)第一时间向学生展示,或是设置悬念,或是目标引领,或是任务驱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这堂课的前期教学情境,然后再按—般的“顺叙”方法实施教学过程。如果实习生在备课时对于哪种教学程序更加适合学生并未进行思考,而—味采用传统的顺叙程序,照本宣科,课堂很可能就变成了学生“干私活”“忙副业”的场所,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课前对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再进行反思,是为了发挥好它的导向功能。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路标”,规定着整节课的方向。《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目标要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进行设定,其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可见,之所以要求实习生课前要对备课中设定的教育目标进行反思,关键就是要反复审定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目标是太多还是太少、太难还是太易,是否有层递关系,等等。若教学目标模糊,则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就会不清楚,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水平。

(二)课堂教学后的教学反思活动

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活动,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或是对教学不足之处的理性分析。它有利于对教学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引发教学的新思路、新构想,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钻研与创新精神,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条捷径,也是完整的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反思活动等。

其一,对于教学内容的课后反思活动。实习生要依据美术教科书,紧扣课程内容的教学来反思。例如,湘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标志设计:卜课,是围绕如何进行标志设计来展开教学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实习生往往是先引入一批标志设计或插入一段与设计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揣摩这些设计者的设计用意,再讲述标志设计的—般方法和要求,最后让学生尝试着设计—个自己喜欢的标志,并用一两句话概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可是,当课后批阅学生作业时,实习生却会觉察到,这节课并未达到他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为什么?实习生通过课后反思就会发现,原因在于设计的教学内容过多,没有教学重点,偏离了最初设计的教学任务;而将这些“败笔”记录在“案”,实习生就能避免下次课堂教学在内容设计上的失误。

其二,对于教学方法的课后反思活动。实习生如果能够以自已的亲身经历,从个案分析的角度来小结,所获得的经验就会具有实效性。例如,湘版教材七年级《向日葵卜课,教学重点是学生学习颜色的冷暖和配色。实习生就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将整个课堂想象成—个药店,告诉学生:每种颜色的药水有着不同的作用,如紫色的治头痛,绿色的治肚子痛,橙色的治牙痛,等等,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病情调配色彩,对症下药。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实习生如能将这些教学反思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举—反三”,就能使自已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推陈出新。可见,课后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其目的是为了找到更加适合学生实际和特点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有效学习。

其三,对于教学效果的课后反思活动。实习生要依据课堂的实效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满足程度和教师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通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受益程度来衡量的;后者则主要反思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状况、个人经验的提升状况,以及对教书育人的职业认同状况等,从而判断自己的教学是高效的还是低效的,进而对教学全面进行二次设计,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案,做到精益求精、扬长避短,在肯定自我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以尽早完成从实习生到准教师的转型。

三、课堂教学反思多种形式的不同作用

课堂教学反思活动不只是针对一节课本身,它对实习期间的整个教学实习阶段乃至未来的教书生涯都有着指导意义,不同形式的教学反思,作用也是不同的。

—是实习生的自我反思。其过程虽是—般的教学回顾,但要探索和解决的却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实习生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环节,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更是实现由实习生向准教师转变的重要桥梁。实习生这种自我教学反思活动的形式,最常见的是每一节课后的教学小结,或是以教学日记的形式来小结自己或他人的教学活动,如同学中上得好的课、实习基地校的老师上的示范课等。随着这种反思活动的不断增多,实习生的教学自信心和作为教师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二是师生交流反思。这里指的是实习生与所教班级学生在课后或业余时间—起讨论,进行教学交流,这也是—种有效的教学反思活动。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体教学任务的实践者。他们是实习生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的亲身感受和反馈意见,常常能为实习生的反思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见解或认识,所以,实习生的这种反思活动,既能拉近师生的感情交流,调动所教班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也在—定程度上拓宽了实习生教学反思的路径,使实习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获得一种既真实又清晰的认识,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相长。

篇2

论文摘 要:美术教育除了传授本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发挥着本学科的教育特点,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和行为发生改变。美术教育能培养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和旺盛的创造力。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热情,树立学生的信心,陶冶学生的情操,特别要重视学生健康心理和成功感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心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育是心理素质培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是指教育者以优化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为目的,通过心理素质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活动,对受助者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实践。它是旨在培养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促进其个性完善的教育。心育是一项利教、促学、益社会的奠基工程。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存在着如自卑、逆反、缺乏自信、适应性差,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差等心理问题。若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则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并误入歧途。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与途径,不仅要进行美术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培训、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任务。美术教育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这就是说,美术教育具有心育作用。

(一)运用美术作品促进中职学生形成积极上进的健康心理。

自古以来,美术及其教育活动就是人类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优秀的美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促进学生积极上进的健康心理。远古的美术作品,如古希腊神像、印地安人的图腾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赋予浓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们当作祛病去邪,保佑吉祥平安的护身符。蜿蜒逶迤的万里长城、上下飞舞的中国龙、徐悲鸿笔下昂首嘶鸣的奔马,是中国气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不给每一个中国人心理上注入激情和活力。如油画《开国大典》,画面描绘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画家强调色调的单纯、对比和色彩强烈的变化。红地毯、红灯、红旗和蓝天、绿树相呼应,黄色与金灿灿的灯穗相呼应。大红,金黄和碧蓝几块大色彩调配得既融合又强烈,既庄严又热烈。教师引导学生融人到开国大典这一激奋人心的情景,自觉产生一股为中国人站起来而兴奋的激烈情感,从中激起为建设祖国而奋进的积极上进的思想感情。如潘天寿的《鹰石山花》,画面山花野草,雄鹰巨石,表现出浑雄奇崛的风格,有一股催人奋进的感染力和冲击力。通过让学生欣赏,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学生进入画中情景与作品产生共鸣。作品表现出来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自觉产生了一种坚定、奋进的心境,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所有这些都足以证实了美术作品在人心理上产生的巨大作用。

心理学家还认为各种图案、标志,甚至单一的美术造型因素,例如某种线条、某种形状、某种颜色、某种构图,均可被视为传达特定联想信息的符号,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响。例如:水平线的开阔感、波形的动感、折线的烦躁不安感、旋形的弦晕感等等。国外有一色彩对心理影响的实验。一实业家请客,备有满桌佳肴。宾主入坐时,主人开了红灯,于是肉食显得很嫩,马铃薯显得鲜红,宾客食欲大增。正待开宴时,室内变成了兰色。这时,烤肉变成了腐烂的样子,马铃薯也象发了霉,客人立即倒了胃口。而当蓝光出现时,不仅葡萄酒变成了蓖麻油样,而且在坐的人都像一具具行尸,几个娇弱的夫人逃离了房间,哪里还想到吃东西。我国宫廷建筑的颜色则另有设计意图:蓝天、黄瓦、绿檐、土红墙,对比强烈,非常壮观,这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在医院,用蓝色的房间环境来抑制激动型精神病患者,用红色治疗抑郁症。作为美术教师应精通美术构成因素的心理作用,为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育服务。 转贴于  (二)美术作业过程增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抗挫折感。

首先,许多美术作品的完成,需要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才能完成。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所带的材料或工具不齐全,特别是一些家境比较贫寒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其他学生把用具借给他们,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在这个过程中,这些贫寒的学生还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克服自卑、孤僻的不良心理;其次,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充分体现自我实现的内在价值,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比如在手工制作课中,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最后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呈现在面前,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必能增强其自信心。这样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探索的甜头,就能学会在探索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体现个人价值。久而久之,他们自然会摆脱长期以来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再次,美术作业过程是学生艰苦细心的劳动过程,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时老师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另一方面要及时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失败挫折,也能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喜悦。这样,学生在困难中增强了抗挫折意识,矫正了浮躁的心理,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最后,帮助学生使学生的美术作业获得最后的成功,这一点对心育作用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和表扬他们作业中包括作业过程中的优点,强化他们克服困难完善自我的动力——自己的长处、或强项。比如说,有的学生构思大胆,想象奇特;有的学生制作精细,一丝不苟;有的学生虽造型一般,但色彩漂亮;有的学生画面整洁,态度认真;有的学生思想活跃,有独特创见……教师在作业成绩评定中都应予以表扬。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到,通过努力和奋斗,终于获得最后成功的愉快。使他们萌发积极向上的心理需要,以培养进取心理,克服自卑心理。

(三)美术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克服中职学生孤僻、固执心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美术学科课程外的美术活动课及学校各种美术活动的开展,例如:美术展览、美术竞赛、美术墙报、教室布置、舞台布置,校园美化,班级形象设计,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手绘鞋、T恤等,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这些活动中,增多了学生交往、协作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增强群体意识,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信任、同情、责任感等社会性情操内容得到极大扩充,同龄人之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集体活动与学生个人感情相结合,无疑对发展学生的自主心理、进取心理、相容心理、克服和矫治固执心理、孤独心理、封闭心理是大有裨益的。美术活动“陶养吾人之感情,使之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见,以渐消沮者也。”浇花要浇根,育人先育心。总之,美术含有音乐及诗歌之意味,故感人尤深。美术作业过程(创作过程)须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宁静致远,具有不可替代的心育作用。

篇3

7月8日早我们整装出发,坐北上的车,心中有许多说不出激动,许多的憧憬。当到林县境内,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成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们。有些同学就开玩笑说,我不会回去了,这里真是世外桃源,我打算好了,就在这边找个人嫁了,以后你们来看我哦!一路说说笑笑,六,七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下午到达石板岩,稍作休整,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写生了。这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石板,人们住的房子也都是由石板盖成,这样的房子结实耐用。山里空气清新凉爽,不仅适合写生,也是避暑的好地方。林州市石板岩的自然风光很美。这里独特的居民也堪称一景,它非常自然、和谐地融进了太行大峡谷的山水之中,令游客们赞叹不已。

石板岩的居民有什么特色?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石梯、石楼、石板房,石地、石柱、石头墙,石街、石院、石板场,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臼、石盆、石水缸,石桌、石凳、石锅台,石庙、石炉、石神像......”即使你从没有到过石板岩,也可以从民谣中听出来,石板岩的民居是由石头组成的。在太行大峡谷里,你不管走到哪个村,见到的都是石头房。关于这种房子,散文作家唐兴顺在散文《石板岩之韵》中写道:“此间人家所居之屋在全国乃至世界居民中也有异常特色,一律用石头建造。一座房屋只有门子、窗棂是木头的......像童话中的建筑一样美丽。”对墙的内壁,山里人先用麦秸泥泥一层,然后再泥上一层白灰泥,屋内便变得整洁、亮堂。这种房住进去冬暖夏凉。就地取材成就了富有特色的石板岩居民。古时石板岩山道崎岖险峻,交通运输极为不便,人们进山出山运点儿东西都是靠肩挑手抬,山下的砖瓦是很难运到山里的。再者,石板岩是个非常贫瘠的地方,多数村民没有财力到山下买来砖瓦建房,即使有的人有财力,勤俭的人们也不原意花那冤枉钱,眼前、身边、脚下,那塞满天地间的石头就是最亲切、最经济、最顺手、最理想的建筑材料。他们只需要花些力气把这些石头开出来,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凿成形,就可以建成一座称心的房子。这种房子在发展旅游业的今天,形成自己独有的地方特色,形成一种极富地方文化魅力的建筑。一开始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的石板、房子有点手足无措,不知从何画起。于是老师就耐心地讲解并亲自作范画给我们看。按照老师的讲解,先构图,注意疏密关系,画多了自然就好了。

晚上,我们进行讨论和总结,老师点评。由于画的是速写,对于收集素材和锻炼手绘能力很有帮助。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名家作品,知道速写非常严谨,线的虚实、画面的疏密、线条的美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那种回归自然的恬淡心境,真是无法用确切的、精美的词句去描写,太美了。校外写生,让我们学到了如何思考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听到的是山民的欢歌笑语,感受到的是山民的热情厚道、真诚好客。

篇4

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美术的德育功能,主要是指通过艺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对人的思想、情感和道德等起到一定的感化作用,使人们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或者是坚定某种信念。鲁迅对此曾指出:“美育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漫衍,人情因亦日趋于肤浅;今以此优美而崇大之,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秽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艾安。”

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也是因为“美育”有进步的教育功能。美术的教育功能不同于理论说教,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欣赏者的意识与情感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的目的。

作为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并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德育功能,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和长远的发展。

一、欣赏课中德育功能的开发

欣赏课是开发德育功能的极好机会,它可以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德育内容。例如《献出你的爱心》、《飞天》、《妈妈和孩子》、《亲亲秘密一家子》,这样的作品枚不胜举,在这些作品中蕴含着全人类的文明和智慧。在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时,不仅要说明它们的艺术特点、艺术成就,同时也要恰当地提示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优秀品德。在讲王羲之的书法“秀逸天下”时,也讲他教子学字“秘诀在缸底”的故事,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在讲郑板桥的画竹“天下无双”时,也讲他“四美”的立身之道;在讲《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课时,白石老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以及他“不教一日空过”的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同学们发出了啧啧的敬佩声。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及对作者的了解,学生可以接触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和丰富的人文精神,从而提高素养、完善人格。

二、欣赏课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职业学校的美术教材欣赏部分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通过欣赏这些美术作品,能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际主义思想。中职学生大部分年龄介于十七八岁,正是求知若渴、建立理想、树立信念的关键时段。例如,在课堂上讲《富春山居图》,先谈到作品的来历、艺术价值及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此作品的珍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是中国书画珍品。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象,布局疏密有致,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再谈作品如何经火烧断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大陆,一部分在解放前流落到台湾。这样学生听后大呼可惜,遗憾之情犹然生起,表现出希望这一优秀作品能够早日合一为一、完好如初的渴望之情。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让他们知道:他们正肩负着使祖国早日统一、山河一体的重任这样讲课就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反响,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本来理论较多、容易枯燥的欣赏课,不但使学生能够学到基本知识,同时也成为他们畅谈理想、抱负的快乐时光,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欣赏课对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对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规范。加强社会公德要从小抓起。这个“小”既是小事情也是小时候。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青年期,是更新知识,正确认识自身,树立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大,犹如一张白绢“染苍则苍,染黄则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改掉他们这些不良习惯单以家长的千叮咛万嘱咐、老师的苦口婆心就显得苍白无力。我发现利用美术欣赏课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气质、品格、意志、信念等。有人说“一部好书能改变一个人”。同样,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也能改变一个人。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培养自身区分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能够明是非、知荣辱、辨美丑、守纪律,这是一条促使学生改掉不良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的有效途径。例如,在上漫画欣赏课时就证明了这一点。漫画《难以忍受》的作者通过夸张、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刻画出到处乱写乱画者的丑态。学生看后捧腹大笑,之后体会到作者的立意,从而意识到自己该如何做,有的学生下课以后就用砂纸把画在墙上的字擦掉了。这不能说此人今后就能改掉所有的坏习惯,但最起码这样的课对他们触动很大,也就达到了我们在教学中灌输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欣赏课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

美术作品最能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它们涵盖了中国的历史演变过程,无论是古代的悠久文化,还是近现代的民族抗争、自强奋斗,都描绘得生动详实。在美术欣赏课中,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所蕴含着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增加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如欣赏唐代绘画作品《步辇图》时,可介绍我国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唐朝至唐太宗时己经成为东亚的盟主。政治上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惟才适用,慎用刑法,与少数民族通婚;经济上对外贸易繁荣,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往来,多个民族融合。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肤独爱之如一。”民风淳朴,社会稳定。唐朝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上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出灿烂的唐文化《步辇图》通过大批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动再现了唐太宗如何接见吐蕃族迎亲使者禄东赞的庄严的历史场面。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是最早反映中国汉藏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画卷。学生在对这些历史知识了解的情况下,就会对一个国家以及此国国情有所了解。

篇5

美术是一门技艺性学科,博大精深而令人赏心悦目,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积淀,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标志,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小学美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让审美成为学生欣赏艺术、领会艺术的一种自主意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美术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熏陶学生,不断创新改革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笔者立足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从欣赏美术作品,观察画面构图;滋润美术作品,注入精神灵魂;立足美术作品,升华生活情感三方面论述了实现小学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策略。

一、欣赏美术作品,观察画面构图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美术作品应注重对作品艺术的感受,对作品美术的审美,而不是教师灌输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应该是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后,自己有感而发。笔者建议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先呈现美术作品,给学生预留观察的时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印象,表达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和倾听他人理解。当学生表达结束自己的感想后,教师可以把握最佳时机,点评、总结,进一步深化美术作品欣赏、审美,彻底打破没内容的无效美术课堂,将美术打造为逐步深入、螺旋上升的课堂。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美术作品,细致品味美术作品中的色彩、色调和构图,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手法,掌握美术作品艺术特征,丰富美术作品内涵。如,美术作品中整体画面为蓝色调时,往往是以隐喻的表现手法表达悲哀、忧郁等情绪。所以,欣赏美术作品,观察画面构图,关键要点在于正确理解和把握美术作品表现手法,敏锐捕捉作品中的线条、韵律、色彩、质感、形体、构图,从视觉冲突培养学生美术作品艺术敏锐感,培养学生的美术作品审美能力。

二、滋润美术作品,注入精神灵魂

学者康定斯基曾指出,美术作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大类,其中蕴含精神的美术作品是最高级别,因此欣赏美术作品需要带着情感进行审美,滋润美术作品。小学阶段的学生犹如一张白纸,没有经受世俗的污染,需要自己添加色彩,自己涂抹。因此,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应以爱滋润美术作品,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注入精神灵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教学要求教师带着爱,融入美术作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在《快乐的回忆》的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发现美术作品中的美,感悟美术作品中的美,学会感恩家人,学会感恩社会,感恩点滴,将对美术作品的精神灵魂渗透、滋润于美术作品,勾勒出最美的回忆画作,让美术作品成为精神灵魂所在。这样,结合滋润美术作品,让学生真正融入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的美好,感悟美术作品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还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心灵美,在创作美术作品时,注重将爱、活力、精神、灵魂注入其中,帮助学生体验美。

三、立足美术作品,升华生活情感

美术作品可以说是生活片段的截图和缩影,是生活真实的表现形式,并非凭空而来。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应贴近生活,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将生活和美术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真正获得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如果仅仅是纸上谈兵,培养出的审美观更多的是一成不变,缺少具有思想内涵的感悟美,难以养成审美能力。学者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美术教学需要融合考虑美术知识和生活,引导学生综合感悟,举一反三,发现生活美,发现作品美,升华情感。如,在《鲜艳的包装纸》美术课教学中,教师把美术教学延伸至生活,也将生活中的美引入美术课堂,激活美术课堂氛围,开发美术课堂审美眼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也真正落实和践行了素质教育要求。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思想也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发现的生活美也各不相同。

小学美术可以说是学生发现美而张开眼睛的第一步,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以美术作品欣赏为主线,通过观察画面构图,将审美深入精神灵魂,最后升华生活情感,找准美术作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彰显美术美,让学生能够在美术课堂真正理解美、享受美,掌握审美方法和技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从作品、精神、生活连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实现美术审美教育功能。

篇6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的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的结果。

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各种情况。

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

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1.转变角色与观念,师生共同发展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我对每个要点都尽可能地以问题的形式提问学生:例如,在《原始人的创造》一课中,当我问到有人说原始美术起源于劳动,有人说原始美术起源于游戏,有人说原始美术起源于巫术,你倾向于哪种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时,有的同学说“游戏”,也有的同学说“巫术”,还有同学说“劳动”。突然,我听到有个同学轻声说“也许三个可能都有”。是呀,为什么不可能是三个都有呢?他们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呢?于是,我微笑着鼓励那个提问题的同学把刚才的问题再说一遍,请其他同学也回答一下,结果一些同学都认同他的观点,等他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我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与他们一起来分析原因。通过这些课堂提问的设计,我感觉,首先教师要把主要精力转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习能力上来,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上来,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

2.转变教学形式,师生共同参与

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为保证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兴趣的持久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笔者多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1)教师授课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欣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为了能更快、更全面地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视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欣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地引入音乐,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

(2)教师的授课方式不能光唱独角戏,要做好师生互动

有次上《速写》课,我自己给学生当模特儿,我发现有位学生对教师的衣服、发型、动态、表情都抓得很准,于是我快速地勾画了该同学头像,然后展评、表扬他的习作,并主动提出互相交换作品,最后,把他的作业展示在班级星光台上。这样一来,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信任与鼓舞,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从此以后,这位同学学习美术的兴趣更浓了,听课、练习也更加认真、细致了。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强化与美术作品相关故事情节的讲述,以此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欣赏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引入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拓宽知识面。例如,在《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中,我要求学生以毕加索《格尔尼卡》为参照,以为题创作一幅作品。学生通过作品表现了对战争的反思,表达出如何才能让惨剧不再重演,让和平永驻人间的美好情感,绘画的训练要求为这种情感提供了表现和宣泄的载体。

3.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2-009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22.044 [本刊网址]http:∥

一、国内美术教育的背景

国内的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与美术有关的专业,也在致力于培养合格的美术专业学生,但就实际的教学情况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首先,高校设置美术教育的前期准备阶段,由于教务处采用的教材不适用,或者是对一些课程的设置、美术课时的长短、实训的实习课程的安排不合理,或者校园内的教师师资力量不够,实践场所的条件不符合相关的规定等问题,导致不能提供有效的对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其次,在高职美术的教育阶段,如果教师不能掌握正确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不能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再加上没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意识,致使学生不能从老师那学习到真实有用的技术,也不能掌握对以后工作有用的实践技能。最后,在美术教育实施的后期教育阶段,因为大部分高校设置的考核机制不合理,不符合教育部门的规定,导致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实践水平提高也不大。这些问题恰恰说明了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共性缺点,也为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一)调整美术课程的结构和体系

选修课和必修课是高职美术课程学习的两大部分。合理的美术课程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老师备课、上课的热情,从而会间接的影响到学生美术学习的效果。目前的美术课程结构设置并没有真正的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没有针对学生所在专业以及未来可能会从事的岗位需求来设置课程,比如说:一些偏向于电子类的高职院校里的广告设计类专业,没有真正把文字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重要的专业课当做核心的课程,而是把一些通信技术、计算机语言等与学校课程重点有关的课程当做重点的必修课程,导致学生像忽略一般的选修课一样忽略这些设计类专业课,更谈不上积极、主动的学习这美术类课程。因此,针对这种课程结构出现偏差的院校,相关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真正的了解美术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未来职业的需要等方面合理的、科学的调整课程结构。

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体系,初学者应该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的理论以后,比如形体的比例设计、结构的透明度、画图版面的布局等,才能够开始实践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努力的掌握美术学习的相关基础知识,而不是一知半解的就开始实践,致使作品的形态、透视度、明暗层次等出现问题。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学校应该集中精力在设置有效的实践课程上,多开设实训课、实习期等,帮助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的提高。因为这些学生走进社会、走上就业岗位的时候考查最多的还是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二)美术课程设置

学校还要多方了解就业市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对专业人士能力的需要。真正的从学生未来就业的角度出发,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设置课程。因为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都不符合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学生在岗位上工作的磨合期也很长,不能很快的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的工作结合,也就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环境。因此,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有经验的老师定期展开交流,制定可行的、有效的教学计划,也可以多与用人单位合作,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单位实习,见识真正的工作要求,以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培养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建设具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的素质,是提高教师能力、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帮助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学院引进、聘用教学老师的时候,应该多聘用一些常年在生产第一线的优秀人才,这样既能够给学生传授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能够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生产经验、实践经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老师便可以根据自己的丰富经历、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也可以从岗位真正的需求的角度来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课程进行建议和指导,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

(一)因材施教

对于一些因为美术基础差、没有找到学习方法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耐心的向其讲解正确的观察方法、作画方法,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作画步骤。针对个别的问题,可以布置对应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能力。这类学生普遍还比较缺乏自信心,因此教师应该多肯定其作品的优点,培养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取得的小成功中感受喜悦,进行真正的提高美术能力。

(二)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该意识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比解决大量的学习问题更为重要,因此,老师不能抱怨高职学生的基础薄弱,理解内容的能力较差,而是应该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调整的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的操作,尽量按照学生的作画思路和想法去点评,多肯定画面的优点,多拿出一些更好的作品给学生作参考,让学生自己意识到不足之处,在以后的作画中注意这些问题。其次,老师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掌握布置作业的适量,不能强加很多课外的练习,致使学生将其看成负担,慢慢的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实施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是学历不高的,后期通过相关的进修、培训、学习来提高个人的竞争力,相较于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师,还是有一定的不足。而且在科研能力、教学水平、业务水平等方面,大部分高职教师的水平都一般,缺乏实战的经验、专业度也不高,成为名家、名师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大部分的教师仍然需要继续学,接受继续教育,从各方面不断的提高自己,促使自己的专业或者是教学领域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水平,培养出有较强竞争力的学生。学校方面也有义务督促这些老师,制定有效的考核标准来给教师施加压力,帮助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实施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手段

(一)建立学生考核制度

培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手绘能力,掌握基本的构图技巧、配色技巧、造型创造能力的学生,是高职美术教育的目标。因此,在基础学习阶段,应该多注重过程的考核,督促学生学习好每一个小环节,在老师检查和自我检查的监督下,及时对未完全掌握的环节进行补习,对症下药,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结束课程以后,进行相应的技能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已经达到专业培养的要求较为直接、有效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职美术教育的重心,但与此同时也不要忽视对理论知识的考查,只有在保证学生真正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考查实践操作能力才是有用的。只有理论或者只有实践的学生都不是高职院校培养机制想要的结果。

(二)大力倡导举办技能活动

篇8

一、提高学生对素描的深入认识

树立科学的素描思维方式,是提高整体作画意识的基础,要提倡全面、发展地观察一切问题,主观片面必会一叶障目,只注意描绘对象细节。而静止地看问题就会无预见和远见,就会不注意事物的彼此联系,这对观察物像是极为不利的,当你的整体意识差,把握不好时,就应该从思维方式上找原因。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描绘对象充满高度的热情,不管是临摹作品,还是写生,都是学生与画家、大师、静物、景物、模特等对话的一个过程,不管是出于什么情绪,教师都要提醒学生――用心作画,将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

其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从不同角度诠释素描的神奇魅力,因为高中学生的知识经验不断在丰富,他们的思维活动能够逐步地摆脱具体形象和直接经验的限制,而借助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活动。

举一个案例,有一天我问学生:“素描在玩什么?”

学生停下来,我不断引导:“明暗交界线的作用是什么?”“体块,结构是什么?”

学生都有各自的回答,最后我提醒学生说:“素描就是在玩魔术。”

学生不解,我说:“你们眼前的纸是不是平面的?”学生说:“是。”

我说:“再看看你们的白纸,是不是都变成了立体的几何体了?”

学生恍然大悟,于是解决了学生对素描的变相认识――素描就是画结构、塑造体积。体积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素描就是在平面上呈现立体物像,将平面变为立体;将二维空间变成三维空间的过程,大家说:“谁的魔术玩得超级高明呢?肯定是大师和素描画得好的同学……”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有人说,要画好素描起初要学会“看”,我们常要求学生的眼睛要转得快一点,人静眼动,长一双“贼娃子”的眼睛,滴溜溜地转,画上面,看下面,画左边,看右边,其实远远不止看一个地方,时时要整体观察,才能准确把握比例、透视、明暗色调的微妙区别。

例如,学生在画素描时“大的基本形体特征”总是把握不住。画素描头像时把方形头画成长形头,把瘦形脸画成胖形脸,把女人形画成男人形,把青年形画成老年形……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两眼的视线不统一,观察头像不整体,其距离画得过宽必然会拉宽脸部基本形,过窄脸部的基本形就会变瘦。

2.五官画得过小,脸部就会挤成一团,五官过大,脸就会变得臃肿,从而使得它容不下五官,因此,头像也就变成畸形。

3.画左眼睛不看右眼睛,画出来的两眼必然不会在同一视线上……解决的办法有:

(1)调整观察方法,先观而后察,看形不看线,显然有的人通常是看线不看形或只是看形的局部而不看形的大特征。

(2)看形要花时间去比较线,找出大小、长短不一的比例关系。

(3)固定焦点透视的变化,观察形体时不要随意改变自己的位置。比如,画头像时自己位置的左右移动,就可能导致画面中鼻子、嘴、眼睛的方向与头部的方向可能不一致。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作画时没有注意到整体关系与透视变化的相互关系;因此,在绘画进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基本形不准时,我们就应该马上停下来,从画面整体性把握的角度来认真思考,反复分析基本形大动态的变化。

三、规范学生的作画习惯

在起形阶段要考虑角度、透视、构图等;铺大色调之前应该明确画面中最黑的地方和最黑的物体,最亮的物体和颜色最白的物体,有些地方不按照实际光线和色调而需要自己灵活处理;深入刻画时严格按照起初思路进行,一般需要学生先画颜色最黑的物体,从所有物体的暗面和投影开始画起,慢慢过渡到灰面和亮面;大色调,大关系,细节画完之后就要调整画面,总揽全局,根据主体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前后空间关系做主次的调整和虚实的调整。

思路决定出路。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作画步骤,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时时提醒他们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多数学生喜欢左顾右盼,老师不在画室时,边画边和周围学生说笑,边画边玩手机,这是最糟糕的作画习惯。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当代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人格因素等方面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而使教学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篇9

1.教师应掌握基本的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指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教师不但要掌握这些基础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还要能在互联网上查找下载教学课件,通过工具软件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熟练地将多媒体课件运用的教学中去。

2.开放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计算机创建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课件,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 合理选择教学课件

1.根据教学对象选择课件

教师在选择多媒体课件时,要着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根据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合理选择,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依据教学目标制作课件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多媒体课件的方便实用和取材容易的特点,合理选择适用课件的教材。如果课件的内容过多,在无形中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如对于教材中不是很重要的知识点——“赤潮”的讲解,若用大量的资料、图片、视频展示的话,就会浪费大量时间,剥夺学生学习知识重点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树立突破重点、难点的目标,制作出画面简洁、条理清晰的课件,这样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建立科学的多媒体软件评估体系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会制作、选择多媒体课件,还要注重对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评估。目前,教学的评价方式一般都采用绩效评价,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当堂测验,通过学生的课堂活动情况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要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正确评估,需在每个多媒体课件被开发使用之前都要进行正确的评价,检测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对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和教学结果的形成性评价,以及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综合性评价。教师可以把这些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运用,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1.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注意力就会越来越集中,观察就会更加仔细,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进行“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看一段“抗虫棉培育”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会产生大量的问题,如抗虫棉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培育的过程又是什么样子等一系列疑问。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在书本中寻找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有效地调动起来,这时再由教师适当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2.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

由于生物学是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许多知识点的传授要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而很多学生缺少对自然界生命现象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教学活动,尤其是重点、难点知识要依靠教师的讲解,这种方式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如果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生物课的教学中,就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变难为易,增加课堂上的生动感,促使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难点和吸收知识的要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 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与高中生物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本身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网上丰富资源的筛选;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仍需加强;资源泛滥多样,影响分析思考的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五 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融合探究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教师的评价直接目标是教与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本着实现通过高中生物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的课程理念。总之,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软件的优势,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学模式、理念、改革都在不断地深入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对高职院校而言,他们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的技术水准。

1.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高职美术教育实践课教学比例严重不足。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应落在学生的未来就业上,不管学校的教学活动和理念是什么样的,都应该把它放在以市场为需求的基础之上。可是现实并不是如此的,学校往往把教学课程安排满满的,却忽视了很多选修课程,理论与实际脱轨往往只会影响美术生良好、稳定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是学校对高职教育没有起到很重视的作用,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其次是高职院校的很多讲课的老师在应聘时蒙混过关,冒充学历高和能力强的人,教育素质低下只会导致高职美术教育人才质量低下;最后是学校没有彻底地了解美术人才的需求,没有规划地开设课程,只把学校教育当成一个会赚钱的工具,因此,也培养不出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2)教学理念有待更新。现在有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还在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准确地说只注重最基础的美术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没有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教学理念还处在一个最初的阶段,只想着如何打好基础,没有起到一定的实践经验辅导作用。学生只有通过足够的训练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

(3)学校实践基地建设发展缓慢。虽然各大高校在教育教学的基础上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是并没有满足当代学生发展的形势。在高职院校实践基地的建设中一味地只考虑学校的利益,从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而有的高职院校更多的只是做做样子,并没有及时地开拓和利用本身具有的教学资源,到最后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还有些高职院校根本就没有做好学校相关的教育工作,导致教学质量落后。

2.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1)提高教学技能,改革教学方法。当前我国最需要的是改进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开设选修课,如国画、油画、水彩、摄影等,发挥学生各自的美术特长,加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还可以开设网络新课程,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就业率。另外,利用新媒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用,扩宽学生的新视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2)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重要的一步。传统教学方法和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下教育形式,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将教育理念引入教学方法中,提高高职美术学生的实践能力。

(3)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和效果往往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关的。很显然,在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存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教学队伍,不仅具有理论知识,也有一定教学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对教学质量和教育标准提出要求,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正确指导学生学习课程知识,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3.结论

在高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只有提高学生的自我审美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道德素养,为以后美术专业学生的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发挥他们的个人优势,让他们能有展示自己技术才艺的空间。

参考文献:

篇11

二、开展有效美术教育实习工作的策略

美术教育实习虽然面临许多困境,但却不能因噎废食,必须不断探索摆脱困境的现实途径。笔者认为,应从如何更好地组织美术教育实习的问题入手,加强实习工作各参与主体的协调合作,做好过程控制,引导实习工作走上良性循环,以期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一)努力建设实习基地

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实习工作开展的首要策略做好美术教育实习工作需要多主体的协调合作,其中关键点还在于高师院校和实习基地学校合作关系的达成和维护。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搭建合作平台,建设实习基地。第一、用美术知识帮助中小学摆脱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是在对方学校建立高师实习基地,让学生重视美术课程的一个策略。我们以实习生能为中小学教学添彩为吸引点,通过辅导中小学生参加市县级绘画展览,能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出力。从笔者观察到的情况来看,虽然有的中小学美术课程开课情况并不很好,但大多数学校均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而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的开展被视为学校文化建设、内涵建设的重点,并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向社会宣传,这一心理基础和需要就是高师院校打开局面的突破口。适应美术专业的特色,高师院校应多组织学生参加县市级展览,多向社会及中小学展示教学成果,“推销”优秀学生,积极向中小学宣传有创作热情的实习生能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活力,鼓励实习生多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如在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大邑县教育局、文明办就在大邑县晋原中学举办了乡村学校少年宫成果展示活动。其时,在大邑县乡村中学实习的阿坝师专美术实习生就积极参与,辅导学生为参展创作了多幅版画作品,并经评委公开、公平评比为实习学校取得了良好成绩,受到实习学校的欢迎。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中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提示了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第二、与实习基地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加大经费投入是实习工作的有利保障。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维护依赖于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平等,同时须签订合作协议,由法律将双方约定的责任义务规定下来。一般来说,高师院校要向实习基地学校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一是用来补贴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指导费用,二是补偿实习基地学校付出的管理成本。高师院校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应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管理费用的标准可根据学生实习时间长短、实习人数以及基地指导教师的人数等予以动态调整,鼓励基地学校多接纳实习生,多派指导教师。如阿坝师专近几年建立教育实习基地10余个,每年投入经费几十万,使得学校实习工作开展顺利,学生综合教育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在每一期的实习结束后,高师院校都可对多个实习基地的情况进行调查反馈,给予实习生反响好的基地学校适当奖励,以激励和巩固合作关系。

(二)美术实习工作参与的主体“各尽其责”

是角色的定位要开展工作,就要分工明责。一般来说,实习工作的参与主体主要有高师院校、实习基地学校、实习生本人、带队指导教师、基地指导教师。各主体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高师院校的责任在于做好教育实习的组织工作,积极寻找基础美术教育开展较好的中小学,并与其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建设好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学校则要为高师院校的实习工作提供支持,不仅要安排好实习生的生活问题,更要激励并敦促在校美术教师多给予实习生指导,多为实习生提供实践机会,安排其承担正常教学工作,而不是仅做一些“打杂”的事情;对于实习生本人来说,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实习工作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教学能力和技能的学习,更要在实习之前精心备课,谦虚认真地接受老师的指导,虚心请教,认真锻炼自己;带队指导教师则应明确自己的责任,除了当好实习生的带队老师,做好管理工作以外,还要成为高师院校和实习基地学校间的联络员,维护二者之间的关系,更要肩负起指导实习生教学的任务,在实践中传授经验和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基地指导教师与高师院校派出的教师责任有所区别,主要是为实习生分配工作任务,讲解基础美术教育实践中应注重的问题,带领实习生观摩课堂,点评指导实习生试讲课堂,帮助实习生适应角色的转换。只有实习工作各个参与主体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三)重视实习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是美术实习工作的核心建设好实习基地之后,实习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就是另一重头戏。笼统地说,教育实习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实习前工作准备。在这一阶段,高师院校要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工作,除了要向学生阐明参加实习的重要意义,同实习基地学校沟通好实习事宜以外,更要派遣得力实干的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生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就实习生本人来讲,要充分认识到实习实践的重要性,提前做好课程准备,可先进行模拟教学,亲自设计一堂课,进行微格训练,并反复地试讲和调整,做到有备而来;实习基地则要向实习生介绍学校情况,为实习生指派在校美术教师为指导教师,组织实习生观摩美术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以及美术活动课,为每位实习生分配教学、班主任工作和美术活动课的辅导工作。还可以在平时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如在中国画教学中可以按照中小学教学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为教育实习做准备。

篇12

美术教育教学是一种具有发展学生艺术熏陶、陶冶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并发挥独特功能的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的不断改革,艺术教育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每一年人们都会看到网上传来的铺天盖地的艺考的消息,由此可见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教育是一种形象塑造与审美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作为高校的美术教师在符合高校的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观点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艺术学院的学生不仅要拥有高超的艺术修养还应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此高校的美术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培养学生学习基本艺术技能,最终使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不断提高为己任。如何在高校具体的美术教育教学中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不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高校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为核心的,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也要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点,让学生意识到美术的学习就是培养自身的艺术素质、艺术品位,而要学生明白这一点首先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强调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艺术素养提高了也会为别人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社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因为有了像自己这样的艺术素质高雅的人的存在才会为社会大众带来优雅的、美的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其次,从个人角度而言,通过美术的学习锻炼自身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教育目的。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引导学生对美术文化领域的各种人文思想有个深入的了解,关注当代、现代的大画家以及他们的人文思想、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所要表述的思想等,关注美术的艺术感染力,把教学内容中最富美感、最具有技术熏陶的亮点展示给学生,从而让给学生拥有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

(2)不断加强学生艺术修养,激发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任何事情都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高校的美术教学也不例外。美术老师在进行授课时要具体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心理等因素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分阶段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美术的内涵并领会其中的真谛。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避免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反而会觉得美术课程枯燥乏味,难免会失去兴趣,教师应把教程中最具有魅力的一面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博大精深以及美术的内涵,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兴趣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不同派别的艺术家的起源、发张过程,不仅要知道我国艺术的发展还要了解国外的艺术,知道艺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以便为美术实践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在教学中,着重以唤起智慧和提高美感的艺术教育为目的。中国式的传统教育绝大部分都以期末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程度,但在美术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美感以及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为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户外写生训练,多多参观一些画展,加强各种形式的艺术交流,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自己特有的美感,对于艺术有独到的见解,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

再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学时代,正是学生从青涩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世事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尤其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因此老师要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事情的能力,在各种创作活动中,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通过各种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发现身边事物的美的能力,把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感受通过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

(3)将美术与其他学科教学资源紧密结合起来

在老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整体同时也与其他的学科密不可分,因此老师也要注重把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综合素质较高的,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其他学科的教育却也是让学生受用一生。因此,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并熟练的运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必然联系,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总之,高校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大学生美术学习中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注重美术教育对学生个性品质与思想情操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