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04 21:24: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学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学管理论文

篇1

学校管理者要具备冷静、谦虚的态度,在工作中、生活中都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认为向他人请教很丢面子。管理者需要听取学生与教师的意见,多向他人请教,更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让管理者的个人人格魅力尽显,增强管理者的威信,树立校长的良好形象。

(2)要具备宽阔的胸怀。

学校高层管理者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同时,不仅需要虚心接受他人的赞赏,还要多听听他人批评和反对的声音,针对部分忠言逆耳的话语,管理者不应心生不满、打击报复。应感谢对方的热情大胆、坦诚直率,管理者只有学会倾听、多融入基层,才能够了解到更多更真实的信息,听到更多中肯的意见。

(3)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学校管理者要多听听他人意见,对于部分学生、教师、家长各说其词的情况,管理者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明辨是非,不要好心办坏事。这还应该具备独特的思维、敏锐的眼光,用事实说话,通过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处理好每件事,对于事件所涉及人员的话语仅供参考,通过实际情况来正确、科学地解决问题。

二、对学校管理中倾听管理的几点思考

(1)创设良好的倾听环境。

领导者在听的过程中应该选择一个适宜倾诉与倾听的环境,因为环境对人的心理与听觉都是有着极强影响力的,良好的环境不仅有利于管理者更好的倾听,还有利于倾述者敞开心扉的讲话,不会受到周围嘈杂声音的影响,倾述者和倾听者都不会转移注意力,以致整个双向过程不会出现信息的缺损,只有选择良好的倾听环境,倾诉者才不会有威胁与压迫感,才会敞开心扉地为倾听者讲述自己的烦恼、苦闷。

(2)在倾听中适当提问。

当领导者与学生、教师沟通时,不能仅仅让倾诉者独自在旁倾诉,还应该适时给予反应、适当提问。在提问时不要选择对方正激动的时候,待对方心情稍微平静之时,即可提问,提问时语速要适中,不宜太快或者太慢,倘若是倾诉者误解了某个问题,倾听者也应该在其情绪稍微稳定时为其解释,所解释的内容最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要因为倾诉者误解了某个问题就很激动地告诉倾诉者:“你错了,怎么能这么认为,你这么想/这么做不对……”这样反而会让倾诉者对倾听者产生不满情绪。所以,领导在倾听时也要学会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提问,提问时忌语速过快或过慢。总之,科学倾听、科学提问,能够提升倾听效果和质量。

(3)掌握倾听技巧。

①回顾自己的倾听习惯,是否有总是打断对方说话,自己在此说个不停?是否存在当倾诉者在倾诉时,自己在旁一味地责备倾诉者?②倾听者要学会适时闭嘴,不宜讲话的氛围里千万别说话,耐心、仔细地倾听讲话者所讲述的内容。③用局外人公平、公正的思想态度来倾听,消除自己对人对事的偏见。④倘若要发表言论,一定要让倾听者将想说的话语讲完,不要过早地肯定某个事情或者还未弄清倾诉者的意图就过早下结论。⑤对于倾诉者所讲述的内容,一定要学会抓重点。⑥对于倾诉者所讲述内容有疑问时,要选择正确、适宜的时机。

(4)有效倾听。

篇2

2新课改背景下课堂管理目的探析

2.1完善课堂环境

单从教学系统来看学生、老师以及课堂环境是三大要素,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彼此间产生着相互作用。新课背景下要求对课堂环境进行深入优化及改善,从而让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样便可让课堂教学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是课堂教学发挥出促人发展的功能,以此来实现课改的教学价值取向。

2.2老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对于教学而言平等交往是其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学过程即为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当尽可能地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对话,从而做到“相互倾听”,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老师也从学生处获取了有效的教学反馈,根据教学反馈可对课堂教学进行完善。在不断的沟通中老师与学生均能够找到前进的途径,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2.3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一直都是将老师置于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则几乎完全是跟着老师的思维在运转,但从教学实质目的来看并不仅仅是让老师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教授,而是让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进行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在新课改当中要求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对教材结构、教学板块、教学方式及手段等进行针对性的改善,以此来带动学生并充分发挥其潜能。

3促进教学中学化学课堂管理的有效对策分析

3.1对课堂时间利用进行完善

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对于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相关研究表明课堂75%以上的时间用于之教学指导,20%的时间用于常规管理,其他时间则利用于行为控制及学习组织可构建出一个高效的课堂[1]。当然并不是每节课都能按照上述理论进行规划,但却能够以此为参考得到一个适宜的课堂导向。在实际的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保证教学进程需每一步都紧密贴合。课堂内容涉及多样,如讲课、板书、多媒体演示、讨论等,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将这些教学内容紧凑地串联起来则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故此在备课过程中老师应该具备清晰的方案对课堂结构进行有效规划,并保证每个模块可以顺畅进行,例如在多媒体演示时就专门地进行演示而不要参插其他活动进来,在各环节保持连贯性的基础上做到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3.2对最佳教育时间进行把握

有关研究证实在45分钟课堂内学生注意力集中度最高的时间段为5分钟至30分钟,因此这段时间成了教学的最优时期[2]。因此在这个时间段老师应该将主要教学任务贯穿其中,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安排在该时间段,从而提升知识讲解及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让学生可以保持专注、积极的状态消化这些知识。

3.3把握课堂教学容量

课堂教学被认为是一个学生不断认知且知识体系不断丰富的一个综合性过程。课堂信息容量的把握对于学生吸收知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若课堂信息量过少则会造成课堂整体流程不够紧凑,无法让学生对深层次的知识吃透,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积极性的发挥;若信息量过大则会让学无法接受,可能会打击到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合理把握课堂信息容量即要保证学生将知识信息能够进行良好的吸收,同时要对课堂知识进行优选、精选,让学生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将课堂时间最大化利用。

3.4加强课堂交互

对于中学化学课堂而言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知识载体,它不仅仅可将相关理论形象化,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是老师向学生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中学化学课堂管理应当充分利用好这种交互手段。通过实验教学可将老师的人格魅力充分体现出来,实验教学需要语言与动作相互结合方能发挥成效,而老师的动作特别是实验细节无疑是对学生的有利引导,学生在观看实验演示时自然能够体会到中学化学实验当中所体现的严谨态度及精神,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必然有着促进作用。这种动态交互带来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彼此间产生了共鸣,提升了课堂效率。

篇3

二、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英语课堂纪律是指制定一系列的规则规范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适当的约束控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英语课堂提倡教师给学生以更多的说话机会,加之中学生本来就比较活跃好动,一些英语教师因为缺乏心理准备或者课堂管理经验不足,往往会导致教学活动没有办法顺利进行。也有一些教师因为担心学生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而过分重视课堂纪律,于是采取高压政策,制定严格的制度来约束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把制度当成了一种威胁,从心底里抵触英语课堂,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说,课堂上对学生行为放任不管不行,控制得太死也不行。教师只有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给学生一定的自主与自由,和学生一起制定课堂教学规范,并和学生一起遵守,学生才会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地配合好课堂教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创设许多情景,培养学生养成的英语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英语课堂管理要树立以英语控制课堂的理念。有些英语教师常常习惯把英语翻译成汉语,导致英语课上汉语用的比英语还多。教师要尽可能地用英语解释英语。例如,针对许多学生带手机的现象,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把手机带进校园里便利与弊端,然后让学生用英语来分组展开辩论。因为学生对手机这一话题非常熟悉,所以就能热情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在课堂上的用英语提问,学生与老师用英语进行对话,给学生创造了英语环境,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纪律管理师多用英语,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形成英语思维。

三、创造最佳的课堂环境

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给教学活动提供物质保证。课堂环境的舒适与合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语言学习环境的缺乏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因素。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的去改变不利的环境因素,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教师要充分教利用教室的各个空间,发挥教室的最大功效。例如,在教室四周粘贴英文谚语和名人名言,如“Wherethereiswill,thereisaway.Nopains,nogains.Practicemakesperfect.Failureisthemotherofsuccess.”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努力学习,要敢于探索,不怕失败。在教室内设立英语角,放上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英语书刊杂志;组织学生收集英语的说明书、图片、宣传资料等等。这样学生随时随地都能看到英语,感受到英语在我们生活当中,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情感动机。

篇4

1.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主本”观。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地发展。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也都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这就要求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就是在学校管理上,变刚性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宽松和谐的“师本”管理,更加注重利用教师的创新性去创设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新课程下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要提倡从课改前的领导权力本位走向教师能动本位,使教师真正成学校管理的主人,突出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创造性、全能性的特点,打破种种束缚教师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枷锁,形成宽松和谐,高度凝聚和富于创造的管理机制和活动空间。

2.不断加强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随着教育资源观念的引入,大教育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学校已不再是封闭的管理,我们的视野也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开放性地学校管理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学校的管理要实行“弹性模式”,除了教师的全方位参与外,还必须有家长、社会的合力。要架设起学校、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开放性学校管理还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依赖学生、教师和学校,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学校要引导师生向校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优化社会资源;要充分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而不能够各自为战,自我封闭;要采取开放、整合、为我所用的原则,借助“他山之石”以达到“攻玉”的目的。

3.不断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由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将彻底打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观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实施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的管理从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出自己专业特色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提供广阔的空间。个性化管理还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要从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传统教育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极大地压制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个性化的管理还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管理的特点凸显出来。

二、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全面落实,要求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因此,创新管理模式、科学构建学校的管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管理模式,几年来,通过认真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校情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1.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内部活力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的各种利益群体出现了多元化的目标和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只有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把校内各种资源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协调、兼顾,使每个群体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使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调动。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制度的创新建设首先要从制定目标开始。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学校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为统筹兼顾各管理层次关系,要求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分别制定分层次管理目标和职责,切实落实目标的分级推进,以确保学校整体目标的稳定和提高。

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淡化教师的身份意识,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用人环境。学校在上级部门支持下,结合学校目标管理方案,出台岗位竞聘制度,大胆地实行以“班主任和任授课教师双向选择”为核心的岗位聘任制。此举一下子实现了教职工校内动态流动,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内部潜力,形成了竞争机制,增强了内部活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逐年提高。

2.落实人本理念,增强民主意识

在所有的制度建设中都始终坚持师生“知行合一,完美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宽松、和睦、平等向上的人际环境。把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个人幸福、尊严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追求和体现人的终极价值,让广大教职工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尊严。如在进行班主任聘任授课教师的改革时,就事先考虑到老年教师在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对他们的量化考核标准就相对降低一些。对未被聘任的教师,由各处室按照部门岗位标准进行第二次聘任,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端正态度,找出差距,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培训提高,以应对下一学年度的竞聘。所以说,制度建设创新是为了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为了全体师生。以生为本,以师为本,才是学校制度建设创新的真正内涵。

三、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学校教师群体活力的激发,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努力工作,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点所在。学校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管理客体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才能发挥其管理效益。

1.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因此,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通过设置考核制度,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3.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当今世界,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

1、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而得体。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3、净化心灵环境。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环境,青年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知以理。

篇5

目前阶段,我国很多学校的档案管理依然采取旧有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并没有形成计算机电子档案管理。这在档案管理方式上就落后很多。另外,档案管理对档案材料的帅选、归类、整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很随意,更不用说对档案材料的有效利用。档案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限制了我国档案管理体系的改善和提高。

2.管理硬件设施不齐全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的档案管理室通常都是一些废弃材料的堆放室。档案本身的纸质、放置地方都缺乏通风、干燥、防潮防霉等基础存放条件,同时对档案室的防火、防盗意识淡薄。这些基础的硬件设施落后也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不强

因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够了解和不够重视,目前我国一些中学学校并没有设定专门的档案管理岗位或相关职位,甚至一些档案人员完全是学校临时从教师队伍中任意选取的。学校档案管理随意而为,有时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机关的检查而临时拼凑出一些档案资料。同时,一些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缺乏档案管理知识,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能力,经常造成档案资料的不齐全、丢失、毁损等情况。

二、中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方法

1.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要改善中学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从改变档案管理方式,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上来想对策。随着我国计算机的普及和大众化,学校档案管理应该根据时展的要求,改变以往单一的管理方式,结合计算机自动办公的方便快捷,创立计算机档案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2.及时更新管理硬件设施,完善档案管理体系

学校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设施缺乏资金投入。在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后,学校在档案管理中硬件设施的购买,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首先,档案管理必须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室。作为档案管理室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室内必须保持通风、干燥、防潮防霉的基础条件。其次,档案室必须有齐全的防火防盗功能,能应对一些突发状况。最后,档案室必须能够进行定期的清扫整理,为资料的堆放保持最好的外在条件。最后,档案管理室的基本设备例如,资料架等必须定期维护更新,避免设备的损害对资料造成损害。

篇6

 

近年来,乡镇中学的财务管理越发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中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市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关系到全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乡镇中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图就我市乡镇中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作粗浅的探讨。

一、乡镇中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调查得知,目前我市乡镇中学财务管理混乱现象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违纪收费现象严重

一是超标准收费。当前,虽然实行了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但是仍有一些学校在资料费、班会费、住宿费和代办费等方面超标加码。二是巧立名目收费。这种情况多见于一些特殊的年级,如毕业年级的照相费、考试费;起始年级的档案费。三是重复收费。这主要表现在学期开始已收缴了的费用,在学期结束或中途时,又再次收取该项费用。如有些规定的用书资料,其费用已包含在开学初规定的征费标准中,而中途发放时又要学生再缴这笔费用。四是搭车收费。主要表现在某些学校趁开学统一收费之机,将一些学生无需交纳的费用也“一视同仁”地收取。如某些学生未在学校搭膳住宿,也被学校收缴了搭膳费或住宿费。上述四种乱收费现象往往同时或多数存在于我市某些中学,积少成多,往往一学期、一学年乱收费的数量极其惊人。

(二)支出泛滥混乱

乡镇中小学的经费虽然紧张,但支出的无计划性和无预算性,使得支出过滥过乱。主要表现在:一是吃喝招待费过多。近年来财务管理论文,乡镇中学的招待费有增多趋势。有些乡镇干部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借口到学校检查工作,往往要求中学接待,大吃大喝,甚至还洗头、按摩、包小姐。学校也常常利用请吃请喝与地方拉关系。二是乱送礼现象普遍存在。每年春节、中秋节、教师节等节日,许多中学都有给镇领导、主管部门领导送礼送“红包”的惯例论文提纲格式。三是盲目购物。特别表现在各中学普遍存在乱购乱订复习资料、参考资料和教具等,尤其是近年来有关中学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名目繁多的“验收”,耗费大量资金,购买了大量的一时难以利用的幻灯机、录像机、电视机和电脑等。四是乱发钱现象时有发生。逢年过节,学校就想方设法给职工发些什么福利;教职工工作上每拖一点时间,校长都要发些加班费;每次考试,学校总想方设法发资金。吃喝招待和乱送、乱发乱购,是目前我市乡镇中学支出上的“黑洞”。

(三)会计制度不健全,票据管理混乱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有使用符合规定的标准收据。部分乡镇中学收费不但没有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而且开具的收款收据手续不全,除了收款人签章外(有的甚至只写一个“姓”),没有任何其他签字和印章,更有甚者连学校的公章都不盖。二是收费干脆不开票据。部分中学除开学初的收费外,中途的其它收费,不管合理不合理,一概不开票。三是支出票据“白条”多。这种现象几乎各校都有,普遍存在。除了学校集体从新华书店购进的课本教材和主管部门统一购物和调拨的经费外,其余支出许多都是“白条”,并且“白条”上“经办人”、“证明人”、“使用人”和时间、地点都不全,往往只是会计写个条子,校长签了“同意支出”就入账。

(四)大量教育经费被严重侵占

一是学杂费被大量调用。按国家政策规定,中学的学杂费主要是用于改善办学和学校办公条件,而有的镇政府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不顾政策规定,大量调用中学的学杂费用于发放党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甚至有些学校的代办费都被调用一空。学校处于“无米下锅”的状态,不得不出“乱收费”之下策。二是各种摊派伸手学校。什么治安费、环卫费、赞助费、捐款等应有尽有。三是固定资产被占现象屡禁不绝,突出表现在学校的操场、房屋常常被占用,至于课桌、砖瓦被盗现象则更为普遍。

(五)财务赤字严重

收支不平衡,财务赤字已成为各中学的通病,尽管大家都不停地乱收,但远远不能满足支出的速度,因此赤字在不断加大。在制止乱收费的社会氛围中,在赤字的压力下,许多乡镇中学又不得不靠拿贷款过日子。个别无法拿银行贷款的中学又不得不去拿民间的“高利贷”。

二、乡镇中学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乡镇中学财务管理问题的成因很多,归纳起来分析,共性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一个地区中学财务管理客观上受这个地区生产力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本人认为,我市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尤其是地方政府对中学教育投入总额的不足财务管理论文,是造成中学财务管理混乱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政府该给的钱没法给,该发的没法发,该办的事没法办,逼着许多中学违反政策“自谋生路”。相反,因政府困难,不该调用的钱调用了(比如代办费),不该摊派的摊派了(比如订报纸、强制性捐款等),这些都加剧了中学经费的困难和管理上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说,经济越困难的地区,中学教育越难办,中学的财务管理越不规范。

(二)乡镇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忽视对教育资金使用过程的管理

近年来,许多乡镇政府对中学的财务管理,往往是注重了投入和支出,疏忽了使用过程的管理。乡镇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往往重视了各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和人事管理,而淡忘了对财务的管理,甚至对有关中学财务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睁只眼闭只眼,包庇问题阻碍查处。许多中学财务管理中问题的发生,还直接与某些有关领导及部门有关,比如“专款不专用”,招待费开支居高不下等问题。

(三)校长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教师的职业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很稳定的,一个大中专毕业生一旦跨进乡镇中学教师的行列,那么他(她)要改行从政或从事其他事业单位的工作,往往比登天还难。但乡镇教师的工作位置也不够稳定,许多乡镇每年暑假都要进行一定规模的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调整。队伍的不稳定是造成学校财务管理混乱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许多校长和教师对前任领导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概不负责”,而在自己短暂的任期内,对经费的收支也有恃无恐,更谈不上责任。

(四)教职员工的师德和法纪观念淡薄

应该说,这是造成中学财务管理混乱的非常重要的内因。目前绝大多数乡镇中学教师对教育经费收支的政策与法规知晓极少,对会计制度更是很少了解,因此往往是想收费就收费,想花钱就花钱。更有许多教职员工师德观念淡薄,目光总是盯住资金福利,不比贡献只攀收入,甚至逼着校长乱花钱。

(五)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因为绝大多数乡镇没有统一制订规章制度,许多中学也不主动制订关于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尤其预算制度、结算制度、内审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规章制度是应有全无,所以无制度可依也使许多乡镇中学在财务管理上是无拘无束,职、权、利、责和风险的关系非常模糊。

(六)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我市部分中学的财会人员甚至由学科教师兼职,不仅不懂《会计法》、《审计法》等财会法规,而且对财务账目业务知识也是糊里糊涂,至于编制预算、提出财务报告和作出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论文,更是不可能的事,而且这些乡镇中学的财会人员大多数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合格证”等证件。财会人员应是学校的管家,但“财会盲”型的“管家”是无论如何担当不起自己责任的,“不会管”必然造成财务管理的“不规范”。

(七)审计和督查工作滞后

及时审计和督查是预防和解决乡镇中学财务管理混乱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审计部门财会人手少,很难及时把握审计这一关;年度的例行审计无法解决财务管理中诸多的问题。甚至部分中学的财务多年没有被审计过,一直是“我行我素”,以致混乱的问题成堆,达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才被引起过问。

三、解决乡镇中学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无可置疑,解决目前乡镇中学一系列财务混乱的问题,应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关心教育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教育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解决乡镇中学财务管理一系列混乱问题,至少必须采取五大措施:

(一)地方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必须高度重视

强化乡镇中学的财务管理极其重要,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前提条件是地方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首先,要强化对乡镇中学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论文提纲格式。认识到强化财务管理是加强乡镇中学管理的重要的中心工作之一,是政府行为的重要职责,是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益、保证地方教育等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现在有些乡镇的党政领导抓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力度很大,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重视,教育经费的投入一般在地方预算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但往往只管拨付经费,不管经费的使用过程,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其次,要落实乡镇政府的财政所、乡镇分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等各职能部门领导在乡镇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尤其要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和领导监督的责任。再次,要定期通报各中学财务管理的状况,及时处理违规的人和事,尤其是对管理混乱、问题很多,并且领导和教职员工有以权谋私和经济问题的中学,一定要尽快审计和查处,迅速解决问题。

(二)加强教职工的教育,提高教职工的素质

广大教职员工素质的提高,是强化乡镇中学财务管理的基础。强化这一基础的重要和必要的手段是强化教育。一是要加强对广大教职员工的政治理论教育,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二是要加强法纪教育,不断增强守法意识。尤其是要加强《会计法》、《审计法》、《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以及预算内、外资金管理规定的教育,使广大教职员工尤其是中学校长在收钱和用钱问题上进一步慎重。三是要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不断弘扬敬业精神和增强奉献意识。尤其是要通过教育,制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唯利是图”思想对广大教职员工的侵蚀,使大家忍耐经济上的“贫穷”,追求精神上的富裕,坚决不做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事。四是要强化乡镇中学财会人员业务知识的专项培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业务素质。

(三)建立和健全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

防止和解决乡镇中和学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重要的保证是建立健全有关财务管理的制度。从目前状况来看,必须建立和健全的制度与规定有:预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台帐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结算及转账制度、专款专用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收费许可证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审计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管理论文,取消校级招待费制度。当然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最好遵循“由粗到细”的原则,必须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要在操作性和实用性上动脑筋。

(四)强化全方位监督

光有整套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一定就能解决目前乡镇中学财务管理中的混乱问题,关键的是坚持监督,以防有关规章制度变成一纸空文。一是要坚持领导监督,二是要坚持群众监督,三是要坚持社会监督,进而形成全方位监督网络。特别是要强化学校内部的民主理财,强化学生家长、乡镇干部对学校的监督和教职员工对财会人员的监督。

(五)改善教育管理体制

解决乡镇中学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要在整治和管理效果上求突破,管理体制的突破很有必要。国家财政部和原国家教委制定的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不具备条件或不需要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中小学校,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体制。即在一定区域内,设置中心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区域内中小学校的财务活动,学校只设报账员,在校长领导下,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统一向中心财务机构报账”。“具体实行何种体制,由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本人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从实际出发,有必要对部分乡镇中学迅速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规范乡镇中学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周宁:《学校财务会计手册》,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3月

2、张以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刍议”,《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

3、张荣海:“我国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现状与改进措施”,《商场现代化》,2005年第8期

篇7

二、创建特色的评价模式

在校长聘任制的前提下,学校实行校本管理,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本校特色的学校管理评价模式,把管理层的评价与被管理人员和学生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教育评价科学、真实、公正、公平,探索出“多元—三维—组合”的评价模式。“多元”主要指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体系多元、评价方法手段多元等。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校管理评价的主体不再是“一元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即管理评价除由办学主体实施外,管理对象以及学生、家长等也参与到其中。体现“人人当家作主”的局面。管理评价除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外,可有校校互评、管理者自评、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社区社会机构评等。在学校内部,学校领导可以考查教师,教师也应当可以评价校长。通过在学校内部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即教学队伍与服务队伍双向流动、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双向流动,教学岗、服务岗竞争互转等途径来实现评价主体的互换。评价内容可包括管理人员素质评价、学校管理效果评价、学校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等。评价方法要以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三维”是指从学校理念,行为、直观或环境等三个维度设计学校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理念反映学校对学生、家长、政府、教师、高一级学校、低一级学校等社会需求的关照;行为是指学校活动、工作项目和工作措施对内部需求针对性;直观或环境是指学校对促进教育对象个体发展整体环境的创设。“组合”是指建立并强化“组合式”的评价机制。即在学校管理评价中,把校长评价—分管领导评价—分管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学生评价相组合;在教师评价中,把教师个体评价—学科组或部门评价—学生评价相组合;在学生评价中,学生个体评价—小组合作评价—教师评价相组合、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组合、课堂表现与课外表现相组合等。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标准

学校管理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的思想理念、办学特色、管理制度规范、评价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水平与成果等。根据每一项评价内容,制定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赋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可参照常模标准、同类目标标准、历史资料标准等进行。如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主要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培养与提高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使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总务后勤的评价主要从寄宿生管理、安全保卫、卫生医疗、食堂管理等方面来开展。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策略手段

学校管理评价,以促进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终极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如可采用多元回归的统计法、典型相关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多层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标准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等,体现评价的客观性、针对性。在信息的搜集中,可采用测验法、观察法、面谈法、评定法、调查法等。还可使用定量的方法直接评分、定性的方法直接评等,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等。

篇8

以人为本的中学教学管理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符合教师和学习实际情况的教学管理策略,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适当的改变教学管理的方法,以进一步适应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管理者制定的教学管理策略是完全符合教师和学生要求的,进而教师与学生会积极的配合管理者的教学管理,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也会按照管理者提出的相关管理要求进行教学和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良好发展。

2.有助于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在中学的教学管理中,管理者坚持以人为本,能够及时的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由于管理者在教学管理中出现问题,自身没有发现,而作为被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管理者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教师和学生才愿意进行沟通,使管理者能了解到管理中的问题,并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以人为本的中学教学管理策略分析

以人为本的中学教学管理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即教师和学生。由于教学管理的管理对象就是教师和学生,因此管理者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做好教学管理的工作,促进教师学生以及学生的长远发展。

1.以教师为本的中学教学管理策略。

在中学教学管理中,首先需要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策略,具体应该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关注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有提高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需求,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为教师提供多种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的途径,像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选派教师外出交流,加强各个学校之间教师的交流等等,进而全面满足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的需求。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管理者可以结合本校教师的情况,采取绩效工资制度,即对在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提高工资,采取以资鼓励的方法,激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另外,在对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还应该充分的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教学成果,并且对教师的学术科研以及教学效果给予肯定。

2.以学生为本的中学教学管理策略。

在中学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还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由于中学的一切教学行为最终的受益者是学生,因此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发展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首先,教学管理者需要主动地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由于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在思想上容易出现偏颇,管理者应该对学生进行关心,主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这样,有助于确保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更加顺利,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其次,在针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应该了解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应该实行个性化的管理方法,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对学生进行不同的管理。在学生班额大的情况下可以班级为单位来向班主任分配相关工作,通过班级教育管理效果的比较来实现对个性化教育效果的验收。

篇9

二、中学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发展

随着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及的大力发展,多中学图书馆与时俱进,迅速从传统的人工方式图书馆发展到自动化图书馆,再发展到当下的数字化图书馆,科技进步带来的这些变化使得图书馆越来越信息化,读者查找资料也更加便利。对于一些规模较小学校图书馆和一些图书室来说,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比较少,图书借阅作为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一直没能得到很好地开展。而在平时的图书借阅工作中,由于很多读者根本不熟悉图书馆的排架分类和藏书,常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需要的书,这导致了借阅工作的无效率。为了提高图书馆管理和运行效率,更好地服务读者,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办公局域网络条件,将图书馆的馆藏书籍做成基于WEB的查询系统,实现图书在一个特定的网络甚至Internet上的查询,方便了图书查询和借阅,从而明显提高图书室的工作效率。随着社会对学生知识面要求越来越广,中学图书馆在今后的发展中将快速的与高校接轨。中学图书馆在日常运行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便可获得许多有有图书馆管理工作相关的信息,成为为图书馆管理者制定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推进图书馆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而对读者日常借阅数据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可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读者的借阅习惯、阅读偏好等,以此来指导图书采购,可以直接提升图书馆资源的构建水平,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照读者的阅读偏好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图书信息推送服务,方便读者借阅。此外,读者对数字图书资源点击、下载的数据,我们可以结合IP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了解图书馆不同数据库的使用情况,掌握读者阅读需求,据此可以面向读者开展针对性培训。与此同时,分析读者浏览过的图书馆网站日志,可以及时有效地了解各项信息服务情况,掌握读者需求较多的服务内容,据此改进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三、中学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主要模块

现在中学图书馆信息管理工作主要由采编典、流通控制、馆藏查询、期刊管理、报表统计五个模块组成。1、采编典采编典主要包括图书的订购管理、验收管理和图书的编目。通过采编典可以实现图书从采购到加工,再到入库一整个完整的数据链,从而一目了然的监控每个步骤的操作,这样不止能够规范信息的管理,同时还能保证效率和信息的完整性。2、流通控制流通控制模块主要用于实现借还图书和读者管理。借还图书:包括借书流程、还书流程、图书过期未还处理、图书污损处理、图书丢失处理、罚款机制。读者管理:包括建立读者档案、借阅书证颁发、借阅书证挂失、借阅书证调离注销、读者查询等。3、馆藏查询馆藏查询可谓是图书馆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一项信息管理功能,包括图书信息查询、图书去向查询、读者借书情况查询及预约情况查询等。读者可通过关键字查询图书的信息,有效的帮助读者及管理员掌握图书的实时动态。4、期刊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由于期刊和图书的性质不一样,所以对期刊必须以特殊的形式进行独立进行管理,期刊管理与利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需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更新理念、提高效率、全面统筹,建立高效合理的期刊馆藏结构。5、报表统计通过报表统计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备工具。其中包括对图书流通数据的统计、图书过期未还统计、各类馆藏统计、读者流通统计和工作人员工作量统计等功能。

四、完善中学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策略

1、更新观念,提高信息化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信息化迅速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对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图书馆要实现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全面高效的管理需要大量符合高要求的人才。只有具备了驾驭“知识导航”能力的高素质图书馆员,才具备“揭开”各个学科知识面目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读者服务。所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只有更新观念,运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设备作为办馆的重要条件来统筹规划,将信息按照特定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存贮,并针对性地依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迅速找出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合理布局,各部门分工协作,打破旧的管理观念。图书馆的采访部门要努力把知识信息化为便于读者掌握的有一定规律的信息符号,努力丰富和完善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并及时对信息进行开发利用,达到使中学图书馆资源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有机整体的目的。图书馆拥有的涉及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书刊、报纸、数据库、网络和光盘等各种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全面的信息资源。这个丰富全面的信息资源为中学图书馆的育人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后勤保障。2、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现代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中所涉及的技术人员、技术设备和各项业务流程重组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加快了图书馆的网络化进程,促进了图书馆现代化服务的发展,改进了图书馆业务技术手段,同时也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得到了深度开发,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现代图书馆设备建设,及时添置各种相关的专业设备,以达到完善读者服务、满足读者不同服务的目的,加强现代图书馆网络化导航系统服务。综上所述,要加大图书馆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投入,努力为读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现代化服务,促进现代图书馆网络化信息互动机制的形成和信息资源的保障,进而实现在网络化基础上提供软件硬件两方面的保障。3、加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优化的不仅仅是信息资源,还有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实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现代社会,伴随着电子产品的大量普及,图书馆的功能早已不仅仅为读者提供书刊和文献资源,而是需要形式更加多样化的阅读体验,这就对现代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需要在现代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建设上制作生动形象的快捷传播。

五、结束语

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文献资源,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管理利用这些文献资源的宝贵经验和方法。在中学图书馆中,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到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发展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同生产信息的能力一样,图书馆管理也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逐渐提高的。中学图书馆通过信息化管理,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努力建立起一套崭新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潮流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作者:赖建州 单位: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篇10

我国很多中学图书馆的藏书量不是很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的需求。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不同书籍的需求也不相同,并且图书馆的藏书种类有限,不能满足每个同学的需求。例如,一些学生对文化比较感兴趣,一些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但是图书馆内没有太多关于各地域文化的书籍,使学生获取知识面受到限制。

2.图书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中学图书馆的管理相对比较困难,最为重要的是图书的分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从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书籍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图书馆管理者没有及时对图书进行系统的分类,使学生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大大减低了书籍的利用率,并且学生在阅读时有比较大的盲目性,管理者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和规划。

3.学生的读书时间受限。

中学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从时间的开放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中学图书馆在书籍阅读方面主要缺陷是没有对学生开放借书功能,学生只能借助课余时间在图书馆内阅读,并且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很多中学图书馆没有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4.对图书馆的宣传不够。

图书馆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并增加阅读量,需要在校园内对书籍进行必要的全面宣传,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校园也有一定的宣传,但是宣传的力度不够,只停留在表面传达,这进一步说明了领导对图书馆不够重视,绝大部分图书馆在学校中只是一个摆设。与此同时,图书馆面向人群也比较有限,甚至很多学生对图书馆不了解,更没有利用图书馆学习的机会。

二、中学图书馆管理对策

1.加强图书馆分类和增加书籍管理。

图书馆的设立主要是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所以,学校要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的难度,管理者首先应对所有书籍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效率。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要求增加图书馆中的书籍,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定期对书籍进行更新,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最新的资源。

2.创新图书馆管理方法。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图书馆需要对管理理念进行必要的创新,需要采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来方便学生对书籍的阅读。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图书馆进行分类,降减学生阅读时的流程,并且通过技术向学生介绍书籍的名字和位置的查找等信息,这不但能够降低学生找书籍的时间,而且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3.开展借阅指导工作。

中学学生面临着几年后的高考,学习压力比较大,课余时间很少,并且还需要从图书馆得到很多所学知识,学生在图书馆的阅读时间就比较少,由此图书馆可以设置书籍借阅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更新了传统管理方法,而且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4.加大对图书馆的宣传力度。

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想要增加书籍的阅读量,需要在校园内对图书馆进行全面的宣传,宣传内容可以是书籍的更新内容,还可以是书籍名称等,来提高学生书籍的利用率,所以,在此基础上应当加大图书馆宣传工作,让学生对图书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宣传方法有多种,比如,可以通过开展学生阅读比赛和以图书馆为中心的竞赛等,在各种活动中,提高学生对图书馆的了解,而且丰富课余生活。

篇11

(2)管理模式硬化。现阶段高校学生的管理模式主要是行政管理和外控性管理,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往往只考虑满足社会发展的单方需求、适应学校稳定与快速发展的需求、过分注重管理者的权威作用和施教过程,而忽视学生个体的需求、目标追求、主人翁地位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得部分学生精神因素扭曲、潜能发挥受限、自我教育管理能力下降,主观能动性降低。

(3)管理环境社会化严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逐渐置身于开放的环境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腐朽的社会思想给学生的正确观念与价值取向的形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传播方式的不断增多,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迅速传播,加大了学生价值判断的难度,增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高等教育“市场化”日益突出,更多的社会人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增加了学生权力维护的难度。

(4)管理者队伍综合水平较低。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下,管理者是以“事务型”为主,专兼结合的管理队伍,多是本校毕业生,专业限定在本校内,多数没有进行专业的学生工作培训,特别是生源的不断扩大,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水平差距明显加大,现有的管理者中明显缺乏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管理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只是对学生进行管理,对岗位的职责认识只停留在“学生管理者”的层面,不能以一个“师者、朋友”的身份去权衡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之间的关系。

(5)管理制度法制化、合理化欠缺。教育的过程是人文精神熏陶和提升的过程。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然而现有的管理制度,管理者利用自己的权威,将学生视作“物”置于从属地位,忽视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遏制学生特长发展;不信任、不了解、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对管理者的考核缺乏明确的法律学生工作和职责约束,造成他们往往只是凭良心工作,无积极性,无上进心。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途径探析

2.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观念

(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管理理念。学生在管理的过程中自觉的接受教育是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融入教育的内容和目的要求,体现教育的精神,增强管理者的“育人”意识,在“硬性”的管理中融入“柔性”的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学生管理工作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达到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规范人和激励人的管理目标,实现真正的“管理育人”。

(2)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果的好与坏,关键在于学生对自己在学校中主体地位及对学习、恋爱、人际关系等满足的程度,管理工作离开了对这些因素的认识、把握和分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围绕“学生”这一中心,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特点和不同思想水平的学生,调整管理方法和管理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之上建立师生间平等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对管理工作提出的意见和见解;制定管理者互相监察机制,防范和杜绝管理者滥用权力和暗箱操作。

2.2与学生社会工作相结合,相互推动

(1)创造轻松和谐的管理环境。学校是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基地,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前景。学校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分支,其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学生管理工作契合度很高。因此,我们应将社会工作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立足于“以学生为核心”的工作理念,进行小班化教学,搭建师生“面对面”论坛,平等、自由、宽松,而非命令式、禁止式语言的师生交流平台;鼓励管理者走进学生课堂、学生宿舍、学生社团,解学生之疑,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创新发展的教学、管理方案。“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明显增多,高校学生管理者可以利用E-mail、QQ、微信、微博等通信手段与学生交流思想和见解,针对部分学生可以设置专门的网络学习游戏,在教育活动中渗入生活气息。

(2)专业化、制度化队伍建设。①“辅导员—教师—党务工作者”三管齐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因此,一支专业化的管理者队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教师之一,开展时事政治学习月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管理;其次,教师结合教学管理,制定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的会议)、师生定期交流机制(利用网络和交际平台)、课堂考核、学生放假等协作机制、联系家长制度以及学生培养警示教育制度,确保家长知晓学生的真实在校情况;再次,借助党建工作,增加学生民主活动的种类,为学生提供自由论坛的机会,开展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强化其“育人、亲学生”的意识,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②明确管理者的岗位职责。为了更好的管理、引导、服务、教育学生,第一聘请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专业并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管理人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第二明确各部门学生管理的内容,根据各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专门配置为其服务、发展、心理咨询和实践等方面的管理人才,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事务性管理;第三安排管理人员进入课堂开展与学生的互动教学,亲近学生,将管理柔性化,同时为在工作中成绩显著的管理者,提供再深造的机会。③专业培训、职业道德优先发展。高校学生管理者能力、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第一,要具备一支专业素质高的管理者队伍,将应聘者的道德素质考察纳入重点考察点,提高道德“入口关”;第二,组织管理者系统地学习管理专业知识,参加管理知识培训,在学习中优化管理者的知识结构。

2.3与教学管理相结合,开发资源

(1)教学相长。教风、学风是高校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教学带动学风,以学风促进教风,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和稳定的发展,找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契合点,利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互补和互,从辅导员、学生家长、教师等社会人力资源收集教学信息,配合各管理部门的工作,达到教学相长。

篇12

二、校企合作有助于解决技工学校学生管理难的问题

技工学校学生管理难一直都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校企合作为技工学校的学生管理提供了更多的途径,能够对技工学校学生管理难的问题进行改善。

校企合作主要有订定单培养、松散型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订单主动权在企业的手中,对于具体的学校、培养的人数与规格以及最后的考核和录用等,主动权都在企业手中。这就不仅仅是对学校的学生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学生自己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能够让学生加强自律,减轻学校的管理负担。

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能够让学生在就职前就可以拥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能够让他们通过实习拥有一定的顶岗生产能力。通过校企合作能够让学生接受企业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的管理,使得他们的适应能力增强,并且在具体的生产岗位上还有相应的师傅进行指导,能够让他们学习到学校中学不到的具体生产知识。在企业的实习过程中能够与企业的一线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对企业中的严格生产纪律和严格的技术要求都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就能够有效的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进而能够对学校和企业的管理产生认同感,方便学校管理。

三、校企合作有助于完善就业指导,解决就业难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