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7 02:45: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8-133-04
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幸福。然而,幸福是人们的主观心理感受,与人们所处境况的变化密切相关,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如果纵向比较,一个人的境况在变好,那么他的幸福感就会增加;如果横向比较,一个人的境况好于周边的多数人,那么他的幸福感也会增加。反之,亦然。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调查表明,食品安全已成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的幸福感是如何影响的?通过何种机理来传导幸福感的变化?本文将作以下阐述与分析。
1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属于民生问题。近10a来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现,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尤其以在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染剂为代表的几起特大食品安全案件的发生,普遍引起国人的担忧,以致洋奶粉在国内热销,甚至有人跨国(跨境)采购洋奶粉。
2004年以来,我国正规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总体呈现出增加趋势(见图1)。其中,2005年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报道数量由2004年的56例骤增至435例,至此以后便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2011年又突增至713例。从结构上看,食品安全事件涉及到粮食、蔬果、肉制品、乳制品和副食品等几乎所有的食品种类,严重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其中,粮食类安全事件123例,蔬果类安全事件73例,肉制品类安全事件138例,乳制品类安全事件173例,副食品类安全事件89例。
概括起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如下3个特征: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饮料、南北干货、奶制品、炒货等;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扩展到食品内部的残留危害,不仅有害菌落总数而且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严重超标;三是问题食品生产的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隐蔽,以致现有的食品检测技术难以有效甄别或合理界定。
2 源自食品安全的幸福感
幸福是一种基于人内心体验的感觉。人类对幸福感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2 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曾经将幸福与智慧联系在一起[1],而伊壁鸠鲁则认为“幸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2]。至当代,幸福感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心理学领域,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即基于快乐论哲学的主观幸福感与基于现实论哲学的心理幸福感[3]。前者侧重于研究感官上的快乐,后者则强调精神上的快乐。从感官上来讲,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多与人们的生理需求联系紧密,如收入水平能够影响人们的幸福感,是因为它直接决定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类似的因素还有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和安全状况等。从精神上来讲,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则多与人们的心理需求有关,如社会地位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是否能实现其人生价值,而人际关系也能通过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而影响幸福感。
现有的研究清晰地揭示了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区分。比如,居民的住房条件(H)、居住环境(E)、收入水平(I)、社会地位(S)、食品安全(F)、人际关系(R)等等都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由此,我们可以构建幸福函数(W)。
W=f(H,E,I,S,F,R)
本文专注于食品安全对居民幸福感的研究。于是,假定其他不变,仅讨论食品安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事实上,食品本身用来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而食品安全则涉及人们的心理需求。从生理需求上来说,食品是人们日常的必需品,直接关系着人的身体健康;从心理需求上来说,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给人们带来稳定的心理状况,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则无疑会使人们的负面情绪高涨。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的满足状况共同构成生活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幸福就是对生活的高度满意。因此,食品安全同时影响着人们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影响着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满意状况――生活满意度,最终影响居民幸福感。不难理解,Diener把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4]。
显然,食品安全与居民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即食品越安全,居民幸福感越高;食品越不安全,居民幸福感越低。进一步研究分析,居民幸福感具有边际递增的特征,即随着食品安全程度的提高,居民从食品安全中获得的幸福增量上升。反过来看,一旦爆发食品安全事件,居民经常消费的食品变得不再安全,那么居民幸福感就会加速下降。
3 食品安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理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越来越追求幸福长寿。很明显,食品是人们健康长寿的第一要素。当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时,人们普遍会对自身的健康感到担忧甚至恐慌,从而降低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进而导致居民幸福感下降。因此,食品安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理可以归纳为这样的逻辑链:食品安全健康担忧满意度下降幸福感降低。当若干居民个体的幸福感降低时,社会整体的幸福感则也会随之降低。
从单个居民的角度看,幸福感的变化并非简单而单向,而是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即居民幸福感的变化远大于食品安全程度的变化。当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时,居民对食品安全状况的恐惧感被放大,幸福感会加速下降。尤其是当多个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时,其叠加影响的结果,使居民幸福感下降更快。
从居民群体的角度看,幸福感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蝴蝶效应”,即居民个体幸福感的变化会对其他居民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在群体中出现连锁反应。当某居民在短时间内因食品安全问题幸福感快速下降时,其感受也会通过其社会关系网络传递给其他居民,导致其他若干居民的幸福感不同程度地下降。
4 案例剖析
4.1 案例内分析 2013年5月18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饮环节食品及相关产品检测结果,其中米及米制品近45%镉超标。该信息不久,立即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一热点新闻,社会各界就此对“碗里的安全”展开了广泛的热烈讨论。继广州市相关部门查出并公布这一信息后,广东省其它地区(如佛山市、中山市和清远市等)以及其他省份(如湖南、江西和广西等)也相继查出大米镉超标的问题。由于该问题最先在广东发现,因此人们将此次事件称之为广东“镉大米事件”。
众所周知,大米是全世界范围内人们最重要的主食之一,尤其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几乎是唯一的主食。人们可以在缺少某些副食的情况下而正常生活,却很难在没有主食或主食的安全性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生存。在质性研究中,根据George和Bennett的观点,案例内分析的方法是用来“认定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中介性原因过程(intervening causal process)――原因链或原因机制”[5]。也就是说,在案例中寻找中介性因素是理论验证的关键过程。在理论假设中,逻辑上的中介性因素是生活满意度,因为生活满意度是连接食品安全和居民幸福感的中间因素。然而在本案例中,生活满意度并不是最终的中介性因素,而应当将这一逻辑上的中介性因素与现实表象上的中介性因素――“大米镉超标”区分开。也就是说,“大米镉超标”作为一项现实中的食品安全事件,它的出现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这一过程在逻辑上的对应正是上文的理论假设。“大米镉超标”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联系,在于大米这一客观存在的事物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作为主食的大米都不安全了,人们对生活自然不会满意。
“大米镉超标”是案例内的核心信息,也是能够验证理论假设的最重要证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来源于案例内的证据,如媒体的大量报道以及官方机构的检测与说明等。根据常识,媒体几乎不会对公众不关心或不涉及公众利益的事件进行报道。对于此次“镉大米”事件,国内媒体的争相报道可以反映出事件的重要性:大米出了问题,公众日常生活受到威胁。而官方机构出于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目的,也只会对涉及公共利益的事情进行关注:生活必备品大米自然是被检测的对象之一。当然,这些证据从根本上来讲也是“大米镉超标”这一主要证据的分支,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
4.2 跨案例分析 为了在不同事件中验证理论假设的成立,以增加结果的可信度,本文选取质性研究中早期运用广泛的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的求同法和求异法来进行跨案例分析。本文择取上文中的“镉大米”事件作为“案例一”,以及另外两个食品安全事件分别作为“案例二”和“案例三”,并虚拟一项现实中不存在的事件(该事件符合人们的常识)作为辅助案例,由此展开分析。
(1)案例二:2012年9月,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年广东省配制酒等23类食品生产环节专项抽检情况通报》,其中,奇康饮用水由于菌落总数严重超标被列入检验不合格名单。该消息的在长期购买奇康饮用水的消费者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就此提出抗议,并表示不再购买此类饮用水。
(2)案例三:2012年6月,“南都网”和《南方都市报》报道了有关广东省佛山市肉联厂炮制工业盐猪血的新闻。根据新闻报道,有市民举报佛山市肉联厂往猪血中添加工业盐后,《南方都市报》记者前往当地进行暗访,后将事实曝光,在消费者中引起巨大轰动。工业盐作为一种致癌的化学添加剂,加入人们日常食用菜品之一的猪血,无疑会给人们带来恐慌。尤其对于佛山市居民来说,近在眼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让他们提心吊胆,对食物购买慎之又慎。
(3)辅助案例:2012年6月,“南都网”和《南方都市报》报道了近期记者随机暗访广东省内各大食品加工厂的情况。报道显示,广东省内某些地区食品加工厂所生产的食品存在安全问题,但这些被曝光有问题的食品加工厂所在地区不包括佛山市。虽然不能排除有安全问题的外来食品进入佛山市销售的可能性,但对于佛山市居民来说,本次报道佛山市没有问题,至少能让他们在短期内感觉身边的食品是相对安全的,由此也能让他们在一定时期内继续过着相对而言平静的日常生活。
根据求同法的推理逻辑,在表1的3项案例中,先行(或后行)情况只有“致害物”都是食品这一项是相同的,且居民反应都相同,那么“致害物为食品”即是其原因。从表1中可以观察到,这些食品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常用的,因此可以说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直接和居民生活满意度挂钩――生活满意度基于日常生活。由此,前述理论假设得以验证。
欲用求异法进行跨案例分析,则须选取研究案例三以及辅助案例,对其主要特征进行整理,具体见表2。
根据求异法的推理逻辑,在表2的两项案例中,先行(或后行)情况只有“致害物”这一项是不同的,且居民反应在不同案例中表现不同,那么“致害物为食品”即是研究案例3中居民反应的原因。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品,人们很可能将猪血作为餐桌上的菜肴。此类常见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则会影响到居民生活满意度。由此,前述理论假设得以验证。
5 结论与讨论
我们在对“食品安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如果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存在技术上的难度,如变量难以确定、测量指标难以统一和存在数据偏差等。因此本文采用了比较政治学对于小样本研究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内分析和跨案例分析两种模式对假设进行验证。其中,案例内分析是在单一案例的众多特征中进行证据搜集,跨案例分析则运用了求同法和求异法,对多个案例的众多特征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无论是理论演绎还是案例实证,都可以得出结论:食品安全与居民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且具有边际递增的特征。食品安全事件引起居民健康担忧,从而影响生活满意度,进而降低居民幸福感。当食品安全事件爆发后,乘数效应会放大这一过程,加速居民幸福感下降;蝴蝶效应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社会幸福感整体下降。
从食品安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可以看出其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力,但它不仅仅是影响居民幸福感这么简单。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提供的报告,在美国每年有7 600万例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其中需要入院接受治疗的有32.5万人,死亡的有5 000人,而这些数字在发展中国家更高。人们可以因为各种因素而感到不幸福,幸福对于人们来说就是一种心理体验。当人们因食品安全问题而失去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时,幸福这种心理体验自然显得虚无缥缈。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关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关乎民族的发展与延续。
鉴于此,保证食品安全应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际行动中,除了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外,政府还应协同所有社会成员一起参与食品安全的维护工作。共同参与不仅能够提高工作的效果,更能够让公众在监督和评价食品安全状况的过程中体验到身为社会一员而应有的权利与义务。食品安全状况的好坏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评价,因此社会整体幸福感也最终依赖于公民的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67-368.
[3]任志洪,叶一舵.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58-164..
人类自然抵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NRAMP1)亦称为溶质转运家族11成员1(SLC11A1),具有膜转运蛋白功能。NRAMP1基因通过调控吞噬体内Fe2+和其他金属离子的浓度,将金属离子运出内吞小体,使细菌无法形成自身防御酶系,从而被细胞产生的NO2-、NO3-等杀灭。本文将NRAMP1基因与疾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1肺结核(TB)
NRAMP1基因与易感结核有关的常见SNP位点有3′UTR、INT4、D543N和5′(GT)n等。Wu等[1]对151例TB患者和453例健康对照组对NRAMP1基因INT4、3′UTR和D543N位点进行分析,发现3′UTRTGTGdel等位基因与TB易感性相关。Ben-Selma等[2]认为3′UTRTGTGdel/del和D543NAA和AG基因与肺结核易感性有关,除此之外还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但Hanta等[3]在对土耳其人群研究,发现INT4、D543N与TB易感性无关。
2结节病
Akcakaya等[4]在对土耳其人群进行NRAMP1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INT4G/C等位基因和5′(GT)n与结节病存在相关性。Dubaniewicz等[5]在对欧洲高加索(波兰)人群的的NRAMP1基因研究发现5′(GT)n的3号等位基因与结节病易感性相关。然而在对非裔美国人群的研究时,Maliarik等[6]认为NRAMP1基因5′(GT)n能降低结节病的易感性。
3类风湿性关节炎(RA)
Ates等[7]研究发现NRAMP1基因INT4位点的多态性与RA易感性有关,但5′(GT)n、3′UTR和D543N与RA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在对台湾人群的研究中显示:RA患者的D543N、823C/C、和3′UTR表达显著升高,此外研究还发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823C/C纯合子能防止风湿结节的发展。
4糖尿病(T1D)
最近有证据显示:NRAMP1基因可能与T1D易感性有关联,Yang等在对8861例TID患者及10841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NRAMP1多个位点的基因型别进行研究,最后得出INT4可能与欧洲血统人群的TID易感性相关。Paccagnini等在对该基因的多个位点的基因型进行研究,认为274C/T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TID易感性相关。
5多发性硬化症(MS)
Ates等在对土耳其人群的NRAMP1基因位点的多态性进行研究时发现INT4、5′(GT)n与系统性硬化病存在相关性。但有研究者认为5′(GT)n、D543N、3′UTR、和INT4位点的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症的易感性无关。
6其他
对巴西人群进行研究发现:INT4(第4内含子469+14G/C改变)、5′(GT)n的2号等位基因与麻风病的易感性存在相关性。有人对炎症性肠病进行的研究发现NRAMP1基因5′(GT)n、INT4和D543N位点的多态性与克罗恩病显著相关。此外,在对川崎病的研究中发现,NRAMP1基因5′(GT)n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其易感性相关。
综上述,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差异,得出的结论也存在争议,未来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对NRAMP1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Wu L,Deng H,Zheng Y,et al.An association study of NRAMP1,VDR,MBL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 susceptibilityto tuberculosisin a Chinese population[J].Int J Infect Dis,2015,38:129-135.
[2]Ben-Selma W,Harizi H,Letaief M,et al.Age-and gender-specific effects on NRAMP1 gene polymorphisms and risk of the development of active tuberculosis in Tunisian populations[J].Int J Infect Dis,2012,16(7):543-550.
[3]Hanta I,Tastemir-Korkmaz D,Demirhan O,et al.Association of the Nramp1 gene polymorphisms and clinical forms in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J].Bratisl Lek Listy,2012,113(11):657-660.
[4]Akcakaya P,Azeroglu B,Even I,et al.The functional SLC11A1 gene polymorphisms are associated with sarcoidosis inTurkish population[J].Mol Biol Rep,2012,39(4):5009-5016.
关键词: 数据仓库;数据库系统;气象服务;决策服务;OLAP;DM
Key words: data warehouse;database system;meteorological service;decision service;OLAP;DM
中图分类号:TP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163-02
1数据仓库概述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的概念是Inmon-1 J首先提出来的,将数据仓库定义为一个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随时间而变的数据集合[1]。数据仓库的产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数据仓库是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不同于数据库:数据库用于事务处理,数据仓库用于决策分析,数据仓库往往还要包括相应的数据分析工具,比如联机分析处理(OLAP,On—Line Analysis Process)和数据挖掘(DM,Data Mining)系统等。联机分析处理(OLAP)是将决策支持功能与传统的联机事务处理功能(OLTP)明显区分开来,它从人类分析数据的一般规律出发,形成了基于多维分析的决策支持工具[1]。
综合对数据仓库的各种理解,可以认为数据仓库是一种体系结构、一种环境,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主题性,将来自各种数据源的数据进行统一与综合按照主题进行组织,包含大量的历史数据,为管理决策活动提供支持。基于对数据仓库的理解,提出的地市级气象信息数据仓库简单结构图如图1所示。
2地市级气象资料数据存贮现状
地市级气象局担负着管理、收集和转发所管辖县市台站的观测资料的任务,同时也担负着管理、收集和转发来自省级气象局及中国气象局的气象资料(如全国观测数据、卫星云图等),这些资料在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地市级气象局一直很重视对这些资料的存档,长期以来积蓄了海量的气象资料数据,但这些资料的绝大部分仍然采用报文文件或普通文件的形式保存,只有小部分(如自动站)用数据库的形式保存。地市级气象局在这种数据库应用缺乏的状况下,对历史气象资料的查询比较繁杂,气象数据的开发应用较为艰难。针对当前地市级气象信息资料存储的现状,建设地市级气象信息数据仓库对推进气象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以及丰富气象服务手段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同时对信息资料的共享应用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建设地市级气象信息数据仓库的必要性
3.1 气象决策服务的迫切需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快发展,气象服务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却越来越强烈,加上人类社会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破坏对气候的影响,使得天气气候环境越来越恶劣,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破坏力越来越大。基于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巨大损害,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气象事业越来越重视,单一的天气预报服务明显已经不能满足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决策要求。需要有一个气象防灾减灾决策平台,该平台要综合各种气象、水汶、地质、交通、农时等要素,要对每次天气过程都能进行分析推理出可能造成的灾害并提前预警,尽可能早的在灾害发生前为决策部门提供建议,预防和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害。而气象防灾减灾决策平台的建设必须要有气象信息数据仓库的支持。因此说气象信息数据仓库的建设是气象部门为地方决策部门提供气象决策服务的现实需要。
3.2 公众气象服务的需要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正大步带领我们全面跨入小康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就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对天气气候的关注度就会越高,过去,通过电视或电台播出的《天气预报》节目作为公众获取天气信息的单一渠道,为公众气象服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它早已不能满足公众对天气信息的需求,人们需要更多更方便的渠道获取更多的、更详细的、更准确的、更及时的天气气象信息。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使公众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气象网站,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获取气象信息,但是,要为公众提供这些渠道必须要有数据仓库的支持才能实现。因此,气象信息数据仓库的建设是保障公众的生活质量,为公众气象服务提供多种渠道的需要。
3.3 多部门联动合作的需要气象科学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科学数据资源,是我国历史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地球信息资源之一。中国气象局宇如聪副局长2010年4月8日在京召开的气象信息共享(同城用户)座谈会表示:做好气象信息共享,是最大程度发挥信息资源使用效率,建立部门间紧密合作和有效联动机制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关键所在。
在地市一级,政府、交通、农业、水利、水汶等各部门希望气象信息在防灾减灾、决策部署等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希望加强与气象部门联动合作,要达到上述目的,需要继续推进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工作,进一步完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及基础信息支撑平台和部门间合作机制,针对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主题,加工共享数据,建设地市级气象信息数据仓库,开发建设防灾减灾决策平台和公众气象服务平台,以达到气象信息数据共享的目的,最大程度发挥信息资源使用效率。
4建设地市级气象信息数据仓库的可行性
4.1 数据源数据仓库的基本组成元素就是数据,因此要建设仓库就必须要有充足的数据源,数据仓库的数据存储系统任务就是将数据从各数据源抽取出来,转换为分析型数据,存储并提供数据检索和管理的界面。气象科学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科学数据资源,是我国历史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地球信息资源之一。气象产业属于高科技产业,要用先进科技进行分析预测,历来就非常注重对各种气象数据要素的开发应用和保存。只要有需要,我们就可以查询到历史上任何层开展过的气象业务的数据,从初期的简单的气温、气压、风向、风速资料到现在的卫星、自动站资料等等。对于决策平台需要的地理信息、水汶、交通等数据,我们可以通过部门联动、数据共享获取。因此,建设气象数据仓库的数据源非常丰富充足。
4.2 数据库系统建设数据仓库的出现,并不是要取代数据库。目前,大部分数据仓库还是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管理的[2]。因此,建设数据仓库的主要是建设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软件主要有MS SQL SERVER、Oracle、IBM、MySQL、Sybase等。综合数据、流量、用户等规模,地市级气象信息数据库系统应属于中小型,建议选择MS SQL SERVER,因为在WINDOWS上运行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微软的数据库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微软的数据库系统是最容易使用和掌握的产品之一,拥有中文界面和帮助系统,T-SQL也附有例子和中文解释,而且用户群庞大,交流很方便,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上手。硬件方面就是就是一台计算机数据服务器。
4.3 人才需求数据仓库的构建是纯粹的技术工作,相关的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是否能成功构建和构建质量好坏的关键。要建设数据仓库,首先至少要有一名能熟练掌握应用数据库系统的人才,他们负责数据库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包括按主题要求构建数据库及其数据结构,针对决策过程的要求对数据源中的操作型原始数据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并按主题(即在分析数据时经常用到的各种概念)重新组织,使它们成为便于分析的数据,即分析型数据,从而大大提高分析数据的效率。其次是需要开发服务平台的程序员。地市级气象部门在软件开发方面的人才水平是比较高的,在此基础上针对建设和管理数据仓库方面的人才需求加大在该面的人才培养力度,对于成功建设地市级气象信息数据仓库在人才方面提供保障。
5结束语
建设地市级气象数据仓库是建设现代气象服务系统平台(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等)的需要,也是各部门数据共享、联动合作的需要,我们也有建设数据仓库所必须的充足的、丰富的气象数据资源,通过项目合作建设经费应该也不难解决。为了提高地市级气象服务水平,以适应现代化经济社会对气象服务的高要求,地市级气象部门有必要早日开始着手气象数据仓库建设的相关事宜,为防灾减灾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手段。
中图分类号:S652;S4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9-4679-04
“银帝”是甘肃省近年来主要推广的厚皮甜瓜(Cucumis melo L.)品种,其品质优良,但采后贮运性欠佳,腐烂颇为严重,致腐病原物可在采前和采后侵染果实[1]。通过诱导甜瓜果实产生抗病性来减少腐烂损失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2]。壳聚糖作为一种高分子阳离子多聚物,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农业的各个方面,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诱导剂[3]。大量研究表明壳聚糖能够有效诱导植物抗病性[4]。壳聚糖能够诱导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均产生防卫反应[5,6],还可以诱导辣椒叶片[7]、冬枣[8]、芒果[9]、脐橙[10]等产生防御性酶,从而使相应的植物产生抗病性。壳聚糖也可影响甜瓜果实品质[11],对伽师瓜有很好的保鲜效果[12]。
甜瓜体内的抗性酶与甜瓜的抗逆能力密切相关[13]。利用壳聚糖诱导植物产生抗病物质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目前报道较多,但通过采前壳聚糖处理甜瓜叶片,诱导甜瓜果实抗性酶的提高尚未见报道。为探明壳聚糖处理甜瓜植株后其果实体内相关抗性酶的变化, 试验分析研究了壳聚糖采前处理甜瓜叶片后果实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GLU)和几丁质酶(CHT)活性的变化, 并探讨了壳聚糖对这些酶类的诱导机理, 以期为壳聚糖在甜瓜防腐的开发与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银帝”甜瓜种子由甘肃省河西甜瓜研究所提供,果实采自甘肃省民勤县泉山镇露地栽培大田,单瓜套发泡网袋后入纸箱,运抵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常温下贮藏待用。壳聚糖[聚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为济南海得贝海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工业级,n
1.2 方法
1.2.1 壳聚糖处理与采样 分别于甜瓜开花前7 d、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网纹形成期对甜瓜植株均匀喷洒1 g/L的壳聚糖(0.05% Tween20作展布剂),以清水处理作对照。每升药液处理甜瓜45~50株,每处理30株。在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网纹形成期和成熟期采样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1.2.2 酶的提取及酶活性测定
1)粗酶液的提取。参照张正科等[15]的方法。
2)酶活性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参照李合生[16]的方法,以愈创木酚为底物,在470 nm下测定吸光度。酶活性以每分钟A470 nm变化0.01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表示。
多酚氧化酶(PPO):参照Chen等[17]的方法并做修改,以邻苯二酚为底物,在420 nm下测定吸光度,以每毫克蛋白每分钟A420 nm变化0.01为1个酶活力单位(U)表示。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参照Liu等[18]的方法略有改动,以L-苯丙氨酸为底物,在290 nm下测定吸光度值。酶活性以每分钟A290 nm变化0.01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表示。
β-1,3-葡聚糖酶(GLU):参照Bi等[19]的方法,以1 mg/mL昆布多糖(Sigma公司)为底物, 在660 nm下比色,根据标准曲线求出样品液中的还原糖量。以每分钟分解昆布多糖产生还原糖1 nmol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几丁质酶(CHT):参照Bi等[19]的方法,以CM chitin RBV为底物,在550 nm下测定吸光度值。酶活性以每分钟A550 nm变化0.01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表示。
蛋白含量测定参照Bradford[20]的方法测定, 以牛血清蛋白(BSA)作标准曲线,计算蛋白质含量。计算结果用于表示酶的比活力单位,即上述5种酶(POD、PPO、PAL、GLU、CHT)活力单位最终表示为U/mg蛋白。以上每个试验都重复3次。
1.2.3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图表制作采用软件Excel 2003;t检验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前壳聚糖处理对甜瓜果实POD活性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壳聚糖处理可显著提高果实POD活性,甜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网纹形成期POD活性达到最高。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壳聚糖处理可明显提高果实的POD活性。例如壳聚糖处理3次后,在网纹形成期的POD活性比同期对照高151.91%,分别比处理1、2次高79.20%、36.44%。
2.2 采前壳聚糖处理对甜瓜果实PPO活性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PPO活性变化不大,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壳聚糖处理促进了果实PPO活性的提高。例如壳聚糖处理2次后,在膨大期的PPO活性与对照、处理1次相比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P
2.3 采前壳聚糖处理对甜瓜果实PAL活性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对照的甜瓜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PAL活性无明显变化。处理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PAL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壳聚糖处理均可促进果实体内PAL活性的提高。例如壳聚糖处理3次后,在网纹形成期的PAL活性达到最大,处理1次和处理2次之间差异显著(P
2.4 采前壳聚糖处理对甜瓜果实GLU活性的影响
从图4可以看出,壳聚糖处理可明显诱导果实GLU活性的提高,对照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GLU活性呈上升趋势。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壳聚糖处理可促进果实体内GLU活性明显上升,且酶活性随处理次数的增多而增大。例如壳聚糖处理4次后在成熟期的GLU活性达到最大,高出同期对照92.14%,也分别高出1、2、3次处理62.61%、18.95%、3.95%。
2.5 采前壳聚糖处理对甜瓜果实CHT活性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甜瓜果实CHT活性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对照CHT活性变化趋势与GLU相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壳聚糖处理也可促进果实CHT活性的提高,于果实网纹形成期达到峰值,之后有所下降。例如经壳聚糖处理3次的果实在网纹形成期CHT的活性分别高于对照、处理1次、处理2次53.83%、36.59%和19.97%。
3 小结与讨论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提高植物自身保护和生存竞争能力、协调与环境关系上充当着重要的角色[21]。在植物防御反应的次生代谢中,苯丙烷类代谢是重要的代谢途径之一,它可形成包括植保素、木质素和酚类化合物等在内的次生抗病物质[22]。壳聚糖处理可促进果实体内POD和PPO活性的积累,该结果与前人在辣椒[7]、冬枣[8]、芒果[9]、脐橙[10]、花生种子[23]上的壳聚糖处理结果基本一致。POD参与活性氧代谢及木质素和木栓质的合成,并催化木质素与细胞壁糖蛋白的共价交联[22]。PPO是植保素和酚类物质合成途径的重要酶,可将酚类物质氧化成高毒性的醌类物质从而可对入侵病原物进行毒杀[24]。采前壳聚糖处理可提高甜瓜果实体内PAL的活性,这与壳聚糖处理杨树[4]、太子参[25]后其叶片PAL活性显著增高结果一致。PAL是植物次生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它催化L-苯丙氨酸形成反式肉桂酸,这个过程涉及到很多保护性物质的合成,如植物体木质素和酚类物质的加速合成和积累、植物细胞壁的木栓化,PAL活性与植物的抗病性也密切相关[26]。
壳聚糖处理明显促进果实体内GLU和CHT活性的积累,并且处理次数越多诱导效果越明显。这一结果与刘锋等[27]壳聚糖处理诱导脐橙GLU和CHT活性升高的结论相似。GLU和CHT是两类重要的病程相关蛋白,这两种酶活性的提高是植物抗逆性增强的表现,是植物建立系统抗病性的标志酶[28]。GLU和CHT作用的底物是β-1,3-葡聚糖和几丁质,而这两种物质是真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物质,两种酶具有协同杀菌的作用,当二者协同表达时,植物可以显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29]。壳聚糖处理有利于提高发育过程中甜瓜果实抗逆性和抗病性,甜瓜在发育过程中形成并增强的抗性系统并没有因为果实的成熟而丧失。
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能诱导甜瓜果实体内POD、PPO、PAL、GLU和CHT等抗性相关酶活性的提高。壳聚糖采前处理对甜瓜果实抗病性的诱导会由于诱导时间和次数不同而效果不同,总的来说,在网纹形成期诱导抗病效果最好,处理4次效果最明显。壳聚糖作用效果受其脱乙酰度、分子量、浓度等的影响,试验仅选取了单一浓度对厚皮甜瓜进行了抗性分析,如果选取不同条件组合的壳聚糖处理,是否可以取得更好的诱导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葛永红,毕 阳,杨冬梅. 诱抗剂处理对“银帝”甜瓜采后粉霉病和黑斑病的抑制效果[J].食品科学,2006, 27(1):246-249.
[2] 谢东锋. 采前壳聚糖处理对厚皮甜瓜潜伏侵染的抑制及其果实抗病性的诱导[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7.
[3] 张 怡,刘 严,康静敏,等. 壳聚糖诱导植物抗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14):82-85.
[4] 薛盼盼,胡景江,徐 擎. 低聚糖激发子的制备及诱导杨树抗病性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0(11):31-36.
[5] ZHANG C H, FEVEREIRO P S, HE G Y, et al. Enhanced paclitaxel productivity and release capacity of Taxus chinensis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adapted to chitosan[J]. Plant Science,2007,172(1):158-163.
[6] IRITI M, FAORO F. Chitosan as a MAMP, searching for a PRR[J].Plant Signal Behav, 2009, 4(1):66-68.
[7] 肖仲久,蒋选利,李小霞,等. 壳寡糖诱导和白粉菌侵染的辣椒叶片防御酶系活性研究[J].北方园艺,2009(8):16-19.
[8] 姜 桥,王金丽,荣瑞芬,等. 采前低聚壳聚糖处理对冬枣果实抗病性的诱导[J].食品科技,2011,36(3):26-29.
[9] 蒋侬辉,何万欢,孟祥春,等. 壳聚糖涂膜结合浸钙处理对芒果褐变及两种酶活性的影响[J].包装工程,2010(13):7-10,31.
[10] 邓雨艳,明 建,张昭其,等. 壳聚糖诱导脐橙果实抗病性、水杨酸及活性氧代谢变化[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4):812-820.
[11] 祁岩龙,廖新福,孙俪娜,等. 壳聚糖涂膜对甜瓜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116-122.
[12] 张有林,张润光,孙 刚,等. 伽师瓜采后生理、贮期病害及贮藏保鲜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6):1220-1228.
[13] 毕 阳,张维一.感病甜瓜果实的呼吸、乙烯及过氧化物酶变化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3,23(1):69-73.
[14] 谢东锋,毕 阳,邓建军,等. 采前壳聚糖对厚皮甜瓜果实潜伏侵染及其采后主要病害的控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 43(2):96-99.
[15] 张正科,毕 阳,王军节,等. 采前苯丙噻重氮(BTH)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防御酶及抗性物质的诱导[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41(6):122-125.
[16]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7] CHEN C, BELANGER R R, BENHAMOU N, et al. Defense enzymes induced in cucumber roots by treatment with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 and Pythium aphanidermatum[J]. Physiol Mol Plant Pathol,2000,56(1):13-23.
[18] LIU H X, JIANG W B, BI Y, et al. Postharvest BTH treatment induces resistance of peach(Prunus persica L. cv. Jiubao) to infection by Penicillium expansum and enhances activity of fruit defense mechanisms[J]. Postharv Biol Technol,2005,35(3):263-269.
[19] BI Y, TIAN S P, ZHAO J, et al. Harpin induces local and systemic resistance against Trichothecium roseum in harvested Hami melons[J]. Postharv Biol Technol,2005,38(2):183-187.
[20] BRADFORD M M. 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protein-dye binding[J]. Anal Biochem,1976, 72(1-2):248-254.
[21] 阎秀峰. 植物次生代谢生态学[J].植物生态学报,2001,25(5):639-640.
[22] 陈年来,乃小英,张玉鑫,等. 植物源诱导剂对甜瓜叶片防卫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0,30(10):2016-2021.
[23] 朱启忠,王春伟,单世华. 壳聚糖对花生三种防御酶含量的影响[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10):867-868,893.
[24] MOHAMMADI M, KAZEMI H. Changes in peroxidase and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ies in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wheat heads inoculateed with Fusarium graminearum and induced resistance[J]. Plant Science,2002,162(4):491-498.
[25] 林丛发,翁琳琳,钟爱清,等. 太子参叶斑病抗性诱导因子筛选[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3):383-387.
[26] 苗则彦,赵奎华,刘长远,等.葡萄抗感白腐病品种PAL酶、PPO酶和SOD酶活性比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3):177-180.
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了川南城镇社区居民健康意识的水平高低和居民的体育行为中体育消费活动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考察了居民健康意识与体育消费行为之间的关联.方法:通过调查问卷A卷(李克特式心理量表)调查居民体育健康意识,B卷调查体育行为.结果:调查结果显示A卷(5分制心理量表)得分均值较高(M=4.13,SD=0.71),95%置信区间为4.27-4.69.结论:川南居民具有良好的体育健康意识.但川南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还不高,体育消费结构还很单一.
关键词 :健康意识;体育消费行为;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G8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70-03
1 前言
良好的健康意识可以引发积极的健康行为和体育行为.积极的健康行为是指一切有利于提高身体健康水平,降低危险因素的活动和习惯.这些健康行为包括日常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搞好健康平衡的营养膳食,积极的心态和情绪,以及对精神紧张和压力能轻松处理,不吸烟,节制饮酒,不滥用药物等等.
另外一方面,“体育行为”是指: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凡是与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动,都可称之为体育行为.这些活动既包括体育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运动行为,也包括体育的组织、管理、宣传、科研、教学、消费、观赏等方面的行为活动.本论文主要探讨的是体育消费行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的健康观念、体育观念也在不断变化,那么现在川南地区居民的健康意识水平怎么样,其体育消费情况怎么样,两者之间存在什么联系?两者之间如何相互促进以达到人民健康水平和区域体育产业共同提高的双赢局面?这些都是本课题研究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川南城镇居民健康意识水平和体育消费行为的现状以及联系.课题组以泸州市江阳区,内江市市中区、自贡市汇东区,乐山市市中区部分城镇居民(年龄15岁以上,不受其他特殊限制,采用随机抽样)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2.2.1.1 问卷设计与发放
本问卷严格按照心理学,体育科学测量量表要求编制设计.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项目区分度等指标都符合科学研究的标准.本问卷分为AB两卷.第一部分(A卷)主要调查研究对象的健康意识,第二部分(B卷)主要调查样本的体育行为(重点是体育消费行为)等情况.
问卷第一部分(A卷)为心理意识测量表,故A卷的调查问卷测试项目应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5级评分制,1-5分分别对应选项中的A(1分)、B(2分)、C(3分)、D(4分)、E(5分).分值越低说明情况越消极,健康意识水平越低;反之分值越高的则越积极,健康意识水平越高(在个别的项目中分值高低仅代表不同的倾向而不完全反映健康意识的积极程度).表中1-5分值的每个分值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赋值主要靠测评者自己依据自身与题干描述的符合程度进行选择.
本调查历时两月(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印制调查问卷500份,实际发放425份,回收问卷387份,其中无效问卷37份,有效问卷350份(有效标准为:问卷信息填写基本完整,无明显乱填、矛盾行为),回收率91%,有效率90%.另外,对部分居民还进行了访谈笔录.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在小区居民中随机发放问卷,没有特定重点调查某一社会阶层、某一职业群体、某一年龄层和某一收入人群.但是在选择调查的居民小区的时候综合考虑了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小区的档次、新旧以及小区居民的经济状况,力求调查结果能反映社会各阶层居民的普遍问题.因为人力物力以及研究者水平的限制,本研究的样本含量还不够高,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2.2.1.2 调查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
本调查问卷效度检验采取专家咨询法,咨询了成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相关专家.专家对问卷的认可率达到85%以上,达到了较高的比例数.对本研究调查问卷的有效性视为可接受.
信度检验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2013年5月底对四川省泸州医学院职工共计30人发放、回收问卷(留下被测试者的联系方式).2013年7月初再向这30人发放、回收问卷;对两次的问卷所得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用裂半相关法,斯皮尔曼-布朗(spearman-brown)公式求得本调查问卷测量折半相关系数为r=0.83,此问卷的可靠性可接受.
2.2.2 访谈法
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随机选择部分受访者,采用与他们面对面地交流,根据受访者的答复来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
2.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用EXCEL和spss11.0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常规频数统计处理得出基本统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Means±SD)表示,并对总体均数做参数估计,取0.95求置信区间.
3 川南居民体育健康意识调查结果分析
3.1 川南居民健康意识良好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说被调查社区群众的健康意识和体育价值观是积极的.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本问卷的调查项目分别从价值功能、审美、健康、教育、财富观念等多个方向的差异对居民的健康意识和体育个体价值观进行区分.经过比较和分析本问卷内的各个因子,调查结果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广大群众具有比较好的健康意识和体育价值观.比如第5个项目“您觉得体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M=4.61,SD=0.19)得分很高,说明非常多的人都认识到体育对人类最重要的功能是强身健体,其次才是休闲娱乐或者其他因素.只有在意识层面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才有可能在行为上反映出来,积极开展体育行为,参与体育活动强身健体.可见虽然健身功能作为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人们心目中已经逐渐的根深蒂固,但是也不可否认,群众目前对体育的认同也体现在其他的价值领域.
3.2 体育个体价值观中健康与物质财富的关系
在本问卷的调查中有部分项目,着重于调查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物质财富价值观问题.比如项目8“如果可能的话,您是否愿意拥有一副运动员的体格,但是代价是减少您的月收入?”、项目9“您是否认为拥有健康、健美的体魄比物质财富更加重要?”,从这两个项目的情况看,得分都是比较高的(项目8 M=3.72,SD=0.76;项目9 M=3.94,SD=0.21).
由图1可知:目前被调查居民渴望能够拥有像运动员般的身体素质,也认为物质财富的重要性比不上拥有健康健美的体魄.但项目8的得分均值明显低于项目9,却又说明目前个体的收入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还是主流的,这和项目9的结果有一定的冲突.这也许和我国目前经济的发展水平,物质生活水平以及个人收入水平和传统意识形态都有关.不过总体上来讲,目前人群看待健康和财富的关系更加趋于理性.
3.3 川南居民体育消费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体育行为是体育意识的体现,是群众体育活动的直接载体.问卷第二部分(B卷)是关于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主要通过体育锻炼的技能,锻炼时间、强度、频率以及体育消费的情况等项目来进行调查,同时用这些指标来评价群众体育参与度的情况,间接反映出体育健康意识引导的体育行为的情况.B卷调查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共14个调查项目,包括运动动机,运动项目、时间、频率、场所、消费,期望等.本部分属于人类行为的社会学调查,因此没有使用5分制.以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项目进行讨论.
3.3.1 体育活动的参与场所
由图2可知:本项目的调查一共获得了157个有效选择.其中53%的人选择了在自己家里或者小区进行身体锻炼,33%的人选择了去收费的体育活动场所,只有14%的人在免费的社区或者学校体育场所进行练习.一般来说能在家里进行的身体练习主要是力量练习,或者跑步机上的耐力练习.前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训练知识而后者却对练习者有一定经济要求.就我国目前的群众消费来看家中有跑步机的只是少数,体育科学知识的普及率也非常低,可见在家里和在小区锻炼的人虽然占了绝大多数,但是他们锻炼的效果很难说有多理想.而在免费的社区或者学校体育场所进行练习的人只占了14%,这可以推断川南群众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比较薄弱的,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在家或者小区进行锻炼.
3.3.2 体育消费结构的调查
体育消费结构是指消费者在体育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类型的消费资料(实物消费品、劳务消费品)的比例关系.根据消费者所购买的消费资料的不同用途,一般分为实物消费(体育用具消费、精神产品消费及杂费)与劳务消费(参与型消费与观赏型消费).体育消费合理结构,不仅指实物与劳务之间的比例关系要合理,而且两方面本身内部的结构也要合理,要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因素、客观条件、活动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的需要.这其中体育场地的使用费对个人是否参与了体育活动影响最大,因为相比较而言这一项消费更能说明消费者直接参与了体育活动.而体育运动器材的购买、运动服装的购买都不能完全说明消费者花了这个钱就是实实在在地去参与了体育活动,因为花了大价钱买的体育器材可能闲置,而运动服装的消费和参与具体体育运动之间的相关性很小.
由图3可见:体育场地的使用费在有效数据中只占了总数的10%,说明最直接用于体育锻炼的实际消费还是比较低的.而最高的是体育服装的购买,虽然说比较高的体育服装购买比例可能代表更多的运动参与,但是也存在很多运动服装的购买消费只是因为个人对运动品牌服装的偏好而产生的.成都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特点是体育消费结构单一,实物型体育消费的选择比率高于参与型体育消费和观赏型体育消费.
4 结论
4.1 川南居民体育健康意识良好
体育健康意识综合调查得分:M=4.24,SD=0.71.推断目前川南居民体育个体价值观是比较积极的.对体育的健身功能在整个体育功能体系中的作用有比较清楚地认识,对物质财富和健康的关系普遍比较理性.同时本调查还显示了一些以往被忽视的因素也对积极体育健康意识有促进作用,比如:体育的审美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居民良好的健康意识能引导积极的体育行为.
4.2 川南体育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单一
目前川南群众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比较薄弱的,免费的社区体育活动场馆或体育场地还比较少,相配套的体育设施也较缺乏,因此只有小部分人愿意去收费的商业体育场馆活动,而大部分人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条件下,只能在家或者小区进行身体锻炼,缺乏科学的健身指导.川南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特点是体育消费结构单一,这其中体育场地的使用费对个人是否参与了体育活动影响最大,但实物型体育消费的选择比率高于参与型体育消费和观赏型体育消费.
4.3 川南居民的健康意识对体育消费行为的积极引导还不够
虽然调查显示川南居民有较好的健康意识,以及积极的体育价值观.但是其科学体育的意识还不够,无法正确引导以身体锻炼为最终目的的体育消费行为.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于相关医疗单位和体育事业单位的协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马连鹏.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与促进[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1):45.
〔3〕王广虎.强身与健身的体育观[J].体育文史1,1998(3):4-6.
〔4〕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忧思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31.
〔5〕冯维胜,丁树哲.体育价值观对体育锻炼影响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4):19-21.
〔6〕于春艳.体育锻炼态度、参与度与体育价值观的相关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3):54.
〔7〕许晓容.科学体育观的构建与社区体育的健康持续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3):124-125.
关键词:土地财产形成三个阶段 土地开发权 物权
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是我国独特的土地制度。《物权法》颁布后,正式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具备占有、使用和收益三大权能,其客体指向为国有土地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是一个动态概念,从时间演进的序列来看,包括农用地转为国有土地后,政府对之进行必要的整理、开发、储备阶段,即土地一级开发阶段;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土地使用权人在此之上修建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的阶段,即土地二级开发阶段;以及在土地之上形成建筑物、构筑物等以后土地使用人对该土地及建筑物的保有阶段。
《物权法》将土地使用人在土地的二级开发阶段和土地的保有阶段的权利界定为建设用地使用权。但是,在土地一级开发阶段,权利人对土地主张何种权利,《物权法》并未正面回答。既然名为“建设用地”,则政府在农地转用后对之投资开发,形成可出让条件这一过程当然符合“建设用地”名义上特征,但是与《物权法》界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相比,这一阶段土地权利体现出更多公法性质,与私法性质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有显著区别。因此,不能笼统地将这一阶段的土地权利归为建设用地使用权,也不能无视这一阶段土地之上客观存在的权属状态,有必要对在土地一级开发阶段,对土地权利人对土地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利进行必要梳理,明晰土地产权边界,赋予土地权利人对等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明晰政府以民事主体参与市场的权利,切实将政府对土地的行政管理、监督等职能与之区别,更好地促进城市土地有效利用,盘活国有土地资产运营、收益和保护,实现城市有序发展。
土地权利束在土地财产不同形成阶段的剥离
从土地财产表现形式的阶段来看,可以分为土地待开发阶段、土地“生”到“熟”阶段和“熟地”入市后三大阶段。在土地财产形成的各个阶段中,土地价值为多个土地权利人分享。
(一)待开发土地的财产及权属形态
从产权形态来说,待开发土地权利形式表现为国家或农民集体对其主张的所有权。一般来说,待开发土地不具市场价值,但是因土地的稀缺性,未来能达到一定建设用地标准的未开发土地具备升值预期。因为当新增建设用地的供给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城市用地需求时,对城市周围未开发的土地将形成隐性需求,一旦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允许其转变为建设用地,则由于土地用途变更,必定导致对该土地需求的增加,这样待开发土地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形成潜在价格,它可理解为该土地变更用途时的价格。由于政府实际上是未开发土地的权利主体,所以由于规划用途变更导致形成的未开发土地的价格就是该地的权利价格。政府通过规划变更,将待开发土地规划为建设用地,可以将之理解成为设定了土地发展权。
(二)“生地”到“熟地”过程中土地的财产权利形态
土地“生”到“熟”的过程是土地价值增值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过程中通过征地、拆迁及“通平”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土地具备可以出让、出租的条件,形成潜在土地开发增值收益。这一阶段,地方政府是土地开发的主体。从权利状态上来看,地方政府通过农地征用,以委托―的形式将其交付土地储备机构,由后者负责土地整理、开发和储备,就转移待开发的土地这一行为而言,形成合意即类似一种契约行为,但却无具体合同作为约束。究其根源,在于土地储备机构是隶属于政府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将土地交付土地储备机构处理,实际上是以民事主体参与市场行为,且实践中以公共权力介入,客观上可能产生以政治权力设租、寻租,产生牟取最大利益的嫌疑。因此,必须对政府、土地储备机构在土地一级开发市场中的权利、义务作出清晰界定,即二者究竟以何种权利取得待开发的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同时,土地储备机构通过将土地抵押给银行获取资金用于土地开发,实际上行使了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具备物权某些权能,但却无明确法律条文规定,所以土地储备在制度安排上存在缺陷,不但融资基础存在障碍,而且债权、债务主体不分,这一阶段土地开发权利性质的定位问题亟待解决。
(三)变为“熟地”后的土地财产权利状态
土地一级开发完毕后,政府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此时土地财产权在形式上表现为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分离,《物权法》规定的三大用益物权之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即指向于此。土地使用权人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因此,建设用地使用权具备较完整权能,权利人有权将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进行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抵押。因此,在土地财产表现形态的第三时序中,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使用权,虽有学者认为“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归于地上权范畴,但已有立法予以明确界定,不再赘述。
设置物权化土地开发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设置物权化土地开发权的必要性
城市土地产权表现形式与土地财产形成各阶段密切相关。在土地财产形成的第一阶段,政府若将农民集体土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可理解为设定土地发展权,国内学者对土地发展权讨论颇多,但国家并未从立法层面上规定这一权利;《物权法》出台后,将土地财产形成的第三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为建设用地使用权,并赋予其正式的物权性质;但对于土地财产形成的第二个阶段中表现出来的政府对土地开发、整理权等,虽然在实践中具备了某些物权特征,但立法并未于此作出正式承认。根据《物权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物权是基本的财产权,是债权发生的前提,而非物权性质的地方政府享有的土地行政、管理、开发等权利,不能形成债权的基础,也就不能进行基于物权之上的经济活动,因此须考虑如何将地方政府的土地开发权纳入物权范畴,以解决土地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根据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种类、内容、效力和公示方法只能由法律确定,当事人不能自由创立,但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当前土地出让和使用制度的继续深化,现有土地物权种类已难以充分反映现实生活中新的需求,有必要先从理论上阐述创设新物权的可行性。
(二) 设置物权化土地开发权的可行性
地方政府具备土地物权主体的特征。我国城市市区土地、依法没收、征收、征购的城市郊区和农村集体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土地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以,地方政府不仅是土地的管理者,更是土地的实际支配、占有者,若能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行政权力和公共权利重新分离、界定,对属于民事权利性质的土地开发权“正位”,将其从土地财产权利束中分离,形成具备一定物权性质的法定权利对抗第三人和任意人,从技术角度而言是可能的,它符合用益物权实现是以占有标的物为前提的特征。因此,如将土地开发权作为用益物权来设计,地方政府实际具备了物权主体特征。
地方政府行政范围内土地具备物权客体的特征。物权为支配特定物、独立物的权利。物权客体是具体、特定的物,这可以使权利人明确其支配对象和范围。行政区域内土地直接受地方政府管辖,从土地的实际占有和支配的形式上看,在土地开发阶段,辖区内待开发土地无疑具备土地物权客体的特征。
土地开发权具备排他性特征。物权具有排他性,同一物上不得成立数个不相容物权,已成立的物权可以排斥同一内容的物权。据现行土地管理条例规定,即自从实行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以来,在土地一级开发领域,土地一级开发主体大都由地方政府或其认可的土地储备机构充当。因此,地方政府的开发权具备排他性特征,这为土地开发权向物权转化提供了重要条件。
土地开发权具备直接享有享受利益特征。物权重要特征在于物权主体享有对“物”的收益权。对不动产而言,用益物权人可从不动产使用价值上获利,担保物权人享有不动产的抵押权。作为地方政府而言,土地进行一级开发后,在市场上公开出让,可获得一部分土地由“生”变为“熟”的增值收益,符合物权的收益性,而且从融资方式来看,地方政府实际上享有土地的抵押权。因此,土地开发权同时具备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特征,这是形成土地开发权物权化的另一重要因素。
土地开发权具备公示性特征。据大陆法系,物权通过登记形成效力,取得物权公示后形成对抗一切第三人的权利。地方政府对拟开发土地是在明确纳入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进行的,而规划本身就具备在社会范围内公示的特征,这也为土地开发权向物权转化提供了有利因素。
设置物权化土地开发权的内容
设立。我国是一元制下土地所有权制度,作为土地所有者的中央政府,可授予地方政府所有权的行使权,而这种行使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地方政府对本辖区土地的开发权和利用权。对此,可将地方政府享有的土地开发权从土地财产权利束中分离,形成一种位于国有土地所有权之下的,类似于“次级土地所有权”的土地物权,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确认、设立。
登记。根据《物权法》第一编第二章第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七条规定: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对于地方政府的开发权的登记,建议先由地方政府就本地土地开发提出方案,并报国务院批准后,授权国土资源部向符合要求的地方政府颁布土地开发权证书,形成地方政府对土地开发权物权性质的原始取得。
变更。在设立土地开发权后,政府委托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待开发土地的征收、拆迁、整理、开发、储备等事宜,也可通过市场招标拍卖的方式,将其让给予具有开发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和法人团体等。后者在获得土地开发权后,须向有关部门申请土地开发权变更登记予以确权,但同时政府必须加强对土地开发市场的监管,保证土地开发安全性和投资连续性,促进土地开发市场的有序发展。
灭失。这一行为发生于土地开发完毕后,通过公开市场行为,政府与土地使用者签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协议并交付土地使用权之后。此时,土地使用权实现对土地开发权的替代,自土地使用权人向有关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登记之时起,土地开发权终止,并向有关部门申请注销登记,土地开发权灭失。
结论
本文从土地财产形成三个阶段,探讨了城市土地产权的三种形态。重点立足于土地财产形成第二时序,尝试将地方政府对土地的管理职能和对土地的权利分离,并依照物权设立的原则、规则、程序等,提出设立物权性质的土地开发权,解决政府在土地征收、整理、开发、储备中面临的权利真空问题,赋予政府或土地储备机构抵押融资的合法性,规范土地一级开发市场,保证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促进城市有序发展。
当然,本文仅从理论层面剖析土地开发权作为一种物权设置的可能性,在分析中尚有欠缺。但通过尝试构造物权性质的土地开发权,实现土地所有权与土地开发权的分离,是必要的,只有赋予土地所有权人以外的其他权利人相对独立的权利,才能保证土地资源通过市场实现配置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因此,要顺应从 “物”的所有到 “物”的利用的时代潮流,对现存的土地权利制度进行创新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申建平,孙毅.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引 言
社会心态是某一时期社会群众普遍存在的共同心理状态,也就是人心民气。社会心态因不同社会环境和不同社会阶层产生差异。社会心态在本质上属于低水平、不系统、不定型的、自发的社会意识[1]。然而社会整体心态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为了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物质生产和财富积累是必要的。但在这个过程里,一系列问题也凸显出来: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结构出现两极化,规模频繁爆发,社会流通机制固化等。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影响着国民的社会心态,尤其是民众的社会公平感。在对社会资源的掌握上,越来越明显的两极分化使得普通民众产生了一种相对剥夺感。这种相对剥夺感又极易促使居民社会心态发生扭曲。但在另一方面,民众的心理也受其自身拥有的社会支持的影响,个人拥有众多有效的社会支持无疑会给个人的心理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那么,个人的社会支持和社会公平心态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相关性?以下将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研究理论背景和概念界定
此前关于城市居民社会心态的调查研究颇多,尤其是以社会转型为宏观背景的研究成果更是相当丰富。社会心态领域的研究学者杨宜音曾指出:在每一个剧烈变动的社会中,作为社会变迁的表达和展示,社会心态是社会变迁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心态的把握和调适,也是社会变革的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与条件[2]。此前对于社会心态的研究也设计多方面,沈杰以社会转型为背景讨论了中国社会心理的擅变问题,讨论了改革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心理变化的主要趋势。他所讨论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人生理想、择业心理、金钱观念、婚恋家庭观念、道德心理、消费心理、生活满意度、信心与乐观九个方面[3]。本文中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个体的社会公平感指标上。
对于社会心态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中,以往的学者普遍认为物质经济是最重要的原因,多数是从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普通民众相对剥夺感强烈、相当数量的底层民众存在着仇富心理等角度为落脚点。笔者认为,固然要着重考虑物质经济因素在居民社会心态中的比重,但除此之外,社会支持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影响因素。此前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成果之前也著述颇丰,学界研究普遍认为社会支持一般是指来自个人之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通常分为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两类[4]。正式支持一般指向国家制定的社会保障制度等,非正式支持一般指向个体社会网络所提供的支持,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等各种与之产生设计联系的群体所给予的支持。社会支持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功能。所以关于社会支持与社会心态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哈市某社区为调查地点,在其中十个社区点分别选取了四十户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样本共计400份,可用样本为399份。调查过程严格按照社会调查方法的要求,获得了真实可靠的一手数据。样本分布如下:
表1.性别
表2.年龄组分布
2、研究方法
本文参考了自1986年以来学界通行使用的由肖水源组织编订的《社会支持量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拟编订的社会心态量表中的一部分,研究量表经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证明研究工具真是可靠。在本研究的理论预设中,社会心态设定为四个维度:社会信任感、社会公平感、社会安全感和社会满意度。社会信任感的测量是通过调查受访对象对不同社会群体的信任程度;社会公平感是调查受访对象自身的主观感受(觉得自己是否收到了社会的公平对待以及对社会公平状况的看法);社会安全感则是调查受访者在个人生活上的各方面安全性感受(对当今社会自身财产安全、食品安全、医疗安全等方面的主观看法);社会满意度则是调查受访者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认为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合理的待遇。本文重点分析的是社会支持与社会心态中的一个重要维度――社会公平感之间的相关关系,其他方面的因素分析在此处暂且不做讨论。
以往很多研究很多都将造成居民社会公平感失衡原因归结为单一的经济因素,即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差距明显,因此将研究的重点普遍放在经济因素上,那么在经济因素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城市居民的社会心态也同样产生了影响?我们可以做出合理的假设,即居民个人的社会支持也会与其社会心态有关,能够得到众多有效的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具有良好稳定的社会心态。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根据对城市居民社会支持和社会心态的调查进行的相关分析,形成研究社会支持对社会公平感的作用和影响的分析报告。
3、研究程序和数据处理
本研究正式调查由专业教师和社会学专业学生共同进行,经过入户调查访谈的方式收集一手数据资料。共计调查400份问卷,获得数据由SPSS17.0进行处理后有399份数据可用。
三、研究结果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环境中,我国经济要不断发展,才能适应新的环境与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仍存在诸多的困难,因此,国家采取相应的政策从而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二者的协调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研究二者的相关性。
一、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的涵义
(一)实体经济投资的涵义
关于实体经济的涵义有着不同的观点,其一,实体经济是指除证券行业的其他行业,主要包括工业、农业、运输业、通信业、建筑业与服务业等,还包括文化、教育、信息、艺术等生产与服务的部门。这些部门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其二,实体经济是指除金融与证券行业的其他行业;其三,实体经济是指除金融、房地产与证券行业的其他行业。
投资是指将有价值的资产投入到某一经济活动中,从而获得经济回报的行为,主要包括实物、资本与证券投资等。实体经济投资是指将设备、建筑物等进行投入,从而使其具有新的生产能力,并不断增加其社会物质财富与经济总量。
(二)居民消费的涵义
居民消费是指在某一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所的居民在商品与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性支出,这一支出与政府消费组成最终消费。
二、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性
(一)实体经济投资对居民消费的作用
居民消费主要依赖其收入,通过实体经济投资的扩大,将使其生产资料的生产有所增加,进而其劳动力的需求将有所增长,随之就业机会的增多,居民的收入也将随之增多,居民再将其收入投入到生产与消费,通过循环往复,居民的收入将不断提升,从而保证了居民的消费。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与经济产品的需求逐渐提高,其消费结构有所调整,实体经济投资的扩大,通过消费品的增多将使其满足居民的需求,并为其消费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实体经济投资的增加,居民消费也将有所增加。
(二)居民消费对实体经济投资的影响
居民消费对实体经济投资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居民消费的增加,实体经济投资也将不断增加,同时居民消费对实体经济投资有着制约作用。居民消费的增加,将使消费品的生产部门与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扩大其投资,从而实体经济的投资得以扩大。实体经济投资的基本条件便是消费,主要是由于投资利润是通过消费实现的,投资需求增长受消费需求的制约,作为最终需求的消费需求,其派生需求为投资需求,同时投资需求也是消费需求创造形成的。
三、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的现状
(一)实体经济投资的现状
目前,我国实体经济投资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实体经济部门在生产要素成本方面未占优势。其二,实体经济投资在货币方面不足。其三,实体经济行业发展不均衡。其四实体经济投资的环境日益恶劣。
(二)居民消费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合理、劳动报酬所占比重不断降低,致使居民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居民的消费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居民消费的能力较低。其二,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其三,公共服务不全面。其四,服务行业发展缓慢。其五,居民消费观念滞,消费基础与消费政策等方面不健全。
四、解决实体经济与居民消费二者间问题的对策
(一)在实体经济方面的对策
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因此,要注重其发展。首先,促进实体经济产业的发展,实体经济要不断创新,从而使其资源得到合理的、高效的利用,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实现其产业的发展;其次,保证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金融体系要不断创新,从而实现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保证实体经济企业的资金需求;最后,实现实体经济行业的发展,要促进其行业的均衡发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制定其市场准入标准,健全经济发展的措施,从而提高实体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二)在居民消费方面的对策
针对我国居民消费不乐观的现状,在居民消费方面,要促进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收入的增长,才能促进其消费;要调整居民收入的分配制度,通过合理的分配制度,从而缩小收入差距,要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国家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政府要增加对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并要促进服务行业的发展,从而为居民消费提供优质的服务;要保证城镇化的发展、树立良好的消费理念等。
五、总结
综上所述,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有着相关性,文中对二者的涵义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二者的相关性,增加实体经济投资将促进居民的消费;居民消费对实体经济投资有着制约作用。同时,文中分析了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的现状及对策,相信,随着对二者问题的有效解决,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都将获取较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在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中,甲方的管理范围很大。从前期设计到管理控制,再到竣工结算,甲方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很多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管理和业务水平不高,这样就需要甲方在整个项目管理工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对安全进行谨慎的考虑,从而保障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开展。
一、 甲方在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1、 项目实施之前能很好地对成本进行控制
甲方在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之前要结合设计方案进行投资控制。在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应该根据甲方提出的整体工程需求,确定设计方案并据此作出整体工程估算,这个估算将作为控制后续工程设计、施工的最高投资限额。甲方通过项目工程实施之前的投资控制能够避免设计深度不到位而出现的投资不确定的情况,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防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投资失控的情况,从而提升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甲方通过和建筑项目的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和联系,能够对成本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有效地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
2、 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进行协调技术管理和应急管理
协调技术管理是甲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管理重点。甲方通过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在中建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将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交换,对于出现的技术上的问题,甲方能够及时让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协调,这样就能够提高整个工程的管理效率。在应急管理上,甲方能够仔细结合时下的各种政策和市场经济环境及时对整个建筑项目的管理进行调整,进而可以积极应对各种工程风险,从而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损失。比如说,在项目的招标过程,甲方能够对一些错误的投标决策和报价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科学分析,在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情况进行完善和核实。
3、 项目完工后能够科学进行审核评估工作
甲方在整个项目的工程完工后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良好表现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工作。甲方在总结过程中能够将各方的工作进行系统的评估,对其中存在的好的一面进行赞赏,同时对出现的一些不足之处甲方应该及时和项目的各方积极交流,进而提升项目各方在相关环节的改进和完善。另外,甲方在工程完工后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主要是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控制三个要点,通过这些总结评估工作来分析甲方自身在这个工程投资上面取得的经济效益。
二、 完善甲方大型建筑项目管理作用的具体措施
1、 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抓好项目的施工质量
施工队伍的素质对整个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起到直接的影响,甲方应该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才能够抓好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首先要看施工单位的合作意向,前期对施工单位进行考察,对他的税务,施工资质,施工现场进行调查,投标过程中对投标图纸,招标答疑,投标文书等的认真态度。在投标的过程中,甲方应该对竞标的施工单位的资历和实力进行考查,结合这些施工单位的表述来断定这些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例如,在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地质勘测和施工工艺设计上,甲方应该选择最理想的施工队伍,能够具有扎实的施工技术水平和良好的施工管理素质,在监理单位的作用下,确保整个项目在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成本上满足甲方的要求,从而保障整个工程的施工程序得到完善的安排和管理,提升整体质量。
2、 审核批准合理项目设计方案,推动工程的科学实施
在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过程中,甲方应该积极完善项目设计方案,推动整个项目工程的科学实施进程。首先,甲方应该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在整个工程的竞标过程中,甲方要对每一个设计方案进行评估,针对甲方的设计要求,综合评选出适合甲方要求的设计方案,从而筛选出理想的设计单位。其次,甲方应该对选择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到方案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积极和设计单位进行交流,然后让设计单位对相应的环节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推出更加优化的设计方案,让整个施工进程能够围绕着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
3、 控制建筑成本,提高整个建筑项目的效益
成本的控制是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甲方在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应该控制好投资成本,进而提高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甲方应该在招标过程中,对主材的品牌在同等价位、同等质量的材料范围内进行指定,但不可指定唯一的一种品牌。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材料样品进行确认,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材料成本,进而对整体投资成本进行控制。同时,甲方应该在整个工程管理中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确定每一个施工工序都是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的,防止出现因为施工工序混乱而造成工程成本增加的问题。比如说,在深基坑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甲方应该要求设计单位协同勘测单位对具体数据和图纸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对基坑支护形式、基础形式等分项工程的具体设计,保证整个的设计工作都是科学严谨的,避免施工单位在依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时现场跟设计图纸不符,进而造成拖延工期,重复施工成本增加的问题,很好地控制整个工程的成本。
4、 建立严谨的协调管理机制,保障施工的正常运作
协调管理是甲方在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保障整个施工的正常运行,甲方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建立严谨的协调管理机制。一方面,甲方应该明确在自己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安全问题,甲方应该制定相应的协调管理机制,让整个工程的安全和管理问题能够不偏离正规的施工标准和要求,进而促进整个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甲方应该起到具体的协调作用。通过建立的协调管理机制,甲方及时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保持联系,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处理好一些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将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进行有效的优化。同时,甲方要定期对施工进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工作,确保协调管理能够起到真正落实的效果。
5、 强化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实施的安全性
安全至上一直是工程项目的施工要点。在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中,甲方应该强化整个施工进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程项目实施的安全性。甲方要依据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定期去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进程中的安全隐患,然后和施工单位进行交流和沟通,让施工单位进行改进和完善,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进行。甲方应该在工程管理中,提前制定应急处理预案,以备在工程现场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将事故情况上报给甲方以及上级管理部门,并能够最快速的对现场情况进行处理,尽量减少事故范围扩大,造成更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在整个工程管理过程中,甲方要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定对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安全方面的监督管理,并定期要求各方进行安全管理培训及检查,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持证上岗检查,时刻强调安全,形成安全第一的思想并贯彻到全过程工程管理的始终。
结语
目前,国内的很多大型建筑项目在生产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在推动整个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发展进程中,甲方的作用是巨大的。甲方在整个工程项目中能够很好地对工程的前、中、后期进行指导、监督以及审核作用,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为了更好地体现甲方在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甲方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安全管理、成本控制、规划设计以及协调管理上加以完善,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课题组;;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舞弊防范与控制[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图分类号:O41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波粒二象性”是量子物理、现代光学与粒子物理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破解“光的本性”、“粒子与场的关系”、“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结构单元”的关键所在。前苏联科学家瑞德尼克在《量子力学史话》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今天,决定微观世界统一体的最深刻本质的全部问题,就是物理学所面临的尚未征服的山峰中的最高峰:物质的两种基本形式――实物(粒子)和场(波)――之间的相互关系。”谁要是破解了实物(粒子)和场(波)的关系,那么,他就登上了物理学的珠穆朗玛峰。本文基于狄拉克“经典电磁场按模式分解”的自然推广――“经典电磁场按光子对应分解”(因为每一个模式又可以包含多个光子)而展开讨论,通过一系列逻辑分析与数学抽象而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
二、“第三种波粒二象性”的揭示
“第一种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如图1)由爱因斯坦1905年揭示、1916年由密立根验证,分别获1921、192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种波粒二象性(电子的波粒二象性)”由德布罗意1923年揭示、1927年由戴维逊和小汤姆逊验证,分别获1929、193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4年,中国学者把狄拉克1927年所作“经典电磁场按模式分解”进一步推进到“经典电磁场按光子对应分解”,凝练出了“电磁基波”的概念,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相变假说”,在经典电磁场与量子电磁场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基本单元(“电磁基波”与“光子”)的对应关系(每一份“电磁基波”的能量、动量、角动量都能与一个同频光子的能量、动量、角
动量分别对应相等),揭示了与前两种波粒二象性相并列的“第三种波粒二象性”――经典(电磁)场在结构上的粒子性。
三、“三种波粒二象性”的和谐统一
虽然“第三种波粒二象性”、“第三种中微子振荡”、“第三种量子霍尔效应”的揭示令世人瞩目,但“三种波粒二象性”、“三种中微子振荡”、“三种量子霍尔效应”如何统一(揭示其背后的深刻本质)却更令人神往。
爱因斯坦整整五十年的自觉思考都没能解决“电磁波”与“光量子”之间的关系问题,德布罗意一辈子也未能解决“实物粒子”与“物质波”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尽管“光的波粒二象性”与“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被揭示出来并颁发了四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波粒二象性之谜”却并没有完全揭开。
今天,由于“第三种波粒二象性”的揭示,我们才能理顺“三种波粒二象性之间的π型结构关系”,破解“波粒二象性之谜”,把“三种波粒二象性”完美而又和谐地统一起来 (如上图)。
原来,只有第一种波粒二象性才是本质上的波粒二象性(真实的波与真实的粒子在存在的时间上相互错开,满足一定条件时还可以相互转化);而第二种波粒二象性(真实的粒子在运动上具有“德布罗意波动性”)、第三种波粒二象性(真实的波“在结构上具有粒子性”)都是现象上的波粒二象性,它们的“波”与“粒子”同时存在但一虚一实、不能相互转化。这就是微观客体的“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
四、“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的数学抽象:“波粒二象关系式”与“巨光子炮”
根据“波粒二象性的相变假说”,尤其是更为具体的“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理论,我们不难想象:由于在经典电磁场(电磁基波的叠加)与量子电磁场(光子气)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基本单元(“电磁基波”与“光子”)的对应关系,所以,在一定条件下经典电磁场与量子电磁场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相变),而其本质就是“电磁基波”与“光子”之间的相互转化(真空中基态的量子电磁场吸收一份“电磁基波”而跃迁到激发态,再由激发态放出一个“光子”又回到基态;或者基态的量子电磁场吸收一个“光子”而跳到激发态,再由激发态发射一份“电磁基波”又跳回基态)。假若我们把量子电磁场(光子气)用粒子矩阵P表示,经典电磁场(电磁基波的叠加)用波矩阵W表示,那么,经典电磁场与量子电磁场之间的转化(相变)就可以用数学描写成为一种矩阵变换:
P = G W
其中,G为变换矩阵。再详细一点,我们还可以写出(甚至还可以写出其四维形式)如公式1:
这就是“波粒二象关系式”。它是对“波粒二象性的相变假说”与“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高度的数学抽象――不仅把量子力学的两大开山之作(普朗克公式与德布罗意公式)统一了起来,而且还把“物理学尚未征服的山峰中的最高峰――实物(粒子)与场(波)之间的关系”用精准的数学公式表达了出来,有如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2揭示“质量”与“能量”的平等、线性关系一样。
另外,根据“波粒二象性的相变假说”与“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理论,我们有望把一份巨大的“弥散能量(波)”通过某种途径集中起来而转化成为一个高速(甚至接近光速)飞行的“巨粒子炮”,例如,可以把现在的激光武器改造成为“巨光子炮”――以光速飞行的“一颗巨大的光子”(根据“三种波粒二象性”的内在关系,我们把“激光谐振腔内输出的受激辐射”不是展现成为数额巨大的多“光子”,而是设法转化成唯一的一颗以光速飞行的“巨光子”炮弹――它在空中飞行几乎没有衰减,用来拦截核导弹简直就是瓮中捉鳖)。 相信“巨光子炮”这种超级武器一定会引起军方乃至世界和平组织的极大兴趣。因为核武器毁灭人类,而“巨光子炮”却可以拯救人类。
五、“三种波粒二象性”和谐统一理论的初步检验
鉴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三大预言(水星近日点进动、光线的引力偏折、光谱线的引力红移)被验证就奠定了它在科学界的坚实基础,我们也基于“三种波粒二象性”的和谐统一理论而做出了三个颇具颠覆性(在现代物理学的框架内几乎就是不可能)的预言(推论)。如果这三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件都能够得到证实,那么就只能说明“三种波粒二象性”的和谐统一理论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是攻不破、打不垮的理论。
事实上,这三个颇具颠覆性的推论经过几番腥风血雨、学术论战,已经有两个半得到了证实:
①根据经典理论而不需要任何量子假设就可以直接导出“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公式”(已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马歇尔所证实);
②根据经典理论而不需要任何量子假设就可以直接导出“光能量的量子化”(已为中山大学的佘卫龙所证实);
③“波”与“粒子”完全平等,“光的量子理论”与“光的经典电磁理论”是两个独立、平行的理论,光的量子理论不能包含光的经典电磁理论(已被甘永超证明了一半,还剩下另一半,需要实验判决)。
为了弥补上面三个推论只证实了两个半的遗憾,我们又借助科学史上伽利略亚里士多德“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所使用的归谬法(它比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更为有力),从逻辑上进一步证明了第三个推论(如果“光的量子理论能够包含光的经典电磁理论”,那么,我们就可以完全抛弃光的经典电磁理论,这势必导致“光量子”一统天下而“电磁波”突然消失,可是,“电磁波”作为一种具有质量、能量、动量而真实存在的物质,是不可能凭空消失的。所以,“光的量子理论不能包含光的经典电磁理论”)。而这种逻辑推理的力量又十分有力,以至于“进行实验判决都成为多余”!
另外,对于光电效应实验中传统物理学都极力回避的难题(当一个光子的能量低于红限而两个光子的能量高于红限时,能否产生光电效应),“三种波粒二象性”的和谐统一理论却能够给出圆满的解释。第一个光子打到电子上,显示粒子性,被电子吸收,使电子跃迁到高能态;第二个光子紧接着打过来,如果它还显示粒子性,就可能使高能态的电子吸收该光子而逃逸,发生光电效应,可事实上并非如此。而新理论的解释却是:如果第二个光子紧接着打过来,由于电子已经跃迁到了高能态,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第二个光子就不再显示粒子性,而是显示波动性,应该用电磁波理论来处理,所以,不会发生光电效应。
如果再计及“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抽象成为一个数学上的矩阵等式――波粒二象关系式,而该矩阵等式却居然能够把量子力学的两大开山之作(普朗克公式和德布罗意公式)统一起来――这完全可以理解为对“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与物理学理论和实验自洽性的第5.5次验证。想当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只有“水星近日点进动”、“光线的引力偏折”2个预言被验证(“光谱线的引力红移”一直等到1959年才被美国的庞德和雷布卡利用穆斯堡尔效应加以验证)就奠定了它在科学界的坚实基础并轰动世界,而甘永超的“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却已经经历了5.5次验证为什么就不能轰动世界!
六、结果与讨论
我们知道,“经典电磁场按光子对应分解”是狄拉克1927年所作“经典电磁场按模式分解”的自然推广,而在“经典电磁场按光子对应分解”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三种波粒二象性”的和谐统一理论――“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又经过了上述5.5次验证,特别是前面那2.5次颠覆性验证是足够有力的。如果与广义相对论的验证相对比,我们应该更加有信心,把“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理论进一步推向。
其实,“经典电磁场按光子对应分解”――每一个“电磁基波”的能量、动量、角动量都能与一个同频“光子”的能量、动量、角动量分别对应相等,就让我们找到了破解“粒子自旋”之谜的钥匙。根据“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理论,粒子的自旋不过是从它的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粒子的一种内禀特性,例如,当一份“电磁基波”转化为一个“光子”时,转化前“电磁基波”的能量、动量、角动量都由转化后的那个“光子”所承载,也就是说,光子的自旋角动量来源于转化前的那份“电磁基波”的角动量。其实,这个谜底非常简单。
随着“光子自旋”这类艰深物理问题的解决,现代物理学前沿的四大疑难“波粒二象性之谜”、“光的本性之谜”、“粒子与场的关系之谜”、“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结构单元之谜”也会在“π型三重波粒二象性”的框架下得到解决,我们将会顺利进入“后粒子物理学时代”,迎来“物理学的第六次大综合”――实现“实物(粒子)与场(波)的统一”,建立起“波与粒子的统一物理学”并证实“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结构单元――‘太极粒子波’”的存在。
回首亚里士多德2300多年以前的《物理学》至今,我们不妨大胆猜想一下物理学究竟有哪几大核心公式。它们应该是主宰物理运动中某一个大类运动的基本定律或公式(例如①主宰机械运动的牛顿第二定律,②主宰电、磁、光运动的麦克斯韦方程,③主宰微观粒子运动的薛定谔方程),或者是揭示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关系与实质的公式,例如④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与甘永超揭示的⑤波粒二象关系式――前者揭示了质量、能量、时间、空间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它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关系――物理学就是研究物质(质量、能量)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而后者则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关系,因为实物(粒子)与场(波)之间的关系至高无上――被(瑞德尼克)称之为“物理学所面临的尚未征服的山峰中的最高峰”,也是爱因斯坦一辈子苦苦求索的对象。
作为一种印证,当您在电脑中输入“世界上最伟大的十大公式”并进行搜索时,大多数时,上述“物理学的五大核心公式”都能全部入选,只要把“波粒二象关系式”作为德布罗意方程组(普朗克公式与德布罗意公式之组合)的升级版就行。
我们殷切期望:由中国学者创立的“波粒二象关系式”能够跻身“物理学的五大核心公式”与“世界上最伟大的十大公式”,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不朽的贡献。我们也期望“巨光子炮”能够早日问世,为维护世界和平、全面销毁核武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瑞德尼克. 黄宏荃, 彭灏译.量子力学史话[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281-282.
[2]甘永超, 章介伦. 沈文达,等. 辐射场的内禀结构研究[J].光子学报, 1995, 24(5): 472~475.
[3]甘永超, 吴美钧. 论电磁场的自身量子化[J].荆州师专(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17(5): 37~39.
[4]甘永超, 吴美钧. 一种自洽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图景[J].荆州师专(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19(5): 53~56.
[5]Y. Gan, W.Wang.A self-consistent picture of wave-particle duality of light[C].Proc.of SPIE, 2007, 6664: 666407(本文获湖北省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6]Marshall T W. Brownian motion of a mirror[J].Phys. Rev. D, 1981, 24(6): 1509~1515.
[7]She Wei-Long. Quantization of light energy directly from classical electromagnetic theory in vacuum[J].Chinese Physics, 2005, 14(12): 2514-2521.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即财政收入增速与经济发展增速比。该指标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变动对财政收入变动的影响。
城乡收入弹性系数: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发展增速比。该指标主要反映经济增长能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
收入的民生指数: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速比。该指标主要是财政收入增速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的对比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财政对民生的普惠程度。
二、2011年全区总报告及各盟市分报告
(一)总报告
从各盟市财政收入弹性系数比较来看。全区只有通辽和赤峰小于1。弹性系数最高的是鄂尔多斯2.97,最低的是赤峰市0.63。
从各盟市城乡居民收入的弹性系数来看。其中:农牧民纯收入的弹性系数中有8个盟市超过1,最高为锡林郭勒盟2.6,最低是阿拉善盟为0.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弹性系数中有9各盟市超过1,最高为锡林郭勒盟1.74,最低是阿拉善为0.67。
从各盟市收入的民生指数来看。其中,农牧民纯收入的弹性系数中有5个盟市超过1,最高为赤峰市2.32,最低是鄂尔多斯0.3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弹性系数中有4个盟市超过1,最高为赤峰市1.69,最低为鄂尔多斯0.36。
从全区来看2011年我区的财政收入弹性系数为1.89,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经济增速。城乡居民收入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07和1.41,表明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速实现了同步增长且农牧民的收入效应较强。城乡居民收入的民生指数分别为0.57和0.74,说明从全区来看财政对民生的惠及程度较弱,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加强。
(二)各盟市分报告
呼和浩特市
在2011年全区主要指标增速排序中:GDP增速11.3%排名第8位,财政收入增速19.5%排名第6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14.71%排名第7位,农牧民纯收入增速14.77%排名第9位。
通过弹性系数的比对,呼和浩特的财政收入弹性系数为1.73,说明财政收入快于经济增长,表现了较为健康的财政增长水平。城乡收入弹性分别为1.3和1.31,说明呼和浩特的经济增长对城乡居民收入有直接的正向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民生指数分别为0.75和0.76,说明财政收入对民生的影响不够充分,没有实现同步提高。
包头市
在2011年全区主要指标增速排序中:GDP增速15.5%排名第3位,财政收入增速16.3%排名第7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14.56%排名第8位,农牧民纯收入增速14.74%排名第11位。
通过弹性系数的比对,包头的财政收入弹性系数为1.05,说明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乡收入弹性分别是0.94和0.95,说明包头的经济增长对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的民生指数分别为0.89和0.90,说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略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呼伦贝尔市
在2011年全区主要指标增速排序中:GDP增速14.4%排名第6位,财政收入增速15.9%排名第8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15.37%排名第5位,农牧民纯收入增速21.41%排名第3位。
通过弹性系数的分析比对,呼伦贝尔的财政收入弹性系数为1.1,说明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实现了同步增长。城乡收入弹性分别为0.94和0.95,说明呼伦贝尔的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的民生指数分别为0.97和1.35,说明财政收入与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同步,且对农牧民影响较大。
兴安盟
在2011年全区主要指标增速排序中:GDP增速10.4%排名第10位,财政收入增速29.9%排名第3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15.02%排名第6位,农牧民纯收入增速17.43%排名第5位。
通过弹性系数的分析比对,兴安盟的财政收入弹性系数为2.88,说明财政收入大大高于经济增速,表现了经济增长对财政的巨大贡献。城乡收入弹性分别为1.44和1.68,说明兴安盟的经济增长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较大。城乡居民收入的民生指数分别为0.5和0.58,说明财政收入对民生的影响不够充分,财政惠民的力度较弱。
通辽市
在2011年全区主要指标增速排序中:GDP增速14.6%排名第5位,财政收入增速13%排名第9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16.02%排名第4位,农牧民纯收入增速20.22%排名第4位。
通过弹性系数的分析比对,通辽的财政收入弹性系数为0.89,说明财政收入略低于经济增速。城乡收入弹性分别为1.1和1.38,说明通辽的城乡居民收入略高于经济增速。城乡居民收入的民生指数分别为1.23和1.56,说明财政收入增长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较大。
赤峰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3-0049-03
一、引言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一种教育活动。和常规教学相比,它存在一些特殊性,比如,学生不愿意(或没有办法)在规定的工作日(时间),到指定的地点接受知识面授,他们更愿意在家或方便的场所,随时进行学习以获取知识,网络教学将是适应继续教育特点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1]
网络教学是学生利用计算机或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远程登录到服务器来学习教师已录制的教学内容。国内外已有许多有关网络教学的研究报道,有文献[2]研究网络教学中学生登录、资源浏览、作业、测试等网络学习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也有文献[3]探讨了学生学习登录记录、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针对网络学习行为特征取得的效果而开展的研究,学生的个体属性对考试成绩的影响,特别是继续教育学生的个体属性和考试成绩关系的研究还不多见。
继续教育的学生不同于常规在校生,目前社会人口流动性比较大,继续教育的学生会来自全国不同的地区,以前接受的教育各不相同,造成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另外,他们年龄跨度较大,离开学校时间长短不一,经过社会多年历练,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也有很大不同,这些个体属性都会影响继续教育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因此开展继续教育学生的个体属性和网络课程考试成绩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和有现实意义。
二、样本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传统养生”和“个人理财”是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本、专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自2015-2016学年开始,这两门课从传统的课堂讲授转为网络授课,课程考试采用的是形成性考核,平时成绩在考试成绩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平时成绩又和网络在线学时长(即学习进度)以及每次的作业完成情况有关,课程考试成绩是:学习进度占30%,平时作业占30%,期末大作业占40%。
在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中,有843名和437名学生分别选修了“传统养生”和“个人理财”网络课程。研究选取其中262名共同选修这两门课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他们在入学时登记的一些基本个体信息――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民族、政治面貌等。根据研究的需要,将这些基本个人信息归结于五个个体属性――性别、年龄、户籍、民族和政治面貌,再加上他们就读的专业层次,这样形成了六个个体属性。这六个个体属性具有各自的特点,从而会影响学生的网络课程学习行为以及最终的考试成绩。
男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学习,而一般的网络课程,可能会利用零星的空余时间,甚至在考前突击观看视频,这样就会影响平时成绩(学习进度),但是他们会主动在网上查询和学习相关知识,也能够较好地完成作业;女生一般能够按照教学要求观看视频和完成作业,这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平时成绩,她们会利用整段时间来学习网络课程,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人的记忆力随年龄而发生变化,年龄小的有好的记忆力,能够较快地学习新知识;如果网络课程的网页呆板,课堂辅导缺少交互性,教师网上答疑不够及时,这些对年龄小的学习会有负面影响;年龄小的学生还习惯于集中式课堂学习,而年龄大的更喜欢独立地自主学习;另外,年龄大的学生相对年龄小的,具有一定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这样也会带来学习行为的变化。
在专业层次方面,一般来说本科层次学生比专科层次学生学习基础好,学习方法和技巧也高,能够在课程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沪籍学生是在上海较高的高考录取率淘汰后,进入继续教育学院读书的,相对非沪籍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差一点;非沪籍学生还有一个迫切愿望和动力,就是通过再学习来达到“户口入沪”打分标准。在政治面貌个体属性中,一般认为党团员自律性比较高,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获得较高的平时成绩,因而考试成绩也会高一点。
将学生的个体属性进行数据处理(变量设置),如表1所示,处理后的学生个体属性数据,通过“学号”和他们的考试成绩进行关联。表1还给出了不同属性学生数量分布图,可以发现除了民族和政治面貌这两个属性分布不均匀以外,其它几个属性的分布基本一致。
在年龄属性数据处理时,将所有学生分成三个年龄段。25岁以下学生是一个年龄段,这些学生从学校出来时间不长,一些是高中毕业直接读专科,一些是专科毕业读专升本(本科),还具有学习的持续性和集中学习的习惯;他们年龄小,接收新知识能力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易受外界影响大,还容易贪玩,会影响到学习成绩。26岁到35岁是另外一个年龄段,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都结婚组成家庭,生活工作有压力,学习时间和精力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大;通过再学习来得到职业晋升以及工作环境改变,甚至为了子女教育等,这些又成为他们再学习的动力;36岁以上年龄段学生,离开学校时间长,已经不习惯集中学习的教学方式,更喜欢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安排学习;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积累,对自己感兴趣的新知识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获取较好的学习效果;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特别是非沪籍学生,改善生活(比如户口入沪打分、子女入学等)也是他们主要动力之一;另外他们年龄相对大些,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和精力易受影响,会导致一些课程学习效果不佳。
三、分析方法
相关性分析是数据挖掘中的一种方法,它研究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一般常用相关系数ρXY来表示。在n个实验样本中,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用公式(1)表示:[4]
ρXY=(1)
其中,SX和μX是样本X的标准偏差和均值,SY和 μY是样本Y的标准偏差和均值。
相关系数ρXY取值在-1到1之间,ρXY=0时,变量X和Y不相关;ρXY=1时,变量X和T完全相关;ρXY>0.8时称为高度相关,当ρXY
用t试验来验证相关系数ρXY的有效性, 如公式(2)所示:
t=(2)
把一个要检验的假设记作H0,称为原假设(或零假设),与H0对立的假设记作H1,称为备择假设。在原假设为真时,决定放弃原假设出现的概率,通常记作α,这样的假设检验称为显著性检验,概率α(P 值)称为显著性水平。α值小于0.05时说明显著,α小于0.01时就是非常显著。
四、结果及讨论
1.学生个体属性和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学号”这个关联词,将每个学生的个体属性数据和他们的考试成绩做相关性分析,采用公式(1)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
从表2可以看到,所有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都小于0.3, 处于一个低度相关或不相关,说明本研究中选取的六个学生个体属性不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从这些已研究的学生个体属性中,能够得到学生的性别、年龄、户籍和成绩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它们和成绩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是在0.12到0.19之间,其它三个个体属性和成绩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全部小于0.12,甚至趋于0,说明它们和成绩不相关或极弱相关;另外学生的六个个体属性和这两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之间呈现一致的相关性,比如性别和户籍是负相关,年龄是正相关,专业层次、民族和政治面貌都是不相关(极弱相关)。
在性别和成绩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这两门课程的男生成绩都不如女生,所研究的两门课程“传统养生”和“个人理财”是扩展知识、培养兴趣的选修课,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观看网络课程,完成平时作业,一般来说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符合女生的学习行为,因而能够取得较好的分数。在相同的样本分析中,“传统养生”课的相关系数是-0.1895,而“个人理财”课的相关系数是-0.1515,后者比前者稍高一点,说明男生“个人理财”课成绩和女生的差距,没有“传统养生”课的大,男生对比女生的劣势降低了,这个也印证了男生愿意在他们感兴趣的“个人理财”课程学习中多花费时间。
在年龄和成绩的相关性分析中,两门课程的相关系数都呈现正相关性,也就是年龄大的学生取得的成绩比年龄小的要高,说明年龄大的学生对这两门课程更加感兴趣,刺激和调动他们的学习愿望和热情,在学习中投入的时间更长,学习新知识更加积极和认真,能够取得更加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从户籍和成绩的相关性分析来看,户籍对考试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上海籍学生的成绩比非上海籍学生考试成绩差,说明非沪籍学生更想通过这样的选修课取得较好的成绩,进而提高整个学习期间的GPA(Grade Point Average,平均成绩点数),也说明非沪籍学生的学习基础比沪籍学生要好,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强。
其它三个属性专业层次、民族和政治面貌与考试成绩的相关系数都接近0,说明它们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极弱。
2.学生个体属性和考试成绩的显著性分析
由于样本数量有限,相关性分析得到学生的个体属性和他们成绩的相关系数可信度是否高,需要通过试验来验证,表3给出了它们的显著性P值。一般来说,P值小于0.05就说明是显著的,而小于0.01就是非常显著,实验结果可信度很高。从表3可以看出,性别、年龄、户籍和成绩的显著性P值全部小于0.05,而在传统养生课程中,性别、年龄的显著性P值小于0.01,表现出非常显著,说明相关性分析中得到的结论和实际情况符合。在“传统养生”课程中,政治面貌和成绩的相关系数是0.1122,似乎说明两者之间有依存关系,但是从它们的显著性P值(0.0699)来看,它们是不显著的,说明相关系数0.1122是不可信的。
五、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研究学生个体属性和考试成绩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研究继续教育学生的个体属性和他们在网络课程学习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发现在“传统养生”和“个人理财”两门网络课程学习中,学生的个体属性和考试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女生成绩好于男生,年龄越大成绩越好,非上海籍学生在这两门课程中取得的成绩比上海籍学生高,而这两门课的成绩和学生的民族、政治面貌以及专业层次没有相关性。
研究基于学生入学时填写的个人基本信息,来探讨个体属性和网络课程考试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基本属性和考试成绩之间是一个弱相关,说明影响学生成绩可能还有其它一些个体属性(比如婚姻状况、孩子数量、职业等)以及网络学习行为,因此将学生个体属性和在线网络学习行为结合起来,针对它们和考试成绩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Franciska Hegyesi, Jozsef Kopjak, Rita osz. Educational Strategies in Adult Education. 9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pplie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formatics[C].Timisoara, Romania,May 15-17,2014:21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