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8 01:53: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采风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0前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下教育资源的日渐充足,我国高等教育早已从精英教育不断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而想要保证这一转变中高质量的人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培养,设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就必须在高等教育中得以落实。本文就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的采风课程价值展开的研究则属于对这一认知的部分诠释。
1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
为了较高质量地完成本文研究,我们首先需要简单了解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在我国各族人民漫长的生活与劳动中,大量的中国民间舞被创造出来。而这些舞蹈所具备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浓重艺术魅力,对于大学生获取舞蹈创作灵感、理解舞蹈现象、采集舞蹈动作素材、了解特定地区与民族原始自然生活状态都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而这些正是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的目的。在具体的高校舞蹈教育民间舞采风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民间舞采风的主要目标。在民间舞采风中的民间观察、调研、感受、学习等过程中,大学生就能够获得直接体验与丰富经验,由此获得的非课堂感受也使得民间舞采风课程能够与大学传统课程实现互助互补,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全方位发展实现都能够由此获得较为有力的支持。[1]
2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采风课程的价值定位
简单了解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后,我们还需要就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采风课程的价值定位进行深入分析。而在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经验支持下,本文将这一价值概括为落实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实践力的重要措施、升华学生气质和情感的重要途径三个方面。
2.1落实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对于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需求力度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界对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教育部周济部长在某次讲话中提到的“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便是对这种重视的最直观展示。结合上文内容我们不难发现,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课程的出现,便是基于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自然使得该课程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民间舞实际采风过程中。例如,在具体的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的课堂教学中,采风方法的培训、采风信息的处理、采风活动的实施等均属于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结合这一系列课堂教学内容我们不难发现,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具体实践过程属于这一课程的绝对核心,而具体的课堂教学则属于服务于这一核心的重要内容。[2]在课堂教学环节的支持下,大学生能够在自身主体性活动支持下,实现对相关民间舞蹈的动作、队形、服饰、民族文化、相关经验的深入了解。而在完成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后,大学生就能够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高质量地实现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处理,这些对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都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在具体的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中,大学生能够实现对民间舞蹈的深入了解与学习,舞蹈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外延也将由此实现,这些对于舞蹈学科实践教学的完善、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
2.2培养学生实践力的重要措施
在经济发展正式步入新常态的今天,我国各类企业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提升。企业想要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谋求自身生产与发展的一席之地,单一的高素质人才早已不能满足其需求,只有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转化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才能够真正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而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课程,正属于这类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结合上文的论述内容我们不难发现,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课程能够实现大学生身体动作、思维、情感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而这些同样能够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民间舞采风课程也因此与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存在较高的契合度。在传统的高校舞蹈教育民间舞课程教学中,提炼、总结已有的民间舞动作的知识和技能属于这一教学的重要内容。这种站在前人经验上的教学,虽然能够较为直观地提升学生对于民间舞的认知与掌握,但学生本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一教学中的提升极为有限,大学生在这一教学中,也仅能单纯地掌握舞蹈技能。结合美国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的运用,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方式支持下,才能够最大化地实现自身效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课程就能够实现大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的发展提出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也能够在这一课程的支持下得以较好实现,传统的民间舞教学由此也弥补较高质量的不足。
2.3升华学生气质和情感的重要途径
中国民间舞本身蕴含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重的艺术魅力,而这些就使得单纯的民间舞教学,仅能实现大学生舞蹈动作的掌握,却不能实现大学生在舞蹈动作中注入相关文化内涵,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民间舞教学的实际意义与价值。而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课程中,这一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零距离接触民间舞的契机,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对特定地区文化与民族原始自然生活状态的了解,就能够真正实现自身对民间舞动作中气质神韵的把握,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身气质和情感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升华。
3民间舞采风课程对于高校舞蹈教育的意义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对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采风课程的价值已经产生了较为直观的了解。而在笔者所在院校常年来民间舞采风课程的开展中,这一课程已经实现了除采风设计教师参与外,学生通过小组独立完成主题确立、采风过程、采风信息处理等过程。学生在具体民间舞采风中所实现的民间舞蹈动作、队形、服饰、音乐的收集,也使得学生对于民间舞的认识不断加深,学生在完成民间舞采风后,在民间舞动作技能的消化理解、掌握上往往会出现整体上的长足进步。学生的信息收集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着较为直观的体现,由此也能够看出民间舞采风课程对于高校舞蹈教育的重要意义。
4结语
在本文就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的采风课程价值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地论述了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概念、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采风课程的价值定位、民间舞采风课程对于高校舞蹈教育的意义等内容。结合这一系列内容,我们就能够较为深入地了解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希望这一认知能够为相关院校带来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加强校园艺术活动
音乐艺术作为实践性十分突出、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门类,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形成教学互动、学练相融的动态教学模式,是如今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创新教学所提倡的。因为教学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校园艺术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艺术风采的音乐艺术平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校园艺术活动,以使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全面地锻炼和提升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校园艺术活动的质量。许多生动活泼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校园艺术活动中展示出来,如乐队训练、MIDI制作、知识竞赛、音乐剧、课文剧、音乐会等等,甚至包括活动策划、节目主持、舞台布置、服装化妆、灯光音响乃至礼仪迎宾等一系列的“非音乐”因素,都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习锻炼、施展才华的机会。学生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会发现许多规律性的东西,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能力上、智力上、专业上及情感上弥补和完善课堂教学的缺陷。因此,校园艺术实践活动是学生十分重要的学习、锻炼和自我完善的形式。新时代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不仅具有较深厚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更要有文化底蕴和组织能力,不仅要上好音乐课,而且还要能组织和辅导各类艺术活动。而提高这种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加强校园艺术活动。通过大学时代一系列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能力。除了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广泛参加校园艺术活动,我们还组建了广西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金凤凰”艺术团,通过这一平台,把学生的校园艺术活动延伸到社会上。近几年来,“金凤凰”艺术团除了在各种各样的校园艺术活动中展露风采,还承接了那桐下乡演出、第四届广西妇女运动会演出、广西昭平茶王节生态旅游文化年演出、广西师范学院和韩国大佛大学联合举办的中韩学生交流演出晚会、巴马下乡演出、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学术论坛”文艺晚会、平南监狱跨年晚会等多场演出活动,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组织艺术观摩活动
音乐是感官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它用其他艺术学科所不能比拟和取代的形式美、音色美、织体美等等表现手段,通过人的感官,强烈地震撼和感动着欣赏者,使人们在美的环境中体验美的音乐艺术,陶冶美的情操,获取美的愉悦,从而达到审美的目的。从音乐学习的心理过程来看,它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三个阶段。音乐学习的基本机制就是条件反射的形成,因而音乐学习中的感知是整个音乐学习心理过程的开端。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音乐学习中的感觉是学生对音乐语言诸要素如旋律、和声、节奏、力度、声色等个别单位的反映。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觉等5个种类,其中听觉和视觉在音乐学习中尤为重要。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音乐学习中的知觉是学生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完整印象。学习者不是把音乐音响看成是孤立的、互不关联的单纯音响,而是把这些音乐音响当成完整的艺术综合体加以认识。比如在音乐观摩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具备辨别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的能力,还要能在音乐中听出由这些音乐基本要素综合成的主题、乐段、乐章等整体性的结构,这就是完整的知觉。控制论的研究成果表明: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反馈调节的过程。音乐学习中学生所接触的音乐现象是信息源泉,感官起着检测信息的作用。感官产生的反映通过神经系统传送给大脑,然后,经过大脑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作出判断和发出指令,又通过神经系统把指令信息传给执行器官,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感官再把控制的效果作为新的信息反馈给大脑,大脑作出修正调节的控制,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正调节控制过程,才能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由此观之,音乐学习中的感知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第一步。如果没有感觉器官的感知活动,学生的意识中就无法形成学习内容的表象,那么,音乐学习自然成为不可能。由于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口传心授是学习音乐最基本的途径,因此,对于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现场观摩感受专业音乐家的高水平表演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场观摩专业音乐家的表演,使他们对于音乐的领悟得到深化,学有榜样。
例如,为进一步加强艺术观摩活动,促进学术交流,给广大师生提供学习的广阔平台,著名声乐大师、旅美男低音歌唱家、现任青岛大学声乐系主任王景彬教授应邀莅临我们艺术学院讲学,为艺术学院音乐系师生奉献了一台精彩绝伦的艺术大餐。在理论专题讲座中,王教授首先对他所研究的领域进行了介绍,同时还进行了有效的互动,对老师和同学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王教授耐心细致地作了解答。在公开课教学中,音乐系的师生演唱了经典的中外歌剧歌曲,王教授根据演唱者及钢琴伴奏老师在歌唱及弹奏上的情感把握、气息的运用和演奏演唱技巧等不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做了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面向广大听课师生旁征博引,讲授了声乐演唱、艺术指导等方面的技巧和知识,使在场师生收获颇丰。
组织音乐采风活动
音乐采风活动是一项十分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够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科研创作能力,而且它还是挖掘民间音乐宝藏,使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继承与发扬的重要手段。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有11个能歌善舞的世居少数民族,每个民族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歌种、乐种、剧种,构成了广西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如黑衣壮的山歌,流行于右江河谷的“嘹歌”,龙州地区壮族历史悠久的“天琴”弹唱等等,壮族三声部民歌“三顿欢”及侗族三声部民歌“嘎三锁”更是备受中外瞩目。还有广西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如扁担舞、铜鼓舞、绣球舞、芦笙舞;民族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如壮族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芦笙节、侗族花炮节、彝族跳弓节、京族唱哈节等等,都各具风采。广西拥有悠久独特的少数民族戏剧和地方戏种,如壮剧、桂剧、彩调剧、邕剧、苗剧、毛南剧等,色彩迥异、精彩纷呈。
多年来,广西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收集、整理、研究成绩突出。近年来,本土“原生态”音乐不断被挖掘,有许多少数民族音乐在国内和国际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力。然而,对于这些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如不积极地加以保护就无法延续,没有科学的开发更谈不上传承。而保护与传承工作由本地的音乐师范生来做具有诸多便利条件。音乐师范生受过专业教育或培训,具备词、谱的默写、整理和建档能力。他们对自己家乡的本土音乐比较有感情,熟悉当地民间传统习俗,查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不会发生冒犯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事件;有些老一辈民间艺人,对政府工作者或外地专家学者的查访有心理上的戒备,但对本地学校的师生则不然。学生通过音乐采风,直接接触到活生生的民间音乐,扩展音乐视野,同时也锻炼了工作能力。我院音乐采风活动包括采风前的准备工作、实地采风工作和采风后的成果展示及经验总结三个阶段。
(一)采风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采风活动能顺利开展,在采风前必须做好周详的准备工作。
1.确定采风的内容,选择好采风地点。民间音乐采风可选择不同音乐类型,如民歌、器乐、民俗活动、祭祀活动、说唱音乐等。
2.与采风地有关方面事先取得联系,争取对方有关人员的支持与配合。这有助于正确安排采风时间和采风路线。因为有些地区只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内才举行当地特色音乐活动。
3.制定采风计划。它包括:采风的目的、任务、内容、地点、时间等。制订一份具体可行的采风计划,可引导采风工作有步骤、有次序地开展。
4.在采风前要准备好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器材。采风过程中音乐资料的记录非常重要,单靠耳听手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用录音机录下歌手、乐手当时演唱、演奏的音响;用照相机拍下音乐活动的表演场面,演唱、演奏者的姿态和民族乐器的形状等;用摄像机有声音有动作地记录下音乐活动表演的全过程。总之,采风前的准备工作越充分越细致,就越能保证采风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实地采风工作
到了目的地,与事先联系好的有关单位人员接上头后,采风工作便可以全面展开了。在实地采风过程中,经常采用与当地民间艺人、文艺团体的歌手、乐手谈话访问的方法以及亲身参与正在进行的当地特色民间音乐活动的方法来采集资料。在整个采风过程中,要尽量完整、准确地记录资料。
1.及时做好尽可能详尽的现场笔记。每次采风工作结束后要尽快整理现场笔记,发现遗漏,及时补充。
2.做好采风日记,对当天的工作进度、遇到的问题加以记录、分析,为下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
一、具体工作总结:
1、思想建设方面:
(1)、加强支部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第一学期,本团支部积极开展多次团员大会,力求生动有吸引力;同时开展多次主题团日活动,使支部成员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做一名责任感强的大学生。
(2)、积极发展非团员同学向团组织靠拢。过去的一学期本团支部积极发展班级中尚未入团同学,当前我班非团员同学已经向团组织提交申请书。
(3)、注重同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教育。以每周青年大学习为基础,组织同学学习并定期对一些同学进行学习反馈;不定期在推送和群中分享团内工作活动,普及相关重大纪念日和意义及信仰,如国庆阅兵回顾、普及等等。
(4)、假期中与同学保持紧密联系,搜集并整理同学们在家防疫战疫素材以及假期有意义的活动日常。
2、学习方面:
坚持监督和考察,与班长打好配合,共同促进班级的学习氛围营造和班级学习力提升,在上个学期推行一对一帮扶学习制度,假期中推行forest软件打卡制度,最大程度上保证同学晚自习期间学习时长。
3、活动方面:
(1)、团建活动。此处参见班长的报告。
(2)、团日活动。组织多次主题鲜明的团日活动,包括红色经典雨花台之行、缅怀同胞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之行等等,基本上保证了全员参与,同时随行有班级御用摄影师负责采风及合照,并在活动结束后鼓励同学们记录感悟,最后经由团支委整理后发表在班级公众号里,并分享到家长群中让家长见证孩子的活动历程。让团日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旅行,也能成为班级凝聚力及同学民族自豪感、国家信仰力、思想水平提升的契机。
二、工作反思:
总的来说,上个学期我团支部工作完成度较高,但也遇到一些困难暴露一些缺点。首先,团支委成员工作分配有待提高,导致工作延后,下学期我们会进一步明确分工。其次,动员工作不到位。有时下达一些任务会存在部分同学参与度不高、需要反复催促的问题,所以下学期要增加活动主题和形式的趣味性,更加有吸引力。
第二部分: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思想建设与学习生活:
用心开展支部活动,与班长配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用心向组织靠拢,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学习氛围浓厚的团支部。
二、支部活动:
在继续开展有支部特色的主题团日活动的基础上,我上周召开线上支委会议,团支委商议后初步确定“一支部一项目”计划雏形——暂定项目类别为人文类,项目名称暂定“宁好,南京”或者“金陵十三站”,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南京四年的大学生涯能够对这座美丽的古都有更深的了解和爱。初步计划有三个学期的部署:
第一学期(即大一下学期)为景点名胜篇,对应“金陵十三站”。首先通过投票的方式挑选出南京最著名的十三处经典,将支部成员三到四人分成一个采风小组,每组通过抽签方式确定所要探寻的景点,利用周末时间搜集名胜的背景并进行实地采风,采风归来后整理素材、小记感悟收获,一个学期后将十三个景点与同学的故事整理并由班费出版成集。
1艺术设计学专业和艺术采风概述
1.1艺术设计学专业的性质
艺术设计学专业的任务主要通过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的美学修养,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而设计实践能力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主要集中在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方面。通过艺术设计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如三大构成,图形创意,招贴设计(海报设计)摄影等课程的学习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而这些课程的学习离不开艺术采风为其提供实践的机会。
1.2艺术采风学习任务
艺术采风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安排学生集体进行调研活动,主要指导学生对当地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等资料进行搜集,并能将搜集到的素材运用到后期的艺术创作中,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体活动。通过从艺术采风课程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设计素材的收集,民间文化的挖掘,传统工艺的学习等。从社会实践和专业提升两个大的方面分析艺术采风在设计学专业的作用,采取感受式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对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民族工艺的敏感度,同时又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并从艺术设计专业的角度去理解和研究民族民间艺术,创造性地发掘和再设计民族民间艺术的能力。
2学生对艺术采风认识的变化
2.1采风前的准备工作
采风之前,为了使艺术设计学专业艺术采风实现最大化意义,组建了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提前告知采风地点,借助互联网、书籍、杂志、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初步的了解,完成初步学习任务,使学生学会了课程开展之前应完成的准备工作。
2.2采风前对艺术采风的认识
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一,认为采风和普通旅游的无区别,是一个既浪费金钱,又浪费时间的活动。第二,学习无用,目的的盲目性,无计划性。第三,认为学习无用,大量的理论基础学习,很难付诸实践。
2.3采风后对艺术采风的认识
学生普遍的认知。第一,艺术采风是一个搜集设计素材一手资料的最佳方式,这为后期进行设计有很大的帮助,即使工作以后,面对不同的设计要求,也能够有目的的进行设计素材的选择。第二,通过艺术采风,使学习方式更具有条理性,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第三,对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工艺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懂得积累哪些设计素材,并对设计素材再设计过程中,艺术表现技法的运用进行了新的学习和尝试。第四,完成艺术采风作业的过程中,检验了跟艺术采风相关的课程的掌握情况,对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艺术采风对学生的重要性
3.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艺术采风的进行到后期的作业的完成包含了一整套设计方案的其实工作和结束工作,从前期的有目的的工作准备,明确主题,资料搜集,资料筛选,设计构思,设计表现,最终成果呈现,每一道程序都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且艺术采风涉及多门学科,通过完成作业的一系列程序,能够检验不足,从而有目的的提高。同时学生在面临毕业后的就业工作时也可采用同样的解决方式,每一步目的都很明确。
3.2帮助学生规范资料搜集
艺术采风使学生和生活进行一次零距离的接触,亲近自然,感受地域文化,培养学生对于民间文化民族艺术的感悟能力。首先通过此次采风能够明确设计主题,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素材收集。明确知道设计中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元素,如何搜集元素,怎样搜集相关的元素,如何找到元素之间的联系等。避免漫无目的的拍照,然后有海量的照片,最后真正有用的照片却寥寥无几,失去了资料搜集的意义,也失去了采风的实践意义,对后期的设计工作没有任何帮助。
3.3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1、继续缅怀先烈 继承遗志 创先争优 开拓未来 创先争优,迎党90周年北红色文化题材书画、摄影、招贴创作比赛。该活动上一学期主要进行了北红色文化题材书画创作笔会讲座,及北红色文化题材书画创作笔会比赛。北红色文化题材油画比赛及展览是这学期的主要活动。(详情见继续缅怀先烈 继承遗志 创先争优 开拓未来 创先争优,迎党90周年北红色文化题材书画创作比策划书)
2、歌颂劳动 发扬传统 关注民生 关注毕节试验区人民生活及农村建设与发展“颂五一,庆五四”毕节学院大学生美术协会首届书画展。
3、艺术系“歌舞书画”联谊会(音、美、舞、设四协会)
二、主要协会活动
1、常规评比指导活动(指导老师毕节学院艺术系美术教研室主任杨教授)
为加强艺术学习氛围提高同学之间的专业学习与交流。把协会及艺术系美术专业的所有学生平时习作作品每周为一期限放在艺术楼美术专业活动走廊定期展出并由专业老师及学生欣赏学习。
2、专业培训(就协会发展需要培养专业人才)
主要为油画、国画、书法、素描、水粉、漫画等培训,培训接着上一学期的继续,同样由各部部长和分管的各个副会长负责,并由会长监督,时间为周末。
3、非专业培训(就协会发现培养行政管理宣传人才)
主要为POP及简单应用文书写作(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活动策划、会议记录)培训。同样由各部部长和分管的各个副会长负责,并由会长监督,时间为周末。
三、思想交流及文化教育活动
1、思想交流活动
户外采风活动
为作品创作和加强协会各成员之间的交流,在本学期春天进行一次户外采风活动。(详情见活动策划)
2、文化教学学习活动
(1)禁毒知识宣传活动(看电影、图片播放等)
月日为国际禁毒日协会通过观看相关电影,和找相关行政部门讲解相关的知识图片展览,参与知识问答等进行禁毒思想教育。
对文学作品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编辑部每周都要有作品的创作,在经过主编和责编的审查后及时的在例会上进行探讨,以便进一步提高作品的质量和数量,对好的作品的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从侧面激发社员的创作积极性,以更好的为校刊提供素材。
几个月以来,文学社以良好的形象,积极的态度赢得全校师生的好评,成功举办了首届校园原创剧本大赛。在此期间,编辑部和宣传部一直兢兢业业,为文学社竭尽全力,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及能力,逐渐取得成效。总结一下这个学期的各方面情况,大概可以归纳以下几个要点。
总结本学期的主要工作:
开展活动
1、活动名称:“我的大学生活”征文比赛
活动时间:3月25日——4月10日
活动内容:到时具体安排(以散文、杂文、诗歌、小说为主)
活动目的:增强校园文学氛围;选出优秀作品
2、活动名称:文学社征文展
活动时间:4月25日——5月5日
活动内容:理智抵制家乐福(以展板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
活动目的: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3、活动名称:校园问卷调查 活动内容:同学们对家乐福事件的看法。
活动目的:调查大学生对家乐福事件的态度 。
4、活动名称:“首届校园原创剧本大赛”
活动时间:5月26日——6月19日
活动内容:选拔校园原创剧(可写自己所见所闻所听所感的故事)
活动目的:展现当代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扩大校园艺术
节在全校的影响。
成功之处
我们在保持和发扬先进文化的大方向下,也探索着另一种让学习和文学以及课余生活兼容发展的方式,在活动建设方面,我们外文学社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1)活动前宣传好、计划好;
(2)活动时控制好、把握好;
(3)活动后报道好、总结好。
不足之处
不足在成功的背后,我们也认真反省思考了我们的不足。
(1)首先就是我的这方面的的经验不足,使工作不能更好更有效地进行。
(2)我们的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有些工作人员的工作心态不是很好。
(3)最主要的是交流会的内容不够好,当然我们的能力有限,活动的主题不够鲜明。
计划下学期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决定本期的工作按以下计划开展:
下学期活动计划:
1、,举办一场文学讲座。校领导、老师将全力支持,热情邀请文化底蕴深厚或影响力大的文坛高手作一次演讲,提高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2、为了丰富社员文学生活,开拓社员的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文学社计划在本学期开展一次采风活动,并在社员采风后写下的较好文章以供日后展出。
3、本学期文学社工作要开展得要认真仔细,积极发动鼓励同学们投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提高刊物的影响力。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将优秀文章寄往知名机关和有关报刊杂志等。
4、本学期,文学社内部分工更为合理更为明确。
5、本学期,多渠道的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素养。
6学期末将开总结会,把一学期来工作中好的给予肯定、表扬,把工作中的失误和漏洞为经验教训,为日后工作做铺垫。
下学期工作目标:
1、充分挖掘社员的写作潜能,开展多样性的文学及社会活动,拓展他们的第二课堂,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营造校园文学气氛。
2、在有关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论水平和欣赏水平。
对文学作品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编辑部每周都要有作品的创作,在经过主编和责编的审查后及时的在例会上进行探讨,以便进一步提高作品的质量和数量,对好的作品的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从侧面激发社员的创作积极性,以更好的为校刊提供素材。
几个月以来,文学社以良好的形象,积极的态度赢得全校师生的好评,成功举办了首届校园原创剧本大赛。在此期间,编辑部和宣传部一直兢兢业业,为文学社竭尽全力,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及能力,逐渐取得成效。总结一下这个学期的各方面情况,大概可以归纳以下几个要点。
总结本学期的主要工作:
开展活动
1、活动名称:“我的大学生活”征文比赛
活动时间:3月25日——4月10日
活动内容:到时具体安排(以散文、杂文、诗歌、小说为主)
活动目的:增强校园文学氛围;选出优秀作品
2、活动名称:文学社征文展
活动时间:4月25日——5月5日
活动内容:理智抵制家乐福(以展板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
活动目的: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3、活动名称:校园问卷调查 活动内容:同学们对家乐福事件的看法。
活动目的:调查大学生对家乐福事件的态度 。
4、活动名称:“首届校园原创剧本大赛”
活动时间:5月26日——6月19日
活动内容:选拔校园原创剧(可写自己所见所闻所听所感的故事)
活动目的:展现当代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扩大校园艺术
节在全校的影响。
成功之处
我们在保持和发扬先进文化的大方向下,也探索着另一种让学习和文学以及课余生活兼容发展的方式,在活动建设方面,我们外文学社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1)活动前宣传好、计划好;
(2)活动时控制好、把握好;
(3)活动后报道好、总结好。
不足之处
不足在成功的背后,我们也认真反省思考了我们的不足。
(1)首先就是我的这方面的的经验不足,使工作不能更好更有效地进行。
(2)我们的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有些工作人员的工作心态不是很好。
(3)最主要的是交流会的内容不够好,当然我们的能力有限,活动的主题不够鲜明。
计划下学期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决定本期的工作按以下计划开展:
下学期活动计划:
1、,举办一场文学讲座。校领导、老师将全力支持,热情邀请文化底蕴深厚或影响力大的文坛高手作一次演讲,提高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2、为了丰富社员文学生活,开拓社员的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文学社计划在本学期开展一次采风活动,并在社员采风后写下的较好文章以供日后展出。
3、本学期文学社工作要开展得要认真仔细,积极发动鼓励同学们投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提高刊物的影响力。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将优秀文章寄往知名机关和有关报刊杂志等。
4、本学期,文学社内部分工更为合理更为明确。
5、本学期,多渠道的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素养。
6学期末将开总结会,把一学期来工作中好的给予肯定、表扬,把工作中的失误和漏洞为经验教训,为日后工作做铺垫。
下学期工作目标:
1、充分挖掘社员的写作潜能,开展多样性的文学及社会活动,拓展他们的第二课堂,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营造校园文学气氛。
2、在有关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论水平和欣赏水平。
1引言
在笔者先前的研究中已经证明了在班级凝聚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中,归属感充当着中介变量的作用。此次研究制定了一套适合大学生的团体干预方案。该方案分为准备和正式干预两个阶段。准备阶段是面谈后给实验组发放相关的学习材料,并在两天后对其进行单独约见,目的是对其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估。正式干预阶段详见下文。研究旨在对人际关系问卷得分较低的被试进行团体干预,探讨团体干预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2方法
2.1研究步骤
2.1.1开放式访谈。研究团队对30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对访谈的结果进行了汇总和梳理。
2.1.2问卷选取。《班级凝聚力问卷》选自谢海红(2014)修改并编制的问卷、《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量表》选自金庆英(2012)编制的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问卷》选自申武丹(2007)编制的问卷。
2.2被试的选择
本研究的被试为30名大一学生。其中男生有15人,女生有15人。
2.3团体干预
阶段一:初相识
目标:1.破冰,主动认识和建立人际关系
活动内容:1.对对碰、坐地起身、小组作画2.制定小组协议3.分享总结4.家庭作业:学习合理情绪疗法
阶段二:我的人际困扰
目标:1.让团体成员了解“人际困扰”是大家共有的,增加归属感和凝聚力2.了解不合理认知的影响3.日常生活中能应用
活动内容:1.滚雪球、环环相扣2.秘密大会串:匿名写出人际困扰,共同探讨其中存在的不合理认知3.户外采风寻宝4.分享总结
阶段三:我的生命线
目标:1.进一步认识自我,真诚面对自己2.了解他人,增强信任,减少防御3.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活动内容:1.分享家庭作业及感受2.画生命线3.彼此探索,倾听他人述说,进一步了解自己4.家庭作业:一件很想做但没做的事
阶段四:信任与支持
目标:1.促进团体成员共同面对问题和困难,加强了解、信任和支持2.日常生活中能应用
活动内容:1.分享家庭作业及感受2.生日排列3.信任之旅4.交流探讨旅途中的问题、体会和收获5.布置人际家庭作业
阶段五:我的人际关系
目标:1.促进彼此的情感支持2.学会坦诚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3.体会人际之间信任与被信任的重要性,感受信任的积极意义
活动内容:1.分享一周来令自己不开心的难过的事2.信任之手3.就家庭作业探讨团体成员关于团体的想法和感受4.分享总结感受5.家庭作业:给最重要的人际支持打电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阶段六:告别
目标:1.了解团体成员间相互的认识程度2.总结几周来的感受和收获,处理离别情绪3.收集团体干预反馈
活动内容:1.缘来是你:只写出自己个性特点,看其他人能否识别出2.临别祝福与期望:能量手环3.小组结束,填写问卷
3结果
团体干预后对被试进行人际关系量表后测,并与前测均分进行比较。
4讨论
4.1团体干预效果
结果显示,经过团体干预的30名大一学生的团体凝聚力和人际关系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团体干预之前,团体成员的团体凝聚力和人际关系水平(80.23±7.25)都较低,在团体干预之后,团体成员的团体凝聚力(18.00±0.00)和人际关系水平(138.80±5.57)都有显著提高。对团体干预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团体成员认为团体干预是有意义、有收获的。团体干预给他们的人际关系带来很多改善。此次干A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在于团体成员对团体的认同与积极参与以及心理干预教育贯穿团体始终。
4.2本研究的不足
(1)对团体设置的要求不够严格,因而造成活动中部分被试缺席。
(2)被试均为自愿参与,主观能动性较强,结论的推广性有待考量。
5结论
(1)团体干预对大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人际关系水平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2)团体干预有效的原因主要有:团体成员对团体的认同与积极参与、团体心理干预方案的认真贯彻实施、团体领导者的认真负责。
(3)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运用团体干预的方法,发挥团体干预的特殊作用,有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Kurt Lewin.,(1936).《拓朴心理学原理》[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李宁,(2000).《群体心理学》[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36-37).
[作者简介]白海燕(1975-),男,四川达州人,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史。(四川乐山614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乐山师范学院2010年教改课题“我校新培养方案下音乐学院小学期实施策略探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0-YB24)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49-02
小学期作为第三学期实施以来,各高校都在就如何安排课程及有效实施上大费周折,也涌现出一系列问题。比如,小学期基本集中在最酷热的七月,冗长的学制容易诱发学生的烦躁和抵触情绪;小学期安排内容不容易有新意;小学期的师资使用和教学成本难以协调;学生的心理健康隐患等。小学期课程的有效安排实施,影响着小学期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决定着小学期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在笔者看来,音乐专业在小学期建设中有其特殊性,应该针对音乐学科本身的特色,同时集众家之所长,并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来设置相应的课程。
一、音乐专业小学期的课程设置
乐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音乐专业的课程在长学期主要分为公共文化课和技能课(包括钢琴声乐、器乐、舞蹈)两类。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在这个基础上最大的特色是凸显实践性,这也是各大高校实施小学期的基本思路。因此,较之传统学期,省去了很多课程,包括专业课程,目的是查漏补缺,开设平常没有开设或者没有集中训练的课程。课程设置是一个比较繁杂的工作,我校音乐系通过大量的论证和反复研讨,设置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有别于传统学期的课程,既避免了重复,又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比如,音乐学方向设置了三笔字、试讲、普通话、奥尔夫教学等课程,表演方向设置了专家讲座、音乐采风、舞台化妆、播音主持等课程。这些课程基本针对音乐教育和表演专业的培养方向及特色来设定,参考了兄弟院校小学期开设的课程,也结合了我校的特定实际需求,按理说应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不过,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旷课率较高,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小学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开设的意义不大。尤其是音乐学方向,由于大多课程基本沿袭了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和学生都是初次接触小学期课程,教学上老师难以完全摆脱传统学期的教学思路,学生听得也索然无味。缺乏新意的课程设置,难以引起共鸣。表演方向的学生,则有部分同学对于要自己交钱采风有抵触情绪。鉴于此,在实施策略上,我们应该充分结合第一个小学期的经验,多做调查研究,为未来我校小学期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
二、小学期课程实施的几点策略
小学期课程设立容易,实施却是个棘手的问题。毕竟我校第一次搞小学期,无经验可寻。各个学校有各个学校的特点,拿来的东西未必适用。有鉴于此,我们在小学期课程实施的时候,对于牵涉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必须统筹规划,力求完善。
1.合理预算小学期成本。小学期自引入我国以来,主要集中在重点或一本学校,如北大、清华率先与国际接轨实施小学期。我校只是一个普通的西部二本院校,小学期办学经费基本上全部来自于学校的财政收入,对于传统学期已经习惯的财政支出模式,要拿出钱来开展小学期的课程,经费的紧张可想而 知。因此,做好经费预算工作,将为小学期课程的有效开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经费预算主要包括老师的基本小学期课时津贴、专家的讲座经费、学生的活动经费、行政人员津贴等。以我校音乐学院而言,专家讲座是财政支出的主要部分,多为高薪聘请国内重点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而我校普通教师课时费基本按传统学期的标准支付。按以往这个时期,老师正享受着惬意漫长的假期生活,这点课时费显然不足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生补贴则主要是以实践课程为主。比如采风,也是象征性的经费,绝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费。这些问题都需要决策者、领导者充分考虑到,毕竟没有经费作保障,小学期的效率将大打折扣,甚至遇到很大的阻力。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家庭,也没有办法筹到这些采风实践的费用。专家讲座节约成本是关键,但是否非得请一流专家,值得商榷。相对没有名气,但却更有实效性的地方专家也许更受学生欢迎。比如,本地区优秀的民间艺人,以情动人,淡化物质待遇,可以以荣誉教授的形式来邀请。教师课时经费不充裕,从思想上做工作是一个层面,另一方面,更应出台一些实实在在的奖惩制度。比如,优先年度评优、师德标兵、职称评定等。行政人员,可以选择和正常学期相似的以轮休的方式来进行,同时也可以辅以适当的奖惩制度。学生方面,主要还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采风,以学生自愿为原则,给学生提供多个套餐,这样学生有自主选择权。
2.以兴趣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传统学期课程教学中,音乐专业的学生相对而言对公共课不太感兴趣,而是更重视专业课。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一部分惰性外,与音乐专业课本身的特色和兴趣点也有关系。
相对而言,音乐专业更富有浪漫气息,课堂形式相对更容易多姿多彩。但即便如此,再好的教学,久了总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这个时候,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显得尤为重要,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是小学期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选择,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教学。就目前的国内外大学而言,一些学校的小学期设置没有较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接受度,没有有效地进行适当的问卷调查,造成了学生负面评价较多。比如,当国内某知名报社记者对北大学生进行采访时,面对记者提出的“为什么选读小学期”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个接受采访的北大学生首先想到的理由都是“凑学分”。有鉴于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横向和纵向地比对国内外的大学小学期实施情况,可以做一个较为详尽的调查分析报告,收集学生容易接受的一些教学模式。比如,课堂教学、户外教学、一对一谈心式教学等。这样有利于随时转换学生的审美注意力,集中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有的放矢地施行课程教学。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意志品质。实践性作为小学期的主要导向,是目前国内外大学搞小学期的一个重要思路。比如,音乐采风,这门课程对于音乐专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音乐来源于生活,相对于闭门造车式的灌输式教学,实地田野考古式的采风对于学生提高音乐修养具有深远的影响。我校的实际情况还是比较有利于开展实践课程。首先,我校坐落在一个具有较多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乐山马边、峨边等自治县都居住着藏族、彝族同胞。这些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底蕴却相当深厚。淳朴和原生态的音乐素材比比皆是,亟待我们去挖掘。去年暑期,笔者带队组织了三十多个学生下到乐山峨边县彝族自治区采风实践,通过采风深深地体会到这门实践课程的重要意义。一方面,采风内容比较翔实,调查收录了很多的民间原生态艺人的音乐,同时还见识了很多宝贵的民俗风俗习惯。学生们很多都是第一次到如此艰苦的地方去体验。正因为有着深切的体验,后来的音乐调查报告总结,大家都写得翔实、细致、有感情。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通过此次采风培养了学生的吃苦精神和团队精神,让他们见识了民族地区的生活,也是对他们的意志品质的一次重新洗礼。
4.以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小学期只有短短一个月,如此短的时间,如何让学生专业技能迅速提高、立竿见影是每一个老师亟须思考的重大课题。以音乐学方向为例,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保持激情来学习。比如,合唱指导训练课,学生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合唱排练方法,选择一些相对较简单的合唱作品,通过小合唱的形式组成小组,互相训练。简易乐器的学习,如口琴、竖笛、葫芦丝、巴乌等,在课堂教学中要将集中辅导和单个辅导相结合,可以使部分天赋较好的学生迅速学会,同时让他们带动部分差一点的学生。通过小学期的学习,初步掌握基本技巧,吹奏一部分不是特别难的乐曲、歌曲,足以胜任中小学工作,为器乐进课堂创造条件。比如,汶川班到我校转岗培训和国培班短期集训的老师,通过几个星期的强化短训,都能熟练演奏葫芦丝、巴乌、口琴、竖笛等乐器,也在举办结业音乐会上成功演出。以音乐表演方向为例,学生进校就选择了一个专业方向,长达四年的持续学习,使之专业性更凸出。而开设的短学期课程,如要体现出立竿见影的效果,则应该围绕在学生的专业方向上进行。比如,表演方向的同学以后工作倾向于舞台表演多一些,可以开设舞台布局、舞台创意、化妆技巧、音响调控等课程。这些技能初步掌握一般就几个课时,只要学生用心去学习,完全可以在短学期学会。通过这些立竿见影的课程,我们可以较为有效地利用好小学期这短短四周,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5.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校音乐学院有一些学生在读书期间获得过较大的荣誉,在工作岗位上也获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比如,有的校友以声乐组合、器乐组合、舞蹈组合形式参加全国、省、市级比赛,拿到过较好的名次;有的校友成为重点中学的优秀骨干;甚至有的校友转行搞婚庆策划、教育培训等,也依然出色,他们都为我们在校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部分校友离开学校都不久,他们离我们的在校生生活实际很近,最容易令在校生学生信服,他们的成功经验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利用小学期这个平台,请回一部分优秀的校友为我们的学生现身说法,适当开一些讲座、演出,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学长们的学习经历和社会工作经验。显然,学生会倍感亲切,很受用。在目前就业前景不好的大环境下,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做一些提前见习,能够有效地避免很多学生毕业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还可以通过校友们对目前就业单位的需求实际进行了解,让学生们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合理和高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向,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真正树立积极良性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培养良好的就业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务须倡导效率为先,各个环节需考虑实践性和有效性。有鉴于此,作为高校音乐专业院系的领导,应该和学生充分互动,在小学期前期做许多工作,开展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探讨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小学期无用论和以小学期挣学分为主要目的的学习导向。真正把小学期办好,搞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模式,以期为素质教育贡献我们的一份心力。
[参考文献]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速度飞快,而相关的保护人才则极为稀缺。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在强化研究的同时,实现优秀保护人才的有效培养,才能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坚强后盾和重要保障。在新媒体时代,高校作为相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当充分借鉴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使得高校大学生能够了解非遗进而参与到非遗的研究和保护当中。
二、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性
(一)对民族的重要性
将非遗教育融入到高等、正统的教育体系当中,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有着重大而长远的意义。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长久发展历史的成果和结晶,是民族活的记忆和文化基因库,加强对非遗的研究和保护,能够将古老的、珍贵的文化内容加以传承和发展,是民族文化进步的重要前提。其次,非遗充分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能够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和心理认同,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奋进有着重要意义。
(二)对国家的重要性
对国家而言,开展高校非遗教育,能够实现非遗研究和非遗保护工作的发展和延续,极大促进国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极大提升我国国家文化的安全性。同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新农村建设亟需开拓出新思路。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教育,从文化入手,能够将本土资源和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实现本土文化的弘扬和开创,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动农村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
(三)对大学生个人的重要性
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同样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首先,强化非遗教育教学,能够让大学生在接受丰富的西方文化和思想价值观冲击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我国丰富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极大激发其爱国、爱民族的热情。其次,非遗教育蕴涵丰富的文化、思想、道德知识,能够极大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同时,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过程中,能够极大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有效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新媒体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要求
(一)确保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发达,其资源的丰富性和获取的便捷性,使得非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对新媒体的充分利用,实现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借助于新媒体数字资源限制性小的优势,应当不断丰富非遗研究资料内容,将其充分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应依据专业、年级等开设不同课程,实现课程的丰富性。
(二)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当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与其它课程不同,其对学生的参与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学生只有亲自见识、充分体验、深入探究,才能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为此,各高校应加大相关力度,一方面邀请专业研究者或民间艺人、非遗继承人进行课程教学,一方面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亲自到非遗环境中去感受和调研,充分参与到探索和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应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采风调研等活动,在校园外感受不一样的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对非遗项目传承情况进行调研,如剧场、庙会和一些地方的非遗项目,将调研情况整理好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指导学生从事非遗的调查和研究,学生以非物质文化遗存研究为选题的毕业论文多篇,有多项非遗研究获得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
(三)注重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创新性
新媒体时代的一大特点,即时空限制越来越小,能够更加便捷地实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高校可邀请民间文化进校园,将非遗文化完整、直观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其次,应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便捷性,教师可为学生进行相关影片和多媒体资料展示,借助于网络媒体如微博、博客等进行课后交流和探讨,拓宽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边界。教师运用多媒体录音和视频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运用网络博客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教学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提高其对民族文化的接受力,拓展了非遗的传播空间。学生参加非遗进校园的社会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收看传承人的知识讲座,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学生成为非遗文化的接受者,还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
四、新媒体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策略
(一)建设数字化资源库
就新媒体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教学策略而言,应当首先认识到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研究资料相对稀缺,单纯借助于印刷出版物很难满足教学需求。为此,各高校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的同时,应广泛采集优秀的非遗研究资料,如相关图片、图书、音像资料、项目书和论文等,并优化获取途径,让学生能够便捷地查阅,开拓其眼界,提升其研究深度。
(二)开设非遗网络课程
网络能够有效跨越时空,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极大方便了学生和师生间的沟通。为此,高校应在常规课程之外,开设网络课程,让教师进行线上授课,并实现与学生的即时沟通和交流。同时,将日常教学视频资源上传到网络,还可将相关研究和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上传到网络,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实现第一手知识资源的补充。
(三)利用新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利用新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主要借用微博、QQ群等常用沟通软件,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一方面,教师可在课前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要点提前告知学生,让其能够进行充分预习,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进行作业的布置,方便学生查阅。另一方面,教师可向学生分享自身的调研资源和心得,并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四)组织并鼓励课外采风调研
为提升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性,各高校可组织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采风调研。一方面调研活动,深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对其进行专门的资料采集和信息调查,掌握一手的资料;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对农村、庙会等非遗项目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传承情况,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整理。在完成采风调研活动后,将所得进行线上分享,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便捷性和高效性,能够极大方便课程的开展,实现学生知识和研究的极大开拓。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很多学生有了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通过教学,有的学生成为了非遗项目的专业人才,有的则成为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教育传承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最佳和最深入的方式。新媒体技术在高校非遗教学中的运用过程中,各高校应不断总结过于的教学经验,借助于新媒体的优势,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和非遗资源巨大魅力,在生动直观的教学模式和直接参与的教学实践中接受本土文化,同时,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自主性,丰富非文化遗产知识,提高其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获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为非遗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强劲支持。
参考文献:
[1]尹丽丽.论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1):152-153,154.
[2]郑春辉,朱思颖.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媒体传播方式研究[J].文化遗产,2013,(5):26-34.
[3]魏崇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3):30-32.
[4]周文娟.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价值研究[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4,35(8):36.
[5]张泰城,何建良.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11-15.
[6]刘艳玲,张世清.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2):74-76.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古往今来,纵观一些有成就的艺术大家和设计大师,无一不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艺术及设计才能,艺术修养和艺术与设计才能二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修养更为重要,因为主要是它使作品充满灵魂和生命力。而艺术和设计技艺这些手上功夫从来就不是目的,只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艺术思想和观念服务的。只有具备深厚的艺术素养,才能区别于工匠的技艺,创作出具有思想深度和独创性的艺术设计作品。如果只注重手工技巧,忽视艺术素养的学习,最多只是一个技术匠人,不可能成为具有思想深度、艺术素养和充满创造力的优秀设计师,因为空洞的思想不可能创造出富有内涵的作品。同时,作为新时代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既是设计师,也应该是艺术家,要具有艺术家的思想情怀和创造才能。因此,必须正确认识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把自己培养成文化底蕴、艺术修养深厚和设计技巧高超的优秀设计人才
2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学习的兴趣,那人才培养就好办了。因此,要发动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和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首先,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诱人的艺术环境,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艺术学习和参与平台;其次,教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量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产生共鸣,并且尽可能多地运用影视、图像、音乐、游戏等现代化、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好的苗头要及时肯定,多正面鼓励,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艺术是件光荣的事、幸福的事、有益的事,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3建设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保障。目前,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经费紧张、人员编制不足、就业压力以及人才培养的快餐文化和急功近利的内外因素影响下,艺术师资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艺术教师严重缺乏,生师比严重失调,并且艺术教师的学历、职称和素质等也都偏低,艺术教师成为鸡肋,边缘化严重。一所大学没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艺术教师队伍,学生的艺术素养就不可能真正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没有保障。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必须重视艺术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落实相关政策待遇,考虑艺术教师岗位的特殊性,除常规课程外,将其指导学生各艺术团体、课外兴趣培训、校园演出、展览等活动计入工作量和绩效考核。定期举办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引导并加强教师的科研及师德师风建设,做到德艺双馨,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服务。
4建立科学合理的艺术素养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还是开设艺术素养课程,它同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质量直接相关。我们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的规律,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历史较短、认识不够以及重视不够等,目前高职院校的艺术素养培养还处在摸索尝试阶段,没有成熟的模板和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教材等。因此,首要的就是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状况制订科学而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的学科设置具有理论够用、实操为重的特点,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更强,必须在设计专业知识的教学实践中因地制宜,灵活开展艺术素养的教育。许多课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广告设计等,本身既是专业知识也是艺术素养知识。当然,仅仅有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是不够的、不完整的,建议还要开设一些容易普及的文学艺术课程,如美术欣赏、书法欣赏、音乐欣赏、舞蹈、合唱、美学、文学等,列入教学计划,鼓励学生选修,可以取得学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对艺术鉴赏、艺术思想、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与技巧等的基本知识,培养人文科学及艺术观念,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拓展艺术思维,提高艺术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5创新艺术教育培养模式
首先,要加强各类学术资源的交流与整合,加强人文艺术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美术史、设计史、艺术鉴赏以及艺术美学等各学科的综合利用,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组合与共享。其次,要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模式,传统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形式机械单一,理论枯燥乏味,学生基本上不感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应当根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理论灌输同实践相结合,同现实生活相结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效率。最后,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尤其是当下学生普遍喜爱、易于接受的互联网、新媒体等手段,通过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将晦涩的艺术理论转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陌生的艺术知识变成熟悉简单的常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6积极开展多元化艺术实践活动,拓展第二课堂
大学生是极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人身财产安全与身心健康是高校以及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为此,诸高校各显其能,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确保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通过关于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具备正确的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技能和有效抵御违法犯罪的能力。
一、高校校园安全主要问题
1. 消防安全问题。诱发原因较多:乱扔烟头,使用蜡烛等明火,焚烧杂物,乱拉电线和保险丝,电线老化、过载发热等。
2. 治安安全问题。社会人员大量进入、周边环境复杂、学生安全知识和意识不足等都是治安安全问题频发的影响因素,校园内主要表现为盗窃、诈骗、滋扰和同学间的矛盾斗殴甚至人身伤害等。
3. 设施安全隐患。因高校扩招,学生宿舍和教学设施满负荷运行,不能安排系统整修,设施老化甚至损坏,设施维护的人员、经费不到位等,造成设施隐患。
4. 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自我意识太强,抗挫能力不足,往往会引发抑郁自闭或浮躁焦虑的心理状态,不经引导很有可能发生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件。
5. 其他安全问题。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亦日益凸显。
二、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 高校重视程度不够,队伍建设不足。高校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只有保卫干部和辅导员,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甚至这支队伍人数也不足。
2. 安全教育内容僵化、手段单一。教育内容以零散的突发事件为主,手段以说教为主,停留在做报告、图片展示、广播宣传等形式,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3. 安全教育零散、随机,没有形成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往往只是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突击进行安全教育,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预防原则。
4. 安全教育结果没有评价,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没有改进教育结果的参考,学生也缺乏学习的动力。
三、河北工业大学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实践
1. 思想重视,齐抓共管
1)在组织架构上,形成校领导牵头,校党办、学生处、保卫部门负责,团委、教务处、公寓管理部门等部门积极配合的结构,各部明确职责,互相协作。2)在队伍建设上,形成安保人员和辅导员为主体,社会资源如医院医师、公安民警、消防官兵等共同参与,充分依托法律学、心理学教师等资源,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职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3)硬件设施建设,加大对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检查现有设施,添加安全设备,尽力消除安全隐患。4)制度建设,编制各项工作条例,尽力避免安全问题发生;编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2. 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1)编制《河北工业大学安全知识手册》,介绍防火防盗、防传销诈骗、安全用电、灾害自救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并附常用求助电话。
2)利用校园网站、广播、宣传橱窗等媒介,采取主题班会、专家讲座、安全宣传周、系列安全活动、知识竞赛、播放纪录片、图片展示、广告宣传等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进行消防演习、突发险情时自救互救技能训练等,切实增强学生安全自救的能力。
3)将安全教育贯穿于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中。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培训《学生管理规定》等校规校纪和需知安全、法律知识,并用安全知识问卷检测培训结果。在安全事故多发时期,如开学、放假、平常节假日、外出实习、社会实践与兼职、毕业前夕、学校集中施工期等,宣传注意事项。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组织学生学习和思考,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安全恐慌和扭曲、夸大突发事件的现象,同时以此为警示,深化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 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与辅导
1)坚持心理委员和辅导员进宿舍制度,及时关注学生心态变化。2)与心理咨询中心配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指导或治疗。3)设立心理健康课程,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4)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安排优秀同学给予辅导。
4. 努力形成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
河北工业大学不断完善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举办专家论坛、知识竞赛、采风沙龙等校园精神文化活动,设计安全教育课程,正在通过不断的努力,希望形成自己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环境。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内部要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同时也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大林.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探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09(22):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