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人才培养范文

时间:2022-11-17 15:28: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计算机人才培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尤其是当前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也得到了发展。但大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应用开发设计能力,不能很好地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计算机专业就业市场上一方面是企业急需大量的人才,却难以选择到满意的求职者;另一方面是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就业率持续走低。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信息化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高校如何根据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及教学方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类人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1.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深入,计算机专业的就业领域也逐渐扩大,毕业生可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发与维护、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计算机相关技术咨询与监理等工作,可从事的职业岗位包括软硬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信息工程监理工程师、网络集成工程师、系统管理员等专业技术岗位。除此之外,许多非计算机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也需要大量熟悉计算机专业相关技术的计算机专业工程师。然而,就业选择面如此之广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的难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事业单位有很大的生存压力,一方面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在市场的竞争能力;而一方面企业要缩减开支,降低其运营成本。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面对“就业难”原因,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和学术团体都在积极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由于受美国“91 教学计划”和本专业理论体系的影响,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仍然不能脱离原课程体系的框架,既要兼顾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较好的实践能力,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另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难以全面进入教学计划。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而言,更存在既不能让学生掌握扎实、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培养学生熟练的应用能力的问题,由此出现了顾此失彼、实际效果差的局面,从而导致了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的供需矛盾,反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人才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按照过去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关于算法的学问,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开展算法研究与应用的能力。这是一种以专业学术发展和研究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学校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轻视应用技能的强化培养,培养的人才偏重于学科型、学术型,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计算机开发、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缺乏对现实事物的抽象能力。信息化社会需要的是以职业化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企业要求招聘的毕业生经过短时间的岗前培训就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有项目开发的经验、专业基础比较好,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或方法来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为促进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为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合笔者在软件公司工作数年,以及在高校从事一线教学的相关经验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3.1 转变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

目前,多数院校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的计算机人才为目的,这种培养理念符合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发展初期的需要,在当时的条件下,计算机技术处于理论研究与推广阶段,发展趋势缓慢,理论研究有助于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需要的是大量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企业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的、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而院校培养的依然是大量理论型、研究型计算机人才,因在培养过程中缺乏过硬的实践实习环节,导致他们在实践动手能力上还很欠缺,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院校应抛弃以前的教育模式,跟近社会的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密切结合社会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

教学体系设计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协调发展。

3.3 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

篇2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快,同时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各大高校及职业学校均增开计算机相关专业,高校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是学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面对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大,而计算机学生却无法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现象,以及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专科生不如中专生的社会认识误区等,这一切都是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此外,伴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和企业的苛刻招聘要求,许多高校和学生大都茫然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一尖锐的社会实际需求与专业理论相矛盾的问题。

1优化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设置进而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适应市场的需求;培训学校要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优化课程,校方需要深入企业中,用人单位则需要了解具体岗位对专业和技能的具体要求,这样课程设置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直指工作的需要。

(2)追求小而精;不要片面的追求课程设置的多和广,只要可以满足学生以后的就业岗位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即可。众所周知,计算机的课程设计繁琐复杂,如果仅仅是漫无目的的开设,那么学生无论学多久也学不完,所以必须符合市场需求,根据本校的实际就业情况来开设课程。

(3)注重学生特点;针对其能力开设一些应用类软件,例如,办公自动化和平面设计课程,但是要注意难度和深度,不能超出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

(4)完善知识体系,让学生精通所学知识,就是要调整课程设计以及专业课所占学科比重,专业课中也要提高操作课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需要开设与专业课相关的科目,例如平面设计的学生,需要开设美术课,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颜色搭配,这有助于学生对平面设计的把握和理解。

2加大软硬件投入,提升专业实力

要想优化课程设置,那么必然增开一部分专业课和实践课,这将导致学校的老师和授课场所的紧张,因此学校必须加大投入,通过对软、硬件的增加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1)师资培训;职业学校需要每年都投入一部分的资金,让教师外出培训或者进厂实习,鼓励教师积极成为双师型教师,因为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老师是无法教出好学生的。如果教师仅仅凭着书本上的知识去教导学生,那么会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脱节,这样教导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那么必将不会是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2)实践场所的建设;机房是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场所,机房所配备的电脑数量必须能够满足每位学生人手一台,要有教师机,并要装有网络教室,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灵活自如的授课。

3加快校本教材开发,强调实践主线

教材的改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通过调查几所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授课教材,发现存在几点不足:

(1)教材缺乏针对性

企业最需要的是毕业后便能直接上岗工作的实用性人才,这不仅可以缩短工期,还可以减少企业再培养的成本。这样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际操作能力。而现在的教材考虑企业需求不足,缺乏针对性。

(2)各门教材相对独立

目前学校所用的教材,都自成体系,联系与沟通较低,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教散,缺乏知识的综合系统,学生就业后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综合性问题。

(3)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教材

教材往往只提供教师讲解的案例,缺少学生实际操作的案例,学生模仿之余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各职业学校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实践为主线,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要将课程内容从知识本文转向职业能力本位,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4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

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与学达到真正的统一。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候应该摒弃“重教法、轻学法”,“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介绍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取长补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并将其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与各类电脑公司、婚纱摄影公司、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教学实训基地合作关系,与企业大胆尝试共同完成课程内容,这样不但为企业培养了有潜力的后备人才,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学习的机会,也可以使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得到保障、落实和发展。

总之,要想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就要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与学生的就业环境紧密结合,根据市场需求,制订出适合本校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升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型”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美春.澳大利亚继续教育一瞥[J].中国远程教育,1998(7):54-56.

篇3

1背景

西安文理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等本专科专业,为了探讨校企合作的IT人才供给模式,系上组织相关人员到企业进行调研。在调研中发现西安某数码有限公司,正值企业进入成长期,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急需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一定设计能力的一线技术人才。于是,西安文理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与该公司决定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校企合作的IT人才供给,确实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不但可以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也促使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前掌握一定的工作经验[1]。

2 “订单式”校企合作的特色及创新

2.1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企业和企业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

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企业负责人到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目标是要为企业发展量身打造所需人才。具体包括“订单培养班”的组建、订单人才的培养目标、知识和能力结构、毕业生技能要求、订单专业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主干课程设计与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教学方式、学习时间、考核评价体系等,让校企双方教师在订单培养的主要环节上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并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教学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工作。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学生利用前3年完成主干课程的学习,主要包括以理论为主的公共基础知识和宽口径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把握专业技术基础理论,并具有基本的实践动手能力。第4年进行专向培养,课程的主讲由企业资深工程师担任,专任教师辅助企业工程师共同承担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教学内容及进程计划如表1所示。

注:1 .NET程序设计课程可以放在第8学期开始时实施;2 每个学生在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中只需要选择1门选修课程即可;3 初级日语以“轻语法讲解、重写说听”为主,课程进度横跨第7、第8学期。

2.2签订人才培养协议

对订单培养的人才需求数量、人才规格要求、专业设置、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开展方式、双方资源的使用形式、毕业生就业安置及待遇等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共识。

2.3公开选拔学生组建“订单培养班”

通过学生自愿报名、组织专业知识测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公开选拔,并经校企合作双方研究确定“订单培养班”学生名单。

2.4组织开展教学工作

“订单培养班”的教学工作是“订单校企合作”的核心环节,它必须以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作为组织开展订单培养班教学工作的依据,并处处体现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和优势互补[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校选派骨干教师,重点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思想道德等的教育与培养,而企业选派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业务能手,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条件,对学生

进行实践技能的操作训练,采取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培养订单企业未来员工必备的自我约束意识和团队精神。

3主要成果

(1) 确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理念,构建“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的人才,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连结,既发挥学校在基础教学及教学环境、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的优势,又积聚企业一线开发工程师的实用技术、开发实例等教学储备,再加上公司在企业文化、企业规范、员工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优势,使学生真正获得作为IT职业人所需的全面素质。

(2)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专业课教师走进企业,增强教师对所教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了解IT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近距离的接触高新科技项目和产品,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调整课程的重点、难点,使学校教学与企业需要更加紧密结合。

(3)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对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研究,提高实验的综合性、设计研究性实验项目的比重,拓展实验教学的内容。开设“高级语言综合设计”、“硬件综合设计”

和“基于WEB的项目设计”等课程设计,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 通过实训基地现场教学,使学生在获得实践工作经验的同时,又得到专业操作能力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以社会需求为前提,以订单培养为途径,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缩短了学习与就业距离,降低了成本。

4进一步的改革措施

(1) 西安是全国软件服务外包城市,而我校又被西安市政府确定为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这为我们进一步开展校企结合订单式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要在稳定和完善现有校企结合的基础上,联系更多的企业,进一步扩大订单式培养规模。

(2) 做好毕业生问卷调查,根据反馈信息,为今后继续开展校企合作课程设置改革、修改教学计划、教师培训计划、学生实习内容提供依据。

5结语

“校企合作”打破了学校封闭办学的传统,促使学校在招生就业、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安学. 订单培养何以生机无限[N]. 中国教育报,2007-3-17(4).

[2] 邙静巍. 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3+1”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探索,2007(9):95-97.

Method of Computer Talents Education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AO Yan, HAN Li-kai

篇4

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说在20世纪80至90年代就已有共识,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里的目标是大目标,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目标,然而,由于学生生源的基础差异很大,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所要求的规格也有所不同(有的做计算机信息管理、有的做销售、有的做办公自动化,还有的与专业无关),针对上述情况,高职院校对学生按照同一目标要求的状况不太适宜,应该允许在具备一般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几种不同的目标能力要求,例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有的偏重具体的操作(在速度上提出目标要求),有的偏重技术(在知识上作出要求),有的要升本(在理论课上作出相应的目标要求)。按照多元化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考试方式方面要作出相应的改革,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允许学生进行课程置换(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课,文科学生没有基础,许多理科学生也学不好,能否让学生用其他未开的课来代替呢?又如在高中阶段学过Basic语言,又通过了国家二级考试,校内“计算机程序设计”可免考),在考试方式上,有些课程可用学生举考的办法进行,即学生认为学好了就申请考试,对技能应提出具体明确的细分要求,并分阶段逐步考核。

从目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情况看,计算机人才需要的是某一个方面的“精”,哪怕是一个软件、一项技术达到了“精”的程度就有工作,如何做到“精”,每个学生的基础、爱好和悟性不一样,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这个特点。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坚持三个服务原则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个核心,主要坚持三条:

一是基础课教学要为专业教学服务。不同的专业开设的基础课不同,即使是同一门课,其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的需要有所区别,例如,在计算机各专业中,数学课应开设计算机数学内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数学课讲一元微积分、行列式、矩阵、集合论等内容,计算机软件专业加入图论、数理逻辑内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则只讲一元微积分即可。

二是理论教学要为实践教学服务。根据理论够用的原则,理论课的内容不宜过多,只要能够解释实践操作方法就行,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对于非专升本的学生,像“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概论”这些理论课不宜讲得太深,要大胆地砍掉部分内容。为了让学生及早地掌握技能,对不需要多少理论,而又需要积累操作经验去体会的实践课应提前到一二学期开设,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互联网技术”、“页网制作”、“CAD技术”等。

三是专业课要为就业服务。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专业课的设置、内容要为学生就业服务。对于计算机系各专业来讲,我们的专业课设置要做到知识新、内容实用。计算机知识发展太快,我们现在开设的课程应是学生毕业后能用到的,不能是过时的,我们讲授的内容要体现计算机专业特点。在这方面,我们过去做得尚算不错,今后更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如对于“网页设计”这门课,现在要重在动态网页的设计上,对于计算机语言,要重在第四代计算机语言上,对于计算机网络,要重在站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

三、培养方式:坚持三线并举原则

以前,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主要放在课堂教学上,把实习、实训和学生的课外活动当作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现在,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应该将课堂教学、校内外实训和课外的兴趣活动融为一体,它们都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工作能力的主渠道,都应加以重视。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注意课堂教学的效率,因为现在学制在缩短,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如何提高课堂效率,除了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考虑教法外,更要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最好的教学方式是边讲边练,人手一机、网络教学,教师要多使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在实训实习中,要强调过程控制,注意实训效果。在计算机机房实训,关键在于效果,现在计科系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实训环节控制不好,有的教师布置了实训任务,但不好检验,有的教师根本就没有布置实训任务,造成部分学生把上机实训当成消遣,甚至是上网聊天。我们要继续开发能帮助学生提高实训效果的软件,做到学生的实训情况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中。

在校外实习,要注重效率,有条件的学校,搞一个仿真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处理常用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许多技能、能力都是在课外活动中获得的,特别是一些专业社团,其活动内容与培养目标密切相关。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可组织计算机协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已办网站、自已进行软件开发,在课外活动方面,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不仅只是鼓励、支持,还应积极主动地组织、指导学生,成立更多的专业团体,把社团的工作纳入到教学工作中。

四、师资建设:坚持三项措施原则

对照教育部关于办学水平评估要求,许多学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师资力量都与要求相差甚远,然而,提高师资力量绝非易事,一是从领导到一般教师都要重视,二是从政策到具体环节都要落实,对于计算机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