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1-17 07:19: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篇1

1.2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面对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学习资源,怎样去搜寻、甄别、评价和有效运用信息显得尤其重要,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了现代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当代大学生除了需要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健康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知识结构、熟练的业务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洞察力和辨别能力,能自主、高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创造性地完成工作的能力。只有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高度的信息觉悟、综合处理的信息能力,才能符合社会信息化对新型人才的要求。

1.3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的阅读纸质文本和人工检索信息的方式[5],向人们展示出全新、高效的超文本、超媒体阅读和自动化检索方式。要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立足发展,必须要掌握先进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拥有竞争的武器。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能否掌握信息社会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能否持续增强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工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2.1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有所欠缺近年来,尽管大学生对信息资源的认识有明显提高,但许多学生更侧重于简单的计算机操作、网页浏览、文字处理等,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比如:有的学生上了大三,还不能熟练使用学校图书馆资源;有的学生则满足于无目的无计划地浏览新闻、阅读书刊;甚至有的学生对高校BBS、博客、网络贴吧、3G、微博、搜索引擎等广泛应用的新媒体技术不是很熟悉,使用率不高,这与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当代大学生驾驭和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协调办事的能力等方面。

2.2缺乏甄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当前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信息泛滥,无关紧要的信息,如垃圾邮件、流言蜚语、网络游戏、手机短信等信息,常常把我们真正需要的一些信息淹没。“90后”大学生鉴别是非、区分优劣的能力有限,缺乏对信息的鉴别、分析、评价的能力,部分学生仍不能熟练、精确、快速地搜寻自己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有的学生虽具有了一定获取信息的能力,但还不能提炼、整合所获取的信息,不善于将所提取的有效信息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有的学生甚至因接受了来自互联网的失真或错误的信息资源而使自己学习、生活、工作受到了影响。

2.3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较差如今,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众教育的部分缺失,导致一些社会成员利用互联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这其中还不乏一些高学历者,也不乏一些在校大学生的参与,诸如“对知识产权的侵犯”“网络诈骗”“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网上造谣、炒作,牟取巨额非法利益”等信息违法犯罪活动。据调查,一些学生对信息道德和信息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够全面,以致屡屡出现大学生沉湎于网恋、网络成瘾、学术行为不端的现象。甚至有的大学生利用自己对信息技巧的掌握,滥用信息资源,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因此,对大学生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途径

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强化信息意识笔者认为,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首先需要树立超前的信息意识,即对各类信息的自觉的心理反应。信息网络化、一体化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点,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加大意识活动的开放程度。

3.2提升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指为了实现目标和任务,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它包括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现代信息传播工具来检索、收集信息[6]。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要明确想获得的信息,并有能力关注信息的重点,比如:可以通过信息的类型在信息的海洋里将所需要的信息搜寻出来;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意识,留意生活中的信息,多记、多看、多思考,加深印象,这样在运用信息的时候也能更有效。

篇2

2教学课件手机化

手机智能化的发展使其功能扩充到现在丰富多彩,不论从文字、图像、视频都可以实现,因此手机也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在教学媒体的形式从简单文字文本发展到图像,动画视屏的丰富教学模式,在手机上都可以完成。使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以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提供PDF的教育手册,涉及信息素养教育的各个方面,方便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下载学习。这样,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信息素养教育,达到普及信息知识、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3手机终端教学化

无线网络的发展使手机成为互联网的终端,图书馆应该利用这个终端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改革。图书馆可以进行资源整合,将手机这个便捷的通信工具嵌入到大学信息素养教育中,通过将真实教学环境与数字化学习环境结合,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直观的、可操作的、交互式的启发性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手机QQ等方式对用户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更特别的是可以方便地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将手机作为课堂反馈系统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陈列,学生通过手机就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接受信息素养教学,还可以随时就某一问题与老师展开交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通信费用不断降低,相信越来越多的用户会将手机作为首选的学习设备,用户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服务。

4方便快捷的二维码技术

手机二维码技术应用的特点有目共睹,图书馆在借还书,预约座位等诸多服务层面和业务管理上可以得到应用,图书馆只要将手机需要访问的图书资料,资源导航、信息编入到二维码中,读者利用手机摄像头就可以识读,或扫描二维码获取相关信息,读者服务在手机上的应用方便快捷。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应用的特点是可免去读者书写、录入的繁琐。还可以将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讲座等信息编成二维码,读者通过扫描宣传页上的二维码来获取课程、讲座信息,并进行选课、预约讲座座位等。手机二维码技术,拓展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手段,提升了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能力,也将成为图书馆增值服务的标志。

5借助微信、微博推送信息素养教育知识

微信、微博是目前信息交流、互动访问量最大的平台,图书馆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这个信息交流平台,向读者进行语音短信、视屏、图片、文字等信息素养知识的推送,这种信息素养方式更加灵活方便,并随时可以与读者实施互动,讲解更加直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手机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篇3

作者简介:刘婷婷(1978-),女,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孙海滨(1974-),男,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山东 泰安 271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0GG04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75-02

信息素养是人们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它形成了终身学习的基础,[1]是人们成为信息化社会中独立的终身学习者的关键。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敏锐的信息意识及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收集、整理、评估、利用、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良好的信息协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信息免疫能力及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将所获得的信息用于问题解决,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发能力。[2]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应该也不可能脱离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了获得最佳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必须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即实施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是基于学科的专门信息素养,是高等教育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提和基础。[3]

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物理学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有效的一个现实途径。对于物理学专业学生而言,信息素养是物理学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交集。[4]在物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要素有机融入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教学资源中,在各个教学环节渗透信息素养教育,以满足大学生对海量信息的迫切需求,进而更好地实现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5]

一、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以物理学专业为例

作为物理学专业学生重要学习环节的毕业论文写作,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是全面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高等学校物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指出:“论文内容可以是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或应用开发。论文应具有完整性和一定的系统性,对所研究的问题应有比较充分的调研,分析具体,结论可靠。提交的论文应符合通常科技论文的规范和要求,内容基本正确。对论文的评价重点是学生的学风、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因此,结合物理学专业特点制订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科学合理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将信息素养能力纳入自身能力建设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而得到不断的强化,并最终成为保障其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7]

对于物理学专业学生而言,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总目标是在发展学生物理学专业素养的同时,促进信息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具体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一是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策略,学会运用专业数据库,具备检索物理学专业信息的良好能力;二是使学生学会批判性的运用所获得的信息,并选择有益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会在所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学术创新;三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遵循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信息道德;四是在答辩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传递、交流信息。

二、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基于物理学专业情境的学习过程。这种渗透式的专业信息素养教育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物理学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发展学术素养,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1.通过论文选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是教师科研项目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题。例如,与教师科研项目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一维三原子链的晶格振动分析,一维线性谐振子薛定谔方程的数值计算,相互作用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航天器变轨过程分析,光学涡旋的产生及衍射特性,数字全息显微技术研究,光学实验中的图像处理与应用,等等。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可以增加科研实践机会,拓展物理学专业知识视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和专业能力,并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定论文题目。学生可以从科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以及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中自主选题,也可以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选题。无论如何选题,都是以大量信息为基础的,充分利用信息,善于捕捉为己所用的信息,了解课题的学术意义、学术创新和国内外最新进展,就会大大拓宽研究思路。[8]

在论文选题过程中,课题检索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课题检索,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物理学专业数据库的检索途径、方法和技巧,如学会熟练运用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维普等中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了解SCI、EI、ISTP、EBSCO、IOPP、Science Direct、SpringerLink、IEEE Xplore等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自觉主动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类馆藏文献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课题检索,掌握文献检索知识,丰富信息知识,巩固所学物理学专业知识,使学生的专业信息能力得到发展。

2.通过文献综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在确定好论文题目之后,学生需要进一步进行文献的检索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与课题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课题在一定时期内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而形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9]

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教师要指点学生注意文献资料的新颖性、价值性和真实性,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筛选、评价所获取的信息资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并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源进行分类,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完成文献综述。当然,本科生的文献综述只要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述评即可。文献综述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充分了解课题的全面情况,把握课题的发展规律,熟悉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从事该课题工作的主要学者的成就和水平;[10]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检索工具的能力以及根据主题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第三,文献综述对参考文献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士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第四,文献综述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抄袭现象,便于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3.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物理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利用所占有的各类信息资源,运用各种创造性思维,在综合归纳材料、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各个细节,如要让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结构:一是论文前置部分,包括封面、题名、中英文摘要、目录;二是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三是附录;四是致谢。在开始论文写作前,要列出论文的写作提纲。写作提纲要提纲挈领、主次分明、组织合理。在写论文的主体部分时,要注意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通顺、衔接自然、用语符合技术规范,图表清楚,格式规范。论文中的论据应该真实可靠;论证要合情合理;论述要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创新性;结论与全文观点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4.通过论文答辩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专业信息素养能力

论文答辩是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展示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由答辩委员会就论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及修改意见的过程。论文答辩是学生展示、交流毕业论文成果及学业成就,检验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论文答辩可以全方位检验学生对所写论文的认知程度,对物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运用论文观点回答问题的应变能力,以及对文中创新点的解释能力。

三、结论

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的有机整合是发展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最佳途径。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是基于物理学专业情境的学习过程,是专业素养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机整合。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信息知识,拓展信息视野,锻炼信息能力,培养信息道德。因此,毕业论文写作既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也是全面发展学生物理学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创新、信息交流、信息伦理等内容渗透到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如文献查阅、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文献综述、论文提纲与结构、论证方法、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图表处理、论文撰写与排版、文献引用等。与此同时,指导教师自己也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探索出适合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自身也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信息能力,发展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享各类信息,充分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11]

参考文献:

[1]Abdelaziz Abid.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lifelong learning[EB/OL].http:///IV/ifla70/papers/116e-Abid.pdf.

[2]Tingting LIU,Haibin Sun.Analysi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Modern Applied Science,2011,(5):227-231.

[3]孙平,曾晓牧.面向信息素养论纲[J].图书馆论坛,2005,(4):8-11.

[4]黄波,殷玉华.信息素质课程教学设计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J].图书馆杂志,2010,(6):57-60.

[5]杨晓光,王丽娟,安秀敏.高等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运作[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3):93-94.

[6]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学校物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J].物理与工程,2011,(4):3-26.

[7]符勤.嵌入专业课程的信息素养教学案例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4):89-92.

[8]戴艳阳,钟晖.信息素养培养与文献检索课和毕业论文的关系[J].中国冶金教育,2009,(5):80-81.

篇4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137

1 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现今的信息社会,在信息的使用与制造的主体中,高校大学生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对高校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未来信息的利用更为重要,作为社会的核心力量,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时代意义。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很多高校在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专门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有很多大学生并不明白信息素养的含义。根据2008年针某校针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报告表明,对信息素养的含义了解的学生不到30%。第二,大学生普遍不重视信息素养培养。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课堂学习,很多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堂学习上,除非是写论文,否则不会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第三,很多大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的能力不高。由于对信息素养的不重视以及实践操作的缺乏,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进行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和途径。在使用信息检索的过程中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从而影响其利用信息检索的信心。

2 高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问题分析

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很多方面亟待完善。我国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研究的学者不多,与国外信息素养教育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为止,我国的研究也只是涉及浅层面或者宏观层面的问题,对于具体的措施或者策略的研究不多。主要表现为:第一,信息素养教育机制呈现地区不平衡性,不同省份的高校对信息素养教育的理念不一致,从而导致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甚至有些高校并没有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培养目标中,更不用说在具体实践中进行操作。第二,大学生一直都在学校学习,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课堂,而大学生在知识方面的需求量很大,并且对信息的接纳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通过培养其信息素养对丰富其信息获取途径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其中的网络信息、丰富的信息检索方式,对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不同高校的网络技术和管理方式存在区别。由于高校之间的经济实力不一样,在网络设备以及相应设施的设置上存在差异,而学生的网络水平对其信息素养来说影响很大。不少高校由于资金的缺乏以及管理的不完善,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堪忧。第四,高校图书馆的馆员的学历不是很高,绝大多数馆员并不是图书情报专业,有一部分馆员还是引进人才的家属。因此,图书馆馆员专业性、学历背景以及知识储备都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3 完善高职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机制

3.1 关注教育过程的优化

在对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应当优化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优化,取决于对教育目标以及教育任务的细化,只有细化了的目标与任务,才能够切合实际地完成,从而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笔者认为,可以按照年度来安排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信息素养培育方面所要完成的任务。在大学一年级时,信息素养教育应当集中在其入门教育活动层面,比如多组织图书馆的参观活动、举行一些图书馆的知识讲座,以及对图书馆馆藏进行简要介绍。这样做的原因是让学生在刚入学时,就能够对图书馆有多方位的体验,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在大学二年级时,则可以设置一些课程,如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基本信息技能课程等,利用有效率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能,并能够在具体实践中运用起来。在大学三年级时,由于此时学生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举办专门针对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讲座,并鼓励学生积极与老师配合,教师可以是院内的教师也可以是院外的教师,在讲座以及培训的过程中,重点提高学生在信息检索方面的应用能力。在大学四年级时,由于此时学生们已经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多跟论文指导老师进行沟通,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以信息素养为基础的信息检索能力和科研能力。

3.2 扩展教育目标与教育对象

完善高职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机制,首先要提高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理念,以“大信息教育观”为其主要的指导方针。高校在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当代社会信息素质与技能对培养人才的重大意义,并将这理念充分扩展到具体实践中。其次,可以扩展教育对象,将信息素养教育的对象,从在校大学生,扩展到老师、管理人员以及图书馆馆员。同时,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制定出多层次多级别的教育方案,比如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方案和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方案应当有所区别,对不同用户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信息素养教育方案。

参考文献:

[1]徐建林.高等教育中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探讨[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2]李振华.论21世纪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4).

篇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4-0255-02

在迈向信息时代的当今时代,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信息化生存已成为新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的信息观念、信息能力、信息行为将极大地影响其生活的质量。一个不具备捕捉、鉴别、处理信息并解决相关问题的“信息文盲”,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就有被淘汰的可能。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培养高师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的。最初是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过来的[1]。随着时展,信息素养的内涵在不断的发展。通常说来,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的生存技能,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也就是说,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就是一个具有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从而能够较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人[2]。其中,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方向。一般说来信息素养包含两个层面意思,一是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二是在人文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各个方面的内容[3]。

二、现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途径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对“读写算”这一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阅读方法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多媒体和高效检索阅读,使写作从单纯的文本和手工写作转变为多媒体写作和各种自动化输入方式,使计算机纯数学计算扩展为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在高校教学必须跟上教育形势发展,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才能从思想、行动上跟上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师生的信息化意识。主要从以下高校、社会环境、学生个人三个方面来加以培养。

(一)利用学校必(选)修课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从高师院校学校教育的形式看,主要包括平时课堂教学、图书馆教育和课外个别指导三个方面来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信息检索课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1984年,国家教育部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文献检索课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出现与普及,信息资源日益多样化,检索手段日益智能化,诸如光盘检索、联机检索、网上数据库检索已成为人们在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文献检索课逐渐发展成“信息检索与利用”课,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侧重于手工检索转为计算机检索,注重通过大量的检索实例对学生进行训练,计算机网络技术普遍应用于教学中。在信息检索课程教学中务必使学生知道五个“W”一个“H”(借助珍妮特・沃斯(Jeannette Voss)和戈登・德莱顿(Garden Dryden)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画脑图的办法,信息检索可以表达为五个“W”一个“H”:“What”什么是信息及信息检索,“Why”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检索,“Who”在进行信息搜集利用的过程中,谁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Where”何处才是信息资源的富矿,“When”什么时候需要进行信息的搜集以及何时可以获得帮助,“How”怎样进行信息检索)。

2.通过其他必(选)修课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大学生所获得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为此,各个高校在所开设的必(选)修课程,应该要求各个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在平常课堂教学中能够把信息检索工具、信息资源位置及所授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渗透信息技术的内容,扩展学生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那么大学生信息素养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逐渐的提升。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而相互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通过图书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师资、图书资料、实验设备)之一,高校的图书馆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气氛,有丰富的文献资源,有较多的检索工具,有现代化的电脑设备,有热心辅导的图书馆服务工作者,理应成为高校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和通识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否具备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能力成为一个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具备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能力水平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低。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可以通过组织新生入馆教育和指导,并进行工具书和参考工具书介绍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动力;通过组织信息检索、专题讲座和培训班来提高大学生利用图书情报资源的技能。

4.通过大学生科研、毕业论文等提升使用信息的能力。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在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科研,除了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科学的信息检索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另外,可以深化知识学习,扩大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高等学校对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视的。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大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的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比如有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方案,设计科学试验,处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写出论文等环节。完成毕业论文,一方面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在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处理数据,写出论文等各个环节中,全面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利用大学生自身特点完成信息素养培养

网络化的信息海洋把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都连在一起,它既然不属于任何国家、机构或个人,它就能容纳所有国家、机构或个人的观点,所以,在这个海洋中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也有许多不利于稳定、国家安全和个体的信息。因此,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必须强调对学习者的责任心、自尊心、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诚实等品质的培养。

1.培养自我学习信念,提高自控力。在信息快速流动的时代,学校正式教育所传授的部分知识很快就会过时,要保持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学习,将学习当做终身的挑战。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我学习的时候,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有很大的灵活度,开始会觉得这种方式很新鲜、有趣,有很大的热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因厌倦而迷恋沉湎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或聊天等。所以,要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自我控制力,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强化自控学习信念,对信息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使对信息的积极态度形成习惯。

2.培养信息敏感程度,提高抗干扰力。网络信息是庞杂的,鱼龙混杂,作为学生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二次吸收和创新,取决与大学生本身持有的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庞大信息的同时,也承受着大量垃圾信息的干扰。很多信息资源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且信息资源更新缓慢。这就需要自我学习者具有很强的信息辨别能力,排除信息过载现象的干扰,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准确把握信息的内核,防止和解决信息迷航和信息过载现象,快速鉴别出信息是否具有价值,是否准确,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使学生在主观上要减少对教师的依赖,逐步提高自身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减少被无关信息干扰,学会合理分配自身有效的注意力资源,明晰自身需要哪些信息,调整学习步调,合理思考与消化信息,做信息的主动鉴别者、吸收者,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社会环境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它更强调人精神意识层面上的文化底蕴、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一个良好的信息氛围能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要从全社会考虑,从社会共同发展的角度,提高全体公民的信息素养,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社会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处于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环境中,大学生在信息的选择范围、信息环境、硬件设施上都会有优越的条件,自然容易形成较高的信息素养。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提高社会信息化程度,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反过来,只有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更好地推动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互联网不仅仅是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接受信息教育的平台。网络文化、网络技术、网络普及程度和发达程度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会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建立完善的公众网络,使大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感性认识。

如何更好地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们面对的一项重要使命,我们将努力探索适合提高其信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对于自身创新能力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论文结合中国高校的具体实际情况,主要研究了目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现状,通过建立测度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的研究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为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创新能力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信息素养;创新能力;测度模型;定量分析

0引言

21世纪世界主要大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最根本的支撑仍然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竞争。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经济发展、民族进步的后备力量,而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将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多寡、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国际地位。信息素养不仅是每一位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更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信息素养的加强、信息技术的提升、信息手段的多元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学生作为国家的社会发展的未来力量,其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这与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育使命和高等教育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促进学生个性而健康地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高校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学术上自由讨论、创新思想火花进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大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有效地为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智力支持。故加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在该领域已有自己的相关研究。在《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ACRL)以及国内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中,将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伦理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九个二级指标、二十个三级指标。戴伟芬、孙宗禹的“试析闲暇视野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文,从充分利用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培养创新能力的视角进行探讨,认为人们对闲暇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认识远远不够,因此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扩展到更加广阔和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去己刻不容缓。徐春明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思考”(2007)指出:“造成目前大学生创新素质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思想标准化;(2)知识无活力。”思维标准化对学生的独立思考有以下三种破坏作用:(1)功能固着。(2)权威迷信。(3)思维惰性。知识的无活力化会导致有害于创新思维的倾向,学生缺乏综合联想能力,所有的知识吸收都是独立而互不相关的,不能融会贯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无法学以致用,这不仅会使学生很快淡忘自己所学过的知识,也会使他疏子学用结合的练习,进而增强了思维的惰性。

国外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早,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Mike Eisenber博士和Bob Berkowits博士认为,信息素养绝不仅是以往图书情报检索技能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而是综合运用以上知识与技能所形成的信息问题的创造能力和解决能力。Hartsuijker(1986)通过对荷兰初中教育的分析指出,必须将计算机和信息素养教育整合到相关学科的教学大纲中,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Trauth(1986)指出教育工作者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该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开展计算机扫盲工作,全面提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使用和交流的能力。创新能力的概念是由Burns& Stalker (1961)首次提出,最初是被赋予经济和管理学上的意义,用来表示“组织成功采纳或实施新思想、新工艺及新产品的能力”。以吉尔福特(J.P. Guilford)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则更多地关注到创新能力的思维特点,认为创新能力主要是一种智力品质,并且主要表现为创新思维,强调从智力的角度上来认识创新能力。

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是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其与个体创新能力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如果存在,其信息素养又是如何作用于个体创新能力的,其作用机理和影响程度分别表现出何种特征,则是当下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课题就大学生信息素养对个体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为出发点,研究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

2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2.1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模型构建

论文在对国内外Hartsuijker、Burns& Stalker等文献中相关模型综合梳理的基础上,探索性的构建出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影响关系模型,并对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安全、信息技能、信息伦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流程如图1:

2.2研究假设的提出

根据国内外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假设:

H: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与创新能力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越高,其创新能力就越强。

H1:信息意识水平与创新能力正相关;

H2:信息知识水平与创新能力正相关;

H3:信息安全水平与创新能力正相关;

H4:信息技能水平与创新能力正相关;

H5:信息伦理水平与创新能力正相关。

3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分别从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先后建立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测度指标体系和大学生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在信息素养测度指标体系中,将信息素养部分分为五个一级指标,十三个二级指标,而创新能力部分则分为四个一级指标,十七个二级指标。通过设计结构式调查问卷,以问卷采集到的数据为依据,掌握目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水平。最终建立分析模型,将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联系起来,主要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详细的分析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给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4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

4.1数据采集

本次问卷调查问卷充分依靠南京地区的教育优势,以南京各大高校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的发放和数据的收集。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实际回收问卷483份,有效问卷467份,问卷回收率为96.6%,其中有效率为93.4%,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2同源方差检验

问卷调查过程中,由于每份问卷由同一人填写,容易出现同源偏差(CMV)的问题。本研究采用Harman的单因子检测方法,即对问卷所有条目一起做因子分析,在未旋转时得到的第一个主成份,反应了CMV的量。本研究中,将问卷所有条目一起做因子分析,在未旋转时得到的第一个主成份,占到的载荷量是27.263%,并没有占到多数,因此同源偏差并不严重。

4.3信度与效度分析

问卷的信度:

信度反映各个问卷及指标之间的内部一致性或者是测量的稳定性,常用Cronbach’s α系数来衡量,一般来说,α系数大于0.6则认为各因素的一致性程度可以接受。分析结果显示,论文中的研究变量的α系数均在0.6-0.9之间(信息意识,α=0.844;信息知识,α=0.761;信息安全,α=0.637;信息技能,α=0.735;信息伦理,α=0.604;创新能力,α=0.866),这说明问卷调查中的题目具有较强的内部一致性。

4.4假设结果分析

在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论文将利用调查的数据对前文提出的一系列假设进行实证研究。

4.4.1相关性分析

表1给出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安全、信息技能、信息伦理和创新能力这六个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可以看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安全、信息技能、信息伦理分别与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相关性,且为显著正相关。

**表示0.01 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

4.4.2回归分析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回归平方和为9.589,残差平方和为6.429,总平方和为16.019,对应的F统计量为22.371,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可以认为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有效。

对应显著性水平是Sig.=0.001<0.05,可以认为方程显著。因此本文的回归方程式:

4结论与讨论

本文结合中国国情,探索性地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对个体创新能力的研究模型,并以在南京地区各大高校收集到的467份问卷结果为实证样本,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到如下一些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的研究结论:

第一,紧跟信息化发展潮流,建立健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系统体系。高校应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开展信息素养导论和网络信息检索等基础必修课程,使大学生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掌握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伦理道德,掌握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的方法,全面掌握有关必要的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第二,结合专业特点,深化教育改革,改善信息类课程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高校不但应培养或吸纳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信息类课程的教学工作,还要积极提升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大力倡导信息化改革教学,改变专业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使高校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三,将信息素养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素质教育,举办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创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和科技发明活动,创新活动会使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对外界的信息资源产生强烈的需求,将所学到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5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这个使命光荣而艰巨,是国家发展与进步主要力量,其信息素养的高低和创新意识的多寡的将会直接到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这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品质。同时,国家应当进一步改革教学措施,加大教育投入,学习国外教学经验,引进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Anne-Kathrin Mayer et al. Developing a blended learning approach to foster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German psychology education[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3(93): 1259-1262.

篇7

【Abstract】In the today of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come the essential basic skills for our survive. In this paper, I will analyze the statu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specifically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 for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of Independent Institute; Information literacy; Countermeasure

1 信息素养的内涵和标准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波尔1974年提出,其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它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使用相关信息;二是具有运用信息工具与主要信息源的知识及技能;三是利用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

在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批准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中提到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应达到五个标准:明确所需信息的类型和范围;有效而高效率地索取所需信息;鉴别信息质量和来源并纳入自己的知识和价值体系;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一项具体的研究;了解有关信息利用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2]。

多年来,信息素养这一概念经过无数的专家学者进行不同层面及角度的探讨。本文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个体能清楚了解自己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并能通过有效检索得到信息,最终获得并利用信息为自己服务,体现信息的价值。

2 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AlvinTomer曾说过,“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谁就掌握了支配他人的权力”[3]。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对信息的利用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在信息混乱无序的状态下,要想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避免大海捞针式的信息搜索,就必须学会信息获取方法,提高信息分析和应用能力[4]。而要具备这种能力就需要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为适应信息社会和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操作,来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3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现状

本文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为例(以下简称“我校”)。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和工作经验,通过与其他老师、学生的交流以及本人的调查,总结了目前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3.1 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起步较晚,为尽早获得社会良好评价,独立学院多以学科建设、专业师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独立学院自筹经费的限制,制约了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需要的计算机、数据资源等硬件资源的投入力度;再次,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只是简单将信息素养培养等同于图书检索,并按此付诸实施,未能认识到信息素养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3.2 信息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

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网络设备的目的主要是QQ聊天、微信、电子邮件、简单的文字处理及搜索引擎。大学生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多数学生除了撰写毕业论文,平时一般不会使用电子图书馆,经常接触网络却仅仅满足于娱乐、休闲和聊天;一些学生会去学校的主页浏览,却很少步入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对于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资料的搜集、整理等方面精通的学生少之又少,可见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

3.3 信息理论知识不够,信息能力差

多数大学生会用关键词进行简单的检索,具备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但对于高级检索,只有极少的同学能够掌握。尤其对于电子图书馆的使用不了解或从未使用过,对于互联网、报刊、光盘等信息源的特点不熟悉或一无所知。在这种现状下,大学生更加不具备信息能力,无法获取信息、不懂运用信息以及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

3.4 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单一

目前,我校采取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公共必修课程、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信息检索》选修课程、图书馆信息专题讲座、开通校园网和开放电子阅览室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这些途径都是较枯燥单调、缺乏实战性,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只起到提供技术基础的作用,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方面是欠缺的。

3.5 信息检索课程普及率低,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校除电子信息类、机械类专业,将信息检索课程设为专业任选课外,其他专业均没有开设,而是采取了以全校选修课开设的形式进行学习;加上师资力量缺乏,授课以图书馆馆员为主,教学上常常以课堂讲授为主,较少的上机操作为辅。同时,具有信息素养培养能力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未能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制定中,使得信息素养的培养少了最优的推动力。

4 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和提升的对策

当今社会,信息资源呈现出多元化和网络化的特点,所以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新格局。

4.1 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网络道德建设

信息意识的培养是一种自觉的、非强制的的行为,它需要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实践而不断强化。信息意识决定了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对于大学生来说,知识的数量非常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其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所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就是让他们主动、积极的获取信息,培养其在获取信息活动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高度敏感度和洞察力,使其时刻意识到利用信息帮助解决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同时,大学生信息网络道德建设也应该高度重视。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灵魂,信息道德直接影响一个人在信息化时展的效果,也直接作用于信息素养的高低。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意识以后,会受到网络道德的影响,面对精彩的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学校应加大网络道德的教育,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养成良好的网上道德品质,才能够真正将网络的优势发挥到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中。

4.2 加强信息检索课程的建设

目前,大部分高校将信息检索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来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因此,我校应将信息检索课程设为公共必修课程,加强这门课的教学理论体系建设。比如,由图书馆具有信息素养教育能力的工作人员参与到课程标准、课程体系的建设;各系部在专业的技能培训过程中,应将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置于日常教学情境中,使得学生能在技能训练中深刻体会到信息素养教育相关内容的“学以致用”;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设计培养方案,并安排专职教师,结合其专业特点与科研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起大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将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整合,使二者互相交叉、互相支撑,学生既可以利用信息检索技术,了解更多的和专业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又可以潜移默化地掌握信息检索、加工、利用和交流技能。整合专业学习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程,将二者融为一体,拓宽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实现二者双赢。

4.3 加强信息素养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目前,我校信息素养培养较薄弱,重视授课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加强专职信息素养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加大有针对性的学习、进修和交流的机会,达到自身提升的目的;另一方面,大力吸收对于在专业领域有造诣的兼职教师,他们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结构,在完成科研工作中积攒了丰富的各专业领域内检索技能。因此,在结合专业进行检索专题报告时更有针对性,可以有效解决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教师的专业背景不足问题,有效合理地整合学校教师资源。

4.4 多元化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一是加大软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开发教学软件,开设网上课堂。信息检索课程只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之一。由于课程设置与学生接受程度限制,很多知识只能进行简单的讲解,而网上课堂的开设,一方面能为读者提供较有价值的专业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掌握所需知识与技能,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到评价信息再到创造信息成果,全部是学生自主操作,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设置模拟问答环节,使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不限时空的交流,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时效性。还能不定期的对学生的信息技能进行培训和检验,通过不断实践,真正达到掌握并熟练运用信息检索技能。二是利用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培养信息素养。毕业论文(设计)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在论文设计中,必然需要大量信息的支撑才能够完成,所以,可以借此培养学生应用各种工具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运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4.5 建立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估机制

我们可以请专业人士或机构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我校的实际状况,制订适合不同年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形成评估机制。定期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进行评估,其作用是能随时掌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状况,针对薄弱环节,找出对策,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之中,需要多方面、多部门共同努力才能起效。因此,我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理念、方式及成效,制定符合信息社会技术发展、符合校情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艾.基于移动学习的文献检索教学系统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2.

篇8

1 探索信息素养教育新路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信息素养是现代人文化素养、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培育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积极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在拓展学校教育的学习空间、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来实现的。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和《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足见希望以此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良苦用心。

2 构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新体系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必须制定学生信息素养体系。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体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意识、知识、能力和品质等四个方面。

信息技术意识:主要指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从信息的角度出发来感受、理解、评价自然界、社会中的各种信息现象等。

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熟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及其背景;熟知与信息获取和便用有关的法律、规范。

信息技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应用能力、信息查询获取能力、信息组织加工和分析能力。

信息品质:主要包括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生活态度,重视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树立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和协作精神;培养信息社会的责任心。

3 采用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需要。就我国高校大学生目前的信息素养状况宜采取三级教育模式,即初级培养、中级教育和高级培训三个层次。

初级培养:图书馆要使馆藏信息适应形势,适合当前图书馆所服务的对象,及时补充各种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开设新书推荐栏目、发放问卷等形式收集读者意见。通过新生入馆教育、举办讲座、文献利用指导等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最基本的信息素养。

中级教育:主要针对二三年级学生,以培养大学生信息技能和相关知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这一阶段可设立知识产权法、计算机编程语言、网页制作等课程。

高级培训:主要是培养大四学生和研究生的信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新思路和新思维,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4 明确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在高等院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保证学生为迎接信息社会的生活和工作做好知识上、心理上、技能上的准备,并鼓励和促进学生能利用信息资源学习,培养学生寻找和有效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拥有参与职业竞争和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信息素养教育使学生逐步具备信息素养人所应具备的特征。

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捕捉与分析意识的教育。信息意识专指人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反映以及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要让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的信息价值观。大学生有了信息意识,就能在专业学习和科研方面取得主动权。(2)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培养。信息能力是指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消化吸收并创造新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强的学生,能从杂乱无序、良莠不齐、交叉重复信息获得所需的信息。良好的信息能力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条件。信息能力是人们进行终身自学、吸收新知识的必备条件。就大学生而言,在个人智力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吸收运用新知识的效果将取决于他们自身所具备的信息能力的强弱。培养大学生熟悉各种信息资源,掌握一定信息检索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查询、获取能力,提高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及权威性鉴别能力,增强运用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分析、整合交流的能力。(3)信息观念与道德的教育。信息观念是指人们对信息的看法、对待信息的态度以及对信息本质、特征和价值的认识。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充分了解信息的社会功能,了解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变革、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并树立起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的观念。信息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作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大学生中开展信息道德教育,使他们明确在信息社会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

5 加快高校文检课程教学改革,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首先,应当提高文检课的地位,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列入公共必修课,给予充分的学时保证,课时应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其次,要进行文检课内容的改革,以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文献课应适应现代信息素质的要求,充分体现实用性、新颖性的原则。以计算机信息检索为主线,内容包括:因特网基本知识、联机检索、光盘数据库检索、网络数据库检索、搜索引擎利用、计算机检索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再次,将信息素养教育渗透到相关课程教学中。还有,将文检课与学生的具体专业相结合,促使文检课教学内容具体化。

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现代高校图书馆既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典型的信息集散地和信息资源中心。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纸质文献资源、电子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拥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信息专业人员,他们大都具有计算机、外语、图书馆学的专业背景,具有长期的信息加工、处理和组织、检索的实践经验,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其它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全国层面的一级网络平台。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较好的硬件支持和良好的网络环境。因此在对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责无旁贷地成为主要的承担者。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查询、信息网络、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篇9

2 当前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2.1 信息意识不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利用网络仅仅是进行聊天和娱乐,如果不能够充分地了解图书馆的馆藏并且满足仅仅获取课本知识,这样就造成了既没有扩展课本知识的意识,更没有利用图书馆网络以及数据库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

2.2 信息能力出现障碍。缺乏信息检索知识,网上搜索仅仅依赖搜索引擎,不了解数据库及数据库资源内容,不知道如何检索数据库,外文数据库检索更是无从下手,对信息资源加工、归纳、鉴别、评价和综合能力欠缺。

3 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丰富实践内容,为信息素养教育服务

信息检索的内容随着信息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扩大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检索是其发展的主要标志。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些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其代表有百度、GOOGLE等。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内容庞杂、类型丰富、分布广泛以及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因此,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应当顺应网络信息的变化,应当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应用检索的知识,这也是对当今大学生的要求。

3.1 为了充实信息检索课程教材的内容,将信息检索与利用代替原来的文献检索课,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介绍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第二,使用信息检索工具,包括少量传统的手工检索工具、计算机信息检索基础、网络信息检索、数据库建设以及多媒体信息检索;第三,信息加工整理评价利用;第四,论文方法写作,包括综述文摘报告立项研究报告以及学术论文撰写方法等;第五,人文素质和信息道德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存在很多的不良信息造成侵权信息犯罪时有发生,每个人都应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中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和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

3.2 为了提高学生的检索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恰当地使用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案例以及演示或组织讨论等在教学中形成互动,从而激发了大家利用检索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当能够充分体现各种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介质的特性。此外,还应当选择合适的案例提高学习应用各种检索系统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检索能力。为了将学生引导到具体的案例研究当中,在编写教学案例时应当根据检索工具的教学目标来进行。通过探索研究来解决各种检索问题并获得相应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篇10

    1 探索信息素养教育新路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信息素养是现代人文化素养、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培育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积极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在拓展学校教育的学习空间、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来实现的。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和《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足见希望以此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良苦用心。

    2 构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新体系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必须制定学生信息素养体系。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体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意识、知识、能力和品质等四个方面。

    信息技术意识:主要指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从信息的角度出发来感受、理解、评价自然界、社会中的各种信息现象等。

    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熟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及其背景;熟知与信息获取和便用有关的法律、规范。

    信息技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应用能力、信息查询获取能力、信息组织加工和分析能力。

    信息品质:主要包括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生活态度,重视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树立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和协作精神;培养信息社会的责任心。

    3 采用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需要。就我国高校大学生目前的信息素养状况宜采取三级教育模式,即初级培养、中级教育和高级培训三个层次。

    初级培养:图书馆要使馆藏信息适应形势,适合当前图书馆所服务的对象,及时补充各种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开设新书推荐栏目、发放问卷等形式收集读者意见。通过新生入馆教育、举办讲座、文献利用指导等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最基本的信息素养。

    中级教育:主要针对二三年级学生,以培养大学生信息技能和相关知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这一阶段可设立知识产权法、计算机编程语言、网页制作等课程。

篇11

1.引言

随着Internet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网上庞大的数字化信息和人们获取信息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网络信息的检索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究,是一个既迫切而又实用的课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离不开信息。因此,无论是查找学习资料,还是休闲娱乐,对信息和文献的搜索和应用也很频繁。信息检索的能力和信息素质对大学生也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于此同时,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能够了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情况,做了一份“关于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情况的问卷调查”。

2.调查问卷

2.1 问卷情况介绍

调查问卷针对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价值、信息利用、信息道德等方面设计了46个问题。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对于“信息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的态度和意见,另外还设计一些当前比较主流的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的熟练使用程度,以及在平时检索是的一些技巧和遇到的问题。希望通过问卷了解到大学生对现代数据库、搜索引擎的熟悉和熟练程度,平时检索的常用技巧和遇到的问题,对于检索课的态度、动机等方面的情况。

2.2 分析调查结果

结合调查报告,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搜索,能基本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尤其是借阅图书的方式有比较良好的掌握。但在现在这个信息量大、网络比较发达的时代,仅仅靠查找图书的方式来查找资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网络上的信息检索已经渐渐成为主流。恰恰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查找资料这方面,虽然经常能找到自己做需要的资料,但是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学生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经常会茫然不知所措。信息检索时,只会用快速检索或高级检索等这几种比较常用、熟悉的检索方法查找资料。这样查找的资料毕竟有限,精确度不够,可以满足基本的资料需求。但是对于一些对于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学生来说,根本满足不了资料的需求。所以需要更加专业的信息检索方法来查找资料,比如专业检索、族类检索。此外与信息检索时用到的数据库、搜索引擎还有一些检索技巧,了解都不是很深。搜索引擎也只是用百度、Google。至于检索的一些技巧、策略那更是了解甚少更谈不上熟练使用了。

3.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措施

由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可以基本满足平时资料需求。但是面对大量的信息,需要的更专业、更精确的资料时,信息检索能力不足的缺点就显露出来。由于对数据库、搜索引擎等方面知识的匮乏,导致想用但不知道有什么可以用,想用又不会用的局面。这说明大学生对信息检索的了解和掌握还远远不够,信息检索能力有待加强,信息素质有待提高。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建议和措施:

(1)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检索意识

举办信息知识讲座,根据大学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学习阶段的实际情况,通过发放宣传单、开以办讲座或培训、在校园网主页上进行宣传,大学生进入正常学习后,可有计划地组织有关文献学、信息学的知识讲座,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文献和信息的基本知识,建立起文献和信息的基本概念,为形成科学的完整的信息意识打下基础;当学习进入研究或毕业设计阶段,可以举办科学研究方法或科技论文写作的讲座,不仅介绍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介绍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怎样利用文献情报信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检索中的重要性,使大学生能够正视并重视信息,并充分有效地获取并利用信息,以便养成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能够自觉地利用信息资源。

(2)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方式提高信息素养

a.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职互补的师资队伍。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建立起一支专、兼职互补的师资队伍。学校应高度重视,充分引进信息管理等专业教师,组成专职队伍;另外,聘任本馆学过图书馆专业的人员,或者既懂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又有娴熟的文献检索技能、了解专业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的人员做兼职教师;也可请专业课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或专业论文的同时,普及利用图书馆的途径与方法。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信息检索的数据库类型和搜索引擎。

b.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针对文检课教学无资金支持、硬件设施不齐备的现实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添置教学所需设施、购买必要的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保证信息检索课教学的正常进行。让学生有更多的网上资源可以利用,为学生的信息素质的提高打好基础。

(3)为大学生开展信息教育和学习的平台

根据信息检索的现状,不仅仅在意识、教学方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还要为大学生提供可以自己学习和练习的平台。高校图书馆是融大学校园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于一体的标志性学术机构,是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场所,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在创建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建设中,除了重视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建设外,更要突出图书馆科技信息加工和检索的网络化、现代化地位,将资料检索、书籍阅览、信息存取、学术交流在图书馆的结构和功能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大学生置身在这一开放、多元的信息环境中,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去开展相关学术问题的资料检索、学术研究等创新性实践活动,使高校图书馆形成一个激发、引导、催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灵感的教育环境。构建高校之间信息素质教育互动体系图书馆、网络中心、计算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相互协调,优化资源,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努力整合图书馆、系资料室、信息中心、教学部门、各科教师等多种力量,开展一体化的信息素质教育,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安全、畅通、优化、多样、高效的信息服务,保障大学生随时随地能够自由获取信息。

参考文献

[1]闻丽.网络再科技论文参考文献信息核对中的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社,2010.

[2]黄美娇.大学生信息素养全程化 全方位教育模式初探[J].广西教育,2012.

[3]朱丹.信息时代图书馆对读者信息素养的引导和培养[J].黑龙江史志,2011(21).

篇12

2文献检索课对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作用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增强信息意识、提高检索与利用信息技能的方法课。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应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增强学生的文献信息意识;二是使学生具有检索文献的技能;三是使学生具有分析、加工、评述、利用文献的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4]。我国的信息素养概念是从文献检索开始的,文献检索课是我国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文献检索课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1通过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目前情况下,文献检索课通常是以“问题”“事件”等作为课堂的切入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解决某个问题或了解某个事件的思路来学习如何分析自身的信息需求,如何对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搜集,如何对所获得信息进行分析甄别。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只是站在讲台上传授信息检索技能,还在引导和协助学生对其所学专业以及其他课程的学习。

2.2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文献检索课不仅仅是对检索工具和数据库的介绍和讲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信息意识的培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文献检索课的上机实习通常要求学生就某种选题进行信息的查找和搜寻。从分析选题的信息需求,到确定检索策略,到资料的收集、阅读、分析判断,到最后完成一个选题报告,在整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及自学能力。通过对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自己在自学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学习不再只是抱着书本看,遇到问题也不再只会问百度了。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学生逐步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网络搜索引擎、各种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从而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学术水平能够在短的时间内取得迅速的提升,这也是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的之一。

2.3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道德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在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中可以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在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讲授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做到不轻信流言、不传播谣言,做个有道德的信息民众。在论文写作的讲解中重点讲授在撰写论文时,如果引用他人观点等该如何添加注释、如何标注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并向学生介绍如何界定引用和剽窃行为等。通过这些学术规范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到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并且文献检索课还可以通过专利知识教学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通过具体案例强化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修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