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拓展范文

时间:2022-10-20 19:52: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素质拓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素质拓展

篇1

但是这里班级团支部参与第一层级把关值得讨论,支持者认为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剧增,院系团总支书记可能不是很熟悉学生情况,如果认证时间是以一个月为一个阶段,要对全院系四个年级几百甚至上千学生进行认证,工作量非常大。反对者对班级团支部参与第一层级把关的权威性、效果、公正性、学生干部的工作时间如何保证提出质疑。

认证时间安排要科学化。班级认证、院系认证、校级认证的具体日期和时段要合理安排,不同层级的认证时间段和具体日期肯定不同,既要照顾到教学正常秩序的保证,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干部和团总支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还要照顾到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规律以及就业应聘的日期安排。

公示制度是一次性安排还是多级安排?一次性安排可能会存在着学生的自我保护或班级保护,因为这种认证是一个激励性认证,但又不一定是排它性的,可能最后导致平均主义的产生。因此,在构建多级公示和公示惩罚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建立申诉制度,允许学生对认证中心的认证活动进行监督和申诉鉴定。

二、认证机构的设置

目前,某些高校现行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组织机构为二级体系设置,即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校级组织)和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院级组织)。这两级组织之间呈领导与被领导、指导与被指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然而,二级机构的设置忽略了最基层的强大力量——团支部,因而无法深入到基层中去,无法让广大同学都真正了解素质拓展的意义,认识素质拓展的重要性,未能有效地开展素质拓展的认证工作。笔者曾在某高校新生入学后组织了一次抽样调查,发放问卷460份,实收436份,回收率94.78%。结果显示,知道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的同学有12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7.5%,不知道的同学有316人,占总人数的72.5%。此数据说明该校大学生对于素质拓展认证中心的知晓程度还是相当低的。组织机构的不健全势必影响到素质拓展计划的有效实施。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组织结构应该按照三级组织体系设置,即学校素质拓展中心、院系素质拓展中心和团支部素质拓展小组。上级组织逐级考核下一级组织的工作绩效;下一级组织可以对上级组织的工作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并可参与具体的决策与实施工作。

其中,学校素质拓展中心(校级组织)负责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总体规划,制定实施办法,并指导各级素质拓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确定素质拓展项目的运行机制并提供组织实施的政策保障。院系素质拓展中心(分院或系级组织)负责素质拓展填写,核实并保证素质拓展证书的内容。团支部素质拓展小组(班级组织)负责对大学生各类素质拓展项目的参与和总结评定。

三、认证形式的统一

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最终结果,将以书面认证和网络认证两种形式来体现。认证中心在申报简便、公示有效、认证科学、证书统一的原则下,要确保网络和书面版证书的统一。

1.书面认证

《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由

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统一格式、统一印刷要求。为便于管理,每本证书设定一个全国唯一的编码。编码格式为“**一*****——********”。其中,第—组数字为省区代码,第二组数字为大学代码,第三组数字为学生学号。(省代码和学校代码采用教育部统一招生代码),证书记录的内容要求简洁。以陈述性语言说明在何时、何地以何种身份参加什么素质训练项目,取得怎么样的结果。

2.网络认证

网络认证必须要建立素质拓展的专题网站,而网站内容的主体是一个数据库,它与学校的学籍管理数据库相联系,按照班级、专业、学号和姓名等要素详细记录各个同学的基本情况。该系统为每个大学生建立了一个《大学生素质拓展网络证书》,主要是供大学生查找和检测自己网络证书内容使用。

学生可以随时自主登陆网站,点击素质拓展栏目,输入自己的学号,确认后就可以看到自己所参与的各种活动和相关资料。如发现有错误或遗漏的项目就可及时与相关的认证部门联系更正。

网络认证的过程通常包括填写、认证、公示和监督四个阶段。

填写阶段。每个学期进行认证时,由学校发出通知。在填写证书期间,每个同学可以登陆素质拓展网站,输入自己的学号,查看自己的网络素质拓展证书。接着,在素质训练数据库的每个模块中选择自己曾经参加、并认为最为重要的素质拓展项目(4—5项)并确认。也可以根据自己在活动中的身份和其它作用进行补充和完善,系统将对输入的信息随时储存。

认证阶段。通常采取“谁组织、谁认证”的方式与班团支部认证相结合。组织单位将对每位同学提交的项目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认证,同时被认证的同学也可以提供相关的证明人、原始凭证进行证明。确认后,同学的提交项目将在网上公示栏进行公开认证。认证后的内容,个人不能够改动,只有上一级别的认证中心才有权进行修改。

公示阶段。每个同学的素质拓展证书中提交的项目经过上述组织单位和团支部认证后,将在网上公式栏中进行公示。在公示期间,所有的素质拓展证书中有关项目将对所有的同学开放,可以进入浏览(不可以修改),所有的素质项目详细记录也都可视。同时,同学们可以在意见窗口中提出个人公示意见。这些意见由班级认证中心进行查证、修改。公式期间结束,班级认证也就结束,信息上传上级认证中心。

监督阶段。院系对上传的信息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查,按照对应的素质训练项目进行查找和验证,并通过电话等方式查询素质训练项目负责人。以上所有认证环节结束后,本学期的网络证书也就完成,一方面可以网络版储存在数据库;同时也可以打印出来。

通过素质拓展书面及网络认证,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就可以得到一份类似《毕业证》一样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前者证明了学生大学期间课程学习是否合格;后者则记录了学生在大学里素质拓展的基本情况。随着素质拓展社会认同的不断提高,这本证书的重要意义也将日渐突显。

四、结束语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为依托,通过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和强化社会认同四个基本环节,使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有形化、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也日益成为广大毕业生求职的必备证明。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素质拓展认证工作的重要性,使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并驾齐驱,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2002)14号文件[Z].

[2]郗杰英,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3]甘霖.论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青年研究,2003,(3).

[4]夏种家.“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复旦[J].中国青年研究,2003,(3).

[5]杨咏梅.以素质拓展统揽高校共青团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2003,(4).

篇2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的篮球文化是经过人们长期从事篮球运动或观赏它而逐渐被提炼和形成的,是对于篮球的行为方式和意识的总和。到了21世纪初期,高校确定把“素质拓展教育”作为本世纪培养大学生的指导思想与策略,21世纪是科技日益创新的时代,只有提高了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才能为建设现代化更好地服务。所以在通过研究高校篮球文化的含义与特性之后,再提出一系列关于增强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措施、途径和办法,必然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拓展发挥着毋庸置疑的作用。

1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研究的对象

篮球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拓展。

1.2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调查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访谈法:就篮球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和哪些特殊作用等问题与北京体育大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篮球文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

当我们大学生拥有了良好身体素质这一基础,大学生其它素质的提高便指日可待了,所以虽然我们在大学校园里主要学的是知识但身体素质方面我们也必须高度重视。篮球运动是由我们每一位正常人所必须拥有的各种跑、跳、投等基本技能所组成。它对于参与者的力量、速度、柔韧和耐力等各种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及其高效的作用。所以只要我们坚持长时间科学合理的篮球课堂教学和快乐健康的休闲篮球活动,必然可以使得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得到增强。

2.2篮球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功能

虽然早期的篮球运动是于1891年以体育游戏的形式出现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以及篮球运动本身的发展。它便逐渐地演变成了一种集体能、智能、技能以及心理能力于一体的高强度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所以必然对参与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2.2.1 增强参与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篮球运动是一种运动时间相对较长的体育项目,在运动中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求参与者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与这项运动,发扬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展示自己的水平,从而使我们能够在困难面前从容不迫、安之若素。而参与者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他们参与篮球运动时所需要的高水平的心理承受能力贮备的保证。

2.2.2 提高与对手进行心理战的能力

现代篮球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而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样就使得篮球比赛越来越紧张和激烈,绝大多数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几乎处于一种不相上下的状态,恰在此时,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便成了比赛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了。因此,在日常的篮球训练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心理战术的应用。

2.3 篮球文化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作用

当今社会是科技与创新的年代,而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的人才和精英。学会不断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而篮球文化的培养对创新素质的发展有着比较独特的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要求丰富,主要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能力等方方面面。由此可见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大学生群体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和一笔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是促进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在体育课堂和休闲娱乐中加强篮球文化教育与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促进终身体育概念的形成,还可以促进参与者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3.2 建议

虽然篮球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拓展的作用很突出,但是真正去践行它的大学生却不多。而且在我国篮球运动好像只限于男生而很少有女生真正理解它,就算理解了也总以为篮球文化就算对自身素质有很大的拓展也不会去参与。这也就让我们觉得这项运动有性别差异似的。另外,篮球文化包括社会篮球文化、校园篮球文化和家庭篮球文化。所以要想篮球文化能够把它的作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并作用于当代的大学生以及每一位参与者,我们必须要充分的重视这三个方面的篮球文化而不仅仅是校园篮球文化。

参考文献

[1] 李国兴,范志勇.高校篮球文化对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影响[J].体育师友,2007(3).

[2] 董胜利,王永强.高校篮球文化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6).

[3] 许奋奋.试论高校篮球文化的价值[J].鸡西大学学报,2008(3).

篇3

大家略作休整就开始了今天的活动。项目三个:一、穿"电网";二、跳马;三、蒙眼用绳结五角星。

我们被分成四组:长江一号,绝队,石头队,奔腾队。每队都有自己的口号和队歌。我们被告知,我们的活动是团队活动,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互相帮助和协调。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今天的重点之一。

团队项目不是靠一个人的能力就能很好地完成的,只有团队中的每一个个体相互团结,群策群力,才能共同完成目标。在拓展中,每个队员之间最关心的是如何组织,协调和配合好,.队名,队歌,口号,造型使团队合作的精神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本人目前在学生会或者以后出去工作而言,就必须有着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因为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们每一队的表现都非常好。我们都很团结。我们的五角星虽然没有得第一,但是我觉得我们队的五角星是编得最好的。

通过亲身体验拓展,我得到的收获远远超出了以往阅读书籍获取的。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深地领悟了人生。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更重要的是懂得付出和信任,在付出和信任的同时,我们也正得到回报,也许得到的就是对方对你的信任。改变这个社会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付出和信任,关爱和支持,鼓励和祝福。

所有的感动,也许会是让心灵的震撼,也许会是细小微弱得无法清晰的感觉,只有你在生活中用心聆听,才能顿悟那些生动的音符。

岁月的车轮不知不觉中已从我的生活隧道中碾过了20个春秋,留下的有不易察觉的痕迹,也有在心灵中深刻的回忆。

时光,往往在我们徘徊,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而悄悄溜走。我们会感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实在太少太少了。但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过去,前方是一段未知的旅程,你无法预测哪个转弯会成为你下一站的风景,要做的,就是足够真诚,勇敢地往前走。

让我感悟到的实在太多太多,感悟快乐,感悟生活,感悟幸福,感悟生命…所有的感悟,我将把它们化为一份动力,用心去做每件事,欣然地接受每一天,学会感恩和知足 !

大学生素质拓展心得体会600字(二)

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四年,尽管我才刚刚大一,却真的感觉,师大于我亦是如此。身为一个东北女孩,不远万里来到长沙,人生地不熟,本以为会受到很多困难和压抑,却没想到遇到了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带给了我,是温暖,是感动。

以前高中,没有做过很多除了学习的有意义的事情,也没有听说过素质拓展,所以这次本不想参加的,但作为法协会的干事我受领导姐姐之托来充个人数,结果却获益匪浅。

周六上午九点钟我准时来到天马远去食堂门口集合,远远地就看到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准备好了,到达之后不久我们站好了队。我惊讶的发现给我们交代事情的不是会长姐姐,却是一个不是很熟悉的学长,经过了解,才知道他是我们大三的国防生,是这次素质拓展的教练。我们分好组后,就正式出发了。

经过挤死人不偿命的公交之旅后,成功的到达了南郊公园。来长沙也有三个月了,终于来到了一个好玩的公园,北方的孩子真的是很难想象到冬天也这么郁郁葱葱的树和草坪。进了公园后我们就开始第一个项目:寻找""(一个学长的别称哈)和事先安排的小红旗。刚开始时大家都到了山顶也没有找到,但我们没有放弃,大家分头寻找,终于,不得不用一个很俗的言语来形容我们的心情了,真的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二组和一组一起找到了红旗与此同时,他们找到了""而我们是最先集合的组,可怜的三组在第一个环节中没有收获。

篇4

三、 培训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xx年xx月xx日

地点: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 培训对象:09级中小企业3班全员

五、 培训工作人员:xxx、xxx、

六、 培训前的准备:4张a4纸、水彩笔、绳子、剪刀、刀子、玩具枪、布条

七、 培训的内容及流程:

(一)破冰:

时间:25分钟

形式:10个人组成一队,自我介绍

选队长:主要领导者

起队名:队伍的名字、队伍的文化和理念

编队训:放下压力、敞开心扉

设计队徽:本队的标志、前景与展望

设计队旗:旗帜飘扬,代表着整支队伍,代表着“1”代表着我们不败的信念

编队歌:表现创造力、展示活力、焕发激情

目的:

用特殊的形式相互了解,团队成员“融冰”

形成热烈的团队氛围,为接下来的培训做好心理准备

了解学员状态,使学员初步熟悉培训形式,有效沟通与协作

(二)团队车轮:

时间:10分钟

规则:将每组队员的腿两两绑在一起,让所有队员站在白线上,横着移动,在相同的距离内看那个队最先到达目的地,哪对就赢,在移动过程中,任何队员都不能把脚伸出规定的范围内。

目的:提高整体的合作能力

(三)真人cs:

时间:25分钟

规则:分两组两组的进行,一组做兵、一组做贼,以“歼灭”全体组员为目标,最后以那组生还的人数最多为赢,被枪弹打中心脏、头部视为已被毙,除此之外,被枪弹打中3枪的也视为已被毙,以上被毙者需退出赛场等待比赛的结束,以免影响游戏的进行。

目的:提高团队精诚合作、沟通与协调的能力

(四)活动总结:

介绍:在以上活动开展完后,请各队派代表提出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和感受。

目的:经验分享,理论总结树立“大团队”观念,团队气氛再一次达到评估培训效果

八、 活动注意事项:

1、安全第一,严格按培训中规定内容行事,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服从培训工作人员和教练的统一安排,否则后果自负;

2、参加者身体健康,有一定体力保证;

篇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0-01

校风学风作为师生员工的共同作风,经常以心理气氛的形式出现,构成校内心理环境的主要部分,对每个人的思想、行为、作风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在大学校园里贯彻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竞争力。在目前竞争如此激励的社会中,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自己挣得一个满意的前程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就如同在一个校风学风优秀的学校里,极少有学生旷课,不上晚自习的现象产生,即使有人想逃课,但当他环顾宿舍四周发现每个寝室都人去房空,只有他一个人有这个举动时,相信他会在无形而有效的好学风气的引领下背起书包走进教室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在学分制的全面推广,班级功能的相对弱化,大学生公寓的普遍建立后宿舍意识增强,班级意识减弱,大学生的流动性增强,大学生的选择性增强等问题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以此来提高同学们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而相应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后必然对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和促进作用,当一所大学的学生素质整体提高的时候,学校的校风、学风自然得到了提高和改进。

一、现阶段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现状

经过多年的实践,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已逐步走向正轨,己探索出一套模块化设计、分阶段实施、项目化运作、阵地化建设的素质拓展运行机制。通过“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相结合”的“三结合”举措,深入开展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和技能培训及其他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拓展活动,成效初显。

二、现阶段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部分不足

(一)学生对素质拓展计划不了解

大多数同学入学后,对素质拓展的了解仅限于网络上的宣传和参加部分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实施的素质拓展计划知之甚少,贯彻力度不够。

(二)同学参与素质拓展活动不均衡性

由于各项机制并不十分完善。很多同学能够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但是很多同学只偏重于一个或几个方面,无法达到全面发展,同学们对文艺、体育等方面兴趣浓厚,但对于科技类、职业生涯规划类等活动却不甚了解。

(三)活动的创新性与特色性不鲜明

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继承了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品牌,继续推进“挑战杯”、“宿舍文化节”、“红五月合唱节”、“一二九科技节”等项目。同时还应该突出现阶段活动的创新性,体现特色,树立品牌,不可局限于过去的做法,不能将素质拓展看成是登记活动,应构建合理的训练项目,确立有特色的训练平台,创新设计训练理念。

三、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希望和建议

以“增强了解,强化认同”为切入点,分层次结合各种样式的活动,逐步改进。

(一)增强了解,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过程在增强理念及意义层面的认识上,更需要加强的是一些更为直观,能给予同学们更多感性认识的机会成立由杰出青年、科技俊才、商界精英等优秀青年群体组成的导师团,通过结对辅导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取向、责任意识、职业设计、心理素质等全方位的靼造和培养,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知识比赛,继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是可以采取的形式。

(二)强化认同,加强学生自主性与组织、协调活动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发挥也必须以一定程度的认同为基础。只有在同学认识到素质拓展对于自身的意义,认识到素质拓展的主体是大学生,才能在素质拓展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在第二课堂中开展素质拓展工作要自始至终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都贯穿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原则,达到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完善自我的目的。

(三)完善评价体系、监督机制, 激励保障

素质拓展训练的成果直接体现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上,必然要求有一套科学和权威的评价体系。部分高校提出的加强校内外素质拓展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实行公益服务、社会实践等工作学分化管理制度可以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提供借鉴,即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算作一门计入学分的课程,一旦有了学分的保障那么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必然增强,参与人数必然增加,而学校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更是起到了提高学生素质,这样必然会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四)充实“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内容

1.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研究和推动工作。开辟“大学生素质拓展研究专题”,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专题网站”,以便更多的同学能了解并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来。

2.进一步加大对与大学生素质拓展有关的硬件建设的力度。

篇6

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时普遍存在理解不到位问题。在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时,各班往往采取划分素质拓展小组的方式进行训练。而很多学生对素质拓展训练的认识和理解不当,无法准确掌握其内涵和特点,并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规划,直接影响了其最终的训练结果,不利于其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1.2活动组织盲目性

由于学生缺乏系统完整的素质拓展训练计划,其活动组织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和盲目性,训练重点不突出,素质拓展训练的目标难以实现。在组织活动时,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一味增加班级活动数量,而不重视其举办质量,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没有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升产生实质效果。素质拓展计划沦为学生获取学分的一种手段,违背了其计划制定的初衷。

1.3申报项目简单化

在进行素质拓展项目申报时,各类单位、社团、班级等必须要填写项目申报时,确定其项目类型和提升目标。但目前各申报主体的申报项目过于简单化,项目类型填写错误率高。同时,整个项目实施计划过于简单,缺乏统一思想,没有突出项目设计重点。究其原因,主要是活动策划者的策划水平不足、活动组织不到位。

1.4参与活动被动性

对学生而言,参与素质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学分,而不是培养和提升其综合素质。在活动参与上,学生对学校、院部、班级等组织的精品活动了解不足,只是从自身特长和喜好出发,随意参加各类素质拓展活动,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划方案。另外,由于素质拓展培训效果的保持时间较短,无法马上产生绩效。因此,很多师生在活动结束后没有看到预期效果,对这类活动失去了信心。

2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拓展训练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1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选择

素质拓展训练也称户外拓展训练,是一种集人格、体能、心理、管理等众多训练类型于一体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提升训练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目前,素质拓展训练已被广泛地应用至心理素质、领导力、决策力、沟通技巧等的培训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高职院校要想进一步提升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2.2是构建高职院校特色课程的需要

当前,各高职院校均有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为突出其办学特色和教学优势,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并制定相应的素质拓展训练计划,以保证其人才培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2.3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拓展运动作为一种新型培训和教育手段进入我国,并呈现出高速发展状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可。目前,国家机关、外企以及其他一些现代化企业纷纷将素质拓展训练纳入其人才培训体系,并制定了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计划。而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升其就业能力。对高职院校而言,将专业与素质拓展这二者相结合,对培养社会以及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具有实际意义。

2.4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

效能感和勇于战胜困难的品质为深入开展高校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和联合推出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提升其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拓展训练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启发其想象力,对于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科学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拓展训练计划的有效途径

3.1搞好宣讲培训,重在计划指导

素质教育与拓展是什么与有什么作用应当在学生的思想里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学分或者其他。学生对素质教育与拓展的理解不够透彻也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一个发展障碍,老师或者学院应当对学生进行一个素质拓展的介绍和阐释,以保证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3.2大力打造品牌,营造良好环境

学生会、共青团、各类学生社团应该立足当前高职学生的共性特点,积极开展符合本校学生的特征的高质量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和锻炼其综合能力,激发其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搭建平台。

3.3拓展课程多项化,项目创新化

一方面,学校可以围绕职业素质培训这一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拓展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素质培训方式和手段,提高其培训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各院部可以通过选拔的方式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艺术团,培养一支高质量的文艺骨干队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文艺表演和素质拓展训练当中,并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实践社会,丰富生活体验。此外,学校还与有关企业开展多领域合作,联合举办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为目标,提升学生干部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在专业技能素质培养方面,可举办或参加国家或省级的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苦练专业技能的动力。

篇7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细则

1、记录方法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行双重记录法。

(1)网上记录、认证

在百步梯网站()的素质拓展网页上记录和认证。

(2)书面记录、认证

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下简称证书)上记录和认证。

2、记录内容

(1)记录内容为素质教育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分为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它等六个方面。

(2)该证书原则上记录各学院以上的各级组织主办的各项活动和项目(非本校举办的活动必须提供相关证明)。

3、证书费用

《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全国统一定价人民币肆元整,由学校统一购买,学生免费使用。如遗失补办由学生本人交工本费肆元整。

4、证书的保管和使用

学生在校时,证书由各学院统一保管,离校前发给学生本人。

5、工作流程

(1)个人申报

每月25日之前每位同学根据自己本月及上个月的学习、工作情况填写根据不同类别在网上填写申报。

(2)团支部认证

每月26日至月底各基层团支部对每位同学在网上的记录情况进行核实,如情况属实由团支部书记在网上进行认证;如有不同意见,由团支部填写意见并退回学生本人修改。

(3)公示期

下一学期的第一、二个星期内各学院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在各团支部的支部大会上公布每位同学上一学期的记录情况,接受申诉并公布处理意见;同时同一团支部的同学也可在网上浏览其他同学的情况。

(4)学院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修改网上记录及认证

第二学期的第三、四个星期各学院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根据公布结果适当修改网上记录,并对证书记载内容在网上予以认证。

(5)校级认证

新学年的第五六个星期,校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在网上对记录内容予以最后认证。

(6)填写记录

新学年的第七、八个星期内各学院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根据校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的审批意见,组织各团支部委员会统一分期、分批填写《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原则上每一学年每一栏只能填写四项记录。

6、毕业生的证书认证工作

毕业生的认证工作另行发文处理。

7、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打印

为方便用人单位了解每位毕业生素质教育情况,每位毕业生可在校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统一打印素质拓展证书网上总表并经校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确认。

三、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四、本实施方案未尽事宜由校团委负责解释。

注意事项

一、本证书用于记载在校大学生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产生积极作用的重要经历和取得的主要成绩,不包括课堂教学成绩。

二、本证书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和社会力量举办高校的本专科生。

三、本证书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可用于学生毕业求职。

四、证书所列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内容共分六个栏目: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其他。

“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栏主要记载学生参加党、团组织的重要活动及思想认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表现 。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栏主要记载学生组织或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的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栏主要记载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在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的成绩。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栏主要记载学生参与的文体艺术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以及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其他经历。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栏主要记载学生组织或参与的社团活动,所担任的学生干部职务及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也包括在校外所兼任的社会工作。

“技能培训及其他”栏主要记载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及取得的成绩。未能被上述所包括的其他重要经历或成果也可以在这一栏填写。

篇8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卷中将课程设计定义为:“课程设计是课程的组织形式或组织结构。它取决于在两种不同的编制水平上的决策:一种是概括水平,在这一水平上要做出价值选择;另一种水平是具体水平,在这一水平上涉及有关课程因素的技术设计和实施问题”。施良方在《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一书中提出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目标有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种取向,课程内容包含教材、学习活动和学习经验。廖哲勋教授认为:“课程内容是一系列比较系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和经验体系。”

1.3心理素质拓展课程设计的相关研究

心理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是体验式教育。杜威所倡导的“从做中学”的思想对后期的体验式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体验式教育的理论代表还有皮亚杰、库伯等。皮亚杰的学习和认知发展模式把学习看作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辩证过程,即经验被同化于概念之中,同时概念也要对经验做出顺应。库伯通过对杜威、勒温、皮亚杰的学习模式的回顾,把学习描述为一个起源于体验并在体验下不断修正并获得观念的连续过程。但学校的“素质拓展训练”在形式和内涵上又有了新的丰富和延生。学校心理拓展训练从最初的“团康模式”向“综合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已经不断的完善并丰富。“团康模式”最初是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所产生的一种培训模式,是一种旨在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快乐开心的培训方式。“团康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开心、刺激、好玩、新奇和惊险。它通过简单的活动,营造快乐、活跃的现场气氛,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训练模式”是指通过有挑战性、趣味性、震撼性的训练项目来达到学员体能上的锻炼、精神上的震撼,同时考验学生的应变及团队的协作、组织领导、危机处理等能力。目前很多社会上的拓展训练学校多半是采用“训练模式”。“认知模式”实质上是指通过项目的体验实现有意义的教育,教育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或者启发学生的情感。“综合模式”是学校心理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在经历了一要素论、二要素论、三要素论之后所出现的多元要素构成的教学模式。

2.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课程设计的思路构建

2.1课程目标设计

20世纪初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开展强调了对课程目标的重视。有学者认为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以围绕课程目标的确立、实现及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被定义为目标模式,其经典形式为“泰勒原理”,即通过目标的确定、经验的选择、经验的组织及结果的评价的回答,构建课程设计的模式。美国课程理论专家蔡斯(RobertS.Zais)将课程目标划分为课程的总体目标,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目标三个层次。其中第三层次上的课程目标是指课堂教学的最近成果。本文采用第三层次的课程目标,并将课程目标理解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预期学习结果”。

2.2课程内容与结构设计

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类:基础类项目、破冰类项目、激发类项目和升华类项目。课程的结构设计主要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以及每次课程的具体目标选择适当的项目进行组合,以实现心理素质拓展课程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3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课程实例分析

大一新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他们带着期望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环境中,彼此渴望交流,但是常常不知如何迈出第一步。相对与中学的课程,大学的课堂相对松散,没有固定的教室和时间让同学之间有更多频繁的交流,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助于让班级同学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有更好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本文以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心理素质拓展课程为例,就课程目标、班级规模、课程内容与结构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分析。

课程目标:从个人层面上,提高新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团队层面上,增强班级同学熟悉度、集体凝聚力、提升团队意识。课程班级规模:30—60人。

课程内容与结构设计: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主要选择破冰类和基础类的项目,项目的选择遵循有的放矢、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篇9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涉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各种素质涵养、基本技能、敬业精神以及综合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等等。其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创新精神以及意志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对人的思想、心理、意志、品质、能力、身体以及顽强精神的一种磨练和考验,同时也是对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临场经验的模拟和训练,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与现实体验相结合的“实战演习”。现代拓展训练以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利用自然环境,通过专家精心设计的训练项目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挖掘个人潜力、提升管理水平”的训练目的,全面提高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 

目前全国学联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其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主要内容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现代型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素质拓展训练通过精心创设的特殊情境中的系列活动,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者的心理、身体、品德素质和潜能,力求使受训者达到心态开放稳定、敢于应对挑战、富有创新活力的状态。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基本素质训练以户外训练为主,可以将目前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一些项目移植过来,如信任摔、电网、空中漫步、空中单杠、胜利逃亡、合作过桥、巨人梯等等,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新的项目。基本素质训练的时间一般安排3天-5天,适宜设在新生进校军训之后进行。如果有条件的话,增设野外和水上项目,时间一般为3天-5天。对野外和水上项目,应该预先踩点,选择最佳的地点和训练内容。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野外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综合素质训练适宜安排在大二或大三,时间安排7天左右。综合训练中,应注意培养每个人的综合能力,让每个人都有当主角的机会,不要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益于培养学生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无法或不能很好完成的素质教育内容。由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一些方面又是无法替代的,因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将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素质教育形式上的独特性,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规律在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重要特征是非强制性,学生多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出发,自觉自愿选择参与各类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也较好地调动和强化了学生求和与自律的自觉性;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在素质教育效益上的低成本性,有助于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素质拓展训练是在共青团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其成本量来看无需一切从头开始投入,而且还可以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所以,在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受到资源限制的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低成本性将可以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 

世界经济一体化,为中国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是核心所在。在此情况下,为了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整合和深化教学渠道之外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可以弥补现代教育的不足和创新素质教育的模式,真正把培养人才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与自觉教育意识结合起来,把人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课堂学习教育与社会实

践教育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在知识、结构、观念、做法上均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艺农,刘雯.论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培养学生中的作用及其推广.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11月第5卷第6期 

[2]王捷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4卷 

[3]张晓玲.试论大学生素质教育.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庄立臣.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促进高校素质教育发展.2005年5月第3期 

篇10

通过心理拓展训练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同学们尽快调整身心,解决他们心理、情绪、行为及人际关系上的迷茫与困惑;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增强同学们心理自助能力与助人能力;使得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健康心态,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从而引导同学们顺利完成中学到大学阶段的过渡。

三、活动主题:我自信、我快乐、我成长、我适应

四、活动性质:发展性、教育性、开放性、自主性

五、活动领导者:班级、系心理辅导老师

六、活动参与对象:教育系,学前教育一班,全体成员

七、活动具体时间:xx.12.15(周三)下午18:00—20:00

八、活动地点:1411(本班教室)

九、活动时间:95分钟

十、道具准备:秒表十个(手机、手表也可,各班自备)、纸制锤棒4根、队旗4张、a4纸4张张、笔4支、彩笔4支、

十一、活动流程:

(一)暖身活动:缓解队员之间的陌生感,使他们兴奋、紧张起来(5分钟)

【大树与松鼠】:队员列队站好后,以“1、2、3”报数。三人一组,二人扮大树,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一人扮松鼠,站在圆圈中间;没成对的队员是流浪松鼠或者孤树。

领导者喊“松鼠”(这时没成对的队员是流浪松鼠),大树不动,松鼠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大树,产生的新流浪松鼠表演节目。

领导者喊“大树”(这时没成对的队员是孤树),松鼠不动,大树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与其他孤树重新组合成新大树,并圈住松鼠,落单的人应表演节目。

(二)活动:我自信 我快乐 我成长

1.我们共有一个家:分组并建设小组文化(20分钟)

ⅰ.分组:以1-4报数,将每个团队分为4个组,每组人数相等。(2分钟)

【相识】:给每组队员5分钟的时间,让大家熟悉彼此的名字。

【棒打薄情郎】:每组站成一个圈,选一个执棒者站在圈中间,他面对的人开始喊出一个成员的姓名,执棒者马上跑到那个被叫者面前,该人必须再喊出另一个成员的名字(不能重复)。如果叫不出来,就受当头一棒,然后由他执棒。如果执棒的人站错了位置,则受另名同学当头一棒,并由他执棒。(如,本来对面同学叫的是李某,可执棒者却站在了张某的面前。这个时候,执棒者应受李某的当头一棒,并由李某继续执棒)依次类推,直到大家熟悉相互的姓名为止。(训练工具:每队纸质棍4根)

ⅱ.建设组文化:每组选一名组长。确定组长后,领导者召集组长渎职一下工作任务(10分钟)

【起队名、写队歌】:小组成员群策群力为自己队起队名、写队歌。

【设计队旗】:设计简单的队旗,并画在发给的彩旗上。队员在队旗上签名留念。(训练工具, 彩笔4支、彩旗4面)(1)

【相见欢】:全体队员设计造型举队旗合影留念。

2.幽默与愉快:帮助队员在团队中找到愉,释放和排解心理压力。(5分钟)

【同心圆】领导者将队员排成两个同心圆,随着领导者的口令同心圆转动,口令一停,面对面的两人握手,并大声喊“你好”,领导者喊“猫”(或者其他动物),这时队员面对面做猫或其他动物的鬼脸或者动作。

3.分享感悟:通过分享,帮助队员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提高适应社会生活能力。(10分钟)

队员围成一圈,领导者引导队员做体验分享:在训练中碰到了哪些困难,自己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感受;在比赛项目中失败的小组,分析失败的原因;自己或小组的目的是否达到,没有达到的原因是什么?分享结束后,领导者进行总结提升。

【信任坐】队员站立围成一圈,两脚靠拢并齐,把自己的脚尖顶在前面队友的脚后跟部,从领导者的口令,缓缓坐在身后队员的大腿上,坐下后,领导者让队员做一些动作,如:把右手(或左手)搭在前面队友的肩上,右手(或左手)向上举,象花开放般等等。

7.全家福留影,团体成员互留联系方式。(5分钟)

十二、所有队员集合做总结讲话

十三、训练注意事项:

1. 组织者在训练前领取训练工具。训练结束后,组织者需检查训练工具。

2. 组织者在每项训练项目开始前,要召集小组长安排训练内容和说明注意事项。

3. 训练结束后,组织者布置家庭作业,收齐后,进行批阅,对需要进行个体辅导的同学应开展个体辅导。

4. 组织者由心理委员担任,

5. 由于活动道具有限,队员需爱护他道具,每组比赛完成后都需交给下一组的组长。

十四、经费预算:

笔、彩笔各4支12元。 队旗 : 2元 * 40张 = 80元。

a4纸 :0.1 *40张 =4元。

十五、其他未尽事宜,有不详之处另作补充。

磨练意志 陶冶情操 完善人格 熔炼团队

学前教育一班

篇11

引言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志在《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中也强调,要大力培养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建设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体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成长链。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关乎国家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是提高高校办学实力、学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根本保证。高校要造就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开展科技创新素质教育,它是大学生素质提升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培养适应竞争型人才的必要途径。

企业和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两大主体,两者各有其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创新目标。企业的优势在于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以及对技术成果的商业转化,其目标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高校的优势在于对创新技术成果的研发以及创新知识信息的聚集,其目标在于寻求知识资源的增值和技术成果的转化,校企协同创新能够有效互补双方资源以实现更大创新效益。[1]

一、 校企协同的涵义及其作用

所谓校企协同创新,就是将高校与企业的资源和优势进行合理的配置、全面的共享和有机的融合,以推动产业、技术和产品创新,推动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

校企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定位、资源和能力、发展目标上存在差异,必然形成不同甚至是潜在对立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高校的优势是基础研究、专业人才、知识及技术信息、研究方法和经验;企业的优势是技术的快速商业化、相对充足的创新资金、生产试验设备场所、市场信息及营销经验。而校企协同创新的“协同”,就规定了校企协同创新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大异质系统的资源、优势等的配置。在校企协同创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市场在配置校企双方资源、优势和要素等方面的基础性地位,尤其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互动发展。[2]

二、 校企协同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及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学生的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理论知识的重要补充和有效延伸,是对书本知识的深化和实践,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推动高校学风校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许多高校通过给大学生提供参与科学研究、科技竞赛等机会,帮助大学生培养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使大学生在创新精神的驱动下不断实践,使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我校是一所独立的民办普通高校。三本院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挑战自我,勇于创新,促进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校在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科技创新活动机制有待完善,二是学生和教师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平台较少,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校内实践课程和社会实践机会较少,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也制约了创新活动的开展。

三、 校企协同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涵义及实践途径

1 科技创新素质的内涵

大学生综合素质指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发展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主体特性和品质。大学生综合素质包含基础素质和拓展素质。基础素质主要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三部分构成。拓展素质也称能力a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以及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问题的能力与水平。科技创新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的结合,集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求异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素质,是人的全部知识智能结构的最高层次。[3]

2 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提升的实践途径

3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是学生发展自我、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对于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院着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团队的平台作用,目前已组织构建起三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团队:以参加各类科技竞赛为目标而组建的团队、围绕课题项目或教师的项目而组建的团队和以校企合作形式建立创的新实践基地。针对科技创新团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办法,不断凝炼先进的团队理念,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实现团队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将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及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情况纳入素质拓展体系。因此,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有利于以此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参与热情。[4]

4、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

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是指通过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充分利用高校的专业优势和企业的生产优势,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生产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在建立固定的大学生创新基地的同时,还应广泛深入地进行校企合作,积极地寻找和联系一批专业对口、适合本校特点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学生的实训、实习基地,为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供必要的场所,为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5、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

大学生科技创新是一项综合性高、应用性强的学术研究活动。对实验场地、设备、师资等条件的要求也比较高,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基本保障。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对大学生而言只是半开放的状态,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加强实验条件建设,建立创新实验室,向大学生开放,为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技训练水平,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实验能够使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校企协同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方法途径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拓展的过程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立体的培育体系,是实现校企协同的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方法途径。

1、建立全新的评价、激励、管理机制;完善各种管理和奖励制度,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支持和奖励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有资金保证;加大科技创新典型宣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5]

2、建立系统的竞赛机制和完善现有的竞赛体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系统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各类竞赛活动,培养和发现一批尖子人才,系统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3、建立系统的创新活动和完善实践培训体系。分别针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阶段学生各自的特点,建立符合学生特点的创新活动和培训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原动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产品开发及申请专利的意识,开发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

4、以课程教学为纽带,渗透创新素质教育。根据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新素质教育思想观念,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方法,介绍学科前沿发展信息,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极具重要作用。这也是开展创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6]

5、建立创新实践基地。建立创新实践基地,是搞好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科技创新活动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建设一个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并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对培养具有真正创新素质的人才意义重大。

五、结语

面对社会对创新人才的急速需求,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高校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发展要求,以创新能力提升为契机,树立以人才培养为本理念,实现学校与企业及其他科研机构的协同发展。通过体制创新,构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协调并进的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7]

总之,校企协同创新要打破阻碍发展的壁垒,共同培育、激励发展,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资源整合机制,从而迅速带动其他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协同创新,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提升企业发展活力。我们将充分整合大学和企业的创新资源,积极推动和参与校企协同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倩铃.科技创新引领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的实践与探索―以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3).

[2] 马志强,李 钊,朱永跃. 基于校企协同创新博弈分析的高校服务价值提升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2).

[3]许霆.论校企协同的机制创新 [J]. 教育发展研究,2012,17.

[4]贺素霞.三本院校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11

[5]邓广福.如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J]. 文教资料,2011,4.

篇12

中图分类号: G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95-2

心理资本是个体的积极心理发展状态,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它超出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上,并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入和开发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而找到一个丰富心理资本的有效方式就是可以通过素质拓展训练,个体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学习后,获得一种具有耐久性和相对稳定的心理资本,素质拓展训练创造了一种非常态的情景,让人在情景中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欠缺、盲点和潜力,使人强烈地体验到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

1 素质拓展训练的项目形式

1.1 高空项目:空中断桥

项目描述:在10米高空架起的空中断桥上,面对不可逾越的鸿沟,跨出步伐的一刻,虽知道有保护,是否真能义无反顾?跨越断桥,跨越心灵的极限,到达断桥另一头的时候,心理和意志已经历过了考验。正所谓“断桥一小步,人生一大步”。

培训目的:克制心理障碍,勇于超越自我;自我说服与自我激励,鼓励他人和获得鼓励的重要性;团队意识在面对危机时的重要性;心理作用对克服困难的重要性。

1.2中空项目:穿越电网

项目描述:在大家的配合下,所有人员在规定时间内,从网的一边到网的另一边,在完成过程中,任何物体任何人,任何部位都不能碰触到网,而且每个网洞只能使用一次。

培训目的: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合理利用资源,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和领导者的位置,关爱弱势群体。

1.3 地面项目:七巧板

项目描述:团队分为七组,每组3~5人,第七组为总部,有指挥权,团队共有35块拼图组件,每一组分配5个组件,一张计分表,一张任务书,每完成一个任务将得到相应的积分,所有人不允许离开原地,拼图组件,计分表可以传递,但严禁抛掷,每完成一个任务后举手报告,经培训师确认后积分,在40分钟内团队总分达到1000分。

培训目的:培养团队成员主动沟通与合作的意识,体验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方法,培养把握机遇、创造机遇的新概念,懂得集体目标与个人小目标的轻重关系,掌握科学系统的思维方式,增强全局观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为对象,主要面对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其中大一人数100人,大二100人,大三50人,年龄都在1989~1992年之间。

2.2 研究方法

在全部的项目中,每个学员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感受,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他们在做项目中所流露出来的心理上的震撼和项目后的访谈,得知个体在项目活动后的收获与提高。

2.3 研究具体过程

2.3.1 团队组建 分队,布置任务,选出队长、队秘,队名、队徽、队歌、队训、队形展示。

2.3.2 教练在项目过程中发现的现象 (1)空中断桥:很多学员在下面跃跃欲试,但是到自己站在上面的时候表现的就跟地面上完全不同;这个项目中主要是学员们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自己感受恐惧,克服恐惧的过程。(2)穿越电网:感觉自己很难完成,不抱希望;多次尝试失败后,很多人有想放弃的想法;在快完成的时候,有人碰网,所有人重新开始时,有人开始抱怨;有的学员开始发现别人付出了很多,自己也开始认真的去做。(3)七巧板:各组在拿到任务书和图形的时候,各自忙着自己的图形拼法;道具不足以完成任务的时候,大家在想着如何从别的小组得到道具;第七小组没有发挥自己是领导小组的职责;遇到完不成的任务就想寻求帮助,很少一部分人会自己去思考,想着独立完成;在最后剩下时间不多的时候,大家发现距离目标还很远,开始焦急起来。

2.3.3 学员在项目过程中感受到的问题 (1)空中断桥:当我站在下面的时候,我看到上面的同学在那里喊上面的风很大,吹的你站不稳,我在下面还想,今天也没有什么风,但是站在上面的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当我上去的时候我就明白了,这不是一个我熟悉的高度,是一个让我有些发抖的环境,我有些害怕,总感觉断桥之间的空隙太大,我过不去,但是我又不能下去,只有硬着头皮跳过去。(2)穿越电网:开始讨论的时候大家七嘴八舌的,后来终于制定出了方案。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只过去了2个人,后来慢慢的大家变得齐心协力,更有默契,到最后只剩下3个人,其中有两个男生,但是可以穿过的网变得越来越少而且都很小,看起来根本没办法穿过,当最后一个男生过到网这面的时候,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喜悦,大声的欢呼。(3)七巧板:在活动中最主要的就是第七组,但是第七组没有站出来,只是看着我们在那做自己的任务,没有显示出领导者的能力,最终任务失败。因为我们只能看见自己的任务书,也只能按照自己任务书上的要求做。当七巧板不够用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向你伸出援手,彰显出了团队精神。

3 素质拓展训练对心理资本的影响

3.1 素质拓展对心理资本自我效能的影响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或者简称信心)可被定义为:“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绪里能够激发动机,调动认知资源以及采取必要的行动来成功完成某一项特定工作的信念(或者信心)。”而素质拓展在各种场景模拟的情况下将这些自己平时不被注意的自我充分暴露出来,是一个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他们会为自己重新设定一个高目标,来挑战和提升自我,从而能更好高效的开展和完成工作。

3.2 素质拓展对心理资本意志和途径的影响

里克・斯奈德把希望定义为:“在成功的动因(指向目标的能量水平)与路径(实现目标的计划)交叉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因。”在这种状态中,个体能够设定现实而又有挑战性的目标和期望,然后通过在项目中的自我引导的决心,能量和内控的知觉来达到这些目的,因为希望必不可缺少的成分就是途径,在所有的项目中,每个个体都要找到一个有效的途径来实现所期望的目标。

3.3 素质拓展对心理资本乐观性的影响

乐观是人们谈论最多,但却理解最少的一项心理优势,在日常用语中,乐观主义者总是预期未来会发生积极的、称心如意的事情,而悲观主义者总是心怀消极的想法,总觉得会发生不如人意的事情。作为一项符合心理资本标准的重要能力,乐观不仅仅是预期未来会发生积极事情的心理倾向,更重要的是,乐观还取决于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和归因,乐观取决于当事情发生时,我们如何去解释和归因,在所有的项目中,都会很好的诠释这一点,也是我们认识自己乐观程度的一个途径,感觉不满意的可以努力加强。

3.4素质拓展对心理资本韧性的影响

在心理资本中,韧性还包括从非常积极、挑战性事情恢复过来的能力以及超越平凡的意志力。而在拓展中,认知能力,气质,自我觉醒,积极的生活观念,情绪的稳定,自我调节,感染力和吸引力都是对形成较高韧性的资产,素质拓展中所包含的洞察力,独立性,人际关系,主动性,创新性,都是资产的重要成因。

4 素质拓展训练在丰富心理资本中的应用

投入为先: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情投入才能获得最大价值。

挑战自我: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素质的考验上,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心理极限”。

自我教育:培训师只会在训练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员讲清楚,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熔炼团队:体验团队的伟大力量,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心与参与意识,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群体合作意识。

高峰体验: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训练项目要求以后,学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

笑看人生:活动当中始终都贯穿着态度,态度决定高度,态度决定心态,心态决定高度,人们都希望今天和昨天不同,明天和今天不同,每天都活得精彩,而不希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没有改变,其实生活每天都在变,我们也在变,笑看人生,带给你的就是力量。

5 结论

通过一系列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使每个学员对自己的心理资本有一个新的认识,不仅在自我效能,还在希望,乐观态度,坚韧性等方面都会让学员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缺点,只有自己认识到,才能很好的保持优点,改正缺点,这比以往任何一种教育模式带来的影响都大出很多,心理资本的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内在的气质,这些不是通过知识传授的,但是可以通过心灵的体验,心灵的震撼,达到丰富心理资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