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2-02-01 18:39: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师交流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师交流材料

篇1

思之又思,我终于给自己地工作方式、方法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我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微笑、沟通、关爱、推销、创新。

微笑对人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话中听,一个人每天将微笑挂在脸上的人,一定是个拥有快乐心情的人,而快乐是可以传递的,快乐,快乐,更快乐!作为一名老师,拥有良好的心境和快乐的心情是必不可少的。每当我微笑着走进教室时,这些快乐的分子会神奇般的进入每个孩子的体内,顿时孩子们原本一本正经的脸上,顿时泛起了笑纹,教室里就会散发出快乐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课堂学习也成了一件美妙的事情,学习效率也会提高。现在的孩子很聪明,很会察言观色,当老师对着他微笑时,他就知道老师心情好,所以他愿意与你交流,倾吐心声,因为你的微笑而走进了孩子的心间。面对家长、同事也一样。因此,微笑是一种神奇的表情,它让你更具亲和力,能够拉近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距离,也是有效沟通的关键点。

知道了微笑的力量,我想我第一件是就是要学会微笑,每天起床笑一笑,上课之前笑一笑,与人见面笑一笑。

有效沟通

教了十多年书,我是越来越感觉到沟通的重要性,及时沟通、有效沟通不仅能减少很多麻烦,而且还能促进工作。进入文澜的第一年,我班有一个孩子,他的爸爸妈妈在沈阳开一家门市部,所以常年不回家,就像他们爸爸妈妈所说,这孩子就托付给老师了。这孩子人聪明但学习成绩在班中比较糟糕,特别是字写得一塌糊涂,所以出于对孩子的负责,我总是常常与家长实事求是的沟通,第二学期结束,孩子妈妈来拿成绩,我就不假思索地告诉家长,孩子成绩比较差,表现也不好。也许是我实事求是地反映让家长伤心了,失去信心了,到了暑期,刘校长打来电话说这位孩子要转校了,也把我告了一状。当时真是想不通,为什么家长这样对我,其实在这孩子身上我是花了很多心血的,家长怎么这么没良心。在我们的沟通下孩子最总还是留下来了。事后我从自身的层面和做母亲的层面来反思这个问题,确实发现自己与家长沟通时缺少了一点沟通技巧,没有一个爸妈喜欢听到别人说自己孩子这儿差,那儿差的。

所以沟通是一门艺术,面对家长、同事、孩子甚至是自己的亲人我要讲究方法,沟通艺术也是我今后要不断学习的本领。

关爱学生

老师爱学生,是个经久的话题,也是个永恒的话题。老师爱学生是最基本的一种素质。我班有一个脾气暴躁,性格古怪的孩子,只要碰一下他的老虎尾巴,他就大发雷霆,拳打脚踢,什么都可以当他的武器。他生气时连老师也不放在眼里。有一次他跟一个孩子打架了,打得厉害,这俩孩子怎么让我这么不省心,也很恼火,于是对俩人都进行严肃批评。可是,当他拿开手,我看到这孩子眼睛附近一处红血丝时,我顿时生心爱怜,像妈妈一样瞧啊,擦啊,说啊。自从那回起,一向冲人大吼大叫的人,对我有了一种无言的亲切。有时因为作业慢说他几句,他也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还说老师好。我想这就是关爱的力量吧。关心孩子的学习,关爱孩子的身心。时常摸摸孩子的头,看看孩子的脸,听听孩子的心声,问问孩子的生活,扮演家人的角色,我想孩子会喜欢这样的老师。

因此,关爱每一个孩子是我对自己永远的要求。我希望孩子们在童年里留下快乐的身影,以后能够想起一个爱他的我。

推销自己

产品需要推销,而老师也需要推销。在这方面有自觉惭愧,本事不高。我喜欢做自己的事,喜欢做真实的人,我这人实在,而我所作的工作也实在,讲究实用、有效,不吸引人。进入华维之后,已有几次听到过“推销”一词,可是我总是坚持自己的一贯原则:为灵魂做事。但是我现在越来越感到,我的理解有偏差,推销不是炒作,不是华而不实,好东西也需要推销。推销自己也非常有必要。记得刚刚接手这帮孩子的时候,我在第一次见面会上,我就告诉孩子:“我已经带了12年五、六年级,也算是个高年段教学的老手,我曾带过的三个班级被评为市级先进班级,我还是上虞市优秀班主任。”当时说这话的时候我根本没有刻意的想宣传自己,纯属话扯开了。可是后来有几个家长跟我说,老师我孩子说你是优秀班主任,还带先进班级,呵呵,孩子的话虽有出入可是给家长留下了好印象,初次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这为我日后开展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推销自己是一种重要的本事,我要好好学习。

乐于创新

篇2

记得若干年前参加一个培训,一位主持人,也许自认为是行政权威或学术权威,即兴提问一位老师:要不要向某某(事迹材料中的人物)学习?这位被点名的老师不卑不亢地站起来朗声答道:“要学习,我要学习,你也要学习!”这句话,被我认为是最经典的回答,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作为教师,一个语文教师,经常会对学生恳切教导,谆谆告诫,要爱学习,爱劳动,爱语言文字,可是扪心自问,我自己做到敬业和乐业了吗?

梁启超的文字,经由阅读缓缓烛照我的精神,让我又一次叩问自己的心灵。

读这些文字,我想到了自己,曾经也为无可奈何地走入这个行业而痛苦彷徨,甚至一度想离开这个岗位。然而,正如梁启超所言,“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大概人都喜欢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认为自己是千里马不遇伯乐,天生我才却不遇明主。

读了梁启超先生的话,我开始审视并尝试真正“认识自己”。

开始的工作,我对教育并无感情,就谈不上“敬业”与“乐业”了。而今,我已在这个岗位上走过了二十多年,身边的人流水般变换着角色,而我所处的环境也不断地发生变化,惟一不变的是,我与教育岗位经历了一个不寻常的“先结婚后恋爱”的过程。

从最初的懵懵懂懂遵从父母之命的极不情愿,到现在的爱上她,既有鲜花与掌声,也充满坎坷与激荡。从小学到中学,从数学到语文,从管理岗位到普通教师,从苏北到苏南,从农村到城市,从一般学校到名校,从民办到公办——我几乎走过任何类型的学校,承担过学校里不同岗位的工作。在不停的奔波中,路边的景色尽收眼底,我渐渐看淡来来往往起起落落。回归到语文教师的岗位上,我体味到语言文字的温暖馨香,感觉到自己的脚踏踏实实地落在大地之上。

我常对自己说,工作也像恋爱一样,不爱她,就请离开她。我时常告诫自己,对学生和教育工作,不要发泄种种牢骚和不满。也许,学生、社会、大环境没有我想象的如意和诗意,但这是我自己缺乏应有的认知,而不是社会的问题,因为社会不是真空,有时“乱花渐欲迷人眼”,有时“晴空一鹤排云上”,有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有时“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我们可以追寻“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境界。

我也知道,学生都是未长成的人——如若学生生来完美,教育就失去了很多令人着迷的魅力,没有了跌宕起伏的挑战,没有了峰回路转的智力游戏,甚至,没有了不可预知的未来的种种美妙憧憬——未来的魅力就在于此。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地方。

梁启超说得好:“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况且,社会不可能为我而改变,教师也不可能选择学生,惟一要改变的只是我的心态。时常看到其他教师对学生的不满、对同事的不满、对环境的不满,以前我总冲动地规劝别人,但我现在更理解和体谅的是,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

我不想去改变别人,就反躬自省:自己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坦率地说,我刚开始工作时,还没真正地入门,课还不会上,班级还不会管理,面对一群生龙活虎的学生,聪明可爱的,调皮捣蛋的,冥顽不化的,举一不能反三的,我也会牢骚满腹,自怨自艾。至今,我最后悔的是,我入行才几天的时间,就“挖掘”了很多所谓的“不好学生”,在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以贴标签的形式认定过几位同学的“朽木不可雕”。回想起来,那是我对职业没有准确的定位,也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现在,每当遇到一个暂时不能学好的学生,我不是先责问孩子和家长,而是选择了首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的工作是不是已经尽善尽美无可挑剔。

梁启超认为,所谓“敬业”,就是忠实二字,也就是朱子所说的“主一无适便是敬”,他自己也解释为“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他借用《庄子》中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这个甚嚣尘上泥沙俱下的世界,充满了种种诱惑与精彩,但是,这些是不是都适合我,需要仔细考量。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左顾右盼,最终往往患得患失。流年倘若安然过,年华未逝犹彷徨。在犹豫与徘徊中,销了颜色,褪了芬芳,望尽天涯路,魂断肠,却不知梦在何方。

我对自己说,世上或有其他工作可以敷衍了事,惟有教育工作马虎不得。在我们的手中,天使和魔鬼都可能产生。人是要有一种责任意识的,你可以不伟大和崇高,但从事教育工作绝对不能不守住底线,因为这里关系到几十上百个孩子的明天。梁启超的“敬业”,就是对责任心的最佳注解。

我还要对自己说,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大师固然值得敬佩,但真正扛起脊梁的,不是几个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而是无数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来铸就这个伟大基业的。这些默默无闻者,也许没有,没有课题研究,没有学术讲坛,甚至连一次校外的公开课都没有机会出头露面,但这些老师默默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每天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为落后学生补习,输送着合格乃至优秀的毕业生——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教育工作,往往不是在办公室里抄写备课笔记,不是在网络上聊天消磨时光,不是在各种论文评比中拼凑虚构,不是在所谓的课题研究中自欺欺人,不是天南海北地飞来飞去,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不是像娱乐明星一样到处出镜走秀,而是要把这些貌似琐碎之事一件件落到实处。

篇3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成绩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爱护,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从教十六载,我认为应该这样热爱学生的。

1.理智公正。在教育中,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

在教育中,对学生的爱应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2.坚持“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要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要求去做,不能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

篇4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第一次坐在这里和大家共享教研,我心里非常激动,也十分心虚,因为我们确实没有做什么,实在不值得浪费大家的时间。不过既然来了就把我校课改活动的实际情况给大家汇报一下。

一、针对课改工作提出的问题

1、经费不足是制约课改的第一大难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校把有限的经费只能用在少数几个教师身上,使多数老师就没有机会接触到新课改的信息,这是课改的一个难题。

2、我校老师们思想落后也是课改的又一难题,五十岁的老师有20余人,占学校编制的40%,四十岁的也近20人,这些人的教学方法和方式都基本固定了,很难该得了,又缺少学习的机会,怎么进行课改?

3、年轻人少,很难形成一个氛围,这也是课改难以维系的一个很现实的因素。

二、课改的思路

我从去年调入树理初中以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入手,试探的做了一些工作,觉得还有点效果:

首先,确定我校课改的重点对象,然后把有限的外出机会让出来,让他们去见识见、识学习学习回来之后把学到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运用到他们的教学中,避免了二次三次培训时能量的消耗。一年多来效果不错,马晶晶、潘金霞两位老师在今年的初中团体赛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评课嘉宾的好评。我暂时还没有系统的思路,更无什么时间表好路线图,摸着石头过河,走着看吧。

三、措施和办法

篇5

时代在飞速发展,课程改革潮起云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准和教学业务水平,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完善自我,提高素质,适应现代课堂,走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研修目标

1、集体培训和个人研修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铸就良好的师德师风。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

3、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提升驾驭课程的能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4、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

三、研修任务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的研究

四、研修形式

实施课题带动策略,提升素质。以《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的研究

》为实验课题,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使教研回归教学,使新思想、新做法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宗旨及目标:

围绕有利于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灵活选择合作内容和合作形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与训练。

1、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2、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养成敢说的勇气。

3、要养成耐心倾听别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观点的习惯。

4、要以诚相待,互助互利。

五、实施策略

可以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当学生在解答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而苦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教学理论的发展表明,教学中没有一种教学方法与策略能够同时达到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应当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与之相应。同样,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与策略也应该与班级集中教学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各方面的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听的技能实施策略。

首先,教师要训练学生听人发言要专心,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其次,要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并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最后,要听后能做出思考,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做出判断,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观点。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

(2)说的技能实施策略。

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要训练学生说完整话,说话时要条理清楚,有逻辑性。此外,还要教育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要学会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措施。

(3)交往的技能实施策略。

在交往中,要训练训练学生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别人提出疑问时,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做出令人满意的答复。要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教师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别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如何打断别人的谈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有不同见解不能统一时,如何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

(4)以诚相待,互助互利

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学习中都渴望得到同伴的肯定。在小组中,每一组或者每一次不同的活动都会有相对弱势的学生,很多学生对他们排斥、冷漠,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弱势学生的存在,教育学生从学习体谅他们开始,让弱势学生从体谅中感受温暖,也让提供帮助的同伴从中感受“予人玫瑰手可留香”的快乐。

篇6

据了解,区小学、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普及率与经济和社会事业发达地区相比毫不逊色,因而引起了省市主管部门和教育教学专家、学者的关注。前不久,正在我省讲学的北京大学外语系王式仁教授,欣然应邀为区中、小学英语教师作了《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音、语调的若干问题》的专题讲座,并对区关于“听说英语习惯从小抓起”的教育理念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篇7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成绩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爱护,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从教十六载,我认为应该这样热爱学生的。

1.理智公正。在教育中,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

在教育中,对学生的爱应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2.坚持“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要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要求去做,不能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

篇8

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它体现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

结合学校和科室的工作实际,主要有以下几点学习体会:

第一,从思想上,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观念。

从去年来到旅游学校到现在,在这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里,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学校建校20周年、成功创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招生人数不断刷新记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酒店职业经理人”等学校发展史上的大事、喜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工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转变办学观念的结果。学校要发展、要上台阶就必须不断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第二,从制度上,要求我们与时俱进,进行制度的创新,及时修改不适应学校发展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制度办事。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所以就要求学校制度的建设一定要跟上学校的发展步伐,及时的修改、制定,切实做到严格按制度办事,堵塞漏洞。

第三,从实际行动上,要求我们真抓实干。

无论是解放思想,还是加强制度建设,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行动上来。只有做一件事,落实一件事,学校才会一步步的前进,才会发展。

俗语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说的就是我们的小家和旅校这个大家的关系,旅校是我家,学校的发展靠大家。只有学校发展了,旅校这个大家好了,你说我们这个小家能不好吗?只有我们齐心协力,以校为家,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旅校的明天会更好的。

作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紧密结合新时期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个人自身学习,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安排。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同时,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学习型职工,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的本领。新形势下,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采取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校办是一个为教职工服务的窗口科室,它的服务水平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所以,要以热情服务为宗旨,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按程序办事。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和深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全新的工作。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苦干实干,把心思用在工作上。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树立校办良好形象。办公室人员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学校的形象。自觉树立良好的形象,正确认识自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

篇9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挖掘身边素材,让学生轻松学习。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教师充分挖掘了学生熟悉的物品作为学习的资源,例如:出示“恐龙、鲸鱼、轮船、直升飞机”等大宗物品,让学生感受到用原来的千克作单位太小了,必须要用一个大的计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吨”;再出示“鸡蛋、奶牛、纯净水、绵羊”等小宗物品的重量,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估算或计算,深刻理解1吨的概念,最后再出示一组吨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马路的承载量、起重机的额定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等,把数学活动和生活应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者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改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求最佳切入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用。

2.运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二、亲历过程,主动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亲近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描述,明确了小学数学的内涵,即数学是一种过程。数学的学习,应努力让学生亲历这一完整的过程。

然而,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偏重于学生“眼看、心记、耳听”的现象,孤立、机械地强化抽象概括,狭隘、生涩地解读方法理论,忽视了小学生“操作中体验、体验中感悟、感悟中建构”的认知规律,使数学逐渐变成一门被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课程。以前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们一般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袋大米重25千克,请学生算一算4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接着就得出1吨=1000千克,随后的任务就是做很多的巩固练习。从中显现出来的教学方式为:单纯观察----机械记忆----克隆模仿,这是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学方式。

1吨是个既重又抽象的概念,如何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可谓独具匠心。教师让学生亲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触摸数学鲜活生动的生命脉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中,通过学生的“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活动,1吨的大小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

篇10

首先,德方专家的专题讲座,给我们诠释了德国“双元制”的内涵。尤其是劳纳教授的报告,向我们展示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运作,以及由此给德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第二,以张天保会长为领军人物的中国职业教育专家结合我们的国情深刻阐述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以及当前的战略重点。最为关键的是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有非同寻常的指导意义。

第三、杨克、徐涵、苗秀方、田秀萍等几位专家、院长立足本区域特点,对校企合作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进行了探索和诠释。尤其他们对“双元制”的内涵实质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和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的阐述,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提高质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战略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的确立;重实效,轻表象的办学思想;结合专业办企业,引企入校,成立校企一体管理委员会,建立学校、企业、政府对话机制;校企融入、产教融合、双证融通,实现校政企联合办学;提出的“五合一”的教学架构,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教学生产合一,对我们的专业教学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第二部分:几点启示和建议

(一)、聆听了专家、教授的讲座,给我们带来的有震撼、兴奋也有不安。震撼的是青岛、天津、唐山等地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如此之快;兴奋的是来自国内专家的阐述印证了我们学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引厂入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不安的是周边地区兄弟学校的发展出乎预料。我们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已经确立,剩下来的就是如何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我们的责任和实际行动去实现学校的跨越发展。

(二)、正确认识我们的生源状况,努力尝试建构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我们必须打破传统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是把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作为我们的培养目标。尤其注重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把它作为我们的办学特色,适时适当时增加一些课程。

二是从培养模式上,坚定不移的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把教学作为我们的核心工作。

三是努力实践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大力倡导行动导向教学,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高效课堂。

(三)转变观念,不等不靠,主动去认识企业、了解企业,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子。

一是用我们的实力与企业合作,我们要主动去了解企业,主动去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按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企业才会与我们合作。把企业的文化引入到课堂。

二是校企合作关键在于我们培养的学生有没有特色,适合不适合企业的用工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住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根据岗位需求和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机制全方位地与企业接轨。

三是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上做更深的探索:

1、将工厂搬进学校,一是可以让企业投资,校内建厂;是多元投资,资源融合,在校内建基地,按企业运作;企业冠名,全程共育,校企深度合作,突破浅层次的“订单培养”。

2、将学校办进工厂:可以先利用节假日去玛钢厂挑件做起,寻找突破口,感受企业氛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挑件车间包下来,再进一步把有一定技术的车间包下来,要逐步探索。

3、成立职教集团或联合体:学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让企业积极参与进来,没有企业的参与,根本实现不了真正的“零距离”。

4、把文化和产业结合,开发低成本、高品位的绘画专业,积极探讨和*画院合作办学,实现深度合作。

(四)改革教学方法,倡导行动导向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在“干中练,练中学”的机会,努力实现“五合一”,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教学生产合一。

篇11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己“做”数学的过程,而有效“做”数学的前提必须做到:1、以学生已有经验出发;2、过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3、有利于“三维目标”,甚至“多维目标”的实现。基于这一考虑,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学生已有的经验:这里主要从知识和生活两方面来阐述。知识经验:在此之前学生已认识了长度单位,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在上一课时学生知道了什么是面积,会用数格子等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面积。生活经验:学生生活中有丰富的认知体验,例如:知道学校操场面积比教室面积大得多,大约有10多个教室面积大等类似的情感体验。知道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的有大拇指指甲、衬衫纽扣、作文纸的格子,表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有电脑软盘、一张修正纸等,表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的有地砖、磁性黑板等。

2、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要建立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不能靠纸上谈兵,也不能靠幻想,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自己的空间知觉和体验为基础,必须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活动来为载体,所以教学设计中设计了“量、比、估”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在“做”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3、教学的重难点:结合上面两点分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教学难点是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探究形式的学习方式,构建了一节有价值有突破的课。

三、学习目标

根据上面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学情的把握,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会应用常见的面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等活动,使学生体验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5分钟)

1、师出示两张纸。(一张长方形,一张正方形,面积一样大)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张纸面积谁大谁小?

生1:我觉得长方形面积大一些。

师:为什么?

生:感觉它应大一些。

师:有什么不同感觉吗?

生2:有可能正方形面积大!

师:(笑)光凭感觉能判断吧,有科学一点的方法吗?

生3:可以用重叠的方法。

师:你来!(请该生上台将其重叠在一起,马上发现了问题)

生齐说:这种方法也不行。

生4:我还有办法,可以用我们准备的方格纸来量一量。

师:这个办法不错!为了节约时间我们请男生用自己的方格纸量长方形,女生量正方形。

生:进行了测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让学生一开课就进入了思考,想出了不同办法来比较这两张纸,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在学生不断的思考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严密性,同时也为产生矛盾、激发探究欲望奠定了基础。]

2、学生汇报,产生矛盾。

师:都量完了吧!谁来说说你的测量结果。

生:长方形面积有6个大、有7个大……正方形有4个大……

师:噫,结果五彩缤纷呀,量了后能知道谁面积大、谁面积小了吗?

生:摇头。

师:为什么还不能看出来?

生:因为我们的小正方块大小都不一样,量了也无法比。

师:那怎么办呢?

生:找一样大小的小正方块来量才行。

师:看来,要度量大小,必须要先统一标准。这个标准国际上已经有了,叫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学生在用自己的正方块测量后发现还是无法比,矛盾引发了疑问,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出了“面积单位”,让学生感受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构建、认识平方分米,“创造”平方厘米、平方米(22分钟)

(一)探究“平方分米”(提供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块)

1、师提问:既然我们知道了统一标准的必要性,下面请同学们在袋子中找一个比较合适的正方块来测量这两个图形,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请学生再一次用选择的正方块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①学生动手测量

②汇报:发现长方形里有8个小正方形,正方形里有9个小正方形,正方形面积要大一些。

3、学生研究小正方块的特点,发现其边长是1分米,师指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面积是1平方分米。

5、估一估:教材封面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设计意图:当学生知道需要统一小正方块的时候,教师提供了大小不同的小正方块让学生选择,并说选择的理由,让学生感受到测量不同大小物体面积时需要用不同的面积单位。而当学生比较出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大小,在感受成功的时候,教师将研究推向深入,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了1平方分米,并且在说一说、估一估活动中加深了认识,建立了空间观念。]

(二)创造“平方厘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

⑴、提问激起矛盾。师:认识了平方分米,老师这儿有一个不足1平方分米的物体,怎么测量?

⑵、学生讨论认识到要用一个比平方分米小的单位。

⑶、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的知识想一想比平方分米小的单位是什么?

⑷、说一说:1平方厘米应有多大?怎样准确描述它?

⑸、找一找:在袋子里找出1平方厘米

⑹、比一比:1平方厘米和什么物体大小相近?请举例

2、认识“平方米”

⑴、师提问:如果要你们用平方分米或者平方厘米的正方块来测量我们这间教室面积,你们说好吗?为什么?你觉得应怎么做?

⑵、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准确表述1平方米。

⑶、出示1平方米,之后平放在地上,学生估一估大约可以站几个小朋友?然后验证,体验估算成功的乐趣。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再加上上一环节对“平方分米”的研究,这里的活动让学生在矛盾引发思考,提出了平方厘米、平方米,在思考后讨论表述,讲清楚了什么是1平方厘米、平方米,然后通过找、比等活动建立了正确表象。设计中概念由学生引出,概念的认识由学生自主发现,并且仅仅联系生活实际来强化应用,整个过程集趣味性、探究性、应用性为一体。]

(三)、巩固学习,深化认识。(8分钟)

1、填一填,选择合适的单位。

2、听故事,找错误。

3、结合学过的知识思考:1平方米里有多少个1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1平方米里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并说说理由。

(四)、全课总结,课堂延伸。(5分钟)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习题设计

题1:练一练:用适当的面积单位(cm2、dm2或m2)填空。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3)练习本的面积约2。

(4)单人床的面积约2。

题2:听故事,找错误

篇12

在指导学生确定主题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周围的生活及现象,从而提出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取舍,确定活动的主题。这样确定出来的主题,学生乐意探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才会有生活基础,教师的引导也才会使同一批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目标之一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要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进行。因此,我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式,自主地提出或自主地选择活动主题,尽最大努力提供条件让学生去做、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我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在《走进学校的历史》课程中,学生们自己采访校长、教师,自己到学校陈列室、档案室收集资料,而我只是提前与校长和有关管理人员进行了沟通。学生们在采访中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肯定,而他们收集整理的资料也非常全面准确,这节课在全县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能手评选中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从课堂中、从课本中、从讲解与分析中解放出来,要求素质的更新与重塑,角色与职能的重新定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自动给予者,而是作为知识资源供学生提取和检索;教师将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个实施课程的服务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但这样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中,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活动提供一个基本保障,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去挖掘更多的条件:如场地、查阅资料条件和学校所能提供的工具、材料等,介绍一些相关的专家、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有时可能不知如何搜集研究资料,不会运用研究资料,这时教师有必要去关注这些信息,并给学生指出一些路径。当他们遇到难题而陷入困境时,教师有必要参与进来共同讨论。因此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