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7 15:36: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个人职称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投资与理财专业就业岗位职业能力的特点1.复合交叉型理财服务是一个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服务,上述职业岗位群要求从业人员必须通过系统、完整的学习,了解、理解并掌握和投资理财相关的全面知识,进而加强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将这些知识适时地用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在实务技能方面,也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分析、思考、计算和研究能力。2.实践积累性从事理财行业,知识和经验都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完善,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在职业的初涉期,由于没有固定的客户,从业者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在职业的成长期,从业者已经拥有了一些固定的客户,自身也掌握了投资理财的各类知识和相关技能,需要为固定客户提供持续服务,并开拓自己的客户群。到了职业的成熟期,从业者已经成为客户的私人理财顾问,已熟练掌握各种技能,但同时还要对新知识和技能保持学习态度。3.专业性与服务性金融理财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与服务性两大特点是赢得客户信赖的重要因素。由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投资理财是一项专业性要求极高的工作,如果从业者能够给客户进行正确的分析、提供正确的投资建议或理财规划和贴心的服务,优质的客户资源就会得到稳固和扩大。4.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高在金融理财行业,一线营销和服务人员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守法遵规、正直诚信、客观公正、专业胜任、保守秘密、专业精神、恪尽职守。如果一个理财师能够真正站在客户的利益上,以客户的利益为中心,帮助客户资金实现保值增值,让客户充分信任、放心地把自己的财富交予理财师规划,这时理财师的自身价值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5.强调沟通能力投资与理财专业所定位的就业岗位的实务技能中,与对投资理财知识和理念拥有不同认知度的客户进行沟通的能力可以说是最关键的技能之一。特别是对于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从业者而言,客户拓展是工作的重点,所以在客户拓展和签约过程中运用的沟通技能就成为了关键。这些技能包括:表达能力,聆听的技巧,问问题的技巧,身体语言,观察客户性格特征和行为特征的能力。
(三)岗位能力有效培养的障碍性因素1.课程内容没有建立与岗位任务的联系传统的理财类职业教育课程中许多内容的实用性不高,学科课程特点突出,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近年来,虽有不少学校对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造,但由于课程开发者的能力所限,大多数只有项目课程之名,而无项目课程之实,换汤不换药。由于没能按照岗位的任务组织课程内容,学生不能明确知识在工作过程中的运用领域,不能掌握知识应用的具体路径,便认识不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学习主动性逐步退化,教师只好被动讲授,往往“越讲越多,越讲越深”,使课程又重新回归到学科课程。2.教学方法以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普通教育的授课方式多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和理解为主要教学方法。由于职教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缺乏职业经验,授课方式上大多数仍然采取的是自己从前接受教授时老师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而职业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在授课内容上应主要是“做”的方法和“做”本身,“做”是学生获得知识和知识应用方法的主要途径。但现实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实践的具体细节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能以“陈述性”知识的讲授为主。3.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全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最早采用学科课程体系模式,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的职业院校开始引进和实验国外课程体系模式,探索出平台式、模块式、宽基础活模块集群式、多元整合等多种课程体系模式。21世纪在消化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思想后,部分学校开始探索项目化课程体系。从改革的实践来看,高职金融类专业课程体系与岗位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于缺乏企业理财专家的深度参与,项目的职业性、岗位针对性不强,技术含量不高。4.专任教师缺乏职业实践职教专家石伟平指出:“项目课程应当成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因为它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是,项目课程必须突出“任务中心”和“情景中心”,课程的设计需要企业理财专家的全程参与,对课程的实施环境和师资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课程的设计者———专任教师缺乏职业实践,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二、个人理财课程项目化改革措施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双向开发机制企业专家比较熟悉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但对课程开发技术、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并不熟悉。而专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人才的培养规律把握得较好,经过培训也能够掌握基本的课程开发技术。所以,在项目课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建立校企合作的双向开发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专家和专任教师各自的优势。具体到个人理财课程的项目化,应当聘请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理财经理为企业专家,由企业专家对理财业务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描述,对工作过程中的实践性知识进行总结,由专任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
(二)增强课程内容与理财职业岗位任务、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按照投资与理财专业“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首先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以往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理财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理财知识和理财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理财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提高项目训练的价值项目课程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只有通过大量精心设计的项目活动,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达到较好的改革效果,需要精心选择典型的产品或服务(越真实越好)。在项目编排的逻辑顺序、项目问题的设计以及项目教学具体的组织方式等方面都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个人理财课程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以个人理财的案例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即按照客户关系建立—客户信息收集—客户分析—理财规划—执行理财规划—持续服务这样的工作过程为项目设计的逻辑顺序,并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四)注重理财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注重理财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以真实或模拟的案例为基础,设计客户信息收集、客户分析、现金规划、消费规划、教育规划、保险规划、投资规划、退休规划、综合理财规划九个项目,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以“做”为主,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拟(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评价)三个环节完成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对于职业技能掌握和职业道德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社会大环境的熏染下,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尽快地做出成效,也一味地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公共文化课程的学习,过分追求专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的提高,公共课程边缘化甚至取缔,导致了学生所具有的综合能力与企业的需求的错位。
一、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解读
对人文素质的含义有很多种说法,但大多认为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意志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体现在一个人的人格修养、气质、品质等。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人文科学的教育,它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当前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心理和个性得以提炼,由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就业奠定基础,最终高质量地实现自身价值。教育部的16号文件,其中较大的篇幅在阐述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诚和信品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以及怎样做一个人才。
高职学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关键能力。学会认识事物的能力,在人文气息的接受中能具备在一定社会条件与环境下的工作与生存的能力,包括动手能力与人际关系能力,同时还学会协调参与及其合作的能力。作为培养高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如果人文素质的缺乏,就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社会的需要。所以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学生双核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之外,还得通过公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熏陶。
二、高职公共文化课现状
我国较多的高职院校都是从中职升格而成,建校时间不长,历史文化积淀不深、浓厚的人文环境较为去缺乏,有些学院甚至完全忽略了人文教育。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相应的增加了公共文化课程的课时,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就业的双核能力还没有等同重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的偏差
对课程认识的偏差,是导致人文素质类公共文化课边缘化的重要原因。由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环境导致市场的功利性,一些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过多的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就是硬能力的培养,有些方案甚至完全不具有前瞻性。在课程的安排上任意削减公共文化课的基本教学要求,减少文化素质课的科目与课时数,例如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设文化课程时候,大多开设的是《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基础》或者《学生礼仪》等课程,却删去了重文化素质训练的《大学语文》。忽视了对人文素质类公共文化课程的建设和教学研究。这种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影响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误解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使高职教育与社会上的短期培训机构抑或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相混淆,同时也带来社会对高职毕业生上手快,后劲不足以及人为高职毕业生文化底蕴差,基础不牢的负面影响。
(二)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教学中,教师是占主导地位的,因为师资队伍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据笔者的调查,发现较多的高职院校公共文化课程教师队伍构建相当不合理。比如在师资的引进、专职教师的培训、内部师资调整等多方面存在着不合理性,很多公共课教师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同时由于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长期处于边缘化,学校对资金、设备的投入和分配又较少的倾向于公共课程,所以教师缺乏内动力,缺少教学创新的动力,不愿意去进行教改和科研能力的薄弱。接受的新事物较少,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加强,这些都导致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三)教学模式的落后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多的来自于教师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手段的恰当选择,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共文化课仍然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的问题。不少教师认为公共文化课内容多、课时少,所以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唱独角戏、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些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讲授方法。完全不适宜新时代的教学观念、抹杀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时也难以发挥公共文化课程所蕴含的人文底蕴的功能。最终导致学生对本来就枯燥的公共文化课的学习更加不感兴趣,更加不重视公共文化课程。
(四)考试方式单一
很多公共文化课程在期末时都属于考查课程,平时也没有较规范的教材,期末的时候大都只是写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查,一部分学生所具有的功利思想,认为平时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与期末考试内容无关,所以上课也就不太认真。这就也是导致公共文化课学生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三、高职公共文化课程的改革措施
根据企业反馈的信息得知,从某种程度上看,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比专业技能更重要。由此我们不得不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聚焦高职的公共文化课程的改革。通过课堂,拓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由“能力本位”升格到“人格本位”。最终实现高职学生人文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
在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的同时,还得注重教师的人文素质的提升。使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融入人文教育、渗透人文精神和人文理念。所以高职院校还得强化公共课程的师资水平,加强其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例如可以通过内部师资人才的整合、让教师参加进修或者相关的培训,重构公共文化课教师队伍,加强队伍建设;同时多形式、多渠道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明确区分高职教育、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目的的不同,明确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的应用性、针对性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公专业课与共文化课与以及与学生培养目标的内在联系,教师应自觉开展课程改革;学校也应该制订合理分配方案,将资金设备的投入较多的倾向于公共课程,同时还应该建立公正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目的是唤起教师的热情,激发他们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最终具有较强的职业归属感。
(二)人文素质作为终极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公共文化课的改革不能抛弃人文素养,在改革中必须始终渗透人为素质,这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根基所在。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很多,如通过课堂知识传授和校园环境的熏陶,课堂知识的传授最终内敛为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气质修养的形成,同时再将学生内敛形成的素质通过社会实践的浇注。最终形成学生内在品质修养与外在精神气质的统一。所以高职公共文化课程应将人为素质作为终极培养目标。
(三)人文教育与公共课程内容的整合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如何挖掘公共文化课其人文因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结合专业教学加以选择,内容要少而精,并将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摒弃学生传统的偏重记忆,同时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具有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增加动手实践、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主动研究新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适当的开设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的双核能力得到有机的融合,使公共文化课程的内容,绽放人文教育的风采。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获得必要的人文知识教育和熏陶。
(四)教学手段的更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不断的改变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对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培养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应结合教学内容,探索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法。如可以通过讨论法、案例法、模拟演练法、自学法等, 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由此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应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增强课程的直观性。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网上教学等手段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加大授课内容的信息量,方便快捷地了解前沿动态,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打开学生的视域。
(五)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实践。
一、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管理就是指档案工作人员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存储、创新、交流、利用、管理知识,并通过各种服务渠道进行传播,以促进档案人员自身教育知识共享和创新的过程。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的类型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理论性知识,主要包括档案专业系统知识和基本信息素养;第二种是实践性知识,主要包括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实践能力及研究能力、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
档案工作者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可以实现显性知识的系统化,能在较短时间内增进其个人经验和知识积累,提高管理服务效能;可以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促进知识的保存和分享,提升知识的应用程度;可以帮助档案工作者自觉进行专业省思,促进其专业成长。
二、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1.获取知识,建立个人知识库
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根据档案工作的发展目标获取有价值的知识。随着档案工作信息化的需要,个人知识在数量上急剧增多,这就需要构建个人知识仓库去容纳这些知识。
(1)档案工作发展的知识需求分析
知识需求分析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如果没有个人知识需求分析,那么个人知识管理将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档案工作者在生涯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将会有不同程度的知识、能力与专业技术,并有不同的需求,档案工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应该采用哪些途径来实现。
(2)提高档案工作者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可以从网上直接获得,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具有较高的信息能力。其中主要包括:检索信息的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并转化为个人知识的能力。然后,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校对、提炼,得出对于工作或学习有用的信息,实现数据的增值。
(3)收集信息,获取知识
档案工作者明确了个人需求之后,可以选择合适的途径来获得与档案工作或自身相关的知识。一般来讲,档案工作者显性知识一般通过讲座或进行自主学习获得,隐性知识是在专业实践中不断生成的,比如个人的实际工作等途径,具有较高的情境适应力。对档案工作者的业务工作具有实质的应用价值,是内在的难以言传的。
(4)组织知识,构建个人知识仓库
当信息转化为个人知识后,积累多了,档案工作者就要对自己所得到的知识进行管理。在进行知识存储之前,个人要先建立一个符合个人需要的知识系统构架,应至少建立两方面的信息网络:媒体网络和Internet资源网络。媒体网络是一种实时与广度的信息来源,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的需要,将经常用到的媒体信息进行分类鉴别。密切关注主要媒体,让信息的收集成为系统,使主要媒体来源的数据讯息及时到达自己的工作桌前,促进个人知识结构良性发展。Internet是档案工作者学习的重要工具,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提高自己,有效地建立网络资源清单,善用搜索引擎工具,充分利用IE的收藏夹,定期备份信息。
2.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储存
个人知识库建立以后,就可以把分类的知识按目录分批放入知识库中。目前广泛流行的网络日志、博客,就是建立个人知识库可以借鉴的方案。Blog以个人为中心,极具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可以方便进行访问、管理,还可以广泛地进行共享和交流,非常适合档案工作者构建知识仓库。可以将那些暂时不用或来不及进行分类的信息和知识存放在临时目录中。命名的文件名应该尽量简单明了,便于快速而准确的查询。同时,应该注意建立文件的定期更新、备份、删除、交流和共享原则,以文件的形式妥善保存,并在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
3.个人知识的应用与共享
(1)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用知识
知识管理的使用原则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原则。如果只是一味地积累材料,而不去理解、应用、反思,是没有多大价值和效益的。因此,档案工作者有效地管理个人知识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应用于业务工作之中,这样才能检验其正确与否。根据知识转化理论,通过知识的实践应用,可以增长个人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有效地促进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完成知识内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体验,一方面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宝贵的隐性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把个人隐性知识传授给别人,从而完成知识的社会化,使所学的知识充分创造价值,让所学的知识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
(2)合理利用网络工具,实现个人知识的共享与交流
通过知识的共享和交流,档案工作者可以吸收更多的显性知识充实到自己的知识库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档案工作者可以把自己的隐性知识表述为显性知识,进行分享,完成知识的外化;通过深层次的交流,个人可以从其他档案工作者那里获得启发,感悟出新知识,增加自己的隐性知识。在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可通过Blog和虚拟学习社区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并获得收益。
(3)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的双模型结构
搭建个人知识管理模型有利于档案工作者对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模型,从而更有效地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个人知识管理的模型有两种“信息——知识”模型和“独立模型”。在“信息——知识”模型中,知识的产生是依据“数据——信息——知识”的顺序进行的,知识解决方案处在数据、信息、知识结构的最顶层,将信息综合之后得到知识,反之知识分解为信息。在“独立模型”中,不需要信息层作铺垫就能得到一个知识管理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独立模型”注重创造一个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以及分享知识的环境;“而信息——知识”转换模型则注重建立一个人与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如果要获取隐性知识,应选用“独立模型”;如果要获取显性知识,则应选择“信息——知识”转换模型。
参考文献:
1.管斌全.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长期以来,高校成人培训的管理体制一直都沿用“事权财权分离,内部外部有别”的策略。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与产业逐渐升级转型,不少高校与政府部门为了自身发展逐渐分离,使得办学法人地位彰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驱动逐渐成为高校成人培训的实际需求。在坚持以学习型社会为核心、推进高校成人培训管理体制创新过程中,需要建立以政府为领导、高校为主体、院系为辅助、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成人培训管理体制。同时,要求培训计划指标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绩效工资制度等管理制度相应进行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成人培训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不少高校的学历成教生与非学历短训生、培训生、进修生占据成人培训数量的一半左右,几乎与全日制学生数量相等。成人培训的观念、体制、规模、机构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需要改革创新,最终使其符合社会需求。
二、高校成人培训机构的组织变革
1.组织结构网络化。不少高校成人培训机构都根据行政机构的管理模式来设立,具有直线型特征,这一组织形式比较适合小型组织完成简单任务,其职能责任明确并且到位,执行力较强,投入较少效率高。不过直线型的组织机构对领导者的依赖性较大,如果领导经验不足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为了构建终身教育平台与建设学习型社会,在成人培训规模日益扩大的状况下,高校就需要使培训执行部门、工作岗位与管理单位形成网络化联系,以分工合作为基础,构建自动适应的动态链接。
2.组织机构柔性化。成人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越来越个人化与多元化,高校的任务更加复杂,科学合理的高校成人培训组织机构应而具有灵活性、多面性和动态性等特点,能跟随这种变化而变化。管理者不再作为指挥者,而是定位于服务者,使服务强化而权力弱化,集思广益代替武断专行,决策过程转变为咨询过程,并能根据高校成人培训的对象、目标、形式和任务的变化而改变。
三、高校成人培训机构的组织文化
2、确定论文研究计划
3、拟定职称论文题目
4、职称论文的写作
第一步首先来说说如何选择论文题目:
选择论文题目一般都是从自己的日常观察,或自己在阅读论文或报纸时发现自己的一些经验。另外或是从事某一类型研究的渴望等等。
第二步接着我们来说确定论文的研究计划:
我们在确定这个研究计划是否是学术研究,或是其它重要的还是研究问题。论文的研究计划要先看是否可行,更还要看:时间、经费、人力、与资料的现值以及研究伦理的考量,也不要太执迷于技术研究。
第三步就是拟定职称论文题目的问题:
职称论文题目须抓住整篇职称论文的精髓,不能过度优化,也不能太狭隘。最好就是能很合理的表达出职称论文主题。有些人会采用副标题的手法,个人觉得这样就非常不错。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就是职称论文?的写作了,不过这个问题看似非常容易,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有可能论文会写得非常乱,但然只要认真的写作,相信文章的内容还是会写得很理想的。
论文的结构大致分为以下7个部分。
①前言:
②文献回顾:
③研究方法
④发现与讨论
⑤结论(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043-03
21世纪的高等医药学教育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人才;另一方面,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大学生。一方面是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满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无论哪一方面而言都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今天,高新科学技术的应用给人类健康带来了福音,但它所引发的社会、伦理、法律、心理、经济、美学等一系列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问题,给医学带来困惑与两难选择。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医学的本质属性,重新认识高等医学教育的内涵与价值,重新确立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方针和教学改革目标,进而在医学院校的各类课程中渗透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凸现医学人文底蕴。
一、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医学的本质内涵决定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医学的本质内涵揭示了医学的双重属性。医学科学和医学职业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医学的双重性即科学性和人文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首先,医学是科学,为人类的生命延续与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形成了完整严密的学科体系,具备严谨的科学性;同时,医学是人学,它以人类的生命与健康为目的,医学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是人。它的研究对象和服务对象还是人,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本质和价值的体现。医学的人性化决定了医学的人文属性。[1]医学的双重属性揭示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还是医学自身都过于强调医学的科学性而忽视了其自身的人文性,忽视了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医疗服务的实际效果,造成医患之间的隔阂,也使医学教育偏离了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价值的轨道。
2.医学的目的要求突出医学的人文精神教育。从医学职业产生之日起,就以救死扶伤、治疗疾病作为医学的目的,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认为医学不再以单纯治疗疾病、挽救生命为目的,而是扩展到维护健康、治疗疾病、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医学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病人,而是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全体成员。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这样描述医学的目的:“当我说,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的时候,我曾不止一次地使医学听众感到震惊。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他的环境,做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医学目的新变化和健康的新定义要求全体医务工作者树立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理念,更好地造福人类的健康事业。
3.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唤。长期以来,人们对医学的理解局限于医学单纯以治疗疾病为主要功能,疾病的致病因素和治疗原则是以生物医学标准来体现的,忽视了人是一个整体,在高度社会化的今天,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受到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正如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所记载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救助;总是,去安慰”,[3]医疗服务之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在于治愈疾病、缓解症状、解除痛苦、给予安慰、延缓衰老,提高生命质量,提供人文关怀。这种医学模式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服务理念、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都发生了变化,也向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亟待解决的新命题: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以期将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4.我国医学教育的标准包含医学人文素质教育。200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医学教育联合会执行委员会通过并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以此为据,2008年我国教育部、卫生部联合批准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
依照《标准》的规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一项是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要求。第二项是知识目标,包括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第三项是技能目标,包括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办学标准中提出的教育计划,包括医学院校必须依据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计划,具体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和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满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以上所涉及的标准直接说明在今天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医学院校中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仅限于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史、医学哲学等有限的几门课程,因此,在医学专业课和其他学科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大力渗透医学人文思想。
医学人文素质主要指医学人文知识积累和医学人文精神修养,具体指人应具备的医学人文知识,及通过医学人文知识积累所体现出来的思想、修养、品格和气质。医学人文素质结构一般分为:品德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审美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审美素质;身心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4]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渗透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应首先厘清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严密的理论性和丰富的综合性与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出相互交融的关系。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提出宏观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及人生价值要求;另一方面,医学人文素质是对医学生思想性、政治性、道德观、价值观要求的具体体现。因此,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在教学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中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逻辑相关性。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应贯穿教书育人的原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知识,塑造人文精神。
三、整体构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体系
下面将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介绍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为背景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指导思想与宗旨: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相互交融的关系,二者相互渗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与改革中辅以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完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实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把人才培养作为主要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达到专业与课程相辅相成的目的。
2.教学内容的整合。在医学科学发展、医学模式更新的今天,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培养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都是围绕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未来的医学工作者这一中心来展开。而目前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有限,需要整合现有的课程资源,大力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的必修课,新生入校,正是他们的思想观念形成确立阶段,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部分章节,加入国家医改大背景、医学发展前景、中医药在国家医药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医药在世界医学界的重要贡献等内容,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人生观、价值观部分章节,例举古今中外的著名医家致力于维护人类健康、献身医学事业的感人事迹,增强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和奉献医学事业的人生价值观。在道德观部分章节,加入医学职业道德内容,讲清人文性是医学的固有属性,有助于学生们从根本上认识医学,认识自己未来职业的特点,树立“医乃仁医”、“医乃仁术”的道德理念。在法律观部分,讲清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助于学生树立依法行医的理念,履行自己执业的义务,捍卫自己执业的权利。
3.教学方法的改革。基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整体建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体系,其主导思想在于把知识学习为重点的教学体系变更为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行为外化为目标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具体说来,是“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改革模式。
在课堂授课环节方面运用近年来国内教育界大力倡导的“启发式、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方法,可以实现师生良好互动,体现教学方法的改革的新思路。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这一部分,围绕“我的中国梦”、“我的中医(药)梦”组织学生进行五分钟的课前演讲,把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把学生个人成长成才与献身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结合起来。
在BB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更新的内容、更广的内涵。在BB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过程中,有限的课堂教学在课下有了延伸,教师借助BB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扩展,从课程简介、课程沿革、教学参考书、拓展阅读到课程教学大纲、思考题、练习题到相关网站链接,这种在线交流有着即时性与延时性相结合、交互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特点,代表着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改革理念和教学新资源的应用,还有待师生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4.社会实践环节的总体设置。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施加影响,使其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内在心理要素发生变化,通过内化和外化的动态过程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以便提高该课程的实效性。[5]这是因为实践环节能很充分的体现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教学指导思想。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遵循知识积累、情感融入、意志及信念养成、行为体现这一系列规律,经历了“内化”、“外化”两个重要阶段,而且这两个阶段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具体说来,基于人文素质培养模式下的思想道德的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在人生观、价值观部分,参观生命意义展室并随后进行树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尊重病患、珍爱生命为主题的调研与讨论。例如,在参观生命意义展室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被映入眼帘的一份份遗体捐赠者的遗书所打动,再进一步了解捐赠者的事迹,留下了感动的热泪,纷纷表示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造福同胞,献身医学事业。这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教学理念非常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而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考核评定体系的构建应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相衔接。基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核体系应体现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这一指导宗旨。全程化考核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不仅仅是课程结束时的结课考核,更应包括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的形成性成绩,不仅仅是知识的考核、记忆性、概念性的文字考核,还应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掌握、行为及态度的体现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获取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等一系列综合素质的评价。经过精心设计,思想政治理论的考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与期末结课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在课堂理论讲授及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参与度、小测验、课下作业及教学过程中学生小组讨论及演讲成绩。期末结课考试成绩包括期末考试试卷中主观题及客观题成绩。平时成绩体现了日常表现,占主要部分。主观题主要是案例分析题,侧重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题着重体现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的掌握程度。期末试卷体现出题型的多样化和科学性的特点,有利于从整体上考核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综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时效性与实践性与医学人文课程的紧密结合,可以通过创新课程改革、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知行合一,塑造医学人文精神,养成医学人文素质,使学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从而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医学人文情怀的医学生。
参考文献:
[1]何伦,王小玲.医学人文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王一方.医学人文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曹永福.柳叶刀的伦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4]高继成.21世纪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9.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235-02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brary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ofessional Title Papers
Oudeng Geli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library, Urumqi Xinjiang, 830004, China)
Abstract:2013―2016 Library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health series of teachers need to be promoted to the title of the doctor's professional title papers published papers identified work.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papers identified during the work more and repeated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inking and analysi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finally to fi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Technical title; Paper identification; Countermeasure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称评审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职称评审时,将发表的职称论文作为重要的评定指标[1],尤其是核心期刊论文更是衡量学术水平及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职称论文认定工作的主要工作和难点也是针对发表的核心期刊进行甄别。普通期刊也占很大的一部分,普通刊的认定主要针对期刊的合法性和是否是正规期刊进行甄别。该校从2013年起开始承接职称论文认定工作至今,主要服务对象为大学在职的教师及新疆医科大学六所附属医院的医生群体。
1 职称论文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读者缺乏对核心期刊和非法期刊的鉴别能力
目前在高校的职称论文中,评审的形式主要还是以科研论文为主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被普遍认为是高水平的论文,并作为衡量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晋升高级职称、取得硕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2]。
在接待读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职工为了能快速的,将自己的在一些非法期刊上,非法出版物以营利为首要目的,只要支付版面费很快就会发表。由于非法期刊的制作和发行技巧在逐步提高,很多教师和科研人员缺乏对非法期刊的鉴别能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常常将文章寄给非法刊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核心期刊,近几年随着对晋升职称的要求越来越高和竞争越来越激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成了必要条件。很多教职工不是通过正规途径而是通过中介或者直接用百度搜索,往往搜索到的都是“黑中介”,这些中介会仿造核心期刊制造一个假的期刊即套刊,在套刊上的,主要表现为期刊封皮、封面以及年、卷、期都与正版期刊一致,目录和正文不一致。
1.2 教师及职工科研人员填写论文认定表不认真
每年的9~10月份是评审职称的高峰期,在评审前图书馆都会发一份如何填写论文认定的通知到每个单位的人事机构,而且在每个认定表的下面都会有个填写说明,但是准备晋升职称的教职人员,很多都不认真阅读填写说明,在填写认定表时发生一些低级的错误如论文题目经常有错别字,或者是少一字,或者是发表的刊物的名称也写错。上述错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使得做论文认定的老师必须再次帮助重新填写表格,或者退回表格让读者重新填写,在这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无形中又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更延迟了认定报告完成的时间,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1.3 医学类院校在社科类论文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该校是非综合类大学主要以医学类专业为主,在订购数据库资源时首先需要考虑到以医学类数据库和纸质期刊为主。但是除与医学相关的学院,该校还有一些是非医学类的学院,如:社会科学类、语言类、工程技术类和体育类等专业,在认证这些社会科学类专业老师的时候遇到社科类的资源不足。在订购数据库时首先得考虑医学类数据库,比如万方数据库,由于从2008年起,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建立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据库”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万方收录了自1998年至今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全文。在获取高质量的医学期刊文献全文时,万方(期刊)数据库有很大优势[3]。而社科类的期刊大部分集中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而且该数据库每年的订购费用涨幅比其他数据库高,因每年订购数据库的经费有限不能全部订购,不能满足全学院老师的需求。还有对社科类的核心期刊不熟悉、不了解,无法认定或者认定时没有把握,必须跟社科类的院校如,新疆师范大学等联系沟通后才能确定是否为核心期刊,还有一些教职工的的是民族语言,没有专门的民族语言的数据库可以认定。
1.4 委托单位与认定机构之间缺乏沟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每年的职称论文认定工作当中发现很多委托单位的人事部门与认定机构缺乏沟通,甚至不沟通。在每年的认定工作开始阶段,认定机构首先要发通知到每个单位的管理职称的部门,大部分都是学校或者医院的人事部门在负责晋升职称的工作,然后再由各个人事部门把文件传达到拟进职称教职工。在这过程中往往有一个环节沟通不清楚,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在某个附属医院通知晋升职称的人事部门因不清楚哪些条件的职工要做论文相似性检测,导致该附属医院的很多拟进职称的职工误以为都要做论文相似性检测,最终和该认定机构和医院的人事部门沟通后解决了问题。
1.5 对往年做的论文认定报告缺乏规范的存档及整理
该校自2013年开始开展论文认定这项工作至今,已完成了千余人次的论文认定报告,完成的报告也共计千份,缺乏规范化的存档,一般都是存在自己的电脑里而没有进行集中和系统的存档管理。比如一个读者今年晋升职称,今年给他做论文认定的是一个人,因各自原因未能晋升通过,明年还要继续评职称那么就不能保证还是去年的老师给他再次做论文认定。或者因老师进修休假等其他原因,还得再次重复去年的工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是不同部门的老师做的论文,可能今天刚好调休不在,使得读者不能按时拿到报告。再次就是由于电脑存在感染病毒的隐患不得不重做系统,存档的报告就可能存在丢失的情况。
2 职称论文认定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和对策
2.1 加强宣传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2.1.1 开展专题讲座
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主体,是实施学科服务的核心基础,担负着学科信息资源服务、学科信息素质教育、学科资源建设、参考咨询服务、院系联络人等职[3]。在开展论文认定工作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学科馆员对口的单位积极开展专题讲座,专门针对学校及各所附属医院进行专题的讲座,在工作开展前即做好计划和准备工作。
2.1.2 利用现代化手段宣传图书馆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图书馆通过微博、微信、移动图书馆等通信手段推广论文认定工作的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扩大宣传,推广多元化服务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2.2 与其他社科类院校加强合作
在解决社科类资源不足的问题上可以加强与其他社科类院校合作如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大学,实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委托其他社科类院校完成论文认定的工作。再次可通过维普数据库和超星Medalink数据库中的文献传递功能弥补社会科学类期刊资源不足。
2.3 加强认定机构与委托单位的沟通
在每年的论文认定工作开展前积极与委托单位联系,找到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l布和通知消息。做好这些负责人的通讯录,积极与他们联系,有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2.4 建立新疆医科大学职称论文文档管理系统
在每年职称评审工作结束后,督促每位老师做好论文认定报告的存档工作,进行规范化的存档并建立新疆医科大学职称论文文档管理系统,建立该系统可以实现提交论文认定报告、检索、存储、统计分析的功能。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在3年的论文认定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有的问题比较简单,有的问题比较复杂。该文主要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出最常见的问题以期能够给从事该工作的其他单位提供借鉴,通过问题的提出最终提出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能更好地为新疆医科大学教职工及附属医院的职工服务。
参考文献
那么,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应用文写作》课程,究竟该怎样实施教学改革,真正促成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呢?
首先,认为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都应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创新、服务精神为根本目标。反思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培养真正的公民责任感。由此,笔者等教师提出运用服务性学习理论,来指导课程特别是基础课程的改革。
服务性学习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工作以培养社会责任感而提出的,后来受到很多人的推崇、思考,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种教学或学习的理论。美国国家实验教育协会(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NSEE)对服务性学习的定义如下: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对所学的东西进行积极反思的有组织的服务活动。服务性学习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现实社会的问题和需要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又促进了学生的公民参与[2]。
而《应用文写作》课程就是要求学生在了解日常应用文的文种、格式、要求等基础上,培养在现实社会中可实际应用的写作能力,为处理各种日常事务而服务。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好这门课,可以提高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如果以“应用文有何用处?能为什么服务?”为问题,可以得到很多肯定的回答,诸如借钱要写借条,找工作要写求职信,举办活动要写计划、通知,开店经营要先作市场调查,经济合作要订协议,表彰先进要写通报等等。因此,基于服务性学习理论,在课程性质上就可以定义《应用文写作》为一门非常实用、非常具有参与性和服务性的课程。
其次,笔者也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中得到了启发,发现适合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典型任务分析法同样适合于《应用文写作》课程。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要求教师和行业专家一起通过社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出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再根据学习领域进行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典型工作任务驱动的实质是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教学合一,近年来已经在制造、机械工业等领域的课程开发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笔者以为,高职院校中作为公共基础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同样可以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来进行教学改革,其最主要的原因为:
1.从课程性质上看,《应用文写作》体现的是经验及策略的过程性知识。姜大源认为很多课程按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一类是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事实与概念”解答“是什么”的问题,“理解与原理”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经验”指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策略”强调的则是“怎样做更好”的问题。他认为职业教育中的很多专业课程属于第二类课程,适合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开发[3]。而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为处理公私事务而常用的具有某种固定格式和直接应用价值的文体。应用文的写作更多地涉及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体写作的规律、经验和方法,它具有系统的理论性和极强的实践性,是属于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课程,所以笔者以为是适合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进行开发的。
2.应用文写作本身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强,带有文本程式性、工作流程性等特点,可以作为一项目标任务和评价标准都很明确的工作。如果把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项学生要完成的工作,完全具备任务准备行动评价四个典型的步骤。例:如果布置给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一项培训任务(模拟某酒店的人力资源部,承担员工的岗前培训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涉及到计划(培训计划制定)、会议纪要(开会商议如何进行员工岗前培训)、请示(经费等方面)、函(委托相关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合同(和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通知、总结、简报消息等文书的写作,这项典型的工作又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分解为子项目,即上述各项文书的写作。教师布置每一项写作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后都可以让学生自主准备、行动起来,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价。
另外,职业教育中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应该为专业服务。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基于这一要求,笔者以为应用文写作课也应重点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实用为准绳,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教学改革。而本课程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的改革正好体现了为学生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服务的思路。
因此,基于服务性学习和典型任务分析这两个想法,笔者曾尝试对笔者所在学院的会展专业学生进行以服务学习为理论、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对《应用文写作》进行了初步的课程改革。笔者于开学初拟订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计划表,如下所示:
这样,本课程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和模糊情景相结合的工作环境下完成两项大工作:即招聘求职工作(基础工作)和会议展览活动工作(专业工作)。一项是典型的基础工作,可以涉及各个专业,体现基础课程的特色;另一项是典型的专业工作,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以及社会行业对本专业领域的要求,设计专项典型工作任务,如会展专业的展览活动、人力资源专业的培训活动、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产品设计及推广活动等。典型工作任务和环境的设计可以回避传统情景式教学中情景不连贯、不典型的缺点,用现实工作中连贯、典型的任务情景带来更加生动、真实的教学效果。
而每一项典型写作任务又可以按照任务准备行动评价四个步骤来进行教学。这里以布置给会展专业学生的典型工作——旅游产品展览会为例,分析这项工作中调查报告写作任务的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在本课程的工作评价这一项中,笔者采用自评、他评(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学生学业评价结果建议采取,理论考核与技能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构成如下:
结论:以服务学习为理论、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开发充分体现了教、学、做的合一性、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一性,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当然,在实施这样的开发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的。笔者以为主要有三方面:
1.是否每次课都应当有“服务性任务”,而不存在单纯的讲授课?笔者等教师知道,工作任务驱动并不能排除理论、知识(尽管它是隐含在任务之中的),也不排除讲授。那么,一定量的的讲授教学安排是围绕学生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来设计的,还是围绕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量来设计?
2.“典型任务”是否足够典型?能不能足以涵盖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点?虽然都知道不是每个知识点都在实际工作中能得到应用,而且知识是不断更新变化的,教师不可能在校期间教会学生所有知识和能力,但教师还是会产生一定的疑惑:按照上述典型工作任务的安排,行政公文的写作中只涉及到通知、请示、会议纪要、函,知识和能力点是否典型呢?应该给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怎样典型的工作任务?
3.服务性学习中的“服务”是否应该有一个实施的落脚点?比如说为学院的某个部门服务(写作通知、方案、海报等)、为学院附近的社区服务(作社会调查等)。这应该是可以尝试的,但需要建立真正合作的社会实践基地,需要相关保障措施,以确保服务工作的有效性、长期性。
这里笔者旨在抛砖引玉,期待专家的指正。
注释:
[1]沈成林.浅论如何加强高校高职教育的应用文写作教学[J]科技资讯,2006,(31):105.
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对本科专业自考生这一特定群体,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quot;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
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
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
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
【职称论文致谢范文一】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六年多的博士研究生涯转瞬即逝。回首我在浙江大学这几年的求学之路,感触良多。于我而言,在职读博,求学之路充满艰辛,有无数次想着放弃。幸运的是,一路上有那么多师长的呵护和引导,有那么多同学和朋友的帮助和鼓励,有家人在背后默默的奉献和文持,让我终能完成学业。值此论文付梓之际,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谨向所有关心、支持与帮助我的师长、家人、同学及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非常感谢我的恩师陆文聪教授。六年前,陆老师不嫌弃我才疏学浅,将我收于门下,打开了我的人生幸运之门。陆老师学贯中西、敏锐的学术眼光、严谨的学风和治学态度、睿智的思想和高尚的师德,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我一生求学、治学和为师的榜样。从紫金港行政楼管院9楼会议室到启真卡特12楼会议室,陆老师放弃周末的休息,每隔一周召开例会组织出国留学网团队学习。
在例会上,陆老师就研究选题、框架构思、方法设计、论文撰写、遣词造句,无不倾囊相授、用心指导。更多的,是平时点点滴滴的耳提命面和深夜飞鸿,“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有师如此,幸甚!因此,本文的写作,从题目选取、框架确定、研究设计、论文修改到遣词造句,无不倾注着陆老师的心血,如若本文尚有可取之处,首先应归功于陆老师的教诲和悉心指导。
感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韩洪云教授,张忠根教授,阮建青副教授、金少胜副教授等在论文开题及进展过程中给予的建议和指导,感谢霍宝锋教授、周洁红教授、宝贡敏教授和熊伟教授等在论文答辩会上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意见,使我的论文更加严谨、臻于完善。
在浙江大学读博期间,有幸聆听了王重鸣教授、黄祖辉教授、吴晓波教授、钱文荣教授、魏江教授、张钢教授、宝f敏教授、贾生华教授、王端旭教授、熊伟教授、刘南教授等众多师长的授课,令我受益非浅,在此谨致以我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感谢一路陪伴走来的陆师门团队,各位同门在例会上的真知灼见、知识分享让我受益匪浅。感谢黄小丹、刘聪师妹无私提供的信息网络,感谢许为博士对我计量模型方面的答疑解惑。
同门情谊,皎如曰月,“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衷心感谢ChinaVenture投中集团郑经理、Clark经理给予的数据收集支持,你们热心的帮助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感谢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对本研究的资助。
博士论文的完成与家人的支持密切相关,感谢我的父母、妻子及儿子。父亲年逾古稀,母亲岁过花甲,均为普通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把我培养成才。父母从不知博士为何物,电话中只能叮嘱我要注意身体,好好读书。父母远在云南,子不能陪伴在身边,每思至此,深感愧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只愿父母安好!感谢妻子胡金叶女士的一路相伴,给予我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妻子的宽容、理解、支持和关爱使我能够兼顾工作的同时并安心学业,在艰辛中体验学术与科研的乐趣。最后要提及我可爱懂事的儿子万泓睿!读博期间,儿子正处于孩提到童龀期间,最需要父亲的陪伴。可由于要工作、看书和写作,只能不断的告诉他,自己去玩,爸爸要工作。每次儿子都默默的接受,从未对我工作学习造成困扰,并且总能给我欢声笑语,让我在艰辛的读博期间平添了许多乐趣,也是我生活、学习、工作的不竭动力。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帮助、鼓励、支持和关怀过我的亲人、师长和朋友们。
【职称论文致谢范文二】
杭州的冬天是寒冷的,我的心却是温暖的。此时此刻我想衷心地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的人!
感谢我的导师黄祖辉教授!从2007年我第一次通过电子邮件向黄老师请教合作社理论至今巳有8年时间。这8年里我的每一份成长都离不开黄老师的帮助:
从教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到指导论文理论框架的构架,从指导设计调研问卷到帮助联系参访单位到组织汇总问卷数据,从辅导论文写作到给予对初稿的修改意见,黄老师的高瞻远瞩和学识渊博使我能够一步一步向梦想迈进!我还要感谢师母谢莉莎老师!在大学学习期间,谢老师给予了我非常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每当遇到困难时,听到谢老师温暖的鼓励话语,我都能振作精神克服困难。
感谢我的导师郭教授!2011年郭老师从电脑里找与大学论文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供我阅读、带我上统计学课程以及在办公室的白板上与我讨论设计技术路线图的场景历历在目。郭老师对农业产业化尤其是订单农业的研究成果丰硕,我的大学论文正是产业化的一个领域,能够得到郭老师的指点我倍感荣幸!曽经无数次我纠结于问题的表面现象徘徊不前,郭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后,我马上茅塞顿开,问题得以迅速地解决,这对我而言是相当幸运和幸福的!
感谢我的老师徐教授!从2009年第一次见面,徐老师对我学习生活上的关心从未停止。每次研究所会议,徐老师都会问询我近曰的情况,向我提供多种帮助,令我倍加感动!
感谢我的曰本导师德永澄宪教授和纳口列子教授!2012年我作为交换生赴曰本筑波大学期间,德永老师严谨求真的态度使我非常钦佩!他不仅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在生活上给我细致入微的关心,得知我对曰本农协有浓厚兴趣后,还亲自把我带到纳口老师面前。我永远忘不了2013年春节我离开曰本回国的前夕,德永老师特意安排在中餐馆师门聚会庆祝我学成归国时的温暖。纳口老师亲自带领我赴曰本农协和曰本农林水产省参访,在参访过程中遇到随行翻译同志一时无法翻译出来的专业术语,纳口老师马上亲自为我提供曰英文翻译,令我非常感动!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与农民合作社发展: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为中心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创新与优化研究”(编号:71333011)提供的资助!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运营模式、治理结构与比较研究”(编号:71020107028)提供的资助!
感谢为我们调研提供巨大帮助与支持的浙江省农业厅朱处长、四川省农业工作干部胡主任等所有政府公务员!感谢接受采访的陈、周等合作社的理事长和成员!感谢2011年利用署假时间参与调研和案例写作的王等浙江大学三农协会的所有同学!
感谢我硕士时期的导师黄教授!是她手把手地教我研究方法,将我带入合作社研究的领域里。在大学学习期间也一直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每次见面都热情款待我,黄瑾教授的师恩我永远铭记于心!
感谢梁巧大学!梁老师对我而言亦师亦友,无论是我遇到专业上的问题还是人生道路上的困惑,梁老师都是我寻求帮助的对象,她沉稳、积极的心态时刻是我学习的目标。
感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顾益康主任、林坚教授、钱文荣教授、卫龙宝教授、陆文聪教授、张忠根教授、杨万江教授、丁关良教授、陈随军副教授、叶春辉副教授、周洁红教授、韩洪云教授、鲁柏祥大学、潘伟光副教授、姚卫红老师、金少胜副教授、阮建青副教授、茅锐大学、季晨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马述忠教授、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开发研究中心宝剑久俊研究员在大学论文写作过程中为我提供的建议和帮助!感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徐丽安副院长、办公室毛迎春主任、办公室胡伟斌副主任、资料室陈兴侬老师和张霞老师!
是他们为研究所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使我们能够在非常舒适的环境中学习进步!
感谢曹斌研究员对我大学论文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邱东茂、李晓康等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是他们将我紧密融入研究团队中,依靠团队的力量学习进取我才能完成大学论文。
感谢陈璞老师。在班集体中,我们学习上互相帮助,学习之余聚餐游玩,是他们使我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并获得前进的动力。
2006年我进入研究生阶段时开始学习合作社理论,到今年有十年时间。十年在人生中是一段不短的时间阶段,我从22岁到32岁的青春用在了潜心学习上是无怨无悔的!这十年我从福州到三明再到杭州,从学校到工作岗位再回到学校,现在又即将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无论将来我的研究领域在何处,合作社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一定是我继续努力的方向,为中国广大农民服务是我矢志不移的人生理想!幸福的未来在等着我开拓,我一定要继续努力奋斗来报答这么多关爱我的人们!
【职称论文致谢范文三】
光阴荏苒,近四年的大学生涯巳基本告一段落,心中欣喜之余,多是感激。
回头来看,自己本是农村一懵懂顽童,幸而能获得大学学位,都是源于身边师友和亲朋的帮助:
首先感谢的是导师黄袓辉教授,自从张晓波教授2011年荐我来浙大跟随黄老师学习,四年期间,黄老师在学业、生活和就业上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他早巳年逾六旬,作为卡特院长,行政事务繁忙,但依然常常托人从国外订购最新的制度经济学前沿书籍仔细研读,每次想来,自己作为年轻人也相形见绌。而给我更大触动则是他对学生的包容、宽容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门下将近200学生,学生们不论是从商、从政或是从学,他都给予了最大的帮助和鼓励,黄老师这种宽厚的胸襟是我们学生永远学习的榜样。
张晓波教授也是我的导师,之所以走上研究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道路,都是源于张老师的原因。从2007年7月到现在,已经有8年,我几乎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他的帮助,从指导我硕士论文、介绍攻读大学、介绍出国访学、指导大学论文和找工作,这所有的过程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在生活中,自己的执拗和不耐心,也是无数次受到他宽容和耐心的教导,跟随他8个年头,自己碌碌无为,没做出什么像样的成绩,我真心有愧!
陈志刚教授也有太多的感谢,自从2009年他调任至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北京办公室主任以来,对我无论从学业,还是生活上都关怀备至。当年我执拗地想离开北京,他多次单独找我谈话希望我留下,至今历历在目,感动不巳。而后在浙大读博期间,也是多次来看望,在大学论文和就业方面也给予了许多无私的帮助和建议。
金松青教授是我在2012年去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访学认识的,自己第一次出国举目无亲,金老师常常带着我到他家吃饭聊天,待我如作为家中后辈子弟一般,感激之情可谓溢于言表,同时也衷心感谢他的妻子红雅女士。在学业上,金老师也是时常耐心教导,不嫌愚笨。Reardom教授是我在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导师,对他感激颇多,那时Tom知道我一个人在美国孤单,也是多次遨我到金老师家一起聚餐闲谈,或到他家烧烤。有次知道我要买被子,他还专门带我去找学院的行政人员去征求帮助,Torn自己一个人虽然大大咧咧,但是对我确是关爱有加,照顾备至。如今他也六十有几,祝愿他能觅一良伴,生活安定幸福。
MSU农经资源学院的前秘书RobinsonAnn女士给我了许多感动。记得还未去MSU之前,我尚忧心住处,Arm主动提出帮我解决住宿问题,并给全院学生集体发了邮件为我寻求帮助,我真心感动。从那时起我就记得日后写致谢一定要感谢她,这种无私帮助的可贵品德正是促进自己成长的动力。如今她巳退休,祝愿她退休生活过的幸福愉快!
在浙大卡特,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比如徐丽安副院长、郭红东教授、钱文荣教授、陆文聪教授、卫龙宝教授、张忠根教授、杨万江教授、马述忠教授、叶春晖副教授、金少胜副教授、毛迎春老师、胡伟斌老师、张霞老师等等,在这其中尤其要感谢的是我的师兄阮建青副教授,从我2010年来杭州,一直都是他在各个方面照料,要是没有他在各个方面的帮助,我的大学生涯也将大打折扣。阮师兄勤勉努力,为人正直,如今巳晋升副教授,并承担了系副主任等相关行政工作,深受学生们爱戴,祝愿他未来更加出色!
感谢攻读大学期间的同学,如刁盼盼、李静、嫣贞、张菲、石琦、梁海兵、余新平、伍骏骞、许为、王尧、李宝值等诸多同学,还要感谢黄老师门下傅琳琳、刘颖娴、郑思宁、郑军南、孙海霞、朋文欢、李懿芸等诸多同门,正是有他们的相伴,才使过去四年的大学生涯更为充实和丰富。
此外,还要感谢南京农业大学的钟甫宁教授,自从张晓波教授将我介绍过去,能得以多次机会聆听钟老师的教诲,尤其他反复强调的“间题导向”研究风格,让自己受益匪浅。还要感谢2011年和2012年到江苏沛县调研过程中,给予我们极大帮助的农业部农机司李斯华处长、沛县农机局郭松局长和吴明禄科长及其他领导,以及在2013年农村调查中给予帮助的农业部固定观察点办公室武志刚处长、王欧副处长等相关领导。
最后,在此感谢我的父母,作为一农村出身的孩子,父母将我辛苦扯大,读到大学学位,双亲殊为不易,感激之情无需言表,且祝愿他们日后生活幸福。同时,也感谢我的女朋友杨林芳女士,正是她对我的支持才使得自己顺利拿到大学学位。
大学论文写作期间,获得以下项目的资助,在此深表感谢:
1、国家自科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项目: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与农民合作社发展: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为中心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创新与优化研究。
2、国家自科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人口变化、城乡人口流动和中国的农业与农村发展。
【正文快照】:
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the liver,IPL)又称浆细胞性肉芽肿、纤维组织细胞瘤等,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样病变。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普及,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应用超声常规体检越来越普遍,IPL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但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临床及各
获取全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威,苗雄鹰,黄生福,胡继雄,钟德玝,李永国;肝脏炎性假瘤12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年08期
2 刘祥;;肝脏炎性假瘤的病因 病理及影像学诊断[J];山西医药杂志;2013年02期
3 夏琴;;肝脏炎性假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13年03期
【摘要】近年来, 学习型的组织单位、学习型的管理者, 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成功的思维管理模式, 越来越得到全球的重视和运用。档案工作要创新发展, 就必须大力推进其职工干部队伍的知识化进程。
【关键词】 学习型的组织单位 学习型的管理者 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成功的思维管理模式
【本页关键词】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写作 本科论文写作
【正文】
档案工作创新发展必须创建学习型档案工作者队伍近年来, 学习型的组织单位、学习型的管理者, 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成功的思维管理模式, 越来越得到全球的重视和运用。档案工作要创新发展, 就必须大力推进其职工干部队伍的知识化进程。知识经济时代, 生产和发展是以开发利用知识资源为重要特征的, 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潜力) 将成为决定因素。职工队伍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同样也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水平。因此, 档案工作要创新发展, 就必须在引导档案工作者钻研业务, 改善知识结构, 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 开发职工的智力、能力和创新才能上下功夫, 在其_新观念的导入、新知识的学习和新环境的营造上下功夫。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知识技术培训, 提高科学文化和技术素质,从而不断增强档案工作者的知识储备、技能储备和创新能力, 努力建立一支与时俱进的高素质档案人才队伍。1. 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在过去与现在的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中, 我们比较强调“利用第一”的管理理念, 但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对“人”及档案管理者的认识和要求也在不断加深。新的技术环境和服务模式的变化,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档案工作人员还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 在学习的问题上存在种种认识上的误区, 懒于学习、懒于思考、懒于实践的思想表现相当突出。对理论和业务学习无所谓, 或马马虎虎, 从来不愿意在学习上下功夫, 不愿意利用自己的大脑独立思考问题, 不愿意也不想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档案工作创新, 必须克服以上诸类模糊思想认识, 更新管理理念, 消除无所谓、“差不多”心理, 进一步增强时代危机意识; 要认识到这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于档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是新时期档案工作适应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2. 层层推进, 奖学促学, 创造条件, 努力创造一个学习型的良好氛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发展继续教育,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这是十六大提出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和各种相关知识, 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各方面情况的新知识, 学习档案专业知识, 掌握管理技术新技能,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要由下而上, 稳步推进, 奖学促学, 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 建立学习指导机构, 完善岗位学习培训、考核等制度, 要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要创造个人自学、继续学习、岗位学习、组织学习等多种层面上的良好条件, 使档案工作者具有能安心学习、善于学习和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为档案工作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3. 与时俱进, 自我加压, 努力成为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的档案工作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关键是要讲学习。档案部门要为档案工作者创建一种“学习型”的良好环境, 档案工作者更要成为“学习型”的自觉人才。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 我们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经济理论, 学习专业知识, 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善于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档案工作的创新实践中, 不断自我加压, 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让学习真正成为自己工作、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 档案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作为档案工作者一定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弘扬开拓创新精神, 奋发有为, 锐意进取,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以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业绩, 不断把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推向新境界!
【文章来源】/article/64/3832.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